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7: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电气自动化结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气自动化结业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44-02

1 前言

中高职衔接是一种中高职院联合举办中高职同类专业,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上进行紧密衔接的教育模式。初中毕业生经过中考进入中职学校接受三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两所院校共同进行毕业性质的考试或结业性质的考查,成绩合格者中职学校颁发中职毕业证书,学生不用参加高考,直接进入教育机构指定认可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修完专业规定的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指定高职院校的毕业文凭。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同属职业教育,但在学历层次上有差别,在其对接时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协调原则、共享原则,即两所院校的培养目标、课程改革与设置要一体化,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培养目标要有层次、衔接和递进关系,做好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协调的核心工作;两所院校要整合、优化各自专业教育资源,共同促进中高职教育的无缝衔接和发展。

2 操作要点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是根据产业行业的需求,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企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研究技能型人才由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两所院校体育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区分中、高职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差异。培养目标衔接是前提,专业建设衔接是基础,课程体系衔接是核心。在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企业行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共同分析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按照国家(行业)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按照职业等级分类要求,形成不同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操作中,首先找出两者共性的内容抽取出来,然后按照中、高级工的岗位标准形成中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着职业性、技术性和技能性的一致,但又有着层次的差别。在培养目标的制定时应强调中高职教育的递进性和衔接性以及专业内涵的扩展性和提升性,使中高职教育在各方面有效衔接,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职业教育体系。

根据标准中对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不同要求制定不同的中高职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衔接实质上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分别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

2)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讲解必须与企业的岗位要求相结合,依据企业的职业活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难易要求设置课程和内容,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整体课程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培养高技能人才。

首先,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基础。根据对于职业标准的不同,教学内容模块进行细化分解。中高职学校将不同职业群共性的知识、技术和职业道德按照中、高级工的不同标准形成同一个教学内容模块。其次将教学模块的内容进行拆解,形成符合中、高级工标准的课程教学体系,最终根据学科的关联性构建成中高职的课程教学体系。注意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应综合国家职业标准和职业( 岗位) 群的特点,实现分级教学衔接的目的,有效克服教学内容安排上的随意性和无目的性,避免中高职学习内容衔接程度不够和重复学习现象的出现,同时充分满足学生未来就业与自身发展的需求。

3)在教学方法中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基地建设。这是因为职业教育大量的实践性教学都是在实习实训基地完成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教室里是教不出来的,必须在实践基地里练出来;要有整体配套性,体现一个完整的生产、服务过程所必需的各个环节;还要有生产服务现场的真实性,形成一种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氛围。第二,在实施产教结合方法基础上,应不失时机地提升至产学研结合的层次上。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方法从产教结合上升为产、学、研结合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研究探讨开发教学方法衔接落到实处。第三,产教结合还需要体制创新。要加强对学校之间、校企之间联姻的管理体制的建设,真正促进经济、科技、教育结成战略同盟。

4)要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目标,为学生升入更高层次教育奠定基础。如果不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那么也就不具备升入上一级学校的条件。同时,对职业资格证书应该采取大类管理,防止学生在升学时出现专业面过于狭窄而造成发展后劲不足的情况出现。中职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中等职业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等职业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实践技能训练方面,高职教育应按高层次技能性人才规格要求设定培训内容,以中职教育技能要求为基础,扩展提高。中职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以单项专业实践训练为主,高职教育阶段除了单项专业实践训练外,重视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训,主要表现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训练。

5)中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系统性、有效性的必要体现。中高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衔接关键在于学分制的贯彻执行。采用学分制通道,沟通中职与高职教育。中职和高职教育之间应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所取得的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书,在高职教育阶段应得到认可,并折算成有效学分,相应课程可以免修,这样中职生源的学生就可以有选择性的针对自己的薄弱课程加强学习,均衡提高各科的知识水平。实现学分、课程互认,对学分进行有效折算,能更好地避免中职与高职教育在衔接过程中出现课程内容重复学习现象。在学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专业课程包括技能训练项目的学分比重应大于中职生源,而文化课程的学分比重应该小于中职生源。

3 衔接意义

实行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能使职业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周期延长,有利于形成高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上一篇: 教学质量提升工作计划 下一篇: 员工福利制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