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1: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留学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这些外国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进入中国人的生活。热爱流浪的法国商人米歇尔虽然对任何时间里都可能敲门探访的热情邻居深恶痛绝,但他却让中国成为自己成年后唯一一个连续待了5年以上的国家,并且和妻子分别报读了浙江工商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汉语学习班。巴基斯坦医生海亚特则认为自己正享受中国生活: “10块钱可以让美女洗头,25块可以让美女洗脚,我每去一次都觉得自己赚了。”海亚特的女朋友是中国人.因此他的汉语非常好,他和自己所在的实习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的患者之间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美国出现了皮肤黄色内心白色的“香蕉人”,中国也出现了努力融入中国的西方人。美国人古龙现在已经成为杭州女婿,妻子在政府机关工作,他幽默地说:“我想做一个好的、健康的鸡蛋,外面是白的里面是黄的。但我感到要成为一个鸡蛋很困难,因为我没有壳。”
鲁迅在给《活中国的姿态》作序时写道:“尽管西方人眼里的中国人的形象变幻莫测“,“始终夹杂着宗教、文化与政治的沙子”,但西方人也是“第三只眼”,“西方人的眼睛是一面镜子,多照照西洋镜并没什么坏处。如果聪明一点,从这面镜子里,我们不仅能很好地看清自己,还能从镜子的折射中更好地看清西方人。”正是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做了一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度的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调查对象为浙江工商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共计245人,还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人13人。回收有效问卷235份,国籍包括了美国( 15人)、英国(11人)、法国(8人)、俄罗斯(6人)、加拿大(5人)、日本(23人)、韩国(26人)、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26人)、阿根廷等南美国家(13人)、意大利等南欧国家(19人)、刚果等非洲国家( 34人)、芬兰等北欧国家(9人)、澳大利亚等大洋洲国家(11人)、泰国等其他东南亚国家(16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1)中国朋友
最喜欢中国人的哪些特质:25%热情,23.8%细心,22.6%勤劳,16.7%,勇敢,11.9%温柔
你最好的杭州朋友:40.3%同学,25%本国朋友,22.2%其他,12.5%同事
一般在哪儿认识中国朋友:5 6.5%学校,17.6%马路,16.5%酒吧,8.2%公园
选择中国朋友的标准:48.4%语言,30.8%态度,11%长相,9.9%有用
看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还是名不虚传的,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对外国人最热情友好的民族。不过数据显示留学生生活范围过于狭窄,周末课余宅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所以结交朋友基本依赖课堂、学校。有意思的是,有差不多10%的留学生选择中国朋友的标准只是基于有用与否,虽然这些人当中以业余打工的留学生居多,但也有初来乍到的新人,说明老外们对于中国社会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
(2)中国女人
你觉得杭州女孩:38.6%漂亮,20%时尚,20%娇气,17 .1%娇小,4.3%凶
杭州女孩穿什么最漂亮:67.2%连衣裙,13 .1%大衣,11.5%毛衣,8.2%吊带
杭州女孩穿什么最奇怪:59 .1%松糕鞋,15.2%打底裤,13.6%露脐装,12.1%超短裙
东西方审美情趣差别一向很大,但是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个鸿沟已经不复存在,科技的发展,时装业的相互借鉴,地球人觉得美才是真的美。说到中国女人的凶,那是菜场、超市、公交车上司空见惯的吵架场景留给他们的印象,可见温柔如水是世界上好女人的普世价值。
(3)中国人的习惯
不喜欢中国人的哪些习惯:32 9%抽烟,29.4%不诚实,20%吐痰,12:9%插队,4.7%小气
中国男人感觉正常、中国女人感觉小事一桩的抽烟居然名列榜首,看来戒烟是世界上好男人的共同趋势。大众的不诚实不仅是老外们的感受,也是最近很多中国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千万不要小看插队、吐痰、闯红灯等行为,虽然不是大恶,但是损坏了中国人和中国的国际形象。外国人的中国生活
(1)衣
在哪儿买衣服:38.3淘宝网,33.3%其他,16%杭州大厦,11.1%银泰百货,1.2%四季青
买得最多的衣服:34.2%其他,24.7%牛仔裤,12.3%连衣裙,12.3%运动服,11%毛衣,5.5%大衣
阿里巴巴和淘宝一定是中国最具世界知名度的企业,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在互联网上,地球就是一个村落。大家普遍觉得中国衣服贵,那些傍洋名的假名牌单件衣服都是上千,真名牌更是比国外专柜贵上一倍。举例来说,一个COACH包在中国售价4千,美国只要不到两千,遇上打折1千块就够了;一瓶兰蔻面霜,法国机场只要折合人民币300,杭州大厦要680。如果奢侈品和国外同价,不仅幸福了中国人,也可以令更多老外在中国消费。
(2)食
在哪儿吃饭:42.7%家里,31.7%小饭馆,20.7%其他,2.4%大饭店,2.4%农民家
最好吃的食物:35.9%其他,23.4%你的家乡菜,15.6%西餐,12.5%农家菜,9.4%杭州菜,3.1%川菜
最不好吃的食物:28.8%其他,24.7%臭豆腐,24.7%狗肉,20.5%鸡爪,1.4%鸭子
什么地方买菜:51. 3%超市,35.5%菜场,9.2%其他,3.9%路边摊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什么都吃,不过这个饮食习惯也说不上是好是坏,只要不涉及野生动物,不是鱼翅、燕窝、熊掌、穿山甲就可以了。
(3)住
住在哪儿:8 5.1%学生宿舍,7.5%高级公寓,6%合租,1.5%别墅
居住区域:75.8%高校园区,16.1%西湖边,4.8%市中心,3.2%郊区
选择住址时就最看重的原因:57.5%安全,20.6%文化氛围,12.3%交通,9.6%购物
你居住的区域安全情况:61.3%很安全,37.1%基本没问题,1.6%比较乱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居住环境还是让人放心的,所以成为老外来华工作、生活的首选。不过还是有几个留学生可能因为正好住在城乡结合部,所以感觉脏乱差。
(4)行
每天上下班的交通工具:60.3%步行,32.1%自行车,3.8%地铁,2.6%出租车,1.3%私家车
选择交通工具的理由:31.8%方便,23.9%快捷,17.1%舒适,14.8%便宜,12.5%安全
杭州什么交通问题最突出:36.4%堵车,21.2%贵,19.7%不安全,13.6%没有路标,9.1%,违章
杭州交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方面:38.7%其他,24.2%高架,19.4%限速,12.9%交警,4.8%单向通行
堵车是世界上各个大城市的通病,不过杭州现在的堵车已经有点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了,周一到周五,早上6点到晚上11点,几乎没有不堵的。一有暴雨台风就全城水淹。另外,老外吐槽最多的是杭州人的开车习惯,变线、抢道、超速、闯红灯等等见怪不怪,马路“杀手”太多。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1)城市和建筑
你去过哪些地方:35.5%上海,21.5%北京,20.6%其他,13 .1%广州,5.6%西安,1.9%云南,1.9%丽江
对中国文化哪部分感兴趣:25.3%文化遗产,24.2%建筑,21.2%其他,17.2%艺术,12.1%哲学
中国有很多景点和历史古迹的宣传是很欠缺的,以至于很多留学生在杭州学习两年,只去过上海。
(2)饮食文化
最好吃的食物:35.9%其他,23.4%你的家乡菜,15.6%西餐,12.5%农家菜,9.4%杭州菜,3.1%川菜
最不好吃的食物:28.8%其他,24.7%臭豆腐,24.7%狗肉,20.5%鸡爪,1.4%鸭子
中国菜一定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最好吃的菜,于是很多学生吃了美味却说不出美味的名字。总结起来,除了家乡菜,大部分学生喜欢川菜的辣,西北面食的多样,以及乡野小菜的新鲜。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问题
(1)关于中国的资讯
来中国以前对中国印象:38.2%美丽,20.2%遥远,15.7%古老,15.7%脏.4.5%穷
现在对中国的印象:40%人多,17%安全,14%干净,13%广大,8%古老,8%时尚
从哪里得到中国新闻:45%电视,31.3%朋友,12.5%老师,8.8%报纸,1.3%广播,1.3%出租车
古老而美丽的中国已经有了时尚和现代化的感觉,只可惜所有的美好敌不过人多。但是人多是一个不可改变的既成事实,如何让社会和生活变得有序才是中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国问题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50.6%贫富悬殊,18.2%腐败,11.7%交通,11.7%医疗,7.8%教育
中国未来十年将会面临的问题:51. 7%房价,36.2%金融,8.6%养老,3.4%腐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在中国生活一年以上,就会对中国现实社会问题和未来的社会问题有所感受。他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高房价已经阻碍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东京、首尔、新加坡房价也高,但是新加坡有租屋制度,东京遍布小户型公寓,首尔周围卫星城密布。虽然中国机会多,但是考虑到房价和教育,一半以上留学生都选择在中国待几年后回国。
外国人主要关注的中国问题
从以上调查数据不难发现,外国留学生总体上对中国社会有较大的认同感,说明这些年来经过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认可。他们比较不满的或者说主要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1)对外宣传欠缺
调查显示,3 5.5%的外国留学生去过上海,21.5%去过北京,13.1%去过广州,5.6%去过西安,1.9%去过云南,1.9%去过丽江,20.6%去过其他地方。这说明我们的对外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好像只知道北京、上海、广州,其实像南京、苏州、杭州、天津、宁波等地方不仅经济发达,而且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应该成为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2)个人形象欠佳
调查显示,32.9%的留学生认为中国人不好的习惯为抽烟,29.4%的留学生则选择了不诚实,同时还有20%认为吐痰也是中国人不好的习惯之一,12.9%的留学生则认为插队也是中国人不好的习惯之一。虽然这些坏习惯早就存在,近年来也改善了不少,但是一个个人的行为足以毁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所以不管是日常生活还是出国旅游都要慎独。
(3)公共交通欠发达
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城市交通已经越来越受到很多的诟病,主要表现为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如36.4%的外国留学生认为堵车为交通最突出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 一需要政府下大力气,可以积极在城市内发展公共交通,诸如地铁和公共汽车,而且进一步降低票价,通过廉价而高效的公共交通来分流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新华中学从3月16日首发病例开始,至4月6日共发生30例风疹,分布如下:①年龄分布:12岁2例,13岁8例,14岁8例,15岁8例,16岁4例。②时间分布;3月16日3例,3月17日1例,3月27日3例,3月31日1例,4月2日6例,4月3日1例,4月4日2例,4月5日13例。③性别分布;男19例,女11例。
牛场小学从3月27日首发病例开始至4月6日共报告发生风疹13例。
例2:患者,女,11岁,居住鸭暖乡古寨七社,于3月27日出现发热、头痛,从两颊发迹出现红色丘疹,继而蔓延至前胸、后背,随即到鸭暖乡小屯卫生院古寨卫生所就诊,诊断为风疹,据牛场小学教师反映,此前有移民点个别儿童出现疹子情况,但未去医院就诊治疗。13例风疹,分布如下:①年龄分布:5岁1例,6岁1例,7岁1例,9岁2例,10岁1例,11岁3例,12岁4例。②时间分布:3月27日1例,3月28日1例,3月31日5例,4月2日3例,4月4日2例,4月5日1例。③性别分布:男8例,女5例。
实验室检验诊断
采取中学血样5份,小学血样6份,送往张掖市疾控中心化验室,化验结果11份血样风疹抗体IgA均为阳性,实验室确诊为风疹。
疫情分析
本次新华中学、牛场小学风疹疫情爆发流行,究其原因初步分析为:①目前正值春季气温回升,天气转暖,是各类传染病流行的高发季节,符合传染病流行的发病规律。②从既往免疫史分析,近年来我县没有进行风疹疫苗的接种活动,所有青少年风疹免疫力空白,对风疹普遍易感。③从性别、年龄、班级分析,相互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但从发病居住地分析,发病儿童90%以上为近10年以来从临夏东乡族自治县或其他县迁来的移民,近期没有外出史,以往免疫接种史不详。
临床治疗原则及措施
所有儿童均为轻型症状,无重症或危重病例发生,只在卫生所门诊输液观察,主要给予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病毒、对症治疗(阿奇洛韦、清开灵、病毒唑加5%的葡萄糖静脉点滴)2~3天,症状减轻好转后,均在家隔离观察,
采取的措施:疫情发生后,派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所有患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及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对中学30例、小学13例患病学生,在卫生所门诊输液观察,症状减轻好转后,居家隔离观察7天,凭卫生院健康证明返校上课。教育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晨检、午检,对疑似病例做到早隔离、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开展清洁卫生大行动,动员学生讲究卫生,开展环境卫生、家庭卫生、个人卫生清扫、清洗、消毒活动,不吃变质过期食品,不喝生水。请示县政府,有政府埋单紧急对易感学生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学生免疫水平。除患病的学生之外,4月8日共计接种疫苗1022人份,4月10日以后在没有发生病例。
讨 论
2008年秋季我调到了贺圈学区的井沟小学,当时在校学生70多人,虽然是基层小学,但是我校在教学质量和课程开设上严格把关,每学期考核中都名列前茅。到了2010年春季,学生人数不到20人,一年级新入学1人,三年级从9人减少到了3人,好多教师反映课难上,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到了2010年秋季,来报名的学生不足10人,最后和家长沟通把这几名学生转到了学区,二十几年的学校就这样人去楼空了!
一、统一思想,狠抓落实
实验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学士后流动站在培养技术、管理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设立学士后流动站,招收进站人员,能够为学校的人才引进开辟新的渠道。同时,可以密切实验学校与高校的协作,提高学校的教学创新能力。无论在思想还是在生活上,实验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对进站大学生非常关心,经常同进站大学生谈心交流,解决实际困难。
二、设立高校科研实践基地
先后与师范大学、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践及教学对接基地,可把高校人才、教学资源优势与实验学校人才需求、教学技术革新紧密结合起来,为单位提供选拔合适人才的机会,相互了解过程。由原来的简单面试即可上岗,到现在的全面考察衡量后上岗,稳定了劳资关系,有利于学校长期发展。
三、为进站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并提供相关技能培训
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没有准确定位,做事情干工作完全凭借一时的喜好,没有对对自身所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来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实验学校领导了解到这一点后,为进站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训并提供相关技能培训课程,如军事拓展训练、公关礼仪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极大提高了进站大学生的技能,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大家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快速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人才。
四、为进站大学生提供手拉手帮助
为每位进站学生安排一名资深的老教师对其辅导,进行手拉手帮助,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辅导教师,实行问责制,加强责任心和使命感。通过不定期对进站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与辅导教师工资挂钩,促使其将自己宝贵的经验传授给进站学生,避免流于形式。
五、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投入培训学习费用过低。实验学校对进站大学生投入的培训费用过低,下一步计划将培训费用提高30%。
开发区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入),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开发区(城南学校施教区)现有留守儿童256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 “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园区内外来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为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开发区社会、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到学校寄宿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近期将利用市局支持资金对学生食堂、宿舍进行改造,为寄宿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弟)创造更加优美的成长环境。
2、切实执行规定政策,确保外来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对外来无务工子女学校尽力接收其入学,并按学区内学生对待,一视同仁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留守儿童接受同等教育创造条件。
农村留守学生现在数量惊人,队伍庞大。仅以我校学生为例,我校共有18个教学班,总学生数1235人,其中留守学生336人,占全校学生比例27.2%;留守学生女生数167人,占全校女生比例28.9%。336名留守学生中随爷爷奶奶生活的255人,随外公外婆生活的26人,随伯叔生活的10人,寄居其他亲戚或亲友家的36人,独立生活9人。由于各级政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各项政策的实施,外出务工人数逐年上升,留守学生的量也进一步增加。由于留守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环境不正常,从而引发了很多错综复杂、让人头疼的心理问题,我校通过调查,最为典型的心理问题有如下。
一、厌学心理
主要原因是家庭监护不力造成的。学生在留守期间主要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少数父母一方在家的也主要是母亲在家带养。这些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化素质较低。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较大,与留守学生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从而造成家庭监护不力。
其次是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学生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困难或缺少沟通,对留守学生学习监护的实效性不强。
正是因为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学生学习习惯不良,意志薄弱,畏难怕苦,不求进取,从而成绩下降,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逆反心理
调查发现,许多留守学生其实从内心里觉得父母对不起自己,所以在父母面前不像一般学生对父母有畏惧感。相反他们在气势上常占据了主动,有“得理不让”的心态,以期引起父母的更多的关注,找到心理上的平衡,家长与子女正常关系形成逆反之势。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留守学生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学生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即使回家了,又觉得对孩子有亏欠,管也只是形式。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产生这种人格扭曲导致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三、自卑抑郁心理
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和学习生活中常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却得不到他们这种年龄阶段最需要的父母的保护和支持,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导致安全感严重缺失。久之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形成典型的自卑心理,严重的造成了精神抑郁,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许多专家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研究发现,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懦弱、胆小等心理问题,而严重的抑郁心理,在女生中较为突出。
四、不良移情心理
从生理上来说,人的缺陷都有补偿功能。如盲人视力障碍则听力优于常人,聋哑人语言能力欠缺则肢体能力包括肢体语言能力优于常人等,其实都是生存的需要,适应环境的需要,并在长期的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哪有缺失,必然要从另一个地方得到补偿,从而达到心理平衡,这就是移情心理。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父母的关爱,所以他们必然通过另外的途径来找到心理上的平衡。但如果这种移情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就会产生不良移情心理,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留守学生不良移情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享乐移情。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第二,早恋移情。留守学生缺乏父母的爱,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对异性产生了好感。而父母又由于长期不在家,对子女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不能及时地加以正面引导和管束,导致留守学生在早恋移情方面情况普遍。他们中许多人每天忙于书写情书、传递情书、约会谈情而不知自我约束,导致学业荒废、观看黄色录像、争风斗殴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
一、现状调查
据我们调查走访了解,现在邵东县有80%左右的青年夫妇在外务工,孩子多数留给祖辈照管(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数交给叔伯和姑姨或其他亲戚照看,由于缺少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和教育,使得其学习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据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大现状:
1.缺少家庭温暖,产生心理障碍
父母经常性的对子女教育交流,对于儿童的良好情感培养至关重要。就调查了解,90以上的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的联络特少,90%以上的父母只有春节才回家,有10%左右的父母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在问到“留守生”父母在外是否关心自己时,孩子总是默不作声,有些父母除了寄钱回家给孩子读书之外,从不关心孩子学习生活。在这种亲情、关爱和交流缺乏的情况之下,使得“留守生”产生孤独感,许多“留守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有被父母抛弃感”、“怕见生人”、“不爱说话”“看到别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很开心,自己感觉到很难受”、“有困难、困惑但不知道找谁倾述”......,上述的种种心理障碍,致使他们特胆小,怕交流,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敢举手发言,不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有问题不敢问老师,自学习惯差,对学习、未来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较差,在我进行过调查的“留守生”中,有85%以上的同学成绩在60分左右,只有个别的成绩还过得去。
2.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不良习惯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管,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任落到了他们身上。身在外乡的父母会隔不久就要打电话回来问这问那,要孩子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这固然好,但有些父母往往还要许下诺言:爸爸妈妈回来后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这样在孩子心中产生只有爸爸妈妈才能给好东西的意识,无形中给孩子以不好教育,也给老人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生怕照顾不好孩子,让孩子受委屈,便姑息迁就,溺爱放纵,好坏难分;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在家的一方多为母亲,她们大多也都忙于劳作,或白天在家附近的什么地方打工,晚上回家,有极少部分家长沉迷于麻将,对孩子教育方式、观念和语言行为习惯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百依百顺,或动辄就是粗语相对、拳脚相向、棍棒相加,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健康将受到极其不良影响。这两种家庭教育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看起来好像还非常有效,殊不知是在埋定时炸弹,这样的家庭教育种下的苦果将会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初中年级的学生中突显出来。这部分孩子也就因家庭教育失败而习惯了,娇惯了,学坏了,厌倦了,学校教育听不进去,家庭教育无技可施,父也只能是恨铁不成钢,但为时已晚,孩子出现厌学、逃学、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彻夜不归。调查表明,出现这种教育缺失问题的孩子中留守儿童比其它孩子比例要高。
3.隔代教育,导致心理、性格缺陷
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年纪较大,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差,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观念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他们大多是物质生活上照顾孩子,安全上保护孩子,学习上除了问孩子作业做了没有,有做作业先做作业再去玩外,没有能力更科学的教育孩子。孩子回家跟祖辈们讲的事或问的问题,大部分祖辈们的回答或解释难以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不具备启发教育的能力,一般是敷衍了事,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好胜心理和模仿能力极强的特点。这部分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与学校较好教育相匹配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亲情和关爱,孩子受的爱中溺爱占主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期生活的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将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心里话没有地方说,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变得自卑、沉默、孤僻、自私、悲观,表现为暴躁、冷漠、内向、任性的性格特点。
4.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导致道德素养不乐观
保证孩子的安全,照顾孩子的生活是大部分留守老人带好孩子的想法,他们对孙辈较多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法。孩子物质生活上虽得到了满足,却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每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随便打人、说脏话、对人不礼貌、不该得到的东西一定要等)时,他们往往称当第一支持者或间接支持者,或采取置之不理,或随便说一下,当孩子因此而生气、哭闹时,则想办法用物质或许诺来劝慰孩子,姑息纵容孩子,认为“树大自然直”,殊不知“小来不束,大来是根毛南竹”。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学校里的正面教育顿时化为灰烬,日积月累,孩子养成骄横任性,漠视规矩,对长辈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难以接受,形成对抗情绪,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严重的出现逃学、厌学、迷上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打群架,参与偷盗等。
二、原因探析
根据调查了解和对现状的分析,留守生不良习惯的形成有下列原因:
1.祖辈和亲属们对留守在身边的第三代在生活上都比较溺爱,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疼爱有加,逐步形成了留守生好吃、贪玩、任性、不认真学习等不良行为习惯。
2.由于没有文化,不知道怎样配合学校对其进行作业检查等教育,有的问一问:“作业做好了吗?”对孙辈们“做好了”的谎言明知是在欺骗他,却也无可奈何。
3.不敢大胆地管理教育第三代。怕管严了,孩子们哭哭啼啼,父母不在身边显得可怜,怕引起儿子、儿媳的误会,招来虑待孙子之嫌,只好听之任之。
4.有的沉迷于打牌,没有心思去过问孙子们的学习,甚至经常对孙子们说:“今晚我出去了,你自己做好作业后就上床睡觉。”结果,孙子们的兴趣也被吸引到牌桌上去了。
5.有的亲属自己的事都忙个不停,根本无暇照顾别人的孩子。给他们饭吃,给他们一个地方住就行了,至于孩子们想什么、爱什么、做了什么,他们却管不了那么多了。
6.有些留守孩子根本就无人照看,家里虽有漂亮的房子,但从学校回家后,看不到任何人,还必须自己动手做饭,洗衣,清理房子。
三、解决对策
教育和关爱“留守生”对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家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关注“留守生”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处境,懂得他们的需要,给“留守生”创建一个成长的新空间。及时删除他们的缺点,把他们的优点粘贴在一起,让他们学会“自理、自律、自强、自学、自护”,这是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的。如何让农村的“留守生”更好地接受正常、健全和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就此谈几点建议:
1.多份关爱,多份沟通,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生”更多的关爱: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就算不能经常回来也要经常通过电话和孩子沟通,要千方百计的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们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一样很爱他们,心时刻在自己身上。有条件的尽量将孩子接到身边上学,给予更多的关注,没有条件的,可以父母双方之中留一个在家中陪孩子上学,若是都不在身边,寒暑假应该抽时间多多陪陪孩子,父母的关心,亲情的温暖,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措施都不可比拟的。
2.加强“留守生”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讲得多的德育教育形式,学校正规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有这样一个式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5+2<7”,足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隔代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致使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距较大,办好家长学校是问题的关键。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制度,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组织留守儿童监护人(祖辈或亲戚)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逐步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教育,让家长学校实实在在发挥作用。
3.加强“留守生”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为了整合教学资源,撤并了不少中小学校。目前,中小学人数趋向稳定,而区域生源比较分散,一部分家长希望学校为孩子提供寄宿条件,一些留守儿童家长的要求更加强烈。寄宿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健康、舒适、安全、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缺乏的留守儿童在充满温暖和快乐的集体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隔代教育缺陷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内部管理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县的农村初级中学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寄宿生,他们中有绝大部分为“留守生”。但是各校的寄宿条件参差不齐,整体寄宿条件还比较差,寄宿制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农村“留守生”寄宿开绿灯,让“留守生”在校感受到更多的帮助和爱护,学校就是他的家,老师如同他的父母,这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4.加强“留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祖辈的沟通又比较困难,缺乏亲情的抚慰、沟通与帮助,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有专人(一般为兼职)负责。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还没有设立这个室,日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在校长室,或是在政教处(教导处),或是在班主任的办公桌边,或是在任课教师的办公桌边。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其中班主任是他们中的主流,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既分散,又不具有专业性,往往难以击中孩子心理障碍的要害,教育效果不明显。有条件的学校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心理咨询员(师)的培训工作,没有条件的学校要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培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他们传授经验,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能力,更好地为缺失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5.加强“留守生”的个人档案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对象,我们大家都在共同关注。为更全面并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时、准确、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教育。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其个人生活学习情况、监护人监护情况及个人受家庭教育情况等纳入档案中,追踪了解,形成成长记录,为完善和改进留守儿童教育方法提供依据。
二、调查
我们随机就抽水马桶使用,器具接水洗脸,洗澡不超过25分钟,废水利用,不经常大扫除,洗菜淘米水利用等七个方面调查了50人,经过调查和总结,我们统计如下。
三、调查资料整理
调查人数:50人
调查项目: 人数
抽水马桶使用者 48
器具接水洗脸者 43
洗澡不超过25分钟者 49
废水利用者 50
不经常大扫除者 50
洗菜淘米水利用者 17
四、主要原因
第一、大家都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
第二、很多人都有坚持节约用水习惯。
五、结论:
对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基本满意,有大多数人能节约用水
六、建议
1、请尽量使用脸盆洗脸、洗手。
2、在没有脸盆、水杯情况下,洗脸、洗手、刷牙时,请控制水龙头开关大小,并及时关水。
3、对于有独立卫生间的寝室和居民楼请尽量二次用水冲厕所。
4、洗澡时请间断放水沐浴,搓洗时应及时关水。
5、请做到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资源。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农民工子弟小学为例进行调查:以期全方位了解在校流动儿童对农村认知的状况,包括:农村身份认知、农村环境认知、农村发展认知等;并就在校流动儿童农村认知渠道及其制约因素方面进行探对。考虑到在校流动儿童的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我们将调查对象界定为二到六年级的在校流动儿童,发放问卷208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82.69%。除此之外,还对8位在校流动儿童、4位在皎流动儿童家长、3位班主任、2位学校负责人进行半结构访谈,获得了大量定性资料。
在校流动儿童的农村认知状况。
农村身份认知:大部分流动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农村居民身份,且身份认知具有两面性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中国农村社会表现出两个特征: 一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发展建设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二是,外出务工不断提高和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所以外出务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这就使得广大年青的夫妇纷纷双双离开故土到外地去打工,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将正在读书的孩子留在家中让祖辈照管,这便产生了社会的又一特殊群体——农村留守生。特别是地处农村偏远地区, 去外打工已经成为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也是供子女上学的重要经济来源, “ 留守生” 现象更为严重。然而农村“留守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的学习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农村“留守生”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探讨解决这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生”的学习生活问题,本文拟通过深入到邵东县的边远农村与农村“留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等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深入分析农村“留守生”学习生活问题,现就他们目前的现状及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现状调查
据我们调查走访了解,现在邵东县有80%左右的青年夫妇在外务工,孩子多数留给祖辈照管(祖父母、外祖父母),少数交给叔伯和姑姨或其他亲戚照看,由于缺少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和教育,使得其学习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据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大现状:
1.缺少家庭温暖,产生心理障碍
父母经常性的对子女教育交流,对于儿童的良好情感培养至关重要。就调查了解,90以上的外出务工父母,与孩子的联络特少,90%以上的父母只有春节才回家,有10%左右的父母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在问到“留守生”父母在外是否关心自己时,孩子总是默不作声,有些父母除了寄钱回家给孩子读书之外,从不关心孩子学习生活。在这种亲情、关爱和交流缺乏的情况之下,使得“留守生”产生孤独感,许多“留守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有被父母抛弃感”、“怕见生人”、“不爱说话”“看到别的小孩和父母在一起很开心,自己感觉到很难受”、“有困难、困惑但不知道找谁倾述”......,上述的种种心理障碍,致使他们特胆小,怕交流,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敢举手发言,不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有问题不敢问老师,自学习惯差,对学习、未来缺乏自信心,学习成绩较差,在我进行过调查的“留守生”中,有85%以上的同学成绩在60分左右,只有个别的成绩还过得去。
2.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不良习惯
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一般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管,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任落到了他们身上。身在外乡的父母会隔不久就要打电话回来问这问那,要孩子在家听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这固然好,但有些父母往往还要许下诺言:爸爸妈妈回来后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这样在孩子心中产生只有爸爸妈妈才能给好东西的意识,无形中给孩子以不好教育,也给老人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生怕照顾不好孩子,让孩子受委屈,便姑息迁就,溺爱放纵,好坏难分;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在家的一方多为母亲,她们大多也都忙于劳作,或白天在家附近的什么地方打工,晚上回家,有极少部分家长沉迷于麻将,对孩子教育方式、观念和语言行为习惯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百依百顺,或动辄就是粗语相对、拳脚相向、棍棒相加,长此以往,孩子的身心健康将受到极其不良影响。这两种家庭教育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看起来好像还非常有效,殊不知是在埋定时炸弹,这样的家庭教育种下的苦果将会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初中年级的学生中突显出来。这部分孩子也就因家庭教育失败而习惯了,娇惯了,学坏了,厌倦了,学校教育听不进去,家庭教育无技可施,父也只能是恨铁不成钢,但为时已晚,孩子出现厌学、逃学、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彻夜不归。调查表明,出现这种教育缺失问题的孩子中留守儿童比其它孩子比例要高。
3.隔代教育,导致心理、性格缺陷
隔代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缺陷。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般年纪较大,大部分受教育程度差,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观念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他们大多是物质生活上照顾孩子,安全上保护孩子,学习上除了问孩子作业做了没有,有做作业先做作业再去玩外,没有能力更科学的教育孩子。孩子回家跟祖辈们讲的事或问的问题,大部分祖辈们的回答或解释难以满足孩子们的欲望,不具备启发教育的能力,一般是敷衍了事,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好胜心理和模仿能力极强的特点。这部分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与学校较好教育相匹配的家庭教育,缺少父母的亲情和关爱,孩子受的爱中溺爱占主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期生活的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将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心里话没有地方说,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有什么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他们变得自卑、沉默、孤僻、自私、悲观,表现为暴躁、冷漠、内向、任性的性格特点。
4.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导致道德素养不乐观
保证孩子的安全,照顾孩子的生活是大部分留守老人带好孩子的想法,他们对孙辈较多地采用溺爱的管教方法。孩子物质生活上虽得到了满足,却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每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如随便打人、说脏话、对人不礼貌、不该得到的东西一定要等)时,他们往往称当第一支持者或间接支持者,或采取置之不理,或随便说一下,当孩子因此而生气、哭闹时,则想办法用物质或许诺来劝慰孩子,姑息纵容孩子,认为“树大自然直”,殊不知“小来不束,大来是根毛南竹”。孩子得不到正确、严格的家庭教育,学校里的正面教育顿时化为灰烬,日积月累,孩子养成骄横任性,漠视规矩,对长辈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难以接受,形成对抗情绪,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偏离正确的成长轨道,严重的出现逃学、厌学、迷上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打群架,参与偷盗等。
二、原因探析
根据调查了解和对现状的分析, 留守生不良习惯的形成有下列原因:
1.祖辈和亲属们对留守在身边的第三代在生活上都比较溺爱, 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 疼爱有加, 逐步形成了留守生好吃、贪玩、任性、不认真学习等不良行为习惯。
2.由于没有文化, 不知道怎样配合学校对其进行作业检查等教育, 有的问一问:“ 作业做好了吗?”对孙辈们“做好了” 的谎言明知是在欺骗他, 却也无可奈何。
3.不敢大胆地管理教育第三代。怕管严了, 孩子们哭哭啼啼, 父母不在身边显得可怜, 怕引起儿子、儿媳的误会, 招来虑待孙子之嫌, 只好听之任之。
4.有的沉迷于打牌, 没有心思去过问孙子们的学习, 甚至经常对孙子们说:“ 今晚我出去了, 你自己做好作业后就上床睡觉。”结果, 孙子们的兴趣也被吸引到牌桌上去了。
5.有的亲属自己的事都忙个不停, 根本无暇照顾别人的孩子。给他们饭吃, 给他们一个地方住就行了, 至于孩子们想什么、爱什么、做了什么, 他们却管不了那么多了。
6.有些留守孩子根本就无人照看, 家里虽有漂亮的房子, 但从学校回家后, 看不到任何人, 还必须自己动手做饭, 洗衣, 清理房子。
三、解决对策
教育和关爱“ 留守生”对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 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家质的提高, 关系到中国的千秋大业。关注“ 留守生”倾听他们的心声, 理解他们的处境, 懂得他们的需要, 给“ 留守生”创建一个成长的新空间。及时删除他们的缺点, 把他们的优点粘贴在一起,让他们学会“ 自理、自律、自强、自学、自护” ,这是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的。如何让农村的“留守生”更好地接受正常、健全和完善的教育,使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笔者就此谈几点建议:
1.多份关爱,多份沟通,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生”更多的关爱: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就算不能经常回来也要经常通过电话和孩子沟通,要千方百计的让孩子体会到家的温暖,让他们感觉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一样很爱他们,心时刻在自己身上。有条件的尽量将孩子接到身边上学,给予更多的关注,没有条件的,可以父母双方之中留一个在家中陪孩子上学,若是都不在身边,寒暑假应该抽时间多多陪陪孩子,父母的关心,亲情的温暖,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措施都不可比拟的。
2.加强“留守生”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讲得多的德育教育形式,学校正规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有这样一个式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5+2<7”,足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隔代教育的缺陷和不足,致使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距较大,办好家长学校是问题的关键。各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家长学校制度,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组织留守儿童监护人(祖辈或亲戚)积极参与家庭教育,让他们通过学习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科学性,逐步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及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切忌流于形式,走过场,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家庭教育教育,让家长学校实实在在发挥作用。
3.加强“留守生”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近几年来,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为了整合教学资源,撤并了不少中小学校。目前,中小学人数趋向稳定,而区域生源比较分散,一部分家长希望学校为孩子提供寄宿条件,一些留守儿童家长的要求更加强烈。寄宿制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健康、舒适、安全、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缺乏的留守儿童在充满温暖和快乐的集体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避免隔代教育缺陷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内部管理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县的农村初级中学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都有一定数量的寄宿生,他们中有绝大部分为“留守生”。但是各校的寄宿条件参差不齐,整体寄宿条件还比较差,寄宿制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为农村“留守生”寄宿开绿灯,让“留守生”在校感受到更多的帮助和爱护,学校就是他的家,老师如同他的父母,这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4.加强“留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祖辈的沟通又比较困难,缺乏亲情的抚慰、沟通与帮助,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并有专人(一般为兼职)负责。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还没有设立这个室,日常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在校长室,或是在政教处(教导处),或是在班主任的办公桌边,或是在任课教师的办公桌边。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老师,其中班主任是他们中的主流,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既分散,又不具有专业性,往往难以击中孩子心理障碍的要害,教育效果不明显。有条件的学校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心理咨询员(师)的培训工作,没有条件的学校要从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培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他们传授经验,通过学习和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能力,更好地为缺失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5.加强“留守生”的个人档案建设,促进农村“留守生”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特殊对象,我们大家都在共同关注。为更全面并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时、准确、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其教育。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其个人生活学习情况、监护人监护情况及个人受家庭教育情况等纳入档案中,追踪了解,形成成长记录,为完善和改进留守儿童教育方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