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式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5: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化学探究式教学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化学探究式教学

篇(1)

二、探究教学的一般程序

1.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发现问题,是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中职化学探究式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问,发现问题,引起探究。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学生会从他们的实验中发现“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会呈碱性”,进而拓展到“其他盐类的酸碱性如何”等相关问题,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2)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3)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知识和学会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4)利用生活生产和当前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创设探究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这些手段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化学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2.学生收集资料,提出猜想与假设。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查阅课本、网络查询,也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来说很重要,而且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然而,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在每次有限的探究活动时间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可行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资料的查询,并不断地培养、加强学生对所收集资料的整合。

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标情境与问题的主要特征,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目标情境上。学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设,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

3.选择恰当策略,解决问题。

选择恰当的策略是问题解决中很关键的一步。在解题时,要注意克服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的定势,进行发散思维。研究发现,大多学生在解题往往只考虑一条思路,当这一条思路走不通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教师应该进行必要、可靠的引导,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最终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这种从多种角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的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散思维。

如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本质中,从猜测的产物都无从找寻溶液褪色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大胆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是不是有新的物质生成,而正是这个物质的生成使溶液的颜色褪去”。比如过氧化氢,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引导,对之前知识进行必要迁移,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最终得出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使溶液的颜色褪去,解决了问题。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些体会

在探究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探究教学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在探究中,提高了自身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意志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如,学习《盐类水解》时,有学生提出了对碳酸氢钠和硫酸氢钠两种酸式盐是否都水解的问题。解决此找出异同点,从不同处着手,深挖内在联系,进而解决问题。

篇(2)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而探究式的教学是一种最好、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所谓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讲就是指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中适合探究的典型实验或课题为基础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生活认识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集体总结等多种探究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对该探究题目的总结和提升,并且一定程度上利用所学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当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导新课题,利用实验探究,充分的课堂互动讨论,最后反思和归纳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参与科学实验研究的过程,归纳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生的学生方式发生转变,由被动听课式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式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智力与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提高学业成绩。

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形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应用评价”。

1.良好的问题情境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教学,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是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也可以展示案例创设情境,然后逐渐引出问题。我们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最常用的导入问题的方法有:图片导入法、新闻事件导入法、趣味视频导入法、成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逐层深入,环环相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案例:如何获得氧气的问题情境创设

展示鸟语花香漂亮自然界的有关图片,适当插播音乐、图片是最直接的无声的教学语言,立马引起学生兴趣,然后提出问题:

(1)自然界中鸟儿飞鱼儿游,它们时时刻刻需要呼吸,那么氧气从何而来?

(2)除了自然界当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你还知道获得氧气的哪些途径?

(3)实验室制备氧气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

(4)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2.探究式的教学是一种深沉民主的追求,决不能以所谓“后进生”为尺度,而是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分层次设计,分层次推进,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赞许和肯定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

教学案例:氧气制备的实验探究

装置: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管、单口橡皮塞、水槽、火柴、集气瓶2个、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止水夹、烧杯、钥匙

药品: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二氧化锰、稀盐酸

每个小组准备至少两套装置和药品,并且特意准备一些干扰的装置和药品,比如烧杯和稀盐不需要用到。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并组装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在学生选择和组装的过程当中,老师根据每组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提醒和指导,使学生避免科学性,或有失安全性的错误,其余完全自主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最后请每组学生代表做个总结性发言,实验成功的组分享如何成功完成经验和要点,实验失败组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提出改进,改正的方法措施。

3.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放纵学生老师无事可做,而是学生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一堂探究式课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和应用评价,在评价过程当中指出学生探究的优缺点,并且适当地总结和提升,对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学案例:学生完成氧气的实验室制备后,老师及时对每组的实验做一个系统的评价,从每组的整体团队情况细小到每个同学的参与度都做点评。对实验最好的组别进行表扬,对实验不理想的组别给予勉励。最后对课堂进行总结提升,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双氧水是液体,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不需要加热即可反应。而氯酸钾是结合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的条件,既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又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反应。然后提升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反应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实验过程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来选择和组装发生装置。

四、探究式教学的思考

探究式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当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把原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听记现成结论方式转到学生自身参与操作,自主研究性学习上来,所以探究的过程要比探究的结果重要得多。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充分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即使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注重结论大于探究过程,这是我们每个一线老师应该反思的地方。

探究式教学强调从生活当中来,到生活当中去,这也是近年来化学德育所提倡的。从生活中走进化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会学以致用,因此在我们教学当中要充分结合生活环境这样的大背景,去设计和选择课题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我们的新教材就把环境保护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包含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温室效应等课题。我们可以充分将这样具有指引性的课题分成热岛效应、酸雨、臭氧空洞、沙尘暴、河水富含营养化等一个个的子课题。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上网查资料,到社区去调研,到河流取证,让学生自己学习合作研究,写成小论文进行展示、评比,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归根结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沉闷、灌输式的教学现状,使课堂充满活力。为了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加强研究,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更为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8-015-001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下面笔者结合教材来简要分析如何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1.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采取“填鸭式”教学,只注重讲授考试题型,而忽视了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会使学生认为学习化学对于自己没有什么用处。那么,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合理地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与课前的准备是分不开的。而化学又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必须符合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要求,多运用实验教学、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进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锻炼,并且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学习化学对我们的生活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在,我们就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例,说明运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对于二氧化碳,同学们在自然课中已经接触到了,如果只是简单枯燥地复述介绍一下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其性质,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在学生了解二氧化碳部分知识的基础上,注意用实验及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在生活中二氧化碳的应用很广泛。为了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应用与存在,就可用在夏天解渴的汽水来验证。为什么喝汽水会使人感到凉爽?在汽水里有什么呢?同学们会很感兴趣。我们就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来教学。打开一个汽水瓶的盖子,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振荡汽水瓶,就会发现汽水瓶里涌出大量气泡,而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也有气泡涌出,并且澄清石灰水也变浑浊了。那么,此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汽水瓶会涌出气泡?为什么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并让学生思考,这样就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汽水瓶里有二氧化碳的存在。这样,就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既让学生易理解,又提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解二氧化碳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趣味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们可用鸡蛋和食醋来验证鸡蛋壳的成分。把食醋倒入装有鸡蛋的烧杯中,隔一段时间以后,鸡蛋壳上有气泡附着,并且鸡蛋上浮了,过一会儿,鸡蛋又下沉,接着又上浮,反复几次。同学们会对这种趣味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会对其中的现象进行思索,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生成,又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通过上述事例,可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都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一种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兴趣得到提高,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与自己密不可分,能解释生活中涉及的化学现象而欣喜。反之,一种单调的教学设计,则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持久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下大功夫,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可行性的教学方案,多运用探究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持久性。

篇(4)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体会.

一、深入分析教材,设计探究内容

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方式研究中明确指出了探究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应用效果的影响.为了促进探究式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对化学教材的分析,同时结合化学知识结构、内容的需求进行探究式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是指引学生、把握住大局的人.学生是探究者,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认识新事物的人.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不让学生毫无方向地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剥夺学生的自.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要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计探究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向学生展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必须精心地“设计”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透过“热闹”看“门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有所获,才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促进小组合作,设计探究实验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分组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探究教学效果及目标的实现.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日常活动中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化学思维培养情况进行学生的分组.到达到知识技能互补的同时,考虑学生课桌作为分组的依据.以科学的分组促进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化学实验的初级阶段,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将自己各种假设汇总,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分析、纠正,形成正确的实验方案.利用学习资源,提炼信息,形成个人假设,列出还存在的疑问.此过程尽量地展现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与学生的相互探究、交流,相互补充、纠正,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地训练某个人的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三、验证实验过程,体验探究成果

教师要创设各种学生需要的条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帮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验证条件,有实验的还要提供完备的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去干涉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实验室实验中,镁在空气中燃烧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意见各不一致,有的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设计探究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得到:有大量白烟生成,发出明亮的白色火焰,最终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此实验的探究,为学生创造了独特的感受,让知识不只是停留在字面上,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学生通过探究思考、设计方案、操作实验,形成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尊重事实的态度,自觉地成为发现知识的主体.

篇(5)

一、探究式教学应用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周围同学的研究和讨论给出问题的结果。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负责的主要是基本的引导教学。学生必须自己去观察给出的问题,通过一定的信息搜集方式获得想要的知识,并试着去理解各个知识相互间的联系,认清事物的本质。

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探究式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虽然在这一学习模式下教师并没有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教师在设计整个教学环节时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更能推动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课前,教师就需要在教案中给出教学方案,并能够大概预测出学生们的反应,还有针对课堂讨论气氛不够活跃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挽救方案。这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只有真正了解学生,了解当前社会需要具备的生存能力的教师才能够做好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能力是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单独制定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帮助学生和教学模式互相适应。

这样教师的整体教学思想就和时代相接轨了,并且能够与时俱进,进行不断地调整,这是新的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

2.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探究式教学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产生也是从提出的问题开始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只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本中和练习题中巩固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但是探究式教学培养的是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不仅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还要让他们试着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需要综合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信息的采集分析能力。稳定学生们的学习情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引导他们培养高度的自制力,而且从目前的教学效果上看,采用探究式教学班级的学生成绩要明显好于普通的班级。

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渗透探究法

渗透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做好学习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通过不断地给学生大气使他们一步一步进入到探究式学习当中,在学生们取得阶段性的进步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学习,一方面也是在为接下来的思考做一个铺垫,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最终取得很好地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组合作主要想促进的是学生们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合作中学习,同时每一小组都有明确的分工,并且在最后选出相应的代表进行总结,不仅能够让学生们相互学习,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体现,这样在不扼杀学生们各自独特思考的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素质教育水平。

3.实验探究法

实验能力是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学生们通过动手、思考和观察,总结并探索自然现象。教师在实验前要将需要注意的事项交代好,排出一切的不安全因素,并指导学生们一步一步地进行实验。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回归生活和自然,发现身边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模拟的方法去试探性的解释和解决自然现象,逐渐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探索学习的方法。这样的能力势必也会转变成为优异的学习成绩,为他们未来的科研之路打开一道光明的大门。

三、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实际研究

1.在实验中渗透探究式教学

比如在制备二氧化碳时,假如选取的方法是盐酸和大理石,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自行制备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如果学生在实验中遇到了问题,教师的第一时间不应该给出修正建议,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进行修改。在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中,通过准备好的实验教学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思考组装实验设备和反应物,根据方程式慢慢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实验。

2.小组合作中的探究式教学

篇(6)

一、在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

先进的教学观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的,同时教学观念的改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如:概念、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等。因此,教学方式必须重视学生对正确结论的掌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学生获得正确结论的过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对此重视不够。

例如:在“CO2的收集方法”教学中,教材中只涉及了C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有意地提出“CO2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对CO2的收集方法作出假设:CO2可用排水法收集。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探究。

实验设计如下:

第一组: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用排水法收集,然后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放入集气瓶口检验,结果发现,可以检验出排水法收集的CO2,故得出结论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第二组:通过“CO2通入水后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的实验,则说明CO2和水能够反应,得出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结论。

第三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0.88体积的CO2,其中4%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是,对于制取大量的CO2来说,CO2少量溶于水的损失就很微不足道了,况且碳酸很不稳定,极易分解成CO2,而且排水法收集的CO2比较纯净。因此,得出结论: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进行探究,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而获得知识。在实验探究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事物本质的科学精神。

二、实验探究,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实验探究过程是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方式是在提出或发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问题答案的一种方式。以此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合金”时,我先展示了一枚金光闪闪的戒指,让学生辨别真伪,学生的兴致立刻高涨起来,“真的”“假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借此,我提出本节课的问题: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现请你们设计实验证明我的戒指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

接下来学生展开讨论:根据黄铜和黄金的不同性质,有多种鉴别方案。如物理方法有:测密度、试硬度、比较浮力大小等。化学方法有:用酸溶液(稀盐酸、稀硫酸)、用盐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汞溶液、硝酸银溶液)、在火焰上加热等等。选择方案时,最好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进行。

最后学生探索设计的方案有:

1.取样品,用天平称其质量,用量筒测其体积,计算样品的密度,与黄金密度对照,若密度差值较大,则为黄铜。

2.取样品、试硬度,硬度大的是黄铜,硬度小的是黄金。

3.把样品浸入稀盐酸或稀硫酸中,微热,若有气体产生,则为假黄金;若没有气体产生,则为真金。

4.把样品浸入硫酸铜溶液(或硝酸汞溶液、硝酸银溶液)中,若表面有其他物质出现,则样品是假黄金,无变化的是真黄金。

5.取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黄铜,不变色的是真金。

说实在话,学生能探究出这么多的鉴别方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从而也再一次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因此,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探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鼓励、引导和启发,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性探究实验,是化学教学使学生学会求知的基本途径。

三、注重日常的探究学习,提高应用能力

下面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究为例说明。

提出问题: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并提出假设:(1)钢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接触,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致;(2)钢铁生锈是因为空气中有水蒸气,水和铁起反应所致;(3)钢铁生锈是因为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2.引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1)取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向里面放一枚铁钉,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2)再取一支试管,向其中放入一枚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3)取第三支试管,往其中放入一枚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

3.引导学生每天观察铁钉生锈情况,连续观察一周,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记录,然后再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和探究结论(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要求学生对探究的结论做出反思和评价:实验结果与经验认识(或猜想)是否吻合?实验收集到的证据是否充分?

5.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其他问题:(1)从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以及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实验来看,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的结果影响很大;(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像这种从化学实验事实出发,主动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并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方法,使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获得基本的思维方法和技巧,从而激励学生信心百倍地进入探究学习的下一阶段。

新的化学课程更加切合实际,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素材,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从中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生活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在教学中以探究为中心,塑造和建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篇(7)

所谓探究教学就是指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启发和诱导为前提,让学生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获得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观念,然后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活动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的实践

1.课堂引入巧设悬念

“悬念”是小说、戏曲、影视等作品的一种表现技法,是吸引广大群众兴趣的重要艺术手段。“悬念”被用在化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其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例如,教学“盐类的水解”时,可以这样引入问题:“碱的水溶液由于c(H+)<c(OH-)而显碱性,酸的水溶液由于c(H+)>c(OH-)而显酸性,正盐的组成中只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既无H+又无OH-,但它们的水溶液并不都显中性,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这个问题揭示了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学生们马上变得活跃起来,教学难点很容易就得以突破。

2.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的生命活动、生活、生产、工业、农业、国防、高新科技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存在化学知识。因此,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这一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学,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心理上拉近学生与化学的关系。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硫”时,播放了《央视315晚会曝光行业黑幕——一次性筷子大多有毒》的视频,这则新闻报道涉及了用硫黄、双氧水、焦亚硫酸钠三种化学药品对一次性筷子进行漂白的事实,看了这个视频后,很多学生马上活跃起来,展开讨论,这时候,教师提出问题:这三种物质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教师顺势引入本节课的知识,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被教师带入了学习情境。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探究性教学的关键是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决定着教学能否成功。学习情境是以教学内容为指导,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但又绝不是学习知识的简单重复,它同传统的传授知识有本质区别。因此,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而且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具有鲜明性、突出性以及意义性,能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并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讲“盐类水解”知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一个情境:出示一个泡沫灭火器,模拟火灾现场,让学生用灭火器灭火。为了让学生观察灭火器内部结构,教师拆开一个废旧灭火器,让学生分析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应盛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写出泡沫灭火器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讨论能否把NaHCO3溶液改为Na2CO3溶液,能否用Fe2(SO4)3溶液代替Al2(SO4)3溶液?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进行讨论分析,一边阅读相关教材,这样不仅复习了有关的水解知识,而且通过实践还学到了一些消防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都在互动,并沉浸在兴奋、愉快的主动学习氛围之中。

又如,教学“硝酸的性质”时,可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装有浓硝酸的槽罐车侧翻泄漏及消防官兵抢险”的视频,然后适时提出4个问题:①为什么浓硝酸在运输时可贮存在铁制的槽罐车中?②为什么事故现场的花草和树叶变成了黄色?③为什么可看到棕黄色的“烟雾”?④从硝酸的泄漏事件中,你了解了硝酸的哪些物理性质?

4.营造质疑氛围,使学生敢问

探究需要勇气,有了探究的勇气,学生才会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发现,然后不断创新,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这就需要构建一种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和谐氛围,以此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书本、向教师的权威发出挑战。无论学生问的问题多么肤浅粗糙,都不应遭到挖苦、耻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有创意的问题应予以表扬,同时也应合理地肯定和尊重一些不符合教学需要的过浅过难甚至离奇的问题,让学生在人格上独立、思想上自由,要让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权利。

5.引导学生善于探究,学会问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在探究活动中少走弯路,提高探究效率,最终取得探究的成功。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诱导和启发学生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新问题。例如,在教学“氧族元素”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卤族的性质,然后思考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有哪些跟卤族相似,然后再通过硫单质和氯气的性质对比实验来探究得出结论。又如教学“钠”时,笔者先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利用这个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钠的性质,再问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现象有什么疑问,该怎样解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6.拓展课外研究

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课堂这个封闭狭隘的小系统高效融入社会这个开放广阔的大系统中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参与实践,开阔观察视野,去调查、去探究、去发现、去获得新知,以期获得对化学学习的不同经历和体验。例如,2012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市龙江河发现严重镉污染,镉浓度一度超标80倍。随着污染水体的逐渐下流,沿江居民和下游柳州市百万居民的饮水受到威胁。1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启动突发环境事件Ⅱ级应急响应,全力应对镉污染。笔者组织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跟踪了解,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化学分析。通过对社会焦点问题的了解和对日常化学问题的深入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意识,更丰富了学生的科技生活,而且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不用火不用电如何煮鸡蛋”的课外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并进行比赛,看谁能不用火不用电把鸡蛋在最短的时间内煮熟,笔者还对比赛进行了评比和颁奖。通过这样的课外拓展活动,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还培养了学生真正的乐于学习的品质。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不同学生、不同探究问题),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切实提高高中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篇(8)

问题1我们已经学过了几种气体的制取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氢气的呢?

问题2为了对某一金属氧化物的组成进行研究,需要用纯净的氢气来还原这种金属氧化物。现有一份用锌粒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氢气,那么这份氢气是否纯净呢?可能混有哪些气体杂质?

虽然这个问题层次清清晰、不断推进,但并不会激起多数学生的探究热情。如何才能够再复习课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们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呢?在教学实践中,可进行如下的思考和探索。知识总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和发展的,脱离了具体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探究式教学应将知识的学习置身于一个社会情境、生活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重构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进入到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这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从真实的逼真的生活中学到新知识。在复习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善于从贴近学生生活问题中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眼观。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科学方法都能和化学实验结合在一起。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感悟、操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主动地发展。因此复习课的实验探究不应仅停留在对对实验的回忆和想象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情景。(1)从动手实验中体验,在对泡腾片的探究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对泡腾片比较熟悉和节约药品,也可尝式仅通过演示实验来介绍泡腾片。但事实证明: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的效果最明显,简单的溶解操作就为同学们提供了最近距离的感知和体验。而带着探究意识的观察,也是同学们在这熟悉的现象中有了许多新发现。这些效果都是语言和演示实验所无法代替的。(2)从对比试验中发现,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知趣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如何对待这一现象呢?由于该实验对导管的干燥度要求高反应速度快,石灰水不浑浊的时间短,所以学生只听老师介绍过,却从没有亲眼看到过。因此在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可播放一段浓、稀盐酸分别与碳酸钙反应对比试验录像,给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实的探究的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课堂有效地时间和空间内,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真实的感受。能重复播放的对比细节也可为学生们发现问题提供帮助,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篇(9)

提出问题,既是探究的基础,又是探究过程的核心。将课本知识、技能等创设成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的主要工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探究式学习强调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这就要求在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时应该把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针对学生思路不开阔、认知加工层次较低的弱点,引导学生多问、多思、多比较、多设计,使其打破传统观念,消除思维,逐步实现创新学习。例如,在探索氢气的制取装置时,创设如下问题情景:

1.锌与酸的反应可在哪些仪器中进行?(这样一步步设问推进,完成实验室制取氢气简易装置装配。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出如下问题。)

2.如果酸不够了,只能将胶塞拔掉,从试管口添加酸,在反应时操作很不方便,你能否设计一种装置,不需要拔掉胶塞也能随时加酸呢?

3.长颈漏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随时加酸,但它能否使反应随时停止呢?有什么办法能使反应随时停止?

4.用什么方法可以将锌与酸分开呢?

5.锌放在隔板上,是不是就可以控制反应呢?怎样才能控制?

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既熟悉了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也逐步摸清了启普发生器的原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提出新看法、新途径,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对知识的应用日趋灵活,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也在这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得到锻炼。

再如: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比较抽象,是学生的难点,做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实验时,教师实现让学生仔细观察整个实验过程,然后提出问题:你认为是哪种物质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呢?对于这一问题,应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考虑,形成尽可能多的、新的、独特的设想、思路和方法。

在此过程中,尽量由学生通过观察回答,给学生的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内容,发现问题,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和独立探索问题的习惯。但也有注意,运用情景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

二、自学探究,自主探索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已初步知道了“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实验事实,对出现现象的原因大胆地进行想象和推测,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再让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去发现实验证明的问题以及隐含的知识,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挖掘实验中包含的知识点。

如:上述实验中,紫色的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原因,学生提出如下假设:

1.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2.水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产物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这样的猜想,对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独立的探究,教师启发学生的探索思路,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次指导,展开讨论和交流。

三、讨论释疑,确认新知

学生通过自学后究竟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有哪些问题,教师不得而知,此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言,尽可能多的发言,互相补充,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概括完全。但对有些问题的理解自己拿不定注意,这时就需要师生共同探讨,以确认对某个知识点的正确与错误,从而避免学生知识上的漏洞。

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教师的引导,设计了以下几个实验来验证上面的假设。

(1)向干燥的纸花(用经石蕊试液浸透的滤纸晾干后制成)喷稀醋酸;(2)向干燥的纸花喷水;(3)直接把干燥的纸花放入干燥的二氧化碳中;(4)将干燥的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1)、(2)、(3)是独立的,为(4)作铺垫,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通过分组实验,小组讨论,获得共识:1、石蕊遇酸变成红色;2、水、二氧化碳均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

在过程中,学生的回答有的浅显,有的深刻,有的古怪,有的可笑,不管怎样,教师都应鼓励、引导,及时发现闪光点,切不可讽刺、挖苦、讥笑,只有这样,探究式学习才能达到目的。

四、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概括,同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反思概括具有以下意义:

(1)将新知识和原有的理解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提炼出概括性的知识,防止知识变成惰性的,过于受情景限制;(2)理解如何应用不同的方法、策略解决问题。

篇(10)

1. 提出问题的策略

提出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和关键点。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下面探究环节。由于教材的特殊地位,其中的问题多为陈述性的问题,一般很难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师的作用恰好要在这里体现出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将学生引入他们认为值得探究问题中。

教师的提问必须问在学生有疑之处。有些问题表面看学生好像没问题,换个角度提问,就出现问题,实质是学生自觉无疑问,实则有疑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采取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反其道提出问题,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可以称它为变换提出问题角度的策略。

如:“质量守恒定律”一课中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是“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呢?”教师如果按照教材上的问题原封不动地提出,可以想像,学生面对一个他早已熟悉的问题,猜想和假设会很快趋向一致,探究兴趣当然也就降低很多。教师若变换提问的角度,提出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什么关系呢?”这样的问题是学生不熟悉,很快会引起他们的注意。 变换角度提问,除了可以反过来问之外,还可以采取变换问题的方法。同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创设丰富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多种渠道,可以采用源于学生生活的问题和有意义的提问,用“见怪不怪”的生活经验形成问题;精心设计的课堂讨论形成问题;以意料之外的计算结果形成问题;以真实可信的化学史实形成问题;以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形成问题等等。

如,教师在讲“分子和原子”一课时,问学生我们生物课用到的显微镜 观察到分子吗?大家见识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吗”?它可以看到分子。这个问题是学生前所未闻,很容易一起他们的兴趣,自然学生也就很快进入教学要引导探究问题之中。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的教学策略就是要实施应具有使问题开放的引导语。如:你想知道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等。如,在“探究分子在不停运动”一节课,教师采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学设计。教师首先给出“铁树开花”画面。学生觉得很惊奇,就想知道铁树是如何开花的了?

2. 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的策略

猜想与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主要在这一环节来实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遇到的不同问题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当学生提不出假设时,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的策略;当学生假设过于发散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从个人假设转化到团体的共同假设的策略;当学生的假设不能继续深入时,教师启发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时。当学生猜想与假设不够开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等效思维等方法进行猜想。

交流探究结果是探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而且又极为重要的一环。让学生交流探究结果也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发现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观点,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出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也能加强实证资料与已有学科知识,以及学生提出的解释之间的联系。交流结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解决交流中遇到的困难,提高表达能力,并加深对科学论证方法的认识。

如在上“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节课时,教师提出了看看哪一组有更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这一句话调动了各组组员的的积极性。交流过程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机会的策略。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各种方式的交流合作十分重要,许多工作不可能由单独的个人完成。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 听辨的技能: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同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2) 表达的技能: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

(3) 交流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发表意见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上一篇: 房地产开盘策划方案 下一篇: 汽车国际贸易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