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6: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厂实训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感。工作中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注重表率作用。努力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教学管理中对常规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充分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促进规范化管理。针对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主动与部门领导及各位同事协调沟通,探讨,力求圆满解决问题。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尊敬上级,团结同事。
二、在教学方面。
本学期所授课程两门实训课程能够按照系部要求,按时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1.体质健康测试实训
三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支持配合下,带领专业学生对我校14、15级共计5495名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并将测试成绩分析汇总完毕,出具了2975名毕业生的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
2.校内模拟实训
本学期针对以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经专业教研室主任的指导和建议,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更侧重于学生会籍销售能力的锻炼,通过本学期的实训,学生把专业课所学知识应用到模拟实训中,并巩固和加深,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6月下旬参加了学院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大赛,也为现代学徒制导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 在管理方面。
定期检查、维护学校的各项体育设施,每周上报“网格化”校园安全隐患;参与了奥体中心场地租赁合同的修改和续签;协助系部教师申报2017河北省大运会的财务预算等工作。参与负责体育馆和健身房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四、不足之处。
1.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办事心切,处事不够干练,想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虽然能基本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也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工作动力;
2.有时处理问题思路不够清晰,使得开展工作起来比较被动;工作开展中也缺少积极开拓创新,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二)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以巩固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成果为目标,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建设为载体,以全国推普周为契机,积极开展教师文明礼仪大赛、师生普通话演讲、书法比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把“推普”宣传与城市和乡镇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三)大力实施民办教育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设、投资、师资等方面大力支持,在管理、教学、教研上大力帮扶指导,二是构建多元办学体系。以建设非营利性民办教育为主,依托现有公办名校创办民办学校;以社会资本建设营利性民办教育为辅,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三是监管多管齐下。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年检评估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学校安全负面清单,实行负面清单“一票否决”制度。
(四)严厉整治有偿补课
XXXX管理处依据XXXX关于《全市水利系统深刻吸取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厂“3.21”爆炸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XXX发【2019】XX号文件要求,顺利的开展了关于《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厂“3.21”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电气火灾的安全生产检查落实情况,现将本单位的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 落实情况
XXXX管理处就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在会上,就《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厂“3.21”爆炸事故》造成的危害向职工做了宣传,并要求全体职工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关于电气火灾、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综合治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电气火灾、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综合治理工作内容等。
二、 安全生产责任状的签订情况
单位就安全生产领域“五个一工程”与各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责任状中,主要包括办公场所“四防安全”工作。
三、工作效果
XXXX管理处全面排查使用的电器、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产品生产质量,有无电器、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产品及其线路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并排查单位电气使用维护违规违章行为,通过本次宣传活动,使单位职工电气使用维护安全水平明显提升,经排查本单位没有危险化学品及易燃易爆物品。保障XXXX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四、 组织领导
XXXX管理处对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经常组织各科室对单位的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排查,并在各种会议上就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促。在单位领导的重视下,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空前提高。 在以后的工作中,XXXX管理处还将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和投入,并将经常排查和清除所有电气火灾、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的安全隐患,继续对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
1.创建工厂化实训基地的基本思路
1.1 创设环境,体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从校企共研共建入手,研制适合教学需要并体现企业实际的实训设备。从各种实训设备的整体布局出发,创设一个与企业环境相近的实训环境,强化实训基地文化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1.2 开发资源,提升实训基地信息化水平。从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入手,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3D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移动APP技术,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水平。
1.3 探索模式,建设高效的实训基地。从改革实训环境、实训设备、实训流程、实训管理、实训考核入手,探索学生掌握制冷维修技术、提升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的高效途径。从实训基地建设入手,实现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快速转变。
2.工厂化实训基地的研建过程
依据制冷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岗位技能需求的研究经验,依托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队伍,创新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1 对接岗位技能需求,研建工厂化实训基地设备
2.1.1 研建工厂化实训设备。结合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冷专业的实训设备以种类齐全、技术先进、实用易学为原则,校企共同研建了既不拷贝企业又不背离企业、满足学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实训设备,建设了以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典型设备为载体的工厂化实训基地,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实训教学资源,并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2.1.2 挖掘设备实训功能。校企共同根据制冷空调设备运转、制冷空调设备安装维修两大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技能,实现实训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实训过程对接工艺流程、实训标准对接技术标准、实训管理对接企业质量管理、实训考核对接员工技术考核。
在突出实训基地特征时,注重实训要求与企业生产要求保持相近性,制定出与企业生产相近的实训教学标准,将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到实训教学中,做到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基地与车间合一。
2.2 创设工厂化实训教学环境,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2.2.1 突出企业文化,强化操作规程。在实训基地,采用标语、图板、横幅、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基地熟悉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树立安全意识,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企业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突出工厂化布局,强化功能分区。根据制冷工、制冷设备维修工、中央空调操作员、空调器安装工、汽车空调维修工五大就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在基地整体布局中,根据维修工作过程的,分别创设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五类实训环境。依据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各实训室按功能划分为教学区、实操区、资料区、成果展示区等区域,特别是要利用音视频资源、信息化技术,开发适合实训课程的课件。
2.3 立足技能培养,探索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学生通过参与电冰箱组装与维修、空调器安装与维修、冷库安装与维修、中央空调运行与管理、汽车空调维修五大类典型职业活动,学习、体验、建构、获取岗位职业技能,快速成长为技术技能型人才。
2.3.1 形成"共研、共建、共管、共用"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机制。
组织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形成实训基地建设团队,共研实训基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建实训基地,依据学生岗位能力要求和核心课程教学要求,研发实训设备、创设实训环境、开发实训项目;共管实训基地,遵循既符合教学管理,又符合企业管理的原则,不断完善基地运行机制,保证实训基地管理科学规范;共用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满足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
2.3.2 对接企业环境,建设工厂化实训基地。工厂化实训基地,具有真实的工厂环境和可供操作训练的实训设备,配备电冰箱、空调器、冷库、中央空调、汽车空调等真实设备,按照工厂的工作运行、工作过程、工作标准、工作要求,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管理与运行管理对接、课程考核与员工考核对接。解决了以往学训不能同时兼顾的难题,边学边训、学训一体,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效性。
2.3.3 依据岗位要求,开发实训设备教学功能。以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转、安装维修两大类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归纳和提炼岗位职业能力,将真实工作项目或任务转化成教学项目或教学任务,将单一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融入了实训项目中,体现为直观认知、拆卸、安装、修理、维护保养等实训操作。实现了实训教学由抽象到具体、由静态到动态、由平面到立体的转变,提升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增强职业意识。
3.学岗对接工厂化实训基地成绩及效果
关键词:
教学工厂;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教学工厂”(TeachingFactory),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所创造的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二者紧密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根据校长林晋东的解释,“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的工作环境、工作技术尽可能多地摸仿到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在课堂就能体验到未来的工作氛围,学到先进实用的工作技能,课堂即工厂,学校即社会,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模拟、模仿、融合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学工厂的内涵所在[1]。
1“教学工厂”模式的实施背景和特点
“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将企业环境引入学校,在校内建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解决了如何将学院教学与企业环境紧密结合的普遍难题,使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不依赖于企业界,在校内即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教学工厂”不是在学校之下、教学之外再办一个工厂,也不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进行技能训练。“教学工厂”既不同于学校的实验室,也不是企业的车间,而是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场景在学校的再现。“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推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建,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理论课、辅导课、实验课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它是企业实习、企业项目与学校的教学的有机结合。这个“教学工厂”理念在南洋理工学院得到了非常成功的实践,并且为学校开拓了极具生命力的发展空间[2]。近年来国内已经有机械制造类专业、汽车修理服务类专业、导游专业、法律实务专业等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初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实例,但电力技术类专业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则尚未见到案例报道。
2电力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的突破方向
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大量发电、输电、配电和控制设备组成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具有重要性、快速性、同时性的特点。由于电力行业的发电、输电、供电、配电、用电完全同步、影响面广、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特点,对技术工人的操作能力与水平有较高要求,电力系统企业概不接受学生在电力生产岗位进行顶岗实习,高职高专电力类专业学生所谓到电力企业实习,实际上只能看、不能动,根本无法参与实际操控,往往最终演变成了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完全不可能在电力生产的真实环境中开展综合实训,这一点与各种制造类或设计类专业完全不同。近年来电力类高职院校逐步强化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但由于场地、经费以及技术的限制,多数学校倾向于采取纯软件的仿真培训系统,或者是分散的单个操作实训装置,学生难以熟悉电力行业全环节的生产过程,缺乏在电力系统背景下的操作训练。如何在电力企业的真实系统设备装置上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实习,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电力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不少开办有电力类专业的学校进一步加大了校内实验实训设施的投入,但仍缺乏与企业情境一致的生产性实训场地,难以满足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地要求。这严重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要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又要克服无法在电力企业进行岗位操作培训的弊端,亟须探索在校内建设一个具有电力行业完整生产过程、真实职场氛围、真实企业文化的教学工厂,以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企业实际生产操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建设与运行
3.1总体思路
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突出“能力为本、实践领先、学练交替”的改革思想,依托2011~2015年我院国家骨干高职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所获的软硬件支持,校政企联动,整合资源,采用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新校区建设,与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合作,按照南方电网标准与规范要求,改扩建原有功能较单一的电力技术实训场所,在校内设计建成了包括电力系统发供电企业“运行、检修、试验”的三种工作模式的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所有实训设备均为电力企业生产的真实、先进的设备来源于合作企业捐赠、学院自筹资金、国家骨干校建设专项资金购置、毕业校友捐赠等。对综合实训基地展开综合应用形成教学工厂,以突破无法开展生产性实训的瓶颈。
3.2建设方法与成果
在实训基地建设期间,通过聘请企业专家顾问,项目组成员反复深入电力企业调研,与企业的实践专家讨论企业所设置的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整理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学习领域,以校内综合实训基地作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实施平台,编制出具有行业特色课程并予以实施,形成实训基地功能综合化、实训教学过程职场化、实训教学情境现场化、实训教学资源共享化浑然一体的建设模式,最终建成集“技能与创新训练、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技术服务与科研攻关”于一体的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该教学工厂的电力实训平台就是涵盖“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及电力调度的全环节多功能电力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其中包含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工业网络与电气控制实训室、全物理仿真发电厂、220kV物理仿真变电站变及其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实训室、电力仿真中心、电力营销实训室、电力设备检修实训车间、高压输电线路测量与巡线实训场、高压试验车间、保护装置调试车间、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微电网技术应用实训室、配电自动化技术研究实验及实训室、远程视频教学系统等52个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达15000余平米,设备数量达17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达3000余万元人民币,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了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构建了校内外一体化实习实训体系。实训平整支持了基于“校企一体,分阶段,多循环”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该教学工厂具有“工厂环境与企业环境一样,工厂设备与企业设备一致,工厂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致,工厂课程与企业需求一体”的形式特征,利于加强和提升学生职业综合技能,由此突破了电力行业实践性教学条件的瓶颈,满足了培养专业服务产业的电力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以此教学工厂作为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与广西电网下属公司、广西水利电业集团等相关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技术革新及项目研发、学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构建教学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每年培训电力企业员工达1000余人次以上。
3.3电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主要是在对广西区内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部分的发电企业、电网及供电企业、电气设备生产企业及其它工矿企业,如大唐集团平班电站、广西电网武鸣供电公司、广西恒都输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湛江)、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等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检修与试验等主要就业岗位群。依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分析了若干典型工作任务及所对应的岗位能力,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归纳,获得相应的行动领域能力,提炼相对应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构建适应岗位职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见图2所示。在专业课程标准中,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个方面描述了课程的培养目标。按照项目载体的实施需要,设计了教学项目,如项目任务、教学实施的步骤等。
3.4运行特色
(1)利用教学工厂对不同年级学生分别创设专业认知体验课程、基于精益“5S”管理的实训课程和专业素质拓展课程。从电工基础技能培训到电气运行、线路巡视和维护、设备检修、高低压开关柜检修等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及电力企业岗位综合素质课程中,按照电力企业文化管理、岗位要素知识,开发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技能课程,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实现电力企业职业素质养成和创新意识的强化。(2)教学工厂集成了大量前沿IT技术以提升教学与实训效果,依托电力综合技术实训基地和校企互联的远程教学平台(“互联网+”教学平台),实现了校园与某水电站和某县级电力公司的网络互联,两类电力生产现场监控视频和运行状态数据均能实时传送到电力实训基地电力调度实训室,实现课堂直通电力企业生产现场。与重庆新世纪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建,开发混合仿真软件,使教学工厂能够更全面模拟真实生产过程。(3)电力综合实训基地具有真设备、真管理、仿真运行的特点,通过互联网技术集合校外多方资源,将企业的真实工作现场、工作过程、班组管理等引入到校内实训基地,使得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企业生产现场的真实情境,给学生营造身临职场的职业氛围,了解电力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完成以往只有在工地或生产现场才能完成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实现了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任教师一起,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实施现场教学、共同评价学生能力,并将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4结束语
电力工程技术教学工厂从建设到运行至今近五年时间,创设了大量真实工作任务、真实运行工况、真实生产安装的教学现场,通过角色扮演、角色轮换等促进团队协作、班前会班后会、真实操作等教学方法,成功解决了诸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难题,为同类学校开展教改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借鉴的样本。
参考文献:
[1]虚秀维.教学工厂模式与工学结合模式对比[J].中国成人教育,2010(4):17-18.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电子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电子器件、新工艺、新技术,还有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无引线元件,已经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电子产品的生产由传统的手工装备方式向自动化装备方式转变,SMT技术也已经在大量的电子产品装配上广泛应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电子技能为主的电子工艺实训课程,应该要满足时代的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更换旧的教学项目,按照工厂生产工艺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满足社会生产力要求、高技能的现代电子技能人才,作者认真总结了本校电子工艺实训教学课程改革情况,并结合电子工厂进行的考察与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社会调研,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了5个电子技术基本技能项目,使学生在电子工艺实训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感受和提前体验今后电子工厂的要求,从而明确学习的目标。
1 确定电子工艺实训项目
电子工艺实训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既要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由此,为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既要有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也要包含有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内容如SMT技术和计算机制作印刷电路板等工艺,参照当前社会上主流电子工电子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最终确定了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元器件装配、电子元器件焊接、电子产品检查与调试、电子产品维修五个训练训练,让学生们了解电子工艺生产的真正流程。
2 确定实训项目内容
实训项目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保证让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生产工艺和技能。电子技术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讲解和大量操作来进行,而对了解和掌握现行的先进工艺进行训练主要通过对先进设备的认识和操作来进行。无论是哪个方面的训练内容,都要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只有掌握了技能技巧,才能使真正掌握技术的人,比如手工焊接训练,就专门设立了金属板上焊导线的技巧训练,对铸塑原件和弹簧片类元件的锡焊技巧训练。
3 技能训练方法的确定
技能训练最终实现的目标,不仅训练学生完成任务,而且要考虑完成项目的速度,这就需要有好的技能训练方法,并且不同的项目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对电子元器件检测项目,可以通过反复使用万用表对大量元件进行测量,掌握测量方法和判断元件好坏的目的;对电子元器件装配项目,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电子产品进行装配,最终达到认识电子元件和按照图纸正确安装的目的。
4 按照工位实行工艺卡操作训练
工厂行话说得好,“工艺就是法律”,工厂的每个产品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工厂的工序去生产,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学生在校学校期间,如果能够严格按照工艺卡进行操作和训练,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按照工艺卡操作训练,充分考虑电子元件装配上所涉及的数量和种类,焊接方面所涉及到的数量、检测仪器的名称和连接方法、调试内容和检测点等都在卡上有详细而明确的记载,这样一来,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完成任务,也就为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为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找到了可靠的依据。
5 科学合理、有效的实训考核
按照产品检验标准和生产定额实训成绩,严格进行考核。要实行分类量化考核,也就是每个不同的项目,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考核方案,要具体考核到每道工序,给出评分标准,不仅要看学生在这道工序的操作水平,还要看学生在每个工序中的熟练程度,主要涉及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操作速度。
本文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总结,最后可以明确:如果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确定电子工艺实训项目,按照电子产品的生产工序确定项目内容,按照产品检验标准和生产定额进行实训成绩考核,使学生在完全模拟工厂的生产环境下进行技能训练,有效地提高了电子工艺实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忠诚.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战略选择[J].辽宁高职学报,2005(01):14-16.
[2]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研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
1、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针对高职教育强化技能素质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与高职目标、岗位能力相贴合,体现高职特色的调整和改革,实践课程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三位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岗位课程按企业岗位的实操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时间安排为1:1:1,即专业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课时比例为1:1:1的教学模式。结合工厂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来强化训练,是学生就业上岗前的实训,实现教学与企业上岗零距离对接。
为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在实践教学中采用企业和市场现场教学法,将课堂延展到服装市场和加工企业,对应服装实物及生产线来给学生讲解,避免了闭门造车式教学,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习实训模式建立。(1)“校进厂”模式的实质,“校进厂”模式即“工学结合”模式:学校进工厂,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使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工、同酬,全程参与生产和管理,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从而培养会做、会经营、懂管理、有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实习实训期间,学生进行企业化的生产顶岗实训实习,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满足学生技能培训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厂进校”模式的实质,工厂进学校,学校提供场地,工厂提供设备、技术及物资保障,明确生产规模、生产项目,规定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学校和工厂在优势项目上互补,既做到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强化补充,也做到了校企强强项目联合。“厂进校”合作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体现了本研究的实质,既检验研究的实际效应,也能够不断地完善“校企联合”模式,建立健全实训过程中的管理机制,使研究与实践相辅相成。
二、“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横式的实践方式
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实用型人才,创建了“教室+车间+基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实训实习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学生直接上岗,边学习、边实践、边工作。
实习实训期间,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指导者,学生进行企业化的生产顶岗实训实习,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满足学生技能培训要求,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校企联合”实习实训模式的柔性化
1、教学管理体系的柔性化。建立有利于“校企联合”模式实施的制度体系,是形成和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关键,具体涉及教学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工作制度等方面,这种制度体系的建立应充分体现柔性化管理的内涵,为“校企联合”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2、实践教学的柔性化。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同时还要完成学校规定课程的学习,这就存在学生怎样才能既不耽误课程学习还能去企业顶岗实习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柔性化管理规定为:学生去企业从事岗位实习的,成绩以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实习表现和能力体现为依据,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实行共同考核。
3、考核制度的柔性化。结合顶岗实习的特点,对于。顶岗学生不能参加校内学习和考试的科目,相关柔性化管理制度规定: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分析、解决问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核,特别注重实效和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企业评价与学校考核相结合,根据学生岗位的职业特点,与学生岗位密切相关的部分专业课程采取企业进行替代考核的形式,给予一定的成绩。
一、课堂授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前面已经强调过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但是光有这个主体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会引导,用引导来激活主体。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引导主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来深化理论学习
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深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采用学生自己演示(表演)形式来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如在铰链四杆机构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改变四杆机构中各根杆件的任何一种形式的教学都离不开一种理念,机械基础教学亦是如此。第一堂理论教学课上,就应当向学生灌输这门课的学习理念,即主体意识,动手意识。正如西方谚语“天助自救者”,要使学生明白学好这门课程只有靠自己努力实践,反复动手操作才会成功。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培养和强化。
长度就可获得三种不同的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先把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发四根带孔的木杆(孔的作用是连接时可改变各杆长度)及四个销子,让学生通过讨论后用所给的四根木杆组装出三种不同的机构,学生要选好固定杆并讨论曲柄存在的条件,最后请一组学生上讲台作演示,并说出曲柄存在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的长度之和;以最短杆或最短杆的相邻杆为机架。使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二、实训亲知
机械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学科。光学不练等于不学,因此实训中应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检验真知,实践练出巧手,任何出色的想法都需用一双巧手来完成。在钳工实训中应有目的给出某个零件的加工图纸,让学生讨论,选择工艺方案,最后由学生来加工完成。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择量具校核。这样的实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磨去学生身上眼高手低坏习惯。教师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总结和鼓励。K611丝织机的平车实习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训环节,这种有梭织机的“五大运动”(即送经、卷取、开口、投梭、打纬)中包含了机械基础中的各种机构,如带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蜗杆传动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经过实训学生才会对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只有让学生手和脑接触大量的实物,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对知识掌握才会加快,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竞赛显知
未来的社会充满竞争,每个学生都将面临竞争。职业教育也必须适当引入一些竞争。在一年一度的“职教之光”技能节上,我们一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机械基础知识制作一些实用的作品去参赛。比如,学生用带传动和齿轮传动原理制作的小车、用蜗杆传动的特点制作的分度盘,用移动导杆机构的运动原理制作的手动抽水机等,这些作品都可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动手动脑能力,其次是在技能节上,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K611丝织机的平车竞赛,其余学生观看,通过测定选手平车所用的时间、组装成的织机是否可以正常运转及织机的振动大小来评定选手的参赛成绩。通过技能竞赛,一方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动手意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能掌握真知,学到真本领,动手能力也确能实得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成立由专业实践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师傅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完成模具项目零件制作。学生在学习中以企业项目为目标,遇到问题应及时交流和互动,教师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引导、讲解,使学生在传统课堂上不易理解的问题在教学工厂中得以解决。实践课程应紧贴最新生产工艺与技术,让学生以企业项目为研究目标和载体,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改革考核方式,在课程开始时,就明确实践课程考核要求,使学生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资队伍建设
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探索,模具专业通过多种渠道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1.骨干教师培养选拔熟悉模具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好、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定培养方向。采取国内培训学习,高校进修,到教学工厂兼职和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等形式,通过主持或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技术服务或教研项目等多种途径,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2.兼职教师培养从宁波地区模具企业聘请行业专家、首席工人、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开展特长生培养和“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兼职教师通过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后,承担实践环节教学任务或做专题讲座,并承担实践类课程建设任务。通过培养与引进并举,优化了模具专业教师师资结构;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与模具技术培训,提升了授课能力和对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
我院模具专业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对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加以区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依靠校企合作,校企共同整合双方设备与人力资源共建“华宝模具教学工厂”,打造管理水平先进、技术领先的“现代化模具示范工厂”。创新教学工厂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学场地与企业生产现场有效对接,保证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学习,产学研结合真实。
PLM体验中心选定的项目实现分层次训练,项目由易到难。项目按小组进行,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训a老师在项目中担任咨询师角色。以《内外轮廓的编程及加工》为例:
1.任务引入
1)本项目为零件的内外轮廓的编程及加工,对于刀具半径补偿、编程基本指令及格式、内外轮廓的加工要求、尺寸精度、坐标系确定、刀具确定、毛坯确定在上个项目中已经有所掌握。为了更好的完成此次任务,已按企业的生产实际建立项目小组,分三个小组、设一名组长,各组分别设有编程人员、机床操作人员及工艺员。
2)其次场景设计,本次课在数控开放实训中心加工区完成,各组主要完成加工图纸确定、坐标系确定、毛坯确定、加工路径确定、程序编制、加工及检测。
3)介绍内外轮廓常见的几何组成要素,编程要点。数控铣床中的内外轮廓特点:以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多边形等单独或组合构成。程序构成:确定构成轮廓的各个坐标点,用G指令将其串连组成。
2.任务布置
1)加工图纸确定
结合数控专业中级考工要求,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内外轮廓编程方法及要点,图纸轮廓由典型的简单几何要素构成。各小组根据各自需求选择其中任意图纸作为本次课程的实施任务。
2)工件坐标系确定
编程时一般选择工件上的某一点作为程序原点,并以这个原点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一个新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就是工件坐标系(编程坐标系)。每一组的编程人员需在编程前确定工件坐标系,根据图纸要求以工件上的某一已知点作为编程原点。
3)加工路径确定
合理地选择加工路径可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使走刀路线最短,既可简化程序段,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也可提高加工效率。应使程序段数量少,以减少编程工作量。每组的同学应充分考虑程序量、加工效率、零件表面粗糙度、减少接刀痕迹等,选择最为合理的加工路径。
4)刀具确定
每组同学根据提供的工量具、刀具清单,结合图纸选择合理的加工刀具,计算确定主轴转速S和进给速度F。
5)毛坯确定
每组同学根据提供的工量具、刀具清单,结合图纸选择合理的加工毛坯。
6)程序编制及加工
3.任务实施
考虑学生的层次不同,本次课程由3位教师分别指导3组学员,分层次的给同学下达行到导向,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并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形成“作品”。
4.检验与评价
学生分组检验,并分组依次展示加工方案、加工零件等,由每一组的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对零件进行讨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对其作出积极的评价。
5.作业布置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
学生阶段性的综合实训:实例项目通过PLM体验中心模拟企业产品的计划、设计、工艺、编程、仿真、零件加工,学生完成企业生产流程过程的体验,并对所学课程与企业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知。以数控车教学应用为例:
1.学生自学
通过平台自学区,提供相关资料及扩展知识和问题,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从类似项目中查找依据及变更设计。
2.任务下发
引出任务,并由老师把任务通过平台发送到各分组,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企业项目组收到上级下发的任务,完成指定的功能。
3.小组讨论
小组进行任务分解并讨论后由组长准备展示,平台下组内交流,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
4.方案展示
各组由代表上台介绍组内讨论成果,并授受他组咨询,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实步讨论后拿出方案,并授咨询。
5.老师讲授
老师根据各组反应出来的情况,就重点和难度问题进行讲解,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专家组或项目经理进行权威性指导。
6.学生修正
学生再根据老师的讲授,修改之前所做的方案,版本控制,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项目组根据专家的建议与指导,修改方案以满足要求。
7.任务提交
组长把最终方案发送给老师,并把成果上载到平台指定目录下,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项目组提交最终方案,并提交到文件管控部门备案。
8.审核点评
老师在收件箱中逐一审核并进行阶段总结点评,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主管审核、审批。
9.代码传输
老师在车间下载代码,并通过DNC软件指派到机床,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制造部门获取平台内的上级输出转为本级输入。
10.加工演示
老师在讨论区和机床上进行加工演示,调用视频监控,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产品试制或标准加工规范。
11.成果点评
老师对各组实际的加工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记入学生成长系统,此活动可让学生体验工厂产品质量检测与评级、入库。
PLM体验中心是先进制造流程实训与展示能力的融合。实现面向企业设计、生产过程的实训教学过程,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师资培训。提供面向典型零件的创新设计、制造工艺设计、产品仿真、虚拟试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的完整流程教学过程。
三、一体化讨论区
一体化讨论区教学是PLM体验中心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解决教-学-做脱节,现场管理,少数资源(教师、机床、场地)与多数学生实践之间的矛盾。通过一个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两个网络(视频采集网络和DNC传输网络),三个硬件(电子白板、触摸屏查询一体机、教学电脑)整合成一套既能方便教学(教学内容方便展示,学生任务易于查询等),又能直观地、实时地反应教学内容、实训现场情况的教学系统,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讨论区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目标导向,分布实施,主要过程如下:
在整个一体化讨论区教学过程中总体分三个阶段:任务、实践、验收。
在任务导向阶段,老师通过资源管理平台把该项实训任务的图纸和要求投影到电子白板上,以方便学生清楚地看见任务目标和要求。该项实训任务主要理解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训练要求通过丰富的课件资源进行简要的讲解,老师在机床上进行示范性操作,学生则通过电子白板观摩老师的规范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