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1:4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篇(1)

1.引言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配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与实验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电子电路的设计水平,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今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有必要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进行改革,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重理论,轻实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为期一周,学生在一周内很难完成查阅资料、选择方案、设计电路、安装调试及撰写报告的任务。由于时间紧迫,所选课题受到限制,因此大多数学生只重视理论设计,而忽视实践制作及调试,整个设计变得枯燥乏味,使得课程设计有名无实,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2选题盲目。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由指导教师拟定若干课题,学生从中选择,由于选题时间有限,学生选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另外,指导教师拟定的课题往往难度太大,内容太偏,使学生失去设计兴趣,过于依赖教师,加重辅导教师的负担。

2.3综合职业能力认知度较低,积极性不高。

数字电子技术一般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参与的实习实训较少,大多数学生的工作岗位职业意识淡薄,综合职业能力认知度较低,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我怀疑,造成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较差。

2.4仿真软件利用率较低。

目前,应用EDA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辅助设计已经成为一种潮流。Prote1具有功能强大、操作方便等诸多优点,是目前最为流行、使用最多的EDA软件之一,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完全可以利用EDA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利用Prote1软件设计印刷电路板,弥补自行设计电路的不足。由于很多学生对这些软件了解不多,现代化的软件利用率较低,与现代企业实际脱节。

3.关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3.1合理制订计划。

合理的课程设计计划对课程设计教学的实际效果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时间改为两周,课程设计的内容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设计制作印刷电路板及组装调试。这样,学生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使课程设计的成果多种多样。课程设计的计划制订拟定如下: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计划表

3.2灵活选题,教师把关,贴近实际。

合理选题对课程设计完成的质量及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影响,选用实用性较强的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成熟的电子电路数不胜数,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灌输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及要求,有意识地多介绍一些常见芯片的典型应用,多提一些趣味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题目(如电子密码锁、循环流水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由选题,指导学生合理选题,选出感兴趣的课题,这样既可进一步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又可减轻辅导教师的负担,还可避免以往课程设计中学生抄袭的现象。

3.3营造职业氛围,树立职业意识。

讲解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管理理念,产品的开发、生产流程,设计时按课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权责明确,将一个个设计课题当成产品去做,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积极营造职业氛围,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人的基本品格。

3.4充分利用现有的仿真软件。

在授课过程中,介绍电子线路设计中的常用软件,让学生提前了解,在平时实验时就学习使用,在课程设计时鼓励学生用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用绘图软件进行绘图。

3.5合理制定评定体系。

合理的评定指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采用以下方案评定:

3.5.1审阅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占总评成绩的40%,报告要求条理清楚,格式规范,图表完备,技术用语正确等。

3.5.2现场实物测试并提问,其中指标完成占30%,外观占5%,焊点质量及布线占5%,该项占总评成绩的40%。

3.5.3集体答辩,根据组员分工情况集体答辩,该项占总评成绩的20%。

3.5.4总结分析设计、调试中出现的问题,就课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选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

4.结语

课程设计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各高校普遍重视的问题。制订合理的设计计划、合理选题及应用先进的软件进行辅助设计等,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技能得到提高,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及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01-0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该校电气、计算机、信息类等相关专业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综合设计环节,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该校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都是买成套产品让学生按图组装,焊接、调试,根据作品和报告给定成绩。这种传统方式的课程设计,学生的创新意识缺乏锻炼,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主动探索精神。为了提高我校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又恰逢我院新进PCB板制作设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引进了Proteus仿真,Protel原理图绘制和PBC制作,进行了基于“实际工程项目”教学改革,下面就以1 000 s秒表电路设计为例,介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

1 课程设计选题

要想挑起学生动手兴趣,提高设计热情,学生亲自参与课程设计全过程,可以自拟感兴趣的题目,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感。当然,教师给定的题目必须贴近生活实际,有较强的应用背景,与实验条件匹配,且不要限制太死板,要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一般让学生提前一个月的时间选题,可以留充足的时间在网上购买元器件。秒表在电子产品中用到非常广泛,又较全面的覆盖了电子技术的主要知识点,现以1 000 s秒表为例,对该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全面改革。

2 建立模块化设计思想

根据题目,上网查找资料,确定1 000 s秒表这个项目分4个模块。他们分别是基本RS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时钟发生器和计数译码显示部分。确定基本RS触发器的职能是启动和停止秒表工作;单稳态触发器为计数器提供清零信号;时钟发生器用555定时器构成,为计数器提供时钟信号;计数及译码显示是对时钟进行计数,并用数码管显示出来。确定好各模块基本功能后,通过查阅资料,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对各模块电路进行设计。

3 Proteus仿真

为了高效设计,对各模块电路分别进行仿真,即分别测试基本RS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时钟发生器和计数器逻辑功能,待各模块电路仿真工作正常后,在将有关电路逐级连接起来进行测试,直到测试整个1 000 s秒表整个电路的功能,,最终的仿真设计电路图为图1所示。模块1为用集成与非门构成的基本RS触发器,它的一路输出为模块3的单稳态触发器的输入,另一路输出为与非门C(U1)的输入控制信号,按动按钮开关K2,则门A(U1)输出,门B(U1)输出,K2复位,和状态保持不变;再按动K1,则由0变为1,门C(U1)开启,为计数器启动做好准备,由1变为0,送出负脉冲,启动单稳态触发器工作。模块3的输入触发脉冲由模块1的提供,输出负脉冲通过非门B(U3)加到计数器的清零端,为计数器提供清零信号。模块2为用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是一种性能较好的时钟源。当基本RS触发器时,门C(U1)开启,555产生的脉冲信号通过门C(U1)作为计数脉冲加于计数器的计数输入端。模块4是计数显示部分。采用异步二-五-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90芯片,该芯片,先通过不同的连接方式,测试74LS90的四种不同的逻辑功能,然后把它工作于十进制计数的8421码状态。经过仿真,电路设计合理,仿真结果好。这种设计和仿真方法有利于检查和排除故障,保证设计高效、圆满完成。

4 绘制电路原理图和PCB板建立

为了更接近于工程实践,电路设计仿真好后,学生还需根据PROTEL软件进行原理图的绘制和PCB板的制作,设计PCB板时尽量自动布线后,再加上人工修改,这样使布线更合理。根据每个学生上交的PCB板文件,教师根据该院新引进的PCB板生产设备印制出学生独一无二的PCB板。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焊接元器件和调试硬件电路,因为有仿真基础,大大减少了硬件调试时间,产品的合格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5 全面的考核系统

建立完善的成绩考核系统是保证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工程实际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根据各个环节在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所占比重,课程设计成绩由设计方案成绩(占20%)、软件仿真成绩(25%)、硬件调试成绩(占35%)和总结报告成绩(占20%)四部分组成。设计方案成绩重点考察学生是否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方案与器件选型,按课题要求完成电路图设计,所涉及的方案是佛偶偶有创新性。在软件仿真成绩和硬件调试成绩的评定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结果,而且要重视过程,通过提问等方式来进一步考核学生对于设计电路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报告成绩考察学生实验报告的规范程度,内容完整性,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图绘制的规范情况。

通过近几年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和配合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科技总结报告撰写能力,提高了我校电气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他们参加校内和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奠定了基础。

篇(3)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之后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对培养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中所掌握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作风及在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针对三位半数字万用表,通过熟悉查找资料、设计电路、计算机仿真、安装调试、性能分析与改进等环节,初步掌握常用电子产品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体会电子产品的设计和调试过程,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一、课程设计改革的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进行,考虑到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因此该课程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电路[3]。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电路设计一般只有一个模糊的认识,工程意识淡薄,对电子元器件的实际功能和电子产品设计步骤没有清晰的认识,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开发、设计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在前期的电子类相关课程实验中,大部分实验的电路功能单一,只能够简单的、被动重复教师讲授或者书本上面的理论,电路功能和生活中使用的实际电子产品的电路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的兴趣得不到足够的激发。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可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技术的关键点,培养动手能力、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改革对提高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充实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践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

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为核心,通过三位半数字万用表各部分功能电路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对基于模数转换芯片的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自主设计并制作一块三位半数字万用表,进而达到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程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应用的兴趣。具体的教学改革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充实“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推进,专业培养计划以及相应教学大纲的调整与修改,同时考虑到学生进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时的理论水平的局限性和后续单片机技术、DSP技术、EDA技术、嵌入式系统等其他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安排,我们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功能电路的设计,引入和现阶段大学生水平相适应的实际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入实际实用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并编写相应的配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涉及电压(交直流)、电流(交直流)、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等的测量电路的原理,双积分A/D转换器的应用,线性运放的应用,正弦波的生成电路,自动关机电路,LCD的驱动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加深数电、模电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 改革“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存在混学分,完成任务的心态,对于实践过程中涉及的电路原理,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在本次改革的实施中,我们制作了很多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明白三位半数字万用表各部分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对各部分电路进行独立焊接调试,并对调试好的电路进行测试,注重电路重点部分的输出,并教会学生调试数字、模拟电路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改变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参数,观察该参数对数字万用表精度的影响,进而加深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利用EDA电路设计仿真软件,例如,Protel电路设计软件,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电子产品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工程素养得到提高。

3. 增加教学互动,引导并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进行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指导教师应该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课外去查阅相关资料,并积极地参与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发现并反思自己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该组织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定期的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整理成相应的“Q&A”文档,通过课程电子邮件或课程主页在网上,供学生学习与参考。

4. 注重软件仿真与实际电路调试相结合

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电子应用领域产生了很多成熟的开发与仿真软件,例如EWB、ORCAD、PSPIC、Muhisim等。在本课程的理论讲解阶段,引入电路仿真,让学生对电路的输入输出,以及电路参数对整个电路结构性能的影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等学生焊接完成该部分电路后,实际测试电路的输出,进而比较软件仿真的输出和实际测量之间的差距,分析其原因,并通过多次改变电路的参数和输入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加深学生对电路的理解。尤其适当仿真软件输出和实际测试输出出现较大的差距时,引导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分析该现象的原因,并形成相应的文档,共享给所有的学生。在本课程改革选用的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模拟电路部分尤其需要如此,特别是其中的电容测量电路,涉及正弦波的发送、放大、滤波等电路,这部分电路软件仿真和实际输出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着重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小块电路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如何改进,还要让学生学会判断仿真输出和实际输出在什么样的范围内是合理的。

仿真软件在理论分析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而实物连线除了让学生更熟悉元器件及其性能之外,更加让学生对元器件的误差以及因此可能引起的误差或错误的原因产生更深的体会,这些都是在课本以及“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中不能收获的。

结束语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项教学改革效果十分明显。教师们精心准备的题目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以将学生前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加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知识的理解,尤其是通过实际电子产品三位半数字万用表的设计与制作,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际遇到的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粟田禾.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职教育研究,2006(2).

篇(4)

对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设计的题目要够多,这样学生的可选择性才够大;其次,设计内容要新颖有趣,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每个题目都可以巩固学习电子技术课程重要的知识点,比如:电压超限报警电路的设计可巩固学习比较器和555电路以及各种逻辑门的使用;编码电子锁的设计可巩固学习触发器和门电路;多路数据巡回检测电路会用到包括寄存器、计数器、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等多个中等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广告灯控制电路包括了可逆计数、逐位显示和蜂鸣报警电路等单元部分,会用到显示译码器、计数器和555电路等电子知识。指导教师在告诉学生设计题目的同时还要把实验室的现有资源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可在这些限定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比如:实验室可提供的触发器只有D触发器,逻辑门只有与非门。这样,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用到其他的触发器和逻辑门时可以相应地改成实验室已有的器件。这就要求他们要熟练地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能够随机应变。当然如果实验室确实无法提供器件,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购买,这使得他们熟悉了更多新型电子器件的规格和功能,提高他们亲历亲为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2.预设计方案的确立

进行预设计时要鼓励学生用模块化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根据设计要求自行确定实施方案,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使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践,充分扬其所长。由于学生受到知识面的限制和其他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初步的设计方案难免存在遗漏和错误,教师要对学生的设计进行把关,保证他们的设计能实现基本功能。同时,也可通过集体答疑的方式组织学生公开讲解设计方案,让学生互找问题、讨论解决方法,从而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这些方法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调动了学生们学习和创作的积极性。初步的设计方案确定以后就要进行仿真实验。Multisim是非常适合模拟/数字电路仿真的软件,它提供了大量的仿真元件模型,且仪器仪表种类之多是很多电子实验室无法比拟的。通过Multisim进行功能仿真可以发现一些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使学生掌握了电子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学生把初步的设计方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写出一份详细的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题目、设计任务、总体方案的设计、单元电路的设计、元器件的选择与参数计算,画出总体电路图,列出所用元器件的详细列表和参考文献。这样,做到设计思路清晰明了,为后面的安装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3.安装调试

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安装调试,是学生非常期待也是最能得到满足感的一个环节。按照预设计报告中元器件列表领取器件,然后分模块进行安装。在这个环节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体布局的美观、规范,比如:电源线和地线要分开,各成一列,并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导线进行区分。在确定安装无误的情况下进行通电调试。在调试阶段,有些学生只要发现实验结果不对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信号输入的一端开始逐个模块进行调试,排除故障的方法要从大范围到小范围,最终找到故障的确切地点。在调试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自己查找、分析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调试使学生加深对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会调试电路查找故障的方法。调试完毕后,不要马上拆线交给老师完事,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调试好的电路做实验,例如:可以对单元电路的输出进行实际的测算,并跟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电路的特性。这样做可以通过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锻炼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4.撰写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总结,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实验报告,因此,学生应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总结报告的图纸要规范,所有图纸都按工程设计标准严格要求。这样可提高学生的方案表达能力、工程制图能力和科技写作能力等基本综合素质,为毕业论文的书写打下基础。

5.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应该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成绩评定包含五个部分:一是预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及仿真的结果,占总成绩的25%;二是实验动手能力(包括安装工艺水平、仪器使用、调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占总成绩的30%;三是学生的答辩情况,占总成绩的10%;四是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占总成绩的10%;五是总结报告(包括方案的论证、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收获和体会等)占总成绩的25%。这样一种相对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对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对设计性实验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实验的信心由于设计题目与实际紧密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学生在独立完成电路后兴奋不已,很多同学对自己设计并调试成功的电路爱不释手。

2.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动手实践设计过程中,学生们从通过查找资料给出预设计方案到互相配合着进行安装调试,最终得出实验结果,每一环节都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篇(5)

2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电路原理、常用电子元器件、模拟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其中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会计算电路主要参数;掌握电路波形图画法、建立电路模型的方法;会判断器件类型、电路工作状态;(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常用仪表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元器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检索与阅读各种电子手册及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识读与分析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安装和焊接电路的能力;培养学生电路测试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排除电路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电路设计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趣味案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情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树立学生自信心。

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本门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理论学习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进行课证融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4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进行了学情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能力欠缺,急于求成,缺乏持久性。虽然学生对电类专业课入门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不够稳定,需要教师创设适度的情境,适时地激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做到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课程的重点难点是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负反馈。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有:(1)传统的讲解法;(2)直观式教学;(3)配合flas演示;(4)通过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5)创建学习情境。例如:在半导体器件的讲解部分,可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法,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二极管,三极管。对于三极管的讲解,配合万用表测试加深理解。下面以一次课实验课———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为例,来说明课堂的教学组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这节内容是深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第一道难关。学生只有深入到心里层面去理解了这节内容,才可以举一反三去理解后续学习的电子元器件。教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把启发式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探究实验操作和多媒体仿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难度降低,达到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愉快充满信心地完成学习。

5考核方案

课程的考核方案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期中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核,课后作业,单元测验。在学期结束前另有为期一周的教学实习,教师根据维修电工的考试内容结合实际情况申报,并由系部统一采购实习耗材。实习的考核分为:优———电路功能完全实现,性能优良,工艺精美。良———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优良。中———电路功能基本实现,性能不够稳定。及格———在教师辅助制作下,电路功能基本实现。不及格———电路功能未实现且学习态度有问题。

6教学评价

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校内督导评价,同行专家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篇(6)

(2)科学的编制电子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大力推举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的完善建立,在编制课程设计的大纲环节上,我们应该充分了解电子技术课程设定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为指导方向,要充分注重教学的实践性、素质教育、自主创新,要突出对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双方面能力培养,为学生制定出一系列的、分为不同层次的、不同渠道的实践训练课程,推动课程结构和其他科目的贯通,从而使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能跟上时展的脚步,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这样的人才需求。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必须要用现代化的信息武器来武装自己,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设备、教学材料和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模拟演练、虚拟实验练习并构建完善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题库,使这一教学具有科学、综合、实践、新颖、包含的知识量多、内容完善的特点,从而可以推动学生对研究电子科学的积极性。我们在编写课程设计指导书的时候,要对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环节加以充分的重视,让学生通过查询各种不同的资料,为他们提供自主创新、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接通电力原件、测试调试环节的依据,从而使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的实践的充分锻炼。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35-02

按照我校新修订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学生修完电子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将来的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必修课,以本专业某一设计为任务进行电路的分析、设计、安装和调试,最终使之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电子产品。这一实践教学环节,既加深了学生对电路电子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实现了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能力。当前,加强各类实践性教学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共识,我校在修订新版教学计划时,有针对性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开设适合本专业的课程设计题目,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院为适应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不断探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的更新需求,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是传统的电子、电气、测控、自动化等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目单一、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实践环境偏“硬”,没有加强一些优秀的设计软件的学习,和工程实际问题离得太远。其次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往往由老师将印刷好的电路板成品直接发给学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电路原理图焊接元器件,最后进行调试。只要电路原理图连线准确,焊接点牢固,基本上都可以调试出较好的结果。然而,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对电路中的各应用模块功能和具体的元器件的参数如何选择不太了解,设计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的发挥,没有达到最佳的实践效果。因此,优化电子课程设计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实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重要方面。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

1.优化电子课程设计内容。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当今技术发展,高校应该优化电子课程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淘汰陈旧的元器件和设计方法,增加新的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设计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电子课程设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在1.5周内完成从总体方案确定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器件选择电路图绘制电子电路仿真焊接调试撰写设计说明书等一系列任务,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对所学的内容很好地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完成课程设计的环节。这就需要建立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即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学生们应该修完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相关课程,同时应该增加电子工艺实习、单片机、计算机电子辅助设计CAD和Protel软件设计电路板等一系列电路设计模块,使课程设计环节更深入、更丰富、更科学。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指导教师应该选择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的题目,题目既不要太大,也不要过于简单,应该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们对课程设计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还可以让一些动手能力强,参加过课外科技竞赛,有实战经验的同学自拟课程设计的题目,鼓励学生设计多套设计方案,自行选择器件,计算元器件参数等,拓展学生工程实践的经验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及时指导与纠正错误,总结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内容。

2.改进课程设计的实现模式。传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方案,将插座、电子元件等在电路板上面手工连线进行焊接,然后再使用信号源、万用表等电子设备进行调试,检验一定的模拟输入信号下是否产生对应的数字信号。如果输出与输入信号不符又无法查明具体原因,就需要更换较多的元件进行试验,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增加了材料的损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电子设计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设计中,建立仿真实验平台,使学生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常用的仿真软件如Protel和Mutisim都可以根据仿真给出相关器件的参数,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和波形图。我校的仿真软件选取的是Protel99SE软件,它是一个基于Windows平台的EDA设计系统,主要包含五大功能模块:原理图设计模块、印刷电路板设计模块、自动布线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和仿真模块,它的功能模块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起到验证、纠错和优化的功能,简化了设计与验证的过程。

3.注重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设计结果虽然重要,但整个设计过程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指导教师只从设计要求和内容上进行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尽可能让学生走出校门,自己进行市场调研,对新的电子产品和器件有所了解,自主选择和购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放实验室管理,让学生在整个课程设计期间自由安排时间,设计、装配和调试自己设计的电路;提供网路服务,学生可以在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研究设计方案和进行相应的仿真设计;提供充足的元器件和调试所需的一切实验室设备,保证设计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学生们提供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4.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评制度,对学生成绩进行合理公平的评定,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采取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评分,将课程设计细分为设计过程、焊接过程、调试结果和答辩等内容,按照3:3:3:1的权重综合各项分数得到最后的成绩。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要把握准确,既要考虑过程的完成质量,还要考虑学生本身对理论的掌握和实际问题的联系,对有创新思维的同学要相应提高分数。

课程设计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有利于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及时了解前沿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实施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是有效果的,在全国和辽宁省举办的各种如“挑战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我校大学生均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周丽芹,葛安亮,宋大雷.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2009,(21).

[2]张建坡,赵书涛,贾秀芳.电气与电子课程设计改革方案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4).

[3]曹勇,吴文君.Protel99与电路实验教学的改革[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9).

篇(8)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因对象、内容不同,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法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应认识到PBL和TBL教学法的利弊,结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法,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势,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通过表1可以看出P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非常有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正是以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基础,因此非常适合在该学科中应用PBL教学法。同时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综合应用模电、数电、EDA软件、单片机等电子技术,包含的知识面相当广,单纯采用PBL教学法对学生能力要求和跨学科能力太高,也会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而且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难度跨度较大,尤其是在难度最大的设计性实验时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必须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

因此,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将PBL教学法与TBL教学法相结合,针对该门课程三个层次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各自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综合应用。基础性实验(如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门电路等)主要是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较为简单,可以只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只需要给出实验设计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不需要进行分组,培养学生自主的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单一的学科,考核的知识可能是跨学科多个知识点,比如“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实现”结合了单片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三门课程的内容以及EDA仿真软件的应用。综合性实验最明显的特点是跨学科。教师只需给出实验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学生自主选择决定学习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典型的PBL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具体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分组讨论,单人完成或按组汇报两种方式;设计性实验在三个实验层次是难度最高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单独完成,同时老师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及知识点,适合采用TBL教学法分组讨论,按组汇报。同时设计性实验往往都是给出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心电图采集系统设计,实现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这又是PBL教学法应用最适合的情况。因此,对于设计性实验最好采用两种方法综合应用。

教学实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PBL和TBL教学法结合应用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学生负担明显增加,学生查资料整理出合理的方案基本上需要一周的时间,再做实验调试完成,基本上又是一周的时间,大大占用学生平时的时间,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分组实验后,有少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量少,对这部分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培养缺乏;考核评分阶段不再是根据单纯的考试成绩考核,包含了对小组贡献、讨论发言积极性、前期材料收集的部分等等,增加了评分考核的难度。需要老师对每个部分的过程有充分掌控和了解,对老师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篇(9)

为实现温度检测和报警功能,系统应该由温度传感器、A/D转换与显示模块、放大电路、电压比较电路以及报警电路等部分组成,系统框图见图1.其中,温度传感器将环境温度转换为电压信号,A/D转换与显示电路将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并经过数码管完成数值显示,其它电路用于实现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的报警功能.

2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该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基于ICL7107和相关模块实现室内温度的检测和报警功能,因此,设计中需要考虑各芯片的选型和电路设计方法.由于ICL7107模块的测量范围在-199.9~+199.9mV或-1.999~+1.999V[2],因此,需要选择一款输出为模拟信号的温度传感器,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信号转换.由于需要增加温度上限报警功能,因此,需要考虑对信号进行适当的放大、电压比较以及报警驱动等处理.按照设计要求系统最终选择的模块主要包括:ICL7107、LM35、OP07、LM339、蜂鸣器等,其中各模块的选型和电路设计如下:

2.1温度传感器

AD590和LM35是工程上常用的两款集成温度传感器,均具有将温度信号转换为某一模拟信号量的特征[3].其中,AD590模块的输出电流值与开氏温标呈线性关系[4],见式(1).在温度检测中,需要设计电流转电压电路、电压跟随以及减法电路等,从而将输出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然而这会增加后续电路的复杂度和成本.

2.2A/D转换与显示

ICL7107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三位半A/D转换芯片[6].该芯片内部集成了A/D转换、时钟、参考电压、七段译码显示驱动等功能,只要外部连接少量无源元件就能够实现一款高性能的仪表面板的设计.该模块的典型应用电路见图2.在图2中,待测信号通过ICL7107芯片的30和31脚差分接入,然后经过内部的自动校零、信号正向积分和反向积分等处理,最后将得到的数字信号经2~25脚外接的4片共阳极数码管完成显示.由于本设计只要求显示温度信息,因此只外接3片数码管.为叙述方便,图中已接入了LM35模块和负电压发生电路.此外,通过调节参考电压(35和36脚之间)refU的数值,该模块可以实现不同的量程.当1VrefU=时,满量程为1.999V;当100mVrefU=时,其满量程为199.9mV.模拟公共端(32脚)能够提供比正电源低约2.8V的电压,当与反向信号输入端(30脚)相连时,可抑制输入信号引入的共模干扰.在电路设计中,该引脚常有三种连接情况.第一种,与32脚相连,此时ICL7107会自动关闭32脚的恒压作用,从而实现信号的差分输入方式,以消除电路中的共模电压.此连接方式尤其适合于检测与外电路处于不同的供电系统下的信号输入.需要注意,此种连接方式在Proteus仿真中将无法通过编译,然而实际电路却能正常工作.第二种,与35脚相连,配合提供电压参考,以消除来自于参考源的共模电压.第三种,当待检测信号与系统处于相同的供电系统下时,该脚可以悬空.此时,在Proteus仿真电路中,该引脚将始终保持在2V恒压状态,而在实际电路中则该引脚则保持在2.45V恒压状态.38和40脚之间应连接100pF电容.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调试发现,在设计中经常发生接错元件的情况.如果此处电容值选错,则会出现数码管的示数不随30和31脚的输入电压信号变化的现象.35和36脚之间的电压差应保持在100mVrefU=或1VrefU=状态下,从而可以实现ref±2U的显示范围.由于LM35模块的温度检测范围为-55℃~+150℃,因此,取1VrefU=即可满足室内温度检测的需要.27~29脚外接阻容元件构成系统的积分电路.当选择满量程为2V时,与28脚相连的电阻推荐为470kΩ;而当选择满量程为200mV时,则推荐为47kΩ.27和29脚推荐采用聚丙烯电容,以减少漏电流,然而设计中也可采用瓷片电容.该芯片需要工作在±5V下,其中26脚接-5V,1脚接+5V.若26脚接地,则会出现黑屏现象.当然,若在某种场合下,系统只能提供单电源供电,则也可以利用该芯片提供的时钟信号(38脚)配合反相器、整流二极管以及电容构造负电源,具体电路见图2.

2.3报警电路设计

为实现温度上限报警功能,需要对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电压比较以及设计蜂鸣器驱动电路等处理.其中,信号放大电路可以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如UA741,LM324,OP07等模块[7-10].经过多个方案对比,最终该系统采用了集成运算放大器OP07,实现了同相比例放大器的设计,从而实现对LM35的输出信号进行10倍放大的功能.OP07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为±2nA)和开环增益高(300V/mV)的特点,尤其适合用于微弱信号放大处理.系统采用了基于LM393的电压比较电路,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比较,调节2脚的电位可设置温度的上限值.设计中,由于LM393采用集电极开路的输出方式,因此,需要连接上拉电阻.经电压比较后的信号再经8050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发声,具体电路见图3,图中D1用作续流,防止蜂鸣器启停产生的反向电流击穿三极管.

3系统调试

电路焊接完毕后,需要进行必要的调试,相关步骤如下:(1)确定1脚电压为+5V,21脚为0V,26脚为-3.2V~-4.2V之间;(2)通过连接在36脚的电位器,调节refU为1V;(3)手捏LM35进行手动加温,检测LM35的输出端电压是否有变化,以确定LM35工作正常;(4)按下连接在37脚的按键,观察数码管是否显示888,以确认数码管连接正常;(5)短接30和31脚,观察数码管是否显示000;(6)检测LM35的输出电压,若与显示数值存在误差,则可通过微调36脚电压解决;(7)调节LM393芯片的2脚电压,根据需要设置温度报警的上限数值.手捏LM35进行手动加温,验证报警电路是否工作正常.若预实现低温界限报警,则只需要将2和3脚位置对换即可;(8)若设计中误将共阴极数码管连接到了ICL7107,则会导致系统黑屏,并且会造成ICL7107的永久性损坏.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TN702 文献标识码:A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现状

目前,有很多的高校电子技术课程还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但是少数的重点院校在进行了课程设计改革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甚至开发出了很多的课程设计项目。经探索发现限制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原因有很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实验的安全性和经费的限制。

二、电子技术课程的工作过程定位

所谓工作过程就是指为了完成一项工作并且为了获得良好成果而实施的完整工作程序,工作过程对课程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要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还得分析其工作的过程,才能从中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要想正确地定位工作过程,就要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定位,突出工作过程的特征,研发出项目化及课程化的教学构成体系。

三、电子技术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改革

1.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内容

为了学生能在毕业后更好地就业,学校的教育应该与企业的需求相结合,以岗位需求和国家标准作为行动标准,以就业素质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了更加贴合就业市场,我们可以分析市场上的电子企业,针对其特点及发展趋势,制订学校的教学任务与目标;还可以根据行业中的专业技术规律分析其工作过程中的典型细节,把电子类专业的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的领域分别进行指导与教学。要让学生能够在课程的学习中学会分析、计算和实际操作与设计,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选择需要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布置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项目任务。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施

(1)变革教学手段。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课程的开发思路,使用各式各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提升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案例、演示及研究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增加教师的演示环节,让学生对电子器件有深刻地认识,而通过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模拟实施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具备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交流思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及讨论式教学等方式,以就业为导向,通过真实的情境设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加入对工作过程学习的教学模式,达成教学一体化。

(2)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不仅可以丰富和规范教师的授课备课教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支 持;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企业的原始教材库和通过实验教学完善后的资源库是学校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要想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教学的质量,并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和教师的教学需求,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3)改进考核制度。课程考核是评判学生学习成果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科学的考核制度应该要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考核,其中笔试占一半,实验成绩占五分之二,再加上平时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既注重了理论知识,也没有忽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全面的综合性人才。

四、结语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技术在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方面都表现出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伴随着电子技术在高校课程的开展与运用,教学过程中的弊端渐渐突显。

上一篇: 蔬菜检测员 下一篇: 教育学实习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