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赛马课堂笔记汇总十篇

时间:2022-04-14 02:52: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田忌赛马课堂笔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田忌赛马课堂笔记

篇(1)

案例描述:

课前谈话:

今天我以一个数学老师的身份,从数学的角度,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与同学们聊一聊《田忌赛马的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田忌赛马的故事》有印象,但并不是很熟悉。讲述时,我边讲边用箭头表示两人的赛马经过,故事讲完了,提问:老师用这样的方式讲《田忌赛马的故事》,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理由。孩子们说了很多:如田忌非常聪明,他没有换马,只是改变了策略;这样的表格既清楚又简洁,让我们一下子弄清楚了是怎样比赛的。

评析:用列表的方式聊历史故事,既让孩子感到思路清晰、便于理解,又蕴含对“策略”的理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到策略是一种计策和谋略,具体表现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为孩子运用列表解决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一、揭示课题,激活策略

1.课前老师与同学们聊了《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运用合适的策略赢得了比赛。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策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课题)

2.通过今天的学习,需要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合理快速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初步感受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评析:“学程导航”的基本理念是“以学定教”。通过了解孩子们的学情,确定教师该教什么;通过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孩子知道需要做什么,达到怎样的要求,从而能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行。

二、自主探究,感悟策略

1.生活中,常有许多杂乱的信息放到一起。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导学单,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我买5本。][我买3本,用去18元。][我用42元买笔记本,能买多少本?][小华 小明 小军]

评析:课前我做了调查,学生感到情境图中的信息量并不多,完全能找到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整合了教材:把后一个问题也放进情境图中,让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需求,并引发思考:怎样整理信息才便于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体会策略的真正含义?

2.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

第一步:要求“小华用多少元”,请你尝试用最简洁的方式整理信息,(提示:问题用“?”表示)并小组交流,比一比谁整理的信息最合理?

我准备这样整理:

集体交流:学生列举了各种整理信息的办法,有横写,也有竖写,有放进表格的,有只写数据的。学生列举后,评价各自的优缺点。

教师小结:列表时,我们把小明的信息填在第一行,让人一看就知道,把小华的信息写在第二行。

引导思考:想一想为什么把每人购买的本数和所用的钱数填写在同一行?并且把小明的信息写在前面?

教师引导:谁不看图,只看表格就能复述题目的意思?用表格整理信息有什么好处?

评析:“学程导航”的理念要求老师站到学生背后,做一个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老师设计自主学习导学单,让孩子们在导学单的指引下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集体讨论,再加上老师的合理引导――导在关键处、导在必须处、导在疑难处。

第二步:(1)修正整理的表格,并列式解答。

教师引导: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到的是什么?突出从问题想起和从条件想起两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3)比较以上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思考过程。

评析:这一环节,学生既明白了为什么要列表、怎样列表才是清楚简洁的,又明白了清楚简洁地列表是为了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你能把上面的两张表格合并起来吗?在小组里说说这样合并的理由(提示:可参看书本第66页的内容)。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师生小结:用列表整理信息,除了清楚、简洁以外,更重要的是便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评析:孩子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整个新知学习部分,以老师设计的“自主学习导学单”不断把孩子们的学习引向深入。在这个过程中,穿插同伴合作、交流讨论、适时点拨,让孩子不断产生自我学习的成功感。

三、练习巩固,深化策略

谈话: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第67页想想做做第2题。(理解: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

篇(2)

人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即既关心人性,也关心人类文明。[1]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天赋、兴趣、资质、潜能等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育,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 "以人为本"的要求和体现。笔者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为例,与大家一起探讨关注人文,构建彰显个性的政治课堂。

1 关注学情,体现个性化的设计理念

【理念依据】从中国古代儒家"因材施教"思想可以寻找到个性化教学的原点。依据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钠"多元智能理论",如果最大程度地个性化教学,教育会产生最大的功效。[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1]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实践】针对高二文科班学生对哲学学习有较高兴趣,但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的。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的他们来说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所以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体会知识生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等。

视频歌曲《美丽中国》情景引入新课,初步体会整体和部分。新课展开第一目"坚持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钟表与零部件为例,谈整体和部分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荆轲的"但爱其手"、 山西男孩"眼睛被挖" 等进行案例分析,体会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第二目系统掌握优化的方法,"田忌赛马"、"三个和尚"等,感受系统优化的特征。合作与竞争:比一比谁说的多?――说说你知道的能体现整体部分关系的关系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感受不同学生的思维、资质、潜能等特点,体现个性化教学。知识小结与情景回归,谈谈怎样用今天的知识来处理我们生活、工作或学习问题,倾听学生心得与收获。在整个过程关注学情,体现个性化的设计理念 。

2 热情洋溢,激发思维的情境导入

【理念依据】好的导入时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素质和个性也有差异,如何给理论性强的哲学课堂创设轻松的情景导入?特别要关注青少年思维,贴近学生生活。结合高二学生喜欢热情豪迈、正能量的歌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升热爱美丽中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堂实践】实力唱将徐千雅,大气而体现时代精神的视频歌曲《美丽中国》,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带着 "歌曲呈现了美丽中国的哪些地方和哪些历史文化元素?"这个"愉快的"任务欣赏。学生快乐地分享了刚刚在视频资料中自己读出的地方和历史文化元素,课堂氛围立刻活跃起来。老师设置的问题:"美丽中国"和视频中"北京、广西、云南、内蒙、以及文化历史元素如故宫、长城等"在哲学上什么关系?非常顺畅地导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3 关注生命,源于生活的教学资源

【理念依据】在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提高珍爱生命的意识,也是我们教师的岗位职责。《新课程标准》指出:以人为本,关注生活,构建生活化课堂。政治教学要让生活和知识、生活与学生在课堂上相遇,以生活为资源库,将问题蕴含于生活情境之中。否则,可感知性和行为示范性必将缺少,造成政治课"假、大、空", 教学就变得机械、沉闷,学生"昏昏欲睡",缺乏激情和青少年的独特活力。哲学课,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指导生活。

【课堂实践】本课整合的教学资源源于生活、关注生命。长乐一中与高二(13)、(14)班等的整体与部分关系;我们一生从孩童、青年、中年到老年的过程;"钟表与零部件"关系体会整体的地位、作用、功能以及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山西小男孩眼睛被挖""广东茂名精神人眼睛被挖"事例,体会关键部分对整体性能的影响;熟悉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体会有序、内部结构优化趋向;耳熟能详的"三个和尚没水喝"辩证分析整体功能未必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呈现"无序交通安全隐患"图片资料,美国、德国和中国,香港和长乐"万车死亡人数"数据对比,感受无序交通的可怕后果和可怕代价,警示我们学生一定要有规则意识,注意交通安全。情景回归,"谈谈怎样用今天的知识来处理我们生活、工作或学习问题",交流心得,分享成果,理论指导生活,结束课堂。

4 积极主动、凸显个性的课堂参与

【理念依据】政治课题最忌老师"满堂灌""独角戏"。新课程理念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建构主义理论对个性化教学的启示在于: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风格、认知水平、认知趋势以及认知能力。其次,要创造与学生独特的认知结构相适应的课程设计、情境氛围。再次,鼓励学生以自己个性的方式解读、构建知识。[2]正如"听过了我忘记了,看过了我记住了,做过了我理解了。"布鲁纳也曾说:"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

【课堂实践】本节课一直有学生参与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老师鼓励学生思考,分享自己的观点,善于抓住学生富有个性的的生成性资源。如视频歌曲《美丽中国》,学生带着 "歌曲呈现了美丽中国的哪些地方和哪些历史文化元素?"所有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知道的、熟悉的地方名片,可以兴趣满满地参与;比一比谁说的多――你所知道的的能体现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成语、俗语、名言或案例,学生也可以饶有趣味地讨论探究;漫画图片"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学生从反面体会"部分不能代替整体";从"田忌赛马"实例中如何体会系统的特征"有序、内部结构优化倾向"?学习小组探究、辩析老师设置的问题"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调动学生思维,参与辩证分析;情景回归,所有学生参与分享收获与心得环节 "谈谈怎样用今天所学的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来处理我们的生活、运动或学习问题",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而且老师留给学生很多时间和机会参与课堂。

5 以生为本,开放而理性的教学评价

【理念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用开放的教学评价方式",强调"发展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处理好做到 "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的关系,多给予学生赏识,鼓励和肯定,全纳教育思想要求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3]"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让受教育者感悟到人性的东西――智慧、才干和爱。"[4]但是,教师在激励中也要把握理智的尺度,注意原则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课堂实践】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回答问题,尽量不点名点将,老师的眼睛也可以说话,引导和期待不想"出头"的学生张开嘴巴。微笑和亲切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和顾虑,并不是每一个回答都完整,但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大家对答案进行补充、点评,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既考评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原理的水平和能力,也考查学生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取向。无论是集体回答还是个体回答,要倾听学生,注意学生反馈的教学信息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6 夯实基础,结构清晰的教学组织

【理念依据】政治高考要求学生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这是高二文科班教学,在教学中要有严谨的教学组织,把握好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还有易混易错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对知识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服务。老师要有厚实的教学功底和业务能力。

【课堂实践】第七课《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重点是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教学难点1.整体与部分功能不同,2.如何把握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系统优化的方法。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是"立足整体,也不忽视部分",学生要知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中哪些语句是"强调整体的""哪些是强调部分对整体的意义";还有是不是"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这里有辩证分析的要求,也是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明确整体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世界和方法论表达,以及系统优化的原理表述。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产生一些困惑。如"部分也离不开整体,部分的意义在整体中获得",如果用"山西男孩的眼睛被挖来解释" 那"他们的人生从此一片黑暗"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有道理。但转化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转学呢?那不是也离开了原来那个学校整体吗?还有出国呢?也是离开了自己国家这一整体。那貌似"部分离得开整体"。所以在这里,要对学生解释,是"失去了在原来整体中的意义",因为他不再是那个学校的学生或他不是那个国家的国民了。

【参考文献】

[1] 冯民 潘国清.个性化教育:理想照进现实[J].教育发展研究,2013.(2):78-80.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58-01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知识积累、习惯养成、能力培养都需要在这个阶段打下良好基础。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现实中,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学生始终不放手、不放心,唯恐学生读错字、写错话、理解错文意,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的讲解,学生听得不知所云,昏昏欲睡。老师觉得很累,而学生觉得什么也没有学会。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遵循学生的的特点,未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所致。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做法。

1明确阅读要求,确立合理目标

小学生的阅读要求和初中生的阅读要求是不同的,只有明确小学段的阅读要求才能真正在阅读教学中确立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清楚新课标中对相应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像在1-2年级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了文体、数量要求,文体着重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背诵诗文达到50篇(段),课外阅读作品的数量不少于5万字。阅读要求也是低层次的,要让学生爱读书、爱护书,学会看图阅读,了解文章中词句的意思等,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意义却很大。教师需要把这些概括目标变为每一堂阅读课的具体目标,去引导学生阅读。

2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想要让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就要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小学生有自己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自然有他们的兴趣点。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图画鲜艳、文字简单、情节生动的作品,教师就要引导孩子借助拼音去读懂每一句话,并能用自己的话把大体的意思说明白就行,只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应该给他们表扬和奖励。即使有读不懂的句子,说不清楚的意思,老师也不要计较,慢慢引导孩子,逐渐有所领悟。让他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不但自己知道了很多知识,认识了那么多的人物,而且还能得到老师跟同学的表扬。这样,孩子就会以更大的信心去读,慢慢地就爱上了阅读,为阅读教学铺好第一个台阶。

3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阅读方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里面的"读",很重要的就是朗读与默读,新课标对此也十分重视,要求各年级学生要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这里的朗读与默读并非只是强调读的时候是"出声"还是"不出声",而是重在"读中品悟"。让小学生在阅读作品时能够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和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够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呈现出来。因此,朗读和默读实际上是学生读的成果的一种展示。看课堂上,或低诵细吟,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或模仿角色,揣摩人物的语气、心态、神情……真正让学生们找到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效果自然不是老师干巴巴的讲解所能比的。

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会读",就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方法。指导要细致到位,具体到每一个符号标记。培养学生学会圈点勾画,不动笔墨,不读书。例如,在学习《李时珍》一文时,我"征求"学生的意见,问他们打算怎样学习第五自然段,学生提出要"边读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运用插图来帮助理解课文"……我就放手让他们用自己喜欢有方式来读,学生们立刻忙碌了起来,圈、点、画、写不停手。最后交流的时候,学生高举着自己的阅读笔记,大声的朗读出来,语气中充满自信,语句中闪耀着智慧。

4重视阅读感悟,张扬学生个性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作者、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受生活经验、年龄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作品,每个人的理解又各有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每个人的阅读体验是"个性化"的。小学生在阅读中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理解、体验,也会自己的思想启迪和审美乐趣。因此,教师不能霸占着讲台,以偏概全,集体讲解取代个人阅读。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主动钻研,多角度解读。教师做好阅读的指导、点拨和引领。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才会产生思维的火花,创新的解读。如阅读《田忌赛马》这文章时,生成四个问题:田忌与谁赛马?怎样赛马的?结果又是怎样?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合作交流,不仅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而且居然对文中的人物也进行了评价。有的学生认为,田忌做事的时候没有信心;有的学生认为,齐威王第二场失利因为骄傲、轻敌;也有的人说,孙膑是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智者……这次阅读理解的过程,学生不仅分析了人物,还产生了许多个性化的感悟,探究的活力充盈着整个课堂。

5加强阅读训练,读与说写结合

篇(4)

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方法指导和效果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认真做好语文课外阅读书刊的选择

(1)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的读物。对于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选定,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主要阅读短小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兼顾科学小故事、小知识等,一般为绘本、拼音读物;中年级,主要阅读长篇的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民间故事等;高年级,主要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散文集、科普读物、历史、地理等书籍。

(2)选择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思维的读物。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门知识又相互联系。如《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丛书》等,学生一接触到这些书,就可遨游于知识天地,如《优秀作文选》《语文报》等,有点评、有总评,他们可以学习怎样写人、写景、叙事、状物、议论、抒情,为写作服务。

(3)选择与语文教材、时事政治、乡土人情有关的课外读物。一是结合课堂教学介绍有关书籍。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可介绍施耐庵的《水浒传》,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可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二是结合革命纪念日、英雄人物纪念日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纪念日,介绍有关书籍或各类报纸杂志。

2.注重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往往喜欢阅读情节曲折、内容惊险的作品,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言情小说、武打枪战故事等,而对一些科普读物、人物思想性强的作品却兴趣不浓。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田忌赛马》一文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忌第一次与齐威王赛马,三场都输了,第二次田忌仍用原来的马,为什么能反败为胜?”学生回答:“这是孙膑出的主意:先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以两胜一负赢了比赛。”我抓住时机,紧接着问:“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孙膑出的主意又属于什么?”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我顺水推舟引导说:“这是数学问题,孙膑出的主意是‘对策论’ ‘线性规则’,答案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我又让一个学生把答案读给大家听,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2)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统筹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可用以下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一是“师生同读”,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师生共读、共析、共悟;二是“优生导读”,在班级开设“图书角”,安排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当“导读员”,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介绍课外读物,先由他们带头阅读,再带动全班同学共同阅读。

(3)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一是摘录法:学生课外阅读时,把书报上重要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以及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摘录下来;二是提纲法:学生读了课外书刊后,以概括的语句或小标题的形式把每段主要内容依次标出;三是心得法:学生读了课外书刊后,抓住感受最深的一两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3.精心谋划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

(1)利用墙报、板报、手抄报、橱窗等,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2)通过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报告会、书评会、故事会、心得交流会等,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3)每学期举行一两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出题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乡土性、文学性、科普性、趣味性,以此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只要我们上下互动,师生同行,认真谋划,精心安排,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努力唱响语文课外阅读“三部曲”,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篇(5)

在课堂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融入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时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有段。在数学课堂中如能恰当的融入多媒体教学,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因此,教师设计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中要重视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也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我在教学《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收到良好的效果。上课伊始:(课件出示小猴吃桃)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再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2个桃子,小猴先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练习时,我利用多媒体将练习题制成动画,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给学生的吸引力也大,能加深印象,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情境化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

1.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时,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新知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2.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知识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学科整合化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众所周知,多媒体手段直观新颖,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能够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策略”一词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利用课件播放《田忌赛马》《乌鸦喝水》《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策略”,在这些学生所熟知的故事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策略就是计谋就是办法。结合语文课文的相关知识来辅助数学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词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积累,有效的使用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可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有趣,从而打破数学课堂的沉闷,让我们的课堂更具生命的活力。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才是数学的真谛。特别是应用教学,运用多媒体能形象创造出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学习2~6的乘法口诀时,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这样一个情景(多媒体演示:小兔:嘿!小朋友,大家好!你们会自己到超市买东西吗?现在咱们一起到“家得利”超市买东西吗?课件展示超市里商品的价格,一个笔记本3元、一支自动铅笔2元、一个文具盒5元、一盒彩铅4元、一支钢笔10元。老师说:“同学们,如果你们的妈妈每人给你20元钱,你会买什么呢?你会买吗?请同学们自己买东西吧!)这时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仿佛真的置身于超市之中,都迫不及待的要买东西。有的说:①我买4个文具盒,5×4=20(元);②我买2个文具盒、一支钢笔,5×2+10=20(元);③我买一支钢笔、2盒彩铅、一支自动铅笔正好用完,10+2×4+2=20(元);④我买2个笔记本、2只自动铅笔、一支钢笔,3×2+2×2+10=20(元)等。还有一个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说:老师20元钱我不买完行吗?我说:行。他说:我只想买2支自动铅笔4元,一支钢笔10元,剩下的6元还给妈妈,妈妈挣钱很辛苦。我们不乱花钱。听完后我高兴的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这样学生言语交流形式多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简单的一个情境,被学生创造性的得出了两步、三步、甚至四步的加、减、乘法应用题。这样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身边有数学,生活中需要数学,真正体验人类离不开数学。

篇(6)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做好学生的引导组织者

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自主探究阅读方法的转化。教师要成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引导组织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阅读上。只有这样,学生阅读能力才会得到全面提高,而学生必须依靠手、脑、口的有机结合实践活动获得阅读能力。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发展学生阅读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落实新时代要求下素质教育的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减少老师多余的讲解和提问,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引导并鼓励学生亲自动口读、动脑想,养成边读边思考,边批注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质疑问难、讨论、剖析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积极地探究。这样不但授之以渔,而且还让学生学到捕鱼之术,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二、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

在农村小学由于条件落后,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近年来通过各种项目算是有了也只有一台不能普及全校,那么范读才是真正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有效途径。在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在范读的过程中,课文中那些活泼生动的画面,动人心弦的场面,美好的景致等都会随着老师的范读课文,向潺潺流水一样进入学生的心田。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每篇课文,都会用抑扬动挫的语调来给学生范读。如教学《微笑》时,我在范读诗歌时,突显了“幸福、美好、温馨”等重音,注重了诗歌的节奏,读出了“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的特点和“一个微笑,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的永恒,当读完课文后,学生好像都沉醉在其中了,有的学生说:“微笑的力量太大了,老师读得太专注了,我好像听到了人们爽朗的笑声。”又有的学生说:“我好像听到了人们的热情,微笑是多么的神奇呀!”这样,学生在认真的听读体味中,让老师专注的语调、真挚的情感、和蔼的语气感化了,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致。

三、在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堂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在老师范读的情境下,孩子们都被感染同化了,此时老师就将阅读的方法讲给学生:如何质疑问难,扫除障碍,如何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加字,不反复,不间断。学习对课文中关键字、词,重点句子及段落的全面理解。词语是句子的建构原材料,学生只有对词语准确无误地领会感悟,才能更好地体会阅读课文。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文中用了“垂头丧气、疑惑、没信心”三个词来写田忌的神态,要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词的联系田忌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齐威王由“得意洋洋、讥讽、轻蔑”几个词写出了他的骄傲自满和轻敌以致让第二次比赛输了。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读,正确深入理解重点句子含义,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全文。

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

读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去感受课文。让其学生分角色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固然这个读必须要带着老师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动脑思考,在读中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比如,在教学《用冰取火》第三段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火有多么得重要?就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学生通过读,不难理解: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其次还应多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情节,感情朗读或角色朗读。都要将读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整个过程。以读代讲其根据就是语言文字常有一定的模糊性,有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我们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感模糊的识别功能,就能无形中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教师要教学生一些日常标注的符号,如括号、三角形、波浪线、直线等,这样就易于学生阅读时运用,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批注的好习惯。认真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善于动笔做笔记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时,当老师问:“和尚是怎样用水的浮力把铁牛送来的?”时,就出示了明显的指示,即用“~”画出和尚的做法,用“o”标出关键词的做法。老师的这样的引导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此阅读学习,学生的手和脑同时动作,其应变思维也得到开拓。有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时,画出人字形线路和两个隧道图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理解内容。

篇(7)

一、积极利用课堂教学,加强书本内容的阅读指导

作为苏教版教材中颇具特色的阅读材料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这一神秘而又充满诱惑的话语蕴藏了许多学生未曾探知的精彩。它包括数学相关概念介绍(如循环节、圆心角);数学家的故事(如曹冲称象、高斯的故事);数学名题(如李白打酒、鸡兔同笼);数学美拾趣(如黄金比、斐波那契数列);生活中的数学(如宾馆中的各地时刻、包装箱上的连乘式子);数学的发展(如数的起源、计时法的演变等)……这些有趣的内容我们可以放手让同学们自己预习、查找资料,课上要求小伙伴之间相互交流、争论,“你读懂了哪些?”“你有哪些疑问?”“谁能试着解决?”慢慢的,学生能掌握阅读数学书籍的方法,也能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本领,这些所得有来自同伴的互助交流,更多的是来自书本本身。数学书籍中蕴藏着大量的思想和方法,学生们一旦喜欢上了数学阅读,其发展前景广阔。

二、积极推荐数学读物,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数学阅读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课内书本或习题的阅读,还包括数学故事、数学童话、数学科普知识、古代智巧故事、数学知识应用等,具体的如鸡兔同笼、五猴分桃、棋盘赏稻、三子分牛、田忌赛马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推荐与指导。

其一:读什么?

低年级的学生适合于数学绘本的阅读,例如:

“数学小子”丛书包括:《贪心的三角形》《梦想家的披风》――介绍奇妙的几何图形;《阿曼达的疯狂大梦》《意大利面条和肉丸子盛宴》《国王的超级特派员》――揭示乘法的秘密。

“奇思妙想学数学”系列包括起步篇:《怪物数学》(等量的加减法);提高篇:《怪物的数学野餐》(10的加法组合)、《怪物学校里的一天》(时间)、《三点连一线》(益智游戏)、《排队》(12的组合)、《金发女孩儿和三个正方形的故事》(形状)、《还是有点儿乱》(分类)、《再多给我点儿!》(数量守恒)、《不公平!》(概率)

……

这些数学绘本“为数学插上了文学的翅膀”,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性读物之中,辅之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帮助学生在故事和游戏中体验基本的数学知识,提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中高年级的学生适合的读物则更多,例如:

“马小跳学数学”系列,这套书让同学们进入到马小跳的数学王国,和他一起学习用聪明又巧妙的方法去玩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还会和他一起去认识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科学巨人牛顿、数学王子高斯……跟着马小跳、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玩数学。

“中国科普名家名作”系列中有李毓佩教授写的《奇妙的数王国》、马希文教授写的《数学花园漫游记》、谈祥柏教授写的《数学营养菜》等,数学名家们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情趣盎然。

此外,与苏教版教材配套的《小学数学补充读本》、数学科普杂志《小学生数学报》等都是优秀的数学读物。这些数学读物可以让同学们轻轻松松地阅读,快快乐乐地思考,高高兴兴地活动,开开心心地解题。

其二:怎么读?

首先,要让同学们喜欢上数学书籍,与好书交上好朋友。平日里,作为数学老师,不妨在自己的办公桌或在班级书柜里摆上几本数学读物,也不妨自己在课余时间偶尔拿起这些数学读物看看,老师们自己的言行在无意中熏陶着身边幼小的心灵,他们在无意中模仿着老师的行为,在无意中萌发起一种读数学书籍的愿望,在无意中喜欢上数学书和数学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同学们有兴趣,也就会在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喜欢上数学阅读的。

另外,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做读书笔记,家长与学生同步阅读等,都是小学生首选的方法,这些方法都适合在课后进行,家长的配合不同,效果肯定有所不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让大家把从书中读到的介绍给其他的同学,相互促进、相互启发:

篇(8)

五(2)班共有学生XX人,男女生各XX人。这班学生有一半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阅读写作差,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XX、XXX、XXX、XXX等几个同学智力和基础都较差,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基础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8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8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独立掌握本册生字200个,会写相关的词语。继续练习对对子。错别字率小于1%。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继续练习常用书法的连笔写法。

(二)阅读:

1.自测阅读质量。每个单元要做,每课书要做。

2.写好自读笔记。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自读笔记样式。

3.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学习记叙的顺序,学习几种人称。

4.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阅读古文,通过朗读和与现代文比较,理解大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8.继续学习快速阅读、跳跃式阅读。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

全学期至少背诵古诗30首,连同自选背诵的内容,全学期不少于25篇(段)。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字斟句酌,炼字、炼句、炼意。

4.学写读书笔记(心得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参照学过的课文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综合运用四年级学过的修改标准、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以及本学期的补充进行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与读者换位思考,修改作文。继续学习写评语。降低习作中的错别字率。

7.课内习作每学期不少于8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学做开场白。学习怎样说明理由,怎样反驳别人的意见,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汉字活动。

2.阅读文中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发展及其影响。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六)自我评价

学习作单元小结,养成习惯,学会方法。时常注意学习上出现的错误。互相交流单元小结,提高单元小结的质量。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月10日—2月14日

6

开学第一课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10号开学

2

2月17日—2月21日

6

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3

2月24日—2月28日

6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草船借箭

4

3月2日—3月6日

6

6、井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5

3月9日—3月13日

6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国庆放假7天

6

3月16日—3月20日

6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7

3月23日—3月27日

6

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8

3月30日—4月3日

6

12*清贫

习作:他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9

4月7日—4月10日(4月6日放清明节)

5

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清明节放假一天

10

4月13日—4月17日

6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自相矛盾

11

4月20日—4月24日

6

16、田忌赛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12

4月27日—4月30日(星期五放劳动节)

5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检测

18、威尼斯的小艇

劳动节放假一天

13

5月4日—5月8日

6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4

5月11日—5月15日

6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检测

15

5月18日—5月22日

6

21、杨氏之子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16

5月25日—5月29日

6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

17

6月1日—6月5日

6

第八单元检测

综合复习

18

6月8日—6月12日

6

综合复习

19

6月15日—6月19日

6

综合复习

20

6月22日—6月24日(端午节调休)

3

综合复习

端午节放假一天

篇(9)

数学学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可以用“简单”这一词语来表示数学,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学习将事情变简单的方法。数学学科简单的特性决定了数学问题不会有一句废话,数学问题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条件,只不过每一个数学条件都隐藏在文字中,有的隐藏的不深,而有的隐藏的很深。对教师来说,教授学生分析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分析并理解数学条件,学生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

1.教师给学生指导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

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这张白纸上书写许多内容,但是教师在进行“以教导学”时首先做的就是示范,向学生展示正确的解题过程。数学讲究规范,每一个解题过程都是必需的,学生在学习之前对此一无所知,因此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教师在教授数学课本的时候可以逐步解读课本,分析课文中每一句话所蕴含的含义,讲解的过程让学生做好笔记,便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公式、定理、准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工具,并熟练地运用这些工具,如果缺少这些工具,学生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比如,笔者讲解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文中封闭图形定义的时候,笔者就列举两个样例给学生看,一个是没有缺口的三角形,而另外一个则是有缺口的图形。实践证明:在实物的对照学生理解了封闭图形就是没有缺口的图形,而不封闭图形则是有缺口的图形,学生在理解之后就会形成关于封闭图形定义的长久记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学习效率。

2.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实践

教师进行示范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让他们学会分析数学,将数学公式、定理等变成自己解决问题所使用的工具。笔者觉得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将阅读数学教材当做思考数学问题,充分挖掘每一句话所蕴含的数学条件,只有抓住数学条件,学生才可以理解数学课本,才能掌握数学学习的重点。对学生来说,解决数学问题有四点注意事项:首先,学生需要清楚自己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学生需要理清自己题目提供的用于解决问题的条件有哪些;然后,学生需要考虑自己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对解题的反思,学生需要思考并挖掘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这整个的四个过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必然会得到巨大的提升。比如,在学习的时候,课本中有关于“田忌赛马”这一故事的问题,题目中问怎样分配才能让田忌赢取比赛。笔者在旁边辅导学生思考,首先他们需要明白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田忌赢取比赛,然后怎样才能够赢取比赛呢?很明显必须使用合理的分配,因为双方的马存在差距,只要错开一场比赛,田忌完全可以取得胜利。这样一轮思考之后,学生就得到了足够的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以教导学”的重点

“以教导学”完全符合如今教育的主旨,它的核心就是思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大脑的作用,积极地思考教师教学的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进行其他的思考以便寻求突破。如果学生不会独立思考,那么教师就无法实现“独立导学”,因为“以教导学”需要学生思考,需要学生在教师教授的基础上继续升华,如果学生不思考,教师的教学效率是不会得到提升的。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教师需要多去诱发学生思考,多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大脑习惯性思考问题。因为数学是理科,许多数学方法需要学生多练习与思考才能掌握,许多学生就是因为缺少练习才没有充分掌握数学方法。

三、教师的鼓励是实行“以教导学”的保障

“以教导学”的重心是学生自主思考,教师诱导学生思考,所以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在一旁鼓励,增加他们的信心。如果教师不以欣赏的姿态看待学生的学习,又怎能提高“以教导学”的效率呢?所以教师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多去肯定学生,少去否定学生,给予他们鼓励才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做的。

小学时期是学生刚跨进数学大门的时期,我们教师必须做好教育,让学生欣喜地走进数学这座天地,而不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永远都不敢踏入数学的门槛。“以教导学”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认真遵守,在课堂上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篇(1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教师必须充分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他们在阅读中品尝到无穷的乐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谈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地培养了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这些初学阅读的孩子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怎样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1.利用故事,引发兴趣。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课外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平时,利用班队会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有趣的故事,将把孩子们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2.利用活动,激发兴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读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功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开展一些读书交流会,如背诵古诗、朗诵诗歌、猜谜语等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并且能培养阅读乐趣。3.因势利导,诱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信任崇拜教师的心理特点,适时批评、表扬、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二、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书

1.依据年龄推荐读物。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

2.依托教材推荐读物。课外阅读应该配合课堂教学。推荐的书目应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

三、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1.引导学生读与思相结合。开卷有益,但并非多多益善,读书应边读边想,读书时要不断地在重点词、句、段上圈点批注,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整篇文章或整本书的意思。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与课文对话,从自我出发去感受和体验。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之后,可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疑点。对于其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去寻找答案。通过读思结合会收到好的读书效果。2.引导学生读与写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抄有关内容或重要词句的阅读方法。当然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勾画圈点或写上几句心得,阅读完后再把采摘的内容记于摘记本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3.引导学生读与使用工具书相结合。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孩子们肯定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知道的典故等等,怎样扫除这些读书中遇到的“绊脚石”呢?这时候老师不要急着去帮助孩子解决,要着重培养孩子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在阅读中注意使用工具书不但可以扫除阅读障碍,培养自读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 设计本科论文 下一篇: 医院新农合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