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4:0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一建学习计划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实施背景及现状调研
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较差等问题,伴随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信息化的各领域及行业不断普及,对会计专业而言,由于其岗位的特殊性,要求中职学生及时了解会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动,熟练掌握经济业务核算过程,有较宽的知识覆盖面、熟练的岗位技能等,这都对提高学生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构建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从而使得专业教学资源更具针对性、有效性、职能性,满足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规格,便成为本专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通过现状调研,我们通过选取湖南省内13所中职学校和260名会计专业学生作为调查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得出:学生对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兴趣和期盼度都非常高;75%的教师对网络教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认为是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62.5%的教师认为使用了信息化资源教学之后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概括而言,信息化教学是受学生欢迎的,也是学生迫切需要的;广大教师也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开发便捷平台,丰富课程资源,定位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关键所在。
2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的开发流程
2.1明确分工,建立四项优质课程资源库
针对前期的调研报告结果,建立四项优质课程资源库。以考证课程为试点,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具体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电算会计》,包括四类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导学案、专业课程习题库、实训案例库及各类实训软件的开发及收集。对四项优质课程资源库分别下设两类主体资源库,具体包括:以课件、导学案、教学视频音频为辅助工具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实训案例、成绩评价、网上答疑、无纸化模拟考试为核心内容的网络实操资源库。
2.2邀请专家参与,共建平台程序模块
在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建设过程中,邀请行业企业会计领域的专家参与研讨,解决系统建设中发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专业理论及实操的融合问题,保证各门课程资源建设的顺利推进,共同建设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其中包括会计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与信息化会计教学系统应用软件平台的搭建。具体涉及:会计专业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导学案、专业课程习题库、实训案例库及各类实训软件的建设与开发。硬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与学校会计教学相关的应用软件平台的开发与研究,如教学平台、学生学习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
2.3配套设施,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2013年开工新建了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3间,电子沙盘实训室1间,传票翻打实训室1间,添置了福斯特手工实训软件、电子沙盘模拟企业经营软件等教学软件,完善模拟报税大厅、证券大厅功能,配置了税务“汇算清缴”软件,电脑150台,翰林提传票翻打机300台,会计专业实训工位达到480个,优化了专业实训条件,学生银行、财源记账公司已全部电算化。新建的实训室完全按照企业岗位需求建设和管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产现场的真实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核算、管理流程,熟悉行业各岗位主要的操作要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学校会计专业现有学生实训室面积达到了近800平米,从而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4依托专业,推动“三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实施中,以中职院校课程资源为基础,依托专业特性,推动理实、工学和产教“三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采用“一体化”教学系统中理论课程加实训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一体化”教学系统中的企业真实业务实施案例教学,工学交替进行培养。教师应每年定期安排到当地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参加业务培训、参与企业实践,配合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的财务稽查工作;同时派出优秀年轻教师进入会计师事务所顶岗实习,与该事务所合作并经该所同意,提供一套完整的小型制造企业的业务,将全部原始凭证进行扫描,真实再现企业全部财务活动,学生操作时专业教师进行现场指导,既告诉学生如何处理经济业务,同时让学生知晓会计人员如何在工作中守法又避责。这种模式实质上达到了理实、工学和产教“三合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效果。
3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的现实效果
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资源库建设从教学效果来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教学工作的质量,不仅促进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结合、良性互动与和谐统一,而且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找到了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源和信息,有效增强了会计教学信息化、职业化的发展,解决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状态转变问题,课程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应性,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脱节问题,弥补教学时间、空间局限性问题,实现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步响应,提高了其使用效益。
3.1突出职业性,大力提高实效性
中职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资源库建设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职业性,其中实训网上练考平台,网上虚拟财务业务一体化模拟系统提高了实训教学的实效性。目前,中职院校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借助行业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优势,在“一体化”教学系统中设置专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选取内容、评价考核等,从而多方位实现校企共建、校企共融,使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保持一致,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最终实现会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塑造。
3.2关注学生动态,结合自身,运用信息化手段适时调整教学设计
教师及行业专家在应用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系统――资源库时,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充分考虑他们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结合教师个人自身教学情况,采用以现实工作为导向的行动导向法,实施“讲、演、练”,“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设计教学内容,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包括信息化教学系统下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信息化教学系统下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交互协作学习,实现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主从换位、学生与学生相互帮助下轻松愉悦的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课程全面融合,将信息化教学系统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走进每一个教室、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还包括信息化教学系统下如何通过校内专业课程理论学习与校外会计实体案例操作的网络互动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熟手”就业的应用研究。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笔者对四处初中的抽样调查表明,284名被调查学生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1%,其中有直接兴趣的47人,占15%;有间接兴趣的85人,占30%;原来不感兴趣,后因更换老师等原因而产主兴趣的17人,占6%;对数学不感兴趣或兴趣软弱的占49%,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0人,占7%,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118人,占42%。调查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三)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二)教会学生学习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版权所有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
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相关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分析化学是学习诸如生物化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免疫学及检验、检验仪器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实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格和专业岗位需求特点,对分析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主要在医院化验室、生化检验科室等。这些岗位需要的是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临床样品检测、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毕业生。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在理论部分以讲授为主,在实验教学部分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熟练度上均存在问题。后续专业课老师的反馈也反映出一些学生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掌握的不够牢固,不会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而且对实验技能未熟练掌握。因此,改革原有的分析化学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和迫切[2-4]。
2分析化学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2.1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学习兴趣不高
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录取分属于第三批次,这一档次的学生除了整体文化课分数比较低之外,化学基础也非常薄弱。进入大学之后,检验专业学生要进行3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让很多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一些学生并未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另外,因教学计划的限制,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基础课程压缩都比较普遍,而教学内容的要求又基本不变,导致教师讲课速度越来越快,有些知识点只能一笔带过,不能讲深讲透。另外因采用大班授课方式,上课人数多,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抱着反正教师也顾不到自己等侥幸心理,听课效率较低,导致抄袭作业的现象非常普遍、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等,无法与后续课程很好地衔接。
2.2课程内容复杂性—理论课效率不高
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化学分析又分重量分析和滴定分析,滴定分析又被分为四大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而仪器分析分为电化学分析、光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每一种方法因为机理不同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根据仪器的性能、原理、操作方法以及适用范围不同,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一体,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的理论、技术、方法等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调动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活跃思维、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真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是作为分析化学教师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2.3实验教学刻板性—探究精神培养不够
实验内容一般都是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安排好的,并采用比较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讲解实验原理、并把实验过程中要涉及到的仪器一个接着一个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操作要领,后让学生依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如何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赋予学生更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所学的分析化学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上获得双赢,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2.4成绩评价体系粗线条性—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评价缺乏
以往分析化学的最终成绩分两大模块:实验成绩为30%(主要是实验报告的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为70%。这样的考核方式,既便学生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等考试前一周才开始临时抱佛脚,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高分。这样的考核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的原理、方法等知识的储备情况,但不能很好的反映所学知识的灵活分析与运用,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
3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针对以上分析化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我们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优化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制订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3.1激发学生积极性
针对学时数不断减少和学生化学基础不尽人意的现状,我们在上分析化学前就让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代表组建QQ学习群,在群里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讨论对前面所学两门化学的感想和学习经验,教师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这样教师与学生在群内已经有了很好的互动,对后面的分析化学教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上了分析化学课程后,教师每次都积极与学生互动,上课听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及时提出。每次的小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调动,并引领学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发现教材上的一些错误,鼓励学生提出教师在PPT上的错误。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发现教材与教师的PPT上的错误的学生平时成绩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QQ学习群的建立对学生学习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对学时数越来越少和对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差的背景下得到了较好的辅助。针对一些学生认为分析化学课抽象、无聊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穿插介绍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与分析化学有关的事件。例如,2008年毒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事件,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就是可以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完成;现阶段浙江省提倡的剿灭劣五类水中一些重要指标,如反映水质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COD(化学需氧量)的检测,就是利用氧化还原滴定这一章中其中的一种应用方法即高锰酸钾法。虽然教材没有具体提到这一方面的内容,但教师在讲课时可以增加COD的测定方法的介绍。刚学过的知识点,能马上应用到实际中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所学知识的重要地位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
3.2优化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
分析化学课程学时数少、课程内容较杂,教学安排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优化教学内容,重点要突出在实用性和专业性上。进一步精简与优化课程的内容,例如:在无机化学中已经学过的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在分析化学中酸碱滴定这一章节中的酸碱滴定曲线讨论时又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以往教师总认为学生已经学过,加上学时数又有限,所以总是一笔带过,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总抱怨这部分的知识难于理解。通过调查发现,PH值的计算是一般学生比较薄弱的知识点。所以,近两年我们充分利用QQ群,提前将有关分析化学要用到的PH值的计算公式等发到群内,培养了学生自己学会复习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及时在群内集体解答。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归纳。例如:可精讲滴定分析中的酸碱滴定这一章,特别是对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等共性的知识点讲清讲透,这样在讲解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因为有前面的基础,可以用比较与归纳的方法,通过前后知识点的融合与贯通,达到了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作用。加深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印象,不仅节约了课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仪器分析的内容,与化学分析相比,基础知识更难理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灵活授课。以往教师一般仅仅在教室里讲授某个仪器的原理、构造以及仪器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因为缺乏具体的实物,很难在学生脑子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近几年来我们通常会让学生去仪器室上课,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样的教学比在教室里空洞的讲解更富有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很好地巩固了所要掌握的知识。
3.3强化实验教学
分析化学特别重视物质“量”的概念。为此,这些年来,我们特别强化对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的管理:即每次实验结束前让学生将自己记录的原始数据拿给教师批阅,教师在这些原始数据上分别打上红勾,并签上名字。学生做实验报告数据计算时,只能按照打过勾上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这样的方法有效地纠正了以往学生随便记录数据等不良习惯,同时也杜绝了学生为了实验报告成绩获得高分而随意涂改数据或抄袭其它同学数据等恶劣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规范做好每一步操作步骤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4完善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制定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论英雄的做法,加强学习过程、学习能力的评价,构建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我们近几年采用以下的方法来构建分析化学的总成绩: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占10%、实验成绩占30%(包括平时实验报告成绩20%+期末实验操作考试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实践证明,将多种成绩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学习分析化学“三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准确地检测出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生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近些年通过调查比较后发现,以往粗线条的成绩评价体系时每小班(30人)都有4~5个学生要补考。通过各种改革以及改变成绩评价体系后,每班(30人)一般最多只有1~2人要补考。这样的成绩评价体系,达到了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曾经对2013、2014、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成绩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总体满意度等方面作调查,各项指标的满意度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对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方面。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分析化学教学中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才能为造就时代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四年来,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命制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在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分值设置等方面均有比较成熟的做法。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各方面均保持相对稳定,较为平和。试题内容严格按照福建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不超纲,无偏题、怪题。试题既注重对化学学科素养的考查,也体现高考的选拔性,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
这一特点是近四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显著优点。2012年试题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基本实验操作等主干知识,重在考查三基,力图扩大知识的覆盖面。试题还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依然重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全卷考了4个化学方程式,其中1个考查课内,3个是根据信息书写。
2.试题难易结合,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近四年福建试卷都注重知识与能力的融合。7道选择题仍以基础题为主,3道客观题重在落实“三基”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设问难易编排顺序合理,难度控制恰当。2道选考题既体现选修模块特点,又重在考查学生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2年福建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考查基础知识约占50%,确保学生能拿到基本分值。例如,2012年试题选择题第6、7、8、10题;第23题的(1)(2)小题;第24题的(1)(2)①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1)(2)(3)小题;第31题的(1)(2)(3)①②小题。这些题目一般学生均能作答。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推断能力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符合高考试题的选拔性要求。例如,选择题第12题,这题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要求较高的题目,题给信息量大,考查学生能力全面,尤其是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其中D项还要注意横坐标的数量级,要求学生要细心。再如,2012年试题的第23题第(5)小题;第24题的(2)②(3)小题;第25题的(1)小题;第30题的(3)(4)小题;第31题的(3)(4)小题,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应用迁移能力。
3.试题朴素简练,有利于考生水平正常发挥
试题无过多冗长的文字叙述,没有花哨的铺垫,表述明晰、图示简洁、答案明确简练。多处设问直奔题旨,较好地控制了试题的阅读量。如第23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5个小问各不相干,独立成题,简单明了。第24题没有了复杂的工艺流程,没有在流程上设置障碍,问题设计平实。平衡常数计算简单,只要代入即可,没有复杂的数学变换,降低了难度。这体现了试题的简约性原则,致力追求自然朴实的风格,将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的教学。
二、2013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1.加强集体备课力度,提升教研实效性
提升教研实效性,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是取得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强调做好以下几点。
(1)集备活动要加强纲本学习。
教师们要做到将教材烂熟于心,深入解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在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还未出台的情况下,2012年《考试说明》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教研组、高三年备课组要开展以研读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主题的集备活动,反复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该删除的一定要删除,该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该突出的一定要突出,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
(2)集备活动内容要明确。
针对高三年复习的特定情况,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要重点商讨并明确以下内容:复习课的进度、复习的重点如何体现、复习的难点如何突破、复习课应采用的教学方法等,切实提高高三集体备课的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3)集备活动要研究近年来全国各地真题,分析命题趋向。
尽管不同时期、地区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大致相同,但每年的高考命题人员不同,题目呈现方式不断在变化。但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命题手法基本相似,题目不偏不怪,不超纲。特别是涉及知识点、能力考查点几乎都是相似的。这就提醒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近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综合变化点和创新点。对于近年的高考试题不仅要做,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命题专家的思维特色和命题风格,分析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把握高考试题的特点和难易度,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说题”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教研活动。在集备活动中,可尝试通过说题来共同分享研究高考试题的成果,丰富教研活动的内涵。“说题”的基本环节有:选题、做题、说题。其中说题内容包括:①说题目的背景。分析题材背景、知识背景、方法背景等,还有题目的出处、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选择本题的目的;②说题目的解法。就题论题进行思路分析、解题操作、一题多解;③说题目的教法。简明扼要地说明题目的教学方法,即说怎样将题目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和规律有效地教给学生;④说题目的拓展变化。即其他的命题方式,一题多变。通过说题,提高教师选编习题试题的能力,提高试题评价和命制水平,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改革复习课堂模式,在课堂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近四年的福建理综化学高考试卷虽然已经有一定的模式,但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备考过程中,除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提升学生能力更是应对高考最有效的做法。
复习课堂如果只有教师讲授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思维不灵活,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差。所以要探索创新合适的复习课堂模式,在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点的复习,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否有帮助。以下几种复习模式可以选择应用。
(1)更多地使用问题和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动力来源。更多地用问题和任务去引导和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获取信息、动手、相互间讨论的机会。化学课堂观察研究发现,这样的课堂将不仅更加高效,而且对学生统摄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定势思维和求异思维等的提升大有裨益。
(2)注意在复习课前后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这不仅有利于复习知识,而且对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将更加深刻。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学生将对各章各节的知识点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审视,举一反三,达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境界。
(3)在习题讲评课上,偶尔尝试让学生来“说题”,精选合适的题目让学生上台讲评。除了调节课堂气氛,这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锻炼思维品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说题”过程中所暴露出认识上的缺陷,外化的思维的丰富性、多样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使教师的复习和讲评更有针对性。
(4)习题的讲评一定要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通过一道题的讲评,学会一类题的解法。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从他习题的讲评就可见一斑。切不可停留在只对对答案,就题论题的肤浅做法。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举一反三,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制性、深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3.三轮复习要明确阶段任务,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明确不同复习阶段的任务,注意复习节奏。教师要认识到重要的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千万不能盲目地赶进度而不注意复习质量。
第一轮侧重于“三基”的夯实。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对所有知识点要进行地毯式的清扫,不留死角。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习题,要考虑习题对所复习的知识点是否有针对性。这样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讲评效率。这一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单元过关是搞好这轮复习的关键。在这轮复习过程中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做做真题,让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有个大致印象。
第二轮重在提升综合能力,克服遗忘。专题训练、综合训练、理综训练滚动进行。这轮复习的前阶段对于重要的专题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强化。重要专题如下:a.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化还原反应;c.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d.离子的鉴别与离子共存;e.盐类水解——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f.pH的计算;g.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变化规律;h.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的运用;i.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j.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k.简单有机物的性质;l.化学计算;m.选考内容等。让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这轮复习的后阶段要根据高考试题的题型特点按题型对学生进行分类训练。选择题应专门做限时训练,确保准确率。此外,对于化学反应原理题、化工流程题、实验题、选考题等题型集中突破,分类过关。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学生解题速度,答题规范的训练,提高得分率。这个阶段对外来的信息卷要精选、精练、精评,坚决摒弃偏题、怪题、老题,坚决避免只做不讲或讲解不到位。注意着力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化学科成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指导学生做好对试题涉及知识点、解题策略和方法、解题规律和解题失误的反思。
第三轮为冲刺阶段。注意回归基础,回归教材。教材是考生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最原始载体。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理清教材各章节基础知识,纵横联系,前后比较,把握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高考是一种融知识、能力、体能、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性竞争。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调节应试心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采用多种方式,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战高考。
4.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教学与训练,培养文字表达能力和规范解题能力
(1)教师要坚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用语表达,对于重要的化学用语,要经常在板书上体现,以便于学生模仿掌握。
在农村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途径。然而,进行信息化建设,却是一项高投资、高技术含量的系统工程。对于我们这些刚刚完成“普九”任务,才解决危房问题的农村小学来说,信息技术教育就将是一句空话。本文就结合我校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教育方面的一些经验,谈谈如何才能在农村搞好小学信息化建设。
一、硬件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坚强后盾
我校是2004年河北省教育厅远程技术教育立项学校,学校落成后就立即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专业化教室。但在我县像我校这样的项目校毕竟不多,所以如果农村小学存在等着国家投入的话,那么必然要耽搁上好几年,积极的做法是:
1、寻找外援。
走访市区县内的各中小学校,了解掌握这些有能力、有资金对本校进行更新换代的学校更新机器的信息,当这些学校进行换代时,低价购买他们换代下来但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这样积少成多,便能暂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2、挖掘内能。
在配置了档次高的机器后,对一些已淘汰的机器应再次重做、升级,这样就尽可能的把机器多用起几台来。
虽然现在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的政策,但对于学生人数少,信息技术起步相对较晚的学校,以上方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对于农村小学来说,配置信息技术教学设施最切合实际的、最经济的就是高低搭配、新旧结合。切忌不要对电脑进行盲目的升级、更换,以免浪费资金,
二、软件建设是信息技术教学提高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县有不少学校都在配备微机室,有的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对于这些新机房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是我想要对信息技术教育者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1. 操作系统要稳定,要实用
日前走访过几个新落成的学校机房,发现硬件配置已经算是中高档,但操作系统有的甚至还是Windows 98。虽然这与教材所使用的系统是一样的,但个人认为Win98已经是过去。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令人咂舌,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一个原始时代的话,哪么我们将无法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我的做法是:⑴熟悉教材内容,把Win98的知识转化为WinXP传授给学生,学生上课时可以不带教材,但必须勇于动手实践,敢于尝试。⑵为每个机器安装两个操作系统,已被不同的需要。
有的朋友会说,Win7新,你怎么不换Win7呢?个人认为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另外,学校电脑配置也不能胜任对Win7的运行。
2. 应用软件要全面化
学校机房的软件系统至关重要,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电脑是傻子,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机房是瘫子。为每台电脑安装所需的教材内软件之外,还应该安装一些其他常用的软件,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对这些软件的操作进行掌握,以便为以后在实际应用中做好铺垫。
切忌避免安装一些实在没必要的软件和具有破坏性的软件(如PQ分区大师、算命软件等等)。
3. 毒软件是必须的
在病毒肆虐的今天,我们学校机房电脑的安全性也应该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杀毒软件要定期更新,电脑要定期杀毒,为正常的教育教学把好这一道安全门。
三、网络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结果
信息时代提倡的是信息共享和快速传递。我们有能力的学校可以为机房接入Internet网络,使信息技术学科为其他学科整合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已经接入Internet网络的学校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净化网络空间、文明上网
对于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我们要坚决说“NO”,对一些非法的网站更是不要浏览。学生上机时,我们可以让其浏览一些指定的内容健康的学习类网站。
2. 不要把电脑变成你的游戏机或聊天器
我想每位校领导都不希望本校的教师成天在机房里对着屏幕网游(玩网络游戏)、QQ(聊天),因为建设微机室的初衷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教师游戏玩乐的。但是个人认为适当的游戏和聊天还是可以的,毕竟教
师也需要娱乐,需要休闲。
四、提高信息技术教育者自身水平是教学的关键
电脑买来了,软件装好了,网络连通了,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考虑自身的水平了?这里我建议各位同僚多多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进行学习,多去一些技术性的论坛、站点,多看一些和信息技术教学有关的信息,相信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一定会成为信息技术教育队伍里的强者,为今后教育教学做好基础。这里我推荐几个专业性较强的网站:
1、eNet网络学院:省略/eschool
2、ezIT学院频道:school.省略/
3、电脑爱好者之家:省略/
4、洪恩在线-电脑乐园:省略/pc/index.htm
也可在百度里搜索一下相关网站,另外,一般软件站都有论坛的,其论坛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为我们提供一下必要帮助。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兴趣是学好知识的前提。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几乎都没有电脑,而学校的电脑又不多,使得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所以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长此以往便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是在保证学生的上机课时外,要让学生了解、熟悉电脑、喜欢电脑。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proteinexpressionlevelandclinicalsignificanceofthetumorsuppressorgenePTENinprimarylungcancer.MethodsWedetectedtheproteinexpressionofPTENgeneinparaffinspecimensof56casesoflungcancerand3specimensofnormallungtissuesbySP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①ThepositiverateofPTENproteinexpressionwashigherinnormallungtissuesthaninlungcancerspecimens,whileitwaslowerinSCLCthaninNSCLC.②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becamelowerasthedifferentiationleveldecreasedinthe56casesoflungcancerspecimens.③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washigherinpatientswithlungcancerofstageⅠandⅡthanthatinstageⅢandⅣ.④ThepositiverateofexpressionofPTENproteinwas26.32%in19casesoftransfusedspecimens,whichwasobviouslylowerthanthatinnon-transfusedspecimens.ConclusionTheexpressionofPTENgeneisrelatedtoclassificationcriteriaoflungcancer,malignancydegree,clinicalstageandlymphnodetransfusion.
KEYWORDS:lungcancer;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PTEN);immunohistochemistry
肿瘤的发生是多阶段、多步骤和多基因改变的过程,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而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抑癌基因的研究不仅在探索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肿瘤的预防、治疗、诱导分化、凋亡、衰老等方面也有重大价值。PTEN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uedeletedfromchromosome10gene)又称MMAC1(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gene)或TEP1(TGF-regulatedandepithelialphosphatase1gene),是1997年由Steck等[1]3个研究小组分别发现并命名的一种新的抑癌基因(简称PTEN)。现已证实该基因的突变、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6例肺癌患者石蜡标本及3例正常肺组织标本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所有标本均取自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2001年至2004年间石蜡包埋标本,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肺癌。其中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36-75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根据WHO(1981)肺癌的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类,根据肿瘤的分级标准(组织结构、异型性等)进行病理分级。其中鳞癌23例、腺癌20例、小细胞肺癌13例;病理分级为分化良好的17例、中等分化24例、分化不良15例。TNM分期按UICC(1997)标准进行:Ⅰ期12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Ⅳ期11例。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简称转移):有转移19例、无转移37例。3例正常肺组织为对照,来自手术切除的癌旁正常肺组织(至少距离癌肿5cm以上)。
1.2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鼠抗人PTEN单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均购于北京中山生物公司。标本经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3张,厚5μm,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复查诊断。免疫组化检测步骤:一抗稀释浓度1∶50,常规脱蜡后微波炉抗原修复,4℃过夜,PBS洗;二抗37℃30min,PBS洗;加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溶液,37℃30min,PBS洗;DAB显色,苏木素复染。用已知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3结果判定
参照Fromowitz等的方法[2]。首先按染色强度评分:0分为无色,1分为淡黄色,2分为棕黄色,3分为棕褐色;再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评分:0分为阴性,1分为阳性细胞≤10%,2分为11%-50%,3分为51%-75%,4分为>75%。染色强度与阳性细胞百分比的分值乘积>3分为免疫组化反应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TE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定位
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癌细胞质(膜),癌细胞核也有部分表达;阳性产物呈棕黄色弥漫分布(图1)。
2.2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一般临床特征的关系
PTEN在56例肺癌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7.50%,其中PTEN表达阳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3.35±8.70)岁,表达阴性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4.90±9.25)岁,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9例男性患者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41.03%,17例女患者中为29.14%,两者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
56例肺癌患者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0.00%,其中23例鳞癌中的阳性率为60.87%,20例腺癌中的阳性率为55.00%,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小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08%,其PTEN阳性率明显低于前两者,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提示PTEN的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有关。
2.4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
在56例肺癌患者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PTEN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也随之下降,分化良好者较中等分化者PTEN表达阳性率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化不良者与前两者相比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1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略)
2.5PTEN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
Ⅰ、Ⅱ期患者的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降低,与Ⅰ、Ⅱ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病变的进展,PTEN的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在19例有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阳性率为26.32%,明显低于无转移者,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2PTEN的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转移的关系(略)
3讨论
PTEN是一种多功能的磷酸酯酶,主要有以下功能[3]:①参与胚胎的正常发育[4];②通过G1期阻滞或诱导细胞凋亡机制,抑制细胞生长;③抑制端粒酶的活性;④抑制细胞的迁移、铺展和局部黏附。许多研究显示,PTEN基因的缺失、突变或表达产物的失活,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Kohno等[5]检测了40株肺癌细胞系,发现15株小细胞肺癌中6株发生了PTENDNA纯合性丢失,25株非小细胞肺癌中2株发生了PTENDNA纯合性丢失,2株有无活性突变和错义突变,小细胞肺癌的PTEN失表达率似乎高于非小细胞肺癌,说明PTEN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且有研究显示,PTEN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的病理分级及预后有关,患者预后越差,恶性度越高,PTEN蛋白水平越低。提示PTEN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癌组织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质,核膜上也有着色,而且正常肺组织较肺癌组织着色明显增强。这与Hager等[6]对肾细胞癌的相关研究相似。尽管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不同,但差异甚微,提示PTEN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实验中,肺癌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正常肺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3.27%,肺癌组织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认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下调,提示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在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但Hosoya等[7]报道PTEN基因的突变率只有13.30%,远远低于本实验检测到的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缺失率(由阳性率计算)50%。其原因可能是:①影响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很多,如PTEN基因的纯和性丢失或突变、PTEN基因的杂合性丢失、PTE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非翻译区的微小病变等均可导致该基因的低表达或不表达;②在PTEN基因复制、转录、翻译以及翻译后修饰的水平也可发生PTEN基因的低表达或不表达。
目前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PTEN基因的变异与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有关[8-9]。Zhang等[10]研究显示,PTEN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缺失率达44%,高于非小细胞肺癌(24%),提示PTEN的缺失在肺癌,尤其是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显示PTEN基因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鳞癌60.87%、腺癌55.00%、小细胞癌23.08%),说明PTEN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密切相关,尤其在小细胞肺癌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PTEN基因与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国内外报道不多。Sano等[11]研究发现PTEN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病理分级相关,PTEN基因表达水平越低,说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临床分期越晚,预后也就越差。本实验结果也显示分化不良的肺癌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分化良好和中等分化者,且临床分期越晚,PTEN基因的蛋白阳性表达率也越低,提示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表达水平越低,临床分期越晚,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Salvesen等[12]报道子宫内膜癌PTEN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很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实验也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PTEN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提示PTEN基因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表达阳性率越低,越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这可能是因为PTEN基因低表达的肺癌患者失去了PTEN对FAK介导的细胞浸润、转移和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发生淋巴结转移。
PTEN基因的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有所降低,说明PTEN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肺癌的病理类型、组织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表明PTEN基因可能作为判断肺癌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也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基因。这为今后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SteckPA,PershouseMA,JasserSA,etal.IdentificationofacandidatetumorsuppressorgeneMMAC1atchromosome10q23.3thatismutatedinmultipleadvancedcancers[J].NatGenet,1997,15(4):356-358.
[2]FromowitzFB,VoilaMV,ChaoS,etal.Rasp21expressionintheprogressionofbreastcancer[J].HumPathol,1987,18(12):1268-1275.
[3]熊敏,吴一龙.现代肺癌病理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7-98.
[4]KimuraT,SuzukiA,FujitaY,etal.ConditionallossofPTENleadstotesticularteratomaandenhancesembryonicgermcellproduction[J].Development,2003,130(8):1691-1700.
[5]KohnoT,TakahashiM,MandaR,etal.InactivationofthePTEN/MMAC1/TEP1geneinhumanlungcancers[J].GenesChromosomesCancer,1998,22(2):152-156.
[6]HagerM,HaufeH,KemmerlingR,etal.PTENexpressioninrenalcellcarcinomaandoncocytomaandprognosis[J].Pathology,2007,39(5):482-485.
[7]HosoyaY,GemmaA,SeikeM,etal.AlterationofthePTEN/MMAC1genelocusinprimarylungcancerwithdistantmetastasis[J].LungCancer,1999,25(2):87-93.
[8]MarsitCJ,ZhengS,AldapeK,etal.PTENexpressioninnon-small-celllungcancer:evaluatingitsrelationtotumorcharacteristics,allelicloss,andepigeneticalteration[J].HumPathol,2005,36(7):768-776.
[9]LimWT,ZhangWH,MillerCR,etal.PTENandphosphorylatedAKTexpressionandprognosisinearly-andlate-stagenon-smallcelllungcancer[J].OncolRep,2007,17(4):853-857.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建议
1.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学习数学的意志、情感脆弱。好些高中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不大理想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不好,而主要这些学生缺乏自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缺乏学好数学的毅力和勇气,具体表现在:思想上,对待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亲人或应付老师的期盼和要求;意志、情感上,由于他们害怕困难、害怕挫折,因此害怕学习,不愿花精力和时间去啃稍难的题目,宁愿做一个学习上的懦夫;行为上,课前课后,从来不预习、复习课本内容,学习数学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不懈,课堂上,老是希望老师直接将数学知识传授给自己,自己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数学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1.2学习思维问题。严密的逻辑性、概括性和很抽象等是高中数学最主要的特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数学问题考虑的不透,即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看不到事物的本质;不会读题、不会挖掘数学题目的隐含条件、不会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只会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思维较迟钝、呆板,相同的题目,优等生往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较快的回忆起相关知识点,而学困生即使会也只是就题论题,做不到相应的联想和灵活的变通,多数时候是漏洞百出、顾此失彼,正因为如此,学困生往往学习数学时,思维缺少灵活性、创造性。
1.3学习方法问题。部分数学学困生也不是学习不认真、不努力,他们中也有好些人学习非常刻苦,甚至“争分夺秒、秉烛夜读”,但是数学成绩老是不突出,总结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往往课前不会预习教材,课堂上不会听讲、不会思考,不会抓住知识重点、难点,课后又不会如何复习,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只会机械的记忆,不去理解、感悟。因此,学习方法的不科学也造成他们学习数学困难。
1.4家长、教师问题。由于受高考升学的压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学生的期望都很高,把学生的成绩都看的很重,数学学困生的基础原本就差,他们知识结构也不够完整,他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应用,这些都是客观情况,可是不少老师和家长,往往硬是给他们和优等生提出相同的要求,要求他们和优等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要消化和吸收相同的知识,把他们在短时间内的成绩和优等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这无疑脱离了这些学生的实际,无形中加大这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其结果是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使他们害怕老师、害怕家长、害怕学习数学,甚至有时,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考试时作弊,一旦发现后又要遭到他人痛斥,甚至学校处分,其结果一般只能导致心情压抑,产生自卑心理,从而缺乏自信,最终选择自暴自弃、放弃数学的学习、甚至学业。
2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建议
2.1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激励人上进的助推剂,优等生需要成功,学困生更需要成功。高中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成功的机会,让学困生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例如教师备课时,要设计优等生回答的难问题,也要设计学困生回答的容易问题,使优等生有所收获,也要使学困生体会到成功和进步,若有些学困生还是把问题答错了,这是应加以引导,引导其纠正错误,切不可大加指责、批评,这样会逐步使学困生尝试到成功的甜头;还比如,在平时的考试中出题时应出些尽量简单些的数学题目,让学困生也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成绩,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行,自己也能学好数学;考试结束后,教师应仔细分析学困生的试卷,不但要找错误所在,还要找答题时的闪光点,对简单的错题应要求他们要及时纠正,有些错题还得教师辅导,对闪光点有时还应赞扬,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困生通过刻苦学习也有获得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真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局面和印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加努力,以此达到彻底转化他们的目的。
2.2让学困生得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学效率。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作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分别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困生课前如何预习、课堂上如何听讲、如何思考、课后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复习等。
2.3保持自己较高的道德修养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让学困生钦佩你、喜欢数学、喜欢数学学习。“才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而且还需要较高的才学水平,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自己,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从而为学生学好自己所教的科目打下比较坚实的兴趣基础。正因为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钻研自己的业务,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应不断保持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为学生起表率作用。
综上所述,是本人长期从教以来,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如何转化的几点看法。当然,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有难度的,更不是纸上谈兵,我们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需要坚持、也还需要耐心,笔者终究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参考文献
[1]肖慧.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J].基础教育论坛,2012(10).
[2]申银燕.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6(24).
高中有机化学的教学问题是结构与性质的相互依托关系,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如何把握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学好有高中机化学的基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牢牢抓住一些官能团的特点,抓住一些常见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以及能发生的相关反应,构成官能团相互转化网络体系,便于复习和理解.
例如甲酸虽然属于羧酸类,具有羧基,羧酸的一切所有性质,但是从结构上看甲酸除了羧基以外还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醛基和羧基的双重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羧酸.因此我们在掌握该有机物具有的性质的时候,不是看所属的类别,更重要的是根据该有机物具有什么样的官能团,然后再去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我们的学生不要感觉该有机物的结构复杂繁琐而感到胆怯,其实再复杂的有机物都是由一些我们熟悉的官能团所组成,要透过现象的表面看透该结构中真正所含有的官能团,理清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变化和区别,而其性质也就变得清晰了很多.
二、理透机理,环比迁移,发散解题新思维.
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中,一些学生往往不是靠死记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牢牢掌握发生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反应机理)是最为关键.何处断键?何处成键?反应条件是什么?官能团如何转化?反应类型是什么?性质有何改变等等.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有机反应转化之机理,然后运用类比迁移模拟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断键,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其实质就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理清究竟哪里实现酯基的构成,以及酯形成的反应条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例如硝酸与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应,其实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过程.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的机理,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复习的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机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做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三、养成归纳,理解相互转化的习惯,沉淀记忆.
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就是有机推断与合成.因此我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转化.譬如我们要想合成一种聚合物,就要以寻找该聚合物单体为目标,依据该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递变.一般官能团转化的路线为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些官能团相互间的转化,有机物间的物质转化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要求学生记忆官能团转化的一般路线并加以一定的灵活应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也对我们解决有机题大大提供了捷径.在有机化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与记忆,最后一些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常见转化要不断沉淀.在此基础上还可借鉴一些有机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四类平面结构、四类取代反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分析,寓知识记忆于趣味之中,也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其实并不辛苦.
四、讲练结合,学会前后对照比较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题中合成推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我们学生往往感到较为头疼或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失分较多.其实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减少失分的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对照比较为宗旨,仔细观察两者有机物在转化前后中的区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本质,这个官能团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利用我们的现有的有机基础知识充分解决内在的关系.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五、有效针对训练,寻找突破,实现自主学习.
理想课堂的主题在于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被动学习回归到自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的追求高分,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必将导致教学的悲哀.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自主分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以练带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寻求学习有机化学教学的捷径,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勤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勤记忆,寻求突破口.摆脱以往的“题海战术”、“填鸭式”,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学的负责任.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体系广度,又要注重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更要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训练试题的选择性上既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力求做到答一疑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例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
微课是根据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微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是对以上教学方法的完善与改进。教师通过制作并上传微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突出教学重点,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传统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1]。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大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都采用了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传统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以小组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将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强调互助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基础较差或者动手能力较差的同学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实训效果,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2)利用行动导向法开展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法主要依靠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与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从而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对于C语言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训练项目,安排上机课,当教师讲解完一部分知识时,要求学生根据刚刚教授的知识完成相应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也可以立马得到解答。(3)校企合作培养计算机人才。要想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最好的方法就是进入企业实习,只有在真正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得到成长。虽然教师会给学生安排一些训练项目,但是与企业实习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与企业可以提前签好合约,为学生提供进入网络科技公司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4)以综合培训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其综合能力非常重要,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操作能力。
2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利用微课开展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活动。
2.1课前预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完成预习任务,教师需要制作“微课”视频。在制作视频之前,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之后收集相关资料,录制视频。此外,微视频的录制需要与课堂内容做好衔接,微视频之间的内容也要做好衔接[2]。教师可以将微视频传到相应的教学软件上,并对每一章节内容做好划分,方便学生进行预习。最后,教师在开展微课教学时,需要将相应的课件资料、习题也传入软件中,方便学生查找。在制作微视频时,教师要注意控制视频的时间,一般长度为10~15分钟,时间太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对于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视频的录制,需要尽可能还原整个操作过程,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2.2课堂学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一般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课上时间为90分钟,分为2节课。有的教师安排2节课都讲理论知识,下一次课安排上机操作,其中可能隔了几天,那么在这几天里几乎没有学生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那就造成了学生在上机时完全不记得该如何操作,出现非常多的问题[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课”教学就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当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后,教师在课上再次强调其中的重点,之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那么学生就可以迅速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询问教师的方式解决,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的视频制作成微视频,方便学生后续的复习。
2.3课后复习中微课模式的应用
1 知识目标:了解江西古老文化的辉煌和近代文明的光荣史,对江西历史文化有系统的认识:了解江西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所创造的文化成就,从中受到具有感召意义的人生启迪:了解生活在赣鄱大地上的江西人在千百年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民俗事物,如客家石笔、弋阳腔演唱风格、万年稻米习俗等乡土文化。
2 能力目标:对江西的历史文化发展情况有新的认识:能在探究活动中、在与周围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灵活地理解与运用知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江西的历史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作为江西人的自豪和尊严:使学生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成为承袭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的积极力量,成为热爱江西、建设家乡的一代新人。
(二)内容结构
本模块主题和内容要点见表1~3。
(三)编写特点
1 地域性和针对性。本模块内容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传承江西的优良传统文化,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需要选择了不同的内容进行编写,在课程目标上具有一定针对性。
2 时代性和现实性。从内容看,本模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体现地方特色,促进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关心江西发展。同时,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内容,以区域、地方的历史文化现实为依据系统设计。具有突出的现实性。
3 探究性和实践性。在课程实施中,以“活动场”“冲浪区”的形式渗透探究型、实践型的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4 螺旋式渐进性。编写目标体系呈螺旋式上升,在全套书中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排列。
5 体验性和实践性。本模块内容从学生的视野出发,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亲身体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教材将教学内容演变为各种活动样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特定的和预期的行为。
6 恰当的评价方式。教材在评价上更关注反馈和调整,给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反馈信息。
教学建议
1 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江西作为积淀了几千年文化的地域,有许多令人骄傲的历史文化,本模块内容主要涉及到向学生传授关于江西地域文化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化、文化古迹等,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使学生认识家乡,关心江西发展,继承和弘扬江西传统文化。
2 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是实现其他两个目标的载体,离开它,其他两个目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过程和方法是纽带;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桥梁。贯穿始终。应体现关注学生多于关注学科,关注过程多于关注结果。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
3 体会教材的意境,创设情境教学。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表达教学情境的有利空间,尤其是通过相关情景的描述,每课的导入部分将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情境。教师应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4 把握教材特色,构筑多维互动的教学形式。本模块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实现课程自身的价值。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第22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1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知道江西有哪些历史文化名人?(学生自由发言,回顾旧知:唐宋家之一欧阳修、诗人陶渊明、正气浩然的文天祥等)
师:的确,他们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这还只是我们江西省历史文化的一个方面。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江西历史名人,去认识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板书课题)
2 师:关于宋应星以及他的主要著作,同学们课前已查阅了资料,现在依据你的资料以及课题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一起解决。(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提出问题)
师:从宋应星和他的《天工开物》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
(二)观察插图,思考体验
1 默读“启迪窗”,思考课文提出的问题。
2 同桌互议这根长竹竿的作用,谈谈各自的想法。
3 交流汇报。
师:矿工在井下采煤,将一根中间打通的长竹竿从地面矿井深处,这根长竹竿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天工开物》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下一部分内容。
(三)解读文本、探究内涵
1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历史名人吗?(出示宋应星的图像)谁来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 (课件出示此部分内容)指名读,思考:想一想从这部分内容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要点:宋应星的生平,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4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予以补充说明,用教师的间接经验引领学生完成归纳、提升。
5 反馈。学生谈谈对宋应星和《天工开物》的认识。
(四)梳理知识,检测学情
1 想一想:《天工开物》书名的含义。
2 议一议:《天工开物》为什么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 讨论:从煤井排除毒气的科学措施,谈谈为什么说《天工开物》反映了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技术?
2 理解“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的含义。
3 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成就?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呢?(1)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有关宋应星等明清时期科学家的故事,分小组讨论。(2)学生推选代表发言,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