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2:0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篇(1)

1、《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目的

《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性很强。该课程的学习重点主要是学习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和空间想象思维的能力,进行方案表达和设计的能力,本文就《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思索《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的关键点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其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关知识的框架体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对《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改革的探讨

2.1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的组成

目前国内的建筑院系教师队伍多半是由研究生或博士组成,他们中许多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方式过于“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欧美高校,他们的建筑设计课的主力教师大部分都是建筑设计公司或建筑设计单位的建筑师,他们可以将其在工作中的管理经验和对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体会应用于教学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轻教师队伍人员不足的压力。

2.2《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1) 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大学以前没有经过专业的绘画训练,所以基本功的训练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我们现行的专业教学中,《建筑设计概论》课基本上主要以建筑初步的课程内容为主,而建筑初步课内容主要包含有中西传统建筑设计的发展理论、训练学生的绘图表现能力、模型制作、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形态构成等几个部分,其中手绘表达部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练习,它要求学生大量的进行“渲染图”训练,要求学生把画面的内容表现的非常细腻与逼真。作为一种设计表现工具,其作用必须肯定,但是必然会占去大量的教学时间,而我们建筑设计概论课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最终能够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所以有的学生会刻意追求绘画效果而轻视了设计本身。手绘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其形态构成部分内容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和空间造型能力,空间思维的训练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其次是对空间的认知能力,最后是对空间的创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理论讲授和学生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来进行。笔者认为模型制作部分内容应调整至手绘表现和形态构成之后,并且要加强模型制作在设计过程中的力度,要求学生结合绘制好的平面空间、三维立体空间、建筑材料知识等,将其制作成立体手工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一个空间从平面到三维再到实体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对空间有着较好的认识。另外,还需将计算机技术很好的融入建筑设计概论课程中,例如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模拟技术可以使我们身临其境,能大大缩短方案设计创作和修改设计方案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2)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应至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概论》课程教学中,如教师在讲解中国传统建筑特征时,可以先通过拍摄或网上搜集的大量工程照片、三维模型进行理论讲解,后组织学生去参观正在建造中的中国传统建筑或者参观已经建造好的传统建筑,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传统建筑的做法和特点,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现场动手测量,课后绘制再现的方式,同时结合工程图纸以及教师的点评和修改,将书本上的枯燥知识形象化,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绘图以及创造能力,以满足将来的专业工作岗位需要。

2.3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体系

笔者认为教师对于建筑设计课题的选题范围应尽量灵活一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的选择或任务书的拟定,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激情,又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整个课题的设计过程和完善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大学教师的作用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方案的设计者。当前学生的作业和作品中要么有着太多的雷同,要么就是存在着过多教师修改的痕迹,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去引导学生,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方式。

2.4教学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建筑设计课教学方式多半都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一种被动式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新世纪的教育观应该首先提倡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所以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我们应该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设计方案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最后还需培养学生的组织、合作和竞争等能力。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授课阶段。除了对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基本理论的详细讲解外,应该多结合实际案例或者是古今中外建筑大师的作品进行分析,将理论融于案例之中;

(2)课程作业。课程作业或任务书的拟定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拟定,然后进行分组制作,通过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不仅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起到相互学习和促进的作用,还能够培养大家的团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3)幻灯片汇报阶段。在课程作业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登上讲台以幻灯片展示的方式进行方案成果汇报,引导学生勇于表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述方案的能力,因为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求毕业生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较强的社会交流能力。

(4)课堂评图阶段。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教师就是权威的心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学科性质,笔者认为教师与学生应以课堂公开评价的方式共同参与课程作业的点评,而不是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应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观念,通过博采众长,最终形成自己的判断价值观。

(5)鼓励学生课后多参加各种设计“竞赛”。通过参加各种设计“竞赛”,不仅可以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出成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3、结束语

《建筑设计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以教学内容改革为主,强调学生的手头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为关键,同时借鉴其他院校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逐步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最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校重点建设项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黎进.建筑初步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2012(4)

篇(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92-02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办学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是先导,教学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核心。对于办学时间不长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应当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校传统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思路已经不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结合多年的教学及实践谈几点浅略的看法。

1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建筑工程管理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建筑工程管理技能基本训练,能胜任工程管理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2 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

首先,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结合本校的实际,调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南通地区实际情况,考虑对现有的学生培养目标作如下调整:(1)从培养只能懂建筑工程技术的人才,转变为培养懂建筑工程技术、懂管理、懂法律、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2)要考虑到工程的实践性,而不是光注重其的理论知识。考虑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其次,进一步对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进行改革。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原有教学计划基本是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管理方面的课程,这样的教学计划相当于是课程门数的叠加,知识结构并没有实质性转变。而在建筑工程管理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中,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法律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成为工程管理行业和学科的四个重要支撑平台[1]。由此,本专业在新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也作了相应的调整:以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为核心,采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拓展性课程加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组合模式。

再次,逐步对原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对专业平台课的改革与建设的重点是管理基础课程和工程技术基础课。该类课程的内容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建设工程法规与合同管理、建筑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构造、施工成本控制、工程资料管理等方面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且学生毕业的后的很长时期内都能应用到,甚至终生受益。所以必须把基础打扎实。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要兼顾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更为了使在更大的范围内择业,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一些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专业方向拓展性比较强的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推行“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体系构建与改革中,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书,又有职业技能证书[1]。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合理设置课程和实验实训项目,使学历教育与职能技能培训相融合。使在专业教学中,能够完成或基本完成职业培训任务,达到相应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学生在跨入社会岗位时,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直接上岗,实现“无缝对接”。

3 构建专业实训教学体系

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训要求,实践与实训教学体系对于专业核心能力培训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实训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设置有待进一步合理化。①该专业学生文理兼招的现象,对课堂教学与课程学习都造成一些影响;②传统课程体系所含课程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存在重叠现象;③课程教学学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2)专业实训项目内容有待进一步开发,实训条件尚需进一步改善。实验设备、实训教学内容与现代建筑工程发展不相适应,学生从现有实训项目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训练已不参适应现代施工技术的要求;实训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3)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度不高。现阶段学生学习多数尚限在教室里进行,与实际工程联系比较小,以致专业核心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4)集中性实训环节过程控制未得到有效监督。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集中性实践主要是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此类课程缺乏过程辅导,学生自己盲目地做,最后最基本的知识都未能有效掌握。综合实训名存实亡,处于瘫痪状态,无人管理,放羊式管理使集中性实训的实施效果差,岗位核心能力未能得到锻炼,走入工作岗位之后还是无头苍蝇一只。

3.2 教学改革方向

注重工程实践与实训教学,改革教学课程和内容的设置,让学生多到工地上去实习,让学生多去实训基地进行模拟性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找差距;改革专业平台课的纯理论教学,引入当今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尤其是信息管理技术,并开发相关实训教材,立求实习与实践内容与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接轨;开设开放性实训室、加强适应性、综合性、可设计性,扩展实验实训的时间、空间,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

3.3 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修订与改革:在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的原则下,调整教学大纲,编写和出版特色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职业岗位核心能力逐步细化为专项能力和分项能力目标,在实践教学要求制订时,将其分解为各具体目标,确定其内容、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和能力考核办法。将实践性较强的边讲边做的课程,真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训室[2],开发新的实验实训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让学习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及要求,自己拟订实训(验)目的、方法、步骤、标准、要求、并提出所需要仪器、工具、设备、材料等,向实训部门申请实训时间、批准后在实训(验)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进行实训,最后写出实训报告,并进行实训(验)能力测评,根据实训(验)过程和测评结果综合评定成绩。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学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毕业设计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应该在选题、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强管理。毕业设计时间一般在8~10周,目前毕业设计的方式学生大多都是在学校完成的,缺乏实践事实,普遍都是互相抄袭。可以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开展有针对性的实习,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体现到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中,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双导师制”,以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4)扩大学生专业视野,极力推行“双证制”。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时,聘请工程界、实业界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使学生了解前沿科技动态,扩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支持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岗位培训,推行“双证制”,提高学生获取岗位证书(如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资料员、试验员)的意识。

4 结语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成为懂技术、懂管理、懂经济、懂法律的高端技术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篇(3)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项建筑工程无论是普通的民宅,或者是对要求比较多的工厂厂房等建筑,还是对质量和功能要求高的公共建筑;要想高质量个高标准的完成,那么对于工程各个专业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至关重要。无论是建筑工程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角度出发,都能反映出工程各个专业的配合与协作的重要性。并且各个专业的配合与协作渗透在工程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而且工程各个专业的协作与配合也可以体现出局部和整体关系的哲学思维。

一、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意义

在平常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关于各个专业配合与协作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小型工程:水电安装、消防设施安装、煤气安装;而大型工程本身也是由许多小工程项目所组成的,这些都需要在工程管理中对各个专业的配合与协助进行有机整合和科学安排。例如:关于普通住宅的煤气安装,在管道的设计数据上本身就没有考虑到管道与墙体的关系,造成施工过程中只有管道离输电线路非常的近,这样就会造成很多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考虑的安全隐患,管道就偏离了原定设计安装线路,因为这样不仅施工造成工期不能按期完成,而且材料上升等损失。

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或者是类似问题的情况经常发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个专业工种或者专业施工队的配合与协作上出现这些问题,造成工程不能完全按照施工设计,或者设计有一定缺陷等,最后让工程的的应有功能受到影响,有的甚至面目全非乱七八糟,更为严重的是让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这样就可以通过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各个专业的配合与协作,避免情况的发生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是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

二、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必要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个专业的配合与协作不到位,造成工程不能按时间和按质量完成现象很多。例如:前期施工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进度的管控、施工材料的供应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理监督程度等多方面原因造成,所以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必要性,可以有效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首先从技术角度出发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功能需求的提高对工程施工过程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到的专业技术和专业工种也越来多,并且每个专业和工种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这些都显示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必要性十分重要。例如:混凝土浇筑、水电安装、消防设施安装、施工现场调度等每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特定的专业技术要求和特定的作业面,这就要求一个特定的作业面施工的时候,不能影响别的施工正常进行的需求。而有的建筑工程更是几个或者几十个特定的作业面并行施工,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必要性十分突出。

并且随着现代建筑的个性和功能需求,不同的建筑需要不同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每个建筑都有自己独特的施工工艺和材料要求,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这个时候各专业配合与协作重要性突显,由此也可以看出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必要性。

2.从管理的角度出发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必要性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也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三、提高建筑施工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认识提高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各个专业施工的衔接部位的处理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各专业配合与协作的重要指标。虽然这些衔接部位对于单一专业施工都是小问题,但是对于下一道专业施工或者工序影响甚大。如果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不及早考虑和进行配合与协作工作,造成返工或者又要增加措施进行处理,不仅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与麻烦,影响工期按时完成,有的甚至影响工程质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因此,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并井有条,而实际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势必有纸上谈兵之嫌,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建立更完善的管理措施

技术协调:从建筑工程图纸设计到工程施工验收合格为止,这中间作为工程管理部门,更应该多组织和及时组织各个专业施工队和施工人员进行及时沟通与协调,让各专业知道工程的总体施工进度和与自己施工相衔接工序的具体情况和具体要求,以便做到及时配合与协作。对于一些特殊的专业施工,更是要组织开具有针对性的协调会,以保证建筑工程特殊施工能以最小的干扰取得最好的效果。

管理协调: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的配合与协作,应该设置专门人员进行指挥配合与协作工作,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岗位职责。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建筑施工各专业工种的协调与配合[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0).

篇(4)

一、引言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培养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知识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构成。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构建这一教学体系的重要途径。

二、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方法,它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为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定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1]。在任务驱动法中,任务是根据课本知识设置的,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合理,并为任务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专业基础课《建筑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分析混泥土的优缺点、认识混泥土的组成材料、设计混泥土的配合比等任务。在《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学习过程中,设计制作规范的合同文本、分析工程案例事故等级和处理方法、解读仲裁协议等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系统知识,锻炼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实践精神,形成独立探索和创新精神。

三、仿真模拟教学

每项任务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协调者,引导和激励学生完成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做”为一体的仿真教学方法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给学习者尽量多的模拟机会,让他们在模拟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才干。组织仿真模拟教学,要以科学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依托。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既可包括虚拟工程项目的模拟,如公寓外墙项目,也可包括虚拟中心的模拟,如工程检测中心[2]。在《建筑施工技术》学习过程中,把课本知识转化成多个模块,教师通过仿真模拟来讲解基础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在仿真实训基地完成砌墙砌筑施工模拟、模板工程施工模拟、钢筋工程施工模拟等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展示才干。在《建筑工程概预算》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习中,将“教、学、做”贯穿于理论教学、单项实训、工程实训、工程软件实训四个环节。将BIM技术融入课程,形成以工程项目为载体,“BIM项目仿真模拟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职业和岗位技术技能要求,设置施工管理综合实训周,安排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技能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现场教学

篇(5)

课题名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LZY15561

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是为组织和实施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实践教学实施的依据,它对实践教学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经过对用人单位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调查分析后,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依据编制的,强调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

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主要写实习实训课程的性质及实习实训的目的,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及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指明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或本门课程的先行课与后续课程。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主要是说明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实践后,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主要以“能”、“会”、“应具有某某能力”的文字来描述。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设计的具体的实习实训模块;教学要求是指在各实习实训项目的训练中,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具体要求。给出本课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

4.时间安排与学时分配。时间安排与学时分配主要是对实习实训各模块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统一安排和分配。

5.考核。考核主要是确定考核标准和成绩评定方法,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应多元化,考核过程应贯穿实习实训全过程。

6.课程实施的建议。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7.实例分析――《工种实训》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工种实训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次实践性教学,学生到工种实训现场,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工种的施工操作步骤、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一方面能将施工理论与施工现场紧密结合,为即将学习的土建预算、安装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以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各种生产工艺劳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课程目标:通过参加工种操作实训,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工种的工艺过程,与其它工序的搭接、穿插状况。同时,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了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工协作精神,培养职业技能。

1)提高学生对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施工方法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施工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工艺技术方法。训练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3)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岗位观念,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

(3)实习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与内容

(4)时间安排与学时分配:本实训课程的学时共计60学时,具体时间安排见下表所示:

(5)成绩考核标准与评定方法:工种实训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以学生现场实际从事的各个工种操作的质量技术水平而定,同时参考劳动态度,遵守纪律,实训日记,实习报告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定,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应单独记录成绩册。

(6)课程实施建议

1)实习组织:由专业教师负责工种实训环节的组织和现场教学;根据工种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2)指导教师必须熟悉工种实训课程标准,做好实训准备工作。实训中要按实训教学要求和进度计划指导学生实训。每天实训结束后,应对当天的实训情况进行小结,并对次日的实训作好安排。

3)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实训日记。实训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写工种实训报告,并组织学生搞好实训总结。

4)进入实训场地后,主要以带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条件允许时,可聘请施工现场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操作要领指导,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实训,进行具体训练。

参考文献

篇(6)

1. 各专业分项工程施工协调管理的必要性

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专业施工众多,因协调管理不好出现和产生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像消防、煤气安装等,由于是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施工队,与土建及其他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一栋好好的建筑搞得乱七八槽,并因此带来了种种质量问题和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业主(甲方)、监理或项目经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其牵涉到设计、施工到甲方、监理,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1.1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协调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水电、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的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调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有的就是本专业的问题,也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和困难。

2.做好建筑工程项目各专业分项工程施工协调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从理论上讲,协调管理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很伤脑筋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2.1 提高思想意识,充分认识各专业施工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让我们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2.2 加强工程管理,建立科学的工程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实际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势必有纸上谈兵之嫌,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协调管理反馈模式,以便及时调整,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3 在工程建设中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与办法

2.3.1 加强技术协调工作

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3.2 加强管理协调工作

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统地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配合不默契的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

2.3.2.1 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2.3.2.2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2.3.2.3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2.3.3 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无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2.4 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各专业的协调

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

2.4.1加强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配电箱出线处等)梁板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

2.4.2加强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空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

篇(7)

目前,施工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过时,部分内容详略不当从目前施工教材的内容看,多是传统施工工艺,有的甚至已过时,即使最新的施工教材,也很少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一些已经成熟而且应用广泛的技术也未能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如砌体工程中各种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在教材中就很少讲述,而国家限制使用甚至禁止使用的粘土砖施工工艺,在教材中却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又如在模板工程一节中, 目前应用广泛的胶合木模板施工技术也是空白,而对于目前已很少使用的组合钢模却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课堂讲授与工程实践相脱节,教学手段落后工程施工是一门技术发展较快、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施工工艺过程和技术构造,完全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必须结合工程实际, 通过现代的教育技术进行传授。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 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 “黑板 +粉笔 ”, 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 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 , 它的优点是 :节约了板书时间, 加大了信息量 , 开阔知识面, 并能挖掘出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 动态效果, 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 生动化, 并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 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一)认真备课、精心遴选讲授内容

认真备课、精心遴选讲授内容,大胆舍弃过时的、不实用的旧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增加先进的及实用性较强的相关知识;还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工艺和基本原理,可以采取让学生课外自学的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 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 , 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 ,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工程施工应用型强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收集工程实践中的实例, 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 , 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工程活动 , 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课堂讲解生动清晰,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案例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看问题 , 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分析问题, 使工程施工知识在现实项目管理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采用三阶段教学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土木工程的许多施工工艺、施工原理都是施工技术人员在长期的施工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及对学生的考查内容,却往往只局限于课堂中讲授的书本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使得学生常感到有些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为此笔者认为,采用分段教学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则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目标实现的质量和效率。

三阶段教学法: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总结深化阶段。具体为:

篇(8)

关键词: 高职教育;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综合职业能力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alty;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43-02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重要的组成因素,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学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精细化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技能,还要让他们具有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多种岗位选择的资本。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要针对教育目的的转变而变化,将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侧重点,养成学生适应就业环境的能力。

1 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职业具有其发展的特殊性,因此决定建筑管理专业的特点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根据我国对企业招工要求、学生就业优势分析以及社会调查报告等方面分析,认为建筑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编制概预算的能力、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能力、工程资料整理归档的能力、工程合同管理的能力、工程造价软件使用的能力。对于这些能力进行概括主要就是要求学生要在具备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掌握职业的核心能力。

1.1 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 ①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应用、网络信息传递、worad处理技术等。②交流能力,将强的语言汇总能力、善于表达与他人交流能力,掌握一定的英语能力。③建筑基础技术能力,熟悉基本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懂得基本施工设备使用能力,处理施工突发事故能力。④估价计价能力,指查阅相关规范,编制概、预算书的能力等。⑤工程实施能力,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合同管理的能力等。

1.2 核心职业能力设定为两项,分别是: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能力,能够依据相关的政策和文件等对工程进行快速的预算能力,对建设市场进行深层次分析与调研能力。②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能力,在相关企业制度与人员的引导下,深入施工现场与各方进行深入的合作,协同施工现场不同工种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保证施工现场、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材料等符合安全施工的能力,同时具有发现施工安全隐患的能力,做好施工建筑材料管理,并对建筑施工负责任的能力。在完成了市场对于建筑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具体要求之后,高职就可以针对具体的要求,建立有目的的课程设置,进而将高职建筑管理课程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培训有效结合起来,以此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建筑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2 职业能力培养与课程体系

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综合、多角度地展开。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为能力培养服务。为此,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调查学生就业范围内的主要工作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需求,并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内容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前提,以培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能力这两个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侧重于培养能力,理论课程体系偏重于构建知识结构;理论课程体系为实践课程体系打基础,实践课程体系又对理论课程体系提要求,并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更好地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使其具备职业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所以,无论是理论课程体系还是实践课程体系,均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展开的。在分析了要培养职业核心能力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针对每一知识点、能力点设置了相关课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其实训课程是为培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能力这一核心能力开设的,而要培养该核心能力先要具备识图能力,故开设了《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CAD》课程及实训;又要知晓建筑材料、房屋结构、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等,具备将工程分部分项的能力,故开设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及实训课程。另外,为了培养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这一核心能力,在上述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和《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等课程。

3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建筑工程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 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比较广泛,它既包括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也包括建筑产品的使用过程(建筑物的寿命周期内的管理)。因此工程管理对于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寿命的决定性因素。建筑工程管理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重要的手段,它是基于建筑工程新特点的要求出现的实践新模式,建筑管理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安排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以最终实现市场型建筑管理人才目标。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是以基础课程为基础,将相关的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不影响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课程目标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比如在建筑施工设计等阶段,根据现实中的工程现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自主完成工程的设计等环节;在工程的投标阶段,有老师设定其所在公司的规模以及建筑资质等基本条件,让学生依据老师设定的条件完成对工程的投标。其中标书的设计与工程预算等要学生独立完成,最后按照招投标的运作方式完成建筑实践管理。通过模拟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管理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尤其是对于学生的综合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模拟实践过程也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一次系统的回顾与温习的过程。

3.2 开展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 对于教学内容我们应该按照“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教学方针,在进行教学时要侧重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对于学生容易懂的知识,可以采取学生先自学的策略,然后教师提出实际中的工程管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思考,进而利用自学的知识解决工程案例中的问题,或者将工程案例管理与自己的知识相结合。

在考试考核方面要改变传统的笔试模式,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应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由于建筑管理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在进行考试考核时应采取两种形式:开卷与闭卷。对于实践的考核还是应该开卷的形式,重在观察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理论知识应采取闭卷,重在观察他们对于建筑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考试改革方面,开展该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模式,即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培训及考试,其考试成绩即为本门课的成绩。通过社会的认证考试,不仅可以检查实际教学效果,而且通过考试学生可以取得预算员或施工员资格证书,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这种课程考核与社会认证考试有效的对接,使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又能获得职业上岗证书。

参考文献:

篇(9)

引言

我国建筑物不断在创新,不断在进步,为了实现工程效益目标,建筑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集团指挥部和项目经理部等分级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存在管理人员冗余,机械设备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基于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创新运行机制。

1 做好工程管理责任制

项目工程通常具有规模大、分项工程多的特点,在进行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中存在着线长,项目多,难度大诸多问题。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工。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建议

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全力培养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其次是要建立约束机制,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再者是通过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建立三大市场;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3 提高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安全生产不能仅停于口头上,一旦发生伤亡,火警、机械翻倒、塌方等等事故,直接的赔偿和罚金自不会少,而停工整改延误工期和各种奖项被一票否决,导致甲方追究违约责任所产生的间接损失也很可观。由于现在施工企业大量使用农民工和其他外来务工者,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除了内部自身的成本控制,笔者以为协调好与甲方和监理的工作也十分重要,及时地与甲方和监理沟通以确保甲供材料的供应与施工同步,避免供料不及时或质量问题导致窝工影响进度,虽然责任不在乙方,但众所周知乙方处于弱势地位,没有甲方和监理的配合无法按时完成工期。还有甲方和监理能及时地验收;事先更清楚地了解甲方和监理对质量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返工,都能实现进度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 计算机对工程管理的有效实施

现代建筑企业要提高的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等自动化施工设备,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5 施工措施与施工安全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

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在项目部设有现场经理,工程总管和总工程师。下面分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主管(经理),费用控制与计划主管(经理),劳资主管(经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合同主管六个部门。安全部门有3位安全工程师,还有紧急救护医务人员,实行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环境管理包括评估,监测,教育,现场实施与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包括工业卫生(防尘、防毒,防噪音)。现场卫生,生活卫生,医疗救护等。总之,只要与安全、健康、环境有直接关联的,安全部门都管。

6 结 语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复杂,除了各种形式,或高度、等特点外,人们对其使用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种新型材料、设备也越来越多,建筑的智能化,生态化也是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促使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当然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很重要,由其管理者的能力、经验和积极性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等不同,对其施工中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必然不同,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强化各工种、各工序、各系统的全面管理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才更能保证工程按质,按量、按时或提前竣工,并取得应有的经济效果,使建筑物更有效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As a construction units, especially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is a multi-agency effort to complete a complex task, more types of work, work, standardization in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only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 of all aspect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quality and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market, in order to survive in order to develop.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standardized and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easures, as well as be abl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多个地方出现了建设潮,多个城市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随着我国多个城市的建筑施工的加快,施工中的进程以及质量就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何保证建筑物的工期以及质量就成了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项事情。建筑工期的后延和建筑物的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1.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建筑施工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缺陷,是因为它们内在的联系就是缺少统一的指挥者,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建筑施工缺少统一的协调者,对此我们要加强施工的协调者的作用,发挥协调者的协调能力。

1.1增强建筑施工的协调者的主观意思,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态度出发,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一个全局的观念,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做好协调工作。其次就是作为工程的协调者要时刻注意各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自己的主观树立协调的观念,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1.2加强对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就是对现有的工程中的材料、工具、人员进行管理与监督,只有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各项工作在预定的设计中合理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1.3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1.4做到每日反省,及时与各单位进行交流。实际进行反省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它的原因,这是建筑施工协调管理者最起码的要求,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及时反省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反省可以是各个施工单位对自己的工程进行交流,有利于工程的质量,有利于保持建筑物的各部分的协调建设。

1.5提高专业施工协调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筑施工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技术与施工人员的作业,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因此我们在搞好施工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对于建筑施工的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及时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是:造价高, 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影响比较大,时间长。项目不确定性和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变数较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政府法规变化等都容易影响项目进程,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竞争,促进建筑企业向技术专业化发展。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生产质量有所提高;一方面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而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完善, 这也是企业走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2.1质量计划与控制: 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依据。

(1)应首先将质量计划中的目标体系进行分解, 形成有效的质量责任体制。在质量计划实施控制过程中, 应将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主动控制与监督、检查、反馈,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

(2)工程竣工后则是通过售后服务与业主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以求得彼此间再次合作的可能。售后服务是承包商兑现自身承诺、树立自身形象、争取自身进步的必要手段。真正的售后服务,提倡的是一种经营理念,在为业主服务的定位上,不仅要有售后的服务,更要有售前、售中的保障,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加强了建造过程中的控制与服务,那么售后服务的精度会更高, 效果也会更好。目前, 赋予建设单位的权力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建设单位的支持关心,施工单位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是条件。

2.2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作为进度控制来说, 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编制好进度计划的基础上,重视实施过程进度计划的必要调整。进度控制的过程是随着项目的进展, 进度计划不断调整的过程。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实现工程进度目标。通过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若发现执行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确定新的控制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2.3根据建筑工程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施工成本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1)施工前的成本管理首先是要重视合同的签订,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合同内容,熟练运用合同条款,争取主动权,预防风险转嫁。如对业主指定分包的分包项目,应明确双方的管理职责,避免承担指定分包带来的额外风险。第二确定责任目标成本。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根据工程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按照“标价分离”原则,以直接费为依据,推算出项目责任目标成本,下达给项目经理部。第三是收集招标文件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找出施工图纸中不明、不详等问题,作为今后索赔的依据。

(2)做好投标报价阶段的成本控制,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招标文件所列的各项条款。对投标工程成本进行预测。通常根据施工图算出的工作量或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按相应定额进行组价,材料价按市场询价,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所有的成本。制定正确的投标报价策略。最后,认真编写标书,为今后可能发生的索赔和确定有利的合同条件提供保障。

2.4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上一篇: 中班绘画教案 下一篇: 行政人事月度汇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