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1: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六年级册科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六年级共有4个教学班,280多名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八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六个单元。由28个典型活动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各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人类对遗传、变异现象的探索。
第三单元《进化》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的繁殖、遗传与变异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单元。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进化的原因(适者生存)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
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是小学阶段学习物质世界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介绍能量;说明能量可以进行转换;介绍能源。倡导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教育学生节约能源。
第六单元《拓展与应用》本单元的关键词:拓展、应用。拓展表现在解释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现象,拓展所学。应用是拓展的操作形式,是将原理予以实际运用的过程。
3、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2)、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
)、(
)或(
)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
)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
)。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
》)一书,全面提出了(
)。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
)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
),它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
)下来。
3、写出马的进化顺序(
)、(
)、(
)、(
)、(
)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5分)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
)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
)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
)
5、为了吃到更高处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
三、观察与分析(17分)
1、观察下图是什么化石?推想:这种化石是怎样形成的?(5分)
2、现有青色青蛙和淡黄色青蛙,研究它们的生存环境。(12分)
(1)如果都生活在有青草的水边,哪种易被蛇吃掉?哪种易生存下来?(4分)
(2)如果都生活在有沙滩的水边,哪种易被蛇吃掉?哪种易生存下来?(4分)
(3)通过以上分析,你有什么发现?(4分)
四、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13分)
二、教材情况分析:
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三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三、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四、各单元主要目标、要求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具体措施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第一周~第四周)
第二单元(第五周~第七周)第八周五.一休息
第三单元(第九周~第十周)
姓名
______
一、
填一填。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______,显现人肉眼看不清的________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________。
2.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_________可以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_________琢磨而成。
3.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________,分布_______,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________和本领.
4.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_______,而且还能在上面______,这和它___________有关。
5.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_________,每个蚜虫只有________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密密麻麻的一片。
6.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_________,这些_________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
二、
选一选。
1.用放大镜观察一下几种纸,可以发现(
)的表面最光滑。
A.书写纸
B.吸水纸
C.过滤制
2.蟋蟀的耳朵在(
)。
A.头的两侧
B.足的内册
C.触角顶端
3.下列动物中,(
)是蚜虫的天敌.
A.蜻蜓
B.草蛉
C.苍蝇
三、明辨是非.
1.透明的玻璃都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
)
2.任何放大镜放大物体的倍数都相同。
(
)
3.放大镜越大,放大物体的倍数越大。
(
)
4.所有的昆虫都是害虫。
(
)
5.昆虫都有一对翅膀,都能在空中飞行。
(
)
6.当蚜虫进食的时候,它全身蠕动,嘴顶着叶子。
(
)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二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______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________,但都很有_______.
2.
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例如花岗岩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3.
青苔看起来好像绿茸茸的“_____”,在显微镜下看,简直就好像一片_____。
4.
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_______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________.
5.
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于1632年出生在_______,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______倍的_______结构的显微镜。
二、
择优录取。
1.我们生活中吃的食盐是(
)晶体。
A.氯化铵
B.氯化钠
C.碳酸钠
2.用下列仪器中的(
)不能看清大肠杆菌。
A.放大镜
B.电子显微镜
C.扫描隧道显微镜
三、明辨是非.
1.晶体都比较大,能用肉眼看到。
(
)
2.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
(
)
3.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
)
4.只要把放大镜的凸度制大点儿,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就能无限大。(
)
5.显微镜最多能把物体放大几千倍。
(
)
四、回答问题。
怎样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三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________的物体以及物体的__________。
2.
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要求。物体必须制成_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___________。
3.
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________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
________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5.
列文虎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找到了微生物。
6.
鱼缸里的水发绿,原来是________的作用。
7.
微生物是________,具有同其它生物一样的___________。
8.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
9.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0.
随着_________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___________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
明辨是非。
1.我们用自制的显微镜不能看到细胞。
(
)
2.细胞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子。
(
)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很大。
(
)
4.霉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所以发了霉的食物是可以吃的。
(
)
5.酸牛奶是因为在牛奶中加了醋形成的,和微生物没有关系(
)
6.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
(
)
三、写出显微镜各步分名称。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四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有些物质变化很_________,而有些物质变化比较___________,甚至不易被我们_________。
2.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有些变化产生了__________。
3.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这_________的物质是一种_________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二、
择优录取。
1.下列物质中,不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A.冰
B.雪
C.水
D.酒精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同一类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水结冰
C.铁钉生锈了
3.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一种(
)的物质。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黄色
4.下列食物中,含有淀粉最多的是(
)。
A.胡萝卜
B.大葱
C.面条
D.豆腐
三、明辨是非。
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
2.我们周围的物质有的不发生变化。
(
)
3.岩石、房屋、马路不发生变化。
(
)
4.我们不能人为使物质发生变化。
(
)
5.吃进嘴里的饭没有发生变化。
(
)
四、对答如流。
1、、为什么原本并不甜的米饭,咀嚼一会儿就出现了甜味儿?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五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新物质——_________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
2.
二氧化碳气体是______的组成部分,它能使燃着的火焰________。
3.
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4.
买来的新自行车_________生锈,用过一段时间,有些部位____________了。
5.
铁生锈变成了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变化。
6.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硫酸铜溶液是____色的,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铁钉表面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
1.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都相同。
(
)
2.醋和小苏打反应后,留下的液体是小苏打。
(
)
3.蜡烛燃烧过程中,只伴随着化学变化。
(
)
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际上是铜与铁进行了置换。
(
)
5.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
)
四、对答如流。
1.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特点?
2、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些现象呢?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六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铁锈是一种_______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______,很容易________。
2.
我们周围的_____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会发生________。
3.
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________变化和_______变化。
4.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_______、土壤_______、大陆和两极______,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
明辨是非。
1、
铁钉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
2、
把铁钉浸没在水中,会加快生锈。
(
)
3、
在铁器表面喷漆可以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
)
4、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
)
5、
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
)
6、
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
7、
煤、石油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
)
四、解释。
1、
人们在铁器表面涂上油漆的目的是什么?
2、你知道建筑用的水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吗?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七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月球总在围绕______公转,公转的方向________。
2.
月球是距离地球_______的星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________。
3.
______年__月,美国的“___________”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二、择优录取。
1.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
),体积是地球的(
),引力是地球的(
)。
A.1/4
B.1/6
C.1/49
D.1/80
2.月相变化是由于(
)而发生的。
A.地球公转
B.月球公转
C.月球自转
3.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月相变化都是循环的,大约(
)循环一次。
A.农历一个月
B.农历一年
C.公历一个月
D.公历二个月
4.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
)形成的。
A.水流冲刷
B.陨石撞击
C.火山喷发
三、明辨是非。
1.月球总是围绕地球顺时针方向运行。
(
)
2.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英国人。
(
)
3.月球公转和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
(
)
4.在白天,我们有时会发现天空中有月亮。
(
)
5.月球是一个不发光、透明的球体。
(
)
四、对答如流。
1.
你知道月球的地形特点吗?
2、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八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太阳系是以______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2.
在太阳周围有八颗大行星,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择优录取。
1.月食没有(
)现象。
A.月全食
B.月环食
C.月偏食
2.日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
)开始。
A.东边
B.西边
C.上边
3.月食需要经过(
)的过程。
A.偏食—偏食—全食—复圆
B.偏食—全食—复圆—偏食
C偏食—全食—偏食—复圆
4.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
)的行星。
A.唯一有生命的
B.会发光
C
.没有卫星
5.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是(
)。
A.金星
B.太阳
C.火星
6.太阳系的行星中,距地球距最远的是(
)。
A.水星
B.
土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7.
太阳系的行星中,卫星最多是(
)。
A.火星
B.金星
C.水星
D.土星
四、对答如流。
1.你知道月食的形成吗?
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吗?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九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____________,根据其形态现象成_________、_________或其它物体的形态,并且给它们命名。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__________就称为星座。
2.
在北部天空的______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极星是颗________的星星,但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__比较容易地找到北极星。
3.
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____________,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________,这些就是师子座的明显标。
4.
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他们分别属于_____座、_______座、_______座。
5.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_组成的一个__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__。
6.在观星过程中,我们看到天空中闪亮的银河光带,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______组成的一个______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7.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_______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______________的古籍上就出现了“_______”的名称。
三、择优录取。
1.织女星位于(
)座。
A.天鹰
B.天琴
C.天蝎
D.大熊
2.北斗七星是(
)座的一部分。
A.大熊
B.小熊
C.
天蝎
D.猎户
3.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
)亿个河外星系。
A.100
B.500
C.700
4.我们生活的地球在(
)。
A.仙女座星系
B.银河系
C.猎犬座星系
四、对答如流。
1.
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十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我们每天都要消耗_________和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___________。
2.
我们在处理垃圾时可以使用________或_______,之后还要注意__________。
3.
现在北京人均日产生活垃圾_____千克,全市日产垃圾______吨。
4.
人们通常处理垃圾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家庭垃圾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每天也在生产着大量的垃圾。
6.
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修建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不能用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8.
重新使用是指_________或用另一种方法使用_________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二、
对答如流。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十一次
姓名
______
一、
精彩补白。
1.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废弃物,我们可以从垃圾中________它们并重新______。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垃圾的_______,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__________。
2.
对生活垃圾进行________和________,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世界人人均供水量自1970年以来开始减少,而且持续______________。
4.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____________。
二、
择优录取。
1.回收利用(
)既节约能源又节约矿石资源。
A.塑料
B.玻璃
C.废金属
2.废电池属于(
)。
A.可回收垃圾
B.有害垃圾
C.橱余垃圾
三、择优录取。
1.垃圾不值几个钱,不如随便扔掉算了。
(
)
2.垃圾又脏又乱,没什么用,也不会有人要。
(
)
3.为了积极、科学地处理垃圾,垃圾必须要分类和分装。
(
)
4.用过的废旧电池可以随手扔在路边或水里。
(
)
5.水是用不完的,我们可以随便用。
(
)
6.每个人一天的用水量都是一样的。
(
)
四、对答如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六年级科学作业
第十二次
姓名
______
一、精彩补白。
1.在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____________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
2.清洁的自来水被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就成了污水
3.淡水在自来水场中除了______和______之外,还要加入______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4.经过有效处理的废水,可以排放到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中,也可以_____________。
5.______是我们生命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地球资源。
6.由于全球______的大量破坏和______的恶化,现有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是自然灭绝速度的______倍。
7.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10.1909年____国的化学家__________发明了合成塑料。
二、明辨是非。
1.洗衣服的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
)
2.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
(
)
3.经过处理的水,一定适合饮用水。
(
)
4.待在家里就不会有空气污染了。
(
)
5.臭氧是一种天蓝色、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
)
6.可降解塑料并不符合环保要求。
(
)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1.我们的教室里有很多物体,你知道它是由哪些材料组成?(板书:书、桌子……)
2.发现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而且这些材料都有一个特点,都能够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料。在科学上我们这些实际存在的东西叫做物质。换一句话就可以,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板书:看物质(实际存在).
3.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比如:出示“空气、电、火、声”这些是不是物质呢?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4.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的存在呢?有一个塑料袋抓空气,实际存在;电、火、声存在吗(打雷、点燃火柴、对话)?都是实际存在。(空气、电、火……)
5.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整个教室由什么组成呢?(物质)向外看整个世界什么组成呢?(物质)(板书:构成世界)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质,那么物质在不在变化呢?你认为,有没有一层不变的物质呢?你能举例说一说吗?(板书:变化?)
同学们认为物质总在在变化,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相同的呢?如果让你来分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呢?
(1)活动一:
观察易拉罐被压扁和水结冰现象。(形状、体积、状态发生变化,组成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1.课件:易拉罐图(用什么物质做的),把易拉罐压扁图,发生了什么变化?(形状、体积发生变化)。
2.再看一幅图,一杯水变成了冰,什么发生了变化?(形状、体积、状态发生变化)。
3.易拉罐压扁、水结冰,这两种物质的变化有相同之处吗?(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易拉罐压扁前它的材料是铝合金做的,压扁后它的材料还是铝合金做的,还是原来的物质!水结成冰后,物质有什么发现变化,冰其实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水),物质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相同点就是物质都是没有发现变化)
板书:形状、体积发生变化
。(没有产生新物质)
课件出示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还是原来的物质
(2)活动二:
观察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现象。(产生了新的物质)
1.生活中还有一些变化现象,火柴会燃烧,铁钉会生锈。这两种物质的变化能在我们课堂上实现吗?(火柴可以,铁钉的变化需要在空气中长时间氧化才能实现)
2.同学们想做一下火柴燃烧的实验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课件:
①火柴燃烧实验:
点燃一个火柴,观察火柴燃烧过程中的变化。注意安全。
②
比较生锈的铁钉和没有生锈的铁钉实验:观察铁钉生锈发生的变化。
③
物质变化记录单
第(
)组
物质名称
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同点
火柴
燃烧的火柴
铁钉
生锈的铁钉
3.组长整理好实验器材,哪个小组愿意来分享?他们分享的时候,我们其他小组应该怎么做
?
4.刚刚我们观察的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产生了新物质。(如果回答不出来,引导提问一根火柴由哪些物质组成?燃烧后它组成的物质还有什么?铁钉由什么物质组成?生锈的铁钉由什么组成?它们的共同的地方是什么?)
1)我们知道了物质是变化的,有些是自然的,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纸、蜡烛、火柴。你有办法让纸、蜡烛发生变化吗。
课件:让物质(纸、蜡烛)发生变化(实验)
1.
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和蜡烛发生变化
2.
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3.
提示: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各种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填写记录单
让物质发生变化记录表
第
小组
物质名称
使用的方法
发生了哪些变化
产生新物质
纸片
蜡烛
(2)汇报
1、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生产者是(
)。例如(
)、(
)。
3、消费者是(
)。例如(
)。
4、分解者是指(
)。
5、兔子、洋葱、石头、真菌、阳光、草、细菌
属于生产者的是(
)、
属于分解者是(
)、
属于消费者的是(
)。
6、食物链的源头是(
),终点是(
)。
7、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食物链:(
)(
)(
)(
)。
二、判断:
1、食物链的营养主要来源于植物。(
)
2、作为生产者的植物,其养料主要来自于光合作用。(
)
3、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
4、食物链总是从动物开始到植物结束。(
)
5、如果食物链断了,就会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
三、选择题
1、用食物链的方式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正确的是(
)
A.
蝉螳螂黄雀
B.
黄雀螳螂蝉
C.
树蝉螳螂黄雀
D.
黄雀螳螂蝉树
2、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为乙>丙>甲,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则此食物链最可能为(
)
A.甲乙丙
B.丙乙甲
C.
甲丙乙
D.乙丙甲
3、下列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鸡吃蚱蜢,蚱蜢吃青草
B.狼吃鸡,鸡吃虫,虫吃青菜
C.鹰吃蛇,蛇吃鼠,鼠吃稻
D.蛇吃鸡,鸡吃蛙
4、青草野兔狐狸狼,在这条食物链中,(
)是生产者,野兔属于(
),狼属于(
)。
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鼠蛇鹰
B.鹰蛇鼠草
C.草鼠蛇鹰
D.鹰蛇鼠草
6、下列食物链中表达正确的是(
)
A.青蛙田鼠蛇鹰
B.兔青草鹰狐
C.
油菜菜青虫鸡鹰
D.
青草青蛙蛇鹰
7、人类在食物链中的位置通常处于(
)
A.食物链的起点
B.食物链的终点
C.相当于植食性动物
D.相当于杂食性动物
8、水俣病是由于汞中毒引起的,在“水草虾鱼鱼鹰”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
)
A.水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知道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2.知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非常重要的。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2.
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三、
教学准备:
教师:纸张、火柴、金属汤匙、蜡烛、白糖、豆子、沙、水、烧杯、筛网、记录表等。
学生:观察周围物质的变化。
四、
教学过程:
1、趣味实验导新课
教师出示一张纸,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下面请同学们也各取一张纸,跟老师一起做试验。
1)将纸整齐地折叠几次,然后伸展开。
2)将这张纸团成一团,然后伸展开。
3)在将这张纸撕成几条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让这张纸发生了变化,这张纸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纸本身发生变化了没?
学生根据试验得出:纸在形状,大小等发面发生了变化,但纸本身没有变化。
教师谈话:下面老师再跟同学们做一个试验。
实验演示:取刚才撕的一张小纸条,用火柴点燃纸条,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变化过程中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得出:纸燃烧后产生了灰烬,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
教师谈话: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物质的变化各种各样。这节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生互动学新课
活动一:观看视频《炝炒青菜》,观察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盐溶解了,青绿色的菜变成了黄绿色。
活动二:混合沙和豆子
教师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两道“菜”,第一道“菜”:“凉拌”沙和豆子。
(出示沙和豆子)谈话:这是豆子和沙,将它们混合后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要想知道这些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师生交流并达成共识:豆子和沙原来的样子,豆子和沙混合后的样子。
教师谈话:下面我们就来观察豆子和沙原来的样子。
学生分组观察:从杯中取出少量沙和豆子,分别放在纸上观察,看看沙和豆子本来是什么样的。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并留一小部分豆子和沙为后面的对比使用。
教师提问:现在请同学们简单描述各自观察的结果。
师生交流并达成共识:每粒沙,没颗豆子的形状、大小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沙、都是豆子。
教使提问:混合沙和豆子,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猜测。
教师提问:混合后,有什么证据证明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呢?
师生交流:运用“用筛子筛”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然后对分离后的豆子和沙进行比较。
多媒体出示实验步骤:
取样
混合
搅拌
分离
对比
教师谈话:下面我们一起交流沙和豆子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混合沙和豆子,我们观察不到它们的明显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样。这道凉拌“菜”就做完了。
活动三:观察白糖的变化
教师谈话:做完了第一道菜,接下来我们做第二道“菜”“铁板烧”白糖,混合沙和豆子,我们观察不到明显的变化,那加热白糖会怎样呢?下面请同学们预测并把实验前的白糖特征记录下来。
学生观察、预测并记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预测。
教师谈话:这些不仅仅是猜测。我们需要通过实验获得证据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再次老师要强调一下,这个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老师带来的演示实验。(出示白糖加热的小微课)
教师:看完了视频,同学们认为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交流,最后教师总结注意事项。
1)在勺子内放入少量白糖,大约占勺子的1/3。
2)用蜡烛的外焰加热,脸不能距离蜡烛太近。
3)加热时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玻璃片上。
5)不能用手直接摸加热的部分,小心烫伤,注意安全。
各小组开始给白糖加热,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做完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白糖变化。
师生交流讨论实验现象,最后达成共识:白糖在加热过程中,首先由固体变成液体,再继续加热后又变成了有焦味的黑色固体。
教师提问:黑色固体是不是原来的白糖呢?
教师谈话:我们知道,白糖能溶解在水中,且使水变甜。下面请同学们将白糖加热后成的黑色固体放到水中,看能否溶解在水中。
学生活动,交流现象:黑色固体不能溶解在水中,说明黑色固体已经不是白糖。
教师谈话:这种黑色固体不是糖,那它是什么呢?科学家早就通过实验证明了这种固体是“炭”。
活动四: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点
教师谈话:刚才我们做了两道“菜”,两道“菜”的变化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像撕开纸片,混合豆、沙,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形态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蜡烛燃烧那样会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活动五: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总结两者的本质区别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实验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蜡烛也在发生着变化呢?蜡烛燃烧变成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科学家已经证明了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即也生成了其它物质。
教师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的区别是什么呢——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活动六: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
六年级共有教学班4个,学生260多人。我教四个教学班。他们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自然事物有了一些了解,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32课,分四个单元。
1、工具和机械的知识,包括1---8课,使学生知道,怎么样使用工具,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等机械的认识及作用的研究。
2、形状与结构知识,包括1---8课,让学生知道怎样建筐架、建高塔、找拱形。探究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3、能量知识,包括电和磁的知识。认识电磁铁及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1---8课,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使用工具,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指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教育学生用联系、运动、变化的科学自然观认识和理解各种自然事物和现象。
四、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做有关电和磁的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3、教育学生用变化,运动,联系的眼光去认识事物。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学习做电和磁的实验,观察其有关想象,概括其有关电磁磁力大小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有关生物的知识,教育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 次
教学内容
课 时
第1周
常规训练
1课时
工具和机械:1--2
使用工具、杠杆的科学
2课时
第2周
3--5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轮轴的秘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课时
第3周
6--8
滑轮组、斜面的作用、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3课时
第4周
机动第一单元复习
3课时
第5周
形状与结构:1--3
抵抗弯曲、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拱形的力量
3课时
第6周
4--6
找拱形、做筐架、建高塔
3课时
第7周
7--8
桥的形状和结构、用纸造一座“桥”
3课时
第8周
机动第二单元复习
3课时
第9周
能量:1--3
电和磁、电磁铁、电磁铁的磁力(一)
3课时
第10周
4--6
电磁铁的磁力(二)、神奇的小电动机、电能和能量
3课时
第11周
7--8
电能从哪里来、能量与太阳
3课时
第12周
机动第三单元复习
3课时
第13周
生物的多样性:1--3
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多种多样的植物
3课时
第14周
4--6
种类繁多的动物、相貌各异的我们、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3课时
第15周
7--8
谁选择了它们、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3课时
第16周
机动第四单元复习
本次参加考试32人,试卷满分100分,其中70分以上4人,60-69分8人,40-59分11人,30-39分3人,30分以下6人。合格12人,合格率37.5%,平均分49分。
二、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考察比较全面,以六年级下册四单元知识为主,共有五大题型(填空、判断、选择、连线、实践与探究),试题类型都是都是学生熟悉的,整个卷面既有最基本的记忆类知识,也有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探究题。
本次质量检测侧重于学生科学实验的探究,符合期末科学检测的相关要求。
三、所反映出的问题
1.涉及到第三四单元内容,还没有上到,课堂效率不高导致课程进度不够及时。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牢固,填空题失分较多。
3.知识的灵活应用不够,主要表现在判断和选择,20分的选择部分学生能答对2、3道。
4.学生普遍在应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综合分析的能力薄弱,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实验探究的描述上。
五、期末努力的方向
1.根据六年级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考试的相关安排,主要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测试,首先整理打印六年级全册的实验,其次让学生加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结论的记忆。
2.尽快结束课程,进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