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05:4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工业设计毕业设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66-02
一、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与艺术、工程技术、社会学、市场、管理、心理学、环境保护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这就使得工业设计教育也具有了综合性、跨学科的特征。如何在工业设计教育体系中将各种相互渗透和交叉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有高度的综合能力,是我们教师不断探讨的问题。而毕业设计既是对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检验,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实践平台,也是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热身演练。毕业设计选题很关键,无论实题还是研究性课题,在毕业设计环节都要坚持详实完整的设计过程,指导学生从系统研究开始,观察生活现象的细微处,进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查研究,最终解决问题。
二、对往届毕业设计选题经验和不足之处的分析
1.部分选题过于具体。许多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设定的过于具体,像空调室外机造型设计、电热水器造型设计等,学生往往仅在产品的造型方面去深入,难以在造型之外的领域进行突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师指定选题多,选题形式较为单一。目前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我们多采用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出题,学生选择教师选题的毕业设计模式,这类选题一般在90%以上。今后应进一步进行选题多元化的探索,如学生在实习期间自行发掘毕业设计题目,结合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特点进行选题等,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在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3.学科交叉不够。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还是以指导教师一对一进行为主。定义工业设计过去与未来的课题,并参考近年欧洲(IF)、美国(IDEA)、日本(G-Mark)等国际设计奖项论坛讨论内涵,罗列出相关派生类项:管理与经营、经济、史学、交通、建筑、社会学、艺术、环境、法律、健康、机构设计、材料、工业设计机构等。从中可以看出工业设计专业领域发展的日益宽泛和学科的交叉性,而我们目前选题的学科广度和学科交叉性仍不足。
三、选择和完善毕业选题时的思考
根据近年几所开设工业设计专业较早的高等院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以及选题的情况,结合笔者所带毕业设计的经验,笔者认为对于毕业设计选题,尤其是研究性选题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紧密触摸社会发展的前沿。随着信息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学科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学科的知识交叉综合正成为一种必然,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使用、把握社会整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而进一步培养、塑造他们引领性的设计意识与观念,已经成为设计教育的重要思考。近几年,穿戴式技术在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一直都备受关注,“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在上学期与同工作老师共同指导的课程设计中,也引导学生做过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方面的设计,不但使学生们能更好更快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对智能可穿戴设计也有了更好的把握,如毛世昌、王灵毓等同学所做“PARTNER同伴”骑行者用户的可穿戴头盔设计,“PARTNER同伴”还参加了“2014年首届物联网感智创新大赛”,并获得了平台创意类作品银奖的优异成绩。
2.综合性,社会性选题。毕业选题要密切结合设计前沿,考虑社会意义和功能,具有研究意义和创新性,探索具有社会意义和研究前瞻性的课题。调查研究表明,近些年关注社会伦理问题的思考,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行为能力的弱势群体的关注和设计选题增多,诸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中国城市老年社区卫浴设计”“农村老年人医疗巡诊基站”,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POCKET――基于收纳行为的婴儿手推车再设计”,江南大学的“豆伴――为老年人设计的手机及社区养老系统”,中国美术学院的“脑瘫儿童早期干预辅具设计”,湖南大学的“新生儿经鼻无创呼吸机”等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都关注老龄化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关注我国社会面临的突出和热点问题,进一步地探索设计的社会责任。在上述所罗列的工业设计派生类别中,其中关于健康一类,又划分为医疗产品设计、辅具设计、通用设计、婴幼设计、食具设计。笔者所带毕业设计的选题,也主要基于以上的考虑。选择了婴幼设计这一研究性课题,并定义为儿童用具系统设计。这一课题的提出,结合了笔者自己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上,在原有的儿童玩具设计的基础上将毕业设计选题进一步拓宽调整为儿童用具设计。这样一来,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拓宽了学生对于社会问题和不同人群的未来需求的探究能力。选题过宽,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如大海捞针;选题过于具体明确,如曾经选择的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由于此类产品市场化充分,学生往往不容易打破诸多限制,进行创新思维。在进行了毕业课题的调整之后,学生可以对儿童用户以及儿童产品消费者的人群进行细分,也可以对儿童用具从衣、食、住、行、娱乐、教育进行细分,进而观察生活现象的细微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今年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两名学生确定了《妙妙时间――儿童时间管理系统产品设计》和《蛋生――儿童财务管理系统产品设计》,学生最终的设计定位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却又在教师的意料之外,在我的儿童用具系统设计选题的大范围下,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又将自己的兴趣点结合进去,最终的结果也是大家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结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融合我校办学特色。我们在选择毕业设计课题的时候,既要考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等社会大环境,也要结合我校“科学、艺术、时尚”的办学特色。随着经济、社会和人类需求的发展,时尚也成为诸多品牌的重要理念和诉求。现在,欧美许多品牌也是主要以时尚和体验作为其品牌理念,如Anthropologie,一家以一门社会科学――人类学的法语名称命名的美国高档服装及家居零售商。零售的商品涉及服装、饰品、家具、家居、装饰品等诸多方面,定位于舒适而时尚的城市风格。新的设计面向家庭总收入在20万美金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有教养、追求独一无二的设计的职业女性。他们销售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其设计理念和设计人群定位可见一斑。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趋势和设计功能的不断探讨,时尚产业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时尚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服装、服饰产品,此外,还有配饰、时尚电子产品,如最经典的苹果系列产品、时尚家居、时尚便携产品等。可穿戴技术的开发者以及谷歌眼镜的策划Thad Starner曾说过“可穿戴设备”本身就是时尚。第一意识就是你必须考虑它的外形,所有你戴在身上的东西都是时尚。”笔者认为,可穿戴设计是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时尚,又与我校“科学、艺术、时尚”的定位吻合。如我们设定的基于特定用户生活方式的可穿戴产品的设计。因为可穿戴产品正越过技术的藩篱,融入时尚的元素,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学们以团队的形式对基于特定用户生活方式的可穿戴产品的设计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思考,系统性地对基于特定用户,比如特殊工种工作人员、明星、时尚青年、潮人、盲人、运动爱好者等进行研究,通过基于用户需求和生活方式的研究以及使用环境研究(如雾霾、户外、特殊工作环境等等)中找到设计定位。
4.不断探寻设计的价值目标。设计的目标和价值一直伴随着社会和现代设计的发展,为众人所热议。从现代设计之初最为推崇的“形式追随功能”,到20世纪的文化、情感、交互等,一直到当代的体验设计。在体验经济时代,生活变成一种感受体验的过程,设计的目标和价值就是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丰富和更多元化的体验。从一些高校工业设计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中可以窥见一斑,侧重文脉,即注重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如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的“卿卿如晤”,注重体验的蔡尚同学的“感――Relight”以及注重对自然感知体验的我校工业设计毕业生钱雅慧同学的“FLOAT KINGDOM浮游王国――自然感知型儿童娱乐设施设计”等设计选题。
四、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的再思考
设计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为,只有进行团队合作,合理运用设计方法,才能得到1+1>2的效应。现在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通常是两个以上同学一个选题,在前期的设计调研以及设计研究、设计定位和方案的探讨上,都能通力合作,迸发出创新和智慧的火花。在今后的毕业设计环节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除了教研室中艺术类专业和工科类专业教师的合作,还要加强工业设计专业和其他专业教师的跨专业和跨界的合作关系以及毕业设计选题的跨专业和跨界合作,这是我们今后毕业选题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专业技能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环境中掌握产品设计、制造、开发及市场推广的一般知识和组织管理原则,具有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该专业学生先后经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基础绘画的强化,三大构成的提升,设计软件的训练,设计思维的引导,产品形态的设计,产品模型的制作等一整套从理论到实践的训练,培养具有较强的草图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产品制造与生产等专业核心技能,最终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相关工作。掌握专业核心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就业之根本。
(二)强调学以致用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而非发现新知的能力,这是其区别于学术型院校、研究型院校的关键之处。工业设计是工业化时代的创新设计,对创新性和应用性要求较高。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该专业侧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
(三)传承地方文化、服务面向地方
工业设计是技术、艺术与文化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这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不仅承担着培养社会、国家、业界所需的人才,给国家社会带来直接利益,还承担着培养适应地方发展所需的人才,给地方发展带来直接利益,集传承者、创新者、服务者于一体。如何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立足地方(行业)、融入地方(行业)、服务地方(行业)、共享地方(行业),成为推动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使命与责任。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也不同于设计类学科中视觉传达、动画等专业的毕业设计。它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项目,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寻求最佳设计方案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以产品模型和展板等综合形式作为成果展示。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要求。
(一)突出专业特性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产品为载体,以社会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研究与实践。其毕业设计突出体现专业特性,是要区别于艺术类其他专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突出专业特性应解决好三个问题:其一,在知识层面体现“是什么产品”;其二,在技能层面明确“用什么技术实现产品结构和功能”;其三,在实践层面反映“产品模型与设计理念之间融合的程度如何”。这三个问题与该专业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解决了是什么、用什么、怎么样三个问题,专业特性才会更清晰、更突显,才能避免与平面、影视等专业的毕业设计作品混乱或雷同。
(二)重视实践应用性
高校向社会输送的工业设计人才只有符合市场的需要才能够获得认可,才能被社会所吸纳。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育阶
段历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更应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选题、方案构思、方案筛选、计算机建模、模型制作、产品展示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六个主要环节,这六个环节涵盖了该专业绝大部分理论与实践知识,且每一环节对应一项专业能力。选题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宏观把握的能力;方案构思测试学生知识创新的能力;方案筛选测试学生运用专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建模测试学生专业技能应用的能力;模型制作测试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产品展示测试学生系统把握专业知识的能力。目前,该专业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只参与前四个环节,模型制作则找企业或工厂代工完成,产品展示则认为无关紧要而被忽略。应用型本科院校侧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型制作和产品展示是最能检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两个环节,因此,学生需参与到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实践应用环节,以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展示地方特色
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其毕业设计也应围绕地方特色展开,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联系的工业设计专业更应如此。其毕业设计选题要切合当地实际情况,与地方企业、文化产业联系紧密,以服务地方发展为目的。如地处闽西北的三明学院,其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理学文化是该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较好的切入点,既能传承弘扬地域特色文化,又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科学选题
好的选题就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后续毕业设计进展。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三方面考虑:首先,选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从学生角度看,可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毕业设计后续工作进展自如;从导师角度看,可以确保课题的可行性,还能丰富科研成果。其次,选题着眼于地方企业与产业。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立足地方产业发展,围绕地方特色展开创作,实现学生应用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再次,选题围绕社会发展与需求。此类选题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如毕业设计选题以我国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作为切入点,借助新技术、新材料对农村交通运输工具、生活用品等进行改良与创新,试图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又如选题以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盲人作为切入点,基于无障碍设计理念,通过盲人水杯设计、盲人娱乐产品设计、盲人银行卡设计、盲人出行公交信息系统服务设计等一系列设计方案,为解决盲人生活中出行不便拓展新思路,提供新对策。
(二)组建指导教师团队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根据教师自身专长,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采取分工与合作的方式,能有效整合资源,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组建指导教师团队需注意:第一,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数量不宜过多,2~3个最佳。第二,指导教师团队中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所差异,如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科研型教师与教学型教师、青年教师与老辈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等多种类型的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给学生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建议。第三,团队中个人分工需明确。任务分工可依据教师专长和毕业设计管理中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四个环节,共同督促、推进、落实。
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一)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审核机制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大致分为虚拟课题、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和导师的科研课题。虚拟课题可以由导师来拟定,学生选择导师和课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与导师共同商议决定[2]。虚拟课题选题范围广,可以考虑的因素多,作为考查学生设计能力方面是合适的。但正是由于虚拟课题的范围广、因素多,所以不容易把握难易尺度,不是题目过于具体而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是题目过于抽象和庞大,使学生无从下手,更无法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所以,对于虚拟课题的合理性需要认真地去论证,对难易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一般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毕业生实习单位的具体设计项目,和虚拟课题相比,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是学校的设计教育和企业生产实践结合的良好契机。近几年来,高校的设计教育一再倡导与企业接轨、理论联系实际。但是真正地实现校企双赢却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希望得到的是实际可行的设计任务,以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那么这个设计任务就必须能够切实考查出学生对于所学过的设计理论的理解、设计技巧的掌握、设计理念的成熟。毕业设计更像是一个学生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汇报。其次,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毕业生尽快熟悉程序、掌握流程,从而投入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去。而学校的要求和企业的要求不一致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要求上的差异往往会直接影响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毕业设计选题上的“唯企业”论调,是困扰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一个难题。企业的实际课题经常只是设计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或者说是一个非常微小的设计改良,并非都适合做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学校培养的目标不是把学生变成一个环节中的产业工人,也绝不是与企业合谋的短暂利益的制造者,而是有着良好设计知识储备的、具有设计道德的高水平设计人才。毕业设计题目完全依赖于企业提供,那么只会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转嫁给学校。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看似蓬勃发展,却不见得是良性的,这就如市场经济弊端中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一样,企业经常为短视经济而朝更夕改,那么,学校设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和积累,如果完全随着企业而变,必然也会变得盲目。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也算是生产实践课题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容易出现的问题也与企业生产实践课题相类似,其中的一些是偏重于一点或者某个环节中的一部分,如不加以审核和科学论证,草率地用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很可能让学生沦为教师的免费劳动力,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二)毕业设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一个毕业设计的好坏,很难抛开评审者的主观因素。同时,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结果上的差异。通常,毕业设计的导师也是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师,学生大学期间上课的表现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教师的心中形成印象。比如平时是否与教师积极沟通,或者一贯的成绩如何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评审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好坏的评价。但是,这些都是基于毕业设计本身质量以外的判断,却被教师主观地联系在一起。由于评审教师的主观性的介入,同时目前又缺乏开放的评估机制,使得专家小组式的评审方式最后也流于形式,导师的建议在成绩评定时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样就很难对学生形成统一而科学的评审标准。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答辩均采取书面材料结合现场讲解的方式;由多名指导教师构成的评审小组来检查和评审。评审通常是一个专家小组在一天之内完成一个自然班25—30位毕业生的答辩,还要根据表达情况,参考设计方案和设计说明书给出分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设计工作的展开和完成情况。而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成果,如三维模型的制作,产品创新性,最终效果、细节的设计等,目前仍没有统一的要求及规范化的评审,而这些恰恰又是学生毕业设计真实工作的体现。
二、提升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确立学生淘汰与激励机制要想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首先应该从源头入手,也就是说要从本科生招生的时候,就要杜绝调剂方式的录取,招收真正喜欢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也有利于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国外高质量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已经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淘汰制度。在毕业设计进行的各个阶段都有严格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不合格者将被延期乃至淘汰。我们虽然无法照搬国外高校的这些经验,但可通过延期答辩以及将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与学生保送研究生推荐挂钩,形成良好的制约和激励机制。或者可以借鉴清华大学的经验,他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会集中起来,找一个艺术中心或美术馆进行公开展览。并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和学生家长参加,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社会价值和独立的创作尊严,并与自己的亲人共享。这样的举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质量,设计效果的社会反馈也将持续提升学生的设计热情。(二)健全毕业设计选题审核机制要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上入手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把关和审核。对虚拟课题所能涵盖的知识面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毕业设计课题所应该具有的难易尺度要做到科学化论证。企业生产实践课题的筛选更应该严肃认真,在课题选择上不能“唯企业”论。毕业设计在争取与企业需求接轨的同时,首先要保证不降低大学设计教育的水准,在此前提下进行合理的采用,选择那些适合做毕业设计的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也需要谨慎对待。如果说该课题在研究范围和知识覆盖上非常适合学生作毕业设计,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如果不符合学生毕业设计大纲上的要求,就不应该被选做毕业设计课题。专家小组应该对此进行核查和监督。(三)建立科学的毕业设计科学评价标准目前国内高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主要由指导教师及答辩委员会完成,整个过程主观性强,缺乏开放性。所以,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而言,规范管理评估机制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同时还要加强评审的客观性和开放性,避免导师过多的个人感情参与其中。可以采取对毕业设计按比例进行匿名抽审、答辩过程集中组织、专家巡察的方式,避免导师在自己学生所在的答辩组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答辩时间。毕业设计中隐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提高评审的客观性。答辩时应鼓励下届学生进行旁听,并选择性提问等。(四)创设开放的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等信息放在开放的管理平台上,供全校师生公开查看、质询。通过建立开放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可及早发现学生在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也间接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工作,杜绝抄袭、仿造数据等问题的发生。学生也可通过平台了解其他人的研究工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对比与借鉴。在这期间如果没有人对毕业设计的内容提出较大的异议,就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当然,这只是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一个设想,如果继续完善此设想的话,就要丰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和下届学生参加,也可以邀请在相关企业、本校其他院系或其他学校的专业教师参加,旁听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问。工业设计专业在高校中属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毕业设计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所提出的问题虽不够全面,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解决问题的行动。只有这样,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成为真正考查学生设计水平、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洪泽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形成过程是在美学与科技、技术与艺术的相互融合下完成的,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要求其具备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技能,能够从事工业产品设计和相关产品设计,要求毕业生有很强的创意创新能力。
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发展现状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手段,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但目前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个几个方面。
(一)毕业生态度不够严谨
我们工业设计教育基本上采取学分制,学生对毕业的认知还停留在只要修满学分就能按时毕业,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不重要,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并没有对学生形成约束。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找工作上,就业的压力也让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不会过多干预学生的时间分配,这就导致他们在时间安排上极度不合理,产生了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一般采取敷衍的态度,形式主义化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选题缺乏审核机制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企业生产实践课题、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虚拟课题。
1.企业生产实践课题
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主要源自于企业的实际需求或者毕业生实习单位的具体设计项目,其实用性较强,是学校的设计教育和企业实际接轨的良好机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要想达到良好结合实则不易。学校是希望学生能通过切实可行的设计任务使学生获得设计能力的提升,此设计任务就必须考查学生对设计理论、设计技巧、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企业是希望学生尽快投入实际设计工作中去,符合企业功利化发展需要,难免有投机嫌疑。毕业设计题目如果完全依赖于企业,那么就会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扰,会把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膨胀问题转嫁给学校,学生难以脚踏实地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进行有创新的设计。
2.导师的科研课题
导师的科研课题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范畴也是生产实践课题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如不加以审核和科学论证,容易使设计偏重于一点或者某个环节,不会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容易沦为手工劳动者,设计的精髓和理念都可能是教师的,学生的思想体现不多。
3.虚拟课题
虚拟课题一般由导师和学生共同拟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可选范围比较多,可考虑得因素也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往往也会出现题目过于抽象或庞大的问题,难易不好把握,学生找不到好的切入点,使得作品显得平庸。所以需要认真去认证虚拟课题的合理性,对其难易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在进行选择时选题最好有一定的前瞻性。
(三)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审查流程主要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采取书面材料和现场讲解的方式,由多名指导教师构成评审团。评审一般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大概20至30分钟的时间内对学生设计的开展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很难达到全面的程度,而且对学生的三位模型的制作和产品创新性以及最终设计效果都缺乏统一的规范化评审标准。此外,教师一般容易根据平时对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进行主观性的评价,所以目前毕业设计的评价缺乏有效开放的评价机制,专家小组的评审往往流于形式。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科学和系统的评价体系正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一)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们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它是对自己能力提升的一个检验机会,应该认真有效地完成。
再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领域非常的重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加强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比如在选题阶段,要具备探索和辨析能力,要根据调研结果来确定有张力的选题,要具备文献阅读能力;在开题极端要规划好方案和设计路线;在论文撰写阶段要进行不断及逆行能够反思和总结;在答辩阶段要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老师要负责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
(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审核机制
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同时把最新和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要从毕业设计题目来源上成立专家小组,进行严格的把关。命题主要采取双向选题机制,一是指导教师从国内外的各种设计大赛和一些教师的科研题目方面进行命题,二是教师结合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让他们自发命题。这就要求要对和企业实践结合的题目要严肃认真,不能过于功利性,要做到不降低大学设计的教育水准。导师科研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也要谨慎对待,不能使学生沦为劳动力,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部分,而且在知识覆盖上不能偏离学生的所学,如不符合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尽量不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对于虚拟选题而言,要注重概念的合理性,不能过于天马行空,与实际脱节,也不能过于平庸,对学生而言缺乏发挥的空间。专家小组应该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有效的核查和监督。
(三)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
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取平时成绩加上答辩成绩的模式,平时成绩占 30%,答辩成绩占 70%。而我们的答辩成绩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指导老师的评审成绩、评委的评审成绩、答辩评审成绩。这样就可以保障毕业设计评价的公平公正,避免考核过程主观性过强、缺乏开放性的问题发生,避免导师融入过多的个人情感在其中,可以采取对毕业设计按比例进行匿名抽审、答辩过程集中组织、专家巡察的方式,避免导师在自己学生所在的答辩组中,给予学生充分的答辩时间。毕业设计中隐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提高评审的客观性。答辩时应鼓励下届学生进行旁听,并选择性提问等。
三、结语
设计管理是通过组织运作的计划过程。它是在战略的高度上,对设计过程的各项活动贯注相应的设计理念,并进行相应的规划与指导。
而作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阶段的毕业设计是一次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的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环节,尤其对于工业设计专业来说,不但是对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与巩固,更应该是一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的一个重要过程。若要使这样的过程合理而顺利的发生,设计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1 设计管理与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设计管理”即界定设计问题与目标,寻找合适的设计师,整合、协调或沟通设计所需的资源,运用计划、组织、监督及控制等管理手段,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并通过设计战略、策略与设计活动的管理,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预定目的。其实,我们可以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工业设计专业中设计管理的定义:设计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科学技术以及艺术手段去管理一群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善用合适的人、事、时、地、物等要素,以一定的资源发挥最高的设计能力,完成教师或企业交付的任务。
2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许多工业设计专业老师都感到所带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了整体下滑的迹象。从其参与者和完成过程来分析不难发现,虽然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被三个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学生、指导教师以及学院方面。
2.1 学生方面
部分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不仅设计实践能力较差,作品不规范,考虑不全面,而且论文写作能力也完全跟不上,论文行文不流畅;少部分学生是对毕业设计认识不足,觉得只是大学期间最后一门课程,60分过关,因此设计过程缺乏主动性;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设计时间不能保证,毕业设计时间正好和考研和求职的时间相冲突,导致学生投入精力不足。
2.2 教师方面
随着近些年的设计专本文由收集整理业扩招,设计学科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的新教师,许多都是大学一毕业就直接进入讲堂。虽然随着时间的日积月累大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缺少在一线企业的工作经验,特别是缺少工程实践能力,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也由于高校扩张的影响,有些老师指导学生过多,虽然很认真负责,但由于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对每个学生投入的指导还是略显不足。另外还有些老师缺乏责任心,平时投入指导的时间精力较少,从学生选题到毕业答辩,只见学生几次,指导毕业设计成了走过场。
2.3 学院方面
虽然近些年一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毕业设计经费的投入,但仍然难以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实习经费不足、无实习基地、实验设备简陋、设计资料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毕业设计最终的效果与质量。
3 设计管理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的影响
设计管理的日常活动通常是围绕以下四项基本任务来展开的: 设计计划、设计组织、设计监督、设计控制。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时间跨度长、程序复杂,每一个过程环节都会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最终结果,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对确保毕业设计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3.1 设计管理的设计计划对毕业设计过程的影响
设计管理过程中的设计计划就是为整个设计课题确定最终目标,拟定详细的设计策略,选择最为合适的设计过程,从而制定计划安排,并预先在此领域内确定未来行动的主要任务。其实这个过程在毕业设计前期的任务书与开题报告中就已体现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学院是毕业设计整体计划的安排制定者;而教师则需要在学院安排的大框架下,根据自己和所指导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学生制定出详细的毕业设计指导计划与目标,并应该结合学院的要求拟定具体的设计项目的规范。学生看似是这些计划的执行者,但是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地分配好各阶段的时间,必要时做灵活调整。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计划,有可能会出现决策有失误、安排有冲突等情况,更有可能会出现到期未完成的情况。
3.2 设计管理的设计组织对毕业设计过程的影响
设计管理过程中的设计组织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是根据已定计划,为设计发展组织性的结构,为项目确定行为主体并为设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设计组织对于设计课题管理者而言, 设计过程其实也就是组织过程。合理的设计组织能充分调动各种专业、各个部门的人,使其明确自身任务与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协调起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不仅要在人力——教师的师资配备上进行合理的搭配,还应该调动社会资源,利用产学研结合的便利条件,让学生可以在各个设计阶段、各个设计环节和各个设计领域的各个设计问题上都能得到专业化的到位指导。并且学院还应该在物力上根据有限的设备实验室空间、经费和其它辅助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选题的不同情况:竞赛题目、教师命题的产学研结合类的实际项目、实习单位的工作内容相结合的题目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可以跨专业进行组合。由于课题选择的是否恰当会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成败,题目过大,时间有限,学生难以完成;题目过小,做出的设计平淡且没有深度,还会使学生对设计失去兴趣,难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选题时教师应该确保题目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学生科学选题:(1)严格执行开题答辩制度,严把选题和开题环节。杜绝重复选题或者后来更改选题的情况发生;(2)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该注重毕业设计题目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3)学生在确定题目之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其做好充分选题调研,发掘消费者潜在需求,了解科学技术前沿,保证题目新颖并具有现实意义。
大团队中学生是被组织的对象,小组中,学生即可以成为组织者。只有在小组中积极地充分发挥组织作用,才能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锻炼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工作后及早进入工作角色。
3.3 设计管理的设计监督对毕业设计过程的影响
设计管理过程中的设计监督包含评价和督促两个方面,包括界定、分析设计问题,评估设计资讯及评价研究方法。
这个过程中,不管是学院安排还是系部安排的专家检查组都应该相互配合,各负其责对毕业设计进行高质量的监督与检查,不光是督查毕业设计的进度,更要监督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跟进,学生的工作情况,而不是简单走走形式,最好在检查后及时形成报告进行总结与评估,对教师与学生建立激励机制。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教师责任心不强或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而出现在各个环节的“赶进度”的现象。
学生则可以在小组中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气氛。
3.4 设计管理的设计控制对毕业设计过程的影响
设计管理过程中的设计控制是以保证设计的结果符合人类社会的需要为目的,对设计的整个运作过程进行分析、处理、判断、决策、修正的管理行为。
由于学院制定的政策和计划并不能照顾到各个专业的特殊性,所以有可能在一些管理上会只停留在口号与文件上,这时系部应该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并作及时的汇报。
从学生的选题到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质量、设计成本、设计进度的控制,教师和学生一起起到了绝对的控制作用, 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学的选题,创新思维,从而杜绝了抄袭与模仿的现象发生,带领学生一起本着“效益原则”、“合法原则”、“需求原则”设计出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好的产品。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把工业设计定义为:就批量生产的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这叫做工业设计。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工业设计涉及多学科,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交叉性、边缘性等特点,这必然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以及从业人员具备多项能力才能胜任。
1 设计表达能力
(1)手绘表达能力。拥有手绘表达能力能把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付诸于勾勾画画,不必要求高精准的绘图,能反映想法即可,以供后期方案的完善与深化。所谓设计灵感无一不是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积累,沉淀于心,呈现于作品。如能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以草图手绘形式记录下来,就能便于灵感的收集与整理。同时手绘表达能力也是设计师与他人沟通的一把利器,以视觉的形式把设计想法呈现出来,一目了然,弥补语言描述的匮乏。(2)计算机辅助设计表达能力。产品设计构思的呈现要以效果图形式展示出来,效果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设计结果的成功与否。具有相同形态的产品概念草图通过计算机设计出来,由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有的效果图会在材质、光影、主视角度、场景方面做得很传神,使设计概念更加出色;相反,得出的渲染效果会很差,本是很美的产品形态,也没有了韵味。(3)设计传达展示能力。设计理念的传达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包括以一定规格的一张或几张版式展示、PPT/PDF流程展示、动画展示、模型展示、真品展示等展示手段,但形象直观的展示方式能给人清晰生动的概念。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一定要掌握合适的展示方式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4)设计演讲表达能力。好的设计理念、好的设计展示加上恰到好处的设计解说会使设计效果的呈现更加完美。毕业生在走向未来工作岗位前要锻炼自身演讲表达能力,有助于面对客户从容地推销自己的设计理念,以使得设计理念向成品化转变成为现实。
2 设计鉴赏能力
设计鉴赏能力其本质问题就是学生能否判断一件作品优劣的能力,优在哪里,劣在哪里,面对设计对象能否有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好的设计师,必先是明眼达人。设计的学习,始于磨练眼力和眼界的修行,所见所闻所行积累到能让自己双眼清明,妙劣自能早早了然于心。”朱鄂所言一语道破设计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即使拥有再高超的设计表达能力,眼界受限,拿出来的作品也不过是在制造“外观垃圾”。这必然要求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要多途径提高自己眼界,培养较高的设计鉴赏能力,才能设计出感人的作品。
3 设计创新能力
设计创新能力可谓是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为企业、为国家赢得利益、赢得喝彩的不二法宝。一件没创新的产品就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失去了韵味。工业设计的核心就是创新,只有创新产品才能为企业和国家带来经济的发展,使企业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为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大国”撑起坚实支柱。
4 实践动手能力
工业设计毕业生必须拥有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设计理念,令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毕业设计作品模型建议学生亲自动手做,而不是把工程图和设计效果稿打包发给模型制作厂就万事大吉。平时课程练习也希望学生们以实物形式来呈现,为其毕业拥有实践动手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设计赛事的合理参与以及实际项目的跟踪设计也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
5 团队协作能力
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学科,一件产品从设计概念开始到产品走向消费者,然后再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其间涉及到产品的材料、结构、功能、色彩、造型、包装、运输、销售、回收等环节,整个流程不是一个设计师所能胜任的,这个过程需要多位专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工业设计毕业生应具备能与团队成员顺利沟通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未来的设计项目中,发挥自己优势,吸取别人长处,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6 社会适应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走向未来工作岗位,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学习变成了工作,同学变成了同事,和以往环境大不一样。还有可能面临着重新选择行业的问题,起初会有许多不适,这就需要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新的工作内容或岗位。7 结语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与就业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评估与招生,其重要性值得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应该时刻以培育具有以上六大技能的毕业生作为教学主要方向与目标。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指导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指导教师的工程经验不足。部分指导教师没有实际的工程背景,也没有进行过真正的工程设计,他们只是通过课本的学习对实际的工程设计有部分的了解。部分教师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在研究性课题方面做的较好,但是在工程设计类课题中,他们却不能熟练地应用一些工程标准和较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
(2)部分指导教师的精力不足。随着高等学校大规模的扩招,教师的增长速度不能与学生的增长速度同步。因为学校的教学任务相对较繁重,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担负较多的理论课教学任务和其他的工作任务,所以教师不能投入全部的精力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上。
(3)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比较宽松。毕业设计是最后的教学环节,考核的方式与常规的考试有较大的区别。一方面因为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现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学校和专业的重要指标,所以教师在这一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宽松,学生的成绩较高。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冲突。大部分学校的毕业设计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此时学生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部分已经找到工作的学生,因为所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的工作联系不大,所以他们不能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按照企业的要求,个别已签约的学生必须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所以这部分学生也不能有效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而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寻找工作,所以这部分学生也没有把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上。
(2)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没有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尤其是毕业设计环节。因为学生知道,一般情况下教师很少给不及格的成绩,所以他们只利用教材上的知识,而不使用设计标准和有关的实际工程方面的资料,这就使设计与实际的工程实践脱节。
提高毕业设计效果的对策
(1)加强管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各高校应制定更切实可行的毕业设计学生考核标准,并加强教师的培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或到设计院进行进修及培训。对于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应尽量减少他们其他的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设计中。要加强毕业设计题目的审核,以保证设计题目的水平和足够的任务量。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应加强检查和督导,主要是指导教师的指导,辅以教学管理部门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同时应培养学生有效利用公共资源的能力。
(2)采用设计团队的方式。一人一题的设计方式存在很多不足,所以采用团队的设计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样即可以避免学生的抄袭行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实际的工业设计中,不可能一个人完成一个大的设计任务,例如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环境系统的设计,就包括空调系统设计、供热系统设计、给排水系统和消防防火系统设计。即使某个设计人员只负责空调系统的设计,为了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也需要与给排水系统、消防防火系统和电气系统的设计人员,以及建筑设计师进行沟通。又如在建筑环境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在毕业设计开始时,按照建筑物的规模和建筑环境系统的设计工作量,指定2~4名学生组建一个设计团队。通常情况下较小的建筑物,2个人为一个设计小组。一个学生主要进行空调系统设计,另外一个学生进行给排水、消防系统及供热系统(如果需要)设计。在学生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经常的讨论、协调。在完成自己设计任务的前提下,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书写设计报告和说明书。因为不同的设计需要相互交叉工作,所以设计成员之间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因为采用了小组的方式,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建筑物,每一名学生有自己的设计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抄袭行为。在其他专业的设计中,也可以采用设计小组的方法,因为遇到问题后,设计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决定采用什么样的设计方案以解决出现的问题。
(3)毕业设计时间的协调和调整。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各种知识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为了避免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不能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毕业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在第七学期得到毕业设计的题目,由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设计准备和资料查询。对于研究性的题目,学生不可能完全掌握设计中用到的所有知识,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来补充他们所欠缺的知识。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他们可以进行部分的先期研究、文献查询、计算方案确定和系统设计方案确定等工作,这样在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4)CAD制图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均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AutoCAD,但是对于工程应用中的一些计算机制图技术和操作,了解的却较少。如在建筑环境设备系统的设计方面,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图上进行管道和设备布置,他们需要将建筑图作为背景进行设计,而有时建筑图可能要进行改动,所以空调设计方案也要随之变动。而在AutoCAD课程中学生没有接触到如何将建筑图插入到空调系统的图纸中,以及如何调整比例和建立建筑背景图的连接方式。在给排水和空调系统图中,不同类型的管道采用不同的线形、尺寸和颜色,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设置管线的线型和如何在输出设备上准确地打印。对于偏重设计类的专业,学校应该加强工程设计方面的AutoCAD和专业设计软件方面的投入,培养和训练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制图的综合应用能力。
(5)将毕业设计与科技写作课程相联系。虽然学校开设了科技写作方面的课程,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还没有进行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所以学生不能有效地把课程中的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而在毕业设计阶段,当学生真正用到写作知识时,他们又不知道如何写技术报告、设计说明书和论文。在开题报告和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学生不能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语言,以及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部分学生不能有效地使用PowerPoint来做口头表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89-03
0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质量的培养。把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作为考察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1]。在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作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的地方高等院校已走过一段艰难的历程,虽然没有成形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却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必须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认真考虑,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1 机电方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目前各高校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个学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学生们纷纷把找一个理想的工作和考研究生做为头等大事,从而忽略了毕业设计环节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机械电子类毕业设计多停留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答辩-图纸-说明书-毕业答辩的形式,学生们从开题到答辩,整个设计要发挥想象力,虽有毕业实习环节,但可参照的实物结构不是很多。所有的设计都是在理想的状态下,合理即可,因为这种“完美”的设计不用实际制作去检验。只设计不做实物的设计被学生认为与企业技术不对接,是找工作、考研的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质量毫无保障,所以必须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为企业、为学生服好务。
2 毕业设计改革具体内容
2.1 毕业设计题目的改革
做好毕业设计要从题目入手,把好入口关。现有的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是由教师给定,或者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在保留现有给定题目的基础上,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题目的来源。
1)企业实际工程应用题目直接走进毕业设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那么毕业设计的题目就可以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题目[2,3]。另外,在近几年学生择业时,企业会要求学生毕业前至少在企业工作半年以上,利用好这段时间,学生可以从工作出发,制定解决单位工程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学生会很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使毕业设计内容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还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更快地接触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技术问题。
2011年开始,机电专业对进入煤矿工作的学生百分百地安排了煤矿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涉及到采煤机、掘进机、装载机、刮板输送机、皮带输送机等大型机械的部分结构设计。2012年在此基础上又新增加控制装置的电气和机械的设计题目,如刮板运输机远程控制装置设计等。2013年已有部分题目要求制作出模型,一步步逼近工程实际应用,使学生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题目拟定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更需要学校改进考核标准,二者缺一不可。机电专业于2013年开始小范围实施这类题目,其中一项与某煤机厂共同完成了采煤机截割部输出扭矩轴的改进设计,保护了扭矩轴的同时,还解决了更换扭矩轴带来的麻烦。
2)结合大学生创新科技实践活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高校中形式多样的学科竞赛、创新科技活动作品不应只停留在制作完成阶段,完全可以在毕业设计中得以充分体现。这类实践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实际制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及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这样的作品适合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对其实用价值进行思考,改进后完善技术文件及图纸绘制,从而延伸了前期实践成果,保证了教学的完整性。参加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的学生都受益匪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为大赛准备的各种创新科技活动作品,大多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而作,有时会应用一些现成的机械结构或电控模块,比赛过后,学生们不会细研究这些机构或模块的设计思路、加工过程等,但延伸到毕业设计就可以完成作品的整个设计、选材以及加工等环节,对于学生而言也更容易完成。2011年开始把竞赛的优秀作品纳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如六足机械人、智能防盗系统的设计、水位控制系统的设计、旋转LED灯的设计等,在毕业设计环节完成控制系统的参数设计、机械结构的零部件设计等,收到良好效果。
3)跨学科跨专业的题目、大型题目可建立毕业设计团队共同完成。机械电子专业的毕业设计目标是要完成机电设备的机械装配结构图的绘制、设计原理的阐述、电气控制部分及设计过程的说明(说明书),一个学生做这样的题目不能兼顾零件的加工工艺、产品的外观设计、材料的合理选择等方方面面,但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跨学科合作完成一个题目,例如与工业设计专业合作完成产品外观设计、与机械制造专业合作完成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设计、与材料专业合作完成选材问题、与电气专业合作完成电气控制部分等,真正把一个题目完全按照工程实际设计、制造流程,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这种跨学科合作题目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加深学生对实际工程设计项目所涉及领域的了解,为培养后备现场工程师奠定基础。
大型题目拆解后由多名学生共同承担,符合工程大项目的实际设计流程,学生可以对自已承担的部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树立全局、合作的思想。表1中列出了历年来毕业设计题目分配情况。
2.2 毕业设计内容方面的改革
毕业设计环节要跟上卓越工程师所达到的工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在内容上就要有所突破,在保留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有所创新。内容的改革见图1。
原有的毕业设计是要完成任务书、实结、开题报告、图纸、说明书等工作,也就是说大部分工作停留在书面材料上。经过上述题目的更新,毕业设计的任务目标可以规范到模型的制作、实物的制作、实物+软件仿真等。而在文件整理上可完成制作过程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原理说明书、使用注意事项等,仿真部分可完成仿真全过程的分段解读、仿真结果的演示。这使得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毕业设计,内容上突破原有文件考核较多的方式,从重实际应用出发,减少文件考核数量,增加实物考核项,其核心是要增加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题目源于学生在企业锻炼实习模式下,或学生已分配到企业工作前提下,在企业由企业技术人员辅导完成的毕业设计,该类题目突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可以以解决哪类工程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作为设计内容来完成,更能体现出现场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
2.3 毕业设计的管理
题目的准确性是出色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所以立题要慎重,要经过专家委员会的研究通过,对不合适的题目,委员会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经修改后再审核,从而构建一个分类较细的毕业设计课题库。题库的建立要在大二或大三时就完成。
对于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题目,原则上题目由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指导教师、学生共同拟定,但主要以企业为主。以这种形式作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文件要完成,但要和校内题目有所区别,题目答辩时要重视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管理上见图2。
3 结束语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个教学环节的参与和保证。毕业设计这一环节要想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综上所述的这些革新,一是学生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环节,检验自已所学过的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运用情况,从而为真正成为一名卓越工程师树立信心――强学生;二是培养了一大批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使教师能真正实现与企业技术的对接,共同研发更具实用价值的课题,这些课题的完成,既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又将对教学各个环节起到促进作用――强教师;三是通过毕业设计内容的改革,能培养出一大批卓越的现场工程师,这些工程师的表现将扩大学校的影响,从而做到强校。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三赢的毕业设计模式必将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等院校的发展有很多衡量因素,教师梯队层次、学生质量以及学术课题研究等很多指标,但归根结底高等院校是育人基地,所以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才是育人的核心。高等院校的育人功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是否重视教学、重视教学质量。理工类学生教学质量的评估是用大学本科4年来总衡量,而本科毕业设计是离开校园、走向社会、检验4年知识累计量的一个综合体。所以,高等院校理工类学科的教学环节中都是至少安排一个学期来完成本科毕业设计[1]。重视高等院校的毕业设计,就是重视教学质量,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展示大学,4年本科毕业设计的综合评价,不论高校还是就业单位对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展示学生修养和能力方面都越来越重视。高校把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学生4年的综合能力的总结;用人单位了解本科毕业设计就等于了解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学生更希望用一份完美的毕业设计体现其大学4年的学习成果。因此,研究并探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流程是必要的。本研究主要对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探讨。
1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高等院校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与其他学科略有不同。理工类毕业设计一般遵循的流程是定题、开题、设计、论文和答辩5个环节。这5个环节看上去非常紧凑,但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1)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传统。传统的毕业设计管理采用发通知、收论文等固定思维上,忽略了或者根本无法实施对毕业设计流程的监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量大且繁琐,数据共享不够通畅,尤其缺少有效数据分析,这都阻碍着管理部门的高效和有效监督。2)指导教师无法实现有效监督。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设计流程中,其重要性与毕业设计学生相当。而指导教师工作量的大小在传统的流程中却无法体现,对毕业学生的进程也无法有效监控。指导教师无法及时跟踪指导的毕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就无法行使指导职能,最后几乎等同于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监督。3)本科毕业设计学生不能及时与指导教师实现信息共享。本科毕业设计学生忙于毕业设计,希望能够定期得到指导教师的帮助与指点。实际上传统的毕业设计流程无法对执行的进度、完成的信息等及时与指导教师共享,这样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热情会因此降低,也会因为缺少教师的及时指导而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挫伤其积极性。
2高等院校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的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传统的本科毕业设计流程存在的弊端,在充分的数据调研基础上对高等院校理工类毕业设计流程进行探讨尝试。提出了过程管理一致性、数字化流程跟踪、全面检测学生能力,监测学生进度反馈等方面的探索,以更好地实现本科毕业设计流程的优化,并从指导教师课题申请、课题汇总审核、导师学生双选、指导毕业设计跟踪、实现数据共享、数据自动汇总以及答辩评委评定等方面做了探讨。1)课题申请。指导教师在课题申请环节根据学生水平和自身研究细化,申报合适的研究课题供专家组审核。指导教师申报的研究课题题目要准确,难度要适中,需求要明确,从而保证选择课题的学生对课题有个全面的了解。2)研究课题的审核。研究课题申报后,及时进行数据汇总,由教研室组织权威专家组进行统一审核,对不严谨的课题给出审核意见并限期修订,对不合适的课题及时取消,对指导教师进行课题跟踪。3)指导教师与学生双选。一名优秀的指导教师,一个好的研究课题会有多名学生选择,同样的一个优秀的学生会有好几个指导教师感兴趣。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课题和优秀的团队是验证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最好平台。指导教师与学生双选,能够保证有能力有兴趣的研究课题被合适的学生选择,同样优秀的学生也会被指导教师选中,尤其会形成影响,影响后续几届学生。4)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尽管毕业设计题目是可行的,学生的能力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是否代表学生有思路有创造性思维能够完成毕业设计呢?对此采取开题答辩的方式,通过统一的开题答辩,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规划其设计方案、掌握其研究进度、评价其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等多方面给毕业学生掌舵。5)指导毕业设计数据跟踪。一旦研究课题和指导学生确定后,指导教师根据研究进度给学生布置研究工作,并进行数据跟踪。可以根据相关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至少每个星期跟指导教师汇报研究进度和研究成果,形成文字资料,指导教师和本科学生可以一个星期与学生见一次面,对学生设计进度、设计内容进行指导,并保留相关数据资料。有效,及时的沟通和数据处理跟踪,最后形成的相关数据资料,才是指导毕业设计学生的真正工作量。数据采集和共享,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毕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质量。6)毕业设计答辩。本科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阶段[2-3]。对此需要认真研究对待,具体实施方案:①答辩分组要根据学生的研究课题分类进行分组,如信息类课题可以根据工业设计还是应用研究或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分类。②答辩评委要选择认真负责且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做评委,并就评委指导的学生实行回避原则,这样才能考核出优秀人才,真正做到公平公正。③考核成绩多样化。对考试成绩要实行跟踪和动态处理,尤其实现指标多样化。如可根据不同专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流程、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评委)以及现场答辩给予不同权重指标。例如信息类学生可以设定:开题报告占10%;毕业流程跟踪占10%;指导教师的论文评定占20%;第三方评阅教师论文评定10%;答辩评委本科毕业论文评定占20%;现场答辩占30%。在以上方案中,除第三方评阅教师论文评定分值外,其他任意项不能低于60%,否则学生延期毕业。同样为保证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整性和原创性,对学生毕业论文实现学术不端检测。为了给后续毕业学生了解整个流程,在答辩阶段允许非毕业学生观摩,形成传承。
3结语
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如何优化,如何激发学生动力、指导教师的激情,并能够更好的把学生的综合能力展示出来,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方案。但是沟通是必要的提前,互动将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透明度将是必要的指标,对本科毕业流程进行细致调研,提出并优化其方案,从而更好的推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向前发展。最终实践才是检验的标准。高等院校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方案到底如何,需要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中验证。
参考文献
[1]张军,沈西挺,宋洁,等.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学术会议,2003.
1.1合作企业的选择工业工程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制造业,选择合适的制造企业,是校企联合毕业设计培养能否成功实施有效进行的关键。首先应对当地企业进行定位分析,找准突破口。在企业的选择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选择和高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重视校企合作,重视技术研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2)要了解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知度,在企业的接触中要多宣传,推广工业工程,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了解工业工程,在初期可以免费为企业进行IE推广,现场改善。3)了解企业的生产状态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有选择,如选择一些大批量定制生产和小批量多品种的混合生产的企业。湖北文理学院地处襄阳地区,工业企业较多,制造基础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中度高。工业工程专业在近几年中,主动联系企业,寻求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大部分课题都来源于企业实践,主要在本地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见图1。
1.2选题的研究课题的选择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题目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二是企业的实际需求。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研究类课题,特别是指导老师的理论研究课,不适合作为本科生的题目。选题时可以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进行考虑,也可根据指导教师、学生调研发现问题来命题。结合企业特点和本专业主要方向,工业工程专业近几年主要确定了以下几类毕业设计题目(详见表1):1)生产线改善、优化类题目。如“××轴承厂生产线平衡与改善研究”;2)质量管理类题目。如:“某生产线工序能力分析与改善”;3)厂区、车间物流规划类题目。如“××车灯厂××车间物流设施优化研究”;4)工厂管理类。如“某企业5S推进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在某企业的推广应用”。
1.3时间的安排为了缓解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等因素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矛盾。建议从第7学期中期开始就公布毕业设计企业和相关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将初步任务书下发给学生,一并包含时间进度表安排表。任务安排上,重点任务尽量避开考研复试期和找工作黄金月。通常第7学期要求学生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复习相关知识。一般第8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在企业期间由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其工作,学生定期向老师反馈。大致时间安排如图2所示。
1.4做好过程指导与监督学生在实习企业,由于时间较短,企业一般不会安排特别复杂的事情,通常企业会告诉学生他们存在的问题,或者想把某些方面提高,但不愿花费很大的人力去指导学生,尽管企业也安排了指导人员。这时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否则学生极易处于知道问题但无从着手的状态。因此,对实习过程的指导与监管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实习中的盲目与茫然,要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课题,制定严格的目标管理。精确到每一天,这样即使企业放松管理,学生也知道每天该干什么。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初到企业,新鲜感和好奇心都较重,很容易偏离课题方向。而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下降,学生处于盲目状态,不知道干什么。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不至于无所适从。2)要求学生主动去生产一线,多与一线工人接触。要多问,善于问。充分了解公司目前的现状,并做好记录。3)要求学生每周汇报总结一周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所需要的帮助。一般学生的潜力是较大的,初次完成独立的任务,给予一定的压力,给予一定的帮助,他们通常能较好地完成。特别是深入了解课题后,他们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并且常有创新,他们出的主意想的措施一旦得公司的认可,学生会感到很有成就感。故指导教师在前期要多指导,让他们尽早真正融入课题,到后期学生的自主能力很强。
1.5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企业完成的毕业论文其考核评价方式应有别于完全在学校完成的毕业论文。可采取由企业评分、指导老师评分、答辩小组评分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指导工程师依据学生在企业的考勤、工作表现,对企业的贡献率等给予评分。教师评分可根据论文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大小、论文的实用价值等方面评价。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实用性、与专业知识结合性及现场答辩情况给予评分。在评价中注重论文核心内容和应用价值,淡化论文的写作及排版等。可采取如图3所示的加权平均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