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课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5:5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师观课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师观课报告

篇(1)

看了三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自觉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下面分别谈谈对几节课的浅显看法。

第一节:教师组织课堂能力强,各个环节流畅自然,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的。课堂驾驭能力明显很强,对课堂中每一个环节落实相应教学目标的处理方法很得当,能够让学生在愉悦自然的状态下投入学习的氛围中,真正做到了潜移默化,而不是灌输、给予;对课堂中的细节处理很到位,善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位同学能够有足够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确保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对教材的研究极其深透,能够把教材化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积极的典范,既提升了学生的基础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内在素养。

第二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对讲授本科非常有效,特别是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很到位,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够非常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恰当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引导,推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容易的接受教学内容理解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效益。教师对课堂的主体也就是对教材的解读似乎稍显薄弱,建议可以用更长的时间,做更加深刻的讲解和引导。

第三节:教师教学的课堂教学理念和基本思路方法非常先进,特别是对作为小学生的孩子们的思想教育的渗透和引导,能够更加积极有效,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以比较恰当的方式方法推动学生的素养和能力的形成,能够从知识、方法、能力等方面,全面的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自我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教学方法的使用稍显单一,特别是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以使用更多的方式加以突破。

总结三位老师的课堂,有以下几点非常值得学习。一是以学定教、以教带学,教师能够时时处处以学生的学习为导向,拟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二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三是课堂教学驾驭能力极强,能够围绕学生的课堂反映,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展开教学。

篇(2)

(一)高度重视,迅速召开动员大会

我校对我系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委托校党委副书记柳菊兴同志和保卫处邢连义同志联络指导我系工作,系领导班子也高度重视这次学习实践活动,3月26日我校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后,我系党总支于3月28日下午即召开党总支会议,研究制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生物技术系总支书记董妍玲、系副书记刘学贵、系副主任谭新国同志任组长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为活动的开展做充分的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3月31日下午,我系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员大会,全体教职工党员参加了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柳菊兴同志莅临会议指导。动员会的召开,为我系掀起学习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多方位进行宣传交流

为使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促进学习交流,我系在网站上专门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专栏,刊登相关学习安排、学习简报、学习文章等,另外在宣传栏刊登党员的学习心得等,丰富了学习交流的渠道,除此之外,还积极向学校宣传部投稿,已有三篇稿件被刊用。

(三)多次组织集中学习,做到领导干部受教育

我系以三个党支部为单位进行集中组织学习,每个党支部都组织三次以上,先后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教育部部长周济和湖北省常委张昌尔在高等院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等。在学习中系领导带头讲解辅导,为学习讨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切实做到领导干部受教育。另外还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徐栋梁教授、李辉老师和艾凌老师对全体党员进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宣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个人自学,撰写读书心得

根据系学习实践活动安排,党员干部按照规定的学习篇目认真进行自学,并结合工作深入思考,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将代表性的学习心得在系专题网站进行汇编公布。

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讨论交流、聆听专家辅导讲座等,我系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和认识上有了以下收获:一是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紧迫性和自觉性。二是进一步理清了教育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的思路和措施,增强了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对我系解放思想,探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形式多样,结合实际,搞好调研,破解发展难题

(一)调研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

一是对我校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围绕我校制定的“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主题,积极配合学校的部署,在学校《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六个方面的重点问题中选取四个进行广泛调研,包括深化教育改革等方面调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调研;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研;师生员工关心的重点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和谐校园调研等四个方面,撰写了四篇调研报告。二是结合我系实际,全面调研。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我系紧密联系工作的实际,把实践特色贯彻活动全过程。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探索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主题,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发现和找准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措施,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科学化。在调研活动中,我系围绕系部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学生工作等四个方面精心研究拟定了4个调研题目,主要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专人访谈的形式征求教务处、督导室、兄弟系部等相关部门和全体教师、学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6篇,交流调研成果2次。

(二)多层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找突出问题

一是积极响应学校的“4+1+X”的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四场“解放思想高层论坛”,二是查找我系突出问题,包括系党总支先后组织了二次解放思想研讨活动,三个党支部分别召开解放思想的大讨论,重点研究制约我系发展的突出问题,讨论实践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通过几次思想大讨论,认识到“实践特色不强,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我系发展的突出问题,广大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党员围绕为什么要解放思想、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以及对学校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三个方面作了讨论和交流,增强了广大学生党员增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我系将思想大讨论反应的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进行反映,收集反馈意见和新的建议。

(三)坚持边学边改,力争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是全力以赴,狠抓学生的就业工作。我系高度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系领导班子亲自抓就业,我系谭新国副主任与武汉菁萶生物公司达成就业协议,公司已招收10名学生,重点培养为管理型工作人员,暑假后,公司将再招聘60名学生成为技术型工作人员。同时谭主任还亲自带10名学生到大连三禾生物有限公司进行上岗培训,目前该10名学生均与公司签署了就业协议。目前我系本科就业率达70%,专科就业率85%左右,排在学校就业工作的前列。

二是高度关注考研工作。我系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考研工作,尤其是研究生初试考试结束之后,我系专门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对考研学生考试情况进行摸底,并且由党总支书记董妍玲博士对已经过初试线的考生进行复试前的辅导,帮助分数较低的学生进行调剂,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我系已有18名05级本科生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考取的学校包括中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重点院校;同时还有6名06级专升本的学生考取了研究生。

三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

按照我校的办学方针,我系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组织骨干教师进行2009年湖北省“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先后进行了《基因工程》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微生物工程教学团队的申报,两个项目的申报时间紧,工作任务重,我系教师积极配合学校和系部的工作,牺牲课余的休息时间及清明节的假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真正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当前工作两手抓,达到两不误、两促进的效果。

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切实做到人民群众得实惠

一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职工三球一操比赛,我系教工代表队在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我系分团委也承办了多项活动,如全校趣味运动会、大型团会以弘扬延安精神、在全校各学生公寓以大型展板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图片展”、“五四”晚会、纪念5.12系列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积极参加学校团委组织各项活动,并在全校“风之影”舞蹈大赛中获得冠军。我系还组织学生进行“长河港湾”义务劳动及清明节扫墓等活动。

虽然我系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时间紧,工作任务繁重,学习的内容多,有的同志在多学、细学、深学方面做的不够;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在学以致用方面还需下功夫。这些我们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认真加以克服和改进。

第二部分: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的动员及工作安排

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既是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成效的检验和深化,又是整改落实阶段的前提和基础,广大党员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素质教育,争取把我系建设为学校特色强系。方法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思维方式、工作方法、领导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思想认识上、体制机制上以及工作作风、工作标准、工作细节上深刻剖析原因,寻求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努力做到思想境界有大提升,精神风貌有大转变,实际工作有大突破。

根据我校党委在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的要求,结合我系的实际工作,现就第二阶段(2009年5月4日—6月10日)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方法步骤:

5月4日起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起草活动方案和安排,5月12日召开动员大会。根据我院《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握好第二阶段中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报告、组织群众评议三个主要工作环节。加上第二阶段活动展开前的广泛征求意见,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工作,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书面材料(2009年5月12日-14日)

认真查找部门、个人在解放思想方面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重点是查找发展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在教学区和学生区分别设置征求意见箱、开通网站、电话、QQ等多种形式。重点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征求广大教职员工意见建议;二是征求各部门处室的意见建议;三是征求曾经在本校工作过的老领导、老教师的意见建议及兼职教师的意见。四是征求学生及家长关于系部管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五是班子成员之间要开展谈心交心,听取意见,沟通思想,互相帮助,加强团结。党总支班子成员要撰写发言材料,查找班子和个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上报学校指导检查组,班子其它成员也要撰写发言材料,在民主生活会上印发。

(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009年5月15-18日)

系党政领导、各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要邀请专家代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列席参加,每名党员都要进行发言。发言要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全国高水平民办大学”主题,深入查找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总支负责人不仅要代表班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还要带头自我剖析,生活会还要邀请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三)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2009年5月19-20日)

各党支部要以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组织开好党员主题生活会,每名党员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查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职能部门负责人、系主任要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听取党员的意见。邀请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列席指导,支部要做好会议记录。

(四)形成分析检查报告(2009年5月21-31日)

起草并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报告,要从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一要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着重分析科学发展观在我校和各系部建设发展的要求;二要着重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根源;三要着重分析研究符合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可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经过努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意见;四要着重分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查找问题要突出三个重点,即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师生员工和社会反映的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自己动手完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

召开党总支扩大会议,全体党员参会,并邀请专家代表、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列席参加,邀请校党委领导班子联络点负责人参加。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评议稿。

(五)组织群众评议(2009年6月1-10日)

领导班子分析报告形成后。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书面评议等形式,组织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对分析报告进行评议。要求参评人员要比较熟悉情况、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评议能力,并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和广泛性;参评人员范围为班组以上干部和职工代表以及有关专家等。着重评议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调查研究和听取意见的范围广不广;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清不清,制定的工作措施行不行;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不强等方面进行评议。分析报告内容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职工群众评议中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体现到分析报告中,对存在的能整分析报告和评议结果汇总分析并经学习实践活动督导组把关后上报。

二、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加强分析检查阶段的组织领导

系党总支书记,各支部书记和职能部门主任要亲自抓,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分析检查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议。

(二)要抓好各个环节工作落实

按活动方案要求,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开好民主生活会,在查找分析问题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并组织力量对报告进行评估、完善,使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不走形式,取得实效。

(三)要抓好宣传报道工作

充分运用网络、电子显示屏、宣传橱窗、广播台、校报等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报道各支部情况,加强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篇(3)

报关实务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报关和物流等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国家对进出境货物监管的各种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制度,能够熟练地进行通关作业,从而能够为参加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奠定基础。但该课程具有实务性强、知识点多而知识点之间逻辑性不强等特点。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侧重于卷面考核,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课堂教学和岗位要求脱节,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重新设计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更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以满足当前职业需要。

一、现有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报关实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但本课程的任课教师大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重点讲解理论知识,而实践环节很少,甚至没有实践环节,这将导致教学目标无法达到。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的让学生浏览教材中的报关单及报关所需各种单证的样本,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各种单据只能直观地识别,不能进行各类单证的缮制,更不能进一步的修改。最后,根据现行海关规定,从事报关工作,必须取得《报关员资格证书》。这一规定使得许多教师为了提高考证通过率。在教学过程中把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按照应试的方法向学生讲授,违背了高职院校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二、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难点

1.通关活动

我国海关对进出境货物分了很多种类,如一般进出境货物、保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针对进出境货物所属类别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而且报关活动是在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实施的活动,课程不可避免地涉及相关法律条文和管理制度,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许多专业名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进出境货物报关单填制

学生要熟悉报关单的填制规范,还要能看懂英文的商业单据并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才能正确填制报关单。这对于英文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很多学生仅仅在阅读单据的过程中,甚至还没有开始填写报关单之前就已经产生畏惧心理。同时,报关单填写过程费时、费心、费力,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对其填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3.商品归类

进出口商品归类是海关监管、征税的基础,归类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进出口货物的顺利通关。尽管在商品归类中总规则有6条,但商品种类千变万化。没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为指引,要在数以万计的编码中为某种商品找到正确的编码的确很困难。而且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导致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报关实务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1.设计原则

报关实务课程设计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依据工作岗位确定专业目标;依据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依据职业能力选择课程内容和设计学习项目。课程的选择要切合实际,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引导,提升高职学生的报关业务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内容以报关员资格考试教材为模板,内容之间逻辑性不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可以把课程内容整合为基于报关工作过程的知识体系,包括进出口申报――配合海关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各环节所需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提炼出本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此基础上安排综合技能训练,即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票进出境货物的通关作业。先知识后技能,先一般后综合,难度层层递进,适应学生学习规律。

3.重新构建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之后安排实践教学,现在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内实践、模拟实训和课外实践阶段。

在课内实践阶段授课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对报关活动中的单个环节及相关业务进行课内随堂训练。模拟实训阶段在理论课程结束后,利用报关培训模拟软件进行报关综合实务培训,主要培养学生对的综合运用能力。课外实践阶段让学生到报关企业实习,让直接面对客户,将前两个阶段学到的内容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中,使得对报关活动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化学生职业素质

报关工作与国家贸易政策、经贸法规密切联系,并因经济形势经常改变,因此专业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报关工作的学习与调研,形成高学历基础上的高技能团队。同时,在教学环节聘请报关员和海关工作人员担任兼任教师,优化师资结构,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优化学生职业素质。

5.建立配套的实践教学资源,强化教学效果

运用报关软件,并建立相应的报关实训基地作为硬件支撑,营造模拟学习环境;与多家报关、货代企业及海关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密切联系从事报关员工作的毕业生,由他们提供大量案例资料,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这势必将给本门课程的教学带来新气象。

总之。在报关实务实践教学改革中,要始终以素质教育为宗旨。把实践教学作为加强报关能力训练的手段,应在充分认识本课程教学难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来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高学历高技能的教师团队营造实践教学的氛围,以模拟训练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将会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报关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艳.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3]杨华,张学东.报关实务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篇(4)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51-02

[作者简介]王莹莹(1985-),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在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已经是国家教育的主体之一,而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高级技术工人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看,高职教育与高职人才必将成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我国政府对高职教育日益重视,但我国高职教育特别是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快速发展。本文以五年制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的报关实务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为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帮助。

一、五年制高职报关实务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教材资源存在局限性

报关实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内容更新很快的一门课程,而且专门适用于五年制高职的教材并不多。以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至今仍使用的是中国海关出版社的报关基础与报关操作实务两本教材,本套教材安排不够科学合理,报关基础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很多内容与报关实际流程无关,难以满足学生从事报关员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专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五年制高职专任教师资源本来就紧缺,因此,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很少,导致教师授课内容一般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或通过网络、电视、图书馆等资源获取的资料,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层面,自然很难引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三)实践基地建设不足

在目前的五年制高职学校的体制下,学校一般会考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重点专业上,因此,报关实训基地建设与否取决于本身在学校专业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校缺乏专业性的报关实务实训平台,很多都是借助于国际贸易实训和物流实训平台。

(四)校企合作力度不够

从事报关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报关员的从业资格证,但是此证书的考取率特别低,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讲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如果没有报关员证很难去相关报关企业实习,而且学校由于缺乏资金一般很难给学生联系到可以去实训的企业。

二、五年制高职报关实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报关行业市场的需求

如今,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日益成熟,在报关行业市场,企业需求的人才越来越倾向于技能型人才,而且是上手快、见效快的技能型人才。如果五年制高职学校教学还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将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二)报关员岗位的职业要求

报关员岗位要求报关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与货物进出口有关的法律、对外贸易、商品知识、海关法律法规并具备办理相关海关手续的技能。从报关员的职业需求出发,五年制高职学校教育必须抓好报关实务实践性教学。

(三)完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的改革需要

没有实践操作的报关实务教学是不完善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现象很难避免。如果能够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贸易环境中亲身体验企业的报关活动以及相关业务,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接触过程更为具体化,理清报关活动与相关外贸环节的次序关系,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加强五年制高职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开发校本教材

专任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努力编写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报关实务教材,并编排报关实务实训指导书。内容上应尽量结合报关行业的最新动态、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毕业生的工作状况等,并对相关教材进行提炼总结。结合报关员考试教材编排相关考试内容,满足学生考证的需要,这样既能切合实际,又能为学生考取报关员证书做好准备。

(二)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创造条件

实践才是硬道理。对于高职学校的教师来讲,只有自身具备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除了学校要给专业教师创造条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教师自身也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去相关的报关企业或者外贸公司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把社会最需要的最新技能传授给学生。

(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大部分五年制高职学校都提出了建设课内实训、软件实训、校外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真正能把这一教学体系落实到位的学校却是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匮乏。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制约,建议五年制高职学校的专任教师可以在课内实训上下功夫,改变教学方法进行模拟教学、任务导向教学,增加学生操作的时间;可以人工模拟软件,将报关的整个流程让学生分组完成,并串联起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当然,只靠被动实践是不够的,还应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报关实训基地,将报关单的填制、各种货物的报关等流程让学生用软件操作,顺利完成模拟报关的通关流程。

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应力争找到合作企业,争取与海关和报关企业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以便安排学生和任课教师定期到海关或者出口企业去接触第一线的报关业务,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强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将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聘请行业专家传授工作经验

来自企业的专家的讲座很受学生欢迎和重视,因此,可以适时邀请海关相关部门或者报关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来校讲学,设立专家大讲堂,介绍他们在报关工作中的经历、心得以及在填制报关单、商品编码归类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提高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加大外贸英语的培训力度

报关实务课程是使用英语较多的课程,如填制报关单凭据原始的英文单据,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报关流程中所需应用的英语知识,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外贸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避免错误或不当用词;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英文原版电影或者小说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简单日常会话能力;应定期根据日常外贸业务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述,或重复英文原版对话来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加强学生的口头交际训练。

四、总结

总之,五年制高职的报关实务课程是主干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应充分认识本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凸显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色,这样才能适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合报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艳娜.进出口报关实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010(3).

[2]吕振凤.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报关实务》课程改革[J].物流科技,2010(8).

[3]戴淑飞.基于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2年(6).

[4]刘洋.高职报关职业能力与报关实务课程的新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0(2).

[5]陈明舒,金鑫,王智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创新[J].时代经贸,2010(26).

篇(5)

当新接手一个班级时,教师应该做好精彩的自我介绍,从而马上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为以后的进一步沟通打下基础。让学生了解老师是必要的,作为老师也要重视了解学生。第一步应该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记住学生的名字,上课提问的时候叫学生的名字,让人觉得很亲切;课后与学生打招呼,叫他们的名字也显得亲切自然。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了解了学生,和学生沟通起来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内容可讲,做到“投其所好”。学生才会感到老师对他很关心、很了解他,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

第二,沟通需要教师理解和尊重学生

现在的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有它的特殊性,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的变化。从心理上来说,一方面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希望摆脱束缚管教,常以成人自居,自尊心强,逆反心理强;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时,又渴望能够得到帮助和理解。作为老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不愿意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硬性任务,我们要讲道理,不能一味批评指责。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态度,甚至讽刺、挖苦的方式对待他们,必然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对学生的伤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调皮捣蛋、犯一些小错误,这就好像书中有时也会出现缺页、印刷错误等问题,假如这时教师采取一种高高在上咄咄逼人的姿态来训斥、甚至惩罚学生,那么就好比你把缺页或有印刷错误的书撕毁而不再看下去,那么后面的精彩就与你无缘了。理解和尊重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原则,也是沟通的重要原则。老师对学生做到理解尊重,同样也会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师生之间就能形成友好互助、互相尊重的关系。

第三,沟通建立在师生平等的关系基础之上

师生良好的沟通,平等不可少。我觉得平等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和学生平等对待。教师一直高高在上,总是俯视学生,总是看到学生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是不能很好和学生沟通的。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我们要把学生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当学生有错,加以正确的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走入正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自己有时难免有错,要勇于自我批评,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在老师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学生肯定会养成勇于承认错误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在一个班级里,学生肯定会有差异,成绩上的差异、个性上的差异、家庭情况的差异……教师不能因为这些差异,就“差异”对待学生。学生自尊心很强,内心很敏感,老师的所作所为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优等生的确讨老师喜欢,但是处在中游的学生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把爱心撒向每一个学生,绝不能施给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定格成永远的差生,要平等对待学生,把他们塑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平等对待学生是沟通的前提条件。

第四,沟通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篇(6)

要树立“安全为天”的观念,着力打造平安劳教所。一切为了安全,一切为安全服务,安全工作和其它工作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要改善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所部所有资源,为场所安全稳定服务。目前在所部大规模开展基建工程以及筹备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复查验收期间,所管安全和队伍安全尤为重要。在所管安全方面,目前,影响所管安全最突出的问题:一是所情分析不深,二是有了情况处置不合理,三是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四是缺乏对安全工作科学的考核评价奖罚机制。在所情的收集和处置方面,要在“早知,真知,亲知,深知”和“早发现,早处置,早转化,早预防”的要求上来做文章。在队伍安全方面,主要解决“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解决视而不见和用错误的方法处理劳教学员错误的行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确保队伍安全更需要有客观的认识和强有力的措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干警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探索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准确地考察干警的政绩。做到用政治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警是否坚持正确方向;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警是否重实干、办实事、求实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既考察干警的“显绩”,又考察干警的“潜绩”;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考察干警在发展中是否顾全大局、统筹兼顾,是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提高矫治质量为中心,落实首要标准为目标,正确处理所管、教育矫治、习艺劳动三大手段的关系。

矫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依靠整合手段来实现。一方面,三大手段有“条件论”,这是客观存在的。手段的功能都是为了提高劳教学员矫治质量,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条件发挥不同的作用。所以一直强调要正确运用三大手段,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去具体运用,以提高教育矫治和落实首要标准。另一方面,三大手段有“人为论”,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三大手段自身不会发生什么矛盾,之所以有矛盾,是因为人在组织实施中有偏差造成失衡而引发矛盾,或是由于人的矛盾而引发事的矛盾。因此,要处理好三大手段的关系,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完善执行三大手段的运行机制,尽量避免和减少由于主观原因造成的矛盾,克服先入为主现象,坚持什么是科学的,什么就是对的观点。使三大手段能有效发挥各自功能。

篇(7)

1、学生对我院师德师风状况的评价,选择“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16.81%和59.83%,选择“一般”和“较差”的比列分别为 20.80%和2.56%;这说明学生对我院教师总体的师德师风评价还是不错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还有二成多的学生对教师由更高的期待和希望。

2、在对本专业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测评中,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的比例达到66.66%,选择不满意的比例为3.74%;这一数据说 明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离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发挥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3、从学生对学院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调查中,“育人意识淡漠”、“学术功利化严重”、“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和“自身表率作用欠缺”分别 达到38.44%、26.43%、18.62%和16.52%;从教师自身角度来分析目前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术功利化严重”、“合作精神 创新精神不强”、“爱岗敬业精神不强”分别列前三位,分别达到34.5%、27.6%、24.1%,而“育人意识淡漠”仅为3.4%。学生和教师对“育人 意识淡漠”这一点认识还是由很大的差异,学生认为教师育人意识还比较淡漠,而教师则认为育人意识方面都做得还不错;教师可能还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进一 步了解学生的需求,真正确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主体地位。此外,学术功利化现象,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是目前影响着师德师风建设的一个很负 面的因素,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引起一定的重视,加强学术评价方面的引导工作。

4、在加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方式的选取上,选择“加强氛围建设,培养教师道德自觉”的比例高达62.1%,“加强制度建设”和“奖惩结合,以奖 为主”都为17.2%。这足以说明,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同时要适应时代要求努力进行 创新,以高度自觉的精神,同时辅以必要的制度建设和奖惩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形成师德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 学院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系主任、学科负责人、教学督导组、辅导员等组成。学院党委书记作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第 一责任人,主体是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实验室人员、办公室人员与辅导员。建立健全“师风师德信息员”制度,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及时反映沟通学院师德师风 情况。

2、坚持严格的教师准入制

要进一步规范新进教师的选拔鉴定,坚持用严格的政治标准、道德标准和业务标准选拔新教师。每学年举办一次“新教师谈心”活动,开展学院领导一对一联系与指导。加强青年教师上岗前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继续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3、强化师德教育与培训

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专题研讨与培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开展辅导员工作技能培训和专家化培训,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4、开展模范教师表彰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奖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师德高尚和教书育人成绩显著教师的表彰力度。通过学院优秀教师、“吾爱吾师”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 主任、优秀导师评选等,对成绩突出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的依据之一。对有失教师形象的言行,领导小组要对有关教师及时劝诫、警示或 给予处分,对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在年终考核中评为不合格。每年举办一次“新老教师话师德”座谈会,邀请学院领导、新老教师参加。

5、加大师德师风宣传力度

学院领导小组要善于营造氛围、发现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的思想和事迹,及时总结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学院网站、公告栏、校报等媒体加以宣传推广,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篇(8)

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本专业、本管理有关的内容,“学习围绕工作转”,其他的知识涉及较少,关注较少,研究较少,即使是学习也是浅尝辄止,跑马观花,学习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知识的深度严重不够;对于党的新的理论、政策以及其他关系社稷民生的、前沿科学知识的、社会热点、焦点等关注度不高,掌握的也不多,有人笑称“你除了教书就什么都不懂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还做的很不够。所以,我个人认为自己在思想觉悟、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与所担负的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还存在工作细节上的一些环节,特别对分管的工会工作、高三年级组工作、档案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的积淀可言,也没有较多的经验借鉴,考虑工作不深透,不细致,不全面。

2、工作思路与工作效果还有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在教学、工会工作中创新意识还不强,魄力还不大,习惯于走老路、说老话、做老事,遇事怕顾此失彼,承担责任与风险,工作上求稳怕乱,求稳怕险,不敢按照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有针对性的新举措;在有关工作的安排上还有很多顾忌,瞻前顾后,思前想后,总是考虑和在乎别人的感受与思想,导致即使是成熟的思路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性格的原因而中途放弃,尤其是在高三教学工作因为新课改孕育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的实际,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而有所变通,大胆进行变革;工会是全体工会成员的“娘家”所在,在发挥工会“教育、建设、维护、组织”等四个方面职能的工作主动性不够,聚人心、暖人意、汇人智的工作做得比较少,开展的工会活动相比以前有所减少。所以,很多工作没有很好开展,主要与自身的工作思路有很大关系。

3、工作方式还有不成熟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个性差异和年龄关系,工作中如注重落实学校政策,过于较真,加之事后又很少做说明工作,工作中给同事们造成了一些伤害和误解。同时,在工作中一味埋头干活,不重宣扬沟通。有些工作设想或举措本身是正确的,但因为平时较少向领导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总是觉得自己尽全力在干工作,群众看得到,领导应该也看得到,没有必要进行沟通。或者因为不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和理解有关当事人的心情和想法,导致好心办坏事,真心办坏事,间接地、无形中为工作的有效开展设置了一些障碍。

4、工作中还存在本位主义思想。

对于自己的工作能够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但对于学校的其它工作总觉得管理不宜交叉,应是各司其职,再说自己年龄也少,阅历不多,权威性不强,不是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就关心较少,深入较少,对后勤工作、对教育管理工作等知之较少,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自私的本位主义思想。

二、问题和不足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觉得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对终身学习、可持续科学发展理解还不渗透,认识还比较肤浅,思想比较麻痹,行动比较懒惰,特别是联系工作实际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主动性、迫切性不强,还没有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2、工作思路还要调整。

对自己当前分管的几项工作因为工作时间短、个人学识水平低、思考方式比较单一等原因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还没有明晰的工作思路,看问题还不够准确、全面,往往易于走老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即使有了较好的工作思路,又因为个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个性原因,有个别事情还没有及时获得领导、同事的理解、支持,工作还没有得心应手的效果。

3、思想解放还不够。

不能自觉地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工作实际中的问题。造成了思想不够解放,手脚放不开,觉得什么事情都有心无力,找不到支点无处着力,加之有时懒惰的原因,导致政策运用的不活、不准、不到位,年级管理不严、不细、不规范,工会工作因循守旧、画地为牢,档案工作被动,难于突围,进而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

4、个人主义还在作怪。

研究问题不能排除个人的利害得失。尤其在考虑一些敏感问题时,不能摆脱个人主义,患得患失,怕这怕那,考虑过于全面、细致,实际上是怕工作有损失,名誉有影响,领导有看法,同事有想法。这样一来,事业心、责任感有所降低,推动工作时就缺乏激情、勇气、魄力,难以开创新局面。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现在,学校组织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提高自我的极好机会。今后,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逐步改正不足,尽量缩小差距,将自身正确定位好,完善好。

1、加强学习,提升理论修养水平

要坚持全面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一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深学透,紧跟时展步伐,思想上不落伍,行动上不迟缓,路线上不错误,做理论方面的“忠实信徒;二不断学习学校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知识与方法,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真正将教育当成职业、当成一份事业来用心经营管理,做教育方面的“行家里手”;三是深入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去践行理论,深化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努力自身修养水平,做理论的“忠实践行者”和“改革者”。

2、克服惰性与畏难情绪,大胆创新工作方法与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学习,虚心求教,学习领导们的工作思路、领导风格、领导艺术、领导水准,努力拓宽思路、开拓视野、开动脑筋,着力研究适应新时期发展形势的新方法、新举措;要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克服求稳、保守、畏难思想,敢于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看准的事就大胆试、大胆闯,争当创新先锋。

3、树立科学的理念,做教师的表率。

做为管理人员中的一员,我一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干事创业的热情同关心爱护教师、关心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感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工作中认真自觉地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思路,遇事多向领导汇报,多同同事商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多沟通,多联系,将讲原则与讲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发挥好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恪尽职守,廉洁工作,积极做老师们的表率。

篇(9)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的迅猛发展,市场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全国各相关高校每年输送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总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遗憾的是,近些年相当一部分专业学生毕业后没有走上与医疗保险相关的岗位,而是被动地选择了其他行业,造成经过多年精心培养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严重流失。根据社会医疗保险单位和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反馈,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差、适应周期长,导致用人单位新人培养成本高。

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专业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从专业性和实践性上来看,医疗保险专业应该被定位为应用型专业。

尤其是本科层次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以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的,而应定位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专业发展目标,强化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医疗保险教学模式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多数院校至今仍主要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极为薄弱。

1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实操指导性强的教材和模拟软件。

(1)缺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

首先,目前大部分医疗保险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目前的就业问题严峻,很多医疗保险专业的毕业生都选择通过继续深造以留在高校, “跻身”高校教师行列。

因此,这些教师是没有在专业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或实践的,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但是实践领会与操作能力则明显不足。在这方面,国外政界和教育教师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为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师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通道。[1]而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学历要求等,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或有政策实践的专家由于没有高学历而无法从教。

其次,医疗保险专业的交叉性造成了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教学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医疗保险需要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保险专业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医学底蕴。而某些院校医疗保险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临床医学专业,这些教师有着深厚的医学知识,但只有少数教师有过保险公司实践经历,多数教师对医疗保险专业知识了解有限,缺乏医疗保险的实践经验;另一个极端是,专业教师都来自于金融保险专业,有着深厚的金融保险学功底但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这些教师都很难将医学知识和医疗保险实务有效结合。

(2)缺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和模拟软件。

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一般涵盖了保险学、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学、人身保险学、健康保险学、医院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但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管理条例的罗列。有些教材虽然名为“××理论与实务”,但是实务部分一般仅陈述某省市的医疗保险政策或者某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条例、细则,缺乏实际操作内容的介绍和指导,缺乏相关案例的讨论启示与实践延伸。

此外,医疗保险专业在许多高校并未配备实验室或者与其他专业共用实验室,并且各大高校在医疗保险实操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方面投入过少。

1.2 缺乏专业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

由于医疗保险专业的特殊性,其专业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发展较为完善,而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和领会,这是各大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的匮乏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理性认知和感性了解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

1.3 实践课程设置层次不清、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实践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按照教学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组织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相互承接、相互联系的实践课程。然而,现在部分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没有统一的、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完整的实践计划和安排,造成教学混乱的局面,实践课程教育的重点容易被学生和教师忽视,造成实践课程被“混着过”,这些不利于实践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拓展,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应付实践课、教师胡乱安排实践课的现象。[2]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与医疗保险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如去医院医保科、商业保险公司等实操性实习单位熟悉相关专业岗位的职责及办事流程,开展医保政策实操手册的学习,进行数据处理软件的上机实验等。而这一类的实验操作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安排,大部分支离破碎、流于形式,实际教学质量并不高,也未达到预期的目的。

2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

2.1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双师”队伍建设。

医疗保险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包括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授课教师既精通医疗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要熟悉医疗保险业务,如医疗保险产品分析、医疗保险计划设计、医疗保险核保理赔、医疗保险产品营销等。然而,由于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一般的专职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在师资配备时,可以考虑安排“双师”教学,即医疗保险专业理论课程部分由专业教师承担,而实训教学,尤其是课外实训教学部分由保险公司相关专业人员负责。[3]“双师”教学既有利于专业教师专心负责和深化理论教学、从而减轻压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接受一线专业人员最直接、最权威的指导,亲身体验医疗保险实务操作流程,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另外,各院校要考虑培养具有“双师”特征的专业教师。例如,将现有的专业教师分批送到相关岗位去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回校后便可胜任医疗保险专业相关课内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完全依赖外界师资力量的尴尬局面。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包括实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进行岗位模拟、现场讨论、计算机模拟操作等教学。在校外,各大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如医院医保科、政府医保局、商业保险公司等)、民间团体(如医疗保险协会等)合作,将其建设为长期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物参与度和社会问题认知程度。另外,还应当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相关单位在未来发展的知识需求和人才需求,根据市场需要培育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人才。此外还应加强与外界交流,建立多种渠道,及时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和社会信息,以便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做出更好的安排和计划。

(3)实践教学资料的准备。

实践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实践模拟操作软件等资料。体现出各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践的方式及手段、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办法。根据需要编制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一部,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外购或其他途径取得。

转贴于

2.2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形式。

(1)课堂实践教学。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两个部分。在介绍基本理论知识时,由于侧重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具体形式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双方辩论的形式进行;在基本制度运用阶段,其实践内容应侧重于加深学生对基本制度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基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能够体现社会医疗保险职位的特点。可以按照医疗保险的职位设计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模拟实际职位手工操作与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具体做法是:提供固定场所建立模拟职场和实训室,引进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课堂教学企业化管理试点,装备模拟保险流程各环节的专业教学软件。

(2)校园实践教学。

在学校模拟保险企业等开展有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保险文化和职业素养。组织辩论会、演讲会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适应保险市场的社会竞争能力。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普及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5]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咨询服务。

科研和创新活动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竞赛也是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展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6]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对于推动医疗保险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医疗保险专业要倡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新苗计划”、“未来学术之星”等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研比赛项目。

(3)社会实践教学。

校外综合实习部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进行。

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社会实践中的医学实践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医疗保险专业开设医学课程是专业工作的需要,但实际教学中总认为知道一些临床医学知识即够用,忽视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校外实践,医院临床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的社会实践部分应建立医院临床实习和保险公司、医保部门“双实习”制度。[7]社会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特点可以选择医院、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其校外实习基地,由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具体的工作。其内容应体现社会医疗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般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安排实习的内容,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具体内容和程序可与实习基地教师合作确定。力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有良好的实习效果,获得实习单位好评,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实现实习后直接与实习单位签约就业。

(4)各实践环节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安排,可将医疗保险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实验课、专业课题调研课、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展课内外相关实习课程,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形成整个专业实习课程整体流程,培养出实操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专业与市场对口的学生。[8]

1)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如《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主要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医疗保险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 1 周布置下去,第 1 7 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做统计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如:承担了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因此会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或平时的实践课程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对策,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

2.3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课程的考核应当体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采用“过程评价+考试考核”综合评价模式,考试考核学生对医疗保险学基础理论、基本制度的掌握情况,其中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选择相邻两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对照,以此来评价其教学效果。

3 结语。

一个完整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条件、形式和评价,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医疗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能力的拓展和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乐勋,张文鸣。2007 年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9-60.

[2] 况成云,杨江林。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素质[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l(8):478-511.

[3] 藤航。我国本科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J].西北医学教育,2002(3):10-11.

[4] 袁杰,郑先平,等。我国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医教育,2007(1):11-13.

[5] 郑先平,刘雅。对健康保险专业核保理赔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86-88.

篇(10)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我市各级政府强化依法管理,使民办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市现有民办中小学(含职业中学)共有219所,在校生6.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11.5%,三城区民办小学在校生3.8万人,占三城区小学在校生总数的3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办职业培训学校69所,年培训量为5万人次。

民办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39人,占全市普通中学教师的9.88%;民办小学专任教师2262人,占全市小学教师的12.33%;职高教师173人,占全市职高教师的16.27%。教师的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师具有教师资格外,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教师的平均工资约500元,幅度为250至1500元以上。

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企业举办的办学水平高。如中天北京四中、车辆厂中学、川外附中学等学校,与全国名校合办,管理规范,教学质量好,设施设备较为先进,收费较高,学生大多是来自中、高收入的家庭。个人举办,以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办学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兴农中学,办学理念新颖,内部管理机制灵活,发展为现该校已拥有学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250多人,学生公寓、实验室、运动场等教学设施齐全的完全中学,2003年高考成绩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评为优秀民办中学。由于该校教学质量高,设施设备先进,一些贵阳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进入读书。达兴学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初见端倪。

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我市民办教育的现状,制定《贵阳市民办中等学校审批暂行办法》和《民办流动儿童少年初中必备办学标准》,成立了民办中学设置评审委员会,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从2001年起,每年拨民办教育专项补助经费20万元,帮助民办学校购置教学设备,其中80%用于帮助流动人口子女学校。2003年,市政府拨专款300万元用于民办学校建校贷款贴息,帮助民办学校的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民办学校的学籍管理、教学业务、德育工作、师资培训、教师职称评审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管理,加强民办学校规范管理。

二、问题和困难

1、《义务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力度不够,相关政策不配套。调查中感到《民办教育促进法》中规定“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落实得不好,认识普遍不到位。民办学校申请信贷,不能以举办者投资兴建的校舍作为抵押,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发展。征用土地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手续复杂。民办学校的学生由于不具有本市户口,不能升入本市重点高中,而升入普通高中也需交3000元借读费,民办学校认为这直接影响民办学校初中阶段的办学规模及水平,也是不平等待遇,同时我市也失去一批优秀的高中生资源。一些办学者对教育的公益性认识不足,办学急功近利,对学校建设和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2、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不规范。我市民办学校90%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规模小。办学者有热情,但缺乏现代教育管理知识,常常是家族式管理,而聘用的校长没有管理权,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不利于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3、相当一批民办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不能达标,设备简陋,办学条件差。多数学校是租赁民房作校舍,教室面积窄小,采光不足、通风不良,有的教室就是通道。课桌椅多是公办学校淘汰的,新旧不一,教具配置不齐,实验设备简陋,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一些学校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学生活动场地少,课外活动受限制。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收费往往较低(约80-500元),仅能维持教育教学低水平运作。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稳定性差。在生源以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里,教师的来源是进城打工的乡村教师和外地非师范毕业的大中专生,大多不具备教师资格和职称。教师工资偏低,大多没有办理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教师没有安全感。学校与教师之间没有正规的聘用手续,双方缺乏制约机制,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5、教学质量令人担忧。除兴隆中学等少数学校外,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的生源是外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家长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求不高,学生基础差别大,加上教学水平的原因,至使教学质量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要求。初中生的毕业合格率低。

6、职业培训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我市的职业培训设置的专业虽然有四十多种,但市场需求量大的家政服务、药业加工等专业却很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建议

1、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识。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形式多样的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国家鼓励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扩大教育资源,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办教育,支持民办教育,为民办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制定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各级政府应将民办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各类民办教育的布局规模、办学条件、生源、师资进行全面的统筹,制定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审批民办学校,合理布局,保护合法办学,严厉查处违法办学,遏制恶性竞争。同时在流动人口密集地区,整合公办学校的办学资源,尽快实现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的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目标。

3、加大民办教育的扶持鼓励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需求日益增加,我市民办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应依法逐年增加对民办学校义务教育的专项投入,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办法,帮助民办学校解决贷款发展问题。

上一篇: 幼儿园中层干部总结 下一篇: 公司项目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