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4:2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结

篇(1)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及其综合素质的发展。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认识到,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就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共同创新,切实促使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多维度、多元化、高效度创新。

1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理念

1.1 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而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实现从关注“我们怎么教”,到关注“学生怎么学”的转变,杜绝“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强化与学生的情感共同、共同体验与共同分享,促使学生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健康发展。

1.2 交流促进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强化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互动与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得、看法和体会,促使初中地理课堂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和谐的课堂交流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3 整合促进发展

地理是一门趣味性、启发性、创新性很强的科目,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材也逐渐变得更具开放性和启发性,这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教材”的理念,转而采取“用教材教”的做法,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中发掘教学资源,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不再仅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而是促进学生地理素养的全面发展。

2 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程序

八年级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应对课堂教学程序进行改革,构建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教学程序。现结合八年级教学实践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程序进行阐述:

2.1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引入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基于问题的课堂导入深受学生的欢迎,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的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的第三节《民族》一课中,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你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等等,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发言,对我国民族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实现了成功的课堂引入。

除了直接提问以外,教师还可运用情境教学法,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资源巧妙设计教学情境,再由情境导出问题和导入课堂教学。例如,同样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其第二节《人口》教学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一些众多市民排队购物、上车、就医的照片,并对这些照片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能够体现我国人口众多的场景,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目前有多少人口”、“生活中哪些场合常常出现人群拥挤的情况”、“我们接触到的哪些情境能够反映出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等等,同学们通过回想生活中的情境深切地体会到我国人口众多的事实,从而对关于我国人口的相关问题产生兴趣。

2.2 以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为主的课堂学习

以往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过分关注“怎么教”的问题,在备课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每一个问题进行精心设计,甚至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如学生的质疑、争论等进行预设,导致教学过程中对课堂过分控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完全调动起来。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过程视为学生学习的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和掌握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应将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一方面,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而由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掌握程度不同,对地理知识的获取、分析和探究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自主探究学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是具有着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为了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教师应在备课过程中从网络、书籍、报刊杂志中广泛搜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将其作为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例如,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搜集关于我国森林资源、水和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的事实,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矛盾,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再由教师对其自主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而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知识面、思维深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探究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不完善的,为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思维量,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将自主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机结合。如上一个例子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再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将小组成员的探索结果和学习心得进行简短的阐述。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倾听其他小组成员的观点而接触到了更多知识,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2.3 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与总结

学生将探讨出来的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肯定,是对其今后学习的有效激励另一方面也使其将知识的结构予以合理的构建,将具体的知识整合到相应的知识体系中,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价值进行体验,并将学习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要实现有效的评价与总结,不但要对每堂课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更要分章节、分阶段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在激励学生不断学习、自主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清理论知识框架,为其复习知识、预习新课和开展课外学习、自主探究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方法。

八年级地理课程有着较强的系统性,其内容均为中国地理,上册涉及疆域、人口、民族、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问题,下册涉及地理差异、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以及中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前景与对策等相关问题,可见每册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对此,教师应强化对阶段学习成果的归纳、总结和评价,例如,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后,教师可在课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布特点与我国地形与地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一问题既考查到了学生对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察到了学生对我国地势地形规律的掌握情况,将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使其对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教师可借此机会,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同学们对这两章课程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和提升学习地理课程的自信心,评价环节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避免过分批评学生。

3 总结:综上所述,要做好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对采取多维度的教学创新模式,不但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程序,更要积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长存.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2,2(11):81-82

[2] 吴国林.提高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效益的实践与思考[J].文理导航.2012(34):95

[3] 张品清.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1):83

篇(2)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 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篇(3)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 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八个班341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天津地理:

1.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4.天津的农业生产和物产;

5.天津的城市发展与布局和滨海新区建设;

6.天津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四)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坚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动,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6.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强调:地理会考命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展开。要深入学习、研读蓝皮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只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巩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考出满意的会考成绩。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五章第一节刚开学,进度适当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学

3第六章第一节

4第六章第二节

5第六章第三节

6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7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

8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9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

10复习期中考试暂定

11地方课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课程《天津地理》、会考前复习

篇(4)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每位教师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做学生的崇拜者;以“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师表形象、言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直接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爱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做学生的朋友,以心换心,以情激情

做学生的朋友,以心换心,以情激情;老师与学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作为地理教师,我低下头来和学生做朋友,与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

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我这样做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三、巧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八年级上册地理讲到中国旅游风景名胜时,我说:“历史不衰的中华五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漓江风光,壮观的钱塘江涌潮,千姿万态的路南石林,具有“雪域高原”之称的青藏高原,世界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北京故宫等”一段描述,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情感,并激发起对多姿多彩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祖国美好地理环境的热爱。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深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其热爱科学、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的信念和抱负。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四、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情起趣,引导学生不断学习。

现在科技发展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动感的、立体的视听效果。在讲到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冬夏季风这一节时,我就采用课件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眼前一亮,很自觉地就去总结归纳地球公转的全过程。通过使用多媒体,将教材的平面效果转化成立体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切合实际,旁征博引,“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就应切合实际,旁征博引,“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

比如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由诗句结合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浪漫的诗情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

篇(5)

所谓“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教学,实际上是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体活动的体现。其特点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对比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其是一种现代的具体的实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概括起来,有两个特点

(1)在重视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地追求和探索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其主体作用,对课文知识精研细雕。分析得十分透彻,然后讲给学生。这种课堂上得好时,学生个个听得真切、明白,甚至个个均称好。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深深地过分依赖教师的讲解,自己思考的空间越来越低。所谓的“高分低能”也就是因为缺乏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造成的。

(2)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也能培养学生能力,但以低级记忆能力为主。教师将知识分析整理好,再交给学生,由学生去记、去理解,在做作业时,其它能力也能得到 培养。不能否认,记忆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但这毕竟是一种低级的、初级的能力。不同学科的思维能力要求都不尽相同,但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则是共同的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属于创新思维所要求的能力。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行“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教学

1.交给学生探索真理的方法——研究性学习

教师首先明确这个核心问题,也是断定是否是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的主要标准,探索真理的方法有许多种,其依托的基础及能力——独立地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层次:①阅读、观察、分析能力;②根据学科规律,强化理性分析;③归综合,把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④应用。不同的能力应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当学生能力较低时,应先从培养其阅读分析能力入手,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例如:八年级地理上册,学习青藏地区,让学生观察“高原之舟”牦牛在高原上活动的视频,提醒注意观察牦牛的外表特征,使学生能从牦牛的“长毛”外表总结出青藏地区气候的“寒”,从“短”而“粗”的腿总结出青藏地区的“高”而“多山”的地表形态。

2.教师尽可能少讲一点而让学生多想一点

做教师的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统统交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主动了,学生自然就被动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核心知识,其他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去思考、分析、归纳、综合。尽可能地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让学生多想,而教师重在引导!

例如: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行政区划”一课,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相对位置有一定难度。课堂上,我并未急于指导学生怎样识记,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先阅读地图、总结规律,尝试回忆,然后让学生就自己的识记方法展开交流和点评。最后,我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学生一道总结归纳出几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1)分片或串线法。如,大陆沿海的省级行政区,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港、澳……长江流域的藏、川、滇、渝、贵、鄂、湘、皖、赣、苏、沪、浙12个省区,黄河流域的藏、青、川、甘、宁、内、陕、晋、冀、豫、鲁等9个省区等,珠江有桂、粤等……

(2)相似联想法。如,5个自治区新、藏、宁、桂、内蒙古;四大直辖市京、津、沪、渝......

(3)形象联想法。如,将中国政区图想象为一只报晓的雄鸡,鸡头有黑、吉、辽东北三省,鸡尾有新、藏,鸡背有内,鸡腔有京、津、冀、豫、鲁等……

(4)歌谣口诀法。如,“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两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内蒙海台福吉安,重庆、港澳喜回归”。

3.科学地安排提问

“给学生留一个思维空间”教学的难度之一就是如何科学地安排提问。以问启之,以问导之,也就是说,提问首先要具有启发性,而后要有指导性、引导性,循序渐进,由浅及深,最终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问往往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分析及推理,提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思考。而传统教学的提问则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为主。如何科学地安排提问呢?本着以能力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进行。所以对同一问题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发问,不仅能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角度一变却给人以全新的感觉,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

篇(6)

  本学期我带的是七、八年级地理,对我来说地理是来到芹池中学来的一门新的课程,真的是个挑战。经过一学期的师生间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逐渐产生了爱好,他们开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舆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天气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恪守良好的师风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为,要想在学生心目树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的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以已服人。

  二、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进步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把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再次,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最后,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爱好,课堂上讲练结合。

  三、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进步教学水平。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题目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综合回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先容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温习迎接考试。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欢聚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如:培养学生多种爱好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进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平缓,平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题目,这些题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2

  在上学期带过一段时间地理的基础上,我担任八年级下期_个年级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 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__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_班的___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写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学校地理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期地理科教学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成绩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现作如下总结: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本人总结了上个学期的期考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二、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投身课改。

  由于本人不是地理专业毕业,对地理知识精通不够,因此,课前除了投入大量的时间对教材进行钻研外,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向其他老师请教,做到了课前扫清教材及其涉及问题的所有障碍,每一节课均感到了得心应手的轻松。

  然而,本人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及教法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为了寻求较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学法,本人实施了讨论法和设置对手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自读教材,做好笔记,在小组中讨论,然后随机分配,把学生分成两个对手组,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觉到了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人,这两个班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制作教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

  我校地理教具紧缺,地理挂图不配套,只靠老师的口头描述或者课本中的文字叙述,有的地理知识是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的。为此,这个学期,本人制作了一些教具,用到教学中,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

  四、注重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通过实践经验证实理论知识,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辩论中增进了友谊,增加了知识,增强了能力。

  五、成绩和不足:这学期本人所上的地理课,成绩较上学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篇(7)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学生精神放松,师生关系融洽,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那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进而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地理课堂教学。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二、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民情激情。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

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不可能充分地展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充满温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例如:在一次评讲测验卷课堂中,自己对某道题目讲评错误了而导致改错成绩分数,当时,我立即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解释道:“老师不是圣人,我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你们勇敢地指出和帮我改正。”采取开发、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脉搏融为一体,学生的思维就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而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激励思考、勇于创新、不怕露短与出错,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三、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

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讲到陆地地形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孙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再如,现在科技发展了,多媒体技术已进入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其制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动感的、立体的视听效果。如:讲解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球公转规律和现象示意图时,将地球、太阳、赤道、南北回归线、地轴等均制成动画效果,立即使学生眼前一亮,很自觉地就去总结归纳地球公转的全过程。又如:在讲到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冬夏季风这一节时,我就采用课件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冬夏季风示意图时,紧紧抓住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向位置的关系,采用动画效果,很自然、很直观地使学生明白了冬夏季风各自所属的发源地、风向及海陆走向的情况。

通过使用多媒体,将教材的平面效果转化成立体效果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大量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课前应根据地理学科内容多、知识杂、涉及面广的特点,兼顾其它学科,多方涉猎,精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大纲教材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地理教学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张景奎.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尝试[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81(02)

篇(8)

二、循序渐进,由浅至难培养学生地理技能

学生地理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还很有限,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对一些繁难晦涩的内容不注重启发引导,不在学生疑难之处加以突破,学生就会思维受阻,陷入对知识和能力提升的死胡同。如学生初次接触南极洲的地图时,他们往往对图中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的方向判断难以理解,从而产生了新技能的掌握与原有知识能力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学生学好地理技能的瓶颈。此时,如果我们教师巧妙运用直观教具,循序渐进,通过地球仪,让学生懂得判别同一经线上两地和同一纬线上两地之间的方位,再判别任意两地之间的方位,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南极洲地图的方法和技能,则学生即可突破认知和能力提升的束缚,不断掌握地理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三、创新设计,巧妙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些较为复杂的地理技能,往往涉及多个步骤,其中某一步骤或许就是整个技能掌握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针对这些教学难点,通过创新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克服,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对于“空气受热,会向上运动”,虽然物理学中也有相关教学,但是学生往往还不明就里,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回家烧水,当水开的时候,揭开锅盖,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学生经过亲自实践,在课堂上,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水开之后,热气腾腾,直往上冒,从而对热空气做上升运动形成了深刻而持久的认识。同样,对于“空气遇冷,做下沉运动”的教学,我则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壁挂式空调,问:为什么空调要挂那么高,这说明冷空气是向哪运动的?学生豁然开朗,对空气遇冷向下运动形成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更教会了学生面对新问题,如何通过我们身边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去科学地分析判断,从而掌握解决问题、发现真理的本领。

四、学以致用,内化地理学习的技能

技能的培养,既需要我们教师的点拨指导,更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归纳,学以致用,将掌握的基本方法灵活地运用在问题的处理过程中。这样,学生地理学习的技能才会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能力。例如,对于等高线地形图,在如何判断山脊还是山谷的问题上,部分学生总结了可做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如垂线经过的地形两侧低,中间高,则为山脊;反之为山谷。类似的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了不断升华技能、内化能力的本领。

五、优化训练,巩固地理技能的培养

技能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同时,学生的技能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需要学生的内化,自主地归纳、训练和体会。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优化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通过优选习题,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灵活多变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技巧,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中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此外,教师更要针对学生每次的训练情况,对技能提升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做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得以改正。

篇(9)

初中地理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学科,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κ挛锍渎?好奇的年龄阶段。探究性教学是对封闭式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层次开展探究活动,并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为基本方式,自主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初中地理实施探究性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不断完善地理知识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优化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性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讲解八年级上册“疆域”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地球仪,指明我国所处的半球和经纬度。动画展示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在记忆相关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记忆内容改编为顺口溜,或以对比、表格等形式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将中国、俄罗斯、蒙古、日本等国家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我国海陆兼备的地理区域优势。同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结合预习内容对相关地理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以这种“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课堂导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设计巧妙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进而积极地开展地理探究学习。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教师需要紧密联系教材,也可以从教材延伸至社会实践,或设计几个问题,或提供几组图片,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得到知识。例如,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节内容,讲述了自然资源的意义、分类以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选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让学生想一想,哪些是自然资源,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取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借此可以向学生提问:“石油资源的分布区域在哪里?”“水资源的作用有哪些?”“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等自然资源有什么不同?可以将其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吗?”通过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就此进行探究性教学环节。

篇(10)

一、根据地理学习的特点,多引导学生读图、用图、绘图

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应重视对地理图像的运用,通过阅读、合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同时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读图: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运用地图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便于让学生直观地学习知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易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用图:引导学生读图不是说顺手拈来,越多越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认真考虑怎么使用地图才以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绘图:在教学中让学生绘制简化图,有利于学生对图的记忆和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节的教学中,考虑到让学生同时记住它们的名称、分布和形状不太容易,而这一内容又是以后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采用了首先读图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绘制简单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并填图的方法。这样首先通过读图进行观察比较,再通过绘图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及形状。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要在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很有必要性。

1、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在回答地图有哪三个基本要素这一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想的正确答案,大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答“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指向标、图例”,这是他们从教材13页地图中得到的答案,这时候如果我简单地作一个纠正的话可能会让学生不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从教材的文字叙述中获取正确答案,再提问“指向标是属于哪一个要素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又可加深印象。

在面对这种难度的知识点学习时,一般情况下学生不可能一步到位地得出正确答案,这时,如果老师直接说出正确答案教学效率不一定高,而且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我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我纠正、自我评价的办法解决问题。在不断的追问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生引导到一定高度,而且还拓展了教师思维,提高应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让地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置有效提问。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关系,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要擅于寻找这种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这种联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地势和地形》一节中学习五种地形时,在学生读图后提问:在这五种地形中,哪一种地形是贵州没有的呢?学生经过思考一般都可准确回答贵州没有平原,这时就可以将其余四种地形与实际相联系进一步追问,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贵阳市就是在云贵高原上的一个小盆地内,而贵阳到安顺一带分布着大面积的丘陵,贵州省分布面积最广的地形就是山地,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及差别。

2、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认为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不亚于设置课堂有效提问,有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所提出答案的正确与否,优点和不足有一个较为的准确认识,对其准确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及下一步的学习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同时,如果教师擅长从学生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点进行及时肯定的话,也能很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上一篇: 四年级学生学习计划 下一篇: 挂职招商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