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4: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生态经济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首先,青海的省情决定了经济发展必须在选择特色上下工夫。青海地处偏远,区位条件差;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信不畅;科学教育落后,人口素质偏低。这些都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青海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构成如果不突出青海特色,与外省趋同,那么肯定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产业发展的路子势必越走越窄。同时,青海地域辽阔,省内各地区之间差异性也很大。因此,青海以及省内外不同地区应当对产业发展进行区域调整和区域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逐渐发展壮大。
其次,青海的资源决定了我们有条件在发挥特色上出优势。青海地处世界屋脊,由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它具有独特的自然地貌和海拔高度,不仅山川藏珍、戈壁埋矿,而且具有其他地方少有的高原特殊气候和在这一气候条件下派生的珍稀生物资源,有在全国独具优势的水电、盐湖资源,独特的畜牧草地资源,太阳能、风能资源,独树一帜的高原地貌景观,众山之巅、众水之源和颇具特点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等。这些丰厚的特色资源为青海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善于开发这些优势资源,就能够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依据省情,青海特色经济的构建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着力发展壮大盐化工业,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第二,重点发展中藏药业、绿色食品业、有机食品加工业和高原生态农牧业,逐步形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链。第三,发展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在西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经过努力,最终形成世界高原生态基地,全国盐化工加工基地,中藏药生产基地,西部水电——高耗能工业基地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基地。第四,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为龙头,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有规划、高起点、高水平地面向市场开发各类旅游资源。
2发展生态经济是青海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选择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与生态,二者是相辅相成、水融、互为条件的关系。生态系统对经济活动有着极大的制约能力,经济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系统,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以保护和发展生态产业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具有生态系统性、公共性、全球性、持续性的特点。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亚洲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起着江河水文循环的重要作用。青海生态又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沙化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湟水流域、青海湖流域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成为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严重阻碍和最大的隐患。因此,在青海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把保护和建设生态作为根本任务。
青海生态总的看是在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不断恶化的。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加快生态经济的发展,把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力度。草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草业的发展可以兴起一个大产业,推动产业化发展。种草本身(从种草到加工、储存、销售、繁育草籽)能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拉动畜牧业。草既是经济作物,又是生态作物;既可以体现长远的生态效益,又可以当年转化养畜,实现眼前利益。搞得好,就可以从根本上调动农牧民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持,加大力度,不断扩大退还规模。这里关键是要搞好规划,把种草种树同结构调整、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发展畜牧业。
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牧业、促进生态保护和治理。在退耕还草的同时,要把着眼点放在高效农牧业上来。要围绕结构调整和特色农牧业经济大搞设施农牧业,在牧区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防灾抗灾基地,种植高产优质牧草,利用温棚种植根茎类作物,大搞牛羊育肥、自繁自育,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改放牧为圈养。在农区把种草和种植经济林结合起来,进行牛羊育肥和西繁东育,支持发展农畜果菜加工业,鼓励发展新的高收益产业,开辟更多的收入增长渠道,对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带动广大的农牧民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发展道路。
三是积极推动农牧区能源结构调整。我省电力、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在农村牧区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广用电用气取暖、做饭,替代传统的烧柴烧草习惯,把林草效益转化为养殖效益,这对保护生态,净化空气都有重大意义,应选若干地方进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3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
中图分类号 X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028-02
生态思想(ecological thoughts)就是用和谐的生态观去观察世界,用生态化的方法去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社会关系与生态关系,使自己的行为恪守生态伦理道德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即生态意识)。生态化(ecologicalize)是把广义的生态系统看作一个活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生命体,把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生态关系和社会关系当作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的和谐纽带。生态论(ecologism)就是运用生态思想去探索世界,研究并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理论与方法。显然,生态论是一种方法论,是以生态观来观察世界、研究世界的一般方法。生态论是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论,在继承系统论的一些基本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融入了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技术[1-5]。
1 生态论与系统论
从认识论的方法角度看,生态论是继神论、机械论、系统论之后的一种认识论。神论(theism)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神创造的,神可以将他的意志或意思通过某些个别的人、某些事迹或事件、某些经典传达给世人。机械论(mechanism)把整个自然都解释成一个在运动中、完全受制于物理学和化学规律的客观存在的体系。系统论(system theory)把世界理解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在研究世界时,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方面重点研究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表1)。
像系统论继承了机械论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一样,生态论也继承了系统论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生态论在分析研究世界时,在使用系统理论的同时,更加着重从研究对象的“生命”特征入手,分析其成长、消亡与再生,以及代谢、进化等“生命”过程。如果说系统论与机械论是将数学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其他科学,那么生态论则是在引入数学与物理学方法的同时,还将生态学与生物学方法融入到其他学科研究中去。
生态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生命”观念。生态论认为,任何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命体”,其不仅具有系统论中所具有的特性,还具有一定“生命”特征,如生命周期性、代谢性、进化性[2]。
2 生态论方法
2.1 代谢分析
代谢分析就是对复杂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进行分析。分析时可以将复杂系统理解为一个复杂网络(超图),这样就可以使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和代谢动力学分析方法,将表示代谢流的复杂网络转换为状态·关系向量,采用时空动态分析(TSDA,Time-Space Dynamic Analysis of Event)方法进行分析[6]。
2.2 场分析
场(field)是指系统在一定的时空内的分布,包括其所占的时空位置,以及与环境其他因子之间的关系。在宏观上,通过场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场的范围(宽度和重叠度)、强度和作用时间,进一步分析系统的竞争与共生情况。在微观上,可以对系统内各子系统进行同样的场分析。
2.3 生命周期分析
生命周期的概念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环境、技术、社会等诸多领域经常出现,其基本涵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从摇篮到坟墓”(Cradle to Grave)的整个过程。系统理想的生命周期可以用动态的PDCS表示。
P(Plan)即计划,包括系统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系统活动计划的制订;D(Do)即执行,就是具体计划的实施运作;C(Check)即检查,就是评估计划执行的结果;S(Study)即学习,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发扬,对于失败的教训要避免重现,并将学习结果遗传到下一轮计划中。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叫做PDCS循环。
2.4 系统健康评价
系统健康(system health)是指系统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可以持续发挥完善的功能,并且安全可靠。具有和谐稳定的结构,是系统健康的基础;发挥完善的功能是对健康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只有安全可靠的系统才是健康的系统,安全性差、可靠性低的系统会对其他系统造成伤害,也会危及系统本身安全。
系统承载力(system capacity)是指某一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该系统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输入或输出能力。系统承载力是反映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当外界压力超出系统承载力时,系统就处在不健康状态,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或消亡。因此,对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可以从系统承载力分析着手。
2.5 系统健康管理
系统健康管理(system health management,SHM)就是指人类按照系统的健康状况,在遵从系统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得以高效、和谐、持续运行[7]。
3 生态论研究展望
生态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方法论,如果将生态论与系统技术、现代数学技术相结合,就可以使一些难以数学化的学科数学化,从定性分析研究转入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并可以借助现代计算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如将生态论引入社会学,结合社会物理学研究成果,就可以对人类社会进行精细模拟计算;将生态论引入生物学,结合现有的虚拟细胞技术,就可以建立精细的人工生命模型,对生物体尤其是人体进行精准模拟;将生态论引入有关企业科学,建立精确的企业运转模型、产品流通模型等,对企业的实时监控与实时动态模拟,实现对企业的精准管理。
此外,将生态论引入中医科学,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可以揭开当前中医诸多疑团,帮助中医的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将生态论引入人工智能科学,结合当前思维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维护扩展方便的大型人工智能模拟系统。
4 经济生态化
4.1 经济学的困境
经济学(economy)的实质是研究管理人类生产活动的科学。人类生产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经济学至今还是采用机械论的研究方法,将人类生产活动一元化,将人类生产活动指标货币化,使经济学模型无法描述人类活动状况,致使不同角度的经济学研究结论之间相互矛盾,甚至与人类生产活动实际情况相反。更有甚者,使用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决策导致重大失误的事例时有出现,轻则导致达不到预期目标,严重的导致企业破产,甚至国家经济崩溃。
经济学研究与经济发展决策,要尽快摒弃目前的机械论方法,引入生态论和系统分析技术,积极运用当代数学技术,开辟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并将其运用到经济发展中。为此,笔者认为,就经济发展而言,亟需从多元化、减商化、去货币化3个方面着手,开展经济生态化研究与应用。
4.2 多元化
经济多元化(pluralism)是指2个方面的多元化:经济学研究方法多元化,即摒弃传统的机械论经济学研究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引入生态论方法论,积极运用当代系统学、数学、物理学、生态学理论与技术,开展经济研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经济发展多元化,对一个地区或国家而言,采取发展模式(developing mode)多元化、产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等多元化发展战略;就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则采取产品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区域多元化等多元化运行战略。
4.3 减商化
商业可促进劳动产品流通,并没有使劳动产品增值,但是这种无增殖的劳动在人类社会中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过去交通、信息不发达年代,商业为促进劳动产品交流乃至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当今社会交通、信息极为发达,再加上存在商业垄断,使商业获利更加容易,利润空间更大,从而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也促进了通货膨胀的发展。同时,也正是交通与信息的发达,尤其是互联网与物流网的快速发展,为减商化提供了基础。
减商化(reduce-commercial)就是减少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商业活动,从而提高人类社会总劳动中的有效劳动比率,让更多的人或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提高劳动产品价值的劳动,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或娱乐。
4.4 去货币化
去货币化(non-currency)是指摒弃目前过度依赖货币调节来管理人类社会的方法,按照人类生产活动实际规律,择更加科学、高效、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手段来管理人类社会。
该研究的去货币化不是指彻底抛弃货币,因为人类社会的劳动产品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货币在一定的范围存在。这里的去货币化是指减少劳动计量、社会发展分析与决策等中的货币化成分,按照人类社会经济规律实际,选择多元化因子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人的社会活动进行和谐化管理。
5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和谐发展初论[EB/OL].(1999-01-18)[2012-04-20].省略/bbs/dispbbs.asp?boardID=5&ID=1005.
[2] 张国庆.生态论概述[EB/OL].(2010-04-13)[2012-04-20].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558716.
[3] 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EB/OL].2008-01-11)[2012-04-20].http://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7.
[4] 张国庆.简论生态观[EB/OL].(2007-12-09)[2012-04-20].http://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12300.
2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1指标选择与分类本着科学性、可比性、差异性和用尽可能少的指标来最大限度表征区域生态经济位的原则,参照白洁[16]、孟德友等[17]的研究,从众多的指标中筛选24个指标分成3个系列因子,县域生态经济位由社会、经济和环境这3大因子及各因子所包含的指标组成(表1)。2.2数据来源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按表1中所列指标体系,从《宁夏统计年鉴》中直接查找获得和计算得到宁夏限制开发区县域生态经济位评价原始指标数据。在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即无量纲化)处理时,对系统发展呈正相关的指标采用公式X=Xi/Xmax进行标准化;对系统发展呈负相关的指标采用公式X=Xmin/Xi进行标准化。其中,X为各指标的标准化值,Xi为描述县域生态经济位的i个指标[21]。2.3单因子生态位生态经济系统的生态经济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经济系统的态,是生态经济系统过去积累的结果;二是生态经济系统的势(生态经济系统的现实影响力和支配力)。单个因子的生态位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Ni=(S+AiPi)/∑ni=1(Sj+AjPj)(1)式中:i,j=1,2,…,n;Ni———i县的生态位;Si———i县的态;Pi———i县的势;Sj———j县的态;Pj———j县的势;Ai,Aj———量纲转换系数;Si+AiPi———绝对生态位。在整个计算过程中都以1a为时间尺度,即量纲转换系数为1a[21]。2.4生态经济位生态经济位的定量评价,本文采用如下公式:Mij=∑ni=1Nij/N(2)式中:Mij———生态经济位;Nij———单个因子的生态位(即社会生态位、经济生态位和环境生态位);n———因子的个数;j———城市个数[21]。
3结果与分析
将所列指标各数据的初始值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代入公式(1)和(2)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3。(1)生态经济位各县区两个年份均表现出混沌无序状态,生态经济位整体偏低且相差不大,表现为原始均衡型。各县区生态经济位标准差由2005年的0.0148增长为0.0154,涨幅不大。数值和标准差可以反映出各县区的生态经济位比较均衡,说明各县区发展体系和模式比较雷同,各县区基本相近的生态位必然导致区域内部激烈的低水平竞争,县区间的产业结构相似性很高,互补性不强,产业链延伸不够,客观上对区域经济社会结构的进化升级起着延缓作用,对各县区发展不利。(2)生态经济位2010年较2005年出现增长的有红寺堡等5县,其余7县全部为下降状态。永宁、贺兰、平罗和中宁4县,由于环境生态位的大幅下降,从而导致生态经济位降低;隆德和海原由于社会和环境生态位均呈下降趋势,且得分很低,从而导致生态经济位降低;盐池和彭阳由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位均处于上升状态,因而其生态经济位长幅较大;西吉和红寺堡由于社会和环境生态位处于增长状态,其生态经济位也出现了增长。生态经济位涨幅最大的是盐池和红寺堡,分别为0.0141和0.0110;降幅最大的是海原县为0.0101。盐池县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位都很高,且都处于增长状态,说明盐池县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很健康;2005年由于红寺堡区成立不久,各项事业属于起步阶段,因而其得分仅为0.068,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其各项事业已步入正轨,所以其涨幅很大。海原由于工业三废排放量猛增,但经济实力增长不大,同时社会生态位也出现了下降,导致其生态经济位降幅很大。(3)社会生态位2010年较2005年增长的有平罗等8县,其余4县为下降。整个限制开发区的社会生态位相差不大,除盐池县一枝独秀外,其余都比较低(特别是海原、西吉、同心和红寺堡)说明宁夏限制开发区的社会事业普遍落后,社会事业的发展应当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盐池县由于地广人稀、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其社会生态位最高;海原、西吉、同心和红寺堡4县区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又十分落后,因而其社会生态位最低。同心、西吉、海原和泾源应当着力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增加生态移民数量,减轻人口压力;红寺堡、同心、西吉、泾源和海原等中南部县区文盲率还很高,教育、文化事业需要着力提升;红寺堡、海原、贺兰和永宁等县区还应当在医疗卫生事业上下功夫。(4)经济生态位两个时段变化不大,呈现明显的两级分化。贺兰、平罗、永宁、中宁和盐池经济生态位都接近或超过了0.1;其余7县区则集中在0.06左右。前5县经济相对发达,GDP高、增幅快、产业结构合理、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都高出后者一大截,所以导致了经济生态位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与宁夏川区与南部山区经济的两级分化局面相吻合。泾源、隆德、红寺堡、海原等中南部县区应当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符合限制开发区主体功能定位的商贸、旅游等产业;国家和政府也应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后续补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环境生态位由2005年的盐池县摇摇领先变为2010年的红寺堡、盐池、泾源、彭阳、同心、隆德与其余6县两级分化的格局,2010年较2005年出现增长的有红寺堡、盐池等5县,其余7县为下降。新世纪以来,得益于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宁夏中南部大量的坡耕地被退耕,前述6县主要位于宁夏中南部地区,这几县是宁夏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主战场,同时由于生态移民,大量人口被迁往宁夏沿黄地区,使这里的人口压力降低,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同时,由于这几县工业三废排放量锐减,治污措施从无到有,能耗也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了环境生态位的上升。其余6县虽然能耗也有所下降,治污能力也有所提高,但由于工业三废排放量增长很快,所以整个生态经济位出现了下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三废的排放必不可少,但平罗、中宁、贺兰、永宁等经济较发达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环境保护,相应的配套治污措施一定要跟上,要进一步降低能耗,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一、湖州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
湖州作为首个地市级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在生态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首先,湖州交通运输便利,地处长三角中心区域,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更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节点城市,拥有全国一流的铁路、公路、内河水运中转港,以及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长湖申航道穿境而过。其次,湖州经济基础良好,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是湖笔文化的诞生地、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祥地。
当前,湖州市正着力建设工业强市和生态文明城市。2014年,湖州市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淘汰428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腾出29.5万吨标煤的用能空间;11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新增12家绿色企业(省级绿色企业5家)。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8%,单位GDP能耗下降5%。
二、湖州生态经济建设的现实需求
(一)湖州经济发展的需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湖州经济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较之于同省其他城市,湖州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慢。湖州过去走的都是“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步伐,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湖州目前正在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高效集约型模式转变,但之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线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打击,生态环境脆弱是当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目前湖州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发展生态经济是一条可行之路。生态经济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能够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与优化生态环境,是一条在物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的路子,对于改善湖州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力。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生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饱受关注,随着湖州成为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区,在湖州发展生态经济是必然趋势。
根据《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对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湖州将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制度创新实验区城市。其中,生态经济便是绿色发展先导区的必行之路。此外,湖州先行文明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七大体系”,其中有关经济建设的就有三条,即构建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高效节约的资源利用。
三、湖州生态经济建设面临的瓶颈
湖州市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主要手段来抓,但效果并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过高,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依旧很低,且发展相对缓慢。从总体上看,湖州市要实现生态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高能耗产业占比较高,工业能源消耗过大
近三年,新增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但高耗能行业企业占比较高。三年新增企业672家,其中高耗能行业企业280家(2013年总量已达1164家),占比达41.7%,纺织业企业152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55家,而医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合计194家,占比仅为28.9%。
2014年,湖州市工业能源消费707.35万吨标准煤,增长3.5%。其中,湖州市高耗能行业用能566.58万吨标准煤,增长3.2%,低于湖州市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1]。从用能结构看,这两个行业占规上工业用能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0.8和0.2个百分点,能耗上升迅速,单位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分别上升13.7%和0.1%。
(二)工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白多
湖州目前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趋于低层次阶段。2013年湖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27.7%。具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中,“三大支柱”行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空白;“五大骨干”行业中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制品业为空白,仅3个行业拥有一定比例,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98%、通用设备制造业占83.7%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22.3%。总的而言,湖州市产品制造业技术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较小,对资源环境依赖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旧较弱。
(三)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发展滞缓
当前,湖州市产业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正在不断下降。以湖州市区工业企业为例,可见2013年市区工业总体投资效果系数为0.13,比2005年(0.34)下降明显。其中,纺织、化学原料、化学纤维、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电器机械等主要行业均有明显降幅。投资效率的下降不仅使得当期投入难以产生较好的效益,同时消耗了本就有限的产业发展资源,挤占了产业未来发展空间[2]。使得湖州发展速度偏慢,在全省经济地位有所下降。
(四)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生态资源消耗大
由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这也可能导致许多发展机会的丧失,因此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长期存在。一直以来,湖州市走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增长模式,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生态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低下等问题日益显现。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往往采取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获取自然资源,而忽视对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企业在设定生产计划时,也很少会将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纳入其中。这使得生态资源被低效的大量损耗,而环境问题也难以解决。
四、加快湖州生态经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湖州经济近年来有了显著的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湖州为此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无论是短期的“保增长”,还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湖州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一)实现生产、管理和消费生态化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产、管理和消费是一条循环不息的产业链,要实现生态经济,必然要将目光放在这三方面上。
首先,生产企业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索取和浪费现象。企业在生产时要有计划地生产,必须要提高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并从本质上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的排放。在获取自然资源时,不可仅仅为了获利而使用低廉、便捷的手段,这会导致企业不考虑节约自然资源,不可避免的产生过度消耗。另外,企业要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仅要提供优质的物质产品,还要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无污染处理,使排放局限在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净化力之内。
其次从管理而言,要实现整个经济活动高效节能,就要求对生产活动进行生态化管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很少把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资源的再生能力考虑在生产计划之内。生态文明所要求的经济运行模式应该是一种能够对整个社会生产进行有效管理的运行模式,这就要求发达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时,资源管理部门有义务为每一次生产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包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以及对每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资源消耗、环境影响、技术要求等方面的评估,严禁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以及有可能对人和社会产生潜在危害的产品进入市场[3]。
再从消费方面,消费是产品价值的最后环节,但是却与生态环境问题息息相关。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生产的同时,也使人们的消费欲望远超于实际需求。这不仅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因此,要求消费者养成节约、适度的消费方式,抑制消费中的各种浪费现象。在传统的生产和消费中,很少考虑最终消费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这就要求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产品垃圾的处理。有关部门要对生活垃圾实行严格的分类制度,以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首先要选择环保无害的产品,抵制生产过程中或者消费之后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
(二)生态资源经济高效化
在生态经济建设中,首先要着眼于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影响。要寻求因地制宜的工农业发展模式,即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又与社会生产相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从传统经济模式向生态经济模式转变,实现经济利润管理与生态型管理结合,不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还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要求,实现生态化经营[4]。
根据湖州统计局数据显示,湖州目前高耗能行业企业占仍旧较高,能耗上升迅速。这就要求湖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重点发展生态工业、优先发展生态服务业,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5],实现循环经济。要将经济生产目标从追求GDP增长转变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单纯追求物质生产转变为物质生产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从单纯提品转变为生态服务同步进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淘汰设备陈旧、高物耗、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6]。
(三)生态资源结合市场化
生态资源结合市场化,首先要建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谁破坏、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各种生态领域。具体而言,就像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生态资源也可以实现承包和流转。通过土地承包制、林权制度、草权制度与山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和建立生态资产流转和交易制度,在许可的生态资产用途内,鼓励生态资产所有者通过转让、租赁、承包、买卖等形式,流转与交易生态资产使用权[7]。
一个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依托于传统理念上的产业模式,也要着眼于生态资源的产业化。谢高地提出的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可适用于湖州生态经济建设。他认为,在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中,生态资产是某一产业的支柱性投入与增加值的来源。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生态资产都具有资产化可能。只要探索出合适的途径,即使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与造林都具有资产化经营的可能。生态保育、野生动植物保护与休闲生态旅游一体化经营的众多成功案例,已经突显出市场是保护自然、生态资产与生态资产所有者收益的有效途径[8]。
随着湖州市工业总量日益增大,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湖州成为生态文明先行区这一契机之下,湖州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将给整个经济体带来新气象,也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高地,曹淑艳.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J].资源科学,2010(4):782-789.
[2] 张文龙,邓伟根.产业生态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0(7):44-48.
[3] 张槐安.毕节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指标体系研究[J].乌蒙论坛,2013(4):11-13+28.
[4] 赵成.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生态化的生产方式[J].学术论坛,2007(6):19-23.
[5] 廖才茂.基于消费生态化视阈下的资源环境解困路径[J].当代财经,2009(9):26-29.
与往届相比,本次节会成效更加显著,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61个,总投资108.6亿元(含灵武羊绒节分会场签约项目6个,投资金额8.3亿元),签约金额较上届增加23%。其中合同项目26个,投资48.4亿元;协议项目35个,投资60.2亿元。节会现场商品成交额450万元,部分区内纺织服装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签订了购货订单。
本次节会的主题是“品质生活·生态经济”,既凸显了宁夏纺织服装的特色优势和发展定位,又吻合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提高了社会关注度。节会设置了服装服饰展览展销、特色轻工产品及食品展销、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布局展三个主体展,针对性邀请到世界名牌产品展团、奥特莱斯品牌展团、国外羊绒制品展团、香港奥运服装展团参展,并辅以论坛、走秀、竞赛、演艺等与产业密切相关的系列活动,诠释了节会主题和内涵,使节会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展馆布局以羊绒馆为核心,另设综合馆、宁夏服饰馆、各省市馆、专卖区馆等4个展馆,进一步突出羊绒博览会的独特优势,体现节会的专业性。布展遵循国际惯例,科学合理划分展区,合理分流专业采购商与普通观众。展位装修档次显著提高,节会运作、组织更加专业。节会印刷品、宣传品和形象景观采用统一识别标志,宣传口径更集中,认知度更强,发挥了广泛影响力。节会服务系统不断健全,展馆的指示、客商报到流程更加完善,提供咨询、投诉、翻译、订票等便捷、高效、周到和人性化服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节会市场化运作程度不断提高,逐步走上了专业化办展与市场化运营的道路。
本次节会推陈出新,通过自治区女领导服装展演、新丝路模特走秀,演绎了宁夏新款高端羊绒服装、回族服饰、西服、皮草服饰的精良材质、时尚款式和精致工艺,推介了我区本土服装企业和品牌;通过全国纺织行业电脑横机操作职业技能竞赛宁夏赛区比赛和汇川服装制作大赛,让普通百姓现场感知现代服装的生产方式和先进设备,展现了宁夏纺织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通过灵武羊绒节羊绒服饰设计大赛、参观企业等活动,宣传了宁夏羊绒及纺织服装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软硬件环境,为促进经贸往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周期:半年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昆明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4407
国内刊号:53-1193/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关键词:
低碳经济;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要素;关键点
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提出要建立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努力使低碳经济成为现实。生态圈模式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效益理念、节约环保理念等为核心,将煤炭企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相结合,使煤炭企业能够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是煤炭企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低碳经济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发展的基本元素
(一)主体
首先是主体要素,这一要素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煤炭产业,它在生态圈的建设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煤炭资源集中或企业集聚的地方都可算作是煤炭产业,在生态圈中,这些企业应当进行明确的分工,协调开展各项工作;第二是与煤炭有密切关联的产业,这类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广,电力产业、钢铁产业等都可纳入其中;第三是辅助机构,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在建设生态圈时,各主体应当综合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实现在资源与信息等方面的共享,在运作中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开采。辅助机构应当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设备创新,为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使得生态圈内的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二)资源
资源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资源与煤炭资源。生态圈中各主体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资源进行的。该模式的生态性主要表现为对社会资源以及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使用,只有不断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最终实现煤炭产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煤炭资源在整个生态圈建设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是生态圈建设、形成的重要保障。在生态圈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各企业负责人与科研人员应当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共同制定开放方案,使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与合理化。
(三)环境
环境要素主要指生态环境要素、市场环境要素以及政策环境要素。企业的发展与环境变化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煤炭经济生态圈也不例外,因此在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环境要素予以密切的关注,同时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煤炭企业发展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煤炭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形。因而生态权在建设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应当对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努力降低污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要根据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调节自身的发展方向,力求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发展的关键点
(一)集约化生产
在生态圈模式的建设与发展中,企业应当意识到开展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意义,对生态圈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采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生态圈建设要求各相关企业能够通力合作,在资源、信息等众多方面实现共享,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补,促进各自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开展集约化经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然途径。
(二)处理污染物
在生态圈的建设中,煤炭相关企业应当协调好自身发展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因此一定要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必要的处理,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新型技术、新型设备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要利用技术手段技术处理已产生的污染物,或对其进行再利用,以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效益能够得到提升。
(三)创新技术
节能、环保是低碳经济强调的重点内容,因此生态圈内的煤炭及相关企业应当加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充分提高煤炭资源的实际实用效率,减少对能源资源的开采,对资源进行必要的保护。另外各种生产技术也应当向着低排放的方向发展,避免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奠定良好基础。
(四)清洁开采
集群效应是生态圈模式的突出特点,无论是信息、资源还是技术都能够实现高度共享,因此煤炭企业在发展中应当充分利用共享资源,获得相关企业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实现对能源资源的清洁开采,将生态环保理念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境中。
三、结束语
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建设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它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经济建设、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模式中包含主体、资源、环境三大要素,各要素在生态圈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当把握好关键点,使相关企业能够开展集约化生产、清洁开采,并对技术进行必要的创新,对生产环节以及生产污染物做出相应改善。
作者:郑爱华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南屯煤矿
参考文献:
1 相同的理念、支撑点和追求
1.1 新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新的价值观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不仅是可用的资源,但也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在科学和技术的考虑,不仅要考虑自然的发展能力,也要充分考虑其生态系统的维持和修复能力,使它成为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在人类发展的考虑,既要考虑自然人转化的能力,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消费观念排斥过渡的新铺张浪费,倡导绿色消费,也适度消费的材料,消费水平。储蓄与自然生态平衡,材料消耗低,产品,服务和注重健康,环境保护和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更多的消费,耐久性,减少一次性消费。它是一种无损伤或威胁环境和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也考虑到资源的浪费,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1.2 是由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的支持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绿色技术和生态经济伦理学作为支撑点。绿色技术是指科学技术的生态化,因此也被称为生态技术,主要是针对科学的功能和社会功能和技术而言,它涉及到科学技术伦理和科学价值。绿色科技或生态科学和技术是基于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目的是促进协同进化,共同发展,是天然的生态观,生态意识的科学技术与生态伦理为主,生态价值的限制,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统一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是更安全。自然与人的本质是绿色技术的主要特征。
生态经济伦理是适应当代人类发展生态经济的新时代需要新的经济伦理的产生。生态经济伦理的深刻内涵是:生态与经济伦理强调环境意识的重要性;生态经济伦理,道德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价值。要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是人类和环境友好的追求,要求在生产和消费的思考人类不能把这个大系统本身,而是将自己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该系统的经济原则的一部分。充分考虑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采取的战略,全面,对材料的转换过程的预防措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对人体的负面影响经济活动的过度使用,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资少,低排放,高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无害的。与工业和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和农村地区,行业和产业,结合生态链,从自然经济体系,更好的人类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循环和自然循环。
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 研究的重点
循环经济的物质循环的重点放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强调如何使用“3R”原则来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倡在生产,流通,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消费全过程;热爱生活,创造,突出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绿色流通,分配,以物质需要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吸纳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其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以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相结合,利用太阳能或氢基的要求,生产,消费和废物的闭式循环的全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毅力。在碳排放方面的低碳经济,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气候,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经济形式。
3.2 来解决不同危机的突破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突破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反映;绿色经济绿色分布,如最低收入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生态经济是人类最先进的智能生物,实现人类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共同的环境创造,依赖性和协同进化的关系;通过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经济,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是一个深刻的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的保护。
3.3 不同的核心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循环,使各种材料的回收,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为核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公平之间的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最大的公平的社会制度。对生态和经济情况的研究,农业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低能耗低碳经济,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的根本性转变,供人类消费的概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
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提出要建立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努力使低碳经济成为现实。生态圈模式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效益理念、节约环保理念等为核心,将煤炭企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相结合,使煤炭企业能够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建设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是煤炭企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必然趋势,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低碳经济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发展的基本元素
(一)主体
首先是主体要素,这一要素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煤炭产业,它在生态圈的建设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煤炭资源集中或企业集聚的地方都可算作是煤炭产业,在生态圈中,这些企业应当进行明确的分工,协调开展各项工作;第二是与煤炭有密切关联的产业,这类产业涉及的范围较广,电力产业、钢铁产业等都可纳入其中;第三是辅助机构,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在建设生态圈时,各主体应当综合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实现在资源与信息等方面的共享,在运作中进行优势互补,共同实现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开采。辅助机构应当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设备创新,为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使得生态圈内的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二)资源
资源要素主要包括社会资源与煤炭资源。生态圈中各主体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紧紧围绕资源进行的。该模式的生态性主要表现为对社会资源以及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使用,只有不断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才能最终实现煤炭产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煤炭资源在整个生态圈建设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是生态圈建设、形成的重要保障。在生态圈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各企业负责人与科研人员应当对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共同制定开放方案,使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化与合理化。
(三)环境
环境要素主要指生态环境要素、市场环境要素以及政策环境要素。企业的发展与环境变化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煤炭经济生态圈也不例外,因此在其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对环境要素予以密切的关注,同时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煤炭企业发展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政策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煤炭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方形。因而生态权在建设的过程中,煤炭企业应当对环境予以足够的重视,努力降低污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要根据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调节自身的发展方向,力求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煤炭经济生态圈模式发展的关键点
(一)集约化生产
在生态圈模式的建设与发展中,企业应当意识到开展集约化生产的重要意义,对生态圈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采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生态圈建设要求各相关企业能够通力合作,在资源、信息等众多方面实现共享,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互补,促进各自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开展集约化经营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然途径。
(二)处理污染物
在生态圈的建设中,煤炭相关企业应当协调好自身发展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因此一定要对企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必要的处理,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利用新型技术、新型设备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要利用技术手段技术处理已产生的污染物,或对其进行再利用,以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使生态环境效益能够得到提升。
(三)创新技术
节能、环保是低碳经济强调的重点内容,因此生态圈内的煤炭及相关企业应当加强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充分提高煤炭资源的实际实用效率,减少对能源资源的开采,对资源进行必要的保护。另外各种生产技术也应当向着低排放的方向发展,避免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为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奠定良好基础。
(四)清洁开采
莫春开: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我们有很深的体会。
2011年5月9日,同志在贵定考察时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论断为贵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决心坚定、信心十足地走绿色发展道路。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部署,积极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所谓产业生态化,就是要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节能减排。
在工业项目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做到“三不要”:产业层次低、高耗能的坚决不要;有废水、废气排放的坚决不要;占用林地开展建设的企业坚决不要。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我们注重产城景一体化,在小城镇建设与开发中着力强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建设,坚持城镇化项目开发与环境建设同步,增加湿地公园等设施,切实提高城市绿化率。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在全县积极推进洁净村寨行动,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引导群众做好污水排放;建成了全国示范性项目――贵定生活垃圾焚烧厂,用于处理城乡生活垃圾。
所谓生态产业化,就是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既保护环境、又助民增收,真正实现生态美、群众富。
“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全县25度以上坡耕地和15至25度重要水源地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贵定完成生态工程建设面积26.53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48%提高到2015年的56.7%。
利用荒坡和退耕还林地,我们重点发展茶叶、刺梨、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目前,全县茶园面积接近25万亩,刺梨种植面积有12万亩。未来几年,茶园和刺梨种植面积还将扩大,分别突破30万亩和25万亩,森林覆盖率将提升到65%以上。届时,贵定的林业产值也将达56亿元左右。
当代贵州:坚持绿色发展,给贵定带来了哪些重点改变?
莫春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贵定,全县的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全县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甘溪森林公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摆龙河湿地公园获批为国家湿地公园。贵定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首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二是全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得以转变。我们建成了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化持续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提速,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3.28亿元增加到28.85亿元,三产发展势头强劲。
三是全县群众收入大幅增长。通过发展绿色产业、生态经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十一五”末的10660元和3755元增长到22678元和8025元。
四是各级干部群众坚守两条底线的自觉性进一步加强,这是最可贵的一点。
坚持绿色发展,不仅让贵定变得环境更美、实力更强,也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得到许多实惠。绿色发展成了全县共识。
全域旅游助推生态经济升级
当代贵州:过去五年,贵定坚持绿色发展确实取得可圈可点的成绩。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寻找动力、激发活力?
莫春开: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我们认为,这就是机遇,旅游业可以成为经济新常态下贵定发展的新增长点。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旅游业涉及面广、带动力大、综合性强、开放度高,能够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为贵定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遇;另一方面,加快旅游业发展,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形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旅游业,贵定很有底气,因为我们有“六个特别”:交通往来特别方便、生态环境特别优美、旅游资源特别突出、民族文化特别浓郁、民风特别纯朴、乡土特产特别丰富。
当代贵州:贵定“金海雪山”是省内最有人气的乡村旅游景点之一。但是,县县通高速之后,类似景点越来越多,“金海雪山”的旅游业必然会受到冲击。
莫春开:我们也意识到继续以往的发展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在省委省政府发展全域旅游的大格局下,我们对贵定旅游业进行了新的定位:全域发展,全境开发,全年推动,全民参与。
具体来说,就是抓好三种旅游新模式:
第一,阳宝山佛教文化感悟与探险刺激体验游。阳宝山佛教文化区的开发不受季节的限制,是实现“全境开发”“全年旅游”最好的载体。我们要努力把阳宝山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禅修清修养身养心的度假胜地。
第二,云雾山现代农业旅游区联动平塘地质奇观科普游。现在从昌明下高铁、高速,到平塘掌布45分钟,到平塘大射电1个半小时。目前,昌明到云雾的公路正在加快改造,完工以后,昌明到掌布只需要半小时。州委州政府已经把昌明确定为黔南三大旅游集散中心之一。
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了许多资源。有企业在昌明投资建设了大射电酒店,还有企业在云雾镇建设救星石大酒店。这两个项目都已经开工建设。我们将与平塘联动发展,做好地质奇观科普游的大文章。
第三,“金海雪山”乡村休闲和农耕文化体验养身养心度假游。其中的重点就是抓好提质升级,充分融合自然山水风光和农耕文化。
2015年底,我们“无中生有”开发了两个新景点:“稻梦空间”和“四季花谷”。元旦节开业到现在,“稻梦空间”已有几十万人次前来观赏,“四季花谷”从大年初一开园以来也有超过50万人次进入。下一步,依托“稻梦空间”,我们马上要举办中国稻雕作品创作大赛,接着还要举办中国稻雕艺术之乡走进上海、杭州等活动。
老景区里的新景点,居然成为新的增长点、突破点、爆发点。这也给我们许多启示:发展旅游,要不断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不断做好旅游服务、不断给予游客新的体验。这样才能促进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制度建设保障绿色发展
当代贵州:近期贵定的一些新闻,社会关注度很高:对于考核排名垫底的政府部门,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些惩戒措施。
莫春开:今年是县、乡、村同步换届之年,按照以往的经验,干部容易出现作风懒散、思想懈怠的情况。而今年又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还是精准脱贫的关键之年。抓好干部管理、作风建设、效能建设,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保障。
以往对工作的勉励鞭策正向激励多、逆向惩戒少。为了让干部做到不敢、不能、不想懈怠,就必须强化效能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措施落实。为此,县委县政府采取鞭策方法,以每一季度为阶段,通过检查督查,只要暴露出相关工作滞后的,就会受到惩戒。目的在于督促各级干部,保证县委县政府年初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均衡地推进,实现“第一季度开门红,第二季度双过半,第三季度拼进位,全年目标都完成”的目标。
当然,惩戒不是目的,关键是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改进。
当代贵州:在对各级干部的考核中,贵定是否建立了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莫春开:坚持绿色发展,宣传和强调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我们充分用好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要求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守底线、走新路的意识,在项目引进、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突出“绿色”、坚守原则。其中,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考核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关项目的推进情况,我们作了明确的要求。如果没有这样的纪律要求,县委县政府提出“三不要”可能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