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教案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2: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平移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平移教案

篇(1)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两种运动方式即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与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图形。

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时,确定主要对应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游乐名称卡片、组图卡(或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

1.(出示游乐园场景图。屏幕上展现各种娱乐项目:小火车、摩天轮、风车、缆车、转椅、滑滑梯、荡秋千、跷跷板。)你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指名说)它是怎样运动的?生做动作,感受一下它们的运动方式。

2.你能按不同的运动方式把他们分分类吗?同桌可以商量商量(指名分类,并贴出卡片)

为什么这么分?学生说理由。

像小火车、缆车这样的运动,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平移)

谁来用动作表示平移?

像风车、摩天轮这样的运动,叫?(板书:旋转)

动作怎样表示?

3.(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用手势表示。

4.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四人小组交流)

二、观察图形,深化认识

1.瞧,一座漂亮的小房子,(课件出示小房图)那它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看的?跟同桌说一说(师巡视)

指名交流,出现不同答案。(课件演示:点)

(3)多数同学是看平移前后的点之间有几格,这个方法很好,那么,究竟哪个结果正确?我们跟着电脑一起数一数。(课件演示:线图形平移过程)看,平移前在屋顶右边的点,平移后还在……?象这样的两个点,我们叫做一组对应点。(板书:对应点)

(4)请在你的小房图中也找到一组对应点,用红笔点出来,再数一数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

(根据学生说的,点击演示)一起数数两个对应点之间有几格。

(5)通过点一点、数一数,我们发现,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找……?

小结:……一组对应点,再数数中间有几格就行了。

2.鱼图、火箭图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呢?(完成填空,交流)

3.仔细观察这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

5.看图填空。(想想做做4)

三、绘制图形,巩固应用

根据这一规律,请你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你准备怎么画?(指名交流,说清步骤)

(生动手画)

先画好的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要说清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展示交流。(实物投影仪)说一说是怎么画的?请生到实物投影仪前交流:先,再,最后。(肯定学生的多种画法)

2.画好之后,怎样检验?

3.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想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再动手。(师巡视、指导)

4.组图(想想做做5改动)

今天崔老师给你们上课,非常高兴,想送给你们每人一幅画留个纪念,不过要你们动动脑,动动手才能得到它,愿意试一试吗?请你按照图形下的要求画出每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就能知道是什么了,赶快动手吧!

(生独立完成。展示作品:一帆风顺。)

四、游戏活动,拓展运用

平移和旋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不久,我国有一艘宇宙飞船飞上了天,叫?(神州六号),它以每分钟行驶474千米的速度飞向太空,(放视频)在我国的航天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花样滑冰的赛场上我国的选手发挥出色,(视频)他们的舞姿多么的优美!还有美丽的小花图案等等,这些都运用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动手又动脑,一定有(创造)。

那就请你把手中的学具,利用平移或旋转创造出像这样的图案?

展示,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教学后记:

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创设了游乐园这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

30页例2、第31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平移或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平移或旋转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小房子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主题图。

师:游乐场里除了有漂亮的风筝、蝴蝶外,还有很多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不同)

师: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平移。

1.认识平移现象。

(1)像缆车、观光梯、推拉门这些物体的运动,无论是水平方向的,还是竖直方向的,物体本身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平移。

(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学生自由回答)

(3)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运动的,物体本身的大小和方向不发生变化)

2.判断平移后的图形。

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例2。

(1)分析题意。

要知道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先要根据平移的特征去判断。平移时,可以一次平移,也可以两次平移。

(2)动手操作,用小房子学具移动。

(3)汇报,评价。

说说它们经过怎样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4)教师小结。

判断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相互重合,关键是要根据平移的特征来判断。

(5)完成教材第30页

“做一做”。

学生自己完成后汇报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旋转。

课件出示第31页例3。

1.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些物体,你发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这些物体都是绕着某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的)

2.认识旋转。师:

这些物体都是绕着某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的,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3.找一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4.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旋转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5.亲身体验旋转现象。

学生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

6.学生用教材第121页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

学生独立观察、判断,全班交流评价。

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6题。

学生独立观察、判断,

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8题,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拓展提升

下面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1.水龙头的水往下滴。

(

)

2.拧开水龙头开关。

(

)

3.升降机上升。

(

)

4.风扇转动。

(

)

5.推木箱。

(

)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七第5、7题。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回答问题,引出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观察汇报总结:什么是平移。

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利用小房子学具动手平移。

自主发言,在生活中发现旋转。

总结旋转的特点。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沿直线运动,形状、大小、方向不发生改变,只有位置发生改变。

旋转:绕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方向和位置发生了改变。

教学反思:

篇(3)

二、注意事项

1、不能直接浇灌:用啤酒浇平安树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直接用啤酒浇,会将植株根系烧伤,在浇之前要用水兑一下。通常是按照啤酒和水1:50的比例进行稀释,能让它生长更健壮。

篇(4)

教材中安排了例题“用弹簧测力计秤大象的体重”,一方面让学生练习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力和力臂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剪刀,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以加深对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认识.后面还介绍了人体中的杠杆,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自身的活动就用到了各种各样的杠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一定知识经验,知道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但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对杠杆进行分类还是有困难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还是不足的,有待于培养和训练.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将杠杆分类;

(2)了解不同类型的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3)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3.2 过程与方法

(1)能找到事物的相同点将杠杆进行分类;

(2)通过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杠杆的观察、举例和分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体验人类文明的智慧;

(2)经历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使学生养成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4.1 重点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并能进行分类;会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4.2 难点

从理论层面对杠杆进行分类.

5 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法

片段1 杠杆的分类

导入新课

播放图片 用撬棒撬动大石块、钓鱼竿.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出本节课题:在杠杆的应用中,为什么有的省力,有的却省距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问题1 使用撬棒有什么好处?(作图)

学生:可以省力.

问题2:使用钓鱼竿又有什么好处呢?(作图)

学生:可以省距离.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播放图片并让学生画撬棒的力臂.

播放图片并让学生画钓鱼竿的力臂.

播放托盘天平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画力臂.

问题3:杠杆平衡时F1、L1、F2、L2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学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问题4:什么样的杠杆是省力的?

学生: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问题5:什么样的杠杆是费力的?

学生: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问题6: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关系,除了大于、小于之外,还有哪种可能?

学生: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问题7: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展示课本中的插图11-6.

问题8:你能对图中的器具进行分类吗?说出分类理由.

学生:天平是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手推车是省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筷子、笤帚、船桨是费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展示课本中的插图11-7.

问题9:图中的剪刀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学生:剪铁皮的剪刀、修枝的剪刀是省力的,裁衣的剪刀、理发的剪刀是费力的.

点评 利用撬棒与钓鱼竿引入课题,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觉得物理不仅是有用的,同时也是有趣的.由问题3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推导出三类杠杆,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突出了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在问题8、9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深化了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知道了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力臂的作图训练.

片段2 例题.

篇(5)

已知120a

篇(6)

二、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电脑显示)小明不会求图1中皇冠的面积,就打电话给他的哥哥,可他怎么也说不清,心中非常着急.热心的同学们,帮帮小明,好吗?

(学生欲言又止,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

师: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帮上这个忙.

2.构建模型

(电脑显示) 图2是某时刻拍摄的某地区的俯视图,此时汽车A、B、C、D、E、F离站台O的距离分别为200米、100米、100米、200米、150米、100米;音乐喷泉G距南北路100米,距东西路150米.

师:若把汽车、音乐喷泉、站台看成点,这两条路可以看成什么?

生:(齐答)直线.

师:你能用实数表示点A、B、O、C、D吗?谈谈你的想法.

生1:因为我们知道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可用实数表示,而这些点又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只需把水平线转化为数轴就可以了.

师:说得很好,请继续.

生1:由于A、B、C、D都是以点O为参照,到点O的距离都是100的倍数,故以点O为原点,100米为一个单位,规定以向东为正方向,该水平线就变成了水平数轴,点A、B、O、C、D可分别用-200、-100、0、100、200表示.

(运用几何画板演示音乐喷泉、汽车、站台演变为点,东西路、南北路演变为直线,水平直线演变为数轴等过程,如图3所示.)

师:说得太好了.回忆一下,数轴上点与实数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生:(齐答)一一对应.

师:能用水平数轴来描述点E、F 吗?为什么?

生2:不能,因为点E、F不在这个数轴上.

师:很好!如何描述点E、F呢?谈谈你的想法.

生3:点E、F不在水平线上,但在竖直线上,模仿上面的方法,把竖直线转化为以点O为原点,100米为1个单位长度,向北为正方向的数轴,点E、F可分别表示为+150,-100.

(运用几何画板演示竖直线演变为数轴的过程,如图4所示.)

师:活学活用,很不简单.

3.引入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如何给这两条数轴命名,方能凸显它们特殊的位置?

生4:一个是水平的,一个是竖直的,可分别称为水平轴、竖直轴.

生5: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可分别称为横轴、纵轴.

师:有创意,我们通常称水平方向的数轴为横轴或x轴;竖直方向的数轴为纵轴或y轴.

师:这两条数轴有何特殊的位置关系?

生6:相交于点O,且互相垂直.

师: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由于它是由伟大的科学家笛卡儿创立的,因此又称为笛卡儿坐标系.其中,公共原点O称为坐标原点,横轴和纵轴统称为坐标轴.

(2)象限.

师:坐标轴将平面分成的四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如图5坐标轴上的点(如点A、B、O、C、D、E、F)不属于任何象限.

(3)点的坐标.

师:以y轴为参照,如何描述点G的位置?

生7:点G在y轴的左边.

师:能再具体一点吗?

生8:点G在y轴的左边100米处.

师:以x轴为参照,如何描述点G的位置?

生9:点G在x轴的上面150米处.

师:他们的描述能确定点G的位置吗?

(全班讨论,教师总结.)

师:要确定点G的位置,既要以y轴为参照,又要以x轴为参照;既要指明方向,又要知道距离.

(运用几何画板演示一条竖直虚线从y轴出发,向左移动100;一条水平虚线从x轴出发,向上移动150;两条线交于点G.)

师:我们把这种通过平移确定点的方法命名为“平移定点法”.

师:在实际生活中描述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举例说明.

生10:通常需要两个数据,如地球上的点由经度和纬度两个数据确定,我们的座位由列和行两个数据确定……

师:在直角坐标系中,能用两个数据描述点G的位置吗?如何描述?

生11:以向右为正,y轴左边100米可记为-100;以向上为正,x轴上方150米可记为+150.按先横(左、右)后竖(上、下)的书写顺序,点G的位置可用一对实数(-100,150)表示.

师:说得好!能指出(150,-100)所表示点的位置吗?是点G吗?

生12:(150, -100)所表示的点应在y轴的右边150米, x轴的下面100米处.该点在第四象限,不是点G.

师:可见,若规定了书写顺序,顺序不同的实数对所对应的点不同,我们把这样的实数对叫做有序实数对.探索中我们发现:在直角坐标系中,一对有序实数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个点的位置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表示.把这样的有序实数对叫做点的坐标.其中横向(左、右)移动所对应的数叫横坐标,写在前面;纵向(上、下)移动所对应的数叫纵坐标,写在后面;它们之间用逗号隔开,并用括号把它们括起来.点的坐标通常与表示该点的大写字母写在一起,如G(-100,150).

4.组织游戏

(电脑显示.)

①打击罪犯:你在监控中心监视屏(含有网格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发现有10名歹徒(在格点),请在1分钟内向伏击的警察准确通报这些人的位置(坐标),以便一网打尽.

[学生先写在纸上,1分钟后,同桌对调批改,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如何用竖直线(初始位置在y轴)、水平线(初始位置在x轴)给歹徒定位.根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显示坐标.统计全对的人数,给予表扬.]

②捉迷藏:有10个人隐藏在某个区域(平面直角坐标系),现有这些人的地址(坐标),你能在1分钟内把他们全部找出来吗?

[学生在网格纸上完成,1分钟后,同桌对调批改,教师用几何画板根据横坐标的符号和绝对值,将一竖直虚线(初始位置在y轴)横向(负左、正右、0不动)平移一段距离(横坐标的绝对值);再根据纵坐标的符号和绝对值,将一水平虚线(初始位置在x轴)纵向(负下、正上、0不动)平移一段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两虚线的交点为对应点.统计全对的人数,给予表扬.]

师:从游戏中我们深刻体会到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其坐标之间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

生:(齐答)一一对应.

师:横(纵)坐标由符号和绝对值组成.符号、绝对值有怎样的几何意义?

生13:符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距离.

师:精妙绝伦!

5.小试牛刀

(电脑显示.)

(1)找出错误的语句,并加以纠正.

①原点的坐标为0;②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都在象限内;③(2,-1)与(-1,2)是同一个点;④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⑤(0,2)在x轴上.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图6)中,写出点A、B、C、D、E、F的坐标;描出坐标(-3,6)、(0,6)、(3,6)、(3,3)、(3,-3)、(-3,-3)、(-1,0)、(-3,3)所对应的点G、H、I、J、K、L、M、N.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独立完成,电脑显示答案,同桌互批.)

6.探究规律

探究1:(电脑显示)观察图6中各点的坐标,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一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②第二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③第三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④第四象限点的横、纵坐标符号有何特征?

⑤x轴上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⑥y轴上点的坐标有何特征?

(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总结.)

师:设点A的坐标为(a,b).若a>0,b>0,则点A在第一象限;若a<0,b>0,则点A在第二象限;若a<0,b<0,则点A在第三象限;若a>0,b<0,则点A在第四象限;若a=0,则点A在y轴上,若b=0,则点A在x轴上.

探究2:

师:说出图6中的点到x轴、y轴的距离.

(学生逐一回答.)

师:P(x,y) 到x轴、y轴的距离呢?

生14:P(x,y)到x轴的距离为y, 到y轴的距离为x.

师:赞同的举手.

(多数学生举手表示赞同,只有少数学生没有举手.)

师:有不同意见的举手?

(少数学生举手,其他学生开始进行反思,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学生举起了手.)

生15:x,y可以为负,但距离不能为负, P(x,y) 到x轴的距离应该是, 到y轴的距离应该是.

生16:我是这样理解的:x,y是由符号和绝对值组成,符号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距离,所以P(x,y) 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y|.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很棒!

7.勇夺桂冠

师:你想成为今天的冠军吗?

生:(齐声)想.

(学生情绪激昂.)

师:(几何画板演示)小虫在含有网格的直角坐标系中跳动(5秒钟跳一次),依次说出它的位置、坐标、到y轴及x轴的距离.先同桌,再小组、最后全班,两人轮流说,来不及回答或出现错误就被淘汰,速度快且完全正确者获胜.

(先做热身训练,再正式比赛.比赛结束后,给冠军颁发荣誉证书.)

8.攻克难关

师:把图6中的点G、H、I、J、B、E、C、K、F、L、D、M、A、N、G顺次连接,欣赏一下你的杰作.

生:(惊呼)奖杯!

(教师用几何画板将以上各点顺次连接,并将其内部填上黄色,如图7所示.)

师:能向朋友描绘你的杰作吗?

生17:能,只需向朋友提供各点的坐标,让他根据坐标描点,并将点G、H、I、J、B、E、C、K、F、L、D、M、A、N、G顺次连接即可.

师:好主意,现在你们能帮小明吗?

(学生举手争着要回答.)

生18:能,只需在图1中添上一个直角坐标系,然后告诉他哥哥各点的坐标,让他哥哥根据坐标描点,并将点A、B、C、、D、E、F、G、A顺次连接即可.

师:很有创意,了不起!我替小明感谢你.

9.畅所欲言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本领?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哪些困惑?

(学生很踊跃,先组内交流,后代表发言,教师补充.)

10.结束语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愿你们在人生这个坐标系中,以勤劳为横轴,以智慧为纵轴,用勤劳和智慧描绘出一个个光彩夺目的点,创造美好的人生.

11.作业

(1)必做题:P130.T1、T3、T4;

(2)选做题:在图1中建立一个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B、C、D、E、F、G的坐标;

(3)挑战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0,0),点 A(3,-4),点B在坐标轴上,若OAB是等腰三角形,求点B的坐标.

三、教学反思

1.教学环节环环紧扣,层层推进,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概念的引入上,力求由自然到必然,设置了“构建模型”、“引入概念”等环节,以数轴为“生长点”,经过几次演变,将实际图形自然转化为直角坐标系,然后自然引出有关概念;在知识的落实上,力求“寓教于乐”,设置了“组织游戏”、 “小试牛刀”、“勇夺桂冠”等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以提高和升华;在能力的培养上,设置了“探究规律”、“攻克难关”、“畅所欲言”等环节,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2.在组织教学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语言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适时提问,让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成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才华的舞台.

篇(7)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一般采取如下的模式,即:教师布置写作任务—学生按照要求写作—教师批阅学生的习作并打分—教师给出参考范文并进行讲解—学生根据范文修改错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沿用的是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却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主要包括:(1)学生对英语写作普遍存在较严重的焦虑情绪,并由此造成胆怯、退缩等心理行为;(2)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3)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针对这一问题,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中小学教育所经历的“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近年来逐渐受到我国英语教学界的重视,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与传统评价方式相比,档案袋评价的最主要特征是:促进学习过程和成果的结合。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的过程与学习、教学是相继连续发展的过程,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这种评价方法克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诸多弊端,强调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的参与,从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建立档案袋和实施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深刻的反思,客观而形象地反映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各方面(包括写作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的进步、成就以及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前期三项准备工作

教师应该事先向学生介绍建立档案袋的作用和意义,以此引起学生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还要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大的文件袋作为档案袋,自己填写好封面,包括姓名、兴趣爱好、特长等信息。除此之外,还有如下三项重要的准备工作:

1. 通过初次写作练习分析英语写作基本情况。学期初的第一次写作练习最能反映学生的写作基础,因此教师必须精心批改学生的习作,详细评讲,并采取面谈的方式,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和分析写作中的突出问题。为了今后能对学生的进步情况做出判断,应指导学生针对这次习作反映出的问题填写一份英语写作基本情况分析表,连同该习作一起放入档案袋中。

2. 明确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要向学生具体说明需要收集哪些材料,其中主要包括一个学期内的最佳作品、最差作品、某一件或几件作品的产生全过程(即初稿、修改稿和定稿)、自己和他人对作品的评价、自己的反思等。

3. 明确写作评价标准。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为今后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创造条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技能的要求以及写作能力的评价标准。以下的写作评价量表可以作为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表1 写作评价量表

(二)档案袋评价在写作过程中的操作十步曲

1. 写前导入(课内):这是过程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熟悉话题,开拓思维,准备词汇、语法及和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做好

写作前的铺垫。

2. 写初稿(课外):学生根据教师的写前指导,在课后独立完成初稿。

3. 学生自评(课内):要求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检查内容要点是否完整,时态人称是否正确,拼写和标点符号是否规范,逻辑上是否连贯等,并在写作评价量表内给出相应的等级。

自我评价是一个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它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在写完作文后及时进行检查的良好习惯,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错误。而且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将看到改进的必要性和进取的可能性。

4. 同学互评(课内):教师把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至5人,主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语法错误、逻辑性和创造性等对组内同伴的作文进行评价,特别要找出文章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修改建议。对每篇作文各个组除了要在写作评价量表内给出相应的等级,还要填写以下的小组综合评价表。

表2 小组综合评价表

同伴评价最重要的优点是:通过评价别人的作品,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评价的标准,提高比较鉴别、评判是非的能力,从而能更好地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品。此外,他们还能学会诚实、公正地对人和对己,学会讨论、交流与合作。

5. 写第二稿(课外):学生根据小组同伴的评价和建议,修改初稿,写出第二稿。

6. 教师评价(课外):教师仔细检查学生第二稿的内容、逻辑及语法运用等,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总结,并给出评价和建议。除了要在写作评价量表内给出等级,教师还应填写以下的教师综合评价表。

表3 教师综合评价表

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和认可学生相互做出的合理评价,以促进学生树立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的信心。必要时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重

点语法错误,并共同探讨文章的结构、立意等。

7. 完成终稿(课外):学生根据教师对第二稿的评价和建议,写出最后一稿。

8. 集体讲评(课内):在批改学生的第二稿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记录,以便有的放矢地讲评作文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纠正错误用法。对于写出好文章的学生要加以表扬,以鼓励其继续努力。教师应选择学生的佳作,讲评其精彩的句子、选材角度、结构安排、以及开头结尾的方法。讲评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对照范文和同学写出的佳作,查找自己文章中的不足。

9. 自我反思(课外):在教师集体讲评后,学生要认真回顾总结该篇作文的写作和修改历程(即前后三稿)和老师、同伴们的评价,并填写学生自我反思表。

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档案袋评价的精髓所在,学生自我反思的材料将成为档案袋中的亮点。

10. 建立档案袋(课外): 完成每次写作任务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把与写作过程的具体环节有关的档案证据,包括作品的前后三稿、老师和同学的评价、自己对作品的反思等所有这些材料装订到一起,放入学生自己的档案袋中。

(三)档案袋的整理、评估及展示

档案袋的重要作用是通过收集档案材料来记录学习过程,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地自我反思,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在学期末教师应组织一次档案袋交流会。会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精心挑选能够反映自己进步的材料、自己满意的习作、他人的赞许和鼓励的话语等。会上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给每一个学生以展露才华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通过交流展示,师生们可以共同评选出班级优秀档案袋,举办展览会,邀请学校领导、其他任课老师和学生家长代表等共同参与。教师和家长们可以给予赞赏和鼓励,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样可以使做得好的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合理运用档案袋评价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树立信心;还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篇(8)

原因在于,社交战略往往在执行层面遭遇卡壳。

读过我最近的报告《社交媒体化的流程与战略》之后,一位名叫苏珊的读者向我指出,IT团队之所以无法推行社交战略,是因为他们从制度上就没有获得足够的授权。她认为,很多组织的战略决策都封闭在董事会内部完成,普通的员工根本无法探知他们的战略远景,遑论有效地执行。

她说得很对。对于社交化的工作模式来说,传统的决策机制过于缓慢。最近一期《哈佛商业评论》刊登文章称,一家排名全球200强的公司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确认并正式一条推特,来回应网上的质疑声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员工能够更有效地沟通与协作,提升的那点速度也抵不过复杂的流程所浪费的时间。

同样,运用传统方式来监督工作情况的管理者,一旦进入社交媒体,也会陷入到信息的大海之中。诸如博客、在线视频一类的工具可以使高层管理者与世界各地的下属直接沟通,并且获得实时的反聩,这些社交工具产生大量的数据,经过精密分析之后,管理者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对组织的洞察,透明度大大提升。组织中任何一部分的成功经验都会被迅速地发掘出来,并且传播给其他区域的管理者,迅速复制。

然而,仅靠技术工具还无法实现社交商务的全部价值。《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评论》2013年的最新报告称,约有70%的C级管理者认为社交媒体将改变企业运行的方式,说得更深一点:为了挖掘社交媒体可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企业必须主动变革。

“实时营销”的概念由此被不断地提起,但前提是组织本身必须作出改进, 向“实时商务”的模式转型。而这样的转型究竟意味着什么?

与上一次面对互联网浪潮时的变革相比,这一次的挑战又不相同。甚至时下流行的所谓“社交媒体战略”也不能解决问题。

篇(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良好的学业评价不仅能准确地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还要反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便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来调整学习行为、情感和策略的参与水平,从而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良好的学业评价反馈给教师的不仅是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结果状况,还包含过程状况,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情感,了解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了解学习的水平和形成数学自信心的过程,从而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让教学趋于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应当成为教师手握的又一把利剑。

我们大胆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只有让“课堂教学”与“有效评价”双剑合璧,才能舞出别样的精彩。

2010年我校在确定省厅重点课题时把教学评价当做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在确定“自主探索”研究课题的同时也确定了“评价推进”研究小组。在一年多的实验中,“评价推进组”和“自主探索”课题组相互配合,“自主探索”课题组在台前展示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渗透的课程新理念的有效教学,评价推进组在幕后支持。评价推进组主要通过设计一些创新试题,分别组织普通班和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反馈给“自主探索”研究小组,“自主探索”小组根据测试所反馈的信息对他们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开展一课多轮和同课异构的研究活动,针对测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改善教学方式,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后测,检验教学效果,同时也检验试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二、双剑合璧的田野实践历程

双剑合璧不是停留在理念上,而是落实在实践上,体现为案例研究中通过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改良与完善上。从“双基”到“四基”,从关注结果到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公民的数学素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数学“自主探索”研究小组,关注结合数学的课堂教学渗透数学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在低、中、高三个年级中都尝试开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案例研究,同时用评价进行反思,督促,改进。陈凯平老师执教的《简单的搭配组合》、朱顺进老师执教《植树问题》、林碧珍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等研究课例,都充分体现数学思想在课堂中的渗透,而这些课例之后,无一例外的是评价组的研讨介入。模型思想的建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增的核心概念之一,数学模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的研究从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入手。

下面就以朱顺进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为例向大家展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如何以评价推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一)第一轮案例研讨

1.片段描述

①问题情境,引发思考

师出示例题:现在准备在一条全长24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可以怎么种?先引导学生得出: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法。接着让学生猜一猜:需要准备几棵树?

②探究规律,验证猜想

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怎样验证?并通过讨论得出可以先举些简单的例子来验证的方法。

③填表找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你们画一画、填一填,看看能不能通过简单的例子找到棵树和段数之间的规律,来解决240米能种树多少棵的问题。

生:举简单的数据画图、填表、汇报规律

师引导总结:两端都栽时,比较段数与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

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式子表示段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④尝试应用

师:现在你们能解决240米长的路上的植树问题了吗?

学生列式。

⑤课堂总结、渗透思想

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渗透(从简单的例子入手,通过画图、找到规律,再用规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建模思想。

⑤拓展提高

……

2.评价跟进

第一轮的案例研究课得到大部分听课教师的好评,他们认为朱顺进老师在设计中巧妙地渗透了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这样的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但课题研究组的几个教师,在观课后,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觉得课堂中似乎少了些什么?到底我们在课堂中渗透的思想方法能否深入学生的内心,我们的教学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多大的作用呢?为此评价推进小组设计了一些能体现学生运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试题对学生进行了测试。

(1)测试的问题

①观察下列算式,想一想有什么规律,横线上应该填什么?

1+2+1=(1+1)+2=____________

1+2+3+2+1=(1+2)+(2+1)+3=____________

1+2+3+4+3+2+1=(1+3)+(2+2)+(3+1)+4=____________

1+2+3+4+5+4+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利用上面的规律,请你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2+3+……+9+10+9……+3+2+1=____________

1+2+3+……+19+20+19……+3+2+1=____________

1+2+3+……+29+30+29……+3+2+1=____________

③ ……

A根据上面的圆片层数与总个数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

B按照这样的规律放圆片,如果摆10层,一共需要( )个圆片;如果用了240个圆片,那就刚好摆了( )层。

(2)测试的对象

测试的对象选择了小学四年级一个班的学生(朱顺进老师同时教两个班,我们任意选择其中一个班,在按照《植树问题》第一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进行测试,而另外一个班则留在《植树问题》第二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进行测试)。

(3)测试的过程

2012年5月7日下午,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班主任组织进行测试。在测试前,没有给学生任何解题提示,学生均独立解答,整个测试过程基本反映了学生独立地在自然情景下解答问题的水平。测试后,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批改,并对解题情况进行初步统计和整理。

(4)测试结果分析

①第1题正确率不高,但失分情况却呈现多样化

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批改和统计后,我们发现:四年级学生能找到规律,正确解答第1大题只占22%;从解题过程上看,有60%的学生,因为未完全发现数与式中的规律,所以对半题,错半题,其中模仿意味很浓;只有6%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手,交白卷。从试卷分析中我们看到第一小题学生仅仅靠机械模仿和计算就能完成,因此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②第2题学生没有深入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一味地依葫芦画瓢

第二题中前面有算式样例示范,94%的学生完成第一小题,可是最后两空失分的学生比重高达64%。试卷批改结束后,我们对学生展开了一次“访谈”,意在更深入地了解学生解题时的想法和错误的原因。当问表格中的数据你是根据什么填写时,学生们想法如下:将算式与图形对应观察,他们发现算式的积是圆片的个数,而且算式都是1×2、2×3、3×( )两个连续自然数相乘,而对于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他们没想太多。可见,我们的学生探索得到的只是算式表面规律,并不具有从算式中抽取数学模型的想法和能力。

通过测试和研讨我们发现,课堂中虽然我们有意识地在为学生渗透建模的思想,但学生实际的建模能力还是不容乐观,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建模的能力形成上面临两大难关:A.通过观察实际情景,从中发现问题,探索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B.通过抽象,将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利用数学符号表达成模型关系式的能力。围绕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评价组参与讨论,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商议,开展了第二轮的尝试性探索研究。

3.对第一轮案例的反思

在第一轮教学中,我们设计的意图是希望让学生经历“现实题材——探究规律——建立数学模型——拓展应用”的过程,但回头反思我们的教学,不难看出:我们的“经历”实际只能称为“经过”,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的方法是教师提示的。图表是教师提供的,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伪经过”了一次所谓发现“段数+1=棵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建构、只有机械的模仿。在整个建模过程中学生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经验的反思,更谈不上活动经验的积累,这样的“伪探索”学生的建模能力怎么能够得以提高呢?看来测试中所折射出的问题,正是我们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盲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真正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建模的能力呢?我们进行了第二轮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二)第二轮案例研究

1.片段描述

①问题情境,引发思考

A.师出示例题:现在准备在一条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可以怎么种?

学生生动手利用桌面上的学具进行操作后得出三种植树的方法。

B.师出示例题:现在如果要在全长24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树(两端都要种),请学生猜一猜需要准备几棵树?

②探究规律,验证猜想

A.师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B.师通过在黑板上示范画图让学生感受,如果画出240米种几棵很麻烦,费时间。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可以举些简单的数据,画图找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得出可以先思考12米、16米、20米分别可以种多少棵?

C.师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在12米、16米、20米的路上所种的棵数?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生:都是把总长除以4再加1。)

D.师引导学生说说12÷4、16÷4、20÷4这些算式求的是什么?并进行小结:大家在求棵数前,都先求了段数。明明题目让我们求棵数,为什么你们都先求段数呢?看来棵树与段数之间是有关系的?那到底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研究。

E.师生共同探讨研究的方法,共同讨论表格中体现的内容。

F.师:出示植树问题(两端都种)规律探究表

③填表找规律

师出示活动要求:讨论、画图、观察、思考、总结规律。

生:列表、画图、找规律,发现棵树比段数多1。

师:为什么棵数会比段数多1了?

根据学生的发言,课件展示数形结合展示一一对应的过程。

……

④反思过程,提炼方法

师: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道新的问题解决,那在学习的时候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时,可以从简单的例子入手,来发现规律,回头再来解决。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先对问题进行猜想,然后来验证,验证的过程中,可以用到画图列表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和好策略。

⑤体会并初步运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师:那大家能用刚才所学的这些方法,来画一画,找一找植树问题其它两种情况种的规律吗?

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存在着的类似植树现象。并选择其中的几组尝试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们是怎样解决植树中的问题的?上了这节课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⑦课后延伸,自觉运用思想方法

出示在圆形的溜冰场一周植树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第二轮教学反思

双剑合璧的“教”“研”一体化的尝试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同行都感到受益匪浅。每个人在全过程中担任的角色不同,收获感受也不一样,但从案例中汲取的成长的力量都是一样的。

(1)大胆猜想,促进思考。与第一轮的教学设计相比较,这次设计中最突出的变化是从“牵着走,要我怎么做”变为“自主学,我要这么做”。教师先设置了“在240米的路一边种树(两端都要种),需要几棵树?”这样一个大数据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测易,验证难。画图显然只能限于小数据由于路太长,无法使用。教师把学生逼到矛盾的尖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自然地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化繁为简”——“用些简单的数,先画20米或40米试试看。”就在一逼一引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并感悟了“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为数学建模奠定了基础。

(2)真探究与“伪探究”。“填表找规律”是很多教师在《植树问题》一课中采用的方法,意在让学生通过表格,找寻棵树与段数之间的规律。可表格中要放那些内容?教师定,学生只要照要求做就行,学生心中难免犯嘀咕:为什么要求段数?我要的是棵树呀?教师看似合理的安排,其实给学生的自主探索加上无形的枷锁,探索变成既定计划的走过程,探究变成“伪探究”。这样的探索活动怎么能让学生有所体悟。因此在我们的测试中就反映出学生的简单模仿,缺乏深度的思考与探索。在第二轮的教学中,教师就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感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什么求棵树必须先看段数,这样的引导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为今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学会思考积累了经验。

(3)“回头看”与“炼真金”。通过探索一种情况下的数量关系和规律,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化难为易、数形结合、观察归纳……,接着让学生“回头看”,总结探索的一般方法,看似简单的回头看,实际却是把“经历”提升为“经验”的经典之处,有了“回头看”学生在反思中学会了思考,积累了思维的经验。有了经验之后教师又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试着去探索另外两种情况下植树的规律,在应用中提高了建模的能力。从“形”中学习知识,适时适当地逐步归纳上升,在掌握数量关系后,再迁移出“数”后面“型”的模型。“形数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对比测试、检验成效

课后我们马上对朱顺进老师所执教的班级实施了测试。以下是两道测试题的两次教学后测试情况对比统计结果。

第1题学生解题情况表

第2题学生解题情况表

三、实验的阶段总结

(一)实验的收获

1、评价为教学指明方向

从测试结果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通过第二轮的教学,学生感悟和运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能充分地进行大胆的猜想、小心验证,并通过画图等策略帮助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律,能真正地建立起数量之间的模型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得益于第一次教学后测试结果为我们教学提供的资源,因为学生的评价结果,我们看到了教学设计的不足,评价的结果为我们的第二轮教学设计指明的方向,我们的课堂因为评价的反馈作用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的教学设计也更加合理有效。

2.长期坚持教学与评价结合的探索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篇(10)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几年来,我们通过寒暑假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和师德集中教育,评选“十佳师德楷模”和“十佳农村教师”,组织师德报告团巡回演讲,开展教师法律知识考试,制定《*县教师违反师德规范的处理意见》,出台制止有偿家教和违规办学现象的“四不准”规定等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尽管如此,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参与经济社会事务活动的情况显得更趋普遍和多样化,一些教师受不当利益驱动,见利忘义心理增强;教师的社会交往更趋复杂化,受诱惑的机率增多;同时教师的活动空间更趋扩大化,与我们监管的手段过于传统落后形成巨大反差。这些,都对我们从严治教,强化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和新的任务。因此,我们要切实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一是进一步加大师德教育力度。将师德教育纳入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优秀教师的示范教育和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宣传新风,弘扬正气,引导广大教师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神活动,形成人人关注、人人知晓、人人弘扬“*精神”的浓厚氛围,使*精神成为教师专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把教育和完善纪律规范,严格管理相结合。坚决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教师的评职、晋级以及评审各类先进,都要进行师德测评,并要引入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评议制度,对有违师德规范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手软。要细化教师管理的责任范围和责任主体,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切实负起教师管理的责任,加大对在职教师乱办班、乱兼课、有偿家教等有悖师风师德现象的惩处力度。对教师违纪行为和现象听之任之的,要追究学校领导的失职责任。三是要深化教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的用人机制,把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积极性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坚决打破分配的平均主义,要实行优教优酬、多劳多得,分配向一线教师倾斜,向勤勉踏实、教育质量出色的优秀教师倾斜。

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其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些年我们进行了很多努力,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20*年围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几个关键环节:一要坚持育人为本,创设学生成长的的良好环境。我们要认真总结挖掘去年“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的德育新思路,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进一步充实学生成长助教团资源库,全面推开学生成长助教团活动。要进一步密切部门间的协调沟通,加大对涉及未成年人领域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完善特殊学生的立体化帮教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县新课改已实施3年,我们要及时总结义务教育段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经验,适时举行新课改阶段性成果并加以推广,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地方和校本教材,开好地方课程及学校课程。随着班额的下降,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带来了契机,我们将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要努力提高学校和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们要认真实施好*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实施素质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三个显著提高”,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各项减负规定,坚决制止学校、教师偏离国家教育方针的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四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着力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积极探索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今年小学段非毕业班开展以合格率为重点的学科教学质量抽测,毕业年级继续进行学科教学质量水平检测。初中和高中建立学科教学质量从“入口”到“出口”数据库,从起点看变化,从投入看产出,全面科学地衡量评价各校教学质量。五是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和良好环境。我们要邀请一批研究未成年人成长规律的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到*讲学,通过我们的视频传播系统让我们千千万万的家长都能听到大师们高质量的讲学,逐步掌握科学的教子成才方法。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强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首先是加大农村学校的经费投入。在经费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倾斜,保证农村学校工程建设与设施配合。20*年,全县投入校舍建设资金12000万元,其中投向农村学校占69%;安排装备经费2350余万元,投向农村学校1500余万元,占63%。目前,达到优质资源标准农村小学已有16所,农村初中已有11所,分别占农村小学总数的80%,占农村初中总数的58%。其次是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我们积极促进城乡学校的师资交流,下派城区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选拔农村学校年青骨干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自教师支教制度从2003年实施以来,已先后下派了:13名校长和58名教师。在教师培训上,在评职评优上我们均向农村教师倾斜。再者,我们还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对农村教师实行每月250元考核奖的全额补助,对海岛和山区教师实行每月100元的补贴等,以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20*年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一是启动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全县教育布局,完成撤并洋心小学、九顷小学等5所小学的任务;完成南庄学校建设,动建爵溪学校;按照省“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食宿工程”要求,建造鹤浦中学食堂工程,荔港学校学生宿舍楼,定塘中学食堂工程,泗洲头中学食堂工程,延昌小学教学楼。二是努力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要以现代化学校的标准为农村学校配备有关教育装备,做好农村学校校园绿化、美化工作。要使墙头初中、墙头小学、高塘学校、东陈初中等8所中小学到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标准,昌国小学附属幼儿园、泗洲头中心幼儿园、贤庠中心幼儿园、晓塘中心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达到三星级以上办学条件。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教师统一福利待遇的目标。全县教师的月考核奖提高到400元后,为减轻农村学校的负担,对农村教师考核奖实行全额补助。同时继续在职称评定和评优等方面实行更大的倾斜,努力以较高的政治待遇和福利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使他们能安心为农村学校服务,提高每一所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四是进一步健全教师支教、校际结对等帮扶措施,深化名师带徒工作,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从根本上说,必须实现教育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同时也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一要严格规范招生行为。高中段招生要继续坚持“五公开”,即招生计划公开;志愿填报公开;考生成绩公开(给每位考生发一份本人中考成绩单);录取分数线公开;录取名单公开。凡公办学校的公费生、三限生严格按考生志愿和成绩录取。严格高中学籍管理,坚决清理整顿普通高中的“挂靠生”、“旁听生”。为体现公平竞争、公开招生原则,从今年起取消教师子女高中段招生加6分的政策优惠。

二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局党委已决定,从20*年起,*港书院暂时停止招生。*港书院是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合法创办的,当时形势下是名校办民校的一个尝试。*港书院创办三年来,对满足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高中段升学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办学成绩也得到了我县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可。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机构规范要求的不断提高,因为*港书院难以在短期内达到“五独立”中的校舍独立要求,为体现法规的严肃性,我们决定从20*年秋季开始,我们将对*港书院办学问题进行全面彻底地整顿,使之达到上级规定要求。

上一篇: 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下一篇: 仓库团队管理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