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7: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财会专业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财会专业论文

篇(1)

二、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培养职业技能

要想真正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提升。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的基地,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应用和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熟悉行业相关流程,去感知职业岗位特点,真正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职财会专业教学必须注重实习基地建设。首先,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构建学校自己的实训基地,购置适合学生从事财会专业所需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加设备的科技含金量,能够让实训设备和和企业发展保持一致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校内实习设备熟悉最仪器设备,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把学生的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较为先进而又完善的实验仪器设备,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其二,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联系更多的校外企业,加强与他们的合作,建立长久的实习培训关系,让学生到相关的企顶岗实习,依靠企业的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熟悉工作环境,感知工作氛围,更加全面的了解未来职业的工作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同时引进财务主管、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聘请这些他们成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篇(2)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着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总体教学水平[[]]。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创新性的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但随着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方式的逐渐改变,现有的毕业论文选题及其指导方法存在针对性不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从现有毕业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一、当前毕业论文选题与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选题针对性不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现在本科生中继续读研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有的仅以流程训练为主的毕业论文选题,已经不能适应继续从事研究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一部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其后续的专业知识需求也与所学专业有较大出入。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2.选题与实际问题结合不够紧密

虽然现在部分院系对毕业论文已经进行了分类,允许一些研究型的论文题目,但这些题目中不乏有些重复性、强理论性,以及虚拟性题目。从事这些题目的研究,对于学校来讲是一种资源浪费,对于本科生来讲也很难达到有效的训练效果。

3.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指导不到位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扩招和承担科研项目,使教师指导每个学生的有效时间降低,导致了毕业论文质量下降。除此之外,部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题目理论性太强等也会导致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下降。

4.毕业论文指导过程要求不严格

临近毕业,择业、补考以及其它事情使得学生从事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迟到、早退甚至不到场的现象屡见不鲜,个别学生甚至数周不与指导老师联系,以致部分学生不能按照论文进度要求完成论文任务,出现抄袭现象。这与指导教师的要求关系很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和教师指导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供以讨论。

1.合理选择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毕业论文关键的第一步。选题必须兼顾毕业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计划,同时还需要结合一定的研究性题目,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的选择还必须注重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特别是与科研项目的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学生能力的统一、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做到学生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是学生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最有利保障。因此必须加强教师指导,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加强指导:

(1)强相关性论文题目。可以采用集体指导方法,制定详细、明确的授课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有效提高指导效率。

(2)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通过多参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问题讨论和解决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对研究和进行创新的兴趣。

(3)加强时间管理。建立比较严格工作时间制度,让学生熟悉在日后工作岗位上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保障了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

3.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和监督

需要做到毕业论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及监督,根据毕业论文进程进行阶段性检查,实施质量控制,建立科学的毕业论文(论文)考核办法是非常必要的。毕业论文过程需要落实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结论

本文针对现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和指导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之,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

总之,毕业论文教学不是毕其功于一役之事,而应该是落实和贯彻在整个本科教育期间的全程性论文写作教学,要彻底改变毕业论文教学与平时的专业课教学脱节的局面。不能只将毕业论文写作看作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而要看作是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必要手段,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毕业论文的价值,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我们应抓住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通过转变教学模式,不断改革毕业论文教学指导的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新形势下财会专业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建立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真正使财会专业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口径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10)研究成果)

篇(3)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就是面向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电算化操作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胜任与会计不同岗位群工作需要的具有一定职业发展潜力的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应主要是培养学生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

1.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掌握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学有所用”,对于会计理论要求够用即可,更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这样的目的,来安排教学内容,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在进行实践之前,学生必须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在掌握了扎实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分阶段进行实施。以基础会计为例,在每阶段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用真实的道具,比如票据,账簿等,学生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它们的形象、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边学边练,真实感很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加深记忆,也会增加这些知识的掌握速度。在整个基础会计学完之后,在进行综合实践,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所有基础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地进行系统的训练,模拟企业的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需要进行的会计流程,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学生在掌握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和维护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操作。这样学生就会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实践课训练,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2.具备一套完整的实践课教材、教学大纲是上好实践课的前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老师的帮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划课程地位、作用、性质、目的和任务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优秀的会计实践教材和规范的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是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编写的会计实践课教材要完善,教材内容要丰富,要新颖,要实用,更要贴近实际。增加实际案例。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会开阔他们的视野,会在实践当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分岗与综合相结合;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手工操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体会会计的工作。

实践课教学大纲要详细阐述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实习目的、方法和作业,以及考核标准。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监督、考核教师与学生,这样会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创造一切条件,安排他们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能够迅速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其次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可以弥补在职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比如聘请会计事务所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等,学生们可以有机会和专业人士,专家直接对话。更直观的接受他们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这是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

我国古代也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论。另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的5%~10%来自于学校,另外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获得的,其宗旨都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如今教育的目的,是全世界的共识。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日益增长,经济活动频繁复杂,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只有教会学生树立终身受教育思想,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我们会计教师一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渐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并逐渐形成学习的能力。

总之,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自信地走向社会,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来适应当今经济腾飞的社会,服务与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篇(4)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就是面向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经济管理理论和会计基础理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日常会计核算、电算化操作等现代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胜任与会计不同岗位群工作需要的具有一定职业发展潜力的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应主要是培养学生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

1.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掌握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学用结合,边学边用,学有所用”,对于会计理论要求够用即可,更注重实际的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这样的目的,来安排教学内容,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在进行实践之前,学生必须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在掌握了扎实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分阶段进行实施。以基础会计为例,在每阶段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可以用真实的道具,比如票据,账簿等,学生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它们的形象、用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边学边练,真实感很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加深记忆,也会增加这些知识的掌握速度。在整个基础会计学完之后,在进行综合实践,要求学生把所学的所有基础会计知识融会贯通地进行系统的训练,模拟企业的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中,需要进行的会计流程,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学生在掌握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熟练地使用和维护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操作。这样学生就会把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使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实践课训练,还能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2.具备一套完整的实践课教材、教学大纲是上好实践课的前提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老师的帮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划课程地位、作用、性质、目的和任务的基本纲要。它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优秀的会计实践教材和规范的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是提高实践课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编写的会计实践课教材要完善,教材内容要丰富,要新颖,要实用,更要贴近实际。增加实际案例。这样学生在实践过程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会开阔他们的视野,会在实践当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分岗与综合相结合;仿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手工操作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了解、体会会计的工作。

实践课教学大纲要详细阐述学生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实习目的、方法和作业,以及考核标准。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监督、考核教师与学生,这样会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对于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创造一切条件,安排他们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实践,能够迅速提高这些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其次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可以弥补在职会计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比如聘请会计事务所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高级工程师、会计师等,学生们可以有机会和专业人士,专家直接对话。更直观的接受他们的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这是美国会计教育的目标。

我国古代也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论。另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的5%~10%来自于学校,另外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获得的,其宗旨都在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如今教育的目的,是全世界的共识。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信息日益增长,经济活动频繁复杂,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代同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只有教会学生树立终身受教育思想,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我们会计教师一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渐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并逐渐形成学习的能力。

总之,高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自信地走向社会,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来适应当今经济腾飞的社会,服务与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

篇(5)

财会专业自身已经拥有悠久的历史,财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企业单位都离不开会计岗位,会计岗位在企业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很多高等职业院校中普遍设立了财会专业,而且学习财会的学生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会计专业的重要性。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发展情况,不仅影响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而且还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据调查显示,我国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高职财会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财会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财会教师师资严重不足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高等职业院校在不断地扩大办学规模,尤其针对财会相关专业。目前我国财会专业拥有着充足的生源,而其财会专业的办学成本相对较低,这样使得学生数量在逐年的增加。因此,师资力量方面表现的越来越薄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数量差距逐渐拉大,财会专业的教师供不应求,师资引进刻不容缓。

对于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而言,其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显然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以此鼓励校企加强合作。但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不愿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问题主要包括:人员编制问题、涉及商业秘密、双方经济利益等等,其不愿意为教师提供定岗实践的机会。

(二)财会专业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针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财会专业的实际教学活动进行考察,发现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财会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多财会教学还停留在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基础上。传统守旧的财会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学采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呆板的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具有较少的课堂输出信息量,只注重理论的教学,往往忽视实践,其将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仅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还埋没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三)财会教学的实践机会少

针对财会的专业资料本身而言,其具有较强的保密性,这说明财会专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针对每一批应届毕业生来说,会计岗位本身能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接受校企合作,这就导致财会教学的实践机会较少。

据调查显示,我国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完整的形成科技开发、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的办学体系,根本无法做到校企合作。另外,由于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经费在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再加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最终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只能流于形式,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四)学生素质普遍较低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较为复杂,层次不齐,我国多数人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比较偏激,这就影响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的学习态度,越来越多的同学对自己低要求。将其与本科院校学生进行比较,显然高职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很多同学“以我为中心”,对财会专业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高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引进。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要不断的加强师资力量,教师要具备高学历和高职称,可以聘用财会专业的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兼职教师的比例。在进行师资引进的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避免“一刀切”,有机结合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年龄等条件。坚持财会专业能够持续长远发展的准则,同时注重学校内部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2.人才的选拔。在高等职业院校中,适当的选拔学科骨干,这项策略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学科骨干在财会专业教学方面的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的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在财会专业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改革财会的教学模式

实施多媒体网络化实践教学模式,财会专业教师可以把所有的企业财会实务操作的过程全部录制下来,并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将其作为共享的教学资源。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将枯燥无味的财会理论(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表现得生动有趣,可以采用动画、音乐、等手段,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氛围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合理的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对财会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财会专业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完善的校内财会专业生产型时间基地,使校外财会实训基地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通常校外会计实训基地主要可以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在财会专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显然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财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加强学生职业理想的培养

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要从学生刚刚入学时就开始着手,改变其入学时的消极态度,并向介绍财会专业,从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高职教育理论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学习,使学生对职业教育有全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职业教育的理念,并逐渐的形成职业理想。

三、结语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除了一些名流院校以外,剩下的各高校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几年前,财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导致我国很多高校纷纷开设财会专业,包括很多职业高中、中专、高专等不同的学校都有开设会计专业,不仅文科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开设财会专业,而且师范类也开设会计专业。并在此基础上盲目的扩招,从而增加了应届大学财会专业毕业生的数量。由于盲目开设财会专业,其在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对策。

参考文献

篇(6)

2.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为了了解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成因,本课题分别对用人单位、学校本科教学管理人员、论文指导老师和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1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

全部被调查人员中,63.83%认为一般,21.27%认为较好,14.9%认为差。

2.2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作用的看法

被调査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可反映本科生专业水平,77.8%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锻炼机会。被调查学生中,51.6%认为可检验所学专业知识,43.2%认为可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2.3 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缺乏逻辑性和分析问题不深刻,66.7%认为抄袭现象严重,83.3%认为文字表达能力一般,16.7%认为很差。80%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是重结果、过程管理不到位。被调查指导教师认为是缺乏自己的观点(84.2%)、抄袭现象严重(68.4%)和缺乏数据和图表(63.2%)。68.4%认为是学生不重视,63.2%认为是学生写作训练太少,47.4%认为是资料数据搜集不充分。被调查学生中,89.5%引用比例超过20%,其中,引用比例30%-50%的占45.3%。92.1%表示写作能力不足;89.5%表示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84.7%表示难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67.9%表示外文资料难查。

2.4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改进建议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建议选题联系实践和平时多练。被调查教学管理人员中,80%认为需加磕搐导环节;70%认为应对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实施全过程监控;70%认为应抽查,30%认为应普查。被调查指导教师中,68.4%认为需增设写作课程;78.9%认为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体系应由教务处和专业教师制定;52.6%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成绩的权重;52.6%认为要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奖惩政策。被调查学生中,62.1%认为有问题就要请教导师;53.4%的认为应给本科生更多科研实践机会。

3.提高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提高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修改培养计划,提高毕业论文的学分权重,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二是加大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学生写好毕业论文;三是严格答辩资格审核,对于不认真完成的不合格毕业论文不允许进人答辩环节。

3.2 增加写作学习和练习环节

一是在培养计划中增设写作课程,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方法;二是鼓励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内容撰写学术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三是学校给本科生设置自主创新基金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和完成,激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3.3 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价指标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除了论文最终成果的质量,还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论文总评成绩评定应采用百分制,由指导教师评分(40%)、评阅教师评分(10%)和答辩小组对答辩成绩评分(50%)三部分分数加权平均得到。评价指标应包括选题(符合专业目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充分,材料详实,列举的研究成果是最新的,与选题相关度高,具有权威性;引用规范;综述得当)、观点(有创新点或自己独特的见解)、科研能力(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真实,计算无误)、逻辑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点突出,逻辑性强)、工作量(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写作水平(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无错别字)、答辩情况(陈述流利,回答问题正确)。

3.4 制定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和奖惩政策

应建立指导教师工作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政策,适当增加指导论文的折算工作量,约束和激励教师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篇(7)

一是对财务制度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内容

目前我国处于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各项制度正处于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制度或准则在实务中经常存在执行障碍。

实务工作者特别容易发现这些问题,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当财会人员碰到这些问题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理解与思考,对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样形成的文章会有新的观点,可以成为知识创新型的文章。

二是对财务知识普及与理解方面的内容

在实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财务问题,不同的财会人员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

但因为财会制度和准则的内容比较深奥,很多内容还需要利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而财会人员会出现不同的理解,甚至有些理解会与制度或者准则相偏差。

通过分析不同财会人员的做法,可以找出较为妥当的解决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也有利于相关财务制度或者准则的执行。

另外,应用财务软件、办公软件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经验总结,这都属于知识普及型的文章,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宣传财务知识有很好的作用。

如对基建会计制度的会计基础进行思考,就可以针对基建实务操作中对工程进度款确认入账时两种不同做法的原因,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是调查研究类的文章

财会人员每年都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平时也要对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汇报。这些都是财会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由财务会计转为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

为写好相关材料,财会人员经常需要就如何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控、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等问题进行调研,根据原因提出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财会人员把有一定深度的调研报告进行完善提升,可以形成调查研究类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

篇(8)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篇(9)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篇(10)

(1)超前性。在论文选题前,要选择具有前瞻性的题目,即对我国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时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题。

(2)实用性。我们在做论文写作时切忌空谈,切忌重复已过时的东西,要选择工作中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新的见解。

(3)时间性。特别提醒撰写会计方面论文的同学,由于20__年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制度,因此,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注意参考20__年以后刊物发表的文章。如:写会计信息失真方面的文章同学注意。自从现行制度颁布后,从制度层面已将会计信息造假问题杜绝了,建议这方面的论题就不要再选了。

(4)观点正确。论文写作时,其观点不要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规定相违背。

(5)论题要严格限定在会计、财务、审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或写财务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方面的论题。如:“税收筹划对企业理财活动的影响”等。其主旨必须体现出财务会计专业的内容。否则就离题了。

二、构思

1、选题

(1)不是所有刊物发表的题目都适合我们写。因为会计专业本科论文完成字数要求在8000至10000字之间,而有些发表的论文题目写作字数达不到我们规定字数要求,故并不适合我们选用。

(2)若写与会计专业实践相结合方面论文时,要突出所学财务会计专业理论与方法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离开这一指导作用,论文将变成调查报告或工作总结。

(3)要注意审题。有的同学为了追求题目新颖,确定题目时,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如: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创新”。我们知道,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有关部门没有出整的规定,该题属于探讨性问题,更无从在此基础上创新了。

(4)论题要有探讨价值。论文的写作要以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或解决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对象,如:“浅谈我国的财务分布报告”。该题针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够完善的地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对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分布报告》征求意见稿有一定参考价值。相反,有一些同学《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类题目写起来很空,又没有实际内容。因此,建议同学们不要选择这些题目作为论文来写。

2、写作过程

一旦确定题目后,就要开始写作了,写作的时候要注意:

第一,确定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有关资料;第三,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第四,根据筛选后的资料确定论文提纲,在提纲中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第五,依据详细提纲开始论文写作。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可以到北京图书馆查找一下刊物:《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中国农业会计》、《现代会计》、《天津财会》等,还可以参考各财经院校学报有关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章。

三、应注意的问题

(1)题目和内容要一致。如:有的同学在写“试论企业内部控制”一题时,夹杂了许多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内容,表现出题目与内容相脱节,从而消弱了主题。

(2)论文结构要严谨。论文提纲确定后,要看看其结构是否合理。举例说明:“试论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的一般结构应为:

审计风险的定义。进行各国审计风险定义比较,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审计风险的特征。对特征进行详细说明;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逐项分析;审计风险的控制。主要把控制审计风险的步骤写出来;审计风险的防范。把防范的主要措施写出来。举例:例如,在防范审计风险方面,现行会计制度中那些不够规范的方面还需改进,怎样改进。国际上成功范例给我们的启示。

上一篇: 调度年度工作计划 下一篇: 医疗自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