时间:2023-03-08 14:51:1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通信管理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常用的NRZ码不适合在高速长距离数据通信的信道中传输,因而选用了另外一种编码—HDB3码。HDB3码是串行数据传输的一种重要编码方式。和最常用的NRZ码相比,HDB3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消除了NRZ码的直流成分,具有时钟恢复更好的抗干扰性能,这使它更适合于长距离信道传输。
E1信号选用HDB3编码方式,速率2.048Mbps,可以在特性阻抗120Ω的RJ45平衡双绞线上传输1.5km,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下数据的高速长距离传输。在数据速率小于2.048Mbps的高速速率时,可以通过插入额外数据比特提高数据数率。E1收发芯片DS2153Q完全符合E1信号标准,而且具备微控制器接口,大大提高了该芯片的可用性。
E1有成帧、成复帧与不成帧三种方式。在成帧的E1中,第0时隙用于传输帧同步数据,其余31个时隙可以用于传输有效数据;在成复帧的E1中,除了第0时时隙外,第16时隙是用于传输信令的,只有第1~15,第17~31共30个时隙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而在不成帧的E1中,所有32个时隙都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本文提出的NRZHDB3码制转换器的E1工作在不成帧方式,也就是说E1的32个时隙均用于传输有效数据。
1E1收发芯片DS2153Q简述
DS2153Q是Dallas公司的T1/E1收发芯片,符合最新的E1线路标准,包括ITUG.703、G.704、G.706、G.823、I.431、ETSI300011、300233、TBR12和TBR13等,该芯片能完成NRZ和HDB3码间的相互转换,码率可达2.048Mb/s,而且在片内集成了接收NRZ码的数据时将恢复电路,更有利于后级接收电路。片内D/A能够实现G.703标准的输出波形,适用于75Ω和120Ω特性阻抗的双绞线,并且具有完善的数据流状态监测功能,可以实时指示数据流的传输状况。
DS2153Q的微控制器接口使其可以很容易与单片机等MCU接口连接。其内部的71个8位寄存器使用户可以通过MCU对DS2135Q进行功能配置和状态监测这些寄存器主要有接收控制寄存器、发送控制寄存器通用控制寄存器、中断屏蔽寄存器和工作状态寄存器图1为DS2135Q的内部结构图。
2码制转换器电路设计
NRZ-DB3码制转换器为NRZ码到HDB3码和HDB3码到NRZ码的转换,设计选用专用E1收到芯片DS2153Q和单片机AT89C51实现该码制的转换功能。该码制转换器把输入的NRZ转换为HDB3码输出,同时接收E1线路上的数据转换成HRZ码,并恢复出数据时钟,供后级数据接收单元使用。
AT89C51为Atmel公司的8位单片机,负责控制通信芯片DS2153Q的工作模式和状态监,使其完成NRZ码到HDB3码和HDB3码到HRZ码的转换。同时,该单片机的电路还包括μP监控电路IMP813L,用于提高码制转换器工作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图2是该码制转换器的结构框图。
DS2153Q的并行数据/地址线与单片机的P0口相连;片选信号选用单片机的P2.0;单片机的读写信号与DS2153Q的读写信号相连;同时,DS2153的两个中断申请线与单片机的INT0和INT1相连。这样DS2153Q可以通过中断的方式及时通知单片机自身的工作状态。AT89C51与DS2153Q的电路连接图如图3所示,通过以上的硬连接,实现单片机对DS2153Q的控制和状态监控。
图3AT89C51与DS2153Q电路连接图
该码制转换器选用IMP813L作为μP监控电路,实现可靠上电复位和看门狗控制。DS2153Q的时钟信号是通过对单片机时钟信号的二分频来实现的。单片机选用16.384MHz的时钟信号,使用74HC74二分频后,得到8.192MHz的频率信号作为DS2153Q输入时钟。
在DS2153Q的电路设计中,为了使其工作在不成帧方式,发送的数据全部从TSER引脚输入,需要将引脚TLINK和TSER短接。发光二极管用于转换器的工作指示,可以直观判断当前数据转换是否正常。
该码制转换器使用特性阻抗120Ω的RJ45平衡双绞线进行数据传输,DS2153Q收发电路如图4所示,传输变压器输入输出匝数比为1:1.36。
3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
转换器单片机控制程序包括两部分:DS2153Q的功能配置和DS2153Q工作状态监控。DS2153Q的功能配置实现HDB3码的正常动作;DS2153Q工作状态监控用来实时获得当前转换器是否工作正常,并及时上报和指示。
3.1DS2153Q功能配置
转换器上电后,首先由μP监控电路进行有效复位,保证单片机的正常初始化,一单片机即进入通信芯片DS2153Q的配置过程。
①初始化测试寄存器,向相应测试寄存器写0即写。
②进行接收控制存器(RCR)的配置,包括接收帧模式、自动重同步使能、重同步准则和接收动态存储功能等,使DS2153Q接收单片工作在AutoResync、DisableElasticStore。
③进行发送控制存器(TCR)的配置,包括发送帧模式、自动设置故障位和16位引脚的功能选择等,使DS2153Q发送单元工作在E-bitsnotautomaticallysetinthetransmitdirection,并根据当前转换模式的不同设置16引脚的功能,0=ReceiveLossofSync(RLOS)、1=LossofTransmitClock(LOTC)。
④进行通用控制存器(CCR)的配置,使能DS2153Q、HDB3码的接收和发送、配置错误计数器更新时间、禁止动态存储发送数据等。
⑤初始化中断屏蔽寄存器,使能接收载波丢失、接收失步中断、接收数据全0和全1中断,使能发送时钟丢失中断,通过这些中断使单片机可以及时得知DS2153Q的工作状态,实现单片机对其的实施监测。
⑥初始化传输线接口单元,向LIRST数据位写0,然后写1,使传输线接口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⑦初始化传输线接口控制寄存器,包括传输波形选择、接收均衡器增益选择、抗抖动抑器选择等。
单片机控制流程如图5所示。
下面是DS2153Q的功能配置程序(部分)。
;*****************************************************;
MOVA,02H
MOVDPTR,#RCR1
MOVX@DPTR,A;写寄存器RCR1,使能自动重新同步
NOP
MOVA,#04H
MOVDPTR,#RCR2
MOVX@DPTR,A;写寄存器RCR2,禁止弹性存储功能
NOP
MOVA,#41H
MOVDPTR,#TCR1
MOVX@DPTR,A;写寄存器TCR1,TSYNC为输出方式
NOP
MOVA,#0F9H
MOVDPTR,#TCR2
MOVX@DPTR,A;写寄存器TCR2,E数据位禁止自动置位
NOP
MOVA,#44H
MOVDPTR,#CCR1
MOVX@DPTR,A;写寄存器CCR1,允许接收和发
NOP;HDB3码
NOVA,#00H
MOVDPTR,#CCR2
MOVX@DPTR,A;写寄存器CCR2,配置错误计数寄存器
NOP
;********************************************************
3.2DS2153Q状态监控设计
在完成DS2153Q的寄存器配置后,单片机即进入传输状态监测程序,实时监控DS2153Q的工作正常与否,包括状态寄存器的读取和DS2153Q中断的响应,并从中判断故障、及时通报。
(1)发送状态监控
DS2153Q的发送状态监控是通过单片机的INT1来实现的。当状态寄存器的发送状态位置1,则DS2153Q产生中断,片机响应该中断来读取当前状态寄存器的故障位。当读取完毕后,需要向该状态寄存器特定状态位写1,保证以后的故障可以正确置位。
下面给出了NRZ发送时钟丢失故障的状态监控程序(中断1处理程序)。
MOVDPTR,#SR2;读DS2153Q状态寄存器2
NOP
MOVXA,@DPTR
ANLA,#04H
JNZERROR
SJMPFAVER
ERROR:SETBERR_SR
SJMPLOCKE
FAVER:CLRERR_SR
LOCKE:JNBERR_SR,WORK;判断发送数据时钟丢失与否
SETBP1.0;故障,工作指示二极管灭
SJMPEVER
WORK:CLRP1.0;正常,工作指示二极管亮
EVER:MOVDPTR,#SR2
MOVA,#04H
MOVX@DPTR,A
RETI
(2)接收状态监控
DS2153Q的接收状态监控是通过单片机的INT0来实现的。当状态寄存器的发送状态位置1,则DS2153Q产生中断,单片机响应该中断来读取当前状态寄存器的故障位。当读取完毕后,需要向该状态寄存器的特定状态位写1,保证以后的故障可以正确置位。
下面给出了HDB3码接收载波丢失故障的状态监控程序(中断0处理程序)。
MOVDPTR,#SR1;读DS2153Q状态寄存器21
NOP
MOVXA,@DPTR
ANLA,#02H
JNZERROR
SJMPFAVER
EPPOR:SETBERR_SR
SJMPLOCKE
FAVER:CLRERR_SR
LOCKE:JNBERR_SR,WORK;判断接收载波丢失与否
SETBP1.0;故障,工作指示二极管灭
SJMPEVER
WORK:CLRP1.0;正常,工作指示二极管亮
EVER:MOVDPTR,#SR1
MOVA,#02H
MOVX@DPTR,A
EDUROBOT-680-II型教学机器人是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采用世界银行贷款研制的一种五自由度多关节的机器人。它具备工业机器的基本功能、良好的开放性以及舒适的使用界面,主要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教学和科研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了解和学习工业机器人,它具备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良好的开放性以及舒适的使用界面,主要为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教学和科研工具。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了解和学习工业机器人,科研人员还可对它进行二次开发。
教学机器人的上位机(主控计算机)和下位机(运动控制器)原先采用并行口(LPT1)的SPP方式进行通信。利用LPT1的状态寄存器(StatusPort)具有的读能力和每次传送半字节(Nibble)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送功能。每次传送的时序(次序)由软件建立,在控制字的协调下按照教学机器人的通信协议接收和发送数据。
目前USB越来越普及,正逐渐取代串口和并口在计算机接口中的地位。为了研究USB在实时通信时的性能,笔者已将教学机器人上下位机通信改用USB端口实现。
图1PL-2301结构框图
1USB特点及其应用
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SerialBus)是1994年底由Compaq、IBM、Microsoft等多家公司联合提出的一种计算机接噪覆亡,目前已发展到USB2.0。由于USB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所以迅速普及,逐渐确定了在计算机接口中的主导地位。
(1)易用性。USB支持热插拔和即插即用。
(2)可扩展性。用户可以通过连接USB集线器到一个已有的端口来增加USB端口数量,集线器上还可以连更多的集线器。理论上可以连接127个外设到USB总线上。
(3)快速性。USB1.1版规定了两种传输速率:低速传输和全速传输。低速传输的速率是1.5Mbps,全速是12Mbps。这不但远远高于传统的串口传输速率,也比并口传输快了好多倍。最近推出的USB2.0允许的最高传输速率高达480Mbps。
(4)可靠性。USB的可靠性来自硬件设计和USB数据传输协议两方面的保证。USB驱动器、接收器和电缆的硬件规范消除了大多数可能引起数据错误的噪声;USB协议使用了差错校验和数据重传机制,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5)内置电源。USB总线内置电源线,可以给外设提供5V和最多500mA的电源供应,满足大部分低功耗外设的电源要求。
由于USB具有这些突出的优点,不但一些传统外设开始提供USB接口,而且大量新型外设也把USB接口作为首先甚至唯一的接口,如MP3播放器、移动硬盘等。由于USB的高可靠性和足够快的通信速率,USB开始应用于工业级的实时通信和控制,例如机器人系统中示教盒与控制器的通信。本文论述的用USB端口实现机器人上位机与下位机的通信也属于这些方面的应用。
2用USB实现计算机双机通信
由于USB模型是一种Host-Slave(主机-外设)主从式结构,没有办法使两台主机不通过外设而直接通过USB总线通信。然而可通过增加外设控制器的方法使两台主机利用它们的USB端口通信。每个外设控制器连接到不同的主要,并利用共享的缓冲器交换数据。Cypress公司的EZ-Link和Prolific公司的PL-2301把两个外设控制器和共享缓冲区集成到一块芯片上,作为两台主机通过USB总线通俗诉桥梁。其它公司也提供类似的控制芯片。在教学机器人中,采用PL-2301。
PL-2301是台湾Prolific公司生产的一种全速USB控制芯片。PL-2301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PL-2301包括两套独立的USB控制单元。在握手信号的协调下,它们通过两个FIFO缓冲器无阻塞地交换数据。PL-2301包含四个终端:缺省的控制终端(地址00H)、中断终端(地址81H)、块输出终端(地址02H)、块输入终端(地址83H)。控制传输用于在主机列举阶段完成对PL-2301的配置及在两台主机通信时控制PL-2301的握手信号;中断传输用于PL-2301定期(每毫秒一次)向主机报告握手信号的状态;块传输用于两台主机之间实时地交换数据。块传输支持错误检测,这对实时通信和控制很重要。控制传输被确保拥有10%的USB总线带宽,中断传输和等时传输最多可以使用90%的带宽,块传输使用剩余的最大可用带宽(最多95%)。当总线不太忙时,由于块传输只有一个很小的协议头(13字节),它是所有传输类型中最快的。为了确何教学机器人上下位机以最快的速度通信,满足实时性要求,最好不要在USB总线上挂接过多的USB外设。
PL-2301除了能对USB标准请求做出反应外,还能对几种厂商自定义的请求做出反应。自定义请求ClearQuickLinkFeature和SetQuickLinkFeature用于控制两台主机通信时PL-2301的握手信号。这些握手信号是:
(1)TX_RDY指示本地USB端口是否准备好传输数据的指示信号。
(2)S_EN挂起使能信号。置位后,PL-2301支持标准的USB挂起特性。
(3)RESET_O块输出管道的复位信号,用于出现错误时复位块输出通道。
(4)RESET_IN块输入管道的复位信号,用于出现错误时复位块输入管道。
(5)TX_REQ块传输的请求信号。
(6)TX_C块传输完成的指示信号。
(7)PEER_E告诉对方本地端口是否连接好的指示信号。
在这几个握手信号的协调下,上位机和下位机可以双向通信。图2是主机PCA向PCB传输数据的流程图。这些底层的细节问题并不需要控制,由PL-2301的驱动程序完成。
图3教学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结构
3软件结构
3.1教学机器人软件结构
EDUROBOT-680-II型教学机器人控制系统的控制软件包括下位机的底层控制软件和上位机的上层控制软件,它们通过USB端口通信。其软件结构如图3所示。
上层控制软件运行在Windows98平台上,它为用户提供与机器人交互的人机接口界面,完成复杂运动控制的数据处理和插补计算。它由人机界面、运算插补、主控、通信四大模块构成。通信模块能够实时地发送控制命令给下位机并从下位机获得反馈信息,同时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为了提供对USB的支持(为了使底层控制系统有更好的实时性和更紧凑,下一步准备将底层控制系统改用支持USB的WindowsCE、VxWorks或嵌入式Linux),底层控制系统目前采用Windows98平台。底层控制软件接口收上层控制软件的控制命令,同时解释并执行控制命令。这通过多线程实现。任务调度和管理模块是底层控制软件的主线程,它负责从指令队列中取出指令并解释执行。主线程执行过程会产生一个辅助线程——通信线程。通信线程调用通信模块的输出函数,负责监视USB端口。如果上位机传来控制命令,则遵循教学机器人通信协议接收并存入指令队列中。
3.2通信模块的实现
上位机和下位机控制软件共用相同的PL-2301客户驱动程序、传输模块(由Prolific公司提供)和通信模块。
PL-2301客户驱动程序是典型的WDM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屏蔽了底层的硬件细节和USB协议,使上层软件仅通过驱动程序接口函数就可以访问PL-2301。主要的几个驱动程序接口函数是CreateFile()、WriteFile()、ReadFile()、DeviceIOControl()。
传输模块(Transfer.dll)是驱动程序的上层模块,它通过调用驱动程序接口函数,实现了两台主机通过PL-2301通信的基本通信能力。Transfer.dll会产生一列三个线程:
(1)发送线程。这个线程对发送请求进行排队并按先后顺序处理请求。如果出现错误,则努力恢复。
(2)接收线程。这个线程等待来自状态线程的消息,如果发现对方主机将要传输数据,就按照传输协议接收数据。接收线程把接收到的数据放在接收FIFO缓冲器中,等待上层软件(Comm.dll)取走。如果有错误发生时,也会努力恢复。
(3)状态线程。这个线程监视PL-2301的状态信号。如果发现有任何状态改变,它将给相关线程发消息或调用回调函数通知上层软件。
Transfer.dll提供几个供上层软件(Comm.dll)调用的输出函数:
·USB_InitService()调用Transfer.dll里的其他输出函数之间必须先调用这个函数。
·USB_OpenConnect()调用此函数获得PL-2301的句柄。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要用到这个句柄。
·USB_WriteConnect()调用此函数向对方主机发送指定的数据。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采用一种无线射频方式来进行的非接触性自动识别目标和采集相关数据交互的一种快速识别通信技术。RFID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磁耦合或电感)来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核心技术包括:无线电射频、芯片加工技术、编码学、计算机软件硬件等多种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它是由许多种跨门类科学技术的综合体。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进入由天线激活的RF区域时,天线的射频信号将激活标签,读写器发出一种调制信号,标签对调制信号解调并把解调信号发回读写器,读写器再把读取的数据发送给PC机。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一般用于书刊借还、图书管理、图书盘点等工作。RFID具备原有的条码的功能,同时又有着许多条码无法替代的新功能。它具有储存数据容量大、使用寿命长、数据可更新、可重复使用等特性,具有能同时读取多个数据超越条形码无法比拟的智能化特点。
RFID系统组成:一般由RFID标签(tag)、读取器(reade)r及后端数据库(database,后端服务器)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子标签由天线和RFID芯片组成,每个电子标签都含有唯一的电子编码,依附在物体上用以识别目标对象。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在进入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工作区域时,读取器发射的电磁波就会对标签产生感应电压,当电压达到其规定值时电子标签被激活工作,并通过标签内置耦合线圈发送出来系统接收天线就会收到标签发送的信号,通过阅读器传送至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处理、逻辑运算鉴别其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来做出有关相应的控制和处理。图书馆利用RFID系统管理图书,其目的就是用来识别、追踪与保护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通过图书馆RFID系统来实现图书馆图书查找、借还、顺架、馆藏文献典藏盘点等功能的最佳发挥,提高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管理、服务和使用效率是图书馆根本目标。
图书馆的RFID标准
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其RFID技术标准化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生产RFID的厂家越来越多,既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比较著名的企业有3M、Basch、Sybis、TAGSYS、宁波远望谷、上海阿法迪、武汉飞天等企业。各企业间生产的产品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因而其产品不能互相通用、兼容,这对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应用会造成障碍。到目前为止RFID还未能形成统一标准,全球主要存在3个RFID技术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制定的RFID标准体系、欧美的EPCGlobal制定的RFID标准体系以及日本泛在中心制定的基于Ubiquitous/IDCenter(UID)标准体系。其各自推出了自已的系列标准,但这三个标准体系相互之间存在不兼容,这给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RFID的发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其中,国际标准组织ISO有两个与图书馆RFID标签和读取器有关的标准:ISO/IEC15693andISO/IEC18000-3模式。既数据标准和空中接口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OS制定的RFID技术标准对于RFID行业来说是一个通用标准,通过对这一标准的制定既保证了RFID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相互之间的互通性与操作性,同时又兼顾了其应用领域的各自不同特点,能较好地满足RFID用户在各自应用领域的相关具体要求。目前我国正在加紧测试和制定RFID标准,通过对图书馆RFID标准的制定,有效驱动了后端图书馆的管理应用系统与RFID硬件系统形成统一、融合、协调的运作,以达到提升图书馆整体的管理与服务的效率。
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优点
1)读取速度快、提高图书借还效率:RFID以非接触式读取信息,只要是在探测的范围内可以同时读取多个芯片信息,能同时处理几本书籍的借阅手续,将传统的读者借、还图书由人工一本一本对图书条码按次扫描改为批处理方式操作,批处理图书借、还方式操作简便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借阅效率方便了读者。同时也可通过自助借还机让读者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只需对系统默认的借阅限量进行设定。
2)降低错架乱架率:现今大多图书馆采用的是藏、阅一体方式,这种方式大大方便了读者,但同时也给图书馆图书排架顺架带来困难,图书错放乱架情况时有发生。一但有本图书被放错书架位置,而读者又急需借阅这本书,那么我们就很难在茫茫的书海中查找出这本书。这时图书馆员只需手持RFID阅读器,输入要查找的图书相关信息,顺着书架依次对书架上图书进行扫描,手持RFID阅读器一旦报警就能很快发现所要找的书或排架借误的书,采用RFID阅读器查找错架乱架图书,使得错架乱架图书率显著降低,同时也减轻、方便了图书馆员查找图书的工作。
3)图书盘点速度提高:过去对于图书馆馆藏图书清点工作,是一项任务极为繁重而又艰苦的工作,对于馆藏图书的清点一般都需要大量重复的手工劳动来完成。必须将每本图书从高高的书架上按顺序取下、翻开、扫描条形码后再放回原处费时费力。如使用RFID技术后,只需手持RFID阅读器顺着书架依次从上而下对书架上的图书扫描。预先植入于RFID标签中的图书相关信息通过RFID阅读器扫描进行数据交互,所有扫描过的图书有关信息数据都准确无误的显示出来。这对于图书盘点工作量、工作强度大大减低,图书的盘点效率得到提高。这对于图书馆馆藏图书清点可作为一项定期性工作来做,同时也使图书馆的馆藏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4)高效、先进的管理模式: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能使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层次得到提升,简化了流程使繁琐的管理工作变为便捷轻松。对于图书馆馆藏数据的精准性也得到大大提高,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加文明、有序、人性化、个性化。通过自主借还让读者享受和谐高科技服务的体验,避免读者排队等候,享受更方便、更快捷,更长的图书馆开放时间,也使得图书馆馆员繁琐工作量大大减少,利用更多的时间来提高深层次的服务,这都是高科技带来的全新感受。
RFID在图书馆应用中的缺点
1)RFID标签价格高:目前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且各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品牌、质量及数据存储容量的不同,因而RFID图书标签在价格上也有所差异,电子标签在2006年每个约为5~6元。随着RFID技术的广泛推广及产品的国有化,电子标签的价格比已有所下降,目前约1元左右。若按一个有6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藏书量来计算,仅电子标签一项就要投入60万,再加上与之配套的运行设备的投入其成本支出是相当高的。
2)RFID标签易被发现:RFID标签最大缺陷是尺寸过大,一枚RFID标签尺寸为50min×50am植入图书中极易被外力污损从而导致芯片失效图书会被盗失。
3)RFID标签抗水性差:RFID防水性较差,水、水气或其他液体都有可能成为RFID标签性能发挥的障碍,因液体可以吸收无线电信号。如果图书中的RFID标签一旦被水、水气或其他液体侵湿、污损后信号就会失效。从而导致图书无法正常借、还,对图书的安全也存在问题,这是图书馆在使用RFID标签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
关于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需要从四个方面说起:第一,管理系统的网络化。从长远角度来说,在未来的发展当中,电力通信必然会和不同的体系结构整合在一起,因此需要提出统一的管理标准,而这也是目前来说最为可行的办法。将网络化管理的要求实现出来,最终实现不同的体系与统一的接口进行互联的目的。第二,综合的接入性。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对不同规格的设备和产品具有较好的兼容功能,而且每一部分的任务都是以综合性的接入口为基准,实现通信设备的统一转换,最终以网络管理系统的高层次进行处理。第三,对功能和开放性的应用接口进行完善。要想制定好应用功能,那么就必须做好用户的需求分析,并且将其作为基础来将网络管理体系设计得丰富和完善。第四,系统的独立性和标准化。要想实现网络管理系统的统一,就必须要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在设计程序、设计风格和设计术语应用等方面要做到尽量统一,还要通过标准化的设计来应对不同的设备和系统的控制与操作。
1.2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分析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作为基础,再和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相结合,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在当前科技框架之下,最好采用基于J2EE体系的架构来进行设计和开发,采用Java语言进行辅助编辑。因为Java具有十分强大的编程语言优势,而且它有众多的国内外大型厂商所参与制定的J2EE标准规范,因此在目前来说,Java也是很多大中型企业的首选应用。不单单可以为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更加稳定的性能支持,而且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处理性能。J2EE应用服务器和Java语言Web的开发和应用当中,为其更好地发挥和使用提供了很多可复用性、标准性、开放性和可管理性等跨平台功能特性。因此,给予J2EE和Java进行研发和设计,能够开发出更多的一次研发多次运行的系统。在此期间,J2EE也为其提供了更加先进和强大的多层架构支持。此外,对于系统性能和方案设计来说,需求分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功能配备和设备配置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合理性的原则来进行。对网络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摆脱那种传统式的对网络的依赖,在设计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层次鲜明清晰。从功能角度分析方面来说,一个优秀的网络系统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故障的鉴定和判断,对异常运行做出检测和记录,对相应故障和反应故障进行管理;对设备的性能做出分析、检测和控制;合理做好物理设备上的资源管理和资源配置工作。
2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2.1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对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进行阐述:
(1)进行设计前期的分析。
对该系统进行设计需要将满足客户的要求当做前提,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良好的开放性和稳定性做出设计,还要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设计当中需要考虑对相关的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在系统当中必然会出现的数据、表格和文字等作出处理,需要选择较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数据处理软件来进行。
(2)建立数据模型。
对数据模型进行监理可以说更加有益于大量的数据信息的管理,它能够将抽象的数据具体化和形象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将管理的效率提升起来,也可以提高操作的可行性。关于数据模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利用DBMS进行电路走势的分析,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对空间因素更好地掌握;另一部分是对线路的具置进行掌握,这种模型可以以几何图形的形式存在,运用起来更加高效便捷。
(3)对数据库的建立。
在对数据库进行建立之前,需要花费大量的工作在通信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上,在具体的建立过程当中,需要对系统将来的发展做出考虑,因此就必须做好子网的联网设计工作,而且在数据库开始建立和设计之初就应该对图层的阶层关系做出准确而又清晰的把握,最好能够了解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以便于以后在大的通信网络里更好地实现。
2.2电力通信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对于一般的网络管理系统来说,主要分为分布式和主从式两种。主从式的结构主要是通过后台来统一调配和管理设备的电路的,操作管理相对来说更为高度集中,但是却在其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举例来说,信息资源在这种结构之下就会显得非常拙劣,这种结构采用集中式的管理,对处理的难度起到了一个施压的作用,会使其工作难度加大。此外实时监测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是效率比较低下,丧失了实时监测的意义所在,因为后台的集中处理会使网络数据产生阻塞,于是链路和节点就较多了,最终也就产生了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假使后台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系统很可能会面临着失去控制中心的风险,此外这种结构的升级性能较差,服务类型也不全面。相比之下,分布式的结构就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它具有很优秀的管理配置模式,其模式会将中央平台作为中心,再逐层将数据的控制功能剥离出来,然后再配置到设备当中。这样一来,该系统和各个管理级别就能够通过协议来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这种结构方式是值得选择的。在此之间,能够有效地将电力通信的电路和设备数据的处理实现对应,在设计管理站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操作环境来进行,实质上它是一个介于系统和操作者之间的界面,起到了一个介质的作用。而信息库是用来储存信息的,管理协议则对和管理者之间起到了一个连接的作用,而且还能够对众多的内容做出协定,比如信息的通信方式、数据的储存方式,还有信息数据的处理方法等。
对于初民来说,自然界中并没有他们固定的家园。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其时是“处处无家处处家”。对后世游牧民族宛如家常便饭的迁徙,初民本是习以为常。为了追踪受伤而逃窜的猎物、寻找食物的来源,或者为了躲避可怖的猛兽、洪水、森林大火,初民不断改变自己的聚居地。直至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定居才在人类生存方式中成为寻常事,“家园之思”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定居固然使人类的生活相对安定,但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定居者的眼界。因此,萌生了一种新的倾向,即对漫游的追求。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媒体世界的发展、社会群体的分化,漫游的涵义渐渐扩展为力图获得相对于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自由。不论在哪种意义上,它都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当今的上网是人类漫游的新途径,漫游的前景则取决于通信技术的新突破。
一、通信技术与漫游
“漫游”指的是随意遨游。元结有诗云:“漫游无远近,漫乐无早晏。”①在我国古代,所谓“游”至少有三种含义,即外游、内游与交游。因此,我们可以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漫游加以考察。人类早就有关于扎根和漫游的不同考虑。“根”是血缘的,也是地缘的。扎根的倾向在农业社会中占上风,真正有条件外出漫游的只是有闲、有钱、有权的少数人。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者并非从事漫游,而只能说是外出谋生。真正有条件内游天下的也只是少数人,因为大多数人难以接触或者拥有大量文本。至于交游,人们各有各的圈子,这是受一定的身分限制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电信技术的普及使外游变得便利,报刊、广播、电视的普及使内游平民化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科技循此再进一步,促进了交游的虚拟化。
1.通信技术与外游
刘勰指出:“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然屈平所以能洞监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②古代文论里的“游”,首先是指“外游”,即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这种运动对于开阔文艺家的眼界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古人不乏相关论述,例如,陆游说:“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③;杨万里也说:“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④尽管如此,由于交通不发达等缘故,古人虽有外游之愿,但亦颇觉外游之难,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是因地理障碍而产生的感慨。远游所面临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脱离熟悉的环境、进入陌生的环境就是其中的一种。要想在外游的条件下继续同自己的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在古代主要靠书信,在现代还有电话、电报等手段。就便利性而言,电报胜于书信,电话又胜于电报。不过,传统意义上的电话属于固定通信范畴,并不能保证当事人随时随地同他人联系。不论是登岳阳楼或大雁塔,还是游西子湖或九曲溪,文人墨客兴之所至,要想同不在现场的亲友沟通,移动电话无疑胜于固定电话。不仅如此,以移动通信为保障,人们还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来自出发前所在环境的信息,并从原先的社会关系中寻得支持,产生一种归属感。
2.通信技术与内游
“内游”作为一种提法出现得比较晚。元代郝经著有《内游说》,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对内游的观点,只是道学气重了一些。如果说外游是人相对于自然环境的运动的话,内游则是相对于媒体环境的运动。“内游”有助于文艺家形成丰富的知识储备。元代戴表元曾说:“余少时喜学诗,每见山林江湖中有能者,则以问之。其法人人不同。有一老生云:‘子欲学诗乎?则先学游,游成,诗当自异于时。方在父兄旁,游何可得,但时时取陆放翁《入蜀记》、范致能《吴船录》之类,张诸坐间,想像上下,计其往来,何止日行数千万里之为快。”⑤老生之言,为戴表元所服膺,看来绝非偶然。和外游相比,内游的文艺价值在于:其一,接触到现实生活可能不存在(或已经消亡)的描写对象,如通过《史记》了解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事迹等。其二,领略到前人作为师法对象所树立的文艺风范,通过揣摩继承与借鉴作为文化遗产的文艺经验。其三,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的奉献对象的存在,为满足他们的需要而进行创作。但是,内游的可能性受制于媒体。如果没有相关的媒体作为依托,内游就很难实现。
网上冲浪在精神上与古代“内游”相通,特点是将媒体当成现实世界的替代品或信息源。所不同的是:古代“内游”所凭借的是书本,在游历中强调接受道德规范、实现自我完善;而现代意义上的网上冲浪则是人的一种自我开拓。书面媒体主要以线性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因此,内游的可能性是相当有限的。网络媒体则以超文本的形式组织信息资源,提供了远非书面媒体所能比拟的“内游”条件。超文本一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则成为超媒体,在内游空间的开拓上更胜一筹。书面媒体是一种等级性媒体,“话语权力”就与此有关。由于出版的可能性有限,能著书立说的人在整个社会中相对占少数,其地位比较优越,因此,阅读本身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意味着接受支配。考虑到“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⑥的古训,阅读时拘谨的心态就不言而喻了。相比之下,网络作为媒体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实现传播的平等性,摆脱心理上的束缚。换言之,网络是一种非等级性媒体,因此,网民在漫游的过程中享有更大的自由。
3.通信技术与交游
“交游”,在古代兼指交结人的行为(动词)和所交结之人(名词)。管子有言:“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游之道,为古人所重;交游之难,亦为古人所叹,难就难在寻找志同道合之友,因此,刘勰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⑧交游之难,原因之一是社交机遇的有限。在相对固定的环境中,通过常规途径所能接触到的人毕竟不多。借助网络寻找知音,远比常规途径容易。复旦大学的严峰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指出:“互联网是一个狂喜之地。集邮、热带鱼的饲养、非洲面具的收集、MIDI音乐的制作……不管你喜欢玩什么,哪怕它再冷僻古怪,你也一定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同好与知音。”⑨此言诚是。当然,这里所说的知音,并不见得就是古人所歆羡的诤友。“管鲍之交”毕竟已成为历史,古人所推崇的终身不渝的纯洁友情早就因为商品化等缘故受到强烈冲击。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交游的广度正在迅速扩大,而深度却与之不成正比。
以上对于外游、内游和交游的分析,事实上可以结合成整体。对于三者的相互关系,宋代苏辙曾有一段明确的论述:“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禀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⑩从与“邻里乡党之人”游,到与欧阳修及其门人贤士大夫游,是交游的扩大;从“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到颇识“天下奇闻壮观”,是外游的扩大;从读“百氏之书”到知“天下之文章”之所聚,是内游的扩大。从今天的观点看,对于漫游的文艺价值可从三方面加以认识:其一,遍历名山大川,吸纳天地之灵气,了解人情世故,有助于积累创作素材;其二,拜访名人,有助于激发志气、学习技巧;其三,广结友情,有助于寻找自己的知音,学会“有为而发”、“有的放矢”。网络对于漫游的价值相应表现为:提供了通信保障,减少了后顾之忧,从而推动人们更为放心大胆地从事“外游”;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方便人们采撷,从而促使人们更为积极主动地从事“内游”;提供了平等交往的环境、自由结交的机遇,从而帮助人们开创交游的新局面。
二、超文本与通信技术的关系
超文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具有多样化的形态。不论是哪种形态的超文本,都和通信技术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关系的表现之一,是百科全书之类书面超文本的发行对邮递的依赖性。时至今日,邮递仍是单行的电子超文本出版物流通的途径之一。不过,当今最值得重视的是电子超文本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关系。为了理解这一点,必须弄清电子超文本网络的工作原理。我们以万维网为例来加以说明。万维网是利用HTML语言构建的。在HTML文件中,链接所指向的目的地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s。缩写为URL)来加以标识。用户通过浏览器调用HTML文件、单击其中的链接,相当于对Web服务器(远程)提出一个请求。这一请求由用户所使用的联网电脑(客户机)发送。当Web服务器接受到这一请求时,就将所要求的文件回传给客户机。发送或接受都是通过一定的通信线路实现的。因此,电子超文本网络的运行有赖于通信技术的支持,以之为依托进行的漫游也是如此。
1.超文本与移动通信技术外游意义上的“漫游”,重点为人们相对于现实环境自由自在的运动,登录电子超文本网络只是保持现实联系的途径。它的实现有赖于移动通信技术。
所谓移动通信,是相对于固定通信而言的,指的是用户在移动状态下的通信。人们把模拟式移动电话叫做第一代移动通信,把现在的数字式移动电话叫做第二代移动通信,而把未来的高速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称为第三代(3G)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由来可以追溯到80年代。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发展“未来公众陆上移动通信系统”(FPLMTS),1992年世界无线电大会(WRC)决定在2GHz频段中分配230MHz给它使用。1996年ITU决定将FPLMS改为IMP—2000(即国际移动通信—2000),意即工作在2000MHz频段,并在2000年左右投入商用。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全球化、综合化和个人化。具体要求是:统一频段,统一技术标准,提供全球无缝覆盖与全球漫游的移动业务;提供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特别是多媒体业务;提供最高达2Mbps(兆比特/秒)的数据传输速率(相当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的200多倍)⑾;便于由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过渡与演进;所要求的移动终端设备的价格较低廉。它能够支持包括Internet高速接入、多媒体电子邮件、可视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点播、高质量图像传送等先进的多媒体移动通信业务⑿。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完全实现,学术界就已经有人在探讨第四代移动通信(4G)了,其目标为更充分地实现个人通信,即任何人在任何时空都能运用自己拥有的任何通信工具、与自己所选择的任何对象、用自己所喜好的任何方式、就任何内容发送与接受信息。有人甚至设想让移动终端成为人们身体的一部分,用于监测体温、心跳、血压等。这样,人类便实现了“与网络共生”。果真如此,人们就可能成为电子超文本网络的节点,超文本链接不仅将各个文本单位连接在一起,而且使用户真正“息息相通”。
目前,蜂窝通信、无线局域网等移动通信系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对文艺活动产生了影响。例如,“芬兰的移动电话用户可以得到银行结余、气象预报、交通信息,甚至有线新闻网的摘要。这一切都通过短消息服务。孩子们可以花40美分听到最新的芬兰笑话或者一首歌曲。芬兰人甚至用自己的声音作为打入电话的呼叫信号。Nokia的一位经理把他小孩的歌声作为铃声。……近一段时间,年轻的芬兰人偏爱很少安装有线电话的公寓(躲避打扰)。有的企业甚至完全放弃了有线电话。”⒀随着IP电话、电子商务等业务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Internet的无线接入。这种接入由利用模拟蜂窝电话起步(1981),发展为数字移动无线通信(1991),目前正向无线多媒体业务推进。无线网络与Internet的结合,可使人们在任何时候、从任何地方接入Internet,读取电子邮件,查询所需要的数据,或者下载想要的资料。要想将Internet“装入口袋”、实现移动计算,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例如,需要在终端计算机上改变操作系统的设置,并将计算机终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暂时挂起,以便进行通信媒体间的转换。这意味着移动通信尚无法与现有的Internet完全兼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两类建议:一是开发虚拟局域网(virtualLAN)技术,二是利用移动IP、VIP(VirtualInternetProtocol)等协议。有预测说:利用Internet来进行相关的移动IP业务已经为时不远了。⒁
“在移动Internet环境下,散步和漫游是指MT(移动终端)可以在网络覆盖范围内移动并保持与Internet的连接,即当把网络中某处的MT移动至另一处时,用户无须进行任何操作仍能像在原处一样保持与网络的连接。”⒂人类历史上第一台通用型电子计算机ENIAC重达30吨,由19000只真空管、6000多个继电器和其他元器件组成。很难想象人们能携带这样的庞然大物去漫游。漫游上网需要轻巧的终端,如掌上电脑等。早在1992年,日本索尼公司就顺着“随身听”的思路搞出了“随身读”(Bookman)。如果随身读是联网的话,那么,自然有可能当成移动终端使用。目前,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等大公司都致力开发移动Internet的潜力。
2.超文本与固定通信技术
内游意义上的“漫游”,重点为媒体世界中逍遥自在的游历,对电子超文本网络来说,所“游”的是虚拟环境。利用超文本技术构建的网页相互链接,用户便循着这些链接从一个页面漫游到另一个页面。这并非用户的身体定位有何显著运动,而是网络将用户的请求由一个服务器传到另一个服务器,在找到所需要的HTML文件的URL地址之后,将其数据回传给用户。上述任务目前主要是在固定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完成的。
固定通信技术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其一,业务数据化。由于数据业务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电话业务,固定通信的用途将很快由电话为主向数据为主转变。与此相应,其技术基础将由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向以IP为代表的分组化技术转变。这意味着电子超文本网络与固定通信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其二,信道宽带化。不论是核心网或接入网,固定通信技术都将在21世纪实现宽带化。在这一过程中,电子超文本网络将成为货真价实的电子超媒体网络,音频、视频、动态图像等对带宽要求较高的成分将在网上信息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其三,三网一体化,即电信网、Internet、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上趋于一致、实现互联互通。与此相应,电子超文本网络所建立的链接,将延伸到手机、电视机、信息家电等各种终端。
漫游有漫游的快乐。当我们从一个站点跳到另一个站点,任凭自己的思路随着网页上的各种提示延伸时,想到现实时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大的步伐,不无惊讶地发现原来事物之间存在自己始料未及的各种联系,这自然有其乐趣。当然,漫游也有漫游的遗憾,那就是很可能终无所得、终无所归。正因为如此,才有导航技术的出现。导航系统由信息库和信息加载、信息管理、信息查询三个子系统组成。信息库既存储了信息项的基本特征,又存储了媒体资源的特征。信息库中的信息项,是由信息加载子系统收集而来的。收集当然可以由人工来完成,但这样做速度太慢,因此,通常是通过一个名为“机器人”(Robot)的程序来完成。信息管理子系统负责对信息库加以更新、维护。信息查询子系统面向用户,负责接受用户所提出的查询要求,显示查询的结果。导航技术的实质,是将游历的任务交给专门程序,从而在网络上划分航道,或者开凿港湾。网络导航系统通常以两种方式来引导网民,一种是提供目录服务,即按内容、时间和空间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层次分类,形成树状结构,用户可以根据这一结构查找自己所想要的信息;另一种是提供关键词查询服务,即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搜索信息库,并将搜索所得按一定规则进行排序。前一种做法相当于划分航道,后一种方法相当于开凿港湾。目前,导航技术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其一,只搜索符合预先设定的专业方向的网站和网页,而不是“广域遍历”式的搜索,可以更好地为行业和专业人员服务;其二,检索机制从字面的匹配走向基于语义的匹配;其三,查询界面自然语言化,即检索不再是按固定的格式填写查询命令,而是走向填充模式加自然语言的形成。⒃
3.超文本与卫星通信技术
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与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是世纪之交又一值得注意的趋势。人类在1960年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早期运载火箭尚不足以将卫星送到距地球36000公里的同步轨道,因此,当时的卫星都是中轨或低轨的,存在单星覆盖面小、跟踪技术复杂等问题。1964年以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伴随新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而陆续升空,扩大了单星的覆盖面。这类卫星非常适合于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单向通信,远距离的文艺转播经常就是通过它们进行的。妨碍同步卫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是时延大(可达数百毫秒)、对地面天线的体积和功率要求高。相比之下,中、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传播损耗小、时延小、频率复用有效、可多星互为备用等优点。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行于距地500—2000公里的高度,中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运行于大约10000公里的高度,目前在技术上都比较成熟。若能扫除高费用的障碍,其应用将更为广泛。
在谈到Internet时,有人将漫游(roaming)的定义区分为广、狭两种。狭义的漫游是指通过电话拨号进入Internet的用户,当他不在其所属ISP的本地服务范围内时,不需要拨打长途电话,即可实现上网。广义的漫游是指在已达成协议的ISP和ICP(内容提供商)共享彼此的用户,各自的用户可以分享它们所提供的一切服务。⒄这不禁使我们想起现实世界中的情形:要想全球漫游,免不了碰上国界限制;要想饱览群书,免不了碰上借书证在不同图书馆之间无法通用的难题。如果说国家间互免签证、馆际借书不受限制看起来还比较遥远的话,网络商之间打通服务则是比较现实的事情。在社会学意义上,卫星通信技术的价值在于对全球化进程的促进。卫星通信的覆盖范围是跨国界的,卫星所传送的信息的影响则是跨文化的。
[page_break]
三、通信技术与漫游的扩展
由于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与卫星通信等技术的支持,人类正在实现漫游化的追求中阔步迈进。这种漫游将超越物理时空、心理时空和社会时空的限制,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1.物理时空中的漫游
人类一方面慨叹地球之小、地球村之拥挤,另一方面惊叹宇宙之大、星距之遥远。这种心理早晚将驱使人类致力于向太空移民。20世纪各种航天器的发射,正是太空移民的必要准备。当人类的篝火已经在诸多异星升起时,新开拓的居住地之间该是什么样的关系?与金字塔式的森严结构、传统文本式的线性联系相比,超文本式的链接也许更为相宜。我们的后代可能会将有人居住的星球都当成电子超文本网络的节点,试图解读星际电子超文本网络中传送的信息。不仅如此,各个星球的居民之间或许会按照与超文本相类似的原则建立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从而使人类形成环宇分布式发展的新格局,并提供星际旅行的必要条件。正如我们现在进行环球旅行要考虑时间差一样,星际旅行不仅需要穿越空间,而且需要跨越时区,须有包括移动通信在内的多种技术保障。最初的星际旅行无疑是风险巨大、费用高昂的,普通人难以问津。要使它变得像我们周末到城郊度假那么方便,无疑并非易事。然而,这种意义上的漫游仍为一代代人所向往。20世纪美国作家雷·布雷德伯里在所著的科幻小说《百万年郊游》中设想:主人公一家度假,居然是到遥远的异星,单在路上就得走一百万年!尽管这在现在看来这只是异想天开,但是,人类毕竟不会放弃超越物理时空限制的努力。
2.社会时空中的漫游
人类虽然意识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却又为这种共享设下了重要社会障碍。“墙”,便是这种障碍的具体化。从木桩、土坯、砖石到钢筋混凝土,围墙分割了内外,阻断了交通。数码化的防火墙本质上不是为了对付服务器因高温而产生的意外,而是为了区分内部网与外部网。版权规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堵“墙”,“禁止非授权使用作品”与铁门上常见的“非请勿入”字样正属异曲同工。保密规定更是一堵墙,以对付觊觎者见长。凡是有墙之处,人们的游历便不可能是充分自由的。当然,建墙有建墙的理由。没有墙挡不了风雨,防不住窃贼,对付不了黑客。翻墙也有翻墙的办法。据介绍,“一个出于某种安全原因不能与Internet联通的局域网,可以通过采集和转播来实现对Internet上信息的有选择的访问。采集服务器通过全息镜像的方式,把多个被选中的目标站点的所有可以访问的信息,以一种充分保持原有结构的方式采集到局域网中来,通过一种不经过IP路由的专用通道,在设立在局域网中的另一台‘转播服务器’上统一组织并提供统一的检索服务,对内部网的用户造成这些站点虚拟在线的景象”,具有安全、省钱、方便等优点。⒅不过,如果“大同”是人类社会可以实现的未来远景的话,那么,社会意义上的“墙”都有可能被削平。各种组织、团体、机构虽然仍存在,但不再作为受墙保护的山头,Internet与Extranet的区别丧失了价值。所有的数据库都向公众开放,无须事先申请密码便可访问。只有到那时,社会时空中的漫游才是可能的。今天的Internet已经多少显示出相关的征兆。当平民百姓运行超文本浏览器便可了解政府的法规、点击网页上的地址便可向各级官员提问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漫游于社会时空已为期不远。
3.心理时空中的漫游
尽管物理时空和社会时空都是客观存在,但我们其实是生活在心理时空中。物理时空和社会时空通过自身的折射对心理时空加以限制,人类追求自由的本性则力求对心理时空加以拓展。在前一意义上我们需要以介绍定型知识、灌输或宣传社会规范为务,旨在推行教化的文艺;在后一意义上我们需要以超越定型知识、批判或质疑社会规范为务,旨在解决思想的文艺。任何定型知识与社会规范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起作用,前者的合理性要由后者来说明。当然,任何自由的实现也依赖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前者的可能性一样要由后者来确定。迄今为止,文艺或许仍是受定型知识与社会规范限制最小、自由想象的活动余地最大的社会领域。不过,文艺并非孤立的存在。它因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为相对独立的领域。当人的思维试图跨领域展开想象的翅膀时,由各执一端的社会分工、分门别类的定型知识、五花八门的应用语言等构成的心理障碍便成为拦路虎。为了能在心理时空中进行无拘束的漫游,我们不仅需要扫除自然语言上的障碍,而且需要摆脱社会分工的束缚。现阶段的电子超文本网络已经朝这一方向发展,不论是语言翻译还是各种文本的跨学科链接,都有益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相互沟通。
上述分析表明:由于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等原因,人类漫游的前景是光明的。当然,我们不能忽略漫游所受到的种种限制,也不能否认漫游既有情趣、又多风险的事实。不过,追求自由几乎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漫游的愿望因之而生。不论在当前或者在未来,科技进步都是实现人类漫游愿望的重要条件,这便是我们的结论。
注释:
①《元次山集》卷三《漫酬贾沔州诗》,四部丛刊本。
②《文心雕龙·物色》,周振甫注释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494页。
③陆游:《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陆游集·剑南诗稿》卷50。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11月版,第1251页。
④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其二),《诚斋集》卷26,四部丛刊本。
⑤戴表元:《刘仲宽诗序》,《剡源戴先生文集》卷九,四部丛刊本。
⑥刘勰:《文心雕龙·原道》,周振甫注释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2页。
⑦《管子·权修》,戴望校正,诸子集成本。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7月影印,第7页。
⑧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周振甫注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11月版,第517页。
⑨严峰:《生活在网络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版,第72页。
⑩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栾城集》卷22,四部丛刊本。
⑾静止环境下为2Mbps。步行条件下384Kbps(千比特/秒),车载144Kbps。
⑿黄绍平:《第三代移动通信:好事多磨》,《网络世界》,1999年4月26日,第45版。
⒀要闻《移动电话最普及的国家——芬兰》,《中国计算机报》,1999年5月27日,A12版。原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1999年5月3日。
⒁胡文江等:《Internet上的移动性》,《计算机世界》,2000年1月3日,D17版。
⒂郭峰、许惠良:《移动Internet的漫游管理》,《计算机世界》,1997年11月3日,E23版。
(1)乐温高速公路与温沙高速公路联网,全线共设置南昌东通信分中心1处、无人通信站15个。
(2)鹰瑞高速公路全线共设置16个通信站,其中北段11个收费站/服务区纳入抚州管理中心管理,南段5个收费站/服务区纳入赣州管理中心管理。
(3)抚吉高速公路全线共设置13个通信站,在抚州管理中心另设1套ADM设备,全线纳入抚州管理中心管理。
(4)语音系统均采用独立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建设,综合业务接入网应用V5.2接口程控电话交换机的V5.2接口相连,与相邻路段、PSTN及省中心语音系统通过数字中继和模拟中继对接。
2统一通信技术
2.1系统概述随着高速公路以IP联网监控为主的业务推动,收费系统、监控系统等也采用IP技术为基础实现各种业务接入,各种业务控制也逐渐转向IP化,用户需要数据通过TCP/IP实现全网的无缝连接,高速公路本地网络业务向全IP化演进是大势所趋。统一通信技术适时地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电信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优势,以IP电话、视频通信、即时通信和协同办公等为核心业务能力,通过多样化的终端,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向用户提供融合语音、数据和视频的多媒体通信。高速公路统一通信技术着眼于高速公路信息化业务需求,将语音交换系统与收费对讲、隧道广播、紧急电话和路网监控系统等高速公路业务系统进行有机融合,实现跨职能部门协同作业,使得日常办公、应急、救援更及时。
2.2系统架构统一通信系统按逻辑可划分为3层,包括接入、管理和应用3个层次,具体描述如下:
(1)接入网关/终端用户:接入网关包括了落地网关,提供本地出局和本地再生功能;终端用户,包括IP话机,模拟话机、PC终端、平板终端和手机终端;
(2)呼叫管理:由IPPBX网关内置,提供用户注册、路由和呼叫控制等能力;
(3)业务应用: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包括即时消息、群组、状态呈现、统一消息、录音和会议等功能。
(4)软终端、IM或者状态呈现等需求,可在管理中心增加增强通信套件服务器部署;
(5)其他系统的融合和对接应提供相应服务器和组件,或者提供第三方开发API接口对接完成系统融合统一通信。
2.3系统优势
(1)先进的统一通信技术架构,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性价比和快捷部署。
(2)丰富的ICT融合业务。提供CT业务嵌套、IT业务推送、与办公系统融合等服务,解决了IT和CT系统的融合问题,让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者拥有统一、便捷的业务体验,同时便于企业优化流程,提升内外部服务水平。
(3)开放的业务开发架构。业务开发采用标准的开放架构,标准的开放接口,有利于企业信息化产业链构建,推动企业信息化良性发展。丰富的管理维护手段,支持与第三方认证系统等进行对接集成和软件开发。
2.4组网方案江西省高速公路采用“省中心—区域管理中心—基层管理单元(收费站、服务区、桥隧管理所等)”的三级管理体制,统一通信用户集中在管理中心和收费站,管理中心和收费站设置独立机房,语音网管核心设备部署在管理中心,分支网管或者接入设备部署在收费站,采用级联组网方案。
(1)灵活的设计思想。按照开放式架构设计,业务和承载分离,可以独立的升级承载或业务产品,而对整体业务体验没有影响,保证了企业业务平滑的升级和过渡。
3抚州管理中心语音系统改造建议
抚州管理中心语音系统改造建议采用基于统一通信技术的建设方案,具体方案说明如下:
(1)抚州管理中心近期设置一套10000线左右的IPPBX核心网关设备,负责本地及接入电话的注册、交换和出局。
(2)抚州管理中心同时部署200线左右的综合接入设备,负责本地模拟电话的接入。
(3)抚州管理中心部署业务管理服务器,负责最基本的业务注册和管理;部署网络管理设备,负责网络的管理和维护;部署话务台作为办公来电转接。
1目前国内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的现状
“市场部”这个词走进国内企业还是近几年的事,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内部所设置的营销部、分销处、运营部、销售部、以及市场管理部等都是市场部的涵盖范围。从分营后的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上海光大、电信长城等具有运营资格的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营销做的比较大,在原先营业厅基础上,又发展了商场、专卖店、量贩等销售形式,给人一种规模和实力的感觉,然而市场知名度高,但市场品牌忠诚度低;中国联通起步晚,但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迟到的经营者,只有善于经营的赢家,中国联通采取分销商网络营销的思路引起业内效仿,但诸多不完善的环节也时常引起消费者反应;其它几家运营商尽管营销思路很前卫,但是制约其市场开发的因素较多,市场反应冷淡。可以说,目前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是各行其道,短期行为太多,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从行业整个市场来看,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尚未真正掌握专业营销知识和操作技能,就其对市场的态度和行为而言,移动通信企业还处于为完成短期销售目标而采用广告、公关、有奖销售等促销手段为主的促销导向型阶段,尚未达到市场营销导向型阶段。当然,其中原因也有我国通信行业长期处于垄断阶段的因素,广大从业者没有市场危机感。没有市场危机感就不会产生市场营销紧迫感,对市场营销管理的认识和努力只是在竞争机制下才有所转变。就移动通信行业进入市场经济状态的时间和目前市场供需关系的状况看,从业者的观念和认识的迅速提高要靠调查、分析、预测、营销企划等方式来引导、开拓、扩大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其服务的需求来完成,进而达到企业整体长远的营销目标的实现,尽管尚须时日,但这是市场营销的需求和必然发展趋势。
从市场发展规律来看,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往往是在市场开始竞争之时,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具有前瞻性目光的人士早已看到,初露端倪的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如何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是移动通信企业面临的带有战略性的问题。移动通信商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拥有目前的市场并不完全意味着必然占有市场,还必须依靠行之有效的方式去进行市场拓展,发展市场,创造市场,这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
2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组成和细分
从事过营销的人都知识,市场营销的表现是市场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的过程中,一般要设定一个在目标市场上预期要实现的交易水平。然而,实际需求水平可能低于、等于、或高于这个预期的需求水平,换言之,在目标市场上,可能没有需求、需求很小或超量需求,市场营销管理就是要对付这些不同的需求,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管理进行科学有效组合。
根据移动通信行业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应包括五个方面:(1)市场需求管理;(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3)市场推动管理;(4)市场营销环境管理;(5)市场营销组织管理。这个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移动通信企业的各种目标并进行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市场营销指挥系统,可以说,这个系统不仅是定价、分销、促销等单一活动的职能行使,而是一个目标市场运作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企业不断观察市场,发现和评估各种变化因素,然后反馈企业,作为企业制定新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基础,然后运用新的修正过的行动来消除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并观察评价客户和竞争对此作出的反应,然后再反馈到企业使企业再次形成新的战略修正方案推向市场,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不断适应市场,创造市场的目的。
就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的五个组成部分而言,既有机地结合,又独立工作,每一部分又包涵着丰富的细分内容。
2.1市场营销需求管理细分
我们知道,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质是需求管理。根据市场需求水平、时间和性质不同,市场需求一般有八种不同状况:(1)负需求;(2)无需求;(3)潜伏需求;(4)下降需求;(5)不规则需求;(6)充分需求;(7)过量需求;(8)有害需求。从市场的组成要素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来看,目前移动通信市场需求状况基本处于充分需求和潜伏需求的阶段,是市场开拓者应好好把握的大好时机。
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就是要对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有效管理,充分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深入市场,广泛了解客户、顾客、分销商、供应商以及广告反应、行业信息、营销网络、促销效果等有关业内的综合情况,广泛搜集市场信息,摸准市场的变化,找准潜在市场及市场盲区和死角,做出详尽属实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以便企业的企划者以此制定市场营销企划方案,制定新业务计划。可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是企业营销工作的一双眼睛。
一般来说,市场营销需求管理包括目标市场分析和市场目标分析两个方面。
(1)目标市场
影响移动通信目标市场的因素较多,从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促销政策、广告方式、产品价格、产品包装及外形到技术先进程度、购买形式、服务态度、营销网络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目标市场变化不断,移动通信运营商也要依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变化营销管理思路。从手机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手机从当初的组织消费购买到如今的私人消费购买为主,目标市场的变化也引起供应商的努力,摩托罗拉从当初以行政机关领导为主到现在形色多样的各种层次手机,正是目标市场使然。移动通信商要在研究目前目标市场的综合情况时,不断把目光投向市场的新变化,进行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新选择,准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的发展动态,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市场目标
那些收入稳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人群,固然是市场目标,但这些人早已是手机的拥有者,移动通信商关注的是新增长的消费层和高消费层新的消费变化。市场永远在变化,所有稳定都是暂时的,移动通信市场也不例外。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变化,从行政机关公务员、企业老板到小业主、企业白领阶层、打工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需求不同,变化也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审美观点有别,需要市场开拓者仔细研究,区别对待,进行准确市场定位。这一点我们从外企的情况可以看出,摩托罗拉手机以厚重大方为主,为行政机关人员和高级管理者所看重;诺基亚以专业公司著称,倡导科技以人为本,平均不到一周时间推出新款,其先进的形象对新潮时尚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具有较强吸引力,而在全国各大媒体统一推出的《专业、全面、关怀》系列宣传篇,更是把诺基亚推向大众化市场;爱立信则以灵巧方便为高级商务人士所青睐;飞利浦更是以外形美观色彩明快吸引着广大青年消费者。我国的科键、波导、康佳则以工薪阶层大众化为主。可以说,这些市场定位都是企业对市场的适应和创造的结果,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科学组合所迸发出的光辉。
2.2市场营销网络管理细分
网络营销已成为当今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运作的共识,通过建立市场网络这个市场销售的高速公路,大大加快了市场运作周期,从而也加快了企业资金运转的周期。
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网络从过去单一的营业厅到如今的分销商、商场、超市、量贩、专卖店等销售渠道形式,从而连成一个高速高效的市场运作网络,这是移动通信行业从窄渠道策略到宽渠道策略的转变,也是市场不断发展要求的结果。市场营销网络管理就是要对市场营销网络进行有效地发展、引导、维护、控制,要从分销商选择、号源配置、产品价格、货款结算、返款比率、宣传方式、服务公约等方面统一管理。
移动通信商对各自的营销网络都有一整套自己的管理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加强分销商的附加值开发和培训。作为经销商,也应该增加自身环节上的附加值,而这种附加值来自产品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移动通信商今后应把相当多的精力用于培训分销商的这种增值的能力上,让它们拥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方式,最终拥有自我增值的能力,这也是网络管理的发展方向。
2.3市场环境管理细分
像一个人离不开周围环境因素一样,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很难想象一个整日因顾客投诉而被媒体曝光的企业能在市场上运作得好。
一个良好的市场营销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移动通信企业作为服务行业更要注意酿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但要注意人员、经济、自然、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市场宏观环境管理,而且要注意公众、竞争者、市场、供商、分销商、自身等微观环境管理,移动通信市场环境管理要从广告宣传方式、公共活动、现场服务、企业形象、顾客投诉、售后服务、维修服务、行业公约等方面入手,注意处理好与行管、工商、税务、劳动监察、新闻、金融、同盟者、供应商、分销商等单位的关系,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做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移动通信商内部设立的投诉台、客户服务中心、维修点等部门其实都是处理好市场环境的体现。
2.4市场推动管理细分
市场的起伏往往不以企业的意愿为转移,市场的大海永远也不可能风平浪静,如何保持市场高弹性的理想状态,是商家很感兴趣的事,这其中市场推动管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推动市场的方法很多,就其中常用的方法探讨如下。
(1)广告推动
广告是推动市场的试金石,有时一则成功的广告就是一个广阔的市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人们的消费意识提高,人们对广告理智看待成份占多了。从营销学角度讲,攻破市场格局,要么向市场提供变革性的产品式服务,要么创造一种裂变式广告,而裂变式广告要以情突破,要富有冲击力,鼓动性,能够唤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同时要注意广告媒体的选择和广告效果的分析,绝不可泛泛而作。
(2)促销推动
促销是推动区域市场的一把利剑,推动市场屡试不爽,促销的关键在于创意和计划,成功于现场组织和管理。
促销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的:清理积压产品,维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上市,增加产品销量,抵抗竞争产品。目前移动通信市场上业主在局部市场猛打促销战,从优惠降价到赠送礼品等形式,都免不了价格战的痕迹,缺乏惊人的创意和举措,现场的结果往往是礼品全部发放,购买者寥若星辰,如何做好手机这种高档消费品的促销工作,值得深思。近来市场上推出的手机亲情卡延续优惠使运营商们大获其利,这种促销组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比较适合市场。从国外的经验看,移动通信业作为一个高档消费市场,对公共关系促销和巡回展览等大型会议的特殊促销组合应多加研究。
(3)整合推动
整合推动其实是广告推动和促销推动的综合运用,比较适合新产品上市和新服务的推出,也是目前企业推动市场的最主要和最有效方式,其中有许多的细分措施值得移动通信商认真揣摩。
广州宝洁的农村市场推广计划是印刷广告和运动促销及现场演示等方式的综合应用,也是宝洁公司产品多品牌、沟通大行动、广告高层次、促销妙推进营销策略的具体体现。美国巨片《坦泰尼克号》用的也是先铺广告——营造市场——产品投入的市场整合营销模式,从而获得市场成功。
2.5市场组织管理细分
管理的过程其实是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市场组织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市场营销行为的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
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市场营销人员为了共同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有效工作,企业要设计并维持某种合理的市场组织结构,其中每一位营销人员自的大小、沟通程度、相互依赖性都要依据有利于开发市场这个目标而认真考虑。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组织设计时,要从市场营销组织环境分析、组织内部工作流程确定、组织职位建立、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等几个方面努力。市场营销组织不论是采取职能型组织、产品型组织、市场型组织、地理型组织等专业化形式,还是采取金字塔、矩阵型等结构型组织形式都要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移动通信是一个投资巨大的行业,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在市场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都要变化相应的组织形式,以达到“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围绕市场干”的目的。
移动通信市场组织管理就是从市场需求到市场营销网络,从市场环境到市场推动的全面管理,是从业务代表、市场调查员、市场企主管、广告监理、市场行政管理员到区域经理、产品经理、品牌经理、市场总监的有效传递,就具体操作而言,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必须掌握两点,一要加强计划性,二要不断进行检测反馈,形成市场营销管理良性循环。
例如:一个现场促销活动,从企划到批准实施,时间、地点、广告宣传、道具、运输、传单、价格、礼品、人员、现金收入、场地选择以及有关费用预算都要认真的落实,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市场营销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个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才能保证真正的目标实现,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要真正达到创造市场的营销目的,就必须事先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流程,科学规范运作,以达到目的。
2系统容灾建设
根据业务需求分析的结果和建设成本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改造方案,并按照方案,对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和建设,以使其满足相关指标的要求。根据各系统的特点和所支撑业务情况,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包括系统恢复预案、系统恢复前的业务连续运行预案、系统恢复后数据处理预案等,保证业务运行尽可能不受系统中断的影响或者将影响降到最低。
3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完成后,根据业务情况,策划了应急预案的演练。模拟真实的环境,从各个层面检验应急预案的效果,已保证在真实灾难发生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应急预案优化应急预案演练后,对演练过程和演练结果进行总结,从可行性、适宜性等方面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价,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以使其能够持之以恒的满足公司的业务连续管理的需要。
4总结
4.1增强企业应对各种灾难的能力
(1)预防了潜在的威胁带来的风险。(2)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3)使企业的业务中断和损失最小化。(4)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数据的丢失、收入的损失、客户的流失。(5)增强了投资者、股东和消费者的信心。(6)维护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一)资源管理技术的研发设计
资源管理范围主要指的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有形的亦或是无形的物件。进行通信传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首先在人事方面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和体系来做支撑。基于各部门职责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设计,并构建组织结构图,将各模块之间的管理关系列出,组建模拟流程系统,充分分析整理后,才能开始组织开发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最宝贵的最核心的资源就是大量的数据,如果数据储存的不够,那么必然会影响数据分析进而影响管理系统的效率,最终影响数据传输安全。因此,首先应该收集、分析系统中所有相关数据,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不同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交接中也会迫使大量的信息流失,因此,有必要将员工的工作日志保存在系统中。不过,通过信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这一问题将会得到彻底的解决。GPS全球定位系统通过上空的24颗卫星,能够实现对地球的实时监测,我们可以通过对设备和传输介质的定位、监测,一旦发生问题,快速定位故障及其级别,远程解决或者现场解决。如是现场解决故障,将故障信息发给响应的工程师,同时通过GPS监测到故障排除进度。从而全面掌握系统运行状况。
(二)资源管理技术应用系统
通信传输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全专业资源和信息服务资源的有效管理,建立跨专业的资源模型,形成共享的核心资源库,并对外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其数据的传输、服务的保障提供相应支撑,方便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
1.1.1折旧成本较高。折旧成本是通信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比重最大的成本。通信企业需要依靠一套覆盖面广的通信网络,所以固定资产在通信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折旧费成为了公司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达到了成本管理的50%,属于当期不可控成本,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够实现成本控制,本期工程成本控制是对后期折旧费用或者利润的控制,折旧成本的控制是一种战略性的成本控制。
1.1.2网络运维成本较高。通信企业的正常运行和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息息相关,企业需要支付网络维护、水电费等网络运行必需的费用,才能够保证运行网络的正常工作状态,这些费用的多少和网络规模和建设水平、质量有关,网络运维的成本和折旧成本同样是固定资产支出,但是当期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同样会对其产生影响,包括物流采购、维护费用审批等工作。
1.1.3成本支出和当期对应利润关系不大。通信业务经营模式属于长期投资回报,企业折旧、网络运维、水电费、营销、管理、财务等都不能直接界定为通信服务直接成本,和提供通信服务获得的当期回报之间无明显的比例关系。
1.2通信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不足
1.2.1成本考核和成本管理工作相对脱离。通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加大营销力度,成立了各级分支结构,并积极开展了各级机构改革,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却没有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和考核制度联系起来,主要采用全面预算的方式进行管理,没有将企业净利润水平贡献纳入到整体考核中,或者占有的比重不够,在KPI的影响下,对成本管理控制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1.2.2成本管理理念未深入人心。在之前通信企业飞速发展的时期,通信企业平均利润水平较高,所以没能在成本费用管理方面建立节约意识,将市场扩张和占有率视作是企业工作的重点,成本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预算和结算方面,以预算作为每一年的费用管理基准,成本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将成本控制在预算水平以下,没能形成完善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不能实现对成本费用的有效管理,成本管理的主体是领导层,导致水电费、维修费等增高很快,对营销礼品采购等大宗费用支出也没能进行有效的考核,积压浪费和采购成本偏高等问题比较严重。
1.2.3财务管理工作力度不强。财务定位偏低是比较显著的问题,需要对财务核算和记录工作格外重视,将其财务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当经营财务和业务之间脱节,财务需要考虑核算需要,进行成本费用的内部核算,将审核和监督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2通信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2.1加强投资管理固定资产是通信行业最大的存量资本,整个企业的盈利水平都和资产利用效率和折旧成本有关,重视折旧成本可以采用全可控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把后期折旧视作当期可控成本,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避免原计划审批模式下的单一控制折旧方式造成的压缩投资规模造成的弊端,减缓高折旧额造成的盈利压力。
2.1.1制定长期投资规划。制定3~5年的长期投资规划,进行公司资源配置优化,保证传输电源设备交换之间维持一个合理的配比关系。
2.1.2结合长期投资规划做好微观项目计划审批。投资项目计划审批是投资预算执行的关键环节,要建立完善的项目预审制度和审批制度。单位上报审批项目交由投资主管汇总之后,会同预算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召开预审会议,讨论审核投资必要性方案,审核方案合理性、技术科研性,对项目进行注意审核把关,给出书面预审意见。同时还要定期召开投资项目审批会议,重点项目需要进行投资总额、投资方向、投资效益等内容的研究讨论,结合项目长期规划进行最终决策。
2.1.3做好施工控制管理。施工管理工作需要从招投标到竣工验收进行全周期管理,招投标阶段要求施工企业遵守招投标程序进行工程设备采购,招投标过程需要在工程主管部、审计、财务、监理等多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施工阶段要按照预算进行资金安排,财务部门结合工程进度情况审核付款,禁止提前付款或者超额付款。工程主管单位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重点控制,按照施工规范和标准验收程序进行质量和数量检查,减少后期折损和维护成本。
2.1.4建设投资预算管理分析评价体系。投资项目成本分析是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投资成本影响着建设资金投入和试用期折旧,进行成本分析需要从单位用户成本、工程项目类别两方面进行,施工费、安装费、设备材料成本是分析的主体。投资效益分析是另一分析环节,效益分析需要从固定资产投资收入率、资本性支出比例等指标评价投资收益状况、投资和收入关系。投资管理流程包括项目确定、预算审核、施工管理、竣工验收、事后评估等方面。分析投资管理流程主要检查流程的落实情况和流程自身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