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4 13:05: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小老鼠教案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护绿行动和植树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的目的,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
二、活动目的
1.通过亲身参与,对绿色、低碳有一个充分的认知,让大家知道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提高全体学生的绿化意识。
2.通过此次活动,培养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习惯,更好地认识到绿色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规范自身日常行为,从而减少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三、活动主题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
四、活动时间
2021年3月11日至2021年3月15日
五、活动内容与活动安排
1.值周中队、红领巾广播社
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进行有关“植树节”知识的宣传,发出号召:“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2.具体活动安排
活动一:“小手添新绿”
(1)我为班级添绿:学生自愿带绿色植物进班级,进行养护,为班级增添一份绿色。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
活动时间:3月12日前
活动要求:班主任将班级“绿化角”横向拍1张照片发送至辅导员群。
(2)我为校园添绿:
各班级: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每班每天做好班级及公共区的卫生工作。
大队部、值日生: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清理垃圾锄草、施肥)等活动。
活动时间:3月12日
(3)我为家庭添绿:在自家房前屋后或家里栽种一些小树木,种植一些小盆景、绿植或者蔬菜等。
活动对象:全体队员、学生
活动时间:3月12日前(拍照发送至辅导员群)
活动二:“我与小树共成长”(活动对象:三、四年级各中队)
三、四年级以班级为单位的认养校园里的树木。队员们积极精心设计“认养卡”,内容包括:树名、认养中队、认养时间、对小树的成长愿景。完成后班级选择出制作最精美的一张由大队部组织把“认养卡”悬挂在树枝上,成为小树的“监护人”,照顾小树,与一起健康成长。
活动对象:三、四年级各中队
活动时间:3月12日之前完成
活动三:“绿我家园齐行动”(对象:五、六各中队)
说明:以下活动二选一完成
1.用自己的为环保出一份力,以“图”“画”结合的方式为爱护花草树木设计广告标语。(简洁大方、色彩鲜明)
2.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内容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 关植树节的活动”为主,要结合环境保护教育,大队将会进行优秀作品展示。
活动时间:3月15日之前
活动要求:每班至少提交一份作品。(交到各校区少先队广播室)
活动四:“我与小树有个约定”(对象:全校)
3月12日大课间学校大队部组织“植树节倡议”活动。由在室外跑操的班级参加,其他班级在室内通过班班通举行。
(1)大队委发起活动倡议。
(2)展板签名活动。(室外的班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使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要听取他人的发言,教师和学生都有表达和倾听的义务。”师生之间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灵的沟通,这点我在教学中深有体会。我曾听过一节我校一位数学老师上的“乘法应用题”,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辆旅游车最多可以容纳20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6辆车,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0×6=120(辆),也有学生列出:6×20=120(辆)。老师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20是多少”,老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其他学生也表示赞同。当老师正要出示下一题时,有个学生小声地说: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100人呢?老师听了,并没有放过这个容易破坏课堂秩序的声音,而是指名让这位学生站起来。师:“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自信地站了起来:“其实,我也没有太多的考虑,我只是想车子为什么一定要装满20人?少一点不是更安全吗?”此学生的话使其他学生把话题打开。师:“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接下来的课堂,学生讨论得非常精彩,得出的结论也是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我真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高兴,更为老师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并让学生说开来而喝彩。
教师在上课前都要进行教学设计,一般都经过了周密的考虑,主观上很努力地想尽各种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但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面对这些即时生成的发现和想法,教师应及时捕捉,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课本内容,让师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师生有更多的生活经验融入课堂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让单纯的“传递”与“接受”成为积极主动的“发现”与“建构”。下面是我在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中的片段:
师:请求出8和1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演算题目。
师: 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生齐答:40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能说出来大家分享吗?
生1:分别依次写出8和10的倍数,再依次找出他们的公共的倍数40、80、120……其中40是最小的一个,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满意地说:“说得很清楚”。
生2:我是用短除法,8和10都能整除2,8整除2得4,10整除2得5,用2乘以4再乘以5得40,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3:我是先依次写出8的倍数8、16、24、32、40、48、56……,再用8、16、24、32、40、48、56……除以10,能整除10的只有40、80……,其中40是最小的一个,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4:我的方法和他的刚好相反,我是先依次写出10的倍数10、20、30、40、50、60、70、80……,再用10、20、30、40、50、60、70、80……除以8,能整除8的只有40、80……,其中40是最小的一个,所以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生5:我用的是集合法找到40是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从以上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方法你们有何见解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求最小公倍数只学了以上这几种方法)
生1:一一列举法。
生2:短除法。
生3:集合法。
师:同学们真会取名字,那你们最喜欢那种方法?
生七嘴八舌:短除法。
……
张云(学生)缓缓举起手,老师,我还有种方法更简单(他慢吞吞地说)
师:我心一怔,还有方法,这个同学平时古灵精怪,不但爱想一些怪方法来解题,还爱插嘴。我也好奇他还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来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我从不打击学生爱动脑筋的积极性,更何况我的课堂都是注意以学生为主,尽量给学生说的机会,于是我就让他说。
生(张云):我都举例试了好多次,结果都是对的,就是用它们的乘积除以它们的差,刚好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这题用10乘以8得80再除以10减8的差2,就等于40。
师:这种方法是凑巧的还是你在哪本资料书上看到的?
生:是我一闪之间想到的。
师:你举的数字是哪些?
生:10和15,20和25。
师:板书计算:10×15=150,15-10=5,150÷5=30,20×25=500,25-20=5,500÷5=100,确实是对的。下课铃响了,我让学生下去再举例验证此种方法是否可行。并对学生说自己也要去试一试,下节课大家再一起来讨论。我激动地回到了办公室,但忙于备下节课的我并没有举例证明。当下节课我来到教室,发现教室里还在议论纷纷。
我用亲切的口气问同学们在讨论什么。生:我们举例验证刚才张云说的方法,是真的,可有的数字组合得不了,学生众说纷纭,听不清楚。
我进退两难,要接着讨论,就耽搁上新课的内容,如果讨论不出结果还会浪费时间。放弃讨论,不就是一个说话敷衍学生的老师吗?碍于自己的面子,我还是指名学生说。
生1:1和所有的数都不能用此方法。
生2: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和数的两个数也不能用此方法。
生3:倍数关系的两个数也不能用此方法。
(张云)生4:除了以上3中情况外,还要加上一种情况就是它们的积不能整除它们的差外,都能用此方法。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符合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均确诊为有心绞痛反复发作,常规心电图有心肌缺血性sT-T改变,全系2005年6月至2007年1月我院住院病人,年龄>60岁。随机分2组:联合组28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60~80岁,平均(70.2±6.2)岁,病程1~12年,平均(6.5±2.6)年,其中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对照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60~81岁,平均(70.4±5.4)岁,病程1年~13年,平均(6.2±3.2)年,其中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16侧,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心肌梗死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2组均常规应用治疗心绞痛药物(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及他丁类降脂药等)治疗,联合组用疏血通注射液1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瑞安吉10g(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30 min滴完,1次/d,20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lO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1次/d,20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观察2组每天用药前后的心率、心律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观察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及血、尿常规的情况。心电图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改善50%或T波变直立为有效,未达的到上述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问分析采用t及x(H2)检验。
2 结果
2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见表1,心电图改善情况见表
2.2 组均未见毒不良反应。表1 2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疏血通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具
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是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从憧憬美好未来的大学生到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辛勤奉献的幼儿教师;从毫无教学经验的毕业生到有经验的教师。理想与坚持让我离梦想越来越近,园本教研的锻炼让我一次次接受教学的历练,在教研活动中不断进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一、一次教研中发现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承担了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幼儿教育集团第三幼儿园园本教研验收中的教学活动展示。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准备这次的教学展示,我一次又一次地试教,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案,一句又一句地调整教师引导语。
本次选择的是一个大班歌唱活动《老鼠画猫》,在生活中孩子们都知道老鼠是最害怕猫的,但是在我们的歌曲中,小老鼠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大猫画成了不能抓老鼠的猫。由于歌曲与生活的真实现象有了颠倒,再加上歌曲的滑音和说白的处理使歌曲稚气十足、诙谐有趣,孩子们通过学习能够神气地表现小老鼠幽默诙谐的样子,通过谈话活动、形象的图谱和有趣的表演的形式,孩子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虽然有点紧张,但是还是把握基本环节。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孩子学会了歌曲。幼儿在装扮后俨然一群活泼、诙谐、有趣的小老鼠,学着歌曲中的小老鼠神气得意地画猫。在说说、唱唱、演演、画画中,看似热闹的教学活动,却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及专家建设性的指导。
1.自我反思
在我的第一次音乐教学活动《老鼠画猫》中,我保持了较好的教态和亲切的笑容。但我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每个环节的教学引导语、小结语都不是特别好,对于孩子的回应不够。在活动中,老师往往会担心孩子的回答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便会告知孩子,导致教师说得多,孩子说得少的情况。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没有充分地思考,也没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其实这是教师对自己的不相信,也是对孩子的不相信。我反思后发现,要是在活动前能很好地与孩子互动,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做好适当的经验铺垫,在活动中注重自己的提问和引导语,是完全可以达到活动目标的。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孩子先说,再进行适当引导,最后教师小结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同时对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是一定的考验。
2.同伴互助
集体的智慧无限大。在活动后,同事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研讨,年轻教师忙着发现问题,骨干教师帮着解决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让我的教学活动尽善尽美。
(1)活动可以更加生动、富有童趣——既然有小老鼠画猫的故事,那就将故事形式贯穿始终,给整个活动赋予生动的故事情境。
(2)演唱形式比较单一——可以丰富演唱形式,如小组唱、分男女生唱、幼儿领唱、轮唱等多种形式。
(3)进行作品展示——布置一面展示墙,将幼儿的作品最后进行展示,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3.专家引领
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与建议。第一次试教,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副园长给予了许多有帮助的建议和调整方案。
(1)活动效果主要是看孩子的表现。在活动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很好地利用师生互动,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检验孩子是否学会,将重点落到孩子的表现上。
(2)活动中的教具、道具,都应该为活动增添色彩并起到帮助。教具、道具既然是为了歌曲表演,可以尽可能地选用色彩鲜艳的、滑稽、生动的道具,增添舞台效果。
(3)在活动中要注重整合的教育。教师要提高教学整合意识,很好地整合语言、美术、科学,在活动中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让幼儿知道猫的胡须有什么作用,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想法,等等。
二、二次教研中调整方案——在实践中学习、探索
带着一次教研后的“自我反思”,同事的“同伴互助”,副园长的“专业引领”,我对本次音乐活动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与调整,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到活动延伸,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思考,反复推敲,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虚心学习,鼓足勇气,进行了第二次教研。
1.自我评价
同事、专家的评价及建议,在活动中给予了许多的帮助,从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看得出成效比较明显。
做得好的方面:
(1)在活动中注重了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主动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关注个别孩子的表现。
(2)注重了引导语、小结语的语言表达,对孩子回答的回应做到了从多维度表扬和鼓励。
(3)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在活动过程中随机应变,调整好心态。
(4)教态自然大方,整个教学状态比较放松,亲和力十足。
需要改进的方面:
(1)教学活动的准备可以更加充分,在活动前可以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经验铺垫,了解小猫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观察、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等等。
(2)在创编环节,可以提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引导幼儿进行同伴学习,更加生动地表现小老鼠在画猫时俏皮滑稽的表情和动作。
2.同伴建议
(1)发声练习还欠打开——在音乐活动前的练声是为了保护幼儿嗓子及声带,教师在引导发声的时候应该尽量考虑结合本首歌曲的歌词与曲调,设计练声环节。
(2)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在活动中,教师的语速有点快,需要稍微放慢速度,尤其是讲解、小结的时候一定要慢,要表达清楚。
3.专家指导
专家对我的活动进行了细致点评与具体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1)活动要富有挑战性。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孩子带着挑战去接受、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到挑战和成功的喜悦。
(2)教学中的经验迁移。教师在教授学习内容的同时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孩子情感的熏陶与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活动最后可以引发幼儿思考:如果不想被打败应该怎么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打败猫?
(3)教师自身要投入。艺术活动要求教师自己要投入,要用十二分的热情和爱心带动孩子,要提高教师自身鉴赏歌曲的能力与品位,在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声音、动作、表情尽善尽美地表现音乐作品。
三、三次教研中凸显佳效——破茧成蝶促成长
如同想要挣脱厚茧的蚕,在努力挣扎和奋进后终于打破束缚,见到光明,化身美丽蝴蝶,展翅飞翔在一望无际的蓝天里。在同事的帮助和专家的建议下,经过两次教案的修改与调整,我鼓足勇气,带着满满的自信,带着大家的期许,带着可爱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的园本教研示范课的课堂,在一次次挫败、一次次累积经验的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能力上的提升,还有对教学动态的了解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更增添了我对教学的热情,对学习的渴望,对探究的欲望,对成长的期望。
1.自我调整
(1)活动难点的修改——在两次试教之后,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学习状态对本次活动的难点进行了微调,将尝试创编小老鼠诙谐幽默滑稽的动作修改为尝试用表情、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滑稽可爱。
(2)教学策略的调整——在专家指导后,我思考着如何才能在教学中让孩子觉得活动富有挑战的同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我觉得调动孩子的已有经验去探索自己未知的知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应该能给他们带来成功的体验。抓住这点,我对本活动的教学环节进行了适当调整,让活动更加富有挑战性。
(3)教学评价多样化。——在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样化、多元素、多方位的,对于孩子的回答,教师给予了更多积极、肯定的回应,同时从孩子的词汇、表达、想法、表现等多维度进行了评价,而不是单一地重复他们的回答。
2.同伴点评
(1)发声练习很到位——教师能够很好地将故事情境与发声练习相结合,让孩子以唱歌比赛的形式,用歌声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看得出他们在活动开始就表现出很好的参与性,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教师能随机应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活动中教师能够在幼儿发现问题时进行临时的调整,让幼儿先帮助自己的同伴解决问题,教师再进行梳理和小结。
3.专业引领
在三次教研活动后,专家的专业引领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1)用爱筑造学习天堂。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心、耐心、责任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热爱孩子,用十二分的爱心去呵护孩子的老师才是优秀的幼师。在活动中教师甜美的笑容打动了孩子、打动了家长、打动了大家,我们都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们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我们一起看到教师用爱筑造的学习天堂。
(2)把看不见的音乐变成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音乐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快乐的体验。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运用了音画转换法、角色探究法、唱想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将看不见的音乐变成了看得见的音乐,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园本教研,促我成长
1.园本教研教我发现问题
“一课三研”的园本教研让我在每一次教学中发现问题,虽然是同样一堂活动课,在每次教研后都有新的感受与发现,关注的问题不同,落脚点不同,对自己的教学要求与期望也就不同。现在,我也利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问题与闪光点,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及亮点。
2.园本教研让我学会反思
三次教研活动,三次自我反思。园本教研让我学会了反思,及时发现了问题。只有反思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会有改进的想法和动力,才会不断激励自己向前进。在现在的教学中,我做到每堂活动课都有反思,总结优点,反思不足,及时改进。
3.园本教研让我虚心学习
集体的智慧擦出知识的火花。通过三次教研活动,我真正体会到同伴互助的重要性,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是大家给予了我帮助,让我很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进行调整。专家引领我走向了更高的层次,让我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自己,也传递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让我更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例如:每次在设计新的教学活动时,我都会记起那句“活动要富有挑战性”,我就会更加注重孩子知识经验的调动与培养。
4.园本教研促我专业成长
再好的理论只有投入实践才会收到成效。在园本教研的学习、探索、反思和成长的道路上,我感受到了专业成长。在活动中,我更加注重对孩子的评价。例如:在社会活动《地球妈妈》中,我在每次提问后都会及时提醒自己“教师评价要多样化”,我会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你是个知识渊博的小男孩”“你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爱护地球妈妈”“你的语言表达真完整”等不同的语言评价幼儿的回答。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与提升,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也逐渐提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我从未放弃。我坚信,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勤勤恳恳学好每一天,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我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将园本教研坚持到底,让园本教研成为促进自我教学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梯。
参考文献:
[1]于小霞.行走在园本教研的路上[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2]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周 蕖,等译.天津:天津出版社,2000.
[5]何桂香.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教师必读[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9.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91-001
在《指南》学习的背景下,倡导幼儿“主动学习”已然成为幼儿教育的主流趋势,教师要关注如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更多地提供幼儿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我结合小班音乐《有趣的猫鼠游戏》谈谈如何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课程、创设生动趣味的游戏情境、有层次地启发引导,从而积极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用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艺术素养。
一、设置生活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偶然间翻阅《从头到脚玩音乐》,发现这是一套极具价值的音乐素材书,这套书中有着新鲜的教学元素,通过反复研读,并且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兴趣特点,他们更偏向于喜欢一些情境性的游戏,猫和老鼠又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动物形象,一切熟悉的、生活的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所以其中《猫和老鼠》的主题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便萌发了本次教学《有趣的猫鼠游戏》的设计灵感。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游戏的主动性,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对教案的再三斟酌,充分考虑教具的有效使用,指偶小老鼠、头饰小猫的出示及时为角色进入做好铺垫;香肠的投放让幼儿的游戏更具生活性、真实性;游戏过程中场景的添置让游戏更富有挑战性。
二、创设游戏情境,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情境教学能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面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观,教师要善于创境激趣,以趣激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主探索获得新知,那么如何创设游戏情境,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对教师来说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堂好的音乐教学活动,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带领孩子们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环环紧扣,引人入胜。本次活动我将游戏情境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导入环节:小老鼠的香肠被小猫偷去了――小老鼠想办法夺回香肠――顺利夺回部分香肠――小猫发现情况不对,于是把香肠藏在一个更远、更好危险的地方――幼儿再次行动夺回香肠――体验成功,品尝香肠,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自然性、合理性,连贯性,再如当我们在用手指代替腿做完游戏后,我说:“小猫的耳朵可好了,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发现,这次让我先去探探情况。”这一衔接语的过渡,让教师的示范游戏更加引起幼儿的关注;另外,还有游戏情境的提升环节,当幼儿原以为就这么轻松、简单的拿回香肠的时候,突然游戏增加了难度,也正是这个游戏情境的提升环节,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挑战性,让幼儿以情入境,游戏的那一刻完完全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只勇敢的小老鼠,整个游戏过程是放松、自由、愉快的。正如《指南》所说:幼儿本能地游戏,享受活动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情感,在游戏中伴随着儿童欢笑的面部表情,反映的是满足、尽情、自得、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还给幼儿提供了想象、探索和创造的机会。
三、注重启发引导,支持幼儿自主探索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教育要强调“感受与表现”,让幼儿真正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适当引导,借助当时情境、材料,提出适宜的问题,注重启发性引导。如在导入环节我让幼儿猜猜“小老鼠会怎样拿回它的香肠?”这个问题的预设重在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的幼儿会说:“去抢回来。”我顺势追问:“如果被猫发现会怎么办?”幼儿马上联系生活经验,回答道:“会被猫吃掉。”此时我通过适当、简洁的提示,激发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如何才能不被猫发现。”为之后游戏中“轻轻走”做好铺垫;整个活动我注重培养幼儿想说、敢说、乐于表达的学习品质,当我首次扮演小老鼠准备出发拿回香肠的时候,我问:“你们要提醒我注意些什么吗?”抛下这一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虽然暂时他们还没参与游戏,但是他们整个人的情绪早已融入进来。那么如何启发引导?我想首先需要教师客观、真实的观察和了解幼儿,因为幼儿的能力和学习方式存在个体差异,请耐心给予每位幼儿足够的时间和宽容。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5.071
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疾病, 它在急腹症的发病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引起胆囊炎的病因有多种, 例如细菌感染、化学药品刺激、胆结石等因素[1]。由于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加之胆结石发病率较高, 其引发急性胆囊炎的几率较大。以往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倾向于传统开腹手术[2]。但随着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设备和操作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使得其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得以不断的开展。为了比较传统的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 对本院治疗的90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普外科2010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90例, 其中男48例, 女42例,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7.3±5.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切除组和开腹切除组, 各45例。其中腹腔镜切除组男23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66.8±4.8)岁。开腹切除组其中男25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68.1±4.8)岁。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均为右上腹疼痛、发热。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并发症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治疗方法 腹腔镜切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且取平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标准4孔法行胆囊切除术。脐下1 cm行1 cm横切口, 将气腹针穿入腹腔并建立人工气腹, 此点作为A孔。在剑突下行1 cm切口, 作为B孔。右侧肋缘下取C孔和D孔。使患者保持头高脚低15℃位置, 腹压控制在11 mm Hg(1 mm Hg=0.133 kPa)水平左右。分离胆囊及周围粘连的组织结构, 胆囊压力过大的话, 可先行胆囊减压。术中准确辨认胆囊三角的各个解剖结构, 避免误伤。用器械夹闭胆囊管, 胆囊动脉, 并切断及切除病变胆囊, 从B孔取出切除的胆囊组织。最后采用生理盐水对术区 进行冲洗。
传统开腹切除组:在右侧肋缘下取斜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筋膜, 剥离胆囊, 生理盐水冲洗后, 根据炎症情况在肝下放置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开腹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腹腔镜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3例, 而开腹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为10例, 两组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6.7% VS 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其具有发病速度快、并发症多等特点。以往普遍的观点认为腹腔镜手术是老年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 但近些年随着技术和理念的发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断在老年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发挥作用[3]。
随着我国高龄化进展, 老年人已是最常接受手术的人群,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腹腔镜手术也已克服了一些发展期的限制, 可以充分的应用于老年人。但是手术时要特别注意老年人各种器官老化, 对并发症忍耐性低的特性, 才能顺利执行老年人的腹腔镜手术。由于腹腔镜手术的低侵袭性, 对老年人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很大的益处[4]。
本研究对本院90例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案后, 比较发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小于开腹组患者(P
目前的研究显示老年人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好处可能远大于年轻人, 因为老年人在接受传统手术时很容易因疼痛及功能受限而产生并发症, 甚至死亡。腹腔镜手术则可将疼痛及器官功能受限降至最低, 因此反而可以得到明显好处。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为例, 由于传统的胆道切除术在年轻人身上几乎没有并发症, 因此腹腔镜手术带来一些特别的并发症往往不能被接受, 反而在老年人手术上得到的好处比增加的危险大很多。另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在老年人手术后很容易产生的谵妄。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极大的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海成, 蔡云峰, 崔伟珍, 等. 急性重症胆囊炎腹腔镜手术前PTGD的效果分析.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 10(3):175-177.
[2] 魏健体, 夏先明, 李波, 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难度预测的研究.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0, 10(1):13-17.
【案例】《爱吃水果的牛》这一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孩子感知水果的色彩和特征,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借助于有趣的故事情景,让孩子在喂神奇的牛吃水果、用挤出的水果牛奶帮助生病的小动物的过程中体会到关心、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了解到不吃水果容易生病,多吃水果能让身体变得强壮、健康的道理。
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常常抛开儿童阅读的起始兴奋点。以教师为主体,带领孩子阅读,这样往往是从儿童不感兴趣的地方开始,结果儿童兴趣平平。在《爱吃水果的牛》活动中我先以孩子的自主阅读导入,让孩子先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页。这种阅读方式是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孩子掌握着主动权,孩子的兴趣自然就有了。这样让孩子看看、说说的方式,改变了儿童被动接受的过程,还能帮助孩子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孩子们学的轻松,老师也能很好地观察、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教学中我把一个个关键点提出来,让孩子猜测,孩子乐在其中。这样的教学激活了孩子的形象思维,比如我提问:人们都生病了,为什么爱吃水果的牛却没有生病呢,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思考地去看,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与效率。
每个孩子都是个性、能力不同的个体,单一地接受一贯式的教学根本无法让所有的孩子融入经典绘本阅读中,也无法针对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而采用分层次阅读的形式,利用活动区、自主游戏时间、偶发事件等教育契机,向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适合的绘本阅读材料及相应的指导和引领,孩子会更感兴趣。所以除了集体教学,我还进行了自由式的教学活动,我们将绘本放在孩子伸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专门设置了一个阅读角,只要孩子有时间想看,就可以在拿在手里仔细地阅读,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孩子可以畅所欲言,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发展。
二、注重提问策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教师的提问在教学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提问是有效进行绘本教学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要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问题,为进行有效的教学服务。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呢?在具体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提问方法:
1.猜想式提问让孩子想说
【案例】绘本《大西瓜》中,聪明的小老鼠在看望奶奶的途中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次,烈日炎炎下,热得满头大汗的小老鼠想到把吃剩的半个西瓜皮当遮阳帽戴;第二次,不会游泳的小老鼠要过河,我就设置悬疑,让孩子猜猜这次小老鼠会想到什么办法?第三次,则是提供材料图片,让孩子猜猜用这些材料小老鼠会想到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在猜想式的提问下,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办法,但我都不急于告诉解疑,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便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会全身心投入,主动地关心故事的进展,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境地。而且在绘本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猜想,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开放式提问让孩子敢说
孩子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孩子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以往的阅读活动中,教师一般会问孩子这样的一些问题:“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些问题可能有多种语言描述,答案却只有一个。要使孩子学会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那么教师的提问就要将“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改成“会说些什么、可能怎么做?”等。虽然只是用词的不同,但这样的提问没有固定的答案不局限于故事原文,孩子敢说,不怕说错,能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案例】在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中以简单反复的故事情节来讲述,情节单一,构图清晰。我先出示封面――一小背心,让孩子说说这是谁的背心,这件背心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予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3.递进式提问让孩子喜欢说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孩子的思路,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还有助于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的能力。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孩子不用思考,答案可以脱口而出,表面上看,气氛活跃,但实际效果差,不但激发不了孩子思维的积极性,反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要推陈出新,形式多样,不要只求准确答案式的提问。
三、注重挖掘绘本内涵,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绘本就是一粒幸福的种子,滋润着孩子的生活。绘本还是一颗反复咀嚼的橄榄,让我们体会其深厚的含义,回味着幸福的余味。每一本绘本都有一个重要内涵,有些跃然纸上,有些则要细细挖掘,用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孩子。
1存在问题
1.1定式化
幼儿园教师将多媒体和教学的结合定式化,将教学内容和多媒体图文生搬硬套,没有从幼儿的爱好和兴趣出发,没有发挥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突出优势,也不能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师之所以将多媒体教学定式化在于幼师不能完全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幼师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或者计算机技术不扎实,致使不能把多媒体和教学高效结合,图片或者视频对幼儿教学的收效甚微,定式化的教学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
1.2教学设施不完善
在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日益成为幼儿园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但大部分幼儿园依然存在多媒体设备不齐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幼儿园教学资金不足,不能保证每个教师都有多媒体设备,幼儿园有多媒体教学规划但由于条件有限而不能实施的情况很多,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课时,不能随时随地的满足幼儿的各种需求,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开展。
1.3过度依赖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它存在的一个规律,多媒体作为幼儿园新发展起来的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除了教学定式化以外还有过度依赖的问题。幼师教学过度依赖多媒体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琼斯说过:“经验使你在第二次犯相同错误时及时发现。”幼儿时期很容易犯错,动手获取直接经验对他们来说是学习的必备途径。减少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失去获取直接经验的途径,不会犯错幼儿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过度依赖还让幼儿失去了真实体验环节。多媒体的直观性和画面性强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于新鲜事物都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幼儿不能走近真实的世界感受新事物,不能形成幼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2策略
2.1互动性
幼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和幼儿的互动为主,图片或者动画都能让幼儿快速集中注意力,激发幼儿对教学的兴趣。秉承互动性原则可以彰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增添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以大班游戏活动《老鼠画猫》为案例,幼师在游戏活动准备环节时可以准备一小节相关的《猫和老鼠》视频,然后再教学《老鼠画猫》这首生动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幼师可以给幼儿播放老鼠机智聪明斗猫的一些情景,利于幼儿理解歌曲中的某些歌词。幼师开始教授幼儿歌曲,幼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歌词创设情景,用多媒体展示鼠妈妈和鼠宝宝们丰富的表情动作,让幼儿可以在边学唱歌的过程中把猫的形象画出来,比对小老鼠画的猫和幼儿画的一样吗?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通过观察得出眼睛要变得很小,腿变得很短,胡子是往上翘的,那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老鼠这样画猫?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幼师再逐步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小老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结束环节可以以多媒体播放一声猫叫,配合歌词,让幼儿活动起来。
2.2服务性和多样性
幼师要明确多媒体是辅助教学工具,幼儿是教学真正的主体,多媒体是为幼儿学习服务的,为教师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实施多样性策略可以更好的辅助教学。其多样性一般有两个层面,第一层是设计多样性。一个课件中至少应该包括两个设计。可以既有图片又有动画,也可以图片和文字结合,图片也可以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增加幼儿的感官体验。另一个层面是指多媒体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不仅仅应用在幼儿的游戏中,也可以在幼儿的各类活动中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有效地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以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森林公园》为例,教学要启发幼儿的想象力,绘出多姿多彩的公园风景,因此,幼师要明确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目标的工具,设计要具备多样性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制作公园场景的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在展示公园场景时一定要以多种动画显示,在展示过程中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然后让幼儿根据课件画出公园的景物和布局。幼儿在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课件上要尽可能的以动画形式展现,完整的呈现可以让幼儿更熟练掌握绘画技巧。
2.3适宜性
下面我想就个人经验结合有关教育专家的理论,从两个方面谈谈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批评指正。
一、课堂“突发事件”,大致可分为三类
1.来自外部的干扰
课堂教学不可能完全隔断外界的干扰,在“真空”中学习。特别是在我们偏僻的山村,缺乏见识的老爷爷、老奶奶突然到教室找老师、找学生的现象时常发生。比如,一次,一新教师正在上课,忽然教室门外一老爷爷,大声叫喊着:“二毛,你的校牌忘了,我给你拿来了。”一声“二毛”把全部学生的注意力都引过去了,随即一阵哄堂大笑。课堂全被这位老爷爷搅乱了,好久才恢复正常状态。
2.来自教师本身的疏忽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一节课,无论课前做了多么充足的准备,在课堂中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某个教学用具忘拿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电脑突然失灵了,特别是上公开课前,老师们总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一遍又一遍地完善教案,精心挑选教学用具,计算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但有时候,往往越是到了这种大场合,越是会出现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
3.来自学生的各种因素
案例一:有一天,我正在上语文课,突然窜进一只小老鼠,一个女学生惊叫“老鼠”。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傻眼了,学生都在看着小老鼠,胆大的学生还离开座位用脚去踩它。我把课停了下来,关闭教室门,和学生一起追打老鼠。人多力量大,几番折腾,老鼠一声惨叫,命归西天了。我就对学生们说,老鼠是害虫,它糟蹋我们的粮食,传染疾病,是该斩杀。有个俗语是怎样的呀?大家齐声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然后我风趣地说:“广告也精彩,广告之后马上回来!”学生在欢乐声中静了下来,继续上课。
案例二:一次,我校一年级伍老师正在上数学课,上课不久,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突然,一男生站起来大声向老师报告说:“老师,某某说我结不好婚。”只见这个学生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该生话音刚落,另一女生也站起来凑热闹说:“他也说我结不好。”课堂轰的一下乱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然后又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伍老师,期待着老师的评判。伍老师是我们学校有着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师,遇事沉着冷静,善于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据后来伍老师和同事们交流得知,她说,当时听了,真想把他们一一训斥一番。但她没有这样做。她严肃地面对学生,想了想,突然笑了起来,分别走到课堂滋事的几个同学面前说道:“你们几个多虑了,你们都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长大了都结得好婚。”那几个同学没说话,默默地点了点头……课堂中的这个小插曲就这样被伍老师机智地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了,而且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
我们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1.转移注意策略
转移注意策略,就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注意规律,尽量消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不利因素,创造条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教学活动中。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授课者在尴尬的环境中,顺着尴尬事件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自圆其说。
在课堂上,教室环境的布置、周围的环境、师生的衣着打扮、教师讲课的声音、板书以及教具的出现等,都可能会诱发类似网页上的“小广告”般的突发事件,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面对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分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注意力;如果处理得好,会增强学生对老师教授内容的注意。
上文中的伍老师,面对年幼无知的一年级学生,结得好和结不好婚的这类既好笑又好气的问题,巧妙地运用了转移注意的策略,消除了学生的顾虑,把学生引导到认真学习上来了。因此,老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观察这类“小广告”的特点,把学生从对与课堂学习无关对象的注意巧妙地转移到学习活动的目标上来。
2.因势利导的策略
因势利导的策略是指利用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找出突发事件和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巧妙地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课堂学习目标靠近。如:案例一:课堂上突然窜进一只小老鼠。当然会一下子吸引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这时,需要把课停下来,关闭好门窗,接着有序地组织开展消灭老鼠的行动。然后,联想俗语,再幽上一默“广告也精彩,广告之后马上回来”。可见学习本身是很有趣、很有吸引力的。
让我们在偶发的小插曲中,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和情感,实现语文课堂的三维目标,达到双赢的目的。
3.摆脱窘境策略
摆脱窘境策略是指老师用含蓄幽默的手段使自己摆脱窘境,消除影响教学的不利因素,使教学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在教学中,可能因教师的疏忽而发生突发事件,若处置不当,则会耽误上课的时间,还会伤害到师生之间的感情;若不予处理,则又会损害老师的威信,甚至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采取摆脱窘境的策略,以保护学生脆弱的一面,保持和谐的课堂气氛。
比如,上述的由于教师的疏忽,造成的“小广告”般的突发事件要灵活处理。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课堂中遇到一些突况时显得尤为可贵。这里所说的“机智”,是一种当场作出的解决方法。记得上周,我们学校举行教研课。新老师娄老师教学的是五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望天门山》。在最后的诗句鉴赏教学时,突然发现,预先绘制好的诗歌情境挂图竟然忘带了。当时,坐着很多听课的老师,这可怎么办呢?知情的老师为她捏着一把汗。只见娄老师随手拿出几根不同颜色的粉笔,一边在黑板上画着符合诗句的情景简图,一边说道:“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冲断,分成东西两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经这儿,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伴随着她生动形象的描绘,学生们的眼睛如磁铁般集中在黑板上,很快画就画好了,教学顺利进行……
4.制止策略
制止策略是指通过传达对学生的要求以终止或改变学生行为,以达到控制突发事件进一步扩大的目的。
在组织教学时,有时会遇到学生故意刁难老师或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情况,处理这类突发事件,老师往往会感到很棘手。此时,老师要明辨是非,严肃对待,不能过于放任学生,以免导致学生的不良品德得以蔓延。在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运用“低强度—隐蔽”的方式,让少数学生知道,把突发事件扼杀在最小的范围内。如: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思想开小差的学生,如果老师每次都严肃批评,未免有点小题大做,而如果不闻不问也不太合适,适当的暗示则会恰到好处。遇到开小差的学生,老师可以不打断教学流程,只要走到他面前,摸摸他的头,或是微笑地看着他,轻轻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学生就会心中有数,立刻回到课堂。在特殊情况下,老师也可以果断地使用“高强度—公开”的方式告诉学生,如果继续错下去,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并用大声的命令语言要求全班大多数同学对此加以注意。
这些突发事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挑战。课堂是动态的过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思想,还有点小个性。在课前,尽管老师们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还是不能确保一堂课都能按照我们的教案顺利实施,如何处理好课堂中插播的“小广告”,化解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让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甚至能够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良机,给我们的教学课堂增添不少色彩,起到“点睛”之功能,真正让“广告”也精彩起来。
二、主题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萌发喜欢自己的朋友之情,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活动、分享的快乐。
2.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能遵守简单的集体规则。
3.知道小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乐于饲养、照顾小动物。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思考网络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区设置
六、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语言:谁来了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描述的具体特征猜猜、讲讲“谁来了”,感受朋友多的快乐。
2.通过故事,会说常见的礼貌用语。
活动准备:生日歌、动物图片若干、食物图片若干、故事PPT。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宝宝们看,这是哪儿呀?(是达达小朋友的家里,我们一起和达达打个招呼吧:“达达,你好!”)
2.今天是达达的生日,他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和他一起过生日,他们会是谁呢?我们一起和达达来等等它们。
二、看看、想想、说说谁来了
1.出示“长耳朵”图片问:达达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达达迎接小兔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引导幼儿说:“请进,请进。”)
2.出示“长尾巴”图片问:这回谁来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猴子进来了应该要怎么样有礼貌地和它打招呼呢?
3.出示“长的脖子”图片问:这次是谁来了?你怎么知道的?
达达这次想要邀请一个小朋友帮他一起迎接长颈鹿,谁愿意?
4.出示“长的鼻子”图片:最后来了谁?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达达这回想要邀请宝宝们一起和他迎接小象。
5.达达家共来了几位客人?这些客人身上都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小结:原来达达朋友的身上都有长长的东西。
三、完整欣赏故事
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故事《谁来了》。
四、幼儿操作
达达今天为客人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我们来帮忙一起分给其他的朋友们吃,好吗?
操作要求:按照每个动物爱吃的食物分给每个小动物吃。如分给小兔胡萝卜、分给小猴香蕉、分给长颈鹿树叶等。
艺术: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尝试为熟悉的物品找关联,发现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在一起才有用。
2.体验与朋友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各种实物图片、音乐《找朋友》、相关物品的胸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宝贝们,你在幼儿园里有好朋友吗?
2.今天呀,老师从我们生活中找来了许多物品,其中它们有好几对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去找找。
二、找关联
1.出示饭碗、小勺、桌子、椅子等实物。
2.找一找它们中间谁和谁喜欢在一起,为什么?
小结:宝贝们真棒,帮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之间相互帮忙才有用。现在它们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啦。
三、扮物品做游戏
1.每人选一个物品的胸卡,表示自己是某一物品,随音乐做游戏。
2.当听到音乐最后一句“我的朋友在这里”时,找一找相关胸卡的朋友抱在一起,做表示好朋友之间的动作,如:握握手,抱一抱,转一转等。
3.互相交换卡片,游戏重复进行。
四、为杯子找朋友
1.啊呀,有个杯子看我们宝宝们玩得很开心,它说它也要找朋友。咦,谁是它的朋友呢?
2.出示牙刷、牙膏、毛巾、牛奶、饮料等。这些是什么呀?它们和杯子在一起有什么用呢?
3.请幼儿选择以上物品的胸卡,由挂杯子胸卡的幼儿找关联的朋友做音乐游戏。
语言:小猪的野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情景对话。
2.感受分享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故事PPT、旅行包一个、与图片对应的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再过几天,小猪就要去春游啦,你们猜猜看它的包包里会带上什么东西呢?
二、看图讲故事
1.观察图一:
小猪要去春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包里带了什么?
师从旅行包里找出各种食物,请幼儿说出名称。
师讲述:天气真暖和,小猪胖胖要去春游了,它带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香香的面包、大大的苹果……
2.观察图二:
这个时候呀,来了很多小猪胖胖的朋友,小猪会怎么做呢?(这部分请幼儿学说小猪和朋友们的对话。)
听,喳喳喳,是谁闻到香味来了呀?小鸟闻到面包的香味会怎么说呢?那小猪是怎么做的呢?
这个时候扑通扑通,有个动物朋友闻到香味也跳来了,猜猜是谁?它看到大大的苹果会怎么说呢?小猪这次又是怎么做的呢?
又有一个朋友闻着香味呼哧呼哧地跑来了,这回会是谁呢?小猴看到小猪手上甜甜的饮料会怎么说呢?小猪又会怎么做呢?
3.这个时候,小猪包包里还剩下哪些吃的?
4.小猪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它还开心吗?为什么?
小结:小猪把好东西都分享给了朋友们,和好朋友分享东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幼儿操作
1.哈哈!哈哈!云朵也闻到香味飘来了,可是云朵这么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好吃的东西送给云朵呢?
2.小猪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气球帮个忙,把东西送给云朵。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猪好不好?
(1)在各色圆形的纸上(表示气球)画上想象的食品。
(2)请幼儿边画边说:“我把XX送给你吃。”
小结:宝宝们有好吃的东西也要像小猪一样与朋友一起分享着吃。
美术:快乐大转盘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2.自制大转盘,感受其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游乐场各种转椅的场景、图形厚卡纸、记号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观察游乐场,问这是在哪里?说说游乐场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
2.请宝宝们回忆一下在玩旋转木马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呢?
小结:哦,我们坐在转椅上会感觉转椅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地转动。
二、师生共同演示
出示快乐大转盘操作纸。
1.大转盘上一共有几种颜色呢?
2.大转盘现在要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咯,转盘转起来,停!哦,XX颜色指着XX宝宝,我把这个宝宝的脸画在XX颜色的盘上,好,我们继续把转盘转起来。
三、幼儿操作
1.每位宝宝人手一张圆形大转盘,先画上自己,然后边转动圆盘边画上好朋友的脸。
2.幼儿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关注同伴的不同人物特征。如: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小小的眼睛等。
四、共同欣赏
1.请幼儿将画好的大转盘套在小手指里面,边转边念:“快乐大转盘,大家一起玩,转呀转呀转转转!”
语言:小老鼠奇奇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2.愿意和朋友互送礼物,体验同伴间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图书《小老鼠奇奇》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动物朋友,它是谁呢?(用老鼠影子让幼儿猜。)
2.这个小老鼠名字叫奇奇,今天它买了一盒新蜡笔,用它画了三幅画,送给了三个好朋友。
二、看图说故事
1.分页阅读,理解故事。
图一:(1)奇奇的朋友是谁呢?为什么?(引导幼儿根据食物猜测动物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2)小老鼠奇奇是怎么送画给它朋友的呢?
引导幼儿学说对话“XX,我画了XXX送给你。”
小结:奇奇对它的三个朋友可真好呀!
图二:(1)到了晚上,奇奇给自己画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句式表达。
奇奇看着画上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会怎么说呢?
图三:(1)正在奇奇又饿又馋的时候,这是门外传来了咚咚咚的声音,是谁来了呀?
(2)XX拿来了什么呀?它会对奇奇说什么呢?
引导幼儿学说:“奇奇,谢谢你的画,我送给你……”
小结:原来小老鼠给朋友们画了画,所以朋友们也给小老鼠送礼物,收到朋友们带来的礼物,奇奇可真高兴呀!
图四:真没想到呀,奇奇画给自己的东西全变成了真的!他高兴得请朋友们一起吃它们带来的礼物,还给它们一人画了一张像。
2.完整阅读故事。
(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小老鼠奇奇》。
(2)完整欣赏故事《小老鼠奇奇》。
三、互换礼物
宝宝们,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交换玩具,大家一起玩吧。
科学:云娃娃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感知不一样的数数方法。
2.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活动准备:课件PPT、各种小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云娃娃
1.出示云娃娃图片,问:这是哪里?你觉得天空中住着谁?
2.云娃娃的表情怎么了?它为什么不高兴了呢?
小结:云娃娃一个人住在天空上,没有朋友,所以它感到很寂寞,很不高兴。
二、云娃娃的朋友
1.云娃娃看到了什么?(蝴蝶)它用云朵做了一只什么?
2.做完了蝴蝶,云娃娃又做了什么动物?有几头大象?
追问:你是怎么数的?数大象的什么地方?
小结1:大象有长长的鼻子,数大象的长鼻子最容易数清楚。
3.云娃娃这次又做了什么?(天鹅)有几只天鹅呢?
追问:用什么办法可以数得更清楚?
小结2:天鹅的身体都叠在一起了,不过天鹅长长的脖子都露在外面,数天鹅的脖子最容易数清楚。
4.这时云娃娃的乌龟朋友来了,有几只?你是怎么数的?
小结3:乌龟排成了上下两排,我们可以先数上面两只,再数下面两只,这样就不会漏数了。
5.小鱼有几条?谁来数一数?为什么这条不要再数了?
小结4:数数的时候你要记住是从哪条鱼开始数的,然后一条接着一条数,就不会漏数也不会多数了。
三、朋友比多少
云娃娃做出的小动物里面,哪种动物的数量最多?哪种动物的数量最少?哪种动物一样多呢?
小结:把两种小动物一个对一个地排好队,就能发现谁多谁少了。
社会:一起去春游
活动目标:
1.愿意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春游的想法。
2.体验和同伴、老师一起为“春游”做准备的快乐。
活动准备:毛绒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小羊出场):宝宝们好,我是一只小羊,你们叫我羊姐姐就行。今天的天气真好呀!我带了一书包好吃的准备去找我的好朋友小黄鸭和大白鹅一起去春游。小黄鸭,大白鹅,快点准备准备,我们要出发啦!
二、经验回忆
1.宝宝们,你们春游过吗?是和谁一起去的?
2.那准备去春游前,爸爸妈妈会为我们准备些什么东西呢?
小结:春游那天可以和很多小朋友一起去,而且爸爸妈妈还会为我们准备很多好吃的,真开心呢。
三、模拟春游
玩法一:
1.啊呀,小黄鸭和大白鹅也太慢了,怎么还没来呀,它们到底去哪儿了?(传来回声:“我们在洗澡呢!”)
2.宝宝们,你们想不想也跟着羊姐姐一起去春游呢,那就和小黄鸭,大白鹅一起去洗个澡吧。(这部分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儿歌:“小黄鸭、大白鹅,摇摇摆摆跳下河,洗洗脸,梳梳头,干干净净去春游!”)
玩法二:
1.(两名幼儿扮演的小黄鸭和大白鹅出现):孩子们,我们带来了一些动物娃娃,它们也要和我们一起去春游,那我们带上这些朋友一起去吧。
2.孩子们,我们把动物玩具背在身上,到羊姐姐这里来集合啦,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咯!(这部分请幼儿边念儿歌边走出教室:“猫妈妈、狗爸爸,身上背着猪娃娃,嘻嘻嘻,哈哈哈,大家要去春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