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施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2:2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施工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施工论文

篇(1)

2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控的有效策略

(1)提高全体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从各个单位的最高管理机构入手,令其掌握安全工作第一的理念,采取预防为主的管控策略,强化安全管理,将安全意识下达至每个基层为水利工程施工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提高管理阶层人员的安全意识,高度重视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控问题,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考评和评估,以达到提升整体安全意识目的,促进安全工作全面开展。与此同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规范化的安全管理标准,将责任落实,使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了解施工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关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施工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督促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对引起事故员工加以警告,情节严重且屡教不改者应给予开除处分。另外,无论是施工者还是管理者都要在统一安全意识的同时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加强管理部门与施工人员之间的交流,将安全制度与行业规范相互结合,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监控。

(2)注重工程安全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管理

为了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加强人员安全管理意识和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例如:要求施工人员在实际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帽等和其他安全设施,严禁除施工工人以外闲杂人员进入施工场所,以免发生意外的事故。同时,施工单位必须注重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能够顺利完成。安排专门负责人员每24小时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为确保施工现场安全问题加强管理。工程施工项目一旦开展,监管是重要的安全管控环节,安全措施应紧随其后。因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是势在必行的,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监管水平,配备专门负责安全的人员,进行安全提醒。根据水利工程实际施工的情况,制定明确管控目标和检测标准,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对于可能造成不良影响行为加以劝阻,必要时勒令其停止工作,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完工。

(3)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控监督

水利工程是一个工作持久,涉及范围大的工作,这对施工人员的耐性及责任心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进安全管控方面的培训,可以促进施工人员管控意识的提高,加强管理水平。与此同时,还应采取奖罚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个施工单位的素质水平。并据施工人员工作经验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针对施工人员进行不同管理,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充分对现代化高科技加以利用不断推广,并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大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管,采取高效措施提高水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4)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安全管控效应

现代化建设中,要想保证水利工作的顺利完成,就要对施工过程中的设备进行不断完善,及时对配套设施进行维修及保养,确定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然后针对不同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督促现场人员安全施工,加大检查力度。对质量严格把关,不允许劣质工程发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篇(2)

二、加强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为电力工程中不光只有线路架设、电气安装项目,除此外还有一些土木建设项目等,因而一套完善的电力工程安全施工管理责任体系譬如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权责分明的施工过程、施工安全方针与政策的建立以及施工安全管理责任书的签订务必逐级、逐项、逐层来进行,建立健全这样完善的责任体系是摆在电力工程管理层面前的难题。

2.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各式各样的问题存在于电力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中,严重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预防误操、操作流程规范系统化是缩减事故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此外,除制定奖惩措施、健全操作规程以及细化相关制度、章程外,管理人员务必督促施工人员在施工作业时严格遵循各项工作的技术措施、组织措施细则,这样才可有效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此外,务必加强管理层质量监控措施与安全管理力度。除技术交底外,施工人员作业行为可以通过技术作业指导措施、施工方案详细且准确的制定统一规范。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做到未雨绸缪,比如勤跑现场,及时找出解决施工中薄弱环节的有效措施,做好事先准备工作,以便出现状况能够及时解决。合理安排安全监督人员来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施工现场的协调组织工作与安全管理工作。各监督人员,班组长、工作责任人、及现场监护人员都要严格按照相关章程进行工作,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避免疏忽,坚决杜绝违章作业和疏忽大意等问题。终止与安全管理工作疏忽、松懈、不到位的外委施工单位合作的同时对于其承建资格予以取消,加大监管的力度。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行之有效的措施,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提升,也能保障安全施工。现场全体施工人员长期、稳定的安全操作技能可经过实行技能教育与安全教育获得,加大对全体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力求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与“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可通过开展各种安全学习与教育培训让员工牢固树立,并把技术、思想、岗位专业培训教育与安全培训教育相结合,提升技术业务能力与提升自我防护能力与安全意识相结合,工作中互相提醒督促,意识到确保安全施工可以减少事故发生率,始终铭记安全施工的责任意识。

4.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技能操作错误或技术能力低、身体健康状况或生理状况欠佳等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因而,无论是一线施工人员还是管理层人员都不能忽视对其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与安全教育培训。这样在逐渐培养他们办事作业好的习惯。要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确保其不安全状态得到有效的控制。安全措施的安全性评价要依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及时补充完善察觉的安全薄弱环节,将漏洞堵塞,重点控制重大危险源,力求在萌芽状态扼杀事故苗头。

篇(3)

水利工程施工的建设是关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工程,是水利建设事业的重要主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安全生产、安全施工作为工作的最重要核心。想要有效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隐患、提高水利施工的安全性,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只有在思想方面的觉悟有所提高,才能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提高安全意识、对工作人员普及安全教育,督促他们安全施工,既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保护施工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安全意识是水利工程施工不可缺少的工作,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安全施工,懂得安全施工的重要意义,还要进行严格的考察测试,合格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

1.2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高质量的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在这一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建设安全管理体制,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当前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另一方面,政法系统也要加强安全检查、监督制度的建立,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于一些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要及时查出,并加以警告和监督,确保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从而保障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施工企业要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确保安全工作真正有效进行,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所有在场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

1.3增加有效的防护措施

对安全施工有较高的认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科学高效的防护措施,这三者是保证施工安全、提高施工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三者缺一不可。施工单位必须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要求,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增加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能在安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加以援助和处理,将安全施工的损坏降至最低。施工企业应当定期置备防护用品和防护器材,例如消防所用的灭火器等。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教导他们如何使用防护器材并进行自我保护。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在事故发生时有效避免人员伤亡、降低损害。另外,施工单位还应该指派固定人员,对防护措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能够正常工作。

篇(4)

施工单位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及施工工序的协调与配合,针对工程实际施工需求建立了后勤保障工作队,其主要职责是保证施工设备、施工机械的正常工作,并要保证工程施工材料的及时补给及工作环境的及时协调等工作。该项目在施工前建立了完善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责任制,并针对工程实际施工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将工作职能、权限、奖惩以及利益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这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要求参与施工的各单位要每星期举行一次施工生产协调会议,要求与会人员要通过参与、协调、配合等手段解决工程施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并要求每半个月要对工程项目施工进行一次生产进度监督检查工作,通过核实施工进度情况来确定加快施工生产的措施,在检查过程中要督促各项质量、安全和管理制度等措施的执行,这对加强施工单位安全施工制度的执行力度有着重要意义。施工单位与业主、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拟定了全面配合的合同文件,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向各方提出优化施工和设计的建议,这对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缩短工期以及降低成本投入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将技术管理工作做为重点内容,将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都能应用到工程实际施工中,根据施工生产制度要不断加强现场指挥、协调及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将安全施工生产深入到每一个施工人员心中。

1.2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措施

要求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带好安全帽,扣好安全帽的冒带,并要求每个施工人员都要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具,针对部分劳动强度较高及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不仅要求施工人员或设备操作人员要具备健康的身体,更要求其在上岗前要进行专业培训,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才能按照相关施工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流程来独立操作,这对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及施工整体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工程实际施工中的钢筋断料、配料以及弯料等工作,都必须在地面施工场地中进行作业,不允许施工单位或施工人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高出违规从事钢筋断料、配料以及弯料等工作。施工人员在搬运钢筋过程中,要注意搬运路线上是否存在障碍物、架空电线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如果有的话需要施工人员在搬运过程中要避开此类物品,避免钢筋搬运中的回转动作使其碰到电线,这会导致施工人员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容易产生十分严重的触电事故。切割机在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确定其运转是否正常,机械在运行中是否存在漏电现象,并要求切割机等施工设备在使用中必须将电源线进漏电开关,在使用后不允许其随意摆放到易燃物品堆中。施工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过程中不允许其将钢筋集中堆放到模板或脚手架上,同时也要求其不能将工具、钢箍、短钢筋等物品放在脚手架上,避免其因施工人员操作失误而滑下伤害其他人员。

1.3木板制作安装的安全措施

施工人员在对木板进行安装或拆卸处理过程中,要求其不能在同一垂直面上进行操作,必须上下同时作业并要设置好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避免因施工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安全事故。高处或复杂结构的木板在安装、拆除处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的施工设计对其进行施工作业,在施工前要根据工序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安全措施,同时也要求木板在安装过程中其支撑不允许放在脚手架上,这对保证木板工程及脚手架的使用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木板在安装过程中要中途停歇,施工人员要将支撑、搭头、搞头板等钉牢,保证这一工序的整体安全性,在木板拆除处理的间歇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将已活动的木板或其他结构运走,避免此类木板或其他结构在处理过程中发生浮空、踏空等坠落事故。施工人员在拆除木板过程中不允许其站在拆除处理中的木板上,在砼浇筑过程中必须由专人对木板工程进行检查,避免因木板在浇筑过程中出现错台移位、走样崩塌等事件。

篇(5)

1.3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上不强水利项目的施工工作当中,工作人员的构成通常大部分均由文化层次相对不高的农民工构成,他们在专业施工及安全意识上的知识量比较少,很容易在初期无法对施工环境进行良好的适应,且防范意识与安全意识都不高,对施工规程具体内容知之甚少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同方面的影响,阻碍了水利工程高效、快速的发展。

2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当前水利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在内容上多层次的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工程设备、工程机械等,水利工程各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也相互制约,关系密切。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当中导致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通常都在于某个环节的问题上。

2.1人为因素在水利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谓人为因素影响安全事故主要指的是水利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者等,其施工行为如果安全性不高则容易引起或直接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责任意识太弱、缺乏安全意识、所用设备安全性不够、违章操作及危险作业等。

2.2物的因素除了人为施工不当,施工机械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水利工程施工材料规格质量不达标、安全防护装置有问题、施工物品的摆放不当等,都可能构成威胁施工安全管理的隐患。可以说,人的不当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环境状态等是导致安全事故方式的直接原因,而水利工程管理漏洞则是间接原因。

2.3环境因素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工程施工所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包括水文、气候、土壤、地质等,而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不可控性。因此为规避环境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建议施工企业在开始施工前,要对影响施工的各环境因素进行评估与优化。

2.4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如下内容:检查与知道施工现场工作、合理组织施工人员工作、制定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规章制度、认真实施施工事故防范措施、对水利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等等。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上述工作若有一项实施不到位,都会给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3水利工程安全施工的保障措施

3.1强化和落实全员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水利工程项目部成员的安全责任与义务,在全员范围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这是落实全员安全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水利施工安全生产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管理层对于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为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施工企业可制定和采用有效的安全生产激励制度的方法,若在一定时期内出现安全事故,则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反之则要予以相应的奖励,以此来增强企业领导对施工安全的重视程度,激发水利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自觉性。对于企业新近员工或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人员,应当积极开展安全专题教育,从安全防护、安全检查、安全预防等层面,提升水利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

3.2完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制度在水利施工单位中,要不断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科学制度管理人、教育人,并要督促企业全员将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在符合法律和行业规范基础上,还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该安全制度在企业中推广和执行后,相关人员要对制度履行状况进行定期调研与分析,确保各级各类人员能够严格遵守。

篇(6)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在长期安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意识行为的总和。它体现着施工企业的文化内涵,根据施工企业生产运行特点,将其安全文化划分为精神、行为、制度以及物质4个层次。其中精神层文化是核心层,其他3个层次围绕着安全精神层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这4层安全文化水平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高低。

1.2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因素

采用文献归纳法对各个行业影响安全文化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得出和施工企业最匹配的16个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安全意识、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奖惩体系、交流平台、组织承诺度、管理参与度、工人安全需求、决策者行为合理度、施工现场安全合理度、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物质基础;外部因素有: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社会安全价值观、行业协会宣传力度、国家法律法规。

2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演化路径分析

2.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自然演化路径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自然演化是以企业工人为主、自下而上、具有自组织性质的演化路径,其动力来自于企业的内部,表现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起着安全文化演化的主导作用,以自组织的形式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过程。这种基于自组织的自然演化是内生的,企业内部机制作用的结果,不受外部作用的影响。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施工企业工人安全意识等水平得到提升,迫切希望管理者多参与安全文化活动、企业加大安全培训投入力度、加大交流沟通平台的完善等,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自然、有序、有方向(从工人向管理者)的推动力,使安全文化的形成速度加快、安全文化水平得到提升,最终自然演化成一种内生的施工企业的安全文化。

2.2基于控制论的强制演化路径

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强制演化是以企业管理者为主、自上而下、具有刺激推动性质的文化形成过程。基于控制论,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是施控者,工人则是受控者,他们都是具有判断事物能力的行为主体。强制演化是管理者在认识到本企业的不足,通过改变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安全文化体系,以适应竞争环境要求的过程。强制演化强调管理者需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从而重视组织承诺和管理参与,主持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奖惩体系、交流沟通平台,安全教育培训投入计划等,从而形成强制演化下施工企业安全文化。

3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演化路径

借助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5.6a,笔者对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演化路径进行了仿真模拟。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可通过系统流图的形式来呈现。呈现了系统内部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且标明了自然演化和强制演化两种路径。所以,最终确定了影响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5大因素:即安全意识(包括工人和管理者)、安全规章制度、奖惩力度、安全教育培训投入力度、交流平善度。

篇(7)

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施工所有施工人员即项目管理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材料设备采购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内部质检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协同工作的结果,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严控在先”、“用数据说话,创精品工程”、“为用户服务,我要敢担当”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五大现代观念,把责任心强、做事严谨的施工人员用在关键岗位。材料设备采购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和材料设备质量鉴别水平。

1.2完善工程施工管理规章制度

(1)施工组织计划审查制度

施工组织计划审查制度是保证计划目标实现的关键,在提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复之前,必须进行严格内审。重点审查施工人员、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施工资源的配置是否满足施工需求;施工计划网络图中各工序间逻辑关联是否科学合理;各工序用时累计能否满足工期要求;不良情况下计划措施能否有效克服环境因素对质量、进度、安全的影响等等,避免计划与实际脱节,造成停工待料或突击赶工而影响进度和质量,甚至因突击赶工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2)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制度是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基础。开工前必须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使各施工班组进一步熟悉图纸,明确施工各环节技术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施工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交由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组织实施。

(3)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根本保障。将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质检人员和安检人员头上,分别对桥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负总责,各施工班组长与质检人员和安检人员分别签订质量和安全责任书,对所管辖的施工班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负全责。对施工班组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的,按照责任大小和相关规定追究质检人员、安检人员和班组长责任。

(4)工序技术例会制度

工序技术例会制度是解决质量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定期召开工序技术例会,要求质检人员和安检人员反馈各施工班组在完成工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办法及处理效果,并对已完成工序进行质量和安全评估,如果出现施工质量或者是施工安全隐患,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负责人,也方便管理任院长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整改。坚持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不排除不放过,为下步工序提供经验借鉴。

(5)工序交工验收制度

工序交工验收制度是确保工序质量和安全施工的主要措施,是整体质量和整体安全的前提保障,没有工序的质量和安全,就没有整体的质量和安全。往往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均出自于工序质量和安全隐患的累积。自觉加强工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工序交工验收制度,彻底消除工序质量和安全隐患,确保下道工序质量和安全。根据桥梁各分项工程技术特点、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要求,找准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关键工序和关键因素,制定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加强检查和检测,形成工序成果资料汇总报表及分项工程中间交验单,报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审查。如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桩位放样、护筒标高、钻机就位、泥浆制备、混凝土灌注前清孔及钢筋笼就位、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施工安全储备等等,每道工序都要经过细致的监督、检查和验收,全面跟踪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有错漏不签认、有差错坚决返工、有安全隐患责令停工整改,彻底消除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

(6)无破损检验制度

无破损检验制度是必须要对混凝土的质量检查以及质量验收工作进行加强,进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质量以及混凝土验收的过程当中,要根据我国相关条例来工作,经过全方位检查之后,如果发现混凝土确实符合相关规定,则可以通过,如果与规定存在一定差异,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提出相关问题。这一过程中,承包人必须要自觉的执行规范要求,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优势监理工程师可能因为临时有事,不在现场,承包人就会投机取巧,容易为日后埋下隐患。承包人要使用无破损的检验方法对混凝土进行检验,要对桥梁中的所有钻孔桩进行检验。对无破损检验过程当中所需要使用的预埋件,可以在检验之前按照施工图纸上的实际情况,让承包人自行解决。承包方要在施工现场配备直径比较大的芯样设备,而且要聘请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施工,钻芯工作如果存在困难,可以将钻芯任务直接承包给监理工程师或者是专业的团队进行处理。如果监理工程师在检查之后,对施工所使用的混凝土存在不满或者是对施工过程当中的任何情况存在疑问,那么就代表桩质量很有可能低于施工标准。作为监理工程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全桩进行取样,通过取样的方式保证灌注质量。

(7)文明施工制度

文明施工是塑造工程管理形象、向外界展现企业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工程管理形象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外界对企业的认可度。文明施工制度的有效实施将会有力推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文化发展。围绕“保证施工现场环境清洁程度,不要在施工现场随意堆放施工材料、施工所用设备必须整齐摆放、施工现场必须要配备整套安全设施、时刻保证施工现场的道路平整畅通、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制度进行改变、劳动纪律一出即成法,必须遵守以及保证施工现场劳动秩序等。这八项文明施工要求,制定符合环境实际的有力措施和保证这些措施能够贯彻执行的规章制度并坚持不懈地推行,企业的管理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质量水平和施工安全度的稳步上升。

(8)突出贡献奖励制度

突出贡献奖励制度是企业激励员工积极向上、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有力措施。对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具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在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除在实施项目中给予经济奖励外,在人事安排上给予提拔任用,形成人人自觉遵守规范和规程,人人争当质量和安全模范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工程整体质量和施工安全。

2桥梁土石方施工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许多项目管理者往往把质量和安全的管理重心放在桥梁主体结构部分,忽视了桥梁土石方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桥梁施工过程当中土石方工程主要包含了支墩太基坑开挖以及支墩太基坑回填两种形式。在进行挖掘工作时,需要按照下述方式对工程进行检查与验收。在进行土石方开挖工作之前,对基坑开挖的边线以及坡度放样进行检测,看是否达到工程所需标准。土石方开挖后,检查验收基坑周边地表水及坑壁渗水截流、基坑排水降水、坑壁支撑防护等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满足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在完成基坑清基之后,应该联合设计人员、勘察人员以及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对基坑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验收,从而保证坑底的标高以及轴线等尺寸均符合工程施工的需要。在进行基坑回填的时候,回填所使用的土,必须要进行压实,保证密度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求。如果在施工过程当中产生翻浆或者是弹簧土等情况,应该理科进行回填。回填过程当中必须要对建筑物进行管理,以免出现下沉或者是倾倒的情况。基坑回填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检查验收:在桥梁工程施工中,因忽视土石方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造成基础位移、墩台倾斜的质量事故和坑壁垮塌、墩台倒塌致人伤亡的安全事故的实例,屡见不鲜。

篇(8)

二、第二类群体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1.安全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有效跟踪监管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安全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费用使用范围中也单列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虽然安全费用提取有总体额度要求,但涉及单列的项目支出没有测算相应的比例。如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安全费用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房屋建筑工程为2.0%,但涉及具体项目支出比重不明确。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更加乐意增加业务经营费用的开支,往往会忽视人员安全培训经费的落实,会更注重眼前可见、短期利益,而往往不会注重潜在的安全效益。

2.教育实施情况缺乏监督,从业人员呈现“被教育”趋势

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自律完成,反映在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中,就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台账来体现。通过日常安全检查中,不难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未受岗前安全教育与未完成年度安全培训的情况相当普遍,到工程后期装饰装修阶段,受教育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一些列入教育台账中的受教育者,也纯粹只完成了签字流程,没有切实受到培训,变成虚假记录,成了“被教育”对象。也恰好迎合了部分监督人员“轻现场、重台账”的检查作风。

3.群体流动性太强,很难实施系统性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普遍来自偏远农村,一些人员今日放下锄头,明日就到现场上工,农田与工地两头奔走,就业不稳定。外加工程施工任务繁重与缺少连续性,与亲人异地分居等种种缘由,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的现状及特点就明显表现出短期性、流动性、分散性、阶段性、穿插作业、流水作业、农民工等。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存在,“半工半耕”短期内没法改变,使得农民难以完成向职业工人的彻底转变。工作的不稳定性或高流动性决定了教育培训工作很难进行合理规划、完成系统培训。

4.实施教育培训缺乏有效载体,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一线作业人员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和其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班组讲评活动等常规性教育活动通常由区域(分)公司、项目部、班组来完成,教育者基本由公司分管工程管理成员、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班组长构成,授课场所基本局限于现场食堂或会议室。因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教育者综合素质不优秀,缺乏教育培训实施平台,教育成效如何,也无从评价,基本只停留在安全台账的记录上。

三、第一群体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1.创建合理、弹性的培训方式

为了更好紧扣企业经营活动,立足于培训实效,可以根据培训对象集中受训难、难以脱产学习等客观情况,创建视频课件进行网络远程授课,同步由指纹考勤改为实施网上脸谱视频考勤系统,教育学时允许间断累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借助网络优势,让安全再教育更趋灵活,也可以较好地纠正“代教育”现象。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由于受教对象需求不同,根据现有材与大纲,短期内要做到内容细化,贴近需求,确有难度。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有时间也有能力调动社会资源来做此项系统性工程。特别是针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再培训内容,可以委托资质机构或权威专家对现有在实施的标准规范进行细化、解读,编制配套的可视化、形象化的教学课件,让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组建一支权威性较强的专业队伍,创建统一

免费的网络答疑平台若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滞后,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对现有的标准、规范理解不统一,解读不权威,不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轻率宣贯实施,轻则带来财物损失,重则造成生命殒落。这里,我们可以参照招投标市场领域的专家库的建立模式,充分吸纳安全研究领域权威的专家或学者,更可通过一套流程来筛选出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现场型专家加入,组建一支权威型、现场型的授课队伍。也可以依托网站同步建立统一免费的答疑平台,实现有效的互动解答,让安全条款尽可能无疑义,实施起来更畅行。

四、第二类群体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1.加强安全培训专项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

第一类群体由于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并以政府为主导在组织实施,安全培训基本可以得到保障。难点就集中体现在第二群体上,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建筑市场劳务人员没有建立从业准入制度,对农民工进入建筑施工领域没有一套有效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办法,施工一线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违规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十分普遍,是造成建筑施工事故多发、突发和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加上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也没有明确的制度依据。在此,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权威机构就安全教育培训费用比例进行测算,参照《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相应条款要求,明确安全教育培训费用总额,并将费用计划列入办理项目安全监督手续的前置条件,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强化监督检查。未提交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项目安全监督手续。

2.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被教育者的动态管理

可以借鉴《关于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指导意见》(浙建建[2011]68号)文件精神,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来统一开发务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推出“务工人员教育卡”或“平安卡”等,有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能动态反映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实际教育情况的数据库。更可以与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考勤进行整合、优化,推出“务工人员实名考勤教育卡”,建立人员花名册、考勤册、工资册、教育单等实名管理台账,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底数清、基本情况清、出勤清、工资发放记录清、进出时间清、安全教育培训清“六清”目标。可以逐步改变省区域内建筑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无序、管理难度较大的局面,使一线作业人员的流动走向有序,管理能够得到落实。

3.持续推广民工学校办学经验,充分发挥载体效应

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关于在全省建设工地推广建立民工学校的指导意见》(浙建管[2006]23号)文件中相关标准的建设工程工地,要建立民工学校分校,到2012年,所有施工企业都要建立民工学校总校。2012年12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2]200号)文件,更是要求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有理想、讲文明、懂技术、会操作、出业绩的新一代建筑产业工人,积极探索和推进“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工地建校、社会参与”的农民工业余学校建设管理模式,丰富农民工业余学校内涵,更好地发挥综合载体作用。现在,民工学校办学经验已经非常成熟,覆盖面逐步得到推广,宁波市区还建立了建筑业民工培训教育网,实现网络平台教学情况可视化查询。还可探索成立公益性志愿者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公益力量。也可在原有统一的民工教育培训教材基础上,逐步改变以往说教授课方式,形成教学课件视频化、形象化、图像化,做到寓教于乐。

篇(9)

二、水利施工管理的改进措施

㈠提升水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建设。因此要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仅要学习先进的施工管理方式,而且要以身作则,有责任意识。除此之外,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还要在平时多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作为水利建设管理单位,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根据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和工程高度采取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对于工作人员。这就要求在工程施工中要权责分明,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同时,还要安排相关人员给予严格的监督,加大监督力度,使得施工人员遵循水利工程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除此之外,也可以制定相关奖罚制度,对工作认真的人员给予奖励,对于不负责任的人员给予批评与惩罚。但要奖罚有度,要体现奖罚的目的是让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而不是为了奖励而奖励或者是为了惩罚而惩罚。

㈡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和水利工程的质量优劣息息相关,特别是引水渠道和堤坝修建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一般选择在枯水期进行,这样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针对原材料的不同要求,对原材料的严格管控也显得特别重要,对于不合格或者与工程要求不相符的材料在工程建设中要禁止使用,要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负责。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严格要求,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一旦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做到有错必改,及时、有效的处理不规范工程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

篇(10)

钢筋笼在安装放置时桩位定位不牢,相关保护措施没有做到位,在外力或自重作用下钢筋笼就很容易发生下沉或中心偏移。一旦发生中心偏移或下沉现象,需要将钢筋笼重新吊起复位安装。要有效防止钢筋笼偏移,就要在钢筋笼吊装定位时做好固定措施,把钢筋笼和垫木固定牢靠,确保回填土充分夯实。另外,在浇筑混凝土时操作不当的话会导致钢筋笼上浮。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要做好防挂措施,灌注混凝土时采用慢速灌注,尽量保证导管中心与钻孔中心对准。如果是因为钢筋笼过轻导致的上浮,则需要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并焊接固定。钢筋笼变形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最常见的技术问题之一。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钢筋笼制作不规范或者吊装过程中操作失当。具体包括钢筋笼成型平台不平、未用卡板控制尺寸、没有按规定加设固定杆、箍筋间距过大、吊点设置不合理或未设加强筋等情形。要避免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变形,必须严格执行钢筋笼安装制作规定,在平台上完成捆扎成型,加设加强筋,确保钢筋笼强度,吊点要分布均匀,至少有4个捆扎点。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钢筋笼发生严重的扭曲变形,必须拆解重新制作,坚决不能继续使用。

1.2灌注水下砼时发生断桩现象

灌注水下砼发生断桩现象也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一般是由于灌注时导管脱落或接头密封不好,泥浆进入导管,或者导管埋置过深、灌注时间过长导致前期灌注的混凝土发生凝固等原因导致。断桩现象会严重影响桥梁施工质量。要避免出现断桩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灌砼前需要对导管进行漏点检查并进行抗拉试验,以防止渗漏;要根据石料最大粒径和桩径确定导管直径,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在灌砼过程中,严格控制导管埋置深度,最好在3m左右;如果灌注时间过长,为防止先期灌注的泥浆硬化堵塞导管,要使用缓凝剂;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保证施工材料充足、设备运行正常并有备用,以防止因设备和材料问题导致灌注中断。

1.3基础发生滑移或倾斜

该现象常见于山区施工,主要原因是基底承载力不均匀,导致基础向承载力小的那一侧倾斜滑移。山区地势高低起伏,要防止发生基础滑移倾斜就要尽量避开斜面。如果确实无法避开,就要进行锚固处理。对于处于倾斜岩石上的基础构件,要防止产生滑移,可内开倾斜台阶,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采取地基加固措施增强地基承载能力。对于已经发生的基础滑移和倾斜现象,可采取钻孔注浆的方法提高地基强度和防渗性能,以保障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1.4预应力张拉异常

预应力张拉异常现象是桥梁上部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之一。锚扩建板变形、梁起拱、锚夹内滑出、油泵声音异常等情况都是预应力张拉异常的具体表现形式。导致预应力张拉异常的原因多种多样,张力过大、锚垫板位置偏移、千斤顶回油过猛等情况都可能导致预应力张拉异常。可靠有效的锚固施工是防止预应力张拉异常的根本措施。要保证锚固可靠,必须选用质量合格的锚具、夹具,同时保证锚垫板面与孔道中轴线垂直,并加以焊接固定。

1.5浇筑过程中预应力孔道漏浆或堵塞

在浇筑过程中,波纹管破裂、接头不牢固都可能引起预应力孔道漏浆,严重时还会堵塞孔道改变摩阻系数。所以在安装波纹管时,波纹管接头、锚垫板接头都必须进行密封加固处理。浇注混凝土时应避免振捣棒直接触及波纹管,电焊时要防止电火花烧穿波纹管壁。为提高安全系数,可在波纹管内套用硬塑细管。在浇筑完成拔出导管后,应尽快使用高压水冲洗管道,防止残余混凝土凝固堵塞管道。

1.6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

压降时,孔道内有积水或残留物、锚具位置预应力筋间隙漏浆、水泥浆质量不达标、或者压浆压力不足等都会引发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现象,从而降低预应力筋与梁体砼之间的粘接力,并导致预应力筋氧化锈蚀,进而缩减预应力梁寿命。要防止预应力孔道压浆不饱满现象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孔道清洁,压浆前清除杂物,并用压缩空气吹净积水。发现冒水、漏水现象要及时堵塞。灌注前还要用棉花、水泥浆等将预应力筋间隙填塞以免冒浆损失压力。严格控制水泥浆质量,确保其膨胀率和稠度合格。

1.7现浇梁体模板出现问题

在现浇梁体时,模板经常会出现扭转、偏移、接缝错位不平整、中芯模上浮、底模架变形等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支架设置、模板支撑受力、底模高程等都可能引发模板问题。在实际施工中,要保证支架牢固固定在平面上,模板材料要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并用定位箍筋捆扎结实,模板大小要附合施工需要,确保充裕的工作宽度。铺设底模时,要设置预拱度,底模要与格栅垫实,与支架梁密贴,保证底模的光洁度。在浇筑时,要均匀浇筑保证模板受力平衡。

2关于桥梁工程安全管理的探讨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和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桥梁施工的特殊性,桥梁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协调工种多、建设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材料及设备多等特点,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要求更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危害更大。要做好桥梁施工安全管理,首先要高度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设立配套的奖惩制度,将安全保障措施和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其次要加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做好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工作,如防火、防盗、防爆、高空作业、用电安全、机械设备检查等。

上一篇: 开业庆典礼仪 下一篇: 分布式能源考察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