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3: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公路工程职称论文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通过培训,要求全体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每一道施工工序工艺和其每一项的技术要求,保证各自心中有数,熟练了解每一个细节具体该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2)通过新旧管理制度对比,使工程全体施工人员认识到旧制度的不足之处,从思想上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主动出击,采用预防为主与事前把关相结合的方法,把不合格的施工工序扼杀在萌芽状态,为保证本道工序的质量,采用中间不定期检查和工序验收,复查上道工序质量,为下道工序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工程质量是设计和施工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都要接受操作手、施工机械、原材料、施工工艺、检测手段、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只要其中有一个环节因素发生变化,相应的过程质量就会随之改变,以至于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以预防为主的观念是整个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观点,必须运用科学手段对整个施工环节的每道工序进行预防性的质量控制。
(3)使全体施工人员认识到质量必须建立在经济效益的基础之上,为客户服务好,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工程管理的核心是确保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项目部要制定和完善各部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人员的主要职责,明确分工,有分有合。编制并完善项目奖罚规定,一旦有工程质量事故发生,立即查明事发原因,谁的责任谁负责,严格按照奖罚规定进行处罚,决不枯息迁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把质量管理的每项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人的身上,制定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度,特别是一些直接控制工程质量的人员身上,各级各部门相关人员要明确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如:对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实行“一定四包”责任制,“一定”就是定项目,“四包”就是包质量、包工期、包安全、包效益。此外还要抓住工程质量的几个关键工序,明确各自分工和职责,如制定“材料进场收验制度”,对外来的一切工程原材料及半成品进场时都要进行检查验收,从源头保证材料质量合格。分层压实是路基施工过程中控制的重点,避免了路基弯沉值不达标;沥青面层各项指标是工程检测的重中之重,各工序实行质量监督、检查、验收,按规范和验收要求制定相应的表格,专门设立人员检测,实行质量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自觉性,促生产,争效益,保质量。
3做好质量信息工作收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反映出工程质量的环节就是工程质量信息,工程质量信息包括检查记录、基本数据、原始记录和其他相关资料,另外还包括国内外同行的有关质量信息。搞好质量管理必须及时掌握大量准确又齐全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公路施工单位和其他职能部门及时了解到自身的质量问题,及时有效的采取改进措施,处理及时系统全面的掌握质量信息外,还需要对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建立起质量卡片和档案,这样才能在公路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QC(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戴明环(PDCA)循环,截至到目前,我们先后进行了2个戴明环(PDCA)循环,已经成功解决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沥青面层用料亏损;2.路基高填方弯沉值偏大;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灰剂量不稳定。项目部QC(质量管理)小组以“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成本风险及其控制措施”为课题,通过分析对比、模拟计算,通过对路基、基层标高的严格控制,减少了沥青混凝土的消耗量,为工程节约了施工成本,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益。
由于市政道路建设往往处于居民生活区,人口密度大,人流集中,造成人流控制难,道路封闭难以有效实施。同时,这些地区由于生活设施配备完善,如水、煤、电、热、电信和地下排污管道等分布密集,使得施工现场空间更加狭小、拥挤,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增加了管理难度,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1.2工期要求严格
市政工程施工中,为了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往往对工期提出严格规定,所有工程进度只能提前完工,不得延期,这就使得施工单位必须加班加点,周密安排工程施工计划,增加了工程质量控制风险。
1.3施工现场基础设施布局复杂
在道路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诸如光缆、供热管、水管、煤气管、电线、电信线路等位置不明状况,为了避免损坏这些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施工单位需在施工前、中、后期进行分析现场,科学安排施工,这也会对道路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产生消极影响。
1.4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影响
在道路施工中,经常会出现地下水位高,土质差等地质状况,需要施工单位采用有效措施,排除障碍,安全施工,使得工程质量的控制难度增大。
2工程建设材料质量的控制
道路工程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工程建设材料抓起,这是保证质量的关键一环。工程材料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道路的性能质量和使用寿命。由于施工中各种建材来源变化较大,建材种类和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砂、石来源更是变化频繁,对其质量控制就会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监管工程师严把材料检验关,对来往建材进行检查、抽样检测和复试。对施工单位独立采购的建材(砂、石料、水泥、钢铁材料),须提供“三证”,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其抽样检验,严把质量关。监管工程师必须要把好材料检验关,加强对材料来源的验证,抽样检测工作,确保建设材料进厂时的质量和性能,为整个工程质量控制把好第一道关。
1.2缺乏严格的施工过程监督与控制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选取的施工单位虽然基本通过招投标的形式来选择,但真正参与施工的队伍,有的技术水平不高,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这也致使招标工作流于形式。再加上分包与转包过程比较混乱,缺乏严格的监督与控制,施工队伍也为了节约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从而影响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为了节约资金,有的农村公路方案设计不严格按照相关国家标准与公路技术规范来进行,已经铺筑好的道路不足数月已经出现大量的坑槽与裂缝等问题,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另外,对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全过程缺乏一个严格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手段,致使施工单位为了减少繁琐的工序,没有完全按照图纸要求来进行施工。这不仅浪费了工程的前期设计费用,更完全背离了图纸设计意图,最终造成的不只是公路质量不合格,更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浪费。
1.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必要性首先,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不仅要监控施工队伍是否有按照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讲,监督管理的作用就是要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好还能够控制住施工成本使得公路工程实现最佳的性价比。其次,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能够更好的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从业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落实各项相关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避免因施工工序操作不当或者不规范,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监控与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对于材料、机械设备的使用,这不仅有利于施工质量保障,还能避免材料浪费,成为控制工程成本的措施,同时,对施工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2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监管的几点建议
2.1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确保监管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针对施工作业方面。公路施工质量监管不仅要对施工作业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施工流程和工艺进行监管,还要确保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公路施工涉及的技术比较复杂、受不可预计的因素影响较多。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合理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方案,能够根据现场的环境作出调整。如果施工过程中,人员没有按照合理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进行施工,不仅会造成施工质量差,更可能因为机械操作不规范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其次,充实监督人员,并完善相关机制。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而言,其项目较多,且大多比较分散、零散,规模也比较大。这也给工程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确保公路工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监督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充实到监督管理的队伍中,进一步对工程进行监督指导,跟踪检查。另一方面,强化社会的监督。加强项目所在地镇村级沟通,推选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鼓励当地群众参与质量监督,辅助进行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定缓解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压力。
2.2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工程质量想要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可以通过选定相关质量检测中介机构,负责对公路原材料、路基以及路面或者竣工路段的质量进行检测控制。质量检测单位在实际的公路施工过程中,应首先检查施工所使用到的钢材、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等材料的质量,确保进场前所有材料的质量合格。其次,认真做好路基等检测,确保路基弯沉值等强度指标必须达标,对路面的基层、面层等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于路基的压实度、路面基层的强度、厚度以及路面的承载力等进行质量检测。此外,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厚度等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以及相关技术验收规范来进行抽查,重点对公路相关工序、重点部位以及一些隐蔽性工程进行跟班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公路质量。
2.3形成监理网络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项目较为分散、建设资金紧张,所以实行全覆盖单个项目的社会监理比较困难,而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则必须要加强县级农村公路的中心监理机构建设。可以组织交通主管部门人员与技术人员,通过招标选择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且相关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组成县级中心监理组,以缓解零星项目较多带来的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充实了人员的基础之上,还应保证队伍中人员的专业资格,县级的监理工程师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监理资格,而一般的人员也必须接受正规的业务培训。另外,还应不断提高对已有的监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当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最好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监理组,同时配备相关的精干人员与检测设备,保证不间断、全天候的公路工程建设监督,形成至上而下的完整的监理网络。
2.4注重对质量监管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建设是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最重要的基础,要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相关的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相关经验。针对施工队伍而言,在开工之前,应认真审查其资质,选择技术力量高,履约信誉好,机械设备充足的施工队伍。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等级较高的公路开始在农村建设起来,因此,县级交通公路部门要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针对临时建立的乡村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得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方法。这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来说,是很有效的。其次,应建立相关的机制,以明确从业人员的责任与权限,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权做违法违纪的事情。可以通过考核等方式,明确分工与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监控工作。同时,要激励和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让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2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缺陷考察
笔者实地考察了海南省主要公路工程参建单位及其项目部的办公室、实验室、工地、预制场、料场等,“一对一”地深度访谈了40多位管理者、技术员和操作人员,组织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进行座谈6场,了解到海南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记录整理,并归纳如下.1)三方鼎立质监框架中相互制衡监督关系模糊其一,业主、施工、监管等主体本应相互制衡监督,但是他们为了在各质检环节“过关”而环环勾结.小检查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联合应对业主单位;大检查和交竣工时,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联合应对政府工程质监部门;竣工后,则是所有质量相关者共同应对社会.其二,质量监管权力弱化,监理受雇于业主而屈服于业主的控制,政府工程质监部门隶属于交通建设主管部门而受制于其干预.同时有限的监管权力又在试图寻租获利,例如监理人员一般都住到施工方,时间长了与施工方形成“人情”、“面子”,加之其待遇低,就很难拒绝施工方小恩小惠的诱惑.2)参建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存在欠缺个别项目参建单位存在一人跨多项目履职、不在岗、冒名顶替、工作不称职的现象,如遇定期检查就从其它项目调人借人来临时应付,检查一完就又走了;如遇偶然抽查则以“请假”、“外出”等为由搪塞;有的从业单位在质监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时试图寻求上级的庇护,请其打招呼、说情,干扰现场监管人员的监督和处罚,造成工程项目的质保体系不能有效运行;很多施工单位技术交底流于形式,从项目部管理者到技术员再到操作工人,技术交底层层“打折”或“走过场”;质检资料存在作假、数据掺水的现象,不少人做资料就是抄袭,检查频次也基本不够.3)社会监督渠道不够通畅在访谈中得知,海南省目前社会监督渠道不够通畅,即使有质量举报电话,多数都是内部人举报,往往出于不满和报复心理;也有的是群众举报,但他们不专业,只看表面,不明底细;受访对象都认为“媒体网络曝光很有效,很厉害,相关责任人都对其都心存畏惧,但目前海南省媒体网络介入工程质量还不宽泛、不深入、不常态.”
3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措施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针对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中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1)构建“3+2+1”的公路质监主体制衡和协作架构“3”代表由业主单位、监理(检测)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组成的微观“三位一体”架构;“2”代表政府工程质监部门和政府交通建设主管部门;“1”代表社会监督力量(如行业协会、新闻媒体、院校和科研所等).工程质监部门、业主、监理(检测)、施工等单位等应理清权责关系,各司其职、相互制衡[3].重点要针对“大业主小监理微施工”的微观“三位一体”失衡格局,侧重于约束业主单位滥权、归还监理单位监管权力、支持施工单位依法维权;政府工程质监部门、参建单位、社会等主体应构筑工程质量宏观协作机制[4-5].可由本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公路质量监管协调委员会,定期或临时召开工程质量联席会议.2)生成质量边际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完善以承包商和从业人员为核心的质量边际激励和约束措施,形成“质量越好,收益越大;质量越差,收益越小”的机制,激起参建单位和人员强烈的质量动力和压力,激发他们积极投入能提高质量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不是满足于质量合格和已有水平,而是努力以精细施工打造精品工程.为此,要健全质量绩效评价制度,健全质量信用记录评价制度,实行质量绩效、质量信用评价结果与市场准入、阶梯性奖罚、差别化质量监督等奖罚措施挂钩,形成质量绩效和质量信用边际激励和约束机制.3)采取多种手段引入社会监管资源一是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监督,实现体制内部监管与外部社会监管结合.采取“政府买服务”等方式,引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院校和科研所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向群众普及宣传公路质监常识,以便他们理性有效参与质量监督;设立质量监督专线和邮箱,及时处理社会监督举报,研究制定投诉人安全有奖投诉制度.二是开放和规范公路监理和试验检测市场,引进省外资质高、信誉好的监理和试验检测机构,形成“鲶鱼效应”,带动全省监理和试验检测水平的提升.4)健全行业内部质保和质监系统的建设大力完善参建单位质量保证系统[6-7],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程序[8],强化工地试验室和第三方试验检测的管理[9],推行工地信息化管理,采用自动采集数据传输智能仪器[10],通过信息网络将多种设备和技术进行综合集成[11-12],建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系统[13].沿着供应链全过程形成覆盖海南省全域的公路建设质量监管体系[14-15],以确保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人员、机械、材料、工艺方法、环境)全面受控[16-18].
1.1机械施工
机械施工的技术原理为,采取科学、先进技术手段,以施工机械作载体,实现公路路基的高质量、高效率施工。机械施工是现代公路路基施工的首选方法,常常应用到一级公路工程以及高速公路工程中。
1.2简易机械施工
简易机械施工的主要立足点在人力,机械只是辅助设施,即,一种人力施工和简单机械设备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比起人力施工,简易机械施工因为应用了简易机械,所以施工效率比人力施工效率要高,施工进度也相对较快,但无法达到机械施工的要求,只能在一些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公路工程中使用。
1.3人力施工
人力施工是最传统,使用时间也最久的一种路基施工方法,特点是完全手工。该方法的施工效率比较低,并且难以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现代公路路基施工已经不再广泛应用人力施工技术,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施工补充和施工辅助。
1.4爆破施工
爆破施工技术原理为,利用爆破手使路基土石松化,然后推移。有观点认为爆破施工属于机械施工范畴,只是爆破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只能在路堑开挖中使用。
二、做好土质路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公路土质路基施工前期必须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以此来保证土质路基施工活动的顺利开展。土质路基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施工组织准备、施工物资和机械设备准备、施工技术准备。
2.1施工组织准备
施工组织准备的具体要求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拟定一套合理的施工计划,并建立相应的施工队伍与施工管理机制,确定出公路工程的施工目标。施工组织准备是工程施工前提,对后期施工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2.2施工物资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
施工物资主要指土质路基施工所需的施工材料,必须在施工前期对其做好全面的施工控制。另外,施工中涉及到的各类机械设备也要筹备完善,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进行。
2.3施工技术准备这里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施工测量、施工准备情况复查、现场清理、铺筑试验等相关技术,是土质路基施工前期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对土质路基施工质量有直接影响。具体做法为:
2.3.1落实施工测量指检查补测横断面、复测水准点和中线、校对并根据需要增加水准点。需指出的是,为尽可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前固定路基平曲线主点和交点同时全面恢复路基中线,并且在复测路中线过程中根据需要适量加固和加密指示桩,必要情况下可做断链处理相应调整纵坡或及时查明原因呈报。
2.3.2在检查核对路基纵横断面过程中,应参照已恢复的路中线并严格按照施工规定和预先设计的要求,清晰标出路堑坡顶、路基边沟和路基用地界桩等路基附属设施的具置,以为路基施工提供指示和参照,降低出错概率。
2.3.3复查施工准备情况指于施工前参考设计文件提供的相关数据参数,详细勘察施工现场水文和地质状况、地形构造特征和路基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并参照相关标准(如《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对勘察结果作出判定,以为路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
2.3.4清理施工现场指依法选择性拆除或迁移路基施工区域内影响施工开展的房屋、沟渠、道路和水利电力设施等,或保护施工区域内的文物古迹,适当加固施工区三、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三、公路土质路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域防治
公路土质路基施工常常会发生胡乱取土、路堤填筑失误、路基排水不当、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等施工问题,影响路基强度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3.1胡乱取土问题及其防治
为了防止在路基施工中发生胡乱取土现象,笔者建议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施工,熟练掌握路基取土原则,树立不胡乱挖取的路基取土意识。另外,建议施工技术人员按照工程实际情况挖取路基,正确选用取土方式,尽可能的考虑到坑内排水、土方运输、路基加宽等技术难题。
3.2对路堤填筑方法错误或使用填料不当的措施
3.2.1在施工前认真进行土质调查检测,作出用土规划,拟顶合理的调配方案。
3.2.2采取正确的填筑施工方案和层次安排,填筑施工与方案。
3.2.3在填筑施工中要加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3在水网及水田地区的措施
3.3.1注意石路基边缘与水道内的高差保持稳定路基所必要的最小值,从而尽可能的减少路堤高度,减少占用农田的面积。
3.3.2尽可能采取纵向的运土填筑路堤,避免路侧取土,否则硬件路旁去土坑表层的种植土妥善保留,待竣工后,再将其匀铺与坑底,以便恢复原有农田。妥善安排施工时间,争取在晴朗少雨的季节施工,其计划进度应采取逐段安排推进,防止全线铺开,或程序先后倒置。切实加强施工排水工作,使之保证有效畅通,特别是雨水排除通道更应加以密切关注。
1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应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经久耐用、节省造价和造型美观”的原则。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包括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支护与防护、综合防护等几种类型。
植物防护就是在边坡上种植草或植树,以减缓边坡上的水流速度,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作用。植物防护不仅可以美化公路环境,调节边坡的湿温,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而且又比较简单、经济。一般来说,防护工程应优先考虑植物防护,当然其土壤必须适宜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边坡比较平缓,坡高不大。在高速公路上,常用的植物防护有植草、铺草皮和植树等。
工程防护主要是针对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填、挖方边坡或风化严重、节理发育的岩石路基边坡,以及碎(砾)石土的挖方边坡等,采取工程防护措施即设置人工构造物防护。工程防护的类型有护面墙防护、干砌片石防护、浆砌片石防护、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锚杆防护、挡土墙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
柔性支护与防护主要包括三维植被网、钢绳网主动防护等防护形式。
2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如出现塌方、滑坡以及可能出现失稳等,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强度方面)和安全性(变形方面)。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3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处治,首先要从地质条件上弄清岩溶的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然后再慎重确定处治方案。在一般情况下,对局部严重的、大型的、不易搞清楚的岩溶地段,应尽量设法绕避;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地段,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
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路基上方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采用排水沟将水截流至路基外。对于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宜设置集水明沟或渗沟,将水排出路基。对于稳定路堑边坡上的干溶洞,洞内宜采用干砌片石填塞。位于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当洞的体积不大、深度较浅时,宜予以回填夯实;当洞的体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对于有顶板但顶板强度不足的干溶洞,可炸除顶板后进行回填,或设构造物跨越。通过溶洞围岩分级或计算判断下伏溶洞有坍塌可能时,应进行加固处理。对于洞径大、洞内施工条件好的无充填溶洞,宜采用浆砌片石或钢筋混凝土的支撑墙、支撑柱进行加固;深而小的溶洞不便于洞内加固时,宜采用石盖板或钢筋混凝土盖板跨越可能的破坏区;对于顶板较薄的溶洞,当采用地表构造物跨越有困难或不经济时,可炸除顶板,按明洞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有充填物的溶洞,宜优先采用注浆法、旋喷法进行加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采用构造物跨越;如需保持洞内流水通畅时,应设置排水通道。
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土洞应先判明土洞是否仍在发展。对于已停止发展的土洞可按一般地基进行评价,需加固时宜采用注浆、复合地基等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还在发展中的土洞,宜采用构造物跨越。
4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以致于采空区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对采空区路基的治理,首先应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然后再慎重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治理方案。
开挖回填处理的浅采空区的治理范围,其治理长度为公路轴向采空区实际分布长度,处治宽度为路基底面宽度或构造物的宽度,处治深度为底板风化岩位置。公路采空区路基的处治设计应根据采空区的形成时间、埋深、采空厚度、采煤方法、顶板岩性及其力学性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等选择治理方案。采空区路基的处治应从路基处治、开采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
(1)从路基处治角度来说,主要有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等四种。
①开挖回填: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
②充填: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对于煤层开采后顶板尚未垮落的采空区,可采用非注浆充填方案,包括干砌片石、浆砌片石、井下回填、钻孔干湿料回填等方案。干砌(浆砌)片石适用于采空区未完全塌落、空间较大、埋深小、通风良好,并具备人工作业和材料运输条件的采空区治理。一般路段路基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0MPa干砌片石回填;对有构造物路段,应用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浆砌片石回填。
③桥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采用桥跨方案。
④注浆:采空区上覆岩层在有条件时会出现离层,离层经历产生、发展、达到最大高度及最终离层闭合的移动过程。在离层带中注浆减缓地表沉降,控制地表总的下沉量,减缓地表动态变形值,达到保护公路的目的。对于煤层开采规模较大、开采深度(埋深)小于250m的采空区,宜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法。对于埋深大于250m的采空区,宜根据其开采特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公路工程的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是否采用全充填注浆方案。
(2)从开采协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混凝土路面由于温度或湿度变化及硬化时收缩的原因,会出现胀、缩和翘曲。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
②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高等级道路可设置这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增强整个路面的抗变形能力。
③合理安排开采时间。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温度的降低使路面材料的脆性加大,收缩系数增大,抗变形能力降低,路面易于开裂,路面承载能力降低。)
④限制一次开采高度,沿公路轴向大面积协调开采。这种方法已在铁路下开采煤层有成功的经验,一般可以将地表位移变形降低到50%以下。由于采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处治方案灵活多样,应针对采空区的具体情况,将几种方案联合使用,达到经济合理的最佳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向池,柏松平等.高原山区高速公路边坡防护[J].公路,2002,(7).
工程计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造价,指导着公路工程施工前的基础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却没有对工程计量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常滞后于工程施工进度,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2没有充分理解工程计量工作的性质
工程计量工作主要是按照工程设计的图纸和承包合同中工程量计量的有关要求与规定,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共同对完成工程的数量进行核验。但是很多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认为工程计量由施工单位负责,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很少参与工程计量工作,导致计量工作结束需要支付工程款项时产生劳动纠纷。
3工程计量工作缺乏支持性
资料,实施力度不够工程计量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很高,需要工程建设各方面的支持性资料。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存在施工记录不全、测量试验资料不完整、清单增补与工程变更批复不及时等问题。同时,施工单位对工程图纸、技术规范和合同文件的理解有误,没有充分发挥计量工作的作用,导致工程成本增加。
二利用公路工程计量工作控制预算成本的措施
1重视公路工程计量工作
公路工程计量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是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控制工程的质量和施工进度的主要手段,需要引起公路工程建设中各个单位的重视。建设单位需要选派专业人员密切关注公路工程计量工作的开展;施工单位作为工程计量工作的主体,需要配合建设单位提出的工程计量需求,明确彼此在工程计量工作中的责任,为监理单位开展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监理单位需要合理分配和调节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在工程计量中既要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保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利益,确保施工单位严格遵守签订的合同,并促使建设单位履行其责任与义务。
2贯彻落实工程计量中的各项工作
工程计量工作是工程管理中的基本工作,工程建设中的各方需要正确认识工程计量的性质,积极落实工程计量的各项工作。一方面,严格遵守合同图纸、工程量清单、工程变更令、技术规范和计量补充协议等,为工程计量工作提供详细的资料,确保工程计量工作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在工程计量的内容、计量的时间和计量的方法上做到实事求是,认真落实工程计量中的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计量的准确性。
3深化公路工程计量工作
无论是工程计量还是款项支付,在合同文件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建设单位在工程计量支付时,需要理解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与技术规范等各部分内容。在公路工程施工初期,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认真核实工程图纸的数量,以及工程量清单与施工图纸间工程量存在的差值,并依据核实过的图纸和清单结果进行批复。公路工程建设涉及到众多环节,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定对公路工程计量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如果工程变更是强制性的,不能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协商而定。
2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材内容陈旧。新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未能在教材中得以体现,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未注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授课方式单一。采用“以讲为主”的教学方法,内容枯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课经常存在围绕知识不断探讨、不做任务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停留在“上课讲,下课练”“先学后做”“讲一半、练一半”“以讲为主,以练为辅”“师讲生做,害怕出错,不善示范”的形式。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配套足够大的室外实训场及室内实训室,实践教学环所需的实验设备较多,而且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配到企业去锻炼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这门课程的实践环节多以教材讲授、课件图片、视频录像等方式实现。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反馈及社会用人单位需求调查发现,路基路面工程填鸭式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问题,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3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学会“工作”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企业调研为基础,确定工作任务,明确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设计的标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系统化课程设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通过多家企业的调研,对道桥与市政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路基路面的工作任务,明确培养学生路基路面设计、施工能力的目标,制定路基路面工程的课程标准(包括教材编写、实训项目、课件制作、教学实施、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内容)。以实际工程过程安排课程的教学顺序。构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组织课程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课程改革的内容
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链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训。学:通过路基及路面的设计和施工规范,分析路基、路面结构形式的确定方法;完成路面无机结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做:边学边做,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深入学习路基路面的设计、施工工艺流程及基本的理论知识。
4.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项目和任务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引入的情境布置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以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主导,在课堂上边学边做,课程尽量全在实训室上课,大班改成小班,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将若干个子项目串成一个大项目,将整门课的内容形成很好的衔接。本门课以路基工程设计、路面工程设计两个项目为导向,将项目分解为: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基边坡防护与地基加固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基(垫)层设计、沥青路面设计7个子项目。各子项目进行工作任务的设计,设计任务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依照认知顺序,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系统化设计任务,创设工作情境。
4.2多种方式结合,突出工程性
除了校内的课程实训、实践,学校还应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真正感受企业的氛围,参与道路放线、设计、施工、检测的工艺流程,这对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熟悉路基路面的新工艺、新技术非常有益。同时,可以邀请校内外的专家、教学名师、一线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开展讲座,结合他们经历的重要案例和当前的国内外形式,介绍本学科在工程领域的成就和重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社会上对建筑行业各种注册工程师需求量旺盛,根据道桥与市政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课堂中融入一些考试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想把学生培养好,学校首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去施工一线企业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施工工艺,应增加教师到兄弟院校进修和交流的机会,加快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4.4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也应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修改,制定出符合道桥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新大纲修订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
4.5更新教材
目前,道路与桥梁工程中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应及时更新教材,对于新规范、新标准、新材料、新技术应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
4.6课程考核方案
改变原有的理论考核模式,引入小组过程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过程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阶段性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过程性评价(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阶段性完成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小组总结性自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自评,填写自评表)、小组总结性互评(各组成员对项目最后的总成果互评,填写互评表,后将各表取平均值,即为该组互评成绩)、教师总结性评价体系(教师根据每组成员的项目最后的总成果和答辩情况填写教师评价表)。
公路管理单位是属于国家的事业单位,在进行铲草、扫公路、补坑槽、修路架桥、维护路产路权等活动的时候,资金都是由国家进行支付,因此,很多公路管理单位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在财务核算方面都是得过且过,没有仔细地落实资金的去向。这些问题在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当中是常见的,现在的公路管理单位中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对工程成本的控制观念,大多数情况都是走马观花,做做样子。
(二)审计方法比较落后
现在我国审计部门的审计程序比较复杂,并且比较传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一般都会采取人海战术进行审计。由于公路管理单位内部审计比较复杂、传统,因此,在审计方面,成本本身就比较高,加上公路管理单位还使用会计凭证的方法进行审计,没有应用现在计算机软件进行审计,从而导致审计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三)成本预算管理不够规范
成本预算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重要工作,但我们国家在项目成本预算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内部审计制度的成本预算既反映了预算的层次,并且还反映出预算的系统缺乏性。现在事业单位大多数都会把单位的日常开销、维修路况的费用以及建设道路的成本综合在一起,因此,不能够反映出审计核算的独立性。
二、公路管理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措施
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实践当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过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公路管理单位审计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一些建议举措。
(一)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1.公路管理单位必须对内部审计资源进行整合,内部审计成本直接受审计资源影响。在审计工作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根据内部审计的要求,突出审计工作的重心所在,在公路管理单位年度审计成本时,要明确审计任务,并且合理地分配审计人员,从而使审计人员能够有效的利用,降低审计成本。2.要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审计制度,从根本上减少审计的成本,并且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3.根据当前的审计任务,合理的规划审计工作,这样既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合理的利用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大的项目进行审核时,必须提早做好工作准备。4.针对内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要确保其具备内审人员从业资格。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个内审人员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被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因此,审计工作大多数任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核算,这样不但运算出来的数据比较准确,而且工作效率较高。所以公路管理部门要注重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数字化。
(三)完善审计预算的管理制度
主要可以根据两个方面进行改进:1.在审计过程中可以进行提早的预算,对于预算的项目做好预算经费和人员的分配。2.应该从整体的核算成本中,分离出内部审计部门的成本审计部分,单位中的财务部门从以往的主要角色,转变成为监督角色,从而实现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审计过程中的困难,另一方面能提高审计的效率。
(四)对审计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专业培训
丰富培训形式,更新培训知识,完善培训制度,使审计人员信息化知识和审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出精通信息化的审计管理专业人员,达到审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现阶段,公路养护主要包含日常养护与非日常养护。其中日常养护主要是指清扫、整治和绿化养护等内容。为控制该项工作中的人工成本,我们应严格参照施工定额,系统分配不同养护路段养护人员任务,避免出现某养护路段的养护工人一天闲置的现象。合理分配任务还能提高养护效率,还可以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积极鼓励养护工人高效工作,尽量为非日常养护提供更多的时间和人力,专职养护工人和临时养护工相比,可熟练操作,且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工作效率较高,充分利用专职养护工人自然会节省人工成本。
1.2原材料控制
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应采用招投标的方式,这是我国公路体制变革的必然走向,还能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市场意识,构建有效的监理机制,改善养护质量,促进公路养护体制的变革。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应深入市场全面调研原材料价格、运输经费,编制适当的招投标低价,避免不良投标行为的出现,对于一些无需招投标的原材料,应综合对比供货商,从中选出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
1.3机械设备控制
各个工区应尽可能地配备手扶拖拉机、油罐车等小型机械工具,进而减少机械设备租赁费用,并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便利。在选用小修保养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时,应率先考虑机械性能和维修保养,一些机械虽然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但是如果出现故障,将无法及时维修,且相应的配件价格昂贵,例如进口割草机价格和性能均较高,不适合价格此类机械工具作为小修保养中的指定工具。
1.4施工方案控制
(1)施工方案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例如在修补路面坑塘病害时,通常小修保养中坚持不隔夜的原则,这就要求工人在修补现有坑塘时应科学预测即将会出现坑塘病害的路段,并适当处理。因此,如果每发现一处坑塘病害便指派特定人员进行修补,配以机械,这将会带来严重的浪费,制约成本控制的进行。
(2)注重废弃材料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废弃材料,例如路面的铣刨材料,不仅能够充当围肩,还可以充当防滑材料、泥灰结石材料。对于夏天使用的防泛油材料和冬天使用的防化材料,收集后仍可使用。
(3)综合对比施工方案。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应针对多个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施工方案。
(4)注重节约。及时回收施工过程中的剩余原材料,便于日后使用。例如,在沥青灌入式路面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油罐车进行沥青喷洒,在补始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冷油,为节约油料,我们可借助油桶对其进行收集,一旦在日后出现坑塘病害,可以利用冷油进行治理,不仅方便且节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