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艺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2: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主持艺术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主持艺术论文

篇(1)

二、提高普通话语音标准是播音主持的关键

在现代的播音主持教学中,提高普通话语音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我往往告诉学生,目前是一个具有科教、论坛、现代信息的社会,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是说好普通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播音员看做自己学习普通话的榜样,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楚,使自己的语音准确、规范、优美,在教学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从声、韵、调语音的基本功来练习好语音,这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个关键。对于普通话语音,主要是从声母、韵母、调值等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要一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语音,造成发音的错误、不完整等,所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是必须的,应该从声、韵、调开始练习,这是基础发音的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开学前,大部分学生是有良好的语音的基础,但也存在方言,随着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语音存在不足,即存在“尖音”“齿间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语音的调值上具有差别,所以,我们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必要的。这是打好普通话的语音的一个基本。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播音员与主持人的语音,除了要求规范,还要具有优美的感觉,这里也指唇、齿、舌等的运用,需要灵活、有力;而发音部位、发音的方法,需要准确、到位,即在发音方面,咬字上不要含混字、不脱漏字、不吃字等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普通话的基础,尤其是发音理论的教学,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准确读好普通话是关键,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把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变化的规律。换句话说,从声母发音的部位、方法上考虑,以及韵母舌位、唇形、动程;或者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的形式、规则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是最基础的,需要一招、一式、扎扎、实实的做起,在每个音素的发音上,都要达到准确、到家。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在语音方面的不足,才能学成最纯、最正、标准的普通话。

(三)找出方言的差异

为了突破语音的重难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特点是必要的,对于普通话的差异和关系,这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在山东、辽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是声调上的差异;而四川、重庆等地,普通话的难点是在前后鼻音、轻重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了解和分析其语音的条件、背景,在结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来区别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再针对其不同进行重点、难点语音的练习,这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方言不同与普通话的地方,如:“舌尖前阻的z、c、s发成了舌尖后阻的zh、ch、sh,舌面声母的j、q、x发成了舌尖前音,前鼻音韵母的in、en发成了后鼻音ing、eng”等。这些是区别很显眼的,在记忆和纠正上,是不困难的。对于那些和普通话发音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语音是最难区别的。如在某些方言中,与普通话比较,阴平调的调型是相同的,但调值不同;而后鼻韵母、儿化时,元音不是鼻化的;在四川方言中,存在轻重格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旦长久不注意,就会让人听不懂发音。

篇(2)

1、出彩开场,引人入胜。精彩的开场对于演讲与主持都是关键,在开场白上,一种可以提出悬念的方式,吸引听众,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听众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下面的内容充满浓厚的兴趣;二种可采用开场白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或振发或褒扬,营造一种跌宕起伏,富有动感,引人入胜的气势,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三种可语出惊人,描绘一个异乎平常的场面或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让观众凝神细听,投身于你的演说中。

2、幽默点评,调动气氛。在演讲与主持的中间,声音要悦耳,节奏抑扬顿挫,情绪自然,一可以幽默的点评或与观众互动配合的方式穿插其中,使观众的情绪受到感染,营造活跃的气氛;二可以层层推进的方式,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似、字数大致相等的语句,把事理层层推进地表现出来,用以造势;三可用连珠反问的方法,只问不答,使用连珠炮似的反诘,能加强演讲的语势。出彩的演讲时而如哲思之深刺,时而若朗诵般悠然,潇洒生动,简洁明朗,甚至能让人三日不绝于耳,有余音绕梁之妙。

3、掌握话题,适时收尾。演讲与主持除了紧扣题目,不使演讲主题流于形式,成为语言包装外,其的收尾同样需要技巧、掌握话题,话题的收尾正如画龙点睛之笔,因资料内容和受众心理的不同,演讲的收尾应选择适宜的话题结束。

二、例举案例

本人是一名电力建设中10kv、0.4KV电力工程的管理人员,在一次电力公司举办的演讲比赛中,我参加了《心系电力事业奉献绿色青春》的演讲,在演讲的开场,我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说道“当大地夜幕不知不觉降临的时候,当万家灯火划破夜空的时候,当无数车间机声轰鸣的时候,当玉树灾区恢复供电重见光明的时候……您也许不会费神地去想是谁在创造和守护着这一片光明”,提出了问题,接着我畅想青春的激情,诠释青春的责任与义务,从电力人的爱岗敬业,讲到奉献的团队和百姓对电力人的感激之情,正因为电力人的奉献精神,“一根根挺拔的电杆竖起来了,一台台变压器架起来了,一盏盏电灯亮起来了,为人民点燃了光明之灯、希望之火。”后面我以美国总统关于责任的名言收尾:“我记起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着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他的全部,而不是仅仅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奋斗,就注定要放弃安逸。”结果当我演讲完后,下面爆发了此起彼伏的掌声和赞叹声。

三、案例分析

篇(3)

1.量的层面要求主持人语言必须具有明确的核心,涉及的内容需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逻辑性的结构中展开。

对于主持人话语量的规定,要求其语言不能超出受众所需要的信息。但是,电视受众的组成是多样而复杂的,同时单向的传播模式也致使主持人无法及时对自己的话语进行调整。于是主持人语言的量准则就需要把握受众需求中的一般性。对于电视新闻报道而言,这种受众需求的一般性直接地通过事实来体现。了解事实信息,是所有受众共有的基本需求,而对事实信息的主观判断与评论就未必适合所有的新闻主持人节目。简单的说,当受众希望看到某位主持人的评论时,其内心已经形成了对这个主持人的兴趣与信赖。优秀的评论节目都具有品牌型的主持人,其栏目往往以主持人冠名。例如CNN的《拉里金•现场》、国内的《老梁观世界》《杨澜访谈录》等等。这说明主持人的语言内容首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形,话语内容着眼于事实层面还是评论层面与传播主体的媒介形象密切相关。当然,主体形象是可塑的,通过对事实信息的准确把握,理性思维在评论中的应用一个主持人会逐渐赢得观众的信赖。例如,十几年前江苏卫视《南京零距离》的子栏目《孟非读报》就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主持人孟非通过这个节目被观众熟悉与喜爱。该栏目立足社会热点,通过有力的论证向观众表述观点,这是把握了受众在思维层面的一般性。也就是说,受众可能因为立场而对结论有不同倾向,但是人们思维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把握住了这个核心,就能成功的说服观众。总之,量准则要求主持人把话语限定在事实和逻辑思维的层面,以适应受众的需求,所有纯粹武断的、主观情绪化的信息应该尽量减少甚至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主持人语言内容上的准确性得到了保证。

2.质的层面要求信息交流的真实性。

新闻传播的本质与职业伦理强化了这一层面的要求。但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信息的真实性不仅仅体现在报道话语与事实的符合,同时,真实性也具有实用主义的意义。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威廉•詹姆士认为,“真的东西不过是我们思考道路上的便利之计,就像对的东西不过是我们行为道路上的便利之计。”实用主义真理观作为符合论的一种补充,对主持人语言具有指导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主持人所表述的内容不仅仅是要与事实相符合的,同时也应该是对受众有用的。受众通过主持人节目获取事实信息的目的有两点,其一是通过事实信息形成自己对社会状况的判断;另一目的是通过事实信息获得消遣娱乐以应对烦忙的生活。这两个层面适用于数量众多、类型不同的主持人节目当中。当然,前者更集中地体在新闻节目中,后者则倾向于娱乐节目。就新闻节目而言,主持人的语言通过对事实信息的选择来实践实用主义的真实性。

二、礼貌原则体现平等关系

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认为,有一些语言本质上和交际者的面子相悖,他们称其为“威胁面子的行为”,如命令、建议或提议等。礼貌原则在主持人节目的单向传播中被简化了,简化为主持人语言对受众的尊重。与合作原则注重内容不同,礼貌原则把焦点集中于主持人语言的形式上。首先,礼貌原则主持人与受众平等关系的要求。主持人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掌握了更有力的话语权。在传统传播环境中,媒介较之受众掌握了绝对的信息优势,于是媒体对信息容易形成垄断。这些优势使主持人倾向于以一个说教者的姿态出现在电视观众面前。这在当下仍有残留的“宣讲式”新闻播音可以明确的感受到。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而言,这种强势往往体现在主持人语言态度的轻率与评论的肤浅。例如,2012年2月22日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扩大版》报道了邻里矛盾的新闻,主持人评论说:“做什么事我个人觉得应该把握三点:一、讲道理。二、不能损人利己。三、别太自私。如果大家都能想到这三点,就不会有那么多纠纷了。”这种评论语言不传递任何与新闻事件有关的信息,只是简单的、抽象的道德表述。受众在评论中感到自己在接受初级的教育,于是一种反感就随之呈现。这是对礼貌原则的一种触犯。其次,礼貌原则显现在具体的语用技巧之中。礼貌是语言面貌的综合显现,在语气、用词、人称方面都有不同效果的体现。主持人语言能否体现尊重与主持人语言表达使用的人称有关。新闻传播要求客观真实,主持人语言首先受到了这个职业原则的限制。于是体现客观性的第三人称,通常是主持人常用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主持人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信息的搬运工,于是受众就不会因为对语言内容的不认同而直接对主持人产生反感。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表述,对于遵循礼貌原则来讲,都是危险的。第一人称表述是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而节目主持人未必是受众所信任的,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把自己放在与受众的对立面上。这显然不如符合礼貌原则的要求。第二人称表述,直接以“你”为主语,无论是叙事还是评论,第二人称都会对受众的面子构成威胁。例如,河南电视台《DV观察》2008年9月1日的节目中主持人的口语评论:“……不要命啊,您就不琢磨琢磨那东西万一不是在水里炸了而是在手里炸了你这人就完了。拿电电鱼?你倒是不下水,水里头你也不看看有别人没有?你们这玩意儿,你们是为自己能吃口鲜的啊,还是打算拿他卖钱啊?啊,你这样,你要真是改不了这毛病,笑寒(主持人)给你出一主意,你也甭钓鱼,你也甭捞鱼,你也甭电鱼,你也甭炸鱼。你搬两块石头,卖把子力气,你砸(杂)鱼得了。这多好啊,又热闹……”上述评论中,主持人以嘲讽的语气对用炸药炸鱼者进行批评。一方面这些批评都是个人情感的宣泄,表现出了极度的对抗色彩;同时第二人称表述,使这些敌对情绪被所有的观众直观的感受。尽管,电视观众不是评论的对象,却成了主持人泄私愤的对象。于是礼貌原则被严重的触犯。

篇(4)

二、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

研究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向,既要紧紧抓住其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由此产生出的基本特征,又要全方面、多角度来表明其表现形态。

1、“传与受”始终贯穿播音主持艺术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矛盾运动规律,就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传与受”随着人类发展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现代社会,它在媒体安家。它用播音主持艺术创造解释自己,但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亡,也不因为媒体、主持字面名称的消化而消失,今天叫播音员、主持人,明天叫传媒人、传达者,这些称谓都无关紧要。无论是广播、窄播,还是交互式传播,传的主动性和地位并没有改变,“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没有改变。

2、“播音员”“主持人”界限缩小,趋于融合。这是因为上边所论述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所致。“播音员”“主持人”的称谓都只是一个过程,其本质和最终结果都是“传播者”、“传播主体”或“创作者”。从未来发展来看,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在播音中要编排、要交流、要主持,在主持时要传达、要报告、要播出。事业的发展,由因人设岗、因人论岗变为以岗定人、因事论人。关键不在于你叫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关键是看你从事的是否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活动。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专多能,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播音员”“主持人”实际的融合会在本世纪变为现实。

3、播音员、主持人部分脱离媒体,出现“制播分离”或部分“制播分离”现象。由于媒体增多、竞争的激烈、产业化的管理、市场化的运作,也由于传播的集团化、节目中心制,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主持人如娱乐、综艺节目、少儿、专题节目、体育、科技等的主持人首先脱离某个媒体,伴随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新闻节目的时效性、政治性决定了在未来的时间里,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仍然会就职于某个媒体。

4、播音员、主持人职业化程度加强。越是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管理的产业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越是运作的市场化,越是要求规范化。规范化,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程度越高,其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职业化的高水平,才能在未来的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中具有适应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其规范性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广播电视等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职业道德、纪律、语言的规范(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要求上岗,未来人机对话、人机互动、人机并用,信息化社会,科技含量高的广电等传媒会率先使用,到时,语言不规范难以工作),还包括评估体系标准的规范等等5、播音员、主持人管理的专业化、制度化程度提高。由于“制播分离”,一些播音员、主持人脱离媒体,走上社会,由于媒体对播音员、主持人要求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由于市场机制需要一个相同的管理标准,给人以平等竞争上岗的机会和权力,要求国家主管部门设立或委托专门委员会进行专业宏观管理,制定相关法规法纪,依法管理。其管理不仅仅是“有了任务、有了工作去做”,还应该包括主动的测试、评估、监控、审核等等。管理部门要制定各个等级的上岗标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考核认定专业资格、水平,颁发相应证书,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抽查、考评。

6、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等无论大台、小台,无论多媒、单媒,所有媒体的播音员、主持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传播信号上星、入网,都是面向全球播了,如收看省台已不仅仅是某省的观众,信号上星、入网,无论何地,有相应接受器的人都可收到。这就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具有国家意识,都应具备对内对外宣传的素质要求,要求各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要达到较高水平。播音员和主持人对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小,一些人也不能再靠着电台、电视台的光环生存了,要凭真本事,要在竞争中站住脚,脱颖而出。

7、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会更高,适应力会更强,种类会更多,个性会更鲜明。这是因为:

(1)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播音员、主持人不光能出声在电台主持,也能上镜在电视台主持:反之也有可能成立。

(2)节目分化越来越细,主持种类越来越多。如文艺节目主持,又可细分为综艺类、娱乐类等;少儿节目主持也可有讲述式、游戏式、表演式等多种。细化后岗位多了,可能会出现一人多岗,这更要求主持人的适应能力要强。

(3)由广播到窄播又到交互式传播,21世纪不光是信息社会,更是美学的世纪,既传播信息也要出精品。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专业水平和能力,富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

8、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属性呈多质性,播音主持艺术学科的知识构成呈复合型。其创作既有再造性,也有创造性,是再造和创造的统一。从对其符号系统重新构建来看是创造,从对前一次创作过程创造后所形成的创作素材来看是再造。这创造和再造,有时交互进行,有时同时开展。由于其技术含量增多,其知识结构表现为以新闻、语言、艺术、技术为主要版块的集成,是各知识结构群的有机统一。

9、创作主体知识结构加大,技术含量增多,能力增强。创作主体具有多种功能,以播为主,采访编辑兼做;以节目为单元,广播电视兼播,对创作主体能力方面的要求更多。上述各方面情况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使得创作主体要具有政治辨别力、敏锐观察力、现场反应力、转换应变力、快速记忆力、信息采集力、语言表达力、艺术审美力、技术操作力、策划创新力、节目制作力、市场竞争力、媒体适应力、心理承受力、整体驾驭力和综合调节力,这样才能把握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运动。在上述新的变化中,创作主体的创作主导地位没有变,依然是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矛盾运动的主要方面。创作主体作为党的宣传员、新闻工作者的身份没有变。创作主体运用规范化语言及副语言进行传播的手段没有变。尽管有数字机器参与,那只不过是语言的帮手、辅助而已,不能代替创作主体自身语言的表达。播音主持工作的性质没有变,播音主持的创造性在新的条件、新的形势下将更充分地显示和发挥出来。

10、播音主持创作依据节目稿件、音乐、画面、音响等要素,都在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节目的中心地位日益显现,人们的节目意识日益增强。部分节目脱离媒体而走向传媒市场;稿件形式的多样化,稿件体现形式的立体化,稿件有形和无形的弹性化;音乐、音响的电脑化、仿真化;画面图像的多维化、立体化等等,但是各种创作素材的创作依据地位没有变。、受众在新的时期,素质日益提高,审美能力日益增强,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多媒体、网络等由广播到窄播到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形式,使其分类更细,其接收和反馈更为便利,越来越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但是受众的接收规律没有变,依然是物理—生理—心理的运动过程。民族审美心理没有变,受众者的地位也不因其主动性增强而改变。

三、如何面对未来

在21世纪的初期,我们已经看到了未来播音的样态特征,如前面所概括的:“变与不变的统一”。那些“变的因素”,给我们提出了挑战,同时又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新的领域;那些“不变的因素”,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运用这些经验的新的挑战。可见,面向未来,迎面而来的挑战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不断地解决新的课题中发展和前进。

在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实践中,创作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里提出挑战主要是针对创作主体而言。迎接挑战,就是要求创作主体能够做到适应、优化和统一,即主动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优化内部要素的构成,使“变”与“不变”的因素在播音创作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在新的天地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扩充现代知识结构,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因为越是与机器结合,越要求语言的准确规范,提高运用变化了的创作素材进行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受众服务意识,满足受众更

高的信息需求和审美追求。科技的发展、传媒的进步,已经把广播和电视、中央台和地方台的播音员都推到了一个平台上,形成了平等竞争的状态,这对广大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一大批真具水平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必将应运而生。他们以节目为单元,以播音为主业,做到既能播音又能主持,既能干广播播音又能干电视播音,既能采访又能编辑,既能创意策划又能制作节目,成为高素质的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创造者。

在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方面,要坚持正确导向,拓宽研究领域,紧密结合实践,服务传媒一线,总结历史经验,关注国际传媒,仅仅抓住规律,加强预测研究,组建研究梯队,活跃学术空气,开辟传媒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在播音主持艺术教育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传媒一线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更新人才培养方法,注重学员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做到发挥特色与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的有机统一,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专多能的播音主持合格人才。

在未来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受众始终需求有声语言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并不断以新的更加多样的形态呈现出来。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变”与“不变”的有机统一,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入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6,6

[2]苏晓琼,播音艺术与主持艺术札谈[J]现代传播,1999,4

[3]苏晓琼,播音、主持艺术之我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

篇(5)

二、主持意识产生的适应性需求

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属于创作范畴。在这种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过程中,传播主体按照创作要求运用主持意识,积极能动地将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语言、创造性地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张颂认为“有声语言的创作,必须完全符合创作要素(创作目的、艰苦劳动、改变形态、完整作品)的要求,否则就称不上创作”;①创作主体按照播音创作四要素的要求进行语言传播时,需要发挥主持意识的能动性,掌控创作的主动权,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有效地实现个人的艺术梦想。人们的行为总是有着一定目的,播音创作的目的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信息、服务大众。在明确播音创作目的的过程中,创作主体需要在主持意识的统率下,规范创作过程,搞清对具体内容的创作是在规范社会公德还是在痛斥社会陋习,是在宣传家庭美德还是在开掘审美视角,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致迷失航向、偏离主题。播音创作的第二个要素是需要艰苦的劳动。播音属于二度创作,是把冷冰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的语言的过程,创作主体需要在对文字进行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遣词造句、表达情感。这时创作主体在进行反复推敲和再三琢磨的劳动中,激发创新意识,挖掘艺术思维中转瞬即逝的闪光点,启发语言表达上的表现力,实现播音创作的目的。在这种创作中,创作主体运用主持意识深钻苦研,提高播音创作的自觉性,增强对播音艺术的创作力。播音创作的第三个要素是改变形态,是创作主体把文字稿件转化为有声语言,把内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进行传播的活动,完成了语言艺术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的形态转变。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念字吐词而是把文字转化为创作者自己的语言,亦不是漫无目的闲谈性的聊天,而是在理解与升华基础上的以理服人、以美愉人。这就要求创作者在改变形态中发挥主持意识的潜在的主观能动性、遵守播音创作的规律、呈现创作,从而使主次关系明晰、表情达意贴切。播音创作的第四个要素是需呈现出完整的作品,可以是一档完整的节目也可是多人共同完成的诗歌朗诵作品等。作品的“完整性”体现出创作者调动自己的主持意识的重要性,因为“完整性”不仅是形态的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还是作品内容中的“不可重复、不可模仿”。这就要求创作主体以主动性的思维对语言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具体感受,引发不同思想情感的深化,传达出具有个性印迹的艺术作品。这个完整的作品包含着创作主体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趣味,更融入了个人在生活道路和艺术历程中的体验、触动、思考与启发。

三、主持意识在播音艺术创作中的主导作用

主持意识是建立在对主动性思维的理解和主动性语言表达方式的创作把握上。所以,在播音艺术创作中的每一部分(内在感受、有声语言的组织特点及创造表达等)都是来源于对主动性思维的理解和把握上,以主动性语言的形式特征和艺术轨迹进行思考,是使有声语言在表现力上具有魅力的关键。良好的文化基础和学习储备,对于有声语言创作的完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这种创作的准备就是广义备稿和狭义备稿,有这一点作为基础,可使创作者更为集中地抓住稿件的精神实质,更为恰当地把握表达技巧。但不善于运用主动性的思维方式开掘播音创作的表现力,便无法使播音创作有的放矢。创作主体也只有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丰富的艺术素养的广义备稿、较为广博的知识和较为扎实的播音技能的狭义备稿的基础上,才可以更为主动驾驭稿件的主次关系,恰如其分地运用表达方法,吸引和感染受众。文字稿件是将静态的文字呈现给读者,而播音艺术的创作必须把静态的形态改变为动态,改变成一串串鲜明生动的语言符号以丰满受众的想象力。播音艺术创作是把文字的东西转变为创作者要说的话,所以不能被动地“播”、被动地念字出声,要理解、感悟,激发播讲愿望,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声音意象表达,以主动性的方式思考节目的内容形式、选择语言表达手段,从而使播音鲜明深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持意识在播音创作的每一环节中的呈现。“音”是播音艺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播”则是这种创作的趣味核心,更是播音之所以称为“艺术创作”的意义所在。播音艺术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重视个人的具体感受和情景表现的自由,使文字稿件里的任何一种对象都可以通过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表达技巧打通情感动脉,赋予其生命;作品的生命在创作主体的调度和发挥中,充满灵性,富于韵味。创作主体发挥主持意识的主导作用,能动地运用表达技巧,把技巧转化为表达工具,为传播服务。创作主体通过停连的回味想象、节奏的抑扬顿挫、语气的拟人夸张等技巧的运用,使有声语言创作串联起听觉微妙的感受,描绘出富于情节的精彩画面;作品的内在韵味基于创作主体主动积极的内在感受过程,也只有主持意识所引发的主动性思维运用方能将文字内容的原汁原味解读给受众。电影、电视等艺术作品,因其是实物的呈现,所以在创作上的表现力是相对写实的,这就限制了受众的接收空间;但播音艺术创作则不是,作品中创作的所有对象可通过多姿多彩的表现手法赋予其灵性,让受众意念自由挥发、任意驰骋。这就是有声语言创作表现出来的自由性所带来的优势,这也正是有声语言创作在表现力上无可比拟的一个特点。所以,播音艺术的创作意义不是简单的“播报”与“发音”,而是创作者在以负责、掌管的主持意识的运用后所给予受众多姿多彩的意境空间;重要的是在语言的组织方式和表现力上怎样以主动性的思维、主动性的目的进行创作,充分运用播音语言的“主持”优势营造魅力声场。运用主持意识所进行的有声语言的创作对受众进行吸引与统领,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播音艺术的创作,不是自娱自乐,亦不是漫无目的胡侃,而是吸引受众,让受众获得信息,得到启发,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与生活的价值。所以当受众感同身受时,创作者必然会对受众的潜意识进行统领,以“催人向上”为目的,知善恶、辨美丑、明是非。以主动性的方式与主动性的目的去思考、设计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是在播音艺术创作中灌输的内驱力,是播音员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前进力,使播音员的语言创作拥有了生命力,凝练着感召力。这种与受众在情感上所达到的心理默契充满了人文关怀,可以在创作中营造沟通的氛围,疏通交流的渠道,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中达到一种情感共鸣,以承担起广播电视媒体“教育和鼓舞”受众的职责。

篇(6)

在没有新科技之前,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口头相传、文字记录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不断产生。和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等进行信息传播,而传播媒介主要是声音及图像,因此,视觉因素及听觉因素则成为了观众评价节目质量最为感官的因素之一。实际工作中,电视传媒都会对播音主持人的外形、服饰以及发型等进行相关指导,其主要目的便是想在最大范围内获得观众的认可,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最大程度上增加观众数量及关注度。但是,对主持人外形包装作为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将其个人魅力与节目风格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其个人魅力与节目效果互相支撑,比如毕福剑与《星光大道》、李想与《一站到底》及孟非和《非诚勿扰》等,这些主持人与节目相得益彰,取得了极大关注。作为电视播音主持人,其自身的谈吐、文学修养等,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因素之一。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可以在各种状态下收放自如,谈吐机智、幽默,比如撒贝宁在《梦想星搭档》的节目主持中,凭借其良好的外在形象、机智的谈吐以及才艺赢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也增加了节目的收视率。由此可见,作为电视播音主持,其健康的外在形象能够直接让观众获得愉悦舒适的情感体验,活跃的思维能力才能真正让观众信服,进而征服观众。

1.2具备良好的声音条件及语言技巧

视觉条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需要具备的艺术要素之一,其声音条件则是电视播音主持人艺术价值的前提。受个人生理条件的影响,每一个人的音色、发音习惯及音调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区别,因此,嗓音呈现出来的效果便有轻重缓急、高低强弱等变化,由于嗓音性质是无法改变的,人们可以在语言艺术上实现嗓音品质的变化。对于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而言,其嗓音条件要让观众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同时主持人的自身内涵、语文功底也会对其言语造成影响,语言是否得体、大方,和其文化修养有密切关系。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仅要考虑措辞、表达方式,还要借助其他形式的交流,比如表情、手势以及语速等,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他擅长运用自身独特的嗓音条件,饱含个人魅力。赵忠祥在《动物世界》中的表现,令人赞不绝口。此外,播音主持人的语言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节目效果,不同的感情说同样的话,其语言色彩就会有所差异,重复说同样的话与只说一句相比,其感彩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电视节目中,播音主持人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及语言技巧,从而为观众传递正确的信息。

1.3社会价值取向正确

对电视播音主持人而言,其传递的价值明显大于其自身的价值。电视播音主持人是完整的艺术形象,其具备的艺术价值除了自身的知识结构、性格及才学等,还在社会事业中传递了其具有的社会价值。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艺术成就不仅是由个人素质决定的,还需要结合多种社会文化要素进行综合评定。受社会多元化背景的影响,播音主持人要将社会层面的道德标准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尺,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自身的综合价值体现出来。电视播音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不只是为观众传递自己的知识结构及人格魅力,比如《新闻联播》中的系列主持人,邢质斌、张宏民、王宁等人,他们在节目播报过程中,全程体现国家的政策方针,将其传播给广大观众,并注意体现我国气势恢宏的形象,这些主持人的着装、神情、语言风格等比较严肃,体现了国家形象。比如,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每期以犯罪事实为例进行讲解,通过讲述犯罪过程,让观众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并请有关专家进行讲解,对案例进行简单点评,并在节目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不仅说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也为观众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利于法制知识的普及。

1.4现代媒体传播的综合作用

电视作为影响最为广泛的传媒工具,对信息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也要严格遵守电视媒体传播的相关规定及制度。应用语言技巧及声音特点,是电视节目实现有了传播的重点内容,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如何进行语言表达也是考量的要点内容。因为电视节目现场节奏感比较快,播音主持人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和电视节目的画面及声音处于同步状态,就要具备和相应的声音画面掌控能力。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可以将各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从各种艺术形式中取得收获,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综合审美艺术。

篇(7)

一、广播电台支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一)深厚的知识底蕴

渊博的知识是主持人应有的修养。主持人应该是博学多才的有识之士,这样才能面对观众侃侃而谈。渊博的知识来自工作中的积累,也来自平时勤奋的学习采集。主持人的工作常常面对观众访问事件的当事人和有关人士,要对时事做评述。他们的采访活动能力,提出问题的深度,对问题的分析见解力,都一览无余的呈现出来。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使主持人能在镜头前神态自若的采访播讲,作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从而另人佩服。主持人虽各有不同的形象、性格和气质,但在博学多才的素质上应该是相同的。

(二)主持人应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是语言要通顺流畅,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主持人要口齿伶俐,表达清楚,尤其较长篇幅的串场词更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才能让观众有信服之感。在此基础上,还要具备严密清晰的逻辑思维。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刻意培养出自己缜密的逻辑思维,使脑中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以利于更好地表达,更好地与观众沟通与交流。

在语言表达上,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富有感染力。根据当时氛围下的语言表达需要,可以适当运用夸张、含蓄等语言表达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掌握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技能,如分寸、节奏、语气、重音、停连等等,只有做到了这些,主持人才能对语言驾驭自如,使语言表达富有自己的特色。

(三)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和即兴发挥能力

遇到了突如其来的情况时,在客观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大脑思维处于高度运动和思考状态,从而做出迅速快捷的反应,能够进一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使变故巧妙地朝好的方向转化的能力。因此,主持人不仅要避免自己言语表达上的不当,更要做到处变不惊,要积极活跃思维,培养自己快速反映的能力,只有这样,主持起来才能做到从容镇定、挥洒自如。

二、主持人提问艺术的有效性分析

在电视或广播这种视听效果很强的媒介中,决定一期谈话节目是否成功的根本因素就是访谈提问是不是很准确。但是主持人需要很长时间积累才能让提问具备艺术性和精确性,不同的节目方式,主题和风格,也有不同的提问技巧。

(一)精心设计首句采访语

提问不是表演或者作秀,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倾听的质量,印证某些实时性信息或者获得更多的事实性信息而不是质疑。所以想要被访者给出一个你想要的或是受众期待的答案,就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技巧。

节目主持人提问的第一句话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采访会不会很好的继续下去。第一句话应该比较具体,不要提很大的问题,尽量避免提有怎样的想法这种开放问题。从信息传播接受者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引导开来,可以持续进行。

(二)直奔主题进入提问

直奔主题式的提问最适合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持人对此类提问要具体、明确,既节省时间,又简单明了,让受众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准确、最真实的信息。像《焦点访谈》、《新闻周刊》等极具社会性的节目,在访谈时就不必绕弯子,直接提出问题即可。这样让观众直接了解到具体的信息,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

(三)寓问于谈,讲究策略

大量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访问者要尽量采取聊天心、讨论的方式,用求教式、商量式、探讨式的语气同对方交谈,而不要搞那种“答题”、“审问”的方式,特别是比较深入的采访提问,更应该像生活中的交谈,自然得体。让对方在不知不觉的闲谈中就回答了问题,这便是寓问于谈。寓问于谈主要是采取潜问法,让对方“意会”到应该谈些什么,再加上巧妙的引导,使采访提问不至于漫无边际,而是沿着某一个方向发展下去,有时候再机敏地抓住某个有意义的话题,因势利导的“点拨”一下对方,就能把提问引向深入,带进。可以说,寓问于谈是双方达到心灵沟通的一个体现,是双方高层次的感情交流和知识的互换,也是提问中的最佳境界。以上这些方面是建立在平日知识的准备和基础之上的,这种要求如同播音理论里的“广义备稿”那样,只有上下吃透,正反摸清,才能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从而为整个节目锦上添花。

篇(8)

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本文来自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本文来自

篇(9)

二、合理的制定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点,而是需要在准备教材(在课标背景下备相关知识的理解)、了解社会(根据知识延伸要求和指向备相关问题)和熟悉学生(切合学生知识阅历备相关载体和思路)“三方面”为基础来界定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理想课堂的教学设计目的。准备教材是指除了要备教材和相关的教学书籍、辅导材料之外,还应加强老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学进度;了解社会是指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要立足于社会的大背景,要求教师紧跟时代潮流,尤其是以广播电视新闻相关专业为主的院校,教师的政治素养要求很高;熟悉学生则是指教师一方面应当了解学生的喜好,在课堂举例中应当选择以他们较为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是教师应当熟悉学生的认知方式以及习习惯。准备教材,了解社会和熟悉学生这三者相对独立,但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也是教学从单向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多边式互动教学的基础。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突出重点,而突出重点就不能不有所舍弃。“舍弃”并不是放弃我们教学的知识点,而是抓住重中之重,比如在播音教学过程中,一个大一新生在学习初期有10个语音问题,那么就需要从他最严重的那个问题着手,通过解决难点问题逐步扩展到其他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每阶段,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会更加明确。

三、善于将教学情境导入课堂

篇(10)

1“高能素质”的概念和内容

高能素质的核心本质不仅仅是掌握书籍上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强调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某一领域的强势展现。其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指的是个人的勤奋程度,忍耐力和责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等。人的综合素质集中展现在其所从事的具体行业和某一领域中,是否可以正确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和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优秀的综合素质就是高能素质的表现形式。在播音主持这一行业中,主持人特别需要这种高能素质,这是因为在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若是没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超出常人的执行能力、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和对播音主持行业投入满满的热情,就无法在这个行业卓有建树,更不能走得长远。所以,了解高能素质以后,就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行业不断深耕前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高能素质的内容包括自信心、上进心、责任心、动力、创造力、毅力、努力、爱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心等十项内容。这十项素质是情商和智商相互融合于促进的最好表现,提高这十项素质,不但可以健全人格,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价值,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而培养一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学生,就需要全面提升这十项基本能力,打造出专业技能扎实、意志品格过硬的高规格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因此,学校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时,在加强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需要提供相关高能素质教育的必要课程。高能素质教育的课程当中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外在形象部分,比如,语音语气和语言表达和驾驭能力。更深层次的课程则需要理解和掌握什么是正义感、责任感、自信和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的勇气以及不断锐意进取的决心等,可以增强内在修养的综合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学习中引入高能素质,可以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输出稿件的机器,让播音主持学生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从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上都达到最佳状态。

2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必要性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高能素质的培养可以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得到最好的锻炼,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例如,在探讨某一件社会热点时,要注意不能将主观感受掺入其中,客观公正还原新闻本身内容。这是播音主持人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的最好体现。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能素质,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学生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沉下心来,找准人生方向而不致于迷失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当中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播音主持岗位独有特性的要求

在全面信息化的今天,社会大众的接触面愈发之广,广播电视在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几乎成为公众获取资讯的最常用方式之一。教育、娱乐、生活等对大众的思维、认知以及行为准则层面影响深远,而播音主持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这一职业共同体的素质对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所以这一职业本身的独特性要求职业共同体必须具备高能素质。前文提及的十项内在修养在不同行业与不同领域都可以得到体现,而播音主持行业由于其所特有的要求,更需要提升这十项修养。播音主持行业的特殊性体现在主持人通过电台向广大听众传播国家想要传达的信息,电台肩负着指引和教育听众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良好生活态度的重大使命。作为电台主持人更应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首先自身的言谈举止就应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内在修养方面更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电台主持人要比一般大众更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从舆论上才能引领大众保持初心,艰苦奋斗,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也给播音主持人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会注重社会责任,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从而在播音主持岗位上越走越长远。即使播音主持人专业技能非常扎实、外表形象非常出众,但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也没有锐意创新、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能在播音主持行业立足的。当然,如果播音主持人具有高能素质的同时也有出众的外表和优雅的言谈举止,会给自己加分的。因而,播音主持人要苦练内功,提高十项修养,作为一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必然会得到观众的青睐、领导的赏识以及同事的赞许,节目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收视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以上种种都说明播音岗位的独有特性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高能素质。

2.2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今,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再有就是播音主持这一行业内人员素质高低不齐,节目质量也随之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这一职业人员的选拔方面过分注重形象外貌,而对职业者本身的素质能力考量不够,其中,部分从业者连基本的发音、读音以及语言表达都存在大量问题,由于专业训练不够,对语言的有效处理不足,表达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和效果,从而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水平。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提醒我们,应对学生提出新的更严格要求:在提升学生高能素质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道德品质。对即将跨入播音主持工作的学生,展开系统标准化的高能教育,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准问题的根源,不主观臆想,用科学严谨的判断,为广大群众拨开重重迷雾,厘清社会现象的本质。总之,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正是有了一个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推动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以及与当今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大好形势。

2.3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要求

学校是培养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的摇篮,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学校应肩负起这个重任。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应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然,高能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需要在整个学习阶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锤炼十项素质。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因为压力过大就自暴自弃,也不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和生活,这样就会逐渐懒惰,对生活失去兴趣。所以,高能素质的提高要在大学阶段重点锻炼,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同时被社会认可的播音主持人。

3高能素质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意义

3.1高能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所谓的高能素质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强调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对播音主持人的形象、气质、修养和内涵也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这一培训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进行稿件练习时,应注重稿件内容的合理选择,先对学生分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能力和修养都得到了提高,对于日常的新闻也更为敏感,且树立了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责任感,确立了人生新目标。

3.2高能素质培养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

随着近年来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创新的提出,以往的不健康、低俗节目被禁,弘扬正确价值观,确定节目方向成为当下的重点。对于主持人而言,培养他们的高能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弘扬先进思想,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根本。作为节目的核心,播音主持的人格修养对影视作品最后传播的成效有重大影响,所以加强高能素质的教学,双管齐下,内外兼修,从智商以及情商、文化以及技能、人格以及素养等多方面去教育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将有利于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改善广播电视作品品质的目标。

3.3高能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较好的现场把控能力,根据周围环境、人物特点用得体的语言表达中心思想,既要能说,又要会说。学生的高能素质培养,可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将各层次、多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尤其要通过加强审美教育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如多分析一些优秀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多欣赏优秀节目等,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及语言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结语

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进行“高能素质”的培育,是时代进步和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也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作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工作者,培养出更多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全面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播音主持人才,责无旁贷。

上一篇: 文学写作 下一篇: 公司庆典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