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5: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生个人语文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在第一次举办的大型活动——运动会中,我就深有体会,那是我们的第一个大活动,我们所有人都不敢懈怠,最后,我们勇得了精神文明奖,为运动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次经历后,我明白了学生会是一个大的家庭,需要所有人的同心协力,才能把工作运转的十分的流畅。
还记得那次我们进行的素质拓展训练吗?我是一直都记忆犹新,学长学姐们一直在带领我们做着游戏,其目的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每个游戏,我认为这次素质拓展训练十分有意义,如果我能留在学生会,我会更好的带领学弟学妹们完成这次有意义的训练!
这一年,我认为最棘手的一次工作就是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我们部承担的“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因为在原来的工作中,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的比赛活动。我们基本上都是举办一些篮球,排球,足球这些的体育项目的活动,对文艺类的活动了解的少了些,结果办的不是很理想,这是我的失职,我会从中吸取教训,做到更加的全面。
在学生会收尾的阶段,我想这是我最大的一次转变,就是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我终于突破了自我,敢于真正的在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我做到了!
总之,这一年,我没有荒废,我得到了我所需要,我找到了我的目标。相信吧,第二年我会做的更好,我会带着第一年的工作经验去更好地努力拼博!
经过上个学期的适应,这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不但坚持每个星期看至少两本专业书以上,还坚持每次看完之后就写下读后感,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使自己以后有时间就经常打开来看看。
在做作业上,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写论文的作业就借助课外资料,希望以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选修课,这个学期我选修了房地产管理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系的内容,但由于我对这方面的兴趣比较浓,因此就报了来读。通过这个选修课,我大概了解到我国目前房地产的形势和基本的房地产知识,有一个比较概括的认识。
我想这对我以后出来工作是有一定帮助的,毕竟在现代这个社会,掌握一定的经济知识是很必要的,房地产所介绍推销技巧,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有用的。即使我以后不从事这个行业,我相信我都可以从这里得到一定的启发,起码在如何与人打交道上能够有个了解。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
我以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常常都是“得过扯过”,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态度才行。所以,我一有问题就问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即使是朋友我也是这样,因为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高考,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聚焦在学科成绩上,因为竞争的分晓最终落到了考试分数上。而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投入多见效慢,甚至出力不讨好的局面。试图让语文之舟驶向广阔的海域。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埋怨语文让人老虎吃天无法下抓,尤其是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原因何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
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
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科委员开会,布置任务,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工作。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以上做法不仅从老师角度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从学生角度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语文教学的关键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
1、由于一些汉语文教师对汉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汉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汉语文课吗? 要知道.汉语文应体现在文本 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上等等。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汉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出来呢。
2、多媒体进入汉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汉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个人观点主张运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落实汉语文教学的关键
1、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2、注重语文昕、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3、教师要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
4、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
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例如可以组织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重视平时的各种测试。要做到考前动员培训。考后评讲总结.以此反复进行,最终将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等得以巩固,最终成为学生个人语文学习和应试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复习整体性与互融性
我们在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着重讲授,甚至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云天雾地,其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见提高多少。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大多数语文教师就更加简单了,题目一出,要求一讲,规定学生在定期交作文就是了,其结果是学生找着作文书乱翻,然后就是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一年教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见提高。
其实,学生在语文学习时应该是一个感知感悟的过程。阅读时通过在字里行间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展开思考,发挥想象,去理解作者行文之奥妙,去感悟作者的写作艺术之高超,去感知作者的文章结构之巧妙,去品味作者的语言之精彩,长此以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的教师只要引导着学生,适时地教给他们一定的方法即可。关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好写作的兴趣和善于写作的习惯。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心声的表白,一个道理的讲述或论证。是一种愉悦的活动,而不是一种负担,不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来写作。行文中通过字斟句酌不断提高自己。在阅读中感悟,在写作中感知,相互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说来容易做来难,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上路呢?我觉得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教师不妨回忆一下,在我们身上有多少好的习惯或方法不是我们的老师用行动潜移默化的传给了我们呢?教练不会打球是不会教出好队员的,不会游泳是不会教出游泳健儿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语文教师自己写不好字是教不出写好字的学生来的,自己写不好文章也很难教出写好文章的学生来。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效地把经验传给我们的学生,照着教科书,人云亦云,是教不好学生的。教师好读才能知识面宽,才能旁征博引,才能有新的血液灌输给学生。教师善于写作,最好写下水作文,对学生是最有效的带动作用。记得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爱看书,桌面和床头都摆满了书籍,因此我也就常常向老师借书籍看。老师的字写得好,我们经常模仿。老师经常写文章读给我们听,我们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些好的习惯。作为教师对学生教给正确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会让人终生受用。当然,时代在发展,我们教师对学生要传授的内容也要更新。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要阅读、要查询、要欣赏就更方便了,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会,那又如何去引导学生呢?所以说我们的教师也要终生不断地学习,永远走在学生的前列。
言归正传,我们如何在阅读时咬文嚼字呢?就是说学生要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文章选材结构、艺术手法,主题的表达等等所涉及到的内容细细嚼、慢慢咽,领悟其真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讨、去总结、去领会感悟。课堂上可以用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进行。例如用词的准确:中学语文中鲁迅先生多次描写对银元的动作“抓”、“排”、“摸”用词,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反复实践这些动作,从中领悟这些动作展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又如:好多文章里涉及到的不同的修辞手法,至于各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领悟各种修辞在具体语言坏境中作用,对初次涉及到的,教师在学生讨论后给以明确,以后在其他文中再次遇到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交流、答辩然后教师予以肯定和否定,以求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再如:各种句式在文中具体语言坏境中的作用;结构的巧妙,选材对表达中心的目的等等都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领会感知。写作过程是学生个人语文能力的体现,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活学活用,也就是学生变学者为作者的过程,自己当作者的实践过程。在行文中如何遣词造句、选材结构、表情达意。把从课堂上、实践中学来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写作之中,是变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需要字斟句酌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可有多种途径来实现。比如:日记、书面作文和口头即兴作文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因此,我们说学习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咬文嚼字、品味探讨、领会感悟的过程;文章写作则是一个字斟句酌,变知识为能力的才华展示的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175-01
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语文,可以说面临让人忧虑的现状:一是语文教材内容的滞后,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三是学生学习语文非智力因素的缺失等,这些涉及到学习语文兴趣、习惯、效率等方方面面,无不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无不影响语文科高考分数。每一位教师,面对语文教学令人尴尬的局面,可谓在泥泞中挣扎,笔者思考之余作了些尝试,试图在实践中改变语文教学投入多见效慢,甚至出力不讨好的局面。试图让语文之舟驶向广阔的海域。现将想法和做法论述如下。
一、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埋怨语文让人老虎吃天无法下抓,尤其是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原因何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
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3、安排组织是关键
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如:笔者按早读、课前三分钟演讲、作文、随笔、测试六大块,分别任命了六名同学为语文学科委员,这六个人负责每一项任务的安排布置、督促、落实,并及时上交相关作业,反馈信息。每一天提前通知全体学生,指明时间、具体任务、完成时间等,要求十分具体。比如演讲负责人,必须提前两天通知演讲者,准备相应的内容,提出要求,并在中途检查了解情况,确保演讲质量。比如负责随笔的学生要收交随笔还要按我所制订的评定标准统计随笔质量,并及时通报给学生。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科委员开会,布置任务,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工作。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落实语文教学的关键。
1、要坚持不懈的致力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
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2、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
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3、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
阅读中自学能力如何培养?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针对个性,有的放矢
学生个性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等,都是贯穿与学习过程的原动力,可以说能力源于非智力因素,能力本身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没有兴趣的要培养兴趣,没有动机的要激发动机,意志薄弱的要磨炼意志。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第一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智力因素按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八种:语言文字智能、音乐旋律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每个人身上这些智能互有优劣,可以说:“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对于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对语言文字智能的运用和发展。但由于每个人天赋的语言智能在整体和局部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接受速度和方式不尽相同。即从整体上看谁的语言文字智能发展程度高,谁接受语言文字就快、就准确;从局部上看,有些人语言文字智能整体发展程度相差不大,但细分开来,同样呈现结构内部的差异,如有些学生语言能力胜于另一些学生,而文字能力却弱于另一些学生,这样子在一种智能内部的分化导致接受方式的不同。针对这样的显示,对语言文字智能弱的同学要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和智能长项,引起他们对于阅读的动机兴趣,扬长避短;对语言文字智能强的同学,要严格要求,使语言文字智能各组成部分充分发展。
二、课内外结合,全程监控,教给学生语文自学的具体方法
1.课前结合课堂教学 布置好自学教材及与课文密切相关课外材料的作业,作业设计要以与教材的密切程度为依据。如以教材小学语文《雪儿》为例,首先是自学课文,要求如下: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的中心。其次是要自学相关历史背景,作家生平,可以发给相关资料,但每次都应留一些开放性的任务,如:作家是怎么写出这么感人的文章的?
2.课内进行检查,及时交流反馈 对于自学的结果,在课堂上及时的评价检查可以对词语的解释进行提问,可以对课后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提问的,应及时进行表扬。
3.课后布置延伸作业,特别是要加大课外阅读量 有科学家研究表明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它们的比是1:6,也就是说课内的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还需要5倍于教材的课外阅读量。所以,延伸作业应以课外阅读为主,阅读内容的选择原则,一是要与教材相结合,适当延伸;二是要适合学生程度和兴趣。如仍以《雪儿》为例,其课后延伸作业可以是作家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其他作家描写离别场面的作品。
三、语文自学能力和成果的评价
除了在课内对预习情况作检查外,平时对自学能力的评价也很重要,有了良好的评价机制,才能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成果作出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如何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样需要课内外结合在量和质两方面入手。量的评价比较直观,只要对学生读过多少书作一个登记,适时进行反馈即可。质的评价可结合平时的各项活动,如:成语接龙、知识竞赛等。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与其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前,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我们提倡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在教师指导下,集中小组智慧,使课堂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舞台。
3.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主动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语文教学就是在反复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教师“授人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当然,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同时还告诉学生要领,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彼此丰富,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对应课标:寻找源头活水
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习,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习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提高学习的兴趣。三年前,在课改的浪潮下,我校语文组不失时机地跟进形势,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尤其是面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偏低和学习语文的大环境不佳的事实,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索,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欣赏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在课改开始之际,《课外名著导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这个课题的开设、研究、实践,力图对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品位人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也借鉴国内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阅读,练笔,思考,研究”的课程改革思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对本校的学生做了三年的改革实验。其内容及做法是:
1.阅读
从功利方面来说,中考中的字形、成语和病句、语句衔接的辨析选择,以及现代文阅读的解答、作文的提高,有哪一项离得开阅读作基础呢?那些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除了上课听讲外,又有哪一个不是课外的“书虫”呢?我们不但提倡阅读,而且提倡大量阅读和精读,目的就在使学生形成对自主精神的认识,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阅读中健康发展。
2.练笔
新课程也很重视学生个性的养成。而写作不但是一个人语文程度高低的综合体现,也是最具个性的。从功利方面来说,中考试卷中作文以及与写作有关的试题分数目前已占40%,从发展上看,今后的比重还会加大。而作文的评分等级,“语言表达”又占了重头。语文课程中的自由练笔,就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个性化的思想感情自由表达的好方法。
3.思考
新课程要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以及探索和发现。提倡标新立异,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思想,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善于对已知事物质疑和再思考,善于变通思路、换位思考。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发散性。促使学生学会批判,学会选择,学会决策。
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思”,都是以“思”为中心的。所以也可以说,语文课程的中心就是思维。思维是需要开导和训练的,开导包括对某些思维方式的突破和某些思想方法的改变,而“训练”在我校语文课程中是最注意渗透正确的思维方式。
4.研究
一、 引言
英语课程做为一门工具性与语言功能兼具的学科,在目前经济发展不断趋于全球化的背景下,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阅读是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往往是一个地区都使用同样一本教材,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都得去认真学,因为我们不可能在课堂上讲每个同学都喜欢的篇章,课堂只能传授承载最基本知识技能的篇章,让大家学会了相关的语法、句法、单词、习惯性搭配等。英语课外阅读,其实就是自由阅读,主要是在现有能力水平下,去阅读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英语文学、历史、科技、地理等相关素材的作品,一方面可以扩大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综合能力。而且,尤其在现阶段,教育强调素质教育,教育的形式和要求在不断地转变,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显然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还远远不够,因此利用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用得非常广泛。
二、 高中英语教学课外阅读在学生综合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分析
1. 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语感,提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但语感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总结,而这个过程中,课外阅读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课外阅读,一般都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篇章,而且文章的难度也相对适合自己,因此,通过阅读这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在读的过程中,文章中的篇章构思、语法句法、单词等知识慢慢地就融入到了学生的意识之中,而且文章本身的知识,也会与这些英语基础知识技能一同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之中。而语感,往往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为连续的阅读过程就是对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的集中提炼的过程。
2. 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基础,培养学生的整体写作技巧
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个人能力的体现,它不仅是一个人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反应,也是语言能力测定的重要手段。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要包括思维、组织、表达三个过程。但在实际的写作中,有很多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前都是先用汉语打草稿,然后再进行汉译英,其实这更多锻炼的是语文写作和汉译英的能力。还有很多同学想得挺好,但一下笔就找不到感觉了,词、句中语法错误百出。究其真正原因,仍然是大脑中的写作框架构思不出来,语言文字功底不扎实。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文章中那些关于写作组织的过程,构思布局,语言搭配等慢慢地就会影响学生的思路,甚至写作习惯也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因此,当文章读多了以后,学生的写作思路自然也就形成了,而且读的越多,其写作思路必然就越趋于完善。
3. 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形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马上面临进入社会或者进入高校,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显著地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而英语课外阅读对语言表达能力的促进是非常大的,因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有组织的语言书面化的一个结果,我们再通过阅读的方式,把这种已经书面化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文学作品作者本身语言组织能力的一种模仿和学习。如果可以长时间坚持阅读,必然会融合非常多作者的语言组织思路,博采众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必然也就提高了。另外,英语和汉语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各种语言的精髓也都是相通的,因此,我们增加英语课外阅读的量,对汉语、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来说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
三、 结语
总之,利用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必然会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且教学实践也表明,充分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必然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但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有一个过程,尤其是开始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对阅读作品的性质、难度进行把握,并及时了解阅读进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教学;质量;效率
Key words: language teaching;quality;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33-02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更好的掌握科学知识,职校学生是马上进入社会的人群,在校学习期间,应该牢牢掌握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文学科。学好语文可以提升自我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好其他学科夯实基础。但要注意,学好语文并不意味着呆板地学,而是老师采用更多好的教学方法,学生有好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文化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和变革,现如今也在经历着旧教育模式向新模式过渡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处于旧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必须及时做出调整,以顺应教育时展的要求。
1 课程的转变
在教学上,教育部门的政策出台,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已明显显示出现代的语文教学是反对一味注重知识传授,而是要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强调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的适合社会发展和需要的文化知识。
虽然语文课本内容是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中反复筛选的,但也应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在过去的教材中,我们还能大范围的读到文言文,唐诗、宋词,而且这些课本内容都是强制要求学习和记住的,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些古文难读难懂难记,枯燥无味。而日常交流与写作大都用白话文,人际交流所用的语言趋向于口语化,课堂所学的文言文和唐诗宋词并无必要作为必修课程。作为职校学生,更多的应该不在是学习,而是更要注重运用,所以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改为选修,也可以适当的去掉一些,当然学习这些可以让我们更好了解古文化,可以更好的培养我们阅读的审美情趣,但实际上对于未来进入社会的竞争意义是不大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并不太感兴趣。例如,课程中的《愚公移山》《邹忌讽齐王纳谏》,像这类故事性情节较为重的文言文,其实重在对它故事本身的了解,从事件上说明问题,完全可以以白化文形式出现,可以简化学生对这个文章学习的过程并且达到学习效果。
2 老师的引导和方法
2.1 教学中融入一些新教学工具 在语文教学中往往都是老师借助简单的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嘴。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这样。长时间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是容易让听和学的人感到疲劳的,教师的教学可以借助更多的工具,到了职校时期,大部分学生生活中就已经接触到更多的新元素,例如:PPT、视频或者音频等等,从视觉和听觉上让学生有新鲜感。
2.2 多沟通了解学生自身感受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偶尔加入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谈谈自己过去学生时代的学习过程,实际是和学生拉近距离让学生有亲切感。例如,和每个学生间建立一个交流沟通本,或者专门建个网络邮箱,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对于老师的建议都写在沟通本或者发到邮箱里,这样既可以保证交流的近距离也可以真实的听到学生的心声,但前提条件是必须为学生保密,尊重学生隐私。
2.3 提升职校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职校学生学习的课程已经偏向专业性的,但应该仍然重视语文教学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教材编者的对话等。教师让学生多自己进行阅读,老师不做太多引导,由学生阅读后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分享,实际学生个人提出的问题也是众多学生存在的,这样的针对性强,同时能够更好的反映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课堂分享。既然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映,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让学生就自己阅读后的感受能大胆的分享,“思想是越分享越有见解的”。
2.4 老师应说明语文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事例证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老师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对其影响力最大的人,现代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让学生有自己方法的学习。可以通过一些伟人事迹来说明,如爱因斯坦的指南针的故事。以伟人的事迹激励学生,使其明白只有自己真想知道的才会不断追求和努力。
2.5 提倡学习的创新,尊重学生学习的自身感受 语文知识的课本内容是经过几十年的修订修改而一直流传下来的,课本本身的知识是越来越精炼,但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却加大了约束性,所有的学习是完全按照课本,没有给与学生思维发挥的空间,这也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点,充分挖掘其兴趣点,改进教学,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他们说真话表达自己的意愿,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6 丰富课堂内容,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学习是很枯燥的,如果能用一些小的课堂环境的调整,会让同学们有新鲜感,也更喜欢课堂,加入一些游戏和加入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要素。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让大家来猜作者或者学习过的文章,以积分形式给与奖励,实际上这样也是再次让学生温故学习过程中对于作者情况和文章要点的掌握,能很好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到这个时期的学生实际对社会的关注度是越来越高,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所以也可以在课堂多开展讨论式教学,老师给出一个近期比较有影响的社会问题和时事新闻的主体,让大家讨论,但必须结合所学的教材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度,也可以提升他们的个人语言表达能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3 在教学方法改进,也应把握有度
学生毕竟很多东西在尝试过程中,职校学生由于学习压力不大,管理有些松懈,会有些出界,对于教材和方法的改进必须是慢慢进行的,边尝试边总结再改进。鼓励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自己的创新思维,但并不是让老师淡出课堂,而是老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做好引导式授课。可能课堂讨论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全新讨论当课的问题,而是海阔天空四处讲,造成课堂混乱而没有达到当堂课所要求学习的主要内容,老师必须做好监督和把关。课堂游戏也应该不要太多开展,只要适当加入就行,另外所有教学上的创新并不是要脱离实际脱离课本,毕竟学习还是要有章可依,基础的东西是不可被忽视的。
4 结束语
职校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与坏,除了自身的努力,还需要职校老师的正确引导,利用一些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的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他们不厌倦更好的学好语文。当然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中,学生、家长、老师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发挥好,如何改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结果。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都是要求不一样的,但最关键的是踏入社会前的这一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希望通过一些方法和主旨的转变来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顺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云.联系实际修改教案,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率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2]童学义,方建华.调动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之我谈——《主动性学习》课题续[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