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5: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工技术基础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47-02
《电工技术基础》是非电类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工程类课程,它是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这门课教学内容多,能力要求高,而授课学时短,部分同学觉得学起来特别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好这门课,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学生把整个电路内容用一根线穿起来,形成体系,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较为轻松的掌握知识。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电工技术基础》课堂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结合实例,激发兴趣
《电工技术基础》这门课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和实际的工程应用结合紧密,一个新的内容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在引入新的问题的时候如果能结合工程实例,学生会觉得这个知识是有用的,将愿意主动学习。
比如介绍串联谐振之前,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如何利用谐振现象收看到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当介绍到串联谐振的特c,如当电路接近谐振状态时,电容和电感上会出现远大于电源电压的高电压,可以说明如果电力系统中出现高电压,往往导致某些电气设备过电压而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绝缘损坏,所以电力系统中一般要避免谐振,而在一些无线电设备中,利用谐振特性则可以提高微弱信号的幅值,并把它选择出来。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谐振特点。
如讲功率因数提高之前,告诉学生供电公司的考核指标包括线损和电压质量。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日光灯及电弧炉等,大多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感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向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还同时吸收无功功率。若功率因数较低,则输电线路上的电流较大,线路损耗较大,且线路上的电压降较大,用户侧的电压较低。如果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设备后,将可以提供补偿感性负荷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侧向感性负荷输送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供电电流,降低线损,并且减少线路上的压降,保证了用户侧的电压。
二、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任何一门理论课程都是系统的,它的学习都是由浅入深的,新的问题提出来,可能都会想到用学过的理论去解决,所谓“温故而知新”,这样学生不仅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更是学到一种思维方式,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才是教学中的亮点。
比如在学习第三章复杂电阻电路的分析之前,先复习第一章介绍的应用两类约束直接列写电路方程的2b分析法,但2b法所列方程数目多,对笔算而言,方程数目越少越好。如何减少方程数目?减少电路变量的数目,那就要选择一组合适的变量,什么样的变量为合适的变量?数目少,要求电路变量是独立的,而且还要能根据电路变量进一步求出全部的支路电压支路电流,所以也必须是完备的。然后在图论的基础上说明如何选择变量,选择几个变量,应用KCL还是KVL列写方程。
再如对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进行稳态分析,对于这样求一个新的形式的电源作用下的响应,如果可以用之前所学过的电阻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求解该多好。假如可以把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成直流信号和一系列正弦信号的和的形式,那么就可以利用叠加定理进行分析。高数中正好学过可以将非正弦周期信号分解为傅立叶级数,即分解为无限多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的叠加。所以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的稳态分析方法――谐波分析法实际上就是电阻电路分析方法和正弦稳态电路分析方法的组合。
三、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某些问题的结论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应用,但是如果忽略掉结论形成的过程,就很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从过程中体会问题的本质。
如动态电路的初始值的求解。初始值的确定分为三步:
如果不深刻理解初始值求解的本质,可能一些结论的出现就无法理解。例如,确定图1所示电路中各电流和电压的初始值。设开关S闭合前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均未储能。
对于图2,某些学生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电容不是相当于开路,电感不是相当于短路吗?其实过程是这样的,电容电压与电感电流的初始值为零,所以0时刻电路中电容相当于电压为零的电压源,电感相当于电流为零的电流源,所以电容短路电感开路了。
四、系统联系,提高效率
电路涉及到了直流电阻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电路的稳态暂态分析等内容,学生感到需要掌握的知识特别多。实际上其分析都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只不过每个问题有自己的特殊性,形成了其特殊的分析方法。如果对所学知识进行适时的整理、总结、对比,那么学生不仅会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并深刻理解记忆,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时可以与相量法进行对比。运算法与相量法的比较如图3所示,分析过程大体类似,只要额外注意运算法的特殊性,比如电路元件的s域模型即可。
五、结束语
本文是笔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系统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并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这是所有教学工作者坚持不懈地追求。
参考文献:
[1]梁贵书.电路理论基础[M].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周蕾.引导学生学好“电路”[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6):100-103.
[3]樊亚东,胡钋.树状结构教学法在“电路”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35):56-57.
[4]苑倩倩.“电路”教学法的改进和实践[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4):158-160.
我校升格为高职校后,学生的文化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如机电系班级的结构,大部分都是男生班,上课纪律不是很好;还有就是内容多,学时的安排不是很充分等问题。现要在有限的学时中完成《电工技术基础》的教学任务,那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结合我校情况及本人教学中的一些探究,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好学生学习《电工技术基础》的自信心
对于高职校的学生来讲,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如果我们参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话,会使他们一开始就感觉到难,本来自信心就差,一开始就听不懂的话,更不要说后面的内容了,这样只会令他们讨厌这门课,乃至产生一上《电工技术基础》课就睡觉的现象。因此,我们要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
首先,上好第一节课――绪论课。绪论课是一门课程教学的起点,我利用第一次讲授绪论的机会,给学生介绍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让学生知道《电工技术基础》在专业学习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明确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专业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让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
其次,应讲究从简单入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听的懂,使他们对这门课产生优越感,觉得这门课不是很难。我认为职校的学生是在学《电工技术基础》而不是研究《电工技术基础》,而且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也不要去探讨复杂的计算过程,所以那些原理、推导之类的内容,他们没必要去掌握,事实上很多学生也掌握不了。我经常告诉学生,只要把现象、结果记住就可以了,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够了。
二、将多媒体技术渗透到《电工技术基础》的课程中
《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较强,内容广泛课时相对较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时发现,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并利用仿真软件穿行仿真分析教学,可以取得很棒的效果。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在本课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打破了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增加教学信息量,有效地解决学校少、内容多的矛盾;多媒体的教学还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直观话,例如,在纯电感电路中,对于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的讲述,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往往只能在理论上进行论述、推导、验证和说明,并借助一些公式来阐明问题,很难给学生较直观的印象。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flas效果,直观的展现纯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结果:电压超前电流π/2,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起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如何运flash软件,一举两得。多媒体课件中不仅可插入动画、还可以插入视频,将电路的实际工作情况展现给学生,融视听技术于一体,把抽象的问题变得更为直观、更易理解和掌握。
2.仿真软件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普遍感觉到课程理论太多、推导太繁,许多概念、原理都较抽象,虽然借助多媒体课件可解决一些问题,但面对各种器件、各种电路不知怎样理解,往往只能靠死记硬背,这是不可取的。为此,在教学中加入大量实验来补偿理解概念,以方便消化、掌握。但实验动手操作却费时、费力,还有一些元器件、仪器仪表、耗损器件不可能完备,很易造成许多实验无法进行,影响了实验效果。更遗憾的是使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新的空间较窄,束缚了思维。
使用MultiSim软件来进行仿真教学快捷的解决这些问题,运用仿真软件使手工操作试验走向了屏幕,方便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实验仿真教学。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做好MultiSim仿真课件的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做好仿真演示和讲解,并提供源程序给同学们,让他们亲手在电脑上运行体验,就像做了实物实验一样。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在手工操作实验中,要接线,要测量等,需要两节课的时间,在仿真教学中只要一节课,快的同学甚至只要半节课,大大节省了时间。仿真应用在教学实验上可以提高实验效率,减少实验的投资,降低实验成本,更直观的得出结论,提高了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利用MultiSim丰富的软件功能来模拟实验,可以迅速地将各种电子电路进行分解、组合、仿真、测试,一气贯通,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在多媒体课堂中,用3~5分钟对仿真实验作简单介绍,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此电子电路的原理和性能,实现教学效果。
三、注重实践环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实验课程实施是实践环节之一。通过实验获得了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实验中面对实物,思维也比较活跃,而且在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每一次观察和测定中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这样可逐步发展学生的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对电学要领的理解和规律的掌握,加深了对电学的认识。因为实验是一对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光学习理论不去实践,就等于是纸上谈兵,尤其是电类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还要学会动手,理论、实践缺一不可,同时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实验时学生亲自观察研究,亲自动手操作经历了前人实验过程和思维过程,初步领略了科研工作的甘苦,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实行《电工技术基础》项目化也是实践的一种手段,例如,在讲《照明电路安装(单联控制)》时,可以将这个课程作为一个项目来讲授。教师可布置安装照明电路,测试相关功能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必然要用到诸如照明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电路图并能按照电路图安装电路、电路检测、判断并排除电路故障等一系列理论知识。一边动手实践,一边讲解理论,学生必然乐意接受,促使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引导他们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是机电和数控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组成模块之一,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技术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为适应市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学科在设计上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的目标,以相关岗位必备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为主线,突出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TM7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0-006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0.035
杆塔基础是当前送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基础施工项目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对送电线路安全性与稳固性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送电工程杆塔基础进行施工技术相关方案的设计阶段,其设计质量与工程整体质量、进度及安全都息息相关,因而关注杆塔基础的施工,探讨杆塔基础实际应用中的施工技术,并致力于该项施工技术的提升,都有利于促进送电工程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推动当下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杆塔基础的施工技术在取得相应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仍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送电工程正常、稳定的发展。
1 杆塔基础在选型方面的标准与原则
1.1 合理选择杆塔的类型
杆塔在整体工程建设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并且由于型式上存在差异,杆塔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占地、运行安全、施工运输以及造价上都不尽相同,因而合理、科学地选择杆塔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不但有利于实际工程在质量上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工程成本有效降低的实现。一般情况下,杆塔选型过程中必须就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根据不同路段的线路特征来进行最合适杆塔的选择。通常,在施工过程当中,规划区域的路段如绿化带等选用同塔多回钢管杆比较合适;高压走廊较为狭窄的部分采用紧凑型的杆塔较为适宜;而规划区与林区的路段则较高杆塔应用较多。这种对杆塔进行不同型式的综合使用,能够有效保障杆塔荷载,确保路线安全、质量以及效益。
1.2 勘测选线
线路选择是杆塔基础整体施工过程当中重要的关键部分之一,其合理、科学性的选择也是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因素,因而以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来进行线路选择是十分必要的。在线路选择过程中必须就多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常在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要做好各个方案的比较分析工作,探讨其各自的优劣情况,以此选出最适宜的方案用于工程施工。而确定最优方案一般而言需要就以下方面进行确认:施工区域水文及地质条件是否合理;所需跨越的障碍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是否能够有效避开绿化区、防护林带及森林等,降低施工过程对植被环境的破坏;线路的长度;减少对于建筑物和农田的侵占。
1.3 排杆定位
通常情况下,送电线路距离都长,在整条线路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地形,这就给施工增加了较大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地理环境条件来合理对塔位、塔高和塔型来进行设计。在进行杆塔位选定时,尽量做到少占有耕地,避开水文和地形条件较为恶劣的路段;有效地利用杆塔负荷程度;对于带拉线的杆塔还要对其打拉线处的要求和条件进行注意;相邻杆塔的档距要保证合理,能够对不平衡力有效进行控制;不能有孤立档的现象存在;在进行档距设计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档中导线的接线情况。
2 送电工程杆塔的基础形式
2.1 掏挖式杆塔基础
全掏挖、半掏挖及斜插式掏挖三种形式的杆塔基础都属于掏挖式杆塔基础,在无地下水硬塑黏性土地基情况下,掏挖式杆塔基础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掏挖式杆塔基础施工时,在对基坑开挖时不能扰动原状土,需要对开挖的深度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开挖量,这不仅能够避免大面积的土层回填,同时还有利于减少工程量。但在对掏挖式杆塔基础进行施工时,还需要确保开挖基坑处的原状土要具有较好的紧密性和抗倒塌能力。
2.2 斜插板式基础
斜插板式基础最主要的特点即是基础主柱坡度和塔腿主材的坡度是保持一致的,这种基础形式在施工时多用于平原和河网地区,只适宜用在地势平坦的地区。斜插板式基础对基础垫层和基坑排水技术在施工精度上具有较高的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基础的不均匀或是沉降现象进行预防。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偏心弯矩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减少偏心弯矩,从而使基础底板的尺寸随之变小,有利于节省工程成本。
2.3 联合杆塔基础
在软弱地基塔位较常应用联合基础。在设计时利用横梁将杆塔的四个基础墩使用一个底板有效地连接在一起,整体进行浇制。联合杆塔基础具有填埋较浅及较好的整体性。但其设计较为复杂,而且施工也很繁琐,在施工过程中对材料的需求较大,经济性较差。
3 送电工程杆塔基础施工技术的控制
3.1 掏挖基础施工中的技术控制
由于工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因而在掏挖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进行到一定阶段,则无法通过外观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发现。所以施工中关于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的严格控制必不可少,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而技术与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对所用配料进行连续的配制,使其良好性能能够得到持续性的确保;第二,要对杆塔基础壁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出现碰撞脱落问题,可采取塑料布衬垫的方式来实现,确保施工质量。
3.2 土石方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控制
工程施工是一个系统性的、各阶段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过程,必须实现对各方面施工因素的全面把握,才能合理开展施工工作,并做到施工技术及质量的控制。土石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开挖之前要做到熟悉工程图纸及相关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勘察,结合施工场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状况来选择相应的杆塔基础。另外,要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坑深的决定,同时要保证坑底能够具备一定的平整度,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在杆塔基础的坑深计算过程中,一般坑深标准都是通过施工基面来确定的。
3.3 杆塔施工中断桩问题的防范
在现阶段杆塔施工中,较为频繁的断桩现象极容易影响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因而,施工中相关防范措施的采取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断桩问题的有效避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确保杆塔基础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断桩问题的有效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施工开始之前,需对设计图纸中混凝土的坍落度相关规定进行了解,进而严格检查实际坍落度能否符合规定标准;第二,在施工进行过程中,导管拔出与混凝土的浇筑应当同时进行、同步操作,对于导管埋入的深度进行科学、严格的有效控制,要确保导管是处于埋入的状态。
4 结语
当前,杆塔基础在施工技术上的优劣好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送电工程的质量,作为现阶段电力项目工程建设关键基础,杆塔施工必须做好相应的技术控制工作,使得杆塔基础工程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并以此为基础,确保送电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风虎.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形式及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7).
[2] 于春颖.浅谈流沙地带的10kV杆塔基础施工方法[J].价值工程,2010,(7).
项目教学 研究
《电工技术基础》是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相关中等应用人才所必需的安全用电、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变压器、仪器仪表、元器件等知识和仪表使用与制作,元器件识别与检测,常用单位交流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三相电源与负载的安装与测试等技能。由于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基础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理论学习上的难度和因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不足,容易造成理论学不好而实践又不会的两难局面。采用项目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之比较
传统电工技术基础与项目电工技术基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从体例结构到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在培养目标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突出了以技能为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海市2006年颁布的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电工工艺技术课程标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8条: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与电工工具;能进行安全用电操作与急救;能进行钳工技能操作;能进行登高作业操作;能进行各种导线连接;能测量电气设备工作状态组;能安装家居用电线路;能安装工业电度表。很明显,培养目标注重以学生的技能为价值取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水平。
第二、在内容安排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整合了各学科内容,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电工技术基础的教材版本较多,从内容安排上来看,都是按照直流电路电容磁场和磁路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的线索,按照知识逻辑体系编排,大同小异,不同的只是内容的增减,另有配套的《电工基础实验》。2007年8月,笔者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起草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参考了上海和江苏的研究成果,撰写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是按照安全用电常用直流电表的使用与制作常用电磁装置的测试与使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三相交流电路的制作与测试的线索,按照技能培养的逻辑体系编排,整合了电工基础、电工仪表与测量等多学科内容,两者具有明确的差别。项目电工基础淡化了理论的推导、概念的记忆和原理的分析及习题的运算,而是重视学生阅读和分析电路原理图,会使用设备等,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先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则不过分强调。
第三、在体制结构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传统教材按照章节来编写,只注意了知识的逻辑性。而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按照任务目标、读一读、做一做、任务评价、任务拓展的体制编写,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第四、在评价方法上,项目电工技术基础,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技术基础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通过项目来实现的,忽视了知识,注重了技能,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
根据职业学校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评价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效果。 转贴于
二、《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开展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形成学生对电路的制作、安装和测试能力形成为目标,突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具备本专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所必需的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为此,开展本课程的项目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材内容组织上。一是教材应以学生发展为主线,突出以学生为本,做到项目内容文字简练,图文并茂;二是加强项目实践的内容,突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动手能力;三是要实现教材空间的拓展,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及时补充进教材,以贴近本专业的发展,服务学生成才的需要。
2、在教学模式的把握上。一是教学应以项目为魂,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与考核,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创设工作情景,采用多种教学辅助设备,如采用多媒体、投影仪等,介绍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生产现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进行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要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进行实验实训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建立开放的实验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鉴定、实验实训、现场教学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在课程评价的运用上。一是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二是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课题学生的学习效果;三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中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
参考文献
1、钱一平主编,电工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吴雪琴主编,电工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罗锐利主编,电工技术基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中,教师不停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全部塞给学生,教师讲,学生听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但实际上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怎样去读书、如何去观察和思考、怎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及时纠正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当中,因此,教学应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表达对问题的理解与自己的见解,并不是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知识。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把知识学到手。四、讲解与练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把所有内容都讲完,在课堂上如果有时间就做题,若没有时间课下自己去做。这种做法使学生身心疲惫,本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就抽象、枯燥乏味,这样做更加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厌倦感。但我们教师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对应的习题让学生完成,也就是边讲边练,做对之后学生会感觉有成就感,学生感觉到没白费工夫,这样可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理论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使学生真心想学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厌学,更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相比较而言他们愿意动手操作。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我把教材内容处理好,创造条件争取让他们动手实践。在实践技能教学中渗透基础知识教学,这样学生会愉快地接受理论知识,有时候他们为了完成自己喜欢的事情,还会翻阅有关的书籍。例如,我们在学到二级管及三级管知识时,我和一家电器修理部联系好,找到一台是二极管损坏的电视机,我问学生谁能帮助师傅修好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边查找原因边看书,还向我问有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1.师生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较熟悉且与新课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归纳,从而引出新的课题。例如,在讲“自感电动势”一节时,先提问学生,日光灯电路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日光灯不是开关一通灯就亮?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一一作答。由于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回答起来非常有把握,学生都抢着回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达到了较好的师生互动效果。
2.抓住重点,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所谓“悬念”,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住中心内容,突出重点,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自己发现问题,得出结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讲“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换”时,老师讲过变换的条件后,提出问题:电源等效变换是对外电路等效,那么对电源的内部电路也等效吗?然后让学生做一道练习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经过认真演算,对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迁移原理,承上启下,提高学习效果
迁移是指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并运用于新知识学习的一种过程。迁移的方法就是通过类比推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把握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把握基础知识和一般原理,发展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自觉地完成知识的迁移。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图像、视频等信息集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生动灵活的形象,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名词概念较多,使用粉笔、黑板和教师的讲解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可以将课堂内容直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如讲电动机工作原理时,旋转磁场的产生就很抽象,应用CAI课件后,学生直观地看到旋转磁场产生的变化过程,就很容易理解。
前言
基础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环节,但其受到的重视却与其重要性不符。许多施工人员在进行基础施工时没有保持谨慎的态度,在施工中随意行事,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没有打好,在投入使用后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如果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做好基础施工,是我们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基础施工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最基础的部分,决定了一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好坏。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往往都具有相当庞大的规模,运行时承受的压力很大,影响因素中俄里很多。如果水利水电基础施工质量没有做到位,会直接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不过关,最终导致工程项目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导致险情发生危害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命安全。水利水电工程与普通的建设工程相比,工艺更加复杂,设计难度更高。所以为了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一定要将基础施工的质量做到位,在此基础上高质量的继续工程建设。另外,为了在施工中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水利水电工程要尽量在枯水期进行,这就需要提前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做好各项人力、机械的排班,保证施工过程能够一次性完成。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拥有政府和公益的双重属性,因为它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随着我国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越发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也越发受到关注。专业人士一直在采取措施,帮助完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基础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以科学为原则选择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用一切手段维护施工质量。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3.1 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使用比较多,这是因为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都建设在远离城市,人迹稀少的地方。在这种环境内进行施工,要使用的时间、人力、设备无论在运输还是使用上都比一般工程要困难。锚固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能极大的提升施工效率,并且在基础施工中,锚固技术能够使工程的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让施工质量更好。图1为圆柱型锚固体锚杆。
3.2 预应力管桩技术
3.2 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运用,是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预应力管桩在施工时需要提前掌握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差别,这样才能控制两种方法对工程产生的不同作用。(见表1)我国的预应力管桩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其中常用的几种技术有: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其中,最常见的是静压法与锤击法,锤击法对施工效率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显著的。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掌握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再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才能选定比较合适的施工技术。一阶段的管桩施工结束后,要进行质量检测,如果发现有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出现,一定要立刻进行返修和纠正,从根本上确保预应力管桩的整体质量。
3.3 水泥土加固技术
基础施工中使用的水泥施工质量会对工程的强度产生很大影响。施工前要根据科学计算的比例进行水泥和水和混合,做到均匀搅拌,使水泥强度得到充分发挥。水泥在基础施工中的主要作用是,它能使地基更加稳定,能够对抗更大的压力,使地基更加稳定。在许多工程中,建筑单位为了使地基更加稳定,所以水泥灌浆的深度会做到50cm左右。另外,进行施工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施工场所当地的土壤性质,不同的密度和质地都会对施工有不同作用。
3.4 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的抗压性、抗变形性较强,所以对软土需要进行另外的处理。有几种比较常见的处理技术:1)挖出置换法,将施工范围内的软土挖出来,用密度较高、强度较强、性质较好的其他土壤置入代替,如灰土等,直接改变施工场所的土壤性质。2)重锤夯实法。用履带起重机将重锤吊起,升到一定高度后,让重锤进行自由落体。利用这样的重力逐渐夯实土壤。3)排水固结法。这种方法对人工的依赖性较大。由工人将土壤基础表层和内部的积水去除,此外利用自重以及外部荷载的作用,将基础内部的积水迅速排除干净。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控制
不同场所的水利水电施工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术,再在施工中随着进度的发展,对质量进行分段管理。施工设计一定要考虑当地的地质特性,对不同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浅层地基的放坡处理还需要配合其他方向的作业处理,保证整个作业面的施工质量。还需要保证施工对周围的其他设施、自然环境、地质结构不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并采取措施暂时控制排水,让施工期间地下水位下降,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5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虽然大多建立在人迹较少的地方,但对人们的生活却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基础施工的质量非常重要,为了保障基础施工的质量,需要加强基础施工的技术管理,加强对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水泥加固技术的研究和探讨。施工中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技术,充分考虑施工场所具体情况情况进行选择,妥善处理地基土壤,从各个方面着手提升基础施工质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涉及到很多环节,其施工技术与质量的控制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保证施工技术的先进性,运用科学的施工技术,推动水利水电事业的健康发展。
1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施工基础技术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由于施工区域大多位于地下,因此工程较为隐蔽,这也使得后续施工、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等工作均形成巨大困难;(2)由于基础技术施工对连续性有一定要求,如果中途停顿或者存在外部因素影响都会使得事故发生率上升,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特殊性,事故发生后又难以修复,进而引发返工等问题;(3)基础技术的实施多伴随着混凝土浇筑一类的基础项目,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2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2.1 锚固技术
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时,锚固技术是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我国大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都选在较为偏僻的地区,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施工,通常对时间、人力、物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锚固技术能够促进基础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的效率。同时,通过锚固技术的使用,可以进行基础工程的加固处理,从而确保基础施工的稳定和牢固。
2.2 预应力管桩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常用到预应力管桩技术,通过科学地选择预应力管桩,提高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预应力管桩的安装时,要首先掌握预应力管桩各类功能,分清楚先张法预应力管桩与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区别,因为这两种预应力管桩会对基础施工有着不同的影响。我国经济、技术发展较快,预应力管桩也得到了发展。运用预应力管桩施工时,通常会使用振动法、锤击法、射水法和静压法。但实际施工中,运用最为广泛是时静压法和锤击法,锤击法对提高基础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预应力管桩的选择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在预应力管桩沉降工作完成后,要进行预应力管桩质量的检查,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地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合格。
2.3 水泥加固技术
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中,使用水泥土进行工程的加固,水泥土水泥等级强度为32.5,水泥掺入比为15%,水泥浆水灰比为0.4。应优先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但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42.5级;必要时,还可采用快硬硅酸盐水泥。而基础施工中使用的水泥土,一定要充分搅拌,将水泥和水以科学的比例充分均匀混合,提高水泥土的强度,满足基础工程对强度的要求。水泥土的作用是进行工程地基的加固,从而提升地基的稳定性。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确保地基的稳定,达到稳定性标准和地基的承载性能要求,在进行水泥土的灌浆工作时,灌浆的深度一般在50厘米左右。同时,具体的水泥加固施工要结合施工场地土壤的密度、地质、土壤的质量等具体的情况。
3 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基础施工质量
3.1 加强基础施工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施工中,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进行基础施工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施工的管理。另外,要进行施工中各数据的分析,检查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质量问题的部分,要及时地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并采取科学的措施解决问题。
3.2 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和监督
施工使用的设备要以先进的技术进行定期检修,并对设备进行性能改进。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鼓励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作用,提高新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制定出网络检修图,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强化工程的监督。既要确保基础工程的质量,缩减施工的工期,还要尽量减少成本,节约材料的使用。通过各类科学方法进行技术的改革和监督,同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及时更新技术和工艺,充分的利用机械设备,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3 利用GPS定位系统
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迅速,GPS定位系统不断完善,目前广泛地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对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GPS定位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是通过卫星的连接进行信息的搜集,与以往的地面定位技术相比,GPS定位系统更加高速、高效,精度更高。尤其是这些年GPS定位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了技术的便利,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度。GPS定位系统的接收机代替了地面定位技术,广泛地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中,提高了工程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施工的成本。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充分利用GPS定位系统,既可以提高基础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节约成本,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发展。
3.4 基础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时,要注重周围环境的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因此,施工前要调查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根据施工周围环境的特点制定环境保护的措施,并将措施上报审批,确定后进行施工。施工时,根据既定的施工计划进行周围环境的保护,要认真执行防范措施,防止水力水电工程施工中对施工周围造成环境污染,破坏周围的生态,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施工单位要安排调度和试验部门进行施工区域、生活区域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接受专业的指导,定期检测,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做好环境与工程的共同发展。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进行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中,施工用料要环保,建筑垃圾要进行分类处理,而施工的噪声要降低,对于有害的物质和粉尘等要及时清理,尽量降低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3.5 施工导流、围堰技术的运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要根据施工环境进行施工导流、围堰技术的选择,因为施工导流、围堰技术容易影响施工的效率、施工的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与河流等交叉、抢夺进行,因此导流工作很有可能贯穿整个施工过程。而根据我国的建筑相关规定,导流的水流量以及时间的选定必须要与方案结合,与工程完成的时间结合,确保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确保工作人员、周边居民以及财产的安全。
4 结语
基础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而锚固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和水泥土加固技术是基础施工中常用的技术,技术的使用程度和运用将会对基础施工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施工管理,同时对施工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施工单位定期安排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注重施工环境的保护,达到提高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汽车作为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装备,在反恐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为实现武警部队快速机动作战,保证遂行任务的圆满完成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随着汽车结构、材料的不断更新,汽车常规的维修和检测技术也成为部队汽车兵必备的看家本领。培养“能懂会看会检修的合格士官”成为了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这对目前的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学课程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电工电子技术是汽修类、机电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必备课程,再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知识和能力兼顾,与学历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区分开。具体说来,笔者认为在加强实习教学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汽车电工电子学课程理论抽象且实践性较强,对后续专业课特别是汽车电气、电控方面的课程有着开电机和开路先锋之功,武警士官学校的战士学员文化底子较薄,普遍缺乏初高中物理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一个鲜明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只有在教学方法上不懈探索、推陈出新、勇于实践,师生才能真正降服“电老虎”。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因此现代汽车维修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特别是与通讯和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结合日趋紧密。为了切合当前武警部队职业教育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有必要改进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的教学方法,以学好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技能教学为重点,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兴趣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逐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提高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适应当前的职业技术教学工作。
一、积极引导,树立信心、培养情感
战士生入校之初,对专业基础理论的框架结构和必备知识几乎一无所知,此时部分学生由于已有的生活和工作经验会对专业知识充满好奇心,而部分学生却会因对专业的陌生而产生畏惧心理。如何让克服恐惧,迎难而上,良好的教学开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次我们要重视“电工与电子的绪论”课教学。所谓的‘绪论’就是开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电子基础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子电工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的目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设置联系实际,有意思的的提问使学员对学习电工基础产生兴趣,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一步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例如,在讲运算放大电路时,这样引入课题:“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无人驾驶飞机是如何控制的”、“遥控汽车模型分那几种控制?是比例遥控还是开关控制”等短短的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随后就引入运算放大电路的线性比例控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寻找课本中一些对自己成长有帮助和好处的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利用课下时间,培养学习兴趣
首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之下,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专业的报刊、杂志,也可鼓励学生去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以此多了解维修电工行业发展状况及专业发展方向,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成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制作简单的电路(如门铃、声控灯、防盗报警器和双联灯等),意在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的兴趣。制作内容从简单实用入手。
制作时,对于出现的线路故障,教员要和学员一起分析,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提高学员的维修技巧。完成的作品可以拿到学员队、系部进行展示,对学员产生激励效应。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起好示范作用,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维修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学员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学员交流汽车驾驶中常见的故障现象和原因,增强实际学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
电子电工基础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采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如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维,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电子电工基础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在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情况难以被学生想象,实验又无法进行,这对学员的理解就比较困难了。同时有些实验虽然可以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变化小,学员不理解,也不是很相信。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员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员也易于接受,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领会、验证理论知识。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明显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员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生学习、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在职业汽修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一般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直观演示法、视频展示现场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包括利用现代制作的各类多媒体课件、影视资料。多媒体直观演示法,是教员以多媒体展示各种实物或者实验,使学员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学员们看的尽心,听得尽情,兴趣盎然。
多媒体教学在理论实践结合教学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对理论知识直观展现,在实践操作之前必须通过多媒体讲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过渡衔接,不仅使学员轻松、直观理解本节课的相关理论原理,而且克服了随后实践中的盲从性,提高了学生实践的自主性、探究性,更增多了学员实践中的成功因素。
五、掌握够用、实用、管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原则;辨析概念,夯实基础,储备专业基础知识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笔者认为关于此点要详细阐述一下。
(一)关于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就曾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汽车维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
(3)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若其余用电器照样工作,则用电器为并联连接;
(4)开关作用法,并联有干路、支路之分,且开关的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各异,而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的变化不影响控制的作用,所以控制作用相同时容易串联,控制作用不同则为并联;
(5)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无用电器、电源等,导线两端均可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认清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员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电学部分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三大物理量中涉及到的概念、单位、工具使用等知识的辨析程度。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物理量的表示符号要与其他单位的符号区分开来。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1)电流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而从负接线柱流出,禁止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线电源两极上。选择合适的量程。
(2)电压表
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使用时必须与待测电路并联,电流也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3)滑动变阻器
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由于滑动变阻器上有四个接线拄使用起来就要注意了,接线柱选择一上一下连入电路,串联在电路中,鉴于滑动变阻器所起的作用,在使用前,滑片调至阻值最大处。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
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四)快速识别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
电路图的识别在前面已经说明了方法,但是当电路中加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电路的识别就变得困难起来。但我们知道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必须串联、电压表与用电器并联,串联易辩并联难分。因此在分析次类电路时要想方设法排除这些相关干扰因素,即可把电压表暂时隐蔽起来,辩清电路后再加回原处。概括去表法中去的就是电压表,注意去后分析清楚电路连接方式后还要一个个的加上去,看它们分别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对于学员来说困难也较大,这里要注意原则:一一对应。若题中没有电路图,只给相关的要求,最好做前要先按要求画简单的电路图,再由电路图去连实物;也可以按要求先连好实物,再由实物图画出要求的电路图。
六、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由于电学知识点散、乱不成体系,没有规律,所以学员学习较为困难。只要熟记规律,加深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解起题目来方可得心应手。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经验告诉学生:由于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因此电压越高,电流越大;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通过实验的具体探索得到了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此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悉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七、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R(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
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
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
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
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难以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Rt,电功率选用P=I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R.t,P=U/R,这样选择都想利用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只要牵扯到计算的地方就少不了遇到单位换算,这部分内容完成的正确与否,直接确定最终计算的是否有效,因此一定要注意单位及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要牢记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
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记住何时乘以进率1000,什么时候除以进率1000。
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八、加强训练,巩固知识
理科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大量练习去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样电学知识的巩固理解,熟练运用都要加大训练的力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的题型,做题的策略培养。并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要领。
九、加强非专业知识能力培养
学员在结束学习回到岗位工作后,工作得好坏更多地取决于自我表现。比如: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等。所以,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专业基础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员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会学习、会做人的高适应性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总之,部队教学应在依托地方职业教育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武警部队遂行任务特点,本着突出职教特色、基于电工电子技术特点,紧密结合汽车电气、电控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多给学员创造观察、实践、分析、猜想、归纳的机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全面、训练有素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J].科学出版社, 2003,6,1.
[2]许晓彦,何敏.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教学杂志,2006,126(总143):67-68.
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概述
就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发展而言,整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好的,极个别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存在着较大的施工质量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阻碍其本地区的经济建设状况,而且质量问题的出现也将对其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基础施工技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基础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项目并不同其他施工作业项目,因涉及的问题较多,要考虑到施工中的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对其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的选择,这样在施工作业环境中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还能在第一时间选择备选方案继续进行施工作业,从而使得基础技术施工更加合理性。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的重要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行业,又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行业。与国民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对于自然灾害等现象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所以质量的重要性便是整个施工作业环节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能够就实际施工作业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地位,增强其综合国力,造福于社会。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的需求
3.1 施工时间的选择
对于整体的水利施工建设,工程设计方面首先应该确定施工的具体时间。因为不同地区的水利情况可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水的存在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很大。因此,具体的施工时间的选取应该尽量避开水丰富的时间。在枯水期进行施工建设是最好的选择,那么就注定了施工时间会很短,就要在施工效率方面大下功夫,防止影响水利施工建设的因素发生,及时对不利条件作出调整,促进施工建设的发展。
3.2 图纸环境结合施工
对于水利施工建设,重点的设计安排应该在图纸的设计方面。不能盲目进行,在对施工环境进行勘探的基础上进行图纸的设计,并把图纸和现场之间进行比对,防止出现绘图失误的情况发生,并及时做好调整。
3.3 重点关注隐蔽工程
就整体的水利水电施工来说,隐蔽工程不受到施工团队的重视。隐蔽施工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较难发现,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会给整体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该类问题多半不会在施工建设和工程完成以后,都是多年以后才出现情况。因此,对于水利水电施工中隐蔽工程的建设,应该时刻警惕该类情况的发生,将隐蔽工程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防止其进行进一步的危害。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4.1锚固技术
锚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施工中使用较为频繁的技术,也是极为重要的。其被频繁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水利水电工程通常情况下都是建设于偏僻山区,交通不便利,所以会在施工中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为隶属于国家工程,所以水利水电工程都是按照计划来开展施工,对于工期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施工难度大,还要按照既定的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就必须使用锚固技术。锚固技术除了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外,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工程的稳定性。锚固技术主要运用锚具、承压板、台座、预应力钢筋和圆柱形锚固体。通过锚固结构的施工,既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施工成本,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施工,并且质量也符合标准。
4.2 预应力管桩技术
预应力管桩技术要达到良好的运行,实现预期的效果应分析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不同功能和效果。因为两者的效果不同,所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以及静压法。它们有的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有的能提高施工的质量,能够满足基础施工中各方面的要求,并得到切实的提高。运用完预应力管桩技术后,应全面细致地检查整个管桩的质量,以便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要求。
4.3 水泥土加固技术
水泥土加固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水泥土加固技术得以顺利使用的前提是水泥土的强度符合工程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水泥土灌浆。灌浆的深度要保持在0.5米左右,要从土壤的性质出发来具体操作。切不可死板地确定灌浆的深度和水泥土的强度,因为很容易导致工程基础施工出现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4 软土处理技术
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第一,排水固结法。这种是解决软粘土地基沉降与保持软粘土地基稳定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主要是由加压和排水两部分工序组成。第二,换土法。如果淤泥土层的厚度比较薄的时候,就可以把那部分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淤泥使用水泥土、灰土、粗砂或者是沉井基础等方法进行有效的地基处理。第三,桩基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淤土较厚,含水率比较高,孔隙比较大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就很难对其进行大面积的深处理,所以使用打桩法进行加固是最有效的处理方法。第四,灌浆法。这种方法是把水泥砂浆、粘土浆、水泥浆等各种化学浆材进行液化,然后把这些浆液注入到建筑物与地基中的空隙部分,从而对淤泥软土进行加固。
总之,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公益性工程,其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水利水电工程一般情况下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对于其自身的质量要求也十分严格。想要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自身的质量,就要注重基础施工的质量。基础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根本,其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具体的基础施工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且正确的施工工艺和方法,才能保证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时,获得较好的基础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