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人群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4: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

篇(1)

三十而恋、三十而婚30岁确实是一个转折点。你会在几岁降低择偶标准?

调查显示,30岁是单身人士降低择偶要求的年龄节点。到了30岁,会出现单身人士降低自己择偶标准的小高峰。

职业:稳定压倒一切,娱乐圈人最不受待见

收入:近8成女性要求男性收入比自己至少多1倍

除了职业外,男性收入稳定比有房更易获得女性青睐。不知从何时起,房子压上了男人的肩,刺痛了女人的心。不过,这份调查报告给单身青年一些喜悦 ――81.8%的人认为男人有稳定收入就可以结婚,其中女性更高居89.0%。相比之下,近六成的人希望另一半有房,近半数的人希望另一半有一定积蓄。

家庭CFO(首席财务官)暗战从结婚后开始。调查发现,男性上不上交工资卡是新婚夫妻婚后需要面临的重大分歧之一。53.2%的女性认为男人婚后应该上交工资卡,但仅有17.9%的男性持此看法。与此相比,近三成男性不想上交财政。

压力:8成80后家人最着急张罗婚事

是不是年龄越大,单身男女面临的择偶压力越大?

对于单身人群的个人问题,家人表现出着急甚至帮忙到处寻找的年龄段多在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85后,64.6%的80后-85后个人问题受到家人的关注和协助。

社交:近五成单身男女有异性知己

篇(2)

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付出是爱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报告显示,花尽时间陪伴对方、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孝顺对方父母、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对方保管、为对方的梦想而努力的这些行为均上榜,是人们在恋爱中主要的付出行为。

而其中就 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这一项深入研究,会发现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愈多,面临的异地婚恋情况也愈渐增长,是否为了爱情而选择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也是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调查发现,五成80后愿意为爱跟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此占比最多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数据显示,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是情侣较愿意为了彼此而迁居的城市,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外地媳妇外地女婿是最多的。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

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 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千到2千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着。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恋爱易遇3年之坎 1年谈结婚最佳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篇(3)

1.8亿单身者中,有人在托媒婆,有人低调潜入婚介所,有人在大街上搭讪,有人玩网游邂逅……但更大一批人则“潜伏”在婚恋网站上。

截至2011年1月,国内三大主流婚恋网站中,世纪佳缘网拥有注册会员3200多万,百合网和珍爱网分别拥有2600多万名会员,三者的会员数量简单相加,则几乎囊括了中国近半数的单身。

庞大的婚恋需求和网络的结合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各婚恋网站如同一个24小时不歇业的门店,自动聚集会员,收集并出售会员信息。每年数亿元的营收、200%的增速,让许多人艳羡不已。

看信,请先付费

北京单身女白领小陶,3年前在世纪佳缘网注册为会员。但因为当时该网站的会员数量不多,小陶也没有把它当回事。2011年,28岁的小陶在父母的催促下开始寻找男朋友。因为经常在相亲节目中看见世纪佳缘网的广告,她便重新登录了该网站。小陶发现,自己的个人资料还在,且3年来不断有男性单身者在浏览,总计达 12000多人次,其中,许多人还在站内发来了意图进一步交流的邮件。

但与3年前不同,小陶发现,现在,在世纪佳缘网上找对象,已经不再免费了。比如,要想看到那些想和自己进一步交流的邮件内容,必须付费。这类邮件一般都只显示诸如“一位男士,29岁,收入10000元―20000元,有车”之类的关键词,点击后会转到一个付费页面,上面显示着多项支付套餐和付费途径,比如可通过网银、手机卡付费、上门送卡服务等来支付一个月、半年或是一年的看信费用,费用从 100元到500元不等。同理,如果对自己感兴趣的单身者发邮件、送虚拟礼物、在线聊天等,也要付费。

此外,不同的费用将注册用户分为普通用户、高级用户和钻石用户,对应的则是不同权限的服务内容。比如钻石用户可以直接在站内进行在线聊天,获得首页推荐等。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陶选择用手机支付了2元钱,看了一封男性单身发给自己的邮件。这时,网站管理员发来邮件,建议小陶使用包年套餐,并表示,这样更划算。看着不断有人浏览自己的资料和其他的未读信件,小陶简单计算了一下,用信用卡网银向佳缘网支付了248元,成为包年看信用户。“试试看吧,毕竟多了一个找对象的渠道。”

于是,婚恋网站的一笔客户业务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完成了。

“剩男剩女”的市场

“去年,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择偶的超价理论,即每个人都希望找到比自己实际条件更高的理想的对象;今年我们又提出了择偶错位的概念,即人们对另一半的期望是合理的,但它是不对称的,比如男性的择偶期望和女性的择偶期望不吻合,整个的单身人群的择偶期望跟整个社会情况不吻合。”百合网CEO田范江表示,据《2010 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24%的女性认为自己黄金的结婚年龄是28岁―30岁,但只有7.2%的男性认同这一观点。这意味着百分之十几的女性可能成为“剩女”。另外,在择偶标准里,70%以上的女性认为对方要有房子,50%左右的男性也要求对方有房子,可在大城市里,这样的要求和现实不吻合。

田范江表示,几大择偶观念的改变也注定了婚恋市场的繁荣。第一,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可以相守一辈子当然好,如果不可以,也不必强求。第二,物质要求更明显,即房子、车子和资产。“近年来,我们发现,要求对方有房子的比例急剧攀升,要求找公务员的越来越多。”第三,更加看重感情,尊重自我感受。经济独立的年轻人,特别是经济压力不大的人群,往往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很多人既要有爱又要有钱,这样,能找到对象的难度就增加了一倍,以前两年就能找到合适的对象,现在可能要5年。”田范江说。

“剩男剩女”当道和“闪结闪离”等社会现象为婚恋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被称为“圣斗士”的80后和即将步入这一行列的85后构成了婚恋网站的主要人群。

“钱景”光明

两年前,在所有的婚恋网站上查看信息都是免费的,这方便了单身者,却煎熬了相亲网站。“这几年其实都是一个市场教育期,也是一个投入期,我们做了一些线下的活动,比如线下找人、安排约会等来获得收益。”然而,这种营收来源非常有限,在过去5年,婚恋网站一直处于投入期,每年服务器、人员、推广等开销达上千万人民币。

在行业刚刚起步,而且没有信誉积累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收费。“因为你收别人不收,这样会员会大大流失,而规模化的会员数量才是立足的根本。要是没有耐心,你就做不了真正的婚恋网站。”田范江说。

收多少也是一门学问。单身白领朱小姐曾被推荐过珍爱网的一套类似“线下贴身红娘”的服务,为都市白领寻找条件优秀的结婚对象,收费几千元人民币,朱小姐说,当时她就谢绝了,因为作为都市的白领人群,可能还无法消费起这样的服务。

篇(4)

520的到来,表白恋爱又在空巢青年们的心里蠢蠢欲动。表白容易,相恋难,恋爱不止花金钱,还有时间和精力成本,那么我们能够承担多大的恋爱成本呢?近日,珍爱网《520恋爱账单调查报告》,此次报告针对珍爱网1亿会员的线上抽样调查,共抽取6289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报告显示,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为2倍以上;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男性黏人指数高于女性;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恋爱易遇3年之坎;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经济账】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 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2k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在恋爱花费的买单调查中,有66.8%的男性认为恋爱花费中男方应该支出绝大部分,超六成女性则认为男女花费应该大致平衡或是经济条件好的一方出绝大部分。

在广州天河区工作的吴女士表示,双方恋爱期间,约会吃饭很常见,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如果只由某一方承担另一方所有开支,这种恋爱关系很难维持,毕竟现在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开销方面,我觉得每月1-2K的样子比较合理,双方的恋爱质量可以保证,也不会造成负担。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恋爱金钱来往:近五成男女最多只愿借给恋人5000元

是否越舍得花钱越容易得到对方呢?调查显示高达73.4%的男性和58%的女性都认为,花钱多少与追到对方没什么关系。对于大部分单身人士而言,恋爱不能盲目,在恋爱中依然要保持一份经济理性,73%的受访男女都理解并认同在恋爱中应核算成本的行为。并且在恋爱不可避免的金钱来往中,对于恋人的借钱请求,近五成的受访男女表示最多给对方借5000元,也有25.98%的人表示拒绝借钱给对方。

【时间账】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的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著。

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黏人指数男性高:四成男性希望每天见

千万别以为对待恋爱,黏人的总是小鸟依人的女性。报告显示,男性的黏人指数就高于女性。有40.8%的男性工作日期间希望与伴侣每天都见,但女性显然不愿意将工作日的休闲时间花在约会上,有26.78%女性更喜欢周末约见模式。

而周末双休的情况下,恋人的陪伴时光也尤为重要,近五成男女认为至少需要花一整天陪伴对方,两成人认为两天都应该陪伴对方,认为两天都应该腻在一起的男性的比例同样也高于女性。

恋爱易遇3年之坎 1年谈结婚最佳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毫无疑问,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依然被大量单身人群认可。对此情感专家张莎莎提到,结婚是对彼此的承诺,不能因为一时的爱情感受而结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若要保证婚姻质量,最好是相处一年以上的时间,对彼此有充分的了解。另外,若两人在相处过程中遇到如经济条件,家庭因素或者异地恋等问题,恋爱2年甚至3年仍未得到解决,那么大多数人选择放弃陷入分手危机!

【情感账】

过半男性面对争吵妥协快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

情侣都是小冤家,争争吵吵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调查发现54.6%的男性表示会在吵架当时就会立马妥协,十足的包容体贴暖男范,37%的男性会在1-2天就会妥协;深入调查发现,上海、沈阳、北京的男性认错最快,对于这些城市的男性他们未来很有可能成为宠妻狂魔,在恋爱中最懂得包容与理解。而相对来说,重庆、苏州和广州3个城市的男性较为傲娇,要1-2天才会为爱妥协的比例较高。而过半女性平均要1-2天(50.2%)才会妥协。

跟女朋友吵架能赢的,最后都单身了。来自北京海淀区的27岁陈先生表示这虽然是网上的调侃段子,我是很认可,爱情里本来就不是讲道理的地方,男生本来就应该让着女生一些,慢慢交流,千万不能气急败坏。及时认错把女朋友哄好,也是对自己好嘛。

浪漫成本:男性只停留在追求期而女性希望任何时期

为爱情费心思是恋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调查显示,有超4成的男性认为浪漫只需要表现在 追求期而女性则认为在任何时期都必要,如追求期、热恋期等。由此可见男女在交往过程中对于花心思的看法截然不同,这就是为什么说女性时常会有被追求期和交往后的情感落差。

尽管为爱花心思有分歧,不过在对待对方家人的问题上,超过85%男女都认为在恋爱期间应全方位出击,对对方家人花心思很有必要。

篇(5)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01-01

一、“恐归族”群体的构成

“恐归族”指在外工作,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害怕回家过节(尤其是春节)的人群。早在2012年,相关部门曾对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调查,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在今年年前,由1840名网友参与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7.2%的人表示身边存在“恐归族”,其中20.6%的人发现身边这样的人“很多”;41.1%的人认为自己就是“恐归族”。[1]从“恐归族”的年龄分布来看,主要是“80后”“90后”这一群体。从该群体的知识结构来看:一是受过高等教育,毕业后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是少年辍学,跟着父辈或自身怀揣梦想到城市打工的青年农民工。

二、“恐归族”恐归的原因

一怕囊中羞涩,太伤。一项有611名网友参与的关于“恐归”原因的调查显示,57%的网友表示春节回家最怕赚钱少而不够用;近八成的网友表示,过年回家的花费会超过自己一个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网友表示“回家一次,损耗半年积蓄”。[2]对于收入本就不高的“恐归族”,回家过年只能成为他们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二怕春运压力大,太惧。春节是一年中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运期间,由于探亲流、务工流、学生流相互叠加,导致春运客流量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激化。倘若遇上恶劣天气、地质灾害或交通意外事故等,更是让不少“恐归族”心生恐惧,舟车劳顿之苦让他们“望乡却步”。

三怕面对“江东父老”,太窘。多数“恐归族”来自农村小城镇,他们大都肩负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怀揣着事业梦、淘金梦。然而,激烈的社会竞争、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得他们在事业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交不出满意的年终答卷。再加上“衣锦还乡”的传统心理,让事业无成、囊中空空的他们“无颜见江东父老”。根据《2014年春节基层打工领域调查报告》:47%的受访者表示“混得不好,不好意思回家”。[3]

四怕父母逼婚事,太烦。对大龄未婚青年来说,“每逢佳节被逼婚”。根据《2013年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表示曾遭父母逼婚。逼婚招数层出不穷:“唐僧模式”――不断地言语催促,发动群众――亲朋群体施压,赶鸭上架――强行安排各种相亲等。面对父母的逼婚,单身男女首选“躲”。

五怕饭局“车轮战”,太累。对“恐归族”来说,回家过年不再是纯粹的探亲访友,它承载着太多的繁缛礼节和既定程序。摆酒设宴、吃喝应酬等,一场接一场的饭局犹如“车轮战”,怎一个“累”字了得。

六怕春节“后遗症”,太愁。春节后,很多人内心会莫名其妙地产生失落、焦虑或恐惧感,出现失眠、全身乏力和无精打采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等病症,这就是春节“后遗症”。为了避免这些消极情绪和不良症状,许多人逃避回家。

三、应对“恐归族”恐归的建议

(一)从个人的角度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使“恐归族”克服恐归心理:首先,调低心理预期,接纳自身现状,放下心理包袱;不要把自己“拔”得太高,不要过分强调“衣锦还乡”;学会接纳现阶段的自己,正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即便是事业无成、囊中羞涩,也要对自己满怀希望、充满自信。其次,正视困难,抵制攀比心理;要勇敢面对和克服春节期间春运、人情、红包等诸多困难;不与事业有成、收入丰硕的同学朋友攀比,做到理性消费,切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再次,理性地看待“江东父老”的关心,理解父母的关爱;要学会表达自己,要增强沟通交流,减轻心理压力。

(二)从家庭的角度

近年来,出现了一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从不顾及残酷的社会现实,不考虑子女的内心感受,让多数孩子产生恐惧和压迫感。面对“恐归族”孩子,家人应该给予孩子多一点的理解包容,少一些埋怨不满。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谅解他们的不易,尊重他们的人生观、婚恋观,支持他们的选择,给孩子一个最温暖的港湾。

(三)从社会的角度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因素是促成“恐归族”现象不可或缺的外因,所以社会应对其负一定的责任。首先,缩小地域差距、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改善交通运输能力、增强社会人文关怀等是社会应尽的责任。其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青年群体人生价值观的引导是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最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理解包容“恐归族”现象是社会应有的宽容态度。

【参考文献】

[1]梁恒.春节“恐归族”究竟在怕什么?[N].工人日报,

篇(6)

汇丰冠军赛对当地经济有何促进作用?

高尔夫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市场。由于高尔夫旅行家们在旅途中购买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推动不止一个商业市场的繁荣,例如酒店,餐厅,零售商和高尔夫设备业等等。相关调查报告显示,高尔夫打球人群频繁的日常消费至少将普通休闲旅游业的水平翻了至少一番。汇丰冠军赛也是如此,我们之前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三分之一观众是外地来沪观赛的。

汇丰冠军赛观众人数的构成?其中包括年龄构成,收入构成?

? 受访者认为比赛是代表着世界知名高尔夫球员汇聚一堂的一流赛事,所有的成功人士都不应该错过。同时他们会因为赞助商与赛事的关联,更有兴趣倾向于使用赞助商的服务和产品

? 总体来说,大部分受访者都有较高的家庭年收入水平。据2009年的观众调查报告结果,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受访者的家庭年收入都超过30万人民币

? 大多数 (62.9%) 受访者都为男性观众。半数以上 (64.2%) 的受访者都是25岁至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岁。

? 87%的受访者为中国人,主要 (68%)来自上海观看赛事。

? 大部分 (74%) 受访者都有一份全职工作。

? 56.5%的受访者都打高尔夫(相比2008年的71.8%有所降低),意味着近年的汇丰冠军赛吸引了更多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群,也产生了更多对非高尔夫打球人群的激烈效应。

? 在所有受访者中,72.9%都拥有私家车。

? 59.8%的受访者在观赛其间都选择在上海的五星级酒店住宿。

汇丰冠军赛给上海,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今年的汇丰冠军赛,全球排名前50位的球员中至少有42名将前来上海参赛,阵容之强可称亚洲之最,这在以前是难以置信的。八年来汇丰冠军赛一直努力把最好的比赛呈现给观众,为球员创造最好的竞赛环境,因而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八年来中国乃至亚洲高尔夫的格局有了很大的变化,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推广都取得长足进展,汇丰冠军赛无疑在此当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对此我们也深感欣慰。

汇丰冠军赛对中国球员准备奥运会有帮助吗?有什么帮助?

中国有句古话,“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汇丰冠军赛为中国选手搭建了一个平台,和世界最高水平的球员同场竞技,势必使选手们对自身的竞技水准有更清楚的认识,对于竞赛心理素质也有所帮助。

汇丰冠军赛举办多年以来,您从中国观众身上看到了什么变化?从中国球员身上有看到了什么变化?

篇(7)

“双十一”这一天,单身们除了剁手,也特别容易发感慨。有人说,自己是“没有强行秀恩爱,就没有伤害”的“单身狗”;也有人说,自己是“一个人精致生活”的单身贵族。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达到2亿,专家表示,中国第四次单身潮正面来袭!

实际上,中国内地曾经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首部《婚姻法》带来了全国的离婚潮;20世纪70年代末,知青为了返城纷纷离婚,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到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

如果说前几次单身潮主要源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变迁,最近的这一次则是各方势力综合作用倒逼出来的:一方面,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有预言称,中国的光棍危机可能在2020年全面爆发,届时,20岁至29岁的光棍会比同龄女子多出近千万,一群光棍就已经超过澳洲人口。另一方面,资源参差加快跨区域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女性离开家乡进入更富裕区域务工,而这恰恰是城市化进程的鲜明注脚。据了解,城市化越高的城市,潜在的单身现象出现的几率越大。

单身是生活方式,而非价值观

纽约大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其著作《单身社会》中提到,经济不过是形成单身潮诸多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世界性的文化变迁,即个人主义的兴起,越来越多人觉得“个人最重要的义务在于对自身负责,而非对他的伴侣或者孩子”。单身能够让你从家庭及伴侣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你可以将所有经历集中于自身,进行自我探索,寻求个人自由和价值实现。

一份由网易同城制作的《单身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43%的单身人士有自己的房产,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和理财观,他们之所以选择单身,是因为渴望高质量的婚姻。单身并非loser,相反,大多数单身贵族属于“四高”人群,即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和高压力。

克里南伯格专业地分析了独居人士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年轻的专业人士,支付高额的公寓租金,以换取自由和隐私;三四十岁的单身人士,不愿为了不尽如人意的伴侣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或生活方式;离婚人士不再信任婚姻是幸福与稳定的基础;以及那些宁愿独居也不愿与朋友或者孩子共同居住的老年人。

而女性地位的提升,通讯方式的改变,大规模城市化以及人类寿命的大幅延长等四种要素交互作用,为独居生活创造了共同条件。根据针对300多名不同年龄和阶层的男女所做的深度访谈,克里南伯格得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论:在如今这个媒体无处不在、人与人高度紧密相连的社会中,独自生活令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更懂得享受伴侣的陪伴。

某种程度上讲,单身其实是个伪命题。孤独的真正来源并非无人陪伴,而是不完整的内心、贫乏的个人世界、狭隘而短浅的视界以及无边无际难以控制的欲望,所以,真正的问题永远是:你能否勇敢而独立地去建立自己的生活标准,去开创一种更为积极的生活方式。

自由到达,彼岸未知

单身不止是社会现实,还是经济概念和文化现象。

早在2001年,《经济学人》杂志就提出了“单身女性经济”概念。“她们是广告业、出版业、娱乐业和媒体业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独身而且收入不菲,她们是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她们更有花钱的激情和冲动,只要东西够时髦、够奇趣,她们就会一掷千金。”

现在,我们需要面对一个个务实的问号:社会应如何全面迎接独居状态到来?社会资源是否已经为可能到来的再次分配做好准备?

篇(8)

现在的流行有如宽带上狂奔的0101数据一样总是不断被更新着,当“炫”、“酷”等字眼还在媒体上出镜率颇高的时候,草莓族、BoBo族、米虫这些新名词又冒了出来,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众多媒体同时出现,成为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这些新族到底是什么呢?“米虫”:又称单身寄生族

出生年月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

性别 有男有女

工作 喜欢才做,跳槽辞职不需要理由

信仰 日子一天天过 享受当下生活

爱情 不想念爱情的存在,对异性顶多是喜欢。为了保持自己的个性化生活,要么不结婚,要么晚结婚,婚后成为丁克家族。

人生 关于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思考是非常可笑的,太累。

金钱 懒得存钱,对喜欢的东西不计较价格。

居住状况 与父母同住

生活原则 不受任何人任何形式的羁绊

健康状况 钙元素缺乏,不愿独立,依附父母

收支状况收入至少可供独立生活,开支主要用于除基本吃、住外的生活质量提升部分

人生哲学快乐轻松高于一切,只对自己负责,不让自己受束缚也不束缚别人,没影的事绝不考虑,过程就是目的,从不追求终极。

我想大多数人看到上面所述的条件一定都会觉得很眼熟,因为似乎总有几条适合现在的年轻人,而且能对号入座的大概不在少数,似乎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台湾:“虫”害肆虐

近期台湾一个专业机构指出,台湾绝大多数高学历“社会新鲜人”(刚离校的应届毕业生)排斥劳力工作,也不接受业务型工作的挑战,宁可让父母继续供养。东方广告公司2002年曾针对台湾地区1300多个、年龄在十三到六十四岁之间的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调查。结果发现,在金钱运用方面二十到二十九岁的群体,排名第一的是休闲、应酬与玩乐,显示出台湾年轻一代,更重享受、休闲与消费。台湾1111人力银行经理夏玮指出,“单身寄生族”、特别是“社会新鲜人”,连续两年的就业率不到三成,待业期间全仰赖父母经济提供,令父母增添不少压力。

除了一些失业在家必须吃父母的人群来说,拥有高薪的人似乎也很愿意成为寄生贵族。在一家外企上班的宋小姐今年已经31岁了,父母为她的婚事操碎了心。可她自己却一点不着急,每天悠悠闲闲,自得其乐。她说,结婚着什么急,我要做单身贵族,而且,我也舍不得老爸老妈呀,弄得她父母也没脾气。像有宋小姐这样想法的人还不在少数,另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张先生也有同样的想法,现在下班回家就有晚饭吃,脏衣物放在家中自然妈妈就会洗干净。每月只需要交一定的生活费,父母还帮着攒起来,剩下来的钱可以购物、休闲、继续充电,生活还是非常小资的。但如果要谈婚论嫁,辛苦攒下来的钱不仅要花光,今后的生活也要算计度日,现在的美好时光都将一去不返,这让他觉得实在不愿意负担起拥有家庭的重担。

有人将两个收入相当的单身汉进行了比较。同为月收入4万台币,单身寄生族的一个基本生活开销是 吃饭大部分在家里,其在基本生活支出上仅需要2000元左右,而其他自由支出则较为可观,办个人信用卡、买名牌外套、手机费、娱乐费、购书、买烟等,共计达31200元台币。而另一单身独居的支出就大不一样,其在基本生活支出中 吃6000元,买衣服省一点也得594元,房租,少一点的含有煤气、水、电费需要5500元,摩托车用油费900元,回父母家车费1800元,其他必不可少的还有 家用电话费加上上网费350元,给父母10000元,共计要25144元台币,而自由花用上的附加支出合计约4850元台币。两个一比不难得出结论,如果支出总数差不多的话,单身寄居型的可以活得更轻松,自由支出的部分很宽松,花钱的时候可以不用算计,而单身独居型的基本生活支出成为主要消费支出,所以在自由支出上则必须要节省、精打细算一些。

台湾“主计处”早些时候提供的”台湾地区社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显示 在台湾到结婚年龄而未娶未嫁的有2708万人,而其中仍与父母同住的人口,达到近216万人。而最新的数据则显示,台湾现在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目前选择寄生贵族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了上面经济收入支配的对比,人们又似乎觉得寄生贵族在特殊环境下的产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痛并快乐着

据台湾“中通社”报道,有人力专家指出,找不到工作的“社会新鲜人”,一种成为“浮萍族”,有一搭、没一搭地打工,没工作就回家投靠父母、亲友,一种靠父母资助或靠求学时打工的积蓄过活,再继续找工作,还有就是靠信用卡、现金卡”举债度日”。更糟的是,少部分”社会新鲜人”在长期碰壁后,丧失信心,甚至不愿再找工作,成为”潜在游民”。

日本学者山田昌弘在《单身寄生时代》一书中指出,单身寄生贵族的增加,代表了依存主义的抬头,而依存主义让年轻人丧失了企图心,社会因此缺乏了向上提升的动力。另外,由于单身寄生贵族吃住在家里,不再另买房子及其他家用品,减少这方面的消费,令不景气的经济雪上加霜。

台湾文化评论者平路认为,东方人会顺从父母的期待,对于离开父母有某种程度上的罪恶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个人和家庭之间就无法切割清楚。但如果单身寄生贵族把精力都放在消费上,或是仅满足五官的需求,有种自爱自恋自宠的心态,势必相对地会削弱他们对国家及社会的参与感及责任感。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系高级讲师张汉音博士表示,西方社会鼓励年轻人独立自主,而东方社会则讲父母关照孩子的观念,东方社会中,家庭和个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家的观念永远像强力胶一样,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单身贵族,甚至是已婚人士,总和父母同住的现象。

我国学者认为,对于已婚“寄生族”来说,这种即使结了婚,仍躲在巢穴里与“坚强”的上一代互相取暖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传统大家庭某种程度的复生,不如说是社会变革下的新形态婚姻与家庭的概念重整。

这种现象虽出现在被儒家伦理价值观覆盖的东亚地区,仅用经济解码来诠释显然不能说明问题,大多数专家在看待这一现象时援引了儒家文化的诸多影响,认为与东方社会中个人与家庭的密切关系有关。有趣的是,儒家把”修齐治平”的个人奋斗方案交给人们时,也把这种理想作为压力一起让人背了下来。被这种使命感浇灌过的社群中,人们难以树立平民意识,过重的抱负和现实间的落差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据统计,新兴寄生贵族在日本已多达1000万人,台湾处在适婚年龄而未婚,且与父母同住的人口,达到了215. 9万人,几乎占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40%。另外,在新加坡、在汉城,在深圳……在亚洲许多城市,甚至加拿大华裔家庭都出现了“寄生族”。

但仅把”寄生族”认为是坐享其成的懒汉也有失偏颇,因为新兴”寄生族“不是传统说法中不学无术的“寄生虫”,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经济来源,不少甚至是高薪,同时,住父母家中能程度不一地尽到部分家庭责任,如做家务、照顾老人等,并且通常能与父母有较多的交流和沟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薪的寄生贵族又成为了时尚消费的新宠,众多的商家指望着从这些”贵族米虫”的口袋中”淘”出更多的钱来。相对于名牌时装、化妆品厂商,汽车厂商也是费尽了心机,购买方式也由全款购车到贷款购车,贷款手续由繁化简,而贷款额度也一降再降,甚至有了现在的零首付。

戴姆勒・克莱斯勒(Dalmler Chrysler)公司旗下的克莱斯勒(Chrysler)集团最近新推出4座SUV概念车"Jeep Compass"。其设计理念为“在都市中也可营造出家庭氛围,同时还拥有赛车般的自由感”。 目标是确保微型SUV的行驶性能与宽敞的行李空间,并设定一个诱人的价格。公司仔细对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答案却让学者们争论不休的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它们拟定销售对象就是的24岁以下的“寄生族”。

痛并快乐着,且恨且爱且狂,痛并快乐着,不理不问……齐秦的《痛并快乐着》似乎更能代表新新一族给人们的感受……寄生族贴士

台湾

根据最新公布的《台湾地区社会发展趋势调查报告》显示,整个台湾地区处在适婚年龄而未婚且仍与父母同住的人口,达到215 9万人,几乎占这个年龄段总人口的40%。

台湾地区初婚年龄越来越往后延,1981年男性平均在27,1岁结婚,到2001年男性初婚年龄已经为30 4岁,女性也超过了26岁才结婚。

未婚率方面,以晚婚但仍适婚的30至34岁这一组来看,1994年时男性的未婚比例是29 4%,到了2000年,已经升高到35%,女性同期也从1 5 3%增加到20%。

每个妇女生育子女数,也从1981年的2 4个降到2000年的1 56个。台湾时事杂志《新新闻》就此做了一个深入的社会报道专题,并打出“台湾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单身寄生贵族”的标题。 日本

据统计,新兴寄生贵族如今在日本多达1000万人。日本社会学家山田昌弘针对此一社会现象深入观察分析后,完成了作品《单身寄生时代入引发社会共同关注。

篇(9)

相亲是现代人包办婚姻与自由恋爱糅合而成的新式婚介方式,为单身族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婚恋交友的平台。相亲在形式与方式上包括:亲戚朋友媒婆介绍的传统相亲、参加相亲大会与各主题交友派对、通过婚恋交友网站的新型网络相亲方式、由婚介公司委派“婚姻经纪人’:(即“婚姻猎头”)的方式相亲找对象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加大,大量都市男女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无暇顾及个人婚姻问题,“剩男”、“剩女”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2011年5月21日召开的当代中国婚姻家庭文化变迁之“剩男剩女”学术研讨会上,组委会专家公布了一份“剩男剩女”婚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目前适婚未婚的单身人群有1.6亿人,被婚恋困扰人群达2.8亿人。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各种各样的相亲活动和相亲形式在人们生活中如荼如火地进行着,并且形成了浓郁的相亲文化。

相亲经济趋热原因

在婚姻自由的时代为何传统的相亲活动如此火爆?“相亲经济”如此红火?

相亲激活多方利益群体

“父母已下了最后通牒,今年过年必须带女友回家。”单身族刘先生坦言,相亲是为了“五一”回家时能有个交代。年逾30岁的刘先生家在外地,在宜昌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他尽管平时也有不少同事、朋友热心地为他张罗对象,可很难找到感觉。最近,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万人相亲大会。对此,刘先生无奈地表示:“没办法,虽然我自己不急,可父母那关不好过啊!”

某市举办的相亲大会引来了上千名青年男女,许多单位甚至组团前来报名。相亲活动的火爆直接带动了“相亲经济”,饭店、婚纱摄影、相亲策划者甚至家电行业等多方利益群体都能找到各自的兴奋点。“万人相亲是一个大商机。”天长地久婚纱摄影董事长秦向军告诉记者,“这些相亲的青年是潜在的消费群体,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走进婚礼的殿堂,如果提前锁定时尚高端的目标客户,不仅展示了自己,更赢得了客户。”

除影楼外,家电行业似乎也成了“相亲经济”的受益者,有消息称相亲节启动才短短几天,就吸引了不少家电行业商家的鼎力支持,其中国美电器甚至计划为相亲报名者派送总价值达10万元的专用消费券。

剩男剩女多结婚成本高

在婚博会报名现场,在银行工作的刘女士说:“我们单位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现在生个男的,如同建设银行,生个女的等于招商银行。因为男方要存钱准备结婚,女方则可以收取彩礼,可以招财引资。”

另一名女士也说起了自己的女儿:“她就是要求太高了,去年跟前年的相亲活动都参加了,就是没有合适的。”相对剩女的惜嫁,男子则受困于越来越高的结婚成本。

宜昌社科联主席熊文斌认为,致使成年人未婚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当前社会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是其中重要的一条。由于男性比女性多出的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男性结婚的成本越来越高,未婚的比例也就越来越大。

男性结婚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在宜昌普遍存在。比如在城区,女方要求男方有房有车有学历,各种条件要比女方高,而男方只能找相对于自身条件较低的女性。在农村,由于彩礼及盖房的压力,也导致了男性结婚的成本提高。

在宜昌结婚平均费用为6万元左右,这仅仅包括请客、拍婚纱照等。如果算上买房,则需要花费几十万元,在宜昌买个房子没有父母资助,很难想象。“孩子结婚的事情,可能是父母省吃俭用一辈子来准备的,为的就是这几天。”熊文斌说。

相亲经济潜在利润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下,青年男女因为社交范围的局限而选择‘相亲’来解决个人的婚恋问题。一种表现形式是古代红娘式一对一的介绍;另一种则是由主办方的各种活动,小型的如旅游、聚餐,大型的就如‘万人相亲会’这样的大型交友活动。而这些活动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篇(10)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自杀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群体性公共事件引爆点。有关研究较为一致地表明,我国城市自杀率并不高,约6~8/ 10 万,而农村自杀率却是城市的3~4 倍,约90 %的自杀发生在农村。自杀是农村15~34岁人群的第一位死因,是我国农村劳动力及潜在劳动力危害最大的原因之一。自杀不仅给死者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自杀导致的劳动力丧失和医疗负担的加重还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严重影响农民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对农村自杀状况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自杀率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拟对国内外关于农村自杀研究的文献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展农村自杀研究提供依据。

一、农村自杀问题概况

(一)自杀现象总体概况

1、自杀死亡率

中国的自杀率一直在世界自杀率的排名中靠前,被认为是高自杀率的国家之一。国家卫生部曾于1999 年第一次公开报道我国1993年的自杀率为22. 2/ 10 万。其他研究则指出中国的农村自杀率是城市自杀率的三倍。自杀死亡始终位于农村15~65岁劳动力人群伤害死因顺位的首位。虽然我国农村自杀率各地报告结果不一,但大部分均波动于22. 5~29. 1/ 10 万之间(冯珊珊、肖水源,2005)。由于我国缺乏健全的死亡登记制度,且自杀死亡者的家属大多不情愿主动报告自己的亲人是自杀死亡的。另外,少数可疑自杀死亡者难以判断,多报告为“意外死亡”。故完全根据资料而没有进行实地调查报告的自杀率可能比实际自杀死亡率低。

2、地区分布

自杀地区分布与地理环境、民族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等有关,并呈现一定的分布特点,表现为高发与低发区,城市与农村分布不同。国外一般城市高于农村,丹麦城市自杀率是农村的1. 17 倍,而我国农村自杀率大大高于城市(冯珊珊、肖水源,2005)。例如1987~1995年,农村自杀死亡率分别比城市高出1.8、0.9、1.9、1.6、2.2、2.0、2.8、3.0、2.2倍(朱力,2001)。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自杀率是我国自杀分布的主要特点之一。

对于这种分布,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我国城乡差异大,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精神卫生方面的医疗服务少,精神疾病很难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关。且农药中毒后急救措施不得力导致许多本可以救活的人死亡,自杀死亡率增加。

3、人群分布

在性别分布上,女性自杀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是如此,农村地区尤其明显。据报道,1992 年中国农村男性自杀率为22. 5/ 10 万,女性为28. 7/ 10 万,男性比女性为0. 78:1。自杀已成为农村年轻女性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在年龄分布上,自杀死亡率具有相当稳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偏态的曲线。与其他国家年龄与自杀率呈正相关的状况相比,我国农村,自杀率呈现双高峰现象,在15~24岁出现一个小高峰,65岁以上组自杀率最高。15~24岁年龄段高自杀率的现象与青春期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经历有关,而65岁以上人群的自杀则与老年人的疾病和养老困境有关。

在文化水平分布上,不同文化程度自杀率明显不同,文盲及小学水平最高,初中水平次之,高中和大学水平者最低。如,江苏大丰县(1976~1991)年文盲及小学文化者分别占自杀者的33. 53 %,40. 47 %,反映了自杀者中多为低文化水平者,这与我国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低,且小学及文盲占的比重大,受本科以上教育的人很少在农村工作有关(冯珊珊、肖水源,2005)。

在婚姻状况分布上,国外研究表明,婚姻是自杀的保护因素之一,美国自杀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寡居的、离婚的、单身的或没有结婚的、已婚的、已婚有小孩的。国内研究结果与其一致,离婚者人群者自杀率高达107. 47/ 10 万,远远高于在婚者16. 48/ 10 万(冯珊珊、肖水源,2005)。

(二)不同群体自杀问题

1、农村妇女自杀问题

据统计显示,农村妇女自杀率始终高于男性自杀率。农村妇女自杀的人群分布表现为两大特点:一是文化素质较低的妇女自杀可能性越大,据调查发现,走上轻生之路的农村妇女人群中,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文化素质比较低,而大专或高职以及大学以上文化没有自杀现象发生(周沁、任忠臣,2008);二是农村妇女自杀人群以青壮年居多,年龄集中在30岁-50 岁左右。这一青壮年群体绝大部分已结婚生子,经济负担较重,思想压力大。

在以往的自杀研究中,当代中国农村女性自杀的主要风险因素被分为几类,即身心健康问题、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家庭矛盾的激化、婚姻或恋爱的挫折、人际关系冲突及经济的拮据,另外一个风险因素则是农药的普遍可及性。而其中家庭因素却是造成农村妇女自杀的主要原因,这些家庭因素一般包括夫妻及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融洽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结构及环境等。

上一篇: 政工师论文 下一篇: 学生会部长竞聘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