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2: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复习模式(1)知识复习与典型例题的讲解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这一阶段过分重视了对知识的复习,忽略了对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相关题目类型的总结、方法指导。这样的教学结果就是,学生课堂上听老师对知识点的复习很轻松,但到晚上处理这一部分的习题就不行了,很多题目做不出。(2)上一节课的复习与下一节课的习题讲解太割裂。从这一点上看,教学是非常机械的。比如:知识的复习一节课时间剩余是不是就一定那个要学生做题或者看书?若时间不足呢?习题讲评课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把本单元知识的复习与习题的讲评看成一节大课,而不是把这两节课割裂开来。
2.教学手段 多媒体给人的视觉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对学生的高考成绩能够起到较大的提升。然而我在这方面还很欠缺,教学基本功还不成熟之外制作powerpiont的技术还不熟练,应该加以锤炼。
3.师生互动 高三教学面临的是大量习题,更要加强师生互动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然而由于受选修科目、教学时间的限制,反而更愿意以讲授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是我的强项,结果成绩大打折扣。
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直接转化为课堂上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有所改变,具体而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1新型的学生观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在构建课堂教学模块时,要围绕学生构建,让学生学,让学生易学,让学生快乐地学;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1.2正确的知识观
学生学会知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在构建课堂模块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但是,在构建模块时不能因知识而知识,要根据知识的逻辑关系,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接受程度确立知识内容.从实践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时以确立两三个知识点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宜.因此,在具体设计教学时,要不拘泥于课文,不拘泥于章节,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1.3清晰的时间观
人脑的生理特点、情绪特点是构建课堂教学模块的科学基础.40或45分钟的时间段,人脑一般有两个情绪高峰段和一个情绪低谷段.在不同的情绪段落,应设置、完成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比如,在情绪低谷段可以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或实验操作,让学生的大脑、眼睛、嘴巴、手等都动起来,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学习效能.总之,在设计和实施课堂模块教学时,要隐含强烈的时效观念,讲究时间的合理切分,体现清晰的时间节点.
1.4明确的目标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教学的指明灯.对于课堂中的任意一个模块,都应有适切的教学目标,且模块与模块的目标是相对独立的、清晰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要分模块设计,并在教案上清晰地反映出来,不能出现一个教学目标反映在两个甚至三个教学目标中.在不同的模块中,教学就是围绕相应的目标进行,并以实现目标为终点.
1.5严格的独立观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案的设计到课堂实践,教师都要有“独立”的观念,反映出清晰的知识模块界限,切忌将模块与模块之间含糊不清,当然物理知识间的联系也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实践之初,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强迫自己遵照执行,否则很容易就回到“老路”.
2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建议
2.1先情感渗透,后知识探究
新课程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建立在学生稳定的、积极的学习情感之上才可能有效.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倡导以人为本,人人平等,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创设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尤其是高中生,课业负担重,学习任务繁琐,更需要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学习,面临高考的学生,学习的心态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那么,如何实现情感渗透呢?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实验的优势,将学生的想法、思维和观点变成切实可行的实验,让“思考”转化为实验的动力,诱导学生对“错误资源”的领悟,从中获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学生没有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使得实验数据不严密,不能对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验证,从而使导致了错误生成的产生.
错误生成:我觉得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错误的,因为实验所得的数据不能验证机械能是守恒的.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观点采取直接否定的态度,很可能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相信自己的操作,不敢对权威进行质疑.教师可以从实验入手,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认真观察,诱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实验的局限性,从而积极对实验进行改进,尝试利用不同的方法来消除摩擦力和减小空气阻力,在学生反复的实验中,实验数据越来越接近“机械能守恒定律”,越来越能感受到严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使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在操作中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思维不断的上升,提升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建立端正、严谨的实验态度.
总之,生成即为合理,无关对错.自由、开放的课堂之中,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教师要保护这种生成,敏锐机智的对生成进行整合利用,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对物理知识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导,使学生在不断攀升中认识自我,找到错误生成的“症结”所在,从而不断纠正、修复自己的思维模式,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唯有这样,课堂上的“错误生成”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1)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而言,其大部分时间均在学校渡过,每天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朝夕相处,如果我们和学生关系融洽,民主和谐的关系容易让学生更亲近教师,学生的心理自由,所有的创建学生会从内心迸发出想学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强烈欲望.
(2)赏识学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竞争激烈,更需要别人的赞美和欣赏,尤其是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更不能放任他们不管,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和表扬他们,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给以他们学习上的指导,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可以给学生极大的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努力学习.
(3)学习材料处理上,适当的加入情感
从教材、课程内容来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教材很难引起学生强烈的行动感.因教材要求与学生的需求相差很大,不能引起学生兴趣.要使学生喜欢物理,老师自己首先要喜欢物理教材.学习物理知识首先要热爱物理,要有强烈的占有欲.物理课本原本是枯燥的,钻不进去当然感觉到乏味,更领会不到知识的逻辑及内在美.而韵味无穷的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情感.其实不管教学手段有多么先进,但它是无法完全代替教师的,因为这些东西并不鲜活,缺乏情感.而教师却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情感启发诱导学生,培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学生予以热情关怀,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给学生施以人格感染,而这是教学机器无法办到的.
2.2以问题为支架,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那么,主导性作用如何有效发挥呢?笔者认为除了给学生的学习选择学习材料外,那就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点拨和指引,其中设置问题支架就是最常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有如下几个教学功能.
(1)通过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教师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知识回顾的方法进一步引出新知识点,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举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的目的.通过集体讨论问题的方式,引出知识点内容,寻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网状的知识体系,锻炼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2)通过探究问题建立概念
在实际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断发现与提出新的问题,从而逐步建立问题意识.然而,对于部分物理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问题引导,给予这部分学生相应的提示以发挥问题的过渡作用.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发现与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了解相关物理知识的概念.
(3)通过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与知识梳理
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合理控制探究问题的时间,使学生逐渐形成在有限的时间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针对相关的实验原理进行讲解,对学生自主探究出的原理进行全面的梳理总结,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物理知识框架,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的“摩擦力”教学的导入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摩擦力教学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导入环节的设置,教师可以随手拿起一支笔或是一本书(保持竖直状态),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何笔(书)没有从手中掉落?”让学生自己尝试,激发学生对“物品为何没有从手中掉落”问题的兴趣.这时学生不一定会联系到摩擦力,再进行情境的设置,提供一个玻璃瓶,让学生上来尝试,然后在玻璃瓶上涂上油,再试,这样还不用提问,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切入到摩擦力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感受到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有些同学生成新的疑问:手握住瓶子时,摩擦力和手握瓶子的力有什么关系?摩擦力与瓶子的重力有什么关系?这些恰是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3帮助学生建立并运用模型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相对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情况,为能够表述普遍使用的基本规律,需要我们去抽象出一些概念,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模型.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学生并非是对未知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建模,而仅仅是将已有的知识体系框架范围之内进行运用.当然建模能力是创造性的,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特别是在新授课的时候要着重让学生能够积极的进行思维.
(1)帮助学生建立模型
纵观高中物理中能够做出的模型非常多,很多专家也对此进行过讨论,针对当前江苏高考的实际,我们在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几个模型:球车模型、滑块模型、传送带模型、类单摆模型、追击模型、小船渡河、碰撞模型等等.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模型外,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拓展和分析,让学生树立模型的意识.
二、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由二大部分组成,一是科学探究,二是科学内容。而科学探究则包括以下要素: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之一,这在我国科学教育史上是从来也没有过的。显然,原先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物理教学。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学期里将在前二年介绍并推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请在第五届百节好课的评比活动中夺冠的老师开课进行展示,大力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争取使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了解这一模式,都能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这一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xx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xx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五、搞好教研组建设
1。教研组活动是搞好学科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也是培养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教研组在期初一定要制订一个学期活动的规划。活动要经常化,要保证至少二星期1次,每次2课时以上。
2。要加强理论学习,要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和物理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内涵。特别要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学习。当然,还要加强物理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近代物理的学习。对新上岗教师则要加强实验能力及解题能力的培训。
3。要加强教学实践探索。提倡集体备课,备教案,更要多备学案,备课要备怎么进行探究、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怎样才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能力。上课要少讲、精讲。要启发不要灌输,因为教师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要多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多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老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和探索。要多互相听课。听了课以后最好当场评课。听课不评或隔了很长时间以后再评都很差。评课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一味说好话。那样的话,对开课老师没有什么帮助。要开一些具有探索性、创新意识的课。
4。要加强组内凝聚作用,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教研组长在各方面都要起示范作用。要带头上课示范、带头搞教研。要积极培养和扶植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地成长起来。青年教师也要刻苦钻研,虚心请教,这样,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才能得以提升。
六、具体工作
1、2月,省初中物理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子课题组活动(部分学校参加)
2、3月23日,江苏省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平望二中)
3、3月,高三物理复习研讨会
4、3月27日,苏州市初中物理竞赛复评会议(吴中区,教研员参加)
5、4月10日,苏州市重点中学备课组长会议(省昆中)
6、4月,初、高中新上岗教师集体备课及听、评课活动
7、初、高中物理教学改革观摩活动
8、省高二物理实验考查。
大学物理教师工作计划(二)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社版《物理》第一册,共三章,分别为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和第七章《机械能》,每周3。5课时。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曲线运动》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三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至第六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七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
教学的环节很多,但作为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最多的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课堂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最关键的环节,课上得好,学生听得有劲、投入、思维顺畅,学生就会对这门课感兴趣,期待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如果课上不好,学生就会厌倦、排斥,进而不喜欢物理课,害怕上物理课,作业当然也是应付差事,教学效果当然差,这样课后花再多的时间去辅导,结果也是事倍功半。那么什么样的物理课是一堂好的物理课呢?
一、思路清楚
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思路清晰。如,我们前面学了什么,思路发展到了哪里,今天我们要学什么,在整个物理学中今天要学的内容是怎样的一个环节,我们将要做些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要让学生做思维活动的主导者。例如,学生去游园,作为导游老师,要准备一条线路,并将所有景点安排在线路上,还要使各个景点之间有逻辑关系,最重要的是在游园时,导游千万不能在队伍前面一个劲地跑,既不告诉你到哪里去,也不给你介绍景点对整个园林意味着什么。作为导游教师,应该告诉大家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整个园林的结构是怎样的,有哪些重要的景点,相互之间的呼应关系是什么,然后把旅游的心得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才能主动地去看、去听、去想、去体会。例如:讲电场强度就应该首先告诉学生,我们需要引进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电场,而用来描述电场的物理量当然是只与电场有关,且能够反映电场的基本性质。我们说一个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本身有关,但是我们想要知道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怎么办呢?应该用天平,但是天平和砝码其实和物体的质量一点儿关系都没
有,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
然后发动学生思考、分析与归纳电场的基本性质。而不能上来就给定义E=■,然后再解释它的意义,最后强调E与F无关,与q无关。
二、提问明确,内涵丰富
一堂课是由教师提出的许多问题串起来形成的,一堂好课教师的提问必须有明确的思维导向性。例如,讲曲线运动,教师上来问什么是曲线运动,学生答轨迹是曲线运动,然后,我们要讲曲线的速度特点和受力特点,但是我们不能这样提问:“曲线运动有什
么特点?”这样学生不好答。如果换一种问法,曲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曲线运动物体受力有什么特点?学生就知道往那个方向去想了。设计好问题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应该将几个主要问题的提出时机、提问语言、语调精心设计好。
三、精心设计实验
只要是物理课堂就应该有实验,打造一堂好的物理课应该
经常有好的贴切的实验,一个好的实验能让人记一辈子。例如,一个老师在讲机械能守恒定律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天花板上的挂钩,把体育组的铅球用结实的绳挂上,然后拉着铅球站在墙边把球贴着鼻子放手,所有学生明知道老师的鼻子一定会安然无
恙,但是同学们的心还提到了桑子眼上,那铅球的质量实在太大了,只要接触到肯定会出问题,同学们没有一个敢上去试试的。大家都既期待又担心地看着老师做实验,当那个铅球在老师的鼻尖
前准时返回时,守恒的概念就深深地烙印在大家的脑海里了。
实验是一定要事先准备,精心设计的。同样的实验,准备过和没有准备过,做出来的效果大不相同,同一个实验用实验现成的仪器做和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东西来做效果也大不相同。例如,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材上有闪光照片,直接分析闪光照片是可以的,但是我们用简易频闪光源和数码相机在课堂上做个实验,然后直
接放到电脑,分析研究我们自己拍摄得到的频闪照片,学生理解频闪照相这种方法和照片的物理意义的程度,和直接分析教材上照
片是有很大不同的。还比如: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相互作用力大小和距离有关,很难用实验验证,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很难实现,因为教室的环境湿度太大,静电漏电太快。我们用塑料吸管做成静电指针,利用两个静电指针之间作用力来定性
演示,用摩擦产生的束缚电荷代替通草球上的自由电荷,实验就很容易成功。当然要做好一个演示实验,课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机械能守恒的实验,因为铅球很重,不可能简单的敲一颗钉子做实验,必须在天花板上装非常牢固的挂钩,而且要编织一个合适的网兜把铅球挂上,还必须挑选一条足够结实基本上不会伸长的细绳,事先还得把环境充分设计好,不能在另一面碰到别的东西,更不能碰到学生,其中辛劳和麻烦不言而喻。但是对教育效果的促进更是无法形容的。
四、充分利用课件
当然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上好一堂课还应该有一个好的课
件。课件不是备课笔记的电子化,而是通过课件来达到黑板、语言无法实现的功能。如,概念的呈现,如果只用语言表达,学生可能会印象不深,如果在黑板上写又花太多时间,我们用课件呈现还可以对关键词进行强化,如果需要还可以进行动画图示。如果只有课件没有备课笔记就很有可能出现记不得下一张幻灯片是什么内容的窘态。课件更不是万能实验室,不能用课件包办代替演示实验,我前面举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如果在课件中呈现,学生从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不会给学生任何心灵体验,也不会给学生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所以说现代课堂课件很重要,但课件绝对不是万能的。需要的时候就一定精心准备,不需要的时候也不必用课件来装门面。
五、设置戏剧性的思维冲突
有了前面所述基础,还应该考虑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戏剧性的
思维冲突和跌宕起伏,这样就能使得课堂更加精彩有吸引力。
曾经听一位物理特级教师讲课,课题是《外力做功和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从实验和理论两个角度讨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关系(用的都是书上的实验和思路),但是两个途径最后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物体动能的多少与外力对物体所做的
功无关,当得到这个结论时已经是课堂的第四十分钟了,学生从一开始被老师精彩的课堂语言所吸引,被严谨的实验思路和有趣的
实验过程所折服,但是却得到这样一个明显的和预期不符的结论,师生完全陷于迷茫,听课的教师也都很着急,怎么能这样收场呢?这时有学生终于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主动提出了物体所受合外力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而和物体的动能没有关
系的结论。课堂这样安排,把谜底揭晓,既合情又合理,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影响。
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认真、仔细、周到备课的基础上的,所以认真备课当然是赢得一堂好课的基础。备课的第一个环节是看书,第一要看的是教材、教参、大纲,第二要看的是其他人的备课笔记(现在有很多类似的教案集)。通过看书借鉴形成一个清晰的课堂思路,如果需要还可看一些物理学史方面的书、相关的杂志介绍,形成书面的备课笔记。我对备课笔记的理解是对课堂设计的思考笔记,写备课笔记时,设想我在课堂中,首先怎么开场白?怎么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我希望的地方去?怎么板书?怎么总结等等。笔记上记下几个关键点的提问,和自己在课堂有可能忘掉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课堂思路,这个备课笔记很多是教师假想课堂的简要实
录,当然还包括举什么例子,做哪几个例题,布置什么作业。
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甚至有部分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也是短暂的。另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物理学习还存在些许畏惧。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把握学生心理,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 “冷水使热水沸腾”、“三棱镜分解白光”、“惯性演示”、“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小试验,也能有效的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中都离不开物理,体会到物理是十分有用一门自然科学,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激发好奇,在求知的欲望中激趣
人对新的事物总会有想探个究竟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求知欲。初中生的求知欲是特别强的。利用学生对物理实验普遍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
人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学生都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然而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三、别出心裁,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建立一个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巧设问题情境,调控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接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怀着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投入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最好的办法首先是使学生感到这个学科有价值——即有用。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都致力于体现物理知识“有用”两字含义。如我在进行“密度测量”教学时,提前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先了解密度的应用不仅可以计算质量,而且还可以计算体积,还能鉴别物质。这时有学生提出来:可以鉴别金银手饰吗?我肯定地给予了回答:能!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来学习“密度测量”,从而掌握鉴别物质的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激发了,听课情绪更高了,求知欲望更强了,很快就掌握好密度测量的方法。
四、衣食住行,在生活的体验中激趣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优化课堂结构,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关爱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我们做好如下几点:
一、要精心设计,体现最新课程理念
我们都知道,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由知识传授――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由学会知识关注全人的发展。
为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最新课程理念。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要巧妙地凸显大纲规定的要点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比如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力学和电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电磁感应、恒定电流等主干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在此,我们还要整合整个知识体系并适度延伸拓展,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这样才能让学生容易掌握和吸收。
二、要整体把握,实现学生的快速跨越式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并产生成功的自豪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讲方法、讲技巧、讲典型思路、讲学生的错误根源。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能够讲解知识的系统化,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深化和升华。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顺畅和精彩。
例如,在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我们要牢牢抓住五点:
(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总之,教师要对教案做到胸中有数,同时让学生对教学各主要环节的整体把握也要了如指掌。
三、要精选精析,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课程标准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呼之欲出。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无一不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有关。有时,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精选精析,强化训练,做好适度的拓展提升,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
比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关于磁场和磁感线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场和电场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B.磁感线可以形象地描述各磁场的强弱和方向,它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和小磁针放在该点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C.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N极出发,到S极终止的
D.磁感线可以用细铁屑来显示,因而是真实存在的
在讲这道选择题时,我们不妨先做如下分析:条形磁铁内部磁感线从S极到N极,C项不正确;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假设的一组有方向的闭合的曲线,实际上不存在,所以D项也不正确;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所以A项正确;磁感线上每一点切线方向表示磁场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小磁针静止时北极受力方向和北极静止时指向均为磁场方向,所以B项也正确。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题发挥,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磁感线虽是假想的闭合的曲线,但是可以形象地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四、要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让课堂得以真正的优化
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理论方面的专家李运林教授说:课件,这是指教学的应用程序.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利用程序设计语言,由教师编制的程序.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教育)教授王吉庆说:课件的设计者把自己对于教学的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等用计算机程序描述.所以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课件不过是“用计算机程序描述”的教案.所不同的是一个写在备课本上一个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而已,先按教案编写脚本再根据脚本制作课件就成了大家遵守的课件制作流程.因此我们不能把物理课件“神化”成万能的东西,应该实事求是地来看待它的优缺点,而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不能不顾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内容而滥用物理课件,使我们的老师成为一个为它所累所困的奴隶.
1.1 物理课件并不是信息技术本身,不能划等号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我们不能把物理课件看成信息化技术的代名词,用物理课件上课只是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由于有了电脑及其软件,才使得我们有可能把原本要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的字和画用课件来展示和替代,甚至部分原本要用老师嘴巴说出的话也可以用配有声音的动画课件来取代,电脑及其软件是信息化技术的产品,用这些产品做出来的课件最多也只是老师的“帮手”或“助手”,并不能代替教学的全部内涵,也不是信息技术的全部内容.比如用数码摄像机进行即时演示实验(如摩擦起电、小球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等实验)的拍摄并投影到黑板、墙壁或专用放映屏幕上的相关设备也是信息技术的反映和体现,利用班级公用电子邮箱和QQ聊天以及建立老师管理的教学网站等网上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和疑难问题的解答,同样是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或者说是传统教学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所以说有没有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应该全面地系统地进行考察,而不能光看物理课件这一个方面.
1.2 物理课件并不等同于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进一步分析计算得出超重失重过程中的加速度的瞬时值,更深刻理解其本质.
设计说明 乘电梯时的超重失重现象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每个人都有所感受.要完整展示这一现象,可用台秤示数来显示,但示数变化不定,且瞬间即逝,难以观察.
用自制实验仪器模拟电梯上升下降过程,用小玩偶代替人,底部放置力传感器,在上升下降过程中即时显示压力数值,并同时描绘出压力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简洁直观的展示出整个过程中压力的变化,形象体现超重失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