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总结不足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2: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个人总结不足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大学生个人总结不足

篇(1)

毕业生个人档案里的自我鉴定200字【1】

本人近一年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艰苦朴素,勤奋刻苦,成绩优良。

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尊敬老师,关心友爱同学,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有一定奉献精神。

不足是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毕业生个人档案里的自我鉴定200字【2】

时光如梭,两年的专科生活转眼即逝,然而在这两年的专科学习生活让我感觉,既喜又悲,既酸又甜;我喜欢以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做任何一件事,当毕业在即,回首两年苦笑颜开的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在这俩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有自己的长处,同时带来了不少的缺陷。辅导员总是对我不信任,打击我,说我一天跟狐朋狗友乱混,不误正业,一遇到什么事就打说打电话给我爸威胁;我们说话从来都说不到一块儿去;想到从小起,我一直是是父母的乖乖女,所有老师喜欢的学生,关心和关注对象,而现在的我。我不会怪她,我要狠狠的感谢她;我知道这是我的缺陷,是我没有做好与辅导员老师的交流工作,是她让我知道我长大了。

篇(2)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中的作用

高校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是指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在其日常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有可能对大学生自身造成人身伤亡、对学校正常教学、管理与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对校内安定造成一定冲击、对学校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的事件。

近年来,大学生各种危机事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个人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与重视。危机个案看起来是偶然发生的,但是偶然的背后有必然的规律。了解危机个案的发生规律,提高高校的心理危机应对能力,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预防管理中,辅导员的作用不容小视。但同时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辅导员的作用,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中,辅导员也有一些错误的角色定位。

二、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成因以及表现形式

1.基于大学生青春期的性格、心理特征,以及校园环境、社会机制的各种因素,笔者认为大学生危机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格与心理状态都尚未定型。大学生正是站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其中深刻感受到经济、学习、就业、情感等压力,这些压力给部分大学生带来思想困惑和情感压迫,而其中他们自身对待这些人、事、物的态度与结果更是决定他们未来人生。这种很容易摇摆不定的性格与心理状态是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刺激的,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引导,使其化解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就会发生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

(2)在当今一些高校,对于学生德育工作不够重视。教育质量好对于高校而言绝对不止是教学质量好这么简单,更多的应该是重视学生的德育与人格培养,让他们在有限且宝贵的时间里得到最充分的锻炼。

2.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表现形式

(1)危害自身安全。大学是半个社会,是学生走上社会的最后的过渡场所,大学生面对学业、生存、就业、恋爱、社交等问题时突然感到压力增多增大,有些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式时,容易引发危害自身安全的事件,如自杀、自残。尤其是每年四五月份是确定大学生职业走向的时期,又是彻底与学习生涯绝别时刻,稍遇挫折大学生就会焦躁不安,易发生危害自身安全事件。

(2)危及他人安全。大学生年轻气盛,易冲动,“讲义气”,常是为了生活琐事而大打出手。同时,大学校园管理松散,也是造成校园犯罪案件频发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大学生打架事件占到学生违纪事件的50%。值得重视的是,大学生打架具有群体性、偶发性和多发性,特别是打群架,卷入人数多,易发展为恶性事件。

三、辅导员在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角色定位

1.“事件发现者”的角色

辅导员不能再把自己局限于事后“救火”的“消防员”角色,而是要转变管理观念,变“事后救火式管理”为“事前主动式管理”。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危机事件的预测就至关重要。

辅导员对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的预测要要注意几点。包括:一是了解学生,掌握信息。二是了解政策,评估影响。三是加强教育、增进沟通

2.“事件处理过程参与者”角色 各高校目前形成的危机快速反应机制中,大同小异,从学生、辅导员到院系、部门、学校,只有辅导员是危机处理过程中的全过程参与者。危机事件往往涉及人身伤害甚至生命,因此在处理过程中,辅导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除了责任心,辅导员在处理危机事件中还要有细心和耐心。危机事件的发生、干预和处理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处理的事情比较棘手,因此要求辅导员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

3.“善后抚慰教育者”角色

危机事件通常会给当事人和周围人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重回正常状态也需要一段恢复期。大学生危机事件后,辅导员不能简单的给出处理结果后就撒手不管。这期间辅导员一方面要多关心涉及到的学生,帮助他们恢复常态。并动员其他同学一起帮助当事人抚平创伤,重新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分析总结,强化危机意识。同时,辅导员及时做好警示教育避免再出现类似事件。

4.在危机事件中几种错误的角色定位

(1)不要担当“庇护者”

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容易在工作过程中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往往因此容易处理事件拿捏不好分寸,犯过度保护的错误。

(2)不要代替“专业人员”

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别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充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色。至于其他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心理、法律等,为的是把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更好的开展工作。而不是要代替专业的心理教师、警察、律师等专职人员的工作。

(3)不要把自己作为"局外者"的角色

部分辅导员面对大学生个体危机事件处理完之后,会产生事件发生是不可预期的,与自身无关的心理。进而淡化事件结果,不做后续工作,不进行总结等。

高校危机事件不可避免,关键是我们要足够重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加强高校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参考文献:

篇(3)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狭义上讲是给在校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的载体。从广义上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社会求职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就业心理辅导,求职就业技巧传授;通过收集社会资源、了解社会需求来提供就业导向,组织相应的专场招聘等。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校大学生所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保障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是各大高校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发现普遍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在院校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更多是针对近几年的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心理及求职注意事项等。第二,各大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单一,主要是就业信息收集、以及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等。

2、就业指导师资建设薄弱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各高校当前普遍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和老师以及部分企业中高层,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所以,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能针对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起到短期指导和程序上的辅助作用,对在校生个人长远发展起到作用微乎其微。

3、就业指导工作中忽略创业指导和教育

在当今高校逐年扩招生源,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是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出路。高校的创业指导和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建设,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很少涉及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存在的创业指导教育大部分是一些相应的竞赛类活动,缺乏一定的倡导和创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中,创业指导只占用了很少的课时,使得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人数逐年巨增,就业矛盾日显尖锐化,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面对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日显焦躁,在人生选择和奋斗关口上,出现逃避、退缩现象;对于各个就业岗位的竞争中,显现出自卑心理,自信心匮乏;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现实社会的了解,个人期望与现实就业形势的落差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个人求职就业没有方向性,在求职就业中出现跟风走,大部分按照固有的常规模式发展。第三、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出现脱节断档的现象,对各种职业的认知度较低,没有详细的行业了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就业指导内容。

第一、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大纲,根据广泛的调研,收集就业热点,发现求职就业创新处。第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就业指导课不再主要针对毕业生,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课程的开设来加强学生就业危机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大二和大三阶段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确立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观;大四阶段提升学生求职技巧,增强求职心理,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广阔的空间。

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面对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情况,第一,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加入,提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配合部分兼职教师。第二,加强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专家指导交流会,技能培训等,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

3、重视创业教育,提供在校学生创业载体

把创业指导和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一系列载体。第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知识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进行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可行性分析,倡导挑战自我,自主创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新岗位。第二,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专业、生源等情况建立本校学生自主创业制度,鼓励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学校资源,构造大学生创业平台。第三,组织策划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科学热情,挖掘大学生的知识与潜能,扶持创业团队,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

4、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

第一,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个人能力以及正视所能追求的个人社会价值,做好个人自我认知,摆正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公正评价个人优缺点,继续发扬个人长处,及时弥补不足和短板,完善自我。第二,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掌握求职技能。第三,提高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自己跌倒的地方总结原因并及时改正,作为以后求职路上的经验积累起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整,培养个人良好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42-45.

[2]肖克奇,张振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6,(22)28-30.

[3]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4~25.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46~47.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63-365.

篇(4)

“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现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强调个性,好胜心强,所以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非常厉害,很容易造成好、中、差学生的分化现象,这使学生间的交往有了一定的障碍,也是大学生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原因之一。所以,教育大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适当地让他们学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有利于加强同学间的亲善关系,增加与人相处的亲和力。

“勤俭自强”主要是对公民个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现代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好,依赖性较强,个人意识比较强,于是就出现了“勤俭”不足,“自强、自立”意识不足的人格特征,所以,在学校里要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学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鼓励他们参加勤工俭学,让他们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艰辛,在这基础上培养“勤俭自强”的道德素质。

“奉献敬业”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敬业”就是努力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审视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成为符合时代精神的成功的人;“奉献”主要是规范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并引申出大学生对待他人的道德责任。学校可以在校内外设立一系列学生实践基地,组织义工活动、志愿者活动、参观、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奉献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高校德育要有成效,《纲要》的道德规范在高校德育中要有其侧重点,针对大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尤其是要重视大学生道德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落实到具体的行为规范上

一、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公民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我们重视公民教育中公民道德教育的部分,特别是对他人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系统应一其他机构一起,帮助促进人权、培养民主的行为和确定从未像当今时代如此必要的价值观,如尊重人的尊严,宽容,对话,团结和互助。”

就我国的历史、现实情况而言,民主,法治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都并非能够一蹴而就,其根本之点在于全体国民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专门活动组织,其对大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意义尤为深刻。尤其是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趋于复杂化、多样化,社会上存在着道德松弛、世风沉沦、价值混乱、舆论不张的情况下,开展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公民的素质,建立起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培养道德健全的公民。无论是从减少犯罪、减少道德上的无序,还是从建设一个文明的现代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同步协调发展而言,都将有其积极作用。

二、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当前我国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主要有:

1、要加强普世伦理的教育,使大学生在“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意识层面上逐渐形成对待和处理全球问题有道德自律。全球伦理,又叫世界伦理或全球伦理,简言之,即是全球共行的道德规范和共同道德价值。它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处基本共识,凝聚了各种文化传统、各种伦理思想的共同智慧和主要精华。决定人类的共同命运的诸多世界性问题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全球问题大体上可以归纳为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因此,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全球伦理可以被理解为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关系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体系,是人类整体为了求得生存和健康发展所能够接受、也应当遵守的一系列基本伦理道德原则。应通过全球伦理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经济伦理观、环境伦理观、生命伦理观、生态伦理观、科技伦理观、交住伦理观、消费伦理观等等,使大学生学会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前提来思考道德问题,吸收和借鉴人类共同的道德文明成果,具有整合不同道德价值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参与国际交流和国际事务。

篇(5)

关键词: 目标牵引 学业规划 培养策略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人学”意蕴

“人的发展”这一命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思想家都有过关注和论述。马列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究,建立了“人学”,其核心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劳动、需要、社会关系、个体人能的综合式的全面发展,其中,居于关键首位或者充当先决基础条件的是“劳动”。劳动使人类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需要,在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形成新的交往形式,产生新的社会关系,进而推动社会的整体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得到不断充实和丰富。同时,丰富的社会关系使得人们在各方面形成丰富的社会联系,个人的社会性日益增强。“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人在个体能力维度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1]17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非常广泛,在性别、年龄、职业等维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个体在体能、智力、情商等方面的综合式全面发展,是个体能力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是个体其他能力全面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人学”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命题时,主要是基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观等视角展开的。就高等教育范畴而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价值目标和具体成果体现,最终必须落实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因此,在考查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时,我们可以将“人学”作为目标分析的基础,同时根据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具体特点加以丰富和发展,形成系统的培养方案。

二、“人学”视域中的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

大学时代是每个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期,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快速成熟,一个人的社会关系、适应能力、个人素质都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从马克思“人学”思想来看,个体素养、个性特征、社会适应能力三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才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题中之义。就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历程来看,进入大学读书的阶段,首先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把它作为提高能力、巩固社会关系、提高素质、形成个性的基础,所以,知识理论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大学生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社会适应、个人素养、个性特征方面奠定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有着特殊性。大W生的个性发展,就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特点,对学习方法和内容做出准确的选择和科学的判断,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学会思考、注重创新的意识和勇于进取、大胆实践的能力。“人学”思想认为:只有“充分发展个性,提高人的社会化程度,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中展示自己,积极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个性的全面发展”[2]359。个性发展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个性发展必定受到客观物质生活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该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中的功能定位,科学界定大学生个性培养的目标,合理激发大学生个人素养提升的因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于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的大学生全面发展及培养策略

大学时代正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与追求。因此,在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主导性相统一的同时,高等学校应当注重挖掘学生个性发展的潜能,提升学生个性发展的水平,最终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大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策略构想――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

所谓“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是指高等学校以“人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考量、评估学生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人格特质等自然属性,分层次、分众化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可实现目标的素质拓展活动群和专业教育课程群,并帮助学生明确大学期间的阶段性目标、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的协同。“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制订,在顶层设计上必须坚持以“人学”思想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遵循,以大学生个体素养拓展、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尊重高等教育普遍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现状,盘活学校育人资源,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突出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间性[3]41。要把“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目标,将素质拓展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过程以学期(或学年)为时间单位分阶段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助力大学新生开展自我认知,进行生涯定位。

大学新生在入校之后,入学教育往往配合军训展开,学生此时通常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及对未来的生活工作产生迷茫。这时,各高校应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或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高校新生进行形式具体的新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性格测验等,使得新生能够顺利进行自我认知,从而制订正确的学业或职业的规划,度过充实的大学生活。在进行过一定的自我认知之后,高校新生对大学和自我的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各班级辅导员或者具体负责老师应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组织学生通过软件测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结合各专业的特殊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对大一新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生涯定位。

(二)努力提升老生综合素质,制订生涯规划。

步入大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我了解,对自身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定位,此时,高等学校应根据学生对学业(职业)规划的不同需求,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实施计划包括课堂学习、课外实践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便于学生在不同时间节点自主选择具体的课堂学习或课外实践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相应专业课老师、辅导员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另外,在开展这一工作前,由学校提供统一模板参考实施。

(三)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修正阶段性目标。

每学年,学校组织学生对照个人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学生学年考核工作,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总结经验。针对一些未能完成计划的情况,组织学生全面分析,查找并指出不足,及时提出目标修正措施或整改意见,使得学生的规划更能适应学校的成才环境,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有利于个人成才。

(四)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保障目标牵引取得实效。

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校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积极配合,整体推进,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合理规划,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伴随着“目标牵引式学业规划方案”的实施,学校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帮助学生,如学生处,这是与学生最密切的一个部分,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应当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培训,使他们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与交流中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并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学校各二级院系团委也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完善并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体系,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寓教于乐,满足广大学生的成才需求。除此之外,教务处、各二级院系、图书馆也应建立健全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28-02 

在信息社会,媒介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信息量大。大学生群体作为大众传媒的受众,不仅兴趣广泛,求知欲望强,而且对传播媒介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日益增加。媒介不仅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便利,而且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甚至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媒介的一些负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一些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媒介内容中,沉浸于一些低俗内容,对网络暴力、网络黑客追崇和效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也影响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也缺少对媒介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信息社会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对大学生完善人格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深入剖析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是高校开展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一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信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于社会化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媒介产生较高的期待和极大的热情,同时又由于个人对事物的鉴别能力不强、道德约束力较为薄弱等因素,使他们难免会受到媒介内容的影响。这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鉴别能力较差。大学生作为特殊年龄的群体,他们关注新生事物的成长,对媒介报道的新事物产生极大的热情。然而,他们的社会化成长还处于不完善阶段,心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把握程度和控制程度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信息时代,大学生是新生事物最快的接收者,同时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播出去。当大学生接触到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时,对于事物的性质、信息的优劣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很好地鉴别事物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足,是造成他们媒介素养较低的一个原因。 

其次,大学生个人关注度不够。大学生个人对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关注度不够,意识欠缺,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这项教育。调查表明,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项教育是可有可无的。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形成媒介素养教育意识。 

再次,大学生个人表现欲较强。当代大学生多数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使得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强烈的个人表现欲,希望通过媒介来表达自身的存在价值。他们借助发达的现代传媒技术表达内心的想法,宣泄心中的情绪,却造成了信息的堆积和过剩。由于现代传媒的过滤技术不够完善,会产生过多的信息污染。大学生习惯了在虚拟的媒介中表达自我,一旦遇到现实问题,就会手足无措。同时,虚拟的媒介世界易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二 教育体系构建欠缺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来完成这项工作。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体系。 

首先,教育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中,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应构建包括高校、家庭、 

媒介、社会团体等多方主体构成的综合教育体系。然而,目前各教育主体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提供规范化、常态化的教育资源,造成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难以提升,教育效果很难见到实效。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媒介素养教育缺失动力的一个原因。 

其次,学科体系不健全。学科的建设是基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只有纳入高校的学科建设范围内,才能不断地规范化,才能发挥其教育的效果。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还没有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还未被纳入高校的重要学科建设范围内,很多高校只是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来开设,管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学科建设不完备使得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难以顺利地开展。 

三 教育资源匮乏 

教育资源的充足是媒介素养教育得以开展的基础条件,然而目前无论是师资方面还是资金保障方面都不足,这是制约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客观原因。 

首先,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够。目前,政府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政策支持,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投入足够的资金,难以保障教育设备的购置和专门师资力量的配备。 

其次,高校的教育资源不足。目前,在我国高校承担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多是新闻传媒专业毕业,他们不仅作为学校传媒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师,同时还要承担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工作,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大多数高校没有针对媒介素养教育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师资力量很难保障。 

再次,媒介方面的教育资源不开放。媒介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主体,可以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大量的教育资源,对媒介素养教育普及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媒介专业人员可以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师资力量,媒介设备可以作为媒介素养教育重要的教学设备。然而,目前很少有媒介参与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大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很有限,这使媒介素养教育缺失了极好的教育资源。四 教育保障体系不健全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的教育保障体系是其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然而,从目前我国开展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对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的研究。尽管很多学者对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过相关论述,但是多数研究都缺乏实证性,针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还很欠缺,多数研究较笼统,缺乏实证分析,难以用于指导教育实践。 

其次,缺乏教育评估机制。教育评估机制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对教育成果进行检验,总结经验、完善不足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估机制,教学效果还未得到检验,更谈不上运用到对实践的指导中,这成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难以有效实施的主要因素。 

五 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社会关注度不够。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依赖于政府、社会团体、媒介、高校、家庭等多方的努力。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政策支持、资金短缺是制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现实因素。此外,当前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依赖高校和教师的力量,其他社会团体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明显不足。 

其次,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社会带来丰厚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影响到媒介的运作和发展。因而,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媒介运行的方式也难免趋于利益化。一些大众传媒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为寻求发展之路,不可避免地会走上功利化的道路,具体表现在媒体报道中经常会充斥着真假掺杂、低俗腐化的信息。大学生在信息量如此之大的环境下,如果缺乏辨认、甄别、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必然会对自身的思想意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而,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市场经济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利益的驱使下,少数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在接收媒介信息时也会选择更加功利的方式,看待世界也带着功利的眼光。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 

篇(7)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11-02

受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思潮的影响,目前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风不正、学纪松懈、成绩下降等现象,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带来诸多挑战。究其原因,虽存在不善于学习、学习方法不当、知识基础较差等方面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上,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1],而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励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2]。学习动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社会和教育的要求是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而且还受个体对环境认知及差异左右的。因此,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用多种途径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共同愿景”( Shared Vision: 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 是美国组织管理学专家彼得・圣吉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种方法,即“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 “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3]。目前针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从建立共同愿景的角度进行分析还不多见,因此本文现就如何采用建立班级愿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班级愿景的概念

愿景是人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而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向或景象。当人们真正共有愿景时,这个共同的愿望会紧紧将他们结合在一起,它创造出众人是融为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共同愿景描述的是一个现实可信的组织图景(愿景),体现着组织成员的共同内心追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本文所指的班级愿景的定义为:高校某一班集体的共同愿景。班级愿景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的目标愿望、企盼和景象。它是班级的努力方向、发展目标,是与学生个体的价值观、使命感、奋斗目标相互交融的结果。因此,班级愿景同样可以在学生心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它对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具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班级愿景的作用

由于班级愿景建立在每个班级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之上的,是经对个人愿景的充分讨论和酝酿后建立的,因此它是班级每一个体认同并发自内心愿意为之而奋斗的意向或景象。建立班级愿景对培养学习动机的作用如下:

(一)班级愿景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

班级愿景是学生个人愿景的总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体现了学生自己的努力意愿及方向,是整合了个人愿景的核心部分而形成的集体共同的目标和景象。这种目标和景象对人的行为具有定向、激发和维持作用,因此班级愿景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这种集体的愿景可内化到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中。班级愿景的实现展望是:既能实现自己的核心个人愿景, 同时也共同实现了班级愿景, 并且成就了班级其他成员的个人愿景,这样的美好远景使班级成员个体激发出巨大的自觉学习积极性[4]。通过实现班级愿景,使学习成为班集体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要。

(二)团体学习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

团体目标学习是共同愿景实现的主要方式之一。团队学习主要指团队内部的协调、内部的讨论和内部的研究,以达到班级内部的知识扩散和共同愿景的建立,它是发展团体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共同愿景的实现特别强调团队激励、特定环境(氛围)的营造,即强调团体学习。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能强化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如下的方面:

1.团体学习可以产生远大于个人学习的效果,发掘个体的学习潜力

卜荣华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小群体取向,即容易受到所属群体成员态度、行为方式的影响,显示大学生学习动机受学习环境的影响较大[5]。团体学习通过以反思和探询为基础的深度会谈和日常学习讨论,启迪个体心智,可以发现远比个人更深入的见解,从而发掘出个体的学习潜力;团体学习通过互帮互学,互相激励,促进向更高目标前进,形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和学习共同体,从而产生远大于个人学习的效果。

2.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动机培养与激发

愿景班级着力于“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学习,个体价值得到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愿景班级的共同愿景的实现需要共同学习、情感沟通,需要彼此间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和谐气氛,学会分享学习心得和共享资源,从而达到自我改变、共同成长的目的。这种共同经历,共同成长的氛围对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当班级成员置身于这种浓郁的学习氛围之中, 就会受到感染, 不知不觉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激发起积极的学习动机。

3.班级愿景有助于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

学习动机的主要构成成分有外来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内在动机(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所学的内容本身)、认识兴趣(求知欲)及成就动机。外来学习动机通过激发内部动机来发挥作用,因此,学习动机的培养关键在于内部动机的形成[6]。

班级愿景有助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整合。共同愿景既然是整个班级共同认可的目标,则集体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每一成员的学习动机都有导向和约束作用,就是全体学生都必须积极向上的努力方向,并要求引导学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同心协力。在共同愿景的实现过程中,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行之有效的导向主导自己的行为,并对影响团体行动的个人行动结果负责,这一过程促使大学生个人将社会取向价值同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将外部学习动机内化为自我的需要,这种转化有助于减轻目前大学生在学习问题上普遍感受到巨大的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班级愿景的建立策略

(一)尽早建立班级愿景

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普遍存在松一口气的思想,而且他们对专业学习、成长成材和就业发展缺乏清醒的认识,多多少少存在着盲目和迷惘的想法。这都会影响大学学业的完成,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尽早实施班级愿景。

建立班级愿景可以在大学生一入校就积极介入,引导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找到自己的努力意愿及方向,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充分重视学生个人意愿总结的基础上,从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人愿景合理地进行整合规划,并提请班级谈论,最后形成班级成员认同并发自内心愿意为之而奋斗的班级共同愿景。当找准班级成员共享的成长发展目标, 就会激发起班级所有成员沟通协作、团队学习的思想和行动, 同时也会极大地激发出班级成员的团队竞争意识、身份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建立班级愿景同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

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功利化、实用性倾向比较明显,就业成了大学生学习动机中最关切的问题[7]。因此,建立班级愿景就需注意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设计共同愿景,将愿景与个人职业规划两者结合起来,在宏观愿景指导下,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从而使个人愿景更有意义和方向感,而且使愿景更有目标性和可行性。

班级愿景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有助于大学生尽早澄清自己的职业兴趣与专业前景,有助于他们合理认同学习的要求、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动态管理

鉴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任务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要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共同目标,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对班级愿景进行“动态性”管理。

在班级愿景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把具体愿景分解成不同阶段的子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其分解为阶段愿景、年度愿景,结合班级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较完备的班级愿景体系;同时予以量化指标来保证,达到共同愿景的逐步实现。因此,对班级愿景实行动态管理有助于促进班级个体成员不断找到新的学习点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源动力。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3.

[4]杜洁.论共同愿景在高校班级组织建设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7, (5).

[5]卜荣华.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8,(12).

[6]莫闲,袁媛.大学生学习动机整合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1(8).

篇(8)

大学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充满了苦涩,它将成为自己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吧:迷茫的开始,又迷茫的结束。

自己的前三年已经不值得自己去总结了,因为它已经深深地烙在了自己的心理,那不仅仅是一个个教训,更是耻辱。细想想自己早点离开多好,自己付出的是人生最宝贵的几年时光,仅仅为了所谓的文凭。最近自己一直在读书,感受挺深的。

看看那一个个例子,使自己深深的意识到,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自信是多么的重要。我们活得很累,因为我们的眼里的东西太多。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却忽视了自我,自己的心声无法得到很好的表达。

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不断的选出来的。人生的路口有很多,其实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关键是走下去,而不是原地踏步。

其实,最令自己担忧的还是身体,自己以前忽略了它,不懂得珍惜,真是深受其害。自己也比较懒,上个学期自己开始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基本上可以坚持下来。当然,中间也有不少天由于特殊情况而不得不取消。

我觉的大四自己最重要的收获是自己又开始了思考,尽管很多事并没有成功。我相信自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取得再次的成功。因为自己又有了斗志,又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消极的生活。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为了实现我的目标而奋斗不止。

大学生个人学习工作报告4(大三学生个人工作总结)

大三过去了,我想对大三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个人总结。

三年级是主要学习专业理论,锻炼专业技能的一年。由于明确了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目标,学习多了不少热情,也多了不少激情,从中也感受到了方向对于一个人前进的重要性。生活也因目标的明确而多了几分踏实与淡定,因而在其他的更多方面表现得更加稳重与自信。另外,一些影响专注的因素在这年渐渐消失,让我能更专心于学业。因而在这一学年中,可以说比前两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在学业成绩上面,大三比大二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每门功课上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虽然有些科目不尽如人意,但是已无悔恨,因为已经实在地在上面付出过。有些科目确实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令人不解与可笑地在低级错误或低迷状态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不过总的来说,这年的学业成绩还是令人满意吧。

在思想上,体系的锥形已经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开始逐渐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学习,有了自己的基本的人生哲学。这种感觉是美妙的,让你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生活上呢,比较有规律及更加习惯了这里吧,毕竟已经三年了。这里已经与我结下了深深的关系纽带,对这里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这是一种最深的融合!

总结这一年方方面面的变化,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目标。明确的目标是变化的源动力,因为目标才有激情,才会想办法去具体付出努力。有了激情,才会自信,才能抛开其他的无关的杂念去向着木标进发。总起来就是:目标,自信,勤奋,专注,激情!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做一个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大学生个人学习工作报告4(大学生个人小结范文)

一个学期走向了尾声,下面我想对上学期我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小结。

学习上:一直在坚持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虽然有的时候结果并没有给我的付出的时间有回报,但是,我坚信这一路我学到的是最重要的。生活的真谛在于平凡,或许学习的真谛在于坚持吧。英语,始终是我学习旅途上的一座难以到达的城市。从小,它的难就在我心中深深的留下了印记。对于这次的四级成绩,我跟我父母也只求不要是两位数~但是,我还是会每学期去试那么一下的,因为,我相信试了总比没试有用,毕竟我还是成功的比例。哪怕失败,我也要给自己机会去面对挑战!

生活上:我很开心,能被分配到我们的宿舍,从大一开始,虽然有摩擦,便是感觉不褪。吵过,闹过,我们依旧快乐,自信如我,快乐如我。在宿舍我可以快乐的做我自己,不用担心丑态尽现,因为在“家人”面前,不需担心这些问题。女生生活在一起,肯定会遇到烦心事,有的时候,也会难过,会哭泣,会争吵,但是,谁又能说这是感情不好的体现,宿舍不团结的体现呢。正如一句话,牙齿跟嘴唇也会有打架的时候。这句话,是我对友情最深的体会。是啊,每个人都有开心不开心的时候,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肯定出发点不同的时候会存在的。但是,她们的好,她们的直爽,让我明白,幸福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吵过,闹过,大家还是朋友。我很幸福,一扇门后的幸福,让我知足!

下学期,就要来了;曾有人说我是个有计划的人,每学期我都会有大概的规划,虽然不大,但是,一步一步慢慢的都实践了。

这一学期,我的计划是什么呢,考虑到下学期的休息时间还蛮多的,所以:

在学习上,我想多想点其他的知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学到课外的,如一门外语(日语,好像不错)是个选择

有句俗话说的好,女生,减肥是她的毕生事业,所以嘛,生命不息,减肥不已。这句话,我再也不能将它付之白昼,我要将它实践!

为人上:有的时候,或许太过于高调了,开心快乐都写在脸上,对于有些话想说就说,虽说是直接,但是有的时候,深夜独自反思,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或许会伤害某些人。所心,有的时候,不免说话要经过一下大脑,朋友之间,是可以想说就说,但是,我却忘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角落,她不想别人去碰触,她也不想别人好意的关心,轻轻的一句话,或许此时对的打击是重大的。

以上就是我上学期的个人小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再接再厉。

大学生个人学习工作报告4(大学生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年里,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我是六月份来到学院工作,担任学院行政秘书,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工作。行政工作琐碎,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学院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在这一年,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1)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了各类公文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把原来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给大家查阅文件提供了很大方便(2)做好了各类信件的收发工作,200x年底协助好办公室主任顺利地完成了200x年报刊杂志的收订工作。为了不耽误学院、大家的工作,不怕辛苦每天按时取信取报,把公函,便函及时分发到部门及个人。(3)协助好办公室主任做好学院的财务工作。财务工作是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学校各类财务制度,理清思路,分类整理好各类帐务,并认真登记,年底以前完成了学院200x年办公用品、出差、接待、会议、教材、低值易耗等各类帐务的报销工作。学院的财务工作正进一步完善规范,我会在新的一年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的更好。(4)做好公章的管理工作。公章使用做好详细登记,严格执行学院公章管理规定,不滥用公章,不做违法的事情。(5)做好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做好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按需所发,做到不浪费,按时清点,以便能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大家工作的需要。(6)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学院领导及办公室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为了学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及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我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

篇(9)

1.大专生个人素养的重要性

1.1个人素养

所谓个人素养,即是指人在日常的实践和训练中所学到的各种技巧和能力。从广义上来说,个人素养与个人修养大同小异,包括人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外在形象和道德品质等,是一个人在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情感认识和意志信念等方面的素质和涵养。个人素养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2重要意义

个人素养对大专生的大专生涯乃至今后的就业和生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影响大他们的一生,甚至可以说大专生个人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人生的好坏。因此,当代高校、尤其是大专生自己必须提高对个人素养培养问题的重视力度,填补个人素养的缺失,让大专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个人素养对大专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良好的个人素养有助于大专生的全面发展。个人素养既可以帮助大专生开发个人智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让大专生在个人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聪明才智、各方面能力突出、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第二,个人素养直接影响着大专生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是社会需求的一种表现,因此可以说提高大专生的个人素养是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大专生要想在社会中成功就业,除了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重视和信奈,才能在就业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2.当代大专生的个人素养

就当代大专生的表现来看,大专生的个人素养普遍较低,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缺失。这些问题和缺失主要表现在:①自我认识不准确。当代大专生多数都自恃过高,不把任何人任何事放在眼里,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②社会责任感不够。多数大专生都过于的功利,往往只看重个人利益而不愿意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③思想道德素质较低。在学校对教师和同学不礼貌,在工作中对领导和同事不友善,不能很好的发挥团结协作精神,不利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发挥;④实践能力不足。个人能力只表现在嘴皮子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不能又好又快的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⑤言行举止不够规范。由于大专生的自大心理,道德意识不强,言谈和行为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约束,养成了狂妄自大的心理等。除了上诉的一些不足外,个人素养的缺失在不同大专生身上还有不同的表现,高校应该对大专生的个人素养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大专生自己也应该看到个人素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努力的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

3.大专生个人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

3.1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行培养的时候,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全面加强教师自身的个人素养,充分利用教师个人的独特魅力,来为大专生做好表率和领头作用。所谓“名师出高徒”,用教师的良好个人素养来感染学生,利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来为学生做榜样,是培养大专生良好个人素养的最直接的一种渠道。高校应该致力于创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的师资力量而努力,在人才引进、使用、再教育等一系列流程中,不断的对教师个人素养提出新规定、新要求,促使教师不断的补充和完善自身的个人素养,让自己成为能够满足高校教学条件的优秀教师,以便在以后的学生个人素养培养中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3.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大专生个人素养的培养创造环境条件

环境因素对大专生个人素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大专生个人素养的有效培养起到积极作用,高校应该对自身的校园文化环境进行适时的改变和创新,为大专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个人素养培养氛围。例如,可以在校内容易学生注意的地方制作一些小标语,像是“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等;也可以通过以“个人素养”为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来发人深省;此外,还应善于利用校内学生的各种光荣事迹来对大专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他人的故事中看到个人素养的魅力和重要性,这样的实例教育会起到更加明显的作用,促使大专生更加自觉的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

3.3增强大专生的社会实践

“实践时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自身应该组建更多的校园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大专生有更多参与实践锻炼的机会,使他们的个人素养在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培养大专生个人素养不能只停留在言传声教上,而应该延伸到各种实践中去,如各种志愿劳动、公益活动等,让大专生在参加这些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充分领会到个人素养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再如各种形式的生活体验和工作体验,让大专生领悟到个人素养对自己未来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大专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让自己逐渐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4.总结

总而言之,个人素养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行,只有具备良好个人素养的人才能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个人素养对大专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大专生没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高校和学生自己都必须更加重视个人素养的培养和锻炼。以个人素养的重要性为动力,对代大专生的个人素养进行各种形式的调查和研究,及时发现当代大专生个人素养中存在的缺陷,并及时的通过提高教师个人素养、创新校园文化环境、推行社会实践等方式,从不同方面来对大专生的个人素养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大力推动大专生的自我提高和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influence factor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02-04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价值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职业、职位的变动及工作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下简称:大学生职涯规划)则表现为,大学生对自己的独特性和职业社会环境的评估基础上,形成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念而设计的“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未来整套行动方案。”

根据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且正好跨越了该阶段的过度期(18—22岁)和试验承诺期(22—24岁)的两个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大学生的个体能力迅速提高,职业兴趣趋于稳定,逐步形成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而完成了职业学习和职业准备,大学生毕业后则会走上初次就业岗位,正式开始职业生涯。故此,在实验承诺期内,许多大学生往往需要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所以,大学期间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黄金阶段,对大学生个人的未来职业走向和职业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总体测评分析

我们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职涯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本次调研主要是基于吉讯大学版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通过对大学生测评信息的分析与挖掘,及时了解、适时指导大学生多样性发展的方向与可能,探究大学生职涯规划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江苏科技大学2011级本科学生中,共有1592人注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吉讯大学版),其中包含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共十三个学院的学生。

通过学生的问答卷,测评系统数据给出了江苏科技大学11级本科注册学生在职涯规划三个方面(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行动力度)上的基本现状。学生在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信息和行动力度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分别是8.3、6.3和6.5(各维度总分为10分,学生平均分越高说明在该方面表现越好)。数据表明该群体学生在自我性格、兴趣等对自身的了解和认知方面还是比较准确的,但在职业信息获取和对职业的认识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而且作为思想的执行者——行动力度也急需加强。

上一篇: 建筑环境心理学论文 下一篇: 去极端化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