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4: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习语文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要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根本。本文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这个问题展开阐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能因此而获益。
一、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质分析
新型教育理念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和大胆实践的能力,将语文学科作为基石展开,可以让学生以组合团队的模式对其它学科和身边事物等内容进行结合探索学习,在无意间培养学生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不断的行动与磨合中培养学生们对语文的喜爱。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高,所以必须以语文学科为中心展开其综合、丰富、自主、广泛等各种必须的性质,其中应该重视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并充分吸收所学知识从而得出结论。
二、“综合性学习”对老师的需求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老师应当具备分析指导的能力,其本身应当热爱大自然,热爱人文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文化,能将各种知识给予概括分析然后分条理清,并教会学生如何从中选取精华与糟粕。
语文老师应当为学生创造多种实践机会,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使其抛开陈旧思想,大胆开拓思维,敢于将其理论进行实践;当然,老师更应该正确指导学生,明确指出学生实践中的错误,让其自我反思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将其改正。
最后,语文老师应该积极与学生一同实践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与学生进行频繁的交流,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与同伴在一起,消除与老师一起时的羞涩,从而能够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研究探索,在此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的彼此信任的桥梁,对以后的教学也有很重要的帮助。做这些实践的前提是与学校以及家长等各方面做好沟通,使他们了解到此行为的目的从而得到他们的支持。
三、如何提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成效
1.想要全方面地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就必须将语文核心观念与大语文观念进行智能统一。一方面要机智地避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的唯智主义,打破传统语文课程观,杜绝“唯语文”和“无语文”的学科倾向。另一方面,老师必须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为自己教育的方针制定计划,并进行学习效果分析,真正地做到科学教育。当老师的教学计划层次提升了,那么整个教学水平也就提高了,这样也就能够更加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充分地融入到学生之中,鼓励学生对学习的激情,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的学习水平大幅度提成,也让综合性学习得到广泛的认可。
2.要想充分开拓学生的思想,就应当多方面选取学习资料,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语文无处不在,他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可缺少的,所以我们学习语文知识的资源也无处不在。老师应当将课本教材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机结合,并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标准。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喜好,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思想,结合网络的资源,设计出适当的课题,从而大幅度提成教育成果。
3.老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变换教育方式,热切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的心智和思维灵活度都是不同的,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指定不同教学方针。有些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重,此时老师就应该顺着学生的思维,机智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这也在无意中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使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下接收语文知识。综合性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踊跃参与的精神,让学生自己组织团队,为自己出问题、解问题,此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大优点是在课题设计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爱好,让他们愿意参与、积极参加,培养了学生搜集与使用资源的水平,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所以说,学生自己相互配合这一环节非常的重要,我们是绝对不能忽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灵活的教学方略,从教师设计案例到学生采集资源,解答问题这一过程都是灵活的,教师应当要灵活转换各种方针策略,将各方面进行综合运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全程参与,充分体验学习和实践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和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获得全方面发展。
在新型教育理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介绍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研究课程改革的需求,从而为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做出贡献,让其全面实施成为现实。通过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质分析,以及“综合性学习”对老师的需求分析,我们更加坚定了要积极探索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并大力改革推行如果改革成功,这将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又一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潘静,基于时效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初探[J].浙江教育科学,2008(1).
下面将从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这两方面做总结。
(一)教学工作篇
实习期间,我担任高一十七和十八班的语文实习老师。见面会时,我就向指导老师了解这两个班的基本情况以及老师的教学进度等。和平中学今年扩招,高一年级有20个班,其中8个重点班,12个普通班。我们实习队的8个人刚好分到了普通班。普通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但是很活跃,甚至很调皮。因此,指导老师提醒我要有心理准备。听了这番话,我也心中有数,但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与他们和平相处。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感想。
1、多听课且听好每一节课
实习的第一周是我们听课的时间。我尽可能多听课,听不同老师的课,了解中学课堂的基本环节、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及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情况、接受知识的能力,为语文教学做准备。幸运的是,和平中学有一个教学工作安排,就是每周都会有一两节语文公开课。高一语文科组会开例会对公开课进行点评。这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观摩高质量的语文教学,学习到更优秀的教学经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是从中受益匪浅。有的老师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上课慢条斯理、有条不紊;有的老师语速很快很流畅,跳跃性很大;有的老师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而有的老师在尝试着新课标……
然而,这期间主要的还是听我的指导老师叶丽燕老师的课。现在的听课,除了了解课文知识外,还要求以老师的身份去听,更加关注老师上课的语言、形式、技巧和学生的反应等。叶老师很年轻,但是教学经验很丰富。从叶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叶老师正在尝试着使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她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这一教学理念。一个好老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博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转化成你的个人魅力,以此来影响学生,吸引学生。叶老师正是这样一个以其个人魅力在学生中建立威信的人。我非常欣赏叶老师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应对自如的调控能力。我忘不了叶老师课堂上的侃侃而谈、谈笑风生的情景。她生动地讲述身边的故事或例子,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及夸张的动作,使得课堂气氛很轻松很活跃,想打瞌睡的学生都会被吸引。学生都很喜欢这种授课方式。如何调动课堂的气氛,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多听课,还要听好每一节课。因此,每听完一节课,我就会跟叶老师讨论一下听课的情况,做一些小结。有时还会把听课过程中吸收到的教学经验与同伴一起分享,进一步巩固听课效果,为下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2、认真批改周记、作文和作业
除了听课,还要批改两个班的周记、作文和作业。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有作业,每天至少要交一种类型的作业。因此,我每天都很忙碌,看着办公桌上堆积成山的作业,自己只好加班加点把它批改完。尽管作业很多,我还是很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写上不同的激励评语或者找个别学生谈话。学生受到了鼓励,也会越来越认真地对待作业。对于作文,水平比较低,批改起来很费劲,除了找出不足之处,我还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3、虚心请教,用心备课
一、积少成多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但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
不仅是语文中可以用这些方法,其他科目也是有相同之处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让学习不会成为大家头痛的对象。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
二、睡前回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
三、写读书笔记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
五、独立思考
材料一: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 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新闻的主要内容。
材料二:
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
⑵根据以上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得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
你的结论:
材料三: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我国举行了举世瞩目的纪念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展示国威军威,凝聚全民力量。
广大网民纷纷发表感言,为阅兵活动点赞:
网民“春春lucya”:看着战机飞过广场上空,有一种无法抑制的情绪高涨,泱泱大国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自豪!
网民“老朱”:这次大阅兵是对美丽中国的“精神礼赞”,更是开拓未来的“集结号”。当今的中华民族已是今非昔比,一个崛起并强大的中国永远都是保卫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⑶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一定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请你也针对9・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你的感言。(至少用上1个成语)
你的感言:
【试题解析】
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语文,其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是无处不在的。重大的纪念活动往往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其相关资源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好素材,也会成为中考语文命题的热点题材。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胜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相关题材也是今年中考的热点题材之一。2016年福州市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关注这一社会热点,借助语文实践活动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⑴题是一道典型的新闻类试题。利用新闻材料,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已成为中考语文命题者的共识。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新闻题较多。中考新闻类常见题型主要有:撰写标题、撰写导语、概括新闻内容、补写结语、压缩语段、提取要素、结构划分和作用论述等。此题要求考生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的新闻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及语言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内容,理清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要简练的语言把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参考答案:联大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第⑵题是一道图表题,也是一道典型的学科渗透题。材料二的内容为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统计表中涉及的国家有中国、朝鲜半岛、菲律宾、日本,统计数据为战争死亡人数和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百分比。试题要求考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写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只要围绕统计数据,写出一个有意义的结论即可。示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许多国家死亡人数众多,损失惨重。示例二:在抗战中,中国的死亡人数最多,超过千万。示例三:战争给被害国带来极大的伤害,施害国日本也未能幸免。(言之有理即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阅各门各类的书,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就会变成一件乐事。
二、回忆内容促进记忆
每天晚上睡觉前,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记忆,这种方法对学好语文是很有帮助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想不起来的内容,此时要及时翻一下书,然后合上书本再回忆一遍。如果还没睡着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多回忆几次。由于刚上完课,学生对大部分内容还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回忆完了。如果回到家,书一合,对所讲的内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复习时,对堆积如山的知识点会使学生“望题兴叹”。急来抱佛脚不如睡前多回忆来得好。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人,甚至请教别人也只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这样是不能掌握所学知识的。为了使书本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教会学生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四、磨刀不误砍柴工
学生做习题时,不要急于去做,一定要想一想老师讲的例题是什么意思或先看书,把所讲的内容全部弄懂后,再做习题。这样就会感到轻松自如。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做练习是为了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些图快、图省事欲走捷径的学生,似懂非懂,一味地为做习题而做,常常会到处碰壁,走进死胡同。返回头再看书,事倍功半。
五、遇到问题独立思考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碰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一但弄明白,印象会很深刻。而我们的一些学生,懒于动脑筋,耻于问
六、加强背诵
一、教学工作
因为我们所在的专业是数学教育,因而被分到二年4班做数学实习老师兼班主任。数学指导老师是黄老师,五十岁左右,言谈爽利,是个非常有经验的优秀老师,她在教学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分析上课的每一个环节,她精益求精甚至每个细节都会给我更好的意见,如何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容易的发现老师的意图,接受新的知识等等。我是从第一周的星期五开始上课的,黄老师说这是练习课,她不打算去听,只是给个机会你去和学生接触,感受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为下周一的新老师上课做准备。这样一来,心情放松了很多,讲题目的时候,我发现很多被我认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没有对小朋友们提出来,他们就会曲解你的意思,像编应用题,没有把格式写出来,只是口头说明的话,他们个个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又如你说:拿尺子在题目下面划三条线段并在这些线上面编应用题。会有学生问你:老师,划多长的线段?我随口说了句:大约16厘米。结果很多孩子非常认真的划了出来,密密的挨着,还标上16厘米的字样,根本忘了我是要他们编应用题的事情,让人哭笑不得。这给我一个教训:数学老师的语言应该是非常精练而要求到位的,不然小学生是很难理解你的真正意图,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尽管教学还是很青涩,但学生们也慢慢接受我这个老师。
教案反复修改,再拿给黄老师过目,她马上会指出一堆大大小小的问题来,像这里导入语言太罗嗦,那里要求不明确,这里没讲透彻,那里不连贯等等。改改改,直至老师说可以了,就准备试讲,上新课。她的两个班级――二3班和二4班数学课都是我上,两个班的学生的接受程度大致相同,但我的教学效果还是有一点点差异,因为上完一个班级的课后马上评课,指出不足让你改正,接着上另外一个班的课。这样的好处是,你会更有目的的改善教学过程,因而会很快的进步,通过教学对比让你惊喜的发现自己真的在不断成长。
上课,除了传授新知识,让学生学得更好,不应是一节课得全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和感受学习的快乐,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因此,课堂上老师必须具有一种教学激情和自信,才能感染你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宽松的而自由的思考环境,让所有喜欢说话的孩子们都有机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成果,因此我不只是给机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而是给予更多的互动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或者提问之后给一点时间把他们的做法讲给同桌听。这样让每个人都动起来,往往还会有不少精彩的发现呢!但是这样一来,课堂秩序怎么控制呢?这就得益他们老师原先制定的一些课堂纪律管理口令。响亮拍三下手,学生们马上有反应:一面双臂做端坐姿势做好,一面说:快坐好!从而提醒没有留意到老师指令的学生。或者讲课时候发现有学生没有看黑板的,老师就说:小眼睛,小朋友马上说:看黑板!诸如此类的口令,形成学生们的一种共识,这些教学手段在课堂控制中作用非常大。说到课堂的调控手段,不得不提的是我们二年级的实习生也创造了一种奖惩方法:分组画星星。对于表现的特别好的组,每次加一个星星,纪律不好的组,每次擦掉一个他们已经得到的星星,并对获得星星最多的小组进行小小的礼品奖励,这个措施结果很奏效,小朋友们也乐意为自己的小组争取星星奖励。
另外,老师的教学机智也会让你的课堂更有魅力,有时候还收到意外的好效果呢!这是我观察到我们指导老师发现的,像有一次二年级的另外一位黄老师的“认识周长”的公开课,本来只是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就可以了,但学生提出用他自己的方法也可以求出课件里面的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黄老师对他的做法给予肯定很赞许,并更深入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和研究测量更多规则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方法,学生们的表现让我们在场的老师都惊叹不已。我还没有达到那种教学的机智程度,但有时候课上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怪的问题也会用一些狡猾的回答“骗过”他们,如果一直说很正确的“为什么”,只怕会更加解释不清呢。偶尔的小插曲,上课其实也蛮有趣的。
很坦率的说,我对班主任工作还是一知半解,可能是我在这方面比较迟钝一点吧。我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是陈老师,她皮肤微黑,二十多岁的年轻老师,粉面含春威不露,她给我的班主任工作的建议是四个字:恩威并施(其实但凡这样说的老师是威多于恩的,呵呵)。看看四班,果然很整齐,再怎么吵闹的场面,这位班主任一出马,举起右手:三秒钟给我排好队,刷刷刷,全员到位。眼神所到之处,个个屏声肃立,多让人惊讶。这到底是怎么练成的呢?经我多日观察,发现这位真是货真价实的严师啊!一旦发现那些稍有差池的立刻点名严厉批评。经常上语文课之前都是纪律整顿……虽然纪律很好,我还是不能赞同这种管理方式,因为孩子们和其他班的孩子相比更难展现出甜甜的微笑。严多与宽,惩多于奖,冷面多于笑脸……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于小孩子也许太严苛了一点吧。难道温和的老师会带坏一个班吗?班主任必须要够“凶”吗?再看同年级的杨老师的班级,这位三十岁左右,性情温柔的班主任的班级又是怎样一个面孔呢?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天她有事要请假一个下午,所以想让我看班。下午午会时间我去得稍微晚了一点,正想不知没有老师在场会多乱的局面,走进去,发现全体学生都非常安静的做作业,讲台坐了一个小值日生,正在监督坐不住的孩子,整然有序呢!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7)03-0028-04
一、 《译语类解》与“四学”
自古以来朝鲜就非常重视外国语学习。1276年,高丽朝设立了“同文馆”(后来改称为“司译院”)专门用来培养外语人才,其后的朝鲜朝也沿用了“司译院”这一名称。设立“司译院”的初衷是为了朝鲜人学习汉语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并促进两国外交。随着外语科目的不断增加,除汉语外,还先后设立“四学”“四学”指“汉学”(1393)、“蒙学”(1394)、“倭学”(1415)、“女真学”(1426),1667年,“女真学”改称为“清学”。。“四学”的代表性文献分别为《译语类解》(1690)、《同文类解》(1748)、《蒙语类解》(1768)、《倭语类解》(1780)。这些文献均可把汉语、满语、蒙语、日语与朝鲜语进行对译起来。并且把词汇分类成天文、时令、地理等几十个类别,逐次解释其含义。因此,这些文献被称为“类解”文献。
“四学”以汉学为中心。因此,“类解”文献当中最早刊行的《译语类解》成为样板。它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文献之间的性质、形式、目录、标题语的提示方法上。
第一,《同文解》、《蒙语类解》及其他类解类文献的内容与形式都受到最早编撰的《译语类解》的启示。它们均将词汇分为天文、时令、地理等门类,先写汉语词条,然后写朝鲜语,最后用朝鲜语标记满语、蒙语词语或词组。
第二,从文献的门类目录里不难看出《译语类解》对《同文类解》、《蒙语类解》的影响。从目录上看,三者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即《同文类解》是以《译语类解》为基础,《蒙语类解》是以《同文类解》为基础编撰的。
第三,《译语类解》的重要地位体现在标题语的提示方法上。《译语类解》的释词顺序与《同文类解》和《蒙语类解》的释词顺序都是“汉语-朝鲜语-外国语”。[1](8~9)
总而言之,《译语类解》在内容上、形式上为其他“类解”类文献的编撰起到重要作用。
二、《译语类解》的性质
《译语类解》属于汉学,为木刻版,分上、下两卷,共计62个门类。其中上卷43个门类,下卷19个门类,词汇总数共计4781条。它的释词方式为:先写汉语词条,再用朝文标记单字的中国音,最后用《训民正音》标记词的释义。中国音有左右两种,左侧为正音,右侧为俗音。其标记方式可分为七种:以“标题语 --”形式标记的,此类标记方式有173个,占总标题语的3.6%;以“标题语 -- +[ha]”形式标记的,此类标记方式有11个,占总标题语的0.2%;以“标题语 汉字词”形式标记的,此类标记方式有159个,占总标题语的3.3%;以“标题语 汉字词+朝鲜语”形式标记的,此类标记方式有298个,占总标题语的6.2%;以“标题语 -- +朝鲜语”形式标记的,此类标记方式有15个,占总标题语的0.3%;以“标题语 汉字词+[ha]”形式标记的,此类标记方式有46个,占总标题语的1%;以“标题语 上仝”形式标记的,此类标记方式有660个,占总标题语的13.8%。属于这七种的词汇有1362个,约占总标题语的28.5%。除这七种标记方式之外,为了补充说明,《译语类解》还在解释词下方或左边以方音形、呼形、或形、或称形、或呼形、或曰形、或云形、或作形、今俗或形、旧释形、朝鲜语解释形、汉语解释形、俗称形、俗呼形、俗音形、一名形、一云形、一作形、亦作形、音形、又音形、又今俗形、曰形、云形等24种形式来进行补充解释。属于这一类的词汇有210个。[2](93~106)
《译语类解》在其大部分门类中,并未区分由单字、双字、三字、四字构成的词汇,仅按照内容大体上排列了词序,但在最后的门类“琐说”和“琐说补”中,则按照“二字类”、“三字类”、“四字类”的音节数将单词进行了分类。“四字类”词汇没有标记左右音,否则会有破坏文献的分段格式的因素存在。同时,此类词汇可以通过前面各门类中出现的词汇来读出其音,因此不需要标记左右音。
我们通过解释词的标记方式可得知以下几种现象。
第一,能考察研究固有词和汉字词并存时期的近代朝鲜语词汇体系。
第二,编者们为搜集不同地区的汉语口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一点可以从补充解释词里出现的“南话”、“关内”、“吴楚人”、“关东”、“江东人”、“北方人”、“山东人”等词汇推测出来。
第三,对应于一个朝鲜语解释词的汉语词汇不只一个,即文献出现了一对多的对应。如,“痫疾”除“[]”之外还具有“惊痫、疾、发晕风、羊角风、牛吼风”等汉语解释词。
第四,当时存在比标题语的右音(俗音)更接近现实的音。这些音的存在给俗音的变化研究提供实际性的语料。
第五,用朝鲜语的合用并书(如“”)能标记汉语的全浊音。
第六,通过方音形、呼形、或形、或称形等24种形式的解释方式,我们可以发现《译语类解》的编者们并非仅参考了中国的某一个词汇集,而是参考各种词汇集。由于被利用到的韵书或词汇集不同,其解释方式也不同,即同时参考了 《物名考》、 《译语指南》、《训蒙字会》、《类合》等文献的可能性较大。比如,崔世珍的《训蒙字会》中就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释词方式。
第七,《译语类解》不仅是一部词汇集,更是一部相当出色的韵书。因此,我们应该把它的文献性质定位为一部韵书――词汇集。
17世纪是近代朝鲜语形成的初期,所以《译语类解》引起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我们虽不能断定这一时期刊行的文献资料的数量,但它无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韵书――词汇集,并成为了研究17世纪末汉语和朝鲜语的语音及词汇的宝贵资料。
三、《译语类解》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的必要性
在国内,学者们虽然对朝鲜刊行的汉语学习教科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是对《译语类解》的研究成果仅有两篇。而在韩国,从1970年至2010年,学者们对其研究从未间断过。在此,我们可以把这些研究成果概括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与包括《译语类解》在内的“类解”类文献有关的概括性研究。这一类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郑光的《类解类译学书》(《国语学》7,1978年), 洪允杓的《国语词汇文献资料》(《国语学论丛》,1985;《18,19世纪韩文注释类书》,《周时经学报》,1988),林志龙的《国语分类词汇集的体系与相关性》(《国语学》19,1989), 安美景的《朝鲜朝译学书的版种x究》(成均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 郭财勇的《类解类译学书的身体部词汇研究》(庆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 延奎东的《近代国语语汇集研究――以类解类译学4书为中心》(首尔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6)。
第二类是与书志学(目录学)及《译语类解》有关的个别性研究。这一类的主要研究成果有:李基文的《译语类解解题》(《译语类解影印本》,亚细亚文化社,1974),沈在箕的《关于近代国语的语汇体系――以译语类解的分析为中心》(《国语学的新的认识和展开》,《金完镇先生回甲纪念论丛》, 民音社,1991),郑光的《译语类解译语类解补》(《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全书》,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洪允杓的《译语类解・译语类解补解题》(《译语类解影印本》,弘文阁, 1995),延奎东的《P于译语类解现存本的一考察》(《国语学》26,1995), 宋基中的《译语类解・译语类解补解题》(《译语类解影印本》, 奎章阁,2005)。
第三类是与汉语语音有关的研究。这一类的主要研究成果有:蔡英纯的《译语类解所见中国语音系之研究》(台湾文化大学硕士论文,1978),《从朝鲜对译资料考近代汉语音韵之变迁》,台湾师范大学博士论文,1986),孔在锡的《译语类解的中国语音系》(《亚细亚研究》82,1989),沈小喜的《译语类解小考》(延世中语中文学会,1992),金基石的《朝鲜韵书中所反映的明清音系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金银珠的《译语类解的中国语音系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第四类是与《译语类解》的特定语法现象有关的研究。这一类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郑秀惠的《译语类解的造语法研究》(德成女子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92),李珠丽的《通过译语类解的朝鲜时代汉语词汇研究》(木浦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五类是与《译语类解》的部分词汇有关的研究。这一类的主要研究成果有:福田和展的《〈译语类解〉》中に“上仝”と记された语汇について》(大东文化大学外国语学会志18, 1989),金永日的《〈译语类解〉中的韩国语难解词》(《语文学》80,2003),金银婷的《以词汇集为中心的朝鲜时代服饰名称研究》(加图立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2005),朴香玉的《译语类解》的琐说类词汇研究》( 仁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姜勇仲的《〈译语类解补〉商业词汇研究》(韩国中文学会,2011),郭君男的《〈译语类解〉汉字词汇研究》(庆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曲赫、方东杰的《〈译语类解〉疑难词释例》(《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以及《〈译语类解〉简论》(《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
总体来看,其研究结果大部分是短篇的、分散性的,而且基本都是有关韩文(朝文)的研究(除了曲赫、方东杰之外)。换句话来说,几乎没有总体体系下的关于近代汉语的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就有整理、研究《译语类解》的汉语词汇和语音的必要性。
四、对近代汉语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对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20世纪30、40年代到解放前后,这一时期的近代汉语研究集中在诗歌等特殊文体的词汇研究上。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里,张相、徐嘉瑞起到先驱作用。建国以后,近代汉语研究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是以综合理论性专著为代表的宏观研究。这一类研究成果主要有:王力的《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向熹的《简明汉语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潘允中的《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蒋冀骋的《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蒋绍愚的《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袁宾的《近代汉语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蒋冀骋和吴福祥的《近代汉语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另一类是以作品分析为代表的微观研究。这一类研究成果主要有: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中华书局,1954),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戴望舒的《小说戏曲论集》(作家出版社,1958),孙楷第的《沧州集》(中华书局,1965),王季思的《玉轮轩曲论》(中华书局,1980),钱南扬的《汉上宸文存》(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许政扬的《许政扬文存》(中华书局,1984)。[3](61~62)但在国内,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在数量上与古代或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相比有着较大差距。
《译语类解》是近代朝鲜语时期刊行的一部文献,同时这一时期也是近代汉语形成时期。所以我们可以说,《译语类解》是收录近代汉语时期的口语式(方言)词汇的一部很好的汉朝对译书。其理由为:首先,明清时期分类词汇集的第一词条一般由单字形文语形构成,而《译语类解》里的第一词条是由口语自立形式的词汇来构成。其次,400多个汉语词条,每个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语解释词。如,与词条“痫疾”对应的次要解释词甚至达到五个:“惊痫”、“癫疾”、“发晕风”、 “羊角风”、“牛吼风”。最后,次要解释词里还收录了“南话”、“关内”、“吴楚”、“关东”、“江东”、“北方”、“山东”等地的方言词汇。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译语类解》是一部收录了近代汉语形成时期的口语式(方言)词汇的词汇集。所以对于它的汉语词汇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整理这一时期的古籍,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了解汉语词语构词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词义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真实的语料。
(二)对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大多数近代汉语音韵体系的研究论文所引资料一般限于中国的各种文献资料。但由于中国的文献资料是用汉字来标记的,所以,在音值的构拟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局限性。而朝鲜具有悠久的音韵研究传统,并且文献资料延用着以拼音文字《训民正音》注音的音韵学方式。朝鲜的注音韵书、对译辞书以及V文书对中国近代汉语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朝鲜文献研究汉语近代语音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课题,[4](1)其代表性研究学者有金基石(1998)、李得春(2002)。金基石的研究属于近代汉语音韵的理论研究,而李得春的研究则是近代汉语语音的参考子表。[4](2)吉林省《社科信息报》(1998年10月30日)曾高度评价李得春的《朝鲜对音文献标音手册》。“由李得春教授主持的这项课题全面整理进而与近代汉语做系统比较,用翔实的资料、宽广的视野对近代汉语音韵体系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近代汉语音韵体系的研究扩展到新的广度和深度。《手册》工程浩繁,设计精心,操作细密。这部书无疑是研究朝鲜语音史和近代汉语语音史最为得力的工具书。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将为我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4](3)但《译语类解》与之不同。李得春虽然认为《译语类解》很重要,但是学术界一般把它看成一部词汇对译书,所以当时未被选用。
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译语类解》的研究结果不仅能为朝鲜语语音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对于中国近代汉语,以及上古、中古汉语研究乃至中国汉字音演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比如,在声母方面,左音的中古全浊声母有的还保留着浊音,但右音的中古全浊声母已经消失,平声字变为次清,仄声字变为全清;中古整齿二等字大部分发生卷舌音化;中古见组和精组声母还没发生鄂化等等。在韵母方面,右音中的中古入声字的韵尾[-p]、[-t]、[-k]完全消失;中古日母字当中,止摄开口呼字变为儿化等等。
总之,《译语类解》是近代朝鲜语时期刊行的汉语学习书,而它的刊行年代又正处于近代汉语形成时期,因此它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近代汉语的特征。对《译语类解》中的汉语词汇和汉语语音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促进汉语语音史和词汇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金哲俊:《“类解”类文献中的汉-朝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在时展的基础上,人才也在高速地发展。这就需要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了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为我国以后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笔者认为,应该将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将语文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拓宽了学习的范围,而且丰富了学习的资源。
例如,在学习“爱爸爸妈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如何爱自己的,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要如何才能够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学生就会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更感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在班级中建立恰当的读书角,可以在月初的时候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看的图书有哪些?然后给班级中其他的学生讲讲,这本书好在哪里?是什么吸引了你?从书中学到了什么?然后把书拿到班级中,放在图书角,让学生传阅。
在每个月的月末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从书中学到了什么?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的内涵是什么?有什么别的好的图书介绍给其他同学吗?采取这样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课外读物,能够深层次地让学生阅读更多的图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更深入地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以及学生和学生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总而言之,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来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初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此本文针对这两大点提出了应该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将语文素养和阅读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
不知不觉进去系心育部两个多月了,时间过得很快,这是我第一次写工作总结,虽然是一场意外让我不用面试就可以进去这个部门,但对于能成为一名学生会成员我感到很荣幸,唯一让我想不到的是,心育女生部竟然只有三四个女生,而男生占了大多数。
在校期间,我觉得我们心育部的工作不是很忙,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很悠闲,偶尔要为系里做一些小工作,比如广场晚会需要搬东西布置舞台,要在办公室里值班,还有就是校运会的后勤工作,这些工作或多或少都可以给我一些工作能力的考验,另外,还有一点,就是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老实讲,偶尔也会有一些抵触的情绪,比如有时候影响我的生活计划或者休息,当然,我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也算是对我的一种考验吧。
心育女生部,顾名思义以及道听途说的话,或许是了解女生心理生理方面的知识和动态,多和她们沟通交流,帮助她们解决遇到的的各种问题,疏导她们的困惑,了解女性,关心女性。要问我心育部有什么需要改进的话,作为一个男生,我会建议多招一些女生到我们部门来,这样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还有就是可以和心理协会多多互相交流学习,有何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觉得在系里的部门工作,人际关系很重要,可能是刚进入部门,我和一些系干不是很熟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处久了,交流沟通多了,我相信我们工作会越来越默契。学生会也经常搞联谊,这样也很有利于我们的交流与互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