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4: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篇(1)

3、《饮湖上初晴后雨

篇(2)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春天。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正月二十一日,应该是初春。杭州的地方长官陈襄邀请苏轼去城外寻春,二人带酒饮于西湖之上,开始天气晴朗,后来下起雨来,苏轼便写了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饮湖上初晴后

坐着小竹排,静静地观赏西湖在雨幕的笼罩下迷迷茫茫,飘虚的绮丽景色,令人回味无穷……似绣花针,牛毛的雨丝乘着风姑娘的脚步飘飘然然的荡漾在天地间,遥望着远山如黛,近水含烟,梦幻的纱衣罩着大地,眼前似乎很朦胧,似乎又很清晰,雨越来越大,似晶莹剔透的珍珠横挂在天,天地间仿佛挂上了一帘珠帘,豆大的雨珠降落到西湖上一圈圈涟漪向外扩散,像花环般耀眼,夺目眼球,“叮叮咚咚”像无数根指尖悄然落下,弹奏出一只只荡气回肠的交响乐,这乐曲漫漫的融入了一片清水中,透彻……雨中的西湖像一位弱不禁风的少女穿着一件轻薄的纱衣,跟着雨的节奏舞之蹈之,在斜风细雨中谱写着一段感心动耳的传奇。我陶醉了,一股清风拂过脸颊,一片旭阳不停荡漾……

雨渐渐停止了轻唱,太阳冉冉升起了,温暖的阳关洒向西湖,她映照着你,你扶持着她,就这样一片春意在此播撒,惬意的暖风轻轻荡过湖面,留下的是一片涟漪……船桨激起的一刹那你才发觉船在前进,岸在后移。金灿灿的阳关是笔,湖面是一张白纸,每一笔尖的顿落,都是无尽的遐想,湖面上金光闪闪,无数颗金星掉落到了湖中,使西湖更加引人注目,你是否留意到西湖上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大圆盘似的荷叶拖着一只只“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的荷花仙子,她似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高高挺立在西湖中央,淡淡的芳香中,没有一丝杂味,顺着一股清风淌入我的心底,陶醉……自古以来都已美名相伴的西湖,真能与西施媲美,那婀娜的姿态,婆娑起舞的神秘真令人刻骨铭心,女儿绿的湖水映照着环山,环山围着绿水,真令人仿佛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诗情画意的画卷,画中,我陶醉了……

篇(4)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古诗的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苏轼和他的朋友坐船游西湖,他们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景,起初还是阳光明媚,后来突然下起了雨。苏轼被这奇妙的景象迷住了,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绝句。那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生齐读课题)读诗题,也要读出节奏来。(师画节奏:饮/湖上/初晴后雨)按照节奏,再齐读一遍诗题(生再次齐读)。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诗人笔下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字词。(课件出示,指名认读,评价后齐读)

3.抽读诗句。(课件出示,指名读,评价后齐读)

4.师范读,划分节奏。(配乐范读)

一边听老师读,一边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诗句,学生对照检查。

5.再次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后再读。(分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再全班齐读)

6.同学们真不错!大家已经会读古诗了,接下来该做什么?(理解诗意)你知道哪些理解诗意的方法呢?(出示自学提示,学生一起读一读)读完了吗?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理解诗意,和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1)刚才读了诗题,我们就已经知道,诗人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景色。那么诗中的哪一句是写西湖晴天的美景呢?(出示第一句诗)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诗?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句诗描写的是西湖的什么?(板书:水)

(2)晴天西湖的水怎么样?诗也用哪个词来描写此时西湖的水?(板书: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孩子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出示潋滟图片)同学们,这就是波光闪动的样子,这就叫水光潋滟。

(3)晴天的西湖就是如此的美!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在西湖之中的游船上,迎着徐徐微风,你惬意地举起酒杯。这时,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生自由想象说话,师随机点评)

2.品读第二行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1)刚刚还是艳阳高照,突然间又下起雨来了。苏轼所见到的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出示第二句诗)这里是写雨天的什么?(板书:山)(指名读,齐读)

(2)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此时的山?(板书: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注释。(指着空蒙图片)这就是云雾迷茫的样子,这就叫山色空蒙。我们张家界的天门山也经常是雨雾迷茫的样子,这也可以叫做“山色空蒙”。

(3)雨中的群山云雾迷茫,就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若隐若现,恍如仙境一般,诗人不禁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板书:奇)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用一个“奇”字来概括了雨中西湖的特色。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读出它的美妙,读出它的神奇。(生齐读)

(4)引读前两句诗,品出韵味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诗: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生齐读),雨天的西湖是――山色空蒙雨亦奇(生齐读)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边,我们会赞叹道――水光潋滟晴方好(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西湖中,我们也会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女生读)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一天之中,苏轼享受到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两种不同的美,见到如此美景,诗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了谁?(板书:西子)你从哪儿知道的?(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

(2)知道西子是谁吗?(西施)西施又是什么人呢?(生自由答,师略作补充)

(3)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是因为他们都很――美!西施到底有多美?哪一句诗告诉了我们?(出示第四句诗,生齐读诗句)

(4)淡妆和浓抹,是两种不同的装扮,你知道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自由谈,淡妆素雅,浓抹鲜艳明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亮丽的装扮是――浓抹,

生活中那些爱美的女孩子清新淡雅的装扮是――淡妆。

(5)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样说的?(都好,总相宜)

(6)西施天生丽质,无论是化淡妆,还是化浓妆,都是那么的合适。这西湖就像西施一样,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那么奇妙无比,令人神往。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三、四句,生齐读)。

四、拓展延伸,积累诗句

1.西湖美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留下了不少千古佳句。(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诗人杨万里笔下夏天的西湖。

2.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学生自由读)

篇(5)

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西湖的山色。这水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写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实西湖不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各异,美丽动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轻轻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的摇撸声和远处动听的琴声,多么让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简直是一幅大画家的画卷也无法比拟的自然风景画。

篇(6)

第一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第二句描写雨天西湖的山色。这水光山色,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奇妙。“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写活了,突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是因为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而西湖,不管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十分形象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其实西湖不仅“晴方好”“雨亦奇”,她的一年四季也是风景各异,美丽动人。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轻轻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的摇撸声和远处动听的琴声,多么让人陶醉啊!

夏季,西湖的湖面上,荷叶、荷花挨挨挤挤。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洁白如玉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淤泥而不染”。荷叶托着那些晶莹如玛瑙般的露珠,又守护着婷婷玉立的荷花和胖胖的花骨朵,简直是一幅大画家的画卷也无法比拟的自然风景画。

篇(7)

“空灵”与“模糊”是诗歌的审美特征之一,诗歌的审美在于怍者所创作的诗境,所谓“诗中有画”很形象地说明了诗歌的境界,读一首诗就像欣赏一幅画,中国绘画就具有“空灵”与“模糊”的特点。李白的《望天门山》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都可谓“诗中有画”的典范之作,只是各自所创设的诗境不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把两首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诗放在―起,意在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风光。

诗境的空灵是确定的判断,也是自然的再现。《望天门山》开头两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首句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借山势写水的汹涌;次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力,借水势写出山的奇险。两句诗充分展现了作者创设的空灵意境,再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天门山的雄姿,诗立脚点在孤帆上,尤其是一个“出”字,让人如身处其境,逼真地再现了舟行江中望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最后―句传神地展现了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全诗一句一个画面,诗句流畅似脱口而出,全无刻意修饰,但深入体味便觉意味隽永,这正是诗歌创设的最佳空灵境界。

模糊之境则使人似坠云雾之中,诗境创设的形象本身先已模糊,其内涵也单一而不确定,往往使人做出多种不同的理解,它不是唯一的、确定无疑的审美判断。《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句写出了西湖水光山色、睛雨姿态。首句写太阳照射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的山影。两句所描摹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真实景观,创设了一种空灵秀美的西湖胜景,显得更加真实优美。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成为描写西湖的千古绝唱,然而作者表现的意境又恰恰是非常模糊的、不确定的,西湖到底有多美,作者把她比作西施,而谁也没有见过西施是怎样的美,事实上是你认为有多美就有多美。可见诗境的这种模糊、朦胧和不确定性,并非是西湖的自然再现,而是诗人的艺术创造。特别是“淡妆浓抹”与上两句诗的“晴”与“雨”对应,“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呼应,充分展现了西湖的优美风姿。作者用“西子”比西湖,在诗境创造上,二者之美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通感妙喻,在于神似而不是形似,因为两者的美都是不确定的模糊美的艺术创造,既给读者的审美再创造以极大的诱发力,又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

诗境的空灵美和模糊美,既相关联又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空灵侧重于“内隐外露”,其内在意蕴虽然隐深,其外部形象却是豁朗的。《望天门山》写天门山附近长江的雄伟景色,以简洁的画面表现长江的磅礴气势及天门山夹江对峙的险要,诗意是豁朗而确定的,但作者内含于心境的意义是隐禽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作者所表达的诗意却是内外隐含,虽然迷蒙不清,但使人读之韵味无穷,创设了一种模糊朦胧的美。这两首诗选编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单元,是有目的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诗歌的意境创设,引导学生学好诗歌并对诗歌产生兴趣。

篇(8)

一、教学目标

1.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与主要学习任务。

2.认识两课中的19个生字,随文学写“饮、初、富”3个字,学习多音字“抹、磨、参”。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和课文,并尝试背诵古诗。

4.找出文章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明确主题

1.欣赏祖国山河的一组图片,激发学习热情。

2.朗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与主要学习任务。

3.板书课题: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随板书学写“饮、初”,并猜想:诗人在湖上饮的是什么?)

望洞庭

富饶的西沙群岛(指导书写“富”,说说“富饶”是什么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正确朗读古诗和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流利。

(2)明确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2.展示交流。

(1)交流问题:诗人和作者写了哪里的风景?

天门山、西湖、洞庭湖、西沙群岛

(2)指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好诗的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

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再读《富饶的西沙群岛》,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一句概括性的话吗?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4.朗读展示:读句子,读准加粗的字词。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三)书写指导“浅、挺、鼓”

1.教师板书,学生观察。

2.重点指导:浅——右边第一笔和第二笔都是横

挺——字要写紧凑,“壬”上面是撇

鼓——左上是“士”字

3.学生练写,评改。

(四)布置作业,尝试背诵

尝试背诵三首古诗。

三、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古诗三首

篇(9)

1、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方是刚好。

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3、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4、出自:宋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送客之杭》作者:牟融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帆带夕阳投越浦, 心随明月到杭州。

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杨万里

上一篇: 整治技术论文 下一篇: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