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7: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园区建设工作意见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认清形势,明确差距,切实增强抓项目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可以说,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大的项目,就没有大的发展。毋庸置疑,项目是立区之本,是发展之基,项目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自从今年以来,各镇、园区对项目及园区建设认识有了新的提高,重视程度明显加强,工作力度普遍加大。比如,北部工业区加大对__整体搬迁、z城创业中心、商务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东港镇积极启动__x临港工业园建设,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__镇彩龙商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进度迅速,并且依托宏旨真空吸砂机项目,积极推进园区建设;海阳镇依托位置特点,大力推进兴龙轮毂项目征地工作,并努力争取到200亩建设用地指标;西港镇对酒店、旅游类项目大力开发建设;北港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谋划包装寺尔山项目;太阳城推进了太阳城三期建设;园林局在前夕圆满的完成了__植物园开园任务;旅游局从全市规划角度出发,谋划了__x片区改造及__路片区改造项目。
同时,大家还必须清醒看到项目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纵向比较,我们的成绩突出,但横向比较,从全市的发展态势来看,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成绩更多地是与我们自己过去比,是在低水平上的前进和提高,虽然发展速度比较快,但经济总量小,结构层次低,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深层次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我觉得有八条:一是整体氛围不够,有些地方缺乏加快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缺乏创业的激情。二是抓项目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目标制定、项目谋划、工作推动、任务考核的管理办法,包括有效的重点项目通报、督导、考核制度。三是园区工作跟不上,管理模式落后,基础建设滞后,招商队伍素质偏低。去年以来,我反复讲过几次,园区建设要搞好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多条腿走路,依托企业来建设和管理。但事实求实地讲,有的园区至今动作不大。四是项目建设的办法不够多、作风不够硬。这里既有思路不宽的问题,也有操作层面的问题,办法不多,不敢碰硬,遇到土地、资金等难题就开始退缩,等着上级给政策、出路子,自己想办法不够。五是大项目、好项目仍然偏少。虽然今年我区在亿元项目在总体规模及数量上不断上涨,但单一个体规模还偏小,缺乏50亿元甚至是百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有的地方缺乏可看的大项目,即使有,也是喊了多年的、一般性的项目。六是工程前期工作进展缓慢。涉及立项、勘察设计、开工手续等等,办理手续繁杂,制约因素较多。部分单位责任人专业知识缺乏,对相关政策了解不清,造成工程进展缓慢。与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差距较大。七是项目储备工作比较滞后,虽然储备项目从数量上逐年递增,但由于对重大项目的前期调研、效益预测不到位,工作比较被动。八是投资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相互协作,共谋大局的意识有待提高。
能不能破解关键要看领导的决心和魄力,土地问题不好解决,有的地方照样一拿就是几百亩建设用地指标。我看关键还是压力不够,精力不集中,压力够了,精力集中了,办法一定能够想出来。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发展的支撑、发展的依托,是扩充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发展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从总体上看,仍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切实认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充分抓住机遇,把握投资导向,以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推动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工作上规模、上水平。
二、锁定目标,完善措施,全面完成今年项目建设任务
我这一路观摩各镇、园区,并不是搞形式主义,不是随便看一看,走一走,而是把了解情况与调动积极性结合起来,一路上讲的就是要抓经济工作,抓重点项目。我们要把科学发展作为头顶大事,就必须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抓重点项目。我反复讲了一个观点,只有抓住项目,才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才能增强发展的后劲,也才能增强全区人民的信心,一个地方长期没有项目,老百姓能有什么信心呀。现在,光凭嘴巴讲是不行的,非得抓出成效来。我们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立足全区经济发展大局,扑下身子抓发展,会议要开,文件要发,话也得讲,但最后一定得落实到项目上来。今年,市下达我区确定生产性项目建设考核指标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项、千万元至亿元项目18项,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项、千万元至亿元项目13项。已经完成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项(包含耀华8条生产线)、千万元至亿元项目14项,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项、千万元至亿元项目7项。目前已进入9月份,距离全年项目指标考核时日不多。同时,由于我市举办奥足赛的原因,今年的项目建设时间也将大大缩短。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为了圆满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强力推进。做到“三个围绕,两个加强,一个并重”。
“二个围绕”: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着力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自主创新、关注民生等等,都要通过项目建设来实现。
一是围绕结构调整抓项目。按照我区产业定位要求,要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壮大提升优势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
农业,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一要突出发展服务业。努力促成中首物流、清泽建材、北方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渤通物流、奥通物流、彩龙商品批发市场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要提升旅游业,抓好东山道南片区开发、开滦路片区改造等项目招商;全力推进法云寺复建二期、香格里拉五星级酒店、韩国乐天等特色旅游项目;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挖掘区内各大商务写字楼的经济潜力,围绕高品质的楼宇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二要壮大提升优势产业。要提升壮大玻璃产业。加快推进__x\__x\__x\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玻璃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要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山船重工、30万吨造船等项目建设,扩大成套设备、重大装备生产规模;要加快发展金属压延业。全力推进美铝渤铝、兴龙轮毂等项目,打造板材、大型机械配套加工基地。要培育壮大粮油食品加工业。加快4003厂搬迁改造,广泛开展农产品宣传。三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南资北移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对台资及其他电子制造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扶持隆通电子、鑫起源节能科技等项目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张。四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发展城郊特色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百果园采摘、绿色科技园、牧羊源羊肉产品加工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二是围绕“两极带动、五镇并进、多元发展”的产业布局,突出抓好“三个平台”、 “四个支点”。着力优化产业布局。
一要完善“三个平台”(即北部工业区、临港工业园和临港物流园)。一要深入推进北部工业区建设。按照《北部片区综合开发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开发建设。积极培育都市型工业,进一步提升玻璃、电子产业,打造大北部工业区配套发展基地和北部工业新城。加快推进完成商务中心工程,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x
等基础设施配套。二要加快东部临港产业区(临港工!业园、临港物流园)建设步伐。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谋划启动龙港路建设。积极争取市区相关部门的支持,科学谋划包装项目,争取列入省重点,取得建设土地指标。加快推进法国圣戈班纸面石膏板、环保热电、渤通物流等项目,实现大项目建设带动园区发展。要保证北部工业区、东部临港产业区(临港工业园、临港物流园)“正名”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列入省级园区。二要筑就“四个支点”(即__、西港、北港、海阳四个镇域经济增长点)。各镇从镇域实际出发,精心谋划经济增长点,制定镇域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快项目引进,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小区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两个加强”,一是加强项目储备。项目储备、策划等前期性工作是关系我们能否形成合理的项目梯队,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项目储备更加充分一些,项目数量和质量更高一些,才能起到可供选择和有备无患的实际效果。要精心筛选项目,善于捕捉项目信息,拓宽思路,超前性开发、前瞻性储备、战略性部署。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抓紧谋划一批具有全局性和较强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完善论证资料,建立充实项目库,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二是加强沟通协作。项目建设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多个行业,有的需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有的需要其它部门的配合,所以说,加强沟通协作,对于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各项目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任务的直接承担者,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协调,包括与上级部门的上下沟通,与其它部门、行业的左右沟通,努力赢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兄弟单位的配合,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争取主动。非项目责任单位也不能认为自己没有承担建设任务,就等闲视之,要从大局着眼,从整体利益考虑,多方给予建设单位以大力支持和配合,共同服务于项目建设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个并重”,即项目进度与质量并重。在项目进度上,要按照“能快则快尽量快”的要求加速推进,尽量把时间往前赶,尽量把工期往前排,对已经开工的项目,要抢时间,争速度,努力缩短施工周期;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对还处于项目前期的工程,要成熟一个上一个,赶工期、抢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在质量上,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要坚持建优质工程、放心工程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一、考核对象
各社区(居)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
二、考核内容和标准
根据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的工作职责和有关制度,采用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协管员的工作补贴相挂勾。具体考核内容详见考核细则(附后)。
协管员工作补贴的发放。根据文件的精神,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平均每年每人1500元的工作补贴由街道出资发放。工作补贴的发放必须经过考核,并与考核结果挂勾。具体发放标准:按工作补贴总额与年终考核得分总分计算出平均分值,再按每位协管员的考核得分计算工作补贴。
三、考核要求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村公共安全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求高。各社区(居)必须加强对农村公共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公共安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全面深化农村公共安全建设,不断推进街道民生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二、园区建设标准
产业园区建设标准以实际建棚面积计算,不含园区空闲地,新建食用菌10亩以上为一个园区,设施菜冷棚20亩以上为一个园区,设施菜暖棚10亩以上为一个园区,畜禽养殖10亩以上为一个园区(圈舍面积要达到占地面积的30%)。建设标准化“三位一体”沼气池也是2008年扶持的重点项目,达到100户(个)以上,每户养猪两头以上的重点村,每个沼气池扶持2000元,其它重点村每个村必须保证建设标准化“三位一体”沼气池30个,每个沼气池扶持1000元。达不到以上标准的,不享受园区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园区入户数量
按产业园区建设亩数(棚、舍面积)入驻贫困户。具体要求是:10—15亩园区入驻园区户数不低于10户;16-20亩园区入驻园区户数不低于15户;21-25亩园区入驻园区户数不低于20户;26-30亩园区入驻园区户数不低于25户;31-35亩园区入驻园区户数不低于30户;36亩以上园区入驻园区户数不低于35户。
四、园区扶持标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40-02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集教学、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派人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医院支援工作,并承担定点乡村医院的支农、支边工作。2012年,笔者以“专家进社区”的身份到社区医院检验科工作1年,期间体会良多, 现总结如下。
1 科室人员组成及现状
社区医院检验科人员很多只有中专文凭,有些是从其他医疗专业转行而来, 以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和继续教育, 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已大大落后于现代检验技术的发展。笔者所在社区医院,检验科人员不仅为所在辖区的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还要承担社区居民免费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重要而繁琐的工作。然而,社会上对社区医务人员存在偏见,使他们无法获得社会的尊重和理解,有很多人甚至还会认为,社区医务人员学历低,医疗水平不高,进不了大医院,才会“窝囊”待在社区医疗机构。同时,待遇等相对于三级及以上医院要差,诸多因素造成了社区医务人员工作没有激情的状况。
2 业务水平方面
社区医院通常以治疗老年慢性病人为主,接触病种单一,知识面局限,但对人员的要求却并不低,笔者所在三级医院由于硬件设备先进,手工操作已大大减少,但仪器设备毕竟不能完全替代人。相比之下,大部分项目仍需手工操作的社区医院反而有更扎实基本功。如一些细胞形态学的检验,社区医院则要完全靠人工涂片计数等,敏感性可能不如自动化仪器,特异性却相对较高[1]。新技术不断涌现,社区检验科可针对性的开展的检验知识更新的培训;定期选派人员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到上级医院进修,利用上级医院标本量多而全的优势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3 硬件设施不完善,技术支持不充分
各种检验设备陈旧,经费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医院多从经济角度考虑,对仪器质量要求不高,认为能做就行,基本的医疗设备都已陈旧,许多是绝版或接近淘汰的仪器,故障频发,检验结果很难保证。同时,基础建设配套投入不足,防尘、控温等设备还没跟上。在三级及以上医院大多都有专门的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但在社区医院,检验人员除了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维修和保养能力,才能保证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社区医院领导层要意识到检验科在现代医学诊断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应加大对检验科的投入[2]。
4 质量控制意识有待加强
检验科人员编制不多,日常标本量有限,经费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对室内质量控制的概念、流程和方法了解不清,实施没有加以重视,基本不做。对检验前和检验后质量控制观念不强, 如对标本采集时间、保存方式不够重视, 对检验中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无法有效判断,只要出结果就行, 不作异常结果的溯源分析,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检验科人员需做好室内质控,掌握失控规则建立纠正措施,以保证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同时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医院检验科参加省、市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评价活动。
5 个人发展空间有限,基本科研能力薄弱
社区医院检验科人员在工作期间,参与科研机会较少,甚至没有机会,对医学前沿信息了解甚少,为医务人员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过窄[2]。检验科日常工作繁琐,任务重,使工作人员对常规工作以外的知识,特别是对科研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精力顾及,因此科研能力比较薄弱。这也导致了申请到学术课题的机会微乎其微,职称晋升较大医院同行困难,因此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社区单位不具备医学文献检索平台,对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也不是很了解,以致手头较好的资料无法以最新的学业术语和观点分析成文[1]。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区医院检验人员可通过订阅相关刊物,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更新完善自己的相关专业知识,加强科研能力培养。
6 建立和完善临床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相对于临床科室,检验科对员工的要求并不太高,很快就能掌握基本的检验操作技术。关键在于操作的规范化,尽量避免人为操作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社区医院检验科对制度化工作缺乏重视,制度、SOP等制订与实际工作脱离,缺乏可操控性[3]。社区医院检验科应根据国家医院检验科建设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使科室各项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管理模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7 生物安全意识不强,院内感染风险较大
社区医院检验科空间一般都比较紧凑,清洁区和污染区功能分区不明显,人员的医院感染意识不强,医内感染风险特大。采血时消毒不标准,患者一人一带一巾还做不到等[4]。检验科人员对消毒流程和方法还不够了解, 同时对消毒液所需配制的浓度要求不严, 认为只要有就可以。对科室内环境不进行定期消毒, 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处理还不够规范[5]。需建立完整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完善登记制度。
相对于省级或者三级及以上医院的检验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检验科工作的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工作就做不好,社区医院检验科要立足生存环境,及时调整科室发展方向,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社区医院迟早会稳步跟上。
[参考文献]
[1] 王志红.关于基层医院检验科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 4(14):277-278.
[2] 冒小鸥.浅谈基层疾控人员科研能力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20(9):146.
[3] 杨志华,朱建斌.基层医院检验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1,4(13):226.
1、成立区社区网格员年度考核工作督导组,负责全区社区网格员年度考核的指导及监督工作。
组长:
成员:各镇(街)分管网格工作领导。
2、各镇(街)成立社区网格员考核领导小组,组长原则由社区网格管理所所长担任,副组长由各社区网格工作站站长担任,成员由社区网格管理所成员和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担任。
二、时间安排
(一)组织实施
2016年6月28日~31日,由(镇)街网格管理所组织各社区网格工作站对网格员进行初评,并向镇(街)考核组提出考核的级别等次建议;镇(街)考核组根据社区网格工作站的建议及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网格员的考核级别等次。
(二)上报备案
2016年1月10日前,各镇(街)将《考核结果汇总表》报区社区管理中心,《社区网格员考核登记表》及相关档案存(镇)街网格管理所。
三、考核的方式方法
采取听、评、看、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听:听取网格员的工作情况汇报;
2、评: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和网格内居民对该网格员工作态度、操作程序、工作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3、看:查阅各种资料和系统数据准确完善程度;
4、议:考核小组成员对该网格员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综合评价。
四、考核分值和考核内容
社区网格员考核采取百分制的办法进行。具体内容和分值分配如下:
(一)爱岗敬业:1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思想品德、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大局意识等方面情况。
(二)学习培训:2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学习培训方面。网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和必要的工作技能,按时有效地参加各项业务技能培训。无故缺席或早退达2次的,不能得分。区社区管理中心统一将社区网格员实际参训情况归口汇总发各(镇)街。
(三)考勤:2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出勤记录及工作日志撰写情况,两项分值各占10%。
出勤记录:以实际要求考勤的时间起开始计算,以社区网格员考勤原始记录为依据计算实际考勤次数。考勤次数低于应考勤次数1/2时,不能得分;无故缺勤被市、区、镇(街)巡查发现达3次的,不能得分;连续旷工10个工作日或一年累计旷工20个工作日的,不能得分。
工作日志撰写:从规定撰写工作日志时间起,按规定撰写工作日志,所写工作日志内容能简要体现本人工作情况。撰写日志篇数少于应写篇数的1/4时,不能得分。
(四)工作成效:50%
主要考查社区网格员本年度完成本职工作及协助工作情况,两项分值分别占35%和15%。按完成的数量、质量等情况分级别评分。
本职工作:包括门边服务、城市部件采集及上图标注、上报案件、交通大调查之停车调查、社保卡发放、门牌编定、计生工作、双创工作等。
协助工作:包括违法建筑影像图斑核查、房屋分类处置、老楼危房安全隐患排查、房屋存量调查、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等。
(五)其他
根据社区网格员在特殊时期、特殊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奖励加分和处罚扣分。
奖励加分:社区网格员获国家、省、市、区级表彰奖励的,分别加7分、5分、3分、1分;完成抽样工作的,每完成一项加1分;在防风抗灾、服务民生、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的加2分;其它适合加分的项目及分值由考核组商定。奖励加分累计不得超过10分,超出按10分计算。
处罚扣分:社区网格员在防范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中由于工作缺位或失职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一次性扣3分;辖区内新增违章建筑,出现“黄赌毒”等违纪违法活动未及时发现并上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一次性扣3分;因工作不力,被省、市、区通报批评的,一次性扣3分。处罚扣分不设下限。
五、考核的级别等次
各镇(街)考核小组对本镇(街)的网格员综合履职分成四个等级进行评议,即“优秀”(90分以上)、“合格”(76-89分)、“基本合格”(60-75分)和“不合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优秀率不得超过本镇(街)网格员总数的15%。
六、奖励和惩处规定
1、考评结果运用。区民政局将发文对2016年度社区网格员考核结果进行通报。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建议各(镇)街统筹年终绩效资金发放,向“优秀”网格员适当倾斜(具体标准由镇街考核组确定)。同时,全区将评出“十佳网格员”,并择优推荐市级优秀网格员。
2、对考核评为“不合格”的网格员,各(镇)街可给予3个月的考察期,考察期满,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连续两年被评为“不合格”的,(镇)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镇)街与网格员解除劳动合同,需及时将相关材料报区社区管理中心。
七、几点要求
1、各镇(街)社区网格管理所应依据该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考核考评细则,并组织实施。
【关键词】医学模式 预防保健 社区服务 管理
1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是人们对人类的生命活动、健康和疾病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医学活动的总的指导原则。
1.1 传统医学模式
传统医学模式是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着重点多放在疾病的治疗上,而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用生物措施去消除发病的原因或切断传染途径[2]。我国是一个社会功福利功能齐全,医疗保障体系却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1977年WHO在30th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要求到“2000年,所有国家全体人民都应该具有能使他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富有成效的那种健康水平”。提高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仅有利于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保证初级医疗保健和预防为主方针的实施,更是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人口结构、疾病谱变化的要求,充分保护、恢复和提高社会劳动力的需要。
1.2 医学模式转变
大卫生和三级预防体系的确立,赋予了当代医院新的任务和作用,医学模式也由传统型的生物——卫生模式向以生物—心理—社会为主的新的医学模式转变[3],这就要求医院的任务从医疗型逐步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型转变,并在三级预防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指导并帮助人们积极地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来进行疾病的防治与保健,从而以更有效的方式爱护身体,祛除疾病,保障身心健康,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1.3 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不但在医学卫生的理论上是一次大的飞跃,而且对临床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扩大了预防为主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对院内人群的预防保健和感染控制等工作,而且已经扩大到以社区为单位的院外的健康人群。
目前我国医院预防保健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有健康教育、传染病管理、疾病筛检、医疗咨询、计划生育指导、慢性病防治、家庭病床、老年保健、预防接种、妇幼保健、指导基层等工作。如何做好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医院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
2 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方向
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是医院开展三级预防的重要组织保证,开展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按照中国人口密集、乡村多于城市、人群分布分散等特点,我们国家在各地区尝试建立了镇乡村三级的预防保健与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医疗服务站、所和社区预防保健与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适合中国国情的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但这些工作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才能保证有效运营,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筹资补偿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2.1完善管理机制
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全方位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性社会事业。现在经费来主要来源是政府支付。根据调查,目前60%的城市政府对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进行了巨大的经费投入,70%的城市政府投入启动经费,50%城市的政府投入社区健康教育资金,支持社区开展预防保健和卫生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扩大服务项目,增强服务功能,减轻医院压力,需要继续拓宽筹资渠道,可以采取职工医疗保险的方式,这样既发挥了卫生服务作用,又得到了可靠的保险补偿。同时理顺卫生服务的价格,对一些服务项目进行有偿服务来筹集资金。并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给予支持和帮助,只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获得新的经济补偿途径,才能保证这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发展下去。
2.2建立规范的转诊制度
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充分利用基层综合医院的优势,引导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重病再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模式。同时做好一些慢性病的转诊和后续治疗工作,从而节约卫生资源,大大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有效实现社区的基层服务功能。
2.3提高人员素质
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声望作为一种比医疗设备更重要的无形资产,对病人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4],因此要加强医院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与业务培训工作,大力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全科医疗队伍,为切实做好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打造一支高时效、高技能、高水平的卫生人员队伍。
3 结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新的发展模式,任重而道远。所以为适应新时展的医学模式,应积极探讨稳定的筹资机制和完善的补偿政策,挖掘潜力,培养具有德勤能技的医疗卫生人员,加强对医院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管理,保证其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是当前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下午,县区、九华山、开发区和9个有招商引资实绩的部门作了情况介绍,我感受到各地各部门对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的重视,也能感受到同志们的信心和决心。大家想了不少办法,吃了不少苦,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明显的。没有发言的单位,书面材料我也看了,虽然目前还没有结果,但都在播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已经开花了,总之,大家都在努力,都在付出。还有半年时间,我相信大家都会尽力按要求去落实,尽力完成全年任务。
就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讲三点意见:
第一,要狠抓园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园区是载体,园区是窗口,园区是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应该能起到集聚资金、集聚人才、集聚项目的作用。沿海发达省市是这么干的,省内一些城市包括合肥和其他一些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也是这么干的,实践证明狠抓园区是行之有效的。我市的园区建设,从市开发区开始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希望各地各部门切切实实按这个路子抓下去,要舍得投入,真正使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窗口和载体。
第二,要善抓大项目。回良玉同志在安徽当省长时就提出,安徽要发展,既要抓顶天立地的项目,也要抓铺天盖地的项目,既要抓大,又要活小。郭金龙同志到安徽工作以后,提出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发展思路,确定了“东向发展”的重大战略,要求全省尽快与长三角实现无缝对接。我认为这确确实实把握住了安徽发展的关键,抓住了重点,非常符合安徽的实际。撤地建市以来,我市是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五年迈上新台阶,就在于市委、市政府集中精力抓了大项目、实施了大项目。池州海螺就是明证。市本级财政能有这样较好的状况,与这样一些大企业有很大关系。所以,抓大项目就要抓像池州电厂、禄思伟耐火材料、埃力生集团这样的项目,抓一个就能带一片,市里要这样抓,县区也要这样抓。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这样的项目,抓开发区这样的园区。
[中图分类号]D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8-0077-04
我国正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这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组织、人员积极参与、互相配合。长期以来,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国家、省、市各级民主机构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参政议政运作机制。本文在一项实际调查的材料基础上探讨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在城市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中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由于受到走访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次调研仅对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道八一社区、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古城新都社区进行走访,并与部分社区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座谈。问卷调研面向沈阳市,向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和沈北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就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的意愿做了调查。同时,在沈阳市随机抽取了六个社区,面向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面向社区居民发放问卷290份,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做了调查。填写问卷的社区工作人员多数都是在该社区工作一年以上,居民半数在本社区居住了五年以上,调查结果可信度较高。
调研结果表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言献策,促进社区管理创新。近年来,沈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审议报告、选举官员的同时,正在把从民间收集的意见建议带到会上,形成会议提案,对政府工作决策产生巨大影响。代表、委员已从参加会议为完成“学习任务”,转变为积极发表意见、传达民间呼声,参政议政。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工作重心逐渐下移,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社区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二是通过设立接待日,为百姓排忧解难;通过建家设站进户,建立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沈阳市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建家设站进户”运作模式,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主动地收集问题、跟踪监督解决问题,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与到社区管理创新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并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开展社区特色建设。2012年6月,沈阳市出台了《关于沈阳市区、县(市)级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公开评议和听证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区、县(市)级调解组织可根据需要,召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家、社区代表、新闻媒体、事项当事双方参加的事项调解会议、公开评议和听证。沈河区凯旋社区据此实行了“全社会调解法”,构建了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调解为一体的调解工作体系。2012年10月,“全社会调解法”在全市全面铺开。随着维护和谐稳定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稳定工作从管理走向服务,把调解作为稳定的基本形态和基本工作方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正在加入到社区依法自治的现代社区组织体系中来。
二、当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和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如何挖掘代表和委员资源,对社区建设的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共同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管理创新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参与度低
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沈阳市区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90%的社区居民表示对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了解很少,甚至高达93%的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此答案。85%的社区居民认为代表和委员只有在选举前才走访社区和居民,选择这一答案的工作人员竟也高达57%,剩下的43%认为代表和委员在节日里会走访社区和居民。对于代表和委员对社区建设的物资投入和发挥职业优势为社区建设服务的调查,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工作人员,选择“很少”和“从来没有”的比例都高达80%以上。75%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社区的代表和委员没有和居民结成帮扶对子,也没能根据需要解决问题,对此认同的社区居民的比例高达97%。7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本社区的代表和委员在帮助社区建设和关注居民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较差,90%的社区居民认为没发挥任何作用。代表和委员与辖区选民并不熟悉,很难成为基层民意的代表,直接影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参与度。
(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缺乏深入了解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只有极少部分是从事社会管理工作的,对社区的功能和要求了解的并不深入,对社区居民民生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在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社区管理创新上发挥作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3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对代表和委员的培训力度不够,使其不了解社区的功能和需求是造成代表和委员服务社区热情不高,不能定期和长期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4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缺少管理监督和宣传
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多数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优势和意愿,但90%的社区居民和40%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调研及走访走过场。可见,虽然人大和政协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但由于对代表和委员在社区社会管理的履职情况缺少管理监督跟进,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结果也显示,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了解情况不一样,从一个侧面反应出目前对代表和委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宣传不到位,存在信息壁垒。一般的宣传往往过于重视社会效应,而忽视了内部信息的传达,即报纸、电台刊登了,但实际上本社区的居民并没接收到,不了解情况。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普遍希望能够创造条件,人大、政协能够形成制度,让他们有机会真正参与所在社区或所联系辖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了解“身边的”、“基层的”的社情民意,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的社会系统,其面对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社区自身构成了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文化区,但是其所处的环境——社区之外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如果出自于社区,对社区会有情感上的认同,工作时没有文化等方面的障碍。相反,来自于社区之外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实际进入社区,参与社区管理工作时就会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调研发现,社区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殷切期望和迫切需求,代表和委员也有服务社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和强烈意愿,但实际上并未形成良好态势。调查显示,32%的社区工作者认为未能形成社区与代表、委员的对接机制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立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对接机制也是代表和委员们最希望的解决方案之一,排在了定期与居民见面、一对一帮扶、加大培训力度和建立评价机制之前。因此,如何有效的对接成为其中的关键。人大和政协应该肩负起责任来,建立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社区的对接机制。
1.要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应该包括辖区内代表和委员的基本信息、资源优势、为社区服务的意向等。数据库应设定一定的权限,社区可查询,方便社区根据需要和委员特色联系合适的代表和委员。
2.要允许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双向选择。社区的社会管理创新不可能凭空而起,总要依据社区的发展历史和现有条件,并体现自身的特色发展。人大和政协应避免形式化的“拉郎配”,允许社区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申请适合本社区历史和发展特色需要的代表和委员参与本社区的建设,并帮助做好对接工作,让真正有优势、有特色、有能力的代表和委员进入到适合的社区,才能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条件,使他们真正发挥作用,代表和委员对社区的作用才能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项目应与自身优势特色相匹配。纳入社区管理体系的代表和委员应根据社区工作项目的需要选派,避免出现一人多项,一人多管,疲于出场,将精力浪费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项目的现象。不应该限于人数,社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项或专门人才申请,使进入社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最了解社区情况,也是社区发展最需要的。如此才能充分挖掘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资源优势,找到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结合点和突破点,促进“一社区一特色”的特色社区建设。比如本社区的人大代表是教育专家,拥有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则在社区教育方面寻找突破口,争取在社区教育方面打造出社区的特色。沈河区大南街道多福社区则是充分利用冯述委员自身的才华和在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全面规划实施了社区“福”文化,实现了社区文化特色的创建,成效显著。
(二)搭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平台
为使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广泛地联系居民,履行代表职责,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区建设做贡献,应积极打造代表活动的平台。利用街道、社区现有办公场所建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之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待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站是代表的“活动之家”、“议政之所”,为代表在闭会期间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服务于民,更好地参政议政提供方便。各级人大和政协组织也应为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名代表”、“名委员”建立个人工作室,允许其领衔成立为更好地履行代表委员职责的自己的工作团队,以期发挥更多的效能。同时,应制定常规活动方案,推进代表、委员参与社区事务,定期组织调研,开展行风评议,组织“代表、委员接待日”活动,开展助困帮扶及共驻共建等活动。同时,应将代表的单位、职务、联系方式,活动开展情况向选区的选民公布,拓宽代表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强代表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为代表和委员进社区提供活动保障。
(三)形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约束力。为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活动方案,将代表履职和推进社区建设结合起来,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如上文提到的沈河区凯旋社区率先示范的“全社会调解法”,就应该以制度的形式加以推广和发展。
(四)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评价体系
调查结果看,对造成代表委员没有参与社区建设及帮助居民的热情的原因,绝大多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选择了“缺少对代表和委员的评价机制”。如果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行职务的积极性就很难提高。目前,个别代表和委员只看到了职务而忽视了职责。大部分的代表和委员因为没有一个完善的考核措施,自己履行职务的好坏得不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和肯定,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不好一个样。基于这种认识,也就不积极主动地去履行职务。从此次调查结果看,认为建立相应评价机制能够避免缺少参与热情及走过场现象的代表和委员的比例也高达17%,高达85.3%的代表和委员认为“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在年底对社区选民进行述职,接受社区及选民的测评。因此,要激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社区,服务社区,参与社区特色建设与述职评议、评优评先相结合,组织代表、委员开展述职评议活动,将自己的履职情况向选民进行定期汇报,自觉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对在开展进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代表和委员予以表彰和奖励,做到“群众满意者上,群众不满意者下”,进一步调动广大代表、委员为社区建设和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开展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与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应需培训
一、集团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及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提升,气电集团财务管理团队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财务管理理念、三大核心管理体系”。
(一)气电集团财务管理理念是以风险控制、创造价值为核心的集团化财务管理
气电集团财务管理团队紧紧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以风险管控为基础,以持续创新为手段,以激励机制为驱动,以创造价值为目标,以人才体系为保障,以专业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集团化财务集中管理的规模优势与协同效应,为气电集团建设国际一流清洁能源公司提供助力。
在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贯彻上,气电集团财务管理团队主要采用了“一个报告、两个统一、三个集中”的手段与措施,其中“一个报告”是指财务管理报告;“两个统一”是指统一预算管理、统一会计政策;“三个集中”是指集中资金管理、集中税务管理、集中保险管理。
(二)气电集团核心管理体系由财务内控制度体系、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三大体系组成
1.完善集团化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提升整体风险防范能力。按照将“制度化、流程化、科学化”的管理目标体现在配套的制度、流程中,做到责任明确、风险可控的原则,气电集团已建立了由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三个层级组成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其中“细则服从办法、办法服从制度”、“下属公司制度上级公司审批”、“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把内控活动列表与管理措施内化到制度中”的管理要求更增强了气电集团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强制性与统一性。
2.夯实预算管理基础,向“预算引导型”财务管控模式转型。气电集团“预算先导型”财务管控模式的实施,强化了资源配置手段的组合运用,引导了资金理财、政府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政策争取,并将预算管控措施渗透到各业务领域,通过优化资源船期安排,合理确定新增基础设施投产时间,使之与资源、市场相配套,实现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良性互动,最终形成集团合力。
3.强化风险与效益,打造资金集中管理体系。首先,气电集团建立了规范的投融资管理制度与流程。项目投融资须以项目可研为基础,防止无目的、不讲效益的投融资活动,并通过强化项目进程跟踪管理,制止、清理低效资产。其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所有收入资金均纳入到收入专用账户管理,所有支出资金均由支出账户对外进行支付,对外支付严格贯彻无预算不得动用资金原则。最后,气电集团分板块建立了高效运转的“资金池”管理模式。针对分公司,建立了日间资金上划、日末资金清零的高度集中的“资金池”管理模式;针对合营公司,在不改变各公司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以超额利益机制为驱动,采用委贷“资金池”的管理模式。资金池的管理模式提高了气电集团整体风险管控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 。
二、创新型的财务管理实践已在气电集团结出果实
(一)制订气电集团特色的会计核算办法,奠定财务信息基石
气电集团在遵循国家企业会计准则及总公司会计办法的前提下,依托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由总部直接操作,制订出了一套具有气电集团业务特色、符合集团财务管控要求、水平高、执行力强的会计核算办法,为提高集团化的财务管理奠定了信息基石。
(二)创新财务管理思路,打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气电集团积极探索并建立了具有集团管控型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目前已成功完成了试点单位的建设与运营,未来通过进一步推广,将为近百家单位提供会计核算、报表出具、预算、资金、税务、保险等服务功能,对全集团财务风险控制、规范性管理和标准化对标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IT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传统操作型的“财务共享中心”向创新管控型的“财务共享中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保障。气电集团通过将预算系统、资金系统、核算系统的有机整合,打通了“预算、资金、核算”三位一体的财务全流程管控体系,避免了财务信息形成孤岛,向管控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
(三)创新“产贸融”结合的资金管理与运作模式,提升业务支持能力与价值创造能力
1.国际贸易融资理财业务综合收益稳步增长。气电集团依托国际贸易业务背景,结合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利率、两种汇率的差别走势,通过对多种金融产品进行无缝组合运用,自2009年底开始创造性地开展无风险、固定收益的贸易融资理财业务以来,截至2013年底,已创造性的开发并应用了近20种操作模式,涉及交易金额75亿美元,实现无本金资金运作收益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通过依托国际贸易流、资金流,进行无本金、无风险资金运作,创造超额资金收益,切实提高了气电集团进口LNG综合竞争优势,增加了LNG对外销售的价格调整空间。
2.发挥气电集团金融资源优势,支持销售资金回笼。在下游客户的资金回笼管理上,发挥集团总部金融资源优势,通过与银行进行“总对总”协调,深化应用“供应链融资产品”,既加快了销售资金回笼,降低了应收账款风险,节约了资金占用成本,又通过为下游客户提供低利率融资,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为双方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基础,推进了气电集团“产贸融”的资金管理模式。
3.多方式多渠道筹措低成本资金,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气电集团全年筹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2013年银行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达到了400亿元。其中,在海油总公司领导下,成功在美国及欧洲同时进行13亿美元、5亿欧元发债,实现了总公司及气电集团首次海外发债,并开启了中国企业欧元债券发行的先河,将气电集团筹融资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三、培育精英、团结进取,打造一流财务管理团队
财务部是气电集团的“管家、参谋、诊所”,气电集团事业的高效、持续发展需要一支一流的财务管理团队。
1.财务部是一支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正,不怕苦、不怕累的队伍。始终与国家政策、总公司决策保持一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每一名气电财务人的光荣使命。工作不挑肥拣瘦,工作时间高效运转,下班时间加班加点,每个气电财务人都在无怨无悔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2.财务部是一支锐意改革、创新进取的队伍。不墨守常规,不崇尚懒政,深入研究企业财务内控机制,打破利益,简政放权,主动争取国家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创新资金运作模式。
3.财务部是一支业务水平精、素质能力强,注重学习的队伍。气电集团财务部现有员工35人,平均年龄31岁,硕士研究生18人,中级以上职称17人,非执业注册会计师4人,注册税务师2人。作为国际化清洁能源公司,气电集团财务部不但注重加强财会人员专业化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每年定期派出财务人员到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交流、学习。
第一,认真进行化工园区清理确认是前提。泰州市制定了《全市化工园区的确认标准》办法,对全市化工园区、工业集中区及综合性开发区中的化工片区进行清理。从严设置化工园区,坚持“从严控制、坚持标准、优化布局”的三项原则,确认的化工园区必须符合五个条件:符合全市“十一五”发展总体规划;现有化工企业较多,有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布局合理,产业链可以配套和延伸;供水、供热、供电、污染处理等公用设施配套完善,统一规划;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能对园区实施优质服务;化工园区区域环评与环保规划须经市环保局审核,省环保厅批准。
第二,坚持化工园区科学布局是核心。泰州市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开发,合理布局”的原则,明确了化工产业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范围,明确了全市重点建设的化工园区,规定各市(区)不再新建化工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坚持关联企业集中布局,上、下游项目协调发展,形成上、下游企业物料输送网络,推动企业间产品原料配套协作,互通互供,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企业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集中建设热电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公用设施,为区内企业统一提供生产所需的各项配套服务,实现公用设施的规模运行与资源共享,实时监控企业达标排放。在发展中,既有近期建设目标,也留有远期发展的空间,产业起点高、有超前性,又遵循园内的发展规律,分步实施。
第三,严格企业布点、项目准入是保障。一是引导企业集中布点。所有新建化工项目必须进入符合化工产业定位、通过区域环评的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入经市政府批准的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专门区域,否则不予环保、安全审批。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不再批准任何形式的改建、扩建项目,对于主动入园企业政府在用地指标、财政补助、地税减免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二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规定化工园区禁止新建单个项目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000万元(不含土地费用)以下的所有化工项目。三是实施分类指导的产业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重大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对属于淘汰类项目,禁止任何形式的投资;对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企业,严控污染排放和用地标准,限期改造提升。
二、化工园区建设带来科学发展新变化
第一,提升了园区发展层次。由于化工园区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布局更加合理,建设更加重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补链招商和循环经济发展,因而发展层次显著提升。全市化工行业总投资中,60%的投资项目具有上下游关系,产品之间的关联度接近70%。
第二,提升了产业发展质量。由于及早对全市化工园区进行了布局调整、科学定位,及时制定并严格执行生产经营标准以及产业、安全、环保、能耗、土地集约利用准入门槛,深入开展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化工行业得以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以来,全市共关闭小化工企业130家,搬迁入园化工企业32家,整改合格企业400家。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基础化工、精细化工、石油炼制、化工物流为产业发展重点,以泰兴市、高港区化工园区为产业布局核心,错位发展、竞争有序的化工产业集群,化工产业成为全市继机电、医药外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07年实现产值269.37亿元、利税37.01亿元,分别占优势产业总产值的20.7%、总利税的29.8%。
第三,提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能量梯级利用、中水循环利用、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等项目,化工园区资源综合利用率、能源和水土资源产出率逐年提高,单位产值能耗和用水量不断下降。全市化工行业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86.2%,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2005年以来,全市化工产业万元产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随产值、利税增加,有所下降。全市环境质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前列,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保持在85左右。
三、化工园区建设启示科学发展新思考
第一,科学规划是保障科学发展的基础工作。一是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和区域环境规划,确保在经济发展中,能有效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二是遵循产业自身发展规律,不可盲目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