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2: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大学生消费观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120-04
消费观念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对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消费中各种关系具有评价调节作用的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1]消费观念一般通过舆论力量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从而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而大学生所受教育经历和所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在消费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良消费行为,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和行为引导,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1.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表现
第一,追求享受、盲目消费。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未曾经历过社会磨练,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离家乡,离开父母保护下的独立生活,首次拥有独立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他们没有制定支出计划的习惯,容易无目的地消费。现代人张扬而时尚的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取向,在面对社会上物欲横流的诱惑时往往失去理智。一般大学生从父母手中拿到的零花钱有限,一些学生把有限的购买力全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在学习方面能省则省,这样消费结构体现为本末倒置。
第二,相互攀比、从众消费。大学生有着年轻气盛,竞争意识强,不甘于落后他人等特点。在学习上互相攀比会激励他们不断地追求上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他们之间攀比远不止在学习方面,还表现在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可谓五花八门。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攀比,就会忘了为他们面子买单的是背后辛勤劳作的父母。在虚荣心驱使下的“攀比”消费,不仅容易造成大学生经济上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自身成长,而且个别学生为满足迅速膨胀又难以自制的消费欲望而滋生偷窃、抢劫的想法或行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三,追逐名牌、负债消费。如今大学生对时尚的把握度非常敏锐,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及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物质诱惑,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之疯狂。而大学生每月有限的零花钱在面对价格高昂的名牌前毫无招架能力,校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翁”族。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学生消费观念调查中,有74.4%的同学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应该倡导”,有47.5%和63.9%的同学分别认为“大学生消费应该尽量节省”和“大学生消费应该有计划”;还有11.4%的同学认为“名牌是身份的象征,会让人更自信”,11.4%的同学认为“及时行乐,能挣就花才是真正享受生活”,有16.3%的同学有过信用卡消费的经历,还有1.8%的同学赞同“使用信用卡让人很有派头”。可见,大学生消费观念中依旧以传统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占主流,但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大学生消费中出现了享乐性消费、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情绪。[2]
2.不良消费观念及行为造成的主要危害
第一,对自然环境破坏。人和自然界之间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整体性关系,但消费主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无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肆意掠夺和挥霍自然资源,已经造成了自然环境巨大破坏。首先,资源浪费。符号性消费缩短了商品的社会寿命,使得一些只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象征性时尚的符号价值的消费品会被抛弃。而我国是人口众多但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资源浪费无论对于当展还是以后子孙万代的延续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其次,环境污染。与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相对应,高档消费、过度消费、一次性消费、为时尚而消费、为消费而消费等,不仅加快了商品更新换代速度,制造出大量废弃商品及商品包装垃圾,而且由于大量相当完好、仍有使用价值物品,如:汽车、家具、电器、日用品等高档商品抛弃,导致资源巨大浪费同时,带来了巨大环境污染。再次,加重生态负担。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三废”垃圾泛滥、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气候异常、沙漠扩大、水源短缺、煤、天然气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迅速减少、面临枯竭,森林、生物等可再生资源急速锐减。
第二,造成消费异化。西方消费文化入侵,使得个人消费思想发生异化并将导致个人消费异化;这种消费文化异化将导致整个社会消费观念异化,最终导致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异化。在这种消费观念引导下最终导致人们生活、精神和价值追求异化。享受性消费、符号性消费带来“拜金主义”、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人的主体性已经丧失,人的消费是受广告等各种时尚宣传操纵,广告操纵着消费同时,操纵了人本身,使得人自身缺失了判断能力和评价标准。大多数人在透支、负债情况下过着一种纸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淡化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逐渐丧失和颠覆了我国传统美德。正是人们越来越受到所属社会阶层的趣味、流行时尚和传媒的支配和左右,不知不觉地成了各种社会力量的俘虏,并加快步伐地加入到消费主义行列中去,一旦失去了理性消费,容易出现失去自身的判断力和批判力,个人真正需求被虚假的需求和欲望迷惑,走向不切实际的状况之中。
消费主义造成人类精神家园迷失。由于消费主义使人尽情陶醉于消费带给他们的虚荣心、攀比心理的满足当中,这种意欲满足,让他们过分地注重物质消费,严重忽视了精神消费,使人精神空虚,精神生活贫乏,成为物质上富翁,精神上的乞丐,造成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不平衡。在没有精神支柱状态下,人们的生活陷入了一个怪圈:拼命地赚钱——拼命地花钱——再拼命地赚钱。在这个单调的周而复始的生活怪圈中,人变成了一部机器!消费主义还导致价值评价的偏颇,把追求奢华财富、挥霍奢侈消费作为生活的意义所在,以支配物质的多少来衡量人的价值,用消费水平的高低衡量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贵贱、荣辱,把物质利益或财富、金钱的获得看作是成功的标志。这种价值评价的偏颇,导致了人们错误价值观的形成,使人们过分痴迷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原因
1.客观因素
第一,学校因素。网络在大学校园普及,大学生获得便捷的信息,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指导不足,与消费观紧密相关的人生观、金钱观等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同时,高校对学生“财商”的培养不够重视。大学生理财观念的缺失,一定程度上致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收入的逐步增长,同时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我国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极端享乐、摆阔、炫富为特征的不科学消费观日益滋生。高校大学生刚开始独立的生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方面还尚未成熟,在面对这种注重消费的享乐主义思潮时容易产生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第三,家庭因素。一方面,在目前“高考决定一生”应试教育体制下,父母将课本知识教育视为家庭教育的全部,其余一切被当成冲刺高考的干扰因素。理财观、消费观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使孩子在走进大学生活后成为不成熟的消费个体,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力,结果走进消费误区。另一方面,家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人物,家长自身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所谓“见贤思齐”、“身正为范”,当前一些家庭里,家长的消费习惯有所偏差,导致孩子进入学校后消费行为出现问题。
2.个人主观因素
大学生消费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地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消费都是父母埋单。消费基础的薄弱、消费经验的缺失、消费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媒体的误导时毫无抵御能力。宁愿负债也不要在消费时丢了面子,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使大学生掉进了不理性消费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三、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从传统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消费到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转变,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尤其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环境生态严重恶化的时代背景下,从生态环境角度,只有必须建立超越消费主义理念,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在价值取向上,完成一次根本性转变,超越消费主义建立,不再以无限追求物质财富方式,追求人生价值。要以精神世界的丰富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为价值取向,使人的品质、能力和生活意义完整和丰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提升和个性全面发展。只有精神价值和道德修养提升,才能从本质上体现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之上品性,表明人类在精神上走向成熟。在保障基本生存消费前提下,追求精神需要是更高层次目标,消费要有利于人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人全面发展。
1.建立生态系统观
据系统论、生态学等现代科学,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说是封闭和孤立的生态系统,其自身资源、能源和污染净化能力有限,任何超过自然承载能力的物质、能量消耗都会导致整体的变化以致某一功能消失。作为生态系统中一员,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系统稳定,一旦自然生态平稳遇到破坏,一定会威胁到人类安全生存。要求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客观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资源观,自然资源作为生产生活源泉是重要也是有限的。重视自然价值,不能为一时利欲而无度索取,资源观要求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节约型、适度型理性消费方式,以节约为原则,不盲目地把挥霍看作是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进步,摒弃背离需要的“无意义消费”,重新把使用价值作为消费指向。尊重商品的功能价值,使“需要”重新成为支配消费的唯一目的,只有这样,挥霍性消费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被消除,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2.建立文明消费观
提升消费质量,理性消费取代感性消费,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提倡生态消费、绿色消费,积极倡导以提升人的品格。1988年英国人John Elkington和Julia Hailes在《绿色消费指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绿色消费的观点,指出消费者要用自己的购买行为去影响和鼓励厂商和零售商在环保方面做出努力,同时提出了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产品时的绿色准则。很显然,是从消费对象即从产品的角度对绿色消费进行界定,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绿色消费所蕴含的基本内容。
3.建立可持续消费观
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4年发表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的规定,是指在提供服务和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尽可能减少,使服务或者产品的生命周期,做到绿色消费。在构成一国的GDP经济增长中,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如果说投资的性质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外贸的性质直接与商品交换相关,而消费就在于各类物资的终级耗费,那么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生产重要性,还依赖于商品交易的实现和最终的消费过程。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生产力巨大提升,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必然有生产过剩(绝对的或者相对的)阶段,商品因各种原因不能进入最终的消费环节,因而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出现了经济危机,这在马克思著作中有详细论述。无论是生产促进了消费,还是消费拉动了生产,从宏观角度看,人类在以往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的时代,最关注的是生产过程,到现代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可以随心所欲地生产各类产品时,消费领域就是制约了经济发展重大环节。
四、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培养路径
1.高校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主阵地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想在未来的社会站稳脚跟,当下任务就是要努力学习,而不应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享乐。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去获得。再者,要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节俭、绿色、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第二,将消费行为纳入高校学生手册。大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免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失去控制,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和谐消费道德的长效机制,发挥规章制度对消费道德行为的规范作用。首先,在学生手册中,要把各项科学的消费行为规则具体量化,清楚地写明什么样的消费意识和方式是科学的,什么样的是不科学的,使和谐消费道德意识充分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其次,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中,对有利于节约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予以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对那些违背和谐要求的行为予以制约和惩罚,比如把是否遵守制订的规章制度与各种评优评先及奖学金等挂钩。[3]
第三,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财商”。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已成为新世纪高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财商”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将钱财发挥到它的最大功用的能力恰恰是生活阅历不深的青年学生所缺乏的。他们往往只具备消费的冲动和能力,但缺乏消费理性。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钱财的统筹安排,应成为现代大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针对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没有理财经验,学校应当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专题教育。可举办消费知识的专题讲座,还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多阅读关于消费方面的书籍等。班主任、辅导员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帮助学生学会理财,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盲目消费,或者是享乐消费。
第四,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树立自立自强学习标兵。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娱乐消费场所和平台。组织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讲座、消费品的欣赏与鉴别消费观念大讨论等,构建良好的消费道德教育载体。同时,在校园中选拔自立自强学习标兵,让这些自立自强大学生标兵感染周边的同学,模范的带头作用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
第五,将大学生消费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体验金钱来之不易。大学生应该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走出校园,加深情感体验,积极参加勤工助学,体验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酬劳的快乐,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进行反思,自觉纠正自己的不良消费行为,合理安排消费结构,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2.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首先,家长要端正消费价值取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在消费行为上给孩子做出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指导孩子的消费行为,并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其次,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消费观教育。同时,严格控制子女的日常生活费用,有些情况下,正是由于家长的溺爱才助长了他们的奢侈消费之风,不能“有求必应”,要求子女做好预算,指导他们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
3.净化大学生消费教育的社会环境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同时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消费贯穿于人的一生,与我们人格中的其它方面相辅相成,因此需要大力营造一个科学消费的社会大环境。
第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以引导、协调和监督,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建立科学健康有序的消费秩序;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杠杆调节或者影响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信用卡市场,禁止向大学生推销和提供可透支的信用卡;加快制定完整的规范人们消费行为的法律法规步伐;组织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全面调查清理校园周围的环境。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道德的形成提供有利的保障。[5]
第二,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健康消费的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弘扬社会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对炫富消费、攀比消费及奢侈消费进行批评报道。要加强媒体的监管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尤其要严格广告管理,重新进行广告定位,加强广告伦理规范。[6]
4.加强自我教育,促进正确消费价值观的形成
自我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首先,应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正确处理消费问题的前提,否则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消费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消费行为;其次,要自觉培养良好消费习惯,提高自己的储蓄理财意识,这是大学生正确合理消费关键;最后,要懂得感恩。古人云: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学会体谅父母,深切感悟到父母劳动的艰辛,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科学、健康、合理地消费,使每一分钱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养成合理消费、适度从俭消费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迎春,宾 迎.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科学教育研究),2007(3):47-48.
[2] 陈建华,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106-111.
[3] 彭志敏.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优化对策[J].中国商贸,2011(10):39.
一、大学生消费观现状
1.在消费结构中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据网上调查显示,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如: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我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元~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2000元,而这笔钱一是用来支付伙食费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二是用来购买学习资料(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有时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
2.追求时尚和名牌受到大学生的亲睐
青年始终是大学校园中的主体,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在大学生消费中最突出的消费项目就是使用手机。调查结果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60%。此外,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的目标。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3.体育健康消费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前提,对体育与健康两者相关程度的认识,取决于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是否全面,体育健康意识的需求必然转化为消费行为的桥梁,也必然是通过市场得以实现。据调查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中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选择定期参加体育锻炼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去进行体育锻炼的。这表明大学生的健康消费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也逐渐提高了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等社会性各方面功能的了解,形成了一定的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问题
1.缺乏消费理性,自控能力不强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大学生过分追逐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大学生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在消费问题上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同样符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3.盲目消费,过分展示自我
与成年消费者不同,大学生一般没有从众的心理特征,这一特征与追新求奇、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有关,处于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心智、生理已经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但生活、经济上却仍然有很大的依赖性,必须依靠家庭的资助才能良好的生活下去,并能在自由支配金钱的情况下,随行所欲地进行消费,追求、展示自我,如:吃讲究情调,穿追求时尚和名牌;谈恋爱追求情感,大量进行物质投入;交朋友不惜重金;网费、话费节节升高,追求“舒适、时尚、流行”的生活方式。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财富持续增长,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有钱,也不断受到企业的广泛重视。
4.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我们曾经搞过一次关于大学生在消费调查,其结果有近16%的同学在350元以下在比较困难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近29%的同学在360元~520元之间,这属于中等水平,还算过得去。有近35%的同学在530元~850元之间,这是属于中上等水平了,手头稍为宽泛一点。有近15%的同学在860元~1350元之间,这就比较自由了。还有5%的同学月消费1360元以上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该出手时就出手”了。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消费数额的增加,结构的变化,方式的多样化也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样一支群体是如何花钱,消费结构又是怎样?记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级之间,男女同学之间,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年级越高,消费水平也随之增长时尚化、个性化,使消费标准不断增长,大学生个性化消费的增多已成为趋势与潮流。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的追求。
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研究在先
在思想理论教学中,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教育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变理论教学空洞无物的说教,为理论教学联系实际。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2.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倡导责任意识
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具有独立的意识与理智消费的观念。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3.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树立财商观念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
4.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提高体育健康水平
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能力将随着其家庭收入的增加和个人的经济能力的增加而提高。当大学生的基本物质的到满足和满意的时候,他们才会把钱花在体育上,因此要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健康消费观。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5.加强对大学生消费意识,培养节约行为
面对大学生的花费问题,社会、家长、学校应该怎样看待?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合理健康地消费,我认为,应结合‘消费教育”开节约课,甚至不仅是大学生,中小学生都应该配备从小节约的相关课程,不定期地给学生灌输节约理念。”同时,也向大学生提出倡议:“节约不是‘丢面子’,并希望更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节约上大学’,不仅节约自己私人财物,更要节约社会公物、社会能源。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消费伦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消费伦理意识的培养中,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消费伦理认识能力;而且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伦理修养,还要努力营造节俭的社会氛围。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参考文献:
[1]网络互联:
一、中低消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月消费额集中在300 元~800 元之间,占调查总体的77.8%。二、高消费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为22.2%,消费额在800元以上的人数较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调查结果,择能对大学生消费观做出新的评判。即大学生的家庭收入,被调查大学生的家庭月均收入在500-2000元、2001-4000 元之间的分别占39.6%和24.8%,共占整个样本的64.4%,而家庭月均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不高,仅占12.4%,月均收入在500 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3.2%。但是,以上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大学生消费从在不合理现象,即有超出家庭负担消费之现状。
二、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
三、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但即有一点值得肯定费,大学生消费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可是随时代变化又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讯、娱乐等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学生中均占一定比例,为总消费支出的36.8%,尤其是电脑、手机、MP3 等消费品已经占据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第二位,达到3 1 . 1%。另外就是伴随着这些用品的增多,大学生日常的花费有够呢多倾向于话费、网费、电子无间的维修费用。
四、消费方式缺乏合理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8%的同学消费存在随意性,大多人认为消费不应管理得过死。另外一种现象也值得深思,有19.2%的同学认为消费与心情有极大的关系。这一情况又可分两种,13.5%的同学反映,他们会在心情不好时选择出去购物来发泄心。另外5.7%的同学则在他们心情愉悦之时,很同学一起逛街,吃。
但是,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五、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六、社会环境原因。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
针对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缘由分析,我作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一员。我又有自己的另外的认识和感触。尽管我们的消费观出现了背离中华民族传统节约的良好美德,我们人有信心通过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和积极引导,逐渐改善目前存在与大学生中间的不合理的消费现状。还要继续保持我们以有的良好消费观念,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新时期和各大学生。为社会做跟多的贡献以下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会对每一位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有帮助的。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改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科学的消费观3、形成良好的消费方式4、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2.是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通过开展以“青年投资俱乐部”、“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国民财富和纳税意识”、“个人信用消费和信用借贷”等为主题的具体活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投资、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自觉主动地接受消费教育。
3.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大学生绿色消费现状
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程度。对于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本调查采用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听说过绿色消费吗?“从调查情况来看,9.2%的被调查者没听说过绿色消费,45%的被调查者不太了解绿色消费,比较了解绿色消费的被调查者占总数的45.8%。至于绿色消费的具体内涵,35.5%的被调查者认为就是购买绿色产品,47%的被调查者认为所谓的绿色消费就是考虑环保问题,17.5%的被调查者虽然表示虽然听说过绿色消费,但对于具体什么是绿色消费并不清楚。对于绿色消费的意义,绝大部分被调查对象都能笼统地提到环保、健康,但缺乏具体的说明。
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态度的调查。一般来说,一个消费者对环保的态度会影响其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态度,所以本调查在绿色消费态度上设计的问题是“你是否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和“你购买产品时首先关注的是质量、价格、品牌、环保、健康?”这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只有53%的被调查者给出肯定回答,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超过40%的同学不在意或者没有意识到消费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对于第二个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首先注重质量的34.3%,注重价格的占35.5%,14.4%注重健康,10%注重品牌。对于环保关注度低于6%,这说明大学生在消费态度上,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几乎很少同学真正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性。
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调查。针对绿色消费行为,本调查选取的问题是“你和你的同学使用一次性物品(包括一次性的纸巾、餐具、杯碟、筷子、塑料袋等)的情况。”选择“非常普遍”和“较为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的被调查对象达到了87.4%,可见大学生使用一次性物品时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大部分一次性物品时塑料制品和泡沫制品,众所周知,塑料和泡沫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会耗费大量资源,而且这些制品又难以降解,随意丢弃不仅会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对周围的环境又会造成潜在危害。
此外,对于一次性物品中的纸制品和木制品,需要大量木材作为原材料,比如,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这会严重损耗我国的森林资源、破坏森林植被,并加剧水土流失和温室效应。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时,笔者了解到大学生使用一次性物品之所以如此普遍是一方面是因为一次性物品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另外一个原因是学校周围的便利店、小吃店的塑料袋、快餐盒、一次性碗筷等都是免费提供的,为大学生使用一次性物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知和关注,但总体还是处在认知的低级阶段。虽然大学生接受的正规系统教育中没有专门针对绿色消费的培训和教导,但是当代大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了一些绿色消费的知识和绿色消费的意义,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认知,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正是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绿色消费教育,所以当代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体还是处在绿色消费认知的低级阶段,不仅表现在一些大学生甚至还没有听说过绿色消费,对绿色消费的意义缺乏深入的了解。
大学生绿色消费态度和行为滞后于对绿色消费的认知。如调查结果所示,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关注绿色消费,认识到绿色消费的意义和必要性;但在消费态度上,往往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几乎很少同学真正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性。具体到消费行为上,绿色远没有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首选理由,大学生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没有过多顾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绝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商品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还是价格和质量;还有当绿色和便利二者需要选其一的时候,不少的大学生会选择便利,一次性产品使用的普遍性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可见,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态度和行为滞后于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认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6-0000-00收稿日期:2006-12-1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D056)湖南省教育厅资助课题(05C768)作者简介:张洪(1968-),湖南辰溪人,副研究员。从事高校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段振榜(1963-),男,湖南涟源市人,研究员,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工作;李家其(1963-),男,湖南涟源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研究。
消费主义是指人们的―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它是二战后在美国社会兴起的―种以消费至上,享乐至上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传入我国,既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和政治目的扩张的外部原因,又有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生产和消费的均衡问题的内部原因。消费主义重物质消费,轻视精神文化消费;重视个人的目前享乐,忽视人的精神价值和人的发展。从经济意义上讲,“消费主义”表示的是与现代化、城市化相伴而产生的,以满足人们超过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欲求”为特征的大众消费模式;从社会层面讲,“消费主义”则表达的是伴随这种“大众消费”模式的社会各领域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它具有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主张消费至上;它将所消费的商品看作是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依据,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与幸福生活的象征。尽管“消费主义”还没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话题,但确已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其人生价值观。因此,从深层次揭示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其畸型消费引发的不和谐音符,对于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中华民族素以节俭勤劳著称于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信奉“量入为出”、“积谷防饥”的消费理念。然而,伴随着消费主义在大学生中的蔓延,传统的消费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崇尚物欲,跟风攀比的另类消费观。
1.请客吃喝风流行
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下馆子、进酒店请吃已不再是新鲜事,其理由千奇百怪,变为“常有理”,过生日理所当然,老乡来访亦在情理之中,得了奖学金、当了干部、入了党,人逢喜事不请也得请,收了汇款单见者有份,就连自己崇拜的偶像出了新专辑也都成了请客的借口。理由多多,请客自然多多。其开销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有时―个月的生活费就这样一次挥霍了。―个依靠父母供养的求学者,为此不吝父母的血汗钱,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说不过去。
2.电信消费一路攀升电话拉近了大学生与家人、朋友的时空距离,也自然增加了学生的开支,不仅有IC卡电话,拥有手机的学生人数比例不少,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手机拥有率高,手机成了基本通讯工具,消费数额较大。另一个标志就是网络,现在,无论在哪―所大学的周边都拥有一至两处网吧一条街,而且生意异常火爆,座位占用率极高,许多学生不惜代价玩通宵,在网上聊天、打牌、玩游戏,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己。
3.感情投资开销大
现代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学生比例亦不低。一些男孩子为了追求倾慕的女生,把化妆品、零食、鲜花当成攻心的利器。带女友出门,动辄打的,上街购物出手大方,凡是女方看中的衣物,―般慷慨解囊,逛公园尽量有求必应,进咖啡馆、进酒吧、蹦迪也偶尔为之;至于遇上情人节、圣诞节、生日等重大节日则是竭尽全力,大显身手。―群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俨然―批自食其力的消费者,养活了―大群商家。
4.个性消费此消彼长
许多学生在努力适应社会过程中最明显的表征就是消费选择的模仿化和个性化趋向。男生为体现男子汉的气质与风度,随波逐流地抽烟、勉强训练喝酒,刻意用白酒练功。女生则对时装、化妆晶、各类首饰情有独钟,模仿港台影视歌坛明星包装打扮方式,追逐流行的XX 服、XX 衫、XX 鞋,少数女生的发型也是追求时尚,不惜代价。
5.炫耀型消费充斥校园
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自我需要的满足,而是以与众不同的消费档次炫耀于人。现在大学陵园流行电脑、手机、Mp3“三件套”,穿名牌,显阔气,怀有显示自己家庭富有的心理,借以博取同学的倾慕,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炫耀性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殷实富有,属于实力派炫耀消费;另―种是有炫耀之心而缺乏炫耀之力,“打肿脸充胖子”,这―类炫耀消费,完全失去了消费原本的价值与意义。
二
1.下药型社套不倡导挥霍者
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匹夫有责。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人民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不少人的潜意识里还认为中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国有13亿人口,基数之大决定了浪费一点,稍微忽视―点即是灾难,而节约一点,重视一点即是财富和希望。一反一正,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巨大效果。一个是破坏性的,―个是建设性的。现在,建设节俭型社会,在国外已是成为全民的共识。在韩国,人们不再用竹木牙签;在比利时,节电,从小事做起;在日本,生活节能由点到面;在意大利,暖气,按需调节。建设节约型社会,只有达成共识,形成风气,才能达到目标。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应该有个准则,取舍标准就是国家民族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大计。从这个意义上来分析,我们大学生的畸型消费与世界潮流不合拍,与国家现实不合拍,与大学生的特殊使命不合拍。
2.建设和谐校园反对畸型消费
“和谐”历来是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亘绵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是一个“和”字。从哲学上讲,是天地万物运行所遵循之道,为宇宙人生的最高准则。对人类本质而言,是―种思想境界和心灵期盼,对社会的一种理想追求。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人际的和谐,教育内容的和谐和培养目标的和谐,努力创建一个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系统。现在在校大学生个个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再要,有时还没来得及要就已负债累累,常常使他们陷入窘境,进而引发许多社会问题,频现媒体的“负翁”、“负产阶级”、“月光族”这一类新词,正是对这一群体面临窘境的真实写照。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了不良消费心态,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扭曲了校园的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管理教育的难度。
在部分大学生畸型消费的同时,部分贫困大学生却无法维持正常的基本生活。据200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每个月生活支出在100元以下的贫困学生占28.79%。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困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两相对比,反差强烈,如此更加引发贫困学生的自卑心理、生活压力、学习压力,不利于整个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精神境界的低沉,幸福感降低,进取心减弱,精神颓废甚至道德堕落。
3.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悖
今年3月4日,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时代性和我们社会的要求,是我们整个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体现,有什么样的荣辱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八荣八辱”,从不同方面厘定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也从不同方面界定了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他人相处的价值取向。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应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提高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增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是把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内涵的核心和评价一切消费括动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并把这一标准贯彻到吃、穿、住、行、用等各种消费形式中去,使各种形式从不同方面都为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服务。我们强调合理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提倡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俭朴的节俭消费观,反对及时行乐,奢侈挥霍的消费主义观;强调理性消费,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攀比、从众的病态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消费,反对不健康或有害的精神文化消费,杜绝非道德、反道德或违法犯罪的“灰色”、“黑色”、“黄色”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反对一味强调娱乐性、消遣性捎费。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配合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时代信息化的极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1]。在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额越来越大,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观念对其同龄人群甚至整个社会群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因此,我们有必要去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分析其消费心理,并随时关注大学生消费理念的变化,加强探索其变化的原因,从而开展相关的学习指导,引导大学生们建立一个健康的价值观、消费观、人生观。本研究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分析研究,旨在初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特点,并探讨其消费理念的影响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消费心理指导提供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某院校临床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全部42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12月。
(二)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遵循尊重、知情同意、保密的原则,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班级内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
(三)研究内容
问卷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特征。
(四)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过反复设计、论证和修改,以确保问卷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调查员为接受过统一培训的大学生。调查问卷现场回收后,由调查小组负责人审核,对无效问卷进行剔除,对合格的问卷统一进行编号。
(五)统计分析
问卷经EpiDatav3.1进行双机录入,检核、校对后,建立数据库,用EXCEL2003和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
(一)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问卷417份,回收率为99.29%。剔除7份调查信息遗漏超过50%以上者,有效调查表410份,有效回收率为97.62%。男女性别比为0.63:1;汉族348人,占94.05%,其他民族22人,占5.95%;家庭居住地为城市的226人,占66.00%,城镇的88人,占21.84%,农村的49人,占12.16%;学费为4800元者229人,占55.85%,5600元15人,占3.66%,16500元114人,占27.80%,其他情况为52人,占12.68%;学生家庭月总收入2000元以下者61人,占14.99%,2000~5000元者171人,占42.01%,5000~10000元者126人,占30.96%,10000元以上者49人,占12.04%;学生每月生活费800元以下者114人,占27.80%,800~1000元者139人,占33.90%,1000~1500元者118人,占28.78%,1500元以上者39人,占9.51%。(见表1)。
(二)消费心理的特点
本次问卷调查有5道题涉及到消费心理的特点。大学生在某项消费时,考虑价格高钱不够用者110人,占26.89%;考虑该商品实用性者275人,占67.24%;考虑该商品的档次16人,占3.91%;其他8人,1.96%。购买过程中,最注重产品的品牌有50人,占12.20%;最注重质量有270人,占65.85%;最注重外形美观有53人,占12.93%;最注重价格的有26人,占6.34%;其他有11人,占2.68%。消费中对于”勤俭节约”的理解,赞成”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有177人,占43.48%;赞成一定范围内可以提倡“勤俭节约”,有213人,占52.21%;赞成”勤俭节约”以前曾经有用,现在已经过时,有12人,占2.94%;其他选项6人,占1.47%。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中,选择量力而行,不能入不敷出有330人,占80.68%;选择不能只讲吃穿,娱乐休闲也很重要,有37人,占9.05%;选择只要自己喜欢,价格贵贱无所谓,有22人,占5.38%;选择讲究品味,追求个性,选择品牌,有8人,占1.9%;选择分期付款,超前消费,有2人,占0.49%;选择有多少花多少,作月光族,有10人,占2.44%。在消费理念中,选择物质者35人,占8.56%;选择精神者78人,占19.07%;选择物质精神并重者292人,占71.39%;选择不知道者4人,占0.98%。(见表2)
(三)大学生消费观念及其影响因素
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2],主要分为理性消费和非理性消费。本次调查选取4道能够反映消费理性与否的题目(消费时节省程度,支出的记账频率,生活费的分配规划,盲目花钱的频率),赋予分值总分Y,发现Y大小与人数呈正态分布趋势,从而将Y分为二分类变量,0为理性消费人群(小于等于8分),1为非理性消费人群(大于8分的)。以消费理性与否作为因变量,探讨消费理念与居住地,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月收入,月消费总额6个因素的关系。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得出,家庭月收入、月总消费额两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和月总消费额亦是消费观念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OR=1.279(95%CI:1.045~1.565)和OR=1.714(95%CI:1.415~2.077)。居住地,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与大学生消费观念无统计学关联(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3),最终筛选出月消费总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总消费额为消费观念的危险因素,OR=1.753(95%CI:1.399~2.198),居住地,父亲文化水平,母亲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母亲职业,家庭月收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无统计学关联(P>0.05)
四讨论
“消费”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义上指“人们为了满足生产以及生活的需要,进而对物质资料消耗和使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则主要指生活消费[3]。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本校大三学生家庭月收入大部分都能多于2000元,学生的月生活费平均在800至1000左右,其消费水平与2013年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中所提到的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元相符合[4]。在消费心理特点方面,大学生群体较其他社会群体有很大不同:他们追求个性,倡导新潮,具有较强的购买欲望,并在消费时会有情绪化表现[5]。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能够体现出这些特点,并且我校大学生消费心理总的特点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重视产品的质量、实用性和价格,其消费心理是相对理性和成熟的;多数大学生追求物质精神并重的消费观念。在消费理念方面,家庭月收入和月消费总额越高,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表现为越不理性,这种现象可能与以下两方面有关:首先,由于大学生处于较年轻的年龄阶段,他们心理还尚不够成熟,得到过多的生活费而缺乏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他们会追求时尚而盲目消费,心理上的攀比趋势会逐渐加强,因而造成不理性消费的观念形成。其次,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依赖于父母,其经济独立性观念并不强烈。家长每月给予的生活费相对稳定,即使出现不够花的情况,父母还是会给予支持,这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大学生在消费时没有太大的顾忌,使得其经济独立意识薄弱,逐渐形成不理性消费的观念。基于以上的结果,学校在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并培养学生们形成独立经济意识,合理计划自己的消费支出,使大学生们的思想逐渐成熟,消费更加理性。
作者:李鑫 彭洪 张微 郑晓荣 张琳 李彦坤 赵亚双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参考文献
[1]林梅.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设计——基于S市若干高校的调查数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2).
[2]刘珺.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分析——以中南大学为例[J].神州,2011,11:091.
1.引言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习的研究者们逐渐将研究重心从“如何教”转向对学习者――学生“如何学”的关注, 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Rubin在70年代率先描述了成功学习者的共性特点,之后,西方的研究者们纷纷从学生的角度探讨影响英语学习成绩的各种因素。学生的语言学习观念的调查研究就是其中之一(文秋芳,1995:5)。语言学习观念是影响语言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对语言学习的观念带入课堂。
国内外学者都对语言学习观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国外学者如Riley指出,学习者关于语言及语言学习的观念可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在学习语言时的态度、动机或行为;Ehrman和Oxford发现学习者相信自己能够学好语言的观念与其在口语和阅读上的精通程度呈显著性相关。Ausubel(1978)指出影响学习者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有的东西,即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学习观念则是学习者原有知识的重要部分。学生所持英语学习观念的正确性无疑会对英语学习产生重要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对语言焦虑的作用上(Young, 1991), 更多地体现在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上(Wenden, 1987)。国内研究者文秋芳(1995)确认了英语学习观念分类,分别是:形式操练观念、功能操练观念、母语观念。文秋芳认为要调整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策略,就必须使他们的英语学习观念发生变化。戴炜栋和王栋对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观念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学生普遍认为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实践比掌握语言知识更为重要,因而不赞成通过翻译的方法来学习外语。
总体来讲,国外语言学习观念研究开展相对不够广泛,而我国外语界对语言学习观念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调查还很少见。本调查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的实际现状,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找出学生学习观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讨解决之道。
2.调查方法
2.1调查目的。
从学习者的角度了解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学习观念的现状;从学习者的角度评估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学习者的角度讨论如何更好地从事大学英语教学。
2.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学生主要来自于河南省,少部分来自外省。另外,调查采用当堂发放问卷、当堂收取的形式,回收率为100%。
2.3研究工具和数据处理。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研究,采用结合Horwits的《语言观念调查量表》(BALL1)和国内文秋芳所设计的学习观念调查问卷(文秋芳,1996)自编的问卷调查表。该问卷主要分从三个方面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观念,即英语学习能力、英语学习方法和英语教学。对采集来的数据,主要采用统计的方法,算出在问卷调查的各项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得出结果。
2.4调查问卷结果数据的处理。
2.4.1英语学习能力
经过调查,71%学生都相信语言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但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85.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学好一门外语。这说明虽然学生对自己的外语能力不是很自信,但他们大都认为外语学习能力并不是决定因素,只要经过不断努力都会把外语学好。由此来看,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对能学好一门外语还是很有信心的。70%以上的学生认为儿童比成年人学外语容易。其实,儿童和成人各有优势,儿童的优势主要是心理和生理上的某些方面,他们的发音可能更地道、准确。但外语学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而对一些较难的语言内容,成人学习者更有优势。他们自控能力强,心理等方面更成熟,会有意识、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认知手段,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4.2英语学习方法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对英语学习方法的观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习方法主要停留在传统的观念,7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跟着老师一起练的,89%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必须背单词和短语,67%的学生认为交流语言的流利度比准确度更为重要。在对学生学习时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调查时发现,93%的学生认为不断评估自己的进步对学好英语很重要。另外,85%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要有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师长期教学中形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和帮助。
2.4.3英语教学
在对英语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对“要是老师教学水平不高,学生肯定学不好”的选择,86%的学生选择的是同意。另外,76%的学生认为中国并不缺少学英语的环境。91%的学生认为“进行大量的英语练习有助于英语的提高”,97%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一定要有好的教学方法”,84%的学生认为“对学生英语学习中犯的错误一定要坚决改正”,82%的学生认为老师应尝试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很重视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教师态度,教师应该采取更多的英语教学方法,尝试更多新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3.建议
3.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英语教学的理念。
教师应该针对独立院校学生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安排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让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比如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不要一味地照着课本念,一味地讲解单词、翻译、语法,尽量想法设法创新英语教学法,采用讨论法、表演法,创设有意思的问题情境,结合英语电影、英语歌曲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施教。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通常包括英语使用技能、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交际能力等。独立院校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潜力尽可能地挖掘出来。
3.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他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通过吸收调整,建构出适合自己的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对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求,试图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将更多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的授课方式要侧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从多个视角去阐述问题。另外,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探索的能力,并且要求学生经常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针对每个学生情况的单一性,应进行个性化指导,给予他们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反馈意见。
3.3营造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G. Losanov)。人们最原始的认知通常表现为内心的一种好奇心,随着新奇事物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其消失而消失。教师应抓住学生认知的这一原始特性并加以引导,把学生的不稳定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英语学习的稳定兴趣上去。通过兴趣作用把英语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需要,培养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4.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出,尽管很多学生已经学习英语多年,但是他们有关英语学习的观念仍然有一些是消极的,并且对英语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观念对现实有较强的过滤作用,正确的观念虽然并不一定能保证学习的成功,但是正确的观念能引导学生利用好自身的内在资源,意识到外在资源的丰富性,从而增加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励哲蔚,2007)。同时,学习者的观念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Horwitz, 1987),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在大学生入学初期了解他们的英语学习观念,了解他们英语学习的实际,在推行科学的英语教学理念的同时对他们的学习观念给予帮助,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观念作正确的评价,并且能运用正确的观念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更快、更有效地适应大学的英语学习,并进而成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Wenden,A.and Rubin,J.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Prentice-Hall,1987.
[2]Horwitz, E. K. The 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 of beginning university 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8.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戴炜栋,王栋.一项有关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观念的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2.5.
[6]樊丽君.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调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8.
1.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1)情感消费
大学生是社会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消费群体,他们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但是在消费中却表现出时尚、新潮的消费特点,在消费过程中带有更多的情感因素。他们不仅要求商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还需要商品美观、能够满足心理上的愉悦感。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理性认识还不够,大多依靠感性认识,当外界事物对他们的情感产生一定影响时,他们就会跟着感觉做事。而且随着大学生独立性的逐渐增强,他们在消费时更多依靠直觉和情感,容易感情用事。
(2)形象消费
当前的大学生不再是只会学习的学生,他们追求时尚、感性、率性,在消费时容易出现冲动。在物质以及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大学生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而且随着社会就业压力以及人力资源的紧张,大学生们不得不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形象魅力。
2.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1)盲目消费
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不愿在消费过程中听从家长的安排,开始要求自我选择,自己对消费性行为进行支配。大学阶段的学生十分愿意交朋友,聚餐、出游等活动都需要经济条件作为基础,并且这些资金都能够为自己的所支配,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就需要依靠家长的帮助,但是这种突然由自己进行金钱支配,很多学生由于没有计划会出现盲目消费不理性消费的情况。
(2)虚荣、攀比心理
大学生在满足了自身的物质以及心理需求后,需要获得尊重需求,他们所做的各种努力就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在消费领域中,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求其实是一种炫耀的心理表现,而攀比心理是一种好胜心,在消费过程中相互攀比、追求时尚与流行。
(3)恋爱消费和超前消费
在大学生的恋爱过程中,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也是比较强的,大学生认为恋爱不仅是甜蜜浪漫的,也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做基础的。而且当前社会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得大学生中出现很多超前消费、透支消费的现象。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消费观念的途径
1.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是由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影响的,因此大学生应积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做出科学的规划,消费计划要与自己的经济能力相符合,并且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大学生在消费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出现盲目攀比、虚荣等消费心理,很多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自己的情感的影响,盲目做出消费的决定,因此应在大学生中提倡文明消费的行为,避免不良消费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2.学校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
学校应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心理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做好教育工作,邀请专家进行教学指导,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指导。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个别指导,更好的了解学生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对大学生的消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7(a)-0241-02
现代的大学生们基本上是“95后”,他们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消费人群。他们出生于1995年以后,现在已经是大学校园里的主流。“95后”这一群体从一出生开始就处于相对优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消费环境与原来相比也不大相同。这种情形下,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不仅有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大学生们作为未来社会消费潮流的引领者,他们具有的价值观念、消费理念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树立消费观,进行合理的消费行为,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1 “95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分析
大学生在社会上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消费能力呈逐年增加趋势。从宏观上来分析,大学生们的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呈现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受现代社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享乐主义、超前消费在大学生消费思想中盛行,使得他们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与大学生的身份不符。大学生们的消费观还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追求时尚,易受冲动影响
“95后”大学生具有这一时代特点,思路开阔,充满活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成为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的行动者。他们体现在对名牌事物的追求上,对新兴消费方式的大胆尝试与应用。以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进行调查问卷分析,在校大学生有一部分的消费归结为冲动型。他们存在盲目购物消费的现象,易受外界干扰。一些消费往往是没有计划性的,甚至有些是超出自己生活费用的支出。尤其是部分谈恋爱的同学,为了赢得恋人的“惊喜”,把家长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给他的生活费大手大脚的花掉了。
1.2 在物质消费上偏重娱乐型
现在的大学生们拥有比他们的家长们好很多的家庭经济条件,大多数同学都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95后大学生生活在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他们更加注重享受生活带给自己的乐趣。在大学生实际消费中,还是偏重于娱乐性,在文化精神方面的消费还不是很多。通过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每个月用于购买书报的花销都不够30元,而花费在购买化妆品、娱乐、在外聚餐的花销都高达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2 “95后”大学生消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95后”大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多方面影响因素的体现,主要是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媒体宣传、家庭、学校的教育引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起来,这对家庭消费格局也带来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收入差别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形式,家庭经济条件好的“95后”大学生自然就流露出享乐主义,艰苦朴素、节俭对他们来说早已过时,追求时尚、个性,才能表现出他们的与众不同。相对于大部分一般家庭的大学生们,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受到前者的影响,造成相近消费水平的同学以及差别很大的同学之间盲目攀比,导致发生不健康的消费行为。
(2)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大众传媒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刊物、新媒体等。他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新信息来了解社会,但是媒体为了经济效益容易被商家利用,他会不全面的鼓动人们进行消费,并不能科学的对大家的消费观进行指导。
(3)家庭影响因素。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消费观念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一般情况下,家长收入水平高,收入稳定,其子女在学校的消费就显得比较从容,消费支出也比较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的消费行为也会比较理智。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系。“95后”大学生独生子女多,家长们对孩子格外关注,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的消费情况不加过问,总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做法不利于大学生们健康消费观的形成,容易出现消费误区。“95后”大学生们每个家庭条件不同,从小形成的消费观也各异。城乡观念不同,致使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们消费观念也不同。一部分同学在不良消费观念影响下,容易养成攀比、追求时尚的消费观念。
(4)个人理财观念。大学生理财观念不强,对理财的认识不深刻。从本质上来说大学生个人理财观念与其个人消费还是有一定关系的。他们的消费观合理与否和其理财能力息息相关。“95后”大学生冲动、享乐型的消费会打乱他们原来的消费计划,与之相反则帮助他们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加深他们对理财的认识,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从大学生们平日里的消费行为就可以看出个人理财观念及能力。
3 “95后”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路径探究
3.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
大学作为人生黄金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时期。在大学阶段,做好大学生的思政工作主要就是对他们进行“三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学校非常关注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们逐步认识到需要坚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学生们真正从思想上摒弃享乐主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又是学生工作的管理者。学校要发挥辅导员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学生当中掌握他们的消费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在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们理财观念,增强理财意识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大学生理智消费。学校通过组织模拟股市大赛等活动达到让学生们主动学习理财的基础知识,让理性消费深入人心。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要引导“95后”大学生营造合理健康的理性消费氛围,不让享乐主义之风盛行,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3.2 利用媒体宣传倡导绿色消费
现代社会要充分发挥媒体的正能量宣传作用,在全社会宣传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媒体宣传全社会倡导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发挥引导作用,大力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培育健康合理消费观。对于媒体中出现的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的公益广告要大力宣扬传播,对于奢靡浪费的风气要予以抵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氛围。对于社会公众人物,尤其是影视明星,他们成为很多未成年人的偶像粉丝,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监督管理,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自己从严要求,对大众起到好的带动作用。重视网络媒体的教育功能,网络已经在大学生们中应用广泛,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社会及高校要充分l挥网络宣传阵地的作用,向大学生们传播积极的消费观念,化解他们消费中出现的问题。
3.3 重视家庭消费观念教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