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2: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学决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17—01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科学谋划先进的办学理念
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建人民满意教育,育祖国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全面实施“规范办校,以德治校,改革活校,教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建设“四园”,即“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家园”;民主文明、厚德载物的“馨园”;生态和谐、激趣善做的“乐园”;教学相长、勤勉砺志的“杏园”;常规工作求规范,重点工作求突破,特色工作求创新,逐步形成“励志厚德、尚雅至诚”的学校特色,实现了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师资培训机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
首先,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一个好校长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因此,我们加强对各校校长和中学中层领导的培训工作。采取选派优秀校长和中层领导到北京、青岛等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观摩学习,请本地市区教育专家、优秀校长、陇原名师到学校进行讲座培训,促使他们心中常谋事,眼中能见事,双手会干事,脚下要成事,确立“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和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准确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成为抓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其次,通过四项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高、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通过师德教育、师德演讲,制定师表公约、签订师德承诺书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依法从教的责任感;二是开展以培养诚心、耐心、爱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教师道德规范。把“办好学校、提高质量、育好人才”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把“教好学、上好课、关爱好学生”的教学行动落到实处,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辅导好每一名学生;三是加强校本教研培训,通过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四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是一个永恒的教育课题。
三、潜心研究课堂教学,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探讨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和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校本研训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以提升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原则,深入扎实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动。把打造高效课堂作为课题研究实施,全面实施“雅行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堂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
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新育人模式
3、系统性原则:也称为整体性原则,它要求把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协调系统中各分系统的相互关系,使系统完整、平衡。
1、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原则上要有两个以上可供比较和选择的方案。
2、方案提出后,要广泛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3、召开局党委会讨论决定,达成一致意见。
4、决策实施中,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如需对某些决策进行调整或变更,仍应由局党委会讨论决定。
二、下列问题应由局党委会讨论决定:
1、本单位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规划。
2、本单位经济工作的目标、思路、政策及规定。
3、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思路、措施及对策。
4、党建工作方面的重要问题。
5、属建设局管理的干部人事任免;其它需要提交局党委会议讨论的人事安排。
干部人事任免要坚持干部任免程序:(1)民主推荐;(2)组织考察;(3)向局党委主要领导汇报考察情况及建议;(4)召开局党委会议讨论决定。
“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就是学校在三年时间内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是学校管理所期望达到的理想结果,是三年间教育教学活动的总方向,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依据。要制订合理可行的目标,我们首先抓好以下环节。
1.掌握信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学校领导只有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选择,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加工制作,才能作出科学决策,靠“拍脑袋”是做不出科学决策的。另外,资料、情报、数据也要准确,信息质量越高、越真实可靠、越全面,决策的基础就越坚实,越具有科学性。
2.找准问题。所谓问题,就是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客观实际与目标要求之间存在的差距或矛盾。规划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准备采取的行动。在学校工作中存在大大小小、形形的许多问题,因此要善于在众多的问题和矛盾中发现起重要作用的问题,把精力用在解决这类问题上。为了全面、准确了解学校当前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进行了多次研讨,分别召开了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和问卷调查,中层以上干部尽可能多地深入课堂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反复的调研,归纳整理出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优秀文化的浸润作用尚未有效发挥;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不足;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够高。抓住这些主要问题,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攻方向。
3.确立目标。找准问题后,就要确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这是制定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决定性一步。这个规划应该是学校发展的一个中期计划,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校长把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为:经过三年的努力,学校成为愿景共生、智慧共享、生命共长的和谐学校,三个具体目标:(1)让“智仁、劲节、虚心、团结、进去”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2)建设一支精干、能干、实干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支会教、善教、乐教的教师队伍;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一批教师具有教科研能力并在专业成长阶梯上提高。(3)以现代德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完整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形成学生的基础学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三个具体目标内容明确,针对性强,体现了需要与可能、先进与可行的统一。
二、拟定规划
拟定规划是决策的基础。学校领导根据所确立的目标及掌握的信息作出系统分析,从多方面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提出初步设想,构建规划的基本框架:(1)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2)学校发展的理念和目标;(3)学校发展的内容和举措;(4)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然后召集中层以上干部开会研讨,集思广益,讨论完善。校长把制定规划的四个任务分别交给各分管领导,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检查已经掌握的信息是否满足拟定规划的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拟定解决矛盾的方案。方案不仅要有大量决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而且要有周密的考证。要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矛盾,并考虑方案的完整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经过数十天的努力,各块计划的雏形基本形成,校长召集参与规划制定人员集中开会讨论,各分管领导就制定本块规划的特点、利弊及实现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备选意见。经过多轮的讨论、研究,不断完善各个细节,进行精加工,形成具体的行动规划。
三、反复论证
规划初稿完成后,我们并没有感到高枕无忧。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是否科学,还要进行多方反复论证。任何一个领导,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单凭个人决策是难以成功的,坚持民主,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博采众长,可以把失误率降到最低。学校领导决定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广泛听取多方意见。
1.设立校长信箱,把规划的初稿发给全校师生,让大家仔细阅读,通过信箱,可以毫无保留地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2.分管领导召开多种层面的教师座谈会,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考虑到有些教师提意见的顾虑,学校领导还与教师面对面一对一地交流,用真诚之心鼓励教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校通、家校联系本等与广大家长保持密切的接触,搜集家长的合理要求。
4.利用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规划初稿,吸纳学生的意见。
5.在校园网上开辟“我为规划献一计”专栏,鼓励广大师生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6.邀请上级行政部门领导、教育科研部门的专家座谈,进行科学论证。
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几轮反复征求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归纳、分块归类,最后呈交给校长定夺。这个过程对于校长来说是个考验,“谋”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但“断”必须集中。这个时候需要校长既热情地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又冷静面对现实,脚踏实地;要求校长富于理想,善于在新的高度找到需要和可能的最佳结合点;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及去伪存真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具有胸怀全局,善于统筹,顾及各种关系和利益的整合性,豁达大度,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科学决策指的是利用科学先进的理论知识作为管理导向,运用科学技术方法来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利用规范化的科学法律规范学校管理制度,以科学的决策程序来引导中职学校的管理,进而开展中职学校的管理工作,想要在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达到科学决策的标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中职学校管理过程中,确保使用的管理决策是符合法律相关规定的,以及符合相关管理程序的,提高其管理决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其次,管理决策需要根据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客观规律来执行;最后,在实施科学决策的过程中,听取大家的意见,不可武断地判定管理决策,要综合全局来考虑。做好科学决策的前提就是要听取大众的意见或体察民意,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进行研究,获得最新鲜和最可靠的资讯,结合大众的建议,分组进行探讨,融合大家智慧的科学决策[1]。
一、中职学校管理如何做到科学决策
1.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1.1在中职学校管理过程中,教务代会制度体现了中职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方式,想要达到民主管理的效果,需要教师和学校相关领导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当中,假如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只是由一部分人员来解决,和由全校教师和管理人员来解决,这两种解决产生的效果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开展学校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学校管理和决策的讨论会议,要求全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全体参加,会议中的管理提案和决策都可以进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通过不断的讨论和分析,最终得到有效管理中职学校的科学决策。1.2在实际的中职学校管理过程中,中职学校的管理决策人员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考虑得那么周全,需要全校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合理的决策,以此帮助中职学校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1.3在开展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实行科学决策,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学校管理层领导要听取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合理意见;就科学的决策而言,无非就是选择还是摒弃,需要经过全方位的考虑,对科学决策的使用价值和弊端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所以,学校管理人员要认真听取每个人的意见,特别是对反对意见进行分析,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宝贵的参考,中职学校领导应当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管理意见和个人观点,对于一些有用合理的意见进行引用,对于一些不好的意见也要实行一定的鼓励机制,让教师和管理人员觉得自身还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中职学校管理中还是具备一定的地位的[2]。1.4中职学校的重大事件都可以实行公开制度,比如学校的发展计划、学校资金流动、学校人动、学校招生就业、学校的重要活动、学生学费方面等信息,在中职学校建立相对应的公布栏,将这些信息都可以发表在公布栏里面,使得中职学校的信息都是透明、公开的,实现民主化办学,同时帮助学校管理领导获取更多的管理意见,促进中职学校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2.收集资料,科学检测
在制定科学决策之前,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决策是否可行性和科学性,当出现信息不够真实和不够完整,是导致决策产生错误的因素;由于获取的信息渠道较少,抑或出现偏见和偏信等现象,使得决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特别在现今的信息时代影响下,掌握大量有用的市场信息是形成科学合理决策的前提条件。在收集大量有用的市场信息之后,对其所处的环境和市场动态变化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使得信息和决策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成为学校能否在市场经济中长期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影响因素,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指的是中职学校的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发展目标设定等方面,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动态进行深入的分析,目前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办学正处于低估状态,怎样让中职学校摆脱这种现状,使得决策者头痛,所以,有些甚至脱离了中职学校办学特色,成为了高中、初中普通院校[3]。
二、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管理要顾全大局,使用的决策具有战略性和科学性,要求决策者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不仅知道决策中蕴含的科学规律,还要掌握现代化科学的决策方法,充分发挥全校职工各抒己见的优势,使得学校管理在科学决策的领导下,可以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职学校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6
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2008年2月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之后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积极实施落实“两区一带”战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态势出现了由“风生水起”转向“千帆竞发”的良好局面,显示出我国制定的若干个区域经济规划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引擎作用,体现了科学的发展观。2011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暨区域合作座谈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广西南宁召开。
2011年12月23日至24日,时至冬至,我国北方已是冰天雪地,而八桂大地却依然树木葱郁,鲜花锦簇,瓜果飘香,绿城南宁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出席会议并致辞,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林念修出席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主持会议开幕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和经济协作办(经济合作办、招商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同志应邀出席会议。
杜鹰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形势,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决策部署上来,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地区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切实加强对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的研究。今年以来,各地区经济增速呈趋稳态势,西部地区继续保持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速度延续了快于东部地区的良好势头,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地区经济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大局。但必须看到,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和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的特点,当前地区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隐忧,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比较脆弱、中西部地区面临“赶超”与“转方式”的双重任务,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压力进一步加大,明年地区经济发展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需要我们予以高度关注,要自觉把地区经济工作融入到宏观经济工作中去,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工作,推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杜鹰同志强调,要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不断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他指出,近年来,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指引下,国家相继批准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我国区域政策体系不断形成和完善,并日益呈现出细化、实化、差别化特征。不断完善的区域政策大大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有效解决了区域政策空间尺度过大和宏观政策“一刀切”的问题;更加明确了各区域战略定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无序过度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有力推动了发展理念的转变,为解决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探索了新路;统筹考虑了国家战略需要和地方发展实际,更充分地调动了中央和地方积极性。不断完善的区域政策,符合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完善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意义重大、作用特殊。
杜鹰同志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地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以推进重点地区发展为抓手,破解协调发展难题;以明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为基础,充分发挥不同区域比较优势互补以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为纽带,拓展区域发展空间;以政策细化实化差别化为着力点,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努力保持近年区域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加快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按照这一要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二是继续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发挥条件较好地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区域政策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布局的有机结合;四是做好几个专项工作,重点是抓紧编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积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加强国土整治,促进流域治理,拓展区域合作领域,认真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五是进一步完善区域政策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作了题为《巩固好成绩、把握新形势、扎实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的工作报告。范恒山同志指出,过去一年,地区经济工作全面推进,一是坚持重点地区突破带动,进一步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二是立足可持续发展,不断开创专项领域工作新局面。三是围绕提升层次与水平,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区域合作、对口支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些重要战线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各地地区工作扎实推进。
煤矿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也需要相关的领导进行战略性的规划,对于煤矿企业的未来和当前所出现的问题也要进行科学化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握煤矿企业的发展动向,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决策,直接地关系到煤矿企业未来是否能够健康长足地发展。因此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依据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实现科学化的决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煤矿企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下面笔者就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1.企业管理的产生
煤矿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是由人们在从事交换过程中的共同劳动所引起的。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切规模较大的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进行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通过对整个劳动过程的监督和调节,使单个劳动服从生产总体的要求,以保证整个劳动过程按人们预定的目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产品日新月异、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煤矿企业管理就显得愈益重要。
2.科学决策的概念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根本是实事求是,决策的依据要实在,决策的方案要实际,决策的结果要实惠。
3.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
煤矿企业管理的决策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所以在制定相关的决策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且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只有这样的决策才更加严谨,也才符合当前煤矿企业管理和经营的需求。
3.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1]
所有决策工作的步骤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所谓问题,就是现实的情形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应该看到,问题常常不是一目了然的,发现问题并不容易。为了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从而保证有效的决策,决策者应当培养自己从资料的海洋中采集重要的信息的技能和对于围绕着的各种有关事物的警觉,并学会寻找问题的方法,如例外原则、偏差记录、组织诊断等方法。问题一旦被觉察到之后,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界定问题、确认问题。所谓的界定问题就是要把问题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对本组织的影响和需要解决的迫切性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等方面摸清楚,以求全面地把握问题。
3.2集思广益,拟定方案。
目标确定之后,就是要从多方面寻求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这就是拟定方案的过程,这一步做好了,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不是目标实现的重要步骤。因此在拟定方案的阶段,领导一定要发扬民主作风,和研究人员、有多方面知识的人、有实践经验的人,平等地、民主地讨论问题,广开思路、广开言路,充分发挥各方面人员(特别是参谋人员)的作用,鼓励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从各方面寻求通往目标的正确途径,拟定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只有拟定出多种可选择的方案,才能比较鉴别,一选择最佳方案。
3.3分析评估,方案选优
方案的分析评估和方案选优是决策全过程的关键,二者是密切联系的。方案评估是方案选优的前提,方案选优是方案评估的结果。
所谓方案评估,即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已经拟定的、可行的方案进行效益、危害、敏感度及风险等方面的分析评估,以进一步认识方案的利弊及其可行性。
3.4经验判断和科学的数量分析相结合[2]
煤矿企业的管理要进行系统化的决策评估,这就需要我们在可行性以及有效性的基础上对相关决策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进行有效的筛选,从而进一步的缩小选择的范围,充分的利弊进行选择。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煤矿企业的选择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进行科学的数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科学的数量分析来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决策更加精确和科学。
4.结论
对于煤矿企业管理的科学决策来说,必须进行全面的权衡和分析,在实际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进行,在决策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科学的决策关系到整个煤矿企业的发展以及实际工作的开展,所以一定要严格审慎地进行,要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分析和讨论,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基层处在决策组织的最低层,因而决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数字排队”、“考核指标”、“口径一致”等等的层层分解任务会造成不由自主地决策。更重的原因是决策者的素质对决策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一个领导者文化水平低,分析能力差,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就容易造成失误,还有的在机遇面前优柔寡断,拖泥带水,就可能失去良机。凡此种种,都要汲取经验教训,使决策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1、盲目决策。做计划必须要调查研究,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符合本地实际发展的科学计划,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也不能盲人摸象,一偏概全。在决策时,要把眼光放远点,不仅要管用,而且要管长远,绝不能凭想象做计划,拍脑袋做决策,结果计划与实际南辕北辙,计划落空事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走了弯路,事情就大了。如在上个世纪中期有的高寒山区栽苹果树,因气候不适被砍掉,植山楂因销路不畅又无加工能力而锯树,建工厂,因原料缺乏或技术达不到要求而倒闭。做事情既要顾头也要顾尾,抓生产要产前、产中、产后都顾及到,才是完善之策。
2、随风而跑。赶形势、追浪头,制造“轰动效应”本无可厚非,殊不知,各地的环境、能源、资源、交通等情况千差万别,人才、技术、资金的能量也相差悬殊,你照搬照套,随风而倒,别人做啥就做啥,跟对了就沾光,跟错了就倒霉,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跳不出发展的怪圈,想发展也难。过去搞村村办厂,组组冒烟大办乡镇企业,思路对,但有的地方脱离了实际,低估了市场,从而导致一些工厂建起之时,也就是倒闭之日,交出了昂贵的学费,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3、贪大求洋。搞建设追求大规模,大手笔,本身无错。但是否具有求大的基础,求洋的实际是值得慎重的。大与小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实现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企业兼并,资产配置、基地开发等等,都必须建立在适度的规模上,资金能保证,技术能跟上,管理能到位,营运成本低,经济质量高,才是所求的目的。若“航母”大而无用,何不做小“舰艇”而游弋商海。
二、坚持正确的决策路径
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决策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考虑方法问题,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反之则不然。科学的方法,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决策,才能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坚持方向性。决策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其方向必须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四个坚定不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决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把中央政策的原则性和地方实际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结合起来,做到上下一致,良性互动。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这是我们做事情,搞建设的行为准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增强预见性。对事物发展进行事先分析,作出前瞻性的计划,抓住机遇,争取主动,抢占制高点,是促进发展的关键。我国加入WTO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围绕国内国际市场开发,发展外向型的市场农业。就边远山区来说,重点应放在牲畜养殖、绿色食品生产、生态观光农业、花卉生产,农产品加工上,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区域性发展、科学化提高,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之路,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3、把握选择性。在若干方案中选取最佳方案。农业要以发展多种经营为主,如种植业上可栽植苹果、梨子、柑桔、葡萄、板栗、核桃等等,但从边远山区的情况看,由于贮藏、运输、加工等条件的限制,就应以板栗、核桃等为主的干鲜果生产以及药材作为首选。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管理创新水平,切不可随心所欲,想啥种啥,违背自然规律,白干的事不能干。在发展企业上,要立足农产品丰富的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2006年12月22日,省委召开重大课题调研动员会。省委决定,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围绕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定一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
省委书记杜青林指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目的是着眼长远发展,深刻认识省情,完善发展思路,制定切实措施,使各项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开展这次重大课题调研活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务实之举,是实现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是筹划好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基础工作,是不断开创新局面的现实需要。要通过调查研究,把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省干部群众的智慧和精力集中到推进科学发展上来,不断谱写我省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杜青林强调,这次重大课题调研,要着眼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问题,突出调研重点。既研究当务之急、当务之重的问题,又要研究关系根本、关系长远的问题;既要搞好经验的总结,又要进行问题的探索;既要反映实际情况,又要提出对策建议。
怎样搞好这次重大课题调研?杜青林要求:一要明确指导思想。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调研的指导原则,做到了解实情有方向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调研的思想方法,做到分析实质有原则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调研的检验标准,做到提出决策有科学性。二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勇于突破观念陈规,冲破思想桎梏,敏锐地发现新事物,勇于接受新观点,科学总结新经验;要敢于坚持求实精神,了解现实情况,反映真实问题,提出务实建议;要敢于拓展观察的新视野,挖掘思维的新深度,实现认识的新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三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四要注重把握规律。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注重把握带规律性的东西,把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注意总结和研究各地创造的体现中央精神、符合四川实际、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做法。五要讲究调研方法。可根据调研课题,采取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对比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并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掌握各方面的情况和信息。杜青林强调,此次调查形成的报告要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制订计划,组织精干的力量,派出得力的人员,集中精力抓紧抓好调研,保证按期保质完成任务。
第一条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充分发挥智慧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功能,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避免或减少失误。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凡属方针政策的大事、全局性问题,都应集体决策。
第三条局班子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必须严格遵守“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版权所有!
第二章议题范围
第四条集体研究内容包括:
⒈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和党代会的决议;全局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全局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⒉需要提交人大或政府审议决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送审稿;
⒊机构设置、职能界定,人事调动、干部推荐、任免和处罚,培养、培训干部的重要措施;
⒋规章制度和程序的制定与修改;
⒌以局名义授予的集体、个人荣誉称号、奖励,对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⒍规模较大的投资项目,金额较大的财、物问题,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售购等;
⒎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章决策
第五条局班子研究决定重大问题,遵守以下程序:
⒈议题准备。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必要时应提出两个以上可供比较的方案),方案提出后,要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作出评估。议题应在班子成员之间作会前协调,然后由班子主要负责人(党组书记、局长,下同)决定是否上会。研究决定重大问题的会议不得临时动议。
⒉提前通知。会议时间、地点、议题须至少提前个工作日通知应到会人员。
⒊充分讨论。会议由班子主要负责人主持。会议先由分管领导或有关部门介绍上会材料,然后安排足够的时间对议题进行充分讨论。研究议题时,到会的正式成员应充分发表意见,表明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主持人综合会议成员的意见,最后形成决定。因故未到会人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⒋表决。必须有半数以上班子成员到会方能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其中,讨论干部问题时,应有三分之二党组成员到会方能表决,对属通报性质的重大问题,也应在班子成员比较齐全的情况下进行。会议由主持人视讨论情况决定可否进入表决程序,意见比较一致时,可进行表决。会议实行逐项表决。表决形式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和投票等形式。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成员半数为通过。持赞成与反对意见的人数接近时,可暂缓表决,留待下次会议讨论。未到会局班子成员的书面意见不计入票数,政策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⒌决策。决策的形式分少数服从多数和法人代表最后决定两种形式。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决策形式的,按表决意见形成会议决议,赞成票数超过应到会成员的半数为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指导下的法人代表负责制的,局班子表决结果作为参考,由局长作出最后决定。
第四章其他
第六条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来不及集体议事及会议表决的,局班子成员可临机处置,事后应及时向局班子报告。版权所有!
第七条不得用碰头会或个别沟通等形式替代集体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如对重大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下次再讨论表决;也可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第八条决策一经决定,不应随意改变。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未经公布,与会人员必需严守纪律,不得向外泄露。
第九条班子主要负责人外出期间,班子成员研究处理某些重要问题时,事先应尽量与班子主要负责人取得联系,向班子主要负责人汇报情况;班子成员因故不能到会时,能推迟的就推迟召开;不能推迟的,事后应将会议研究决定的事项尽可能向缺席成员通报。
第十条会议作出的决策,由班子成员分工负责组织实施。决策实施中,应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反馈。对决策进行重大调整或变更,由会议决定。
第十一条召开职工会议表决通过某一重要事项时,应有%以上的人员参加,且到会人员中赞成比例达到%以上,通过的事项才视为有效。
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会议主持人可确定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第十三条会议应有专人记录,并将记录存档作为依据。经会议讨论通过并需要上报或者下发的文件,由班子主要负责人或受委托人员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