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6: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纪委工作汇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做到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特别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包括党委重大决策、班子成员分工、电话号码、干部制度任用等。如今年新招聘的3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严格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拔任用,规范操作,竞争上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今年的招聘工作非常成功。
2、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严格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程序,将党务工作贯穿于党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
3、规范党务公开的时间和形式。实行常年公开、定期公开和适时公开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取会议公开和宣传栏公开等灵活多样的办法,确保党务公开的效果。
二、巩固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做到三个“确保”
1、确保工作有场地。镇办公楼一层八间300多平方米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场地,办公桌、电脑等必备设施一应俱全。
2、确保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每一个业务窗口做到工作人员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带班作业,并对工作人员上岗情况进行考核。
3、确保工作有成效。2010年以来为民办理各种证件,办理流动人员证明512份,出生证608件,村民建房申报69户,发放低保、农村救济、优抚等各项资金1560.2万元。调处矛盾纠纷32起,为农民办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2万人,返乡农民工身份认定26名,小额贷款9名,27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次。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做到“三坚持”
今年四季度,__*镇纪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纪委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全镇工作实际,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再将第四季度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纯洁性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区纪委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工作中坚持以思想教育、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在岗位作奉献、发展上水平,推动创造争优活动中不断做出新的成绩。结合周一“机关干部上讲台”活动的开展,集中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坚持让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争做引领发展的带头人、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示范者,让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思想纯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纯洁,使党的纪律更加严明,保持组织纯洁,使执政基础更加牢固,让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全力投身于“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建设。
二、信息宣传工作情况
坚持每月上报镇纪委本月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个月工作动态,做到及时、准确。结合镇纪委工作重点,认真撰写信息稿件,四季度重点对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并在人民网、淄博时空、博山政务网、博山新闻网等媒体进行了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廉政文化建设情况
我镇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有:__*村、__学校、__*中心卫生院长等三个。按照区纪委要求,三个单位基本实现廉政警句上墙、文件材料入档、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等重点工作,并顺利过区纪委初检。目前,__*村正在筹建“廉政文化宣传”一条街,街道已确定,下一步将对街道两侧实施粉刷美化,实现廉政警句上墙,全力打造廉政文化新亮点。
四、政见行风和百名中层干部大家评工作开展情况
按区纪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了政风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精心组织参加全区百名干部大家评活动,确定镇民政办、司法所、计生办、劳动保障中心和安监站等五个部门参加活动,并及时参加全区百名干部大家评报告会,进一步学习先进经验,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
1、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做到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特别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包括党委重大决策、班子成员分工、电话号码、干部制度任用等。如今年新招聘的3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严格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拔任用,规范操作,竞争上岗,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今年的招聘工作非常成功。
2、规范党务公开的程序。严格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程序,将党务工作贯穿于党内重要事务的酝酿、决策、实施的全过程。
3、规范党务公开的时间和形式。实行常年公开、定期公开和适时公开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采取会议公开和宣传栏公开等灵活多样的办法,确保党务公开的效果。
二、巩固便民服务中心运行,做到三个“确保”
1、确保工作有场地。xx镇办公楼一层八间300多平方米作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场地,办公桌、电脑等必备设施一应俱全。
2、确保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每一个业务窗口做到工作人员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带班作业,并对工作人员上岗情况进行考核。
3、确保工作有成效。2010年以来为民办理各种证件,办理流动人员证明512份,出生证608件,村民建房申报69户,发放低保、农村救济、优抚等各项资金1560.2万元。调处矛盾纠纷32起,为农民办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1.2万人,返乡农民工身份认定26名,小额贷款9名,27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人次。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做到“三坚持”
一是把党支部确定的重点工作进展要求落实到人。把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按照内容、标准、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内容落实到人,创立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新形象。
二是加大治慢工程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围绕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新业绩”的xx精神,紧盯慢的事、慢的干部,以竞赛评比、绩效考评、民意测评、责任追究等手段,加大对党员干部落实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三是加大党务政务公开的力度。全面实施了党务、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从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等方面要求,真实地公布财务政务。
严格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的意见》、《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狠抓不正之风,严查有禁不止、顶风违法的不良行为,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突出治理“庸、懒、散、奢”。 一是治庸提升工作能力。重点治理困难面前畏难发愁、束手无策,不用心钻研业务,对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不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促使机关人员求真务实,增强进取精神,提升工作能力。 二是治懒提高工作效能。着力解决工作标准低、贪图安逸,拈轻怕重、推诿扯皮、应付差事,行政“慢作为”、机关效能不高等突出问题。促使机关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 三是治散增强思想认识。重点解决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缺失,纪律涣散、我行我素、各自为政,使命感不强,不作为、乱作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等问题。促使机关人员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工作纪律,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 四是治奢提升廉政意识。着力解决廉洁意识淡薄,不讲原则、不守准则,公款吃喝、旅游、公车私用,迎来送往、讲排场、比阔气等问题。促使各部门、单位勤俭办事,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上。
派驻四组在督导加强驻在部门、单位作风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本组的作风建设,立足本职,与驻在部门、单位紧密合作,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的开展。
一、 心系群众,坚持工作重心下移。
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产状况的坚强力量。
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促使教职工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3月底,派驻四组与教体局相关人员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各学校教职工人员工作作风情况进行了明察暗访。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和教育收费行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派驻四组将与区教体局联合开展学校规范办学和教育收费等专项检查。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深入推进“123农廉工程”,4月,派驻四组、城东、城西两办精心部署,细化开展社区(村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调研。在详细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同时,对惠民等政策落实情况予以监督。为全面了解基层卫生院医疗体制改革落实情况,派驻四组将联合区卫生局开 展基层医院医改落实情况跟踪督查活动。通过对民生工程以及惠民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使各项惠民政策加以深入落实,真正惠政于百姓。
二、 加强学习,强化工作能力。
要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形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做到学以致用,指导实践。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 派驻四组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一是向书本学习,四组充分利用每周一集体学习机会,用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理论素质,用讨论学习不断完善人员工作思路。二是向基层学习,四组将每次到基层调研、检查的机会也当作向基层学习的好时机,在督导驻在部门、单位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他们的优良经验,充分学习,为己所用。三是向实践学习,四组每一次工作活动后都做认真的经验总结,找出发光点继续发扬,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加以改进,不断完善工作方法。
三、 加强督导,提高工作效率。
在工作中,做到意识要超前、准备要超前,积极研究新情况,开拓新思路。要始终坚持问题面前不回避、挑战面前不畏惧的原则,迎难而上,共谋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行动相关意见。春节过后,派驻四组对各驻在部门、单位提出明确要求,积极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驻在部门、单位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有关规定的执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常青街道辖8个社区,除金寨南路社区外其余7个均为村改居,其中又有5个成立了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为贯彻落实市、区有关推行村(居)集体“三资”委托服务的文件精神,自去年全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动员会以来,我街在全力做好十五里河中段片区拆迁工作的同时,始终把推行社区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作为巩固“三资”清理成果,推进“阳光村务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狠抓落实。街道于2010年12月15日成立了社区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与7个村改居社区签订了社区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协议,办理了相关财务移接交手续,“三资”管理制度和中心人员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已上墙。进中心的7个社区“谐农三资软件”初始化数据已于元月初全部录入结束,帐套已启用。目前各社区一季度财务已全部登记完毕。
通过推行“三资”委托服务,使我街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摸清了家底。通过“三资”清理及相关数据录入,建立了资产、资源及合同台帐,街道通过“谐农三资软件系统”能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社区的资金、资产、资源状况,并实时进行动态监管。社区也对“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为今后管好“三资”,有效利用现有资产、资源,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截止2011年3月31日全街社区集体资产45289.67万元(其中:资产过亿元的社区2个、过5仟万元的社区1个、5仟万元以下的社区4个),集体资金12202.07万元,集体资源1343.91亩,社区债务5230.7万元。与年初相比社区集体资金减少了320.55万元(主要用于支付群众拆迁款),社区债务减少了500万元。2011年社区按合同协议当年应收投资、租赁收入3670万元,1-3月份已收785万元。二是规范了管理。通过“中心”的审核把关,有力地规范了社区各项财务活动,提高了社区“三资”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3个多月的运转,根据区纪委“四严禁、六不准”的规定,规范不完善手续支出42笔,从源头杜绝了少数社区以现金支付工程款、支付群众拆迁补偿款未附结算清单、大额支出未经两委研究和居监委审核等现象发生;化解社区债务500万元;重新变更和完善不合理租赁合同10份,年增加租金收入64.79万元,主要是对“三资”清理中发现的少数厂房租赁合同存在租金价格较低现象,督促相关社区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重新变更合同,提高租金价格,如淝南社区工业区厂房变更前租金价格5元/㎡.月,变更后为10元/㎡.月。三是强化了职责。实行“三资”后,明确了权利,强化了责任,社区和“中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区干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效遏制了“暗箱”操作,消除了群众对干部的疑虑和误会,激发了社区干部想干事、愿干事、干成事的热情。四是提升了能力。通过推行“三资”委托,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理财能力上,由过去的手工记账改为电脑软件记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三资”软件网络平台的查询功能,能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财务活动信息,对社区集体“三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在监管能力上,通过居监委、社区两委和“中心”三个环节,对社区发生的大额支出、资产资源处置和租赁等重大财务事项进行认真审核把关,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在执行能力上,对上级出台的规章、制度能严格执行到位,不打折扣,不走样,确保社区“三资”管理符合“四严禁、六不准”的规定要求。
主要做法
我们把推进“阳光村务工程”与社会化管理创新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按照边实践、边探索、边创新、边规范的思路,大力推进“三资”委托服务。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三资”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更好地履行实施主体的责任要求,街道相应地成立了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由街道纪工委负责牵头主抓,从财政所抽调业务精、素质高、组织纪律性强的干部具体开展此项工作,并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要求、纪律“四明确”。
二是强化模式创新。根据市、区“三资”委托工作要求,结合常青实际,确立了“三资”委托模式为“1个中心、7个主体”,即街道设立“三资”委托服务中心,7个村改居分别作为会计核算主体,采取街道集中审核、远程监控,分社区核定备用金、设立银行账户,安装“谐农”软件,实行会计核算电算化。这种模式不需集中大量财务人员在街道集中办公,具体核算主体在社区,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社区会计资源和办公场所,又便于财务人员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经济活动过程,从而准确明晰地反映经济活动内容,更好地履行核算和监督职责,当好参谋。“中心”采取2步审核,第1步审核社区资金收支是否合法、合规,第2步审核记账凭证核算及科目运用是否正确,2步审核起到了全面监管社区财务活动的作用。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了《常青街道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办法(试行)》,对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资产资源管理、票据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管理、责任追究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台了《常青街道社区集体“三资”数据动态监管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要求各社区在集体“三资”发生变动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履行相应程序,街道“中心”随时对社区“三资”变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社区整改纠正。
四是强化工作保障。落实了工作人员。街道从财政所抽调3名同志、新聘1名同志,组成“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中心”设主任1名(由财政所所长兼任),负责中心的全面工作;设会计主管1名(由财政所副所长兼任),对2万元以上的资金支出进行审核把关,并具体负责会计业务指导和中心财务印章的保管使用;设财务审核人员2名,负责对社区所有财务收支及资产、资源变动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各社区分别设记账会计1名,按照中心财务制度的规定做好本社区的“三资”核算工作,同时设资金会计1名(有资产公司的社区可增设一名),负责报账及货币资金日记账登记工作。落实了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为保证“中心”正常运转,满足其日常工作需要,街道专门腾出两间办公室作为“中心”的办公场所,并新添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设备,确保“中心”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是强化岗位责任。制定了“中心”工作人员和社区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对中心主任、会计主管、财务审核、记账会计、资金会计等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要求。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无证人员采取转岗等措施,例如我街仰光社区对一名无证财务人员实行转岗,新调一名具有会计职称的财务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保证了我街每一名财务人员均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街道还制定奖励办法,鼓励现有财务人员积极参加会计职称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提高专业水平,增强从事这项工作的业务能力。
六是强化业务办理。为规范服务流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保证社区“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的有序运行,制定了《社区报账流程》和《“中心”审核流程》,对社区资金业务发生时,从社区编制单据的要求,到“中心”审核程序都做了明确规定,确保每一笔资金业务都能合法、合规的入账。同时,利用“三资”软件的功能,加强对社区资产、资源以及租赁业务的管理,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防止资产、资源流失。
存在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分社区财务人员年龄偏大、业务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现行的“三资”管理试行办法还需不断地通过工作实践检验,进一步修订完善;对管好、用好现有的社区集体“三资”,确保集体“三资”收益最大化,我们还要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进一步探索新途径。
下一步打算
一是要求社区培养具有专业职称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年轻人做为接班人,进一步提高社区“三资”的管理水平。
二是严格执行“流程化管理”程序,从工程建设到大宗材料采购及资产、资源租赁,凡属市、区招投标规定范围的,一律履行招投标程序;不属招投标范围的,则履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对数额较大的工程建设、资产资源租赁等必须在市级刊物上登广告竞标。
三是充分发挥居务监督委员会职能,对社区的工程建设、资产资源租赁等重大经济业务进行全程监督。
一、整章建制,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
针对管理制度不统一、考核标准不一致的实际情况,我们今年重点加强了制度体系建设,着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工作标准、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量化分解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努力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权责不统一、奖惩不到位”等问题。按照规范性、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的原则,我们制定完善了生产、安全、党群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和制度6个;重新界定了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编制完成了大队机关9个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梳理并优化了12项工作流程,制定了重点工作推进落实表,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和落实。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治安保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各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水平,为经营创效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精心培育,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
“郁郁之林必出秀木,百步之内定有芳草”。典型选树和典型引路是我们大庆油田做好各项工作的优良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发现和树立典型,为比学赶帮创造条件。一要有深入细致的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加强调查研究,从而及时地去发现典型;二要时刻注意把握时代脉搏和工作发展趋势,有意识地去挖掘典型;三要学会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从个别中发现一般从特别中发现普遍,在典型身上发掘出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思想的闪光点。
在选树典型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要看选树的典型是否具有先进性。一般来说,典型的意义就在于具有先进性。先进性,即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先进思想,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二是要看选树的典型是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团组织选树的典型,应是长期工作、生活、学习在我们身边,与群众有着密切交往和浓厚感情的人。也只有选树这样的典型,才容易被大家接受和认同,才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三是要看选树的典型是否具备突出的个性。凡典型都应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就共性而言,他们都走在时代的前列,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就个性而言,他们都具有自己所特有、有别于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如果没有突出的个性,就难免雷同,也就失去了树立的必要和意义。只有选择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才能避免典型的雷同化、模式化。
基于此,我们大队党总支以两个层次深入挖掘,即以许文义同志为代表的优秀青年党员和以常忠海同志为代表的技术骨干层。
典型选树出来以后,我们一步挖掘典型的先进事迹,对典型的先进事迹采取多种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滚动式地的宣传。在利用宣传橱窗、简报、板报等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还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做到报纸有字、电视有影、电台有声,形成宣传强势,增强典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我们配合分公司宣传部、团委先后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油田报、分公司有线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XXXXX同志的先进事迹,加大宣传的覆盖面,增强典型事迹的影响力,从而使典型不仅影响本单位员工的成长也对油田兄弟单位的员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真正做到了一个典型影响一个层面,一盏明灯照亮一个庭院。
三、基本功扎实,在持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在岗位练兵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训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针对不同类型员工,不同技能需求,采取针对性培训,员工队伍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为实现各项工作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广泛调研,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立足于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公司持续发展和员工队伍建设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逐步建立基层小队、大队二级培训体系。二是突出重点,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围绕培训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落实,确保了各项培训任务的完成。注重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外向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养模式扩大高素质人才队伍规模。三是不断改进,积极探索下一步工作重点。今后将进一步提高培训认识,加强观念培训。优选聘任内部培训技师,利用生产空隙时间进油田治安保卫知识的轮训;开办管理人员管理知识培训班,紧密结合在保卫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由大队主管领导和聘请公安部门专业讲师传道授业解惑;对核心人才,则采用专家授课、外地参观、同行交流等形式开展培训。同时,为员工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创造发现、提拔的机会,以检验培训的实效性和调动员工积极进取、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加强基础教育,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四、创新机制,在“六好”基层队“五型班组”建设上下功夫
在“五型班组”建设工作中,大队在逐年维修改造的基础上,切实改善队伍的办公生活环境,使班组环境建设达到了“十个一”标准,即班组有一间办公室、一套办公桌椅、一间休息室、一个资料柜、一台饮水机,每名员工有一套应季劳动保护用品、一个更衣柜、一本教岗位应知应会资料、一个水杯,满足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建立队员学习“档案”,了解班组成员基本岗位知识需求,及时为班组成员送去温暖,送去祝福。在班组中细化管理“办公设备”“建立水电、资产、装备等各类物品管理使用台帐,以及相应的成本控制、修旧利废等台帐,促进班组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优质、高效、节能的管理单元。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一是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广电局、县畜牧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监管、组织培训、人员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专家组。县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方案(小麦、玉米和生猪生产技术方案),并督促指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另从项目参与单位县农技中心选聘高、中级农艺师18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选聘高、中级畜牧师3人作为项目技术特派员。三是项目联络组,农委科教室具体办公。
(二)遴选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优选试验示范基地。一是遴选技术指导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全县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把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培训指导经验和较好业绩的同志选进项目技术指导员队伍。从农业综合服务站选聘种植技术指导员80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和乡镇畜牧站选聘畜牧技术指导员20人。全县技术指导员按照工作职责,对示范户和工作区域内的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二是遴选示范户。围绕小麦、玉米、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遴选1000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年龄在50岁以下、能长期在家从事种养产业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为保障所选示范户素质高,农民认可,在遴选程序上按照个人申请、村镇推荐、张榜公示、农委审核确定;在遴选要求上,在遴选时做到五不选两优先:即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不选;做其他经营,经常不在家从事种养业的不选;外出打工的不选;自以为是,不积极接受技术指导员指导的不选;图虚名想补贴,不真心示范带动的不选。种养大户和村级植保员优先。三是优选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代表类型、分布合理的原则,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全县建设10个示范基地,分别是:丰硕种业有限公司、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县麦豆原种场、县水稻良种场、县红耕郎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富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金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县春鑫养猪场。
(三)筛选确定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的科技、生产需求,邀请了省级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的专家,组织开展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并形成技术操作规范。我县小麦主导品种为:烟农19、烟农5158等半冬性品种;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中科4号、鲁单951等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套种型、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主推技术:小麦主推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技术、科学播种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玉米主推免耕机械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化收获、适时晚收等技术。生猪主导品种为: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外三元杂交品种;主推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生态养殖、科学管理等技术。
(四)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县政府办下发了县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县农委下发了技术指导方案和小麦、玉米、生猪品种试验示范方案,各试验示范基地制定了具体的试验示范方案,各位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同时,县农委与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签订了责任合同,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了服务协议,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责任、任务,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
(五)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
主动与农业部有关司处站、安农大、省农科院、华东农业大学、省农技推广总站、省植保总站、省畜牧局等单位联系对接,寻求技术支持,聘请专家培训指导,组织协作进行试验示范项目等。如2011年3月3日—3月7日,邀请农科院研究员陈洪俭、安农大博士生导师李金才、厦门大学教授陈猛等专家及县农业专家对全县近30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党校采取封闭教学,集中春训。重点学习了2011年中央1号文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技推广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机农艺结合与政策法规、生猪生产与政策法规、植物保护、小麦、玉米栽培技术;每月18号例会根据农时季节和当前生产情况对站长和特派员进行培训。另外,在农时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由2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种植18名、畜牧3名)对所包乡镇技术指导员再培训。以全省2011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县1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奔赴所包乡镇,指导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办田间学校,落实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今年以来,对1000户示范户平均进村培训7天,现场指导12次;对400名辐射户平均进村培训5天,现场指导9次;印发技术明白纸30万份,发放种植示范户每户小麦拌种剂10支、化肥50公斤,小麦叶面肥每人50袋;生猪示范户每户冷藏箱1只、畜牧报刊1份;制作发放项目专家、技术指导员胸牌110个、示范户门牌1000个、技术员手册100本、示范户手册1000本、技术书籍1500本、科技入户宣传挂历2000幅、定做示范户、辐射户资料包1500个、竖立试验示范基地标示牌10块;开展广播电视技术讲座7场,电视滚动字幕宣传12次,天天报道抗旱保苗情况,及时提醒农民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抗旱、除草、治虫、分类施肥等措施;利用电话、移动办公平台,向科技示范户、部分辐射户、种养大户、镇、村干部等开展电话咨询和科技短信免费服务,累计发送农业科技信息9次,18000余人次。2万多农户被辐射带动。同时,要求各参与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报送项目工作材料和先进典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简报、影像、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好做法、好成果、好经验,带动全县农业发展。
(六)注重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规范扎实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们做到了八个统一:1、统一方案设计。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我县在优选试验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分类(小麦、生猪)制定了试验示范方案。2、统一技术指导。各基地都聘请了技术指导员,县农技中心和畜牧发展中心对10家基地派驻了技术专家。3、统一示范基地标示牌。4、统一试验示范品种。小麦品种10个:轮选988、淮麦29、洛麦23、烟农19(ck)、山东20、济麦22、郑育9987、良星66、皖麦68、烟农5158;玉米品种10个:隆平206、益丰29、郑单958(ck1)、安囤8号、鲁宁202、弘大8号、鲁单981(ck2)、登海662、蠡玉16、中科4号;生猪品种4个,如外三元杂交品种等。5、统一栽培、管理措施。6、统一调查记载项目,建立田间档案。7、统一组织考评。在关键生产时期,县农委都组织专家、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相互观摩、交流、考评,同时组织农民观摩。今年以来,共组织专家督查考评3次。8、统一观摩交流。组织农技人员、示范户、周边农民现场观摩培训总计20次,参观人员4000余人,自发观摩人员6000多人次。各基地小麦新品种试验田按照方案要求,规范操作,插标立牌,布局合理,田间调查、记载及时、准确,规范种植和管理措施普遍好于去年;技术示范田总体播种质量较高,生长整齐度较好,病虫草害较少。
(七)强化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实效。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如下: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贴计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2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猪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10个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聘请专家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资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费用7万元。
(八)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县农委采取电话抽查、入户检查、行政检查、专家组督查指导的办法,确保技术指导员年到户工作时间和技术到位率。目前,已现场实地督查6次18个乡镇,入户调查5次90人,电话调查5次1000人次。县专家组成员对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和10个试验示范基地实地督查指导4次。如2011年4月15日、2011年5月20日和2011年11月16日示范县项目县专家组成员一行9人,深入到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等8家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查苗情、看记录、量化打分、综合评价,查找问题,拿出措施。
(九)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了岗位目标制度。明确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职能;根据工作需要设岗定责,使每位农技推广人员都能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依责开展技术推广和服务;在乡镇农技人员中全面推行“包村联户”农技服务制,每个技术人员都是农技推广责任人,技术包保2个行政村,联系20个科技示范户,在所包保村建立一个不少于500亩的高产示范田。建立了工作制度。农技人员认真做好每天的主要业务活动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工作小结,年终全面总结;由县农委牵头每月18日召开一次农技推广指导员、乡镇农业综合站长工作例会,协调全县各单位当月工作,布置当前农业生产任务,提供信息资料、回顾小结一月的工作完成情况,制定下月工作计划和目标;每个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为信息报送员,将本服务区农业生产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并每十天上报一次;每个农业综合服务站也都对资料进行分类建档,规范管理。建立了人事管理制度。在农技推广体系中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目前全县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已全面推行农业职业资格制度,切实提高了在职农技推广人员整体技能素质;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采用考试加考核的办法,择优录用,三年一聘;实施新型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工程,每个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抓住关键农事季节,每年在所包村对示范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培训。二是建立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在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上,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如专业技能集中培训,每年开展春季及农闲季节集中培训,依托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师资优势,集中全县基层农技人员封闭式培训,每年对基层农技人员集中培训不少于5—7天。实行关键农事季节培训,每年的秋种、夏种、田管期间,开展短期技术培训,县培训到乡、乡培训到村、农技人员培训到科技示范户和农户;组织现场观摩会议,通过农事季节的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加快展示新成果,推广新技术的工作步伐。通过学历提升培训,鼓励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学习,对自愿参加学历学位提升的基层农技人员在时间上提供便利条件,工作上给予照顾,上学期间工资保持不变。三是健立了考评激励机制。我们根据农技推广工作的特性,制定科学可行、操作性强的考核考评办法,从职业道德、工作效率、业务素质、岗位职责、目标任务、服务质量、科技入户等方面,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把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工资晋级、奖励工资挂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行全员考勤,县农委与乡镇全面考核上下班、请假等方面情况,考勤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乡镇农技人员“百分”制考核办法,按照主管部门、当地乡镇党委和政府、服务对象“四三三”制比例考核,即主管部门占40%、乡镇党委和政府占30%、服务对象占30%。考核得分在95分以上的为优秀,得分在80—95分的为良好,得分在60—80分的为合格,低于60分者为不合格。年度考核结束后,考核结果存入档案,并作为晋升奖惩的依据。当年考核为不合格的责令待岗限期整改,扣发绩效工资。连续两年为不合格的,实行解聘淘汰制。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的,给予一定的物质、晋升奖励。四是建立了延伸至村级的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县农技中心及农技指导员、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及农技员、村级植保员及示范户四位一体、相互促进、健康有序的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户”、“县有农技推广中心-乡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村有技术推广员”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五是建立了动态管理机制。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中,逐步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经考试考核由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其行业执业资格。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的任用,需经过竞争上岗程序,经报名、述职、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最终由县农业主管部门征求镇政府意见后聘用,竞争上岗结果报县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实行全员合同聘用,被录用农技推广人员均须与用人单位签定聘用合同,聘用期限为3年。六是构建了县域统筹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建立县农业技术推广月例会制度,由县农委牵头,县涉农部门、农技推广单位负责人、农技推广指导员、乡镇农业综合站长参加,协调全县各单位当月工作,布置当前农业生产任务,提供信息资料、培训资源和项目支持,建立科技项目互相参与机制。通过创建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测土配方施肥、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的实施,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及农技人员互相协助,通力合作,建立工作联系,提高全县农技推广工作的统筹协调。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网络。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农技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到省级培训基地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技术员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他们不仅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了农民所需、所想、所求,和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而且经验得以丰富,思想得以升华,才能得以发挥,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三)提升了示范户能力,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围绕小麦、玉米、生猪等产业,通过全县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种植业80名,畜牧业20名)的宣传、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手把手”、“面对面”的“零距离”指导,以及不定期组织示范户开展观摩交流学习活动,开办田间学校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特别是示范户和辐射户的科技素质、政策水平及接受能力、发展能力、带动能力。他们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显著增强,配合技术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愿望显著增强。使主导品种(如小麦烟农19、外三元杂交生猪等)和主推技术入户到位率达到98%以上;技术指导员每人指导10户,年进村入户工作180天以上,平均入户指导12次以上,总培育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种植业800户,畜牧业200户)。目前,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已推广应用了7项小麦生产技术措施和5项生猪科学生产技术,示范户示范产业增产、节本增收逐年提高,生产效益较前三年全县平均提高16.3%。2011年,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为539.6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08.4公斤增产31.2公斤,亩节本增效31.5元,亩增收62.4元;示范户玉米平均单产为59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亩节本增效23元,亩增收115元;200个示范户现存栏生猪6.6万头,2010年6月份至今共出栏生猪16.8万头,在前阶段生猪价格低弥的形势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00万元,增收1245万元,户均增收6.8万元以上,头均增收70元以上。带动我县其他养猪场(户)健全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取得间接经济效益8500万元以上。
2010年实现粮食总产124.9万吨,较上年的114.4万吨增产10.5万吨,增产率9.2%。粮食产量连续七年爬坡,创历史最好水平。2011年大旱之年,县实现了小麦亩产过千斤目标,全县小麦单产503公斤,比上年亩增产33.3公斤,增产率7%。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434.0元,比去年3995.0元增加439.0元,增长11%,项目区农民增收更为明显。粮食单产的逐年上升,与科技贡献率的提高密不可分,科技服务直接到户、到田成效显著,初步建立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机制。
(四)展示了技术,筛选了品种。全县建设示范基地10个(其中种植业8个,畜牧业2个),展示小麦新品种10个,展示玉米新品种10个,展示生猪品种4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烟农19、烟农5158,玉米品种郑单958、鲁单981,外三元杂交猪等,为我县确定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奠定理论基础,尤其是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对稳定和提高我县玉米产量,抵御自然灾害,作出巨大贡献。两个生猪试验示范基地加强了生物安全措施,健全了污水、污物的处理,通过组织观摩、培训指导,带动全县11个猪场实行了发酵床养殖,16个猪场建立了大型沼气池,增强了猪场实行生态养殖的意识。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节约饲料、兽药、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160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五)推动了其他农业项目的高效实施。如小麦、玉米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等都是以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为着力点,有些环节则捆绑实施,抓好落实,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课题组。2011年被评为全省小麦生产千斤县,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课题组。粮食生产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
(六)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运用农业新技术,对农田进行科学管理,降低了农药、化肥施用量,既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力农村经济发展。
(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我县今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65家,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家,省级3家,市级3家。全县累计吸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4.2万人,其中农民成员4.0万人,带动5.9万户。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八)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指导、扶持面粉加工企业25家,年加工小麦180万吨;发展优质小麦基地10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8万亩,优质花生基地5万亩,双孢菇生产基地0.3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10万亩,农业产业化取得长足发展。
(九)主要体会。1.领导重视是关键。县委县政府对小麦生产发展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小麦生产,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县六套班子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包乡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层层推进,强化组织协调、宣传发动,搞好服务,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2.科学技术是动力。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小麦连续6年丰收,得益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但最关键的还是科技。通过对现有关键技术成果的集成创新,直接推广应用到户、到田中去,有效缓解了不利天气影响,提高了抗灾能力,释放了小麦增产潜力,促进了小麦单产迅速提升。生产实践充分证明,加快现有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作用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依靠科技的增产潜力最大、最持续。3.政策扶持是保障。为发展粮食生产,国家出台了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大户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小麦高产攻关、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基金、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农业项目,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调动了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小麦生产发展。4.示范带动是手段。我县始终把建立高产示范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抓万亩示范片,乡镇抓5000亩高产示范方,村建500亩高产示范点。在小麦不同生育的关键时期,召开田管现场会,组织农民现场观摩,并让农民现身说法,请专家现场解答,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学得了。通过示范展示,辐射带动面上生产,使无形的技术变成直观的现场,使高产攻关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生产实践证明,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做好工作、服务生产的必要手段。6、制度建设是基础。一是建立了科技服务管理机制。二是建立了科技服务用人机制。三是建立了科技服务责任机制。四是建立了科技服务考核机制。五是建立了科技服务人本管理机制。六是建立了科技服务宣传学习机制。七是建立了科技服务财政投入机制。八是建立了畅通高效的信息机制。
四、经费执行情况。
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如下: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贴计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2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猪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10个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聘请专家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资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费用7万元。
五、问题和建议
财政资金投入量100万元较少,不能满足示范县建设需要。建议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从农田水利建设上突破。进几年,经历了不少不利天气的影响,暴露出小麦生产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今后小麦生产上,要突出这样一个基本点,就是一定要立足灌溉,改变靠天等雨的格局。靠天等雨的格局不改变,没有灌溉作保障,小麦生产就很难有持续、稳定的增长。要争取国家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旱能灌,涝能排”目标,建设旱涝保收农田。一是充分利用地表水,沿主要河道建立大型翻水站和主干渠道,疏浚大中小沟,各大中沟建立节制闸,提高蓄水能力,做到站渠配套,沟沟相通,沟内常年有水,实现水网化;二是开发地下水,在远离地上水源的地方,利用机井灌溉。要改变灌水方式,变“小白龙”浇灌为移动式喷灌,以节省劳力,提高灌溉效果;三是平整土地,整地做畦,实现畦田化。
二是从农机装备水平上突破。原有的小型农机具已跟不上农业生产的步伐,农机要向大型、多功能方向发展。要加深耕层,旋耕播种时播后镇压。利用农机补贴资金,积极引进秸秆还田机械,禁止焚烧秸秆,全面推广小麦、玉米两茬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三是从管理体制上突破。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作用。改变乡镇技术人员的包村搞计划生育等中心工作的状况,把主要精力用在技术推广上。乡镇每个技术人员包两个村,每村实实在在抓一个500亩高产示范片,示范片抓好了,全村、全乡镇、全县生产就带动起来了。现在村村有广播,有示范户,每个乡镇综合站人员保证每年进村入户技术指导150天,每村每年开展技术培训6次,利用村村通宣传技术15次,现场观摩4次,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是从激励机制上突破。一是提高技术人员待遇,保证农技人员进村入户交通费和生活补贴(每人每天20元);二是搞好工作考核、评比、验收。制定考核办法,把各村示范片和面上产量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完成产量指标,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在资金安排上,75%用于交通费和生活补贴,25%用于表彰奖励。
卫生监督稽查工作是卫生监督机构内部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素质、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确保各项卫生监督工作落实的主要手段。为切实履行卫生部《卫生监督稽查工作规范》,地区卫生监督所稽查工作由主要领导直管,同时还及时调整了稽查室的工作职能,由过去侧重卫生行政处罚转向内部稽查,使稽查人员得以用更多的精力投入稽查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地区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基本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到达了以制度约束执法,以制度保证执法的目的。
各县(市)卫生监督所根据地区所的要求均配备了两名以上政治业务素质好、作风严谨的卫生监督员担任稽查员,负责本机构的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制定了年度稽查工作计划和稽查工作方案,开展了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全地区各级卫生监督稽查工作网络建立完善,并实行了卫生监督稽查工作常规报告制度。
以内部稽查为手段,通过完善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工作目标。一是我所将各科室日常监督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监督员行为规范等纳入本所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每月由所领导为主体、稽查科及业务科室参加,对科室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管理情况、行政处罚情况及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着装风纪、卫生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定期不定期稽查。二是建立健全执法回访制度,由分管领导和稽查科组成回访小组,对监督服务对象就卫生监督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执法程序等进行回访,征求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首问责任制,完善投诉举报、来访登记制度。设置统一台帐,建立了督查、协查机制及一次投诉查实处理制,对全地区重大案件和重要活动卫生监督保障工作进行了督查督办。一年来,我所全体卫生监督员风纪严明、廉洁自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规范行政许可,严格许可制度,杜绝超职责范围、违反程序和审查不严格而发放卫生许可的现象;对听证及罚款在3000元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严格实行三级审批制度(科室、所、局)和集体合议制度,对每份行政处罚案件实施质量跟踪管理,确保行政处罚质量,年内无错案、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案件。
二、加强对县(市)卫生监督所的稽查,提高卫生监督能力
为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形象,提高卫生监督能力,今年5月至6月,由所长麦麦提麦合布孜、副所长王伟等所领导带队,对全地区八县一市的卫生监督机构的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处罚和卫生监督员执法行为进行了一次全面稽查。本次稽查主要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检查相结合方式进行,同时为更准确了解各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情况。稽查结束后,及时以通报的形式,将稽查情况进行反馈。稽查结果显示:一是各地卫生行政执法稽查体系基本建立。各县(市)按照本年度稽查计划和方案,对机构卫生许可管理、卫生行政处罚合议等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监督员着装风纪、劳动纪律、文书质量等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稽查。二是卫生行许可准入得到加强、许可程序逐步规范畅通:各县(市)在办证厅或受理处对卫生许可事项、办证流程、投诉电话等进行了公示,基本做到了一次性告知行政许可相对人办证需准备的材料及条件;基本能按法定条件发放卫生行政许可,按要求制作卫生许可文书,未发现超越法定职能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情形。
三、开展案卷评析,提升卫生执法水平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统计执法工作的领导。我委对年度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经委统计执法领导小组,由经委主任任组长,经委副主任任副组长,委办公室、经济运行科、工业发展科、非公与乡镇企业科的主要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统计检查和协调工作。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及职能要求,制订了工业经济分析统计制度,定期对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加强统计工作基础建设和统计综合管理,设置了专门科室(经济运行科)、安排专职人员从事统计分析工作,配备了专门用于经济运行分析、财务系统的电脑及相关软件,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强了统计管理;三是认真开展了《统计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统计人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统计业务以及法律知识相关培训,同时召开了全县工业企业统计员会议2次,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及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统计业务水平。四是我委对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措施,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统计台帐,认真做好统计资料的归档工作。已按统计制度的规定建立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完备,各种统计资料清楚。五是安排专门人员到市经委参加全市工业统计数据处理与统计信息传输网络化培训,实现了统计数据传送的网络化与信息化。
(二)统一组织,深入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
在我委统计执法检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一是按照统计目标责任要求,认真组织机关各科室开展了统计自查工作。月中旬,根据统计执法检查要求,我委就统计考评内容、方法、时间、工作要求,要求相关科室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按要求建立工业企业各项运行指标、项目备案、乡镇企业统计台帐,力求搞准统计数据。统计人员按照原始纪录对统计数字进行如实上报,有效避免了报表混乱,数出多门等情况的发生。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和报送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统一实行微机上报,不但提高了统计效率,而且增强了保密性。二是按照统计执法检查通知书的要求,编制了自查报告、并向县统计执法检查组提供了相关备查资料。三是定期到各业务科室进行检查,在坚持全面检查的同时,对经济运行科、非公与乡镇企业科、财务室等重点职能科室进行了检查,同时重点检查了1-12月各类统计报表及相关数据、统计台帐及原始凭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当场指出并限期改正。
二、存在的问题
我委相关业务科室已按统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了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完备;如建立台帐、上报报表、统计档案管理、报表的微机化管理和电子文档报送等方面有了明显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微机老化,给统计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二是统计资料档案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尚未装订成册。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查遗补漏,杜绝统计工作中的死角;
二是加强统计人员学习,尽快做到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