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2:1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农村精准扶贫培训工作

篇(1)

(一)“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实施情况

1.培训工作回顾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XX市扶贫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扶贫和移民干部与移民和贫困群众共同努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群众自愿的培训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制订规划、工作到村、培训到户,基本完成了全县“十二五”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任务。截止目前我县“雨露计划”培训共完成1943人,发放补助资金174.8万元,其中职业教育培训526人发放补助资金106.45万元,转移就业培训999人,发放补助资金59.99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18人,发放补助资金8.36万元;水库移民农业技能培训共完成252人,发放补助资金12.8万元。

2.主要工作措施和做法

(1)培训资源先整合。2014年我市将深山区移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培训整合在一起,让深山区移民的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的申请方式、补助资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培训统一标准执行,同时组织贫困群众的其他培训(如实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就业培训)惠及我市的档立卡贫困户、省大中型水库移民。

(2)政策宣传广覆盖。通过印发培训相关的文件将培训政策宣传到各乡镇、村组;发放培训政策宣传手册将政策宣传到移民户和贫困户;利用工作人员下乡培训机会将培训政策宣讲到每个学员;同时还通过户外大型媒体广告、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方式宣传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政策。

(3)工作开展定任务。根据上级下达我县“雨露计划”培训、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任务情况,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将培训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予以奖励,任务完成差的乡镇予以考评扣分的办法,激励培训工作高效开展。

(4)培训方式多样化。本着方便群众、提高培训实效的宗旨,切实做好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工作,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工作,主要以送培训下乡、产业基地现场学习的方式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推介和引导贫困户、移民户参加职业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培训的方式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和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

(5)学用结合重实效。及时收集工业园用工信息,并将最新的相关用工信息通过办班培训的方式印发给参训学员,同时还印发授课专家联系卡给参训学员,学员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向授课专家提问,并可以邀请专家上门入户指导和帮助。

(6)后期帮扶有内容。一是信息帮扶,市扶贫和移民办专门建立了三大信息库:专家储备信息库、就业创业信息库、用工需求信息库。为培训学员与专家教师建立渠道,为后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帮扶;培训学员与用工企业建立桥梁,帮助培训学员解除创业就业过程中的难题,还将参加培训的学员信息与工业园区用工信息对接,通知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应聘。二是资金帮扶,参加各类培训的贫困和移民人口,发展农业产业可以获得贴息贷款政策,对发展比较好、带动贫困和移民人口比较多影响比较大的种养殖个体户、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评比奖励。

3.培训效果

“十二五”期间我市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也取得显著成效,我市贫困和移民自我发展素质明显提高。这几年来扶贫和移民培训一方面为1600多名参与培训的群众实现再就业,就业率高达99%以上。另一方面,通扶贫和移民培训,培育了一大批农村种植、养殖能手和产业发展带头人,带动周边贫困和移民人口参与井冈蜜柚、红心猕猴桃、铁皮石斛、畜禽养殖、花卉苗木等本地特色产业的开发,帮助他们不断学习实用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收入,村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仅2014年就带动我市贫困和移民人口发展种养殖合作社14个,兴办私营企业5个。

(二)“十三五”扶贫和移民培训面临的形势

1.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从中央到省、市、县在新一轮的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是要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十三五”时期,将是我县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时期,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有利条件

一是随着国家层面对精准扶贫的力度逐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日益加大,项目资金将向农村倾斜,为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动力。

二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愿望逐渐增强,经过“十二五”扶贫政策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各种扶贫政策已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建设的积极高涨,盼发展、求致富的愿望强烈,为更好的开展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依托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井冈蜜柚、红心猕猴桃、铁皮石斛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大力实施科技发展种养殖业战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助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强移民和贫困人口提升个人素质、科学发展的意识,为加快移民和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提供良好条件。

3.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培训意愿不够强烈。一方面由于受知识水平、经济条件和长期的生活习惯的制约,贫困和移民家庭由于受农村生产发展资源不足和自身经济条件有限的限制,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不愿耽误时间进行培训,而是直接选择工价较高的沿海一带打工;另一方面在家务农的群众普遍对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意识的欠缺,同时满足于自身多年的田间耕作经验及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深;还有一部分群众片面认为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只注重形式、走过场,对培训的效果存在质疑,严重影响了其对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愿望与需求。

(2)干部参与不够主动。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工作从培训摸底、报名、开班、过程管理、补贴发放及后期帮扶都需要镇、村干部与群众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互相衔接,才能及时高效完成培训任务,特别是当前要求“雨露计划”培训信息化操作,农村干部和群众素质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导致干部群众不愿主动摸底,组织培训过程中怕麻烦,更不愿参与培训过程的宣传、申请、审核、公示等管理工作,对待培训工作持消极态度。

(3)后期帮扶不够到位。通过培训引导我市移民户和贫困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实用技术等,最终目的还是促进群众进一步就业创业,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尽快脱贫致富,而地方产业的发展与扩大,需要技术人才、信息渠道、经济基础作支撑,导致群众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技术帮扶、信息帮扶、资金帮扶,虽然可以联系到专家,也可以获取就业信息,但是群众更渴望县里对后续的发展进一步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对资金上的帮扶需求更为强烈。

二、工作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提出的“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要求,围绕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的战略部署,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导向,瞄准扶贫、移民对象,精准发力,提高贫困和移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加快贫困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提升贫困和移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实现我县在“十三五”末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适应扶贫开发综合、攻坚、持久的总体特点,在进一步强化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促进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各方联动、合力推进的新格局。

2.坚持重点突出和讲究实效相结合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发展条件和贫困、移民人口状况,以增加移民和贫困人口收入、增强移民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实施分类指导,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因地制宜结合扶贫和移民的项目布局、投资计划,提高扶贫和移民培训的整体效益。

3.坚持强化引导和自主选择相结合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移民户和贫困户对培训与创业就业关系的重要关系,加快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创业就业能力,成为广大移民和贫困人口的普遍共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就业观念,切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振奋精神、克服困难,积极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的各项内容。

4.坚持移民和贫困人口为培训的主体地位

充分尊重移民和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广泛动员和有效组织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移民户、贫困户的内在活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增强自我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让我市绝大多数的移民和贫困家庭都参与到扶贫和移民培训当中,享受扶贫和移民培训补助和后期发展扶持,使职业学历教育、转移就业技能、农村实用技能等扶贫和移民培训方式成为移民和贫困人口发展的重要基石,明显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移民和贫困人口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推进贫困村、移民点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带动发展100个农村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个体户,帮助99%以上移民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扶贫和移民培训规模

“十三五”期间我市扶贫和移民培训总体规模达到2725人次,其中“雨露计划”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子女500人次,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人次,其他培训1000人次;水库移民培训移民家庭“两后生”子女25人次,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50人次,其他培训150人次。从2016年至2020年每年完成545人次的扶贫和移民培训规模。

四、组织实施措施

(一)注重培训针对性和实效

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和有序转移,加强与财政、教育、人保等部门合作,整合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全面建立健全贫困和移民家庭劳动力资源台帐、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帐及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台帐制度。督促工业园区企业与贫困和移民家庭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职业培训机构与产业园区企业签订定向培训合同。推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提高培训效率。转变培训方式,注重培训实效,强化培训实名制管理和培训机构动态管理,积极实施“品牌”项目培训,打造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新亮点。

(二)加大培训引导力度

充分利用下乡实地调研、送培训下乡、参训人员座谈会等多种活动,邀请农村中的创业人才、致富能手、成功企业家到现场,有针对性地对移民和贫困人口进行就业观念和创业就业意识宣传教育,认识培训对创业就业的重要性。同时对贫困村、移民点已经出现的创业带头人,具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民企业家,做大做强农民创业群体。大力培育农村致富能人,发挥经济能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贫困和移民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和移民培训。

(三)积极做好培训摸底和监测

认真做好扶贫和移民培训的前期摸底工作,掌握我市移民和贫困人口培训的规模、工种和实际需求,积极做好培训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工作,全面、系统、准确、动态的反映培训实施情况和参与群众的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变化,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重视基层组织配合

加强扶贫和移民培训工作的基层组织配合,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我县移民户和贫困户技能提升、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让镇村干部认真重视此项工作,将其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做好培训摸底、申请工作,主动配合做好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并纳入乡镇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内容,同时进一步健全培训奖惩制度,对任务完成好、工作配合好、培训成效好的村组予以适当奖励,并加大其产业扶持力度。

(五)扎实推进培训帮扶

篇(2)

(二)认真落实结对帮扶工作。我会在编3名干部到__乡政府__村(贫困村)与9户贫困户结对帮扶。首先掌握结对帮扶贫困户第一手资料;其次是进村入户调查核对情况,并根据结对贫困户各户实际情况,落实“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再次是认真听取了贫困户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详细做好记录。编制“扶贫结亲卡”并钉在贫困户门口。为进一步实施精准帮扶打下基础。具体:我会于4月14日组织干部第一次进村入户,核实了解结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仔细倾听和征求结对贫困户的想法和需求。于4月29日组织干部第二次参加__乡贫困户光伏发电项目培训会议,并对正在参会的结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的宣传发动,要求结对贫困户积极参加这个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增加结对贫困户的收入;于5月3日组织干部第三次到结对帮扶贫困户,发动落实光伏发电和种桑养蚕等产业。第一、第二次入户宣传光伏发电项目,其中就有5户贫困户不愿意参加,经过第三次再次组织干部入户宣传发动,当天我会干部结对帮扶的9户贫困户就有7户参加了光伏发电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依据__乡种桑养蚕的特色产业,我会负责的9户贫困户中就有2户贫困户种桑养蚕,种植桑树5至6亩。结合实际,我会请养蚕技术人员2次深入贫困户中对其进行养蚕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养蚕技术,增加他们经济收入,实现产业脱贫。

(三)落实扶贫经费,帮助贫困村开展贫困户项目扶贫培训工作。我会了解到挂点的贫困村—__村扶贫培训经费困难。于5月3日支持挂点贫困村__村扶贫项目培训工作经费8300元,保障产业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涉及因学、因病、因残致困,帮扶主管部门是明确,但各个部门与贫困户“精准”对接连不上,贫困户有顾虑,帮扶干部难以把握。

二是落实光伏发电项目办理的相关手续进展缓慢。

三是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信息平台构建工作量大,有待加强等等。

篇(3)

二、主要做法

2016年我市制定了《教育扶贫教师培训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设置的教育精准扶贫教师培训项目有送培到县、送培到校、跟岗实践、班主任培训、关爱教师培训、乡村教师专题讲座、各类专项比赛、成果展示等,明确了以走进学校、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课堂为主题,倡导真心实意、真抓实干,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送培到校”培训工作,因培训对象不同,培训时间、培训方式、专家团队都有所不同。做好2016年教育精准扶贫“送培到校”教师培训项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抓训前调研

专家团队在培训举办前1个月,进驻学校。通过进校听课、师生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乡村学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分析诊断农村学校教育现状,找准切入点,量身设计培训课程,聚焦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2. 抓课程建设

根据培训目标要求,本次的培训课程以师德宣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高效课堂的打造、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优秀课例示范等为主要内容授课。结合送培学校提出的培训需求,“送培到校”培训内容以语文、数学学科知识为主,其他各个学科兼顾有展示案例,以扩大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参见《送培到校课程安排表》)

3. 抓模式创新

我市乡村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村小教学点留不住教师,造成师资短缺,乡村教师常身兼数职,大多以包班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年教师职业倦怠严重等现象。为此开展“送培到校”教师培训工作将有助于缓解“工学矛盾”,深入一线学校的送培工作,能唤醒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培训实效。

针对工作实际,确定送培时间为6天。首先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参考培训课程,各承办院校和送培学校再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调整。要求送培组长必须全程驻守学校,专家们团队6天全进校。其次组长要求周日到校,专家进校后根据送培需要,先观摩该教师上示范课,再具体指导该教师上课。经过4天打磨研课后,该教师要在星期五展示一节反馈课。专家团队注意全程参与乡村学校的学科教研组活动,参与集体备课,以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采取“课前说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同伴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开展研训活动。

4. 抓质量监管

(1)加强培训全程监管。在实施过程中,我市教育局参与整个工作,承担了策划、组织、管理、培训的工作任务,掌握着培训的全过程,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同时对承办院校加强监管,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分级负责分级管理模式。各承办院校按照分级管理模式各司其职。如项目承办院校牵头落实培训方案、修订培训课程、聘请培训专家,制定问卷调查表,并与送培校一起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活动了解送培校基本情况等。送培学校注意调整好本校课表,让教师安心参训,积极参与研训活动。当地教师进修学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参训教师、送培专家食宿以及接送等工作。

(3)做好训后跟踪,确保培训实效。鉴于送培到校培训项目培训时间为6天,我们提出培训要有“立竿见影”的效果,4天内本校指定的2名乡村教师需上反馈课,专家观课后再进行研讨交流。培训工作结束后还需做训后问卷测评,撰写工作总结等。

三、主要经验及体会

为确保教育精准扶贫“送培到校”培工作顺利实施,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加强领导,确保经费投入

我市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我市教育局局长任组长亲自抓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实施,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具体抓落实,并建立市、县、承办校、送培校四级管理模式,分级负责、齐抓共管。同时设立专项培训经费,确保送培到校顺利实施。

2. 着力健全学分管理制度

《国家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教师五年一周期必须修满360学分,我们抓住这个契机,严格落实学分审核登记制度,绝不送1分。湖南省从2011年开始实行学分审核登记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先后于2012年、2013年、2014年陆续下发了三个有关教师学分审核登记的文件,每年度工作会上都作为重要工作来部署,规范了教师获得学分的途径,有效促进教师培训工作良性发展。送培到校培训有效解决了乡村教师的外出参培机会少获得学分难的问题,教师参训积极性空前高涨。

3. 强化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与评估

将各类教师培训工作列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工作范围,与评优评先职称评审、教师定期注册挂钩,确保了工作的推动力。

4. 充分发挥三个培训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管理团队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充分发挥送培团队的专业引领作用。我市送培团队由培训管理团队和送培专家团队组成,送培管理团队由市县教育局、项目承办单位、送培校三家组成。我市教师培训中心具体抓落实,建立教育扶贫QQ群,随时在线答疑解惑,对各校的方案随时跟进检查,确保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科学实施。送培专家团队由省、市、县三级名师骨干组成。为保障培训质量,送培专家组成要求本地和本校名师不超过60%,外地专家不少于40%,避免“萝卜煮萝卜”现象。三是充分发挥省市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的榜样示范作用。2016年的“送培到校”培训工作由省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各县市区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共同承办。省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的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将本校优秀名师、市级以上优秀名师引入乡村学校,一方面发挥了省市级教师培训基地校的榜样辐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扩大了乡村教师的视野,搭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为下一步加强校际合作,开展跟岗实践搭建了桥梁,打下了基础。

2016年的11月至12月,我市全面实施了教育精准扶贫“送培到校”工作。全体送培专家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分成4组下驻各校。他们白天进校上课,晚上也在备课研课、帮扶指导教师上课。

篇(4)

贵港市针对以往远程教育培训一刀切、效果不彰等问题,以精准对接为原则,从需求、内容和形式三方面着手,创新远程教育培训方法和流程。

以需求为导向,培训对象精细化。自2015年以来,贵港市远程办通过日常调查走访、组织人员家访和驻村干部夜访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农村进行了近百次调查,回收调查问卷2000余份,征集学习培训需求40余类,从而完成了对当前农村学习需求的全面摸底。随即,贵港市本着对象具体化、培训个性化的原则,按不同学习需求将农村党员群众划分为8大类57小类,为开展精细化培训夯实了基础。贵港市远程办副主任吴小兵介绍说:“我们在分类时,每一个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和情况都要登记在案,务求精细。”

以精准为目标,培训内容精细化。在需求调查的基础上,贵港市把培训的普遍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培训对象的个性需求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班教学。平南县安怀镇旺官村是个种养殖专业村,村里有五十多户从事种养殖业,这使该村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一定程度上呈同一化。旺官村远程教育培训的重点因此圈定为种养殖专业技术培训。不过,凡事无绝对,也有农户不想学这方面知识,或普通培训内容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远程办也因人而异,针对小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准备了“升级版”培训,其中产品粗加工和网络营销培训深受欢迎。

线上线下联动,培训形式精细化。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既灵活又容易操作,成为贵港市创新培训形式的捷径。针对理论性强和知识普及类的课程,贵港市一般采取上大课的形式在线培训;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则尽量做好培训对接工作,进行实地实践教学。桂平市石咀镇小汶村种植示范基地是贵港市远程办指定的远教实践基地之一。这个基地因种植“中华仙草”石斛而名声在外。基地负责人介绍说:“远程办每个月都会组织人来我们这里观摩学习,我们也积极配合,这两年带动不少人加入了石斛种植行列。”自2015年以来,贵港市共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开展了153场实践课,有2000多人与各类种养殖基地成功对接。

综合服务 精准扶贫

精细化培训旨在培训内容与对象精准对位,需要充足的资源保驾护航。为此,贵港市远程办抓导向、定路子,将自身定位为“勤务兵”,采用多种方法保障培训机制运转。

整合课件资源,他山之石可攻玉。贵港市采取“三个一批”的方法(整合现有资源搜集一批,发挥部门优势制作一批,市场化运作引进一批),充实精细化培训课件资源库。2015年,贵港市共整合课件64部,制作30部,购买17部,初步夯实了精细化培训的软件基础。桂平市南木镇金龙村有个矿泉水厂,村支部书记骆国信想为村民搞一个生产技术培训,却找不到相关课件。桂平市远程办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引进适用课件,并添加至远程教育平台,解决了骆国信的烦恼。

整合培训资源,借船出海好。贵港市积极寻求合作共赢之路,与各涉农部门、专业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将一大批涉农企业、种养殖基地、产业协会确定为远教实践基地,为精细化培训备足师资力量和实践课堂。今年1月29日,天上还下着寒冷的毛毛细雨,桂平市南木镇天天农机合作社里却热火朝天,市农机局正在这里举办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班,为春耕打响前哨战。电视机里播放着农机知识课件,农机局专家还在现场进行讲解,参加培训的一百多位农民群众听得津津有味。自从远程教育精细化培训开展以来,远程办加强了与各部门的合作,使这类既实用又应景的培训多了起来。农机局的副局长卢汉志表示,远程教育是个好平台,使他们能更加便捷地和基层群众对接,所以他们也乐于配合精细化培训工作。

发动基层互助,以人人服务人人。2015年,港北区委组织部将精细化培训的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要求各基层远教站点熟悉每一个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和帮扶要求,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找到“上线”,结成帮扶对子。港北区的养殖龙头企业港丰公司在组织号召下成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先进单位,与港北区8个贫困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并低价为900户贫困户提供了18万只羽瑶山鸡种苗。“找好穷根,找出富路。”这是港北区的新口号,并为此多方发动,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找靠山、找帮手。

多方协力 精准运行

精细化培训要做深做透并长期持续运行下去,必须要有机制保障。为此,贵港市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评估结果精细化,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培训不能“一训了之”,必须要有后续的评估和跟踪服务,以确保培训出成绩、有效果。贵港市专门开发了“分类分级精细化培训统计”软件,做到统计数据精细化。同时,对各类培训班,在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摸清培训对象对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最后,责成各基层站点跟踪调查每一个参训对象的实践应用情况,并填写效果评估表。一系列效果评估机制的实施,使各级远程办能更好地把握培训情况 ,并根据反馈意见调整培训内容和计划。而且,对具体对象,针对其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制定进一步学习计划和帮扶方案。

篇(5)

截止目前,2015年到位资金共计7870万元。其中:中省扶贫资金3240万(包含中省2014年第二批扶贫资金1066万);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3000万;移民资金1630万元。

(一)全力实施扶贫攻坚。根据中省市扶贫工作新常态和新要求,坚持区委区政府“立足五大工程,政府托底救助,社会合力攻坚,包干脱贫减贫”的总体思路,编制了《__区2015-2018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规划》,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并挂图作战。落实了2015年工作任务,2015年扶贫攻坚的目标是:确保23个贫困村“脱帽”、14715人贫困人口脱贫。

(二)各项目有序推进。一是对全区21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和对建档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进行贴息,现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预算。二是区本级扶贫专项资金3000万元已经进入项目规划,可望在6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三是2014年10个村和青居团结村的扶贫项目设计预算已经完成,目前正等待领导审批后送财政评审。四是2500万财政扶贫资金和移民资金等待规划。其中移民资金1200万元,区本级财政扶贫资金1100万元,烂板桥村和天云寺200万元。五是劳务培训工作。2014年第二批中省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的66万元和第一批资金中由于一个培训学校中途退出结存的培训资金12万元,共计78万元。目前扶贫培训项目已在网上遴选公告,近期将对各报名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

一是以政府托底扶贫解决当前。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生活来源、自身已无力脱贫的个别贫困人员在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住房改造、生活保障等方面实行托底,确保特困群众吃穿不愁、住房上学就医有保障。二是以产业技能扶贫解决长远。对贫困村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夯实基础、突出产业”要求做好“到村”规划,对贫困农户要按照“五个一”“六到户”要求做好“到户”规划并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目前23个贫困村的规划已在各乡镇全面启动。三是社会参与合力攻坚克难。目前政协委员联系贫困村、贫困户,乡镇扶贫协会成立工作全面已启动,相关社会扶贫工作相继实施。四是落实包干减贫工作责任制。按照每个贫困对象一个责任人的要求,实行脱帽减贫任务包干制。每个乡镇安排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每个贫困村安排1个区级部门帮扶,每个贫困户安排1名机关干部帮助,做到扶贫解困全覆盖,帮扶对象不脱贫、责任主体不脱钩。出台了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帮村、干部帮户的实施方案。五是建立扶贫开发考核机制。细化扶贫工作考核体系,建立“时间倒排、任务倒逼、定期督查”工作机制,出台了《__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对扶贫开发工作实行任务季报、定期督查、年终考核。

单位人员少,工作力量不够强,进度缓慢。2015年,扶贫移民项目资金过亿,项目实施村多面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任务重;全区移民人口在不断增加(现已超过1万人),三峡移民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双叉河水库开工实施,任务繁重时间紧。

根据《__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建议扶贫移民项目由乡镇负责实施,区扶贫移民局负责项目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与国家、省、市扶贫移民政策和重大项目对接,精心项目储备,做好沟通衔接,尽最大力量争取最多的项目资金。

篇(6)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纳入每年年底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障扶贫的组织领导,把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年召开6次专题会议研究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每月至少下基层调研、指导1次,以准确了解困难的所思所盼,及时帮助特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强化牵头部门、领导的主体责任,切实担负起政策落实、资金发放、工作保障和监督管责任;强化责任单位、乡镇、股室的具体责任,切实履行好扶贫对象的核查、管、评议、资金发放等工作职责。

(二)明确任务,认真落实。研究制定、实施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方案,按照各项工作安排,细化具体措施,落实扶贫专项资金保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确保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县民政局、县残联、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局在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责任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衔接,全年召开2次联席会议,专题研究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我局履行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统筹职责,认真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制度,做好低保兜底工作;县财政局及时安排、拨付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切实实施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县残联认真落实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城乡重度残疾人护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

(四)加强政策宣传、督导,做好培训工作,狠抓落实。积极宣传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让群众充分解把握政策要求,让社会保障扶贫各项政策得以落到实处。同时做好培训工作,全年共组织开展专项工作培训一次,残疾人相关培训一次。加强社会保障扶贫专项工作督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项目推动(基础分1.5分,自评得分2.4分)

(一)对象认定

与扶贫开发局、残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在对象认定上的衔接,加强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相关信息的沟通,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信息核对,把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象认定精准,无“漏保”“错保”现象的发生。

(二)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我县2019年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项目所需资金已按现行渠道纳入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我局结合我县实际,已按每季度动态调整人数,足额发放于我县农村低保对象,总结发放资金179.91万元。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

根据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财政困难群众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代缴资金的通知》文件精神,省级财政下达的困难群众社会保险个人缴费代缴预拨资金8.9万元已下达至我县。我局已将代缴资金按文件要求列入规定科目,拨入基金专户,目前共使用代缴资金84300元,已全部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中做到个人账户到账处,结余4700元,根据“据实据效,据实代缴”的原则,待明年结算后退回省级财政。

3.贫困残疾人扶助资金。

(1)重度残疾人护补贴资金。

我县2019年度重度残疾人护补贴资金已纳入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省、、县共计下达资金下达资金71.8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是27.09万元,级资金是24.77万元,县级资金是20万元),因人员取缔过多,我局向县财政局追减县级资金12万元,实际发放资金61.173万元。

(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

我县2019年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已纳入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省、、县共计下达资金40.39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6.53万元,级资金9.86万元,县级资金14万元),实际发放资金37.614万元(县级资金结余2.776万元)。

(3)扶贫对象生活补贴资金。

我县2019年度扶贫对象生活补贴资金已纳入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省、、县共计下达资金91105.3元(其中省级资金4.4万元,级资金2.05万元,县级资金26605.3元),实际发放资金86655.3元,剩余资金退回县级财政。

(三)整改情况

今年我县社会保障专项扶贫工作在审计、督查暗访和交叉检查及第三方评估中未反馈有问题。

(四)系统录入情况

每月按时、及时、准确填报“六有”数据平台专项资金数据,未发生漏填、错填的情况。

三、扶贫成效(基础分2分,自评得分3.5分)

(一)项目完成情况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2019年以来,县民政局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以户为单位,计算家庭总收入后按标施保、应补尽补、应保尽保、动态管要求,全面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累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9084人次,179.91万元,同时加强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了低保政策在扶贫攻坚中的兜底救助保障功能。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牵头单位: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全年持续开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情况摸底工作,并为全县843名符合代缴政府的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三类人员实行100元/人/年的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按照据实代买的原则,全县符合此次政府代缴政策的843人已全部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中做到账处,并在全民参保登记管系统内做同步更新,完成上级下达的代缴任务102.3%。

3.贫困残疾人扶助(牵头单位:县残联、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

(1)重度残疾人护补贴。

积极开展重度残疾人护补贴发放工作,全年对一级重度残疾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护费用补贴,对二级重度残疾人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护费用补贴。全年累计为7468人次重度残疾人发放护补贴61.173万元。

(2)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积极组织开展向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工作。2019年提高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由2019年80元/月提高到90元/月,完成提高补贴标准100%。全年我局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4180人次,37.614万元。

(3)扶贫对象生活补贴

2019年,对全县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县户籍残疾人中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且未享受低保的,按政策核发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每个对象的发放标准,以国定贫困线(2018年国定贫困县暂未定)与该对象年收入的差额为准。该项补贴的实施,以县扶贫开发局认定的为准,主要参考《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业务管系统》。2019年我县残疾人扶贫对象共计35人,累计发放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86655.3万元。(年初计划发放38人,因其中3人经过核定,年收入超过发放标准,不再符合发放要求)

篇(7)

一、主要工作内容

1、完成年底审计工作。在2018年我局组织开展的村级财务审计工作中,我参与了五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的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我认真整理了各种审计资料,并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进行了汇总整理。为审计工作报告的撰写提供了依据。在审计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维护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2、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先后在永正上官庄和榆林子镇小寺院头村通过翻阅村级会计账簿,对村、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填写清产核资报表等实地参与清产核资工作的各个环节,学习和强化了业务知识。并多次下到乡镇、村组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在县级验收过程中,认真梳理和汇总了验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顺利完成了清产核资县级验收工作。

3、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帮扶的工作。多次走访帮扶对象,了解和掌握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和填写了“一户一策“提升方案,并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提升方案进行了定期运转。帮助贫困户李小强、李海龙打扫卫生、清洗衣物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4、参与我局举办的“2018年度农村财务人员财政支农培训”工作。培训期间,积极配合其他同事搞好培训期间的各项后勤服务工作,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培训工作结束后,加班加点完成财政支农培训工作在财政支农远程培训网站的数据上传等工作。

二、 存在不足

一是业务知识学习虽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没有深度和广度。二是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三是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去推广。

篇(8)

二、整改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对整改工作的研究部署:

召开乡班子专题会议并召集驻村工作队及村三委班子认真学习整改文件精神,分析和总结石登乡2018年度扶贫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治担当。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责任人按文件要求,在对应时间节点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篇(9)

根据市扶贫办的要求,我镇对2016年的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镇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农业办、财政所、民政科、经管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督导检查。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特别是要组织机关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在每个村成立3-5人的工作班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

2、组织培训。我镇按贫困发生率4.5%的比例进行识别,我镇的贫困人口数为3377人,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行政村。召开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专题会议,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把贫困户识别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方法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把培训重点放在镇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两级,确保有一支工作队伍、每个村都有明白人,确保精准识别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农户申请。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广泛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识别范围。各行政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人民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4、入户调查。农户提出申请后,由镇机关包村干部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剔除,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5、民主评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留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言记录、评选过程等内容。最后,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或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后,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6、公示公告。先将入选名单在贫困户所在的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汇总后报市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办公室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公告期为5天)。

7、建档立卡。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并录入贫困户信息库。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全镇有83个行政村,在贫困户登记表的收取过程中,存在部分户主只填写了户主信息,没有填写家庭成员信息,最后统计的贫困户人口数为3278人,导致与市扶贫办下达的贫困户人口数3377人少99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核对各村上报的公示名单和贫困户登记表名单信息,将遗漏的贫困户人口数进行核实存档,以备以备下步改正

2、上报的采集信息存在身份证号码不准确、银行账户漏填或不准确、填报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仔细核对上报信息,列出信息填报存在错误的户,以备下步改正。

个人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二)

市自实施千企进千村、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精准扶贫工程以来,众多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商会常务副会长、集团公司董事长定点联系的扶贫村县镇xx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现状

xx村位于城关镇西部,与县最边缘的乡相邻,版土面积8.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10户,1806人,其中,区移民 235户,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旱地2050亩,水田650亩,林地1400亩。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260元。根据国家贫困标准(xx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统计,该村现有贫困户232户,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3.5%。

有史以来,xx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单一、农民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返乡较多,是该村贫困现状的集中体现。

二、扶贫目标及对策

针对xx村贫困现状,子胥湖集团公司扶贫工作专班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并与村两委会多次商讨,初步拟定了扶贫发展规划,力争在2020年前,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xx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扶贫目标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包户扶贫的方式,利用子胥湖集团产业带动优势,力争通过6年的奋斗,形成以桃子产业为主的观光、休闲、采摘生态旅游园区,实现产业发展(发展生态桃园1000亩以上)、农民增收(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到2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

2、扶贫对策

一是完成村主干道的公路扩宽、硬化。力争在2015年前投资600万元完成郧庙路至村万头猪场的6.5公里道路扩宽、硬化,达到路石宽8米,水泥路面宽6米的要求,并搞好路间及排水沟建设和绿化带建设,形成桃花大道景观带。

二是改善土地生产条件。xx-2018年通过对xx进行水、田、路、渠的综合治理(面积450亩),形成耕地园田化、梯田化;新修河堤石岸6000米,改挖河道400米;修建机耕路28条2400米、田间作业道36条4500米;维修库塘8口、引水堰渠4000米。

三是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计划从2015年开始,投资2600万元,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种猪繁育场,专门繁育子胥湖土黑猪(年繁育10000头以上),为贫困户和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种猪仔,对贫困户实行先赊后还的办法,扶持贫困户发展养猪业。然后,由子胥湖集团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并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标准,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和基地农户实现产业化经营。力争到2018年形成万头养殖规模。

四是建设千亩生态桃园。计划xx-2016年投资200万元,建成1000亩生态桃园,引进最新的水蜜桃、油桃和大樱桃品种。桃园内套种草莓或花草,实行立体种植,配套建设一批观光景点,培植春赏桃花、夏摘桃果的桃文化观光园。

五是建设大型沼气发酵罐并扶持农户发展沼气池。利用沼气发电供农户照明和养殖场供热,利用沼渣生产有机肥供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及农作物,沼液直接用于农作物施肥,实现农产品的有机化。到2020年,结合农村环境整治,搞好农户庭院绿化和景观化,实现庭院靓化。

六是建设独具风格的乡村农居。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施工的办法,对现有农户庭院进行改造升级,把居住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农户和土坯房、干打垒房屋进行搬迁和重建,达到整齐划一、特色明显、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要求。

七是整合项目,建设xx村综合服务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6年投资5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游客接待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奠定基础。

八是发展旅游服务业。修建打造休闲旅游景点,建设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休闲农庄,配套发展餐饮业,计划新发展农家乐12家,使全村的农家乐达到20家,从业人员100人以上,年营业额达到600万元以上。

三、保障措施及建议

1、保障措施

为确保扶贫对策和目标的落实,尽快改变xx的贫困现状,必须强化以下三项保障措施: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第三,落实工作责任。子胥湖集团公司成立以董事长挂帅的扶贫工作专班,全面负责xx村扶贫工作,同时下设多个工作部门和子公司,具体负责单项工作。其中,项目部负责扶贫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工程部负责有关工程的施工和管理;财务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争取和足额支付;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产业扶贫的实施; 润景园林公司负责观光景点建设和全村绿化工作。公司按照计划进度,逐年逐项进行检查考核。

2、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篇(10)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政策宣讲、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原原本本学习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坚持以上率下、联系实际学,真正把学习当做工作开展的第一道工序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2.指导工作落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全面排查解决存在的问题,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坚持不懈抓好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加强动态监测管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努力降低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影响,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确保全市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全面完成年度脱贫目标任务

3.完成剩余人口脱贫。聚焦613户1645名剩余人口脱贫,摸清底数,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时给予低保兜底保障,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

4.继续坚持“四个不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切实防松劲、防懈怠。持续强化扶贫对象和扶贫项目库动态管理,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和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精准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切实做到精力不散、靶心不变、力度不减。

5.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进一步巩固60个贫困村出列成果,确保87135名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对前期摸底的1373名脱贫监测户和3184名边缘户,及时提供精细帮扶,防范返贫和新增贫困。继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非贫困村和边缘户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努力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开展肺炎疫情防控,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作用,开展宣传引导、生产指导、帮扶督导和民意疏导工作,摸清底数,分类开展精准帮扶,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复产复工等问题,切实将疫情对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三、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

7.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围绕实现“三保障”、落实“三精准”、抓好“三落实”,重点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全面排查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在6月底之前切实整改到位。

8.开展“动态清零”工作。狠抓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应补尽补”。全面落实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常态化机制,实行“应改尽改”。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和建后管养。3月底前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再排查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全力补缺补差。6月底前,全面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新增问题。

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9.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继续对8个深度贫困村在政策、资金上予以重点倾斜,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加大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

10.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对剩余贫困人口较多的5个乡镇及贫困发生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倍以上的14个村进行挂牌督战,督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帮助解决问题。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动态清零、扶贫小额信贷清收等重点工作挂牌督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研判形势,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制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突出问题。

五、精准落实帮扶举措

11.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继续深化“四带一自”“三有一网”扶贫模式,巩固产业扶贫成果。结合疫情防治工作,推动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带贫机制。大力解决产业扶贫中出现的滞销等各类影响稳定脱贫的问题。加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确保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在扣除土地租金、运维费用等必要支出后80%用于贫困人口,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继续实施电商扶贫和旅游扶贫。

12.持续推进就业扶贫。继续深化“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程,降低疫情对贫困户家庭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巩固就业扶贫成果。加强扶贫车间建设,提升带贫能力,给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优先使用贫困家庭劳动力,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稳定就业。开发并规范管理扶贫公益性岗位。

13.做好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坚持户贷户用户还原则,对贫困群众因疫情影响的春季生产和后期恢复生产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适当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贫困户的还款期限。加大“户贷企用”清收力度,做好实时跟踪监测,继续执行提醒、通报、预警、约谈、司法到期回收等机制,确保完成3.66亿元到期贷款回收任务,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逾期风险防范。

14.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的原则,深入实施产业带动、就业扶持、“两基”提升、社区融入“四大工程”,增强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标。

15.扎实推进资产收益扶贫。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协调相关部门有序推进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施。折股量化和收益分配向弱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倾斜。指导乡镇、村结合实际,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带动贫困户增收。

16.深入实施消费扶贫。以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试点先行县为契机,以消费扶贫为抓手,以拓展贫困户增收为目的,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进高校、进企业、进园区、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进电视、进深加工“八进”行动,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多措并举解决好产业扶贫中的“卖难”问题。积极争取各级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公民个人等参与消费扶贫。

六、加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

17.扎实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300公里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计划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剩余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不落一人”。持续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有效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重点做好水电供区电网改造,提升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光纤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夯实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8.扎实补齐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做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加强基层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市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

19.扎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加快推进农村改厕问题排查整改。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以“五清一改”和“四净两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启动实施2020年度省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继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和重点示范村创建。

七、提升脱贫攻坚管理水平

20.持续深化综合问题整改。继续推行“清单管理、专班督战、四季攻势、闭环调度”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反馈的各类问题整改,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坚持全面排查、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以问题整改促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21.继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统一部署安排,及时开展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清洗工作。强化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加强数据比对与分析。开展数据摸排,提高数据质量,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做好贫困监测和建档立卡两套数据的衔接。

22.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充分运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全面掌握资金安排、拨付、支付进度。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压实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绩效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积极配合纪委监委、审计等部门深入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检查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23.强化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基础”,加大对产业就业补贴、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扶贫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全面落实扶贫项目运维管护机制,完善扶贫资产登记制度,突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持续发挥扶贫功效。

24.扎实开展普查试点和全面普查工作。积极开展全省脱贫攻坚普查试点工作,对先行试点的3个乡镇6个村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为完善省普查方案提出建议。认真细致做好全市普查工作,摸清贫困现状,精准掌握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的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全面普查。

八、加大精准帮扶工作力度

25.做好精准帮扶工作。加强对驻村工作队的指导、培训和管理力度。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防疫期间,帮扶责任人要适时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精准帮扶,因村因户因人制定并落实好“一村一计划、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扎实做好县域结对帮扶,进一步加强与贵池区和桐城市对接合作,推动结对帮扶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继续发挥“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推动需求对接,助力脱贫攻坚。

九、强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

26.做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分类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工作总结。县级重点总结以脱贫攻坚统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的巨大变化、历史成就、经验启示等。乡镇重点总结具有特殊性、典型性的做法、成效和经验等。村级重点总结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治理能力、内生动力等方面的显著变化和经验启示等。做好2014年以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启动“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编制工作。加强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弘扬正能量,讲好故事,展现我市良好形象,表彰一批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参加“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

十、进一步强化攻坚责任

27.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坚持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全面排查问题和挂牌督战相结合,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乡镇、村(社区)、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各级干部的责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上一篇: 护士年中工作总结 下一篇: 幼师实习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