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6: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对学生教育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学校体育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体育后进生的厌学心理,主要是指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缺发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技能时屡遭挫折,在心理上形成失败情绪,并因此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同时有些体育教师只重视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快乐体验。其结果,往往是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低人一等”的消极心理,对成功丧失信心。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自尊心,自信心。
那么如何矫正后进生厌学的消极心理呢?
一、消除疑惧与对抗情绪
体育教学是一项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相互接纳的情况下才能上好体育课,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大多数教师对后进生易反感,厌弃,而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谅解和信任。因此,教师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认识和情感障碍,给他们注入更多的爱心,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以赢得他们的拥护和信任,对体育教师转变看法,增强向师性。
在具体课堂中,恰当的运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体育游戏,比如“喊数抱团”、“猫逮老鼠”、“大海网鱼”等。通过这些游戏能很快的消除师生之间的疑惧与对抗情绪,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实践表明,教师对体育后进生的轻视是存在的,这种轻视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自我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他们往往表现出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执拗反叛等性格特征。以至于逃避学习,习惯于以异常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
1、集体教学时,尽量照顾后进生,位置一般放在中间,前后左右都安排好的学生,已尽量使学生看到老师同学的规范动作和听清讲解为原则杂志铺。
2、分组教学时,要尽量培养一些骨干学生,帮助后进生学习,同时也培养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抓两头带中间,不要忽视后进生,使他们感到每辅导一次就有一次进步,增强他们学好的信心。
4、通过心理暗示法,使体育后进生克服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执拗反叛等性格特征。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可采取,“呐喊法”老师喊:“1、2”,学生喊:“3、4”;老师喊:“3、4”, 学生喊:“嗨、嗨”;老师喊:“嗨、嗨”,学生喊:“嘿、嘿”; 老师喊:“谁最棒?”,学生喊:“我最棒!” …… 老师每次发出口令,要要求学生也喊出口令同时完成动作,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多灵活运用“呐喊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激情。
三、利用成功体验,提高动机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成就动机,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隐蔽意图,针对体育后进生的个性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调动体育后进生内心的积极心理因素,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有利时机。如要换练习方法,改变动作的某些要素(方向、力量、速度、节奏)适当降级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使体育后进生也能获得成功和喜悦的情感体验。这样,通过不断地强化,不仅可以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消极防御机制,密切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愿望,逐步提高动机水平。
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期望选取教学内容,比如,每节课可以教一些学生喜欢的“健美操”、“武术散打”、“篮球”动作作为热身运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借助心理补偿,克服自暴自弃
所谓心理补偿,是指人们在心里失衡失时,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掩盖或抵消自己的弱点的不足,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心理学研究表明,补偿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可以给自卑意识强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从中获得自尊、自信、自爱。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进生并非样样都差教育论文,有的后进生跑得慢,却投的远,有的后进生投的近却跳的高等等。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利用“闪光点”鼓励后进生发挥优势,由强到弱,再由弱变强,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逐步改变消极的自我认识。
在具体教学中多评论体育后进生的优点所在,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是了不起的。比如评论不完美的动作,说:“这个动作很有潜力!”、对于错误动作,说:“有点紧张,不过很矫健”,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还是有优点的。从老师的认可中获得自尊、自信、自爱。
五、区别对待,注重个别教育
(二)语文教学与生命践行的关系生命教育是一种生命践行的教育。学生具备对生命的认知与情感还不够,还需要切实地去履行生命存在的职责与义务,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为别人的生命尽一份力。小学语文教学与践行生命教育的关系在于:语文课堂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形象,感染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思想,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楷模,进而激励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大量的实验证明:榜样的力量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小学生的行为学习力以模仿性学习为主,且喜好模仿受到尊敬、欢迎、敬佩的对象。语文教材中的典型人物对小学生行为的示范与激励,不仅能起到对小学生践行生命教育内涵的导向功能,其践行本身也是提升小学生生存技能与生命质量的根本途径。
二、生命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一)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小学语文的生命认知教学应以建构小学生生命认知内容为主。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以苏教版为例)的梳理,笔者针对小学生生命认知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并列举了相应的篇目。教师在构建小学生生命认知内容时,可将其划分为“认识与珍惜生命”、“尊重与爱护生命”、“享受与超越生命”三个维度,整理相应的素材实施教学。合理的维度划分是生成教学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前提。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理解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是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是英语学习者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阅读培养了阅读能力,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去发展其他各种语言能力,如写、听、说、译的能力,随着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知识的不断增加,英语学习者的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加,通过阅读国外英文文献资料,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把阅读作为掌握和使用英语的突破口,是多数人的选择。一、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中最频繁的一种活动,大量的英语阅读能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如要提高口语水平就必须有大量的输入才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大量的英语阅读,英语的阅读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大学生英语阅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语言基础知识除了语音知识外,主要包括词汇和语法两方面知识,词汇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的词汇量不足,词汇量不足是影响阅读水平的主要原因,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中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虽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但多数学生词汇量不足,还没有达到熟练运用词汇的程度。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停止连贯的阅读活动,将注意力放在对某个单词的猜测上,导致整个阅读速度的减慢,从而影响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语法知识虽然已在中学阶段系统地学习过,大学阶段主要是对语法的灵活运用,但是不少学生对语法的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在阅读中遇到长句或难句时理不清句子中各层次间的语法关系,以至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二、知识面和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语言知识固然是进行阅读的基础,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对读者形成文化干扰,造成阅读短路(指没有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学生不了解文中涉及的背景知识,只好从字面上理解。英语文章中不仅涉及大量的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政治、经济、名胜等各种背景知识,还涉及到科学技术的专业知识,如果阅读时不具备这些知识,必然会影响到对句子段落的理解,并出现误解。
三、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
指字阅读,低声阅读和心中默读。指字阅读就是在阅读中视线跟随指头或笔头的移动而移动,心中默读就是虽然嘴唇声带未动,但头脑中一直读出并听到每个词的发音;回视前文,重复阅读。这种方式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某些生词或对一段文字意义不明确时,反复阅读已经读过的部分。这样会分散注意力,不利于读者抓住文章的要旨或主题,减少读者的阅读兴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该习惯会使学生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自我训练。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没有工具书就无法阅读的行为定势;视幅狭窄,摆头,眼停过频。视幅狭窄是指阅读不是以意群或句子成份为单位,而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单位。由于眼停次数过频,阅读时间增长,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心译。心译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心里翻译,是一种较普遍的阅读行为定势。该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缺乏大量阅读
只靠课堂学习,没有课外大量泛读的配合,提高阅读能力亦是一句空话。课堂阅读教学不能代替阅读本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实现。但遗憾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泛读,总以专业课繁忙为由不愿多花时间读或根本就不读,错误地认为只要背会精读课本上单词,会做练习就足够了。其结果是课外阅读量越少,对语言的基本形式,诸如语汇、语法和句型就越陌生,读得也越慢,理解也越差。
二、提高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对策
大学英语教学重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成败以及是否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必须重视英语阅读教学,积极着手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对英语越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就越高,自觉性就越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创造时间和空间,提供正常的阅读环境和真实的阅读材料,所选的阅读材料要有一定的标准。因此,在进行阅读选材之前,应尽可能地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期望、语言水平以及对文章的趣味性、难易度、信息量、文章类型等方面的要求情况有一个深入了解,做到有据可循、有的放矢。一般来说,所选阅读材料语言要求质朴生动,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这样才能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选材范围要广,尽可能涉猎多种题材的文章材料,如名人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物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能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大量的语言试验说明,英语阅读的障碍不仅仅存在于词汇和语法方面,语言所承载的背景知识和文化信息也是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为此,教师还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二)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词汇、语法知识的掌握是英语阅读理解的先决条件,词句理解则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基提高与否,关键要让学生学会对语篇的分析技巧。这是因为,它能培养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在题材上尽可能的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一般科技、政治和经济等;在文章的体裁上,应避免单一化,选用叙述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与此同时,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文章体裁特点的详细分析,先结合文章标题和相关背景知识预测文体和主题,接着略读课文,验证预测情况,并通过问答、简述、绘图、列表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分段阅读,找出各段主题句和各段大意之后,再查读课文,指出文章的转折词或过渡语,分析其逻辑顺序和作者的行文思路,同时把语言知识的学习渗入篇章之中。最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理解。使学生熟练地把整体阅读的方法运用到他们英语阅读中,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技巧
阅读技巧一般是指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快读法,是指快速浏览文章大意,在短时间内抓住全文的中心;第二寻读法,是指快速扫视文字,在一个段落中查询出所需要的细节(诸如找地点、人物、数字等),跳读与内容无关的信息,待找到有关信息时放慢速度,得到答案。第三意群阅读法,是指以意群为单位成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速度。第四寻找主题句法是指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阅读时要选择不同的查找主题的办法。比如对于叙述性文章,注意抓住事件的发生、经过和结果,通过故事梗概、情节理解其中心思想;而说明性文章,一般是通过举例、定义、分类、对比等方法来说明和解释某一事物的,因此主题句一般都在文章的起始段或归纳段中;议论性文章中一般提出两种观点并加以论述或比较,所以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的两种观点,抓其实质内容。第五注意提示词的作用,提示词是联系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纽带,阅读中抓住这些词可有效预测下文,并掌握文章的脉络,提高阅读的速度。
(四)强化学生的阅读速度练习
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是阅读效率的两大因素。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快速阅读训练。快速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全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技巧,教会学生在阅读时如何运用略读跳读两种快速阅读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利用预测、联想、类推和运用语言规则猜出文章的意思,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以采取随机方法来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练习。阅读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不能查字典和其他工具书,以提高阅读速度。快速阅读能帮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扩大词汇量和增强语感,同时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在大学生学习英语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难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增加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各种阅读方法、策略及技巧,从而获取文章所传递的信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阅读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仅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还能增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中遇到难点容易突破,提升课堂学习的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整合教材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的方法来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并在教师的提点下,想象冬天的美丽画面:漫天的雪花?草木凋零?空气中渗透着沁人心扉的冷?济南的冬天与其它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在脑海中勾勒出冬天的景象,帮助学生加强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思考,展开飞翔的翅膀,拓宽思维的空间,调动学生的热情。
二、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课时,就要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对语文知识进行接收和整合,在吸收、整合的过程中,就必须运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把听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接着能在实际运用中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从而使学生表达出他们对一件事情的看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教师提出问题:“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手法描写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诗中的街灯又隐喻着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启发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天上的街市》进行改写,把诗改写成散文,锻炼学生语言驾驭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知识的有效输出,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指出:“课堂教学应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她所阐述的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仅是对学生,更是对教师而言,有意义的教学对处于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任何人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语文课成了最没意思的学科代名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教师上课从学期始至学期末基本上是同一模式、同一套路:老师上课缺乏激情,课堂缺乏生气与活力;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已知知识的学习,忽视思维与理性的训练……总结一下不难发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眼中没有学生,忽视学生的需要,忽视语文课上沉闷、压抑的氛围,不积极创造自己有意义的生命经历。课堂教学的改变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施力。其中教师的改变是基础,只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受教育观念才能转变。语文课堂只有有意思、有意义,具有生命活力,学生才能乐于听课,教师才能更加精心打磨自己的教学。这是良性循环,而教师的有意义的教学始终是这一链条中的起点与终点。正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的“课堂改变,学校才能改变”,往前一步讨论,课堂怎样才能改变呢?答案就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教师的观念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施,同时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直接参与者与体验者,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教师改变了,学生才能转变,课堂才能改变,最后学校才能改变。
二、建构生命整体性范畴的意识
那么,教师改变有多难?应该怎么改变?我们结合生命的高度来看看语文教学该如何改变。生命是一个整体性范畴,正如姜赞东在《尼采生命观论析》中分析尼采的生命观:“精神与肉体、意识与本能、理性与感性等二元要素,在生命中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生命是丰富的,甚至是复杂的。因此,教师不能用静态的、停滞的观点看待学生,而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个体,学生本就不是一个静止的物体,他们的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发展与变化,他们是有血有肉、有生命灵动的个体,教师要抓住其中生理性要素与精神性要素的“体用不二”的关系,不H要了解学生的本能需要,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有吸引力的语文教学,符合学生需要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下功夫研究学情,如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情况,针对具体文章收集学生的困难之处等,这种对症下药的课堂学生更乐于接受。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性需要,精神性需要是以生理性需要为基础的。现阶段,我们更加弘扬人的个性,强调全面发展,而不再是像机器一样生产出无数的复制品。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在教学中渗透精神价值教育,适当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引导,为其精神世界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和前提,而语文教学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沟通能力。在我国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设备不齐全、教师教学效率不高、国家资金投入较少、教学环境不理想等主要问题。
一、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1.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大多都是年龄较大的老教师,以及支教的年轻教师。年龄较大的教师有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素质,但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死板落后,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支教的年轻教师,既没有专业的职业素养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虽有较为先进、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却不能充分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
2.教学软硬件设施不齐全
与城市相比,国家对农村小学的教学师资和教学资金都极为不足,许多小学的教学设备还是多年之前的,从而导致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
3.教学环境不理想
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农村的教学环境极不理想,许多学生在面对学习问题的同时还要面对不理想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教师教学效率不高
由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相对专业的职业素养,导致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而学生又是一切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就要求农村小学适当提高教师的入学门槛,改善教师的评价机制,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应当定期考核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鼓励教师进行二次学习,从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参加专业的语文学术研讨活动,多与优秀的业内人士交流,学习他们专业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采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对学生开展语文教学。也可以适当采取奖励机制,刺激学生学习语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制订适合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教学模式;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问题,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身的教学质量。
2.加大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
国家应当用长远和平等的眼光看问题,在对小学教育的投资上面,国家对农村和城市的教育投资应当一视同仁,不可太过偏重和看轻。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小学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小学基础教学设施,从而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国家应当以集资募捐的形式吸引社会各行各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国家应当为农村小学教学建设设立专项基金,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环境保障。
3.加强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国家和社会各界人士应当加强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革新魍车慕萄模式,摒弃影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师,应采取退休的方式,引导他们走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幕后。同时,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年轻教师向年龄较大的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更专业的师资团队。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和道德手段,吸引支教教师留在农村小学继续任教,从而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不断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农村小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教育资金方面,国家应大力地扶持,加大其投入力度,以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此同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入新鲜的、专业的教学资源,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千莎夫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J].才智,2013(20):89.
在我的每节语文课前,均有一位同学演讲,演讲后,请同学们讲出自己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有什么启发和收获。
这样的活动一举两得,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日积月累,一天一个小道理,便悄悄地进入他们的心灵沉积下来,影响着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初三时星童同学演讲了一个有关对手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小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速度比后者每分钟要快13米。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比后者更强,是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 “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越来越有“战斗力”。所以有时我们应该感谢对手。由这个故事孩子们悟出了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对手,这个对手有时是别人,有时是自己,对手越强大,自己也就越强大。于是他们纷纷给自己找对手,互相竞争的意识已在他们的大脑中生根。同时我也告诉他们,竞争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于是到了初三他们已经有了一个个竞争团体,这个团体小则几个人,多则十几个人,他们水平能力相当,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你追我赶。
到现在我还记得文江同学讲过这样几句话: “打开我们的手,有命运线、感情线、智慧线,它们代表着我们的命运。握起我们的手,命运就在我们的手中。”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道:“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不能依靠任何人”,“努力拼搏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有关这些思想,也是在无声的教育中进入他们的大脑,没有任何的说教与强迫,但他们已悄然接受,并为之付出了行动。
二、主题曲:以课文为载体,融品德教育于课堂中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以一种文学美、故事美、人物美打动了无数的文人,我告诉学生,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时甚至是生命危险,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对自己说“坚持,我能行”,你就可以看到光明。这样的引导,既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也排除了学习之外的干扰,还能静下心来学习。
在学习《曹刿论战》时有一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说,第一次击鼓,战士们的士气很足,第二次就有所衰落,第三次就衰竭了。就好比我们的一诊、二诊、中考,好多同学一诊时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奋勇拼搏,成绩很辉煌,想对手不过如此,于是二诊时就有所放松、有所怠慢,等到中考时,该拼的劲都拼上了,该挖的潜力也用完了,结果大败。我们一定要克服这一点,做到“彼竭我盈”:在别人摩拳擦掌时,我冷静对待,正常发挥;在别人第一次猛冲时,我们平和心态,依然积累,不为他们的成绩所动;在他们都有所疲惫,而我们才到了最后冲锋,压抑不住的激情和对胜利的向往,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加如饥似渴,等待一展身手。这就是知此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三、插曲:以笔谈为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笔谈是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记得小婷各科都比较强,就是数学在近几次的摸底考试中一直不理想。她在随笔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困惑,我就给她写道:“你可一直是老师心中的数学小天才呀,记得以前你的数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引来了多少同学羡慕的目光,现在我依然看好你哦!”然后还画了一个大大的笑脸给她。之后又找她谈心,鼓励她重拾信心,看看学习方法是不是不好,多向数学老师请教。经过几次笔谈交流后,她的数学成绩稳步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既有基础语文教育的共性,又有职业教育的特性。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认真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顺应将来就业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口语交际能力这个薄弱环节上加强教学,切实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课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文化基础课,既不同于侧重“双基”的中学语文教学,也不同于侧重“研究”的大学语文教学,有其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社会现实,顺应劳动力市场对中等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注重对学生在就业时以及未来职业工作中所需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其顺利进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突出其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中职语文教学服务学生就业的功用,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后,感到在以后的工作中,既适用,又实用,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语文教学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也与普通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有着显著的区别。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规定“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显然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口语交际的要求更注重对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需求。有些地区还据此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如:上海市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仍基本沿用中学语文教学体系。新课程改革,在中职学校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认真实施口语交际教学,并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但目前还相当薄弱。因此,认真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积极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切实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十分紧迫的任务。
如何做到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呢?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化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现实生活带入课堂,也要把课堂带入现实生活。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另一方面,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各行各业的口语特征,或进行一些有主题的采访和社会调查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锻炼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情境化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的情境创设方式很多,在课内,可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交际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相节目,播放录音、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在日常生活中,则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在参加完学校举行的运动会后,说一说同学们的表现,以及自己成功或失败时的心情及体会。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联欢会、春游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去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恰当、得体地与人交流。
三、兴趣化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教学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需要的满足。根据成就动机理论,成功的学习经验会成为下一次学习的动机,推动下一次学习积极进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赏识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多选择学生喜欢或比较关注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口语交际的乐趣,从而自觉地锻炼其口语交际能力。要使口语交际教学有“趣”,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学生,不仅掌握他们在该年龄段的心理特征,还要熟悉他们的生活,这样,才能知道哪些话题是他们有话可说的,是他们最想说的。
通过分析整理大量关于中职语文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本市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研究,我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职教特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的需要出发,顺应将来的就业需要,重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认真研究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口语交际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是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赵英才.学位论文创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
[2]许双全.口语交际的内涵及课堂教学特征,四川教育,2002(3).
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关涉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科学创新能力的储备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与民族形象。
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生教育始于1985年。该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直到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有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四所高校和中国社科院拥有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共设置了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在这15年间,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一直在稳步发展,培养了一批活跃在新闻传播学术界的出色人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新闻传播顶尖人才的培养经验。进入新世纪后,在全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快速发展、且重点建设研究型新闻传播学教育体系的要求在许多高校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的两次评审,又先后有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和政治学院等十所高校获得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新增设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应该说,经过这两次评审,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有了一次整体规模的推进,打造了一个更宽广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平台,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整体态势;对于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来说,这可谓是一次大的“跃进”。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并不必然带来新闻传播博士生教育质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天全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整体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更应该冷静地对其最高阶段博士生教育进行审慎规划、科学布局和系统建构,将其作为一个关系新闻传播学长远发展的大计,进行具有战略性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探讨。
一、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20来年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时间并不长,因此,一直是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加之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及体系的不断调整,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对博士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如前所述,博士生教育是正规高校教育的最高层次。这一层次的教育是将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方法进行综合性地传授和深入地积淀,并培养学生站在学科前沿和尖端,通过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研究以产生具有学术性和实践性的成果的过程。这一具有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应用于不同学科,就需要针对本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现状,对自身的目标定位作出准确而清晰的界定。众所周知,相对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深深植根于人类对新闻传播业的需要和理解之中[1];它既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又与实践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正因为这一“独特性”,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在开创时,还曾一度被认为没有必要,也被质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正说明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面临的定位问题。传统上认为,博士学位是精英性、研究性学位,是为从事学术工作或一些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做准备的。然而多年来,有为数不少的新闻传播学博士实际上主要从事一般的教学工作和新闻传播实务工作,而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众多业界人士纷纷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传统目的(为研究进行训练)和实际用途日渐分离,已是不争的事实。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专业化究竟如何体现?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社会美誉度怎样?如何将博士生教育与新闻传播界的整体发展相联系?对这些问题,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理应作出系统的、建制化的回答。
第二,博士生教育模式尚不够清晰和稳定。与博士生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确定相应的是,新闻传播学的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还缺乏科学和深入的界定。目前一些新闻传播院校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基本上沿袭其他学科的模式,缺少对新闻传播学科特点,以及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及方法的全面探讨,因此难以制定出针对自己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博士生的入学门槛应该如何设定,是重在考察其学识和科研能力,还是重在考察其一般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准?博士生学习期间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应该开设哪些必需的课程?博士生的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怎样衔接?博士生教育应该采取欧洲式的教授与学生一对一式的传授方式,还是采取像美国博士生培养中的集体培养方式,或者采取其他科学有效的方式?博士生要不要实行淘汰制,如何淘汰?在明晰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模式时,对这些问题必须作出科学的回应。但遗憾的是,由于经验的不足,认识上的错位,加之我国教育制度安排上的原因,致使一些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模式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的现象。比如,一些很有科研素养和潜质的考生,仅仅因为“英语差分”便被拒之博士候选人门外。再如,有的院校对博士生教育规定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课程如何设置、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都无“一定之规”,结果课程学习往往未能达到帮助学生获得从事研究工作、准备学位论文所必需的宽广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的效果。还有,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之前的资格考试或综合性考试应该如何“把好关”,有的院校也无明确的要求和规则,结果造成在培养过程中对博士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缺乏“刚性”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博士生只要进了“门”一般都能拿到博士学位。
第三,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风对博士生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近些年随着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师生比例失调,师少生多,导师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术互动和交流受到影响,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呈现出下滑之趋。另一方面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不是注重鼓励博士生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熟练到位的研究方法,而是以数量等硬指标为指针,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凑足文章的发表数当作主要学习内容。再一方面还表现在博士学位论文的把关上不严,由于每年毕业生数量增加,在开题、答辩等环节,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有所下降;加之学风不正,道德失范,致使弄虚作假,剽窃等现象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也时有发生。
第四,博士生教育缺乏学术创新性和创造性。博士生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因此,检验博士生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应该体现在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上。学位论文是博士生教育计划的核心要素,必须是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以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独特的贡献。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有些高校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其具体表现是:一些博士论文的选题或过于陈旧,或过于空泛,或流于琐碎,或流于炒作,而不能把握当前学术前沿,参与学术对话;一些博士论文的前期资料积累不够扎实,因此不能针对最具价值的切入点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论述流于粗放;一些博士生对所需了解的相关领域的知识涉猎不广,基础不牢,因此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常常捉襟见肘,理论和方法运用不能做到娴熟有秩;一些博士生在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训练不够,造成思想的力度和对相关问题的挖掘和解决不力。这些都造成了一些论文成为资料的简单梳理,即使有的选题具有新意,但由于研究功力不足,无法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有的是由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历史较短,对学科规律和博士生教育规律相结合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缺乏系统深入地全面整合和思考所致,有的是教育制度设计上的欠缺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社会和教育所面临的大环境的冲击所导致。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使得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输送真正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新闻传播学教育自身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博士生教育的经验,针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特殊规律,结合人才需求与社会实际,整合教育资源,走出一条真正合乎科学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之路。
第一,科学界定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定;它是大学内容管理及运转的理性认识基础”。[2]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教育,理应如台湾著名新闻传播教育家郑贞铭所言,“在技术学习之外,更要探讨理论、从事研究,以期建立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才能在高等学术殿堂中树立起应有的地位”。[3]为此,对于新闻传播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对其学术视野宽广度的拓展,又要使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既要使其具有较深厚的学养造诣,又要让其关注学科前沿和现实的新闻传播实践,注意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这种人才应是其他学科培养不出来的,在学术素养和科研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目标与方向,理应琐定在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上,即着力为高校和科研机构造就优秀学者。
为了提高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必须科学规划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并加强对其在阅读、读书笔记、专题讨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和提高。近些年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博士生教育上,十分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该院的博士生课程一般分为两类,即知识类课程与研究类课程。前者以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融会贯通为目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并有相关研究成果的最新信息;课上还提供详细的阅读书目,要求博士生写读书报告,培养其欣赏和批判专业学术著作的能力。后者的目的是通过边学边做(研究),以培养和训练博士生从事研究和写作的综合能力;在课上,博士生们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思考、讨论、做研究。这样,不仅训练、提高博士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现实的专业研究者的工作环境,教会博士生如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遵循学术规范,如何使用各种研究资源,如何设计研究题目,如何解读原始资料,如何回应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这种训练实际上是一个铸造学术文化或学术习性的过程。
此外,为了提高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还应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设置、综合考试内容和方式、论文开题时间和形式、博士论文的学术规范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方案,并严格实施。
第二,控制规模,严进严出,打造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品牌效应。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平台随着多家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宽广了,这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生的数量和规模必将比以前有较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重维护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共同为提高教育成效、培养顶尖人才而努力。针对目前社会上对新闻传播学博士生还缺乏广泛的认可和美誉,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整体效应发挥尚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博士生的招生、培养、资格考核、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学位授予上,比较注意通过制度建设,严把质量关。一是控制招生规模。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5人,每年报考博士生人数达到三四百人之多,但招生人数一直控制在30人左右,平均每位博导招收2人。二是提高博士候选人门槛。这主要是借助资格考核(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两个环节,实施筛选、淘汰,以保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进入到博士候选人行列。三是严格规范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
这主要通过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校内外专家的集体评审以及学位公示等举措,保证每个博士学位获得者都是符合标准的优秀人才。近些年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只有不到十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占当年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重视博士生导师及指导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和能力考核,确保博士生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及其指导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博士生导师及其指导团队在招生、培养学生及博士论文答辩等方面较其他层次的教育具有更大的权限,因此要重视博士生导师人选的遴选,重视其“人格”塑造和“师德垂范”;同时要引导、促进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生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把关等方面加大指导力度,鼓励导师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博士生导师所进行的遴选和考核,就包括着学术水平、道德素养、敬业态度、组织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等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十分注重将学生的成才与导师的责任感、信誉、综合素养联系起来,注重维护导师职责的神圣性和荣誉感。
第四,实行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实现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在博大精深且具备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整体素质要求下,各院校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应彰显自己的特色,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侧重培养博士生,使其成为该领域和方向的顶尖人才,从而促进人才与学科前沿接轨。这不仅要体现在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创新性上,而且应系统地体现在博士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上。目前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相比,新闻传播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学养深厚的优秀人才并不充裕,因此博士生教育更应成为促进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辈出的舞台。
第五,确保博士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开拓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要发展就要有投入,博士生教育要加大经费投入,尤其是在学术研究上以及优秀人才与成果的奖励上,更应有足够的经费支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等教育的资助渠道必将越来越多样化,对此,我们要注意积极争取,大力开拓、吸纳。近年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除了通过课题申报,争取政府和学校拨款外,还十分注意与相关传媒、产业合作,拓展经费来源。目前,全院博导的科研经费年均人平在8万元以上。
总之,在今天新的人文社会科学革命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时代,为了使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培养有创造力的优秀学者的有效途径,应着力注重完善其基本结构,扩展其必需的学科知识,力求教学质量优秀和研究设施、成果先进,从而便于其在规模增加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并完善有自身特色的多样化、高质量的学术体系。
参考文献: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要有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爱护与信任,以及教学中的密切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因,诱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它显而易见地告诉我们师生之间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的课堂气氛(Rogers,1983)。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罗森塔尔效应”证明:教师的期待与厚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如果师生间出现感情上的隔阂,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英语新课程标准》建议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可见,师生关系与英语教学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师生关系的好坏,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师生密切配合,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才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努力。
一、严格与宽容相结合,彼此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课堂是师生关系得以体现的最佳舞台。这个舞台再也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的舞台。英语教师是很好的设计者、策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时还担任着多重角色,她既是严师又是朋友。传授知识时英语教师应以亲切温和的形象面对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走到学生中间与之平等对话,宽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以便让学生感受尊重和平等的气氛。譬如,预习Reading这个环节,教师提几个问题,10分钟思考之后请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出现了错误,教师微笑着说:“Great!You’vetriedyourbest.”在这样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敢于发表见解,勇于创新,拓展思维。对于违反纪律等不良现象,英语教师应严格要求,就事论事,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人比成功更重要。英语测试会出现偷考现象,教师不能点名批评。要劝阻一件事,永远要躲开正面批评。教师应装作不知道,报成绩时对进步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中包括偷考的同学。课后找这位同学谈心,仍然不点破,希望他在下次考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位同学很不好意思,但在以后的课堂上很认真,考试也不作弊了。通过这个事例,我觉得教育学生要讲究策略,对学生正面的批评会毁损了他的自重,剥夺了他的自尊,如果旁敲侧击,对方知道你用心良苦,就不但会欣然接受,而且会对你心存感激。称赞和真诚的欣赏是批评最好的开始。这样,学生更加喜欢你,喜欢你的棵,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英语,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然而我们要摒弃一重见解: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分你我,“零距离”接触,这种想法是错的。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与学生越是亲近,学生越是不怕你,课堂上越容易扰乱秩序。老师的出发点与结果往往背道而驰,这就如同父母的溺爱,过分地纵容却害了自己。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需保持一定的“距离”。课堂上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把握好分寸,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学习很关心,学习上有困难时给与帮助,纪律上违反给与严厉教育。这样有助于英语教学顺利进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二、赏识每位学生,尊重个体差异。
广阔的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雄伟的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浩瀚的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作为“园丁”的老师精心地培育着每支“花朵”,“园丁”不论“花朵”美丑,用爱呵护着,使每朵花散发出各自的芳香和魅力。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希望得到赏识。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可以令他们心情愉悦,积极进取;得到赏识,可以让他们充满自信和动力。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课堂上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的器重,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自身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学生的进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地去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英语教师每次接新班时应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讲课时叫学生的名字而不是学号或用手指。这虽然是件小事,却是对学生的一份尊重、一份关注,学生从内心里会对老师刮目相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后进生,用慈爱这把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后进生之所以对英语缺乏兴趣,很大程度上是老师造成的。老师把更多的情感偏向优等生,而忽视了后进生的感受,课堂上没有他们的天地,他们是被遗忘的群体,老师有时还瞧不起他们,那这些后进生怎能有兴趣学习呢?
牛津英语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上经常进行会话表演。英语教应抓住时机,让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后进生在表演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知识错误,但老师要赏识他们的勇气和胆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要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相信教师;只要教师向学生投之以桃,学生就会对教师报之以李。
三、利用教学中的情感资源,达到师生间情感共鸣。
教师应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教牛津英语8AUnit5Reading:Zhalong----Aspacialplace这部分时,先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Whyaremoreandmorebirdsindanger?
2、Whatshouldwedotoprotecttheseendangeredbirds?
经过讨论学生深深体会到保护鸟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拥有一颗爱护鸟的心,之后插播一首由甘萍唱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一个女孩为了寻找失踪的丹顶鹤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的故事。学生听了非常感动,师生情绪高昂,情感相通,学生听得很认真,教师讲得很投入。这节课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间情感达到了共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牛津英语8B4、5、6三单元重点围绕Raisingmoneyforcharities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这个话题教育学生有一份爱心来帮助贫困的人们,英语教师结合丛飞以及陈晓旭等人慷慨捐款的事例来启发学生们:学生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弱势群体,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呢?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学生上课更加专注,教师讲课更加流畅和谐的师生关系大大提高了英语课堂45分钟效率,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四、教师学会反思,敢于自我批评。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就是一组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如有些学生上课不听讲,违反课堂纪律,不交作业,甚至做些影响集体荣誉的事,教师就要对其批评、指责。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冲突,而解决师生关系冲突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冷静处理,学会扪心自问,进行“心灵盘点”。这样有益于及时知道近期的得与失,思考今后改进的策略。不妨问一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我是否太冲动?采取的方法是否偏激、粗暴?找出师生冲突的症结和自己思想方法与工作上的不足,并敢于进行自我批评,主动向学生道歉。但是教师不能为了解决师生冲突而放弃原则,屈从于学生的压力。教师应该在检查自身问题的同时,取得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在知识的传授上如出现误差,要及时在课堂上纠正,不能因顾及面子而固执己见,那样会误人子弟,承认错误才能获得学生的好感和信任。课堂上教师应与学生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学生回感到老师很真诚、很亲近,让学生从心里真正地了解你,走近你,喜欢你,佩服你,从而喜欢你的课。
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课堂,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很活跃、很愉快,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油然而生。反之,学生对某位老师产生了厌倦和恐惧,那么对他所教的课也不会产生兴趣,甚至因人废事,讨厌这门课。教师要始终注意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关心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只有师爱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只有学生真正爱老师,才能迸发出高涨的热情,进而进入快乐的学习,才能有成功的保证。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Rogers,C.1983.“Freedomtolearnforthe80s(2nd).Columbus:CharlesMerr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