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16:57: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自制读书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电力调度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公布了“智能电网”发展计划,将在2020年前完成电网改造。明确2009-2010年属于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研究技术和管理体制,开展对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研制。2011-2015年属于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设备取得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2020年是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兴建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要处于领先地位。
电力调度是指对电力实行综合的从供应到分配的过程,是电力系统维持均衡用电的常见手段,在电力系统中有重要地位[1]。电力调度的均衡工作,尊重服从全局的原则,在对区域用电量合理科学地分析后,做出电力调度工作,使得电力资源得到合理分派,更有利于维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用电量的需求。电力调度,注重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双重结合,最大化地发挥双重资源的优势。
同时也注意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尊重人力资源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电力调度中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调度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科学技术,不但有利于维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用电量的需求,更有力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电力调度实行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科学技术,不但解决人员在操作调度用电上的费时费力问题,更有效避免人工错误操作的情况。
这既是新时代要求电力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电力企业具体应用新技术的体现,取得巨大成功。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力调度,不但能对电力信息自行分析处理,更能发现电力调度不易被发现的信息,进行科学分析。
电力调度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技术,提高了处理信息的效率,为合理解决用单问题赢得宝贵的时间,也能从理论中为合理化的电力调度提高科学依据,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地运行。
2 技术分析
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力调度是对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和监控等技术综合的运用,在电力调度系统上整体实行,达到电力调度的科学性[2]。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力调度系统包括应用系统、小型机系统和集群系统三种,在电力调度的系统中,一般使用双机结合的系统,这样再电力调度发生问题时,可以实行主机和备机的智能切换,进而保证电力调度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系统的设计,要以维护系统和如见的正常运行来进行设计,并且以采集的数据和监视系统为依据及时更新软件,建立存档信息的数据库。例如电网的传输容量逐步扩大,已经逼近极限容量;电网堵塞现象日益普遍;具备不可预知性的负荷和网络潮流因素增加;重大区域电网运行相对保密,相关电网信息和数据不容易获取;受到限制的厂网分开后的调度权,以安全为重大目标的调度方法,转为以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综合目标的调度方法;不合理的市场机制降低系统的安全性等。
因此,未来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和电力市场的运营系统需要紧密地结合。在传统的EMS和WAMS应用中,融入更多市场的因素,包括研究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安全风险分析理论和研究市场环境下的传统EMS分析功能,像着眼电力市场的发电计划推广的安全校核功能、概率性的潮流和安全稳定进行计算分析、在线可用输电能力(ATC)的分析计算等。
3 具体应用
3.1 促进集成化发展
智能化是自动化的电力调度是进一步促进供电和配电的过程,从而建立综合电力管理系统[3]。电力调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个新平台依靠信息技术,达到提高电力调度的效率。电力调度的智能化也可以借助智能电站和智能手表等新的电子设备,为电力的科学化调度提供硬件设施,支持其发展,集成化的电力调度系统,不但能够把电力调度的相关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综合运用,达到优化配合和有机结合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电力调度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电力调度各部门共同完成时限电力的统一调度。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具体实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发挥各部门的联系协作,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共同出力。
3.2 有效处理信息
电力调度系统的数据收集过程,就是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再加工过程,使之变为对电力调度系统的有效的数据。采集信息通过远程通讯和监控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的检测分析,依靠检测分析出的数据对电力系统进行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电力调度,包括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的分析和判断。这种科学的有效处理信息的手段,不但分析电力运行时的状态情况,还为分析电力系统的最佳状态提高分析依据,供电力企业管理层参考。例如通过采集电力系统短路状态时的数据,和之前运行时的数据相对比,分析判断短路产生的原因,对解决电路故障和恢复用电,提高科学的依据。同时还要注意采集数据的更新和采集技术的更新,为电力系统的数据库,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从而从科学的角度保证电力调度的正确。
3.3 合理化处理故障
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各学科技术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和发展,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大规模并高效率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成为一件易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的电力市场受到了一定范围的影响,使传统的电网模式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并衰弱。这也就使得电网的智能化发展成为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并且对于日后的电网大规模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运用的性能分析
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具备环保、安全可靠、节能以及自愈能力高等诸多优点,并且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自身再生利用的效率,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图1为某智能电力系统的硬件框架图:
(一)良好的自愈性
所谓自愈性指的是电力系统在无人员操作或者很少人员操作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对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行改正,并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知的危险完成行之有效的排除。在电网运行中,合理应用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该电力系统的持续自我检测,还可以通过自动诊断与修复功能来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良好运行。一旦系统中出现了问题,该自动化调度系统就能够及时锁定故障发生的区域并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以及运行稳定性。因此说自愈性是电力系统能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电力调度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巨大的兼容性
智能化电网还具备有良好的兼容性,并且能够将再生能源、燃料电池以及一些其他电力技术整合在一起,并使得其能够进行协作运行。一般电网在使用负载荷量过大的状况下,智能化电网可以达到对电力的有限资源完成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并使电网的负载荷量过大的压力成功分担。除此之外常见的在环保电力领域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智能电网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借助于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可以将多种再生资源接入到电力系统之中,并可以在此基础上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此外借助于智能电网系统还能够有效消除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危害,并且确保整个电能运输的质量与可靠性。
(三)优越的交互性
交互性意思是在同一时间与同一地点内对电力的供应和需求进行合理交换,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用户。智能电网自动化系统可以借助于用户的端口来借助于人机互动以及人机联动的方式,使得整个电力系统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并确保该电力系统的供求平衡性。智能电网的交互性可以对电力系统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支持进行有效完善。
(四)完成资源方面的改进
智能电网的改进主要是指在成本方面的支付和资源方面运行量的调整配置。它的核心是智能电网能通过电网的整体分布状况以及实际情况运行状况得到一个科学的分析处理,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电网的分流工作,从而达到优化电力资源,并进一步节省能源与资金的效果。
(五)集成性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进行规范、统一与全面的决策,并且能够对整个电网的运行过程进行一定的合理改进,在生产管理信息方面完成了行之有效的整理,使得对应的调度工作顺利完成。
二、智能电网的进展近况以及方法的透析
近年来我国的智能电网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在具体的电网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具体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缺陷,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城市也开始进行了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的试点建设,外加我国的政策扶持,使得一些智能电网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活动方式来改进在试点建设方面和其他的系统技术方面层次的实际应用,并且这样的效果对我国实践中有里程碑式效果。例如我国的一些大都市在智能电网调度系统用的模型方面与规约方面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技术,并且能够对其整体发展路线进行一个长期的规划。但是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之中,依旧存在着电力系统其电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合理、用电负荷量过小以及系统技术水平无法满足电网自动化建设需求等诸多问题,此外在智能调度电网系统的建设中,还有着清洁能源利用率不高与输配电设备落后等诸多缺陷,并导致了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遭遇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方法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在智能电网建设的初始层次,不断地摸索来追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总体建设的程度一直落后于一些技术发达国家,为了提升我国国民的基本需求便要了解与掌握和自动化相关的电力技术。通过在电网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智能化电网的实践发展需求,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备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发展道路。这也就要求相关的研究人员在进行电网自动化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该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来在此技术会上进行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研究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自动化调度技术的发展,也就需要充分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研究与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②需要对当地的建设区域的地域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③进一步提升电网的管理措施,完善智能化通信技术,确保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三、我国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未来,AMI技术能够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并且将电力系统与负荷信息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有效连接。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比如智能机器人、三维CIS等技术都能够有效应用到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中,并且及时分析该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而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智能电网系统其在运行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就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有关故障的解决,来使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转从安全性与稳定性得以保障。结语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国电力系统进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并且会带领我国的电力实业上升到一个全新而又富有活力的层次。因此我国应该在智能电网的建设方面不遗余力的加大投资力度,并努力攻克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进入21世纪,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于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器设备逐渐多了起来,除了工业用电之外,平常的家庭用电在全国每年也是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电网的合理调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通过一定的电网,输送更多的电力,给更多的人带来方便,成为各个国家都在思考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居多,和其他国家相比较,总体占优势,在人均资源上显得略有不足。为了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高效的运用,我们就得在资源利用的方式上进行更多的思考。电网中的智能调度就是合理利用资源一种有效的方式。下面从我国国家电网存在的现状来分析我国国家电网的调度存在的现状。
1 电网调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整个电力的运行中,电网的调度就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指挥棒,调度系统指挥的方向就是电力需要去的方向,电力调度系统的好坏,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电网的调度逐渐的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这是能够保证电力合理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在电网从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变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现实问题。现在的我国家电网的调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所有的调度中,大部分是通过人工的操作来调度,电力的调度,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操作,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体系,必须很多人的努力才能保证国家正常的用电。电力运行中如果出现问题,需要大量的人员来检修,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完全达到系统自动修复故障的能力,现在的系统并不能自己修复电路系统出现的故障。电力系统出现故障,都是不可预知的问题,处理问题往往都在出现问题之后,而不能在出现问题前对出现问题有一定的预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电网的高效运作。怎样在问题出现之前,预知问题的存在,减少或者是提前修复系统出现的问题,是电网调度智能化出现在国家电网中的一个前提。
2 国家电网综合系统的设计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已经在有些省份的电网中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优化国家电网系统做出一定的贡献。综合系统体系的设计,可以把每个分支电脑的数据和主控电脑相互连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和信息的共享,达到共同管理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对电网进行一定的监控和管理,能够在出现问题之前,预先通知值班人员进行告知的作用,值班人员在得知要出现的故障的前提下,修复将要出现的电路故障,以此来减少故障出现时带来的巨大损失,能够起到一定避免或者减少损失的作用。
3 监控整个系统网络运行的环境
一个良好的系统正常的运行,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同样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也需要一个安全、稳定、良好的环境下,才能把优势发挥的更大。电力系统的良性循环,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这个好的环境包括,一个好的系统的电脑平台,一个良性的网络环境,这个环境是安全无病毒的。在系统中要做好隔离病毒的安全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实时更新数据库,对有病毒的程序进行隔离,随时补缺系统的漏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个系统良性运行,才能保证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在存在不足的情况也存在一定的优势。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在与传统电网应用技术的有一定的区别。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电力网络运行从总体上的到监控和监督。也就是所谓的电网系统全景信息的监控。所谓电网全景信息就是指具备精确的时间断面"较为正确的“完整的”标准化的业务信息和电力信息。
智能化系统还以高效率、全方位、模块化来实现对电网实现全局的管理。同时以全生产的为目的,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动力支持。智能化还能够通过相互的网络连接来增加对整个网络系统的实时监控,能够提前预知值班人员,出现的故障或是给予警告,能够弥补在无人状态下出现的未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知的作用。
智能化系统还会形成以模块为基础的电网管理模式,通过一个个小的模块来实现对于全局电网的联网管理,当一个小的模块出现问题时,就切断该系统的电源或者进行隔离,使得小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不至于造成真格系统的更大损失。这是智能化系统和传统系统化上的一个典型的区别。智能化系统实现了人与机器完美的结合,对于电网能够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4 电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原则
对于电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设计电路系统的设计。比如ISO标准、IEC标准、GB标准、DL标准等世界及国家标准规范来设计,如果超越这些标准的范围,会造成更多额外的浪费。
系统的应用,可以利用大众用的系统来作为系统的设计,这些系统包括WINDOWS系统.xp系统、UNIX系统等主要的系统为主,不要用过于麻烦的系统来设计电网运行的系统,因为人们对于这些系统的熟悉,就能够更合理的有利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以此来提高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对于操作系统上软件的要求,应该能够满足系统中所有需要应用软件的安装,才能够在电网的运用中,更合理更有效的发挥系统和电网结合所带来的最大的效益,更好地发挥电网的最大功能。
系统软件的设计,通过对电网统一的系统化来设计实现全网的平台的一致化。由于标准化的设备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发挥最大的优势,在电网系统硬件的配置中遵循标准一致化的要求,这样能够保证电网优势的发挥。自动化设备中的硬件设备往往采用的是冗余设备,以此来增加设备运转的速度,网络设备往往用的是双网设备,以此来减少一方断网时带来的巨大困惑,双网设备能够更好地保证电网系统的安全、高效、全方位的运行。
对于电脑系统数据的采集,采用的是双电脑采集信息,以防止一台电脑坏掉之后,不能恢复数据,通过双电脑数据采集之后,即使有一天出现问题之后,还可以用另一台电脑来恢复数据,保证重要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在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每台电脑都通过千兆网连接网络,每个工作处配有专门的发电机,防止在电网出现问题之后,电脑不能正常启动。对于电脑的要求最好是cpu、显卡、内存都可以扩展的为最好,在需要增加的时候可以增加,减少换电脑的麻烦。电脑存储的要求,一般来说,要根据本地电网的情况配置要在当前情况下满足未来5年之内的需要,这样才能够保证基本的电网运行的数据的需要。
调度及维护工作站,工作站需要8台微机同时进行连接,其中有2台进行巡检工作,有2台进行维护工作,另外的4台进行调度及监控的工作。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的调度和监视工作,至少配有21寸的液晶显示设备,而且现实设备不能太大,不能占太多的空间,当然也不能太小,太小的话不利于工作人员进一步看清摄像头出现的画面。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如今的全球定位系统已经应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在电网中加入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能够随时随地的注意和监控电网中出现的问题。历史数据服务器的运用,能够形成报表的使用,和数据模块化,更好的管理电网系统出现的问题。通过电脑和电脑的连接,实现电脑之间的相互管理。
为了电网供电的安全和稳固性,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网络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实现电网调度的智能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设计应该遵循国家规定的标准及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按照现实中实际的需要和以后会出现的问题来进行合理的设计电网智能化调度系统,按照电网的设计的要求来设计电网的布置。对于电路智能化调度系统的设计,还应该留有一定的空余接口,以备不时之需,当需要再接入新的电脑时,保证随时可以接入,达到合理的利用。
5 结语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关键技术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保证国家电网的安全有效的运行,才能够保证国家发展的需要。这其中会给社会带来很多的益处,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电力现在是我国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如果没有安全的电力网的运行,社会的发展将会收到很大阻碍,保证国家电网的安全运行,需要国家的积极投入,也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节省每一度电,国家将会省去很多的投入,社会将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衔山.浅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综合监控和智能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
[2]韩章志.关于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系统设计研究[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3(15).
引言
近几年来,网络技术、面向对象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软件技术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在此背景下,集生产、传输、调配、消费于一体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其高开放性、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而在各大发电厂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为电网调度的实施监控与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研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技术与应用是促进该系统不断完善的必要条件,对电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控制关键技术
1.1 可视化技术
根据现代电网建设与运行需满足的高可靠性、安全性要求,以及人们对电网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发展与应用可视化的在线监控软件平台已成为调度员工作中的迫切需求。在发展日益成熟的电网安全分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共同推动作用下,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始引入可视化技术,可视化技术通过借助先进的显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传统以表格、数字方式表达为主的离线信息转化为以图形为主的信息,从而便于系统调度员对电网实施调度情况进行分析与掌握。可视化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如暂态稳定安全域可视化技术、电压稳定可视化技术、负荷预测可视化技术等等。这些方面利用可视化技术可以使系统调度运行更加满足人员监控的实际需要,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拥有的一项重要控制技术。
1.2 EMS技术
随着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与电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一体化技术(EMS)作为电力市场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电网数据采集、电网调度运行状态的监视与控制工作,而且更多的承担着电力市场交易与安全分析任务。因此,EMS一体化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有利于传统工作领域的改变,因为它要求将系统众多EMS应用软件分析技术与接口进行重新设计,以使各应用软件与应用接口之间在形成统一的基础上又能相互独立执行,从而获得更佳的监控效果。根据发电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工作属性与特点分析可知,EMS技术是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安全经济、稳定可靠电力市场的技术基础。
1.3 Internet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引入Internet信息服务技术,不但能够为系统的远程维护提供全新手段与方法,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将传统电网参数、SCADA实时数据的浏览扩展到EMS应用功能、扩展到AGC功能等的浏览上,从而在提高EMS应用软件实用化水平的同时,扩展EMS系统的对外窗口,提高EMS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进而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程度。此外,伴随计算机网络带宽的逐渐增加与网速的逐渐提升,网上远程控制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这意味着未来Internet技术将会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1.4 中间件技术
应用中间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发电厂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高可靠性、易扩展性、跨平台性等要求。以消息中间件为例,该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含两方面:对等式结构设计与跨平台。利用中间件设计的对等式结构,其各节点之间存在对等关系,且不存在依赖关系和从属关系,也没有独立的消息服务端,它既支持一个节点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动态加入或退出,也支持多个节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最重要的是,在应用消息中间件技术的情况下,若任意一个节点或多个节点发生故障或以正常方式停机时,其他节点之间的相互通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即通信可以正常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在网络通信层上不同态之间的消息被隔离开来,从而可以使不同态之间消息无法进行相互通信。
通常,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的中间件技术工作在局域网应用层,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式开发与实现,而应用软件编写所需编程语言可以选用C++或C语言,它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外的第三方软件,符合IEEE标准,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于Windows、Linux、IBM等多种操作系统之上,并且在同一操作系统平台中,即使安装有其他操作系统,节点之间的通信仍能够正常进行,即实现跨平台传输。
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
2.1 某电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为电网调度运行直接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服务的一种控制系统。根据对某发电厂现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状况的分析与总结发现,该系统当前存在较多问题丞待解决,包括无法远程监控、信息较为繁琐等。这就需要采用先进技术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造与升级,并且改造升级后的系统应具备安全可靠、系统容量大、智能化与一体化要求。
2.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改造升级
在电网调度工作中,调度、监控与运维是三个最为重要的部分。为提高系统工作性能与运行合理性,需要对该电厂调度工作相关部门进行调整:首先,调度班负责110kV和220kV变电站以及地方电厂的调度运行,负责电网电能分配,实行24小时全天候轮岗机制,并将整个电网电压等级各项信息显示在系统界面上。其次,监控班负责变电站的监视与远程操控,工作与调度班同步进行。运维站负责对各个变电站及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具体改造升级方案如下:
综合应用遥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考虑到该发电厂现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仍处于传统的遥感状态,已无法满足电网运行与维护要求,因此必须应用遥感技术与可视化技术,使系统在实现远程运维的同时,使信息实现可视化。遥视功能的实现主要借助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等来完成,主要分为调度中心控制站、运维站与变电站终端站三大部分,数据通过变电站终端传输至运维站和中心站,再利用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并且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视频系统中,采用分布式结构,中心站主要负责对远程监控现场的实时浏览与各种信息的及时采集和处理;运维站通过遥视功能实现对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远程操控与浏览;变电站终端站主要为系统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提供所需设备、环境数据与图形信息。
此外,为弥补原系统缺乏命名功能缺陷,提高系统命名工作效率,减少电网安全隐患,该电厂在原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一套智能辨别系统,智能辨别功能的增加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新线路的命名问题,大大提高系统工作效率。经改造升级后,该电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可靠性、安全性、系统容量、运行效率等各方面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可视化技术、Internet技术等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与应用的基础,不仅大大改善与提升了系统整体性能,扩展与强化了系统功能,而且有效推动了电网调度系统应用新技术的出现,如公用信息模块、中间件技术等。因此,发电厂在应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时,应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并确保新一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满足国际标准要求,从而为未来该系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广告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省级卫视是一支发展空间既受中央电视台影响,又有地面频道正面围攻的电视队伍。然而,省级卫视因为具有全国覆盖的基础条件,加之近年来定位的清晰和优秀栏目涌现,已经成为广告主媒体选择考虑的重点。它们的广告投放价值如何?多年来,电视台和广告客户之间都是以收视率为衡量标准进行考量的。然而,对于广告投资者来说,当发现收视率低于投放预期的时候,造成的经济和时间损失已经不可挽回。即便是经济上可以通过事先约定的方式减少投资风险,而在市场竞争中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却是无法确估并获得补偿的;相反,一个频道的潜在价值如果没有被发现,则很可能会丧失一次绝佳的投资机会。因此,如何评估省级卫视频道的广告投资风险成为许多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共同关注的问题。CTR媒介策略研究部2008年首次推出的省级卫视广告投资价值及风险报告正是这一困扰广告主和电视媒体多年的问题的一种探索性的解决方案。
CTR媒介策略研究部推出的省级卫视广告投资价值及风险报告,旨在帮助广告主和卫视经营者们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的广告投放风险评估指标,从而为广告主和电视经营者之间对广告投资的价值及风险程度达成可测量的预期。
报告认为,判断电视频道广告投资价值及风险的关键因素既不仅是现在的收视率表现,也不仅是历史的收视率变化,而是支撑这些收视率指标变化的观众态度和收视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电视频道广告投资价值的预期风险指数。
收视率背后的支撑力量与广告投资价值及风险评估
报告通过涉及全国35个中心城市,总计超过5000名电视观众调查结果的系统分析发现,由于几年来不断增长的 “急功近利”的心态,省级卫视的广告投资风险正在从隐性向显性转化,一些仅通过电视剧等外部资源刺激收视率的手段而获得收视率增长的卫视频道,如果不能对自身频道的品牌漏洞做重大弥补,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收视泡沫的破灭,收视率将严重下滑。同时,一些长期致力于频道自主建设和栏目品质提升的卫视频道,由于在营销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着力不够,造成与其品牌价值相比,收视不足的情况,他们极有可能会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经历512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后)出现惊人的跃升。广告投资者如果不能看清不同频道收视率背后的支撑力量,广告投资风险将不可避免。
在收视率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简单地说,就是品牌价值。品牌价值可以通过品牌健康度来衡量,是一个频道从观众认知到收看,再到形成满意度及感受,最终成为忠诚观众的转化过程。在调查的指标上看,通常包括频道知名度、不同阶段的收视率、卷入度、满意度、期待度、推荐度等指标,这些指标经过再次计算和加权,得到频道的品牌价值指数、广告投资风险指数,结合收视率表现,就可以得到广告投资价值指数。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不同卫视频道在品牌价值指数、广告投资风险指数、收视率表现三项指标的排名中,位次是不完全一致的,有些频道还有相当大的变化。这一现象呈现的是中国省级卫视频道在现实收视率与品牌发展预期之间的落差。品牌价值指数、广告投资风险指数和收视率表现所表征的意义分别是:电视频道的品牌价值现状即收视率产生的基础、品牌价值的变化趋势即收视率下滑的风险预期、媒体本身的收视现状。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基本判断一个卫视频道的品牌竞争力和未来收视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可以研判其广告投资风险和广告投资价值。
媒体的品牌化管理与广告投资风险的化解
广告投资价值的提升和风险的化解是广告主和电视媒体经营者更为关心的问题,但这一问题的解决一定要根据观众调查获得的品牌健康度诊断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因为品牌健康度包含了很多诊断的指标,对于一个频道来说,这些指标的表现一定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针对劣势立即改善、针对优势继续发扬,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广告投资风险,为广告主营造一个高价值的、可持续的、稳定的广告投资回报平台。
报告认为,我们可以将复杂的品牌健康表现数据处理过程简单地描绘成一个观众转化接替模型,每个卫视的品牌指标绝对表现和观众的相对转化率就能够非常直观地体现出来。
可以明显地看出,以上A、B、C三个不同的电视频道在观众认知、行为、态度以及情感忠诚度之间的转化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认为,黄色箱体的面积越大,其品牌越健康,转换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越强,反之,品牌越不健康,转换和抗风险的能力越弱。而对于上述三个卫视,B卫视的品牌健康程度最高,观众的转化能力最强,所以,收视率高且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广告投资风险最低;而C卫视不论从品牌健康还是观众转化上看都存在问题,所以其收视率的预期是值得怀疑的,即使该频道通过短期刺激的方式,在收视率上取得不错的表现,但根据价值回归的原理,该频道的收视率一定会有很大的下滑,广告投资风险是巨大的。
如果我们把收视率和广告投资风险指数按照三分法形成下图所示的一个矩阵图就会发现,在绿色和黄色区域之间的电视台,它们的投资价值和稳定预期要比在红色区域和蓝色区域的电视台高。
表格中各指数既有独立价值,又有相互关联。在广告主判断媒体投放价值和风险时,需综合考量。其中,品牌价值指数代表频道的品牌价值基础,支撑着频道的收视地位的,如果收视率表现好于品牌价值表现,则代表收视有泡沫,反之则代表收视存在不足;广告投资风险指数代表频道的品牌价值变化方向和程度,是收视率变化方向和程度的最强有力的预示,广告投资风险指数越低则该频道收视下滑的风险越小,反之越大,选择与该频道长期合作需谨慎;广告投资价值指数代表一个频道投资价值的综合指数,是频道现在的收视水平、品牌价值和投资风险三方面的综合表现,可以作为是否选择该媒体进行广告投放的基本依据,但如果选择长期合作,还需要结合广告投资风险指数进行判断。
1、引言
近年来,国际建筑信息化、数字化对我国建筑业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了适应形势,从提高科技含量入手,优化人力资源,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政府监管,将工程质量监督引入网络化、数字化的轨道,提出了“数字质监”的构想。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的实现,可以大大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能够更好地为公众服务,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推动整个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使工程质量状况纳入政府科学监控之中。
2、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的国内现状分析
结合2011年江苏省质监总站向全国质量监督系统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国内现状如下:
各级部门对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部分城市已开发并在实践中发挥着较显著的作用,但是,总体说来,数字化的水平普遍还不高,各地发展不平衡,监督机构本身数字化开发的实力不强,经费十分有限,数字化人才极其缺乏,数字化建设的方向和内容不十分明确,另外,由于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目前处于不稳定的探索期,也影响了数字化的开发,即使已研制成功的监督系统多为孤立型,与其它部门的系统不联网,功能局限性大,信息资源不丰富,门户网站的服务性较弱,与公众双向互动沟通的效果不明显。
3、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建设的难点
3.1资金短缺,数字化建设及推进难以保障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建设经费作保障。不仅开发研制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硬件设施以及后期维护等都需要一笔可观的专项经费。自2009年全国工程质量监督费取消后,很多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性质和地位还没有明确,经费困难已是通病,有些质监机构人员的收入下降很多,更不容易有充足的经费进行数字化建设。
3.2监督机制不确定,数字化研制开发难以适应
自2000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出台后,工程质量监督的机制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全国各地的监督模式不尽相同,有的仍沿用过去的责任到人的全过程监督模式,有的已改为执法监督,有的在混用,建设部5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对工程质量监督的未来走势有了一定的导向,但是对如何具体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由此,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的研制开发就难以适应,难免会造成程序上的不断修改和投资上的浪费。
3.3编码规则不统一,区域性的信息共享难以实现
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是工程建设信息化大平台的一个子项,如何能合理地融入大平台,从技术上说,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编码规则,对工程、单位、人员的标识要唯一,编码要统一,否则,实际应用中会造成混乱,区域性信息也难以共享。
3.4部门之间差别较大,系统整合难以配合
数字化监督体系的建立,终极目标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原因:一是各级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一,对数字化建设的理解与需要程度不一,推动力不强;二是各个部门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很难召集并静下心来认真做数字化监督联网工作,组织性不强;三是同一性质的职能管理单位,其工作运行机制也不完全一样;四是不少单位已有信息系统的技术框架差异较大,且内外网分布散乱,原有的数据格式出入可能很大,如何天衣无缝地转换也很困难;五是一直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各单位间数据交叉冗余严重,层次不清,要找到众多纷繁复杂数据的关联要素绝非易事,数据整合监管难度很大。
3.5复合型人才缺乏,研发维护难以完成
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的实现,需要既具有工程质量监督业务知识,又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他们清楚监督业务的需求,也清楚如何用计算机技术加以实现,做质量监督机构和计算机软件公司之间的语言沟通桥梁。在以监督业务为主的质监机构里,工程类技术是主流,质监员一般都非常不情愿改行去搞计算机研究,因为个人发展前景有限,而且经济、社会地位不高,没有吸引力。这种局面在质监机构客观存在,对数字化的研究与发展十分不利。
4、对策
尽管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建设面临许多的难题,但是数字化发展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加强数字化建设,是推进政府政务公开、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需要,也是实现政府管理工作创新,建立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效能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时代需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目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领导重视,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投入
数字化建设是长期性、基础性强、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它首先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只有领导的高度重视,才是数字化建设得以深入持久开展的根本保障。当然,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科学工作,首先应该进行科学的规划,如果前期规划不慎,将会使后面的开发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是偏离了方向,导致系统作废,这样的情况已有发生,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资金投入是数字化建设的物质保障,不仅在硬件造型方面、软件开发方面,对于人员的物质保障同样重要。
4.2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统一标准和规则
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事业,专业性强,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专门的组织去实施。如果每个监督机构都设立这样的一个组织,不现实,也不可能,还会造成更多的框架各异、系统繁杂。比较好的办法是以省为单位,由省总站牵头,统一数字化监督数据库标准,统一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统一联网规则,统一规划,建立完整的数字化体系,制定所要开发数字化系统构架、目标,积极部署,建立有效的组织机构。
4.3从实际出发,构架数字化监督体系
数字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很快能完成的,相反,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事情,这方面也有不少失败的例子,例如有些系统与现场的质监工作脱节,并没有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相反,增加了质监人员的工作量,给基层增添了麻烦。究其原因,主要是脱离实际,不能满足监督机构及政府监督管理的需要,造成资金、人力、设备等的浪费。因此,为保证数字化建设不偏离方向,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分析和设计,构架符合监督工作需要以及监督管理工作需要的数字化监督体系,踏踏实实地做好调研和分析,不仓促上马,盲目开工,做好前期的评估,提交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需求。
4.4综合协调,密切配合,妥善整合系统
在调研中发现,各地质量监督机构的情况不一样,各有各的特点,甚至连工作机制也不太一样。国家的政策标准、规范条文随着新技术不断更新,不断出台,部分业务规则及各项制度的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之中,为了建立数字化的监督体系,势必做好各单位及部门间的综合协调工作,保持密切配合的关系,对各单位已有的系统进行妥善整合。目前有种思路就是将整个系统划分成几个子系统来开发,这样做,可将每个平台设计精细化,并按照软件运用的轻重缓急开发,但首先还是应该先全局考虑设计,否则会造成各子系统不能接口的问题。
4.5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
无论哪种系统的开发和建设,都与可靠的合作伙伴分不开的,这里的合作伙伴指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一般来说,由质量监督机构提供需求,委托一家软件公司具体编程开发。实际情况是很难找到非常满意的伙伴。无论是选择大公司还是选择小公司,都各有利弊:有的大型电脑公司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但因为业务涉及面广,业务量饱和,对相对小型的监督系统会看不上眼,在后期的修改升级或维护方面会很拖延,甚至会中止服务;有的小型电脑公司,服务态度不错,特别是前期接业务时承诺的很好,但是,由于实力不是太强,技术不够先进,人手会跟不上,拖延时间较长,也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由此,建议选择诚信度高、可靠性高的较大型的公司,做好详细的调查研究,并签定行之有效的合同,对双方的责权利进行有效约束。
4.6加强队伍建设,吸引高素质人才
数字化系统建设归根到底靠人来实现。各级质监机构应通过内部挖潜,对特长人员进行数字化知识培训,使其 “专业化”,切实提高他们的待遇,建立起各级数字化队伍。省、市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需要成立“信息中心”,选拔既有计算机专业特长又有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数字化工作,同时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对信息化系统操作和管理能力。市级信息化系统管理部门对县级基层信息化建设进行现场指导和服务,提高基层对信息化系统操作和管理能力。只有自身的队伍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出合理的数字化建设需求,与电脑公司很好的沟通,及时纠正设计过程的错误,让构想出的数字化建设前景由想象变为现实。
5、小结
当代世界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数字化。数字技术发展与应用使人类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全球各个角落的紧密联系和行动同步。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时,必须充分认识数字化的重大意义,攻坚克难,推动工程质量监督数字化的科学发展,更好的为百姓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电力调度中应用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
1、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无功自动控制是其核心,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功能全面,具有集成化、高频化、全控化、高效率化的特点,可以有效稳定电压,有利于预防设备故障,提高电气、传输设备的耐久性。尤其对于具备无功自动设备的变电站,可以进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服务质量。
2、安全保障。智能自动化运行是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特点,整个调度过程自动化,有利于及时查处故障,提高电力设备故障诊断能力。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还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即刻采取保护措施,这就为变电站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3、提高管理效率。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可以对变电站数据进行全面监视、测量、记录,并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进行汇总。变电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设备轻松观察各个部分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对关键设备的系统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电子监测数据判断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
4、节省人力资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之前,变电站各电力设备的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实现,工作人员首先对各个电力设备进行检测,然后将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借助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技术可以快速采集电力设备数据并发送指令,这就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节省人力资源,降低电力企业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三、具体应用
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电力调度中以一定的模式结构存在,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分布分散式结构是三种主要的模式结构,下面探讨这三种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1、集中式结构。电力调度中最常用的结构即集中式结构,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通过扩建计算机I/O接口,获得更加精确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有效的监控、保护微机。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一整套集中式结构的计算机并不能完成整个电力调度工作,有时还需要特定的单独计算机进行辅助。
2、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扩展了变电站本身的功能,利用多组计算机并联运算实现系统检测。分布式结构的兼容性好,可以利用CPU系统对相同时间段的大量数据进行有序合理处理,与集中式结构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因数据过多导致的数据卡死问题,但是由于分布式结构的分散性特点,增加了自动化系统的管理难度。
3、分布分散式结构。双层次变电站系统是利用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系统,双层次变电站是指变电站系统结构具有变电站层与间隔层。与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相比,分布分散式结构创新性尤为突出,在分布分散式结构中,元件与短路器隔离,这就可以实现对各项数据的全面采集,并有效监控与保护变电站中的各汇总的整体集中监测的控制单元[2]。在集中式结构与分布式结构中,往往需要大量电缆线路进行连接,电磁干扰较大,分布分散式结构很好的规避了这些问题,可以实现信息真实可靠的传递,即使某部分出现了故障,也不会造成全局性影响。
2005年熊市,它发出了第一只产品。时隔三年之后,2008年的熊市中,它终于又发出了第二只产品。
当它终于在2009年获得业绩前三、赢得投资者支持时,第四只、第五只产品,又陆续发在了2010年上半年的熊市中。
这家运气很不好的公司,叫新华基金。
尽管如此,它却是近两年来最受业内关注的小基金公司之一。根据银河证券的数据,在连续数年名列业内规模最小的基金公司之后,2009年,新华基金凭借王卫东掌管的新华成长一骑绝尘,管理规模从年初的22.12亿元,迅速增加到57.03亿元,第一次实现了盈利。
2010年上半年,通过连发两只新产品,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扩张到76.23亿元,已经基本跨过了业内默认的生死平衡线。
从最低谷到现在的蒸蒸日上,这家基金公司的掌门人,一直都是孙枝来。
这是一位大学教师出身的管理者。整个采访过程中,他一直诚恳的说,我们和大公司不一样,大公司有大公司的活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活法。
他给公司确定的战略定位是:优秀的权益类投资基金管理人。他说,这个定位并非是被2009年优秀的业绩冲昏了头脑,而是在2008年,公司业绩还不如人意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
他总是对自己的员工说,新华没有别的路可走。尽管在达到目标之前,有各种的可能性,但是毫无疑问,如果达不到目标,新华基金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目前的资金链没有压力”
卓越理财: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的半年报,在60家基金公司中,新华基金给银行渠道的客户维护费是最高的,超过了30%。渠道费用这么高,现在的环境是不是已经不太适合小基金公司成长了?
孙枝来:对于新基金公司来说,除了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其他的应该尾随水平都不低。我印象中,2005年我们发基金的时候,尾随已经达到了2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且当时还有一次性销售奖励。所以我个人觉得30%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卓越理财:刚刚你也提到,新华基金以前的产品很少,我们都知道现在基金公司发产品可能前两年都很难赚钱,这样你们的现金压力会不会很大?
孙枝来:如果不考虑历史问题的处理,我们规模在80亿左右就肯定是盈利的了。今年的上半年的报表上,可能反映我们当期是亏损的,这跟我们新产品发行有关系。因为产品发行一次性的费用比较多,发行那个月就可能数据显示亏损。我们现在资金链上来讲没有压力,可以满足公司当前发展要求。当然,如果我们财务能够更宽松一些,我肯定能做更多的事情。我现在只能要求大家,用20%的钱做80%的事。我们在这一点上没有办法跟大公司相比。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办法,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办法。
“我们有可能成为前1/10的权益类资产管理人”
卓越理财:公司增资扩股之后,还是想继续主打权益类的产品吗?尽管新华基金去年以来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大家都觉得现在小基金公司想要冲到前面去太困难了?
孙枝来:我们今年确定了自己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做优秀的权益类投资基金管理人。
为什么有一个这样的定位呢?你看2005年的时候市场也不好,但是基金业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经过2006年、2007年两年发展之后,2008年基金发展不好,你可以说是市场造成的。但是2009年市场不错,基金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却没有增长,上半年还是在下降的。这说明中国的基金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爆发式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所以我觉得粗放型模式已经不行了。公司一定要有特色。我的团队、财力、资源都不如大公司。所以只能走一个相对发展的路线,集中力量在一个领域发展。
也有一些公司选择做固定收益。但是这一块来讲,第一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做成这个领域最优秀的公司,第二就算我成为了最优秀的公司,我也活不好。
另外我也分析,权益类投资这条路空间很大,而且我觉得根据我们自身的能力,是有可能成为优秀者的。
我们现在5只基金,有四个基金经理,王卫东、曹名长、周永胜、崔建波都是“60后”,都有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我认为现在管理规模已经是上游水平了。
但就研究团队整体来看,客观的说,可能还达不到上游水平,但是我觉得这个团队是很有潜力的。我们正在针对团队的缺陷,引入一些一流的研究人才,再加上原有人员的成长,我觉得三年后我们的研究团队也能达到上游的水平。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投研力量应该就是国内一流的了。我对一流的理解,就是行业的前1/10。
卓越理财:如果你都是发权益类产品,你各个产品之间怎么体现差异呢?
孙枝来:我肯定要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的风格,引入人才的时候,我也会考虑到这种差异。对于公司来讲,始终会有一个统一性和差异性平衡的问题。我们的投委会现在研究问题很多,但其实除了按照规定必须经过投委会批准的决定外,我们都是很尊重基金经理的。
“我们没有特别打造过王卫东”
卓越理财:如果要做权益类投资,肯定需要很强的投研团队。但是新华毕竟是一家小公司,就算有一些很好的投资人才,但是你怎么保证你的投研团队稳定呢?
孙枝来:我们要打造一流的投研团队,要做两个方面工作。第一是建立吸引人才的机制,我们公司尽管比较困难,但是我们所有的资源都是向投研倾斜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上,我们是瞄准业内一流水平的。第二,我们有非常好的企业文化:求知、进取、包容、奉献。
卓越理财:新华基金去年以来的发展跟王卫东的表现有很大关系,但是这样的一个明星经理在公司也是有很大风险的,你怎么保证他会一直在呢?
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如今已经进入了智能化阶段,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技术被开发和利用使得很多领域均在各个方面实现了优化。在智能化技术问世之初,其即被应用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在对技术进行创新、优化的过程中也拓展了应用范围,但电气工程领域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技术所暴露出的弊端,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效果得以优化,同时也减少了重大问题的发生几率,为了能够使该方面得到更大的突破,我国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资金、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
一、智能化技术特点
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了解和分析可以知道,其自身拥有多种特点,具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高精度、高效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精度、效率一直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智能化技术在此方面所体现出的优势十分明显,如高速CPU芯片和多个CPU控制系统的应用,均使得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二,多系统控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工序,并提升整体效率,其可以应用后也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向实现系统控制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三,可见的科学计算。智能化技术是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尤其在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会显得更加具有价值,其在处理数据时打破了以往需要通过文字、语言进行交流的障碍,如今其已经可以利用图像、图形甚至是动画来实现。
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意义
(一)简化了自动化控制模型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模型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模型建立往往十分复杂,且若模型的建立成果与实际需求不符,也需要进行调整,在调整时,往往需要由电气工程自身来完成相应操作。另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此方面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发生一些突发状况,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效率明显降低。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很好的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其不仅使得模型建立变得简易,也可以减少误差,使自动化控制真正实现高精准度。
(二)促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统一
自动化控制中往往会因模型的问题而导致出现各种差异,难以形成统一性,这也是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在应用智能化技术后,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来解决此方面问题,如其可以对电气工程中的相关设备与数据进行控制,促使其统一,而一旦实现了统一控制,就会为电气工程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可谓一举多得。
(三)提高了电气工程系统控制水平
智能化技术的诸多优势使得其在近年来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电气工程系统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优化作用,自动化控制需要由控制系统来实现,然而以往的技术的应用已经无法满足电气工程系统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智能化技术在此方面可以有效控制系统数据,也可以针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如及时发出警告,或是向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反馈等,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大大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有效提升了自动控制水平。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应用
(一)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病因诊断
电气工程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对其进行诊断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传统的诊断方式是人工诊断,但在诊断时可能会出现误判情况,也会耗费很多时间,而若电气工程中的故障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智能化技术应用后,其可以有效对故障进行诊断,且不会消耗过多时间,甚至对于潜在的问题也具有探知的功能,可以提前发出警示吸引相关人员注意,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使得病因诊断失误率几乎为零。
(二)优化电气工程的设计
电气工程的设计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其直接决定着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以往在进行电气工程设计时,往往需要由很多设计人员共同完成,且过程十分繁复,需要不断的试验和改良,而在此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细节问题没有被人发现或意识到,而当发现此方面问题时却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解决。另外,传统设计中对设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能力均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设计经验,也要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作为储备,但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会大大减少计算时间,也可以避免因人为失误而导致数据失去准确性,甚至可以丰富设计样式,针对复杂问题也可以有效解决。
(三)自动化控制整个电气工程
以往我国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能够贯穿整个电气工程,近年来技术人员尝试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其中,并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成果,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方式,而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有三种:一,专家系统控制;二,模糊控制;三,神经网络控制。在三种方式中,神经网络控制方式的应用效果是最好的,其不仅具备多层次结构,也可以进行反向学习算法,且其拥有很多子系统,通过对子系统各项数据的分析也可以知道电气工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正是由于其具备的独特优势,使得其如今在识别模式和处理信号方面均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与优化,也关系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强化,甚至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息息相关。如今人们对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此种情况下更应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水平,而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其中恰恰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鉴于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应用中也会有些许问题需要优化。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P64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horse in fushun circle after ditch engineering geology condition, in the top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material sources and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based on three aspects, from the inner and outer two big factors analysis reasons of the occurrence of debri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ebris flow analysised evaluation, comprehensive judgement the debris flow gully degree susceptibility in susceptibility to belong to. On this basi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Suggestions to set GuFang intercep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exterior wall area in house set drainage channel,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be caused serious three household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ve. In addit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stability checking.
Keywords: mudslides quantification evaluation management stability checking
0 前言
2005年8月13日大雨,抚顺县马圈子乡后沟曾发生泥石流灾害,冲毁居民两间房屋,另有泥石混合物从一居民住宅屋内穿过。目前沟谷中仍分布有大量的松散堆积物,若遇久雨或大暴雨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泥石流沟是每年汛期县乡政府主要监测对象之一。
1工程地质条件
1. 1 地形地貌
工作区位于低山丘陵区,山脊呈西南向展布。形成区最高海拔412m,位于小山脊前缘,堆积区最低海拔338m,相对高差74m。山体自然坡度18~32°之间。区内山体大部分第四系残坡积覆盖,植被发育,高大乔木及草灌木丛生。
1. 2 地层岩性
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地层和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地层,两地层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第四系地层主要分布在山间谷地,坡洪积形成,覆盖层厚度3m,主要为褐黄色或棕黄色粘性土混沙碎石,砂砾粒径5~10cm,碎石含量为50~70%,成分以强风化花岗岩岩屑为主,磨圆度差,多呈棱角状,结构松散,受强降雨冲刷易水土流失。太古界混合花岗岩为肉红色,强风化,块状结构,坚硬岩,节理裂隙发育。
1. 3 地质构造
工作区位于下辽河断陷盆地与辽东隆起带交接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区域断裂构造主要为呈北东向展布的寒岭――偏岭岩石圈断裂带,向南过渡到太子河复向斜。
1. 4 水文地质条件
工作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2 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泥石流发育特征
抚顺马圈子乡后沟泥石流为典型的沟谷泥石流,沟后缘形成区为V型山谷,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为2~3.5m,形成区中部有多处滑坡,形成了马刀林现象,主要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强风化花岗岩岩屑,这构成了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源。
2.2 成因分析
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地质环境条件是主要内在因素,雨水条件则是主要外在因素。泥石流的产生及规模的大小都与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2.2.1 地形地貌条件
(1)沟谷形态:沟谷断面呈V型,平均宽度40m左右,主沟两侧支沟发育。
(2)沟谷弯曲程度:马圈子乡后沟泥石流沟主沟有多处明显弯曲,受泥石流下冲和侧蚀作用,明显弯曲处凹侧松散层侵蚀强烈,造成马刀林现象。
(3)沟床纵坡降:泥石流邻近山脊海拔高度最高518.3m,山脊位于泥石流沟的后缘位置,沟口与山脊的相对高差174.3m,沟床纵坡降17°,该处地形高差和纵坡降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的堆积和泥石流的搬运。
(4)坡面坡度:泥石流形成区滑坡原始地形坡度均在25~35°左右,有利于松散物源的堆积和泥石流的形成。
2.2.2 固体物质来源
泥石流固体物源有两个:一是形成区和流通区沟谷两侧的松散堆积层;二是形成区的两处滑坡体。马圈子乡后沟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主要为低山丘陵区第四系覆盖层,其岩性为混粒砂夹杂少量粘性土,覆盖于肉红色强风化花岗岩之上,土体结构松散,与下伏岩体的粘聚力、胶结力差,易受水流冲刷。
2.2.3 水动力条件
泥石流沟汇水面积共0.26km2。由于泥石流陡坡地形(10°~30°)所占比例较大,且主要分布于沟谷后缘,沟内汇流快,坡面流量大。
3 泥石流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判及危险性分级
3.1 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判
由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及现场情况对泥石流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调查、判定打分,如表1所示:
表1泥石流沟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判表
序号 影响因素 分项得分 总分
1 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自然和人为的)的严重程度 16 97
2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 12
3 沟口泥石流堆积活动 11
4 河沟纵坡(度,‰) 12
5 区域构造影响程度 5
6 流域植被覆盖率(%) 5
7 河沟近期一次变幅(m) 4
8 岩性影响 4
9 沿沟松散物贮量(104m3/km2) 6
10 沟岸山坡坡度(度,‰) 5
11 产沙区沟槽断面 5
12 产沙区松散物平均厚度 3
13 流域面积 5
14 流域相对高差 2
15 河沟堵塞程度 2
综合判定:抚顺马圈子乡后沟泥石流沟易发程度97分,中易发。
3.2 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受强降雨影响,2005年8月13日,该处泥石流发生突然,历时短暂,惯性大,运动路径基本呈直进型。据现场勘查,形成区滑坡物质被输运,最远搬运距离350m左右,搬运过程中将沟两侧松散土层侵蚀,连同两侧植被、碎石、块石一起运走。搬运能力和破坏能力较大,块石直径最大0.8m左右。
根据危险区定义,泥石流主要威胁到房屋道路等,估算为18户居民及乡政府,共120人,房屋25间及乡政府三层小楼,道路200m。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30万元。
泥石流潜在危险程度根据威胁人数或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四级。
表2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
潜在危险性等级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直接威胁人数/人 >1000 500~1000 100~500 <100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10000 10000~5000 5000~1000 <1000
潜在危险性等级的两项指标不在一个次级时,按从高原则确定灾度等级。
综合判定马圈子乡后沟泥石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属中型。
4 治理工程设计
4.1 治理方案
根据马圈子乡后沟工程地质条件及泥石流灾害特点,治理工程建议采取流通区设置谷坊拦截和在堆积区利用民房外墙设置排水沟疏导。同时对受危害严重的三户居民实施搬迁。
4.2 谷坊设置
设置谷坊横断面为梯形,迎水面采用坡度1:0.5的缓倾面,背水面坡度采用1:0.1的陡倾面,目的是利用上游淤积物重量以增加坝体的稳定性,减轻过流对坝体下游面的冲刷及磨蚀。坝顶宽2m,高4m,坝底宽4.4m,坝身设置泄水孔,间距1m。
谷坊的设计必须满足结构稳定性要求,结构稳定性包括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以及自身的内力验算三个方面。
(1)抗滑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砌体与基础之间的摩擦系数, 坝体自重, 泥石流重, 基底扬压力, 水压力, 淤积物侧压力。
(2)抗倾覆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重力力矩, 泥石流重力矩, 泥石流和水压力力矩, 基底扬压力力矩。
(3)垂直正应力校核:要求最小正应力不出现负值;最大正应力小于地基允许承载力。
谷坊剖面稳定性计算如表3所示:
表3谷坊剖面稳定性计算表
荷载组合情况 计算值
受力情况 坝体自重 (kN) 475.2
泥石流重 (kN) 256
泥石流压力 (kN) 96.64
水压力 (kN) 80
基底扬压力 (kN) 26.4
力矩 重力力矩 (kN•m) 855.36
泥石流重力矩 (kN•m) 955.7
泥石流和水压力力矩 (kN•m) 588.8
基底扬压力力矩 (kN•m) 77.44
稳定性 抗滑稳定性系数 Kc 2.39
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Ky 2.72
坝体应力值 最大正应力(KPa) 285.12
最小正应力(KPa) 35.24
综上可得,谷坊稳定性验算符合要求。
4.3 排水沟设置
地表汇水流量计算公式:
式中: ―设计频率地表水汇流量(m3/s); ―径流系数; ―设计降雨强度(mm/h); ―汇水面积(km2); ―流域汇流时间(h); ―降雨强度衰减系数。
排水沟断面面积验算按明渠均匀流计算公式计算:
式中:过水断面积 ;湿周 ;水力半径
谢才系数 。
设计排水沟断面采用倒梯形,上部宽度2m,下底宽度0.6m,排水沟设计高度1.5m,断面面积1.95m2,满足设计流量要求。
4.4 搬迁
建议对谷坊下游距离最近的两户居民和泥石流流通区内的一户居民进行搬迁。
5 结论
1.抚顺县马圈子乡后沟泥石流为一种山区沟谷型稀性泥流。从泥石流固体松散物质堆积储量和泥石流灾害危害性等级划分分析,该泥石流属于中型。通过本次数量化评判法预测表明:该沟谷易发程度属于中易发,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再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可能威胁马圈子乡后沟沟口18户居民及马圈子乡政府,共120人330万元生命财产安全。
2.根据马圈子乡后沟工程地质条件及泥石流灾害特点,治理工程建议采取流通区设置谷坊拦截和在堆积区利用民房外墙设置排水沟疏导,同时对受危害严重的三户居民实施搬迁。
3.对设置的谷坊进行抗滑稳定性验算、抗倾稳定性验算和自身内力验算,均符合稳定性要求。
参考文献:
1.王继康,泥石流防治工程技术,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2.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3.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20-2006)
4.辛彬,苏志满,徐林荣,枝柳线卓福隧道泥石流成灾特点及减灾对策,铁道建筑,2011.10
5.吴斌,徐建杰,雅沪高速公路舍克罗沟泥石流特征研究及其治理实践,公路交通科技,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