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4:0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困生转化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困生转化计划

篇(1)

一、确定后进生名单,寻求原因,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开学初,对学生听其言、观其行、察其人,要进行一番深入细致地观察摸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决定本期的主要帮扶对象是蔡雨馨(此学生家庭条件还可以,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全靠爷爷奶奶的照顾,有些娇气,自制能力差。),同时其它后进生也不能松懈,像赵楷、冯俊杰、蒋艺佳等。情况摸清了,原因找到了,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后进生转化计划。

二、做到理解尊重,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后进生们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我们不仅要与后进生建立一种和睦可亲的关系,使后进生消除生疏感、惧怕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而且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

三、坚持动情、明理、导行,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后进生转化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思想转变,使后进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教养、有纪律,从而少犯错误。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运用科学的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方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我认为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之大敌、大忌,是不能允许的,必须加以制止和杜绝。

在转化后进生时,我们一定要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态度,决不能以势压人。批评教育不仅要合道理,而且也要合情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其理而改其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四、把握好后进生容易反复的情况,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一般说来,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如果不注意防范就会容易出现反复。后进生转化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班级纪律较差、班风不好,转化中的后进生很可能不能自已而引起反复,所以我们应该全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优化的环境,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后进生由于平时给人的印象差,再加上老师和同学们又常常用习惯的心理定势来看待他们,这样就难免使后进生有时会受到冤枉误会,这时也可能会造成反复,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到公正、平等,不偏袒好学生;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所以我们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配合,联手防范。

主要措施:

1.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2.课外辅导,利用午间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篇(2)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学困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当然,爱学困生,绝对不是迁就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无原则的爱。要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只有这样热爱他们,关怀他们,他们才有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任你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和浇灌。

二、“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其短

在实际工作中,善于细心观察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充分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光、增光。做法是: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对学困生来说,用其长的过程,也就是避其短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

篇(3)

二、学生名单

三、学困生形成原因情况分析

1、后进生形成的家庭原因

父母的不良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2、后进生形成的学校原因

教师思想教育不力以及片面追求成绩。对后进生辅导不及时。

3、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原因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4、非智力因素

不少聪明的学生怕吃苦,怕经受挫折,经受磨难,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挫折就一蹶不振,丧失信心与勇气,甚至产生变态心理,总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自己万事不如人,于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不学,也不想叫别人学,最后走进"双差生"行列。

四、转化学困生措施

转化后进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4、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

篇(4)

“宽”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基础。“宽”就是宽容平和对待学生,包括时间上的宽限、条件上的宽让、态度上的宽厚。许多学困生的的言行举止随时会伤害教师的自尊心,会刺激到教师的“怒火神经”。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冷静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切不可在“热”境中暴风骤雨式发难处理,因为在“热”境中师生处于冲动和僵持,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引起新的矛盾冲突。我班陈开明是一位叛逆心强的学生,一次语文课,在老师带读生词时故意把语音读偏走调,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语文老师一边大声数落他的不是:上课不专心,欠交语文作业等,一边当着这位学生通知其家长到校,这样处理势必矛盾恶化,因为这位学生表现出一副性格倔强、吃软不吃硬的样子。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下来,宽容对待,认真分析学生情绪,反复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最佳的处理方法后再进行处理。教师可先让学生回避,与其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汇报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商讨教育对策,这样在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下正确引导学生改正缺点,效果会更佳。教师在转化学困生工作时,以“宽”容之态度,“宽”爱之诚心,适当进行“冷”处理,就可避免师生间的冲突,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灵活地促使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教师在学生心中树起了宽宏大度的形象,势必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使以后的教育工作更加顺利。

技巧二:粘

“粘”是转化学困生的交融点。“粘”就是贴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班主任工作也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如果班主任平时多和学生交往,在思想上了解他们,在行动上贴近他们,就可知道他们的所想、所求、所行,对他们能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支持和帮扶,使他们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习惯消失在萌芽状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怀着诚恳执着的心去贴近他们,与他们交流沟通,学困生定会慢慢接受和认同我们的,他们会最终由“野虎”变成“家猫”。我班张贤、李桃等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在课堂上经常通过传递纸条交谈事情打发时间,课外自成小团体,脱离集体。为了转化他们,我每天找机会接近他们或特意找他们在校园交谈。起初,他们的戒备心很重,见到我不是躲避就是不言不语或答非所问,导致转化工作很艰难,但我并不放弃,一有机会就贴近他们,在集体活动时,主动加入他们,融入他们的“圈子”,贴近他们主动与他们交流思想,同他们谈家常、兴趣、娱乐、生活等,然后入手谈人生、谈为人处世、谈理想前途。最终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有了共同爱好和语言的“知心朋友”,并知道了几个同学的家庭是改革开放先富裕起来的暴发户,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对学习失去兴趣,在我的“贴身”关怀、言传身教下,他们的思想态度彻底改变了,认真学习,成绩很快提高了,初三毕业时顺利考上重点高中。事实告诉我们:走近学生,贴近学生,倾听学生心声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交融点。它能使我们及时引导和帮扶学生,使学生从困惑迷惘中解脱出来。

技巧三:联

“联”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纽带。“联”就是联系家长,共同教育。学困生的形成,有其家庭背景和原因。班主任必须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这样才可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并在家长配合下,形成合力开展行之有效的转化教育工作。我班王小丫同学,劳动观念淡薄,平时值日生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在同学中造成不良影响,经多次教育,但效果不佳。于是我决定从其家庭入手,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其家庭情况,知道王小丫家境富裕,又是家中独生女,是家人的掌上明珠,从小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我把王小丫在校的情况如实反映给家长,表明要转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次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教育的方法,在家长配合下,订出具体的转化教育方法,对王小丫实施家庭、学校共同的转化计划,培养其劳动习惯,增强其劳动观念,使其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经过家庭、学校共同努力,王小丫完全变了样,成为家长、老师的好帮手,实践工作告诉我们,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学困生转化工作才更有成效,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必须很好发挥这“联”的纽带作用。

篇(5)

其次,家庭的影响。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有钱有势或腰缠万贯,便不择手段地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有的抛弃了人性、道德和良心,一切从金钱和享乐出发,以利己为目标,偷盗、贪污、受贿、行骗,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这造成一部分学生认为“精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有些家长忙于生计,早出晚归,甚至长期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学习无暇顾及,疏于管教。以上这样,无形中引发了一部分学生旷课、逃课,常常光顾于录像厅、游戏厅、网吧等场所,这直接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长此以往,必然磨灭了这些学生的奋发向上的进取心。

其三,自身的因素。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倍受娇宠。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滋长了一些学生的骄纵任性、刁蛮专横的行为。在家里,不喜欢父母过多管教,不愿聆听长辈的谆谆教导;在学校,一切以我为主,同学之间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学习上害怕成绩差,受到老师批评,又怕同学们瞧不起,心理压力大。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得不到矫正,就会破罐子破摔。长期下去,会使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就会表现为学习丧失信心,出现情绪性心理障碍。

其四,教育的缺失。一是班主任在平时管理工作中不能正确看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一次错误就对学生定性,有印象主义,对学生造成压力。二是课堂上,教师常对成绩好、感兴趣的学优生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对学困生往往忽视了他们的积极性,甚至忽视了他们的存在,有的还受到责备。这些学生面对自己的学习也就失去信心,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还对教师失去信任,产生对抗情绪。

如何尽量避免学困生的产生,又如何转化呢?除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影响外,最根本的是教师的疏导要通过学生自身这个内因来起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情感教育,是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进步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加强情感培养,让成功的满足感激励学困生

心理学认为,人一生中只要有一次关于成功和胜利的体验,便可以激发起他无限追求的愿望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后进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劳动者的自豪感。”所以,在教学中,减少学困生的挫败感,增加成功感,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表现自我,获得人们的认可,是情感教育的关键。可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如下设计。

(1)教学计划中做到层次化设计。即在设计某一知识的教学计划时,将问题拆解,设计成难易、抽象程度不同的层次化问题,使学困生也能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2)练习时做到习题弹性化。即学生在做练习题时,为避免学困生因习题过难、过多而产生畏难心理,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灵活地指导学生做不同层次的练习题。

(3)反馈学习结果做到及时化。实践证明,对于学习结果的考查及反馈,当堂或者当日反馈给学生,效果是最好的。及时反馈,可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正确的知识,可以得到强化;对于错误的地方,可以及时纠正。某种程度上,这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意念。

二、注重情感迁移,让学习的主动性激励学困生

篇(6)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且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学生,即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何转化他们呢?

一、导致化学学科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

(一)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性

初中生升入高中后,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由讲述向探究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发应 ”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且由于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直接影响化学科的教学活动很难正常开展,从而导致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出现困难。

(二) 旧理念不适合新课标要求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较短,加之中考追求短期目标的影响,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另外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渡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的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从新课程化学教材的设置对学生来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更高;对教师来说,教学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增加了,这对教师的化学常识的储备、教学设计水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课时量少,对新课程诸如“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这几个互动性较强最能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环节理会不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常常无法组织这些教学活动,取而代之的个人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学生难以接受,从而导致学习上的困难。

(三) 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

学习基础原因,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关,让高中化学“学困生”缺乏学习新的高中化学知识的必要准备。高中化学知识,由传统的形象思维为主转为以逻辑思维为主,而习惯于问题表面的直观形象思维的高中化学“学困生”不能适应,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进而揭示问题实质的抽象性思维的方法。另外,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缺乏紧迫感;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如:预习、听课、复习、总结等各重要的学习环节。

二、转化学困生的具体对策:

(一)无私的爱是转化学困生的前提

1.学习生活给予“偏爱”:当今中学生由于个性比较鲜明,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有意或无意地去接近他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多找他们谈心,理解他们,用老师的实际行动感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们,从而在教学上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课堂提问给予“偏爱”: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化学学困生,多向他们发问(问题的难度应有梯度),多与他们交流,在课堂及课后多“照顾”学困生。

3.鼓励表扬给予“偏爱”:对于他们认真地完成一道作业,或者作业写得比较规范,或比前一次有进步时就当众表扬,同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正如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就会多一次进步。”

(二)培养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

1.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爱好

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爱好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爱好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化学史或有趣的化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2.让学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化学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假如学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梯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增强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才能让他获得经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的体验。

(三)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困生转化

1.教学创新,培养学困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传统教育的弊端告诫我们: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教师决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策略,其中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了;有效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将在一定的情景中顺利展开。贯彻启发式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动机。

2.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沟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发展化学,把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的开展探究性活动。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20-02

化学是高中学生较为惧怕的一门学科。在对在校高中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化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占被调查对象的51.6%,化学在被调查的学科中高居榜首。有高达66.7%的学生认为在高一阶段就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多的高中化学学困生?如何才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呢?

一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第一,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准备不足。部分学生进入高中以后,对高中化学学习在思想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逐渐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

第二,化学双基不扎实。部分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对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到位,无法跨越初中、高中化学学习之间的“鸿沟”而成为学困生。

第三,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阶段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进入高中以后,面对繁重的化学学习任务,倍感力不从心。

2.外部因素的影响

第一,中招政策的影响。由于中考实行的是毕业与升学二合一考试,化学试卷难度不大,再加上化学学科在中考中的权重偏低,客观上造成学生对化学重视不够。

第二,高中课改的先进理念与教学现状矛盾的影响。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很多高中学校无法按照新课改理念以走班制形式开展选修课教学,学生无一例外要学习全部必修、选修课程,但根据课程规划,高中化学周课时量仅为2课时,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化学学困生人数增加就在所难免。

第三,初、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学指导思想脱节的影响。首先,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不衔接。其次,初、高中化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不衔接。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三化学教师往往采取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夯实双基。高中的化学教师由于面临课程紧、任务重的压力,往往忽略学生基础,高估了学生的学习水平,造成学生学习困难。

当然,造成高中化学学困生增多的外部因素还有很多,如社会大环境、家庭教育,教师的业务素养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重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

要转化高中化学学困生,必须从“心”开始,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重视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无论在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是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都远远高于初中阶段,如果学生仍然沿用初中阶段那种单纯以学会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则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因此,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应成为高中师生的共同课题。

3.切实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然过渡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是在初、高中两个学段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平稳过渡。从这个意义上说,衔接教学既不是对初中知识的简单复习,更不是对高中知识的提前学习,关键是要帮助学生突破在初中阶段没有涉猎过,但高中化学又必须突破的能力盲点和知识盲点。

第一,着力突破化学学科观和方法论上的盲点。(1)全面理解化学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化学属于自然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合成以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学科的价值体现为通过对物质的研究,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达到为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服务的目的。(2)树立基本的化学思想。常见的化学思想包括:分类思想、守恒思想、类比思想、发展思想、平衡思想等。(3)学会运用程序化思想开展化学学习与研究。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模型对化学物质或现象进行研究,是进行有效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中学阶段常见的认知程序包括:一是认识物质的基本程序。按照“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制取——保存运输”等来全面认识物质,是中学化学中最基本的思路。在此程序中,存在着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与制法的内在逻辑关系。二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基本程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我们称之为化学用语。因此,掌握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要求掌握前36号元素以及相关主族的其他元素。三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程序。研究物质结构主要是指从微观层面分析物质是由哪些微粒构成以及微粒以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构成物质(晶体)的基本微粒包括原子、离子、分子,而分子、离子是由原子形成的,因此研究物质结构的核心是研究原子结构。四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属性,研究的基本程序是: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硬度等。物质的化学性质首先是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其次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判断是否具有酸(碱)性氧化物及酸、碱、盐的通性等。五是研究化学变化的基本程序。化学变化的过程既包括物质转化过程也包括能量转化过程。六是研究物质制取的基本程序。中学期间研究物质的制取主要指气体的制取,基本程序包括: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检验、尾气处理等,实验开始前,还要注意进行气密性检查,同时兼顾节约资源、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等。

第二,着力突破初高中化学知识结构上的盲点。学生中存在的初高中知识结构上的盲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的概念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氧化物的概念及分类;氢化物的概念;酸碱盐的定义及分类;常见的难溶于水的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物质导电的原因等。

当然,由于学生现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不同,盲点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差异。初高中化学衔接,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层次地展开,切忌一步到位。

总之,要想改变高中化学学困生增多的不利局面,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因材施教,激趣导学,注重落实,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成功体验中树立信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最终使学生摆脱对化学学习的恐惧,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马国富.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10)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86-2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内部的因素。学生本身存在智力缺陷,无法接受正常的学科知识,这部分学生是先天性的学困生,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学困生。其次是外部的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次是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等造成的。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学习中就没能打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基础,到中学,随着数学学科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使这部分学生学习显得尤为吃力,出现课上接受慢,课后无法消化课上知识的现象,进而发展为数学学困生。第四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分数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第五家庭因素也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使孩子缺少应有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发展为对社会不满,对学校不满,对班级不满,对班中的老师同学不满,学习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数学中的学困生,其他学科中都会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一)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数学学困生多表现为课上反应慢,课后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的共同特性,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太关注,反而更关心教师对尖子生的态度并进行比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备好“学困生”这一课,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把握好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掌握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有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即使批评,也应婉转表达善意,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保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照顾和关怀。课下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时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能把老师做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设法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在教学中,教师讲课要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课上只要是学困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鼓动学生通过掌声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侧面教育为辅。

(三)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

在数学课教学中力求分层教学,让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对需要转化的学生心中要有数,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目的性,抓重点,促局部。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把简单的题目让给他们做,让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有目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教师加以指导。转化学困生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流于形式。

(四)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密切联系家长,学校家庭双结合,共同辅差。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为进一步转化做好信息储备。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好坏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关系好就会让学困生消除对老师的看法,而主动地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对学困生学习的转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大多学困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普遍现象,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校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家则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做好这项工作,所以,与家长关系的好坏也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篇(9)

许多学困生对语文学习有着一种畏惧心理,他们因为自身学习成绩较为落后,对学习活动怀着一种本能的恐惧。这样的消极情绪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投入程度,特别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语文学困生在思想上出现的这些波动,对教师而言也是一次考验。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情绪的疏导,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还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笔者经常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活动,让他们明白一时的落后并不等于永远的落后,学习中的落后不等于各方面的落后,让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帮助他们逐步敞开心扉,走出自卑观望的消极情感。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加大表扬激励的力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教的表扬鼓励对学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学困生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对语文学习会更感兴趣。教师要抓住学困生学习中的进步,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一些闪光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绪的调动和激发,让学生将这些成功、满足等积极情感有效迁移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语文学习,有利于转化工作的开展。

二、学困生转化应当抓住基础知识夯实这一重要基础

对许多小学语文学困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基础知识薄弱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滞后的主要原因。有些小学生拼音掌握不好,前后鼻音容易混淆,平翘舌音容易写错;有的学生字词积累方面存在短板;还有的学生在阅读分析理解等方面难以突破。归纳起来,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是导致语文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教师应当在转化工作中强化基础知识的夯实。一方面要对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知识点检测的方式,基本上掌握学生哪些方面是短板,哪些方面语文学习存在障碍,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明白自己应当从哪些方面着力下手,弥补薄弱环节,夯实语文基础。另一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突出重点进行复习回顾。这些学困生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来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拟订补救计划,哪些方面有问题就针对这些方面进行专门训练,如拼音有问题的进行易混淆字音的强化记忆等。通过针对性的回顾夯实,能够让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在短时期内得到较大的提高,并且这样的态势要一直持续下去,促进学困生有效转化。

三、学困生转化应当抓住学习方法指导这一快捷通道

除了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不够科学高效,也是导致语文教学中出现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自身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就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再加上语文学习不得法,往往事倍功半,更加导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对此,笔者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充分强化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先进的、科学的、高效的方法,推动学习成效的提高。例如,学困生背诵课文时难度较大,前记后忘、拖拖拉拉,笔者和学生共同分析,指导他们运用首句记忆法进行背诵,记住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样一旦背诵的时候思维断档,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及时将思维弥补起来,提高学生背诵的效果。在学习方法指导上,教师要善于引导班级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将自己的看家本领亮出来,供其他同学参考借鉴。教师还要经常上网搜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向班级学困生进行推荐,鼓励他们将这些先进的学习成果运用到自己的学习活动之中。经过这样的方法推广,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增强学困生转化效果将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四、学困生转化应当抓住学生互助合作这一丰富载体

篇(10)

《教育学》指出:学困生是指智力在正常范围内,但学习基础差,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和上进心,上课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他们普遍对数学失去兴趣,听课效果差,计算能力差,参与意识不强,学习成绩不佳。

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有社会原因,也有家庭原因。比如,社会方面,如今的初高中教材衔接不当;各个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读书无用论等。家庭方面,小孩从小学习习惯不好;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高;父母离异使子女产生情绪波动,厌学等。但是学困生的产生更多的是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不会学习。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自学能力差。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在初中时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3.计算能力差。

一些高中生遇到稍微复杂的计算就不会了。比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不会因式分解,求二次函数的值域不会配方,圆的一般方程不会化为标准方程,应用题会列式但是算不对等。尤其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涉及许多字母运算,更是错误百出。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式子也列出来了,但是就是做不对。

4.意志薄弱。

有些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甚至由于贪玩厌学,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无法坚持学习。

5.有自卑感。

现实中,各个学校都关注高考升学率,因此,课堂上,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不闻不问。课后,老师也经常找一些优秀的学生谈话,辅导。学困生则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导致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产生一种消极心理,不能主动投入到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缺乏激情并产生厌烦感。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1.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新课程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交流,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对于高中数学学困生来说,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克服他们长期以来对学习高中数学形成的恐惧心理,点燃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平时教学中,要多和他们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一旦学困生对你敞开心扉,他便会喜欢上你的课堂,便会对你教授的课程感兴趣,学习成绩自然也会好起来。

2.指导学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订计划。要制订每个星期、每个月的学习计划。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它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应指导他们课前自学学什么,着重解决什么问题,要带着疑问听课。

(3)认真听课。课堂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应指导他们如何听课,如何记课堂笔记。有些同学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全部记下来,没有重点,没有条理。这样不利于课后复习,不利于课后归纳整理。

(4)及时复习。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老师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布置一些作业。针对学困生,可以通过面批作业方式,了解他们本节课学习中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6)及时总结反思,建立错题本。高中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比较多,要让学困生善于深入思考,注意归纳整理,抓住本质。将所学知识点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与准确应用。通过及时总结,形成知识网络,非常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要求学生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反思,以利于吸取教训,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只有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才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

3.分层教学。

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课前预习时,可让基础薄弱的同学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人,带着疑问听课;而学习基础好的,应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的同学。课堂上,应设计一些有水平的但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更要分层。学习基础薄弱的,应布置一些基础题或略有提高的题,而学习层次好的同学,则可以加大一些难度,这可以使得所有同学都有所得。

上一篇: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下一篇: 老人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