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4: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师范生教育实习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进入学校,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实习之旅。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实习科目及指导教师。根据老师的安排,我们都有了自己的任务。自己便跟随其他教师进行专业的实习和担任班主任的工作。
实习的第一周,主要的实习内容就是听课,学习老师的讲课方法,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认真做了笔记。我们所教授的班级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辅导工作,在此过程中,自己便担当了这个角色,协助任课教师进行辅导答疑。很快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同样也为之后的讲课奠定了基础。
由于7年级刚刚进入学校,对这个环境还不是很熟悉,自己便跟随另一位教师进行班级管理,使同学们快速进入状态。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根据学校要求参与了“双创双建--增强环保意识”主题班会的开展,并使班会顺利进行。在平时,自己协助班主任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流,通过班主任的工作,让自己清楚地知道,要想当好一个班主任,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要求学生怎样做就可以的,班主任的心要时刻与学生系在一起。
通过一周的听课,自己对如何讲课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听得再多,如果不讲,自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子。第二周,自己便申请讲课了。讲课前,自己认真准备教案,力保上课能有一个好的效果。当自己真正站在讲台上时才真正明白那时的讲课和平时教师技能的训练师完全不同的。当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时,下面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演示,而不再是同学们配合的“演戏”。一堂课下来,让自己收获不小,40分钟的课,让自己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的艰辛。
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组12名同学接到海棠中学的通知,我组12名同学被分到初一、初二共12个班级。接到各个年级的教学进度后,同学们在校认真备课,结合课本的知识和参考资料准备自己的教案。遇到教学中的难点就全组讨论解决。个人粗略准备好教案后就开始全组的试讲。每位同学都很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试讲和点评中来。每位同学都试讲三次以上,教案反复修改、不断完善。大家都觉得大家的试讲问题不大时就请指导老师来为我们点评。由于比较晚接到课程安排,所以有些同学的试讲时间推迟到下星期的晚上。老师很配合我们的时间,每次都点出了我们没有考虑到的缺点。使每位同学的教学又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全组同学都感激曹老师。本周星期四,我组同学和地理专业、政治专业的实习生以及各专业的指导老师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参加见面会,各同学认识了自己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原任老师。了解到实习学校的要求和基本情况。
实习的第二个星期的星期一,我组12名同学一同来到海棠中学,开始我们的实习工作。之后是实习时间,每位实习生均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准时准确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并利用空闲时间在实习学校进行多次试讲,并邀请其他专业的实习生点评,力求让教学内容完美。实习期间每位实习生都至少上了2节课,我们每位实习在班主任工作上认真负责,深入学生了解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班主任工作计划,课外活动开展计划,班主任工作记录等。总之,每位同学都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受到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二、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提高。主要有:
第一、同学们对中学生的现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第二、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大致克服了胆怯心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
第三、同学们增强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第四、同学们增强了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水平。
第五、了解中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所在和掌握程度。
三、实习建议
以下是同学们实习归来后的几条建议:
1、同学们普遍感到应加强师范生的信念教育,让他们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自成为师范生就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准备。
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和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基本情况
我们十月十一日来到湖南XXX县第二中学,到十一月十八日实习结束。我被分到高一XXX班进行实习。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六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十场;自习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本班学生与实习老师之间的篮球赛两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十一人次。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实习时间:2006.10.9—2006.12.01
指导教师:
指导班主任:
实习生:周建平
实习班级:初一(8)班
实习内容: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我们03级师范班本科生将在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进行顶岗支教的工作。遗憾的是我这次没能有这样的机会。我和其他12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海口市第七中学从事实习工作。此次实习工作期间,在肖桂湘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教育教学实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总结
1充分准备,科学规划。
大三的时候,我们就在韩刚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英语教学的各种理论方法和策略。下学期时,我们已经在海口的各个中学进行见习。使我们对海口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已有的教学理念进行反思。而在实习工作前,系里安排了不少专家及在教育第一线的优秀教师的专题讲座,及动员大会。这些都为我们实习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前往实习学校前,利用国庆的时间,在实习带队老师指导下,大家一起研究教材,编写教案并试讲。而实习工作的前两周,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利用这两周的时间,我们不断向指导老师请教,并进行自我反思,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所以,在以后实习教学的备课中,我们能结合班级实际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而指导老师也总能为我们备课中的不足,适时提出建议和意见,这些都成为我们备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我们整个实习工作中的重点。一到七中,我们就被分配到初一各班并由任教老师担任我们的指导老师。他们为我们整个实习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一方面,指导我们的实习工作。另一方面,不断给我们机会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家一起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备课,独立设计教案,并在试讲中不断提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较好地遵循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把握教学大纲,熟悉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法,关注学生动态。从而,不断完善自我的教师素质和教学技能。努力做到,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板书规范。最终,我们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得到了学校的好评。
我所在实习的初一(8)班是一个普通班,班上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差,英语学习氛围不高。但在课堂教学中,我广泛利用图片和游戏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板书不严谨,教学用语不够清晰,教学指令有时不明确的毛病。不过,通过这次实习,也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3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是我们实习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通过批改作业,更好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为上课备课和讲学,提供了重要参考。
4课外辅导
周二和周四带读英语早自习,并利用下午自习课的时间,为学生讲解练习。并对,他们练习,乃至课上出现的难点,重点进行剖析。在(8)班,我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为学习基础差的同学补习,为他们以后英语的学习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机制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师资的综合性、实践性必修课程。它面向基础教育,培养教师应具有的优良品德和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能力。就浙江七所高等师范院校(包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大学、台州学院)相关实习文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完善师范院校实习运行机制,促进职前和职后的顺利衔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理论资源。
一、就七所高校实习工作管理办法分析异同
1. 实习准备阶段
七所高校的教育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在开展教育实习前一学期已确定实习生名单,采取由学校(院)统一安排和部分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宁波大学教育实习工作管理办法》中规定,20%的实习学生可采用自主实习方式进行。此外,实习生已完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话等相关课程,并通过考核(其中中文专业普通话等级二级甲等以上,其他专业二级乙等以上等)。
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实习生在实习期间主要完成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三部分内容。在正式进入实习阶段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宁大在短学期就“三笔字”“简笔画”“说课”“模拟上课”等进行技能考核;湖师院组织开展 “演讲”“说课”和“课件制作”等教师职业技能比赛活动等。
除此,七所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在实习前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取得联系,明确实习期间要求。师范院校会优先选派“双师”教师担任实习生带队老师,人员(带队老师人数:实习生人数)配比为:宁波大学1∶8,浙江师范大学1∶20~1∶40,杭州师范大学1∶10,温州大学1∶8~1∶12,湖州师范学院1∶15~1∶20,绍兴文理学院1∶12~1∶17,台州学院1∶11。
2. 实习开展阶段
(1)学生方面。在实习相关文件之中,七所师范院校均包含关于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思想、学习、生活与工作等方面的细则,《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实习实施细则》还强调要对实习生进行师德教育;实习期间,以一周见习,七周实习的先后顺序安排实习。实习生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等工作,不同的学校对师范生要求略有差异。实习任务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实习任务信息
(2)带队老师方面。上述七所师范院校均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基地及师范生保持密切联系,并对实习生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或其他形式的学生工作)和教育调查等方面进行检查和指导。其中,宁波大学要求带队老师检查、辅导记录不少于6次;湖师院要求带队老师以教育实习日志的方式记录;绍兴文理学院要求带队老师与实习单位共同配合,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3. 实结阶段
按照各高校要求,实习结束后实习生要上交个人实结报告,内容涉及教案、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实习日志等方面;带队教师在实习1周内完成对实习工作的总结评议,组织学生进行实结,其中,浙师大、湖师院召开实习经验汇报交流会,并借此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此外,浙师大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进行为期3到4周的研习活动。
二、高校师范生实习现状调查
1. 调查目的
其一,旨在探讨当前师范生实习现状及遇到的问题;其二,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三,为提高师范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职前职后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提供有效策略。
2. 调查内容、方法和对象
(1)调查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设计:①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②实习中师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包括师范生与带队老师,师范生与指导老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之间的沟通;③实习生对实习安排的满意程度;④实习生对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体评价。
(2)调查方法。采用文献收集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
(3)调查对象。问卷一《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学生用)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各系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该对象已于大二学年完成两周见习,大三学年完成四周特色实习,大四学年即将完成八周综合实习。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5份,回收率92.5%,有效率100%。问卷二《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情况调查表》(教师用)以各实习学校指导老师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100%。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实习前师范院校对实习内容、要求及安排的指导。为了较客观地了解师范院校在实习前的安排与指导,笔者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有关问题,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2、表3。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师范生已了解实习制度和内容,比较充分地掌握了实习信息。
表2: 师范生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程度
表3 :指导老师对实习制度和内容的了解度
(2)实习中师范生满意度。通过客观了解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适应情况和满意程度,分析探讨师范生的实习需求,便于为改进职前教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设性意见。经整理、统计结果分别见表4、表5。
表4 :师范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
表4反映实习生自我评价的高低与带队老师工作、指导老师工作的好坏呈正相关。总体来说,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较满意。
表5:实习生对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评价(多选)
(3)实习后师范院校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13%的同学反映实习小组会就实习机制方面向带队老师或师范院校提出建议,有58%的同学偏向于参加由校方统一组织安排的实习,21%的同学更希望以自主实习为主的实习,有10%的同学认为所在院校的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实习生对实习后所开展评价工作的满意度如表6所示。
表6 :对所在师范院校于实习后总结工作的评价
(4)实习期间师生(带队老师与实习生)、师师间沟通情况调查。通过对沟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反映师范院校带队老师工作职责的落实情况。统计结果分别见表7。
表7: 师生、师师间沟通情况(多选)
(5)指导老师对实习的总结评价。经过调查,有3%的指导老师反映合作的师范院校有就此次实习需要改进方面征询意见或建议,有12%的指导老师认为实习机制有逐步完善的趋势,有35%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很满意,54%的指导老师对师范生实习较满意。
三、完善和促进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运行机制的策略
1. 师范院校方面
(1)以多种形式开展实习安排、要求及内容的教育指导工作。教育指导工作要联合多方面的力量,其中,院校方要认真贯彻实纲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组织开展实习动员大会,及时召开实习汇报会及经验交流会,并广泛吸收下一届学生参加,做到实习前后顺利衔接,实习学生上下级顺利结对;班主任和带队老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多种形式上传下达,确保每位实习生明确实习规章制度。此外,各院校可通过创建教育实习网络平台等方式,共享实纲计划、实习通讯稿、优秀实习生展示等内容,联合优秀的教师和学长学姐进行相关问题的答疑。
(2)调节师生人员配比比例。从七所高校的实习机制中发现,带队老师与实习生的比例一般在1比10以上,一名带队老师指导的实习生人数过多,容易导致带队老师时间分配不均,给予每位实习生的指导时间过少等不良情况出现。通过访谈后发现,该现象主要由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紧缺。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师资能力培养,吸收更多“双师型”教师参与实习工作。
(3)加大实习经费投入,保障实习顺利运行。在广泛对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多数师范院校学生并没有实习经费的补贴,交通费用自理,仅少数师范院校有相应政策。如台州学院在实习期间接送,宁波大学在特色实习期间接送等。教育实习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首先,争取高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争取从财政拨款中获得实习专项经费,增加教育实习经费在教学经费中的比例。其次,应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一方面是实行“国家拨一点,地方给一点,学校出一点,院系自筹一点,社会捐一点,学生个人担负一点”的多方集资办法;另一方面,争取得到实习基地的援助,实习基地少收费或不收费。
(4)建立师生、师师(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间沟通良好的实习机制。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显示,师范生对自我的满意度与带队老师及指导教师工作负责程度正相关。因此,带队老师与指导老师的工作在实习生对实习整体评价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据数据表明,仅有12%的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与带队老师保持联系,几乎所有的指导老师在实习中不常与师范院校的带队老师联系。对于实习生,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其进行自我审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5)建立客观合理的监督机制。在实习机制运行当中,运行统筹方对进程的监督和监管十分重要。据对实习机制的异同分析发现,七所院校基本将实习职责落实到个人,但由于监督审查程序和系统不健全,造成实习报告弄虚作假,工作总结敷衍了事等情况。因此,要健全师范院校的审查监督系统,实行“一步一小结”的管理方法,与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就学生实习情况和实习各方需求开展每周研讨、中期会议、定期考察、课例观察,落实责任机制。
(6)师范院校应及时掌握师范生实习情况,收集实习反馈信息。在对实习机制的分析中发现,七所师范院校都比较关注师范生的实习生活,要求带队老师全程听课,安排学院领导巡视等。但是,师范院校与实习基地的互动并不频繁,对实习情况的了解,形式单一,内容局限。因此,师范院校可以在实习中及实习结束后,收集实习生和带队老师对教育实习工作、今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实习学校对指导老师进行实习反馈调查,以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形式收集有关实习反馈信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习机制。
2. 实习基地方面
(1)由师范院校与实习学校共同制定实习安排。根据对实习学校教师的访谈发现,实习学校并没有对实习生有具体要求与安排规定,仅通过与带队老师的交流获取。因此,在遵循师范院校实习制度基础上,各实习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及特点制定实习安排及要求,为各方面制定总的实习工作方案,确保实习步调一致。
(2)在实习前期,指导老师明确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及职责。在调查中发现,指导老师对师范院校的实习要求并不明确,例如课时量,实习时间跨度等内容,多是通过与实习生的交流中了解。据此,实习基地学校应定时召开实习会议,举行实习小组讨论会议等,切实普及实习工作任务,要求指导老师明确自身职责。例如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要求,安排实习生教学观摩,指导实习生备课、试讲和讲课,改进教学效果。此外,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指导老师应指导实习生实施班主任工作,传授班级工作经验,帮助实习生解决存在的管理问题,协助实习生开展家访以及教育调查等活动。
参考文献:
[1]陈全战,赵本全.教育实习现状分析及对
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4).
[2]蒋菠,许瀚月.变革教育实习,提升师范生
执教技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9(8).
二、完善师范生教育实习制度,强化教育教学实践。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要围绕培养高素质教师的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遵循教师教育规律,调整教师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各地要将师范生实习支教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实际需要,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安排和接收高师院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实习支教。
三、精心组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高师院校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见习,做好师范生实习支教前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教学技能培训,使学生基本具备从教能力;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方式,组建实习支教小组;要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支教的指导教师,在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等方面体现积极的政策导向,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并深入中小学第一线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全程指导和跟踪管理。
四、建立相对稳定的师范生实习基地。高师院校要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指导下,会同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地选择确定一批条件适中、集中连片的中小学作为实习基地。探索建立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和高师院校服务基础教育试验区,促进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践,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研究和咨询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实习基地学校要密切配合高师院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实习支教师范生的管理、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选配骨干教师与高师院校教师组成联合实习指导小组,加强实习指导工作。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2-0116-02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实习地教师的指导下,将已获得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和锻炼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阶段和基本形式,是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保证。教师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就在于它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学生要胜任未来教师这一职业,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形成,则需要在教育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中去磨练。
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实习是检验师范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教育实习对师范生而言,是教育观念、学科知识、教学技能、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又是对这些素质水平的检查考核过程。师范生通过几年的在校学习已经掌握了系统的教育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并获得了从事中小学及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但只有通过教育实习,才能评判她们是否真正具有了独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因此,教育实习对师范生了解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巩固专业思想以及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二)教育实习是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对学校而言,教育实习是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通过教育实习所反馈的信息,能够使学校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育人才。同时,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向社会推介自己的重要途径。随着毕业生分配制度从计划改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师范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就业竞争中,用人单位对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也加入了教师人才市场竞争,这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择业是一种最直接的考验。面对教师人才市场的挑战与竞争,师范毕业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教育教学能力,必然归结为加强与改进教育实习,教育实习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必须通过深入实际的教育实习,才能培养其教学能力,在即将面对的教师人才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
二、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实习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
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采取一次性毕业前的突击性实习,这种安排不利于师范生角色的转化、身份的过渡。目前,国内大多数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时间规定仍沿用早在1980年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规定,高师教育实习的最短时间为本科8周,专科6周。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很多实习生都抱怨:实习刚刚开始却很快结束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除去动员、准备和总结工作,真正进行实习工作的时间所剩无几。学生往往感觉到刚熟悉环境,进入教师角色,摸到教学门道,实习就结束了。
(二)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形式化倾向较为严重
作为师范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他们不仅要指导实习生的思想工作,还应在实习生具体的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调查研究方面都给予具体的意见和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本身对中小学的教育规律不熟悉、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了解,加之指导教师本身工作和教学任务较重等原因,不少指导教师不能全程到实习学校指导实习生。同时,部分指导教师对教育实习的指导目标不太明确,虽然学校有相关的实习指导要求,但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工作仍缺乏明确地认识和把握,从而导致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工作中产生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两方面的原因致使教育实习的指导工作名存实亡、流于形式,教师的指导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三)教育实习后的总结效果不明显
由于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马上要毕业离校,因此,教育实习的总结工作做得不够彻底。在多数情况下是在实习结束后,实习生把《实习生手册》、实习报告上交教务处,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没有机会去纠正和讲评,学生只能自己慢慢领悟。虽然学校组织的座谈会能够让实习生及指导教师都能有所启发,但实习生面临马上毕业,没有时间在学校对自身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取长补短。因此,教育实习后的总结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三、教育实习的改进建议
(一)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增加实习时间
我国师范生主要采取的是短期集中教育实习的方式,这种实习的一大弊端是实习时间太短。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在研究、探索、尝试的基础上,各有不同的做法,总体思路是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把教育实习的时间分割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这种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增加了学生接触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机会,有利于他们在集中实习前就了解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接触多了,带回的问题就越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引导作用,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集中实习做好了准备,相当于延长了教育实习时间。
(二)加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实现教育实习目的的关键环节。师范院校应设有专门教育实习指导与研究机构,选拔教育学科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教学经验丰富和责任感强的教师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对指导实习的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责任、尽职尽责。同时,指导教师在指导教育实习的同时,应注意收集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一线的教改信息,做一些教育专题调查,为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三)重视实结的实效性
全面有效地进行实结,是学校实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结应从学校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总结。从学校角度看,要全面详细地了解实习情况,及时总结实习过程中的实现目标,提出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意见,促使教育实习的实施和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的方向发展。从学生角度看,可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分班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对各班总结会上的突出问题记录、整理,并在全体实习生总结会上由学校选派的教师做统一解答。
综上所述,教育实习作为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实践活动,是师范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做好的工作。在思想理论方面,应不断更新观念,加大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做到理论研究与创新与时俱进;在实践方面,要对外进一步拓展教育实习的社会功能价值观,切实开发社会实践资源,拓展实习渠道,发挥社会力量对教育实习的支持、协助和促进作用。对内强化课程改革,着力于师范生素质能力提高,进一步优化教育实习管理体制和组织指导模式,确保教育实习质量稳步提升。但是改革教育实习的方法,解决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师范学校只有高度重视教育实习,不断深化改革,才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郑东辉,施莉. 国外教育实习发展概况及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5).
在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一个最重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师范生的教育实习问题。山西忻州师范学院于1997年正式启动顶岗实习支教工程,经过11年的实践探索,该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7年5月,教育部领导表示要认真总结山西忻州师范学院的经验,全面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并认为这是师范教育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为解决师范生实习与教师职后培训难的问题探索了一个适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办法。不管顶岗实习的举措是否为师范生或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界都带来了生机和前景,我们仍要冷静地看到其背后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2007年,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决定由广西师范学院和都安县教育局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实习与师资培训试点工作。2007年十月,我校数学、中文、外语三个专业48名学生,奔赴都安县的五所乡镇中学,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顶岗支教实习活动。同时置换出实习学校相等数量相同科目的教师到我校进行培训。在自治区教育厅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首次顶岗支教实习试点工作顺利地开展并且取得了成功。至今已有5届300多师范生参与。师范生从中获得了极大的锻炼并受到实习学校的好评,但也发现了存在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反思。
一、顶岗实习支教的内涵及意义
1.顶岗实习支教的内涵。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师范生的实践性活动影响着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师范生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提升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所谓顶岗实习是指高师院校有计划地组织高年级优秀学生到乡镇中学进行顶岗实习执教,同时置换出在职教师集中进行脱产强化培训,是提高基层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促进基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一种实习与支教模式。
2.顶岗实习的意义。①增强实习生的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支教和教育实习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在于承担的任务不同:与教育实习的师范生相比,顶岗实习支教生顶替原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一周内有的多达12节课,实践性强,任务重,能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在顶岗实习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可以得到全面提升。通过与一线教师的接触,能了解到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促进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具有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②顶岗实习支教创新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顶岗实习支教形式创新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解决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因师资紧缺而不能离岗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提高了农村基地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了农村基地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提高了基层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二、顶岗实习对比普通教育实习的实践探索
1.顶岗实习对比普通教育实习具有的几个鲜明特点。①师范生顶岗实习时间长。顶岗实习比普通实习的时间明显增长(至少三个月),这就意味着顶岗实习对师范生的耐心和恒心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实习学校一般都为贫困地区学校或农村的乡镇中小学,教学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对师范生是一种磨练和挑战。②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角色多重性。顶岗实习生在实习活动中充当着实习学生,实习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三重角色,其中实习教师这一角色对师范生尤为重要,更值得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和研究。③顶岗实习对师范生的特殊要求。普通教育实习中师范生主要扮演实习生的角色,他们在实习中尾随指导教师参与跟班听课、开展试讲以及实习上课。而顶岗实习生往往更需要自己独当一面的承担1~2个班级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要求更高,相应的任务和责任更重。④顶岗实习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有差异。于普通教育实习相比,开展顶岗实习不再是单个专业或单个班级的事,而是涉及到几个专业(一般是数学.中文.外语三个专业)的共同任务。我们通常挑选出2~3名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一个混合的小组并共同下到一个班级开展工作。此外,由于实习时间较长和学校地点分散,造成本校派遣专门的指导教师跟队实习的管理模式很难实施,这就更多地要求师范生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和具备较强地自主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的解决实习期间的教学、生活和沟通等问题。
2.顶岗实习比普通是实习更具重要意义的两个主要方面。①顶岗实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经过几个月的教学实践,顶岗实习师范生为实习学校校园面貌带来的变化是明显的。从反馈信息得知,师范生特有的青春活力和敢想敢担当的工作作风给学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欣喜的是这种影响是长久的。正如国内不少教育家的评价:顶岗实习是农村教育的“及时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②顶岗实习工作使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获得极大提升。顶岗实习支教是一种新的教育实习形式,师范生的专业素质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是顶岗实习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师范生能初步体会到教师职业的辛苦以及要承担的责任。实习期间,师范生学会了如何与中学生沟通,如何调控课堂,如何在新的环境里与人相处,如何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们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方面有了新的体会,为今后走上教师岗位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三、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实情的了解和踏实工作的态度。顶岗实习生都是学校精选出来的佼佼者,积累了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他们怀着饱满的热情来到基层学校支教,很容易产生“夜郎自大”和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实习生们会自以为来自城市高等学府,与生俱来的时尚教学方法和创新的教育模式对付农村学校的教学工作应该“顺手拈来”。也有同学认为来这里支教就是为了改变教育落后的面貌,所以一味追求各式的教育模式创新,而忽视了对当地教育实情、学情的了解,进入了“眼高手低”缺乏脚踏实地工作态度的误区。
2.缺乏开展教学反思环节的训练。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于缺乏经验,不少实习生都没有意识到反思环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普遍认为只要上了讲台,开讲授课,自身的教学水平自然就能得到提高。因此,很少去思考如何开展必要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3.知识量不足及知识面狭窄。在当下科技发达、信息畅通的时代,眼界开阔,兴趣广泛及思想活跃是每个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固有的特质。但在与实习学校的师生接触后,很多实习生自身知识量不足和知识面狭窄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这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日常不太注重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知识多元性的学习研修。实践也进一步告诫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业务,而且还需具备相对丰厚的知识面,否则很难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理想的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四、对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加强对当地基础教育实情的了解。在实习期间要加强对当今基层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情的深入了解。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方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一般而言,当今的学生都肩负着小升初和初升高的升学压力,所以要结合实际地将素质教育和升学的务实现状相结合,既要努力提高学科成绩,又要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
2.加强教学反思的训练。师范生需逐步提高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能力,注意对自身知识、教学行为、教学表现进行自我监督和改进;还要从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反思。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反思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这项制度的落实。
3.注重知识量的储备和处理好知识“渊”与“博”的关系。陶行知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如果安于现状,不善于学习和对旧知识结构的改良与更新,很可能会造成思想的逐渐僵化,思维的逐步愚钝,工作的机械与麻木。学生的学习既要有广泛性的“渊”,又要有专业性的“博”,具备广泛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兴趣爱好的教师是赢得学生青睐和爱戴的前提,是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顺利开展教书育人的基本保证,也是顺利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可靠保证。
虽然顶岗实习模式本身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我们不断完善,但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育实习模式仍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制度的成功探索。顶岗实习在深化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提升、帮助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已经收到了较好成效。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提高师范实习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就能使顶岗实习工程更趋于完善和健全,促进我们的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海波.广西高师院校开展顶岗支教实习的思考[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74-03
教师职业非常重视实践技能的获得和累积,因此,师范院校都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效果一直以来难以令人满意,特别是师范生缺乏对实践过程和行为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无法把实习行为转化成能力并形成长久且持续的职业技能,因而,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课程成为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
一、实践反思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实践反思是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捕捉教育教学经验的意义重建过程,是准教师或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熟练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育实习过程中如果只凭直觉或常识来累积教育教学经验,缺乏实践反思的引领和助推,教育实习就难以实现其应有的实践价值,实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
(一)师范生需要通过实践反思提高实践技能。师范生从实习到毕业再到从事教师职业,总有一个从新手教师过渡到熟练型教师的过程,如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缩短新手教师的成长时间,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有没有较强的实践反思能力。师范生如果在教育实习中没有经过实践反思的训练,他的实践行为就无法上升为经验和智慧,更谈不上实践技能的内化与累积。师范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培养实践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其在教育教学中学会针对具体的问题深入思考以及寻求解决路径,并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熟练型教师。
(二)师范生需要通过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为适应今后工作需要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式,需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践行者。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主要阵地,是师范生对课改理念的吸收和消化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理念的内化,如果仅靠大学课堂教学是实现不了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探究,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内化为能力,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有机整体。教育实习中强化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师范生毕业走上教师岗位后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师范生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为其教育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师范生需要通过实践反思去直面基础教育问题。实践反思要求对教育现场涌现出来的大量生成性问题做出反馈和思考,关注的是情景性问题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这就要求师范生对教育教学问题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学会对发生的教育问题做出追问和阐释,比如面对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组织者,就需要具备诊断和诠释自己课堂行为的能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无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基础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情景性问题或生成性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仅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需要的是一种教育教学智慧,而这种教育智慧的形成,就是对各种各样的情景性问题不断分析和反思,逐渐累积成一种判断问题、剖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教育实习中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师范生去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形成一种综合把握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育实习中实践反思的具体内容
根据师范生教育实习内容和教师岗位要求,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实践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
(一)对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反思。课堂教学是师范生最主要的实习环节,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就成为师范生实践反思的重点。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反思过程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
课前反思修正教学设计。课前反思主要针对的是教学设计方案,是为顺利推进课堂教学而做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节课上得成不成功,教学前的充足准备非常重要,作为师范生,除了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方案外,还需要在课前对已经设计好的教案进行反思,思考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逻辑性,预估课堂教学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对不完善的地方作出修正,尽可能把教学方案设计得更合理、更完善。
课中反思调控教学策略。课中反思主要指的是上课老师在课堂中针对具体教学活动和行为的反思,既包括对教学设计时预设问题的落实情况的反思,也包括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情境性问题的反思。课堂教学是对预设的教学方案具体落实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应视教学推进情况即时反思,如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我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是恰当?等等。课堂教学中还应学会对生成性问题的反思,即备课中没有预案,是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这时应反思自己为什么遗漏了这样的要点?学生的思考有无合理性?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等。课中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调控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战能力。
课后反思提升教学技能。课后反思是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回顾,思考教师这节课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以便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课后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非常重要,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地修正、调整和完善教学行为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课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完美,寻求教学可达成的可能境界,在永不止步的探求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对育人艺术、管理艺术的反思。班主任工作是师范生实习内容的另一重点,是教育实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通过班主任工作实务的实践,可增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认同感,为他们从教后独立开展班级建设工作,积累管理班级的经验打下基础。师范生在开展班主任实习工作中,一定会面对很多棘手的学生问题以及班级管理问题,学会对这些问题反思,有助于他们育人能力、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承载着育人的重任,传授知识容易做到,育好人却不容易,很多老师教学工作做得好,但育人工作并不一定顺利,可以说,育人是一门值得不断探索的艺术。要提高育人的艺术,简单照搬别人育人方法并不管用,更多的是要靠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形成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智慧,因此,师范生增强育人过程中的反思意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育人艺术。反思育人艺术,就是反思自己教书育人过程中,有无存在偏差的学生发展观,是不是违背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有没有伤害学生正当的利益,通过这样的反思来确立自己正确的育人理念。反思育人艺术,也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有无不当行为,教育方法是不是适切的,采取什么途径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反思来确立自己正确的育人方法。
班级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效果,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具体的反思内容包括:一是班级工作理念的反思,即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先进与否、正确与否;二是班级管理模式的反思,即反思班级建设机制是否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班级管理体系是否有活力等;三是班级活动内容的反思,即反思开展的班级活动内容符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形式的多元与否等;四是班级管理效果的反思,即反思开展的班级活动是不是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改进等。师范生通过对班主任这些实务工作的反思,可以有效地帮助其积累班级管理经验,为其入职后快速适应班主任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反思。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前最重要的实战现场,也是其规划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师范生学会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反思,可以促使其深入认识教师职业特性和价值所在,为其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内驱力。因而,“实习指导中专业精神的引领远比教育教学技能的打磨更为重要,因为专业精神、态度是教师个体对自身职业的理智性价值判断与情感性体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题中要义,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标志。”师范生只有从理性上对教师职业有真正的认同感,才能真正把职业当作事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反思,首先是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上的反思,即教师需要有一种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意识,有了这种强烈的内在需求,教师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带有更大的自主性,由自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其次,一旦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教师将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实现路径,并以此要求自己,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确立自己发展的基点,并以此作为行动依据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之路。虽然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尚缺乏职业性体悟,但这种反思理念对其职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具备这种反思意识,有助于师范生专业角色的正确定位。
三、教育实习中实践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实践反思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共识,但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反思的意识还比较缺乏,特别是教育实习这个环节,更需要有效引导,需要我们提供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培养他们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结合教育实习内容和师范生特点,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可从写教学反思日记、教育叙事、实施档案袋记录等途径去强化。
(一)教学反思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是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性回顾。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从新手走向专家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学得失,学会理性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实习生或是新教师,养成写教学反思日记的习惯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实习阶段的体验、感受、经历等对于准教师能否顺利实现由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换以及后续的专业社会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师范生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减少初为人师时可能遇到的教育教学难题和困境。
作为师范生开展的教育实习应反思一些什么内容呢?首先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观念的反思。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之上的,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个人的教育理解和教育观念,学会对个人教学行为和理念的反思,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恰当以及思考如何去修正和调整。其次,学会重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师范生实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师范生实践的主要目的,而实践技能的内化,是需要教师在反思、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的,作为师范生或新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适宜?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调控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等等,师范生对教学各环节的反思是为了改进教学,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再次,也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检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学生“学得怎样”,经常反思学生“学得怎样”,可以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内容来源,客观叙述自己教学生活和教学事件中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故事”,通过“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也是师范生教育实习中重要的实践反思渠道,它能帮助师范生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目的,指引师范生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如何去胜任自己的岗位要求。而且教育叙事指向具体的教育现场和教育问题,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对师范生解决现实问题、积累教学经验、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育叙事的内容主要包含三种类型。一是教学叙事型,主要是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叙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包括发生的课堂花絮、教学小插曲、教学失误、教学遗憾以及自己的教学经历等,都可以记述下来进行总结、提升和反思。二是育人叙事型,主要是就自己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方面值得思考的日常教育事件,如教育学生方面的小经验、小挫折,管理班级方面的成功和心得,与学生相处的苦乐酸甜等,记下来并思考其教育价值,理解、体悟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育人艺术和理论修养。三是自我成长叙事型,主要是描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经历,通过自传式的自我对话,来不断反思自己,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师范生以教育叙事进行实践反思时,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生活和事件都可以拿来叙事。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叙事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指向问题,所叙之事应该基于问题、突出矛盾、描述冲突、展示思考;二是指向反思,包括对事件的反思、过程的反思、自己应对的反思,通过这样的反思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和育人理念;三是指向真实情境,教育叙事应该是对教育现场的再现,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下发生的教育教学生活和事件,体现出即时性、真实性和丰富性等特点。
(三)档案袋记录。档案袋记录是一种基于学生实践过程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在教育实习中对师范生进行档案袋管理,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实习过程和表现,还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档案袋可记录的内容很多,如班主任工作方面,可以是班级工作计划、班级活动策划方案、班级活动内容记录、教育学生的谈话记录等;教学工作方面,可以是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听课评课记录、教学研讨活动记录等。这些过程性、表现性的文档、图片、信息等材料,可以帮助师范生回顾、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实习全过程,帮助师范生不断地追求进步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档案袋记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首先,实习前教师应明确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采用档案袋记录实习过程,并说明档案袋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其次,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去收集材料,纳入档案袋的材料除了与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课时计划、教学心得、班主任工作记录、班级活动记录等外,更为重要的是师范生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心得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师范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教育实习后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通过档案袋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来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跃.师范生教育实习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The Research about the Cultivation and Solution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to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CHENG Cheng, LEI Ti'nan, ZHOU Chunyang
(Education Institute,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Abstract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or a teacher which is the basic of being a qualified teacher for a student from normal school.Normal school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facilita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This thesis brings up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for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through the analysis to the elemen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hoping it can be a help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Key words students from normal school;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eaching; solution
1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
“实践能力是个体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所显现的综合性能力。”①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教材教法、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组织调控教学活动、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是师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方面。
(1)教学设计能力。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择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实施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堂教学前,如果只满足于熟悉教材,默记讲稿是远远不够的。一次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一次精心的教学设计。这就要求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师范生的主观能力性,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分析课程、设计教案的能力,能够充分结合自己的优势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技能。它包括:导入新课技能、课堂实施能力、板书技能、课堂评价技能等。师范生作为日后的准教师,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其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如同医生必须懂得如何诊病开药,律师必须熟悉法律知道怎样运用法律一样。毋庸置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师范生必须全面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
(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它包括:流利的普通话、丰富的语言知识、丰富的中文知识等。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从业者,为了更好地履行“文化传递者”这一职责,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求。它要求师范生应具备流利标准的普通话,丰富的语言和中文知识储备。其中“一口标准普通话”是师范生“老三手”能力要求之一,作为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教学评价能力。它包括: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都有赖于一个有效的教学评价。一方面,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可以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经历。另一方面,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判断出一次教学的优劣所在,从而为下次教学提供重要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素养。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在职前培训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2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在某师范院校校园网上展开问卷调查,共收到98份有效问卷,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现状。
(1)针对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选择这几项技能掌握程度基本良好。相对而言,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稍逊一筹,掌握较好的人数以46.9%略低于掌握较差的51.1%。这个数据表明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基本良好但整体水平有待加强,未来应该朝更专更精的方向努力,其中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这一方面应着重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对其掌握程度。
(2)针对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统计表明:导入新课、课堂实施、结课、课堂评价等各项技能表现一般。相对来说,课堂评价技能表现的最差,有65.3%的师范生掌握较差,而导入新课技能掌握的较好,有65.3%的师范生掌握较好。这几项数据指示在未来师范生的培养中要特别加强课堂评价技能的训练,使师范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3)针对师范生课堂组织能力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师范生都基本掌握课堂组织能力,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掌握较差,同时只有少数同学在这方面的能力表现较好。这表明,对于课堂组织技能的培养应该是:针对部分掌握很差的学生进行个别化培养和提高,而对整体应该提高一个层次,向着很好这一方向迈进。
(4)针对师范生板书技能的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师范生的板书技能62%处于一般水平,有28%的师范生处于较高水平。这两项数据表明师范生的板书技能整体水平比较高,但是在板书技巧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综上所述,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技能掌握较差,甚至还有些人对某些技能完全没有掌握,这表明在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根据相关调查表明,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原因:
课程设置不合理:(1)一方面,师范院校教学课程体系陈旧,缺乏现代教师迫切需要学习的课程;另一方面,普遍存在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学科专业课程、轻教育基础课程;重考试课程,轻非考试课程等现象。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师范院校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导致师范生所学教育类课程单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难有作为。(2)学科教学论是师范生的重要课程之一,但是当前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特别注重理论知识而对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偏重实践性的教学而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另外,在高等院校学科教学论地位不高,处境尴尬。在一些领导和教师眼中,从事专业教学才是正道,才有发展前途。而学科教学法似乎既非专业课程也非教育基础课程,处于其它各专业与教育专业交叉边缘地带,角色不明,不受重视。因此学科教学论的教师处境也非常尴尬,受领导轻视,甚至一些学生也不重视这门课程。而且学科教学论的师资来源多样,结构复杂。要么是教育专业教师兼带,要么是从中学调入教师充任等,师资水平良莠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水平和质量。
教学实践课程薄弱,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美国学者舒尔曼提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原理规则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即要象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掌握大量的实践案例;三是运用原理规则性知识于案例之中策略性知识,也就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中灵活运用原理、原则性知识。②长期以来,师范教育类课程的实践基础薄弱。由于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实践性知识的教学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训练,缺乏必要的教学情景的体验,影响了学生思考力、创造力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了学生面对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和解决能力。③
教学实习时间短、模式单一,忽视反思的引导。为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一些国家特别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环节。美国的教育实习占职前培养内容的20%。英国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20周。德国规定任教者必须通过修业和见习两个阶段,修业阶段要完成学校见习和教育实习3次,共12周,见习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在1年以上。④而我国教育实习的时间是一般为6周,除去实习开始一周的准备时间以及结束时一周的总结时间,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为4周,占四年总学时的4%。⑤教育见习时间短,流于形式,不能很好地起到为就业做准备的作用。并且目前的实习主要是感受性、模仿性的实践,而忽视了师范生的反思思维和反思行为的行成。
3 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的构想
(1)调整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构建丰富的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系统地对教育类课程组成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功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既要保持教育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性和系统完整性,又要强调对整个课程设置的优化。删除空泛陈旧的知识,以教育界最新理论成果取而代之。从理论、技能、实践三方面出发,构建出一套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教育技能作支持、教学实践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师范生的专业素养。教育理论课旨在解决为什么而教的问题;教育技能课,旨在解决如何教以及怎么教好的问题;教育实践课则是提高师范生专业素养最直接的途径。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中几乎没有专职师资从事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承担教育学专业知识教学任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教育学理论研究者,有的甚至是非教育学专业的跨专业教师。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是普遍缺乏中小学教学实践经验,其教学难以符合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因此,要提高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师范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选用中小学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并且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教师来担任师范院校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即指派一定的师范院校教师到对应的中小学进行实习考察调研,保证一定的时间次数和调研质量,确保这批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有切身经验和体会。再者可以聘用一定的兼职教师,聘请当地中小学骨干教师或退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到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进行经验传授和培养指导。这也是间接地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途径。
(3)开展多样化实习机制,增加教育实习时数,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第一,面向基层,实行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顶岗支教”是一种新型教育实践模式,以政府为主导,由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院校共同合作。其主要内容是:组织已经完成主要课程的师范类高年级学生,经过系统培训,达到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后,到农村基层学校进行一学期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实行“顶岗支教”实践意义深远: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专业实践领域;另一方面,培养了师范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感恩的心态。另外,实习支教的时间通常比较长,有一个学期,远大于传统教学实习的两个月时间,这样实习生更容易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技能、综合协调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第二,增加教育实习时数,实习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可以分时段实习,也可集中时间实习,增加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机会,有效地提高了师范生教学实践的效果。
(4)引入反思性训练。教育实习是目前师范院校普遍采取的教育实践课,但实习效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大部分实习生在谈到实习感受时,往往是情绪感受大于理性分析。实习重在模仿性感受性的实践,而忽视对实践的反思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⑥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而反思则是提升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和促进实践活动的准备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师范生而言,为提高其教学实习的有效性,可以进行教学反思。首先,可以在教育实习中,引入反思阶段。将实习模式改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个“反思”可通过反思自我,总结思考 ,写教学日志,与学生或同事进行交流对话来探讨自己的优缺点等方式来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用录像摄影的技术,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或实习结束后进行反复观察思考,及时发现自己的失误和不足之处。也可以记录下优秀实习同事或教师的教学过程,对他们的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寻找值得借鉴的地方,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取其长补已短,避免重走前人之错。另外,如果教学实习条件有限,也可以在师范院校内为师范生创设教学情景来进行反思训练。通过反思和分析,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注释
① 吴志华,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及辨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9):25.
② 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③ 王芳亮.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