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课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2: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角的初步认识课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篇(1)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和文化生活方式发生着急剧变化的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而各种竞争的最后落脚点体现在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竞争上,表现在儿童培养上,就是儿童自己学习能力的竞争。如何适应这个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当今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到终生学习的极端重要性。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自主的学习者,也就是能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学习者。但是,我们的基层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谈到素质教育、参与式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多数都陷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泥潭里拔不出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什么“学生多、班额大,以学生为主会成一盘散沙”;“学生基础差,自主学习没办法”;基层教育管理和新理念下的教学实际脱钩。还有,像广河等县实施的“校长负责制、绩效工资制、教师聘用制、末尾淘汰制”为主的“四制改革”。每月从教师工资中扣10元作绩效工资,学期末通过学生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进行绩效工资再分配。如果你完不成教学任务(以学生及格率、平行级名次为主)就要扣你的工资,学生成绩排在平行级末尾的,要淘汰你。试问,谁还愿意拿自己的血汗钱和自己的失业为代价去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呢,他们只得去钻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这个牛角。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对课文的讲解和概念的陈述、例题的分析上。教师“死教”、“苦教”,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学习无形成了学生的负担。自从我接受了兰州教育学院承办的“中欧项目初中教师学历达标”语文班教育培训,尤其是学习了项目办编制的《课堂管理技巧》、《课堂活动设计》、《学习评价》、《儿童学习指导》等课程后,我深深感受到新理念下的学生不再是教师的口袋和嘴巴,教师想装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教师想吃什么,学生就容纳什么;而应该是新知识的研究者、参与者、创造者。要努力营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我要学”思想的驱动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天赋。而教师则在学生的系统学习中发挥好自己的引导作用,给予示范、例证,让学生会学,教师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我尝试着抛弃传统的死板、沉闷的被动教学,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合作、实践能力为宗旨,以组织生动、有趣、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平等、有趣、活跃的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资源共享,使课堂成为展示教师和学生智慧的舞台。

首先,我赞同“教师要有换位思考”。教师要始终站在受教育者—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样才会理解和体谅学生的举止行为,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使他们感受到你的温暖与博大,从而体验到集体的温馨,进而形成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其次,师生间良好的合作对大幅度提高学习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合作至关重要。因为班主任每天都要与学生见面打交道,而中小学学生大多是以自己的班主任为楷模,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工作和思想方法能否深人到学生心灵深处,会直接影响到班主任是否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学生能否与班主任、授课教师达成共识、积极配合更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核心所在。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134-01

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图形王国去看一看(播放课件),说说你都认识谁?这个两条直直的线拉着小圆点的图形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新朋友——角。

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

①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等图片,请大家观察一下,找出图中的角。

②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角?

③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

④折角:用圆形纸折一个角,同桌互相展示。

⑤摸一摸说一说,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用角扎扎手,说说有什么感觉?老师介绍:我们摸的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叫角的边。

⑥画角:认识了角,我们给角画张像吧。老师示范画角,学生跟着画。

⑦深化认角:出示量角器,找找它上面有角吗?

2、认识角的大小

①老师出示一个活动角,并指导学生做活动角,请学生用手里的活动角尝试变一个比老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

②问:为什么你的角比我的大?从哪里看?

引导:这叫张口,角的大小就是指张口的大小。

③变一个比我的角小的角。

得出: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

④老师出示课件:把角的两边拉长,再变短,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最后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较角的大小

①课件出示:两个大小明显的角,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大小的?

小结:大小明显的角可以用眼睛观察出。

②出示大小接近的两个角,课件演示重叠比较法。

三、课间休息:学生看着课件做拍手歌:

我是一个小小角,一个顶点两条边。要知我的大与小,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拓展练习

1、填空。

2、判断下面哪些是角(课件展示)

3、数一数下面的图有几个角:

4、智力大比拚:一个三角形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五、图片欣赏

篇(3)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三角板或直尺画角;使学生知道角有大有小,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及其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有小。

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大的活动角、三角板、任意形状的纸、课件。

学具准备:活动角、折角用的纸、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师手举五角星)这是什么?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师:对!因为它有5个角。(师指5个角)板书课题: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角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评析:课一开始就举示五角星,让学生认识、猜想其名称来由,一开始就抓住了童心,简洁明快地把学生带入了新知的大门)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

(1)出示校园图并配上音乐

师:这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图,其实这幅图就在书上,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38页。

师:在这幅图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再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2)学生汇报。(做操同学伸开的双臂、足球门……)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依次闪烁这些角。

(3)学生回答完后把校园图的剪刀、红旗和钟面放大,课件依次把藏在这三个物体身上的角平移下来,并闪烁。

(评析: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注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找生活中的角。

小朋友会从图上找角了,那你能从学习用具中、教室的周围找到角吗?请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通过找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操作探究,认识角

1.利用实物轮廓描出角的图形

(1)根据学生回答生活中的角,老师顺势选几个实物,把实物的角描在黑板上(分别描锐角、直角和钝角,学生找一个描一个)。

(2)师:请小朋友也利用你们桌上的学习用具在白纸上描出一个角。

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描的不同大小的角。

(评析:通过描角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定义角的特征

(1)师:小朋友从图中和生活中找到这么多的角了,那这些角是什么样子的呢?把它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汇报:有一个尖尖。有2条直直的线。

(2)定义边和顶点。

在板书的第一个角上写出角的各部分。

(评析:由于有大量的感性材料作支撑,形成了角的正确表象,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角的本质特征。)

3.练习

师:今天小精灵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课件出示小精灵跑出来说:嘿!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小精灵。我也学会了角的知识,下面是我画的角,我画对了吗?

(评析:练习中用拟人化手法创设情景,使练习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学生折一折角

(1)师:小朋友会判断什么是角了,那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吗?比一比谁折得又对又快。

(2)在展示台上展示小朋友折的角。(把你折的角指给小朋友看一看。抽3个小朋友折的3种类型的角。)A.判断折出的角是否是角。B.那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

(3)请把你们折的角举给老师看一看!

(评析: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画角

1.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会描角和折角了,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课件随着学生的回答用铅笔在屏幕上点一点,闪动几下,然后从这一点用直尺和铅笔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画成一个角。

师:小朋友你们能用直尺像这样画一个角吗?在白纸上试一试。

2.展示学生画的角。师: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五)教学角的大小

1.感知角的大小

(1)师:小朋友会画角了,那你们能用桌上(老师手提袋子)两根塑料棒做一个角吗?

学生操作做角并展示。

(2)操作活动角

师:你能把手中的角变大一点吗?再大一点,把角变小一点,再小一点。

(3)师:如果要把老师的角变大点怎么办呢?对,拉开一点。再变大点怎么办?变小点怎么办?

小结:看来角是有大小的,两边拉得越开,角越大,两边合得越拢,角就越小。(师拿活动角)

那么我们来看小精灵和小山羊做的角谁大。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1)师:谁的角大呢?

(2)后来小山羊又画了一个角。

课件出示小山羊跑出来说:我画了一个角,这个角与三角板上的一个角一样大。

师:你们知道是三角板上的哪个角吗?(老师手举三角板)用三角板比一比。

学生指出是三角板的哪个角。

师:小精灵也画了一个角,这两个角谁大呢?猜猜看。

(3)师:那好,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课件移动三角板的一个角去比)小山羊画的角与三角板的这个角(一样大,学生回答。),小精灵画的角也和三角板的这个角(一样大),小山羊和小精灵画的角怎样?(一样大。)

老师小结:虽然这2个角的边长短不同,但是大小是一样的。

(评析: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支持。于是,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两根塑料棒张开的大小有关,再出示两组小山羊和小精灵画的角,第一组是一眼就能判断两个角的大小,第二组不能一眼判断出两个角的大小,通过课件移动三角板的一个角去比这两个角,得出它们画的角一样大,从而理解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六)练习

师:小精灵还有一些问题要和小朋友讨论

1.(出示课件)小精灵跑出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小朋友学的真不错!我还想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2)小精灵还有1个问题要和小朋友讨论,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

学生回答,可能1个、2个、3个的都有。师:那究竟有几个角呢?请把你看到的角指给同桌的小朋友看。

汇报,用课件分别闪烁这3个角。

小结:其实从一点引出2条直直的线就是一个角。

(评析: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

(七)课堂总结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篇(4)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个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内容和学生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够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大三角板、剪刀

学具:信封(一张圆形纸、两根小棒、两条硬纸条和一个图钉)、三角板、剪刀

教学过程:

一、童话中复习引入

启发学生依次说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最后剩下角,当学生说出是角的时候,教师说:“角,对了。小蜗牛不认识角,我们以前也不熟悉这个图形,这节课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到数学王国里去初步认识角。”

二、童话中学习新知

1、找角。

(1)找主题图中的角。

(2)找生活中的角。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角,(课件出示例1。)让学生说一说剪刀、吸管和水管这些物体表面的角。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角?

学生说完后,教师小结:看来角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同学们用一双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数学奥秘。

2、指角。

启发学生把找到的角指给同桌看看。学生自由指角。

3、摸角。

请同学们摸一摸有角的物体,有什么感觉?(角的顶部尖尖的,旁边直直的。)

4、识角。

师生共同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5、想角。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

三、童话中巩固提高

师:我们再看小蜗牛,他也认识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会儿,他想到角家族去看看,于是又爬呀爬,这时,飞来一只角天使,角天使告诉小蜗牛,到角家族得需要闯过四关,这下小蜗牛可发愁了,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小蜗牛闯过这四关吗?

1、课件出示第一关――辨一辨:下面图形是不是角?是角打√,不是角打×。

2、课件出示第二关――数一数:下面两个图形各有几个角?

3、课件出示第三关――做一做:自己动手做一个角。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信封里老师给准备的材料(小棒、圆形纸、硬纸条、图钉等。),可以用两根小棒摆角,用圆形纸折角,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

(2)师:同学们看,这组同学做的角真有趣,还可以活动呢,我们可以叫他活动角。还有哪组同学做了活动角?

(3)让两名同学拿着活动角到前面来。师:同学们看他们两个手中的角哪个大?你能不能使你的角比他的大?你能不能使你的角比他的更大呢?从这里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让两边叉开的角度大。)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让两边叉开的角度小。)这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5)教师把一个活动角的边剪短,问学生这个角变小了吗?从直观上让学生体验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再课件演示,进而让学生发现总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6)过渡:所以我们在画角的时候,可以把边画的长一些,也可以把边画的短一些,都不影响角的大小。那么,怎样画角呢?这也是我们要帮小蜗牛闯的第四关。课件出示第四关――画一画:自己动手画一个角。

(7)让学生自己先说一说画角应该先画什么?再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一读,并指出画角先画什么 ?后画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画角。

教师巡视后,让学生指导老师画一个角,强调要用尺子来画角的两条边,之后再让学生用尺子画一个角。让学生展示自己画的角。

(8)过渡:小蜗牛非常感谢同学们帮他闯过四关,他顺利地来到了角家族,角家族的成员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还邀请他参加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一:

剪一剪: 一张正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沿直线剪一次,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间可以互相合作,并可以动手实践完成此题。

课件出示活动二:

想一想:下面图形有几个角?

四、全课总结: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课后反思:

本课对教材的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处理,并由此采取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特别是几何图形教学的模式,对传统的几何知识教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引起很大的反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成功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把数学学习安排在童话故事中,让学生感受快乐数学。

篇(5)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学生间和谐的合作关系。

【教学重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难点】 动手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具: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出示黑色袋子,国旗、红领巾等带角的物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38页的主题图。

(观看“美丽的校园”图片。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学生讨论,寻找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师提问: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找教室中的角。

小组活动:说说你都找到哪些角?比比哪个小组找的最多。

三、小组互动、合作探究

1、小组派代表把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角)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建立角的概念。

(1)如果去掉物体的颜色及表面特征,只剩下角。想一想角会是什么样子呢?同桌间再用手比划比划。

(2)教师板书展示学生找到的角。

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

它们由什么组成?(尖尖;线)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5、教师出示活动角,启发学生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上台画角,也可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画的角,师生评价。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课件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篇(6)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本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本节课中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其中的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折一折、指一指、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中认识角,使抽象变为直观。

学情分析:

由于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的平面图形,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来学习,同时教学时结合生动有趣的感性图片,采用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大部分学生应能较好的掌握本节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

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学难点:了解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剪刀、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播儿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朋友起得早,正在校园做早操。”(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电脑出示红色的闪动的角)足球场的一角也有这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生:在老师的提示和电脑的引导下观察课件。

师:你们认识它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看到些什么?

生: 回答老师的问题(围绕“角”自由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和音乐的营造,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

二、探究引导,掌握新知

角的认识:

1、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角。

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教室里许多物体上都存在着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同学听。

生: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同学之间互说自己看到的角(按分好的小组进行)。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刚了解的角的特征从现实物体表面上找角,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充分体验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课件演示学生说的四种实物:剪刀、三角板、课桌的角、黑板上的角)我们给它脱掉华丽的外套,课件演示从四种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

生:仔细观察,说说角是什么样的,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互相说后老师点名学生来说。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体会到“角有一个尖尖的顶点,有两条直直的边”,形成角的组成的表象。

(2)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庭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前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判断几何图形中有几个角,一是巩固对角的认识,二是为以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基础。

(3)看下面各图都有角,你知道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梯形有哪几个角?

小组内说,组内学生代表回答。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判断几何图形中有几个角,一是巩固对角的认识,二是为以后继续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我们从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的角,你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角?请同学们先动脑筋想一想,在动手试一试,用两个硬纸条和一枚图钉怎样做出角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谁愿意把你做的角来展示一下?有谁做的角和这个角不一样?还有不同的吗?(教师找多人展示,充分展示学生做的各种各样的角,但最后只留3人在讲台前分别展示锐角、直角、钝角。)

问:他们做的角一样大吗?哪个大?哪个小?

思考: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让学生转动手中的角,摆出大小不同的角。)

小结:看来角有大有小,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3)、老师也做了两个角。一个红角和一个蓝角(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得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课件播放动画:红角和蓝角)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观点。

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引出对角的大小的比较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变化活动角,动态体会角的大小变化与两条边张开的角度有关系,为了突破“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难点,教师通过一小节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使学生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又增添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三、趣味创新,巩固新知

1、创作画。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你们瞧(课件出示角的创作画,有小草、五角星等),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

学生回答,激发兴趣。

用角创作出这美丽的图画,试试看,并相互说说都用了哪些角。

2、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42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2页第2题。

(3)完成教材第42页第3题。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自主练习练习题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用角创作画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关于角的认识我们今天只是进行初步认识,下节课还要继续学习它。

学生自由回答,谈自己的感受及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画定点,再在不同的方向上两条直直的线。

角的大小:角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反思:

篇(7)

皮亚杰认为,平衡化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个人的思维经历从冲突到顺应的变化,才能真正解决课堂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仍需要借助直观形象感触新知,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学习活动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思维矛盾、互动探究等学习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具体实例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

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创设合理情境,使学生形成自身水平不足与解决问题的矛盾,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活”起来。《角的初步认识》的情境设计:

1.初步认识角

师:三根小棒首尾连在一起,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摆成一个三角形。

师:去掉一根小棒,连在一起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摆一摆,并展示。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PPT出示校园情境图,找一找哪里有角?

学生观察,指一指,说一说。

出示情境图中的三个物品:剪刀、钟表、三角尺。(如下图)

师:这三个物品上有角吗?

指一指,说一说。

2.归纳角的特征

师:观察角都有什么特点,讨论并汇报。

生1:有一个尖尖的点。

生2:有两条直的线。

生3: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的线连在一起。

师:我们把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边。(边说边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创设利用小棒摆一摆的具体情境,从学生已知的图形入手,引出角;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哪里有角,感知角就在我们身边;指一指、说一说,引导学生经历角的抽象过程,初步建立“角”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游戏激发兴趣,引发初步感知到深入认识的思维过渡

1.摸角和指角

师: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摸一摸、指一指你身边的角。

摸角(桌面上的角和数学书中的角)和找角(教室里的角)时,学生对角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出现错误(摸法随意,指向不明)。

学生演示后,教师指导如何正确摸角、指角。

2.辨角

辨一辨哪些是角,说明理由。

3.画角

尝试画角,并展示、讨论。

生1:先画一个点。

生2:用尺子向两个方向分别画两条线。

课件演示画角的正确过程:从一个顶点起向不同的两个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得到一个角。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向深入理解角的特性的平衡过渡。通过找角、辨角、画角等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

三、探究核心问题,经历理解差异到共同作用的学习过程

1.体会角的大小

师:同桌比较活动角的大小,说一说可以怎么比?

生1:可以直接观察比较角的大小。

生2:大小差不多的两个角,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大小(演示)。

2.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大小的关系

师:结合学具活动角,你能让它的角变大、变小吗?

学生尝试玩活动角,点名让学生说,教师演示。

生1:把角的两边往外拉,角变大了。

生2:固定一条边,向外拉另外一边,角也能变大。

生3:两边慢慢合拢,角变小了。

讨论小结: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两边叉开越小,角越小。

(2)角的大小与角两边长短的关系

师:将一个角的一边延长,说一说角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生:角的大小不变。

课件依次演示将一个角的两边延长,一边缩短,两边缩短,让学生说一说角的变化情况。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教学是本课的难点,笔者设计了三个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比一比活动角的大小”,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感知角是有大小的;“如何让活动角变大变小”,注重学生的操作、体验,引导学生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叉开大小的关系;“延长角的边,角是否有变化”,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对比、感悟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篇(8)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实践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图案、颜色、字样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进率。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在买东西时,进行的人民币单位换算。

学 具:各种面值人民币的放大纸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回答:10个一是( ),2个十是( ),5个十是( ),10个十是( )。

2、课件出示:美元、港币、英镑、日元、人民币

师:世界上有很多种钱,比如美元、港币、英镑、日元,而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4、请同学在学习小组中把准备的人民币(硬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各一枚,纸币:1角、2角、5角、1元各一张,教师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纸币各一张)分一分(教师及时介绍人民币的质地:硬币、纸币。)

【评析:通过复习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一”、“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利用课件、人民币纸样,简单地介绍人民币的知识。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显得自然、流畅。】

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出示教具: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纸样。学生通过观测初步感知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获取这一知识,教师让所有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①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边出示课件边介绍,同时也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相应面值的人民币纸样。

②小组活动:进行人民币纸样分类。(让各个小组组长拿出教师预备的硬币和人民币纸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一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中,做到对后面的教学心中有数。)

学生汇报“分”的理由和“分”的结果,接着教师引出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

【评析:通过有趣的课件演示和学生利用学具的动手操作,激发了学生小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诱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2、分组讨论。请学生观察人民币纸样,再将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不同面值人民币的颜色和图案在小组中说说。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生:我们组有几位同学昨天上网查了,现在用的人民币底衬采用了中国著名花卉图案,背面主景图案通过选用有代表性的寓有民族特色的图案,充分表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壮丽的山河,弘扬了中国伟大的民族文化。……)

3、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币的教育。

课件出示:把不同面值人民币国徽图案展示。(引导学生爱祖国,爱护人民币。)

4、人民币的识别方法

让学生拿出人民币纸样认一认。

教师点拨:我们一般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字以及图案来判断人民币的面值。人民币的角上都有盲文这是为盲人朋友设计的。

小结: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颜色不一样(教师点拨:不同套的人民币的颜色不一样),以现在常用的人民币说说它的图案。有各种人物、山水、国徽,有水印、花印,阴阳互补对印,还有防伪线。

【评析:互相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取了对人民币知识的认识,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师利用教育资源,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互换人民币

1、学习人民币的进率。

①让学生把准备好的1分硬币,一分一分地数,数出10分来。

10分是几个1角?(生:10个。)10分是多少?(10分是1角)

板书:1角=10分

②让学生把准备好的1角纸币,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来。

③10角是几个1元?(生:10个。)10角是多少?(10角是1元)

④板书:1元=10角

指明口答:1元=( )角 1元=( )分

2、购物游戏:

课件:小猴来到超市,选中一支自动笔,自动笔的单价:1.60元,小猴拿钱给服务员(看不清楚小猴付钱的人民币面值)

让学生说说小猴怎么付钱。(一种是钱刚好是1.60元,另一种是服务员要找小猴钱的)

【评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规律,精心创设了一个购物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新到什么?你能用这些知识干什么?

五、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1、口答

①1元可以换( )个5角 ② 1元可以换( )个2角

③1元可以换( )个1角 ④ 1角可以换( )个5分

⑤1角可以换( )个2分 ⑥ 1角可以换( )个1分

⑦ 1元可以换( )个1分

2、填空

5元=( )角 7角=( )分 10角=( )元=( )分

六、发展与应用

帮妈妈购物。

【评析:拓宽题的设计很有必要,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也使他们对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充满兴趣和信心。】

【总评: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用了观测、操作、讨论和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了人民币,体现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具体地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色:

1、合作学习,主动探索,适时进行爱祖国教育。

篇(9)

《角的度量》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的种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从不同的学习角度认识角的度量,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逐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三单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册教学角的度量的第二课时。学生已经在第一课时认识了角,知道了什么是角和角的各部分名称,也已经知道了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度量的知识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实践,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量角时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教学难点:通过探索、实践,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用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六、课前准备

活动角、量角器、半圆工具、10度小角、草稿本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活动角,复习角的组成。

师:你们还记得这位老朋友吗?

生:活动角。

师:那你还记得什么是角吗?

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

师:对,请看这个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角,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它们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

生1:∠1大。

生2:∠2大。

生3:一样大。

师:刚才我们是靠眼睛来观察的,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下到底谁大谁小?

生1:用量角器量、活动角量、平移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了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

本环节激活了旧知——复习角的大小的含义,唤醒学生对角的大小的度量的高度关注,为用单位角量角的大小做好铺垫;复习用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以及比较角的大小时注意“点对点,边对边“,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的雏形,因此需要重点关注。

学习新知

初步感受

角的测量

1、用活动角量角。

师:刚才有人提到用活动角可以量角的大小,怎么量呢?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到黑板上用活动角量一量?

师:注意观察,他是怎么比的。用活动角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突出顶点重合、边重合)

生:活动角的顶点要和量的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要和量的角的一边重合,然后固定好,照这样再量另一个角,就能看出∠1比∠2谁大?

生:比的时候要注意顶点对齐,一边重合。

2、用10°角量角

(1)用10°角量两个角的大小

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活动角比了两个角的大小,那如果老师只给很多个同样大的小角,你知道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你能量出∠1比∠2大了多少?请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小组互学:

(1)怎样用同样大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用拼小角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要注意什么?

(2)小组展示,交流反馈

师:哪一组的同学上来展示展示用小角怎么比较两个角

的大小?哪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

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

小结:度量的时候将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这样就能量出要量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3)感受用小角度量∠1与∠2大小的优点。

师:用同样大的小角量这两个角和用活动角量角相比,优点是什么?

生:能知道∠1比∠2大了1个小角。

小结:用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这两个角不仅可以量出两个角的大小,而且还可以知道∠1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就更精确了。

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让学生悟出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较用小角量角的优点与不足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考,改进工具。根据学生“把小角拼起来”的创意,及时演示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这就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凸显了量角器的本质——单位角的集合。学生经历了这一过程,量角的方法就不再教条了。量角就成了“用单位小角测量角的大小”,学生的思考就有了源头,学习就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忆和重复。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自主探索理解量角器的构造

1.自制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度量一个更大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你能想个办法改进一下,量的时候摆一次就能量出一个较大的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吗?

生:把这些小角用胶带纸粘起来。

师:这个办法可以吗?(可以)真是个会创造的孩子。

师:按照你们的创意,我们就把这18个同样大小的小角粘在一起就会形成这样的量角工具。(课件演示粘成的简易量角工具)

师:这样的量角工具,这些小角的顶点到哪里去了?

生:到了半圆的中间。

师:刚才前面用拼小角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时,我们知道小角的顶点与量的角的顶点重合,那用半圆工具去量角的大小时,量的角的顶点应该和半圆工具的哪里重合呢?

2.用简易量角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的方法。

师:会用它来量角吗?那我们就用它量几个角好吗?(课件出示:两个角,∠1里有(2 )个小角,∠2里有( 3)个小角)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展示你是怎么量的?

师:在用简易工具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生:半圆工具中间的点要和度量的角的顶点对齐,半圆

的直边要和角的一边重合,然后数度量的角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小角。

师:所有小角的顶点集中到中间的一点,找准它是量角

的关键。

3.量角器的初步形成

(1)改进量角工具

师:课件出示:量∠3(22度)的角。

生:∠3里有两个小角多一点。

师:生活中经常需要知道多出来的角究竟有多少个同样

大小的小小角,看来我们创造的工具还需要改进,你有办法改进吗?

生:把每个小角再平均分成几个更小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地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个小角再

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这样,就把这个半圆工具总共平均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小小角

生:180个。

(2)简化量角器(课件出示简化过程)

(3)认识1度的角

师:每个这样的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计量角的大小的单位,用°表示。(课件演示1度角的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空间观念)。读作:1度。

4.

量角器的最终成型。

(1)量角器的刻度标示

师:观察这个量角工具(课件出示10度、5度、32度、105度的角),谁能找准这些角分别是多少度,并能说出具体的方法?

生:10度、32度、105度。先10度10度地数,再1度1度地数。

师:每测量一次角,我们就从始边起10度10度地,1度1度地数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点麻烦。

师:能不能改进一下,让我们一看终边就能很快知道测量的角是多少度。

生:从始边起10、20、30......标上数,这样就能很快看出是几度。

师:这个办法好(课件出示内圈刻度线)

(2)反方向角的测量

(出示反方向50度的角)

师:这个角又是多少度。

生:50度,130度。

师:究竟是多少度,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这个角的开口方向在哪边,从哪儿数起,这个角应该是多少度?

生:50度。

师:看来,量角工具上标一圈数,我们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很容易混淆。这个缺陷能不能改进改

进。

生:从这边起再标一圈数。

师:那我们就来实践实践(课件出示外圈刻度线)

5.认识量角器。

(1)课件上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结合课件边演示边介绍)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

(2)认识手中的量角器。

活动1:拿出自己的量角器认一认,和同桌说一说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量角器教具。

活动2:谁来把这个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介绍给大

家。

学生用“简易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的大小。“简易量角器”与“成品量角器”相比具有线条稀便于数、无刻度只能数、无缺省可以数的三个特点,正因为有此三个特点,所以用“简易量角器“学习量角就有了非常大的优势,一是方法容易学会,二是能够突出“量角器“和“量角方法”的本质,三是有效地化解了难点。同时生成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求。

用真实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出必须加两圈刻度,体会两圈刻度线设计的科学性,至此一个完整的量角器已经形成。引导学生完整认识量角器,为使用量角器准确量角奠定了基础。

巩固练习知识提升

1. 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80°和120°、45°)。

(1)重点练习读角的度数时读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2)体会在量角过程中应该怎样正确摆放量角器。

2.学生尝试量角,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和步骤。

小组讨论:①怎样用量角器量角?

②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什么时候

读内圈刻度?

③组织语言,全班汇报。

师:师完成板书(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

3.书44页课堂活动第二题。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1

2

写作:“°”

1°读作:1度

篇(10)

过程与方法:在找角、画角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分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六个图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圆、圆环、椭圆。学生将图形分成两类,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汇报。(总结: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都有角,圆、圆环、椭圆都没有角)

3.教师用课件演示出角。

4.教师揭示、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5.教师组织学生齐读课题。

二、引导探究,构建新知

(一)找角

1.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生活中的角。

2.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

3.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角。

(二)变角

1.找角

(1)教师组织学生将学具袋中的学具按照有无角进行分类,并说一说它们的角在哪?(2)学生展示在学具上找到的角,其他学生进行评论。(3)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找到的角,感受角的特征。(4)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角的特征。(5)教师结合角的特征讲授角的组成部分并板书。(角的组成:一个尖尖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6)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学具说一说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

2.变角

(1)教师引导学生用没角的学具创造一个角。(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3)学生展示,说做法,并指出顶点和边。

(三)辨角

1.教师再次总结角的组成部分。

2.课件出示真假角,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四)做角

1.教师引导学生用身体做一个角并指出顶点和边。

2.学生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五)画角

1.教师让学生自学书中画角的方法并尝试画一个角。

2.学生汇报画角的方法。

3.课件出示画角的正确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观看。

4.师生共同总结画角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5.学生自己练习画角,并标出角的组成部分。

6.展示学生画的角,师生共同点评。

三、小组讨论,拓展提高

1.教师让学生思考什么决定角的大小。

2.教师让学生讨论什么因素决定角的大小。

3.课件出示:“红蓝角之争”。学生观看并讨论边的长短是否决定角的大小。

4.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角,并擦短边,引导学生观察:刚才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6.教师组织学生用角的模型变化角的大小。

7.师生共同总结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8.演示变化角的大小,使学生更深理解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9.组织学生用身体做一个角并变化它的大小。

10.学生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1.练习一:对角的基本特征进行判断。

填空:

(1)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2)画角时,先画( ),再画( )。

判断:

(1)边越长,角就越大。 ( )

(2)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2.练:出示图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角。

3.练习三: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一条线,并沿其剪掉,思考剩下的部分含有几个角?

五、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其他同学补充。

上一篇: 政策与管理论文 下一篇: 个人试用期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