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1: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普通话考试说话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国家实施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的载体,合理而准确的考试内容设计、精确严密的量化计分是完全必要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何让这种代表着普通话测试发展方向的测试方式能够更好地生存、发展,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参与度,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测试的效度。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度是指测试是否考了它所要考的,是测试最重要的属性。也就是说测试的形式和内容要有代表性,要能够准确、全面、充分地体现要测试所要达到的目的。本文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四项“命题说话”(以下简称“说话题”)为对象,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效度进行分析。
1 说话题的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普通话测试从表面看上去是否有效以及被人接受的程度,表面效度高的测试容易引起应试者的兴趣,吸引他们参加测试。
“说话题”是普通话测试中唯一没有文字依据的一项,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脱离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能达到的规范程度。说话题的分值为40分,占普通话水平测试总分的40%,占重要地位,换句话说,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关键就看这一题。测试的表面效度较高。测试评分采用由测试中心将应试人说话题的考试电脑录音通过打分平台随机发给2-3位测试员,这几位测试员采用上网、背靠背打分的方式,在测试评分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取其平均分作为应试人最后的得分。一旦几位测试员的评分差别较大,超出了允许值,则请另外几位测试员再次打分,最大程度避免测试员主观因素对评分的影响,保证了说话题最后得分的公平公正,同时也保证了测试的有效性。
2 说话题的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是指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准确、全面而充分的展示要测试的内容,从而达到测试目的。
首先,“说话题”的考核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规定了测试使用的30则话题,其中大部分为叙事类题目,应试人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内容,比如“我的朋友”、“童年记忆”、“我喜欢的节日”等喜闻乐见的话题,便于表达,应试人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的普通话水平。因此,“说话”是应试人的个性化行为,话题的范围比较广,表达方式也比较灵活,便于在口语测试中组织语言。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说话题的评分标准,本项是从语音标准程度(25分)、词汇语法规范程度(10分)、自然流畅程度(5分)、缺时扣分等四个方面评分的。从所占分值可以看出,说话题的测试的重点仍然是语音的标准程度,占本题分值的62.5%,其次还要考查词汇语法的规范使用,占25%,使用的是否自然流畅占12.5%,除此之外,还规定了测试规定3分钟的说话时间,这就需要那些平时不注重使用应试人加强普通话的学习和训练,并在实际生活中坚持使用,方能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的好成绩。因此,说话题的内容效度较好。
3 说话题的结构效度
结构效度是效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要素,有时甚至用来代替效度本身。是指普通话水平测试所测量的能力是否符合普通话、普通话学习和普通话行为理论中所设定的能力。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的是应试人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掌握的规范程度和在工作生活中运用的熟练程度,说话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种脱离文字材料,通过思考,连续不断说话3分钟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人们在日常的语言交流的方式,能够完成说话题,说明应试人对于普通话的运用已经比较自如了,能够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所预设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说话题的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沟通、交流、互动,语言实际上变成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互动工具,交流思想的方式。所以命题说话虽然能够考查一定的普通话的运用能力,但这种可以提前准备的、相对静态的语言表达方式,已经很难能够测查出考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普通话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因此,说话题的结构效度在当前的测试理论之下有一定的局限性。
4 效度和信度
在语言测试中,信度和效度在某种意义上是两个相互排斥的属性,人们一直面临一个两难的抉择。好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语言测试中效度的重要地位,在信度与效度难以兼顾的情况下,语言测试应当把效度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再尽可能地追求信度。从信度与效度的关系来看,语言测试如果一味地注重信度要求,效度必然会降低,甚至谈不上效度,反之,如果把效度放在第一位,信度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还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弥补。
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产生开始的人工测试,到现在计算机辅助测试的改变,实际上是首先提升信度,前三项的电脑评分从理论上虽然克服了一些主观因素对测试成绩的干扰,但我们不得不说,语言的微妙并不是死板的电脑就能够区分出的,所以说,电脑对前三项语音的评分可以说其首先考虑的是测试的信度,效度其次。但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推广和发展,在信度提升的同时,效度已经成为一个大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果在两者之间必须做出一个选择的话,我认为效度更为重要,为了提高效度而牺牲一定程度的信度是必要的,然而如果为提高信度而放弃效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就变成了某种工具,某种背离测试目的的测量工具。而第四项命题说话正是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效度的弥补,从我们前面对测试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的分析可以看出,说话题的除了存在一定程度结构效度的缺陷之外,在我们当今的语言测试中,具有较高的测试效度。
5 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指的是语言测试给教学带来的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一旦忽视了反拨效应,必然会使测试远离教学的真正目标,注重反拨效应无疑会给普通话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命题说话”能够最大程度反映应试人实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题型,并努力使之评分尽量客观,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尤其是说话题的信度和效度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对于推动普通话教学向培养学生实用语言能力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乃至职业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反拨作用。
6 结语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施对普通话的推广有着重要意义,但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自觉规范地使用普通话是有意识、长时间、不间断地实践的结果。指望通过一次测试就能够很好地掌握普通话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测试,促使人们普通话使用更加规范,在此基础上多想、多说、多练、多用,持之以恒,普通话必定会说得圆润动听。让我们借用著名学者李筱菊说过的一句话来展望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美好愿景:一个语言测试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它能用多少数据去说明什么,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带来好的快乐的结果,有助于使人变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白雅.论多项选择题的测试效度[J].考试周刊,2011(22):13-14.
[2]何山燕.汉语水平考试(高等)口试模式效度问题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0(5):155-158.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而幼师资格证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内容,其中的第四项命题说话,是围绕给出的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主要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以及自然、流畅的程度。和朗读相比,命题说话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应试人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那么,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呢?
一、学生命题说话现状及分析
1.普遍存在语音问题。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粤方言区人,而粤方言区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缺陷。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有:
(1)没有翘舌音。广西所有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都没有翘舌音声母,所以广西人说普通话碰到平翘舌音时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翘舌音,把翘舌音一律说成了平舌音;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平翘舌音相混,或是翘舌不到位等。
(2)j q x/z c s/zh ch sh三套声母相混。受粤方言(白话)影响,常常将z\zh发成j、c\ch发成q、s\sh发成x等。
(3)前后鼻音不分。广西部分粤方言(钦州话、北海话)中没有后鼻韵尾韵母ang、uang、eng、ing,或者后鼻音发音不到位,所以普通话中包含这些韵母的字,很容易说成相对应的前鼻韵母an、uan、en和in,或者是分不清前、后鼻韵母而相混的。
(4)撮口呼和齐齿呼混淆。广西部分白话(如钦州、合浦、北海、百色等地)大都无撮口呼韵母,因而说普通话时,有人会把撮口呼ü开头的字说成i开头的字。如“区qu说成qi”,“拒绝jujue说成jijie”,“月亮yueliang说成yeliang”,“圆圈说成yanqian”等等。
(5)丢失韵头i。有些说粤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带ia、ie、iao、iou、iang、iong韵母的字时,常不带韵头,或说不好有韵头的韵母,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用粤方言的舌尖前或舌根音声母代替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j、q、x而形成的语音错误。如“下xia说成近似sa”,“穷qiong说成近似cong”,“兄xiong说成近似song”,等等。
2.词汇语法不规范。
广西粤方言区人受语言习惯的影响,除跟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外,平常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方言,所以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把方言词汇、语法带到普通话中,比如“自行车”会说成“单车”,“胡萝卜”会说成“红萝卜”,“我先走”说成“我走先”, “一所学校”说成“一间学校”,等等。
3.普通话表达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
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对说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说起普通话来像背书或者朗诵的腔调,有时甚至说得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
4.对说话存在恐惧心理。
由于普通话表达的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普通话,特别是在测普通话时,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是最怕“命题说话”这一项的,担心说不准、说得语无伦次、不流畅、没话说等等。
针对学生在命题说话方面存在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命题说话训练,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命题说话能力,从容应对测试,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
二、提高学生命题说话能力的对策
(一)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认为普通话能说就行,没什么好学、好练的,只要学好琴法、唱歌、舞蹈就可以去做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普通话引起重视,入学时要首先给他们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以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从普通话摸底考试中认识到命题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
对于大部分南方人来说,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抱佛脚就能考出好成绩的,特别是命题说话这一项,需要事先的充分准备和经常的练习。所以,命题说话的训练宜早不宜迟。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时间是两学年(四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训练及测试。笔者多年来的做法是,把命题说话的训练放到第一学期的每一堂课中进行,每节课练习1-2个话题,同时再进行普通话语音、语流音变方面的训练,这样下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命题说话的30个话题逐一进行了讲说练习,让学生对每一个话题该如何讲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到第二学期普通话测试前再系统地进行一次命题说话的巩固强化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
让学生对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个清楚的了解,他们才能按要求来构思自己讲话的内容并尽可能按要求讲述出来。
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语音要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准确到位,变调符合规律,轻声、儿化准确自然。
2.词汇语法要规范。所说的话语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忌用方言词汇语法,克服方言语气,用词要恰当,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得当,句子的相对完整等等。
3.说话要自然流畅。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有朗诵或背诵的腔调。说话时语速要适当,太快容易出错,太慢容易导致预留凝滞、话语不连贯。还要做到说话时不要磕磕巴巴,不要过多重复同一词语或同一句话,不要出现太多的口头禅,不要长时间停顿等等。
4.内容要充分。命题说话项目要求应试者围绕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如果说话不足30秒该项则按0分计,如果缺时酌情扣分。
(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明确每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是完成命题说话的关键。由于中职学生文化
基础差,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面对话题时常常是不知说什么好,有些学生说了几句就没话可说了。所以,教师在布置每一个话题时,都要让他们明确这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让学生理清说话的思路,构思说话的提纲和内容,然后教师再做标准的示范把话题讲说一遍,让学生有个样子来效仿,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话题该如何讲说。
2. 要求学生确定话题的提纲,并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话题的准备。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有限,无法在课堂上一拿到话题准备几分钟就能按要求来完成,所以每次命题说话作业可以提前一次课布置,在学生明确每个话题怎么说,并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说之后,要求学生课后把每个话题的提纲写下来,没有把握根据提纲就能完成说话的同学,最好把要说的话用平常说话的口语写下来,以加深记忆。上课时,让学生回忆所写的提纲或内容用自然说话的语气语调说出来。由于学生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课堂说话任务。
3.从开始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努力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就影响了说普通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让学生养成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可以缩短甚至消除“翻译”的过程,达到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程度。
4.排除学生恐惧心理,用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踊跃、勇敢上讲台说话。笔者抓住学生求上进、爱加分的心理,采用自己举手主动上台说话者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上台讲话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克服了恐惧心理,非常踊跃地上台讲说话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认真做记录,并及时点评学生说话的优点,指出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改正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命题说话的能力。
6.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打消学生测试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测试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考前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测试的完整的操作流程;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备考,并且让学生知道测试过程中每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有了考前经常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克服紧张心理,从容应对测试,正常发挥,取得好的测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卞成林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版.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标准参照性考试,主要考查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流畅、规范程度。随着普通话测试的深入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认知。作为应试人,要想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测试前充分的准备和刻苦的训练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也有助于减少失误,发挥应有水平。笔者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和每道题的测查目的,针对平时在普通话测试中常遇到的情况,总结一些应试技巧,以供参考。
一、测试前的常规准备
1.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内容和检测的目的要求。所有的应试技巧都是针对检测目的而来的,明确了这一点,训练的目的才能明确。
2.根据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确定自己实现的目标,找出语音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语音的改变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现实的。应试人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阶段训练目标,这样才能增强信心,提高训练效率。
3.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口语测试,应试人发音的质量好坏对成绩影响重大。在测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应试人明明是能发出某个字的读音的,但由于平时训练时对发音的质量不够重视,出现声母发音松弛、韵母动程不到位等情况,被判为缺陷,从而失分了。因此平时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力求标准,也就是我们平时在体育比赛中常说到的“该拿的分一定要拿到”,否则考试时想马上纠正这种的发音习惯是很难的。
二、备考的技巧
应试人进入考场到正式考试,一般会有10-15分钟左右的备考时间。拿到试卷后,应试人如何合理安排备考时间至关重要。根据平时的经验,备考的顺序最好应按测试项目从后往前安排,即先准备说话题,再到朗读、选择判断、多音节词语、单音节词语。
1.说话题的备考。说话题一般有两道备选题,且说话题是测试试题中唯一没有文字凭借的题,难度较大,建议先准备此题。首先选择好说话题目,接着构思话题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因准备时间有限,此时不宜把说话题从头到尾构思完整或回忆一遍。
2.朗读题的备考。朗读应是平时训练的重点,确定好朗读篇目后,重点是把文中的难字读音和长句、关键句的停连及语调熟悉一下即可。
3.选择判断题的备考(有些省市不考此题)。选择判断题共有3个小题,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第3小题,因为一些句子只是因语序不同导致不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
4.多音节词语的备考重点是找出难点词、轻声词和儿化词并练读一遍;有三个及以上音节的词语,要注意词的轻重格式。如对轻声词不够熟悉,不能很快就找出,建议不如放弃,把精力放在难点字、词上。
5.单音节词语的备考:快速浏览一遍,看有无不认识的字和把握不准的字。遇到把握不准的字时,可把单音节字组成双音节词,在词中定音或通过形近字的辨析,找出细微差别,确定读音。如“拨”和“拔”,“拨”比“拔”多一撇,就是因为多了这条“小棍儿”才能拨。
三、测试时的技巧
1.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主要检测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准确程度和规范程度,要求应试人对每个字的声母韵母都读得准确到位,声调要正确饱满。应试人发音时不能像平时那样松弛、模糊,声母要有力度,韵母的动程要完整,以免出现大量的缺陷音。声调上要力求调值准确,特别是阳平不宜拖长,以免中间出现拐弯;上声要避免发成211或2143。其次要注意语速,语速过快容易导致韵母动程不完整,上声容易发成半上;语速过慢或重复多,容易造成超时。遇到多音字时,可任读其中一种读音,建议选择把握大的读音,如“撒”可以发sā,不发sǎ。
2.第二题是读多音节词语。该考题除测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规范程度外,同时测查应试人的上声、“一”和“不”的变调、轻声、儿化等语流音变的准确自然程度。应试人测试时,一方面要重视声、韵、调的准确饱满,另一方面要注意读好音变,特别是轻声和儿化,轻声要突出短而轻,儿化词语的“儿”要与它前面的音节融成一个音节。此外词语的轻重格式也是本题测试的重点,不要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读成一个个字的叠加,如“电话”应读成中・重格式而不是重・重格式,“自治区”应为“中・轻・重”格式而不是三个音节都读成重音。只有正确掌握了词的音变和轻重格式,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音自然连贯,具有标准普通话的韵律。
3.第三题是选择判断题。这一题是从三个方面考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同时测查语音的标准程度。测试时首先要保证选择正确,其次是读准。
第1小题:词语判断。要求选择并读出普通话的词语。此题选择上一般不会出现较大错误,读词语时要注意轻声词、儿化词的读音。
第2小题:量词、名词搭配。此题的数量词与名词的数量是不等的,应试人测试时要按名词的顺序找到符合普通话表达习惯的数量词,进行搭配,因此一个数量词可能会多次使用。因受方言习惯的影响,一些应试人常会出现搭配错误,如“一所学校”搭配成“一间学校”等。另外还要注意“一”的变调和轻声词语的发音。
第3小题;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要求应试人选择读出每组里的普通话句子。此题选择出现错误的不多,常见问题是很多应试人读句子时忽略了语流音变,如轻声、儿化、“啊”的音变等等,如“这朵花儿真香啊!”中的“花儿”应读成huar,“啊”读成“nga”。
4.第四题为朗读题,主要是测查应试人在有文字的凭借下,语流当中体现的普通话标准程度。重点从有无音节错漏、声韵系统缺陷和语调偏误,以及停连是否得当、流畅程度如何、语速是否适中等几个方面考查。
与同样是30分的说话题相比,朗读题是有文字凭借的,考试时要力争拿到高分,因此应试人在测前就应该充分熟悉朗读篇目。广西普通话培训教材《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在每篇朗读作品后都标注了拼音,应试人要利用好这个资源,加强对难字、多音字、轻声词和儿化词的练习;对于一些长句或容易出现停连不当的词语,要标注符号,加强练习。测试时注意语速不要过快,做到“快看,慢读”,在读准字音、确保不漏字添字的基础上,要自然流畅,尽量不回读、不磕巴。如果一句话中有一两个音节读错,也不必紧张,将错就错,继续读下去,因为有时回读扣的分比读错更多,且给测试员造成不流畅的印象。
朗读尤其要注意克服语调偏误的问题。语调偏误主要指字调、句调带有方言或其他语言的色彩,词语的轻重格式、节奏与普通话语感有偏误。如字调的升降幅度过小,调域狭窄;几乎字字重读,缺少轻音;句调缺乏变化;字音的长短、轻重变化不大,节奏感较差。因此如果应试人平时说话调值偏低的,考试时稍微抬高调值,读准字调,并根据文章内容,把握好语句的高低、升降变化,注意语流音变和词语的轻重格式,将文章读得更加自然。
5.第五题是说话题。要求应试人选一个话题说3分钟话,重点测查语音标准程度,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和自然流畅程度,目的是测查应试人在无文字材料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的水平。
这道题是很多应试人发怵的一道题。其实如果仔细分析30道说话题目,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题目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关系非常密切的,也是我们平时聊天常涉及到的话题。因此我们首先要克服畏难心理。测前可以把说话题进行分类,给每种类型的题目设计说话思路,如写人的,可以说人物的年龄、外貌、性格特点、他与我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对我的影响等等,再为每类题目准备一、两个例子,这样就可以减少说话题的数量,减轻备考时的难度。测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事例,这有助于我们有话可说,说得精彩。(2)多举例子,而且是并列性的例子,例如“我喜欢的节日”可以是多个,每个节日举出一两个有特点的活动或喜欢的理由,内容就更丰富了。如遇到议论性的话题,提出观点后,也可用多个例子从正、反方面来说明观点。(3)少用概括性的词语、句子,多进行细节描写。(4)词汇、语法要符合普通话的规范。有些应试人学习普通话只注意语音的准确,这远远不够,说话时还要克服方言词汇和语法。如广西人容易把“自行车”说成“单车”,容易把“一辆车”说成“一架车”,或者把“我先走”说成“我走先”等等。(4)尽量发准使用频率高的词,对自己把握不大的词可以进行同义替换。如选择“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这道题,讲壮语的学生就要注意“普通话”这三个字的发音,因为整个说话过程中这个词会多次出现,如发不准,就大大影响了语音的准确性。再如有些应试人发“an”韵母时会出现鼻化现象,那么就不要说“阳光灿烂”而改成说“阳光明媚”。(5)调整心态,保持语速适中。有的应试人选到自己熟悉的话题后,不禁喜出望外,说着说着就会加快语速,而忽略了语音的正确;有的碰上一些意外,如有些应试人把自己原先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时间还未到3分钟,不免紧张,一时不知再说什么才好。这时应及时调整心态,可以再举例说明。(6)语调要自然流畅,不能像背书,尽量多使用口语词,多用短句。
任何的应试技巧都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临时抱佛脚”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以上所述仅为一般常用的技巧或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每个应试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提高应试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31-02
普通话测试内容分为四项:单音节字词(10分)、多音节字词(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从分值的分配可见,第四项“说话”分值最高。在以往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注重学生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标准练习,而对学生命题说话训练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在测试时第四项丢分较多,据统计被测学生中约有50%说话项失分在7~8分之间。在“说话”项测试中,学生暴露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本文的主旨是总结归纳“说话”项测试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让学生“能说”、“会说”,通过“说话”项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普通话测试中学生“说话”存在的问题
“说话”项的测试目的是考查学生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条件下,运用普通话口语所达到的标准程度。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语音面貌,还要考查学生运用普通话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和表达过程的自然流畅的程度。它是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说话”最能体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在近几年的测试实践,尤其是机辅测试中,我们发现“说话”实际与测试要求存在偏差,学生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以“背稿”、“读稿”代替“说话”。在测试实践中,很多学生按照命题说话题目提前准备好稿子,测试前将稿子背熟,测试时以“背稿”代替“说话”。背稿能增加流畅度,还可以减少词汇和语法的错误,掩饰了学生许多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根据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语言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背稿的表现”视情况酌情扣0.5或1分,而“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要扣1到2分。因此学生为了少扣分,测试中用背稿子增加流畅度,减少语音错误和词汇、语法缺陷。
以前人工测试时,两个测试员考一个学生,学生不能作弊只能将准备好的稿子背熟,而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机辅测试后,一些学生测前用手机上网,搜到成篇的“说话”内容,趁监考老师不注意掏出手机对着电脑将三分钟“说话”变成朗读。
2.测试中出现无效话语。无效话语指的是测试中考生所说话语和考试题目没有任何关联的一些内容,无效话语在机辅测试中容易出现,以往的人工测试,遇到学生说到与话题无关的内容时,测试员给以适当的提示,并对其予以引导。机辅测试是学生面对电脑的单向说话,被测学生自己可以看到电脑下面的时间条进度,可以估算出还差多少时间满三分钟,当其把准备好的内容说完后,剩余时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就会出现说话与题目无关联的内容,例如与测试无关的自言自语、重复读准考证背面的考试注意事项、重复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反复读考试电脑页面提示语、倒计时数秒等现象。这些现象在普通话测试中都称为无效话语。无效话语经常出现在一些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录音中。
3.离题与雷同。河北省普通话测试说话题目共有40个,有些学生往往把内容相近的题目先归类,如《我熟悉的地方》、《我向往的地方》、《我的家乡》,然后用一个内容套在上述多个话题上,出现雷同或离题现象。学生开头两三句用所考题目相关的语言,随后便把话锋转到事先准备的同一个内容上。有时几个人抽到不同话题,说话内容却是一样,造成雷同。在测试实践中,有些同学的“说话”雷同与离题同时存在。如《我的学习生活》、《我的兴趣爱好》、《我的业余生活》,学生开篇说几句,随之便大段的背诵歌词、古典诗词或别人的文章,用这些内容来填充测试的三分钟时间,以致于造成全篇离题和雷同。
以上三类问题在普通话测试“说话”项中经常出现,这些问题暴露了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不足。也为我们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普通话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在教学中教师除注重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辨正外,更应该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加强“说话”项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临时组织语言应变技巧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其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充足,思维要敏捷,应变技巧要具备。要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说话”的训练内容要拓宽。如果我们的普通话教学仅仅围绕测试规定的40个话题,即使学生“说话”很流利,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好,也只是表面现象,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教师拓宽“说话”的训练内容,要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结合。如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一段经典影视作品,看完后请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要求每人用三到五分钟时间复述作品,谈一谈观后感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多角度的对作品进行评析、欣赏。这样,学生不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实质的提高后,应对测试的40个话题就不再是难事。
2.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要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意识,就要让学生的口语表达在生活、学习中得到锻炼。选取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即兴演说,让所有学生有“说”的机会。学生讲自己感兴趣且熟悉的话题,容易做到有话可说,言之有物,话题采取即兴方式给学生新鲜活泼的感觉,学生乐于表达,不会产生厌倦情绪。
3.根据学生的不同方言区分组强化训练。先把不同方言区的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每个方言区的用词和语法特点,制定具体训练方案。在朗读中学生一般不会暴露方言、方音,但在测试“说话”项时由于没有文字凭借,学生在口语表达中会下意识使用方言词汇和语法。要通过口语表达训练,纠正不同方言区的习惯用语。如河北、东北、河南等部分地区将普通话的“什么”说成“啥”;河北的部分县市将“昨天”说成“夜个儿”、“早晨”说成“早清儿”、“下午”说成“后半晌儿”等。根据上述情况,在教学中将发音、说话有相同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以便集中纠正偏差,有效地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领会“说话”的要求,首先语音要正确;其次内容具体、完整;最后说话内容要合乎逻辑、有条理。通过训练,让学生说起话来用词恰当、语句连贯、不重复嗦、有条理。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思缔,黄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应试技巧[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8).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级口语考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二章第十九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我院是师范院校,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所以普通话水平应达到相应的标准:学前专业、高专英语、高专数学应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达到二级甲等,藏族学生达到三级甲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第四部分“说话”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的一项。“说话”测试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说话”要求
1.话语自然
说话就是口语表达,口头说的话应该是十分生动的,它和说话的环境、说话人的感情、说话的目的和动机都有很大的关系。要做到自然,就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
2.语速适当
正常语速大约220个音节/分钟。如果根据内容、情景、语气的要求,偶尔10来个音节稍快、稍慢也应视为正常。说满3分钟以600-670个音节为宜。
3.用词得体
说话中的口语表达,必须克服方言的影响,摒弃方言词汇,注意克服方言语调。如在说到自己家乡的特产时,有的学生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有些山菜可以采摘了,有“猫爪子”“猴子腿”“牛毛广”等,说这些词汇时,考生很容易带上方音语调。
4.用语流畅
在句子的组织上,应多用短句,少用修饰语和过多的长句,只要意思完整,可以有所省略,也可以适当使用像“啊”“呢”等必要的语气词。
二、“说话”能力的训练
日常口语表达中,努力养成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思考和交流的习惯是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1.说话的内容要符合实际
(1)说话时,要选自己熟悉的事,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来说
熟悉和了解话题,根据话题准备充分而必要的材料是做到有话可说的第一步。我院是师范院校,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有的学生在表述《我喜爱的职业》这一话题时,是这样说的:我从小就喜欢当老师,因为当老师很神圣,有很多小朋友都听她的话,伴随着这个梦想我渐渐长大了,现在学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我们开设的课程有舞蹈、钢琴、简笔画等等,为将来当好幼儿老师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学生就能做到有话可说了。
(2)选材要紧紧围绕主题,要选择典型事例
例如,在选择说话话题《难忘的旅行》时,有个考生说:提到难忘,就想到那次高考后的一次旅行。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向莲花山进发,带上野餐的必需品……这样,考生就做到紧扣主题了。
(3)话题归类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共有30个说话题目,可以给30个话题归纳分类,相关的话题可用同一内容来说,只是侧重点不同,这样会缩短准备时间,使学生减轻负担。30个说话话题,可归为几个主题,如我的愿望(或理想)、我喜爱的职业、我的学习生活、我的成长之路、我所在的集体(学校、机关、公司等)可以写一个主题。
2.如何自然流畅地说
(1)把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抽象的议论是理论的东西,很难形成长篇大论,也很难使说话流畅;而具体的叙事则容易驾驭,表达也自如得多。所以说话内容要尽量朝具体的叙事,即“讲故事”上靠拢。有个学生在表达“谈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这一题目时是这样说的:作为未来教师的我,我想谈的是教师的诚信。事情发生在上学期的一次见习生活。我见习的班级是小学二年级,在一次课下游戏中两个孩子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了,我当时说,如果你们俩都向对方道歉,明天老师给你们每人一块棒棒糖,可是第二天,我却把这件事给忘了……这样的表述,就能使议论的话题有话可说,有内容可谈,也就很容易说满3分钟。
(2)说真话实话,说心里话
如在说《我所在的集体》时,有个学生是这样说的“当高考成绩下来时,我成绩不理想,就报考了通化师范学院分院。当我来到学校报到时,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大门,好小好小,都没有我们初中的大。但我已没了选择,所以我选择了服从。我们班是一个36人的大集体,一个男生都没有,好像是一个女子学校,在这个集体中……
“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慢长的训练过程,作为指导者,只要我们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刻苦钻研,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学生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39-02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笔者参加过多场现场测试(以下称为人测),在钦州学院成为钦州市机测试点后,也接受了多次第四题“命题说话”的测试任务。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是机测或人测,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和测试效果的影响都是存在的。笔者拟以“命题说话”题为例,对非语言因素在机测和人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一、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及测试效果的影响
非语言因素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非语言因素主要是指除考生的语音面貌之外,对考生测试成绩产生直接影响的其他因素,如考试环境、考生心理素质、试题难易程度等。
普通话水平测试着重考查考生应用普通话的能力,考生的语音面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但在实际测试中,非语言因素对测试的影响非常大,有的时候甚至比语音面貌更能直接影响测试效果。在机测与人测中,测试公信力、测试环境、测试员、测试操作环节、考生状态发挥和互动性等诸多非语言因素对考生和测试效果的影响都是存在的,但表现及影响力度不尽相同。
1?郾测试公信力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绝大多数考生认为,机测由电脑进行评分,比人测要公平、公正得多。事实上,机测的确能够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在测评准确度方面,机测由两名测试员(由测试中心指定,并且不公布搭档名单)通过电脑打分,缺少了人测时的沟通和参照条件,全凭测试员本人的听力和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的把握进行客观评分,如果出现评分跨档,则由监测员进行复听。在考试公平度方面,人测采用的是面对面考试,考生的姓名、单位等信息一览无遗,而考生也能直接接触测试员,容易出现说情现象,而在进行机测时,考生的信息一概不得透露,只以编号的形式在电脑上出现,有效避免了人情关系的问题。因此,通过机测得出的考试成绩,考生通常比较容易信服,而对人测得出的分数,考生往往存有质疑。
2?郾测试环境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测试环境对考生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考生通常需要在考场外等待考试,这会对正在考试的考生产生干扰。比如,场外考生的议论会产生噪音,影响应试人的思考和考试的录音效果;待考考生的围观会让应试人产生害羞、紧张或焦躁的情绪,影响其考试水平的发挥等。在机测中,考生是在一个密封的、单独的、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考试的,这对缓解考生的紧张情绪很有好处。
3.测试员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考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两名测试员,这对考生形成一种压力,如果碰到个别表情颇为严肃的测试员,考生的紧张情绪将会加剧,这种情况对考生正常发挥水平是不利的。而在机测中,应试人面对电脑进行测试,相对于面对测试员,紧张情绪要小一些,在测试时的自由度也大一些,有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
4?郾测试操作环节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在人测中,录音等环节全程由测试员进行操作和掌控,考生只需在测试员的引导下,直接进行测试即可。而在机测中,考生的测试是在电脑上独立完成的。这样的测试形式除考查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以外,对应试人的计算机水平以及应试人对机测程序的熟悉程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下列举的是机测中影响测试的最为常见的一些问题:(1)考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进入测试室后,独立面对电脑感到无所适从,影响考试的顺利进行。(2)考生不熟悉考试程序,不能熟练地按要求进行操作,或者读题后不知道直接点击相关按钮进入下一题测试,耽误考试时间。(3)试音环节出错较多,主要表现为:考生的音量太大或太小,在试音过程中拨弄耳麦发出噪音,不知道点击“确定”按钮,因而造成试音不成功。(4)试音音量与正式测试时的音量不一致而导致评分不成功。除以上所列影响测试进程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对测试进程有影响:(1)考试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造成考试不能继续。(2)考生在测试室内做与测试无关的事情或在考试过程中无故退出,影响测试的正常进行。
5?郾考生状态发挥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考生状态的发挥在人测和机测中的表现和影响是差不多的,例如对一些生僻字的把握等。在此不展开论述。
6?郾互动对机测与人测的影响
测试员与考生之间的互动是对考试成绩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尤其在“命题说话”题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人测中,由于考生与测试员面对面进行测试,相互间的互动还是比较多的。测试员对考生出现的一些失误能够及时进行纠正和提醒,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考生帮助。例如,考生出现某一题的考试速度过快或过慢、整行漏读字词或句子等情况时,测试员可以及时进行提醒。尤其是“命题说话”题,考生如果无法自行完成说话,测试员还可以围绕所选话题与考生对话,对其进行恰当引导,避免出现考生因缺时太多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情况。
而在机测过程中,由于考生单独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进行考试,如果出现上述失误,测试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尤其第四题“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材料作为依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对应试人提出的要求较高。在众多丢分原因中,“离题”是最常见的、也是导致丢分最多的一个原因。考生通常是因看错题目造成离题,笔者就碰到过这样一位考生,她把“我最喜爱的节日”错看成“我最喜爱的节目”,全程围绕“节目”进行说话,尽管语音面貌很好,但依据普通话测试评分细则,最终要在说话题得分中再另外扣除6分,她的测试成绩因此受到影响,这是非常可惜的。如果有互动环节,测试员可以及时提醒考生,这样的情况就可以避免。
二、重视非语言因素,提高“说话”质量
通过上述比较不难看出,非语言因素在机测中的影响力被放大了,其对考生普通话测试效果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因此,在机测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非语言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考生提高“说话”质量。
一、加强规范语言观念
打造多方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学校开设新闻传媒专业的根本目标,大众传媒公司都要求从业人员有采集、编辑、主持三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普通传媒工作者和主持人的区分开始变得不那么明显。学习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高要求的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学,或者是以幕后工作为主的广播电视编导,都必须要求有标准流畅的普通话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贯彻正确的理念,加强学生对于规范语言观念的认识,对于新闻传媒专业学生来说,普通话既是基础也是发展铺垫,以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李咏为例,他们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本身所学的新闻传媒专业有着重要的联系,学习普通话要主动,以极强的准则要求自己。
二、凸显传媒专业特色
思维敏捷、活跃是新闻传媒专业学生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一个特点,然而普通话作为实践比例较大的课程并不利于新闻传媒专业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掘出符合该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
1、增加课前说新闻实践环节
开展课前说新闻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的重要一步,每堂课开始之前请五六个学生上讲台上播报一条新闻,教师针对学生的语音、语气、语法进行评价和打分,这可以作为期末总成绩的一部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学生的新闻敏感度,在教师的点评下明白自身普通话的不足之处,极大的提升了口语表达水平。
2、充分利用广播、影视资料的相关素材
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各方面的规范,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代表作《普通话与方言》就是很好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区别;《新闻联播》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新闻栏目,其对普通话的要求是极高的,给学生分析主持人的语气和语态,为其提供极佳的例证。CCTV每年的新年新诗会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播放给学生,为学生讲解朗读的技巧。
3、邀请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主持人、播音员等传媒从业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实践功能,同时看到传媒从业人员极高的普通话表达水平,在这个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增加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这是针对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的有效举措之一。
三、理论教学紧贴普通话测试,强化说话训练
自1994年国家《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以来,普通话测试工作至今已经走向了成熟,在全国,尤其是在高校影响深远。边疆高校的学生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所以,实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既是国家推普工作的要求,也是学生提高自身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自国家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机测”)后,测试人数急剧增加,面对这样的变化,急需重新建构一个有效的考前培训模式,从而帮助考生得以接受快速、有效的考前培训,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边疆高校普通话考前培训的重要性
边疆高校的生源多来自边疆地区,很多学生从小没有说普通话的语境,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自实行机测以来,同学们的测试机会增多了,以笔者所在的云南文山学院为例,人工测试时学生每学年只可报名一次,而实行机测后,学生每个学期都可以报名一次。测试机会增加了,但考试成绩并未随之进步,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学生并未在考前认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也没有上过普通话课。所以,考前培训就成了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并提高普通话水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一般高校的普通话培训都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的32学时左右的培训,另一种是短期的4个学时的培训,此处所说的考前培训是指后者。
1.考前培训可以使学生了解考试流程
机测是一套全新的考试模式,包括候考、备考、测试几个流程。点到名进入候考室,学生拿到试题,有大约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考试室,对号入座后,就是一系列的考试流程。如果学生不熟悉考试流程,肯定会影响考试成绩。所以,考前培训就是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考试流程,从而在考试的时候可以从容不迫地参加考试。
2.考前培训可以使学生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要求
对于没有上过普通话课的同学来说,自己准备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一定的困难,虽然能看到模拟题,但因为考试形式是口试,所以,学生自己并不知道考试的要求和成绩。虽然现在可以在网络上测试和学习,学生可以知道一些自己的问题,但学生只知道自己这个音发错了,却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发对,而且网上测试只有前三题,没有第四题的测试结果,和正式考试的结果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有些考生也没有到网上进行学习。所以考试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有些考生读得极快,第一题甚至会竖着读,上声也不到位,更不用说字正腔圆这样的要求了。第四题对于考生来说是最头疼的,很多考生都不知道第四题要怎样准备,有些考生觉得无话可说,有些考生以为是要像写作文一样写下来说,所以导致很多考生去网上下载,夹带纸条进考场,有的甚至拿着手机念,这样不但得不到高分,反而因此而扣分,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分数,甚至被判为作弊。
考前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测试的内容、要求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只有了解了测试本身,才能在测试方面取得好成绩。
3.考前培训可帮助同学们提高普通话水平
虽然培训时间短,但在培训的时候加以训练,对于同学们的普通话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平翘舌音、齐撮音的问题,只要在培训时老师提醒,学生学会之后在培训后加上巩固,进步就会很大。第四题的培训也很显著,在学习了考试的要求和技巧后,教师对第四题进行适当的举例,多数学生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当然,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要做到显著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要做的,更多的是在考试的重难点方面下功夫,比如难点音,上声到位,轻声儿化音,以及朗读时候注意字正腔圆、语速停顿等,说话题的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以及就是第四题怎样组织话题,在说话的时候注意语音标准、语法正确等。
4.考前培训可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及考试的积极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而如果要考教师资格证,一般的专业必须达到二级乙等水平,而语文教师必须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这意味着每一位同学都必须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相应的等级。
普通话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有重要意义的。在当今社会,如果普通话水平不高,影响了表达能力,对于以后求职甚至找工作都是很有影响的,现在口语表达能力正为大家所重视,而普通话水平测试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方式。
对于普通话,学生们存在着轻敌和不自信两种态度。一些学生觉得自己的方言和普通话差别很小,对于普通话的学习存在轻视情况。而一些普通话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普通话太难了,存在畏难情绪。对于轻敌的同学,教师应使其认识到普通话与其方言的差别,从而认真学习;而对于畏难的同学,则应该使其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好成绩。
培训中,学习方法的介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学习普通话,想要认真学习又不得法。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介绍是很重要的。
二.目前普通话机测考前培训存在的问题
而从现在考前培训的情况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有些方面并不是很理想。问题如下:
1.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有限
普通话课一般要上一个学期,包括正音、朗读训练、说话训练等等。而有些学生由于普通话基础不太好,一些难的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而第四题说话,对于很多不善于组织语言的同学来说要取得进步也不容易。而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4个学时,所以很多方面都不可能顾及,或是只能点到为止。而如果增加学时,则在师资、学生的时间等方面又很难操作。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培训内容是很有限的。
2.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培训由于师资等问题,都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每班人数都较多,而且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条件受限,教师经常面临“众口难调”的问题,但又不可能兼顾每一个学生。参训之后,学生们觉得也学到了东西,但是,好像对于自己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
3.培训形式和方法单一。普通话作为语言课要求精讲多练,但是在这样的培训形式下,只能精讲,很难多练,最多来个大合唱。而听录音、课堂讨论等其他形式当然也就很难实行了。显然,这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并不能满足需要。
三.普通话培训对策探讨
1.分班的再思考
现在每个培训班学生人数众多,且基础不同,这样培训起来很难做到对症下药。所以,培训班要怎么来分班,多少人分成一个班,是培训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妨让参训学生先在畅言网上进行测试和学习,学生知道自己大概的等级以及自己的问题所在,再据此报相应的班级,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考生就能更关注自己的问题所在,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等级及问题进行培训,相信培训效果也就会更加明显了。
2.培训方式灵活化及培训的延续性
学生接连上4个课时,本来就容易疲劳,而培训内容繁多,如果按部就班地讲,学生难免会觉得昏昏欲睡,有时不小心一分神、一个内容已经讲过去了。所以,培训方式应该灵活化,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也不能只是几个幻灯片就讲完一个讲座。教师只有运用灵活的培训方式,才能让学生易学易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学习成了普通话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网上学习平台,比如畅言网上学习,发现自己学习的问题及难点,培训之后,如有教师用方便的形式,比如网上,为同学们答疑解难,那么培训将得到极大的延伸,培训的作用也将会大大提高。
3.对普通话学习方法的介绍
普通话的学习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培训过程中有效的学习方法的介绍也尤为重要。如怎样提高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以及说话水平,教师不能在4个学时里一一穷尽,那么就可以教会同学们学习的方法。第三题朗读,教会学生多听范读录音并模仿,并用自己的录音和范读音比较等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觉得有进步。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普通话水平并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
总之,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推行,是国家推普工作进一步开展的有力保证。而开展考前培训,是考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更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边疆高校来说,应该尽可能克服在考前培训中面临的问题,找到更有效的培训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培训中得到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严希洪.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用读本[M] .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3
[2]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的研制和使用,顺应了形势的发展,符合大范围、大容量测试的需求。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简称“人测”)相比,2007年以来各地开展的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机测”)在测试环境、测试设备、测试程序、测试人员与测试管理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改变。
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情况分析
就应试人普通话等级要求而言,与以前分散的、大规模人工评测相比,各等级一次性达标率普遍下降,且随等级上升而渐成下降曲线。据笔者对本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点近一年1400多位应试者不完全数据统计分析,全校一次性合格率平均约为71%(二级乙等为合格),与前期人工测试的一次性合格率平均为95%相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据分析,造成合格率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计算机辅助评测的语音标准在各等级的语音采样因素;二是第四项说话“人测”新的评分标准的因素;三是应试者自身水平、态度因素;四是普通话教学与培训情况因素。
笔者认为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是人工测试向计算机辅助评测过渡阶段出现的现象,是可以通过加强普通话的培训和教学得以改善的。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前的普通话培训情况分析
(一)教学培训偏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做到发音准确、字正腔圆,但到朗读尤其说话时,吐字说话就显得生硬不自然,方音时有流露。这说明学生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这与教师在普通话培训中偏重理论教授,缺少实践,只重视语音训练,忽视普通话的表达训练有关。培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侧重点不同。有的重理论,轻实践;有的只练习,不介绍理论,应试人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目的。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有的教师压缩培训时间。有的应试者只是在临测前接受教师的临时辅导,内容多是机测的注意事项,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涉及普通话语音的系统培训。这种短平快的培训测试模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留给应试人应有的消化培训内容和自我练习、巩固及准备的时间。学生自我练习的时间太少,其结果便可想而知。
(二)应试人测前心理表现各异。
我们在培训中发现,有些应试人语音面貌较差,短时间难以达标,自卑心理使他们在训练时羞于开口,不愿练习,患得患失,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自然测试难以合格;有些应试人自认语音面貌较好,不重视培训甚至不参加测前培训就直接上机考试,临场发挥不好,导致未达标;有些人功利心强,只为拿证书,不接受理论培训,缺乏系统的普通话知识,达不到推普的真正目的。
以上存在的问题是要认真研究的,只有加强培训教改,才能解决测试的效度。
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下的普通话培训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进。
1.介绍机测模式,增加上机练习时间。
十多年的人工评分的模式深入人心,并为广大考生所普遍接受。而机测是一种全新的测试模式,应试人从心理上、操作上都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和不适应性,因此,测试组织部门应就机测的模式和要领对应试人员做好充分的测前培训工作。比如测试时应该采用中等音量(即两、三个人之间正常交谈的音量);考试时应保持适当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念清楚。常见的问题是读得太快,字与字都粘在一起,每一个字都不清晰,都有缺陷。按评分规则,缺陷都得扣分,结果,得分自然不会高;测试时,前三项如果有“漏读”现象是要按字扣分的,所以要注意避免漏读,即使有不认识的字,也应揣摩着读一下。要注意的是,看着电脑屏幕考试同看着书面材料考试的感觉会有些差异,换行时有可能发生漏行的现象。建议读字、词两项时换行可稍放慢速度,看清后再读,不要漏行(最容易漏行的读单字项,行与行单字的颜色已设置成蓝黑相间,以便把握);朗读时要注意语义连贯,也不要漏行。
2.重视机测前的心理辅导,消除紧张心理。
在测试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式的特殊性和机测技术的改进,加上许多应试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测试,缺乏对测试的了解和准备,以致在测试中表现出焦虑紧张的心理。大部分应试人在培训和测试时焦虑程度过高。心理学研究指出,适中的焦虑水平能促进社会技能的获得,而焦虑水平过高则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不良的培训测试心态不仅直接关系到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高低,而且关系到普通话在全社会的真正普及和提高。为此,在培训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适量加入应试心理教育的内容,采取各种途径激发应试人的学习动机。这样不仅能客观上提高应试人的通过率,而且是圆满实现测试目的的有效保证。
教师要根据测试的性质、测试大纲的要求,阐明计算机辅助评测技术对第一项“读100个单音节字词”、第二项“读50个多音节词语”、第三项“短文朗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对于前三个项目来说都是读音非常标准、语流语感十分规范的客观性测试。保证给每位应试人预留必要的自我练习和准备时间,它有助于消除应试人不必要的紧张心态,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词语,反复朗读作品,准备说话题目,提高通过率。
3.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重视语感实践。
学好普通话的目的应该是提高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正如前文提到的许多,应试人在第一、二题的字词测试中都能得到较高分数,但在“说话”这一道题中,却表现得结结巴巴、词不达意,语言表达严重脱节。有的人将网上的范文下载后直接背诵,缺乏口语化,语流不自然。这说明他们没有将课堂的正音练习融入具体的口语表达之中,缺乏对普通话综合语感的把握。
平时学习普通话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学会用普通话的习惯去思考。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会在头脑中形成语汇,在方言地区长大的因为从小接受的是方言,所以头脑中思考问题时用的都是方言,在他们想说普通话的时候就需要多一个“翻译”的工序,反应自然就会慢一些,在考试时说话的环节就容易出现脱节,一旦着急紧张还容易卡壳。所以学生在平时要注意培养普通话思维习惯,强化口语训练,重视语感实践。
普通话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切入点,以普通话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包括理论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掌握两个方面。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应结合语言实际,做到“简明、形象、实用”,深入浅出。只有做到在不同的场合方言思维与普通话思维的自由转换,即在公众场合能完全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才可以说掌握了普通话的内在核心因素。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1.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
培养良好的读音习惯,增强规范读音意识。改进正音方法,攻克方音难点。声韵调的训练是为朗读、说话的表达打基础的,可以结合朗读作品来练习。比如:在讲平翘舌音的时候,可结合作品5号,让学生找出400个音节中翘舌音和平舌音,并统计个数,了解平翘舌音在口语中的出现频率,将其放在语境中学习,从而加强认识,认真纠错,加深印象。二乙段的学生声调上的错误很少,主要是缺陷,尤以阳平、上声明显,阴平、去声次之。普通话声调调值的特征是高扬成分多。教学中要注意把重点放在声调的调型上,特别是上扬的调型,要求多练习。变调中的儿化部分,学生存在错误比较明显的是ou、u的儿化,如老头儿、眼珠儿。缺陷明显的是ao、a、o、e、iao、uo的儿化,如刀把儿、干活儿、小鸟儿、草稿儿,要重点培训。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录像摄影设备、电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发音部位图的展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微格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使普通话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更能让学生对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有一个清晰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训练,效果不言而喻。
利用网络多媒体进行普通话训练,扩大了学习语言的空间。现在许多省语委办的语言文字网和高校校园网中都设立了“普通话教学”一栏,根据普通话教学与测试内容进行板块分设: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经典作品吟诵欣赏、朗读语感训练、优秀话题说话作品赏析等。如普通话发音技巧与语感训练是为系统学习语音知识、发音技巧和语感训练的学生设计的,主要辅导方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语音讲解,讲授语音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并对发音规则、方法、技巧作详细解说,插入相应的动漫口型图,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展示;示范朗读,针对难点语音、语流作示范朗读,让学习者观看示教口型,掌握发音技巧;作品领读,并在领读时对篇章情感、停连、逻辑重音、轻声、儿化、多音字词、语流中的音变等重点问题加以提示。另外,在普通话教学网络中可设立易读错字词库,纠正错误读音;还可设置复读软件,在反复跟读中纠正发音,建立普通话语感。网络多媒体教学能体现个性化教学优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安排进度,随意重复未掌握的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达到别的教学形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世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1980,(1):17.
一、前言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共同的语言会让人们互相间亲切度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加、国家基石更为稳固。而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992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由“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调整为“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让普通话这一汉民族共同语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推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领导下,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口语测试,全部测试内容均以口头方式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
二、测试对象
1.各级各类学校教师;
2.师范院校毕业生;
3.广播电视电影戏剧以及外语旅游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4.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5.从事电影电视剧话剧表演和影视表演和影视配音的专业人员;
6.公务员;
7.其他应当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和自愿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来源:《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
三、考试程序
经报名核准后,应试者应在规定的日期,凭本人的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指定的考场,并按指定试卷上的内容进行测试。每个试场有2-3位测试员负责对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判定。测试总时间在15分钟左右。
首先抽签朗读作品和说话题目,准备约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考场后首先报自己的单位、姓名,然后按照四项内容先后进行测试:100个单音节字词、50个双音节词语、作品朗读、说话。测试全程录音,测试完成后方可离开测试现场,一周左右可进行成绩查询,并得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四、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
注1:语音标准,无系统性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语音错误在3次以下,限于异读词和多音字的错误,不能有方音性质的错误。
注2:语音错误在10次以下,偶有方言显露。存在非系统性的个别的方言性质的语音错误,或一至两类系统性的语音缺陷。
注3:语音错误在11―15之间,略有方言。存在一类或两类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或存在三类系统性的语音缺陷。
注4:语音错误在16―25之间,方言明显。存在一类或两类以上系统性的语音错误,可评该档上段,存在三类语音错误,且次数在25次左右,则评该档下段。
注5:语音错误超过26次,方言较重,存在三类以上系统性语音错误,或明显缺少一类以上普通话特有而方言里没有的音,声韵调发音有较重的方言色彩。
注6:语音错误在30次以上,方言浓重,声韵调发音方言成分较多,但基本是普通话。
五、应试技巧
(一)提前准备、巧用规则
造成大多数应试人心情紧张的根本原因,基本都是因为考前准备不充分,心理没底儿。克服这种心理状态的唯一办法就是平时多加练习,找出自己的普通话存在的缺陷,找准方法,努力练习。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普通话。一旦具备了充足的实力,自信就有了,紧张心理就自然消除了。
另外,应该了解一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全过程,做好相应准备;不要因为某个环节出现了和预想的情况不一致时使自己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根据评分标准,我们将每个小题细分出来,找出应试时的策略:
1. 朗读单音节字
①声韵调要标准。
A、声母要发准。是指发音要找准部位,方法正确。
B、韵母要到位。单韵母要单纯,发出来的音要吐字如珠,一个就是一个,不拖泥带水。复韵母和鼻韵母都要有动程,要有变化;变化要自然、和谐,归音要到位,发出来的音要圆润。
C、声调要发全。声调方面,调型、调势基本正确,但调值明显偏低或偏高,特别是四声的相对高点或低点明显不一致的,判为声调读音缺陷。
②不要将形近字误读。
③多音字可选读一音:单音节字词中有不少多音字,朗读时念任何一个音都是对的。
④速度要快慢适中。
⑤要从左至右横读。
⑥读错了及时纠正:一个字允许读两遍,即应试人发觉第一次读音有口误时可以改读,按第二次读音评判。
2. 朗读双音节及多音节词
①要注意“上声”和“一、不”的变调。
②轻声词要准确判断:50个双音节词语中有不少于3个的轻声词,这些轻声词分散排列在中间,因此要准确判断哪些词是轻声词,并正确朗读。
③50个双音节词语中一般有4个儿化词,儿化词有明显的标志,在第二个音节的末尾写有“儿”,不要把“儿”当作第三个音节读完整,要把“儿”音化在第二个音节的韵母之中。
④读准双音节词语中的多音字。
⑤双音节词语除轻声词之外,一般都是“中重”格式,即第二个音节读得重一些。
3. 作品朗读
此题要注意准确熟练。因为按规定,停顿、断句、语速不当均被扣分,而不熟练造成的漏字、添字、回读同样被扣分,每漏一字或添一字或回读一字都相当于读错一个字。况且它毕竟是有文字凭借的作品,应作重点练习。
4. 说话
①避免方音,力求规范。要在平时多下功夫、不断实践。
②统观话题,把握类型。在练习中将话题分为几大类,内容相当的可以互相通用,这样有目的地准备十多篇话稿,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精选题材,善用短句。选材时,应选取自己非常熟悉且不会引起情感起伏太大的题材。另外,说话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
④注意篇幅,算准时间。话稿为五六百字比较合适。
(二)调整心态、从容面对
1.以平静的心态对待说话题目的抽签,不要抱侥幸心理,认为抽到自己想要的签就会超常发挥。其实,每个签的题目难度差别并不大,关键还是要准备全面,胸有成竹。
2.进入测试室后找个机会和测试员说几句话,有理有节地“套近乎”。既放松了自己,又调节了气氛。
3.测试中专心致志,不要老盯着测试员的笔头――测试员笔动一下,你就紧张一下。这样既会加重自己的紧张情绪,又给测试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