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6:3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程考核方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7-0099-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rogramming courses’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exist the shortcomings of randomness, one-sidedness and not-truth etc. In this paper, a new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which emphasizes the procedural examination instead of the ending examination. This scheme includes a complete index syste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a supporting software management platform etc.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rogramming; evalu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ndex system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尤其是课程中的编程类课程,学生的编程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实践环节加以训练。目前,计算机编程类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大多学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结构成绩,理论考核往往采用笔试方式在期末进行,较为客观,占整个课程成绩的50%以上,但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存在评价的随意性、不全面性和不客观性等因素,从而导致学生只重视期末一次终结性的考核评价,而忽视课程的实践教学的考核,这种评价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4]。
(1)评价的片面性
目前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主要看学生所编写的代码能否运行、结果是否正确,这种方法只注重对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这种单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发展片面、畸形,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学生对实践考核重视度不够
实践考核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要目的,由于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一方面,程序设计中的实验、课程设计,没有制定明确的考核评分标准,课程的实验环节的最终考核成绩大多是根据提交的实验报告和上课时学生给教师的印象给定实践考核成绩,导致学生认为只要按时交实验报告就很容易得分,自然而然认为实验课在整个课程中并不重要。另一方面与实验课成绩只是作为整个课程平时成绩(作业、出勤、实验)的一部分对待,而只有整个课程的期末笔试成绩达到50分才能与平时成绩结合算最终成绩,否则不管平时成绩如何最终成绩视为不及格 (我校的规定) 。而一般笔试能达到50分老师尽量使结构后的成绩能达到60分,这致使实验课的考核成了老师平衡考试成绩的一种手段,从而反过来影响到学生对实验重视程度降低。
(3)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完成后往往通过实验报告或软件系统考核评价学生,这样致使部分学生课下将别人做好的程序稍加修改或从网上找现成的交给老师,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表现;另外,课程设计往往分组进行,一个组的成绩有评价标准,但组中成员之间的差异就很难界定出来,因为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使考核评价结果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能力相差很多的学生有可能实验成绩相同。
2 实践环节考核方式改革的方法
(1)以过程考核为重点[1]
1967 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Michael Scriven提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机会和手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获得有益的教学信息指导教学,促进教学健康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借鉴形成性评价、过程化考核方法,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贯穿整个课程中,包括学生的在实验课上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编程思路的考核,编程时间的考核、代码编写规范的规范程度,课程设计包括选题、设计、实现和答辩,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对项目的组织、计划、管理、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这些能力的高低正是决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
(2)设置全面的、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2]
评价不能只看学生最后的代码的正确性,应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一个实验任务应从以下三个一级指标来评价:学习态度:是否按时出勤、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等;代码质量:结果是否正确、编码的用时时间、代码的可读性和执行效率如何;团队合作:答辩和表达清楚、文档编写规范等,如图1 所示:
一级指标的权重包括学习态度权重系数15%;代码质量权重系数 60%;团队合作权重系数 20%。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的技术方法划分二级指标,其所占的权重及评分标准如表1 所示:
(3)建设一套辅助考核评价的软件系统[3]
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教学、实验、批阅实验报告都是人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老师的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信息反馈时间太长。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因此利用信息化的相关手段与方法十分必要。编程类课程作为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一类课程,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是对学生利用编程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通过实验报告、笔试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对学生所写的代码进行手工批改,既费时又费力。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实现对学生编程能力的自动化评价方法,搭建一个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编程类课程实践教学自动化教学评价平台,该平台以自动化评价为主、人工评价为辅的方式评价学生的程序,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平台提交自己的程序,平台会自动运行学生的程序,平台还能随时记录学生的上机过程(上机时间、编写程序耗时、错误程序提交次数、程序错误原因、互动情况、代码量等),同时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完成情况,动态地对学生的每一次实验给出各个指标不同的分值。
3 应用及效果分析
编程类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编程、调试代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因此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的标准不是看他“懂没懂”,而是看他“会不会写代码”。本考核方案通过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考核方式采用上机、软件展示、项目答辩等形式进行,采用新的实践考核方案对学生上实验课的热情、实验课堂的学习气氛和项目参与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到学期末,每个学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大多数学生不仅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编程语法、编程思想和真正代码实现结合起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具备了编程和调试C语言程序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工作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报告书写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为学生今后从事IT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实践考核方式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激发了学生的编程积极性,为后续编程课程的学习积累了很好的学习方法。
4 结语
计算机专业中编程类课程较多且非常重要,一个合理的、客观的、公正的考核办法是提高该类课程至关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不仅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考核,使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从考核制度上给学生一个发挥自身才能、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被动的做实验为主动的挑战,让考核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编程水平的过程。同时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共同学习,一起讨论,共渡难关,取得最后的成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一臻,李敬波,马彩霞.以过程考核为主导的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1):66-67+71.
作者简介:罗洪波(1977-),男,广西忻城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36-02
高职高专专业课程的传统考核方案通常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体现。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期考成绩在学生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重过高会带来很多问题。通过一次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更为糟糕的是,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变成了考量学生应试能力的一种工具。教师不能通过考核评价动态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进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也不能通过考核评价的结果及时认识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从而及时地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2007年起,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对原机电类专业课程“液压与气动”进行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改革后的课程“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于2008年获广西区精品课程。2009年课程改革项目获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资助。为了配合教改项目的进行,使课程的考核方案能更有效地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对传统的考核方案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我们制定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从2009年实施至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
所谓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多方面、多种形式的评测,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阶段性考核。过程性评价是我院改革后“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考核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单单通过期末一次终结性评价的方式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应试而学”,通过考前突击,甚至取巧作弊的方式来应付学习和考核,忽视学习过程,漠视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评价体制下,即便学生的考试成绩良好,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
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更为全面和客观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根据阶段性的评价结果了解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效果,鞭策自己及时地调整学习方式,更好地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在我院新的“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标准体系下,我们改变了以往“先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再讲解常用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再介绍回路的工作原理”的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主要通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分组完成一个个基于企业真实案例的教学项目的方式来开展。这同样要求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之后,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二、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1.过程性评价方案的设计思路
过程性评价成绩的评定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评定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评价的内容应该涵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每个教学项目的知识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各项评价的指标必须细化和量化,以增加评价方案的可操作性。
在“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要求教师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有必要的话,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辅导。这势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因此在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方案实施的效率问题。
2.过程性评价成绩的评定原则
(1)完整性。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其内容应该涵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的教学项目。在实现考核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应该对重点的教学项目有所侧重,突出这些项目在过程性评价成绩中的权重。
(2)多样性。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评定学生多方面的学习效果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应该是一个由“客观题的测试”、“方案制定能力的考评”、“方案实施效果考评”、“成果展示的考评”等构成的完整体系。
(3)真实性。真实性是过程性评价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应该制定严格的审查制度,杜绝学生在过程性评价中的一切作弊行为。
(4)公平性。公平性是指教师给出的成绩应该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一档次的学生,教师给出的成绩应基本一致。这要求在制定过程性考核细则的时候应细致全面,具备可操作性,确保打分项目的客观公正。为此,对于每个学习项目,我们采用经过细化和量化的评分表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5)创新性。对于综合素质突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该鼓励其自主学习的行为和创新精神。在过程性评价成绩的评定上,相应地,也应该对这些方面的能力予以适当加分。
3.提高评测效率,降低教师过程性评价工作量的一些措施
(1)使用客观题。可以使用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把客观题设计成网页的格式(如图1所示),嵌入课程网站。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计算机自动统计正确率,并给出成绩。可以在满足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同时,降低教师的工作量。然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客观题的理论测试只能从一方面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客观题的测试不应该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另外,教师在设计客观题的时候,应选择比较能反映学生操作水平的内容。
(2)组长检查打分制。建立学习项目组组长打分的机制,不但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学习进度的机会。对于后进的学生,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鞭策手段。采用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每位组长对评测指标的把握尺度不一样,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制定详细而可操作的评分标准可以很大程度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终结性评价的必要性
终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在学期末或学年末进行的科目考试、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终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的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采用单一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案会带来前述的种种问题。但终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考查学生对学科的整体掌握情况,概括水平较高,测验内容范围较广。另外,终结性评价方式由于可以在监考老师的监督下集中进行,可以杜绝某些过程性评价方式中不易监控的作弊行为。综上所述,过程性评价不能完全取代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补充。在我们的考核方案中,采取了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40%的考核方式。
四、新考核方案的实施效果
我院“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新考核方案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了教学过程质量保证体系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案适应了“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促进了该课程的内涵建设。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更加讲究细节,准备更加充分,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更具体。细分的课堂教学项目促进了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授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跟教改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引入,要求教师针对每个教学项目,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完成情况等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评价方式的细化,可以降低以往“一考定终身”考核方式的偶然性,教师最终给出的成绩,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具说服力。
3.提高了教学效果
采用了新的考核方案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反馈的过程性评价结果,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从而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期末考试成绩本身,学习效果得以相应地提高。我们的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在实施新的考核方案以后,通过课程,学生对液压与气动技术的掌握程度更为扎实。对于机电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操作、维护、维修水平较之往届的学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五、结束语
传统的考核方案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考核方案是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及时反馈学生信息,进行课堂教学和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成为高职“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应用与维修”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对该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案进行改革后,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新的考核方案也暴露出了“执行的过程繁琐,教师的工作量较大”等缺点,需要我们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美]萨克斯.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2][美]申克.学习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吴式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4][美]希尔伯曼.积极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43
所谓“双证制”,就是指高职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要拿到获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证书是接受在校期间所有课程结业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是某项职业技能达到相应行业标准的证明。推行“双证书”制度,就要在课程的安排上强化技能训练,强化实践锻炼,要紧密联系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并把课程考核多样化,评价体系多样化以适应“双证制”中提出的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就需要既具备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又强的高精尖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所提出的口号就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理论扎实”的实践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毕业时拿到的毕业证书可以证明学生理论扎实,而对于实践能力的高低就可以用职业资格证书来体现出来。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必需,也是高职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必需,更是当前社会的需要。
目前,对于就业方面开始实施就业准入制度,所谓就业准入制度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 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 工种) 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 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 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 要求对90个职业(工种) 实行
就业准入控制。这种制度就使得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成为就业时的必需。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就已经开始实行就业准入制度[4-9],因为对计算机网络技能人才的要求就是操作能力强,理论扎实。尤其在服务器的配置和无线局域网等方面,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就更高。而就业准入制度则可以弥补以下三方面:
1)企业希望毕业生及时就岗,缩短在企业培训的时间,早日为社会创造价值;
2)院校也期望提高就业率,解决学生的就业出口问题;
3)学生也急于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期望薪酬高,工资待遇高。
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历教育如何与职业、就业联系起来[4-5],成为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实行为准入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的前两个学期甚至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理论课程的教学,后面的学期才会设计一些理论较强的课程。而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的考核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总结如下:
1)各高职院校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常常是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核,无法测试出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
2)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例如计算机网络,这些课程的实验学时相对安排得较多,但对于这些实验课的考核没有真实地体现出来;
3)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试卷的方式考核,容易让学生忽略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因此,对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考核就不得不进行了。
目前,高职院校考试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是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水平测试不能契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并在课程的培养方案当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实训学时,实际的教学也会按照培养方案进行,但是到最后考核的时候,却脱离了实验环境,改到了卷面,一些操作性强的知识点必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其次,有些高职院校的某些基础学科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例如上机考试,但也会因为考试的时间无法满足较大实验的操作而被迫改为一些小的实验环节的操作,这也达不到应该有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072-02
《网站制作》课程是我院第一批项目化课程改革的示范课程,该课程的改革从整体设计、单元设计到课堂效果都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如何来评价学生掌握的程度,确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课程的传统考核方法都采用终结性的评价,属于“一锤定音”的期末考试方式,这样考核评价体系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很好地端正学习态度,不能循序渐进地学习,也使得我们的任课教师不能清楚地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好坏,不能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内容,也就是说仅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确定学生学习的好坏显然是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的。因此,我课题组成员以制定课程考核方案要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应教学模式,关注教学产品,对课程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考核评价,以考促改,以考促学的思路,提出了适应于规划设计类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考核评价方案。
一、课程考核分类考评
教学模式是根据应用性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确定的,课程考试应与教学模式相适应,同时,教学过程形成的“教学产品”也充分体现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应针对不同模式的课程分类考评,并将“教学产品”作为考核学生能力与素质的重要依据。经过课程的改革实践,我院将目前开设的课程分为二种进程五个类型。二种进程一是全程理实一体化进程,二是阶段性理实一体化进程;五个类型课程:A、生产经营类,包括种苗及花卉生产、植物栽培养护、森林经营、森林造林等课程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B、规划设计类,包括室内外景观规划设计,家具、装饰、配饰等产品设计,图形图象制作,网页制作,动漫作品制作,花艺、雕刻等手工绘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课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C、加工制造类,包括家具及木质配件生产加工、建筑主体及装饰施工、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工程测量测绘、工程机械使用与保养等课程及与之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公共课。D、服务管理类,包括酒店、旅行社、家政企业服务与管理等课程。E、其他类,公共课及不能划分到上述四种类型的课程。五种类型不同进程的课程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产品”分析,《网站制作》课程属于我院全程理实一体化进程中的B类,即规划设计类,该类课程操作性强,平时学习过程突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考核以平时课堂表现、教学项目、教学产品的完成情况为主,期末考试为辅助的形式,具体比例如下:平时考评70分;过程考评30分;教学项目考评20分;教学产品考评40分。期末考评30分:考核网站制作综合操作能力。平时考核重点是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教学产品(是指职业化的按企业产品标准,在教学过程生产的产品)考评是通过产品规模、质量、效益重点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期末考试100分钟,重点考核课程中涉及职业工作的客观规律、工作原则等关键理论知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考试形式根据课程目标需要确定。
二、考核内容与比例
1.平时考评。过程考评占30分,其中工作安全占1分,说明:课堂中无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得1分,未遵守操作规范,有设备损坏或人身伤害得0分,若违反操作规范3次以上或造成重大人身伤害的,总成绩记为0分。工作纪律占4分,说明:上满全部课时,无缺席现象得4分,缺席一次扣1分,缺课时数超过5%得0分,缺课时数超过总学时的30%,总成绩记为0分。合作能力占5分,说明:组员互相打分,取平均分。教学项目考评占20分,说明:按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分数。考核项目一,制作木材工程系首页(10分),考核项目二,制作家政系首页(10分)。教学产品考评占40分,说明:课上产品占30分,课下产品占10分。其中课上产品为制作学院门户网站,课下产品为制作个人主页。
2.期末考评。期末考核网站制作关键知识点由题库抽题。
三、考试方案框架
1.考试安排。(1)平时教学项目考试安排。考核项目一:利用Dreamweaver制作木材工程学院主页,占10分,学生独立完成,考试时间为4学时,地点要求配有DW、PS软件、IE6.0以上和firefox浏览器的机房,评委为3人。考核项目二:利用div+css制作家政系主页,占10分,学生独立完成,考试时间为6学时,地点要求配有DW、PS软件、IE6.0以上和firefox浏览器的机房,评委为3人。考核结束后,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所作试题答案,任课教师根据标准答案给出相应分数。
(2)教学产品考评安排。产品一:我院门户网站的制作,占30分;产品二:个人网站的制作,占10分。教学产品考评利用4学时时间完成,需要学生展示产品,并用ppt讲解产品的制作过程,采用的技术要点,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教师按照下表给出分数。
(3)关键理论知识考试安排。关键理论一:网站平台建设与管理,占15分;关键理论二:网站开发标准与规范,占20分;关键理论三:Html基础知识,占25分;关键理论四:Dreamweaver基础知识,占25分;关键理论五:ASP基础知识,占15分。闭卷考试,学生采用上机抽题的方式考核知识点(100分)。期末成绩按照考试成绩乘以30%计算。
考试时需安排两名监考教师并提供能上网的机房,理论考试我们建设了考试资源库(选择题和填空题),期末考试试题从中抽取。
2.考核项目选择依据及评分标准。我们将《网站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3部分:利用Dreamwerver制作网站,利用Div+Css制作网站,ASP技术。其中利用Dreamwerver制作网站占总学时的30%,利用Div+Css制作网站占总学时的60%,ASP技术占总学时的10%。从以上教学时数的比例来看,利用Dreamwerver制作网站和利用Div+Css制作网站这两部分是重点部分,因此我们分别选取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最后一次课作为教学考核项目,具体的评分标准为:考核项目一:建立站点,占1分;利用表格布局,占2分;插入banner,占1分;插入导航,占2分;插入列表项,占1分;插入表单,占1分;制作滚动字幕效果,占1分;制作不规则漂浮广告效果,占1分。考核项目二:建立站点,占1分;切图,占1分;利用div+CSS布局,占1分;插入banner,占1分;插入透明flash,占1分;插入导航,占1分;插入列表项,占1分;制作滚动图片效果,占1分;制作图片交替出现效果,占1分;简化代码,占1分。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属于专业技能课,是高等专科院校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组织及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连锁店的开发与设计有别于一般企业。《连锁店开发与设计》主要涉及了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绩效考评和员工培训等相关的知识。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共64学时。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同国内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2.在引进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同全国连锁企业的现状相结合。3.使本教材尽可能适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操作技能与方法。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中专业技能领域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现代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倡导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广州工商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是在计算机基础、连锁经营管理实务、商品学、配送中心管理、门店营运与管理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与后续课程如商品采购、门店营运、物流配送、财务管理紧密联系。
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是以门店开发与设计为研究对象,介绍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商圈调查与选址、企业形象与店面设计、卖场内部设计、商品陈列、开业设计的一门实用性专业课程。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有关的基本知识概念、理论,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门店开发设计,为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技术支撑,更为培养学生今后具备从事商圈调查、选址、门店
CIS
设计、店内、外布局设计、商品陈列、门店开业推广设计等工作的实际能力而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尽可能融入当前连锁行业的需求和最新变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职业情境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选取了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劳动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8个模块15个项目53个任务,辅以课外阅读、课堂训练与测评,内容新颖、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并在每个项目(任务)后,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项目和任务。
曹静主编的这本《连锁店开发与设计》吸纳了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连锁店开发的战略、商圈调查、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特点、店铺投资、开业、店面店内设计和设备选择等。本教材共分九章,章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介绍连锁企业经营战略的内涵、常见的开店战略和开店计划;第二章商圈调查,介绍商圈的概念、调查及设定方法和GIS在选址中的应用;第三章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介绍百货商店、专卖店、购物中心和商业街的选址及规划要点;第四章店铺投资分析,介绍连锁店的投资项目、投资评估和大型商铺的投资分析;第五章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介绍店铺租赁洽谈、合同和招商工作模式;第六章店铺开业,介绍开业计划的制定、协调、实施与营销策划;第七章店铺外观设计,介绍连锁店的店名、店标设计、出入口设计、招牌与橱窗设计和停车场与楼梯设计;第八章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介绍店内布局的原则、要素和不同业态的布局形式,以及灯光、色彩、音响、气味等环境设计的要求;第九章连锁店设施与设备,介绍连锁店常用的陈列仓储设备、标识、待客、防损、收货设备和节能、消防设备等。
《连锁店开发与设计》是“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连锁经营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085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也是“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教改课题”成果,适合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适合流通业人士阅读。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按照连锁经营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以连锁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依据连锁超市店铺拓展、布局及陈列工作领域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同时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依由简单到复杂整合、序化工作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课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有机结合。注重在每一个工作任务、每一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市场调研与职业岗位分析,以连锁企业的完整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科学选择项目,实施项目教学分为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考核三部分。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学生就业的连锁店、加盟店及创业店铺的店长为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现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连锁企业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实践性较强,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在于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论;2.理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备以及人力资源规划(难点);3.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工作分析,懂得如何进行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重点);4.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资源绩效
考评、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难点、重点);5.掌握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基础知识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等。
2.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3.实践操作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讲述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部分有实训课解决,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
项目实训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与人沟通的综合能力,而且便于教师在项目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和汇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课堂的理论性教学。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高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力争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识考核、能力测评与过程考核三项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40%。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八个模块,分别是:
(1)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配置;
(4)人力资源培训;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激励;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第一章 连锁企业店铺开发战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企业经营战略概述
1
第二节 连锁企业开店战略
1
第三节 连锁企业开店计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二章 商圈调查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节 商圈概述
第二节 商圈调查及设定
1
第三节 店址选择与GIS
2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三章 不同零售形式的规划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百货商场
第二节 专卖店
1
第三节 购物中心
第四节 商业街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四章 店铺投资分析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投资项目
第二节 连锁店投资评估
第三节 大型商铺投资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五章 店铺租赁与招商管理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租赁
1
第二节 招商管理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六章 店铺开业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制订
1
第二节 店铺开业计划的协调与实施
1
第三节 开业活动的营销策划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七章 店铺外观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名和店标设计
1
第二节 出入口设计
1
第三节 招牌与橱窗设计
1
第四节 停车场与楼梯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八章 店内布局与环境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店内布局设计
2
第二节 店内环境设计
1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第九章 连锁店设施与设备
2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第一节 连锁店常用设备概述
第二节 连锁店陈列、仓储设备和生产加工设备
第三节 标识、待客和防损、收货设备
第四节 节能减排、消杀、卫生和消防设备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实践应用
附录1 超市购物环境(GB/T 23650—2009)
附录2 城市商业网点条例(征求意见稿)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3.考核方式
过程化考核(60%,其中包括态度评价、技能评价、团队合作、完成情况评价)
在学习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和先进经验,每位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本项考核完成的时间预计为第12-15教学周。
评分方式:能力考核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施路径、评估调整、职业道德等方面。
(2)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30分)
要基本体现人职匹配的思路,目标确定和路径设计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环境实际,不主观臆想,科学合理。
(3)职业规划设计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规划,分析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0分)
作品逻辑清晰、组织合理,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5分)
创意新颖,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
文如其人,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该阶段是实施中的重点,计划确定后学生需通过各种途径完成项目。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方面对学生会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做好理论知识的梳理,另一方面为项目评价做准备。课程的实训项目内容及目标如表1所示。
表1课程实训项目内容
名称
内容
目标
实训项目
1
投资可行性报告的分析
引入案例深入剖析,撰写投资可行性报告
实训项目
2
编制商圈分析报告
掌握商圈相关知识,会区分商圈,撰写分析报告
实训项目
3
实践选址
某预设连锁门店的选址策略
实训项目
4
店标及店铺招牌设计
设计店标及招牌
实训项目
5
比较沃尔玛与家乐福卖场设计不同
卖场内部布局调研
实训项目
6
设计门店的
7Y6
设计所选门店的
7Y6
(一)
项目任务分配
由组长分工,制定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积极探索和解决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按时完成规定工作任务。该步骤着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
项目计划制定
按照各个项目小组划分,制定出各个小组的项目计划,这里又具体包括了完成项目的方法选定、实施项目的步骤、时间控制和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每个小组至少需要拟定好两套通过成员共同沟通讨论后的方案。在项目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以确保其都能掌握到重要的知识,因为分工的不同,角色的不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在自己的部分中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
(三)
项目计划落实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是项目计划的落实。在此阶段中,学生在拟定好计划之后,老师需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去,以确保计划顺利落实。在课堂知识的教学中,老师仅仅是引导者,老师通过讲授、情景模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引发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独立性思考,以便更好的促进项目任务的完成。
(四)
项目成果展示
以PPT的方式向全班介绍项目的完成情况。通过展示,提高学生参与项目化教学的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展示后要求小组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其他小组根据其讲解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之后是教师点评,教师在点评中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比较各组的优劣。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过程考核总成绩:考勤×30%+作业完成×40%+课堂表现×30%
2.考核内容
(1)考勤情况;
(2)课程作业成绩;
(3)课堂表现。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50分,基础分25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50分)
(1)
考勤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每次扣分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学期旷课超3次,本项成绩为0;学期旷课超五次,过程考核成绩为0。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业完成创意新、质量佳者设A+等次,学期作业获A+2次以上,本项成绩为满分。
(3)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四、“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项目教学的考核
根据项目特点,建立演、练、考、评结合的考核模式,共三方面。
一是过程考核分,约占20%,主要是考察学生日常课堂表现情况,建立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团队分工协作,强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
二是项目成果分,约占30%,主要是根据各小组的PPT成果展示,采取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群体评议等方式对各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组长还要对成员的项目任务工作贡献情况评分。
三是期末卷面分,占总成绩50%,从而发挥考试的导向和检验作用,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的衔接。
审
核
意
见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是对中小零售企业、大型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的、以培养学生门店营运管理能力为目标而设置的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熟悉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各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要求,掌握理货、收银、盘点等技能,初步具备门店经营定位、商品结构确定、卖场布局、商品采购、商品陈列、商品促销等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为今后从事门店营运高层管理工作奠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它要以管理学课程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为学生学习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顶岗就业及职业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主要有十三个项目,分别是: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概述、连锁企业门店的卖场布局、连锁企业门店的商品陈列、连锁企业门店进货与存货作业管理、连锁企业门店理货与补货作业管理、连锁企业门店商品盘点作业管理、连锁企业门店防损管理、连锁企业门店店长、收银作业管理、顾客服务、门店安全管理、门店促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连锁企业门店经营绩效分析。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门店运营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连锁企业运营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连锁门店运营管理专门人才,以适应市场对连锁门店管理人才的需求。
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门店理货、收银、盘点的标准化营运作业;
2.能根据目标顾客群需求的变化进行门店经营定位;
3.能在学习情境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给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
4.能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能逐步发现问题,将项目做大,使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5.能进行商品结构调整,提高门店运营管理效率;
6.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卖场布局和商品陈列;
7.能进行门店商品促销安排,提高门店盈利水平。
知识目标
1.掌握连锁门店运营的基本内涵、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店长的作业化管理、卖场的规划与管理;
2.掌握营业现场的服务与管理、促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商品管理、防损与安全管理、连锁促销和顾客服务等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
3.明确连锁门店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相应的操作流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
素质目标
1.养成勤于动手和动脑的习惯;
2.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
4.善于与人沟通,积极合作意识的培养;
5.培养服务意识;
6.培养安全责任意识;
7.培养创新意识。
课程考核方案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平时成绩、能力测评与期末考试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课程总成绩=知识考核(50%)+能力考核(30%)+过程考核(20%)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十三个项目,分别是:
(一)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概述
(二)连锁企业门店的卖场布局
(三)连锁企业门店的商品陈列
(四)连锁企业门店进货与存货作业管理
(五)连锁企业门店理货与补货作业管理
(六)连锁企业门店商品盘点作业管理
(七)连锁企业门店防损管理
(八)连锁企业门店店长
(九)收银作业管理
(十)顾客服务
(十一)门店安全管理
(十二)门店促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十三)连锁企业门店经营绩效分析
3.考核方式
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笔试,闭卷。本课程期末理论考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题型有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核专业核心课程常用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为主)、多项选择(主要以方法理论知识点为主)、简答题、论述题等。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模拟情景门店运营管理手册。
3.考核方式
在学习了基本概念、商品管理、营运管理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的先进经验,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成立策划团队、完成门店运营管理手册,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
评分方式: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每组派一个代表对各组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模拟情景介绍。A、全面具体(10分)B、基本全面(6分)C、不全面(3分)
2、商品管理。A、详细(30分)B、一般(20分)C、模糊(10分)
3、岗位职责。A、非常合理(40分)B、基本合理(30分)C、不合理(20分)
4、绩效分析。A、详细分析(20分)B、概述分析(10分)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
2.考核内容
(1)平时成绩
(2)课程作业成绩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20分,基础分10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20分)
(1)
平时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
审
核
意
见
1.
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
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在我院推广已有几年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考核方案的制订是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项目化教学考核方案的设定为例,提出了结合项目特点、学生参与评价、个人与团队考核相结合、兼顾教学过程监控的考核方案,希望对热衷于项目化教学的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一、成绩构成总表设计
项目完成评定成绩构成总表
说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评委,学生评委不对本组评分
二、针对项目特点设定评分标准
每个项目的实施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不同的项目可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
1.承保项目
2.定损项目
定损项目评分标准
3.理赔项目
理赔项目评分标准
三、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组长考核组员评分标准
组长考核组员评分表
个人得分计算说明:
1.小组项目得分=学生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评分的平均分*50%+老师根据评分标准评分*50%;
2.小组成员所得总分=小组项目得分*小组人数;
3.小组成员个人得分由组长根据成员在团队表现评分,但每个成员得分总和=小组成员所得总分。
通过以上方案可知:要想得高分,团队要表现好,个人也要表现好。此方案将个人与团队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学生参与课堂点评
课堂点评评分表
本表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使用,每一位学生随时可能被抽到对其他组的表现给予评价,评价的准确度与个人的得分一致,要得高分就要评价准确,要评价准确就要求学生上课时聚精会神、积极参与。
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以上考核方案,纵向贯穿于每个项目、每节课,横向覆盖了每个团队、每个学生,而且学生参与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Vol 18,(5),(10).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兽医药理学考核方式策略兽 医药理学是学习兽药及相关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为临床学生学习新兽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基本理论,也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的桥梁。它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兽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
1考核形式
将考核分为两种: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种形式。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1.1 形成性考核
目的是本着从课程的自身特点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考核和管理,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再将形成性考核内容分成四步来进行。
1.1.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内容
课堂回答问题占20%。通过上课前提问记分,督促学生课下认真复习,每人至少采分2次,取其平均分记入成绩。
1.1.3第三次形成性考核内容
撰写论文或案例分析占20%。考察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1.1.4第四次形成性考核内容
学习心得占20%。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文字水准及学习收获,考察学生一学期来对本门课程的体会及信息量的收集。
1.2终结性考试
2主讲教师职责及要求
2.1主讲教师要按本课程实施细则的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务,并收回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
2.2主讲教师需按时评阅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并要有批语、批注和成绩评定,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本人。
2.3主讲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及讨论。
2.4主讲教师如发现有抄袭、代作、复制等非学生本人独立完成的现象,学生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可视情节轻重按0分或违纪处理。
2.5主讲教师填写完《形成性考核学生成绩记录表》,经签字认定后,成绩要上
交到教务管理部门。
2.6主讲教师学期末要对形成性考核情况进行认真总结,若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教务管理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
3成绩记载与管理
本课程的综合成绩应采取以下方法记载:
3.1形成性考核成绩由主讲教师评定,要客观、公正、准确。成绩一经评定,不得随意改动。
3.2各种形成性考核成绩均按百分制记录。
3.3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计算方法要全统一,采取以下记算方式:
X=∑(xi×λi)
X——学生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成绩
xi——第i项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
λi——第i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百分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29-03
目前,改革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等整体特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仅限于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完善,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对此,加强学生课程考核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有效的过程控制和考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态度,提高专业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协同学习、顾全大局、讲究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良好的课程考核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职业性,还可以引领课程内容、模式、方法的改革。
“寓赛于学”的形成性考核的背景及内涵
目前,高职课程考核大都重理论、轻实践,重卷面考试、轻实际操作,重终结性考核、轻过程评价。这样的考核观念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力很难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无法客观评价和验证学生是否真正具有胜任职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形成性考核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评价,根据绩效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寓赛于学”的形成性考核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中融入专业技能竞赛,既能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又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获奖带来的荣誉感、成就感,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对落后学生也是一种有力的鞭策,督促他们查找问题、努力学习。
“寓赛于学”的形成性考核遵循的原则
以职业能力目标考核为主,以知识目标考核为辅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的高职教育来说,一定要摆正“应会”、“应知”和“创新”的位置。课程考核评价方案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对职业能力目标的考核,即围绕职业能力目标来设计考核项目、内容、标准和分值比例。例如,对《动态网站设计制作与维护》课程采取了工作过程项目化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设计并制作动态班级网站,并将总项目分为5个子项目,分别为规划网站、环境的搭建与调试、主页的设计与制作、分支页的设计与制作、网站的测试与维护,每个子项目又细分为多个模块。考核重点放在能体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各个子项目的操作上。课程最后阶段安排“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的技能竞赛,邀请学生和教师作为评委,综合体现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此,考核不应将知识目标摆在首位,应放在辅助地位,并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有机地融入职业能力考核之中。
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以卷面考核为辅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指导思想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以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学生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客观评价和验证其是否真正具有胜任职业岗位、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课程考核必须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学习,增强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会职业环境、职业工作岗位要求、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引入竞争机制,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传统的形成性考核以固定项目内容和要求为主,以教师考核为主要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寓赛于学”的形成性考核需引入竞争机制,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教师根据课程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竞赛计划,将竞赛项目与职业能力和企业项目融合,邀请学生和其他教师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体现考核的公开、公正、公平。
引入能力证据,促进技能考证和社会实践 所谓能力证据,指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参加社会职业活动的经历、取得的成果以及结合课程学习考取的相关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高职课程考核必须重视将能力证据引入考核体系,根据真实、相关的原则予以合理的分数比值。
“寓赛于学”形成性考核方案的构建
以下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说明高职课程“寓赛于学”的形成性考核方案的构建思路。考核分为平时考核、项目考核、技能竞赛、能力证据四部分,四部分成绩都以百分制计算。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由教师在学期初设计好该课程的考核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单元项目数、具体单元项目内容、每个项目的权重、平时表现、技能竞赛、能力证据等考核内容。见表1。
“寓赛于学”形成性考核方案的实施
“寓赛于学”形成性考核实施过程中应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各种情况作详细的原始记录,并由量化统计分析得出最后的成绩,总评成绩为:平时表现最终成绩×30%+项目最终成绩×50%+技能竞赛成绩×20%+能力证据(加分)。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根据教学手册记录的考勤、作业、上课表现(含课堂提问和“小老师”角色的加分)等多项记录评分,采取百分制计分法。平时最终成绩为:∑每课次平时表现成绩÷总课次。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态度、作品质量、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给予评分。项目最终成绩为:∑各子项目(任务)成绩÷n(其中n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项目数量)。以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为例,见表2。
技能/设计竞赛 在学习和掌握课程技能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参加校、市、省等各类与课程有关的竞赛,通过实践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参加“健雄杯”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全国软件技术设计大赛、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可将技能竞赛分为两类:一类是知识和技能竞赛,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水平;一类是项目设计类大赛,主要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技能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通过各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见表3。
能力证据 结合本课程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型的社会职业活动,通过行业企业技能服务、产品设计、技能考证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凸显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见表4。
课程最终成绩汇总 根据以上表现、项目、技能/设计竞赛、能力证据的考核,给出学生最终成绩计算表,见表5。
结语
开展“寓赛于学”的形成性考核方案,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不但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需求、学习行为的导向和调动作用,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核,更适合形成性课程考核。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79-03
大学教育的水平不仅取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条件、教师水平等,还有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有着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教与学行为的生机勃勃的教学过程[1]。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能够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因此过程性考核对于课程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课程教学的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进行了有效探索,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为此,学校建设了三套不同的信息系统,为实现过程性考核提供技术支持。
一、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讲授型课堂居多
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型,师生互动性少,学生学习能动性不足,普遍存在到课率低、学生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2.大课堂
大课堂教学人数多,为组织好教学,教师不得不耗费更多精力用于学生考勤、请假及到课率的测算,在作业布置、收发及纸质形式的过程性评价中,存在批阅作业,组织考试、阅卷、统分工作繁杂、周期长的问题,同时给教师带来更多的工作负担。
3.目标性考核为主
课程考核主要以目标性考核(期末考试)为主,最终的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大,一般70-80%。平时成绩和期中考试20-30%。而平时成绩的给分,因学生众多,教师主观随意性过大,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依据,主要依据教师的主观评价,缺乏透明性,导致学生对课程平时成绩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有部分课程为规避这种不公平性,完全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课程考核成绩,从而更造成了评价的单一性。
由于以上各种问题突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有效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在这种无效控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对教学不满意,产生厌学的情绪,为应对期末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得不考前突击,死记硬背,无法真正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的目标。
为确保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国药科大学提出了“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策略。
二、基于信息技术系统的教学过程性考核模式
为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营造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标,在加强课堂“过程性考核”的实施中,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中国药科大学设计、开发、建设了三套系统,即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如图1所示。
在过程性考核思想的指导下,其技术支持包括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课堂互动考核APP、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条件,选择图1所示的三个系统中任意一个,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出题,学生登录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答题结束后,系统自动判分,并自动统计得分情况;教师通过这个结果,能轻松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及时将答题情况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知识点讲解,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进度、方法等,提高课堂效率。
师生的交互过程以信息技术系统为支撑,学生的答题、得分情况,分数统计等信息由系统自动保存,作为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量化记录,并且可依据课程的发展变化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考核成绩进行权重设置。此模式可应用于所有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随堂测试、阶段性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等)等的过程性记录。
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该系统的引入优化了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并使课程的过程性考核简单易行。同时,记录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可控性,规范了学习行为,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三、三种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介绍
1.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
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s,简称CRS)199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在其教学过程中最早应用,借用计算机投票系统组织大班教学,及时了解学习反馈[2]。该系统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快速收集每个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或者问题测试的反馈结果,极大地提升了课堂互动及过程性考核的效果,系统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得分情况。2008年以后,这种新型的设备及教学模式在美国高校及世界著名高校迅速得到普及。国内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也相继引入该类型的系统应用于课堂教学。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由学生终端、数据采集基站、教师多媒体电脑等设备组成。教师在教师机上安装互动软件,该软件是基于PPT的一个插件,通过PPT软件进行各种题型的设计,课堂上教师播放PPT,并开启互动,学生通过终端选择答案完成答题反馈。结束之后,系统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及时展现在PPT上,实现及时反馈,学生的成绩由系统记录并可以导出保存。通过该系统收集的反馈结果,教师可以实时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及重点,提升教学效果。
系统优点:基于近距离无线技术的通信方式,学生终端与基站进行通信,只要有一台电脑、一个基站、学生终端就可以随时组建系统,不依赖于互联网,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教学环境。整个互动反馈(答题)过程能够迅速、实时、直观的展示,过程和结果能直接通过PPT展示给学生。
系统缺点:每个学生必须人手一个学生用终端,增加了学生的费用负担;另外对终端的管理、ID分配及发放比较麻烦,必须要将终端ID与学生学号一一做好对应,学生容易遗失;接收反馈的范围仅限于基站覆盖范围之内等。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课堂点名、随堂考试、随堂调查、发起对教师的评教等功能。
2.课堂互动考核APP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校园WIFI的开放,教师教学的课堂纪律也随之发生变化,经常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状况,教师除了在提高自己讲课的生动性上下功夫,就只能对学生下禁令,但是“堵”起不了作用。对于此种现象,宜疏不宜堵,基于此,中国药科大学通过对“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工作原理的深入分析,开发了基于无线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课堂互动考核APP系统。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课堂互动考核APP的功能实现上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基本一致。该系统基于Internet,由学生端APP、教师端APP、数据库服务器、后台管理端组成。教师在后台管理端出题、组卷,进行考试时间、题目分值等设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手机APP中点击“开启考试”,系统生成随机密码,教师现场告知学生。学生登录手机APP中的考试模块答题,答完题后,输入随机密码提交考试。教师可设置按答题情况立即反馈到学生APP上,也可由教师课后批量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考试结束后,教师管理端自动统计学生的答题及得分情况。对于一门课程的多次考试,教师可以对每次测试设置权重,最后得出加权后的平时成绩。
系统优点:将在课堂上禁止学生玩手机改为疏导学生利用手机为教学过程性考核服务。该系统的课表数据、学生数据自动与教务系统同步,教师只需要在系统出题并做简单的设置,相对于课堂实时互动反馈系统,操作更简单。学生利用自己的手机,不需要单独购买终端,降低了使用的成本和管理成本。另外任意一个教学班以及教师自动组成一个即时交流群组,采用类似微信的交流模式,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和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实时交流讨论与答疑,不受课堂范围限制。
系统缺点:依赖于互联网或校园WIFI,学生必须都有智能手机能够安装APP。此系统还会造成一种“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假象,因此对教师关于此种模式的认知及课堂控制能力要求比较高,此外学校管理部门需要改变思想认识,对此类利用无线网络进行教学过程性考核的新模式进行规范。
系统应用情境:适合应用于基于智能手机的课堂点名、随堂测试、随堂调查、评教,课后师生实时交流讨论、答疑等。
3.网络考试(题库)系统
网络考试(题库)系统是基于课程题库的一套正规的考试系统,其考试模式与普通的集中安排考试接近,考试地点在学校机房。该系统的重点在于课程题库的建设,教师可在题库中建立数千道试题,可包括单选、多选、判断、配对,以及文字类型的主观的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型等题型。
系统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该系统基于校园网,主要在学校机房完成考试工作,由学生考试端、教师端、服务器等组成。教师收集大量的试题,根据课程章节建设好题库。针对某一次考试,教师建立考试方案,对考试时间、批次、安全控制(禁止学生在考试期间打开某些软件如浏览器、QQ等)、抽卷规则等进行设置。创建组卷规则,包括题型、数量、分值、难易程度等。创建好规则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定数量的试卷,将此考试方案分配给课程相关的学生。考试过程中,学生屏幕为全屏状态,学生考试完成后提交试卷,对于客观题型,成绩及时评出。如果有主观题型,需要教师在电脑上通过管理端评分。评分结束后通过系统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导出各种成绩、试卷报表。
系统优点:基于课程题库的考试系统,题目丰富,可以组卷生成大量的试卷来确保每个学生的考试试题不一致性,杜绝舞弊行为;通过系统设置可以阻止学生用U盘,打开浏览器、QQ等软件,可以组织高要求的正规的阶段性考试,尤其对全校性的公共基础课程的统一过程性考核适用。系统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丰富的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表显示功能,能保留每个学生的答题试卷包并导出保存。
系统缺点:需要集中组织学生到机房考试,受机房数量限制,学生考试及教师操作均需要在电脑安装客户端。
系统应用情境:适用于课堂教学的阶段性考核(如周考、月考、期中考试)甚至期末考试,也适用于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作业题等。
四、结束语
中国药科大学针对课程考核引入了上述三套教学过程性考核信息系统,配合提高平时成绩与期中考试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的占比的策略,在推行加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课前预习、随堂、课后的全面考核,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其课程考核成绩不再是期末突击就能拿到高分,必须通过平时努力学习,认真听讲,才能有好的成绩;对于教师,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师进行过程性考核的动力。课程过程性考核力度的加强,必然形成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促进课堂交互教学,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