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5: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中美术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G633.955
美术是人类文化发展最早的载体之一,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通过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高中美术教育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美术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使学生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才能的发展。
一、 给学生一个自主的权利和空间
高中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自主性,在个性上又有些叛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主观的教给学生这个应该怎样那个应该怎样,这种标准答案式的教学法只能束缚学生个性的表现,形成"千人一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教育家卢勤说过"是用'眼'画画,还是用'心'画画,这可能就是模仿与创造的不同点。""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是用'心'画画,正是在'心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所以要培养学生用"心"去画而不是简单、机械的模仿,艺术表现作为人的精神行为,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运用什么材质,都应该体现主体的精神追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在创作过程中主动寻求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这种相对独立的思维空间,会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信心,这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 给W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过程就是把通过“看”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反馈,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完成的,持续的针对性的训练能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影响人的日常行为,高中美术实践模块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一是科学意识。艺术的表现需要感觉,同时艺术也需要严谨,尤其在西方传统艺术中,造型和空间表现几乎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对物象规律性的把握是进行表现的基础,这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即使是抒情达意的中国画,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五日一石、十日一水”,也同样需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可染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深有感慨地说过:“潦草不可恕。” ;二是大局意识。艺术的美首先在于整体的美,整体是我们在对学生的造型训练中说的最多的一个要求。所谓整体,就是画面各种关系的协调。俗话经常说“大局为重”,引用到美术教学当中来也是有道理的。学生在最初的表现过程中,基本能力尚未确立起来,顾此失彼,没有信心所以不敢下笔,下笔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去表现,我们一开始是直接要求形象的准确还是先要学生的一种状态体验?如果我选择,我就选择后者。前者是一种通过时间的过程可以完成的,并且一定要经过一个时间的过程。后者是一种引领达到能力的方法,两者之间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先让学生拥有“大局意识”,才能做到在表现时以“大局为重”,引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样是这个道理。三是独立意识。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表现自己眼睛发现的东西,表现自己的思维所理解的东西,发现不了精彩就表现不出精彩。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表现;四是创造意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带有思考性的观察能让人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感受,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创造首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
三、 科学展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美术课上,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比较笼统,整齐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这就造成评价的不明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获得教师的对自己的反馈,没有方向感,不知道学习的错误等,学习上要么原地踏步,要么总是落后,突破不了,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明确,给出每个学生具体的评价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看到错误,及时改正。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个性化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体现了自己的思维,是独特的,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学生、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由过去的教师评价学生,变为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情,从学生那里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被学生接受,获得反馈,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不能单纯从作品的结果来考查学生,要注重学生过程性的学习评价,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认真程度。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对美术的爱好。比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总是在说有的学生的美术作品画得一塌糊涂,而为什么同样的学习,有的学生就画得好呢?这要从根上找原因,看看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态度端正了,学习就有动力,自然会花心思去学习,教学评价要具体到教学的点上,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来进行,有的放矢,这样的评价才有意义。比如,设定一个教学目标,是一个可实现的而不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对于教学内容来说,要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美术技能,对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等等。对于常规的教学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作业、学习成绩建档、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计划等,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之间互相切磋,找到自己学习中缺乏的地方,互相弥补,共同提高和进步。这是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改正的过程,比教师的评价更有说服力。学生会看到自己的差距,存在的优点,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从而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我们要从美术的特点入手,发挥其教育作用,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教学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促进认知发展。
一、高中美术课教学现状。
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内容主要有素描、色彩、速写等多方面的美术绘画教学。近几年,高中美术绘画成为普通高中艺术专业生的必修课,也是普通生的选修课。各种版本的高中美术绘画教材品类繁多,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变革,虽然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国家颁布的《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程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审美理想和审美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而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养成对于承担较大学习压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更是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审美观念的培养一方面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细节,例如衣服的色彩搭配、食品的用色搭配、住房的室内装潢、交通工具的款式选择;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的制定和生存状态的转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有助于让学生提高生活品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更有助于顺利实现我们国家的美术教育计划,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
1.学生绘画底子薄
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晚,课程的规划和设置直到民国初期才开始正规化,学生的美术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和实施,学生对美术知识知之甚少。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控制下,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师在实施美术课时经常因课堂纪律等外界干扰受阻。高中生对绘画应试教育错误的认识不仅不利于学校美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美术氛围形成条件不充分
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除了学习以外,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很少。学校组织的班级文化评比、书画展参加的除了兴趣小组的个别学生,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创建形成障碍。
3.美术课时量分配不均,审美教育的条件也受到制约
普通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时每周一节,由于绘画基础知识的缺失,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需要补充大量的美术常识;而艺术生在高考的重压下课时相对偏多,学生一方面对美术常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思维习惯的负迁移,造成学生对于美术本体认识不足,导致投入大量时间而收获很少,进步缓慢。
普通学生高中美术绘画模块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固定的专用教室进行,教室以及专用器材的限制可能导致课程实施困难;而艺术生虽有固定的教室,但深受市场上品质优略差异极大的美术出版物影响,以前接触高品质绘画的机会少之又少,形成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画被泛滥市场的应试教辅牵着鼻子走的大环境。
三、如何解决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立足课堂实际,改善应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审美素质的提高是美术教师的责任。美术绘画模块教学的实施依靠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予的良好教学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活动为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即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够使解放教师的思想,将更多时间运用到教学研究活动和课题研究中去,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2.依据学生实际,转变学生应试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现行的考试制度对于基础教育底子薄的美术教育实施了高压政策,对于急于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又长期停滞在幼儿水平的美术常识的学生来说,造成了恐慌。这种情况有悖于美术以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世界观和正确的审美观教育宗旨。在学生整体的美术观形成以先,必须首先转变学生“一根筋”的应试思想,尽量摆脱应试观念给学习绘画造成的思想负担。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运用美术实现娱乐身心,学习美术才有了最本质的基础。否则,考生被众多的老师、漫无边际的知识、每月一次的考试等外界环境牵着鼻子走,失去本能的自主学习力,被动应试,其后果可想而知。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同时也要求:“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绘画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进行解读和归纳总结,对形式语言方面入手加以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作品内涵准确的表述出来。在对作品的鉴赏评价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
3.在高中绘画模版课程中,培养学生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
学生通过临摹、写生、默画等课堂活动向大师学习,认识美术的本质,发掘培养心、手、眼并用,利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志趣的能力。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高中美术特色教学的目的是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提高学生美术修养的基础上,扩增一定量的专业技能课,通过严格教学、系统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深入的、扎实的掌握造型能力,为学生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和从事一般美术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育目标,加强学生思想品质教育,注重心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心理素质训练的高中美术特色教学,是一种新的高中美术教学形式,是以其综合性发挥效应的。报考美术专业院校,要求考生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方面都具备较好的成绩。选择人才时,不能片面强调技能方面的素质,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许多美术生文化课素质差,行为散漫,是任课老师最感头疼的事,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低下是导致文化课素质差的主要原因。因此,今后美术特色教学中,首先要把好人才选择关。
一、高中美术特色教学方式
高中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美术特色教学作为一种新的高中美术教育形式,有更具体的操作方式:
1.明确教育目标。现代美术学科的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学科与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学生人生目标的实现承担的责任。高中美术作为基础教育,应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
(1)加深对美术的兴趣,掌握基本美术知识和技法,在运用美术媒体的过程中体会表现的乐趣。
(2)培养感受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意识,发展个性,完善人格。
(3)了解人类美术遗产,扩大文化视野,培养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认识美术和生活的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2.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端正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在心理素质方面,侧重从耐力、受挫能力、控制情绪能力三方面入手。
美术班学生的主要目标是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艺术深造,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技能训练固然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学生在考场上充分发挥水平的保障。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有效地锻炼呢?
(1)将技能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结合起来。
(2)读一些艺术大师的传记,了解到每个人的艺术成长道路都是崎岖坎坷的,从大师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启迪并吸取力量。
(3)横向交流,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
二、高中美术特色教学的特殊性
1.最初的基础教学要规范化。整个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都属于基础教学阶段,这里说的“基础教学”仅指美术教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定义、法则、原理和技法等,坚持由易到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训练中列出每一段的重点和突出问题,精心设计每一个课题并对课题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醒地认识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落实到点,逐项解决。
2.通过对美术史和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艺术素质,加强学生对作品和技能学习的理解力,做到观点清晰、目的明确。
一般来说,所有艺术都分为可教和不可教两部分,可教部分即上面我们所说的一些基本知识、定义、法则、原理、技法等,对它们的掌握靠勤学与苦练、靠功力与时间。不可教是相对而言的,指真正自由身的“悟”迸发出的独特发现和杰出创造,这一点人们往往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形容。但所谓的“悟性”不是凭空而来的,物质决定意识,只有靠不断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教师则应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思考与揣摩本质性的问题,抛掉那些使他头脑负担过重或容易偏离要点的一切因素,引导学生逐步进入艺术殿堂。
艺术似百花园,要使学生了解艺术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表现形式,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上绝对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认识角度的不同和表现手法的差异。欣赏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仔细分析和比较不同时期各个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风格,了解他们的艺术观点,掌握艺术本质的规律性,就可以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做到观点清晰、目的明确,以此确定日后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目标,避免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3.尊重个性,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学生个体存在很大差异,水平不同、层次不同、悟性高低快慢不同,因此关注的范围和深度各不相同,在教学内容上应给予一定的弹性,让学生主动选择。教师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并提出下一个目标,不强求课堂作业表面上的一致,以解决好各阶段实质性的问题为基点,真正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点、认识上有所收获,能力却有所提高。教师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表面处理则可灵活多样。
4.指导性目标训练和表现性目标训练交替进行的教学手段。指导性目标由一系列指导性活动伴随,旨在通过练习活动发展技能。表现性目标则鼓励学生运用一定技能实现自己的想象和表现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不能片面强调任何一方。单纯强调指导性目标,会沦为缺乏感情,形成单调乏味的技术训练状态,这和美术学科的教育目标相悖;只重视表现性目标,缺乏必要的技术发展,会妨碍表现性目标的实现,导致挫折感。只有将两者有节奏地交替组织起来,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展现。
5.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针对考试训练侧重安排在高三年级进行,教学做到以下几点:
(1)限时:美术院校的专业考试一般限制在三个小时左右。
(2)限量:突出重点,保证质量。
高中美术特色教学作为高中美术教育的一种新形式,还有许多具体操作方式,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美术课是培养我们学生审美观和道德情操的一门很好的自然学科,它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不要求学生在美术方面有多么大的成就,但是最起码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要掌握,这也是高中美术课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到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小到我们的老师、家长和学生把美术当成副课,而且从学生上学开始就有这种思想,认为美术课学不学无所谓,只要将数理化语外学好就行。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每一门自然科学课程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必须引起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重视。本人根据多年的美术实践教学经验反思如下,有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首先要运用直观体验的教学方式进行美术教学。高中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以欣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来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会阻碍学生兴趣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在美术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在进行美术色彩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颜色,虽然学生对于各种颜色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对于颜色之间的变化规律和调配方法并不清楚,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拿出颜料自由调配,让他们自己来体会各种颜料之间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给出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用颜料调配出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颜料的认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地也得到了锻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3
素描其实完全可以自成一体,不需要依附任何学科,它是所有艺术造型的重要基础,是绘图、土建、雕琢艺术不可或缺的辅助表现方式,是一切图画作品的雏形与蓝图。素描不仅可以培养画图者的专业观察手段与艺术思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联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素描教学绝对是美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素描教学的研究与讨论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但是却未能形成一套成形的理论体系。近年来,随着各美术类大专院校的不断扩招,素描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高考内容。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热情
很长时间以来出于应试的需要,素描教学都采用的是经典调子的素描方式,重点关注体现素描对象的外形、架构、光线、观感、层次等方面。这样的方式虽然非常高端,但是太过专业,无法与高中生的素描基本功实现良好衔接,造成学生未能在短时间里接受教学的内容。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需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素描,将自己的感情投入绘图之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一)安排美术作品鉴赏课
教师尤其应该多安排一些世界级画家的代表作,并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去鉴赏这些传世的经典之作,例如:达芬奇的精确严密,鲁本斯的真性情,拉菲尔的高贵典雅,梵高的纠结挣扎,毕加索的无限抽象等。借助鉴赏以及讲解这些名作,可以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让他们觉得素描并不是单调枯燥的纸笔合作,而是融入了作者自身无比强烈感情的艺术表现,进而让他们对素描产生学习的热情。
(二)重视画展的影响力
看画展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可以借助画作营造的艺术氛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者有机会带领学生看了一次本市举办的素描展,欣赏到了很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原图,学生被这些作品深深打动了,回到学校纷纷表示出对画家精湛画艺的折服与崇敬,在以后的素描学习中他们明显变得主动和积极很多。
(三)增加临摹名家作品的机会
所有美术相关专业的人士都清楚,临摹名家的作品能够让自己的绘画能力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临摹以及鉴赏名家作品对促进学生的联想以及创造能力非常重要,在进行素描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名家作品的分析与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启发他们的联想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学习素描的兴趣。
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多年从事高中美术的教学,作者深刻体会到在进行基础教学的过程中,高中学生最需要学会的基本功就是静物素描,因为静物素描不但是所有艺术造型的最初雏形,还可以训练学生建立正确的素描对象观察方法,也是高中美术素描学习中的重点。可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只关注素描的基本要求以及要素,而不重视对于素描对象的观察方法,导致在后续的素描学习里发生不少错误的情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将素描对象立体、仿真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才能画出好作品,进而提升素描教学的实效。
(一)注重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原则上分为两部分:过程以及结果,其中过程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应该将眼光聚焦在素描对象的整体上,这样才可以建立起对素描对象的清晰认知以及分析,在脑海中初步勾勒出基础的画面,才可以开始进行有清晰思路的绘画。一定不可以让学生看一部分画一部分,因为这样就只是简单的将素描对象搬到画纸上,完全没有整体性,就像在没有机器图纸的指引下将许多零件胡乱堆在一起,根本不可能制造出机器一样。
(二)注重外形结构观察
在进行素描学习的开始时期,不少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调子方面,即光线变化、虚实转换,而忽视了对素描对象外形以及结构的观察与分析。光线的变化其实取决于外形以及结构的设计,虚实转换则最能体现出结构的特征。如果离开了结构,形象就无从谈起;如果离开了虚实转换,立体感以及空间感就无从谈起。光线变化、虚实转换虽然作为观察的重要内容,但是基本的立足点必须是外形结构,因为这样才可以全面了解光线的变化过程,进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新课标要求高中美术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重视对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强调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质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目前,在校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师在大学学的多是绘画专业,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在老师们心中打下的烙印恐怕是很难一时抹去的,针对高中课堂模块教学,我们可以借鉴传统专业教学的一些方法,但不能按专业教学的思路去进行照搬,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一样,通过教学所达到的目的归宿也不一样;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技法操作能力还是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应带给学生一些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看法。
一、给学生一个看世界的方法
“看”也是一种能力,如何引领学生去“看”应该是我们在教学中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不同学科的学习往往形成的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先生曾这样论述到:美育是教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各种教育中起到协调统一的作用。作为美术学科应该发挥学科本身的教育优势,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的观察能力一部分是由自身审美素质自发的,但大部分则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形式诱导引发的。在高中课堂教学中,面对我们要施教的对象,我们应引源而不是截流,不要用程式化的要求去引领学生的观察,要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察方式。
1.换个角度看。1909年,康定斯基在自己家中发现了一幅难以描述的美丽图画,一幅充满一种内在光芒的图画,它除了形式和色彩之外什么也没有。一次不同以往的观察,康定斯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抽象美的存在,并从此走上了抽象主义绘画的表现。由经验式的观察走向发现式的观察,能使学生在观察时积极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并通过事物的表象,从多角度的综合比较中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象,改变观察模式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2.看不一定只用眼睛。用心感受、用思维去联想,让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美术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只有用心感悟、用心去触摸艺术作品中那点化融心灵的敏感与悸动,才能让心灵穿越作品与大师的灵魂碰撞并相融契合,让心灵化作一股清泉自然流淌。这种体验似乎是一次次圣殿中的洗礼,洗去心灵上由于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灰烬,洗出自然的亮色和心灵的一片净土。
3.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看。在观察学习中要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一种文化的联想。山川河岳、风花草木曾被历代多少文人吟咏过、歌颂过,文化的联想会丰富看的内涵,并且最终会丰富学生作品表现的内涵。
4.学会用审美的眼观去看。有过这么一句话,说一块矿石在商人的眼里始终是商品,在艺术家的眼里却能发现美的存在,这是一个需要引导和学习的过程,也是美术教学本身与生俱来的一种使命。美的体验需要一种情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用充满情感的、美的意念去观察和感受。所谓“魂在艺存,魂丧艺亡”,作为欣赏者,没有情感的投入,就领略不到作品的内涵,更体会不到画家创作时的心境,这等同于艺术的丧魂失魄。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感的融入,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5.让看变成一种习惯。平时我们会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在课堂上我们让学生画一件作品,即使你提供了素材,学生还会老是问你:“画什么。”养成观察的习惯,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并且会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美术课堂教学中表现的过程就是把通过“看”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反馈,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完成的。持续的针对性的训练能改变人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影响人的日常行为,高中美术实践模块的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科学意识。艺术的表现需要感觉,同时艺术也需要严谨,尤其在西方传统艺术中,造型和空间表现几乎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对物象规律性的把握是进行表现的基础,这需要一种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即使是抒情达意的中国画,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五日一石、十日一水”,也同样需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可染先生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深有感慨地说过:“潦草不可恕。”
2.大局意识。艺术的美首先在于整体的美,整体是我们在对学生的造型训练中说的最多的一个要求。所谓整体,就是画面各种关系的协调。俗话经常说“大局为重”,引用到美术教学当中来也是有道理的。学生在最初的表现过程中,基本能力尚未确立起来,顾此失彼,没有信心所以不敢下笔,下笔也不敢大刀阔斧地去表现,我们一开始是直接要求形象的准确还是先要学生的一种状态体验?如果我选择,我就选择后者。前者是一种通过时间的过程可以完成的,并且一定要经过一个时间的过程,后者是一种引领达到能力的方法,两者之间是一个因果关系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先让学生拥有“大局意识”,才能做到在表现时以“大局为重”,引用到日常生活中同样是这个道理。
3.独立意识。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表现自己眼睛发现的东西,表现自己的思维所理解的东西,发现不了精彩就表现不出精彩。教学中我们应注意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表现。
4.创造意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带有思考性的观察能让人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感受,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创造首先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
三、高中美术教学,我们应该带给学生什么
有益的学习应该使学生终生受益,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任务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我们在传授方法的同时,应注重于传授知识、传授文化、传授一种意识和思想,进而启发学生的一种创造意识,要让学生能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看世界、看生活,要让学生能够拥有艺术家的情怀去拥抱生活。
美术课堂教学首先应立足于对“人”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获取人文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东方艺术注重人格的修养,西方艺术注重人性的张扬。其实,人格也好,人性也罢,美术教学最终面对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素养的一种丰富和提高。
参考文献:
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总结一些方法和思路,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因此,创设一个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很重要的。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去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在教授《中国民间美术》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然后通过和学生讨论,共同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合,然后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会对中国民间美术所涉及到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并且老师通过把自己的提问权下放,打消了学生对于老师的一种依赖的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得到转变,这样会使得教学效率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通过这种角色的转变,让老师对于课堂的把握能力得到增强,也让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为以后在美术欣赏方面的提高以及突破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一般都有着很深厚的内涵,这种内涵包括作品本身所能体现出来的情感,或是所表达出的一种思想、意念。这些都需要欣赏者通过一些审美经验,还有一些对于艺术的想象和思维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创设初一定的情境来帮助学生完成一些想象和思考。例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时,老师先对这幅画的背景以及所描绘的内容进行介绍,并让学生仔细的去观察这些纤夫的不同的姿态,与此同时,再把《黄河号子》作为背景音乐进行播放。学生们可以通过这种营造出来的气氛,勾勒出一幅有画面感的情景,这样他们就自觉的体会画中纤夫们的艰辛,从而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同情。如果此时教师再加以富有感情的解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而让学生获得艺术作品内部更深层的一些内涵,让学生能够产生审美愉悦,审美想象,从而能够品味到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自然而然的就能品味到作品中所凸显的内涵,对于艺术的魅力也在其中得以彰显。
三、丰富形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美术课堂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直观教学,我们现如今的多媒体技术来扩充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把讲授、欣赏融为一体,声音和画面同步,并且克服了仅由书本教学的局限性,使得图文并茂,能够为学生开辟出一个新的欣赏天地。例如在教授《古建筑的保护》的时候,以圆明园为例,先让学生欣赏学习一下圆明园的全景以及一些局部的画面。然后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这样学生的一些对于艺术的欣赏就会提高到情感这个层次上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圆明园的美与艺术感触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既让学生在潜意识里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有了很深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的对于美术的欣赏能力得到增强。
四、注重实践,让学生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47-01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前进的领导者。在对于美术的授课中,应该首先造就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学习中自然的流露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及探讨,进而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审美价值观得以提升。在普通的乡村教学中,美术是一门不被重视的课程,因为它既不是主科也得不到孩子们对它的喜好。作为一名美术老师,首先要做到自身对美术的重视,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美术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审美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一、在学习中寻找乐趣,提升学习兴趣
在高中阶段对美术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美术的基本内涵,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接受并学习美术。对美术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为自己以后的美术事业或者别的一些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拥有更广阔的奋斗空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们对此感到新奇,乐于接受,但是,对于教学方式也应严肃对待,选择一些良好的内容作为教学,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总而言之就是适合学生的最好。当然,老师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也就要求老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更多的为学生讲解知识,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要先对这门课、这个老师以及教学方法感兴趣,老师上课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活学活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从而产生兴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找一些学生平常接触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比如在讲解美术鉴赏“中国古代青铜”和“曾侯尊盘”课程的时候,老师应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得到最终的答案,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情景交融,锻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
新课改后对美术课程的教学更注重于“创造情境,融入其中”。在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主动融情于景,在美术作品、手法等教学时,老师应通过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讲故事等方法,将学生带入到教学的情境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对美术的理解。在美术创作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积极创作出美好的画作。在美术教学中直观授课方法经常用到,就是老师通过一些对作品的谅解或者播放幻灯片等方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在教绘画时,通过一些立体的物体(鲜美的雪梨,美丽的鲜花等),通过学生对其的观察,让学生把它画好。当然也可以找些具体的物体,比如《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花瓶仿制品等,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注重学生语言能力上的引导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要表扬鼓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要最大限度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学生享受成功喜悦,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用委婉的语言关心和引导学生,师生配合才能更好的授课和学习。方法主要是:鼓励和提问,具体方法如下:
1、运用鼓励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好学生更加大胆自信的提问和学习,还可以激励学习落后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当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问题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对表现紧张的同学应予以柔和的语气加以鼓励“大胆的表达,错了没有关系”;对于问题没有回答全面的,应及时在找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并给予前部分学生认可;而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老师应温柔对待,加以鼓励并引导其思考,让他通过自己的想法来表达,哪怕说的不对,也要给予表扬并耐心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全方面的开拓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是老师经常用到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度的掌握知识,使知识更牢固。但是,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应该具有价值性和探索意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提出的问题不能够太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有典范,能够让学生易于思考并活学活用;(2)提出的问题要紧扣主题,既不能太依赖课本也不能完全脱离,要让学生认识到重点所在;(3)提问要有全面性,不能总是反复提问一个或几个学生,要全员参与,人人有份。提问时应随机抽选,让每个学生都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思考。
目前我们高中美术班素描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进入高等艺术院校进行深造的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当今高考美术专业中最根本的科目。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将所见到的客观物象在符合造型规律的前提下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
素描造型艺术是创造不同类型的形体艺术,是研究主观世界一切物象造型规律的学科,在美术常规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同时它也被看作一门独立的艺术,因为一件好的素描作品本身就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它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就是艺术。艺考生培训担负着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学员的任务,学生的专业辅导课就是我们的阵地。在三年的学习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学习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水平并不是凭空创造,而是要学生能将自然形体转变为艺术形体,这种本质和美感的表现就是素描造型艺术的主要特征─—形体的特征。而要表现这一特征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表现、整理与概括的能力。
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少走弯路。系统、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素描认知力、观察方法,明确素描表现的具体法度。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如何构图,处理画面上的空间关系,把握画面的细节特征等;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2.深入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造型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结构素描是以研究和表现形体的结构为宗旨,主要以线的形式来表现形体的穿插及构成关系,而明暗素描主要采用明暗法,依靠空间透视原理(近实远虚、近大远小)来表现形体在空间中的诸多因素,主要特征是以明暗调子来控制形体的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空间关系,这两种素描没有本质的区别。素描规则告诉我们,没有不讲结构的造型艺术,也没有不注重结构的素描,结构是各种体系素描的命脉,点、线、面、质感、量感是素描的要素。我们从事的高中美术教育针对的是高等艺术教育的目标,一般遵循一套既定的程式。从内容上分有:静物几何形体石膏分面像石膏人像真人肖像的练习;从教学手段上分有写生、临摹和默写等方法上的训练,来锻炼学生手、眼、脑的协调性,从而形成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基本绘画技法与美学观念的统一。
3.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个性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对艺术的领悟,是独特地运用美学法则的表现,但个性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独创性的作品,对干初学者在学习素描时,临摹某某的作品,甚至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摹写,可以说这是正常现象。但在其今后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不可一味地摹仿,要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古人所说的“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绘画作品中“不可无我”即是在作画时不可无情。
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是走“写实”的道路。三年里,在教师平常的示范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这也许间接地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不是曾告诫自己的弟子:“学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力争在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这样才能对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放,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来,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人云亦云,同时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以达到形神兼备,丰富而又洗炼,严谨而又生动。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
我们高中素描基础教学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也要提高其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对现实的表现力,同时还要提高教师自身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来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美术学科是我国基础教学中重要一环,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笔者现将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以下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讨和提高。
一、美术教学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准则,是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适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中认真地、深入地贯彻教学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1、实事求是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就某一特定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教学的结构进程虽然是固定的,但是教学方法却是灵活的,因此,同一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也可以是丰富多彩的。
2、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密切,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竞争化程度的提高,发展学生能力被提到重要地位。学生的一般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
3、课内与课外互补原则。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美术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要重视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教育环境。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在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成功与否时,只要从侧面看看他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行了。因为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学习效果好,教师的教学业绩也高。反之,那些与学生关系有隔阂,对问题处理不好的教师,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有隔膜,而对此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就不好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学生面对教师没有压力感,情绪愉快,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是一种无形的磁场,吸引着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互相配合,让教学顺利展开,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教学境界。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它不同于文化的有形传授,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意识,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教师给学生什么样的情感,学生会反作用于教师同样的情感。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自我做起。在平时的教育中,要放下教育家的架势,用平和的心态和学生交往,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尤其是高中生,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思想活跃,多和他们聊天,找到可交流的话题,渐渐的,学生会把教师当成朋友,课上、课下都愿意和教师交流。师生之间无话不谈,没有年龄的距离感,学生会因为对教师有好感而在学习上格外用心。此外,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严厉的呵斥、无休止的说教对待学生,板起一副愤怒的面孔,这样,由于中学生逆反心理强,肯定是接受不了的。教师应和颜悦色地告诉学生哪里出了错误,应该怎么改正,批评要委婉,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还要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有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心服口服,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会影响师生关系。
三、科学展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美术课上,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比较笼统,整齐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去评价学生,这就造成评价的不明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不能很好地获得教师的对自己的反馈,没有方向感,不知到学习的错误等,学习上要么原地踏步,要么总是落后,突破不了。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明确,给出每个学生具体的评价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看到错误,及时改正。所以,我们一定要强调个性化评价,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体现了自己的思维,是独特的,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学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说了算,教师是权威,学生只有被评价,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见解被教师否定,认为是无稽之谈,打消了学生的思维火花。素质教育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学校、学生、家长都可以是评价的主体,这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而且,由过去的教师评价学生,变为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情,从学生那里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被学生接受,获得反馈,进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不能单纯从作品的结果来考查学生,要注重学生过程性的学习评价,重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认真程度。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对美术的爱好。比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总是在说有的学生的美术作品画得一塌糊涂,而为什么同样的学习,有的学生就画得好呢?这要从根上找原因,看看学生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态度端正了,学习就有动力,自然会花心思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