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4:1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物流企业信息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大都依赖于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和良好应用,但是中小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或障碍。
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
物流涉及采购、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我国的物流企业由于长期采用传统的运作模式而各具特色,其体制的限制、业态的多样化带来了需求的迥异,更导致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的复杂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几十万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亟待起步。
发展战略暂属空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经历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物流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发商和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的物流科技发展规划,协同作战,避免出现无序低效的竞争。
信息化程度低。据统计,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30%,即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的,功能也非常简单。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而多数开发商普遍认为,物流信息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物流是一个网络,是资源整合,一个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再高,而相关的运输、包装、仓储、分检等环节与之合作的企业没有信息化,彼此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物流信息化人才缺乏。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我国物流信息化企业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信息系统。目前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国内企业需求的主要内容。最新的信息化需求调查结果显示:72%的企业仍把OA(办公自动化)建设列为未来一年的重点,86.1%的企业未来一年将上MRP2(制造资源计划),60%的企业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列为下一阶段建设的重点。在相当长时期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建立决策、控制依赖于信息数据的机制。
开发商难以盈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是难以统一的,因此造成开发成本极高。对开发商来讲,不能批量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加强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趋少,整个行业的整合就相对困难。
1.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技术普遍落后西宁市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大多数物流企业缺少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集中度低、运营方式单一,效率低、费用高、服务功能不全,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西宁市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不平衡。据青海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行业调查,西宁现有9家A级物流企业,这9家物流企业除了邮政速递和全国性的物流企业使用整个集团的物流信息系统,其它物流企业基本没有物流信息系统,运用的仅是一些物流服务软件。
3.物流软件使用不足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物流系统集成软件有: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VMI)、供应链管理(SCM)等,这些集成系统软件在西宁市物流企业中应用不足。
4.企业现代物流理念不足西宁市的物流业经营运作模式仍处于传统阶段,企业仍然习惯于自办物流。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一定距离。
5.物流信息化基础薄弱虽然西宁也投资建设了信息平台,但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换的机制依然不健全;物流监管信息化水平很低,监管技术落后、制度不规范、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
6.现代物流业发展处于无序状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西宁市物流业行政管理分散,主管部门间缺乏协调统一,相关物流系统各自规划建设,缺乏沟通协调,盲目、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法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优化。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物流业管理粗放,标准化、信息化进程缓慢,物流企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7.专业物流人才缺乏西宁市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较落后,市场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制约了西宁市物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根据西宁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及国内优秀物流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经验,从政府、企业和行业三个层面提出促进西宁市物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基于政府层面的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扶持作用,强化政府在发展现代物流业中的推动作用,坚持专业化、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
2.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加强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
3.完善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等方面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工作,促进西宁市物流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
4.加强相关法规建设,完善物流产业政策研究和制定规范的地方性法规及规章,改进对物流业相关领域的管理方式,营造竞争有序、运作规范、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宽松的市场环境。根据西宁市实际制订物流业规划,指导本地区物流业发展。
5.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对现有物流网络与设施进行优化与升级,促进其合理布局和资源最佳配置。继续加快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建设;突出加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西宁铁路枢纽功能;扩大西宁曹家堡机场的营运能力,大力拓展运网覆盖范围。
6.切实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教育部门应加强与青海省内外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开设物流专业,采取联合办学等方式,培养物流人才。青海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要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班、研讨班,积极开展物流师、采购师的培训认证工作。
7.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工程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着力建设和完善西宁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二)基于物流行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行业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落实物流发展规划、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体系、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现代物流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要发挥好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及其它物流民间组织的协会要积极组织会员认真学习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推广使用各项物流信息化技术。
2.加强对内学习、对外交流通过组织物流专家授课、物流发展高峰论坛等形式,广泛开展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引进推广先进管理理念;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全市优秀的物流企业团结在协会周围,为全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物流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根据西宁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诺兰模型阶段分析,西宁绝大部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初始、扩散阶段,少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控制、集成阶段,下面根据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对不同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物流企业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信息化发展初始阶段此阶段中,物流企业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较低,对计算机的应用未普及,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因此,此阶段中应引导员工进行观念转变,注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2.信息化发展扩散阶段处于本阶段的物流企业首先应该分析自身信息化需求,根据企业的发展有目的的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加强重点部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网络化建设。
3.信息化发展控制阶段本阶段物流企业要在整体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的同时,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加强企业员工的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认识和使用,组建INTRANET(企业内部网),打破职能部门内部之间的“部门壁垒”,将单点、分散的信息系统化。
4.信息化发展集成阶段在此阶段,物流企业的发展策略首先就是建立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立数据仓库系统;选择满足物流企业重要的、核心的、关键的业务的软件供应商,构建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
5.信息化发展数据管理阶段该阶段是企业真正步入信息化的关键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较完备,应用水平也较高,管理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较强。企业在此阶段的发展策略就是要合理有效地将企业人、财、物等资源优化配置,最主要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传统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将计算机网络建设与数据仓库和应用软件开发相配套,进一步构建共享资源的信息网络平台。
6.信息化发展成熟阶段该阶段企业具有完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并将其充分利用,企业应真正全面实现电子商务的应用,运用CRM/SCM(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各个业务环节连接在一起,使得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严格说来,目前在西宁能够运用CRM/SCM进行电子供应链管理,全面实现电子商务应用的企业几乎没有。但是电子商务阶段是发展的必然,在这个阶段不可忽视对电子商务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1.2物流信息化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将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各企业、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充分共享,同时,通过对物流活动中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与整合,管理者能够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辅助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1.3物流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传统企业由于物流信息滞后,企业不能及时对顾客的意见做出及时的反馈,致使顾客流失,对企业利润产生很大影响。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实现了物流作业的电子化处理,可以随时了解顾客需求动态,缩短客户订单处理的时间,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减少发货及配送的差错率的发生,有助于提供及时的物流服务和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2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2.1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低目前,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各类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及专业化信息系统的开发。由此可见,信息对物流企业的重要作用已普遍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但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来自不同部门的物流信息的整体规划的能力,已使用相关物流管理软件的企业,其软件功能简单,仅仅是物流环节的一部分,已经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的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由于物流企业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物流信息不能充分实现各部门的共享,阻碍了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2.2信息管理方面技术人才匮乏物流企业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而且物流作业环节多且复杂,因此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多数企业从事物流信息化的多是企业的内部老员工,这部分员工尽管对物流业务工作较熟悉,但在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时在长期的慢慢摸索中完成的,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又熟悉物流信息化运作的专业人才。
2.3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来改善企业现有经营状况,部分企业也引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但由于外购现成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和本企业物流作业流程不符等情况,不仅物流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导致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作业流程开发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际上的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研发能力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想成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系统标准,这是阻碍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因素,由于物流信息的不透明,企业间合作难度增加,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间普遍存在。同时,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不够也是阻碍自主开发信心系统的问题之一。
3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重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规范物流信息化标准,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行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为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使物流企业同工商企业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对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的企业,政府可加大扶持力度,并予以一定物质奖励,从而提高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和关注度。其次,企业内部要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设有专人负责,要从信息化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企业之间要多进行企业信息化技术、物流信息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协同运作,使企业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认识。
3.2建设多功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可将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客户企业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可以凭借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与客户企业的合作,为物流服务需求方提供成本低、速度快的物流服务,从而企业的物流绩效能够获得新的突破,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3.3培养急需的物流信息化人才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保障,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紧密联合企业实际,使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现实岗位相对接。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科技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既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有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人才,同时,企业应该为优秀的物流人才建立良好的晋升与奖励机制,为物流人才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平台。
1信息化建设现状
A级物流企业是物流行业的中坚力量,A级物流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而信息化是物流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基础,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众多,数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第一,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基本普及了信息化,但是还有一些制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为此,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对省内A级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进行了现场交流与问卷调查,以对省内A级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
2存在的问题
2.1公共信息平台未得到有效利用
浙江省的物流平台建设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和企业建立了许多信息交换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运营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主导的;另一类是企业主导的。如设在浙江省交通厅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多方共建的开放、共享的物流单据和服务电子交换基础网络,截至2014年4月,平台向社会提供交换服务的交换数据量达到7.8亿条,日均交换总量100万条;义乌市引进国内领先的物流信息化平台运营公司—新跃物流到义乌开发运营义乌陆运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城市物流配送信息平台,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物流信息。
2.2企业管理人员思想重视不够
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企业内部管理规范化,内部流程操作的规范化,信息化不仅仅是上线一个软件系统的问题,而是整个业务流程都要重构的,通过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来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降低物流中间成本。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以民营居多,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人员学历水平不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因此经费投入、人力保障、推进执行力度不够。
2.3员工观念难以转变
信息化系统的应用需要企业的员工改变观念和原来的业务操作模式来适应新兴系统的运行。有些物流企业已经购买或定制开发了一些业务系统软件,但由于公司体制问题和员工文化素质问题没有正常使用,如部分专线运输公司由于员工个体文化层次高低不齐而没有使用国家平台推广的专线软件;有些公司老员工居多,老员工对信息化的理解和使用都不如意,觉得信息化系统是对自己工作的束缚。
2.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业型人才
物流企业由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资金短缺等原因,往往不重视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导致企业员工缺乏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知识,既懂物流业务流程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信息化系统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困难重重,阻碍了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2.5信息孤岛问题由于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阻碍了信息一体化的进程。许多物流企业内部各业务系统是由不同软件开发商开发而成,相互孤立;有些物流企业业务数据虽然能在企业内部实现流转,但不能与第三方进行数据共享交换。如有的企业运输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未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对接,客户需要通过人工方式来查询货物的在途信息。2.6维护及升级问题严重由于软件系统自身不完善或者业务流程更新等原因,信息系统经常需要进行维护或升级,有时甚至需要更换为不同软件厂商的产品。在此过程中系统处于磨合期,如果对系统操作流程不熟悉,培训不到位,员工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业务流程效率降低甚至会使业务中断。
3解决思路
3.1思想观念的转变
企业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思想上都要对信息化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要明确,没有优秀的制度与合格的员工配套执行IT系统,信息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不如不进行信息化系统时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物流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A级物流企业可以行业协会为载体和平台,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社会、企业、院校互动的交流模式,加快培养专业物流人才,特别是既懂物流金融、冷链物流、电商物流、跨境电商物流等物流新业务、又懂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物流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参加行业协会主办的物流职业经理人培训。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以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共同制定培养计划,订单人才,与学校合作建立培训中心或专业实训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
3.2依托国家平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建设物流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互联共享,是连接各个物流企业信息孤岛的“连岛工程”。A级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选用国家平台提供的运输、仓储、园区管理、集装箱、国际货代等通用或推荐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3.3提升物流信息标准化
信息标准是物流链互联互通的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实现物流企业的标准化作业,包括产品编码标准化、作业流程标准化等,通过标准化可以给物流企业带来较大程度的变革。由于企业缺乏健全的物流信息标准化管理体系,需要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指导,从而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水平。为了跨区域、跨行业物流信息的共享交换,提升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效益,国家物流信息平台标准工作组编制了《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标准化建设方案(2013—2015年)》,了交通运输物流信息互联共享标准(2014),包括了数据元、道路运输电子单证、物流场站电子单证等3个行业标准。同时,标准工作组也完成了仓储、海运等相关业务的主要单证,物流交换代码、数据交换通用技术规范两个平台互联与共享标准的制定。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编制的车货跟踪、物流资源等5个服务和应用规范已在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互联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对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化进程具有深远意义。对于有定制开发需求的物流企业,其可以要求软件开发厂商按照物流交换代码、数据交换通用技术规范进行相关系统的开发,充分利用物流信息标准化带来的各种便利。
3.4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
国务院在2015年7月1日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坚持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同时,《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要打造“互联网+”高效物流,鼓励大数据、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和大数据预测技术,提高创新驱动能力。
4结语
浙江省A级物流企业要在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与职业规划的基础上,通过提升企业的信息化与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国家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通过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聚合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整合仓储、运输和配送信息,开展物流全程监测、预警,提高物流安全、环保和诚信水平。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加快完善物流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在更广范围促进物流信息充分共享与互联互通,使社会物流资源配置得以统筹优化。
作者:孙小华 汪亮 程红 夏星星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物流与采购协会
参考文献:
[1]王自勤.物流管理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浙江省商务厅.2013年浙江省物流行业分析报告[R].杭州:浙江省商务厅.2013:6-7.
[3]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Z].杭州:浙江省人民政府,2011:1-5.
(一)信息化时代的大势所趋
计算机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可信度越来越高,电脑代替人脑处理数据、进行分类汇总以及数据分析,是很普遍的。这减轻了人们的负担,而且准确率高于人脑。在物流企业中,每个客户的服务都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程序也极其复杂,人脑是很难做准确而高效的处理的,必须借助计算机的功能。
(二)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1、高效的保证。
物流企业的业务包括物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和配送等。每一位的客户信息都需要完整记录,在收货配货时都将依照记录来进行。信息化的运用使查询客户信息、与客户及时沟通成为可能。如果没有实现信息化,这些任务量将要靠人脑来完成,一项业务都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出错率也会较高。因此,运用信息化处理物流企业的各项业务,是提高效率的一大法宝。
2、寻找合作对象的捷径。
物流企业受理为客户采购运输物资的业务,并不生产物资。因此,寻找原材料物资的供应商就极其重要。那么,原料供应商的信息从何而来呢?答案很明显,网络。当今电子商务发展已经日趋完备,在这个平台上寻找合作对象是极其便捷的。能够及时沟通,并按一定的制度与流程来最终商谈成功,货源的问题就解决了。没有信息化,恐怕还需要多方打听。
3、节省成本的需要。
(1)节省广告成本。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物流企业的信息,通过电子传媒的舆论宣传作用,会吸引众多客户,增加业务;而且节省了广告的成本与宣传费用。
(2)降低交易成本。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交易不用面对面,不用派遣人员长途跋涉,交易成本就大大降低了;采购物资的成本也降低。
4、企业决策者更加合理地进行决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合作的方式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物流业供应链的各个链条并非一个企业自始至终完成的,而是由不同的行业分工协作。比如,原材料采集于原材料供应企业,包装由专门进行包装的企业承接,物流企业只是整个的核心部分,各个环节的合作对象需要借助电子商务的平台,由决策者在考虑了成本、质量、服务等各方面的因素,择优选择各方面成绩优异的企业进行合作。信息的畅通,使物流企业的决策者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促进决策的合理性。
二、我国的物流企业在应用信息化方面的不足之处
信息化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但我国的物流企业信息化还不够完备,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我国电子商务平台的运用还不普及,物流信息化只实现了部分信息化。在电子媒体上做广告进行宣传,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数据统计与订单发货,是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应用信息化的主要表现;缺乏一个公共的电子商务平台,与客户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不够;电子商务拓展的业务处于停滞状态,洽谈合作等业务不能够很好的利用电子商务,浪费了资源;网上营销等业务还不够完备;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定位等现代处理物理信息的智能化、科技化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我国物流企业的资金技术与人才的缺乏等问题,造成了信息化程度低。
三、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一)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集交易营销等于一体,是物流信息化应当建立的平台。
1、及时物流企业的相关信息,并建立查询系统。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服务区域以及价格等基本信息应该详细说明,以能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为主;建立服务公司,服务地域,服务交通路线等各项业务的查询系统,使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的需求。
2、建立在线咨询平台。方便客户咨询企业的业务;方便与正在接受其服务的客户的及时沟通,了解发货配送情况。
3、洽谈业务,供应链的各环节实行合作。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筛选有效的合作信息,方便物资采集等环节。
(二)管理的信息化
1、运输。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已经派出的车辆进行追踪,预测评估车辆会在何时配送完毕,何时返回,提前有个把握,目的是对车辆何时进行下一次的派出有个整体的预算。建立运输路线查询系统,方便客户查询与企业的管理。
2、仓储。对货物入库进行详细的登记,生成数据,并建立查询系统方便查询。
3、配送。对客户的所有要求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记录,相关链接与实时查询系统方面的功夫要做细做足,而且应该仔细核对信息,避免纰漏和失误。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而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宜昌物流企业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物流生产,替代成本日益增高的劳动力,实现自动控制,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其次,物流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变革。再次,物流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经营模式。
一、 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全国的物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了,但宜昌物流行业还停留在传统物流阶段,宜昌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仍停留在使用传统通讯工具上,仅少数物流企业已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通过宜昌万声货运网站这个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交流货运信息。目前宜昌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它不仅影响宜昌物流产业发展的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且影响着物流产业经营服务手段、运行方式、组织形式的创新和发展,制约物流市场竞争程度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物流信息化的认识不清
宜昌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信息化的关键所在,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化,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在这些企业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或者认为建立一个企业网站就算已实现企业信息化了,这种认识显然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
首先,条码及射频技术普及率不高。EDI、GPS等先进技术应用十分有限。EDI是指电子数据交换技术, EDI的应用可以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开发成本高和宜昌企业信息基础差等原因,EDI在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据调查,GPS、GIS技术在宜昌物流企业的应用几乎是空白。网络技术应用不足: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开展业务的物流企业十分有限,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使用一些初级信息资源。
3.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
宜昌许多物流企业是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等企业转型过来的,原有人员学历、素质结构偏低,对先进技术接受、应用起来比较困难。而物流信息化建设急需一批既懂物流管理又掌握较高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是物流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但一方面由于行业原因,整体待遇较低,缺乏吸引力,使得很多物流企业在招聘到相关人才以后,留不住人才;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些物流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不能适应岗位的需要,没有进入物流行业。
二、宜昌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结合宜昌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和国际趋势,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
1、营造良好的物流信息化环境: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当然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对整个物流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规划。但中国物流信息化环境基础依然较薄弱,宜昌更是如此,今后应努力激发物流信息化的社会需求,推动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为宜昌物流行业信息化快速稳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宜昌物流企业而言,绝大多数都由于现阶段的局限,无法拥有自己开发物流信息化软件的能力,但是,可以根据情况请专业物流软件公司的业务分析人员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分析,吸收其提出的流程和管理方面的咨询意见,自主进行适当的模块调整,即在通用性基础上,注入企业的个性化,既可以节省物流信息系统的投资,又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自身的需要。
3、适时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适时地采用WMS、条形码技术等,再次强调的是切忌贪多求全,不切实际,应既要适度超前,又不盲目投资,做出有效的选择。
4、加强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就宜昌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言,应通过构建统一的基Internet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彻底转变企业的传统管理和经营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宜昌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通过这个平台整合行业原有资源,深人开发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发挥宜昌整个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5、注重培养专业物流信息化人才: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国界的系统工程,要实现物流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应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在宜昌现有物流行业上岗人员或从其他相关信息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人才,进行培训并采取推行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宜昌物流企业大都实力薄弱、技术有限,但只要加深对物流信息化的理解与认识,用长远的目光来对物流信息化进行认知,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理念,给予自身在市场中的准确定位,明确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目标,制定长远的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并实施,一定可以摆脱当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尴尬局面,建立起完备的物流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用于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的技术涵盖了存储、加工、订单拣选、接送货等多种信息系统,涉及到物流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加工、进出仓、配送等环节。作为占据物流企业管理中心环节的财务管理来讲,物流企业各环节产生的会计信息及数据需要得到汇总及分析,物流企业信息化则通过将各部位生成的数据信息加以综合及筛选,经由企业信息化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可以使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集成度得以提高,在物流企业人事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结合中,达到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自控效率的效果。例如,通过物流企业信息化进行记账,在信息化软件的辅助下,物流企业会计工作在比对及审查资金账目时,效率更快,精准度更高,相应的会计管理成本会得以优化。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首先,物流企业的原有内部控制体系会受到企业信息化的冲击和影响。物流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各部位职责的明确分工,企业信息化参与内部控制后,在控制形式上呈现出扁平化特点,某种程度上也引发了物流企业各部门在职责分工及控制内容上的重合,给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岗位设置及职责分配增添了一定难度。其次,物流企业信息化与内部控制的结合,一方面会扩大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的覆盖范围,并同步带来信息处理及档案管理上的改变,使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承担更多地信息存储职能;另一方面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在进行数据的存储时,如缺少必要的信息确认手段,如签字、印章等,极易造成会计信息数据资料的残缺,给信息数据的篡改也提供了机会。第三,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下,如会计管理软件,会计信息系统使用环境安全等级不高,会增大物流企业部门间信息泄露、信息数据访问、单据处理等环节的风险几率。其中,物流企业在进行物品的购置、储存、销售等业务活动时,相应产生的数据信息经由物流企业信息化系统加以及流转时,涉及到一些关键的财务数据时,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隐患;而在数据信息的访问上,如没有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带来的扁平化特点加以考虑,设置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访问权限及密钥,会导致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不够严谨,控制目标模糊不清的问题。
三、应对及解决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问题的措施方法
1.正确认识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的优劣,做好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优化
物流企业生产运营具有其特殊性,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是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物流企业而言,其要对信息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加以认知,然后结合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对企业的资金、资产、财务信息数据等控制子目标加以明确,采取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垂直管理与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集中管理,分散管理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统一的内部控制中心,多个内部控制节点的支撑下,使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过程中的数据信息资料在使用流程及使用范围上更加制度化,标准化,从而提高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的安全度。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环境的营造及优化上,可以借助于“平衡记分卡”等内部控制考核办法,对物流企业各部位员工的内部控制职责意识及积极性加以调动。
2.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预防及监督机制
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实施中,要确保物流企业各部位信息化内部控制更加高效,应首先对物流企业各部位的人员职责及岗位进行分工,使其岗位职责及权限能够处于一种互相制约的状态中,避免职责不明而导致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信息数据被随意调用及篡改。在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岗位分工中,可以将信息系统的用户设置为多个岗位共同使用,但在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操作权限上要设置用户与岗位一对一对应的使用及管理方式,以此明确各自岗位的操作范围。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还要有监督机制的跟进及保障,通过对信息化系统的操作日志、操作密码、系统验证等进行跟踪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信息数据被篡改及破坏的几率。
3.强化物流企业信息化内部控制的软硬件及数据安全保护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3
1 概述
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费用是商品价格畸高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将是降低物流高成本的重要支点,从物流行业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从而降低行业的整体运营成本。
依托3G网络和智能终端,以郑州联通应用研发能力,以软、硬件基础资源和数据资源为支撑,该系统重点解决货车回程空车造成的高运输成本,打破区域、信息阻塞的限制,以“货找车、车寻货”的应用服务为对象,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该平台包括:网上货场、导航定位、交易结算、求货空载、语音通信、拍照上传、网上支付、信息、天气预报、短信发送、短信语音播报、交通资讯、万里服务等各项功能的信息化应用,为物流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 物流市场需求和WCDMA技术现状分析
2.1 物流市场需求
物流行业“货找车”与“车找货”———触目惊心的运输流量浪费。全国运营车辆的平均实载率只有56%,有44%处于空驶状态,无效消耗每年高达108亿元。而一批拥有大量货物的货主,却因为找不到价格合理的车辆而焦急万分。来自两方面的弊端形成了一个怪圈,一方是急急火火的“货找车”,想多快好省地把货运出去;另一方又是真心实意地“车找货”,却常常在无奈中空车而回。
货运供求双方组车组货环节都是在有限的交际范围内人工长时间匹配对接来完成的。
个体司机、车队老板如何随时了解货源信息?如何随时随地自己的空车信息?如何降低货车的空驶率及待货时间,降低成本?
配货站老板如何随时了解自己车辆的工作状态?没有电脑和宽带,如何随时随地了解丰富的货源和车源信息?如何随时定位车辆的位置,防止飞货?
2.2 联通3G技术现状分析
目前中国联通采用WCDMA作为3G标准。WCDMA下载最高速度可达14.4Mbps(HSDPA),上传最高速度可达5.76Mbps(HSUPA)。全世界已有娱乐类、多媒体类、网页浏览类、个性化服务类、位置服务类、移动社区类、移动商务类等总共432类WCDMA业务正式商用。
无线网上配载,必将成为现代物流增效的利润源泉。3G技术的出现和在我国的大面积运用,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实现可能。
“高效物流”与“精确管理”——掌上配货业务应运而生,建立全国性质的统一、强大、权威的信息平台,使得各方中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是整合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在以上背景中,联通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开发解决了以上矛盾。
3 系统总体功能
系统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提供多种平台处理,主要包括:
联通万畅物流运营管理平台
主要包括会员管理、车辆管理、合同管理、支付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
(1)网上车场:网上车辆位置跟踪,周边货场查找。
(2)网上货场:查看网上货场位置,周边车辆查找,与车辆直接签订合同
(3)合同管理:制作合同,签订合同,支付定金,支付运费等流程。
联通万畅物流货场管理平台(浏览器、PC客户端)、车载终端(平板电脑版、手机版)、货场终端(手机版)
联通万畅GPS监控平台
(1)信息管理:包括账号、车辆、人员、里程参数、终端等多种信息管理。
(2)车辆状态:目标监控,行驶轨迹,目标图像,警情查询,地图设置,警情中心。
(3)报表查询:包括里程、油耗、警情、超速、疲劳驾驶、行驶状态、在线情况、出租车、广告、公交等多种实用报表。
4 系统总体设计架构
4.1 系统设计业务需求
系统高效率的满足货源信息查找,网上车货匹配,网上找货,找车,网上交易,车辆位置及时上传,车辆位置跟踪等业务。系统能够支持多重角色的授权管理功能,包括运营团队,运输公司,货场公司等,同时支持运行团队对整个交易工作关键流程、工作执行效率与结果的监控与统计的情况。
支持100M以上大附件传输,支持手持终端500K以下文件的上传。系统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支持目前比较流行的web应用及android应用。系统支持表单界面、查询统计报表、图表的图形化配置与修改。
服务器软硬件配置规模满足100000-150000用户的应用规模。
响应速度满足:
联机录入:
4.2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主要采用如下设计理念与应用模式:
(1)微内核模式
软件架构核心采用微内核模式,主要实现清晰的分层结构、实现各层Bean定义的寻址和实例生命周期的管理。微内核的扩展通过 plugin插件技术,将扩展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即插即用的热部署。
(2)分层结构设计
分层包括横向分层(技术层面)和纵向分层(业务层面)。横向分层包括UI层、Action层、proxy层、Service层与DAO层。纵向分层通过提供模块化设计机制提供支持。
(3)上下文
上下文对象负责登陆信息、调用参数、执行环境、处理结果、数据库连接等信息的管理和传输。架构代码负责上下文中公共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
(4)配置化设计与开发
配置化方式既可利用方便工具的实现以提高效率,又可以控制核心代码的数量。
(5)AOP设计
基于过滤器技术,对Action调用、业务日志、权限管理等通过AOP方式实现。
4.3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架构示意图
系统采用了B/S结构的web程序与C/S结构android客户端相结合的方式。
B/S适配支持HTML、ASP页面、JSP页面、PHP页面等所有基于浏览器访问的页面。在协议上支持HTTP、HTTPS协议,并且支持AJAX。
C/S的客户端采用目前最为流行、开发最方便的移动智能开发平台android智能平台进行开发,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来开发应用程序。
B/S结构的web程序主要承担了项目核心数据管理工作,C/S结构的android客户端主要进行数据的展示工作。两者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交互。
4.4 系统设计核心框架
软件架构以ToftCore的IoC模式为核心,在此之上挂接组件引擎,比如电子表单引擎、规则引擎、缓存组件、ORM、SCA、消息平台等。
基于分层理念,框架分层包括ToftWeb、ToftProxy、ToftDao等。
应用层面,包括电子表单系统、业务流程系统,以辅助流程与业务表单的快速开发以及相互关联。
(1)面向服务设计
服务层采用SOA的设计理念,对服务集中管理。
(2)插件式设计
插件式设计有两层概念,第一层为细粒度的插件,即类级别的插件模式;第二层为模块级别的插件模式。
类级别:所有各层业务类的实现,只要实现框架的接口规范,可实现即插即用。支持默认包名和配置扩展包名。
模块级别:使用plugin技术,每个扩展功能以单独模块的方式进行开发,形成独立JAR包(以及一个JSP目录)。
(3)可配置的电子表单
通过电子表单,可以快速响应完成单表、主从表、多表的维护。
(4)多帐套
该技术架构原生支持多帐套数据访问功能,首先在SDC的初始配置中加入相应的帐套数据源配置,用户进入业务系统后所产生的数据就会根据帐套分别记录,使数据帐套分离。
5 系统平台优势
联通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首先在资质审核这块把关非常严格,保证进入平台企业的资质和诚信,联通万畅运输机是平板电脑,内置有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专供司机用来找货的智能应用系统,每台运输机代表一辆真实的车辆,只要拥有运输机的车辆,在信誉上由联通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来把关信誉问题,避免飞货,让货主放心。对每条信息源都会有严格把关,保证货源的真实性,减少中间流转环节,节约司机运输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系统与高德地图合作,集成了在地图上直接“货找车、车找货”,同时把导航和电子狗集成在运输机中,基于安卓系统开发出多种应用,在联通万畅物流系列产品中郑州联通也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后续的开发中,郑州联通把联通万畅物流系列产品与汽车零部件厂商合作,把产品集成在货车零部件中,再次填补货车在此技术领域的空白。
6 系统应用与获奖情况
该系统目前在河南万里运输集团旗下5万辆车进行推广应用。该系统的应用使得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高点,正在开辟物流行业信息化平台运营新领域,实现了“高效物流”与“精确管理|”,使得“掌上配货”业务应运而生。
该系统在2012年5月在中国信息港论坛上荣获国家部级第六届中国通信与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金奖。
7 结束语
联通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打破区域、企业限制,为物流企业、车主、货主提供空车信息、发货需求等信息,有效利用返程空车,降低货物整体运输成本。
利用中国联通3G 网络,采用车载终端、手持终端、PC终端等多种交互工具,为用户提供车辆配货、货物配车等信息服务。 提供物流信息数据交换、公共信息、货源物流状态跟踪、网上车货配载交易、宏观数据统计等公共信息服务。
该平台从打通物流企业整体业务全流程,从货物揽收到运单采集到货物配载到货物交接及签收再到货物跟踪及查询等各个环节,科学有效的解决了众多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共同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27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13)02-0163-04
一、引言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汇总、传送、反馈,不断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过程。从微观层次而言,物流管理信息化不仅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促进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实现同步协作,通过整合供应链资源,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从宏观角度而言,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有利于将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物流企业以及终端用户很好地联系起来,加速社会商品周转,降低社会商品总库存水平,提高地区经济运行的质量。
长株潭地区是指湖南省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级市行政所辖的区域。总面积2.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4万。三市彼此相连,呈“品”字形分布,城市中心区两两相距不到50公里。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发达,文化教育、科技创新实力最强的中心地区。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我国“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和“武汉城市圈”一起发挥着中部经济崛起的脊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课题选择了长株潭地区的A级物流企业作为调查对象,以此为样本来分析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二、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下表可以看出,长株潭地区创造了全省42.31%的GDP和39.23%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占到全省的4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43.05%,长株潭地区的经济总量占据了湖南经济的将近半壁江山。但是,该地区的现代物流业却没有配套发展,货物周转量只占全省的13.87%,落后的物流业已经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
另据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截至2011年底,湖南省从事物流的经济组织有5万多家,其中具有法人资格的物流企业有3100多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企业评估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7月,湖南省通过国家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共88家,其中长沙市46家,株洲市7家,湘潭市16家。长株潭地区合计69家,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78.41%。6个5A级(最高级)物流企业全部在长沙,它们分别为湖南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湖南全洲医药食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湖南湘通物流有限公司、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大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课题组对长株潭地区A级物流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调查,61%的A级物流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网站比较简单,网站推广和维护能力比较弱,信息更新比较慢,没有发挥网站宣传企业形象的作用。在接受调查的物流企业中,大约78.2%的企业设置有独立的IT部门,80%的企业设有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大约70.5%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终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持;二是流程改造的信息化,即在基础信息化实现的基础之上,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业务操作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三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即通过与供应链成员对接的信息系统来协调物流企业与上游、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目前还处于基础信息化层次的初级阶段。这主要和该地区中小物流企业所占比例较高的现状相关。只有少部分企业已经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进入供应链管理集成的企业少之又少,仅限于中远、中外运、德邦、苏宁电器等全国综合性物流企业在长株潭地区的分支机构。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基本上没有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开始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只占39%,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占10%。
从实现的功能来看,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功能、记录功能、通信功能,较高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功能还非常有限。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块主要有:电子订货系统(EOS)、销售时点系统(POS)、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采购管理、货运、客户关系管理(CRM)、网上支付系统、物品跟踪与查询等。其中,WMS、TMS、CRM等模块应用率最高,比例高达70%。
(三)信息化整合效果不明显
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对物流相关信息的处理,物流企业内部设置的各种岗位都承担着信息的收集、挑选、重组和转发的“中转站”作用。但是岗位职责分工过细,容易导致信息共享比较困难,从而出现大量的“信息孤岛”。如果用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将这些彼此孤立的岗位工作很好地协调起来,就可以使信息更加透明,管理决策也更加科学。
调查中发现,有些物流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在使用着不同公司开发的业务处理系统。系统之间没有集成的企业占15.6%,系统之间部分集成的企业占62.5%,系统之间全部集成的企业只占21.9%。还有些企业虽然使用了集成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不能很好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甚至需要工作人员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业务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三、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管理信息化是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物流企业信息化运用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战略。但是有很多物流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只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为了赶时髦而盲目地求新求全,没有搞清楚信息化的目的所在,最终达不到改善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二)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企业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一整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别要求物流企业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制度,将企业的市场开发、客户服务、服务质量、成本控制、6S管理等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做真做实。
(三)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物流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随着CPI的大幅上涨,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另外,燃油价格涨多跌少,再加上久治不愈的公路三乱现象,使得物流企业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而物流企业相对弱势的议价能力和物流市场惨烈的低价竞争使得物流服务价格多年来持续低迷。“地板(成本)越来越高,天花板(服务价格)越来越低”,导致物流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许多物流企业明知道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却苦于囊中羞涩,无力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平均投资额从2008年的3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70万元左右,但是对于信息依赖性比较强的物流行业而言,目前的信息化投资力度和投资增长速度还远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快速增长的需要。据统计,2011年湖南省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82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2%。这导致湖南省的物流行业出现严重的“贫血”现象。
(四)相对落后的国产信息技术使得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居高不下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接口技术。虽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但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还比较落后,这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控制,导致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居高不下。如我国的车载GPS导航市场,2012年的规模将近2000亿元,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美国的GPS占据了约95%的市场份额。国产的北斗二号导航系统在2012年完成区域组网后可以向国内开放使用,但由于民用导航服务才刚刚起步,使用成本短期内还降不下来。又如RFID技术,国外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由于我国的国产技术还不成熟。落后的信息技术使得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居高不下,对于原本就是小本薄利经营的我国物流企业来说,压力自然不小。
(五)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
首先,国内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重计算机技术,轻生产管理知识,片面追求美观的人机界面,忽视内在业务管理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得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效果不理想,效益不明显。调查发现,在国内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目前,我国市场上比较有名的物流软件开发企业有用友,金碟和SAP三家。大企业市场基本上被SAP垄断,用友和金碟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方面占有一定的份额。
其次,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进行管理改革,在使用国内外成熟的管理软件时。喜欢以自身并不规范的管理业务和组织功能与之对比,不符之处便对软件大加修改,甚至在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时破坏了原软件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使得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问题百出,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六)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不扎实
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较好的管理基础和技术应用基础。信息化实施之前,需要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规范、整顿。只有基础管理工作做扎实了,企业才能通过系统培训快速适应新的信息化工作环境。基础管理工作包括仓位管理规范化、业务操作流程化、6S管理、全员供应链管理意识、成本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物流信息的标准化等方面。
四、加强长株潭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各级政府要制定积极的物流业促进政策
物流业是一种生产业,应该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性行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不仅影响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还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运行效率有很大影响。国家在2009年就出台了《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但是3年过去了,很多政策没有很好地落实,让物流行业空欢喜一场。要使物流行业真正发展起来,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推进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或纲要,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可从项目贷款、税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针对长株潭地区物流行业集中度不高,中小物流企业比例较大的现状,地方政府应着重解决现行对中小物流企业融资不利的体制和相关制度问题,并积极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问题。或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二)支持和鼓励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加快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解决物流落后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研发活动,一是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如利用国家技改资金鼓励流通企业和制造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引入各种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和系统等;三是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四是加强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和引导。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可以考虑在重点联系企业中建立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示范工程或基地,探索建立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信息共享机制的途径和手段,以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
(三)扎实做好物流信息化基础工作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还涉及到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信息化建设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及产、供、销等环节在信息处理、工作方式、管理机制以及员工的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创新和变革。因此,物流企业在正式实施信息化建设之前,首先一定要将基础工作做到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物流企业应该树立供应链协作意识。物流企业应与供应链的上游或者下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供应链物流的总成本,实质性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后要经历基础信息化、流程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三个不同的阶段。物流企业要做好长远规划,不能操之过急。
2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好物流信息化的内容。物流企业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建设信息系统,并结合企业特点,注重信息化的实效性,让软件开发商能够深入企业调研,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实用的管理软件,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灵活处理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避免企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出现“休克现象”。
3 加大企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既是物流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流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就要保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流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导致系统信息源缺乏,进而影响到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
4 努力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可视化的物流信息既可简化物流系统的设计、建立和维护工作,又方便使用者对物流信息的理解,因而可以加快信息在操作终端和决策者之间的传递速度。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视化,全体工作人员就要尽量多用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等图表来描述业务过程和操作过程。
(四)与供应链方案集成商共同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既要能实现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又要能实现与业务合作伙伴或者客户的信息交换。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物流决策支持系统及数据仓库,可以改进企业数据分析的质量和灵活性,提高物流决策的效率,增强企业物流决策的科学性。
Saab,即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一种以托管方式部署软件,通过Internet存取来实现应用功能的软件应用模型。它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软件应用模式。
一、国内外SaaS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国外,SaaS模式已经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得到大范围的普及和全面发展。提供SaaS服务产品的供应商主要有Oracle、Microsoft、Sales 等公司,获得较大的成功。Sales 公司最早提出SaaS模式,是目前企业应用软件领域中最为知名的供应商,已成为SaaS领域无可替代的标杆企业。
SaaS模式在我国真正的起步于2007年,目前主要的SaaS服务提供商有阿里软件、用友伟库、金蝶友商、金算盘等。目前,用友伟库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因为采用了正确的SaaS业务发展模式,提出了“平台云+应用”的服务模式,从管理型SaaS服务提供商升级为全程电子商务服务商,实现了贯穿企业前端营销和后端管理的一站式服务链条,促进了SaaS业务的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物流管理软件产品的功能简单、技术落后,物流信息的处理效率低下正日益影响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从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信息化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在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很多使用自己开发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利于软件的更新升级,开发成本较高。(2)第三方物流企业缺少对其信息化建设的合理规划。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相对简单,大部分只是整个物流环节的一小部分,甚至有的企业仍然使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3)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引进和使用中困难重重。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采用以每个企业为单位的、离散式的软件使用模式,使企业面临着诸如软件使用许可证和承载软件运行的硬件设备费用昂贵、软件及其所产生数据的维护及备份工作成本开销过大等问题。管理系统的提供商只要将系统交付给了企业之后,整个系统的软件、硬件及相关的维护工作均由企业自己承担,因此每个企业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都显得十分沉重。
三、SaaS模式应用到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中的优势
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目的是为了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共享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将SaaS模式可以提高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软件维护、管理和更新更加方便。 由软件提供商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和更新升级等一系列服务;软件成本降低。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管理人员,只需前期一次性支付实施费和定期的软件租用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在人力、财力上的压力;SaaS构架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消除了以往第三方物流公司信息建设各自为营,为将来进一步实现物流企业之间高层次、大尺度的信息共享、交流提供条件。SaaS提供商承担了整个系统的软件、硬件及相关的维护工作,而企业只需使用系统即可,因此每个企业在使用系统过程中都显得十分轻松。
四、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SaaS模式的风险及对策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SaaS模式的风险
SaaS在运营和技术上具备众多的优势,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仍存在一些风险,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风险:服务商信用风险。软件的实际位置是在SaaS提供商处,企业用户存在对数据失去控制的可能。信息对于物流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财务数据和客户信息,往往是企业的核心机密,这就要求SaaS服务提供商具备很高的商业信用,保证数据不会流失;数据安全风险。SaaS的安全性风险包括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和数据泄漏的风险;项目实施风险。项目实施周期短和费用低是吸引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SaaS的原因。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中小企业业务流程的特殊性会加大客户化难度,原有系统的复杂性会带来新旧应用服务的不兼容,从而导致项目延期和费用增加。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SaaS模式的建议
鉴于以上风险的存在,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应用SaaS模式的建议如下:选择专业SaaS服务商。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根据SaaS服务提供商的资质、客户服务水平、SaaS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实施应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筛选,考察其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例如,用友伟库,金蝶友商等;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SaaS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因此,在SaaS模式应用过程中,物流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如信息安全风险意识、资源重新配置风险意识、技术转移与管理风险意识等;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五、结束语
SaaS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模式,能够较好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难题,应引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强烈关注。不过,在采用 SaaS时应注意规避风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SaaS服务提供商,选择一个有实力的的、有安全保证的Saas服务提供商,会大大降低中小物流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莫展宏.国内外SaaS模式的发展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商业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