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生活的影响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2:5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篇(1)

首先,网络带给我们无限的知识和浩瀚的信息。网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地球村从理论变为现实。

调查发现中国网民在世界上人数是最多的,有三亿三千万,这些网民上互联网的时间大大高于其它被调查的国家,它平均在网上呆的时间是15.7个小时。另外,在其他的指标里面,71%的网民认为他们拿信息都是从互联网上来拿,这个数字也大大高于其它的国家。还有一个数字,85%的人相信在未来10年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是很大的,这个比例也大大大于其它国家的互联网网民。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而它更为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锦上添花,增趣不少,它便是神通广大无所不在的互联网。网络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网络在当今社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不在,企业、政府机关、医院、学校、银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网络活跃的身影。今天网络更是走进了平常百姓家。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当网络走进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感觉到了人与外界的交流和接触是那么的零距离,通过网络我们发现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网络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生活。

再次,网络带给我们方便和快捷。

网络购物:近年来,许多经销商进入网络,为顾客提供网上购物的平台。通过网络购物平台,您就可以坐在家中,在网上采购自己需要的商品且享受的都是上门服务。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为2600亿元,而2010年,国内的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近乎翻倍达5131亿元,也是这一年,网络购物用户增长了48.6%。

网络办公: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区的网上办工系统几乎完成了园内的所有企业80%的业务流程,它完成拉5大类64小时的政府服务。

网络新闻:网上有广播电台、数字报刊和视频新闻等,各种主要报刊、电视台等媒体都开通网站。你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新闻动态。

网络营销:阿里巴巴成为全球顶级电子商务企业,为供货商和采购单位提供网络营销平台,企业可以把产品资料等各种信息,通过网络随时和世界各国用户乃至潜在的用户进行沟通。为企业提供了无限商机。继阿里巴巴之后,淘宝网站推出个人店铺,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生意人。

网络教育:远程网络教育,可以让学员随时随地聆听专家学者的讲座,这种课堂之外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让学习变的更主动,更有目的性和实用性。一个大山里的孩子也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像城里孩子一样享受着知识的洗礼。

网络旅游:网络包容了天下名山大川、江海湖泊、名胜古迹,你可以进入各个国家的有关站点,不出家门就可以游览。

网络就医:远程病情诊断正在为广大患者进行服务,在同一时间,几个地区的医疗专家可以实现会诊。一个缺医少药的山村,也可以请著名医生通过网络来诊断病情。

网络炒股:证券交易所的大厅里不再人头攒动,股民坐在家里,就可以查看股票行情,只需动几下鼠标器就能在线交易,并可以在工作的间隙利用几分钟完成股票交易,还可以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技术分析,查询个股资料,获取最新证券信息等。为股民提供了最新最及时的第一手资料,颠覆了传统股民提着水壶在大厅要盯着显示屏度过一天又一天的历史。传输速度之快,资料更新之及时,令人不敢想象。

网络交友:有缘千里来相会,你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到面对面但远隔千里的网上朋友。这种交往由虚拟的渠道来实现现实的交流,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论坛、邮件等等,虽然具有匿名的特点,但随着网络实名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这种虚拟环境变的更真实,更让网民接受。网络交往是社会上人际交往的延伸,由于网络空间的特点,它和社会上人际交往有很大的区别,网络交往对网民的精神生活影响极大。

网络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言,网络对人们物质生活的影响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财富。但网络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却要更为复杂,网络除了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很多负面的影响也随之而来。

首先,网络带给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的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危害社会尤其影响未成年人的黄赌毒,这些信息成为网络最大的毒瘤。其次,网络游戏的盛行,让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尤其是青少年,自制能力较差,一旦沉迷于网络,便不能自拔。第三,网络时代逐渐侵犯到合理的个人隐私,明星住址电话被公布到网络,人肉搜索等等,严重影响了他人正常的生活,这些本应该得到充分保障的人身权利,在网络时代却遇到了从未有过的挑战。总而言之,随着电子网络的迅速扩张和网络社会的逐步兴起,传统的生存经验和时空观念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确实也应该注意到,充斥在我们身边的网络社会并非是一片纯净的天空,一个数字化的乐园,它可能会导致文化的消解、制度的解构、社会秩序的混乱、人格的分裂,并成为形形文明垃圾的衍生地,滋生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温床。

篇(2)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7-0000-01

Computer and Network Influence on Human Life

Yu Li

(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ina)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and network,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s undergoing earth-shaking changes.The computer network brings convenient has penetrated into every aspect of life:Online games,Network classroom,Online shopping,Fry on the work to the deep influence i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on people’s language,values,behavior,culture.

Keywords:Computer;Network;Social;Life;Function and Influence

当网络走进我们的生活中时,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庭,你都能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些上网的男人一到单位或家里,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看看新闻发生了什么,好友是否留言,好友是否在线,跟那个美女视频聊聊天。没有网络的时候,女人回家先做饭,自从接触了网络,女人是回家先上网。就工作而言,网络提高了办事的效率,一根网线,连接大江南北,一个信件,一个邮件,瞬间的完成,沟通起来极其简洁。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对社会的影响在不断扩展。不能不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对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态度与价值取向,计算机网络都发挥着特别值得关注的重要作用。

南阳市即将举办全国农运会,为配合农运会提高市民参与意识,市政府举办“学习信息化知识、万人网上办农运”的活动,市委宣传部、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市科协于2010年10月推出“学习信息化知识、万人网上行”大众读书主题活动,借助民政局的社区培训中心、精神文明办的市民学校、职业成人教育系统的计算机教室和科协的远程教育系统等,对南阳城区内的广大妇女、群众、干部、应聘农民工等进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培训。通过授课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重点针对我区40岁以上人群、老年人、广大妇女等群体培训,使他们掌握“十会”内容。

“十会”内容是:一、会计算机基本操作;二、会简单文字处理;三、会上网浏览和使用搜索引擎;四、会收发电子邮件;五、会网上交流;六、会编发手机短信;七、会使用电子卡;八、会使用日常家用数字产品;九、会网上购物;十、会网上娱乐。

据市委有关部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举办电脑网络培训班116期,25640余人参加,女性占60%,其中350人取得了计算机资格证书,万户家庭参与活动。计算机网络化对其家庭生活的主要影响在南阳市区得到了史无前例地扩展。

一、是充实完善自我,接受先进思想教育

参加本次活动多数家庭人员上网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政治实事,了解国际国内局势。许多老年人也不甘落后,他们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的优势上网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的老年生活,不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还缓解了老人的孤独和寂寞。如市城区天山路的一个家庭,开始一家三口只有女儿一人会上网,后来夫妻二人特别羡慕女儿能够畅游神秘的网络世界,于是老俩口要求女儿教他们上网,在女儿的耐心教授和辅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现在一家人都算是“网民”了。

二、是上网是拓宽信息渠道的最好方式,同时也给家庭生活带来了便利,提高了办事效率

比如在涉及家庭理财、验车、治病等生活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上办理、上网查询等方式,使问题迎刃而解。

市区卧龙岗街区的李国庆老人常年身体不适,去了几家医院诊治,医生诊断结果都有不同,造成他精神紧张,怀疑自己得了什么重病。后来,异常苦恼的他上网寻求帮助,将自己的病情一说,就有人立即帮他分析、诊断了疾病,而且特别符合他自己的症状,还建议他去哪家医院诊治能达到理想效果,不但解除了他的疑虑,还指出了一条明路,足不出户就看了病,他感到特别受益。

有了网络,私家车办理年检就简单方便多了。人们可以直接从网上申请,事先在家填好表格,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和人多混乱的场景,从容不迫地把验车的事就办妥了。另外许多年轻人还在网上银行购买股票、债券等业务,免去了来回跑路麻烦,大家感到利用网络办事省时、省力。

三、是陶冶情操,给家庭生活增添乐趣

网络是个神奇的世界,缤纷的世界,因此它给人们的家庭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中州路的郑宝林夫妻是失业的残疾人,然而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下岗后,自强自立,不等不靠,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刻苦钻研信息化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通过电脑操作,设计用彩珠制作各种工艺品和农运会会标及吉祥物标志,并赠送给农运组委会。在家庭生活中,他还指导女儿电脑网络知识,并亲自教授女儿用电脑画图,不但使女儿增添了一项兴趣、爱好,同时还减轻了女儿画画的劳动强度,节约了出黑板报、出校内刊物的时间。

电脑是个伟大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好的证明。电脑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又无时无刻不在,大公司、小公司、医院、学校、银行等等,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它活跃的身影,今天电脑更是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里。我们绝对可以说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网络的世界。

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得方便,更加得丰富多彩,也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我们也希望网络能更好地服务人们,变得更多姿多彩。

参考文献:

[1]米切尔,W.J.伊托邦,吴启迪,乔非,俞晓.数字化时代的城市生活.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

[2]比尔盖茨.未来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信仰;影响;特征;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life;belief;influence;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313-02

0 引言

信仰,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生活的前途与命运以及人生的状态等的最高信念及坚持,是价值观念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更要回答“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负载着时展希望的群体,大学生群体有无信仰、他们的信仰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第四种媒体的互联网强力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诸多奇迹。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掌握着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年轻群体较早也较频繁地使用这一新兴的信息技术。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它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乃至一种生活方式,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大学生生活网络化的今天,如何看待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如何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引导作用,应对相应的挑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1.1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带来认知的弱化 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其所获取思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网络生活中获取的海量信息和多渠道咨询一方面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带来便利,给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另一方面却也容易给社会经验尚浅、人生阅历不足的他们带来思想上的混乱。“信仰需求”是对信仰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的产物,大学生倘若对主流信仰的认知混乱,对社会价值、人生价值认识模糊,就会出现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和信仰需求的边缘化。

1.2 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带来情感的淡化 网络生活吸引着处于情感叛逆期的大学生,他们在网络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空间,可以在网络中随意伪装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形象,表达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宣泄现实生活中无法宣泄的心情。但大学生一旦过多的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的情感交流中,必将造成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的社会功能缺失,这种缺失具体体现在:生活中沉默寡言、不善言谈、显出一副冷漠姿态。其后果导致他们逐渐远离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疏离。情感是信仰产生的心理基础,为信仰的强化与扩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和驱动力,情感的冷漠势必造成信仰的缺失。

1.3 享受生活便捷的同时带来意志的退化 网络的便捷性,虽然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利用信息的效率,使他们可以随意在网络上读书、评论、娱乐、游戏、交友等,可以花比以前更少的时间和成本获取更多的信息。在得到现成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些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容易养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大学生长期被这类不良思想所浸染,如果思想上辨识不清、意志不够坚定,将如同“温水中的青蛙”,渐渐丧失自律和自主的毅力。虚拟空间中他律与自律的缺位,容易使一些大学生处于信仰的游离状态。

2 网络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信仰的特征

2.1 主导信仰权威性下降 在进入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虽然是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蓝本,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对作为中国社会主导信仰――信仰的坚定程度大不如从前,其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日益被削弱,信仰对当今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仅仅的是为了应对一张考试试卷。

2.2 信仰多元化 当今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网络时代是一个思想活跃、观念更新、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西方文化殖民主义者利用网络文化的平等、公开、全球化的特征实施其“文化帝国主义”“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野心,大肆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所谓“自由”“平等”“民主”的“普世价值论”向我国推行,这些形形、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信仰,使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取向面临“多元价值”的腐蚀。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直接导致少数大学生信仰根基不稳、徘徊不定,面临着被侵蚀的危机。

2.3 信仰功利性 网络生活相较于现实生活诸多的约束条件,大学生身在其中感受更多的是自由。缺乏约束力量规制的大学生容易滋长个人主义的意识倾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建立信仰的时候更多的是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的,虽然同样注重理想和追求,但更加注重现实和功利,他们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价值目标日趋功利化、世俗化。

3 网络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分析

3.1 增强主导信仰的影响力 虽然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却日渐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失去其权威地位。主要原因是其影响力不够,影响力不够的原因是对教条化的理论缺乏精确而又通俗的解释,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网络平台是滋生各种思想的温床,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复杂多变,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对此有精确通俗的解释才能被大学生所认同,才能增强其影响力,进而才能被接受,最终确立为行为指南。

3.2 提高教育者网络使用能力,做好全面引导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盛行的时代,高校教育者要增强自身使用网络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寻找正确的人生信仰。一方面,教育者要对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网络文明意识;另一方面,教育者必须紧跟大学生时尚步伐,深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积极开展网络实践。网络平台的大量应用,开辟了教育者与学生交流的新渠道,并为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的看待分析问题,学会用的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造了条件。

3.3 开设大学生网络素养专题课 学校可以把大学生网络素养专题课纳入大学生入学教育、思想品德课程体系。大学生网络素养课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弱化、情感冷漠、信仰迷失、沉溺网络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判别能力,增强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和黄色信息等不良信息腐蚀的免疫力,指导学生开展网络活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互有短长,各有利弊,教育者要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联动局面。

3.4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使大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追寻真理的脚印,增强对真理以及信仰的理解和认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和大局意识,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情操。激发大学生进一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主动性。

参考文献:

篇(4)

奥美中国调研部试图发现这样一群核心的生产消费者他们聪明、活跃并且善于使用技术;他们从互联网和数字媒体上获取信息,在生活方式和品牌选择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大众。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研究了在游戏、音乐、娱乐、电子商务、在线讨论和博客领域的生产消费者,目的在于理解他们的动机和价值观念,并解释他们影响力的本质。

本研究部分探究网络社区得以形成和生产消费者们发挥影响力的技术基础,并侧重分析这些因素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身份意识的复兴 网络身份进一步真实和透明化,一个更加自信的中国人的身份意识正在兴起。

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生产消费者们更倾向于推荐那些优质而价格偏低的商品。

审美文化的兴起 生产消费者站在审美文化的最前列。这表明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日常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被时尚化。

网络互动的游戏本质 网络互动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文化和多样的人格面貌,这些条件为生产消费者提供了可以参与其中的广博的娱乐方式和空间。

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的碰撞 生产消费者们试图重新诠释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里的关系中的自我,并且形成一个独立于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之外的新自我。

本研究认为,网络影响力的本质是不同寻常的。这是因为,生产消费者们并不是在领导潮流,而是在某种运动或趋势处于潜伏或一触即发之际,为之宣传造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认为成功的营销并不在于找到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并将现成的想法交给他们,而是发掘社会中潜在的趋势走向,并且帮助生产消费者发现它们。

调研团队认为,要调动、发挥生产消费者的影响力,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成为对话的一部分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成为生产消费者和消费大众之间对话的一部分,增加品牌自身和使用者/支持者之间的联系,在各种网络社区之间建立关系,可以为品牌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机遇。吸引生产消费者最根本的一步,是将品牌的独白变为双向的对话。我们必须将生产消费者视作品牌的朋友而不是单纯的消费者。他们的作用,就如同品牌本身的作用一样,在于将想法和意见播种在他们各自的社会网络中。

将品牌与网络人物原型联合

篇(5)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81-02

计算机网络改变了并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生活及思维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1.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网络的兴起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具体表现在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信息获取方式、休闲娱乐方式及情感交流方式。

1.1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意味着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从事特定的事务。网络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从事各种基于因特网的工作,网络成为人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平台。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展了人们工作的时间、空间距离,扩大了人们的工作范围、工作对象。电子邮件(Email)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信函往来,大大节省了时间,缩短了距离;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授课由教室延伸到网络,由在校生延伸到所有想接受教育的人,扩大了工作范围及对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做SOHO一族。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单独办公、家庭办公)的首字母缩写。这是基于国际互联网上的、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制约的、不受发展空间限制的白领一族。SOHO族从事的工作多是可以在家中独立完成或能在网上与他人协同来完成的。淘宝网上的众多卖家有一部分便是此类人群。

1.2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

网络兴起前,人们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各种组织机构获取信息。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各个领域、形式多样的数字化媒体信息,人们通过搜索引擎技术,筛选网络上的文字、声音、图像:通过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获取和使用。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就网民上网目的来看,获取信息是第一位的。53.1%的人将获取信息做为上网的最主要目的。网络时代人们以自身为中心的信息获取更准确、更及时,这大大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

1.3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

天津市社科院有关专家对天津市近10家外企中的1000余名青年白领进行了关于“日常休闲方式”的调查。调查显示,有近八成被调查者将网络休闲娱乐作为首选。根据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24.6%的人将休闲娱乐做为上网的第二目的(第一母的是获取信息)。“2008上海国际数字媒体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于2008年14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中国软件测评中心副主任陈勇在论坛上表示:我国半数以上的网民玩过网络游戏,达到1亿多人。各种类型的网络游戏已经成为网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人们将网络作为主要休闲娱乐方式的原因很多:首先,网络提供了多种休闲娱乐方式,人们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写博客,聊天交友,无需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其次,人们通过网络游戏等休闲方式,可以缓解工作压力。此外,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善交际的人更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中结交朋友。

1.4 网络改变人们的情感交流方式

传统的结交朋友的方式是经由双方都熟悉的人穿针引线,或由同学、同事关系发展而来,交友的数量、地域范围相对有限。进入网络时代,人们通过网络结交朋友的数量巨大、地域广泛。众多交友网站的兴起,QQ、MSN等即时交友聊天工具的使用,一方面满足了人们的交友需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的网络交友需求之大。第十一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7%的人上网以交友为目的。现实生活中与朋友不能当面自由讨论的问题可以和“网友”毫无顾忌的轻松的交流。异性之间的“网络友情”甚至能升华为“网络爱情”,谱写出浪漫的“网恋”之曲。

网络,给人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空间、交往空间,改变了过去那种社会交往与控制的模式,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人们的网络情感交流方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性。“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是网络上曾经非常著名的一句话,虽有几分夸张,网络的虚拟性与隐蔽性却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不能无视网络虚拟性及隐蔽性所带来的网络情感交流的风险性。

2. 网络对人们思维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构成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态,它对人类最深刻、最内在的影响恐怕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这种影响是基于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是网络文化对人们思维产生影响的物质基础。

2.1 思维超文本化

因特网是由众多的节点相互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拓扑结构。网络资源以超文本的方式链接起来,人们随意点击链接便可打开与其相关或者毫不相关的信息,获取各种资源。超文本的资源链接方式使得人们形成“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

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非线性”。传统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线性的,即直线的、单向的、缺乏变化的,它遵循时空顺序,沿着一定的逻辑方向发展,极少有随意性和跳跃性。而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如同因特网的拓扑结构一样,呈现出非平面的、立体的、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非线性”是超文本化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时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同时阅读、写作、收看视频、聊天交友:人们能够借助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从而可以多角度审视同一问题;人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出者、传播者,从而使得人本身成为信息的媒介,人处于没有中心、没有边缘的信息之网中。网络时代,人的思维方式也必然具有了超文本化的“非线性”特征。

2.2 思维开放化、多样化、发散化

基于“非线性”,超文本化的思维方式衍生出“开放性”、“多样性”、“创造性”及“发散性”等特征。20世纪30年代以来,蓬勃兴起的现代科技革命引发了人类思维的巨大变革,创造出一系列新的科学思维方法。随着系统科学不断发展,思维实现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从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从单一性转向多样性、从保守性转向创造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互联网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思维方式再次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纷纷提出“网络思维”的概念。作为现代思维方式的最新形式,网络思维方式具备上述的“开放性”、“多样性”、“创造性”同时,在横向、纵向、空间结构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发散性”。

2.3 “交互意识”增强

网络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它的交互性。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传播者或者受众与受众之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双向交流,这种特性叫做网络交互性。网络文化与其它文化形式相比,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在交互的网络文化中,人们的表达意识、参与意识、交流意识比在传统文化氛围下更强烈,更容易得到发展。“交互意识”的增强是由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决定的。

网络对人们思维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学者纷纷提出“网络思维”的概念。这是人们受网络影响而形成的现代思维的最新方式。有人认为“网络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网络,是网络化了的思维,是类似于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的一种思维结构。它的网络状结构使它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网络思维产生于人们的现代网络生活,同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是超越以往一切思维的全新的形式,而是综合了人类原有思维形式的最新发展。正如黑格尔所提出的“圆圈”的比喻,即“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网络思维这个“圆圈”如同任何思维方式一样,既有作为新生事物的“发展、上升”的一面,也有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3.省略w.省略/research/qiye/htm2008/20080728-473235.shtml(2009-8-7).

篇(6)

第一,对于消费者

传统营销势力已经呈现递减现象,例如印制印刷糖尿病费时又费工,电火花却只要靠着着网际网路便可以大量发送,不用等人去家里电梯口翻着那可能会丢掉的印刷物。

网络营销成为今后行销的大趋势,是个新兴的产业,新兴事业的发展会使一部分行业失去竞争力,同时也会促进新的行业兴起,网际网路确实如此有吸引力。

第二,传统行销理论与应用

传统行销或是网路媒体行销,像是点对点行销,话题行销,事件行销,口碑行销,数据库行销等等,在网络营销体系案例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

然而观察者能发现,快速消费品,汽车,电脑,3C等数位产品,服装与旅游等多个行业中,企业主在推行品牌网路广告,电子商务行销,置入性广告等广告形式在内的网络营销方案时,传统行销通路(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印刷糖尿病,海报等)并未被市场排除,只是有很多区块已让给网际网路市场,所以网际网络营销日渐成为企业关注的行销工具,网际网络营销方式也朝着当下主流的变化,开展最有利“与最有”力“的行销成果,为业主赢得更多收益。

篇(7)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手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应用,微博成为人们关注社会热点,表达想法的最佳场所。大学生是网络产品的最先关注群体之一,而微博靠着独特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交互性迅速“占领”高校校园。高校学生干部因势利导,利用微博等新兴信息沟通方式,加强与其他大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大学生学习娱乐活动的开展。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开始积极开通微博,目前,包括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均开通了官方微博,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学生的欢迎。

二、调研内容分析

1.“微平台”愈拓愈广,“微力量”势不可挡

(1)逐日上升的微博使用人数。根据调研数据统计:学生干部微博“正在使用人数”项由截止至2011年11月的51.2%增加到2012年4月60.1%;此项对于普通广大学生来说,更是从先前的50%增加到了75%,这足以说明微博为更广大的学生组织和群体所接受,其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此外,“打算使用”项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而“知道但不打算使用”项的人数则明显减少,由33.3%减少至18.8%。

(2)“微博效应”得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了微博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也愈发推崇与支持微博所起到的作用。微博具有信息传递及时便捷、信息辐射范围广,人际圈影响力大、信息提供量大和能使学生干部本身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等优势,学生干部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势在必行。

2.“微平台”制度化管理,“微渠道”高效畅通

(1)“微平台”管理专门化。2011年,学生组织的官方微博由个人、小团队管理所占的比重较大;2012年,则是出现了相关的负责部门专门管理微博内容。由个人管理微博容易出现信息量不足,涵盖内容面狭窄以及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样,由小团队管理微博也会出现类似问题,并且还可能导致内部人员相互推诿工作责任,致使微博运行不畅。相反,由专一部门管理微博的信息和日常管理工作,可避免很多难题,这些部门涉及到宣传部门、网络部门、媒介应用部门等。

(2) “微渠道”管理高效化。微博管理自专一部门代替个人和小团队后,学生干部微博的使用效率明显得到提高。由调研数据可知,截止至2011年9月,学生干部或者其组织官方微博的使用率很低,平均一个星期甚至是一个月才会对页面内容进行整理。具体数据如下:“经常(日)使用微博”项的比例为8.7%,“偶尔(星期)使用微博”项的比例为48.7%,“很少(月)使用微博”项的比例为42.6%。而截止至2012年4月,微博的使用率有了较大的改观,“经常(日)使用微博”项几乎占到90%的比例。

3.“微信息”斑斓多彩,“微效应”欣欣向荣

(1)微博信息的多样性。由调查可知,学生组织一般在微博上一系列活动的宣传内容,讲座、会议等的通知,国内外时事新闻以及校园新鲜事。除了传统的海报、横幅、新闻投稿或现场宣传外,微博成为一个新的宣传平台,为学生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便利。

(2)微博发展前景分析。微博毕竟是一个新事物,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更是学生干部的在工作方法上的一大突破,只有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发挥实处,得到认可。

三、建议与对策

1.高度重视微博的传播宣传功能,鼓励学生建立和使用微博

虽校内使用微博的人群逐日增多,作为一项有效的信息传媒平台,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干部等在正确引导学生建立和使用微博的基础上,更应该积极有效地进行指导。但也不可为求效果,过分强制要求学生开设微博,反而会得到负面效果。

2.主动出击,建立有效的学生干部工作微博模式

学生干部应发挥模范带领作用,在自己积极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应扩大其范围,让周边更多的同学真正参与其中,扩大影响力。

3.充分挖掘,拓展高校学生干部工作微博模式新实践

一方面,组织者要找到宣传点的关键,微博内容需丰富、生动,反映学生需求,以及加强与其他组织或高校的交流。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粉丝的互动。学生关注某一组织的微博是对其的支持和关注,加强与粉丝的互动,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大学生的参与力度。此外,有效利用微博工具,如投票、话题、网上有奖转发等,以此配合学生工作,提高整个活动的参与度。

四、小结

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干部利用微博开展学生工作的先后情况进行了对比探究,发现学生干部的微博传播宣传意识越来越强烈,普通学生也对微博和学生工作相结合表示支持,且认为其潜力大、前景好。当然,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微博参与积极度不高等问题。可见,现阶段任处于微博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应用的初步阶段,着重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微博参与意识和传播宣传意识,群众基础扩大了,才有利于通过微博使学生工作更有效地展开。

参考文献:

[1]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学理论,2011,(20)

篇(8)

一、引言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到城市形成农民工群体,存在过农民工供给大于需求形成城市公开失业,也出现过用人单位“民工荒”的状况,随着农民工群体的日益庞大,他们对城市的贡献率也逐步上升,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不能忽视农民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了解农民工自身状态,关注其生活满意度与其相关影响,正视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融入到城市当中的所面临的问题对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实现经济新跨越具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对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主要以生活满意度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居多,其相关理论主要从社会比较、期望、目标以及效用判断四个方面阐述生活满意度的产生机制。国内对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研究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则更少。郭乙辉(2008.4)以嘉兴市为例,对在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着眼于工作状况、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环境及家庭生活的主观评价,利用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个体特征进行影响分析,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寻找影响因素。李国珍(2009.1)对武汉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进行了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打工年限、教育状况、和配偶相聚频率等不是影响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而养育孩子数量、工作收入、是否购买各种保险、是否能及时拿到工资以及城市环境等因素,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有重要影响。

三、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一直以来,北京市作为首都,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进京务工人员,他们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不同省份的农村地区,随着他们人数的日益庞大,被称之为“农民工”群体。2013年10月份,我们开展了“2013 年在京进城务工人员经济和社会调查”在北京市五环内展开调查,调查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484份问卷,回收率98.93%。我们基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从三个方面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我们选取了调查问卷中测度生活满意度的几个指标取其平均值作为综合衡量个人生活满意度的总指标,分别建立这一指标与收入水平、人际关系、就业水平的关系。

四、农民工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农民工经济水平是其实际生活状况的一个反应,也是其生活满意度的一个基本保障,最能反映经济水平的直观指标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高低通过影响他们的居住条件消费状况、人际交往状况等进一步影响他们对于现阶段生活的满意程度,而他们对于现阶段生活的满意程度决定了他们是否继续留在城市生活,从较长时期来看,这会对城乡劳动力人口的迁移产生影响,所以农民工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由于我们的问卷中个人收入是分为工作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所以,我们将收入分为此两种情况分别与生活满意度建立关系。

(一)农民工工作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我们采用简单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工作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剔除掉部分缺失值,最终利用1014个有工作收入的农民工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工作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散点图分布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主要是集中于0―10000这个水平,其中0―5000又较为集中,在0―10000这个收入水平段内,满意度指表较为集中的是2―4,而且随着收入的增加,该收入对应下的最低满意度水平会上升(图中黄线所描述,黄线将对应收入下的最低满意度指数全都包络进去),由此,我们可分析出随着工作收入的增加,生活满意度的整体水平也会上升。在收入大于10000时,此时虽然数据很少,但是也可以看出每月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正比例变化情况。

(工作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简单回归表)

从表中的Significance F=6.45419E-07

(二)农民工经营性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我们同样依照上述方法采取简单回归的分析方法,剔除掉缺失值,选取得到了有经营性收入的农民工313个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经营性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散点图分布图)

(经营性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简单回归表)

分析同上,也可看出经营性收入与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性关系。随着经营性收入的增加,农民工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呈上升水平。

我们从上述两次的回归分析中可以得到:农民工工作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线性关系与经营性收入与生活满意度的线性关系,将两直线简图做出,重点是关注其变化以及交点。

我们之前分析得出,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满意度也会增加,但是经营收入和工作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不同,因为,收入增加到2711.265元之后,农民工在得到同样收入水平的条件下,经营性收入所得带来的满意度会大于工作收入带来的满意度。收入低于2711.265这个临界值时情况相反。当农民工在自己经营收入比较低时(此时的经营性收入所需的成本也很小,相对容易开始),为了获得满意度的提高,他会选择为别人打工获得工作收入,而当有了一定的积蓄后,有的人就会选择自己经营,以较高收入水平为基础的自主经营是可以让他们比同等工作收入所获得的对于生活的满意度提高的。

五、人际关系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被认为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不仅能满足情感需求,还能在工作、生意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民工由于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方面和城市存在一定的隔阂,如果发展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认为可以改善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对于城市生活的内心满足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我们以在实际生活中帮助过农民工的人的数目和农民工在京交往圈中弱关系的比重分别作为衡量人际关系现状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来分析人际关系是否影响农民工对于目前生活的内心满意度。

(一)网络规模

根据已有的对其他群体的研究资料表明:网络规模越大,网络中的社会资源越丰富,社会资本越大,能够提供情感支持、物品、服务及陪伴支持的网络成员的数量就越大,那么个人从社会支持网中获取的帮助也越多。由此我们可知,网络规模的大小对于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而网络规模主要表现为在实际生活中帮助过农民工的人的数目,因此,我们用在实际生活中帮助过农民工的人的数目(以下称为网络规模)来作为反映其人际关系的数量特征。

1、方法及结果

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社会支持网的数量特征对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由于某些样本的网络规模为缺失值,最终利用1423个样本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下图分别为农民工人际交往网络规模现状以及网络规模影响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SUMMARY\& \& \& \&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n=0\&515\&1454\&2.823301\&0.673483\&0

[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20.57907\&3\&6.859689\&9.266512\&4.54E-06\&2.611173\&组内\&1050.438\&1419\&0.740267\& \& \& \&总计\&1071.017\&1422\& \& \& \& \&]

2、分析

根据饼状图可以看出,在农民工日常生活中,没有得到实际帮助的人占了相当一部分比重,达到36%,将近一半以上的人接受过的帮助的人数不足5人,可以看出农民工人际交往的网络规模还非常小。

通过上面的方差分析表可知,P-value=4.54E-06

(二)弱关系比例

格拉诺维特将个体(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他指出,强关系通常发生在群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社会经济特征比较相似,信息的重复性很高;而弱关系通常发生在群体之间,个体也处在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源,弱关系在很多时候充当了“信息桥”的角色。基于上述分析,对于农民工而言,其在京的亲戚以及一同打工的老乡被认为处于同一社会阶层,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具有同质性,所以,在我们的调查中,将农民工在北京的亲戚(亲缘关系)以及来京前已经认识的熟人(地缘关系)划分到强关系的范围中;而来北京以后认识的熟人(友缘关系)间信息的异质性较高,可以互相攫取社会资源,所以将其划分为弱关系。

1、方法及结果

同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分析弱关系所占比例对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由于某些样本的信息值缺失,最终利用1481个样本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下面分别为农民工人际关系中弱关系占比现状及弱关系占比对于满意度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SUMMARY\& \& \& \& \&组\&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P=0\&562\&1575.75\&2.803826\&1.177913\&0

[方差分析\&差异源\&SS\&df\&MS\&F\&P-value\&F crit\&组间\&23.17682\&2\&11.58841\&14.94892\&3.74E-07\&3.001812\&组内\&1145.747\&1478\&0.775201\& \& \& \&总计\&1168.924\&1480\& \& \& \& \&]

2、分析

由上图可知,农民工弱关系占比的现状相对乐观。具体而言,在人际关系中,以弱关系为主的比重为最大,达到43%,然而,仅次于这个比重的弱关系占比为0 (其中也包括既没有弱关系也没有强关系的),这部分农民工占总调查人数的38%,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农民工中有过半数的人其人际关系的主体仍然是亲戚、老家的朋友,其弱关系所占比重较小。

由方差分析表可以看出,P-value =3.74E-07

六、农民工工作状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农民工的行业分布及工作情况、环境以及保障

下表中显示了农民工的行业分布状况以及工作的状况,可以看出农民工所在行业主要在营销、批发和零售业以及其他服务业,所在单位的性质有70.34%是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占比不到1%,职业层次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只占到0.27%,主要从事的是非技术的一般工作,临时工占的比例达到59.2%,使得农民工的就业得不到保障,随时可能面临失业。

[所在行业\&比例\&单位性质\&比例\&职业层次\&比例\&从业状况\&比例\&制造业\&2.83%\&国有企事业\&21.57%\&一般工作人员\&27.76%\&正式员工\&39.20%\&运输、建筑\&13.55%\&私营企业\&70.34%\&中级管理

或技术人员\&2.70%\&临时工\&59.20%\&住宿和餐饮\&17.12%\&合资企业\&3.17%\&高级管理

或技术人员\&0.27%\&钟点工\&1.60%\&营销、批发、

和零售\&28.26%\&外资企业\&0.94%\&老板\&69.27%\&\&\&其他服务业\&30.67%\&自有企业\&3.98%\&\&\&\&\&无以上任何一项\&7.57%\&\&\&\&\&\&\&]

[ \&不包吃\&包吃\&不包住\&包住\&无在职培训\&有在职培训\&数量\&713\&544\&685\&564\&907\&329\&比例\&56.70%\&43.30%\&54.80%\&45.20%\&73.40%\&26.60%\&满意度平均值\&3.086\&3.082\&3.086\&3.082\&3.082\&3.083\& \&无五险一金\&有五险一金\&无劳动合同\&有劳动合同\&无任何\&数量\&934\&301\&743\&486\&372\&比例\&75.60%\&24.40%\&60.10%\&39.90%\&30.40%\&满意度平均值\&3.082\&3.083\&3.082\&3.083\&3.087\&]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农民工的社会福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只有24.4%的农民工有五险一金的保障,仅仅39.9%的农民工与所在工作单位签署了劳动合同,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民工根本就没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他们一般找工作时只要工资合意,就同意工作,并不要求老板与之签订合同,更不要说是社会保险之类的了,这也是造成现在一些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一部分原因。

对于所工作的单位是否包吃、包住、是否有在职培训,均是不包吃、不包住、无在职培训占得比例大。但是,不包吃、不包住的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值却要高于包吃、包住的,无在职培训、无五险一金、无劳动合同的生活满意度比相应有这些保障的满意度要低,尽管仅仅低0.001。没有任何一项的生活满意度的平均值比这里面的任意一项都要高,可见公司提供吃住尽管会减少农民工的日常支出,提高他们的相对收入,但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并没有如我们认为的那样有所提升。

(二)农民工生活满意度与其工作时间的关系分析

从上面两个图表中可以看出,工作天数的多少与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但是可以看到在工作天数在六天和七天时开始出现不满意,在4到7天之间生活满意度在不满意和很满意之间都有所分布,也就是说周六日是否休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农民工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对于每天工作的小时数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每个处于5小时以上18小时以下的工作小时数的生活满意度在5个不同层次上都有分布,工作小时数总体上是不影响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的。

(三)农民工进城目的分析

[进城目的\&比例\&较高的收入\&49.95%\&更好的发展空间\&24.75%\&留在城市\&4.65%\&积累回乡发展的资本和经验\&11.81%\&子女教育\&8.84%\&]

上图为农民工进城目的的比例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其中较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发展空间是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目的,较高的收入,即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这个也与托达罗模型中导致乡―城迁移原因相符。而更好的发展空间可能是因为城里能提供相对农村来说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机遇。

七、总结与思考

在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均采取面对面交谈采集数据的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原始性,在与农民工的交谈中,深切的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对农民工这一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他们关心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工资、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社会认可等多方面,这些问题需要随着社会进步稳步改善,就本文研究的几个方面,我们给出一些建议:适当的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设置一些奖金激励办法与制度,针对有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设立创业助推计划,以此带动更多农民工的就业;我们可以发挥媒体的优势,向公众宣传农民工的生活,提高农民工在城市的地位,健全现有的工会制度,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同时,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于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教育,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打开心扉,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李树茁,杨绪松,悦中山,靳小怡.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郭乙辉.在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篇(9)

或者用其中一本的副书名来形容—如何拼出自己的快乐生活。

在米力的自我介绍里,她写道:天生的玩家,后天的杂货创作家。喜欢穿横条衣服,逛杂货店,喜欢旅行。

我们在选择一个职业时,往往习惯于问问自己,老天是否愿意赏这口饭吃。一个天生的商人做不了文学,一个天生的写作者经商可能会血本无归,可如果老天给予的天赋是最难以创造价值的“玩”,又该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

米力显然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她有一份稳定而兴趣相投的工作,在某知名礼品公司担任设计总监,玩也许是她的第二兴趣,却更关乎她自己的生活。

在这几本书里,米力教大家如何用常见的材料做出一枚别致的胸针,或是如何烹饪出一道特别的料理,又或者是推荐几家有着特别风味的杂货铺子。当然,贯穿始终的是她对于生活的态度,“吃饭的事就是生活的事,喜欢料理吃饭这件事自然对家有依恋。如自己能有空间设计的掌控权,就是喜欢生活杂货的人。”米力将“杂货”视为这种生活态度的负载,是生活道具、饮食、衣着的一个代名词,一件好的被设计过的生活用品,便能让平淡的生活变得赏心悦目。

“舍去不想要的,留下好的。”这种对于生活本身的捡拾,与对物的执着,意味着对生活周遭的留意和用心。米力说自己从小就喜欢拾“破烂”的人,孩提时偶尔有亲戚从国外带回一些糖果饼干或者小玩意,都会细心地将包装拆下珍藏。到了中学,大家都在拼命读书,米力见到同学从台北念复兴美工回来的姐姐,气质与众人不同,毕业后她不汲汲营营赶着做一个上班族,反倒回到家乡卖她扎的花束。“我没有看过那么美的花束,没有看过生活可以如此轻盈的人”。受了这位姐姐的影响,米力也考上复兴美工,朝美术领域行进下去。

而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小绘本的创作,则始于米力工作后的无心插柳。“原本是想为公司的内部杂志画一些‘米力生活杂货铺’的内容,不想第一期就被台湾报界最有名的生活休闲版相中,于是展开了关于手作杂货的插画图文创作。”创作自然为米力带来了许多乐趣,尤其是与人们分享生活的乐趣,而与此同时,在数据搜寻或旅行上的经历,也让米力的设计视野不断扩大:“工作与创作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创作上得到的肯定让我很有自信,也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加谨慎。”

到38岁时,米力希望进一步将自己喜欢的杂货变成可以跟读者互动的事情,便创立了网络商店,年初她又建立了一家实体店铺。与其说是经营商店,不如说米力想要更加切实地与人分享生活。许多客人都跟她成了好朋友,一些人在逛店时还常常带来自己手作的食物与她分享。

篇(10)

理论和现实生活的结合是理论的一个根本特点,是理论的,也是生活的,从它的功能“改造世界”来说,它归根到底还是生活的。基础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活解读理论,以理论指导生活。

1.以生活解读理论

教学内容的“三贴近”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最根本的途径。要使当代社会的宏大时空和学生生活的时空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源头活水。教学内容中感同身受的生活场景的再现,会对学生产生视觉听觉的冲击,心灵上受到震动,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理论。例如,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全面发展”这一专题中,教学设计首先是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教师对大学新生一进大学校门师哥师姐热情接站、周到服务的入学场景以图片方式再现,让学生认识到到这就是入学的第一堂人际交往课。这种生活场景的再现,使得学生能够现实感受到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如诚信、助人、宽容、合作等,使得这些原则鲜活起来。而且学生也可以从自己的不同交往方式中体会到交往态度对人和人关系的影响。因此,理论的生活化可以促使学生对生活进行反思。在讲到人际交往的原则时,教师讲了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故事,“尊重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因为她善良而真诚地尊重别人,甚至是一个几乎是人人都要躲避的求乞者,从而获得用人单位对她人格的肯定,获得了她梦寐以求的工作。在生活场景的再现中传递了价值引导,这种生活中显现出来的价值对学生情感的冲击和影响是深刻的,相信有的东西会成为他(她)一辈子咀嚼回味的东西。

2.语言表达生活化、时代化

在话语内容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理论话语要反映社会生活,将现实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话题置于讨论中,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学会思考、比较、判断、选择。另一方面,话语要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生活,将理想道德的宏大叙事与个体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真诚关爱与帮助学生,解决其实际问题,从而为学生接受理想信念和道德法制教育提供内化的情感动力。因此,传播话语应建立与生活世界的广泛联系,拓宽理论与个人之间的对话语境,只有这样,理论话语本身才能易于被理解和接受。语言作为信息传递载体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时尚化的语言表达因其强烈的语感冲击力往往产生出奇的教学效果。生活在当前的信息时代,大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与各种各样的新闻、媒体零距离接触,接受世界各地即时传递的信息。人们频繁的交流与互动使网络语言不断催生着另类的表达,“给力”、“神马都是浮云”、“雷”等等这些最初产生于网络的词汇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种语境中,甚至逐渐演变成为大众所认可并被主流媒体接纳的语言文化。诸多新潮的网络“雷”词,尽管产生于特定的语境之中,但一经运用就逐渐被广大网友和大众认可并约定俗成般赋予其某种确切意义,而最终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态度的公共话语。鉴于这一事实,基础课教学也应汲取语言表达中的时尚元素,根据现实需要充分弥合理论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交流距离,尽可能通过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话语体系,实现教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最佳契合。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学生熟知的网络流行语信手拈来,辅助讲授相关理论,这不但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提升了教师的亲和力,拉近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无疑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国古代文学 下一篇: 网络媒体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