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5: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档案管理技术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作为一名在机械动力行业从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下面我将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完善的归档和保管制度
新产品开发、产品试制、课题研究或其它科技项目中形成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在任务完成或告一段落时(如已通过评审鉴定、验收), 凡是有保存价值的,都必须由研发管理部归档,比如,底图在首次晒图时归档;设计、工艺变更通知随时归档;科技成果转化及高企申报材料结束后立即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各项活动的真实内容和历史过程,对重要的文件材料内容要经当事人审定。其次,归档的文件材料在形成保管单位时,要按文件材料形成的时间顺序系统排列,做到层次分明,有机联系,符合其形成的规律。然后,归档原稿用纸和书写要符合要求,须用黑色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清楚、工整、图样清晰,不得用铅笔、圆珠笔或纯蓝墨水书写。最后,电子档案归档,一个产品经过评审鉴定小批量生产后,全套图纸电子档导入PLM系统(或拷贝给档案室归档)。
技术档案的类型各种各样,包括各种载体和形式,有底图、蓝图、表格、文字材料、机读材料和实物模形等,为了便于查阅,在进库房保管前需要将它们合理地分类。在机械动力行业,技术档案可以按内容划为产品、工艺工装、科技成果转化、高企申报等。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就是要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这既是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目的。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就是做到不乱、不坏、不失。因此,技术档案保管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库藏各类档案要分别排列保管,比如,文字材料装盒保管,底图专库保管,用底图柜平放,并且除修改、送晒外,不得外借;光盘、移动硬盘单独存放。技术档案大多属于易燃物品,所以在日常的保管工作中,防火是库房的第一大要事,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档案库房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库房内严禁存放易燃物、食物和其它与档案工作无关的杂物;消防器材应放在方便、易见处,严禁在库房内吸烟或点明火。同时为了防虫防盗,库房内应经常保持清洁卫生,按要求施放药物,做到无虫、无霉、无灰;离开库房时应拉好窗帘、关闭电灯,进出库房随手关门,严禁敞门离开库房。
二、合理的查阅和修改制度
企业技术档案要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定期作出准确可靠的统计,其统计范围主要有:档案管理基本情况统计;分类档案数及库藏量统计(包括卷数、底图张数、科技资料总数);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查全率、查准率的统计;档案提供利用及其效果的统计。档案室要编制档案总目录、分类目录、底图目录和保管单位目录,并且要根据需要编制检索工具,认真做好企业技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便于查阅和资源共享。
为了保障档案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需要对于技术档案进行一些修改:对于已归档的图纸、技术文件,要有经过领导批准的图纸及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产品图纸及技术文件由产品研发部门负责,工艺及工艺文件由工艺管理部门负责,如需借出修改,必须办理登记手续,限期归还;对于常年生产的定型产品图纸和工艺技术文件,由研究院研发管理部按有关规定发放,一般每年换发一次,如不需要更换的直接加盖章印,换发新图的同时,要收回旧图,并办理登记手续,设计、工艺部门必须在换发新图前按规定手续做好底图的整顿工作;零散晒制蓝图及技术文件或复印管理类文件材料,应由申请部门向研究院研发管理部申请流程提交晒图、复印申请单,操作人员收到申请单后进行下面的工作。
为了促进学习和交流,公司员工和外单位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可以查阅技术档案。对于一般档案,除开架提供阅览的以外,应办理登记借阅手续,并限在阅档室查阅,用毕当即归还,要求把档案拿出阅档室使用,按借出手续办理,查阅密级文件,须持所在部门介绍信并经研究院研发管理部门同意。外单位要求查阅档案,必须持单位介绍信,说明目的,并通过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方予接待。
三、健全的保密和销毁制度
技术档案记录着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有些属于企业的绝密资料,这些材料如果被竞争对手得到会对公司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失。应该尽量做到库房与办公室分开,库房与阅览室分开。其实,根据公司的政策和档案的作用,准确地判定档案的保密级别,公司技术档案密级分为机密、秘密、一般三类,一般类档案可以在厂内开架提供阅览和借出使用。秘密以上属保密档案,一般不予外借和复制,须经规定的审批手续方可查阅。对于保密档案,立卷部门在立卷时应准确标明密级,注意妥善保存和及时归档,另外,档案室对机密档案应单独保管,机密档案柜的钥匙平时应予封存。最后,档案人员不得擅自将档案带出库房,不得私自摘录或复制所管的档案,不得以档案内容作谈话资料,闲谈议论,以致外传。接待查阅档案须认真履行登记手续,不得违反规定擅自借出档案;经鉴定剔出的文件材料和超过保管期限待销毁的档案,都必须妥善保管直至按规定方式销毁,不得造成散失。
技术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各类档案分别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和公司的需求划分保管期限。销毁档案必须严格掌握,慎重从事,对于经过鉴定剔出的文件要分别造清册再保管一年以上,不得当时销毁;对于已经超过保管期限经鉴定确定不再继续保存的档案,应造具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分管领导审批,缓期一年执行销毁;销毁档案时要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应有综合管理部和安保部派人送造纸厂销毁,监销不得少于二人。档案销毁后,监销人须在清册上签字。
引文注释
?譹?訛 Alalwan J A, A taxonomy for decision support capabilities of enterprise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s, 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3, 24(1): 10-17.
?譺?訛 田晨,毕小青.知识视角下的企业文档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1(1):17-19.
?譻?訛 张斌,徐拥军, 褚峻等.知识资源管理: 企业档案工作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档案,2004(10):37-39.
?譼?訛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07-05.
?譽?訛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1999-06-07.
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在面对这个开放性社会时,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有利于从根本上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各机构做好本职工作。档案记录有各机构的第一手原始资料,记录着其发展历史与进程。做好档案管理是衡量一个机构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是促进各机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有利于各部门从本质上解决档案管理问题的关键。档案管理技术创新有利于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我国现阶段不重视电子档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电子档案机制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改革档案管理技术,完善电子档案归档、存储,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机制,使相关管理人员从事实上看到电子档案的优点。凭借这些,改变相关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观念亦不是难题。档案管理人员观念的革新对档案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际档案管理水平相比,还具有一定差距。阻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原因很多,其中工作思路的正确性对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快慢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有的管理人员本身素质较低且缺乏创新精神,这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无法得到发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而工作方案的制定需要有理想的工作思路,这些是我国档案管理部门比较缺乏的,笔者根据这些问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
(一)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落后。我国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以及设施较为落后,阻碍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由于资金的缺乏,我国的档案管理部门缺少先进的基础设施,以至于很多管理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案缺乏合理性,管理工作的相关操作缺乏规范性,使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提高。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我国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本身素质不高,而且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其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认真的态度,而且要有较高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但是我国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档案管理的理解存在误区,这些都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想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制定出这项工作的评价指标,这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可以保证这项工作的质量。通过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评价指标,可以更好的衡量员工的业绩,衡量的指标主要指的是对于档案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档案的收集数量、开发创新的档案管理技术等一些综合的档案工作衡量指标。
三、档案管理技术创新的要点
(一)档案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得知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局部能力不能很好发挥出来,需要改进、创新。创新可以从工作手段上,也可以从管理思路的创新以及服务类型上创新等。无论是那种创新都要遵循不呆板、不繁琐原则,将创新进行到底。例如在档案工作管理的形式上我们就可以实行分级保管,具体做法是将价值小、保管期限短的档案放到基层。
(二)管理思路的创新。管理思路的创新包括:第一确立档案工作的新观念,将档案信息一体化;满足档案信息的需求量;档案的使用周期应该及时更新,与时俱进,储藏适合基层群众阅读的书籍;档案管理向更高、更严的方向发展,做到准确无误;第二树立创新观念。档案工作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事业,可以直接反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事业的发展,应树立档案管理的价值观念,不断创新档案管理的思路,同时让员工清晰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管理思路,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三)实现档案管理技术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较为落后,其中整理工作较为繁琐,众多的重复劳动在无形中浪费了社会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档案管理技术中的缺陷更为突出。与传统的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势非常明显。在此形势之下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全面实现档案管理技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技术多种多样,包括扫描技术、模数转换技术、网络存储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例如网络存储的应用可以说从网络信息技术诞生的那天就已经开始,应用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一、扫描技术
扫描加工是馆藏中纸质、照片、缩微品等档案转变为数字化信息的主要方法,数字扫描仪是进行数字化处理的主要工具。在选择和使用扫描仪时,需要了解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分类方法、技术指标等,以实现对扫描设备的正确选择和科学使用。
1、扫描仪工作基本原理。
扫描仪是数字信息采集设备。是一种集光学、机械及电子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是把传统的模拟影像转化为数字影像的设备。
扫描仪通过对原稿进行光学扫描,将光学图像传送到广电转换器中变为模拟电信号,又将模拟电信号变换成数字电信号,并通过计算机接口传至计算机中。在扫描仪获取图像的过程中,有两个原件起到关键作用:一个是CCD,它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另一个是A/D变换器,它将模拟电信号变为数字电信号。这两个元件的性能和技术指标直接影响扫描仪的工作质量。扫描仪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反射式和透射式两种。
大多数平板扫描仪采用反射式扫描原理。在扫描仪内部,有一个步进电动机驱动的可移动拖架,拖架上有光源、反射镜片、透镜和CCD光敏元件等。扫描时,原稿固定不动,拖架移动,其上的光源随拖架移动,光线照射到正面向下的原稿上,其过程类似复印机。图片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反射镜片反射到透镜上,经过透镜的聚焦,投影到CCD广电耦合元件上,经过广电转换形成电信号,然后进行译码,讲数字信号输出。采用透射式扫描原理的扫描仪一般有两类,一类是专用的胶片扫描仪,另一类是混合式扫描仪。扫描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方式主要有SCSI、EPP、USB等,其中以SCSI、USB较为常用。
2、扫描仪技术指标。
扫描分辨率、扫描精度、色彩位数、灰度级、扫描幅面、扫描速度、兼容性、接口形式等都是选择和使用扫描仪时应重点考虑的技术指标。
扫描分辨率(dpi)主要是指扫描仪CCD的光学分辨率,是决定扫描清晰度的主要参数指标。dpi的数值越大,扫描的清晰度就越高。色彩位数用以表明扫描仪在识别色彩方面的能力和能够描述的颜色范围,它决定了颜色还原的真实程度,色彩位数越大,扫描的效果就越好、越逼真,扫描过程中的失真就越少。灰度级是扫描仪从纯黑到纯白之间平滑过渡的能力。灰度级位数越大,相对来说扫描结果的层次就越丰富、效果越好。扫描幅面是指扫描仪所能扫描的纸张大小,一般有A4、A4+、A3等。
二、模数转换技术
声像档案的数字化过程与纸质档案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传统的声响都采用模拟的磁带、录音带、录像带来保存,必须通过模拟到数字转换才能实现数字化。
模数转换是将模拟输入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息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程四个过程,实现这些过程的技术很多,并采用这些技术研制出各种转换设备和系统,在开展声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必须了解和熟练掌握浙西额设备的功能、性能和操作规程。
模拟声像档案数字化的核心过程既是要完成声响档案的数据采集与数字化转存,实现声像档案从模拟数据向数字信息的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靠模拟声像资料播放机、数模转换线、视频采集卡、影响工作站等设备搭建的声像数模转换系统完成。声像数据的数字化转换过程是实时的,即一个小时的模拟声像资料转化为数字格式同样需要一个小时。
三、网络存储技术
档案信息化将产生大量的数字化档案信息,不仅需要用海量存储设备进行存储备份,更需要提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服务利用,折旧需要借助于网络在线存储技术以获得更可靠的存储,提供更快速的访问。
主机与网络存储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有多重,主要有在线存储、近线存储和离线存储。磁盘阵列与服务器之间的直接连接就是采用在线存储方式,存取速度快,成本高,适合高速数据存取的应用场合;光盘库与主机之间采用近线存储方式,存取速度中等,成本合理,适合于对在线访问速度要求不高的档案馆、图书馆等;磁带库、脱机存储设备是采用离线存储方式,平均存取速度较低,成本也较低,适合大规模后备备份或者用以保密数据的保管和访问等。
存储设备与网络的连接标准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SCSI连接、光纤、3GIO、InfiniBand等。SCSI连接和光纤连接是档案馆中通常使用的连接方式。
四、数据压缩技术
在进行档案信息化时,设计各种类型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影像及其他多媒体信息等,不同的文件采用不同的格式进行存储。另外,由于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数据量较大,对系统的存储能力和网络传输能力造成很大的压力,通常采用压缩技术来环节这些矛盾。
通过使用各种压缩技术把文件和数据的存储容量减小,以压缩形式存储和传输,在利用时再解压缩,这样既节约了存储空间,又提高了网络的数据传输效率。数据压缩方法种类繁多,通常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类型。无损压缩利用数据的统计冗余进行压缩,可完全恢复原始数据而不引入任何失真,但压缩率收到数据冗余度的理论限制,一般为2:1到5:1。这类方法广泛用于文本数据、程序和特殊应用场合的图像数据(如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等)的压缩。由于压缩比的限制,仅适用无损压缩方法不可能解决图像和数字视频的存储和传输问题。
由于可以帮助减少如硬盘空间与连接带宽这样的昂贵资源的消耗,所以压缩非常重要,然而压缩需要消耗信息处理资源,这也可能是费用昂贵的。所以数据压缩机制的设计需要在压缩能力、失真度、所需计算资源以及其它需要考虑的不同因素之间进行折衷。
云技术数字档案系统主要是由云技术数字档案管理应用程序数字管理节点、计算机专用网络安全防火墙、公用和私有的硬件设施等构成。云技术的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是分布式的,以数据流的形式分布存储在各个数字档案节点上的。在基于云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里面,核心的还是数字档案信息的组织形式。
这是档案云的一个基本架构,主要是和前面说的云技术的基础架构差不多,主要分基础设施软件、服务平台和客户端,另外有评估标准和咨询进行系统支撑。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的统一管理可以实现动态的可伸缩的架构,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的需要。
二、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一)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云技术模式,档案部门可以避免因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多头开发所造成的“信息资源孤岛”现象的出现,可以在档案部门之间共同构筑档案信息共享池,可随时获得相互之间的资料,也使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得极大的满足。
(二)节省投资
众多的档案部门可以分享由云技术平台提供的基础设施,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克服服务器访问限制的瓶颈,不再需要为了满足用户需求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更高级别的服务器等相关的硬件,档案部门的运行成本在大大降低的同时,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提高可靠性
在云技术模式中,“云”中有众多服务器,因此即使“云”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其他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将这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其他服务器上,并启动新的服务器来提供服务,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无间断安全服务。
(四)解决目前档案部门信息化人才短缺的问题
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深入,档案部门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计算机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档案信息化的推进。而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的管理人员维护系统软硬件,云技术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不高,工作强度也大大降低。
三、“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一)档案数据安全保密问题
数据安全对企事业单位至关重要,一旦丢失,后果将会非常严重。当前许多档案都是有保密期限的,而目前对公开的人群也是有选择性的。哪些档案资源可以放到“云”中是档案管理应当考虑的问题。
(二)管理问题
云技术的应用是一项战略选择,一旦选择了云技术,必然会导致整个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同时会使整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面临云技术浪潮的冲击,档案部门该一味坚守原有的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还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或将其与原有模式进行融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数据兼容问题
目前,用于实现云技术工作的各种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确定。不同档案部门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服务器的配置以及所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等方面也有差异。因此云技术能否解决不同数据的兼容性问题,可能会成为档案部门未来是否采用云技术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工作人员自身发展问题
云技术环境下,档案部门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与关注将会逐渐减少,档案部门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机会丧失。把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交给云服务商进行管理,对档案工作人员确实是一次“减压行动”,不过档案工作人员有可能会形成“堕化”的心理,认为把电子文件信息资源交给服务商管理,自己便可以“万事大吉”了。长此以往,有可能会削弱档案部门工作人员的学习力及创新力。
四、“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一)云战略规划与准备
根据自身目前的IT需求,做出云技术的战略规划与准备,包括:(1)公司采用云技术所期望达到的功能目标;(2)企业选择的供应商所能提供的平台和服务(具体需要分析供应商提供的与技术平台的特点,与其他供应商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当前所提供的服务范围,未来的发展及创新,对其服务平台的开发能力);(3)调查本企业当前的IT应用,分析其中能够使用云技术的应用,对其进行规划;(4)对应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规划(数据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划分清楚保密级别的数据与非保密数据。对于非保密级别的数据,可以在刚开始试验实施云战略的时候迁移到云中去,一定不要忘记进行本地备份在迁移之前);(5)在云战略规划与准备阶段还必须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包含了防火墙、入侵检测/预防系统、记录管理、应用程序保护、数据损失保护、身份和访问控制、加密与安全漏洞扫描等。
(二)云技术的安防
云技术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做好,对于企业来说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对企业原有的安防管理设备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以云技术的框架为依据的,要弄清楚原有应用中的问题、瓶颈以及风险等等。然后企业要对自己的安防设备(包括系统设备适应性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和分级。其次,企业要对不同的云模型和云服务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类型的云模型在安全控制与责任上大不相同,理清自己所需要的是必须的。这对于企业明确自己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方向,确定自身是走整合还是在线服务的道路是必然的途径。总体来说,当前大企业发展公有云是重点,私有云则是中小企业应当侧重的方面。最后,安防体系在当前大多数企业中已经建立的相对完善,因此在云技术的应用中,不可忽视对这些已有设备的兼顾与整合,并且适当的结合安防的实际规划进行云技术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长久性,节约成本也更容易实现。
(三)研究适用于云技术的档案馆调整方案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档案信息不再以纸质的介质存在,而是出现了电子文件,这种文件在储存介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对档案进行保护的时候,在保护技术方面要进行很好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档案能够获得更好地保护,同时也能更好的实现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
1 载体寿命的差异
纸质档案的耐久性在一定程度上和纤维素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非常容易出现水解反应,因此,在进行档案保护的时候要非常注意环境对纸质档案的影响,在进行纸质档案保管过程中对环境进行很好的控制能够实现纸质档案的寿命达到千年。电子档案的载体材料是磁性物质和光盘,这样就使得磁盘和磁带成为了主要的载体,这种物质材料在使用的时候会出现静电反应,在出现静电反应以后,会导致磁粉出现脱离的情况,在伸长以后不易恢复。同时,磁粉也非常容易出现磨损和脱落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电子档案出现信息无法再现的问题。光盘是利用激光技术来进行信息的存取的,它是一种在激光热效应作用下能够产生变化的材料,这种材料非常不稳定,同时也经常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也会出现氧化反应,因此,和纸质档案载体相比,在寿命上比较短。
2 环境条件影响的差异
2.1 温湿度影响的差异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磁性载体、光盘和纸张都有一定的影响。对纸质档案来说,在温度和湿度都过高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纸张的水解一氧化反应,这样能够加速纸张中不利化学成分对纸张影响的速度,同时也会导致纸张中的字迹出现扩散的情况。而电子文件在受到温度和湿度变化发生的反应却是不同的。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电子文件的介质会出现膨胀和收缩的情况,同时,光盘中的一些物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变形,因此,在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进行保管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在满足要求以后能够保证保管的时间得到延长,同时,湿度和温度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的影响程度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2.2 灰尘影响的差异
灰尘给纸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机械的纸张磨损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导致纸张出现粘结的情况,形成纸张霉菌。灰尘也会导致电子文件的载体出现一定的损坏,一般是会出现物理损坏、化学损坏和生物损坏。物理损坏主要是指介质受到污染或者是出现表面的划痕,这样都会导致信息出现损坏的情况。化学损坏是指在灰尘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是会导致磁带、磁盘和光盘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同时也会导致数据出现损失的情况。生物损坏主要是指灰尘通常是霉菌孢子的传播者,这样就会导致档案的保存载体成为霉菌的繁殖基地,同时会导致数据出现丢失的情况。灰尘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产生的影响方面带来的后果却有一定的差别,灰尘对纸质档案的带来的影响能够进行补救,但是对电子文件带来的影响却是不能进行补救的,这样会导致很多的信息出现丢失的情况。防止灰尘对电子文件载体进行影响非常重要,这样能够更好对电子文件进行保护,因此,要采取必要的防灰尘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
2.3 光线和有害气体影响的差异
光线和有害气体对纸质档案的危害只要是导致纸质出现水解氧化反应,导致纸张的强度出现降低的情况,但是,有害气体和光线尤其是紫外线对电子文件的破坏性非常大。有害气体通常是具备一定的酸性和氧化性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腐蚀和破坏磁性载体和光盘的情况,这样会给电子文件的载体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导致电子文件在信息方面出现丢失的情况。光线的变化会导致电子文件载体发生光氧化反应,导致出现文件载体强度下降的情况,同时,紫外线也会导致磁性记录出现一定的问题。
3 技术寿命的差异
纸质文件一旦形成,其制成材料一纸张、字迹材料、字迹三者永远结合在一起,它的寿命与其内部诸冈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而电子文件的寿命不仅与其内部诸因素和保护环境条件有关,更与技术革新有关。因为电子文件是通过计算机将信息与载体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必须通过计算机才能识读。一旦技术过时,则载体上的信息就无法读出。技术过时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革新,使旧的存贮技术消失。二是由于商业性的原因,使由单个厂家生产或销售的电子文件设备会由于厂家的破产或改变产品生产而很难找到配套产品。一般说来,大多数电子文件载体的预期寿命都超过了识读它的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期限,也就是说,技术过时对电子文件安全性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对于电子文件中数字化信息的长期存取而言,技术过时比载体损坏是更为严重的危害。针对技术过时,欧美国家在理论上提出三种解决办法:将阅读电子文件的设备与软件保存到某种技术中;在纸与缩微胶片上制作拷贝;将电子文件转换为尽可能中性格式的文档。这三种方法只能是在没有其它更好措施的情况下的暂时性办法,因为随着需要保存的电子文件数量的增大,这三种方法都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近,信息专家提出了用标准化的方法,即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用于连接开放系统的互连标准ODA/ODLF,IRDS,使不同系统和不同软件的数据可以进行互换,这种方法不失为解决技术过时的新途径。
4 信息保护的差异
纸质档案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使档案的载体――纸张“延年益寿”,因为载体和记录的信息是结为一体的。保住了纸质文件的形体,以文字记录的信息就得以保存。对电子文件而言,信息与载体是可分离的,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使文件信息随时面临着被修改、盗窃,甚至被销毁的危险。此外,电子文件信息保护方面还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形杀手――电脑病毒。电脑病毒是一种程序,它通过修改其它程序,并把自身的拷贝嵌入而实现对其它程序的传染。因此,如何保护信息不受损害是电子文件保护的重要课题。
5 结束语
现在,在对电子文件信息进行保护的时候,主要是要避免其出现信息被篡改和盗取的情况,同时也要对其删除的技术途径进行保护,可以通过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来对档案信息进行保护。同时在进行保护的时候要避免出现保护技术采用不合理的情况,这样对电子文件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电子文件是一种新型的档案存储方式,在对其进行保护的时候要保证其不会出现保护方面的问题,同时要避免出现信息缺失的情况。对影响保护技术的因素要进行很好的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在保护技术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的实现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保护技术要不断进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企业作为生产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重视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是正常情况,但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样不应该被忽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繁琐、投入精力大、耗时长、短期回报不明显,这些特点给生产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对于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有限的企业,同时由于技术档案管理可能出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效应,造成企业管理者对该项工作有意无意的回避。
1.2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档案不同于行政档案、人事档案,其本身对于档案建立、分类以及日常更新需要一定的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经验,而具备这样经验的人员往往又是企业生产骨干,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造成了技术档案建档、分类和更新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技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技术档案内容缺失或者关键参数不准确。另外,即使是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在做这方面工作,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对于档案管理理解层次不同以及投入精力不同,造成该工作开展的差异性,都是直接影响技术档案规范性的重要诱因。
1.3技术档案管理缺乏连续性
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生产到后期检修、技术改造各个阶段,很难保证原有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发生变动,岗位变动就意味着该人员不再承担技术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人员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可以做到交接过程的规范与全面,也会因为前任与继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和对该项工作投入度不同等各种原因造成该项工作停顿、半途而废甚至推倒重来,造成工作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企业生产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的不同,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或者规划也会造成技术档案管理中的断层或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2对于技术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技术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强化管理意识和制度建设,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肯定技术档案在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技术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凭证性的特点,一旦技术档案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料缺失或者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断将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其次,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避免因工作冲突或者人员工作疏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强化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宣贯,使得生产人员自觉加入到技术档案管理体系中来,高质量完成技术档案建设、管理工作。
2.2规范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的规范,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保证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可以综合档案管理规范和生产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技术档案内容、格式、检索关键条目等内容,保证技术档案更新的时效性、形式的规范性,规避因人员变动或者企业经营氛围改变造成技术档案内容的疏漏以及质量下降。
2.3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
考虑到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全过程,建立并形成技术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立以节点性工作为考核点,技术档案管理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跟踪管理的依托,可以有效降低因技术档案管理衔接不到位、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等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对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也是推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
3全方位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要实现技术档案的全过程高效管理,就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对于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明确的思路和计划,并在技术档案建立初期甚至更早就明确档案内容、格式、档案变更程序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管理办法。
3.1技术档案的格式
技术档案的格式主要用于规范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定点存放以及检索关键条目,应类别区分、装订形式、名称与时间排序、文本格式(档案名称、标识、页码等有效统一)等相关内容。通过规范技术档案的格式,可以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技术档案时可以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成质量和更完整、更有效地存放技术档案以及实现对于技术档案检索效率。
3.2技术档案的变更程序
技术档案变更程序是在技术档案内容或者格式发生变化,由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的对技术档案的更改手续。为保证技术档案的一贯性,除非技术档案存在重大缺陷或者生产业务需求进行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不对技术档案格式进行调整,而对内容的修改也应在保留原有信息的情况下完成,以保证原始信息留存和全过程管理。
3.3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
针对企业生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制度。例如在设计阶段完成项目科研报告、审批文件、设计资料等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架构和流程的实现,在建设与安装阶段完成设计资料变更、合同与技术协议、到货清单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收集,调试阶段完成调试报告、设计变更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竣工资料整理,生产阶段完成机组性能参数、试验记录、工艺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备份数据和日常运维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现有技术档案调整工作,检修和技术改造阶段完成检修记录、设备变更记录、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的补充工作。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4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贯穿
要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关键是抓好贯穿整个技术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强化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技术档案在生产建设、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其次,赋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利,可以调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设立技术档案管理督管和奖惩机制,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监督下工作,保证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随着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高,我国各个方面都在快速发展,各方面都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更是跻身于世界前列。21世纪是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计算机行业是各行各业的领头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其它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方面,有了计算机加入,使档案管理更加的方便、快捷。对于公安机关来说,机关内的档案非常重要,不仅重要,而且数据量非常大,这也加大了公安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传统的档案储存方式过于繁琐,易丢失,运用计算机管理就很好的解决了数据大、整理繁琐等传统管理方法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公安机关的档案管理使用计算机技术,使数据和案例的整理更加的简便,查询也更加的方便,提高了公安机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使国家机关的管理体制更加健全,更加的合理有序,促进公安机关档案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好的管理方法还没实现完全普及,有些地区仍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所以本文通过阐述传统档案管理的弊端,以及对计算机技术在公安机关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优势介绍,让人们再次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1 我国公安档案现状
从计算机引入我国以来,电脑行业就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自然国家机关更不例外。公安机关的档案是指公安机关在履行国家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职责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公安专用文件材料。它主要包括公安文学档案、公安声像档案、公安会计档案、公安人事档案等。简单地来说,就是指一些警员的资料、犯罪分子的案例、犯罪证物和公安人员办事的费用记录等。公安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公安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的井然有序,才能使它在打击犯罪、保护人们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档案管理是目前公安机关的紧迫任务之一。
2 我国公安机关档案管理的现状
在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加入到机关的档案管理中是必然的趋势。我国虽然在一些发达地区实现了在公安机关的档案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但仍有一些地区没有使用这一新技术,而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主要是以人为本,使机关人员的工作负担加重,有耗费时间长,人力耗费大、工作效率低等特点。即便有这些劣势,但这些地区的人员仍不想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方式,不愿意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可见他们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仍固守传统的简单整理文件的模式,认为用计算机管理档案过于麻烦,对新的管理方式有抵触心理。计算机管理机关档案,所有的数据都需要人工录入,并且要按照材料的分类归档保管,档案信息的输入、检索、利用等工作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刚开始会比较的繁琐,这也使一些工作人员不愿意使用这种新的档案管理方法,看不到这种方法的好处,对于管理方法的变革不够重视。其次,有些机关人员对于这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不熟悉、不了解,甚至对于这种新的系统不会使用,认为现学这种信息化管理方式,太过困难,认为传统的模式也比较方便,这也是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的阻力之一。造成了我国现在公安机关档案管理的现状是:国家想要推行新的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但某些地方人员更依赖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这就造成了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方式更适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信息量如此大的社会,数字化的管理方式使信息查找起来更加的方便快捷。
3 计算机技术在公安机关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在地大物博的中国,资料数据非常庞大,所以对档案科学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一些公安机关人员渐渐的弱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公安机关的档案繁琐而且数据量庞大,传统的档案管理容易引发很多问题。如资料的丢失,传统的纸质版的保存不能很好长久地储存资料,容易造成资料的丢失;资料的损毁,简单地文件整理,然后放入档案室,对于长时间的储存文件来说,极容易被损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查找案例的繁琐,在警察办案中很重要的就是对于案件的深入了解,对于嫌疑犯的了解,那么这时就需要对以往的案例进行查找和利用,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使案例的查找变得更加困难。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兴起已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方面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已成为机关档案信息管理方面的必要保障。首先,信息化的管理很好的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中资料易丢失、易损毁等问题,只要简单地录入数据,根据文件的类别进行归档、备份,那么档案一般就不会丢失;其次,对于公安机关的档案管理信息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于信息的查找与利用,在计算机系统中输入数据之后,按年代或地区等方式进行分类放置,查找时,只要在搜索栏搜索想要的数据就可以了,节约了传统管理方法中一一查找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展了资源共享范围,传统的档案管理受到有限的信息传送技术的影响,无法进一步对资源范围进行拓展,而计算机管理方式就可以很快的进行信息传送,扩展资源共享的范围与区域;使档案信息更加组织化、系统化,更好地维护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实现了公安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使公安档案管理更加适应网络现代化的发展,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4 计算机技术在公安档案管理中运用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公安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也逐渐的加强。在档案管理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使档案信息更加的组织化、系统化,更好地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科学规范的公安档案管理,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参考文献
[1]胡海敏.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机关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4):49-51.
(一)管理意识较为淡薄。单位领导对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不重视,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部分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意识较为淡薄,随用随取,甚至没有专人负责保管。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思想认识方面不足,企业员工不知道档案管理与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的关系紧密,不清楚开展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所在。(二)档案管理力量不足。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部分单位未设立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专(兼)职岗位,有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退休后,没有及时补充,在工作需要时临时指定人员管理档案;人员不固定,岗位变动较快,做不到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专人负责的规范要求。在档案管理专业方面,很大一部分人员不具备档案管理专业水平,单位长期不安排学习和培训,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缺乏主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懂不问、不会不学现象。进而导致单位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十分混乱,特种设备检测到期不申请,原始档案遗漏,检测报告丢失的现象时常发生。给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三)档案归档不完整。由于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较弱,档案归档不及时不完整,甚至有些没有收集或者是收集后丢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刚上岗的管理人员业务不熟练,不知及时整理档案,或是整理出来档案不能统一归类,一方面导致许多技术档案积压严重,另一方面档案归档混乱,给档案的查找带来困难。还有一些单位由于历史档案管理不到位,存在着档案断代和断层的情况。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私自保管档案,不愿意上交集中管理,进而造成档案资料丢失和毁坏。
二、管理特种设备档案的对策
(一)加强培养员工的责任心。首先要提高员工的认识,档案管理属于对人类活动进行记录,从而使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并且把握一些客观定律的主要依据。通过管理档案,可以使人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过去,并且还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最主要的是能够预见未来。因此,必须要认识到档案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其始终要紧抓,不能懈怠,将档案管理这项工作直接列入日程当中。(二)加大培养人员业务素质的力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属于档案和其使用者之间的连接纽带。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对档案管理的水平造成直接的影响,甚至有时会对单位的形象以及安全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说,必须要进一步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档案管理采取科学的方式,并且对档案服务及其安全生产方面进行充分的利用。同时还需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可以采取选送档案管理员工去参加档案部门所开展的业务培训,同时还要对其自主学习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给予鼓励,并且给其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及经济方面的补助,使档案管理者实际操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三)做好档案监交工作。不管是对特种设备档案单位管理者交接,还是具体负责档案人员进行交接,都必须要指派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监交。并且要求负责档案监交的人员必须要做好其自身的工作,遵循其工作原则,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管理档案者在交接时,需要由档案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监交。而大机构的管理者在进行交接时,可以由分管档案工作管理者或者是行政部门安排人员进行监交。并且要求交接的双方必须要在监交人员监督的过程当中去移交以及接收工作,尽量做到账务统一,且手续齐全。
2、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技术电台档案管理工作
2.1要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档案资料的介质从传统纸质文件逐渐向纸质与光盘、硬盘复合转变,记载的内容从简单的文字向文字与音视频并存转变。特别是技术档案,这种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档案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创新工作办法,加强对这些复合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一是对传统纸质介质的管理,在按照传统方法做好对纸质介质档案管理的同时,也应当适应时代的进步,加强对传统纸质档案的电子化工作。比如,对于一些文件资料、技术图纸等,可以通过扫描的办法录成电子图像进行归档;对于一些零散的,无需保持原貌的文件,则可以通过文字转换输入的方法形成新的Doc文档或图表进行归档保存。二是对于现在新产生的电子档案,主要是借鉴传统档案管理理念,在电脑上对其进行归档。同时,由于电子档案介质的脆弱性,要注意加强对光盘、硬盘等介质的保管,定期进行备份存储,确保安全。
2.2要对档案管理建章立制
制度是确保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在档案管理领域也是如此。因此,一是要结合技术电台工作实际,对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完善,让档案管理工作从源头到终端都有章可循,同时要对收集整理、日常保管、借阅使用等工作的流程进行细化完善,让所有职工对档案管理工作流程都有明确的理解,这样也能提高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二是要对新的电子科技档案的管理制定制度。应该说,电子档案在生成与保护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比如在程序版本、存档格式、保密和防篡改等方面,如果不加以明确,将造成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这就要求对电子科技档案的管理采用与纸质档案不一样的制度来对这些情况进行规范。
2.3要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程度和精细化程度都很高的工作,而技术档案又因为其的特殊性,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电台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才队伍。一是既要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又要有兼职的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技术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档案人员对档案工作、保密工作、技术工作的认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现代信息社会条件下电子档案管理的业务水平,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确保档案资料安全可靠。
前言:
自计算机问世以来,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个行业都起着良好的催化和助推作用,使整个社会在生产与生活上迎来了新一轮的变革和发展。因此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医保档案的管理中也是符合时展要求的必然结果,通过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有助于档案管理工作向科学化与信息化转变。
一、医保档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必然性
近几年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应用和普及,社会节奏逐渐加快,使得医保档案在进行管理时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并且随着国家医保事业不断地发展,医保服务对象与内容也在日趋增多,资料和信息的查阅储存工作也更加繁琐。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医保方面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必须要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的档案管理中。
二、医保档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实践意义
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相较于以往的管理方式而言拥有着极大地优势。以数据的形式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存储,不仅可以降低医疗单位办公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存储的速度。由于计算机本身拥有较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因此可以有效减少资料存储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其检索方式相对简单准确,对于后续的查阅和管理都能够带来极大的便利[1]。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档案管理的高效化、标准化以及科学化,对于医疗服务的发展也能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医保档案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时常见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今后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践当中,必须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强化工作以及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并加强对文档信息的保密化处理。在开展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同时,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免出现由于机器问题而影响档案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通过进行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提升其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2]。在信息保密处理方面,可以通过借助专业网络安全公司建立安全防护措施,并且要强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做好对于工作人员的监管工作,以确保信息不被窃取。在信息保存方面,可以通过备份数据资料,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四、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
建立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必须要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以提高档案信息的高效化处理能力,针对现阶段档案管理的现状,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构建全新的档案管理原则以及理论体系,并逐步确立在资料数据化之下,关于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具体条例与工作方法,以实现其社会服务的价值。就医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并非仅仅是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更多的是要做到信息方面的服务,信息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应当以方便人民群众为前提,强化对医保事业的辅助作用。通过建立详细的用户数据中心,并依据用户特点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以方便后期的管理和查阅,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工作,安排相应的岗位和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五、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信息处理能力
任何事业的建设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建设,在进行档案数据化建设时,也应当提升档案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新时代,应当强化档案管理部门全体人员的素质管理,尤其是领导阶层的管理素质,从而加快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由原先的纸质落后向数据高效转变。通过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以促进档案管理部门人才建设。在这方面可以通过适当的计算机培训,促使管理人员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3]。通过提升其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与档案管理的客观实践相结合,使其在进行档案信息的处理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六、总结
随着医保事业的发展,其用户的数量以及相应的信息数量也处于不断增长的状态。因此,信息的数据化管理在日常档案工作中日益重要,必须要重视对于档案信息的数据化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应用于日常档案工作中,确保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和管理,以发挥医保档案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陶鑫•浅谈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咨询,201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