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6:2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等的主要场所。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从学生发展需要角度出发建设班级物质文化,才能助力学生发展和成长。首先,打造个性的教室墙壁,让墙壁“会说话”。目前,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个性缺失,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多是“一手操办”,学生未能参与进来。因此,为了打造个性的墙壁,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小设计家”,布置教室。在大家的努力下,本班开辟了“信息窗口”,里边张贴着课程信息、值日卫生安排、班规等;还开辟了“学习园地”,学生可以分享各类学习信息,包括阅读建议、每日笑话、每日佳句等;还开辟了“争章台”,展示学生的争章表扬信息。其次,打造独具特色的图书角。“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图书角的建设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发动全体学生将自己的图书分享到图书角,每天安排人员负责图书角的管理工作,保证书籍的整洁。教师可以督促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定期举办“经典诵读”分享会,让图书角“活跃”起来。最后,定期更新黑板报。在营造文化氛围过程中,黑板报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黑板报堪称“一方宝地”,但只有充分利用,其价值才能凸显出来。黑板报的主题可以由教师拟定,也可以让学生拟定,灵活多样。例如,以“经典诵读活动”为黑板报主题,宣传“经典诵读活动”的重要性,激发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
二、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精神文化对人具有很强的感染作用。教师要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以良好的精神文化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首先,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利用目标指引学生向前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奋斗目标。有了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探讨后,本班定下以“乐学,向上,人人争做好学生”的班级奋斗目标。教师将奋斗目标挂在教室正前方,时刻提醒学生。明确了班级奋斗目标,学生在一起交流班风,同样以民主的方式进行,最后定为“静、净、敬、竞”。其次,开展多元活动。例如,利用午睡前20分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午饭之后,一般都会觉得无所事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20分钟,选取经典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通过这一活动,形成良好的习惯,引领班级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建设班级制度文化,调动学生参与制订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亮、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开学初,我首先提出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为班集体的座右铭,并打印在彩纸上,贴在教室后黑板上,让学生每天进班级抬头就能看见,来教育学生不要认为一个小动作,偶尔一次的作业不做,或照抄一道题,扔一张垃圾等这样的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我们就可以犯;不要认为捡一张垃圾,挪一下不整齐的课桌,擦一次值日生未及时擦好的黑板,这样的小事就没有意义了!随后我让学生每人给自己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警示格言做为自己的座右铭,打印后贴在桌子的右上角,以此来告戒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小学毕业生。其次在我的指导下几位班干部精心布置了整个教室,对各个阵地进行了激励性语句的张贴,在学习园地上用艺术字打印了“我炫,故我在!”这句话,让学生知道因为我的出色,我的作品留在了学习园地上,我以此为荣,更激励学生争取自己的下一个作品也出现在学习园地上!在雏鹰争章处以“come on ,go !”一句英文“加油”来提醒每一位学生争好每一个章!这些激励性语句的张贴,不紧使我们教室面貌一新,提升我们班级的文化素养,更主要的是提醒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奋发向上。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不强是公认的事实,在约束力不强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个制度,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文明、健康、团结、向上的方向前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开学时针对班级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上了一节主题班会课,意在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认识到不良行为会带给大家的不良后果,从而民主讨论研究制定适合我班实际需要的班规。在制定过程中我注重了民主、实际、制度的可行性。让学生先每人制定,再由老师和班干部汇总,删选,最终在班会课上民主表决通过。虽然有班规的制约但还有部分学生屡次触犯,单靠制度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于是我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自觉遵守班规的承诺书。(主要是自己违反班规后做一些善事以作惩罚。)然后在班上选举产生监督和评价小组,每天对违反的学生进行记录统计,由老师找其谈心教育,由监督小组监督其做一件善事来弥补,每月评出文明之星。通过近两个月的实施,班里的许多不良行为不再出现了。班里不在有零食的垃圾,很少有脏话破口而出,不再有不做作业或抄袭的事发生,许多让我意想不到的好事出现了。班级制度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是要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精神,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个完善的班级制度能筑就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一个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课题,值得我们探索!
三、班级阵地文化建设
班级阵地主要有黑板报,学习园地,雏鹰争章。对于每一个班主任来说都要做这些工作,但如何做好,做到什么程度,每一位班主任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我时常提醒自己的是:既然做就要实实在在,切合实际的做好!开学至今,指导学生更新过三期黑板报,主要围绕学校要求宣传的节日和活动;学习园地分两块布置共更新过四次,每次的内容都由我事先布置学生创作,由老师和宣传委员挑选,然后展示,从园地上让我欣赏到许多还没有被我好好欣赏的学生,从园地上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雏鹰争章方面我始终做到每次争章前把章名、要求和任务,一一跟学生讲明,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在这里我注重了发章的普及化,我意在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拿到章,所以我分三个档次进行考核,用三种标志张贴。这样更广的普及了各个章,让那些以前对争章可望而不可及的学生也有机会拿到,这样更能让这些学生为了章,努力完成好各项任务,达到各种要求,感受争章的整个过程!在定章方面我主要结合一些教育活动制定,本学期争过目标章、讲普通话章、作业规范章、打字高手章、读书之星,始终做到章无虚定,章无虚发,实实在在让学生争好每一个章。在做好这三个阵地的同时我开辟了一个光荣榜,一是表扬考试前十名的学生,二是公布班级取得的荣誉,三是比比谁的作业优秀次数多。进行荣誉感的教育,激发学生一种向上的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2-02
小学生从启蒙进入班级,在班级里不仅学习了知识,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尊重,更学会了关爱,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他们从无知到有知,从顽劣到儒雅,从粗俗到文明,这一变化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在班集体中获得的,良好的班集体就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做人、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的熏陶、塑造。因此,怎样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使其成为孩子成长发展的“肥沃土壤”,是每个班主任必须思考、探索的日常大事。综观名家经验,促进学生良好成长,最为重要的是建设好班级文化。在近两年的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美化教室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环境不仅能制约一个人学习、工作的心情,更会对一个人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他所强调的就是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作为班级教育的重要组织者,班主任应该把布置教室,美化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文明的学习环境,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绝不能放松和忽视。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绿色象征活力,代表着希望。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环境,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改善。因此班主任布置教室时,一定要摆放充满生机的绿色植物。本班教室的书架上、橱柜上都摆放着一些绿色植物――绿萝、虎皮兰、文竹等,这些绿色植物既净化了教室的空气,使教室绿意盎然,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能因眼前的一抹绿而缓解压力,同时又可以通过让学生专人负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及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室里课桌闪光,门窗鲜亮,物品有序,地面洁净,能给人一种舒适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心情才愉悦。笔者极其重视保持教室的整洁度,本班一直做到物品统一分类摆放,教室设有“动物之家”“植物之家”“水杯之家”、“彩笔之家”等,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实践证明,清新、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同时带来希望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习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二、丰富教育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桥梁,是促进班集体建设的中介,是学生展示才华的乐园。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样有碍于学生的心身发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将促进孩子的德行发展。因此笔者非常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
1.让特色活动彰显个性培养
如开展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班级艺术节活动及“爱心、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队会能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较好的引领班级文化主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主题班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让主题班会充满诗情画意,在音乐效果的感染下,在图片境界的引领下,在文字内涵的感染下,一切的思想教育在审美的,愉悦的情境中自然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班级艺术节活动尽显全班同学艺术才能,让孩子们在金色的童年里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爱心、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孩子们的心中深深地播下爱的种子。
2.让实践活动收获生动体验
如结合学生的实际,举行特色春游、秋游活动;与老人院结对,利用假日照顾老人;爱绿护绿植树活动、学雷锋做好事等,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爱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活动,将枯燥的说教具体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走向生活的舞台,接受心灵的洗礼,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着,感动着,收获着……从而内化为学生的内涵,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位学生学到了知识,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具有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合作意识,懂得了爱,学会了感恩,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优良的品德。
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而漫长的工程,班主任要多层面奏响班级文化建设“变奏曲”,让每位学生在营造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去实践,在实践中获得,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为学生打造一片成长发展的沃土,作为班主任必将上下求索。
(一)内部因素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三点内部因素。
1.对班级文化概念存在误解班级文化存在多种呈现方式,包括班级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等。环境文化是指如班级布局、教学设备、等物质构成的形态特点;行为文化指的是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反应出教师的管理水平及学生的意识水平;观念文化是指班级成员逐步形成的,比较一致的理念、态度及价值观,优良的班级文化需要这些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均处于变化期,思维和行动上都存在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其人格都存在暂时不平衡性,随之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各类抵触心理等,都会影响到个人行为,而由此导致的负面情绪及行为若不及时给予疏导,甚至在班内产生从众效应,则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集体,造成不和谐的班级文化。
3.教师管理理念较陈旧部分教师理念上的落后必然也导致其在管理班级的方法上存在弊端,从而造成畸形的班级文化。如过度运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强制性控制学生行为或思想,甚至采取军事化管理,虽然该种方法能够约束学生遵守规章条例,似乎能达到严纪律、正学风的效果,但实际上这种效果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大部分情况下并未使学生内驱力得到提高。而且,用该种方法灌输的潜意识“服从”遏制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以及宝贵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得不偿失的。除此之外,还存在一切以成绩论之,如按成绩分配学生座位等情况,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隐性分层,而处于“下层”的学生心理则会受到不良影响,甚至出现功利化导致的恶性竞争以及倾向等。
(二)外部因素产生不良班级文化的原因还存在三点外部因素。
1.教学目的偏差虽然我国极力倡导素质教育已有许久,在学科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结构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在尝试改变,但纵观我国整体教育结构,目前所实施的大部分教育依旧是应试教育,在此大环境背景下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将考试成绩及升学率作为绩效评估标准,将学生优秀与否单纯以成绩论之,则必然会造成班级文化从精神思想上被束缚,其构建成果也必然会错失了原有功效。
2.教育公平问题目前我国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除去地域差异,单从教育组织的最小单位班级来看,部分班级内部也会存在由于学生的成绩好坏,学生是干部与否,学生的智力高低甚至家庭条件背景而产生的教学不公平性,而该种不公平性会在导致学生个人人格缺陷的同时,令集体产生不良风气,因此这种不公平既是班级文化的体现,也是令其发展偏差的因素之一。
3.社会环境影响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日新月异,技术成就渗透入各行各业,由此带来的信息泛滥令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各类不健康思想,而处于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还没有成熟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造成的盲目跟风,陋习行为,精神颓废等现象也会令班级文化沾染负能量。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如何构和谐优良的班级文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思考。
(一)转变班级文化建设主体,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目前,以学生为中心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但在实践过程中该理念却难以完全实现,究其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受到了我国宏观教育体系的限制。教育体系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国的教育体制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生相较于人才,更像是用统一模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虽然目前中国的教育理念在当前已有了先进发展,并在日益完善,但现实中产业结构的升级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上人口压力的倍增,又使就业竞争局势日趋严峻,重学历现象逐渐严重,教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不得不迫于现实的升学需求而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中心理念。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在宏观教育体系中无法完全实现该理念,但从微观上看,班级作为教育组织的最小单元,以学生为中心却是能够实现的。在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上的教师职掌地位,将学生作为班级文化构建的主体,能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锻炼其各方面能力,加强师生交流。举例来说,可令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章,必要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商讨做出适当调整,如此相较于学校或教师的硬性规定条款,该方法必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执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又或让学生自己布置班级环境,绘制黑板报,书写学习标语,创立读书角英语角等,让自身创造性得以发挥的同时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感官上受到正面感染力,觉得课堂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事情,并提升集体观念,从而为构建班级文化打下结实基础。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细胞。目前,农村小学对班级文化建设关注不够,鉴于此,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与研究的同时,我们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调研活动。为了进一步建设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采用了边建设边调查的方法,对当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有一个深入了解,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推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给同类的农村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提供借鉴。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马田小学四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针对在校学生四年级、全体班主任和部分家长的问卷,问卷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体现了班级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题型设计上有现状类调查和师生心理倾向性调查,采用数理统计法。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1、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调查分析。
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通过对学校老师的座谈,我们感觉到:有的班生机勃勃,有的班死气沉沉;有的班自由散漫……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客观地反映出这一现状。
题号调查内容评价选项
ABC
(1、你班有明确的班集体奋斗目标吗?
A.有B.不清楚C.没有76人
51.7%58人39.5%13人8.8%
(2、你对班级同学有感情吗?
A.有很深的感情B.有点儿感情C.没感情111人
75.2%28人19.3%8人5.5%
由此看出在48.3%的班级中,还没有健全“班集体奋斗目标”这一内容。“你对班级同学有感情吗?”,有75.2%的学生答“有很深的感情”,说明了学生对班级还是有归属感的,学生间比较热情,师生关系也是友好、融洽的,老师在家校沟通方面还是重视的。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调查分析: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当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通过反复的调整之后成为一种习惯,当大多学生都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而就某种行为形成同一习惯的时候,这种集体习惯便会升华为一种制度文化。
学生的调查项目中有3项涉及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题号调查内容评价选项
ABC
(1、你所在的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吗?
A.有B.不清楚C.没有147人
100%0人0%0人0%
(2、你的班级设有班级一日常规吗?
A.有B.不清楚C.没有83人
56.5%51人34.4%13人9.1%
(3、你班级的班干部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吗?
A.很明确B.不太明确C.不明确,71人
48.4%49人33.6%27人18%
在对各班晨会谈话课的检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班级并没有在晨会十分钟时间内对班级学生进行经常教育,而是占用为处理作业,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忽视了晨会课的教育功能。
3、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调查分析
班级物质文化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也是班级文化的表层。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在学生问卷中,有2项题涉及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题号调查内容评价选项
ABC
(1、你班级的环境美化是由哪些人参与的?
A.老师和同学布置B.全是同学布置C.老师一个人布置的68人
46.2%12人8.3%67人45.5%
(2、你认为班级墙上的名人名言对你有激励作用吗?
A.很有激励作用B.没往心里去C.从来不去注意,93人
63.4%39人26.6%15人10%
从问卷可见,广大师生都很重视身处的环境,都在努力去做环境美化这一工作,且收到了实效,但学生的参与力度不够,环境育人的作用还未全部发挥。
四、结论与尝试措施: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大多数班主任老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视。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尝试措施,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在农村小学中,较少接触英雄人物、国情教育基础等实际东西的陶冶,所以,只能从小处抓。“班级奋斗目标”的确立对学生的思想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求每个班级应结合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2、开展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为了使班级建设在校园文化中显示出独有的魅力,更为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培养每位学生的小主人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的良好品质,教育用自己的双手共同建设班集体。
3、培养良好的班风:
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转贴于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一、生命视角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生活、学习的真实反映和历史和积累沉淀,是人们的一种需要和要求。理想是人们生活的精神生活体现,它是人类精神的承受框架体现。任何的一种文化都要具备一种独特的思想和理论、独立的生存方式和方法。
生命视角与教育相关联,所赋予的便是更重的责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是学生与教育的重要沟通桥梁,学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学习知识,教师可谓是他们的第二个母亲。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感是无人可以替代的,他们对生命的理解还不明确,对生活的认知还很肤浅,对未来的憧憬还刚刚构建起来。透过生命的视角可以让他们更深刻的去认识自己、看清世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生命视角来实现教育进步,对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十分的重大。
二、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对教室进行静态与动态的相通布置,彰显出小学学生的青春生命活力。通过加强各项特色活动的举办,让学生在参加特色活动过程中释放出生命的本意,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悟。
1、生命视角是平衡与美丽的环境殿堂
生命视角重视的是平衡、美丽和纯净,它不仅体现了对生命、对生活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化的一种延伸。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在对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坚守课堂、坚守讲台、坚持自己的教育风格,为小学生们营造出一个属于他们的美丽的、纯净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成为他们心灵流动的乐意,更加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智慧与知识的成果,让营造出的教学环境成为供学生学习的殿堂。
2、生命视角是诗性与灵性的相融合
生命视角推崇的是一种诗性与灵性的美丽的相融合。小学教师应当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蘊作为其教学中诗性的支撑,以其高超的教育智慧为其教学中的灵性支撑,诗性与灵性两方面往往都来自于对教育孜孜不倦的探索、拼搏与思索所取得的。
3、生命视角是激情与生命力的体现
生命视野洋溢着充沛的激情与生命力,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完整体。激情与生命力才是生命视角下所真正要体现的东西,将它融入到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当中,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种加强,同时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的一种提升。
4、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小学班级文化具有一种较为隐性的教学力量,订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此同时,它还体现了一个班级所特有的班级风貌和精神,而且这个班级所具有的独特风貌和精神,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某种形式对学生的行为、意识以及思考模式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会培养出具有独特内在素养和外在表现的优秀学生。
5、生命视角所赋予教育的意义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小学班级的全体成员,营造和创新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和文化关系等,通过文化气氛的影响力,对班级内部所有学生进行文化方面的熏陶和培育等一系列的影响活动。它是在小学班级成员处于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中,并营造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有利于班级文化发展的一个文化过程。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应当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让自己的心灵永远那么纯净而美丽,这些才是一名教师在生命视角下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诠释。
三、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生命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它也是完善我国当代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研究、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把日常的学校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高度,以生命的视角为出发点,对班级进行特色文化建设,彰显出学校及班级所具备的特有的教育风气和生命
张力,发掘当代小学生的个人特性、培养现代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拓展学校小学生对生命本然的理解和知识,描绘出小学生对生命感知的色彩,班级文化的建设还为学生营建了一个绿色的、充满生机的家园环境,让学生的生活更具生命力和朝气。
总而言之,在生命的关怀下,在生命的视角中,让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年轻生命力,张扬现代学生个性。在学校建设的特色生命活动中,体现出生命的本质;在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中体会生命的色彩,生活的本源,构建绿色家园;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生命力,让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感谢生命,让生命的视角充溢到整个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体现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的指导和调控的双层意义,不断的探索和学习生命视角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家胜.谈谈班级文化建设[j].教育科学,2007年.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27―01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孩子们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对于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班级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越小,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越大。班级文化对小学生人格的形成、文化修养的提升都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何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我们要致力于创造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特色班级文化,使学生在一个好的氛围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身心健康发展。而要抓好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特色物质文化建设
环境整洁优美、富有文化氛围,会激发师生的荣誉感和班级的向心力。富有班级有特色的、优质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美化班级环境,教室布置力求朴素、大方,突出班级个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班级的主要成员是学生,所以物质文化建设应当以学生的创意为主,教师适时组织全体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规划。分工让学生进行专题或专区设计,例如班训区、书法区、摄影区、绘画区等,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和教育意义。可以在教室前面醒目的地方张贴班务栏和班级的计划、目标和各种规章制度,黑板上方张贴班级誓词和名人名言。个人可以为自己设定计划、目标、座右铭等,只要设计合理,醒目美观,就可以张贴在合适的位置。
二、特色制度文化建设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约束人们的不良行为的,是良好秩序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把一个个不懂事的顽童培养成具有完全约束能力的小学生,必须使他们从走进学校就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这样一来,班级制度就应运而生了,有了班级制度,才能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在特色制度建设中,我参照《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经过全体同学的讨论之后,以学习、纪律、卫生、班风为四大标准,最后制订了《班级公约》。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符合班上学生实际,内容具体,操作性强,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作保障,班级的各方面工作就“有法可依”了。
但是,仅有制度是不行的,执行才是关键,教师和班级干部要带头遵守制度,使全班学生知道违反制度是要受到惩罚的,使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制度的意识,养成遵守制度的习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经常会出现反复的现象。为此,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的习惯。
三、特色精神文化建设
独特的精神文化是一个班级的象征,它反映出一个班级特有的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班级的学习风气和纪律表现上,这些无形的东西也是班级文化最核心的东西。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应以建立和谐班级为奋斗目标。
从孩子们进入班级的第一天开始,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孩子们和睦相处的习惯。要指导他们会使用基本文明礼貌用语,然后通过活动和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慢慢培养小学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合作、分享的品质,让他们学会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谅解同学。慢慢地,培养学生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只有班级里有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学生才能明辨是非,敢于坚持正义,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构建特色班级文化,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参与,这样产生的班级文化才能真正陶冶学生们的情操。班主任应该在班内积极倡导民主,要利用休息时间多与学生接触,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班上的制度制订与修改、重大的活动要与学生们一道讨论决定。
在近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针对班级情况,加强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促进着又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二、个案描述
去年九月,我走马上任,成为三年级的班主任。这是怎样的一个班集体呢?眼见为实,看看他们在开学第一周中的表现吧:
有迟到的、不带红领巾的、不及时打扫卫生或打扫卫生不彻底的、不带课本的、打骂同学的,特别是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认真及时地完成并上交作业……经过一暑假的休息,没有了校规、校纪的约束,相当一部分孩子又“回归”了自由、散漫、不爱学习的状态……
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呢?我学习着、思考着、探索着,并决定从了解学情和班情入手。
(一)、学生来源。全班29个学生,有一半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其中17名学生长期寄养在亲戚家;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特困和贫困家庭,其中,有两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二)、学生身体素质。有两个学生患有钙缺乏症,一个学生有左耳听力受损,另有四名学生偏瘦,其余学生身体状况尚可。
(三)、因我校是外来务工子女就读指定学校之一,班内学生数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随时有可能转来或转走学生。第一学期开学后,就先后转来两个女学生,均来自外来务工之家。
(四)、因学校师资紧缺问题,而我就“荣幸”地成为了他们小学阶段的“第六任”班主任。
三、个案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班,真的令我有点望而却步了。但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我也意识到:不管学生来自什么家庭、有过怎样的经历,只要是这个班的学生,我就要对他们或她们的成长负责。
因此,我分析了班情,发现:这个班集体的学生,有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养,有的是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口就有脏话,不文明,距文明小学生的要求远着呢;有的集体观念差,不守纪律;有的是非观念差,盲目跟随而犯错;有的学习习惯差,不完成作业或不及时改错;有的学习基础差,意志力也差,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了;有共性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只满足于吃饱穿暖……
四、指导对策及得出的启示
(一)、以建设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确立班级文化建设计划。
确立了加强班级管理,以建积极向上班级文化为切入点的目标后,我先和班委成员及部分表现稍积极的学生一起讨论,初步制定行动计划,然后召开了主题班会,做了动员,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修定、充实了建设班级文化的计划。
(二)、实施计划
1、精心布置教室,让每面墙壁都和学生对话。
为了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我和同学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和同学们对话。
(1)、我们在教室前黑板正上方挂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让同学们感到犹如坐在祖国的怀抱中生活、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同学们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2)、在左侧的墙壁上,一是张贴上班主任寄语: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班做个好伙伴,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二是张贴同学们搜集并用彩色塑料纸剪成的劝学、励志的名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志者事竟成”等。
2、制定班风与班训
除了张贴名言,我和同学们共同探讨、制定本班班风、班训,我们的班风是:“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我们的班训是:“顽强拼搏,勇攀高峰;团结奋进、报效祖国!”
同学们走进教室,耳濡目染这些中外励志名言以及激人团结奋进的班风班训,自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向上的影响,渐渐变得团结互助,刻苦好学了。
3、建立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展览区,弘扬认真学习的正气
第一期学习园地就以“孝”为主题,要求学生搜集关于孝的名人名言、成语、故事或歌谣,制定自已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等,做成手抄报,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让大家共享。
在完成这期学习园地的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爱国主义是放大了的孝心”……
以此引导学生感悟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亲人等给予的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思、蒙生敬爱父母之情和爱国之情,进而树立“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的雄心。
4、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收获与启示
1、收获
在三年级这个特殊的班集体面前,我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从了解学情、班情入手,针对班情,及时制定出以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为切入点,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并认真实施,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收获着一系列“沉甸甸的果实”。
同学们身处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大受裨益,日渐一日,逐渐形成了“我敬、我助、我快乐;我思、我学、我拼搏!”的优良班风。
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也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提高着综合素质;讲究文明、团结协作、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学生日益增加着。
在我接任班主任一个月后,三年级在学校于九月底举办的“诵读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中以“祖国明天会更好”喜获一等奖。
学生孔繁龙的作品《我爱家乡的山水景色》发表在了《金门源》杂志上。
2、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班主任不可小觑班级环境的建设,除了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还要让学生参与到环境文化建设中来。学生在环境建设的同时,各方面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受到教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卫生习惯。一个干净整洁的班集体不能只靠值日生打扫,更要靠全体同学去保持。因而,班主任更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课桌椅摆放整齐,粉笔、小黑板、扫帚等也要摆放的井井有条,并且要时不时去提醒,渐渐养成好习惯。
2.环境布置。教室布置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分为各个小组,每组的组长分配任务,搜集身边的材料。教师只要在旁协助,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学生在参与布置的过程中,集体的意识也不知不觉的增强了。
3.温馨提示。教育以人为本,想要学生爱上学习,教师除了要改善学习环境,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幸福指数。在教室门口设温馨提示栏,随时告诉同学天气预报,卫生保健、预防季节传染病等的小知识。同学之间发现有不良行为时,温馨提醒对方,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时刻被别人关注和爱护。
二、班级行为文化的建设
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集体活动,来建设班级行为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学生在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结合工作实际笔者从以下几点突破:
1.主题班会有声有色。班主任可联系本班学生的情况开展主题班会,尽可能地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到教育,行为得到改善。如:针对一年级学生乱丢纸屑的现象,笔者组织了一次题为“我该怎么办”的主题班会活动。围绕 “不是我丢的纸屑该不该捡?”“看见别人丢纸屑我该怎么办?”这两个问题展开辩论,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个人的行为对班级的危害,改正陋习。
2.文体活动精彩绝伦。轻松活泼的文体活动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磨练意志。班主任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讲故事、歌咏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在这些活动中,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在不同层次地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在活动中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进一步发展了特长。
3.个人荣誉锦上添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在班上通过开展评选“学习能手”、 “爱卫之星”、“文明礼仪标兵”等树立典型。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设立各种“进步奖”,放大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利用“校讯通点评台”和校园广播宣传学生的进步,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自信心。
三、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学前教育,集体观念淡薄,纪律散漫,自觉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笔者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完善是根本。完善的班级制度是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根本,笔者参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等规章制度,并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最后制定了《班级公约》。这样产生的班级公约,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内容简明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有了制度作保障,班级的各方面工作都“有法可依”了。
2.实施是保证。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建设在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为前提的制度,实施是保证。笔者在实施的过程中突出欣赏,只有学会欣赏学生的每一滴进步,呵护他们的每一点自尊,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3.奖励促催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经常会出现反复的现象。这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学生就多了一份向“善”的动力。
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孩子的情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小学无法接触更高级别的精神陶冶,笔者就从小处入手抓:
1.开发活动载体。农村的学生相对缺少参加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的机会,但是也有着农村特有的优势。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开展适合农村小学的活动载体。如:开展“观察植物的生长”、“采访果(菜)农”、“小小品尝会”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