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化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5: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镇文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乡镇文化建设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乡镇文化建设逐渐迈向正轨,乡镇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乡镇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乡镇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以健全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生文化权益,促进农村文化事业与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目标,创新乡镇文化队伍的体制机制,大力推动农村文化规划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两头热中间冷”现象,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努力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二、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地乡镇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相比,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等需求。总体上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

(一)基层干部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体制、机制的制约,乡镇文化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基层干部的认识有限,在文化工作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缓慢。各级领导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成为基层文化建设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二)乡镇基层文化活动单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乡镇居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压力逐渐地减轻,乡镇居民非常向往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乡镇的文化生活依然停留在温饱之前的水平,主要是以打麻将、打扑克及看电视为主,文化活动的品种相当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生及蔓延,不仅影响乡镇居民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

(三)缺乏专业型人才

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不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以外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随着农村原有的文化人的“老化”,新时代农村文化人的缺乏,特别是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四)公共文化设施不改善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学校、卫生服务站、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整体上看很多乡镇没有文化阵地,现有的设施设备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地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所以导致乡镇文化吸引力不够强。同时,农民整体文化生活水平偏低,再加上各地都在搞开发,有些村属于乡镇新区建设范围,文化中心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产生村与村之间文化建设不平衡,差距较大的现象。

三、完善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辅导

文化主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分类指导,明确措施,抓好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负有责任,在中央提出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后,县(市)文化部门应该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与教、科、体育等部门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其职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当前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担子更重了,对综合文化站指导的要求更高了。

(二)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群众集资为辅、民间资本补充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使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建立资金统一管理、经费项目上报、审批、验收制度,确保文化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三)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开展舞动乡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等工程。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引导、扶持文艺团体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四)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做到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乡镇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建设基地,以乡镇居民为基本的对象,努力发展村、乡镇、县等场所的文化活动阵地与文化基础设施;其次要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渐完善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在征求乡镇居民同意的情况下,添置必须的文化器材;最后,乡镇领导可以运用激励手段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将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加快乡镇文化建设的进程。

(五)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

要做到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首先要对乡镇文化建设事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要加大挖掘社会专业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的骨干的力度,并且为文化建设的人才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障,扫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可以安心地进行乡镇文化建设工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乡镇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乡镇文化建设,加大建设力度,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并将乡镇文化建设的思想渗透在乡镇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莉.关于乡镇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2,18.

篇(2)

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虽然一些乡镇使用了拉赞助或者采用乡镇补助等方式来增加群众文化的活跃系数,但仍然缺少固定的经费用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乡镇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站一些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有一些乡镇的财政支出中文化建设支出的比例极小,从而使得文化设备出现萎缩现象。

(2)文化建设设备简陋。

文化设备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就不会使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乡镇环境条件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外加领导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一些文化建设没有被列入到财政预算的范围内,导致其工程建设难以正常开展。部分乡镇虽然具有基础文化设施,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健全,过于简陋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3)文化工作队伍存在缺陷。

现阶段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欠缺、从事文化行业的时间相对较少。此外,乡镇的文化队伍中从事群众文化的专业人员年龄偏大,一些乡镇虽然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文化队伍,但是队伍中缺少专业文化人员和专职文体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专干身兼多职的现象。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人员对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即使一些人员对某一类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在从事乡镇群众文化以来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得他们的文化发展步伐滞缓。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是基层工作,工作条件受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设备和经费等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一些文化工作人员面对杂乱的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最终会选择转行,从而导致乡镇群众文化的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国家对乡镇群众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给予他们技术职称评判的机会,使得一些坚守岗位多年的工作人员最后还是初级职称的位置,不利于他们长期的发展。

2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促进文化发展

(1)打造特色乡镇群众文化。

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路,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才能促进文化的创新,才能赋予文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对乡镇文化的创新就需要从乡镇的具体发展情况出发,根据其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促进文化的发展。还应该结合乡镇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文化发展的激励制度,积极鼓励乡镇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群众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就会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乡镇文化组织人员应该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乡镇的文化资源不断地进行挖掘,树立乡镇的品牌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文化的繁荣,使乡镇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加强乡镇文化内容的创新。

文化内容是文化的灵魂,对乡镇文化进行创新首先应该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应该标新立异。针对一些民族文化氛围浓烈的地区,应该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将民族风土人情融入文化的内容中,使文化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人民群众打造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可以利用大量优秀的民俗文化创设文化内容。发展本民族文化,将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从而使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创新乡镇文化内容对于增进人民的团结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大群众文化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文化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需要不断地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群众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铺路石,所以应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使群众文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群众文化的创新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所以需要让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道路不断进行探索,促进群众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昌盛。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互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应该也脱离不了这个特殊的群体,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人们应该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更多的文化发展经验,将其不断地进行汇总,使用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促进群众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4)加大对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的创新同样如此,所以在乡镇群众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对文化演出的场所和设施进行更新,开展文化知识共享工程项目,形成新型的乡镇文化网络体系,为人们的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满足人们实施文化活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群众文化研究人员对乡镇从事群众文化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和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鼓励群众自发组建文化演出团队,给予他们一定的演出经费,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乡镇的文化队伍和专业的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知识能够快速的提高。

(5)建设系统的文化网络。

随着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开始由过去的单一化形式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广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所以需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网络对乡镇文化进行引导。文化网络系统中可以将一些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促进群众文化有规则、有组织的发展,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做好群众文化的引导和控制工作,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促进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使群众文化活动向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形成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篇(3)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3-0201-01

一、引言

诚如我们所知,相对于城市文化建设,乡镇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文化立法效力层次偏低、基础设施老化不配套、文化队伍人才缺乏、文化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乡镇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无法得到很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

二、乡镇级文化建设的困难

(一)文化队伍素质普遍偏低,执行力低下

从当前乡镇文化建设现状看来,不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素质低下,执行力弱的问题。一方面,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在文化建设中一味听从上级的指导,却鲜少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被政府挪用缺乏对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本职的文化建设工作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对任务的执行也十分拖沓。

(二)文化建设供给与需求出现“结构性失调”

所谓的“结构性失调”是指文化配置上的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这也就是说,乡镇地区的文化建设并没有实事求是、落到实处,也没有真正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当前,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来,许多乡镇政府也开始了“形象工程”的追逐――兴建大量公共图使馆、阅览室、电影放映室等等。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来,这些基础设施工程鲜少对农村居民实现真正的开放;与此同时,由于公共文化设施单一,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生活的关注和重视也大大减少。

(三)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缺乏相应的引导

文化消费是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它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然而,从当前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现状看来,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消费明显缺乏相应的指导。具体说来,当前乡镇农村居民满足于电视、麻将、广场舞等低层次的文化生活,而对教育性消费、娱乐性消费则缺乏关注,对摄像、摄影、旅游等城市居民习以为常的文化生活缺乏了解的兴趣。

三、加快乡镇文化建设进程,提高乡镇文化建设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乡镇文化建设的人力资源保障

正如上文所分析的,文化建设的一大关键是文化骨干与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文化骨干承担着领导文化建设方向和进度,调动农村居民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作用,而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则决定着文化建设任务的实践情况和施行成果。

(二)充分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供需平衡

农民群众是乡镇文化建设的服务主体,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农村文化,归根究底是为了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农村的文化建设跟上经济发展建设的步伐。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关注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说来,乡镇政府拨款的专项资金是用于何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应该由乡镇政府单方面决定,而应该让农村居民参与其中。乡镇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各种民主交流会、研讨会,向农民征求对乡镇地区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健身馆、篮球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需求和期望。通过民意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的需求,更好地运用专项建设基金。

(三)丰富乡镇休闲娱乐生活,加强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引导

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是受到他们的文化观念影响的。因此,想要改变农村文化消费模式和构成,首先就要引导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进行改变。而观念的改变,离不开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更为丰富的休闲娱乐生活。

具体说来,乡镇政府要积极开展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农村休闲娱乐文化形式,为乡镇居民提供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在此基础上,乡镇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的消费观念引导,让农民的消费重点从基础生活需求逐步转移到发展性需求和娱乐型需求上,从而更好地推行乡镇文化建设的发展。

四、总结

总的说来,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足,这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而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必须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从问题出发,这样才能探寻出合理而高效的解决对策。

篇(4)

乡镇中心卫生院属乡镇卫生院范畴,但比一般乡镇卫生院规模大、人员多、技术强,属于小医院。近年来,一些乡镇卫生院并入中心卫生院后,呈现点多面广,各项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的格局。随着社会进步及全民素质的提高,广大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日益增强,中心卫生院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文化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以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能有效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浙江省常山县现有基层乡镇卫生院14家,其中中心卫生院6家。近年来,各中心卫生院切实履行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工作职能,坚持发挥党团、工会、妇联等组织优势,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医院文化建设。

一、基本做法

一是创建学习型职工团队。建立并规范各项学习制度,以制度督促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单位建立固定月度业务学习日、思想教育日,通过邀请上级专家、学者为广大职工授课,让职工了解和掌握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是推进职工文化建设。为满足广大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一方面通过拓展 “技能大赛”“创新工作室”“读书演讲”“职工摄影作品展”等平台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唱响“劳动美”主旋律;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添置乒乓球桌、台球桌、篮球架等体育设施,不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

三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充分抓住廉政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现象具有的更深层的潜移默化作用,通过在行政区域悬挂廉政格言、召开各类专题会议强调、制定廉洁制度,并组织广大职工到监狱、看守所等实地接受廉政教育,有效推进无红包卫生院的创建。

四是重视养生文化建设。日常工作中除定期、不定期地发放各种养生保健手册外,还在走廊悬挂养生牌、在台阶张贴养生标语进行养生保健宣传,有效普及宣传健康知识,更好地发挥中心卫生院在预防、医疗、康复和保健中的作用,充分带动业务发展。

五是创新病房文化建设。通过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根据病人的舒适度和方便度,结合日常需求,以暖色调、保护病人隐私为前提,对病房进行整体改造,改进病房设施,让病人更满意。

通过上述文化建设,全县中心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也带动了中心卫生院医疗业务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医院文化是提高整体素质,提升医疗水平和信誉,赢得发展的巨大的潜能源。但是,当前部分乡镇中心卫生院尚缺少能在发展中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核心作用的医院文化。

一是缺乏导向功能。由于缺乏以精神理念和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医院文化,职工难以通过文化的启发、熏陶和影响而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无法形成统一的行为方向和准则,个人目标难以融入群体目标中。

二是缺乏凝聚作用。由于缺乏针对医务人员的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的文化心理工程,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自信感、对集体的归属感不强,从而导致其对医院目标、原则和观念的认同感不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不足。

三是缺乏约束功能。由于缺乏一种具有无形行为准则的医院文化,就像一部机器缺少一个控制系统,难以带来舆论和信念的向心作用和自约力量,以约束职工的思想与行为,不利于保证医院经营目标和服务宗旨的实现。

四是缺乏激励作用。由于缺乏具有激发人们团结一致、自觉工作、奋发向上作用的医院文化,广大职工认识不到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个人价值观体现的结果,难以调动其内在蕴藏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今后的建议

一要因地制宜定方案。要广泛收集和积累信息材料,采取灵活多样的创新形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总体目标、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激发全员的兴趣和热情,充分体现人人参与,逐渐形成本院独有的核心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二要围绕中心树理念。要围绕“以高超的医术救人,以高尚的医德感人”的服务理念,以良好的行为准则回报病人,把正确的价值观、服务理念贯彻到医院战略决策中,打造诚信、友爱、和谐的医患关系,教育广大职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篇(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新农村建设不包括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自然建设

2.以有形实体与精神理念为依据,可以将农村文化区分为

A.主文化与亚文化 B.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

C.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D.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3.西方文化管理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A.古希腊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法兰克王国时期 D.拜占庭帝国时期

4.以文化实践活动的组织形态为标准,可以把农民自办文化划分为

A.个体型和群体型 B.短期型和长期型

C.静态型和动态型 D.经营性和公益性

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哪一年通过?

A.1970年 B.1975年

C.1972年 D.1974年

6.宗教的基本社会功能不包括

A.社会控制功能 B.社会整合功能

C.心理调适功能 D.心理暗示功能

7.文化一词起源于

A.《史记》 B.《论语》

C.《易经》 D.《诗经》

8.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的是

A.宗教 B.住宅

C.制度 D.法律

9.西方公共文化服务的“无政府管理阶段”是哪个时期?

A.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B.19世纪之前

C.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10.下列与“文化权利”无关的是

A.《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国际公约》 D.《我们创造的多样性》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有力工具。

12.文化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

13.英国文化部的成立,标志着西方文化“现代管理体系”的确立。

14.大多数农村青年都参与农民自办文化。

15.我国对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不够到位,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16.文化的存在和变化在于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17.文化是先天继承的。

18.京广线是我国地理东西划分的界线。

19.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20.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社会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保障农村群众的__________,满足农村居民的__________。

22.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是人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前提。

23.农村民俗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按照文化市场的产权形态划分,可以将文化市场划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5.宗教的外在要素是宗教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化

27.农村主文化

28.文化市场

29.物质文化遗产

30.宗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农村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32.如何正确地引导当代农民的文化需求?

篇(6)

一部分地区乡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在我国持续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向农村的财政拨款逐年递增、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相继上马、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展开。但需要认识到,由于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明显强于西北内陆地区。这也造成了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上的地域差异性。尤其是对于内陆农村而言,由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就较为落后,用于文化建设的投入也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再加之村中大多数年轻人都前往东南沿海地区打工,导致村中老年人和小孩儿居多,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各类封建迷信、低俗媚俗现象也呈现抬头之势,村中群众法律意识和文化知识水平也逐年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西北内陆地区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本身有限是有一定联系的。由于当地本身在经济上存在一定的短板,这就造成在文化场所以及各类设施的建设上面临困难。但不能将经济水平有限作为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借口。面对有限的设施设备和经济条件,更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组建优秀文化宣传队伍、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配合国家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二乡镇文化站重要意义和工作方法讨论

在农村之中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要持续完善文化站的各类设施设备。部分地区由于对乡镇文化站建设没有给予充足的重视,导致在文化站之中缺少各类设施设备,或者有的设备年久失修难以使用。这就使得农村中的群众缺少了进行文化学习和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开展乡镇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通过配套包括电视、电脑、各类图书以及体育设施设备的方式,做好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硬件工作,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农村群众前往文化站进行文化学习和娱乐。

三乡镇文化站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作用分析

乡镇文化站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推动农民自主开展相关文化建设活动。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而已,有“送文化”和“种文化”两种情况。所谓“送文化”就是乡镇文化站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文艺演出和相关文化活动的方式带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这一方式只能单纯的依赖乡镇文化站的组织。而所谓“种文化”就是将乡镇文化站作为一个造血干细胞,通过在各个乡村之中培养文化骨干,进而在各个乡村之中引导组建自己的文化队伍,并以此为基础在乡村之中开展各类娱乐和文化建设工作。这就是所谓“以一点带动一面”的工作方法。通过建设好乡镇的文化站,可以使其在周边众多的乡村之中起到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同时,通过结合当地不同乡村所具有的不同民俗文化,乡镇文化站在建设过程中设立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进而真正起到“种文化”的作用。目前,各个乡镇文化站已经将“种文化”作为自身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而逐渐转变农村群众的工作和学习思路、引导其发挥自身能动性,通过结合自身村落之中的民俗文化和历史传承,进而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山西祁县就涌现出了包括“权勇文化大院”在内的诸多典型案例。“权勇文化大院”是当地农村自发组织建设的一个乡村精神文化建设基地。其中藏书超过五千册、电影拷贝超过一千部。前往权勇文化大院读数、观影的农村群众络绎不绝,已经成为了开展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张鸿超.锦州市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11):50-51

篇(7)

一、充分认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乡镇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的内在要求,是丰富我市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我市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加快乡镇文化建设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乡镇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我市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大市,只有实现农村的发展才能体现全市的发展,只有实现广大农民的富裕才能体现全市的富裕,也只有实现农村的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体现全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加快乡镇文化建设是“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的客观要求。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是推动小康进程的精神动力。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农村,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乡镇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三是加快乡镇文化建设是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迫切需要。乡镇文化是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乡镇文化工作承担着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重要使命。加快乡镇文化建设,是我们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服务好发展、服务好基层、服务好人民的必然要求。

二、努力把乡镇文化建设好、发展好

乡镇文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任务重,要求高,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大力推进,把这项工

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一是要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实事工程,把乡镇文化建设好。建国初,在我市建湖的上冈、建阳,大丰的大中,阜宁的阜城等地就有了文化站(当时称为“大众俱乐部”,后称文化站),几十年来,乡镇文化站为农村文化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12月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村文化,在农村积极实施五大“文化实事工程”,即:“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211工程”,兴建一批农家书屋、农家书库、农家书店的“农家书香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和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进村的“三送工程”。几年来,这些工程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我们要按照省、市工作会议的要求,把这些任务完成好,落实好。使各地的乡镇文化建设工程真正做到:有一个巩固的阵地、有一个能干的带头人、有良好的资金保障、有正常的文化活动。

二是要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把乡镇文化发展好。发展乡镇文化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一是构建乡镇文化工作新格局。乡镇文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贴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乡镇文化工作在乡镇工作中少不了、离不开,充分展示乡镇文化工作的新作为。二是创造全民参与文化活动新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乡镇文化主阵地的作用,更要广泛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热情参与,创新活动机制,丰富活动内容,搞活活动形式,使乡镇文化活动方式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效果不断凸现,真正使乡镇文化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三是培育文化工作新亮点。要按照“政府扶持、政策激励、社会参与、村民自办”的要求,在乡镇文化建设中,创新机制,增强活力,积极鼓励扶持民办文化,使民办文化与公办文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推动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要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首先,乡镇文化站处于文化工作的最基层,面向群众,服务农民。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除了党委和政府重视外,乡镇文化单位和乡镇文化工作者要更加以主人翁的姿态,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内生动力,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在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水平、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中的作用。要积极组织农村文艺爱好者、文艺积极分子、教育工作者、科技人员,形成一支集宣传、教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文化生力军,提高对农村文化的服务水平。再次,要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与其它载体的合力作用。乡镇综合文化站要积极主动加强与广播电视站、有线电视、远程教育网等部门合作,发挥整体效能,放大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乡镇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是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乡镇文化工作,每年都要听取一次乡镇文化工作的汇报,研究确定当年的工作任务。市、县文化部门要重视乡镇文化建设,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乡镇文化建设的合力。各地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每年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一般财政预算支出增幅”的要求,把乡镇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同时,各县(市、区)每年对每个文化站要给予2-3万元的工作经费,使他们能够正常地开展工作。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推进乡镇文化建设。

二是要大力加强乡镇文化队伍建设。乡镇文化工作者要增强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发展服务

篇(8)

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虽然一些乡镇使用了拉赞助或者采用乡镇补助等方式来增加群众文化的活跃系数,但仍然缺少固定的经费用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乡镇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站一些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有一些乡镇的财政支出中文化建设支出的比例极小,从而使得文化设备出现萎缩现象。

(2)文化建设设备简陋。

文化设备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就不会使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乡镇环境条件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外加领导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一些文化建设没有被列入到财政预算的范围内,导致其工程建设难以正常开展。部分乡镇虽然具有基础文化设施,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健全,过于简陋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3)文化工作队伍存在缺陷。

现阶段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欠缺、从事文化行业的时间相对较少。此外,乡镇的文化队伍中从事群众文化的专业人员年龄偏大,一些乡镇虽然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文化队伍,但是队伍中缺少专业文化人员和专职文体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专干身兼多职的现象。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人员对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即使一些人员对某一类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在从事乡镇群众文化以来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得他们的文化发展步伐滞缓。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是基层工作,工作条件受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设备和经费等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一些文化工作人员面对杂乱的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最终会选择转行,从而导致乡镇群众文化的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国家对乡镇群众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给予他们技术职称评判的机会,使得一些坚守岗位多年的工作人员最后还是初级职称的位置,不利于他们长期的发展。

2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促进文化发展

(1)打造特色乡镇群众文化。

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路,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才能促进文化的创新,才能赋予文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对乡镇文化的创新就需要从乡镇的具体发展情况出发,根据其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促进文化的发展。还应该结合乡镇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文化发展的激励制度,积极鼓励乡镇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群众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就会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乡镇文化组织人员应该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乡镇的文化资源不断地进行挖掘,树立乡镇的品牌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文化的繁荣,使乡镇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加强乡镇文化内容的创新。

文化内容是文化的灵魂,对乡镇文化进行创新首先应该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应该标新立异。针对一些民族文化氛围浓烈的地区,应该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将民族风土人情融入文化的内容中,使文化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人民群众打造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可以利用大量优秀的民俗文化创设文化内容。发展本民族文化,将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从而使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创新乡镇文化内容对于增进人民的团结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大群众文化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文化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需要不断地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群众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铺路石,所以应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使群众文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群众文化的创新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所以需要让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道路不断进行探索,促进群众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昌盛。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互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应该也脱离不了这个特殊的群体,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人们应该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更多的文化发展经验,将其不断地进行汇总,使用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促进群众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4)加大对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的创新同样如此,所以在乡镇群众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对文化演出的场所和设施进行更新,开展文化知识共享工程项目,形成新型的乡镇文化网络体系,为人们的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满足人们实施文化活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群众文化研究人员对乡镇从事群众文化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和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鼓励群众自发组建文化演出团队,给予他们一定的演出经费,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乡镇的文化队伍和专业的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知识能够快速的提高。

(5)建设系统的文化网络。

随着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开始由过去的单一化形式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广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所以需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网络对乡镇文化进行引导。文化网络系统中可以将一些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促进群众文化有规则、有组织的发展,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做好群众文化的引导和控制工作,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促进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使群众文化活动向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形成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篇(9)

镇党委、政府为了使这次节能宣传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加强了对节能宣传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吴治全同志、镇长陈志刚同志任组长,分管副镇长同志任副组长的节能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将节能宣传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力求抓紧抓好。镇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党政办副主任李芹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镇机关的节能宣传工作。同时明确了我镇的节能宣传周“节能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宣传工作主题,使我镇的节能(工作总结)宣传工作形成了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干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文件下达后,镇党委、政府就在6月4号的全镇干部职工大会上学习传达了江府办函[2011]83号《关于开展201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并利用会议、标语、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使全镇干部职工真正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关于节能减排降耗的决策和部署上来。通过宣传学习,使大家深刻认识到节能减排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节省资源、降低成本、克服能源困难的有效措施,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作风的有力体现,从而提高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自觉遵守机关有关节能减排工作的制度及规定。

篇(10)

前言:我国的乡镇文化建设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随着新形势的到来,一些问题愈发的突出了。指出,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凝聚中国力量,自然要需要广大乡镇群众的支持。面对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用中国梦的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中国梦的内涵及意义

中华民族想要实现伟大复兴,就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这种中国道路必然是符合中国的国情,是以民族精神为指引,以千万人民为力量之源的。这条中国道路的远方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建设祖国,奔向幸福之路的精神力量,是民族腾飞的发动机。中国梦的提出,有力的带动了中国人民建设祖国的热情,让我们在世界各民族的竞争之中奋起直追。

文化是每个民族的精神和魂魄,是每个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要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重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二、目前乡镇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一)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落后

在许多乡镇,文化活动没有办法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就是文化设施的问题。由于政府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或者财力有限,民间的力量也不足以承担起文化设施建设的重任,导致人民长期缺乏文化设施,没有地方开展文化活动。

(二)文化活动形式相对单一

在当今娱乐产业空前强大的今天,许多乡镇的文化活动依然非常单一。只有传统的跳舞、唱歌等文化活动,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许多老年人最大的乐趣是麻将和扑克,甚至许多封建迷信沉渣泛起,导致乡镇文化建设困难重重[1]。

(三)文化活动热情有待提高

有的地区尽管有充足的文化设施,但是群众参与其中的热情不足,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文化活动也缺乏引导,只有老年人在发挥余热的时候能够组织起规模有限的活动,而青年人不愿意参加。

(四)外来宗教势力渗透

由于我国乡镇文化的建设问题,许多地方出现了文化上的真空。外来的宗教势力趁机在乡镇地区加紧渗透。许多宗教被当做是意识形态的武器试图影响乡镇群众的思想,甚至有些也打着宗教的幌子在乡镇横行。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2]。

三、中国梦融入乡镇文化建设的实践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升高。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重视经济,不重视文化,那么经济建设也难以进行下去,还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把积极把中国梦的思想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去。

(一)努力树立群众对文化的梦想坚持

鼓励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需要从观念入手,让群众真正树立起对文化的梦想和坚持。让乡镇文化建设与中国梦相结合,让群众把文化建设当做是理想来检定的奉行。政府要积极引导群众学习中国梦精神,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3]。

(二)构建乡镇文化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对乡镇文化的建设需要一整套的发展保障机制,我们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真正的把中国梦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去,首先要建立一个统筹管理机制,各级政府都要重视起文化建设工作。第二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让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能够获得充分的财政支持,第三是建立考核机制,文化建设的成果要成为地方官员政绩考察的指标之一。

(三)不断丰富创新群众文化生活内容

提高乡镇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把帮助乡镇群众实现文化上的创新。要让乡镇群众分享精神文化成果,把更多的文化活动种类和方式介绍到乡镇。同时,政府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来帮助乡镇居民建立对外联系的通道,丰富乡民文化生活[4]。

(四)以产业带动文化活动可持续发展

文化活动想要持久的进行下去,需要形成一个产业。只有形成了文化产业,才能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繁荣。而且,文化本就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化,拉动乡镇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结论:要加强乡镇文化的建设就必须要融合中国梦的精神,只有在中国梦精神的指引下, 乡镇文化建设才能长久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梦的内涵,针对乡镇文化建设的问题,提出了中国梦融合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简介:崔涛 (1978年6月),男,安徽六安人,汉族,现职称:助理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 群众文化。

参考文献

[1] 刘颖.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11-112.

上一篇: 纪检监察工作交流材料 下一篇: 档案管理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