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2:4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间传说大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关于的七夕对联大全上联:乞巧;
下联:化生。
上联:双星节;
下联:九华灯。
上联:槎泛海;
下联:鹊填河。
上联:翠梭停织;
下联:银汉横秋。
上联:五夜照天汉;
下联:双星会女牛。
上联:桥填闻噪鹊;
下联:河渡眷牵牛。
上联:郭公果膺寿考;
下联:杨妃私语长生。
上联:天街夜永双星会;
下联:云汉秋高半月明。
上联:晨起曝衣凭小阁;
下联:宵来设果拜中庭。
上联:云汉秋高,凉生七夕;
下联:天街夜永,光耀双星。
上联:好语到来,云軿星驾;
纵览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突出而有趣的现象,即大量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在历代民间艺术家手中重复创作。虽然它们也体现了巧拙之分、质材之异,但其表达的主题及主题语境表象却是永恒不变的。它看似肤浅,实则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它看似世俗,实则诗情盎然、雅意无限。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理想,也以寓意的方式表现了人们对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克服困难的伟大意志。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既有客观性的,又有主观性的。
1 中国传统图案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和吉祥寓意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巧妙地应用人物、走兽、花卉鸟禽、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祈福求祥。先民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在保持与自然物象的基本结构特征相吻合的前提下,应用的传统手工装饰塑造的纹饰造型自由、想象丰富、变形多样。传统装饰图案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已出现。最早的装饰纹样主要应用在基本的生活器皿上,以满足人们生活的最低需求。随着时代的进化、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图案开始应用在作为剩余产品交换的商品之中,从而促进了原始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进入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中国冶炼技术发展到了新的水平,青铜器造型及其图案艺术进入中国历史上装饰艺术的鼎盛时期。到了封建社会各朝代的宫廷皇室为体现其显赫权势,在皇宫建筑、御膳用品、室内陈设方面极为奢华,不惜用大量人力物力精心设计制作,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工艺美术向前发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图案的载体主要有两大类:宫廷及上层社会的器物、庶民老百姓的生活用品。前者多被称为“宫廷专业图案”,后者被称为“民间图案”。二者在装饰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多表现扬善惩恶、避鬼驱邪、大富大贵、吉祥如意。宫廷图案追求材质工艺的精致,民间图案则多随意、豪放,表达乡俗之情。在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里,无论是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民族还是不同的区域,其作为图案都有着相同的意义,即烘托主体、祈福纳祥。传统装饰图案从表现物象的种类看,有动物图案、花卉、汉字图案、吉祥图案等。其中,吉祥图案以其民俗性、大众化的特点,在装饰图案中历史最长、应用最广,在中国大地上始终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极强的生命力。
2 吉祥图案的符号化审美意蕴
吉祥寓意福、禄、寿、喜、财,是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表现的主题,具有较强的中华民俗特点,比起其他形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富有象征性和直观性,内容与形式也更完美。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人们保存了这种形式,并世代相传。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蕴含吉祥意义的图案,每逢年节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用这些吉祥图案装饰自己的房间和物品,以表现对良辰佳节的庆贺、对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和祈盼,也反映了人们向往美好物质生活、寻求精神慰藉的心理。
中国的吉祥图案表现形式大体有字形吉祥图案。主要有双喜图案,其含意是双喜临门,大吉大利;寿字、福禄双全图案;字形结合吉祥图案,如蝙蝠和寿字组成的图案,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同音,有幸福长寿的意思;单独形图案,如喜鹤与梅花,有“喜上眉梢”的含意;对称形图案,如双喜、双鱼,寓意好事成双;正反对称图案,如正反“福”字、“有”字,意思是福顺福到,顺也有、倒也有,在中国农村常被用到收藏谷物的器具及居宅大门上。
在人与自然长期的斗争中,人们爱用美丽温柔、雄健威猛的动物比喻男女刚柔的性格,并应用于装饰图案之中,如龙凤龟、麒麟、狮子、仙鹤等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在民间,龙凤纹饰则更多,如“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等。龙凤纹饰图形有其深刻而广泛的含意,龙集地上和水中威猛禽兽于一身,凤则集天上飞禽美丽于一体,两者相连多寓意男女爱情喜庆而美满,龙在更多时候象征了中华民族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们组成的文字和图形已成为寓意人世间阴阳和合、阴柔与阳刚的美好的词和符号。
中国吉祥图案的内容大体有吉祥求福、长寿喜庆等类型。其中,数字在这些图案中也有着重要的美学含意,是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例如,双喜盈门、三羊开泰、五子登科、六六大顺、八仙过海、九龙戏珠、十全十美、百吉、百利、百鄣韧及福每一个吉祥图案在民间都有动人的故事和传说。
中国吉祥图案的构成素材来自人们熟悉和喜爱的事物、民间传说及宗教故事,在此基础上加以想象、添加和整理。艺术表现语言多以直喻、隐喻、求全、谐音、象征为主,如五福捧寿图案,图案中五个蝙蝠环绕着一个“寿”字,五福是长寿、宝贵、康宁、道德、善终;百吉图案,也叫“盘长”,它无头无尾,无始无终,可以想象为许多个“结”字,借“百吉”之身象征“百事吉祥”。
3 吉祥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符号化的应用
中国传统图案背后的浪漫情怀传递了先民们平静、乐观向上的人生信息,使后人们迷恋其中、难以割舍。对美好事物心存向往,其蕴含的精神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人的设计理念和视觉表达。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将中国传统图案转换成设计符号的佳作。例如,大家熟悉的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之一“盘长”图案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现代通信网络,寓意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畅通无阻,同时也象征其事业无以穷尽、地久天长。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符号化的标志设计,增添了商业文化气息和团队亲和力。又如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台标,借用了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凤鸟”图形,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现代感,反映了一种厚实的文化底蕴。近几年来,无论是在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还是服装设计上,都大量地应用了中国民族艺术元素将其符号化,如来自民间传说的奥运吉祥图形“福娃”及奥运开幕式舞美设计,都大量地应用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作为视觉语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艺术的魅力。
2021年小年是哪一天2021年02月04日,星期四,农历腊月廿三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民间传统上的小年(扫尘、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随之效仿,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小年的来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人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小年的习俗大全祭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扫尘土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剪窗花
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贴春联
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民间图案来源于生活,植根于人民,服务于大众。它土生土长,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它与宫廷图案,专业图案的区别不仅是设计者不同,使用对象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而且在内容与形式以及工艺制作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它处处都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民间图案与民俗活动的关系
民间图案来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它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所用,还与民俗活动有者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人们根据不同的活动,制作相应的图案用以表现和烘托活动气氛。如春节前夕,人们要剪贴窗花,迎神祭祖,贴门神去妖避邪,以求来年人丁兴旺,五谷丰登。除了春节外,还有元宵节用彩灯,清明节用风筝,中秋节用月饼等形式来庆贺节日,使节日气氛达到。另外,人生的中打转这也有相应的庆贺方法,如,为了庆贺新生命的诞生要吃红色鸡蛋,婚礼要剪贴“喜”字来增添喜庆气氛,寿辰要穿上带有“寿”“福”等图案字样的服装来庆贺。甚至连丧礼,也有白色的纸花,纸钱,纸扎车马,汽车,洋房,在渲染悲痛气氛的同时更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的美好愿望。
总之,无论是食用品,还是衣装,或者日用品都充分体现出很有针对性的丰富图案。
二、民间图案与装饰内容选材的关系
民间图案与宫廷图案在装饰内容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是内容的表的上则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精心组合,使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意义。如庆贺寿辰,以桃子,蝙蝠作为装饰图案来体现祺祥纳福的寓意;婚姻爱情,用鸳鸯作为图案来表达彼此不离不弃的忠贞感情的美好愿望。过年总要用莲花,鲤鱼来做装饰图案等等,如此的安排,使得这些单纯的动物,植物有了新的涵义。在民间还经常将一些传统的戏剧故事,民间传说用图案的形式表现,以颂扬伦理道德体现幽默趣味。比较常见的内容有“西厢记”“白蛇传”“劈山救母”“大闹天宫”“老鼠娶亲”“八仙过海”等等。另外,还有就是描绘日常生活场面,因为这些内容都是设计者最为常见和熟悉的,因而,设计者制作出的图案也极为生动。如传统的男耕女织,生儿育女,尊老爱幼以及各种普通的生活场景。另外还有用不同的动物、花鸟、鱼虫使其寓含吉祥之意,或以此满足某种审美情趣。另外还有在少数民族地区,民间图案在一些工艺品上表现为各类几何形,看上去,简洁大方、淳朴。因而运用得也比较普遍。
三、民间图案的象征和联想
许多民间图案并不是根据客观自然形态来造型的。吉祥,寓意是民间装饰图案中一种特有的装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的民俗特点。这种形式往往用字,物的寓意来组织画面用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画面直观性强,内容与形式表现完美。一般情况下,这种寓意联想的形式一般通过三种手法,使图案富有理想的幻觉,表达美好的愿望,以求寄幻想、愿望、趣味于一体,唤起民众感情的共鸣。
3.1谐音寓意
谐音使民间图案众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字的谐音,运用花鸟、鱼虫等图案造型来表达美好的愿望以求吉祥。
3.2指物会意
是指将人们对某些事物的感受与美好的愿望联系在一起,借助某些动物或者花鸟鱼虫等以间接隐喻的形式体现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结束语
总之,民间图案的特点是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景观是分不开的,因其来源于民间生活,因而具有其鲜明而又浓郁的民族特色。我国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取之不尽的设计资源,为现代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如何将古老的历史文化,吸收、消化、改革、塑造,使之适应当今的社会所需,符合时代审美要求的作品,正是现代设计师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焦宏泽.民间剪纸艺术.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2]冯骥才.年画手记.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7.
关键词: 谜语 事物谜 语义构成
一、什么是事物谜
事物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事物谜是指民间谜语,因其多围绕事物设谜而得名。狭义的事物谜是指除文义谜以外的、根据事物本身特征出谜猜谜的谜语,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后者。
通常事物谜分为事谜和物谜,前者多隐喻某一行为动作或生产活动等,后者则用以隐喻某动植物、器具物品、自然现象、人体器官等。前者如:四角方方一座台,台上塑出人像来,塑起手来又无脚,塑起身子无脑袋。――裁衣;后者如:头像绵羊颈似鹅,不是牛马不是骡,四脚虽长跑不快,南方少来北方多。――骆驼。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些人误认为只要谜底为事物的谜语就为事物谜,这是不对的。以两个谜底同为“日”的谜语加以分析,其一:画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其二:一个勤俭的老公公,天一明亮就上工,有朝一日不上工,不是下雨就刮风。第一则的谜底虽然是指太阳的“日”,且其后两句与日光夏长冬短的特征具有一定关联,但仍是偏于解文义,且前两句紧扣“日”这个文字进行描述,整体采用会意的方法制谜猜谜。而第二则的谜面则是抓住日的本身特征“天明出现”、“下雨刮风时不出现”进行描述的。因此,第一则为文人谜中的字谜,后者则为事物谜。
总体来说,事物谜有以下特点:(1)事物谜的谜面多采用歌谣及韵文格式,便于记诵和流传;(2)事物谜的谜底为事物,且谜面要抓住事物的形状、色彩、动作、用处等特征进行描述;(3)事物谜通俗浅显,多与日常生活相关。
二、事物谜的语义构成
事物谜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谜面是制谜者所出的题目,即猜谜者猜测的依据;谜目则是出谜者给定的猜谜范围;谜底就是答案。在这三个部分中,尤以谜面最需花费心力构思商量,也以其最能体现出语言的魅力与价值。刘勰在《文心雕龙・谐隐》中指出:“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指出了谜面需要做到的闪烁曲折。分析事物谜的语义构成,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谜的谜面是以何种方式表达语义并将其指向谜底的。
(一)反复叙述,正面会意。
这一类事物谜的谜面采用的是对谜底的直接解释,并通过对事物的反复描写、叙述直陈其语义。
例如:有翼无毛肚内空,无铁无铜响如钟――(打一动物)(谜底:蝉)。谜面对于谜底“蝉”的外貌和叫声做了细致描述,“有翼无毛”说明其为昆虫类,“响如钟”则表明其叫声响亮,而“肚内空”则与蝉餐风食露的特点不谋而合。
猜谜者只要根据谜面的描写反复思考,并将其叙述特征一一对应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上,便可猜出谜底。
(二)巧设比喻,委婉曲折。
这类事物谜隐藏事物本体,而抓住事物外观形态或功用等特征设喻,通过对喻体的描绘以影射表达语义,从而使猜谜者得到暗示。
例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白胖子,白胖子,作用大,能榨油,人人夸――(打一植物果实)(谜底:花生)。谜面以“麻屋子”喻花生壳、“红帐子”喻花生红衣、“白胖子”喻花生仁,虽是用喻,但是抓住“麻”“红”“白”等词对花生的外貌做出了一番详尽描写,并通过“屋子”、“帐子”、“胖子”的里外关系影射花生、红衣、花生仁的层层套叠,而“能榨油”则是对花生功用的直接描绘。
巧设比喻的事物谜在语义表达上委婉曲折,让人无法一眼看穿,猜谜者要从谜目所定范围内寻找答案,且直到谜底显出,才能恍然大悟,并品出谜面的自然贴切。
(三)运用比拟,生动形象。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在事物谜中,大多采用将物当作人写的拟人手法来传达语义,投射谜底事物。
例如:害了相思病,身体受如柴,巴得团圆日,不觉泪满腮――(打一日常用品)(谜底:雨伞)。这则事物谜的谜面是写一个人在相思之苦的煎熬下骨瘦如柴,但是在团圆之时,却泪流满面。但以“日常用品”这一范围来说,猜谜者便要苦苦思寻:究竟什么物品“很瘦”,且在“团圆”时,身上满是“泪珠”?再联系平时经常使用的物品,“雨伞”的答案便很容易想出来。
运用比拟手法设置谜面,可以使语义得到生动形象的传达,增强事物谜的艺术感染力。
(四)用以提问,灵活通达。
这类事物谜实际上为山歌、盘歌等民间歌谣,只是以对歌的方式,一人提问,一人回答,形成如同谜面和谜底的谜语。
例如下面苗族盘歌的选段:――什么尖尖,尖尖尖上天?什么尖尖,尖尖水中生?什么尖尖,尖尖长街卖?――宝塔尖尖,尖尖尖上天;菱角尖尖,尖尖水中生;牛角尖尖,尖尖长街卖。一人以歌声发问谜面,另一人以歌声回答谜底,“尖尖”是谜底事物的基本外形特征,而“尖上天”、“水中生”、“长街卖”则是对答案的进一步区分。
虽然采取直接和即兴发问的方式来设谜,但仍可灵活通达地表达语义,这是民间劳动人民智慧的魅力。而以这种对歌方式进行猜谜活动,为了寻求韵律和气氛,人们常采用组谜的形式。
(五)巧用典故,表现力强。
尽管民间谜语没有文义谜那样富有“文化气息”,但劳动人民的智慧仍是促使事物谜充斥着大量民间传说。
例如:一人端坐小转台,一人执刀从后来,曹操献刀有镜照,董卓看见不理睬――(打一事)(谜底:剃头)。这则事物谜显然化用了“曹操献刀”的故事,但“小转台”又表明了这是发生在现代社会公共场合的事情,而“一人持刀”,但另一人却视若无睹,联合实际生活,“剃头”的答案便呼之欲出。
运用典故的艺术手法巧妙地传达语义,具有“事半功倍”、表现力强的优点,而各种传说故事的运用又增强了事物谜的趣味性,引人入胜。
三、事物谜的现实价值
事物谜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文学形式,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知识。例如事物谜中的修辞运用、文化语言学知识、方言现象等。例如,从朝鲜李朝早期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中的两则谜语:“金瓮儿银瓮儿,表里无缝儿。这个是鸡蛋。”“金罐儿铁携儿,里头盛着白沙蜜。这个是梨儿”。可以得知在元末明初北方汉语官话中便已出现儿化音。
事实上,事物谜以其特有的寓意性和隐喻性,向砦人们所热爱。文人多用其展示才智、互相倾轧。而民间劳动人民则多视其为娱乐活动。事实上,无论是知识分子所创造的文义谜,还是平民百姓所设的事物谜,都有助其抒发一些不便于明说的社会现实,又因谜语便于记诵,这些隐讳之事便被很好地流传并保存起来。事物谜作为民间的产物,自然凝聚了大量社会现实。例如:怒气冲冲诉短长,肚里空有好文章,全部家产都用尽,留把雨伞转回乡――(打一事)(谜底:打官司)。从这则事谜中,字里行间都反映出旧社会诉讼不公的现实。
事物谜仅可以作为人们娱乐之物,其采用口语化、歌谣化的语言巧妙隐射具体事物特征的特点,还使其可作为一种教育工具,以锻炼孩子的想象、归纳和推理能力。而且事物谜以千奇百怪的物体、事件作为谜底,用其教育孩子,不会与现实脱离,还可激发孩子认知事物的兴趣。例如一儿童组谜:什么鼠,能爬树?什么猫,能吃竹?什么鹰,飞不高?什么鸟,懂医术?什么狼,怕见人?什么虎,躲在屋?什么牛,只会爬?什么狮,水中浮?谜底分别为:松鼠、熊猫、猫头鹰、啄木鸟、黄鼠狼、壁虎、蜗牛、海狮。在现代社会中,孩子无法真切地见到、触摸这些动物,运用猜谜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结语
从被公认为我国最早谜语记录的“女承筐,无实;士l羊,无血”,到现今日益多样的谜语书籍和谜语活动,事物谜都作为当之无愧的主角出现。猜射事物谜,寓知识和教育于娱乐之中,我们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要积极创造事物谜,并学习和传播制谜和猜谜的知识基础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王仿.中国谜语大全[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2]王仿.中国谜语、谚语、歇后语[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9.
[3]申江.谜语知识大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魑魅”和“魍魉”是分开解的。而且,虽然“魍魉”是在一起,“魑”和“魅”却各有各的意思。
魑魅: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
《左传文公十八年》有“投诸四裔,以御魑魅”的记载,杜预注曰:魑魅,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者。(《辞海》P211)
换句话说,魑魅就是鬼怪——《邪樱》中的妖精应该也算是“魑魅”了。但是,有朋友可能马上会想到无定乡八老中的“刀四”,这个家伙虽然还没怎么露面,却大约不会是山里河里的,所以,刀四不是“魑魅”。
那刀四是什么? 或许应该说,刀四是“魅”,不是“魑魅”。因为《说文》中明明白白地写着,“鬽,老物精也”。《周礼》又说,“以夏日至,致地示鬽”,郑玄注:“百物之神曰鬽。”也就是说,“鬽”,是百物之精灵。
而“魑”这种东西,则比“魅”要复杂一点。
《辞海》中解释,魑,是一种无角的龙——这让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腾蛟真人,但腾蛟真人是有翅膀的,恐怕不能算——可《说文》中又说,“魑,若龙而黄”。既然“若龙”,那就不是龙了。 于是,又有人注解,魑是一种兽形的山神,郑玄则干脆说了这么一句:“魑,猛兽也。”
说完了“魑魅”,那就该说说“魍魉”了。
“魍魉”除了写法多一点之外,含义也不算少。
它既可以指“低俗作品请删除外层的淡影”,也可以指“渺茫无所依的样子”,前者在《庄子》里还有个寓言,甚至斑固在他的《幽通赋》中也有提及。(参照《王力古汉语字典》P1739)
至于后者,《淮南子览冥训》中有个我很喜欢的句子:“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当然,我更重视的应该是和神仙鬼怪牵扯着的东西。
魍魉,严格地说,是“山精”,是“木石之怪”。《国语鲁语下》说,“木石之怪曰夔(音魁)、罔两。”。“夔”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再说,至少“罔两”已经有了下落——罔两——魍魉者,绣山万藤相思子,花七是也。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来那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好吧,接着该说“魑魅魍魉”了。
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有的“魑魅魍魉”这个说法?
《邪樱》预备下的“妖精大全”:《古本山海经图说》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前言中马昌仪引了《左传》——这大约是我能找到的有关“魑魅魍魉”的最早出处了。
《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魑魅魍魉的传说在中国远古就有了——
大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传到**反而变有名了,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关于故事:
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中国通的俄国佬,想戏耍一下纪晓兰纪大人,出了一道这样的上联:
我俄人,骑奇马,弓长张,琴瑟琵琶王,王王在上。
要纪大人对下联。这老毛子,也不知天高地厚了,强龙还想压地头蛇。这纪晓兰的脑袋转得象旋风一样的快,马上下联就出来了:
尔你人,袭龙衣,伪为人,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靠边。
好一个纪大人,这下联文字不但工整对仗,还从气势上、意义上完全压倒了俄人的上联。咱们就从这“魑魅魍魉”有四个小鬼的词说一说——“鬼”。
何为魑魅魍魉,即古人传说深山野林里的妖魔鬼怪。现在泛指作恶多端的人。鬼,谁也没有见过,谁也说不清鬼的模样。所以鬼:来无影,去无踪,谁都能形容鬼是什么样的。可谁都说不准鬼的精确的样子。有人说画画是“画人难画手;画树难画柳”,那最容易画的当然要属画鬼啦。鬼好画,因为没有人知道鬼的原形;鬼字也好说,因为鬼有好坏之分。骂人,可以骂:死鬼、穷鬼、酒鬼、老鬼、色鬼,这是说坏鬼;幽别人一默时可以说:小鬼、机灵鬼、这人有鬼才,身材十分了得的美媚,被形容为魔鬼身材(有谁能准确地说出魔鬼是什么样的身材?),这当然是说好的鬼,中性的鬼了。
1 少儿图书的分类方式
1.1 按年龄分类
1.1.1低幼读物。
低幼读物是指针对0-3岁婴儿和幼儿的读物,2个月的小婴儿已有运动记忆和姿势记忆,尤其是能记住母亲的声音。这一时期的读物主要通过家长对0-3岁婴幼儿重复诵读,达到婴幼儿听读、跟读、复述的目的。低幼图画书好比是供低幼儿童看的电影,以优美的绘画,简练的文字,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加上细节的特写,既有符合幼儿语言特色以及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含着引人入胜的匠心设计。
0-3岁低幼读物又以绘本形式多见。有的绘本改编自著名童话或者民间传说,既经久不衰,又耐人寻味。有的绘本重教育意义,从孩子的视角寓教于故事,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爱心,影响孩子的三观。绘本画风优美,童趣十足,装帧精致,价格一般都比较高,一般家庭重复使用的几率低,到图书馆选绘本是多数家长的选择。此时采购的原则应以主题为主,重奢华轻内容的图书要少选或不选,以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保证服务更多的读者。
1.1.2学龄前儿童读物。
古代凡年龄大于婴儿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此时的幼儿语言及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与人沟通,根据这一阶段的认知特点可以为其选择通过直接体验和游戏的形式的图书,如专注力训练。有的学龄前儿童已学会部分汉字,并且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接受能力以及记忆力,往往不满足于父母家长讲故事,而是开始探索自己阅读。包含简短句子的故事以及含义显而易见的图画是这一年龄段儿童读物的主要选择。
1.1.3小学生读物。
主要包括新课标推荐书目和作文辅导类图书。另外新课标要求学生小学七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145万字以上。
1.1.3.1小学低年级读物
根据2012年教育部开始实施的语文新课标,小学生的识字量要求为:一、二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1]。此阶段读物多数辅助拼音,可以根据读音认识字词与理解句子的意义。
1.1.3.2中高年级读物。
根据语文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五、六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除个别地名和生僻字以外,中高年级小学生识字水平完全可以驾驭文字内容,此阶段读物以文字为主,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科技等百科知识。这个年龄阶段的读者热衷于阅读诸如《查理九世》这样的赞美成长勇气、鼓励科学探索的既是大型儿童冒险小说,又是游戏故事书的作品,符合小学生爱动,爱冒险,爱探究的特点,通过阅读此类图书,可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培养科学发现的爱好。
1.1.4初中生读物。
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身份改变,使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产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针对初中生年龄层出版的通俗易懂的读物仍然吸引他们阅读,另一方面,出于对自身已非“儿童”的认知,“少年儿童”这一统称又使得他们羞于到少儿图书所在的阅览室和图书馆借阅图书。
1.2 少儿图书的内容类型
1.2.1文学类图书
文学类图书为少儿图书中最大的类别。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活泼生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W、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等。最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是童话作品,这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最常见的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无论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有纯文字书,有绘本,其中《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有多个版本,还有根据中国民间传说集成的《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等。
少儿图书的特点是随着读者年龄的增长,会陆续离开少儿图书,也就是说,读者群体在一个时间段是相对固定,但总体是流动的。而少儿图书会更人员破旧和磨损,不能单纯以馆藏已有收藏而不采选。
1.2.2科普、百科知识类
《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科学实验王》等多个系列图书一直得到小读者的追捧。每到寒暑假,即使有多于常数的复本数,百科知识的多卷册图书经常被一借而空。借阅率高使得图书破损率也相对较高,新的版本仍然有重复采选的价值。
1.2.3教辅类
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类似“作文辅导”的图书也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小学生作文大全》等含范文与教师点评,对于提高作文水平有一定作用。
1.3 作品、作者和出版社的选择
1.3.1世界名著经典
经典作品和世界名著的少儿版,因读者群的成长变化而长盛不衰,一直是少儿图书的首选。
1.3.2知名作家
国内儿童文学的作家,包括曹文轩、郑渊洁、沈石溪、伍美珍、杨红樱的作品,常驻于采购清单。
以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为例,他的作品以庄重忧郁的风格、诗情画意的意境、充满智慧的叙述方式,呈现出一个真善美的艺术世界,感动着包括少儿的所有读者。再有“中国动物小说之王”称号的沈石溪作品,也在畅销书之列。“童话大王”郑渊洁更是以《皮皮鲁》系列收获无数小粉丝。这些作者以其一贯的风格坐拥稳定的小读者群,他们的作品可以被少儿读者包揽。
1.3.3出版社
出版社对少儿图书题材的选材极为重要,选材广受欢迎,图书的装帧质量也是采编人员考虑之列,如果出版社出版掉页严重,经常漏装、错装的图书,如果校对马虎,甚至有严重常识性错误,那都是误人子弟,对于辨别能力较低的少儿读者将造成不良后果,这样的出版社都会在今后的采选中被屏蔽。
而标注油墨采用纯天然植物油墨的绿色印刷,因其安全无毒,健康环保,则会是绘本的首选。
2 采编人员的素质对少儿图书阅读推广的影响
2.1 敏锐的视角和触角
采编人员要自觉关注出版新闻,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新闻刚刚,一位馆员敏感到这是引发一波少儿图书借阅的时机,当晚就联系书店,预订了一大批曹文轩的作品,几乎清空了当时那家书店的库存,次日图书送到,当即做完编目,在当年2016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推出该批图书,抢占了阅读推广的先机。这充分说明,一个馆员要有知识的积累,更要有敏锐的触角。
2.2 善于发现读者的阅读倾向
要善于分析和沟通,包括与身为少儿家长的同事沟通,与小读者的家长交流,了解阅读倾向,了解家长推荐图书的目的,同时推荐书目给这些家长。
2.3 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
有的家长注重作者,注重经典,也注重书的质量。如考虑到孩子近视,在孩子成长后阅读文字作品多于图画书时,就会挑选字体较大的文学书。
陕北人从上古老辈遗留下来就有过年贴窗花的习俗,窗花之名由此而来。信天游中唱道:“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陕北剪纸和陕北信天游一样,是黄土高坡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如果说信天游是表现陕北男子汉的豪迈直爽,那么剪纸就是展示陕北婆姨心灵手巧的最好手段。
据考究,陕北剪纸是由上古流传下来的巫文化发展演变过来的。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抓髻娃娃,作为巫文化的代表在陕北广泛流传,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家中人病了请神官前来疗病,用黄纸剪一纸人,将其用火燃为灰置于水碗中,令病人喝下去以此来治疗疾病。比如天大旱,剪一个求雨抓髻娃娃;遇上大雨,则剪一个扫天抓髻娃娃以祈求乌云早散;社会流行疫情,剪个抓髻娃娃贴于门上以保家宅平安。抓髻娃娃在陕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就是陕北剪纸的根。
这种拿起剪刀就剪,边剪边想、顺势而剪的方法也造就了陕北剪纸的粗犷风格,这种风格经过久远岁月的磨合,逐渐形成了陕北原生态剪纸的理论基础和创作模式。
粗犷型与工细型
陕北剪纸的风格大体分为两类,其一是粗犷型,其二是工细型。粗犷一类的剪纸大部分为老年艺术家剪的各种传统戏剧人物,如白蛇传、三娘教子、八仙故事等;礼教文化有奶婆婆、王祥卧冰、杨妻断发,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故事。这一类形象基本是以戏剧人物来表现的,还有一些是用朴实的农夫形象来表现的,以及巫术中应用的各种形状的抓髻娃娃等都属于粗犷型风格一类的作品。
工细型剪纸的作者一般为大姑娘和小媳妇,她们剪出来的作品用工极其细腻精致,这是衡量一个女性的悟性和心灵手巧的重要因素。所以,能剪一手好窗花的姑娘是很容易被小伙子相中的。
工细型剪纸创作的题材多种多样:有花、鸟、鱼、虫、五谷杂粮、民俗文化等,尤以表现爱情一类的作品较多,如鲤鱼戏莲、鸳鸯戏水、鹭鸶探莲、金鸡戏牡丹、鹰踏兔等。结了婚的小媳妇剪的题材一般多为麒麟送子,生下孩子以后则剪望子成龙、鱼跃龙门,有了事业则剪平生富贵、马上封侯、连升三级等。
剪纸内容面面观
陕北剪纸的寓意性是与家庭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的。剪纸风格的表现形式,则是与其年龄、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
陕北剪纸的应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巫文化中,作为陕北人如意之神的抓髻娃娃被普遍应用。作为口诉传承文化,所剪的三娘教子、王祥卧冰等系列剪纸,结合讲解老辈流传的民间故事等,以起到教育子女的作用。作为年轻人传情的信物出现,如剪一对鸳鸯戏水绣在荷包上,或剪一对莲花绣在烟袋上,或剪一对白头翁绣在鞋垫上赠给情人。
还有,冬闲时,则剪一些自己平时喜欢的剪纸作品,所剪内容是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变化着,高兴的时候则剪一些喜庆的作品,如莲生贵子、羊羔羔吃奶等,愁苦时则剪一些悲伤的题材,如小白菜、孟姜女哭长城等。
娶媳妇嫁闺女,则要剪各种各样的大红喜字贴在各种不同地方的正中央,再剪一些寓意爱情一类的作品。男方贴于窗子上、门上、家具上和新房的墙上。女方则将这一类的剪纸贴于陪嫁物上面,如箱子、柜子、被子、衣服包包等。所有陪嫁物上都有剪纸,以此来点缀出嫁闺女时的喜庆气氛,因所剪的喜花都是红色的,所以这些剪纸同时还起到了僻邪祈祥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更离不了剪纸。绣花样子要剪,做鞋垫要剪,缝衣服也要先剪个样子然后才照着样式缝制衣服,绣个荷包做个烟袋,都要先剪一个纸样子然后才能做,衣服破了一个洞,用布剪一个小花样缝在破洞处又好看又实用。总之,陕北婆姨所做的针线活儿都离不了剪纸的技法。
过大年贴窗花,是陕北人民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是一年一度的重大盛会,也是检验巧手女性的大舞台。表现题材和内容多种多样,各家各户争奇斗艳各展其能,琳琅满目的各种窗花犹如百花园中盛开的鲜花一样,点缀在陕北的土窑洞上,可以说是千古奇观。这也可能就是剪纸的真正源头吧。
神韵与心融合
陕北剪纸,历来深受广大民众所喜爱。一把剪刀,一片小纸,心有所想,剪则随之,剪与纸合,纸与心合,心与意合。一会儿,一件鲜活的作品便跃然掌上。
这种心灵与手交融的艺术,倾注了几千年陕北婆姨的聪明才智,这种艺术不受时间、地域、环境影响,老幼皆可创作,全凭作者对所剪对象的模糊概念,用心用意创造出来的。在造型上,无写生,无透视,无比例,一切皆可。只有意于成形的概念,剪出来好看即可,无拘无束,天马行空,随意而剪即成,这就是陕北剪纸神韵之所在。
原生态创作方法
陕北剪纸的造型,和陕北信天游的创作风格基本是一致的,都属于那种随意而成的原生态创作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位置概括法。这是陕北剪纸的主要理论之一。陕北婆姨头脑里储存的是先天的纯理性的思维方法,所以在创作剪纸作品中,对某一局部只有原始理性的概念,而不具备写实的具象。如剪一个兔子,头脑里只有一个概念记忆的兔子:两只长耳朵长在头的上方,两只眼睛在头中间,一个有裂缝的嘴巴,身躯下面有四条腿,后面有一个小尾巴,这就是兔子的整体概念。剪的时候各个局部随意安排,这是陕北剪纸的特点之一。
动静结合型。陕北剪纸中,一个身躯可以有两个头或三个头,一个头可以有两个侧面的轮廓和正面的两只眼睛,同样两只眼睛的视点可以不同,一个静坐的姑娘,她的辫子可以无风飞舞起来。这种超现实的理性动静表现形式,也是陕北剪纸的独特表现方法。
完美表现法。这是指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自我美化表现。如全身加丝毛以表现毛的质感,在大结构的面上,剪一些传统纹样或一些先天符号,可剪成极简练的概括,也可以某局部进行变形刻画,如眼睛可以表现为一朵花,鱼身可以表现为水纹,龙爪可以表现为云雾等等,只要看着美又符合所表现物的相关联环就成了。
局部思维法。是指剪纸艺术家在剪的过程中,随着自身思维的不断变化,手中的剪纸作品也随着不断变化,不顾及整体只变化着局部的形象,边想边剪,边剪边想,这是陕北剪纸的又一特点。
超时空全视法。如在表现一只大公鸡时,为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在公鸡的身上,剪一些毒物如蝎子、蜘蛛、青蛙、蛇、蜈蚣,表示公鸡已将这五种毒物吃了,民间叫“鸡镇五毒”,用以保护家庭安康、无疾无灾的祥和气氛。表现生育的意境时,可剪一只可爱的兔子,身上再剪一小兔,则证明兔子已身怀有孕。羊身上可以剪一些羊喜欢吃的草叶,也可剪作者喜欢的花、植物、庄稼等。猫身上可以剪一些老鼠来证明猫的捕鼠能力。
如此,房子里的人物都能看得见,肚子里怀有小宝宝也能一目了然,冬夏春秋景色可以同时出现,不受时空现实的拘束,纯任自然。这才是天公造物、举世独一之唯美艺术,这种从外面直接看到内里的表现方式,是民间剪纸所独有的表现方法,各种随心所欲的表现方法极大地开阔了陕北剪纸的视野,也表现了陕北剪纸的深厚底蕴。
陕北剪纸也在创新
陕北剪纸要发展必须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陕北剪纸也迎来发展的大好形势。怎样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这是每一个剪纸艺人都要考虑的问题。
发现王国――梦中的童话世界
发现王国坐落在素有“大连后花园”之誉的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规模为全国最大――占地47万平方米,比香港迪士尼还要大出近三分之一。
发现广场、传奇城堡、魔法森林、金属工厂、神秘沙漠、疯狂小镇――六大体现人类不同文明进阶的主题分区,共同组成了鲜明的“发现”主题。支撑这些快乐元素的,有德国产秃鹰、意大利产太空梭、美国产过山车等世界顶级游乐设施50余种,其中弹射式的“疯狂眼镜蛇”过山车目前全球3台、亚洲仅此1台,57米高太空梭国内最高,近1公里长人工漂流全国最长。
门票:170元
地址:大连金石滩度假区
营业时间:
六月:6月2日―6 月30日9:30―21:00
七月―八月:09:30―21:30
九月:9:30―21:00
十月:9:30―18:00
十一月:9:30―17:00
海洋极地动物馆――带你去海洋旅行
位于大连老虎滩的海洋极地动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屯水量最多、展示极地动物最全的大连极地馆,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场馆分成六部分:第一部分是极地动物展示,人们可以在模拟的极地环境中观赏到白鲸、海象、北海狮、海狗、海獭、北极熊、潜水鸟、企鹅等珍稀的极地动物;第二部分是极地体验,在真冰真雪的极地环境中人们可以体验寒冷体验极光,触摸北极熊和驯鹿,体验爱斯基摩人的感受;第三部分是科普教育区,可以以图文的形式观赏到鲸鱼和章鱼搏斗的精彩场面以及无水的海底世界,还可以查询到有关极地、海洋、动物的各类科普知识;第四部分是神秘的海底世界,可以观赏到几十个品种的鲨鱼,几千尾鱼类;第五部分是海洋动物表演场;第六部分是为游客配套的服务功能区。
门票:90元
地址:虎滩街3号
营业时间:每日8:00―20:00
圣亚海洋世界――畅游海底世界
圣亚海洋世界位于星海公园内。游人通过长廊犹如深入海底,四面都是海水,海底世界中神奇迷离的海底景观将围绕在我们的上方和四周。300多种、1万多尾海洋鱼类以及身穿彩服像美人鱼一样的潜水员在游人的头顶和身旁游来游去。还有迷人的珊瑚丛、形态各异的礁石、飘来飘去的海草等海景,仿佛触手可及。
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凶猛威武的鲨鱼、头大无比的鳐鱼、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以及世界各地的珍奇鱼种。进入圣亚,我们就和大海融为一体,各种有趣的鱼类将用孩子般天真的眼睛观察我们,一定会让我们感到与大自然之间从未有过的亲近,人类与生物界竟能如此和谐共存!
门票:海洋世界100元;海洋世界+极地世界150元;海洋世界+珊瑚世界+极地世界180元;残疾人、65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半价,1.3米以下(含)儿童免票。
地址: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608―6―8号
森林公园――与动物的亲密接触
森林公园地处大连市西郊,位于辽东半岛的西南角上。气候上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同时又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地貌上属于矮丘陵区,因此发育的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其自然植被类型应为落叶阔叶林,发育的顶极植被为落叶栎林。山坡上部,多为天然的针阔混交林。
大连西郊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妙趣天成。拥有茂林、秀木、云海、瀑布、溪流、湖泊(水库)等众多自然风景资源;庙宇、道观等人文景观;还有“马蹄印”、“酸枣刺”等民间传说。
同时,西郊森林公园还是重要的候鸟迁徙地。春秋两季,候鸟迁徙过境,景象壮观。
门票:120元
地址:圈养区入口:南石道街迎春路60号;散养区入口:滨海路银沙滩
金石滩旅游度假区――黄海岸边小江南
金石滩度假区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距大连市中心50公里。全区主要由东部半岛、西部半岛和两个半岛之间的开阔腹地和海水浴场组成。陆地面积6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公里。这里三面环海,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海域不淤不冻,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有“东北小江南”的美誉,是中国北方理想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
凉爽宜人的气候、诱人可口的海鲜、绮丽迷人的海岸、星罗密布的海滩以及完备的旅游设施,使得金石滩在每年的七、八两个月份,都会吸引到上百万的海内外宾客来此旅游。每年在这里都会举办大连国际沙滩文化节、登山呐喊比赛、冬泳节、铁人三项赛等缤纷多彩的节庆活动,给金石滩增添了新鲜活力与无穷魅力,吸引了来国内外的大量游客。
地址:位于大连市东北端的黄海之滨,距市中心50公里。
冰峪沟――辽南小桂林
冰峪沟素有“辽南小桂林”之称,这里清新自然、风光无限,离市区行车约3个小时。
冰峪的水主要是指流经景区内的两条河:英纳河、英纳河支流小峪河。英纳河如一条白色的绸带,沿着冰峪盘旋而去。小峪河则如一根根线,缠绕着一座座孤峰山林。经过亿万年的冲刷,冰峪的河道清洁如新,并形成了一处处洁白柔软的沙滩,各种形态的鹅卵石遍布河谷。冰峪的河底多是岩层结构,碧水清澈如镜,游鱼细石清晰在目。
冰峪无山不美,无水不美。景区内森林覆盖率占90%以上,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原始森林遍布于群山之中,遮天蔽日,郁郁苍苍,是一座天然的大植物园。有森林必有动物,脊椎动物就有200多种。常见的有狍子、獾子、野鹿、狐狸、山兔、松鼠等。游人偶能看到它们穿越山林的灵活身影。当然这里是绝对禁猎的,不过可以钓鱼抓河蟹。
地址:大连市庄河地区北40余公里的仙人洞镇北部
门票:100元(70岁以上持老年证70元,1.3米以下免票)
交通:大连火车站乘豪华大巴,每天6:20―16:30,每40分钟一个班次;或从北岗桥长途客运站乘车,每天4:20―16:20,每10―20分钟一个班次。到庄河汽车站后在换乘至冰峪沟的普通中巴(7元30分钟),每天6:40到16:40,每半小时一个班次(票价:7.5元)。
老铁山温泉――可以直接饮用的泉水
大连老铁山温泉位于国家级著名自然保护区――老铁山山脉的将军山前。这里三面环黄、渤两海,史地奇观闻名遐迩:世界百座海上航标塔之一的老铁山灯塔、黄渤海分界线、铁山泉水等,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和向往。新石器时期郭家村遗址、汉代牧羊城遗址,表明老铁山是旅顺文化的发祥地。
老铁山温泉花岗岩地层深度1500米,温泉58度,日出水量300吨。经日本中央温泉研究所、辽宁省地矿局分析检验中心鉴定,老铁山温泉是一口难得的无需处理即可直接饮用的温泉,被誉为“温泉白兰地”,温泉水煮鱼肉味鲜美,温泉米饭清甜可口。
门票:88元
地址:大连市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尹家村
旅顺――在这里看到历史
1辽西老字号发展概况
辽西地区由于历史悠久,文化意蕴深厚,老字号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餐饮、零售、食品、医药、居民服务等行业。提到老字号,一方面包括经商务部或地方政府认定的企业或商标,如2006年葫芦岛的高桥陈醋成为首批“中华老字号”,是辽宁省首批“中华老字号”的9个成员之一。2011年辽宁省有15家进入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录,其中包括锦州小菜、道光廿五、北镇刘家猪蹄、沟帮子尹亚茹(尹家)熏鸡、葫芦岛高桥小菜。2013年,辽宁省政府为了保护和促进老字号的发展,将收录于中华老字号的34家企业认定为辽宁老字号,并新认定了38家辽宁老字号,其中朝阳凌塔酒、阜新三沟酒成为“辽宁老字号”的新成员。另一方面是除上述提到的官方认证外,还有一些在本地区颇有影响的民间老字号。如沟帮子庞家水馅包子、朝阳的喀左陈醋、锦州的萧包子、白家锅烙、杜记馄饨、益发和茶食店、人和美茶食店、大德堂药房等。
这些老字号在辽西地区和辽宁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对于辽西本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辽西历史文化的集中代表。但是在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老字号却越来越黯然,甚至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对于老字号如何重震旗鼓探讨得比较多,很多学者和业界人士都在为老字号的发展出谋划策,如品牌定位理念的确立、经营模式的改革等,但目前看来这些对策并没有成为老字号发展的一剂良药。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在分析老字号的过程中对于老字号存在问题认识不够深入和针对性欠缺。应当说辽西老字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了一些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是老字号要想长远发展,有些问题是必须要认真考量。因此,我们结合辽西老字号发展的实际状况,剖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2辽西老字号的现存问题
首先,老字号的地域特色在逐渐消失。《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中指出老字号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有世代相承的独特的工艺、技能或经营特色;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有良好商业信誉,诚信经营。[1]由此可见,老字号的地域特色是其重要特征。辽西的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等文化基因给老字号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滋养。辽西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辽金元时期,北方三大族系――契丹、女真、蒙古族的兴盛发展,都将辽西作为重要基地,因此辽西老字号多与这些文化特色相关。如锦州的道光廿五前身为“同盛金”烧锅,始创于清朝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是用满族传统工艺专为清王室酿制贡酒的烧锅。
老字号所代表的地域特色曾经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但是,面临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老字号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纷纷改革经营模式和制作工艺,为了适应现代化的大生产,标准化、现代化成为老字号发展的普通现状。在改制的过程中,一些老字号过于求大、求全,为了能够走出辽西,走向全国,甚至走向国际,老字号的原有特色在逐渐消失。老字号原来的味道被现代的标准化生产代替,传统的人文气质被现代的商业经营所取代,因此,辽西似乎成为了老字号所在地的一个标签而已,而原来老字号背后所承载的特定地域文化基因却不见了踪迹。
其次,本地区消费者对老字号的认可度下降。辽西老字号多分布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中,如餐饮、医药、商铺等。这主要是因为老字号是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形成,通常凝结着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如锦州小菜的由来就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清康熙初年,在锦州城南渤海湾以打鱼捕虾为生的李姓人家,把卖剩下的虾撒上盐存起来,经过长时间日晒发酵,虾变成了粘稠状的虾酱,并散发出阵阵虾香,遂取名卤虾酱,受到周围人们普遍的欢迎,由此传播开来。因此,老字号的生命在于消费者的认可,在于广泛传播于消费者中的良好信誉和口碑。
但是,今天我们发现很多老字号已经与本地消费者的生活渐行渐远。一方面是由于时代在变化,原有的一些老字号不适应当下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还有很多老字号并不是因为这一客观因素,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本地市场,不注重与本地区消费者沟通,本来来自于民间的老字号却高高在上,以“老”自居。所以很多消费者在多元化的消费选择中抛弃了老字号。在调查中发现辽西地区的居民在日常消费中却对老字号的认可度不高。这主要表现在老字号在本地区知名度很高,而日常消费的频度较低,消费需求较弱。在消费动机方面,大多本地消费者会在有外地朋友来访时会将其作为礼物购买,但日常消费却较少。很多消费者认为老字号更多代表传统、历史,与现代相距较远。这也成为现今很多老字号遭遇的发展瓶颈。
再次,老字号传播理念落后,传播方式单一。伴随媒介环境的日益多元化,老字号早已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老字号的品牌传播成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些老字号借助广告等传播手段成为知名品牌。如道光廿五曾借事件传播,声名远扬。1999年,道光廿五木酒海及部分原酒,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所珍藏。英国伦敦吉尼斯总部审核认定“道光廿五”贡酒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窖贮时间最长的穴藏贡酒,并收入吉尼斯大全。2001年,“道光廿五贡酒”9公斤拍出天价41.17万元。这些事件在当时被各种媒体广泛传播,制造了极强的轰动效应。之后,道光集团在中央电视台等重要媒体投放大量广告。
但是近年来,辽西老字号却在喧嚣的市场中渐渐失声。究其原因在于老字号的传播理念较落后,虽然认识到传播的重要性,却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将品牌传播等同于在传统媒体上投广告,如果投放广告的话也是全国一线媒体如央视等,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果,而完全忽视本地区传播。另外还有一些老字号固守传统思维,更多是借包装、商标等平面设计促销,不考虑与消费者的互动。老字号多是体验性的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重视的是信任、情感等因素。而老字号却将传统经营中的人情味去掉了,剩下商业时代的硬性推销,显然,这样的传播不会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所以老字号在传播媒介越来越发达,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的今天显得势单力微。
最后,老字号等同于旅游特色商品。作为老字号来说,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十分有价值的旅游资源。但是当下老字号的旅游资源过度开发,或者说老字号过于依赖旅游产业,由于前面提到的问题如本地消费者认可度下降,本地消费市场萎缩,加之老字号不重视本地区消费,使得老字号只是成为外地人热衷的消费品或消费场所。所以,目前辽西老字号几乎都在包装上标示出馈赠佳品等字样,老字号完全沦为旅游特色商品。开发旅游资源无可厚非,但是老字号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人文气息浓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果我们只是将其旅游特色突显,不免使得老字号的文化传承过于简单,从而遗失了很多老字号本身所具有的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