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6:0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Key words: advanced financial accounting;teaching effects;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F2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59-02
0 引言
高级财务会计学从内容上依然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在理论上仍然服从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但与初级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相比,有着自身专业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属于财务会计教学中较高层次的部分。高级财务会计的“高级”体现在它专门研究一些非常规问题、疑难问题、存在于特殊行业的问题,以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的前沿问题。鉴于其特殊性,导致师生对这门课程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针对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深入分析使大家提高对此课程认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1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介绍
区别于会计学基本原理主要讲述从原始凭证到账簿的基本记账程序和中级财务会计以工商业企业为对象阐述如何具体编制记账凭证和通用财务报表,高级财务会计则主要针对那些没有严格遵循会计四项基本假设的业务和事项,如非标准会计主体的有关企业合并以及合并财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非持续经营的企业重组会计、破产清算会计;非标准会计分期的中期财务报告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非标准货币计量的外币业务会计、通货膨胀会计,以及一些一般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接触较少的业务和事项,如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油气开采会计、保险合同会计、套期保值会计等。
由于国内教材编写者对于高级财务会计定义、高级财务会计的性质及其组成内容看法不同,因此尽管对高级财务会计内容达成了基本共识,但是在具体层面确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导致我国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着一定的差别。
笔者借鉴不同专家的观点,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情况,认为其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基本概论 主要阐述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包括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性质、地位、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及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没有概论的介绍,会使学生没有形成关于此门课程有别于初中级财务会计的认识,不能形成一个对高级财务会计的整体框架,从而导致学生一头雾水。
1.2 特殊会计主体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 主要阐述企业合并以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会计,相应地介绍合伙企业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等。作为特殊的会计主体,合伙企业、连锁经营企业、企业集团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实务中已是大量存在。
与此同时,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详细制定了专门具体的规范,有着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该将其作为本课程的核心内容。
1.3 一般会计主体涉及的特殊财务会计问题 此部分应该包括以前教学中较少或没有涉及的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折算会计、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油气开采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借此来拓宽学生关于会计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 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
2.1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丰富 由于教师的年龄与技术和学校教学硬件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纵观现在大学的教学,大部分仍普遍采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以黑板和粉笔为教学条件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和学习,课后完成一定课程作业的传统模式。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际应用性较强、集理论和实际于一体的学科,其中需要一些实际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票据、凭证、图表等,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老师很难将各种实际物品带到课堂,供学生参看。
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注重每个章节的理论教学,使得各章在内容上联系不紧密并且与实际相脱节,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形成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
此外,由于教师讲解占用了课堂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分析中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时间减少,同时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和研究的机会也受到制约,这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前沿的、需要各抒己见的问题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
2.2 教学考核方法单一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性,考核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制度。现在绝大多数考核都是以试卷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做好课堂笔记,考前突击老师所讲授的重点内容,考试就可以顺利过关,这对于学生是很不利的。
这种考核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这使得虽然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到位,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很难体现出来,尤其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这种业务复杂的问题,这种矛盾尤甚。
2.3 相关实践课教学内容缺乏 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级财务会计更是属于需要大量实践的分支课程。同时,现在企业招聘会计人才,都希望能有相关实际经验,从而可以迅速适应工作,快速承担起任务。这也要求学校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课程,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但现在高级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却很少开展,即使存在校内实验课程多数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这种只重视理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可能使学生认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很枯燥甚至产生厌烦等负面学习情绪,从而影响此门课程的教学质量。
3 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实践改革的建议
3.1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1.1 多媒体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影响着包括教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使得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获取更多知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级财务会计课时较少这一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可以把视频、声音、图像以及文字融为一体,把复杂抽象的东西较为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网络功能,可以随时查询一些老师联想到或学生提到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共享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后将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共享给学生,允许学生课后不限时间和地点的复习巩固。
3.1.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满足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教师引入一个具体实际案例提出若干问题,组织学生探讨和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高级财务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很高的学科,因此,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已成大势所趋。
案例教学可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来选择不同的案例,案例可大可小,可以是最近的热点问题,也可以采用经典案例,不拘一格。
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更扎实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理论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案例加深对相应理论的理解。
3.1.3 角色互换式教学 所谓角色互换式教学指的是老师和学生互相转换彼此的角色,老师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学生以老师的角度和身份给同学讲解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初安排好每位学生的讲解内容,学生则按照既定的时间和内容以老师的角色将所属自己的内容讲授给大家。
这种方法促使学生课后积极主动学习和查找相关资料,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参与度,改变了一直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同时,每位学生都是基于自己独立的思维、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进行阐述,克服了以往全程由一位老师讲解而产生的教学局限。
3.2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结束时进行考核是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鉴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复杂且多,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此才能克服传统试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采取案例分析报告、撰写相关学习体会、以及平时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
如此再结合上传统的试卷考试,才能综合反映一个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加大实践环节力度 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因此加大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在校内,可以建立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实验室,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财务软件,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通过增加财务会计实验课程,模拟真实工作中的会计环境,使学生在学校也可以身临其境地接触到现实业务。
与此同时,应该加强与学校当地企业的联系,与其建立互惠的实习基地,可以有机会组织学生现场观摩,并可以调研学习中需要的一些企业财务数据。通过校外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室教学的枯燥无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积攒了一些现实的经验,取得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双重收获。
参考文献:
高级财务会计是本科会计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其相对于其他的会计课程,具有更综合、更复杂、难度更大的特点。本文试图从课程衔接、案例教学和科研促教三方面探讨促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合理衔接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
目前不同体系的教材对中级财务会计(简称,中财)和高级财务会计(简称,高财)的内容设计不一致,笔者认为应先按以下标准区分好中财和高财的课程内容:第一,符合会计四项基本假设的内容放在中财中;有所变化的特殊事项及特殊交易部分放在高财;第二,将企业集团化、国际化、证券化的相关处理放在高财。
在进行上述区分的基础上,将中财和高财的课程内容放在完整的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分配。笔者认为,高财与中财的内容关系最密切的是中财长期股权投资、单一企业报表编制与高财会计企业合并报表编制的相关内容。其次是固定资产的核算业务与高财的租赁会计;金融资产的核算与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在进行高财合并业务教学时,可要求学生复习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单个企业财务报表编制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简化的案例演示从单一报表到合并报表中间涉及抵消分录编制的原理及处理的变化。讲解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有必要结合中财的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内容。此外,可以根据各个学校对中两门课程的时间安排进一步调节课程内容。比如将高财中相对简单的租赁会计放在中财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中讲解;相对简单的所得税会计,可提前讲解到中财讲解。
在完整的课程体系中实现两门课程的内容衔接,可从教材选择、教案编写、课件制作以及课堂讲授等方面着手。在教材选择方面,中财与高财最好可选择同一个课题组编写的教材,或是自己学校编写的教材或辅助讲义,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的照应与衔接。在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方面,应实现教研室的统一,时间安排更好衔接,且前后备课内容相互照应,便于学生后期自行对照复习。中财的有关章节可通过“拓展知识”、“课外阅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引导,“预告”相关知识在高财的应用;高财的课件中可标注前期知识点的出处。在课堂讲授方面,中财要做到“以报表为中心”的讲授,而非局限于分录的编制。高财的讲授要由浅入深,通过简化案例引导学生复习中财的相关内容,清晰过渡到合并报表的编制,讲解过程中重在讲解业务处理的原理,而非局限于操作。
二、科学收集整理高级财务会计的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高财的课程讲授中运用越来越多。可根据案例类型拓宽来源,在不同的教学层次上应用。案例类型可分为三大类:第一是讲解业务处理的案例;第二类是供学生讨论的案例,有必要背景介绍,又有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第三类是实务案例,采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相关案例做综合分析。
第一类案例,可参考教材、教辅资料等,也可老师自己编写,需剔除干扰因素,以最简洁和直接的方式讲解知识点。同时应注重选取或编写案例的可变化性,逐步推进,由浅入深。比如从一个案例出发,改变案例中的有关条件或有关数据,会导致企业所处经济环境或相关经济业务的意义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变化进行具体处理的重新选择。第二类讨论分析案例,可来自相关论文、国外知名大学或著名教材中使用的案例教学、热点新闻等,也可来自老师自己研究的案例成果。这类案例在选择上应该注意内容的删减,注重案例的针对性。第三类实务案例,由于问题更加复杂和综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这类案例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实务问题、老师参与的课题项目、财经热点问题、实务界问题研讨等方面获取。
课程建设的案例建设也应是团队工作。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必要进行案例的选择讨论,不断的精炼、修改、更新案例,最终形成会计课程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案例库,使每一位老师都可在需要时采用最恰当的案例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案例教学的最大功用。
三、通过科研促进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建设
科研是教学的基础。高财之所以高级,是在于问题复杂、方法复杂且争议之处颇多。同有的问题是实务已经出现、但准则尚未规定;有的问题是准则已有规定,但尚未完善,但教材中暂未涉及。仅依靠已有的教材是完全不能满足高财教学需求的。只有依靠科研,达到“以研促教”。具体,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来分步落实。
第一步,提出问题,即“选题”。高财科研选题可从专业和教学两角度入手。专业选题,可选择热点经济问题,或者是实务中较新、准则中尚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研究。教学选题,可以从教学方法、案例选择、课堂组织、课程设计等方面,结合高财知识的特征从教学方面进行研究。这一过程是“以教促研”。同时,由于高财的复杂性和前沿性,老师还可将其他综合性课题中的研究成果与高财结合,形成新的研究成果。
第二步,分析问题,即“研究过程”。研究过程应结合实际,如进入企业调研,解决其实务问题,也提升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此外,科研的过程可以不仅仅由老师参与,有的科研工作也可以让学生参与,通过科研活动促教、促学。中期成果应用于课堂可以很快得到反馈,然后可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的修正接下来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2014102
1绪言
《高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是在《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为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述会计学领域较深入的问题。该课程以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原则的延伸为前提,就财务会计领域中新出现、特殊的会计问题为主要内容,与传统财务会计互相补充,构成了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
笔者在某高校继续教育学院从事会计专业教育工作,多年担任本学院会计学专业自考本科以及专升本《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本科阶段,《高级财务会计》为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专业内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之一。在笔者所在学院,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水平和专业能力差异很大。有的同学在会计岗位工作若干年,已经拿到会计师中级职称,而另一些同学专科阶段所学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薄弱。据了解,同学中三分之二属前一种情况,三分之一属后一种情况。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专业教育中应有的作用,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会计专业(专升本)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构想。
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支持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一套稳定的教学方式组合或教学结构。
创新教学模式至少应包括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师资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材创新等方面。
2.1教学内容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统一构筑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总论。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各类企业均可能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处理。如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外币业务、所得税业务。
(3)复合会计主体的特殊会计业务处理。主要为企业合并的会计业务,如合并报表业务。
(4)特种经营行业的特殊会计业务处理。如租赁业务。
(5)特殊经济时期的特殊会计业务。如破产清算业务。
适当情况下,应结合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和高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的要求对内容进行统一和规范。
2.2教学师资
聘请双师型人才,即由具有讲师以上教学职称同时又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职称的教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2.3教学方法
课前评估、案例教学、多媒体技术、沙盘教学、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相结合。
2.3.1课前评估
课程开始前应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做出评估,可分为较差、一般、较好三个层次。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事先布置自学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同时辅以教师答疑、网上辅导及集中辅导。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事先布置自学中级财务会计,同时辅以教师答疑、网上辅导及集中辅导。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可辅以教师答疑、网上辅导及集中辅导。
2.3.2案例教学
倡导从案例入手自主学习,强调自主学习的特点和效果。一方面应注重典型性案例的收集与开发,确保这些案例能够解释知识点的内涵及运用。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存在的差异,提示学生案例分析不是寻求标准答案,而是通过接触案例提高对业务的理性认识。例如,在掌握了合并动机和合并概念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现实中的典型合并案例进行讨论,归纳影响企业合并的主要因素,要求学生对合并背后隐藏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可趁热打铁训练学生选择各种合并形式练习账务处理,从而使学生的业务水平、处理问题的意识大大增强。
案例收集应遵循的原则:(1)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反应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2)与相关理论相结合,反映科学发展前沿。(3)与现实经济活动相结合,反映实践成果。(4)与国际案例相融合,反映会计国际化进程。
各案例分析小组应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同时教师应评定各小组案例分析报告的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情况、案例讨论发言质量、书面分析等,尤其要注意突出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2.3.3多媒体技术
利用PPT课件、网络媒体、QQ群全方位和学生互动。
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借助银幕展示教学内容,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媒体手段,对教和学两方面均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利于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有利于从视听角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满足教学中大量数据资料的需要。这有利于在有限时间以内,把问题讲深讲透。但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必须与教室讲授和板书结合起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节课堂节奏和教学进度。
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编制了一套《高级财务会计》多媒体课件,涵盖高级财务会计基本业务,力求体现清晰的专业思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本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QQ群是如今应用很广泛的交流方式,它有即时通知、即时互动的功能。通过QQ群工具,不仅可以随时通过留言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公布习题答案,使学生自己尽快掌握学习动向。
2.3.4沙盘教学
沙盘教学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是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教学创新。沙盘教学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所倡导的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项高级管理活动。例如在合并报表及租赁业务中,可以把不同企业角色化,让学生借助沙盘推演企业经营管理思路。在沙盘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业务的理解更为深入。
2.3.5课堂讨论
通过评比推选优秀课堂讨论小组,给小组较高的分数,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比平时更主动而富有责任感。同学之间互相提问、解疑、质疑、互考,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
2.3.6实践环节
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应制定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实践专题自主选择实践形式。例如,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为依据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2.4教材创新
对于基本业务,所有《高级财务会计》教材都阐述了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而对于特殊业务,各教材则呈现出较大差异。这就要求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权威院校权威出版社权威专家编著的教材,同时辅助以注册会计师《会计》教材作为参考,以统一会计处理方法。
3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展现的初步效果
总结本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体系架构,可以用自学导学督学互学来表达其逻辑关系。
经由会计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班级尝试本模式,效果显著。作为会计专业通过难度最大的一门专业课程,《高级财务会计》国家自学考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2%。
4尚需完善的问题
(1)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
(2)教师应设计更多实践专题,有针对性地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
(3)还需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进一步监督教师的教学实施效果,规范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庆宝.浅谈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范围[J].集团经济研究,2006,(4).
[2]刘梅娟.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下),2007,(12).
1我国高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高级财务会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高校中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加。从2005年开始,就不断地有名牌高校开设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学精品课程,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满足了社会的需要,也取得了基础性的成功。从中取得经验以后,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的精品课程群也不断建设起来,各高校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有很大的不足,有待改进。
2我国高校高级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在改进的过程中取得进步,认识错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落实到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不足,通过对这些不足的认识和改进而取得进步。
2.1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上的不足
2.1.1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不强
世间存在的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是随着时展而不断发展的。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也同样存在不足,有待改进。会计是一种很古老的职业,但是同时它又是一个前沿学科,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会计教学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会计学的创新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上。
会计是一门需要实践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和进步的学科。而在传统的会计教学中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脱离了会计的实务性,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之一——没有经验。虽然我们会反驳说谁一开始就有经验啊?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在理论内容上我们偏重于传统基础理论的学习,没有兼顾会计前瞻性的内容,这也是影响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创新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只有了解了前瞻性内容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这门学科现存的不足,在想方设法弥补这些不足之后我们的教学内容才会实现真正的创新。
2.1.2高校会计教学课时分配不科学
高校扩招后学生多了,学校开设的课程也多了,所以相应的每门课程的课时减少了,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不例外。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的限制,所以很多内容都讲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师的要求就相应地提高了。如果老师知道哪一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这一方面花费更多的课时,那么学生将来会毕生受益的。反之,如果老师对会计这一行业根本不了解,对现今社会会计需要具备什么技能也不知道,那么他就不会知道这一个学期的课时该怎么分配,长此以往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2.2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上的不足
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填鸭式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虽然我们都认识到这种教学模式不好的一面,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根深蒂固,一时也很难根除。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影响就是它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现今学生自主性空前高涨的时代。
3针对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不足我们就改进,有错误我们就纠正,我们不是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我们要做不耻下问的孔子。前者得到的是一时的颜面,但是最后却害自己,遗臭万年;后者不耻下问,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很没面子的事,但是却真正学到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且万古流芳。
3.1改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3.1.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日常的备课是老师最基本的功课,而备课的内容正是我们要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的内容。针对会计学课程创新性不足的缺点,授课老师需要多花点功夫在内容更新上。平时老师可以多关注本专业的发展,有什么最前沿的研究,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里,虽然学生可能不懂,但是了解一下总没坏处。再者,在讲课内容中,不要只讲课本上的知识,这样不仅抽象而且同学还不易理解,在课堂上多穿插一些实例,尤其是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例子,这样的内容不仅有趣,而且还有助于同学们理解。
在实践务实方面,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要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平时多开一些实践课,使学生在学校里初步了解会计行业的工作流程。在基本知识牢固以后,逐渐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多给学生一些实习的机会,使其在找工作时不至于什么都不会。
3.1.2使课时分配更加科学化和实用化
课时的分配就相当于我们教学重点的分配,而我们的教学重点都应该是将来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用得上而且是必需的东西,所以课时的分配十分重要。在这方面,作为老师还是要了解本专业一些前沿的东西,知道专业的发展方向,由此对相应的内容作课时上的增减。
3.2改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日益迅速,它在教学上的应用也日益广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得传统的老师板书学生抄的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它节约了课堂时间,使得老师有时间多讲一些其他的内容。
但是,只使用多媒体做课件减少板书时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现在会计行业的基本业务大都要用到电脑,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使得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能够熟悉和掌握这些基本流程,这对学生将来找工作会是一大助力。
4总结
我国的会计行业一直在改革,因为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想不落后就只能前进。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也是如此,课程改革十分重要。希望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助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奇杰. 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群建设视角[j]. 会计之友,2010(35).
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而在基础会计后直接进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学生明显感觉其内容比基础会计大幅度增加,难度也大幅度加大。难度加大容易造成学生出现畏难的学习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放弃心理。
1.2课程性质偏理论性,比较枯燥
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说,一般会在基础会计课程配有一定的课内实践,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建账及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等一些操作性实践。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基本比较偏理论,仅一些计算和分录方面的练习,教学的趣味性较少。
1.3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强、要与时俱进
相较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等课程来说,中级财务会计与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等相关规定联系最为密切。近几年来,《企业会计准则》在不断的修订和增加,会计准则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影响深远,其账务处理必须遵循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的税收法规对中级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为实务中涉及税收方面的处理必须遵循最新的税收法规。而通常教材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因此,该课程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要及时顺应法规准则的变化,与时俱进,及时补充、删减和修改相关内容。
1.4应用型本科高校本课程课时出现较大差异
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知识量理解不太一致,据了解,各高校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安排的学时有64学时、96学时和128学时等不同版本。课时差异也说明了不同高校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培养方案中就体现出对学时要求的不同。同一门课程在不同高校的学生接受到的内容和详细程度出现较大差异。
2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时受限,内容取舍存在问题
如前所述,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有的只有64课时和96课时。在课时较少情况下,考虑到应用型本科的生源、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以及该课程内容的难度问题,大部分教师要把教材所有内容讲完是很困难的。因此一般情况下,应用型高校的老师通常会对教材部分内容做出较多的取舍或只作一般性介绍。如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报表附注的内容通常取消或作粗略介绍。而实际财会工作中一般会涉及到编制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报表附注。但对学生的一项培养目标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与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区别在于尽量让学生能够在毕业时做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所以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尽量为学生实际工作服务。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编制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学校培养学生时就应该加强这种能力的训练。但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专业后续课程中如《高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一般没有再安排前述三个内容。部分高校有单独开设《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虽有现金流量表编制等内容,但是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教学也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从而压缩了其他财务报表分析内容。
2.2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衔接出现问题
教材的编者和上课教师两方面均存在对财务会计的中高级课程内容边界划分意见不太一致的情况。一方面,不同教材编写者对同样内容如“递延所得税”有不同的划分,部分教材将其归入中级财务会计范畴,部分教材则将其归入高级财务会计范畴;另一方面,不同授课教师对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讲解也会出现不一致。如前述递延所得税问题,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可能将“递延所得税”归入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范畴,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师可能又将该内容划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范畴,从而导致课程内容衔接上的脱节,也导致学生学习层次和内容的脱节,这种情况更容易出现在教学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这些中高级财务会计划分的争议性内容集中在“递延所得税”、“融资租赁”、“资产组减值”、“总部资产减值”、“商誉减值”、“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等内容上。
2.3理论课程与配套实验课程出现脱节问题
应用型本科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就具备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一般应用型本科高校会为中级财务会计偏理论性的课程配套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但是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实验课程存在与理论课程一定程度上的脱节。主要表现在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中的讲解实务时大部分是通过文字题目形式来体现(即都是文字描述),如经济业务中购买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举实务例子时表述如下“某公司于20×4年1月1日,以10万元购入A公司当日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12.5万元,单利计息,票面利率4.72%,期限5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因为教材用文字描述经济业务,大部分的学生并不了解购买债券所涉及到的原始凭证。但是在后续配套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中涉及到购买债券的业务,则一般是以原始凭证的方式出现。这就会导致出现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中遇到的文字描述的业务比较熟悉,而在实验课程中对相关购买债券业务的原始凭证的解读能力较差。学生无法从原始凭证中解读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经济业务,导致学生财务会计实务能力的低下。这种能力低下通常表现为很多学生在财务会计综合实验时部分业务不会解读,会计分录不会书写。比如,计划成本法核算原材料、持有至到期投资、应付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等业务的实务处理。该实验课程实际上可以验证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理论与实验的脱节问题还存在于部分中级财务会计综合实验教材会吸收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这种跨界可能是不同教材编者对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解不同。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内容可能由于理解不同而出现在中级财务会计综合实验中。假如学生未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学过相关的内容,实验中就会遇到问题,这是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衔接问题在实验课程内容中的表现。
3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3.1教师要厘清课程的教学框架和课程主线
根据经验,每门课程应该在首次上课和最后一堂课为学生厘清整门课程的授课框架和课程主线。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学生学前容易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学生学后对课程的知识体系有较好的总结,做到学完后能够系统地看待整门课程。避免出现学完就遗忘,知识体系凌乱等情况。
3.2教师要找出课程学习规律和梳理知识体系
按照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学生个体可以通过外部刺激提供的知识信息不断地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与学是提供外部刺激和内部接受知识的教学过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应该总结出学习的共同规律,为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刺激学生认知结构的外部因素。比如,课程中资产的大部分内容知识体系的规律比较统一,因为资产大部分的学习规律都是不同类型资产四个问题的账务处理,即资产的初始计量(取得时)、后续计量(持有期间)、期末计量(减值)、处置(出售、报废、对外投资等)。而负债的内容大部分遵循一般规律:即负债的发生、持有期间计息、到期归还等顺序来做账务处理。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资产和负债的规律,就容易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
3.3教师要善于运用整合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将教材“越教越薄”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多、难度较大的特点,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混乱和畏难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运用整合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记住中级财务会计的相应知识点。
3.3.1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部分内容属于同一内容但有不同侧重点,一项经济业务内容可能出现在教材的不同部分。如会计分录,借记应收账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这种经济业务会出现在“应收款项”的资产教学内容中,也会出现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负债教学内容中,而“主营业务收入”则会出现在收入的教学内容中。此时,教师就可以用整合教学法,告知学生其实际上是同一个经济业务,因为其既涉及应收账款,又涉及应交税费和收入,在这三个内容中都出现了这个业务的账务处理,归纳学习后知识点就会整合,教材将会“越学越薄”。
3.3.2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部分内容有相似性,如:应收账款、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这些资产都有存在减值问题的处理。教师可以应用类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归纳教学,将知识点相同之处归纳出来,帮助学生类比学习。比如,资产减值账务处理时借方一般都是“资产减值损失”,而贷方应视不同的资产略有细微不同,如应收账款对应“坏账准备”、存货对应“存货跌价准备”,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则对应“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这些减值准备计提后是否允许冲回,可以再进一步进行对比分类。学生通过分类学习,让其知识体系得到很好的梳理,不容易产生混乱和遗忘。因此,通过分类教学法,对同一类中内容寻找相同点,而不同类中内容寻找差异点,可以让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由多变少,将教材的内容从厚变薄,学生学习起来也不容易产生畏难、畏多的情绪,更不容易将整合、对比归纳出来的知识点遗忘。
3.4各高校教学部门应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做界定
针对上述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衔接出现的问题,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财会教研室或类似机构要召开专项教学研讨会议,基于应用型培养目标,将本校不同专业的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边界做明确的界定。一方面,根据本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生源水平及其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不同,将各专业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做明确的界定。另一方面,在强调学生学习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的完整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应用型本科与研究型本科学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即不对理论知识提过高要求,理论内容难度要更适中,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生源水平。让财会教师在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时候有一个明确的内容把握,避免让中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出现脱节或过多的内容交叉。这不仅有利于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间的内容衔接,也为目前教材市场的中高级财务会计内容分级的随意性,提供各个学校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3.5将业务相关原始凭证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中,做到有机融合
应用型本科应该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贯穿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中。鉴于上述中级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用文字描述经济业务,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用原始凭证描述业务这样的脱节问题,建议应该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编制相应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材。该教材中在用文字描述业务的同时,配上相关的典型的原始凭证,教师带领学生解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实务的原始凭证。一方面能够解决上述理论课程与配套实验课程的脱节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够与后续的配套实验课程更紧密对接,进而为学生与职场的无缝对接奠定基础,也更能体现应用型本科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素质的目标。出于教材的篇幅和教学课时的考虑,编写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时无法将所有中级财务会计相关业务的原始凭证都列出。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已经涉及过的原始凭证,比如银行支票、商业汇票、差旅费报销单等原始凭证就无需列出。选择呈现一部分中级财务会计典型的原始凭证,如债券发行承销协议、证券交易交割单、债券利息通知单、验资报告、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测试表、坏账准备计算提取表、验资报告等。课程授课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原始凭证解读经济业务的内涵,锻炼学生从实际原始凭证中解读出经济业务的实践能力,达到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求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应具备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还应具备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真实的工作世界是相脱离的。针对这一弊端,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Rauner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
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从最初的在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在经营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试点实验,到21世纪初在德国广泛推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都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这些实践模式中,教学内容不再按照传统方式构建课程,工作过程知识成为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成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根据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对典型职业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世界。同时,在实践中通过“职业调查”、“企业调查”、“学习岛”及“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其所学职业,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毕业于德国不来梅大学,现任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的徐涵博士也介绍并发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观点。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的特点
1.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传统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将个性作为专业任务的人力资源来培养;从组织和技术的改革中引出素质要求;技术和劳动预先即确定了,而素质要求是作为依赖性变量存在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则是:教育应使学生具有从对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这一角度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教育成为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既依赖于同时又独立于劳动和技术的关系。
2.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由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
3.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由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
(1)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
教学的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劳动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2)工作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切入点
工作过程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人力、工作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和工作产品。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要求的工作成果,随之工作过程结束。
(3)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引导出来的
它与反映的工作经验相适应,并指导实际的职业劳动。工作过程知识不仅包括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如程序化知识),也包括诀窍、手艺、技巧和技能等隐形工作过程知识。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改变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根据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的五个阶段(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把教学内容归为四个学习范畴(入门和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和功能性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学科系统化知识)。
(5)以职业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教学内容
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践学习内容通过项目或者是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课程开发由资格研究转向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
(1)传统的课程开发(资格研究)的局限性
传统的课程开发是把劳动科学中的工作活动分析简单地移植到了课程开发中的工作分析中,其局限性为:
①分析对象主要是按泰勒管理模式的工作岗位,因此强化了劳动分工原则,忽视了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
②缺乏将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序列化的标准。
(2)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
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使研究隐含在实际的职业工作中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成为可能。与传统的资格研究方法相比,职业科学的劳动研究的目标与分析策略是完全不同的。如图1所示。
其中,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分析法即针对工作过程的分析法,就是在“专家工人访谈会”基础之上,把工作任务放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和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分析,分析的对象不是一个个单项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的步骤为:在分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认典型工作任务;全体与会人员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特征;综合所有专家工人访谈会结果,形成典型工作任务表;将典型的工作任务描述为一般化的职业要求。如图2所示。
5.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
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它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项目学习成为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学习形式。情境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典型特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也为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我国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现有高职财务会计课程仍沿袭非职业教育的学科课程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课程模式开发运用较为表面。
目前对高职课程模式的开发主要是在学科型课程基础上削减一些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实习内容,形成遗留有学科痕迹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理论课)+实践课程(实训课)”,而未在课程内涵上作进一步开发。
2.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理论课程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点教授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实践课程只是实验性模拟实习,主要练习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三周之内完成,占用时间段较短,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且不利于理论与实践的前后衔接和融合,不能使专业知识直接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不生动
目前,教材将本来丰富多彩的实际经济业务简单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致使学生只会做虚拟的会计练习题,而对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不会或不敢大胆分析处理的状况,最终导致学生顶岗实训较难上手、就业适应性差。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模拟实习内容,实质上并未突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要达到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必须打破旧有的课程模式,重新进行课程设计,进行仿真模拟教学。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启示
如何深化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要设计合适的课程方案,进而由课程设计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则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设计思路。
1.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总体方案――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分岗教学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照会计实际工作岗位可设置如下教学模块:出纳模块、各种会计核算模块、简要报表分析模块、会计档案管理模块、综合模拟实习模块及综合实践模块,学校提档线较高的职业院校还可设置主管会计模块。
每个模块的教学,以实际经济业务案例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同步传授给学生。
教学活动地点的安排要打破那种理论教学必须安排在一般教室、实验实训才安排在实训室的观点,整个课程即安排在模拟实习教室进行,内容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2.各模块具体内容
(1)出纳模块的具体内容
出纳模块主要介绍出纳员工作的内容及其职责、权利;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的管理制度;训练收款收据的开具;支票的签发及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的办理;印章的使用和管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
(2)各种会计核算模块则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作为基本教学模块,主要包括材料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往来结算核算、收入利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本及其他业务等日常财务会计核算内容。在各教学模块中,主要讲授并练习各种日常业务的处理方法,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明细账的设置、登记和结账方法、凭证的传递程序,介绍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材料、往来结算、固定资产、成本(含工资)、收入利润、资本及其他业务核算中的应用。
如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在这些基本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与现有资源,设置备选模块,如按照房地产开发、饮食服务、旅游、广告、娱乐等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分别设置教学模块。
(3)会计档案管理模块
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会计档案的整理与保管方法以及相应手续的办理。如凭证、账簿的装订及封面等有关信息资料的填写以及磁盘介质存储会计资料的归档等。
(4)综合模拟实训模块
该模块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到撰写分析报告整个会计循环过程。
(5)综合实践模块
该模块指有计划地安排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专题讲座或专题讨论;邀请实务界专业人士与学生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写出报告或总结,或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总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实际工作岗位分岗设置教学模块。在这些教学模块中,教学内容不再是按照传统的课程进行构建,财务会计工作过程知识成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典型的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成为会计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会计工作世界。同时,在实践中通过“在工作中学习”等方式,以期使学生尽早接触企业,了解会计工作,在完成相应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实现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参考文献:
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会计学专业因其就业面广,岗位适用性强,“进口旺出口畅”成为其特有的现象,使得国内众多高校,不仅财经类院校,很多综合类院校甚至师范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纷纷设立会计学本科专业。目前在澳大利亚,受其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影响,会计学专业也是该国众多高校十分重要的本科专业之一。多年来,这些高校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会计人才,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我国和澳大利亚的会计学本科教育,由于受到两国文化理念、社会体制等诸多影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国际文化教育广泛交流、互通有无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研究中澳高校本科教育中存在的差异,并深入分析研究其差异产生的实质原因,这对于有的放矢,避免盲从十分重要;同时,这也对目前在我国蓬勃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特别是中外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上的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澳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简介
(一)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
南京审计学院是一所典型的财经类高校,其会计学专业设立于1983年,是该校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该校的会计学专业,设置了《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等三门财务会计系列课程,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对财务会计模块比较典型的划分方式。各高校在课程名称或开设形式上可能有所区别,如将《初级财务会计》称为《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学》,将《中级财务会计》分上、下两部分在两个学期开设,但在结构及内容上少有差异。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具体安排见表1。
(二)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
科廷科技大学商学院以丰富灵活的双学位和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著称,其会计学专业在澳大利亚西澳地区具有很高的社会声誉。该校的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由三门课程所组成,即《会计学》(Accounting100)、《财务会计》(Accounting(Financial)250)和《对外报表》(Accounting(External Reporting)260)。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具体安排见表2。
二、中澳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差异分析
(一)主要课程比较
我国财务会计模块按《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层次梯级结构设置。《初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会计核算对象,核算前提、会计方法,会计循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以及一些基本的业务处理;《中级财务会计》重点解决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主要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术问题;《高级财务会计》以会计假设的松动和会计原则的延伸为前提,介绍财务会计领域中的新事项和特殊问题,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和扩展。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中的《会计学》课程同时是会计学专业管理会计方向和财务会计方向的基础课程,《会计学》课程的财务会计部分从财务会计的性质和财务会计报告开始,重点介绍会计循环,最后介绍财务报告分析和创造性会计;《财务会计》课程以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为起点,会计循环仍是介绍的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对《会计学》课程的强化和深化。该课程在重点介绍会计循环的基础上,介绍存货业务、固定资产业务和所得税业务,最后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对外报表》课程的重点是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同时介绍所有者权益业务、企业合并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和租赁业务。
(二)知识覆盖面
南京审计学院财务会计课程模块中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具有递进性,强调其系统性、完整性,讲授难度由浅入深。我国各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在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基本达成共识,且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开发就其内容而言已相当成型,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教材进行讲授,并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一般来讲,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占教材内容的80%以上。从吸收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角度来看,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内容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覆盖面也比较高,如南京审计学院三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中的25项,覆盖率达到65.8%(见表1)。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从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看,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安排教学内容,即先介绍基本的方法、理论和简单业务,再过渡到复杂业务的处理和合并报表的编制。不过从形式上看,不太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学生的接受程度。每门课程涉及的主题较少,如《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五个主题,分别是IASB概念框架、会计循环、存货、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和现金流量表,《对外报表》课程也只涉及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所有者权益业务、企业合并业务、资产减值业务和租赁业务等五个主题,且这两门课程共用一本教材,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别涉及教材中的五个章节内容和八个章节内容,占选用教材内容⑤(共二十六章)的19.2%和30.8%。从会计准则的覆盖面来看,三门课程的内容只涉及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有49项准则(包括41个IAS系列和2001年及以后的8个IFRS系列)中的9项准则,覆盖面为18.4%⑥。
(三)教学顺序安排
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在教学内容顺序安排上符合我国教学一贯的逻辑定式:从原理到实务,由浅入深,由一般业务到特殊业务。《初级财务会计》各章节的内容均按照会计循环的先后顺序设置,从凭证到账簿,再从账簿到报表;《中级财务会计》各章节的内容基本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各项目列示的先后顺序设置,最后介绍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高级财务会计》则按专题设置章节,分别讲解几个复杂会计事项与业务处理范式,内在逻辑性不如前两门课程。
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在内容安排上虽然总体是由易入难,但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内容安排有明显不同。如《会计学》课程,介绍会计循环内容是从财务会计报告开始的,且会计循环的部分内容穿插在其他内容的介绍过程中,并且同时出现在两门课程中,《财务会计》和《对外报表》两门课程介绍会计事项与业务时找不到明显的逻辑关系,似乎逻辑关系不够严密。
三、中澳高校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差异原因探究
(一)教学目标――实务操作型还是管理型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南和灵魂所在。由于教学目标的差异,直接导致我国高校和澳大利亚高校在会计学本科教育中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
南京审计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和会计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类组织机构从事会计实务和会计鉴证、咨询等工作”,这表明该校会计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实务操作型的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工作、审计工作或与会计相关的咨询工作。这也决定了该校的会计学课程内容必须丰富、详实,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快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迅速适应会计工作氛围,胜任本职工作。
科廷科技大学对于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的描述是“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应用多种会计学专业技能和知识在企业中进行关键性的管理活动(pivotal management of many organizations)”,“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可以担任公司财务总监、项目会计、财务部门负责人,公司秘书,税务咨询和财务咨询”,它的落脚点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管理活动。这说明该校会计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掌握会计知识与技能的管理型人才。据此,除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该校更注重对学生各种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理念――传授知识与技术还是培养能力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标准一直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影响,传授知识与技术是我国传统教育的重点,然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是我国本科教育的薄弱环节,所谓“填鸭式”教学、“保姆式”教学、“喂食式”教学都是重传授知识与技术,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和推进素质教育,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几千年形成的教育理念的完全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入议事日程标志着我国教育正不断与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接轨。就目前状况来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地体现在文化素质课,以及课外活动中,如学生社团活动,校级、省级乃至全国的各种大学生竞赛,较少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这就决定了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内容的丰富性、详实性仍是关注点。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安排,很少明确各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本科教学方案中有一个总体上的体现,但这种能力培养目标比较空泛,可操作性很有限。
澳大利亚的本科教育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甚至认为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据此,在澳大利亚高校各专业的教学方案中,均注重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渗透进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在科廷科技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方案中,只设有专业课,并不包括任何的文化素质课,学生的社团活动或是各级竞赛相对较少。这也使得该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能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科廷科技大学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除了设定教学内容外,还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希望学生培养如下方面的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critical thinking),团队协作能力(teamwork),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等,最主要的是自我学习能力(self-study)。这些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本科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如课程考核,学生最终成绩不是一卷定终身,一般会由个人作业、小组作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课堂汇报(Presentation)、案例研究报告(case-study report)等多项内容组成。每门课程的课堂时间在33小时左右,各章不管难易,一般只有3小时的课堂时间,而每章规定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非常长,在3-9小时不等,具体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完成作业多少而相应变动。学校各门课程的考核难度不会考虑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每学期难度基本一致,50%的不及格率也很多见。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三)教学路径――归纳法还是演绎法
作为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归纳法和演绎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归纳法是通过个案、特例推导出一般结论、一般原则的思维过程,而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思维过程。
在我国传统的高校专业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使用演绎法,即从已知最抽象、最高深的原则、定理、概念入手,详细分析讲解后,再举例说明,以加强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感性认识,即原理式教学。这种教学路径的选择,体现在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编排和每章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我国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第一门课程《初级会计学》的第一章首先介绍会计核算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抽象的概念;然后按照会计循环过程,依次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介绍。在每章节内容的讲授中,也基本上采用这种先讲解定义、原理,再举例具体说明的教学模式。
国外很多国家高校的教学路径则采用归纳法,澳大利亚也是如此。教师通过一系列带有典型意义个案的介绍,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归纳推理过程,得出结论。这是一种通过启发,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主动完成的推理过程,得出与自己理解相吻合的结论,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推理方法,而且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领会概念、原理。这种教学方式通常称之为个案教学法。按此教学路径,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第一门课程《会计学》在介绍财务会计内容时,是将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放在一起介绍,试图让学生先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然后再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即会计循环部分。在每章节的内容介绍时,教师一般也会从选择案例开始,让学生对研究对象有一定的影像、了解后,再介绍概念、原理。
四、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启示
自1995年国务院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特别是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国内很多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一个热点就是中国大陆高校与澳大利亚高校在会计学专业教育上的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是两国高校之间的教学合作,更是两种文化、两种教育体制、两种教学理念的相互理解与融合。有些方面存在差异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完全不利,反而还会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演绎法或归纳法等不同教学路径来授课,由于它们各有所长,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路径引导下,拥有更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拥有更丰富的学习体会。但有些方面的差异,比如教学理念,如果不能将其很好地融合,那么在冲突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就会成为不同教学理念的牺牲品。为了真正实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主旨,笔者认为在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设定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学活动而言,是中心和灵魂,它对一切教学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路径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出于各自的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方院校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通常不会相同。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双方学校在实施合作项目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适用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统一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人才的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架构,以及毕业生应培养的能力构成等。在教学目标统一设定的前提下,协商教学方案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才会合理、有效。
(二)深入研究教学内容
关于学生学分的获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通行的做法是互认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一部分在国内完成,一部分在国外完成,各自对课程内容的把握差异度较大。例如,管理会计系列课程,由于合作双方往往对课程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故对课程内容的涵盖范围也有差异。如国外高校通常将管理会计内容和成本会计内容揉合在一起,冠名为《成本与管理会计》,而我国高校一般会安排《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两门课程来讲授。因此,合作双方必须就承认对方课程教学内容达成一致,各自深入研究对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各门课程的知识架构,共同对双方原有课程的内容进行协调,拟定调整方案,划定各门课程的基本架构,力求双方课程知识点的有机对接,尽可能避免国内课程和国外课程基本内容的不符甚至脱节现象。这也说明对课程名称的正确把握十分重要,应以各门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知识点作为学分互认的主要依据,不能仅凭课程名称来进行学分互认。
(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外合作办学双方都有着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既不能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我们自己的成功教学成果,也不能一概肯定合作方所有的教学手段,应辩证地看待中外合作办学双方的教学成果,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成功教学经验。如个案式教学法,由于教学路径选择的合理性,基于这种教学路径的个案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比较容易达到教学目的。相比较而言,科廷科技大学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比我国现行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简洁而实用。只要学生掌握了个案式的学习方法、真正理解了归纳推理法的过程,通过培养形成了良好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那么学习起来,一般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通过上述对南京审计学院和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财务会计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校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特别是教学路径的选择、个案式教学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借鉴。实际上,个案式教学与我们所倡导的“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的思维定势受到传统的原理式教学方式的约束,“深入浅出”只是作为教师个体自发的讲授行为,未能上升到教学路径这个高度来认识。
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需要合作双方拿出诚意,抱有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相互学习与借鉴,真正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路径、教学方法等方面多学习,多理解,多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丰硕成果,达到预期目标,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主要参考文献】
[1] 贺欣.澳大利亚本科教学模式探讨-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08(7):289~290.
[2] 梁爽.澳大利亚会计学位教育的启示与借鉴-从科廷科技大学会计教育引起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5~86.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政府的推动下,以评促教,建设精品课程,高职系列专门教材相继出版,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实践课程,试图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课程设计仍未突破学科型课程模式,其缺点和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理论课程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重点教授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实践课程只是实验性模拟实习,主要练习编制记账凭证。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占用时间段较长,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三周之内完成,占用时间段较短,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
(二)理论与实践相分离,课程结构不合理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为战,人为地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结构上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前后衔接和融合,不能使专业知识直接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借鉴研究不深入,课程模式运用表面化
目前对高职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借鉴国外高职课程模式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层面上,其次就是高职课程开发的原则、方法和途径、高职课程的特点等理论层面上,很少有针对专业或某些具体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出合适的专业课程模式的。对课程模式的开发主要集中体现在原有基础上的借鉴和修补,模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课程模式,在学科型课程基础上削减一些基础课程,增加一些实习内容,形成遗留有学科痕迹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即理论课)+实践课程(即实习课)”,而未在课程内涵上进一步研究开发。
(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活动较少,缺乏智能培养课程
要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多提供锻炼机会。但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社会调查研讨及与实业界专业人士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专题讨论、专题讲座等活动几乎没有,教材中也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提高毕业生的技术应用水平。
高职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实质上并未突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模拟实习内容。要达到会计专业高职教育的目的,必须从实践界聘用经验丰富的教师,并打破旧有的课程模式,重新进行课程设计,进行仿真模拟教学。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新方案
为了深化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除了改善教学方法还要设计合适的课程方案,由课程设计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一)总体设计方案——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
财务会计课程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设置如下教学模块:出纳模块、各种会计核算模块、主管会计模块、税务会计模块、综合分析模块、会计档案管理模块、综合模拟实习模块、综合活动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以实际案例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的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同步传授给学生。教学活动安排在实习场地或模拟实习教室进行,内容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进行。
(二)课程结构内容
1.出纳模块
主要讲授并练习收款收据的开具;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签发及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的办理;印章的使用和管理;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和核对方法;介绍出纳员的职责、权利、工作的内容和重要性及对工作的要求;现金、银行存款及有关票据的管理制度。
2.各种会计核算模块
这些模块仍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作为基本模块,主要包括材料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往来结算核算、收入利润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本及其他业务等日常的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也可以将商品购、销核算的模块也作为一个基本模块。此外,从发展的角度考虑,还可以在这些基本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市场的需求状况设置备选模块,如建筑、房地产开发、广告、旅游、娱乐、饮食服务等企业的成本、费用核算分别设置一个模块。但根据各个模块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具体安排,例如,一个教学时间段内可以安排两个或三个模块的教学。
在这些模块中,主要讲授并练习各种日常业务的处理方法,即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各种明细账的设置、登记和结账方法、凭证的传递程序,介绍有关会计准则和制度在材料、工资、成本、往来结算、收入利润、固定资产、资本及其他业务核算中的应用。这时,可以将复式记账、账户结构等理论内容融入进来。
3.主管会计模块
主要讲授并练账的设置和登记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稽核一般由主管会计担任,所以可在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教学中进行介绍。在这里对账户进行分类、对账户的结构进行总结,让学生对账户有一个系统的总体认识,同时总账和明细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也均在这里进行阐述。为了便于安排课程内容,该模块也可以分为总账模块和会计报表模块。
4.税务会计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讲授和练习各种税收的计算方法、税务办理的程序和手续、纳税筹划等内容。纳税筹划需要税法知识的支持,所以在进行税务会计模块教学之前应先学习税法课程。
5.综合分析模块
主要讲授和练习利用财务报表和成本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成本分析的方法、会计报表的解读方法和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让学员学会向管理当局和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6.会计档案管理模块
介绍会计档案的整理和保管方法以及相应手续的办理。如,凭证、账簿的装订及封面等有关信息资料的填写;磁盘介质存储会计资料的归档。
7.综合模拟实习模块
这是组织学生进行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撰写分析报告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的综合性模拟实习。
8.综合活动模块
根据教学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邀请实务界专业人士与学生一起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组织或要求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写出报告或总结,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三)新课程设计方案的特点
以实践中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和作用:
1.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以实践能力为教学主体的财务会计课程体系
按实践中专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整合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内容。在这种课程模式中,以实践能力作为教学主体,将理论内容有机地渗透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使专业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都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服务。
2.学习目的具有针对性
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即可进行操作训练,训练到一定程度就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
3.学习内容具有融合性
按实践中工作岗位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针对某一个工作岗位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某一模块涉及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理论知识为实践活动服务,实践教学可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4.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手、脑、耳并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理论学习的抽象性和被动性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降低单独开设实践课的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5.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于一体作为课程内容,教师可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或解释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在基础会计课程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流程,但对财务会计岗位职责不甚了解,如不明白出纳或会计岗位应做哪些工作,对于每天经济业务产生的票据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等。在分岗实训教学中,引入网中网软件中的仿真操作模块,让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如完成银行票据填写、凭证生成与传递、报表编制等工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会计岗位职责。
(2)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财务会计课程是本校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在以往教学中,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选择了分类性强、练习较多、简单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如安排学生进行账务处理操作,强化学生做分录、记账、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能力,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解。分岗实训教学让学生演练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通过仿真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模式
(1)采用小班上课,先进行理论教学,再分组轮岗完成手工实训。当前,不少高校为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采用合班课。从教学效果看,小班上课可以使老师能觉察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适时地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效果要好于合班课。与此同时,小班上课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与相互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提高其学习自信心。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较强,单纯理论教学很抽象,我们先进行理论教学,教师详细讲解经济业务处理方法,然后分组分岗位完成手工实训,并通过轮换工作岗位,使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岗位具体工作有深入了解。
(2)选择分岗位设置的教材,教师在学生实训后指导学生编制岗位说明书。由于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较抽象,有些业务处理流程复杂而难以理解,如金融资产这一章中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问题,学生就会感到很难理解,甚至毫无头绪,因此选择注重实务操作的教材非常有必要,选择一些附有相关原始票据的教材会使得教师在进行理论讲解和安排学生手工实训时效果事半功倍。
(3)运用仿真软件来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中设计了从认知到技能、从技能到综合训练、边学边练的课程体系,尝试选用突出财务会计实务的教材,安排一半学时到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利用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会计实训软件仿真实践环节,由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各种原始凭证,扮演不同角色,单独或分组完成实践任务,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
3 财务会计课程分岗实训教学效果评价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尝试,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通过分析调查问卷,发现98%的同学认为边学边练的上课形式能更好地掌握会计知识,60%的同学认为使用网中网实训软件能提高财务会计实践能力,说明同学们已经重视实践能力的学习,而由于实训时间有限,目前也有两个问题值得反思。
(1)仍有部分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完不成实训任务。调查中也反映出目前只有34%的同学能熟练地完成实训练习,66%的同学存在操作困难或提不起实训的兴趣,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如何活跃课程氛围,吸引学生学习是我们目前反思的重点。
(2)如何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考核一体化。实施课程改革后,安排单周进行理论学习,双周进行实训,如何有效地进行课程考核值得思考。考评方式能否更准确、更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应改变理论知识以考试为主、实训课以考查为主的考核方式,两者应兼顾,巧妙地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财务会计;五年制高职;资金运动;课程改革
一、引言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是很多学生首选的热门专业,也是各个学校大力宣传和发展的核心专业,但教学与就业脱节是很多学校都面临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但是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侧重于以会计要素设置课程体系,没有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一贯性。[1]
二、传统财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程结构不合理,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各高职院校使用的财务会计课程一般是按照六大会计要素的顺序讲解,有利于学生对财务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但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不利于学生对企业管理流程的理解和技能的提高。[2]第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相分离,不利于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上,前三年主要讲理论,后两年分段集中实训,理论和实践相分离。在财务会计教材中很少涉及职业道德的灌输与培养。[3]第三,财务会计教材滞后,与部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脱节。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007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从2008年1月1日起,又有一批金融企业、国有企业等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但现行财务会计教材还是沿用老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和理论。[4]
三、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现状
针对传统财务会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会计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很多的改革研究,提出了很多改革设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设置课程。近几年,有一部分教育一线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师提出,按会计实践工作岗位设置课程,将财务会计分成8个模块:一是出纳模块;二是会计核算模块;三是主管会计模块;四是税务会计模块;五是综合分析模块;六是会计档案管理模块;其七综合模拟实习模块;其八综合活动模块。通过课程模块教学,让高职学生掌握业务流程认识、日常业务核算、会计凭证的识别和审核、转账结账业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第二,以财务报表为课程教学的主线,根据经济业务之间的联系重组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第三,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项目,教学为载体的课程改革。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企业现状的深入调研,针对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定位,将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形成“岗证融合”一体的财务会计教材。[5]
四、基于资金运动角度的课程设计
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侧重于以会计岗位设置课程体系,没有考虑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一般会计专业的学生首先学习的《基础会计》,对会计有了初步了解,简单涉及了凭证及经济业务流程;第三、四学期开始学习《财务会计》,更加深入地学习企业经济业务的核算;第五学期开始学习《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学习难度是递增的。不同的教材,不同的任课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是按不同的学科独立学习,没有教师的引导,很难考虑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更不用说系统梳理并加以理解运用。从资金运动的角度重构《财务会计》的课程体系,使之起到承上启下、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一,财务会计认知。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活动分析和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活动、报表分析的过程中,加强对会计准则的认知,对财务会计的主要内容形成初步的轮廓。第二,筹资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通过对资金来源的理解,掌握所有者权益、借款和债券的核算。第三,投资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项目投资和证券投资。取得资金以后,企业如何进行投资,从而引入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核算和投资核算。第四,营运资金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现金核算、应收账款核算、存货及流动负债核算。从日常企业生产经营入手,以资金运动为主线,掌握现金的核算、应收账款及存货的核算,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的核算。第五,收益分配的核算。本章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形成与分配。以广义的收益分配为基础,将收入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结合起来,与后期的成本会计相辅相成。
五、结束语
在《会计基础》的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从资金运动过程角度重新设置《财务会计》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企业的经济业务流程及相关核算,也为后期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做好铺垫,有助于高职学生更加系统性地掌握会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韩岚岚,陈玉峰,唐荣君.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J].时代经贸,2012(5).
[3]谭素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