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6: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讲数学课材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小学数学学科是我国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学科,它承担培养四有新人良好素质的重任,帮助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是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小学数学课程将以促进学生培养与提高数学素质作为总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常常偏离这一课程总目标。我从近几年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入手,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体会与见解。
一、认识当前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教学研究活动较少。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学校编制的限制,教学人员紧张。数学课就很少有专科教师任教,很大程度上都是随意安排。这种随意,大多是以课时的轻重搭配考虑教师任课情况,很少考虑教师的专业与教研能力,造成小学数学教师队伍的不专业化。担任小学数学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作为长期教研的主要方向,导致教师对数学教学缺乏热情,教学研究活动较少。
(二)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过程脱离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由于缺乏组织专门的教研活动,新任课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教学过程并不清楚。有的数学老师把数学课上成语文课,只注重讲解教科书中的例题部分,根本不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严重违背小学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协调发展这一重要原则。有的数学老师为了简单教学,竟然把数学课上成了算术课,整堂课都是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源泉,又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形成规律,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互动,更没有有效通过课本中的社会链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建立起一种有效进入的通道,积极创设“互动”情境。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技术严重滞后。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比较少,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都还运用讲授法,但是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直接参与课堂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一些农村小学受教学硬件的限制,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面临很多不如意。这些不足与落后严重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应对策略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小学数学学科。
小学数学学科是国家重视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体现,更是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小学数学的重视与否,课上得好不好,是学校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基础。提高认识,就是要从内心重视,加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让它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方面: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
步入小学大门,有的学生已经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本想给家里做一些家务但是父母却不允许。于是,有的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不是自己不想做,而是父母不让我做,那我就不需要做。面对这样的想法,我适时组织他们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多争取实践的机会。有了我们的支持与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加上亲身实践,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更多。我们要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与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与新的教育观在生活中没有得到有效认同,这是学生数学认知与学习行为产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学生的一些正确的学习观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对数学学习产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而应是让他们亲自实践,进而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并建立起认知标准。我认为数学教学应该面向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数学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特色。
一、数学课堂应当洋溢生活的气息
数学教学只有契合学生的经验系统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田。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讲等式我们可以从天平入手,讲不等式可以想到跷跷板,讲平移可以联想到电梯,讲函授可以利用计程车的车费和里程的关系,讲概率与统计,可以从统计本班的近视率、产品的合格率入手,或在出游之前,让学生统计人数,预算车辆,制作统计图表,然后设计合理的租车方案,解决问题,经济、统计、金融、会计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用函数、数列、不等式等数学模型来解决等等。鲜活的生活题材一到课堂,课堂就活了,这样数学就看得见,摸得着,有用处了,数学课堂一旦有了生活之水的滋润,情趣和魅力就会自然迸发出来。
二、数学课堂应当促成智慧的生成
“如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需要教育的智慧。”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创设开放的情境,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让丰富多彩的思考交汇于课堂,让新奇、独特的思维打开创造的心门,让闪烁智慧灵光的思想在课堂上驰骋。教师最重要的是认真地倾听和适时地点拨,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的智慧就闪耀在主体的创造中:例如教“某农户要在自家的一块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责任田里试种一种玉米,玉米不能种在田埂上,种植要求是株距1米,那么农户怎样种植才能使种植的玉米株数更多?”时,一些学生的作法是把这块地分为十行十列:按这种种植方法,可以种植10×10=100株玉米,但很快有学生提出:这种种植方法既不符合株距1米的要求(比如用A、B、C、D表示每个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A与B,B与C,C与D,D与A之间的株距为1米,但A与C,B与D之间的株距为■米),又没有充分利用土地。那么还有更好的种植方式吗?能不能更充分地利用土地呢?于是有一些学生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改变玉米的排列方式:斜着排列,按这种种植方式,行距缩小了,原来行距是1米,现在行距约为0.7米,14×0.7=9.8(米),所以可以种15行,一行8株,一行7株相间,总计:7×7+8×8=113(株),比上一种方案多种了13株。这种方式缩小了行距,比较充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但这种方式就没有任何缺点了吗?一定只能这样吗?思考了一会儿后有学生说话了:“株距还是存在上一种方式的缺点”,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调整株距的方法呢?由正六边形各顶点到其对称中心的距离相等得到启发,如果按正六边形排列,每条边长和半径都是1米,这样就能保证株距1米的要求,于是再一次进行改进,这种方案的株距为1米,行距约为0.886米,0.886×11≈9.53(米),实验田的边长为10米,此方案边上还有余地,每行种10株,总计:10×12=120(株),比上一种方案又增加了7株,一堂课下来真是妙不可言。我惊叹于学生奇妙的思考,与学生品味着探索的乐趣,享受甘甜的收获,也一起生长智慧。
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除了采用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改革,中考对职中已没有多大的意义,生源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他们属于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知识结构不完整,并且学习能力较差,而这些缺点又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上,因而职中数学课的“难上”已成为大多数职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但同时,如何上好职中数学课也成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多数人的意见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次教学。但大多数职中由于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或正常实施分层次教学,那只能从教学的改善这方面努力了。在此,我想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就职中数学课的教学改善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想先分析一下学与教的基本情况:
学:
1. 学生对数学有种“恐惧感”,缺少内在驱动力、上进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够,课堂注意不专一且思维量少,对数学问题不去主动思考;
2.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不完整,对知识的理解上,似懂非懂,模糊不清,只求知道什么,不求知道为什么,即不追求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3.在能力训练上,缺少对知识来源的反思,缺少对知识形成的回顾,只注重操作规程的套用与反复训练,没有形成思维能力,久而久之,知识脱节造成解题困难;
4.在方法技巧上,只注重套用课堂上讲解的方法、程序去操作,一旦操作程序遗忘,对知识的应用便会束手无策,而当学习的知识增多时,知识保持性较差,张冠李戴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
1.课堂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对学生所学的内容集中复习多,穿插复习少,结果重现多而知识重现少,造成学生遗忘快;
2.教师课上力求把新知识讲明白、讲透,重点难点归纳清楚,对学生课堂上的思维量关注较少,使学生形成被动吸收状态;
3.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系统的链接,缺少与学生必要的情感沟通;问题设计上注重问题的梯度、密度,忽略了学生的喜好;知识形成过程中注重怎样讲,很少关注让学生“怎样想”,使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念;
4.作业的布置注重学生知识应用型训练,缺少知识形成型训练,使得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机械记忆,套用现成的方法,缺少积极有效的思维。
下面,我想结合自身的教学,就上述问题的解决谈谈一己之见:
一、从学生的现状出发,逐步让学生消除对数学的恐惧。
绝大部分学生有一种习惯性识记方式和受挫生畏的心理情绪,这就好比人对某些物质有过过敏反应一样,一接触到此种物质身体就不适,继而心理上害怕。对于这种状况,医学上是依次增加接触恐惧的程度,增强适应,逐渐缓解而最终消除恐惧心理。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于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首先,从感情上与之相融,让学生觉得数学虽然可怕,但老师可亲,由接近老师而渐渐亲近数学;其次,指导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消除对数学的神秘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再次,可以不时地开设讨论课,通过他们的参与,不断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终不再惧怕数学。 转贴于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近期目标效应法,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欣慰,增强其学习的主体参与意向。
“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兴趣”,每节课开始,教师先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最底目标,然后从每章、每节之间存在的相对独立性入手组织教学,以实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碰到困难(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则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启发、点拨学生,激发其求知欲,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的主动去探求获取知识,亲身体验数学学习达到目标的感受,最终较好完成学习目标。
三、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我们现今的集体备课,实际上是同一个备课组成员实行人员的分工,分章节各自备课,然后再资源共享。因此,整套教案,各人只是完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呢?由于各班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各人授课的风格不同,并没有体现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大家应真诚加入,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究讨论,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如何抓重点?如何突破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如何调动?⋯⋯,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后,各人再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准、活、变的组织教学,那教学效率的提高——立竿见影!
四、课堂设计的加强,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精讲精练。
众所周知,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不能太广、太深的。如果内容过多,教师要想把它讲深讲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大多数教师往往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显得手忙脚乱,有时甚至不知所措,学生则只能是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或囫囵吞枣;相反,一节课如果教学的内容太少,知识点不多,则学生的收获就不大,时间浪费就不少,课堂的效率就不高,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教师要适量安排教学内容,努力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理顺每节课的主要教学线索。选择教学材料时我们必须要做到“少而精”,当然,这个“少”不是单纯的数量上的减少,而是对教学内容加以必要的、科学的、合理的整合和浓缩,要选择重要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二、情境创设必须“简约有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去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有目的性,针对情境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合理的情境就会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智力背景。当然,数学本身的一大特征就是简约,因而有效的情境不能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时候,应尽量避免步入教条主义和形式化的倾向,尤其要关注那些对学生而言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同时又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事实,然后,把这样的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在课堂上,就能构建一种真实开放、简约有效、动态生成的数学问题情境。
三、生成资源必须“合理运用”
教学资源有两种:一是预设资源;二是生成资源。例如这样一道习题:一艘轮船从A地到B地顺水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用了6小时,逆水时从B地到A地用了4小时,问:它一个来回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经过思考后,产生了不同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60×6×2÷(4+6)=72千米
方法二:(60×6÷4+60)÷2=75千米
两种方法的同学各执一词,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有道理,老师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这里显然第一种方法是对的,第二种方法是错的。教师可以从平均数等于总数除以份数上加以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理解了。课堂是互动生成的,教师要用心捕捉生成资源,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
作为新课程高中数学改革的参与者与实践者,围绕该专题的内容选择、意义回顾、途径探索、强调注意四个方面从宏观性、意义性、注意点加以思考,力求抛砖引玉,提高自身专业化成长.
一、数学史选讲与高中模块内容(理科)交汇的主要内容
必修一:(1)康托尔及其集合论思想;(2)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3)纳皮尔与对数的发明;(4)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必修二:(1)祖暅原理与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2)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3)平面解析几何与笛卡尔、费马;
(4)吴文俊院士与机器证明.
必修三:(1)秦九韶与秦九韶算法;(2)刘徽与割圆术;
(3)丰富多彩的计数制度.
必修四:(1)弧度制与欧拉;(2)三角学与天文学.
必修五:(1)海伦和秦九韶;(2)斐波那契数列;(3)哈雷彗星与等差数列;(4)高斯与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5)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与赵爽弦图.
选修2-1:(1)圆锥曲线与几何三大作图问题;(2)阿波罗尼奥斯与圆锥曲线.
选修2-2:(1)牛顿、莱布尼茨与微积分;(2)毕达哥拉斯学派、欧拉、费马与合情推理;
(3)亚里士多德与“三段论”;(4)数学归纳法与多米诺骨牌游戏;(5)数的产生与发展史;(6)高斯与代数基本定理.
选修2-3:(1)牛顿与二项式定理;(2)杨辉与杨辉三角等.
二、数学史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的确有些抽象、枯燥和乏味,因此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成了较大的挑战.作为数学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背景、有关典故或名人轶事等知识,这样才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引人入胜、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师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操;通过讲解阿基米德、欧拉、高斯、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前辈的严谨、勤奋、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由此增强学生们自我探索数学奥秘的动力.
3.帮助学生寻找数学的美
教师通过对数学名题、数学定理、原理的介绍,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的美.如杨辉三角的对称美,欧拉示性数的简洁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统一美,无理数发现的奇异美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4.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理性思维
教师通过对数学定理的探索发现及过程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发现、探究新知,自主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教师先通过对祖暅原理的介绍,再引导学生用祖暅原理推导柱体、锥体、球体的体积,体会化归思想和割补法.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
教师通过对欧拉“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介绍,有效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类比引导学生思考:如图,湖面上有四个相邻的小岛A,B,C,D,现要建三座桥梁,将这四个小岛连接起来,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建筑方案?进而恰时恰点地展望一门前沿学科——图论,较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意识.
三、数学史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1.用数学史知识作情境引入
数学史知识可作为数学问题情境引入的例子很多,如用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用高斯的“1+2+…+99+100”的计算方法启发学生倒序相加法求和的思路;用远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许多学者为了解决几何三大作图问题中的“倍立方问题”,开始研究圆锥曲线.著名数学家有梅内克缪斯,阿波罗尼奥斯等都对圆锥曲线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通过多媒体展示阿波罗尼奥斯在同一个圆锥上截出不同的曲线等史实作为圆锥曲线章节引言等.学生听了入情入理,仿佛穿越到古代,老师课堂上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
欲望.
2.用数学史知识作课堂小结
学贵有结,教学环节的完整不可忽视小结的重要性与创新性.如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后可把康托尔的个人生平和集合论思想作为课堂小结;又如学习函数及其表示后可把“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作为课堂小结;再如学习对数与对数运算后介绍“纳皮尔与对数的发明”,引导学生思考、小结为什么要发明对数.
3.用数学史作为阅读材料
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视野”,让学生自行学习数学史的阅读材料.如“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欧几里得《原本》与公理化方法、斐波那契数列、代数基本定理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相互交流,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4.用数学史作为作业
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因特网上查询信息,多方面了解数学史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收集数学英雄欧拉的生平事迹、成就做一份手抄报作为高一下暑期数学实习作业;又如收集微积分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牛顿、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方法与过程写一份研究报告作为高二下暑期数学实习作业.
5.用数学家发现定理过程作为获取新知的思路
如介绍阿基米德求体积或面积时采用的“平衡法”思想,为学习积分思想作启蒙;又如介绍刘徽的割圆术引导学生体会极限思想,为定积分学习“以直代曲”思想作准备.
6.用数学史的未解名题作为前沿数学激发学生的自我探索的动力
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前沿的知识难题,产生对学科的兴趣.2000年5月,美国的克莱数学研究所筛选出了七大世纪数学难题,并为每道题悬赏百万美元求解.这些题目包括庞加莱猜想、黎曼假设、霍奇猜想、杨-米尔理论、P与NP问题、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纳威厄-斯托克斯方程等介绍,使学生了解前沿数学,激发学习的动力.
四、数学史走进高中数学课堂的实验经验
1.要有足够的数学史知识储备
教师要熟读选修3-1《数学史选讲》不同版本教材、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等,使自己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杯水.
2.要运用好“最近发展区”理论
当前我们仍以高考要求的模块教学为主,把数学史融入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寻找适当的“生长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数学视野.因此,我们的教学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数学史知识为前提,符合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使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3.要正确处理数学课与历史课
教师切不可把数学课上成历史课.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最佳载体,我们要通过数学课把数学史相关知识、数学思想结合课堂教学作全面传承.因此,在内容选择上不必过于追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结构完整,要尽可能通过学生易懂的人物、事件呈现数学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分析数学概念、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的不断发展.
4.要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
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数学文化的功能,提高人们对数学史的重视.最实际且有效的做法是在各级各类的考试中适度呈现数学文化背景,引导人们转变教与学观念.
在这一方面做的最好的省份是湖北,其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均有数学史痕迹,现采撷如下:2009年高考理科第10题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角形数、正方形数为背景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2010年高考理科第7题以圆的内接正六边形、正六边形的内切圆为背景考查数列和的极限;2011年高考理科第13题以《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为背景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2012年高考理科第10题以《九章算术》开立圆术为背景考查球的体积公式等.
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数学教学与它们密切整合时,它们能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们能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一、运用电教媒体,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现代教学媒体擅长制作新颖别致的图像,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镶嵌”时,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步,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学生在兴奋中,老师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步,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步,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18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 ,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数学知识变成了丰富多彩的图形,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变的喜欢数学,从而愿意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运用电教媒体,能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问题能化抽象为直观,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提高了课堂效率。运动变化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大脑神经元,产生积极地因素。
《圆》这一章,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巧妙的运用电教媒体,使许多的图形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不用老师扯起嗓子多讲,各知识点便可在形象的演示中学生得到答案。对“垂经定理”这一知识点的验证更离不开电教媒体。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关系定理,需要用“翻折”“旋转”“平移”等知识证明定理,老师凭空讲授,学生很难理解,若用 “几何画板”动态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对五个条件之间的转化便很容易接受。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感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基金项目】本论文来自“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批准号ZJB1516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7-01
一、现今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
现今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数学基础薄弱,对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他们认为来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以便毕业后工作挣钱,从而认为学习数学用处不大。不懂得数学课和专业课的关联,对数学课不重视,造成了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差,专业课学不好的结果。
2.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不够。
中职学校采用的数学教材,通常与专业实际联系不多,数学老师讲课时也较少结合专业课。教研活动时,学校基础课教研和专业课教研缺乏交流,导致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不能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课对于学习专业课的意义。
二、与专业课相结合有效创设情境的意义与必要性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数学“有用”,结合专业课创设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1.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非常强,他们对数学缺少的只是兴趣。而有效的情境,可以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生动起来,能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强化学习动力。
中职学生大部分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挫败,却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们亲自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3.有效的情境教学可以促进数学知识向专业课知识的迁移。
创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情境,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专业课之前,动手用数学知识提早解决较简单的专业方面的问题。在他们学习专业课时,又可以联想到解决这些问题所用的数学知识,从而实现从数学知识到专业课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与专业课相结合有效创设情境的现实困难
1.老师对专业课了解有限。
数学课老师对专业课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了解不够细致,很多数学老师没有专业方面的实践,难以创设真正符合专业实践又通俗易懂的情境。
2.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在学习数学课时通常还未接触到专业课,对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在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时,一些学生较难理解其中的内容,难以参与到情境中去。
3.教材编写针对专业性不强。
学校所用的教材缺乏对所学专业的针对性。教材有些侧重点对水利土建类专业用处不大,而有些选修内容却与专业课联系紧密,教材里的情境创设与练习也未针对专业特点,这也为老师们创设情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与专业课相结合有效创设情境对策
1.加强数学老师的专业学习。
数学老师要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课对数学课的要求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水利土建类专业中,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量计价、工程力学、建筑材料、CAD等课程不同程度运用到数学知识,数学老师可重点学习这些课程,考虑如何结合这些课程创设情境。
2.结合专业课调整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和顺序。
根据专业课开课的顺序以及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对数学课内容及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以更有效地与专业课结合创设情境。例如,中职水利土建类专业的工程制图课一般开设较早,制图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种能力需要在数学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初步建立。通常,在数学教材中立体几何部分的学习在制图课之后或与制图课同时进行,这就失去了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因此,数学课考虑与制图课的结合,可将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提前。教学内容方面,立体几何教材中几何体一节为选讲内容,考虑到这部分内容与制图课以及计量计价课联系密切,可将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以更好地结合专业课,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当然,在教学讲义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校本精品教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专业课老师参与数学教学设计。
专业课老师更熟悉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为更好地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需要专业课老师的深度参与。首先,专业课老师在熟悉数学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供与之对应的专业课应用数学知识的课例,为数学课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提供素材,并提出对数学教学的建议。接下来数学老师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的要求对素材进行加工改造,创设适合教学的情境。然后专业课老师再参与审核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专业课老师的参与,使数学课中创设的情境更贴合专业实际,避免了为情境而情境的牵强的情境创设,避免了情境中专业概念的偏差,使数学课中创设的情境更完善。
4.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创设情境。
中职学校数学课常常在专业课之前或与某些专业课同时开设。数学课中结合专业课创设情境时,学生往往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因此,数学老师需要对相关专业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创设的情境不宜牵涉过多过复杂的专业知识,否则,数学老师就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讲专业课内容,数学内容被削弱,专业内容喧宾夺主,数学课不再是数学课,而是成了专业课。
5.结合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创设情境。
水利土建类专业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就业,成为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将来的职业活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完成下达的工作任务,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工作任务的下达,对学生是一种挑战,进入职业角色完成工作任务,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在结合职业活动创设情境时,若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总之,有效的情境创设离不开“有效”二字。情境的创设要达到有效的目的,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又联系学生所学专业,使创设的情境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突出有用实用。
(新沂市王楼中学,江苏 徐州 221432)
摘 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然而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许多同学都很困惑,学习效率不高。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只有在课堂上做文章,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和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课堂教学
学生合理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的教学目的。看似轻松其实不然,目前很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是初中数学教育质量不高,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加强课堂教学,其实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教学活动过程往往会达成不同的教学效益。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于新时期高效课堂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用心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
如果说数学是一门艺术,那么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作为教师,传授知识是我们的责任,优秀的备课也是我们实行责任的前提。那怎么去用心备课呢?在此我只谈谈自己的感悟:首先,选好合适的起点,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其次,明确重点,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在课本上做标记。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最后,注重联系,即新旧知识的联系。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作为教师,切记备课的重要性,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备课开始,优秀的备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教师主导,重视合理处理教材内容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材变得越来越薄,同时教材也降低了要求,删减了内容,其内容要求是对所有学生的最低要求。可是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线索,教师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都是一•次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依据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通过适当集中内容,积极前进,用较高的速度来换一更多的时间,用循环来赢得效益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态度。教学活动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它应该摒弃一切形式化的模式•要求,即所谓的“教学计划”。因为每—个学校,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也是不同的。如果仍用统一的教学速度约束教师的教学进程是不恰当的,这也是造成初中数学教学效益低下一的重要原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前进有“度”才能为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支撑材料。在初中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接受性学习,在接受性学习有关联性的基础内容,如运算法则、基本性质、公式、定理等内容可适当集中,对比练习。只要学生能够基本领悟,可以操作,就应该前进,搭建起较完整的知识平台,然后再梳理知识,巩固提高。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积累,在某一个点上停留过多的时间,企图讲深讲透是与数学学习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相悖的。对初中数学教材如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如何掌控前进的“度”,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我们不能刻意地去追求某个进度。某种进度,但对于教师来说有一种积极的心态,通过相对集中内容、积极前进,用速度来获得时问,有了时间也就有了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梳理知识的空间;有了时间,也就有了效益,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效地掌控,才有更多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机会。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大知识的理解
我们清楚,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系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初中数学教学不以数学知识点的积累为终极目标,其基本目标是在获取必需的、有价值的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巩固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等过程,这些过程实现上是在一定的符号或现实材料的支撑下,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对相关事实、现象产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反省、归纳、重建认知体系的过程。所以知识平台搭建后的数学活动不能过多、过久地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应该适度的形式化。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活动并不能形成数学能力,只有这种低层次活动的内容又成为更高层次活动的题材时,这种数学活动才是更有效的,所以说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活动,是师生认知活动中合作建构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思维层次的必要手段,是学生感悟和体验数学的重要步骤,是教师设计教学、主导课堂的创造性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微观的知识宏观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便于学生的掌握,便于高效课堂的建设。
人们常说教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付出的心血确实无法用文本材料来衡量。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为了思考一个数学难题,真要昼思夜想。其它职业都有严格的上下班,而教师却没有真正的下班,接上一级新学生就像一目大剧拉开了帷幕,这目大剧四年才谢幕,教师就是这目大剧的导演,这期间教师无时无刻不为之呕心沥血。 数学老师要应付学校的材料检查很容易,但要备好一节数学课确实要费不少脑筋。我虽然已经是从教二十六年的老教师了,但却是一名新数学教师,我教数学才十年。正是凭着对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我一切从零开始,虚心向同行请教,潜心钻研课本,敢于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大胆进行尝试教学和单元主题教学,取得了教育教学的双丰收。
二、做一名好的数学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也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学习兴趣。当然,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我的做法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增强信心,减轻作业保持兴趣。一般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兴趣。①、启迪思维、巧设提问。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例如:讲指数时,让学生猜想: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50次将有多厚?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②、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形象地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③、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试一试”、"谈一谈"等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如“勾股定理”中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和中外古代数学家探索和发现勾股定理的趣事。又如画图中介绍“哥尼斯堡七桥问题”、高斯十七等份圆周。
事实证明,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教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做一名好的数学老师,要善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在独生子女在家里衣食无忧,时时处处被家庭娇宠着,缺乏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内在动力。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可以说有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学生越来越少了。“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从而愿意学习这门学科。尊重,平等,民主是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法宝。每次接任新班级后,我总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单毁掉,这样课堂上我就避免先给学生贴上标签。我从心里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去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我眼里学生各有所长,没有优劣之分。在我的数学课上有出错的学生、有学不会的学生、但没有讥笑或被讥笑的学生、也没有不参与学习的学生。除此之外,良好的驾于课堂技巧、充满智慧的解题方法,幽默的课堂语言也对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四、做一名好的数学老师,要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内化知识
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统计图,概率等章节时,我设法创设真是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亲自动手操作,验证,探究和求实 。这样的课堂,容量可能不大,但却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获得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学生才真正自觉运用。我相信,学生对《用频率估计概率》那节数学课将难以忘记;我更相信,有些老师可能还保存着我的学生制作的‘我喜欢的老师’扇形统计图。
五、做一名好的数学老师,教学中要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整合教材
每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般讲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要点需要学生掌握,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从而起到提纲结领的效果,便于学生掌握。一个课时,内容看似很多,仔细研读,就会发现重点知识明了,脉络清晰。难点的突破是关键,我经常提前好几天就琢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突破难点的办法。另外,由于课时数减少,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也非常必要。例如,去年在教学二次函数,我把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探索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二次函数的应用上。短时间内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为毕业学生赢得宝贵的综合复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