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5:01: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卫生评估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1HIRA的职责
HIRA成立于2000年7月,是依据国民健康保险法第55条而成立的一个通过执行严格、公平、高效的评估和审查来致力于提高国家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公共部门。它的主要职责是在卫生福利部的指导下审查医疗费用是否合理和评估医疗服务是否恰当以及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除了审查医疗费用和评估医疗服务外,HIRA还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通过研究和学习借鉴他国经验来为政府部门提供循证决策信息。在2007年之前,卫生技术评估工作由HIRA下面的卫生技术评估委员会来承担;2007年之后,对卫生技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工作转交给了NECA。但对卫生技术经济性的评估仍由HIRA负责[4]。
2.2国家循证医疗合作局(NECA)
NECA成立于2007年,隶属于卫生福利部,它的使命是为卫生领域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国家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人民健康。NECA下设了卫生技术评估的中心(nHTACenter)。卫生技术评估中心通过对新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从而为卫生服务的提供方、政策制定者和普通民众提供综合信息。对于卫生服务的提供方来说,评估也有利于他们合理选用新的卫生技术,从而有利于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确保医疗安全[5-6]。2.3卫生技术评估专家委员会NECA下面的卫生技术评估中心设有专门的卫生技术评估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是根据卫生服务法案第54条而成立的。委员会由20名卫生保健领域的专家组成,分别是:9名医学专家、2名牙科专家、2名传统医药专家、2名患者代表、3名卫生政策和管理专家、1名法律专家和1名政府机构代表。在卫生技术评估专家委员会下面还设有6个分学科的特别专家委员会,分别是内科、外科、牙科、护理学、传统医药和其它医学学科,每个分学科委员会成员不少于30名(护理学科委员会暂时只有5名成员),所有学科目前总共有548位专家成员。评估一项具体卫生技术时,会成立一个顾问小组。顾问小组根据具体的评估内容从5个分学科特别委员会中挑选10名或者更多成员。顾问小组对具体技术的评估工作提供支持[6]。
3卫生技术评估过程
[7]首先,提出卫生技术评估申请。任何机构和个人(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或者个人)都可以提交卫生技术评估申请。申请人填写申请表并准备相关文件,然后向卫生福利部或国家循证医疗合作局提交申请。卫生技术评估中心依据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决定是否受理申请。评估委员会在决定是否受理申请时主要考虑:新卫生技术的一般特性,疾病特征和疾病负担,现有类似的卫生技术和它们的缺陷,新卫生技术可能对临床的影响和潜在后果,目前新卫生技术研究的质量和数量,国内外相关的卫生技术评估经验和评估的可行性等。是否予以受理会在提交申请之日起90天内告知申请人。正式开始评估前会针对评估对象拟定一个评估方案。如果是以系统综述的形式评估,专家顾问小组会举行3次或4次会议就评估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结束后,卫生技术评估委员会对它的评估结果进行二次评估和审核,然后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并提交给卫生福利部。卫生福利部收到评估结果60天内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公布的信息包括技术的一般特性、安全性、有效性、适应症、适用人群等。
4卫生技术评估的应用
对卫生技术进行评估本身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评估结果(证据)的应用。正如韩国循证医疗合作局的使命所言:致力于提供科学的证据,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服务,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维护公众的利益,促进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所以卫生技术评估的直接作用在于生产科学证据,为循证决策服务,最终目的是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公众利益。卫生技术评估在韩国的具体应用可概括为:(1)循证决策。比如卫生福利部根据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的结果来推荐那些安全有效的技术进入医保报销目录,扩大这些新技术的使用范围,淘汰那些落后的技术。(2)政策制定。卫生技术评估为卫生政策制定服务,比如在制定药物报销目录时,韩国强制规定只有那些同时满足安全有效和经济性的药物才能纳入报销目录。在韩国,如果药物想进入医保目录,必须经过药物经济学评价[8]。又如政府还根据卫生技术评估的结果来制定扶持某些卫生技术发展的政策。(3)指导合理选用卫生技术。卫生技术评估的结果可以为医疗机构和个人在合理选用卫生技术时提供有用的信息。同时评估结果的公开可以维护民众的知情权,促进卫生技术行业的公平竞争。
1.1一般资料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海南省东、中、西部各6个乡镇卫生院共62名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个人访谈、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理论试卷考核和临床实践考核等方式获取评估资料。调查对象中参与问卷调查者62名,参与理论考核者51名,参与临床实践考核者29名,参与访谈或小组讨论者41名。理论试卷为评估组根据培训班次自拟,均为选择题,试卷的卷面分值100分。临床考核为评估组根据基层医务人员需要的技能分类拟定了考核标准,分别为门诊病历分析与书写、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测生命体征、打结与拆线操作、换药操作、全科医疗病例综合分析和处理、医患沟通和接诊能力等8项,并给每项考核标准拟定了评分细则,每项考核总分10分,由评估组聘请的长期从事基层临床医疗工作的专家在现场对学员进行测试,由于时间有限,专家根据情况随机从8项考核标准中抽取一项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理论试卷和临床考核标准均由三级甲等医院的相关专家进行审核。另外,评估组还查阅了理论培训负责机构海南省第三卫生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料对评估资料进行补充。
1.2方法采用KirkPatrick的四层次模型评估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该模型的4个评估层次是: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1,2〕。见表1。该评价模型的具体应用如下:①反应层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训人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包括对培训科目、教师、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等。②学习层评估:采用自测试卷的形式,测量受训医务人员对医学诊疗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③行为层评估:深入观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这个层次的评估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受训人员本人的自评。④效果层的评估:通过居民两周患病率变化来评价。
2结果
2.1反应层评估
2.1.1培训科目设置学员对课程设置的评价表明,认为基本合理的占66.1%,认为非常合理的占33.9%,没有人认为不合理。
2.1.2教学硬件条件教学硬件条件主要包括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培训学员对教学环境和设备的评价以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居多。见表2。为了对教学硬件做总体评价,现以表2中四个评价变量即理论课教室环境(X1)、实践基地环境(X2)、理论课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X3)、实践基地医疗设备条件(X4)满意度构成比为基础数据做模糊评价分析,构建满意度矩阵R如下,第一行为X1满意度构成,即不满意为0%,基本满意为45.16%,非常满意为54.84%,第二行至第四行分别为X2-X4满意度构成。评估认为反映教学环境和设施的四个变量X1-X4权重相同,将4变量权重经归一化处理,可得到指标变量X1-X4的权重矩阵A,A=[0.250.250.250.25];反映教学环境和设施的总体模糊评价矩阵B可计算如下:模糊评价矩阵B的结果表明,教学硬件条件满意度评价:不满意占0.88%,基本满意占45.64%,非常满意占53.49%。
2.1.3教师及教学过程评价学员对理论培训教师及教学评价从教学态度和教学过程2个大方面(每个方面分若干条目)进行了评分,每条目满分10分,6分及格(勉强合格)。总体上看,各条目评分均在8.5分以上,即各条目均为优秀。学员对临床实践培训老师评价,认为带教老师水平较好和较高者分别占52.60%和45.60%,对于老师在带教中52.60%表示基本满意,有35.10%表示满意。见表3。
2.1.4学员培训效果自我评价培训后,46.80%的学员表示能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45.20%的学员表示只能部分理解,还有8.10%表示大部分不能理解。在对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上,表示能掌握者35.00%,只能掌握一部分者占58.30%,6.70%表示大部分技能不能掌握。
2.1.5学习态度和出勤绝大多数学员培训的态度认真(63.90%)或者较认真(36.10%),大部分学员(79.70%)从未缺勤,少部分(20.30%)缺勤次数少于3次,无缺勤次数超过3次者。
2.2学习层评估
2.2.1理论考核卫生院卫生人员理论培训由海南省第三卫校负责,他们在培训前对学员进行摸底考试,培训结束后再次考试。各班次两次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除了第三卫校的自我培训考核,项目组也对学员进行考核,检测培训学员对医疗诊治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结果显示,学员理论考核情况不够理想,总体得分中位数是44.0分,最低分14.0分,最高分是80.0分。各班次考核情况看,仅妇产科平均得分数刚刚及格60分,其余班级得分平均不到60分,最低的是超声和检验培训班,平均28分。见表5。
2.2.2临床技能面试考核原则上,每位参与评估理论考核的学员都需接受临床技能面试考核,由于实际操作情况,比如学员较忙、不配合、评估行程紧等,未能对每位学员做临床实践考核。该次评估从51名参与理论考核的学员中,实践考核了29名学员。学员考核得分中位数为8.84分,各考核项目得分中位数均在8分以上。从学员专业的角度分析,各专业得分中位数也均在8.5分以上。见表6、表7。
2.3行为层评估这个层次的评估主要包括受训人员的主观感觉、领导和同事对其评价,以及学员本人的自评。评估方法为问卷调查法。
2.3.1学员的自我评价65.00%卫生院学员表示培训后自己的收获很大,35.00%的学员表示收获一般。在问及“培训的收获”时,45.90%的学员表示在“临床思维”方面有所提高,62.30%的学员表示在“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提高,68.90%的学员表示在“临床技能”方面有所提高,还有39.30%的学员表示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有提高。
2.3.2领导和同事对学员的评价采用问卷打分法调查了学员所属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和同事对学员的评价情况。问卷有8项指标,每个指标评分满分10分,6分为及格。调查对象按照评价指标,根据学员培训后在单位的表现情况进行逐项评分。见表8。为了得出领导及同事对学员的综合评分,在对变量n1~n8进行综合评分时,应考虑各变量的权重,该次评估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9。综合考虑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只取因子Z1和Z2,两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4.92%,Z1和Z2因子权重分别为各自贡献率占两者累积贡献率的比,即Z1权重ω1=0.6392/(0.6392+0.1100)=0.8532,Z2权重ω2=0.1100/(0.6392+0.1100)=0.1468。由于因子载荷反映了因子对于指标的贡献,即指标在因子上的权重,令因子载荷为F,因子权重ω,则指标权系数,对β做归一化处理,可得到指标最终权重W=β/∑β。各指标权重为W,则综合评分S=n1*w1+n2*w2+……n8*w8。见表10。全部评价主体(领导和同事)对学员综合评价分数平均为(8.61±0.87)分。领导对学员综合评分均分为(8.39±0.25)分,同事对学员综合评分均分为(8.67±0.13)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2),既两者对学员的评价相同。各评价项目领导和同事对学员评价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领导和同事对学员的评分均在8.3分以上。不同地区对于学员的综合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1577)。见表11、表12。
作者:潘尚霞 张建鹏 戴昌芳 吴和岩 黄锦叙 何昌云 金晓玲
目前国内铁路运营绝大多数已采用空调客运列车,新风量普遍不足,长时间运行显示其车厢内CO2、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均出现超标现象[12-13]。类比调查结果对三号线的站台、站厅、列车及主要卫生设施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结果。①三号线卫生状况良好,绝大部分检测项目符合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②站厅、站台、列车个别时点存在不舒适的微小气候(温度、相对湿度、风速);③空调系统冷却水、冷凝水6个样品中有2份检出军团菌。类比现场卫生学调查显示,三号线在日常运营卫生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成效的措施,如委托专门的公司对车站内环境进行保洁和消毒、定期除四害、通风空调系统定期清理、乘客文明卫生行为引导与监督等。从卫生学角度分析,上述措施落实到位,车站、列车总体卫生状况良好,但同时也发现三号线在通风空调系统的建筑设计、卫生防护、清洁消毒、污染预防和控制等环节,均存在一定缺陷,存在卫生安全隐患。
大部分风亭取风口临近并朝向交通干线,可能会把交通废气引入车站;②个别地面风亭取风口周围环境杂乱,没有及时清理并设置必要的卫生防护措施;③车站内空调回风口受天花板阻隔,难以清洗;保洁人员意识到需要定期清洗,但不清楚清洗周期,说明车站空调风口清洗制度存在漏洞或没有落实;④回风口长期积尘,容易滋生微生物等污染,可能会引起集中通风空调系统新的卫生问题工程项目卫生学预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相关卫生法规、标准,通过地下商场等相关资料分析并结合检查表法和类比调查结果,对本项目的车站及卫生设施选址、站厅和站台、列车、车站主要卫生设施(通风空调系统、采光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减振防噪与电磁辐射、放射性防护措施)和卫生管理组织、措施及效果等进行预评价,结果如下:①总体而言,该项目各种乘客健康影响因素可得到控制、减轻或消除,达到良好卫生状态;②站厅、站台和列车与乘客健康相关的卫生参数基本符合现行相关卫生标准;③本项目部分车站空调冷源采用集中供冷,直接从外部引入冷源,推荐购买冷冻水,经隧道输送至部分车站、车场的方案,避免设置冷却塔潜在的污染隐患,这一公共建筑中的新尝试,对卫生评价是有利的;④车站建筑、布局、通风设施的选址应注意避免交通干线、餐饮业和居民住宅排烟口、工业、商业等污染源对车站空气卫生质量的影响,宜选择主要污染源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侧;⑤本项目采用新型橡胶轮胎,高速运行、磨损时可能产生颗粒物污染,通过活塞风进入车站和车辆内部。建议在试运营阶段进行专项系统监测,如果实测发现可吸入颗粒物超标,应加强送/回风口的卫生清洗工作,并建议在风口安装空气过滤/净化装置。该项目建设方案在车站选址、建筑、结构型式、装修、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消声和减振措施以及运营列车等方面提出的设计要求,总体上基本符合卫生学原则,初步评估该公共场所卫生工程是可行的。进一步加强卫生管理,完善和落实各项卫生管理措施,参照有关卫生标准,重点加强通风空调系统的调节、控制与维护,该项目站厅、站台和列车可期望达到良好卫生水平。该项目采用的是国内首次在公共交通中运营的车辆,系统验收与试运行阶段应委托相关技术机构开展车辆的卫生技术考核和现场卫生检测工作,重点检测和评价实际新风量以及满员状态运行时车厢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以便对车辆卫生状况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必要时可控制乘客流量,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依照有关法规的规定,建立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工程竣工后进行验收、试运行时,应依照有关法规文件,通知卫生行政、技术机构参加验收。
建议本项目运营期间应维持稳定舒适的微小气候,同时建立严格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制度和措施,以防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嗜肺军团菌污染。此外,同一城市运营中的地铁列车一般采用钢轮,而本项目车辆采用橡胶轮胎,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可能会产生颗粒物,通过活塞风效应污染车站和车厢内部。目前没有文献报道这种橡胶轮胎在运营期间产生的颗粒物对人群健康是否有影响,但橡胶职业环境接触对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16]。建议在试运营阶段进行专项系统监测,如果实测发现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标,应加强送/回风口的卫生清洗工作,并建议在风口安装空气过滤/净化装置。
卫生技术评估(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HTA)的定义有很多,传统的卫生技术评估是指评价卫生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社会性[1]。而在2002年,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theIntern-ationalNetworkofAgenciesfor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INAHTA)认为,卫生技术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政策分析领域,其评估的内容包括: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临床安全性、有效性(效能、效果和生存质量)、经济学特性(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和社会适应性(社会、法律、论理),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为各层次的决策者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科学信息和决策依据,对卫生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与淘汰实行政策干预,从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有限卫生资源的利用质量和效率。
1国内卫生技术评估发展情况
在国家政策和医院制度方面,要求开展评估,以保证采购质量和资金的有效利用。如《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4号,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技术评估和采购管理制度,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20世纪70年代,HTA起源于美国,之后该理论在全球各国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全世界普遍应用。HTA在医院层面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思路:①检索全球各机构已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借鉴相关成熟结论,为决策提供依据;②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技术评估,传统HTA需要大量数据支持,因此数据的完整性和巨大的工作量对HTA报告的质量和效率形成障碍,不利于医院开展。2005年,丹麦卫生技术评估中心(danishCentrefor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DACEHTA)首次提出Mini-HTA的概念,该方法主要通过对5个方面的问题评价,进而快速形成评价报告,提高管理效率[2]。利用引文索引方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发现,自2005年提出mini-HTA理论后得到大量引用[3-8]。该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并评价其报告质量,其文章被引数量如图1所示[9]。
2卫生技术评估报告
目前,获取HTA报告的渠道很多,如各国和各机构的网站等。INAHTA成立于1993年,为非盈利组织,至今已有32个国家的55个机构加入该组织,其覆盖北美洲、拉丁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澳洲。各机构的报告在结构、语言、数据来源等方面不尽相同,为规范报告内容和可追溯性,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和通用性,INAHTA制定了卫生技术评估报告清单,从基本信息、HTA的必要性、HTA的实施步骤、背景环境以及HTA报告的影响方面作出规范[10]。INAHTA于2007年第二版卫生技术评估报告清单,相比于2003年的第一版,第二版对问题条目进行了适当整合,并且对数据来源和撰写要求进行了补充和细化,增设了评估背景等相关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关注人文关怀、经济性和对评估相关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的深层次考虑[11]。2007版卫生技术评估报告清单见表1。INAHTA通过规范HTA报告内容和结构,使得各机构的报告趋于一致性,可提高报告的可读性。尤其在规范中提出非英文报告应添加英文结论,提高了流通性。该组织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促进应用。
3微型卫生技术评估
传统的HTA评估内容和关注重点主要针对重大疾病负担和需求,往往需要获得大量高质量证据,耗费大量时间。对于需要快速决策但资源有限的医院而言,开展综合性的HTA存在诸多困难,且不符合医院决策的现实需求。可以借鉴DACEHTA提出的mini-HTA方法论,开展适合医院的快速评估。该方法共设计了26个问题,涉及基本情况、技术层面、患者层面、医院层面、经济层面等5个方面,其具体问题见表2。医院在开展Mini-HTA时应遵循的原则:①制定评估问题清单(可参考表2),同时根据各医院的自身特点对评估清单的项目进行删减,最终形成适合医院的评估清单;②成立评估小组,小组成员构成要包含多个部门,如医院管理层、执行部门、使用科室、相关部门或机构等,以保证评估的质量;③执行评估,形成高质量的Mini-HTA报告,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随着该理论的不断丰富,国内外多家医院开展相关评估,可以相互借鉴[12-18]。
4实际应用案例
某医院计划采购7台间歇性充气压力装置,针对此项目进行mini-HTA分析。评估内容包括技术特性、临床安全性、临床适应性、临床有效性、经济学特性、社会和伦理适应性6个维度,参与人员包括临床专家;信息科、医保办、设备科等管理专家。评估结果为建议先购买1~2台,再对采购的设备开展卫生技术评估,进而得出是否需继续购买[19]。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对是否应该使用安全器械,以减少工作人员与血管内注射相关的针刺伤害开展了Mini-HTA。针刺伤是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风险的重要来源,可导致多种病毒感染,此类伤害的一部分与血管导管的插入有关,使用安全器械可极大降低这种风险。但通过临床效果和成本进行评估,结论为投入过大并不一定能取得显著效果,故不建议采购[20-21]。
资料和方法
1.资料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1)1999~2008年《湖南统计年鉴》;(2)1999~2001年《湖南省卫生统计资料》;(3)2002~2008年《湖南省卫生统计摘要》
2.研究方法
(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查阅文献〔1〕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以及23个二级指标。
(2)确定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权重:在专家咨询中,请专家们对每个指标评价打分(评价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五个等级,分别赋予9、7、5、3、1分),求出每个评价指标得分的平均值,归一化后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
(3)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所选的指标及其权重,采用加权秩和比法〔7〕建立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模型。
(4)综合评价模型的应用: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1999~2008年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对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排序和分档分析。
3.统计学分析
采用Microsoft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2.计算RSR对各指标进行排序,编秩后计算秩和比,并根据秩和比值对1999~2008年湖南省卫生事业状况进行排序,结果见表2。根据加权秩和比(RSRw)作出1999~2008年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线图(图1)。3.确定RSR分布及计算回归方程以累计频率所对应的概率单位值Probit为自变量,以RSR值为应变量,计算回归方程为:WRS^R=-0.712+0.243Probit(F=55.294,P<0.01,R=0.935),回归方程成立。
4.分档排序
在合理分档表的基础上,按照最佳分档原则,即各档方差一致,相差有显著性〔8〕,将湖南省10年来的卫生事业工作状况分为下、中、上三档,见表3。方差齐性检验结果:F=1.466,P>0.05,满足方差一致性的要求。方差分析结果:F=34.809,P<0.05,表明三档间有差异。对三档进行q检验,结果显示为三档两两之间有差异。结果表明:1999~2008年间,卫生事业发展状况较好的是2007、2008年,其次是2001、2002、2005、2006年,较差的是1999、2000、2003、2004年。
基本情况选择的10家2~3星级宾馆,客房卫生状况良好,服务人员均能佩戴健康证明上岗,能够及时更换床单、被罩等卫生用品和用具,备有足够的垃圾箱、袋、桶等卫生设备,并保持卫生整洁,空气细菌总数在3~12个/皿,合格率为94.44%,气温检出范围在19.8~25.7℃之间,合格率为96.67%,风速检出范围为0.05~0.34m/s,合格率为98.89%,噪声监测值在31~57db(A),合格率为84.44%,台面照度监测值为98~749lx,合格率为95.56%,甲醛监测值为0.02~0.09mg/m3,合格率为100%,CO监测值为0.3~1.4mg/m3,合格率为100%,CO2监测值为0.03~0.07%,合格率为100%,可吸入颗粒物(IP)监测值为0.04~0.09mg/m3,合格率为100%。不同星级宾馆室内微小气候与空气微生物、有害物质检测情况在10家星级宾馆监测空气样本810份,各项指标均合格的783份,合格率为96.67%。其中二星级宾馆监测405份,合格386份,合格率为95.31%,三星级宾馆监测样本405份,合格397份,合格率为98.76%,宾馆星级越高合格率相对越高,但差异没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2.19,P=0.14)。微小气候合格率为93.69%(338/360),不同星级宾馆之间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为94.44%(85/90),空气有害物质合格率为100.00%(360/360)。客房用品用具检测情况在10家星级宾馆采集床上用品、顾客用具240份,合格的228份,合格率为95.00%。其中二星级宾馆合格率为91.67%(110/120),三星级宾馆合格率为98.33%(118/120),宾馆星级越高检测合格率越高,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χ2=7.11,P<0.05)。
宾馆的内环境中往往存在着对人体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因素,在卫生条件不完善的宾馆、旅店住宿的顾客容易患的疾病主要有:空调中不清洁空气引起的军团菌病、空气负离子减少所致的空调症(全身不适,易疲乏等);在通风不良的旅店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导致煤气中毒;有些宾馆、旅店、招待所的卫生间不清洁还会传播性病、皮肤病等;地毯等不经常打扫导致尘螨引起的过敏症等[7]。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是了解室内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它反映在某具体的环境内,环境要素对人群的工作和生活适宜程度,而不是仅依靠污染物的上限值简单地判断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8]。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人口流动的日益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度假作为一种普遍的娱乐消费活动,泰山作为旅游胜地,为满足旅客住宿需求,宾馆业迅猛发展,因此,全面了解宾馆业卫生现状,对保障旅客身体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旅客经常入住的2-3星级宾馆进行了随机调查,通过空气质量综合评价,评价宾馆卫生状况。在评价参数选择时,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最常见、有代表性、常规监测的污染物项目作为评价参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作为人为活动引起的污染物的评价指标,也可作为反映室内通风情况的评价指标;空气细菌总数可作为空气洁净度的评价指标;茶具细菌总数作为公共用品消毒效果的评价指标;台面照度作为人体视觉舒适的评价指标[8]。在10家星级宾馆监测空气样本810份,各项指标均合格的783份,合格率为96.67%。其中二星级宾馆合格率为95.31%,三星级宾馆合格率为98.76%,宾馆星级越高合格率相对越高,但无显着统计学意义。公共用品检测合格率为95.00%,其中二星级宾馆合格率为91.67%,三星级宾馆合格率为98.33%,宾馆星级越高检测合格率越高,这与文献报道一致[9]。本次监测不合格项目主要有温度、风速、台面照度、噪声和空气细菌总数。
分析认为,经营者以利益最大化为主,部分业主为了节省用电,空调开机不足,运行管理不规范或使用分体式空调不当,导致温度较低[5]。另外,泰安城区宾馆主要分布在主要交通干道上,交通繁忙,车辆来往频繁,人流量大,加之部分宾馆隔音设施不足,导致噪声超标。卫生监测的目的是掌握环境因素的种类、性质、浓度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依据有关的卫生标准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反映的是环境的综合卫生情况,便于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消除对人体有害的因素,创造一个良好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防止疾病传播[8]。监测结果表明:抽查星级宾馆有毒有害物质均符合国家《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这可能与工作人员责任心强,每天能够及时整理卫生、通风、换气、消毒有关。而微小气候多项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这提醒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各大宾馆各级领导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加大卫生设备工作投入,加强消毒人员的培训,完善卫生设施,改正不合格项目,为旅店提供清洁、卫生、美好、舒适优雅的环境,让旅游者有一个更加健康、卫生、舒适安全的休息场所[10]。保障旅客的健康。
关键词:
公共卫生项目;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评估方法;英国
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是指对公共卫生项目(如高血压预防项目、戒烟项目、健康运动提倡项目等)的开展状况,包括项目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成本—效益性、项目施行带来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等内容进行的系统的研究。公共卫生项目评估通过客观、真实可信的评价,追求有限卫生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更高的质量和效益。慢性病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应对慢性病带来的巨大挑战,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经验表明,通过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引入决策,为公共卫生项目开展决策提供循证证据,对推行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健康干预手段,提高优质高效公共卫生项目的执行度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评估体系。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在发达国家已取得较大发展。
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areExcellence,NICE)凭借其对公共卫生项目、健康干预项目的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科学严谨的评估方法,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本研究通过对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进行梳理归纳其先进的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现状讨论其借鉴意义,为我国形成更加科学的公共卫生项目政策制定机制提出可行的建议。
1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和技术方法
NICE是一个非政府部门的独立公共机构,主要负责卫生技术(包括药物、公共卫生项目和医疗技术等)的评估,制定卫生领域多类国家指导,为英国卫生部和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系统(NHS)的重要决策提供证据和支持[1-2]。NICE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了57项公共卫生指南[3],其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管理流程清晰,严格遵循流程;技术方法严谨,始终处于国际前沿。
1.1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管理流程NICE对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设定了精细流程,组建的项目评估团队负责协调评估参与者,按流程完成项目评估并最终向社会评估结果。
1.1.1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参与者。对每一个评估项目,NICE组建项目评估团队,协同合作完成每个项目的评估及相关指南的制作。每个评估项目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相对固定的公共卫生项目中心(主要负责选题和任务委托分派)、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决策制定)、临时组建的专题项目管理团队(主要负责管理协调工作)、外部研究团队(主要负责评估研究)、利益相关者以及指南制定和执行的相关支持团队等。CPHE(TheCentreforPublicHealthExcellence,CPHE)是NICE公共卫生指南制定的总负责机构,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宏观管理和行政协调工作,总体把控指南质量,确保指南及时更新、证据可靠、与现实问题相关等。公共卫生咨询委员会(PublicHealthAdvisoryCom⁃mittee,PHAC)。PHAC基于内部或外部收集的相关证据,结合干预措施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制定相应的措施指南。PHAC由CPHE任命,包括委员会主席在内约12~18个成员。主席通常由项目相关领域的医学专家或学者担任,其余成员包含6~12个任期3年的核心成员,以及在某一项目开展过程中临时指定的主题专家成员。专题项目管理团队(NICEprojectteam)。专题项目管理团队是NICE开展某个项目时临时组建的,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其职责包括对证据的系统性回顾和评审或检查指导、确保术语的正确等。NICE专题项目管理团队通常由13~15个人构成,有1~2个项目经理,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团队。外部研究团队。NICE在制定公共卫生指南时,可能需要委托相关的领域外部专家团队(大多来自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外部研究团队通过两种形式参与决策:一是以书面形式向PHAC提交评估报告和专家意见;二是部分成员参与指南制定论证会接受PHAC提问。利益相关者。NICE在制定公共卫生指南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包括病人、护理员、相关商业机构如药企等)高度介入。任何个人或组织只要符合NICE关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均可申请注册成为利益相关者,在NICE指南制定的过程中提供建议、进行监督。利益相关者在确定项目主题和公开咨询环节通过电子邮件、NICE官方网站和参加PHAC论证会议的方式参与项目评估和指南制定,提出评价和建议,NICE对其进行反馈并向社会公布,PHAC将其中合理部分纳入决策依据。
1.1.2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指南制定和的管理流程NICE制定公共卫生指南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选题、项目评估、论证和决策、指南,具体流程及大致时间分布见图1。
1.2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是基于循证决策科学理念的应用,NICE评估综合多种技术方法并且注重方法应用上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以保证评估结果为决策提供最佳证据。
1.2.1科学合理的实践证据评估。(1)文献研究。评估团队收集证据,并对其进行系统综述,对项目的功效、有效性证据的准确性、精确性等进行详细分析。(2)公开咨询。NICE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的监督,通过公开咨询等途径,不仅确保极高的公众参与度,还拓宽了证据收集渠道和项目评估路径。(3)实地调研。当公共卫生项目涉及全新的、具有争议性的领域时,NICE会展开实地调研,预测相关政策建议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了解指南执行和政策转化的难易程度。
1.2.2经济学评估。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原则,经济学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经济学评估,可利用量化指标,对比每个项目的干预成本、健康产出关系评估项目效果,为公共卫生项目是否适合推开提供科学合理的经济学证据。经济学评估主要基于四种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最小化分析[4]。NICE较推荐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1.2.3NICE指南相互引证。指南间的相互引证是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重要方法。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项目和卫生技术彼此相关,各类指南也并非孤立存在,指南之间存在交叉。指南相互引证,增加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重复性研究,节省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资源耗费。
1.3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总结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始终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和严谨的评估方法,具体而言,具备以下优势。
1.3.1专业团队充分协作并提供独立意见。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PHAC、专题项目管理团队、外部研究团队等多个多专业跨学科的团队明确分工、独立研究的同时相互协作,依据各自的专业特长,为项目评估、指南制定提供专业建议。
1.3.2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方便的参与渠道。NICE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评估,并提供了电子邮件、NICE官方网站和参加论证会议三种渠道,征求其意见并接受其监督。极高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使得无论是病人、医疗服务提供方、药品或器械生产者以及社会大众都能很好地接受NICE的指南。
1.3.3工作方式公开透明,管理流程清晰。NICE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遵循严格的管理流程,每一环节均实行标准化管理,并坚持循证、透明、公开、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原则,都有利于确保评估和指南制定的质量和科学性。
1.3.4评估方法严谨科学。NICE制定了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指南,并严格遵循指南中的评估方法,多种评估方法择优选取或交叉使用,既保证了评估方法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又确保针对特定项目评估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且保持持续关注,以保证一旦有相关最新证据发表,能够及时更新评估结果。
1.3.5评估结果政策转化顺畅。NICE作为非政府部门的独立公共机构,被赋予了制定全国指南的职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是项目是否推行的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样的流程机制保证了评估结果不仅在决策过程中得到采纳,还通过国家指南得以应用。
2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现状
我国公共卫生项目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步伐很快;而我国公共卫生项目的评估工作起步更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和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中开始逐步得到发展[5]。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并没有类似英国NICE的专门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评估机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以科研机构为主,主要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少数挂靠在高校、研究所和医院等单位。目前,已有学术研究得到发表,根据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进行文献搜索,仅研究高血压干预项目评估的文献就有254篇,但是,发表质量层次不齐,而且极少数采用了先进的经济学评估。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起步晚,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评估管理流程和方法指南缺失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缺乏国家层面评估机构以及完善的评估体系,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估流程和方法指导。由于行政主体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不足,现有开展评估研究的学术机构间合作零散,缺乏宏观统筹规划,并且评估研究方法缺失,质量也有待提高[6]。
2.2项目评估透明度不足我国公共卫生项目指南或规划通常由相关机构和部门直接制定,整个项目评估过程主要由专业人员参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缺乏公众意见表达渠道,存在高度不透明现象。
2.3项目评估证据收集难度大由于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制尚未形成并且没有提供可靠证据的数据库平台,项目开展过程中根据非评估标准收集的数据难以被直接应用于项目评估,特别是经济学评估中。
2.4项目评估结果决策转化难由于缺乏专门的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和决策转化机制,评估结果政策转化程度极低,评估结果一方面难以应用于是否推开某个项目的决策中,另一方面也难以转化为实际实施指南。
2.5项目评估成果利用率不高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通常只是零星于某些期刊杂志,或以课题形式汇报给卫生部门,没有专门的的信息平台进行统一收集、公布的工作,限制了信息交流,公众对研究结果的知晓度低。
3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我国国情,借鉴NICE评估体系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工作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3.1英国NICE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和方法制定全国指导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流程透明度不高,公众介入程度极低,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建议参考英国NICE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对其不断完善:制定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章程,保证评估过程的标准化;在国家指导中确立公开透明原则,引入社会公众对项目评估进行监督;确立公共卫生项目评估过程中允许利益相关者参与;完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规范公共卫生评估流程,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3.2建立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缺乏一个进行统筹规划、协同管理的评估体系,相关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无法保证。根据欧洲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发展经验,建议建立一个国家级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协调各方相关部门和机构,形成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相互衔接的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体系,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公共卫生决策依据,确保患者能享受标准化公共卫生服务。长期来说,为保障程序顺畅运行,需要在国家层面构建一个独立的评价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相关研究和流程技术把关。构建一个国家级的卫生项目评估机构对提高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卫生技术评估的学科地位和决策层面的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3.3抓紧构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评估人才支撑网络未来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必然需要三类知识和技术人才支撑:第一类是从事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的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专家;第二类是进行基于社会选择、政治需求、财政可持续性等因素的宏观政策导向评估的公共政策和卫生政策专家;第三类是提供项目执行具体环节咨询的利益相关者代表。需要鼓励相关的人才培养,加强现有人才的评估专业培训,积极构建科研合作网络,将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紧密联接起来,通过一定的人才培养和合作磨合周期,我国公共卫生项目评估将得到稳定的人才支撑。
3.4健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传播机制,推动评估结果的政策转化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中,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宣传十分重要,建议加强对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传播、政策转化和推广。一方面,完善信息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建立和持续维护信息传播的网络平台,注意专业语言通俗化,为公众获取评估结果提供渠道。另一方面,提高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决策转化,在加强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相关机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将评估结果转化为推行政策,并将政策建议细化为具体的行动策略,推动公共卫生项目评估结果的决策转化。
参考文献
[1]CulyerA,MccabeC,BriggsA,etal.Searchingforathresh⁃old,notsettingone:theroleofthe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J].JournalofHealthServicesResearch&Policy,2007,12(1):56-58.
[2]UKDepartmentofHealth.HealthandSocialCareAct2012:Chapter7,ExplanatoryNotes[S].UK:UKDepntmentofHealth,2012.
[3]RawlinsMD.NationalInstituteforClinicalExcellence:NICEworks[J].JournaloftheRoyalSocietyofMedicine,2015,108(6):211-219.
[4]DrummondMF.Methodsfortheeconomicevaluationofhealthcareprogrammes[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
在这个意义上,这些“以供方为中心”而提出的指标,实质上是行政主管部门的一种工作指标,或者说是事业规模指标,以之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无疑有失偏颇。“以供方为中心”的事业发展理念需要反思,进而转变为“以需方为中心”。老百姓的需求满足到什么程度,这才应该是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指标。为了实现这些需方指标,相应的要求供方增长多少床位、多少医护人员等等。很多国家正在进行转变。比如,瑞典提出一个卫生发展指标是“0-7-30”,或称为“日、周、月”,其含义是伤风感冒、小伤小病等,当天就能得到医疗服务;一般的疾病,包括内科外科,一周内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在一个月内,内科疾病得到确诊治疗、外科患者确保能动手术。这相当于政府代表卫生服务供方向老百姓许愿,各种不同层次、类型的医疗服务,相对应地,在日、周、月的期限内承诺提供。如果民众的合理医疗需求在承诺期限内没能得到满足,可以投诉。这就是卫生服务供给和发展理念的转换。
当然,我们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方法和指标,但是其理念值得借鉴,真正从需方要求出发,“以人为本”。而我们在制订、实施计划时,潜在的理念是我有多少资源,才给你提供多少服务。资源约束无疑是卫生发展规划、计划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卫生指标体系的构建中,确立“以需方为中心”的理念,提出一些“需方指标”,让老百姓合理的需求尽可能得到满足,同时让老百姓有清晰、简明、能切身感受指标来评价我们卫生服务的现实绩效并瞻望发展前景。我国以“五年计划”为主要形式的卫生发展规划已实施半个世纪,取得了显著成效和丰富经验,但严格说来,还缺乏宏观层面的“以需方为中心”的卫生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绩效,使“十一五”卫生发展规划目标更具操作性,亟待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卫生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这套评价体系,意义深远,其一,它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对卫生发展的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基准;其二,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和各地区的卫生发展或改革提供重要依据;其三,为我国卫生统计中增加一套体现卫生改革成效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指标体系。该评估体系研究卫生系统的目标、功能及政策策略,对于管理者由经验上升为科学决策,合理制订并实现卫生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考评考核指标的细化和完善,将会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指导,这正是探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意义所在。
构建卫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要与卫生部门的职能相适应,各级卫生部门及机构依据各自所处的能级地位,在基本职能相同的前提下,具体指标应当有所区别。从全局来说,必须宏观统筹,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性和需方评价(用可及性为代表)为主要特色,除了以往卫生统计中常见的社会发展指标、人口结构与素质指标、健康指标、资源拥有量与配置、效率指标等,还应新增卫生保障指标、公平性指标和可及性指标。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反映缩小城乡之间健康水平、资源配置、医疗保障差距的努力。重在考察卫生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能力建设。但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并不能一蹴而就,其中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继续教育,不断发现和培养具有发展前途的复合型人才,形成各学科的带头人,使能力建设成为每个卫生人员的自觉行为,才可能为卫生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系统性原则: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相配套,注重以人为本理念。观念更新是实现卫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坚持为民服务理念、创新发展意识,处处体现统筹与和谐的观念,才有卫生大系统内各系统、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才能集小成大,水到渠成。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建立和谐社会思想,必须在评估指标体系各个部分都有体现。
3、代表性原则:卫生发展评价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对一些枝节部分宜尽量简化和省略,力求突出重点,突出关联全局的、表明卫生系统特征的主要指标。
4、动态性原则:相关评估指标需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与时俱进。鉴于“十一五”规划是一个中期过程,对指标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可以前(“十五”)后(“十一五”)衔接,不断完善。实行动态管理也反映了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认识也应不断发展深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与时俱进,并不否定目前所确定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而是反映了其发展性和前瞻性。
5、可行性原则:充分考虑指标的量化,使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为使评估指标体系更科学、更具有普遍意义,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专家论证和实践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评估体系指标进行筛选,在集中各方面意见后作出增删,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出现阶段对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认识水平。
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评估内容和标准
分值
考核
办法
评分
组织
管理
5分
1,学校有分管卫生工作的校级和中层领导,并且熟悉学校卫生工作政策法规.
2,学校将卫生工作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总结之中,并作为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条件.
3,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不足600人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技术人员.
1
2
2
实地
了解
卫生室
建设
12分
4,卫生室面积不少于15㎡,有上下水设备,最好设置在一,二楼层.
5,卫生室按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卫生器械与设备配备目录》配备(城市按Ⅰ档标准配备,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按Ⅱ档标准配备,农村学校按Ⅲ档标准配备).
6,学校卫生制度健全,图表规范,卫生室有专用微机,各种数据实行微机管理.
7,学校每年有一定经费投入卫生室建设.
3
3
4
2
实地
查阅
教学
卫生
10分
8,学校重视教学卫生工作,经常对教师,学生进行教学卫生知识教育.
9,教室布置符合教学卫生要求,课桌椅配套(每班应有3种型号),采光照明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定期检查.
10,经常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和教学卫生.
11,学生每天认真做2次眼保健操.
2
4
2
2
随机抽查查阅资料
健康
教育
10分
12,学校积极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无吸烟学校"活动.
13,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有教师,教学有计划,有教案.
14,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2
4
4
问卷调查查看记录
体检
工作
10分
15,学校认真组织学生体检,受检率达100%.
16,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及档案,整齐规范.
17,学生形态,机能和常见病等数据统计,分析,评价准确,每年体检后形成学生体检分析报告.
3
3
4
查阅资料
常见病
防治
26分
18,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有计划,有矫治措施和详细记录.
19,学生沙眼患病率,寄生虫感染率控制在3%以下.
20,学生贫血,营养不良呈逐年下降趋势.
21,防近工作:严格控制新发病率,新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矫治率达80%以上;患病率低于市平均值.
22,防龋工作:积极开展窝沟封闭和氟化物防龋工作,
窝沟封闭和氟化物防龋率分别达到80%以上;龋齿充填
率达80%以上;患病率低于市平均值.
4
4
4
8
8
随机抽查查阅资料
传染病
预防
6分
23,学校重视防控传染病,积极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建立健全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
24,坚持晨检制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25,积极开展学生预防接种工作.
3
2
1
查看资料
学生饮食卫生
16分
26,食堂,宿舍卫生符合有关要求,并定期检查;食堂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持证上岗.
27,学生营养配餐选用厂家符合市教育局规定;学生饮水符合有关卫生要求.
28,建立饮食卫生安全责任制,无饮食安全事故.
8
4
4
实地检查查阅资料
红十字会工作
5分
29,开展学生心理卫生咨询活动.
30,培训发展红十字会员并积极开展宣传活动.
3
2
查看资料
等级评定:90分以上为优秀,60--89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
注:1,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直接评为"不合格":
(1)不按国家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
(2)在学校卫生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行为;
(3)近两年内发生传染病流行或出现食物中毒事件.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校,给予加分:
(1)健康教育教师近两年内在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活动中提供示范课.
(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2)学校卫生工作近两年内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
(国家级加3分,省级加2分,市级加1分)
(3)学校卫生人员近两年内科研论文获奖.
Abstract : We have roughly separated the approaches according to four main purposes of evaluation: basic research,status assessment, measuring effectiveness, and accounting and compliance.from the evolvement of Public Health,we can learn:Trend towards project cycle management approach, Increased presence of both outcome & process evaluation, Emphasis on Methodological Rigor, Increased use of qual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Iterative Feedback, Accountability to Public, Collabo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st public health organizations.
Key words:Public Health,Evolution,Evaluation
一、引言
评估即价值的评定,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测量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评估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从人类开始出现它就存在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评估包括收集关于特定的医疗卫生保健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意在达到这些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判断。
公共卫生评估的产生实际上可以追溯到流行病学,或者研究影响人类疾病的发生分布和原因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流行病学和医学一样古老。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被认为是现代医学之父,在公元前5世纪他就暗示一个人的外在环境和个人行为与生病是有关系的。 流行病学自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就有明显的发展,在近年来它大大受益于社会科学里的方法和技术,尤其是心理学。然而,公共卫生评估的发展绝不囿于某个学科的发展,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本文探讨了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并提供了一些这个领域里的关键进展,对每种方法提供了人们或者组织要么使用该种方法要么在它的发展中有帮助的例子。一般而言,这个总结主要集中在监控和评估的方法而不是实际的用于说明项目或者活动成功的实际标准或者指标。我们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因为我们想通过使用它们去监控和评估相关的项目以及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
二、西方公共卫生评估的演化逻辑
在这个部分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卫生评估历史的总结,讨论公共卫生评估是如何取得进展的。按照四种主要的评估目的,我们粗略的把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分为: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对最重要的部分我们按时间的顺序讨论该种方法,有时和例子结合起来以更有效的说明该种方法。最后,重要的是注意某一种方法可能满足不止一个评估目的。下图是一个简化的公共卫生评估演化树,但是所提供的方法并没有涵盖公共卫生历史上应用的所有的评估方法。
(一)基本研究
在公共卫生中,任何评估回答的第一步就是理解它发生的环境和影响它的结果的机制,例如:从业者需要理解疾病背后的原因,它们最终使用的任何活动的独立性。实际上,在从业者发展它的活动之前,它们首先必须理解疾病的分布以及它们如何转播的,对基本研究的知识积累在评估中是经常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它们为发现和或检验理论以及与活动相关的假设打下基础。
正如前面所指,早在公元前5世纪,像希波克拉底这样的学者至少已经思考到了环境、个人习惯和疾病之间的关系。在希波克拉底工作后的两千年里人类思考疾病的原因,但是很少去衡量影响,直到1662年Londoner John Graunt出版了The Nature and Political Observations Made upon the Bills of Mortality。该书第一次在人群中量化疾病谱,它用可利用的关于出生死亡和疾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去确定趋势,检查潜在的原因以及定量化影响,按标准化程序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形成了现代流行病学的基础,这种研究方法意味着公共卫生评估的起源。Graunt的工作也经常被认为是人口统计学的诞生,它是一个致力于研究人口的规模、构成和分布以及源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徙模式变化的学科。像流行病学一样,人口统计学在公共卫生评估里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状况评估
早期在理解疾病,疾病分布及其原因方面的努力为后来公共卫生的项目评估打下了基础。这样的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公共卫生评估者和政策制订者也需要去了解人类疾病的状况和潜在的威胁。他们甚至需要知道随着时间的过去,人类健康的变化。对状况的评估为政策制订者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状况评估包括评估特殊变量的条件和状况(例如,死亡率,儿童营养,心脏病的发病率),通常设计一些活动去影响变量。
在1970s之前,公共卫生研究者和从业者已经使用较小规模的或者非常特殊的研究和调查去理解卫生活动,以评估相关的小范围人群的健康状况。在1970s早期,尤其是在政策层面,越来越认识到需要数据进行大规模的对比。对大规模比较数据的需求促进了产生世界生产力调查(WFS),它在1972-1984年间实施。WFS是我们定义的大规模标准调查的例子。
大规模的标准调查像WFS在财务上,技术上和后勤上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导致需要确定成本-效益方法,这样才能收集到最需要的和最及时的信息。这样,快速评估方法在1970s的后期应运而生。在公共卫生领域,与在其他学科里一样,存在不同的快速评估方法。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快速评估方法可用于健康教育项目、计划设计和评估的各个环节,具有快速、无需大量理论数据资料,并能评估潜在信息等优点,但它不提供评估特殊项目层面的活动的细节性信息。
在公共卫生领域,快速评估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扩大的免疫计划(EPI)所使用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在1974年设立扩大的免疫计划,以增加对白喉、破伤风、哮喘、麻疹和肺结核的免疫覆盖率。为了评估项目进展,在信息不是太可靠的情况下,世界卫生组织需要一个简单的调查设计以衡量各国的免疫覆盖率。为扩大的免疫计划而设计的抽样战略虽然没有传统研究方法的严格,但是它更简便和快速。
(三)衡量效果
经常地,公共卫生评估者尤其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人不仅仅对知道一般人群的状况感兴趣,而且它们更想知道它们的项目是否对目标人群有理想的效果以及它们如何能为现在和将来的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评估效果反映了这种需求。通过使用评估结果去确定项目的效果,在一些情况下,这种类型评估很明显的和项目活动评估紧密地连系在一起,因而直接地有助于项目的实施。然而,直到
1960年代早期这种类型的评估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此时,用在公共卫生和社会服务上的资金却增长迅速,随着在社会项目上的投资,捐赠人、政府机构和公众想知道他们的资金运行效果的证据,这样公共卫生机构开始把重点集中在更系统地衡量特定项目的效果。以项目导向的衡量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和前述的为状态评估而使用的监测与评估之间的关系可能是模糊的,主要的区别正如我们已经定义的一样,就是状态评估独立于一个活动,然而评估效果必须与一个活动效率相连。在公共卫生衡量效果中出现了一些主要方法和创新,这些既包括以影响评估又包括采用的一些管理办法,我们主要讨论健康影响评估和实践研究。
健康影响评估,它源于前述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该法案在确保新的发展项目、行动或者政策时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的一股强制力量。它反映一些特殊的,在环境影响评估里没有得到充分地对待的健康问题。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在1986年世届卫生组织报告关于环境影响评估的卫生安全之后,在1980年代后期开始更多地直接提出这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影响评估定义为“政策、计划和项目可能是用于判断关于人们卫生的潜在影响以及在人群中这些影响的分布的程序、方法和工具的结合。”
实践研究。在1960s中后期,由于试验研究较之在实践、技术和伦理等方面地问题难以实施,作为一个替代选择,实践研究出现了。实践研究的主要贡献来自在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它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决策合理的基础。实践研究是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在严格和可靠性上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在项目计划和在项目编制中监控和评估系统却落在了后面,作为回应,在70年代早期,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 由Leon Rosenburg领导的咨询小组,应用投入产出原理,开发出第一个逻辑框架分析法(LFA),用于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1973年由USAID正式采用逻辑框架分析法(LFA),接着传遍了世界各地,迅速被一些组织采用。
公共卫生从业者从1980年代后期广泛使用该逻辑框架,在一个完整的形式里,逻辑框架为理论以及项目的基本假设提供了一个的图形化的解释,描述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和影响的结构已经成为公共卫生标准评估框架,它可以确定这些因素之间的项目关系和相应的指标。逻辑框架最完整的形式可以提供一个明确评估问题、衡量数据来源和数据收集点的操作性框架。
1980s尤其是90年代更加把重点放在可问责性上,虽然已经设立一些改进的方法去确定项目影响,但是效率问题仍然广泛存在,公共卫生活动也许会产出理想的结果,但是和这些结果相关的支出是多少呢?资源用在其他的活动是不是更好呢?效率分析——结果分析的一种类型,通过衡量效果或者是单位成本(财务的和非财务的)的效果回答上述问题。效率分析是评估研究回答的是关于项目成本与其收益的资金价值或者它提供的设备状况的产生的效果这样的一些问题。效果评估的两个众所周知的类型就是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率分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公共卫生领域内绩效监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需要说明影响的具体指标,尤其是在卫生保健管理领域和地区政府机构,如,美国卫生和人力服务部。加拿大政府定义绩效监测为:“正在收集资料的过程意在评估满足战略结果的进展,可能的话提供进展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警告。”
绩效衡量一般有三个特征。第一,开发一个明显的目的目标和战略;第二,开发和实施战略以评估绩效;第三,使用绩效信息以改善管理实践或者资源配置。当绩效监测可能包括过程指标时重点经常首先放在记录结果和影响上,当绩效监测紧紧集中在结果和影响上时它就不能说明投入和过程可能会有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以及这些产出和影响的获得。同样的紧紧基于绩效结果和绩效影响的评估没有提供充分的信息去完整的理解活动的效用和它实施的效果。
在1990年代早期,责任运动在公共部门里得到广泛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993年美国政府绩效和结果法案相联系的结果管理运动,无论是动机还是责任运动都促成了在公共卫生组织里采用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例如,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他们在1990年代后期采用了基于结果的管理方法,基于结果的管理运动直接回应了监控和评估往往只集中在产出而不是项目的实际影响的批评,基于结果的管理完全把绩效管理和监控相连。在文献中,最完整的定义之一来源于加拿大政府,它清晰地区分了RBM(results-based management)和PM(performance
monitoring)。按照这个定义RBM是“一个综合地有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它整合商业战略、人、过程和标准以提高决策和驱动变化。该方法集中于过程早期的正确设计实施绩效衡量,学习和变化以及报告绩效”。同样的UNFPI定义RBM为一种改进项目和管理效力和责任的方法。根据UNFPI,RBM使用结果作为计划管理报告的基础。RBM努力通过比较和分析实际结果和计划结果通过一般的监测和评估报告,反馈和调整来提高绩效。RBM方法在公共卫生里的评估通常在大型的多边的捐赠组织里是非常普遍的。在那里,政府的政策需要结果导向的方法。
同时绩效监控和基于结果的管理变得流行起来,一些组织开始采Cracknell所描述的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去监控和评估。Cracknell使用该术语是针对开发领域的,尽管有一些公共卫生组织使用监控和评估系统被归入到项目循环管理中去,这种方法结合了逻辑框架和基于结果管理的优点。项目循环管理认识到监控和评估在孤立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情况下是行不通的,所以它必须溶入到项目循环中去,一些项目循环管理在公共卫生中的运用,强调直接与项目目的、目标和活动相联系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影响指标应该是混合的。当用这种办法实施时,该种方法使组织沿着活动和产出的因果链以获取特定的影响,从而显示进展,把经验教训反馈到项目管理中去,也是公共卫生项目循环管理中一些方法的普通要素。
(四)责任/和遵从标准
评估要完成的第四个目的就是责任或者遵从标准,遵从标准评估一个项目或者组织遵从规则授权标准或者其他的正式规则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捐赠人使用遵从标准监控以确保他们的资金接受者完成合同或者要求所强调的活动。在这种意义上,在衡量效力评估中的影响评估方法在有些时候就是用于责任和遵从标准目的。
在1970年,随着环境保护组织的建立和1970和1980年代对有毒废弃物的恐慌,政府和公民一样在监控环境和卫生问题时变得很积极,我们把这类的公民和监控活动称为是守门人和公民监控。环境保护署(EPA)和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局(OSHA)是法律授权的,保护公民健康和环境的看门人组织的例子。EPA和
OSHA起着正式的规范的作用去监控环境的和工厂暴力的组织,当这种暴力发生时,工厂会受到罚款和可能会失去从业的执照。公民监控是指较在不正式的场合下公民经常不是在法律授权范围类执行监控的。
当守门人和公民监控采取“大棒”的方法来监控和遵从标准时,资格认定和委派使用“胡萝卜”的方法去引诱组织满足保证人民健康和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标准,这在卫生领域里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其主要是由于医生被迫获得营业执照。直到近来这才开始作为一种给组织和公司一个竞争的契机的战略而变得流行起来。资格认定和委派在组织层次上可以使那些公司和机构区别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足较高的质量标准,这种监控战略在管理保健领域越来越流行。
三、启示
按照评估的四个基本目的,我们讨论了在公共卫生领域里的监控和评估的演进:基本演进,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这是一个讨论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演进的有用框架,也有些讨论了其他的一些评估目的倾向,但这里没有得以展开。这里提出了当今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系统里的更一般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没有在演进讨论里出现,但是对理解公共卫生监控和评估的方向任然是重要的。我们之所以对一般的程序和原理更感兴趣,是因为不仅使用它可以监控和评估项目,而且还从公共卫生监测和评估的历史中可以得到的启示。这里我们总结了那些一般的因素和交叉的趋势以及强调一些上面讨论的更广泛的倾向。
(一)项目循环管理方法倾向
公共卫生评估开始把重点放在可量化的方法上(例如健康风险评估、大规模标准调查),同时现在许多公共卫生组织相应的开发出了很好的、系统的和整合的监控和评估系统。尽管在开发监控和评估系统的这些组织中,具体的步骤都不一样,但是监控和评估应该包括以下项目应该取得广泛共识:概念模型开发,计划编制,实施,监控和评估系统的修正和调整,数据分析,沟通,以及反馈到项目层和管理层的决策制定中去。
逻辑框架在项目循环监控和评估中是重要的工具,他们为概念化理论因果联系、活动点以及活动和目标状况之间的假设关系提供了图示化帮助。一些组织使用理论模型,提出在项目活动和目标情况之间的假设联系;其他组织使用逻辑框架作为计划编制工具。然而在许多情况下逻辑框架既包括理论之间的联系也包括项目因素。
(二)结果和过程评估的增加
尽管一些公共卫生组织把结果和影响方法加入到监控和评估系统中去,但是也有一些组织强烈地争论要完全地把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完全整合到一起,他们认为评估不是简单地检查过程或者影响而应该是他二者都很重要,过程评估提供环境和对产生结果的项目的理解。然而许多公共卫生组织对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同等对待,一些组织认为过程导向评估和参与导向评估是为新公共卫生而设计的。
(三)强调方法上的精确
公共卫生领域使用精确的方法和确保在评估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整合方面相应的更为重要。在以研究为导向的组织里尤其是这种情况。在其他许多组织中,对一个特殊活动的变化指标和变化的归因进行区分有一个清清晰的认识,衡量工作尤其是后果和影响衡量必须显示因果和影响关系。
公共卫生评估的演进显示了越来越选择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以区分项目影响和所属原因。随着这些方法和工具也越来越多的用于实践,把总项目影响从净项目影响中区分开来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加。
使用更复杂的方法和工具的趋势可能更易于面向未来,正如一些公共卫生评估专家所支持的,重新回到使用实验设计以及多阶层模型的增长,纵向的调查回归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也成为一个通用的工具,随着对健康监测和监控服务配置应该反映人群需求而这些需求随着地理状况变化而变化。
一般地,在公共卫生内部越来越重视生物学方法和系统思想。这些模型认识到真实世界装置具有动态的和不可预料的特征,模型建议卫生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人之间的,社会文化的,环境的政治因素所影响,为了反映这些更复杂的模型,一些评估方法开始从定量分析、实验分析到一个更广阔的系统分析。
(四)越来越多地使用定量的和混合的方法
出现在公共卫生机构里的普通的监测和评估原理使评估应该既使用定量数据也使用定性数据。定量数据来自于那些易于量化的情况,取得这些定量数据所使用的方法变化的范围很大,但是必须包括调研,实验,和直接的衡量。然而另一方面,定性数据不能以量化的数字的形式进行总结,使用收集定性数据的方法一般包括焦点人群调查,参与式调查和人种学。
CDC(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强调数量信息和质量信息的整合可以帮助确定证据是充分而全面的。Buckner等指出越来越多的兴趣放在对评估项目绩效的质量标准上来,例如,保健的质量。从业者也认识到数量方法和质量方法的互补性质,从那些不同方法的到的数据帮助确定更可靠的结果。质量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欢迎,尽管他们仍然处在使用的早期阶段。
(五)对公众的责任
近20年公众越来越重视可问责性。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者通过对项目实施促进参与的方法提供一个平台。这样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在公共卫生评估中,这成为一个基本的准则,即公共卫生利益相关者必须参与到活动中去。
对公众的责任也隐含在绩效和基于结果的衡量方法后面,这些方法反映了对更清晰地说明取得的结果和确保资源在获得这些结果时以最有效的方式来使用等等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资格认定和委派项目也反映了公众对了解和他理想的高质量的服务的需求。
总之,公共卫生评估方法可以大致分为四类:基本研究、状态评估、衡量效力以及责任和遵从标准。通过对公共卫生评估方法演变的考察,我们可得知在改领域对需要良好的监控和评估已经达成共识;越来越多地使用项目循环管理方法,该方法把监测和评估和项目计划编制清晰的连系在一起;在项目管理中重点放在结果的反馈和使用上;既使用的定性数据也使用定量数据;在机构内与监控有关的问题开始考虑合作。 参考文献
1、Cummings, Harry F. 1997. “Logic Models, Logical Frameworks and Results-Based Management: Contrasts and Comparisons.” Canadia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University of Ottawa, Volume XVIII, special issue, p482
2、Hennekens, Charles H. and Julie E. Buring. 1987. Epidemiology in medicine. Edited by S. L.Mayr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cMullan, Colin , and John Eyles. 1998. Program evaluation in public health, edited by P. b. 4.Ontario, Canada: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gram & McMaster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3、McMullan, Colin , and John Eyles. 1998. Program evaluation in public health, edited by P.b.4.Ontario, Canada: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gram & McMaster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p159
4、MEASURE DHS+. 2002. About DHS+ surveys and research [Internet]. MEASURE DHS+ n.d.[cited November 14 2002]. Available from measuredhs.com/about/types_of_surveys.cfm.
5、Patton, Michael Quinn. 1997. Utilization-focused evaluation: The new century text. 3rd ed. ed.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6、Paustenbach, Dennis J. 1995. Retrospective on U.S.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ow others can benefit. (6):283-332.
7、Rehle, Thomas, Tobi Saidel, Stephen Mills, and Robert Magnani (Eds). 2001. Evaluating programs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a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handbook for program managers and decision makers: 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
8、Robert Mcdonald. October ,2002.“Practical Approaches To Support Evaluation In The Government Of Canada.” Http://Www.Europeanevaluation. Org/Docs/Macdonald. Pdf.
9、Salomon JA et al. Integrating HIV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rom slogans to impact. PLoS Med vol 2(1):e16, January 2005 (medicine.plosjournals.org/archive/1549-1676/2/1/pdf/10.1371_journal.pmed.0020010-S.pdf, accessed 17 November 2005).
10、Susan Rose-Ackerman.,The Economics Of Nonprofit Institutions : Studies In Structure And Polic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The Nation’s Progress in Cancer Research: An Annual Report for 2003. Washinto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3 (cancer.gov/nci-annual-report.pdf, accessed 17 November 2005).
11、The right of everyone to benefit from the protection of the moral and material interests resulting from any scientific, literary or artistic production of which he is the author (article 15, paragraph 1 (c), of the Covenant). Geneva,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General Comment No. 17. (ohchr.org/english/bodies/cescr/comments.htm, accessed 25 January 2006)
12、The right to the highest attainable standard of health, Geneva Committee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General comment No 14. (ohchr.org/english/bodies/cescr/comments.htm, accessed 25 January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