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4:47:3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商业调查报告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自2004年以来,东陵区农业合作银行第二营业部部针对地处城区,金融竞争环境较为激烈,贷款产品单一的这一现实问题,坚持以“适应客户需求”为中心,在金融竞争的夹缝中抢抓机遇,逐步完善贷款产品开发机制,凭借他们热诚的服务和合理的定位,大力开展商业门市抵押贷款业务,创出了独特的信贷品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第二营业部信贷员的配合下,我行信贷管理部协助办公室对该部开办该业务所处背景、开办后产生的效果、具体的操作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所处背景
东陵区农业合作银行第二营业部周边商业银行鳞次栉比、竞争非常激烈,加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等因素,依靠坐门等客的营销方式,优秀的贷款载体较难寻找。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该部信贷资金投放进度和规模扩张,使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体现不明显,信贷生息资源越来越少。2003年以前,该部贷款总规模在5000—6000万元,收息在360—380万元间徘徊。但在此期间,总有一些附近居住的经营商户到该部咨询融资问题,当时这些咨询者中,大部分人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有固定资产暨商业门市,所经营或拟经营的项目发展前景较好,盈利性也较强,苦于资金不足、向商业银行借贷又因不符和贷款条件,眼看着商机溜走,心有不甘的一部分人就向民间借贷、向典当行融资,但资金融通的成本较大,得不偿失。获取了这些信息后,该部又对这些融资需求对象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结合当时市区两级管理部门提出的打造“社区银行、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目标,结合近些年来我市房产市场稳中有升的趋势,总结出开展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业务风险小、利润高,在些客户将是一批潜在的优良信贷载体,经与上级行沟通、批准后,该部对贷款投放对象作了及时调整,适时开办了门市房抵押贷款,给客户提供正规的融资服务,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
二、产生的效果版权所有
自该部2004年3月开办此业务以来,当年对36位客户发放43笔,累计发放额3520万元,当年实现收息收入120.5万元;近一年的时间的运作和实践,充分表明该项业务适应市场需求,潜在的客户资源丰富,符合我们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经信贷人员与发生过业务往来客户的不断宣传,实行品牌化营销,给此项业务冠名为“创业贷款”,进而使客户群体不断增加,使择优选择优良载体成为可能。2005年,他们对93名客户累计投放94笔金额7687万元的商铺抵押贷款。到2005年末,该类贷款余额就达到了7731万元,占该部全部贷款余额的68%,全年实现收息565万元,占全部收息的65%,比上年增收255万元,贷款到期回收率达到100%,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版权所有
三、具体操作过程
该部在开办该新业务之初,就把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放在首位,根据《担保法》、《贷款通则》及上级行社制定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制定了门市房抵押业务的操作流程,并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1、做好充分的贷前调查。在选择客户上,优选项目前景较好、盈利性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的贷款投放对象,能够提供合法有效、产权明晰的有效抵押商业用房,做到两名以上信贷人员实地勘验,并针对抵押物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市场价值、历史交易价格、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等综合分析确定其合理的贷款额度和抵押率,目前该部所发放的此类贷款的抵押率均控制在60%以内。
2、指定评估机构。业务开办初期,他们并没有确定指定的评估中介机构,都是客户自己找评估机构,从实践来看,其估价结果通过他们实地调查后均存在估价过高的情况。因此,该部及时做出决定,指定专门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其结果作为发放贷的参考依据。
3、严密手续及时报备。严密信贷手续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最好手段。在该部得知其他银行出现假他项权利证时,为了规避此类风险,他们对抵押物办理他项权利证时,实行全程监控办理制度,并始终坚持这一制度至今。同时坚持借款人及配偶、抵押人及财产共有人、抵押物承租人来行亲笔签字,并出具特别承诺制度。为控制意外风险,确保抵押物的安全足值,他们还与平安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合作,要求债务人对抵押物进行投保,并确定该部为第一受益人的风险转嫁制度。由于自然人贷款权限的问题,该部与市区两级行社请示,在征得上级同意后,采取了自行审批后,上报两级行社备案制度。
4、严把贷款审查、审批关。在做好贷前调查后,审查审批环节在堵塞漏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部做到每笔贷款均由信贷审批小组审议审批,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防止出现贷款的操作风险。
5、建立健全的档案资料。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对控制和降低风险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是最后一道防范经营风险的屏障。为此,该部在该业务的档案必备资料的完善上,参照了《担保法》、信贷业务内控制度及抵押类贷款所需资料制定了完善的商业门市房抵押贷款档案目录。如该部需要依法维护债权时,完善的档案资料、翔实的书面证据将会给他们降低工作量,并给予债务人很大的压力。
6.贷后检查到位。坚持贷后检查到位,能有效监督和保证客户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能够提前预知风险,提前做出科学的决策,为实施有效的债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7.增强服务意识。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他们加强服务意识,急客户所急多,为客户着想,及时审批、及时发放贷款,为客户赢取商机,是他们最好的宣传途径。目前,该部客户中有很大部分是相互告知,而到该部建立信贷关系,并成为优良信贷载体的。
尽管各大互联网搜索公司和新型的专业无线搜索公司都纷纷进入移动搜索领域,移动搜索看上去风光无限,但是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蓝图和现实的距离
尽管移动搜索的前景不言而喻,但一切也还处在刚起步阶段,移动搜索要想顺利赢利,还存在许多问题。巨头们虽然积极推行移动搜索,也不过是把网站搜索的内容在手机上展现而已,并无革新之处;而真正的移动搜索需要专门的移动搜索引擎,好的用户体验才利于推广。
与互联网相比,移动搜索的资源极度匮乏,这已经成为移动搜索服务蓝图和现实差距的最大障碍。目前WAP站点仅16000多个,且多是以下载铃声、图片为主的,可以用来搜索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并不多。
技术发展是制约移动搜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制约性主要体现在移动终端设备屏幕的狭小和无线网络带宽的束缚。用户在使用移动搜索的时候,受移动终端屏幕的限制无法获取更多的资源;而用户在发出搜索指令后,受无线网络带宽的束缚又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2、如何缩短差距?
面对这些问题,该如何缩小差距,首先得区分互联网搜索和无线搜索的不同:一方面是硬条件的差异,手机搜索屏幕小、速度慢,用户需求差异性大、目的性强;另一方面,无线搜索面临的市场不是一个公平的环境,互联网搜索基本上没有什么其他因素的制约,而无线搜索受运营商和终端的制约因素很大,这是一个产业链共赢的模式。
基于以上两点,对于如何缩小差距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加强与手机厂商的合作;第二,与运营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第三,技术进步获取竞争优势。
如果能够成功地和普及率高的手机厂商形成合作,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将极大地提高移动搜索的普及率。在进军无线搜索领域时,百度就宣布将与诺基亚合作,在诺基亚手机中植入百度搜索服务。
同时,在移动搜索价值链中,电信运营商处在核心地位,因为基于移动网络的服务必须征得运营商的同意,所以运营商的态度和推广力度将直接影响移动搜索的发展。
CGoGo的其中一项搜索业务就是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战略合作,CGoGo提供搜索引擎的平台、解决方案,并负责实施。与运营商的合作使得CGoGo具有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其形成更好的用户忠诚度,并且更容易与产业链上下游包括手机终端厂商、横向的内容提供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在技术进步上,基于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准确化服务的基础上,无线搜索市场将产生多种搜索技术的结合体,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关键字或者问题,从相匹配的搜索结果中通过智能化的筛选和过滤,把最有效的信息提供给用户。这种技术的结合体将成为无线搜索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3、找寻更好的商业模式
即使现在是移动搜索的市场铺垫期,赢利也是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移动搜索服务提供商不能总是停留在烧钱的状态,如何赢利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用户是否会接受移动搜索这个新事物还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
基于手机平台的移动搜索业务,必须依靠手机的Wap上网功能,而且使用搜索功能产生的费用按流量多少计算。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流量计费仍然是一个非常奢侈的消费,这对移动搜索市场的开拓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
2、各类专业市场快速发展。全区共有各类专业市场32个199万平方米。主要经营装饰材料、建筑材料、旧货、五金机电、工业品、农副产品、日用品、粮油、糖酒、水产品等20大类5万多个品种,年交易额达102亿元。有万宝货物集散中心、友谊装饰材料市场、工业品批发市场、胜利综合建材市场、华望旧物市场、五金机电批发、石材批发市场、草原装饰材料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8个,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目前,全区初步形成了以万宝建材、东风新村商贸、友谊地区装饰材料、铁西地区日用消费品、萨大路钢材、石材,会战大街技工贸为主体的中区市场群。这些专业市场已成为发展辐射型商业的主力军,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拉动作用。
3、新兴业态迅速崛起。近年来,全区新兴业态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并以独特的经营方式和先进的管理手段逐步取代传统的零售商业。目前,代表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的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已发展到836家,占网点总数的32。其中,超市63家,以百大、庆客隆、中央商城、新东风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大型超市4个,以地官门、万宝、拥军为代表的中型9个,社区性超市50个;连锁店57家、品牌189家、专卖店219家,初步形成了城市商业现代化的基本模式。
4、经营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的完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全区商贸业基本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流通新格局。现有的商业网点中,股份合作制企业占20、私营企业占80。从发展格局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从商贸行业中逐步退出,为非公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网络技术、现有通讯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商业企业逐步得到应用,实现网络化管理的庆客隆超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个超市有连锁店五个,全部实现网络管理。共购置110台电脑组成局域网,并自行开发了一整套系统软件,实现了商品单品、陈列、销售等环节自动化管理,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电子商务,网上销售也正在探索之中。
20__年,全区商贸业实现增加值43.5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70。20__年1-9月份,商贸业实现增加值33.8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62,商贸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发展辐射型商业形势分析
(一)发展辐射型商业有利条件
1、中心区地缘优势突出。经过多年的建设、培育,__*区商贸中心地位日益巩固,特别是“九五”期间,全区商贸经济快速发展,不仅为发展[本篇文章来源于文*秘*__*网-网址为-未经过文秘站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辐射型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在对外开放、开发资源、调整结构、经营城市、发挥流通产业多种功能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专业市场载体作用突出。__*区已具备一批大型商场和大型专业市场,特别是今年将有旧物市场、煤炭市场、永丰商贸城、地下商贸城、香榭丽名人广场等一批市场载体投入使用,对市场升级将起到推动作用。
3、两个商贸中心的拉动作用。会战大街、东风新村两个商贸中心更加繁荣,商业活力突出,人流、物流逐渐增长,中八路的开通和出租车辆准入制度的实施,给会战大街带来了新的活力,东风新村将随着新百大超市、永丰商贸城、地下商贸城、香榭丽购物中心的开业和中央商城、庆客隆超市等载体形成比较集中的商城区,充分显示区商业的“扎堆效益”,必将推动全区商贸经济快速发展。
(二)发展辐射型商业的不利因素
1、辐射半径小。__*区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辐射半径之中,发展区地辐射型商业难度较大。在调研过程中,发现__*区的几个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的工业品、装饰材料、小商品等进货渠道大都来自哈尔滨。__*区在哈尔滨、齐齐哈尔两市的商业辐射中达到快速发展有一定难度。
2、加工行业少。__市的商品大都来自外地,基本是外进内销,内产外销的产品很少。商贸发达的地市大都采取“市场加工厂”的经营模式,前有店后有厂,如:服装批发市场内有较强的服装加工基地,拿到订单立即就能生活大批量的产品,形成了规模效益,只有形成“市场加工厂”的经营模式,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辐射力。__*区缺乏这种经营模式。
3、消费水平高。由于__产业工人多、工资水平高,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商品价格在全省乃至全国居于中上偏高的水平。__地区成为外地商家辐射的集中目标,制约了__*区商贸业向外辐射。
三、对策及思考
根据以上的形势分析,__*区发展辐射型商业以发展现代流通业为重点,努力实现商贸业“四个转变”,即推动商贸经济由以零售为主向以批发为主转变,由单项经营向对内对外双向经营转变,由商场行为向市场行为转变,由旧的经营方式向新的经营方式转变,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
(一)调整业态,优化结构
优化零售业态结构,使业态的种类、数量以及布局做到总量合理、规模适度、分布均衡。各种业态有机结合,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有整体的经济效益。坚持行业、业态、规模的合理性,积极发展新型业态、新兴行业。建立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商业体系,使我区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的区域性商贸中心,把流通产业变为我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使我区的商业网点逐步形成总量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当、分布均衡,具有较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化的商业网点群。
(二)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
繁荣商贸中心,完善商业网络,辟建启动大市场,培育知名商店,开发商贸广场,实现物流配送。引导大公司、大集团、大商场、大超市、大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流通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引导商业企业资产的合理流通,通过兼并、控股、联合等途径,以资产作纽带,以优势企业为龙头,发展一批成规模、跨地区、跨行业,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发展 连锁经营,走规模经营的路子,使全区形成一个有不同业态的连锁网络,连锁后要实现规模经营,主要的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向多业态、多行业拓展,通过连锁经营覆盖__*区饮食服务业,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组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连锁公司或连锁集团。
(三)合理规划好批发大市场
自2004年以来,东陵区农业合作银行第二营业部部针对地处城区,金融竞争环境较为激烈,贷款产品单一的这一现实问题,坚持以“适应客户需求”为中心,在金融竞争的夹缝中抢抓机遇,逐步完善贷款产品开发机制,凭借他们热诚的服务和合理的定位,大力开展商业门市抵押贷款业务,创出了独特的信贷品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第二营业部信贷员的配合下,我行信贷管理部协助办公室对该部开办该业务所处背景、开办后产生的效果、具体的操作过程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所处背景
东陵区农业合作银行第二营业部周边商业银行鳞次栉比、竞争非常激烈,加之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上浮等因素,依靠坐门等客的营销方式,优秀的贷款载体较难寻找。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该部信贷资金投放进度和规模扩张,使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体现不明显,信贷生息资源越来越少。2003年以前,该部贷款总规模在5000—6000万元,收息在360—380万元间徘徊。但在此期间,总有一些附近居住的经营商户到该部咨询融资问题,当时这些咨询者中,大部分人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有固定资产暨商业门市,所经营或拟经营的项目发展前景较好,盈利性也较强,苦于资金不足、向商业银行借贷又因不符和贷款条件,眼看着商机溜走,心有不甘的一部分人就向民间借贷、向典当行融资,但资金融通的成本较大,得不偿失。获取了这些信息后,该部又对这些融资需求对象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结合当时市区两级管理部门提出的打造“社区银行、零售银行”的市场定位目标,结合近些年来我市房产市场稳中有升的趋势,总结出开展商业用房抵押贷款业务风险小、利润高,在些客户将是一批潜在的优良信贷载体,经与上级行沟通、批准后,该部对贷款投放对象作了及时调整,适时开办了门市房抵押贷款,给客户提供正规的融资服务,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
二、产生的效果版权所有
自该部2004年3月开办此业务以来,当年对36位客户发放43笔,累计发放额3520万元,当年实现收息收入120.5万元;近一年的时间的运作和实践,充分表明该项业务适应市场需求,潜在的客户资源丰富,符合我们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经信贷人员与发生过业务往来客户的不断宣传,实行品牌化营销,给此项业务冠名为“创业贷款”,进而使客户群体不断增加,使择优选择优良载体成为可能。2005年,他们对93名客户累计投放94笔金额7687万元的商铺抵押贷款。到2005年末,该类贷款余额就达到了7731万元,占该部全部贷款余额的68%,全年实现收息565万元,占全部收息的65%,比上年增收255万元,贷款到期回收率达到100%,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版权所有
三、具体操作过程
该部在开办该新业务之初,就把控制和降低经营风险放在首位,根据《担保法》、《贷款通则》及上级行社制定的信贷业务操作制度,制定了门市房抵押业务的操作流程,并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建立健全档案资料。
1、做好充分的贷前调查。在选择客户上,优选项目前景较好、盈利性较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的贷款投放对象,能够提供合法有效、产权明晰的有效抵押商业用房,做到两名以上信贷人员实地勘验,并针对抵押物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市场价值、历史交易价格、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值等综合分析确定其合理的贷款额度和抵押率,目前该部所发放的此类贷款的抵押率均控制在60%以内。
2、指定评估机构。业务开办初期,他们并没有确定指定的评估中介机构,都是客户自己找评估机构,从实践来看,其估价结果通过他们实地调查后均存在估价过高的情况。因此,该部及时做出决定,指定专门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其结果作为发放贷的参考依据。
3、严密手续及时报备。严密信贷手续是有效控制风险的最好手段。在该部得知其他银行出现假他项权利证时,为了规避此类风险,他们对抵押物办理他项权利证时,实行全程监控办理制度,并始终坚持这一制度至今。同时坚持借款人及配偶、抵押人及财产共有人、抵押物承租人来行亲笔签字,并出具特别承诺制度。为控制意外风险,确保抵押物的安全足值,他们还与平安保险公司沈阳分公司合作,要求债务人对抵押物进行投保,并确定该部为第一受益人的风险转嫁制度。由于自然人贷款权限的问题,该部与市区两级行社请示,在征得上级同意后,采取了自行审批后,上报两级行社备案制度。
4、严把贷款审查、审批关。在做好贷前调查后,审查审批环节在堵塞漏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部做到每笔贷款均由信贷审批小组审议审批,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防止出现贷款的操作风险。
5、建立健全的档案资料。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对控制和降低风险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也是最后一道防范经营风险的屏障。为此,该部在该业务的档案必备资料的完善上,参照了《担保法》、信贷业务内控制度及抵押类贷款所需资料制定了完善的商业门市房抵押贷款档案目录。如该部需要依法维护债权时,完善的档案资料、翔实的书面证据将会给他们降低工作量,并给予债务人很大的压力。
6.贷后检查到位。坚持贷后检查到位,能有效监督和保证客户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能够提前预知风险,提前做出科学的决策,为实施有效的债权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7.增强服务意识。作为金融服务行业,他们加强服务意识,急客户所急多,为客户着想,及时审批、及时发放贷款,为客户赢取商机,是他们最好的宣传途径。目前,该部客户中有很大部分是相互告知,而到该部建立信贷关系,并成为优良信贷载体的。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7-0053-03
一、什邡市发展农村医疗保险的背景
1.什邡市经济发展概况。什邡市是德阳市下属县级市,位于四川腹心地带成都平原,全市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人口43万。什邡市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求发展。1997年,什邡市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小康市。2004年,全市GDP达84.9亿元,财政总收入15.83亿元。2005年起,成为四川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合医”)的试点县。
2.什邡市人身保险业发展概况。目前,已进驻什邡的几家人寿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业务覆盖率占60%左右,主导当地寿险业。中国人寿管辖乡镇营业服务网点19个,银行兼业网点6个,拥有寿险营销员近300人,业务范围基本覆盖整个市区。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5800万元,截止2006年6月底总保费达到3000万元,理赔3177件,赔付总额达358万元。纵观什邡地区的基本情况,可见当地商业医疗保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医保现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什邡市医疗保障体系。
二、什邡地区商业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被调查对象在商业医疗保险方面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商业保险知识宣传方面。调查显示,35%的农民表示对商业医疗保险了解得不多,41%表示“听说过一些,具体内容不清楚”,24%回答“一无所知”;在问及“阻碍您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中,35%的调查者选择“不了解情况,怕受骗”,居首位;此外,52%的也认为商业医疗保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宣传,普及常识”。可见,农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知识非常缺乏,并且也希望保险公司加强保险基本常识的宣传普及。然而,农民长期受传统的封闭思想影响,缺乏基本的风险转移意识,保险公司在基层推行业务时效果不佳。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宣传方式上,农民思想意识相对不够开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应从渗透保险意识、营造保险氛围做起。此外,宣传工作还应保持长期性和定期性,不应当在年初猛烈造势完成基本任务后就销声匿迹,使刚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和保险氛围很快消失。
2.保险公司信誉方面。调查对象对公司信誉、保障内容和收益、服务质量、价格、营销员素质五个影响购买保险产品的因素排名中,公司信誉排名第一,并且,17.5%的人认为“公司信誉建设”是商业医疗保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保险营销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素质不高,宣传方式不当;(2)培训工作不够充分;(3)人员流失严重,客户长期服务得不到保障。
3.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现状。“保障内容和收益”在影响购买保险产品因素排名中列在第二位。然而,目前农村保险产品的设计缺乏对农村居民的了解,难以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的需要。一些公司不考虑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把在城市中旺销的保险产品整个拿到农村市场,效果可想而知。什邡市内平均4口之家的年收入大多数在一万元以下,而数据显示四川省城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8386元,差异近2倍。因此保险产品的需求与城市差异很大。以目前农村主要推行的国寿康宁终身寿险为例,相对保障范围广、投资性强,在城市销售业绩不俗,但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农民,一般保障性要求高于储蓄性,这种终生寿险的主导营销方式有待商榷。而且,由于农民收入的季节性和非连续性特点,特定缴费方式的推出也是必要的。
4.理赔与售后服务方面。在对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和理赔的服务质量评价中,“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平均得分为3.8、3.7、4,整体水平不理想。什邡市共下设19个镇村级服务所,大多数行政村没有设机构。农户普遍反映,出险后必须到镇服务所,而且常常遇到无人值班的现象,工作人员再往返支公司进行理赔,等到赔付落实后常常已经过去几十天。虽然中国人寿目前已经实行“实时理赔系统”,然而在定点医院内调查时,工作人员反映由于手续较为繁琐,农民使用此途径受到较大限制。
5.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关系方面。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在地方的推广和实行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很大重视。在各方大力宣传下,合医参保率达到90%以上,2005年统筹基金408万,赔付金额334万。调查显示,阻碍农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中,30%的人选择了“认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已经足够保障”。可见,合医的发展已经与商保形成竞争态势。容易理解,国家支持下的社会保障从价格和信誉上均占有优势,而参加社保自然会降低农民的保险需求;并且由于农民收入较低,适合农民的商保险种保障范围较为基础,显示出接近社会保险的迹象。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中的医疗费用保险应用的“损失补偿原则”,即客户出险后得到的赔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这样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规范保险运营。
三、改善什邡市商业医疗保险现状的思路
1.强化宣传工作,营造保险氛围。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宣传工作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同时,应避免夸大其实的宣传造成日后隐患。另一方面,应采用适宜的宣传方式。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保险宣传到村头、田头,尤其针对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可以定期为农民提供简单的免费体检服务。这种宣传方式不仅深得民心,同时有利于挖掘潜在的保险需求。
2.政府加强监管工作,行业提高自律能力。对于什邡市内商业医疗保险营销中存在的个别不正当竞争现象,如高额回扣、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打击。政府应当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严格监管企业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各种短期行为。同时,随着什邡市保险公司的增多,应该随之建立必要的行业协会,利用会议制度、保证金制度、公开谴责制度、黑名单制度等进行行业内部自律。[1]保险公司针对农村保险营销员问题的困境应该积极采取改进措施。首先,严格执行新推行的农村保险营销员资格授予制度。贯彻“严格把关、择优授予、总量控制”的原则。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中威信高的长辈参与保险营销。调查显示,相对50%的群众更接受“声望较高的长辈”推销保险。因此,农村离退休村干部、民办教师这些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农村根基扎实的群体可以作为增员的重点对象。最后,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对农村营销员的管理,同时又要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比如签订较长时间的合同、举办业务培训等,培育其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快农村产品研发,提供差异化服务。农村保险产品要具有保障性、灵活性和简便性。此外特定产品和差异化服务是必需的。例如,农民短期外出务工或特定工作季节的疾病隐患,可以利用重大疾病保险进行保障。对于部分富裕户,投资功能较强的终生寿险产品应作为营销重点。而保费缴纳的延展性、不固定性政策也是未来努力方向。[2]
4.全面完善商业医疗保险理赔网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当前农村理赔程序复杂、时间长的现象,一方面受农村本身交通、通信等条件制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村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网络、人员素质不够完善。可以从以下角度寻求解决的思路:(1)扩大寿险队伍,努力解决基层服务站人员不足的难题;(2)联合临近村镇的服务所,整合保险资源,设立理赔中心;(3)定期深入基层,进行现场理赔会;(4)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和衔接,简化客户理赔程序;(5)制定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针对当地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并担负家庭主要经济责任的现状,可以探索利用公司全国服务网络方便这类人群的理赔和其他服务。
5.加强商业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联系,开创竞争与合作兼容的新局面。合医的宣传和商保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村干部动员农民参与合医时,可以引导有额外保险需求的群众投保商业保险。商业医疗保险长期经营的经验和技术同样可以为合医借鉴,相关部门甚至可以考虑委托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鉴定和认定。这样更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标准,化解二者运行中的部分冲突。此外,目前当地人寿保险公司正在与政府积极探讨是否可以代为管理经营合医基金的问题。不过,就运行成本的问题,合医管理委员会和保险公司的说法有些出入,具体科学的测评工作有待开展。[3]
6.积极参与当地公共事业,协助经济建设。商业保险公司稳固农村业务根基,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有助于建立与政府、企业的长期友好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了解,中国人寿什邡支公司还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移动通信村和保险村,与农工委推出外出务工民工意外伤害保险等活动,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4]保险公司还可以进行送电影、书籍下乡、举办文体娱乐活动等服务当地群众,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 谢宪.保险竞争新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改革开放以来,城区贸易发展迅猛,商业、供销系统的十大商场在商贸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进入新世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国有资本逐步退出,国有商场纷纷转制,个体私营企业已成为姜堰城区贸易发展的主力,且发展势头良好。城区贸易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除西大街仍然是城区贸易的黄金地段外,在其他主次干道上产生了一些新兴的商贸区,形成了经营特色,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在特色街的形成中政府、经营者、消费者发挥了相应的作用,推动了特色街的形成和发展。
1、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动了商业服务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狠抓第一要务,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召开了服务业工作会议和餐饮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加大流通企业改制力度,重视三产统计工作。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城区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部门配合,合理引导,促进了商业特色街的形成。市三产办公室协调指导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市贸易局跳出原先的管理模式,由管理国有集体商业贸易企业转变为服务全市社会商业,积极探索引导全市商业服务企业发展的新路。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为商业特色街的形成提供了载体。建设部门对迎宾东路地段的开发面向社会自然人拍卖,开经营城市之先河,促成了迎宾东路餐饮一条街的形成。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施和城市管理力度的加大以及经营城市的理念,都对城区商业特色街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业主要求,利益驱动,形成了商业特色街的雏形。同类商品或关联商品经营户的适当集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调查中,广大经营户非常赞成集中经营,希望政府有所作为。利益的驱动也使经营户向特色街集聚,商业特色街初具雏形。
装饰材料一条街——通扬中路。专业从事装璜、装饰材料、装璜五金等门类的企业88家,占入驻企业的47%。这些企业规模较大的有2——3家,相对比较集中,是居民购买装璜、装饰材料的首选,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
通讯器材一条街——振兴中路。经营通讯器材的商家多数集中在振兴中路的西侧,共有经营户21家,占入街企业的33%。各家销售的手机品牌、机型、价格均大同小异,他们之间除了销售价格的竞争外,服务质量特别是售后服务也是他们竞争的主要内容,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左右。移动、联通姜堰分公司迁出后,通讯器材一条街的规模和人气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有的商家正缩小规模,不少经营业主有随迁经营的意向。
五金电器一条街——人民中路。从事农用配件、工业小五金以及工业电器的企业88家,占入驻企业的47%,苏常电器和黎明电器的进入,增加了该街的经营规模,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物资市场,并逐步形成了专业街,年销售额在一亿元左右。目前,由于二运公司的南迁和人民中路的拓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条街工业电器、物资经营户的销售。
摩托车一条街——人民南路。从新西桥至汽车站,摩托车经营户有7家,占入街企业的10%。这些企业大多是私营,除少量品牌有雷同外,各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品牌竞争是主要特色,年销售额在4000万元左右。
美食一条街——迎宾东路。在街道的东段,集聚着12家私营餐饮企业,占入街企业的35%。这些企业都有一定的规模,且装璜讲究,风格各异,一家紧挨一家,特色十分明显。从服务内容上看,有中餐、西餐、排档,还有特色餐饮,如肥牛城等。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左右。
服装一条街——迎宾西路。迎宾西路的店面房大多数被个体工商户购买,经过几年的发展,这条街的服装经营已成为主要特色。目前经营服装的个体户有57家,占入街企业数的63%。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
二、城区商业特色街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城区商业特色街初具雏形,且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商业特色街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亟待研究解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商业特色街缺少规划。一是城市规划不到位。城市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城区商业特色街的建设,与商业特色街的发展不相适应,无论是特色街的布局,还是特色街的功能配套都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城区商业特色街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经营的店面房偏小。房地产开发商在设计和建设店面房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往往设计门面小,进深大,又不是框架结构的店面房,导致城区店面房偏小,且又无法扩大。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没有把开发商与特色街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致使特色街经营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扩展。三是城区商贸发展缺乏专业规划。迄今为止,城区商贸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更没有商业特色街发展规划,除了现有的几条自由发展起来的商业特色街初具雏形外,大多数商业企业零星分散,形不成市场效应,形不成商业特色。这种商贸发展状况,既不利于城区商贸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群众购物,更不利于提升城区商贸业的品位,与城市的新形象不相协调。
2、城区商贸缺乏规模和特色。一是城区商业特色街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增加值约占城区商贸增加值总额的三分之一。商业特色街缺少大企业、大商场,大酒店的支撑,带动发展作用不强。二是商业特色街特色不特,同类企业聚集度不高,6条商业特色街入街总数超50%的街道只有服装一条街。品牌效应不强,低档次的商品多,高档次的品牌商品少。有的特色街由于受到城市管理规定的限制,制约了经营和业务的拓展。如通扬中路装璜装饰材料、人民中路的五金电器、迎宾东路的美食经营等。三是同品种经营,竞争不够规范。众多经营门店由于经营范围、品种档次、商品结构、经营方式雷同,缺乏特色,一方面形不成以质取胜的格局,经营的商品档次太低,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导致购买力向外分流,另一方面为了拉顾客,抢生意,相互之间竞相杀价,或以次充好,蒙骗顾客。结果是牺牲服务和档次换取生存空间。四是缺少一、二产业的强有力的支撑。我市的一、二产业发展还不快,工业、农业的产品没有对商贸易流通形成有效的支撑,一、二产业职工的收入没有明显的提高,预期收入不确定,制约着消费需求,也制约着贸易的发展。
3、软硬环境建设制约了特色街的发展。一是区域规划建设要求不明确,影响了特色街规划建设。如迎宾东路按统一格式砌好后,多数房主设计开设饭店,也就形成了现在的美食街,但由于规划没有事先按其功能设计操作间,业主们以搭建棚披应付,既不符合卫生要求,又受到城市管理的制约,原街道化粪池是以住宅楼标准设计,远不能适应开设饭店的排放要求,经常出现堵塞外溢现象。让业主们非常头疼。二是城市管理的一些规定没有考虑到商家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如通扬中路经营装璜装饰材料的业主反映,该街原是328国道,交通十分便利,姜堰的装璜装饰材料一直辐射到海安、东台、兴化戴南等地,后来由于城区禁止车辆进入,停车曝光、罚款,他们的货进不来,出不去,辐射无从谈起,只能做本地生意。三是执法部门执法检查频繁过度,商家疲于应付。业主普遍反映,机关各部门执法检查的比较多,而上门宣传政策、法规的少,他们迫切希望政府部门及时宣传政策法规,纠正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以减少对商家极不情愿的处罚。四是政府承诺的诚信度不高,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一些市外投资企业反映,招商引资项目谈的时候地方各级官员给予了高度重视,显示出非常的热心,答应了很多优惠条件,但是投资到位后,原有的热情不见了,政府或部门承诺的优惠政策难以到位,如减免税收、规费,他们期望能够承诺兑现。五是少数部门、少数机关干部为群众服务、为商家发展服务的意识还不强,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并未根除,能办的,可以快办的,就是拖着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六是商业特色街各项功能设施不够配套。停车场、昼夜自动银行、电信以及特色街的基本配套设施仍不能与商业特色街的发展相适应。
4、经营者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一是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不高。从私营、个体户的文化水平来看,初中、小学文化的占大多数,高中文化的约占10%——20%,大专以上学历的不足10%,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思想比较严重。二是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业主的主要精力都花在经营环节上,对如何加强管理,做好售后服务很少考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三是诚信意识不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掺假、短斤少两等现象还在一些行业中存在,“三包”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影响了企业和行业的市场信誉度。四是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有:一方面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注重学习,在经营中侵权行为时常发生,不能够较好地维护好消费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一些业主虽然懂得经营,但不懂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乱罚款、乱收费的行为,不能据理力争,不敢正面抵制,使自己的正当利益被任意侵害。这样,不仅助长了乱执法、乱收费的行为,而且也妨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关于创建城区商业特色街的几点建议
城区商业特色街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结果。创建商业特色街,政府要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有所作为。为此,我们建议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力度,切实形成创建商业特色街的共识。
创建商业特色街,是我市发展商贸、搞活流通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我市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亮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一是创建商业特色街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商贸业品位的需要,提升城市的形象,离不开商贸业品位的提高,创建商业特色街,就是提升商贸业品位,就是提升城市新形象,打造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城市环境。二是创造商业特色街是策应沿江开发、快速发展姜堰经济的需要。通过创建商业特色街,可以密集人气、财气,激活流通,繁荣市场,带动城市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实现“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姜堰作为特殊政治意义的城市,通过创建商业特色街可以放大名人效应,有利于姜堰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按照全面小康的标准,通过创建商业特色街可以提高三产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通过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创建商业特色街的重要意义,增强创建商业特色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商业特色街的知名度,促进姜堰经济快速发展。
2、要尽快制定商贸行业发展规划,加大城市规划调整力度。规划是发展的蓝图,创建和发展商业特色街首先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规划要有创新思维,明确目标。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时,要充分考虑贸易发展的实际和需要,把城市建设与贸易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与贸易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贸易行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合理地规划好城市发展的蓝图,把黄金市口和黄金路段预留给商业和其他三产行业,以此推动贸易的发展和商业特色街的建设。要抓紧制定贸易行业发展规划。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贸易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认真分析本地业态结构的基础上,制定出城区贸易行业发展规划。规划要说明在今后的某一段时间里,城区贸易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工作措施。要尽快制定城区商业特色街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城区商业特色街的总体发展目标、建设标准、阶段任务、方法步骤、政策措施。要加强对商业特色街发展的研究,对商业特色街的布局、规模、功能、品位、标准等要做深入的探索,通过探索和建设,使商业特色街真正形成商品特色、品牌特色、形象特色、文化特色和功能特色。规划力求高起点,富规划长实施,这样,不仅政府对贸易行业发展可以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而且也使业主知晓城区贸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态,让他们自觉地顺应行业规划,进场、进区、进街开店兴业。
3、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快速推进商贸发展。贸易的发展,商业特色街的建设,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从姜堰的贸易规模看,总体规模比较小,大型企业屈指可数。商业特色街的情况也是如此,入街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少,但企业的单个规模太小。再从前期我市招商引资的实践看,在国家没有向外资放开批零市场的情况下,我市有关部门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地引进了时代超市、苏果超市、中油公司、上海曹安市场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知名的大企业,这不仅使姜堰的贸易规模上了一个档次,促进了贸易的大发展,也为聚集人气,推动特色商业街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网上招商等方式,吸引市外资金或国内大型企业来姜投资,以迅速扩大贸易企业的经营规模,提升经营品位,促进商贸行业的跨越发展。要注意把招商引资与城区的特色街建设结合起来,在已具特色雏形的街区内,引进一、二家大型企业进驻,以提高特色街的人气,让特色街更具特色,借以弥补城区特色街的入驻企业规模小、品位差、档次低的不足。
2013年上海市工商联进行的这次调查研究,以年营业收入1.2亿为起点,从上规模企业的角度分析成长中的上海民营经济,发现其中成长性好、代表性强的先进群体,透视其发展壮大的原因,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调研报告定位于数据分析,数据面广,内容丰富,可为政府机构和各类研究机构提供数据参考。另外,由于本次调查以企业自愿参加为原则,非全覆盖调查,调查结果尚不能全面反映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二、经营情况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加,仅上海工商联会员企业主动申报的就达430家,近五年来数量连续增长,反映出民营企业成长壮大的步伐继续加快。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9.4%和20.1%。2012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6655.8亿元,同比增长6.9%;前百家企业资产总额5232.5亿元,同比增长17.8%。入围企业中大企业数量比上年显著增加,2012年度入围企业资产总额5亿元以上的有179户,比上年增加32户;10亿元以上的有100户,比上年增加13户。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2.9%和13.7%。2012年度入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655.1亿元,同比增长4.9%;前百家企业营业收入5407.3亿元,同比增长6.8%。
2007-2012年入围企业和前百家企业净利润年均增长分别为8.3%和13.3%。2012年度入围企业实现净利润346.2亿元,同比增长4.2%;前百家企业278.6亿元,同比增长4.9%。
2012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总额2618.7亿元,同比增长13.9%,前百家企业净资产2201.9亿元,同比增长23.5%。2012年度入围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3.3%,比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负债水平处于合理范畴,资产风险继续在控制之中。
三、社会贡献
本市民营企业社会贡献显著。2012年度入围企业从业人员总计46万人,平均每户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070人,前百家企业从业人数总计29.3万人,2012年度从业人数超过1千人的84户,超过万人的6户。2012年度入围企业纳税额总计306.5亿元,同比增长23.8%,前百家企业总计252.5亿元,同比增长26.0%,户均纳税7127.9万元,同比增长15.2%,87户企业年纳税额超过5000万元。2012年度入围企业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142家,比去年增加21户,出口额总计35.6亿美元,同比负增长5.5%,户均年出口额2507万美元。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国内经济趋缓的情况下,这样的社会贡献是来之不易的。
四、行业及地区分布
本市民营企业分布行业广泛。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比0.4%、70.4%和29.1%。第二产业企业数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和比例有所上升,与上年相比,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从总体看,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及线缆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出现频率较高,营业收入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0.9%;资产总额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60.7%;净利润排名前五的行业占全部行业的52.9%。在这些行业,民营企业已居主导地位,上规模民营企业逐渐成为行业主角。
在某些垄断行业,如公用事业,烟草制品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金融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偏少甚至处于空白。
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区县分布正朝合理的方向转变:市区企业户数仅有二成多,而主要经济指标则市区普遍优于郊区,如资产总额市区大于郊区671.5多亿,纳税总额市区超过郊区11.1亿,利润总额市区多于郊区10.7亿,户均指标市区上规模民营企业更是遥遥领先。这符合上海正向国际大都市演变的产业发展要求,符合城郊产业分工关系,上海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发展正越来越明显地反映国际大都市的特点,体现与苏浙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错位竞争和差别优势。
五、投资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保持着较高的投资热情。入围企业明确投资额的共有278户,投资额总计298.8亿元,户均投资1.07亿元。52.6%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向关联行业发展;31.2%的企业选择立足主业,适度多元化投资。此外有11.6%的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1.6%的企业选择由多元化回归主业。对外投资的行业大都是本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加强,多集中在传统产业,也有向环保节能、新材料、海洋工程、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投资地域较为平均,不再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海外,且各区域投资比例均有所提高,说明本市民营企业发展视野更为广阔,对国外国内市场开拓更为积极。
本市民营企业在投资方式方面更侧重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竞争能力,主要依靠内涵式、集约式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分别有44.2%和39.1%企业采取这两种方式。同时,采用新建企业、采用兼并、参股和设立基金等投资方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民营企业的投资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资金来源方面,对外投资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64.2%的企业选择自有资金;30.7%的企业选择银行贷款;9.5%的企业选择股权投资;4.9%的企业选择政府资助;4.4%的企业选择资本市场融资;1.9%的企业选择民间借贷。
随着民间投资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和审批权限的进一步下放,本市民营企业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基本都有所涉猎,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商业物流业和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进入最多的领域,且比重普遍提高。调研显示,17.4%的企业投资了资源能源等基础产业;15.3%的企业投资了商业及物流业; 10.5%的企业投资了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
六、管理情况
本市民营企业已进一步靠拢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和法人治理结构日趋规范和合理。86%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策企业重大事项,半数以上企业由家族外控股。控股股东主要是民营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外资企业和改制企业也占一定比例。45.1%的企业由民营企业法人控股,39.1%的企业由自然人控股。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参与各种认证和通过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91.8%的企业参与ISO9000系列认证,43.0%的企业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7.4%的企业参与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7.9%的企业参与3C认证。信息化建设方面,59.8%的企业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ERP),45.3%的企业实施了人力资源管理(HRM),36.3%的企业实施了客户关系管理(CRM);29.5%的企业实施了供应链管理(SCM),16.0%的企业实施了企业管理解决方案(SAP)。
数据显示,入围企业员工学历分布不平衡。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超过50%的有75户,占比17.4%;企业管理人员比例超过50%的有33户,占比7.7%。与此对应,企业大学学历员工比例低于10%的有120户,占比27.9%;企业管理人员比例低于10%的有78户,占比18.1%。
数据显示,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比较重视员工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八成以上的企业建立了党委和工会,88.9%的企业员工参加养老保险比例在80%以上,89.3%的企业员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75.5%的企业员工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在80%以上,91.1%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80%以上,87.3%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比例在100%。
七、创新情况
近年来,本市民营企业加大了自主创新力度,对自主研发能力日趋重视。73.3%的企业通过自主开发与研制取得关键技术,35.3%的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关键技术。64.7%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19户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8项省政府科技奖励,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行业重点实验室12个,省市级实验室85个。
本市民营企业重视加强研发力量,政府科技资金支持企业力度加强。调研显示,研发人员10%以上的企业占比42.8%,比上年多10个百分点;研发人员20%以上的企业占比23.0%,比上年多5.7个百分点;9家企业研发人员在50%以上。同时,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33.9%的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政府科技资金支持总额67926万元,户均支持额465.2万元。10家企业获得政府科技资金在千万以上,最高的达24562万元。
专利数量是反映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随着民营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和专利保护意识的增强,民营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明显增加,但发明专利比重偏小。户均拥有5.5件发明专利、13.8件实用新型、10.8件外观设计,此外,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较为重视外国知识产权的申请,共拥有51件外国发明专利,拥有39件外观设计。
本市上规模企业商标经营意识较强,重视培育完全自有的商标。自有50.4%的企业商标收入比例超过80%;39.3%的企业自有商标收入比例100%。入围企业共持有国内商标数量8770个,国外商标数量1422个,其中,马德里商标数量571个。
这些表明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本市经济中活跃的技术创新主体,对提高本市整体技术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八、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民营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正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但是,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还是存在许多不足,还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1、龙头企业不多,企业之间业绩相差巨大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虽然在经济指标上呈现健康平稳发展态势,但企业之间经营业绩差距鸿沟依然明显,极少数大企业的经营绩效遥遥领先。2012年营业收入前五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入围企业28.5%。前五位企业实现净利润占入围企业的28.4%。同时,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基本稳定,近几年很少有新企业进入营业收入前十位,在全联民营企业500强排序中,本市民营企业入围数量逐年减少,从五年前的近30家可以入围到今年只有16家入围,降幅明显,另外,位次也逐年降低,如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500强前十名的常客在最近两年已经很难进入前二十位。
2、税收负担重,净利润下滑
根据2012年调研数据,影响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社会因素中,近六成企业表示,税收过重是主因;在企业对转型发展的期待中,减税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期待之一。2012年入围企业税收增长23.8%,前百家企业税收增长26.0%,2012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税收增长22.4%。可以比较的是,2012年363家跟踪调研企业净利润负增长10.6%,入围企业虽然净利润没有负增长,但增幅大幅放缓。
3、经营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获利能力大幅下降
调研显示,2012年,经营成本压力加大,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市场因素,分别由87.9%,62.6%,49.3%的企业选择上述项目。除经营成本外,2012年企业资本获利能力大幅下降,亏损企业明显增多。2012年度入围企业人均销售收入为144.7万元,同比负增长3.1%,2012年度入围企业人均净利润7.5万元,同比负增长3.8%,人均销售收入和人均净利润均低于全联上规模民营企业500强,其中人均销售收入近五年首次没有领先全国民营企业500强。2012年度入围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3.2%,连续两年下降。2012年度入围企业营业收入负增长企业150家,较上年增加85.2%,入围企业已连续两年营业收入大幅负增长,25家企业亏损。亏损和负增长行业范围广,其中金属制品业、化工产业、建筑业、批发业等企业居多。
4、集中在传统产业,“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比重偏低
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加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业等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国务院“民间投资36条”鼓励投资的领域,本市民营企业基本都有所涉猎,且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但比重普遍不高,没有一个行业超过20%,由于政府各部门相关的配套措施滞后、垄断行业的门槛较高、垄断行业的企业对于新进入者有较大的抵触等问题,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速度和规模都比较滞后,相关政策落实工作亟待加强。
九、发展建议
本市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期,伴随上海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日益改善和优化,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本市上规模民营企业,针对调研中民营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抓住机遇,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上海自贸区建设
以建设上海自贸区为标志的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平台。自贸区实行“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政策,将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更大便利;自贸区实行负面清单加国民待遇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从行政审批转为备案登记,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都将获得更大经营自;自贸区扩大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和专业服务等六个领域开放,民营企业将获得更多商机。
上海自贸区将着重突出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和综合监管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而这些都需要各部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相关风险控制细则的出台。由于细则没出台,民营企业对自贸区的发展机遇以及自贸区能否形成持续稳定的政策体系、公平的政策执行和监督环境还存在疑惑,上海市工商联应积极发挥民营企业与政府之间桥梁纽带和主渠道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建言献策,使出台的相关政策能反映民营企业的诉求。同时,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力争成立自贸区商会,通过组织平台更好的服务民营企业参与自贸区建设。
2、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要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添乱,多设路标、不设障碍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干预;二是充分利用上海民营经济联系制度优势,形成系统性、经常性的集中反映和解决民营经济情况和问题的机制,放大破解难题的效应。加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协调、贯彻、落实工作;三是扩大和落实民营投资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拓宽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建立和健全民间投资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在社会保障、人才引进、信贷支持、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和税收等方面让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的待遇。
3、创新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其学科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成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其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根据其学科专业特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泛,包括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大中型内资或外资工商企业等。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则需要大批的高端以及中层管理人才来做为坚强的后盾。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因此,未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总体看好。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根据上述分析,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不好,导致就业夺力仍然巨大。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和素养还适应企业的需要。当前,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是有着迫切需求的,人力资源的研究、市场营销的运行等都需要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但是,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却不能随便的接纳刚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纠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应聘企业管理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或是缺乏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虚心请教,从而无法胜任工作,处处碰壁,或是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意接受沟通技巧运用、心理能力磨练、实战方法掌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企业的发展需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当然敬而远之,因此,企业不愿意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应试教育的壁垒,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只会课堂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做习题,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多只会“纸上谈兵”,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让学校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经验自然也无从谈起。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不想花费大量和时间和资金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企业更希望所招聘来的员工可以立即投入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给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本来看好的就业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改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
1、搭建“立体式”实训平台。职业高校应尽可能的加大实践训练课的节数和实验设施的建设,通过聘请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授课,提高课堂的实际说服力。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对选定要去实习的单位展开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对企业流程的感性认识。通过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鼓励学生主动与相关企业单位联系,接受公司上岗综合实训,从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实践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索“定单式”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只有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找到出路。职业高校应当建立与各大企业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问,加强同企业的联系,通过认真归纳梳理企业的需要,理清教育教学思路,明确学生培养方向,并通过
及时调整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只有这样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才能提高“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必将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打开“方便之门”,也必将成为今后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期,我们对该区外商投资企业信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和走访两种形式。结果显示,外资企业对我国当前恢复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是有信心的,他们对欧洲债务危机也没有出现过的恐慌。尽管他们有一些担忧,比如股市低迷。物价上涨过快等,但他们仍然相信,中国政府有决心也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中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总的政策,大的环境不会变。他们在该区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不会变。
二、外商投资企业资金到位现状
上述72家法人企业中,有5家处于筹建中。据查,该5家企业的筹建资金已到位并已开工建设,另有9家是政府为筑巢引凤预登记的法人企业。由于项目原因,未能与外商达成协议,故于近期议定注销。
此外,就登记方面,其余57家法人企业的资金到位情况是好的。但有6家外资企业投资协议与实际投资不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投资项目老化,市场远景暗淡。上述6家均是年前的投资项目,所从事的劳动密切型和低附加值的产品,利润空间小,比如服装加工、电池壳等等。
二是项目小,着名度低,产品做不大。这类企业一般是通过海外的亲戚、朋友先容来家乡投资的,投资方也不一定有经商和投资的经验,一但市场风险来临,他们便会终止协议,造成不能按协议投进,使企业处于一种不生不死的状况。
三是经营亏损,不讲信用。个别企业经营亏损,不能按时履行合同,如该区某镇朝阳村一韩国人投资的服装加工企业,因经营不善而亏损,工人工资发不出,土地征用费不到位,处于停产状态,现在连人也联系不上。
固然这6家企业的情况是极为鲜见的,注册资金与实际投资也没有什么违反规定的东西,更不是外资企业信用缺失的主流,但我们还是应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力度,使外资企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三、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资金的运用现状
对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资金的运用,分为两块,一是由该区政府直接治理。如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建设投资,是由该区政府专用账户治理,一般登记时注册资金以这个为依据。二是活动资金一般由企业自己掌控。固定资产和活动资金的投资比例一般掌控在6:4或7:3。同时,与以往不同的,为了公道使用各类资源,政府对外商投资的规模、可持续发展的势头和产业的公道布局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因此年新开业的企业实际利用资金应大于注册资金。此外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如新浦公司,他们还把90%的经营利润进行再次投资,扩大的注册资金的基数,同时扩大生产的规模。
当然,为防止投资资金被挪用或逾期不到位的情况,工商部分还必须与政府、审计、银行等部分建立有效的联动监管机制,改变目前各司其政的状况。共用一个平台,实行立体化监管。
四、外商投资企业员工活动现状
员工活动状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外资企业职员活动近三年均匀值在百分之十左右。应该说比内资企业略低,同时低于全地区均匀活动量。这表明外资企业在利用人力资源方面是稳定的。当然,假如能再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心理,工资待遇等方面做更深进的调查,我们就会得到更有力,可靠的数据。可惜,这方面没来得及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五、外商投资企业信用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外商投资企业的信用度反映了外资企业的软实力,也反映了该地区经济建设的软实力和软环境。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信用监管,特别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监管,是当前对外商投资企业治理的重中之重。这方面,该区的经验值得鉴戒。
该区建区20年来,对外资投资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监管机制,实现了从过往的“无为”“粗放”式治理{即只要是外商投资都可进区}变为有序治理{即具有一定规模,利用各类资源可持续发展,产业及经济结构布局公道才能进区}的质的奔腾。因而他们实现了自主审定项目,预注册登记,严格条件以优质服务共同受益的双赢的服务机制和格式,外资内资享有同等的待遇,因而形成了政府对企业信用治理的良性循环。
但是,我们也因该看到,由于前几年“无为”“粗放”治理,一些遗留题目也在困扰着我们。以前面的6家不生不死企业为例,说明我们只是进步了进区的门槛,还没有一套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信用淘汰机制。笔者以为,针对当前外商投资企业的信用状况,应采取相应对策;
【一】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信用准进和淘汰机制势在必行
这一机制是以企业信用为核心,按照优越劣汰的市场铁律和规则,把握自主的市场准进权和淘汰权,同时与市场自然淘汰相适应。
这一机制是以信用评估为条件,以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适当进步准进的门槛。
同时,建立这一机制,并不意味着要弱化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相反,要把这一机制建成一项强化为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的区域上风,使真正优秀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该区安家落户,从而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
【二】建立外商投资企业信用治理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政府、审计、工商、银行共同联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外商投资企业法》和今年4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建立共同平台,共建外资企业信用档案,建立基层工商分局、基层信用社营业所联动定期走访制度,在基层设立外资企业户口制度,实行外资企业信用动态监管。
【三】让外商投资企业在信用软件方面享受“国民待遇”
过往我们听到一种声音说要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似乎亏待了外资企业。事实上,我们的“国民待遇”也有一些是外资企业想享受而享受不到的。比如工青妇会、党团组织,各类为企业服务的行业协会。这些在外资企业看来可能就是他们与中国民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是进步他们企业信用和企业文化的软环境,是他们和企业员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而我们看来,这也是他们进步自身信用软实力的门路。因而,可以通过宣传引导和设点试验的方式,在外资企业中建立他们最愿意建立的组织,告诉他们,我们不是要资本家,而是要和他们和平共处。
【四】适度放手基层分局监管职能。放手让基层工商分局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年检及平时的监视检查。
20__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__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__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__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__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__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建设,设计科学、合理、流畅的人流和物流两条动线,即商业设施的空间结构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流的进出和购物的便利;要有足够的物流通道和现代化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的现代化基础设备,确保大批量商品的快速流动。三是做强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重点抓好郫筒、犀浦、安德、友爱等镇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拓展现有市场功能,配套农产品整理、包装、深加工功能,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水平。